關於就業調查報告(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3W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

前言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精選20篇)

1999年,我國開始實施高校擴招政策,從此“大衆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致使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屢創新高。自從20xx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了630 萬,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市場上“就業難”的表面現象,到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xx年再增加28萬人,加上20xx年還未就業的畢業生,待就業人數突破800萬,再創歷史新高。教育部表示,20xx年畢業生總量進一步增大,同時,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雖然讓更多的人走進了高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同時也帶來了上面所提到的日益龐大的大學畢業生羣體的就業問題,因爲大學生和企業缺少有效溝通途徑,企業用人標準和對人才的選擇標準等信息沒有在有效時間傳遞給大學生,高校對大學生培養缺少市場導向、就業缺乏足夠信息,都加劇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但是這些大學生明顯缺乏創業指導,不重視市場風險意識,創業具有很大盲目性。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在高校畢業生面臨如此大的就業壓力下,作爲政府有關方面的主導部門,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破除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增強高等教育與社會需要的適應性;健全就業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推進強化政府積極擴大就業的公共職能。

1.情況說明

長久以來,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以應試教育爲主。當大學畢業生從校園走向就業市場時,實踐能力差的弊端就顯露無疑,而實踐能力正是企業招聘時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於是在我國長期被視爲天之驕子、從來不曾被就業困擾的大學生,出現了失業問題,而且失業的範圍和規模逐步攀升。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並不能簡單地用單一原因來解釋和分析。

在鼓勵大學生創業方面,雖然政策上大力鼓勵創業行爲,但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一是缺乏社會經驗,看事情容易片面,無法統籌大局;二是缺少必要創業指導,創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再加上政策落實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消減了創業大學畢業生的積極性。

2.分析結果

2.1 政策方面的原因

2.1.1勞動、人事制度、戶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儘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戶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嘆,企業也就招不到人。

2.1.2就業創業程序複雜、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渠道,降低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後,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創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創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於錄用大學生有戶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幹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缺少統一平臺的互聯網信息發佈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業和到基層就業的鼓勵政策落實不到位,也影響了大學生創業和到基層就業的積極性。

2.2高校方面的原因

2.2.1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造成供需結構不平衡,學生綜合素質不過硬。從總量上看,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並不算多,遠遠不能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但具體到畢業生所學的專業,結構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來。許多高校爲了提高辦學效益,盲目追逐熱門專業,一哄而上,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在專業學習中,學校過分注重理論,而沒有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實踐機會,造成理論脫離實際情況嚴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另外,許多高校擴招後學校的各項軟、硬件設施都不能滿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短缺,教師隊伍的素質下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能力培養質量,從而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2.2.2高校的就業創業指導力度不夠。

一些高校只是口頭上重視就業創業指導,但是許多畢業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職業傾向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而是盲目找的創業,沒有經驗沒有指導這樣自然容易失敗。高校缺乏就業創業指導對學生在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等方面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

2.3企業方面的原因

企業在招人或尋求合作伙伴時,盲目提高標準,資源浪費嚴重。用人方面,單位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人才,吸納、儲備人才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事情,但有些單位不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學歷,人才資源消費現象愈演愈烈,極大的挫傷了畢業生的積極性,企業過分看重工作經驗,明確表示不要應屆畢業生,他們認爲應屆畢業生動手能力差,招聘後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訓才能正常上崗,因此,他們更青睞那些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大學生。用人單位的這種短期行爲,大大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在尋求合作方面,不看產品質量,一味看輕小企業和新創企業,寧願多花數倍的錢,也要選擇名氣大的合作伙伴,這也大大減少了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2.4 畢業生自身原因

2.4.1不切實際的就業創業期望值。

在企業就業的大學生的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之間存在匹配上的困難,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爲32.3%,緊隨其後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爲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爲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願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於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選擇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容易過於盲目,一開始就定位不準確,期望值太高,空有激情,但想法過於簡單,一遇到挫折或者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容易灰心喪氣,不能結合自身情況設定個實際的目標,很多大學生都倒在了創業剛開始階段,真正能結合自己的才學腳踏實地能堅持下去創業的比例很小。

2.4.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就業創業的要求。

就業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目的:

英語專業作爲就業壓力較難的專業之一,通過調查瞭解翻譯工作的相關內容和要求,爲進一步提高就業競爭力提供參考意見。

二.調查對象:

翻譯社工作人員

三.調查內容:

1.翻譯的工作基本要求;

2.一般翻譯人員的翻譯基本工作涉及內容;

3.翻譯人員所需要的工作經驗年限;

4.現階段翻譯人員的薪資水平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和訪談

爲了進一步瞭解英語專業的就業前景,本人於20xx年8月20日—8月27日期間,通過對鎮江和南京翻譯社工作人員的問卷調查和訪談,深入對翻譯行業的瞭解。

正文:

中國加入WTO以來已經邁開了國際化步伐,慢慢向國際接軌。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中國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會與年俱增,就業前景是樂觀的。更爲重要的是,在我國與世界經貿接軌並不斷髮展的前提下,對於外語尤其是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這包括英語翻譯、英語教育、英語日常運用方面的人才。而且,一方面從師資來源看,各大院校的英語教師在知識水平和教學綜合能力等方面大都是英語專業的精英;另一方面從教學目標要求看,各大院校在英語教育方面越來越

重視學生對於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和鍛鍊,畢業後能夠儘快適應工作崗位發揮專長,種種因素也在促進外語專業人才和國際交流類專業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

資深翻譯行業人士林戊蓀認爲,造成總體翻譯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是翻譯人才,特別是高水平人才匱乏,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和市場的實際需求。中國譯協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人員約6萬人,翻譯從業人員保守估計達50萬人。即使如此,現有的翻譯隊伍仍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黃友義分析說,首先,國內專業外語人員少,又集中在少數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和政府部門中;其次,外譯中工作由於相對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夠勝任中譯外工作的高質量人才則嚴重不足,估計缺口高達90%以上。林戊蓀說,要改變中國翻譯界現狀,建設真正的“翻譯強國”,必須加大對人才培養的力度,而且應該“文學翻譯和實用翻譯並重”。此外,應該通過翻譯資格認證等手段加強行業規範,保證翻譯工作的嚴肅性和高水準。中國人事部於20xx年開始試行全國統一的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這一舉措被很多翻譯家稱爲“中國翻譯界近年來取得的最重要進步之一”。目前,這一考試已舉辦了兩次,約4600人蔘考,平均通過率爲30%。所以,商務英語出現在這個時候,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能夠很好彌補當前社會對此類人才的需求。

“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是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加強我國外語翻譯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翻譯專業人才水平和能力,更好地爲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服務,根據建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精神,在全國實行統一的、面向社會的、國內最具權威的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認證;是對參試人員口譯或筆譯方面的雙語互譯能力和水平的認定。

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合格,頒發由國家人事部統一印製並用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證書》。該證書在全國範圍有效,是聘任翻譯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之一。根據國家人事部有關規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已經正式納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該考試在全國推開後,相應語種和級

別的翻譯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不再進行。

根據國家人事部《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人發[20xx]21號)的精神,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在國家人事部指導下,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以下簡稱“中國外文局”)組織實施與管理。根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中國外文局組建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擬定考試語種、考試科目、考試大綱和考試命題,研究建立考試題庫等有關工作。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負責該考試的具體實施工作。

20xx年人事部制定下發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和《二級、三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20xx年7月成立了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英語專家委員會,並於20xx年12月6日至7日,全國首次二級、三級英語口譯、筆譯試點考試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舉行。經過多方協商、共同協作和精心組織,圓滿完成了本次試點考試任務。考試結束後,人事部專技司、外文局、外專局培訓中心和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還專門召開了座談會,認真聽取考生對試點考試的意見和建議。據統計,本次試點考試共有1682人報名,1629人蔘加考試,492人經考試合格取得翻譯資格證書。試點考試的參考率高、考生範圍廣,從各方面反映看,試點工作得到了人事部、外文局領導、各位專家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外文局常務副局長、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郭曉勇稱“考試社會反響良好”。根據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和考生反映的'情況,外文局請英語專家委員會調整了英語考試大綱的部分內容。翻譯資格(水平)考試報名條件放開,面向社會,得到廣大考生的歡迎和社會的認可,符合人才評價的發展方向。由高等院校和翻譯一線的專家承擔的命題工作是成功的,起到了通過試點檢驗命題標準、命題方式和試卷結構的作用,這爲在全國繼續擴大試點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得到了廣大考生的認可。

20xx年5月下旬,英語

二、三級翻譯資格試點考試繼續擴大。

二、三級口譯考試擴大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武漢等六城市,筆譯考試除以上六市外還擴大到西安、南京、鄭州、成都、長春、福州等共12個城市。200

4年11月13日、14日,英語

二、三級翻譯資格試點考試筆譯考試在全國25個城市、口譯考試在全國15個城市進行;法語

二、三級考試在北京、上海試點考試;日語

二、三級考試在北京、上海、大連試點考試。考試大綱的編寫、國家翻譯資格考試標準的確定、考試試題的命制等都是由翻譯資格考試最高層次的專家組織——日、法語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參與完成的。這些專家都是翻譯界的資深教授和學者,代表着法語、日語翻譯界的最高水平。同時專家委員會對考試製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更好地形成一套科學化、社會化、規範化的翻譯人才評價制度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人事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劉寶英在日法語考試試點成立大會上說:“我們相信,這項資格考試在推行幾年、十幾年後,中國會有一大批高素質的翻譯、翻譯家成長起來,更好的爲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濟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外文局常務副局長郭曉勇說:“在翻譯專業中實行資格考試製度,是中國提高翻譯人才整體素質和規範國家翻譯人才資格標準的重要舉措,也是對翻譯人才評價方式的重大改革。”

據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友義介紹:預計20xx年就將在全國範圍內鋪開,語種也將逐步擴大爲俄、德、西班牙、阿拉伯等多個語種,英語還將開設同聲傳譯。由於一旦某語種相應級別的考試在全國統一進行,將不再實行該語種相應的職稱評審工作。停止評審後,專業技術人員只有參加相應的考試,才能具備被聘任的資格。因此,翻譯專業技術人員如有再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需要,最好參加更高級別的考試。這項考試分三級、二級、一級口筆譯翻譯和資深翻譯4個等級,大體同目前翻譯職稱中的初級、中級、副高、正高職稱相對應。考試的難度大致爲:三級,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或外語大專畢業生水平,並具備一定的口筆譯實踐經驗;二級,非外語專業研究生畢業或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水平,並具備3-5年的翻譯實踐經驗;一級,具備8-10年的翻譯實踐經驗,是某語種雙語互譯方面的行家。資深翻譯實行考覈評審方式取得,申報資深翻譯的人員須具有一級口譯或筆譯翻譯資格(水平)證書;一級口譯、筆譯翻譯實行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方式取得。目前我們進行的是二級口譯、筆譯翻譯和三級口譯、筆譯翻譯的考試。

中國外文局組織實施的翻譯專業資格證書與職稱掛鉤,建立這個翻譯人員資格考試製度後,翻譯和助理翻譯專業職稱將不再通過評審,而是由

二、三級口譯和筆譯考試、評定替代,從而改變了過去以單一評審模式對翻譯人才進行評價的方式。而且,全國翻譯專業資格證書要求的專業性比較強,不僅適合從事外文工作的專業人士考取,也是其他專業人士進入翻譯行業的准入證。

翻譯工作是我國對外交流和國際交往的橋樑和紐帶,發展翻譯事業也是我國對外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爲提高翻譯人員素質、加強翻譯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廣翻譯專業資格考試是順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的。翻譯專業人才在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吸收引進外國的先進科技知識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翻譯是橋樑和紐帶。翻譯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對於我國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起着關鍵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和重視人才戰略的實施,“小康大業,人才爲本”。翻譯人才是我國專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納入我國職業資格制度通盤考慮、通盤設計,是進一步規範和提高翻譯人員的業務素質,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提高翻譯隊伍的要求,也是爲了改革、改進、完善翻譯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和聘任制度。

此外,現行的各級翻譯人員的評審按地域或行業組織,因此,其評價水平也體現了地域性標準。實施翻譯專業資格考試製度,將有助於翻譯標準的社會化。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作爲國家的一種資格制度建立並組織實施,應當是翻譯界的一件大事,它是爲培養高層次翻譯人才做的一項制度建設,是爲推動翻譯隊伍建設所作的一件大事。國家實施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是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目前已建立和實施31項。職業資格是人才評價的重要手段和機制,當前正處於起步階段,將來的發展領域會很廣,任務會很艱鉅。我們要從實施人才戰略的要求出發,規劃好、設計好、實施好我國的職業資格制度,通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體系,將中國人才評價工作推向新的階段,以適應我國人才戰略的要求。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3

伴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基本實現從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衆化的轉變,與其相對應的是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大學生就業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高校培養出的人才沒有跟上社會的需求,導致出現結構性失業。

一、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現狀及原因

(一)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現狀分析

據教育部統計,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大學招生逐年遞增,其增長速度遠遠大於就業市場需求的增速,加劇就業形勢的嚴峻。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近十幾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有增無減,雖然增速逐年下降,但是總量仍然保持較高水平。由於高校教育與市場經濟發展存在種種錯位,導致畢業生就業壓力加重,失業人數越來越多,從20xx年開始超過當年畢業生人數,致20xx年,累計未就業總人數已將近是當年畢業生人數的兩倍,就業前景不容樂觀。預計20xx年涌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有相當大一部分會加入失業大軍,造成大量人力資源的擱置和浪費,就業形勢嚴峻不容小覷。

(二)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的原因

1.高校專業設置的缺陷。高校的專業設置要結合市場需求來安排,這就要求高校對市場的需求及其變化具有靈敏的反應和及時的調整,但很多高校不能正確把握和預測市場需求規模及其變化,導致形成思想觀念型、知識技能型、區域差別型等結構性失業[1]。

a.專業設置的盲目性、滯後性。在各方利益的驅使下,各大高校往往青睞就業率高、工作條件好的專業,但我國很多高校對市場機制不夠了解,盲目調整專業結構,擴大招生。而培育出當時市場需要的人才需要四年時間,四年後有的熱門專業人才出現飽和或者不再熱門,企業也對人才的需要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造成相當大一部分學生找工作非常費勁,也不能再達到四年前所期望的工作崗位和公司待遇水平。

b.規模、結構、比例的不合理。由於高校很難在宏觀上了解各專業就業形勢及趨勢,盲目的擴招和不合理的專業設置會導致小範圍內比例失衡、大範圍內結構錯位。如果只強調規模,就無從真正考察到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導致專業結構脫離市場需求,就會出現人才的短缺與過剩並存。

c.專業設置的雷同性與高校之間的競爭性。各個高校只根據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而盲目同時集中開設某一個專業,造成專業設置高度雷同,人才培養的過分“扎堆”,使得高校人才培養教育趨同與社會需求多樣化之間存在距離,也是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2]。同時高校間的無序競爭也是專業雷同設置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個高校爲了提高自身教學質量、提高就業率,增強自身競爭力,着重培養社會需求旺盛的熱門專業人才,造成某熱門專業供給過盛,導致畢業大學生就業率降低。

d.高校專業具體課程設置的問題。課程內容重疊與老舊,如本年度設置的學科內容與下年度學科設置內容有很多方面的重複;課程設置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社會需要的新興學科發展滯後,課程內容部分老化,不能及時反映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課程結構不合理。課程內容設置較爲單一和宏觀,不能提高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不具體,微觀研究方法較少,方法比較單一和宏觀,缺乏可操作性[3]。

2.市場失靈。我國的就業市場尚未發育成熟,法律和社會保障制度均未完善。造成很多市場失靈的現象。在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存在兩點缺陷。首先,市場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市場只能夠反應當期的就業狀況,卻不能充分地指明將來的就業需求。冷門熱門專業之間不斷的交替變化,加大了高校對市場機制把握的難度。其次,我國就業市場發育過程中的缺陷,就業信息的不對稱性使得就業的市場需求曲線尚不能科學全面地反映真正的社會需求,必然會誤導人們對於人才需求做出錯誤的判斷。

二、解決的途徑和建議

(一)政府和社會的宏觀導向

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要和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相結合,政府的宏觀調控在調整高校專業結構、提高就業率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教育部應當對歷年大學生就業率和失業率進行詳細統計,分析影響因素,才能對就業市場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和預測,爲高校招生和專業調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避免盲目擴招。政府還應當建立健全大學生的失業保障體系和社會保險制度,爲大學生尋找工作創造條件,建立完善的網絡就業信息平臺,爲大學生就業提供可靠信息。

(二)學校和學生微觀調節

1.學校教育改革和就業指導。學校應當深化教育改革,在專業設置方面,根據政府的宏觀指導和就業形勢,準確預測專業形勢的變化,調整專業規模、結構和比例。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當更加註重能力培養,合理搭配各個課程之間的比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也要加強對畢業生的擇業技能等方面的指導和培訓,注重畢業生實踐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聯合企業舉辦大型招聘會,爲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2.市場需求與社會需求。市場的需求絕對不能成爲高校專業設置的惟一尺度。如果完全以就業市場爲導線,那就意味着一些學科將面臨被削弱,甚至是被取消的命運,更意味着我們的學科建設將殘缺不全。科學發展史告訴我們,沒有基礎研究學科的發展,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教育也勢必成爲跛足的教育。

3.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的就業觀念。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先,高校或者教育工作者應當率先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武裝自己;第二,要以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開拓創業教育,爲畢業生創業提供指導和政策支持;着重應該培養學生自身的能力,包括:瞭解自己的能力、職業生涯設計的能力、主動獲取就業信息的能力、就業應聘的能力、自主創業的能力;第三,社會是最好的大學,時間是最好的課堂爲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這對於大學生了解社會現實狀況,提高社會適應的能力,轉變就業觀念更直接、更有效。

三、結論

通過對大學生的結構性失業的現狀、原因、影響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政府,社會和高校共同發揮作用,纔能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社會是基礎,政府宏觀調控是關鍵,高校改革是根本。正如同志強調的,“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就業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是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全面奔向小康的重要環節。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4

第一部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自1999年開始,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數量逐年擴大,使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階段進入到了大衆化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漸露端倪,成爲近幾年突顯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勢。20xx年,全國共有高校畢業生280萬人,比20xx年增加68萬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338萬,比20xx年增加58萬;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更是創造了690萬的記錄。據統計,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已經高達727萬,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已很難避免。尤其是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就業可能就是難上加難了。大學生就業難!這已成爲社會上“老生常談”的社會問題。

“畢業就失業”是所有將要走出大學的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問題,他們的就業面臨着巨大壓力。因爲目前中國正處在人口總量、勞動就業人口總量的高峯期,勞動就業人口總量在最近兩三年將會達到峯值。就業壓力則可能使就業結構矛盾更加突出。

中國,做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古就有尊崇教育的優秀傳統。可是走到今天,我國的高校體制培養出來的高材生卻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探究的問題。

第二部分、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整個社會就業問題的縮影,很多國家都存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中國目前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因爲我國人口基數大,爲了儘量滿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願望,勢必會造成大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就業問題日益嚴峻。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狀況,創造不了如此多的就業機會,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大學畢業生需求。

一、社會

(1)、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結構性矛盾影響就業狀況。導致就業難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差距的擴大所導致的區域結構性矛盾。大學生就業難處於“兩難”境遇:一邊是畢業生想去的地區和單位不要畢業生或畢業生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另一邊經濟發展較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地區、貧困山區及鄉鎮長期招收不到應屆大學畢業生。

(2)、是國家就業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不很完善。用人指標、戶口、檔案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放棄既有機會,用人單位招不到人。三是就業競爭激烈,市場達超飽和。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然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崗位數絕對減少大學培養的學生不適應市場的需要等,使他們在求職擇業競爭中處於劣勢。

(3)就業過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業信息的雙向不暢通,畢業大學生無法得到用人單位的完備信息,同樣,用人單位也由於信息不完善無法找尋到最合適的人才。再者,就業環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現象,男女就業不公平,文理就業不公平以及面試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學生就業的趨勢更加嚴峻。

(4)社會壁壘的形成。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在找工作的大學生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經歷,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國家就業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不很完善。用人指標、戶口、檔案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放棄既有機會,用人單位招不到人。

二、學校

(1)、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滯後於社會發展,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爲導向

進行主動調整,往往依據自身師資條件等,專業設置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失衡。()

(2)、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對於實用性強的技術崗位招聘,很多單位在通過與學生面試中反映,高校部分專業課程設置無法與單位實際需求相適應。

(3)、忽略職業素質培養對學生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根據專業的不同開設了賞析課,卻沒有高校在課程中設計職業素質課。這讓許多高校畢業生在工作中連最基本的職場禮儀都不瞭解,爲自己職場發展造成了障礙。

(4)、教師工作量加大,整天忙於應付事務性的工作,沒有時間補充新知識,缺乏職業生涯指導的專業研究。

三、大學生自身

(1)、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許多企業人力資源部人員認爲當代大學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欠缺:①、專業知識不夠紮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②、能力水平低下,特別是實踐動手能力不強。③、綜合素質不高,難以勝任更高層次職位的需要,大學生缺乏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較差,缺乏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有些學生在爲人處事方面還存在種種缺陷。

(2)、大學生自身定位不準確。大學生缺乏對自我客觀科學的認識,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社會需求不關心,對職業目標模糊,不能很好地將自己所學專業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有不少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過高地追求超越自身素質的職業和社會提供的條件,缺乏正確的擇業定位。主要表現在:擇業期望值普遍過高,一畢業就想拿高工資,謀好職位,出人投地,而並未考慮自身是否具備“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實力;過分看中單位的醫療、養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標鎖定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外企上。擇業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腳踏實地從基層開始幹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爲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尷尬原因。

(3)、大學生自身性格缺點。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很多都是“90後”的獨生子女,他們普遍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大,缺乏獨立的爲人處世的能力,而且社會對“90後”這一代的評價褒貶不一,用人單位認爲“90後”大學生員工普遍存在着散漫、忠誠度低、責任心弱等缺點,使用人單位招聘時有所顧忌。

第三部分、解決措施

(一)、國家

(1)、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機制,促進就業。通過各項鼓勵人才合理流動的政策,消除戶籍、檔案等人爲限制畢業生自由就業的障礙,加大對支邊、支農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政府應注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協詞增長。經濟的發展不只是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長還要增進人民的福利。國家應該構建以大學生就業爲核心的公共政策體系,努力擴大就業,在有的時候還應該不惜犧牲一點經擠增長速度慄保證大學生的充分就業。

(2)、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引導和規範。企業是消耗大學生的第一大基地,所以政府應通過合理的優惠經濟政策來引導企業吸收大學生就業、通過法律法規已經其它政策來規範企業行爲,從而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3)、利用市場經濟來推動和加快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在專業設置上要改造傳統專業和基礎學科,加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專業建設力度,適當減少專業數量和專業知識課程擴大專業知識面,使得專業設置更加優化;在人才培養上,高校應該打破學科壁壘,加強各學科的融合,建立學用結合的培養體制,依據企業需求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決定性環節,加大複合型人才培養力度。

(4)、全方位提高大學生素質。高校在推動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同時,要狠抓教育質量,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教書應先育人,學校在育人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強引導。高校還應該加大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讓學生有目標地安排大學生活,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用人單位

(1)、 社會上的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實際的人才觀。單位要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

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最後,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5]。用人單位的聘用制度合理將能夠更好地增加用人單位與求職大學生之間的瞭解,有利於單位招到理想的人才,求職者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

(2)、 用人單位應該承擔社會責任。用人單位不應該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大學生是國家花大力氣花培養出來的人才,用人單位應該積極吸納各層次的大學畢業生。給他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承擔起社會責任。

(3)、建立合理、科學的組織人事制度。減少“人情關係”對就業干預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科學的組織人事制度的基礎,要堅決實行“德爲前提,能爲本位”的組織人事制度,即公開選人,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唯情、唯圈;建立競爭上崗的優勝劣汰的崗位流動機制;對人和工作崗位進行科學測評,知人善任,合理分工;根據能績大小實行獎懲;科學地將職權和才能功績分開度量,明晰二者的界限和度量標準,充分調動職權和才能所具有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信息透明化和有效的監督機制是公平行政的有力保障,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政府權力運行過程的公開和透明會大大地降低腐敗發生的機率。建立合理、科學的組織人事制度會從根源上防止利用關係以權謀私的行徑。唯有如此,才能科學合理地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地位升遷和職業流動問題。

(三)、學生

(1)、培養並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特徵是成功就業的基礎和保障,在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教育中尤其應注意以下人格特徵的培養:樂觀自信、積極進取、善於合作、勇於創新、意志堅強、謙虛禮貌、自立自強、耐挫性高、自控力強、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等來增強自己的就業心理能力。大學生作爲各種就業壓力的實際承受者,誰也無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敗,但是能夠選擇對待就業失敗的態度。就業成功是蘊藏於每一位畢業生心底的一份強烈渴望,。當一個人一無所有卻膽敢

“想象成功”時,他就擁有了一份嚴謹而理性的思維方式和樂觀自信的心理狀態;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能使心智不斷提高,而積極的心理狀態,更能給人生帶來快樂的心理體驗,並不斷催人奮進,這就是自信給人帶來的力量。由此可見,樂觀自信是促使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心理動力之一。其次,要培養良好的意志和堅強的性格。意志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條件,大學生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決策的果斷性,避免在關鍵時優柔寡斷、喪失良機。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徵之一,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的性格對於正確思維、理性處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學生要善於聽取意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實踐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狹隘、憂鬱、狂躁等心理。

(2)、完善自身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的規劃的建立與執行可以幫助大學生確定自己的人生軌跡。職業生涯是指個體職業發展的歷程,一般是指終生經歷的所有職業發展的歷程。科學地將其劃分爲不同的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特徵和任務,做好規劃,對更好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實現人生目標,非常重要。

(3)、 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高貴的品質。成材必先成人,好的道德素質和行爲習慣是成材的基礎和保障。另一方面。在校大學生不僅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還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樹立團隊精神,適應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極投身社會實踐。在提高道德品質、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同時,大學生還要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努力實現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由學生向社會人轉變,向年輕、有爲、責任的青年轉變,爲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4)、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根據職業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將已有知識科學地重組,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的整體效能。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滿足現代社會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是人才成長的基礎,也是求職擇業的基本保證。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儘可能多的知識,同時還應該掌握用於創造更多、更新知識的本領,掌握學習專業知識與提高技能有機結合的方法,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塑造自己,發展自己,不

斷適應現代社會就業的要求,使自己能夠順應科學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擇業的需要,努力提高就業能力。[〕

(5)、 要擺正心態,樹立全新就業觀念。大學生要擺脫天之驕子的思想,低姿態走進職場,不要眼高手低,而錯失就業良機。不能一味追求“孔雀東南飛”。大都市就業競爭壓力大.而城鄉基層單位爲大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天地。

(6)、加強社會實踐。多多利用假期和週末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7)、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充分利用招聘會、網絡資源等途徑,主動把自己的真才實學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自不易的就業機會。

第四部分、結論

總之,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國家的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大學生、高校、政府及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積極應對。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就業難”的問題將在發展中逐步解決,高等教育大衆化將繼續持續高速發展,高校將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爲國家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大學畢業生將成爲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且大學生要樹立好擇業的觀點,調整好就業心態。當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應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把就業過程當成取得個人職業生涯經驗的重要經歷,通過就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憑藉自己的努力,通過合理的職業流動,逐步實現自我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5

爲了全面瞭解掌握我縣婦女手工編織產業的發展現狀,充分發揮婦聯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搭建就業平臺,積極爲下崗失業婦女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尋找致富路,XX縣婦聯通過全面調研與重點調研相結合,採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對我縣婦女手工編織發展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XX縣轄14個鄉(鎮)、1個溫泉開發區、1個街道辦事處,215個村,3個社區,總人口35.6萬,其中婦女17.2萬,農村婦女14.8萬,佔全縣婦女總數的86%。農村女性勞動力9.6萬人。全縣婦女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傳承手工工藝,積極發展手工編織產業。

經過調查,我縣婦女手工編織業經營範圍圍繞開發、製作、銷售手工繡品、手工織品、手工工藝品,產品以手工布鞋、繡花鞋墊、手工拖鞋、珠飾包、玉石藥枕、十字繡壁畫、十字繡套包等,主要用於穿戴和裝飾,70%的產品用於饋贈禮品銷售,30%的產品進入旅遊市場作爲旅遊紀念品銷售。流動員工主要是下崗失業女工、失地婦女、照顧子女讀書的閒散婦女和有編織愛好的城鄉婦女。目前,全縣有女性創辦手工編織經營戶5家,無圍牆加工廠(即來料加工)3家,從事手工編織行業婦女0.6萬人。從業人員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從業婦女文化素質偏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從事編織業的婦女共有0.6萬餘人,主要集中在農村,佔80%以上,城鎮婦女佔20%;30—50歲佔95%,其中40歲以上的婦女佔到了85%,40歲以下佔到15%;廣大從事編織業的婦女文化素質偏低,高中以下的婦女佔92%,高中畢業的婦女只佔8%。

二是從業婦女就業難度較大。從事編織業的婦女年紀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基本沒有一技之長,與現在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差甚遠,因此,很難就業。同時,由於這些人大多沒有經濟來源或是經濟來源少,在創業時,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又受文化程度的制約,她們很難自己創業。經過了解,我們發現從業婦女大多還想做到賺錢顧家兩不誤,編織業正適合她們,廣大婦女對編織業的參與熱情極高。

三是從業婦女經濟狀況較差。由於受文化程度和年齡因素的制約,大多從業婦女沒有其它收入,僅靠自己農閒時在家做的編織品,賺取低廉加工費或端午節銷售補貼家用,增收致富速度放緩,沒有直正的脫貧致富。

近年來,全縣婦女手工編織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沒有形成規模。我縣編織業雖然發展較快,但仍處於自由發展和婦聯初級組織階段。從事編織業的婦女僅0.6萬餘人,由於缺乏有效的引導,很難形成自己的產業特點和規模,形不成行業整體優勢,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產品與市場對接不上。拿不到第一手定單,只能到處尋找一些二手、三手加工定單,賺取低廉的加工費,制約了手工編織業的發展。

二是專業隊伍欠缺。從目前看,我縣編織業管理粗放、鬆散,在從事編織業的婦女中,流動性大,有活時就臨時組織人員隊伍,沒有活時各自分散,缺乏固定的從業人員和專門的銷售人員。

三是沒有流動資金。從事手工編織創業的女帶頭人,有的是退休職工,有的是殘疾人,有的是無業婦女,經濟基礎薄弱,小規模生產還可以,如果規模不斷壯大,市場原材料漲價、人工費增加等因素,發展的資金就出現了問題。

四是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從事編織業的婦女大多文化素質偏低,從事編織業僅是爲了增加收入,限制了編織業規模化發展。另外,培訓侷限於小範圍,低檔次,輻射面小,這給編織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手工編織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極小,但作爲解決農村留守婦女和城市失業婦女實現居家靈活就業的一種形式,具有就業門檻相對較低,條件寬鬆,易掌握、好操作,非常適合城市“4050”人員和農村留守婦女從業。如果婦聯組織加強引導、採取政策扶持,必將成爲新的就業增長點。

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婦女參與。通過將手工編織與旅遊產業開發相結合,參與和舉辦各類展銷會等多種形式強化產品宣傳,適時舉辦手工編織展示會或新產品推介會,以獨具特色的產品內涵增強市場影響。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對手工編織技師進行大力宣傳,吸引更多的婦女,參與其中,切實做到獲獎作品得到廣泛宣傳,創業典型得到廣泛弘揚,特色產業得到廣泛推廣,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婦女創業就業的良好格局。

二是要加大培訓力度,組織婦女參與。依託婦聯組織的培訓載體,建立手工編織培訓基地,分層次、分批次地對編織行業帶頭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編織技師和婦女進行手工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促進手工編織進村社、進社區,帶動更多婦女參與到手工編織行業中來,使婦女手工編織真正成爲廣大婦女就業的搖籃、發揮才智的舞臺、創造財富的天地。

三是要加大示範力度,帶動婦女參與。積極培養選樹一批手工編織業典型,通過典型帶動,引導婦女參與手工編織業。積極向緊鄰的西峯市香包節取經,大力發展端午節香包、珠飾包、玉石藥枕等編織製作業,使廣大農村婦女變農閒爲農忙,也使部分苦於沒有生產技術的城鎮下崗失業婦女找到就業門路。

四是要加大挖掘力度,促進婦女參與。挖掘潛力,逐步樹立品牌意識,宣傳手工編織安全

環保、投入少、不受場地限制和適合婦女的特點,幫助廣大婦女姐妹實現勞動力的`就地轉移,發揮女經紀人的引領作用,努力出精品、創品牌,形成拳頭產品,使“巧手興家”的品牌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五是要加大整合力度,支持婦女參與。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優勢,整合社會資源、多方協調,爭取政策支持,爲婦女從事手工編織提供創業資金,依託婦女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政策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切實解決婦女在創業就業過程中的資金問題。同時,出臺支持婦女手工編織業發展的意見,鼓勵支持婦女參與手工編織業,極大的調動婦女在現代經濟發展中大展身手,創造“巧手興家”新業績的積極性。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到,各級政府對婦女的創業、再就業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提供了相關的優惠政策,私營業主的社會責任感在不斷提升,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更多的是考慮如何使員工們更好地生存發展。我們也深切感到,各級婦聯組織要依靠這樣優越的外部環境,不斷髮揮自身優勢,通過新型經濟協作組織的建立、發展和壯大,促進相應行業協會的建立,提升行業的競爭力,把廣大婦女凝聚起來,一定能把手工編織這一行業做大做強,讓每個婦女都憑藉自己的雙手和勞動闖出一片天地,促進小家的增收,促進社會的發展與和諧。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6

護士的定義是什麼?護士,是指經執業註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護士一詞來自1914年鍾茂芳在第一次中華護士會議中提出將英文nurse譯爲“護士”,大會通過,沿用至今。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當畢業大學生都爲工作發愁的時候,護士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怎樣呢?本文將依此爲中心,展開論述。

1.我省加大護士就業量

針對目前各大醫院護理崗位普遍缺編的現狀,今年我省將逐步增加臨牀一線護士數量,清理非護理崗位佔編人員,最大限度地保障臨牀護理崗位的人員配置。全院臨牀一線護士佔護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95% ,普通病房牀位數與護理人員之比應達到 1:0.6,重點科室應達到 1:0.6-0.8(設定條件爲全院牀位使用率 85-95%),重症監護單元(ICU 、NICU等)爲1:2.5-3,CCU 爲 1:1.5(設定條件爲牀位使用率75-85% 或使用有創呼吸機治療病人不超過40%的情況下)。醫院應建立一定數量的機動護士庫,以滿足節假日和突發事件應急調配使用。根據《山東省 20xx年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方案》要求,相關醫院要建立健全臨牀護理工作制度、護士績效考覈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專科護理工作標準和臨牀護理服務規範、標準,明確崗位職責,規範執業行爲。加強全員培訓,強化服務理念,明確臨牀護士應當負責的基礎護理項目及工作規範並履行到位,逐步解決依賴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引入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的機制,將臨牀護理服務內涵、 服務項目和工作標準納入院務公開,向患者及家屬公示。推行臨牀護理責任組工作模式,結合實際探索實施護士分層次使用,以實際工作量爲基礎,實行具有專科特點的彈性排班,爲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護理服務。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滿足患者知情需求(環境、治療、用藥、膳食營養、康復、心理干預、手術、檢查等)。

2.我國護士就業發展局勢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應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xx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淨增加11.5萬人,這爲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隨着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爲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爲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羣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着難得的機遇。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爲21世紀社區服務的重點。社區護理的中心任務是提高全民的身體、心理、社會整體水平,服務對象是長期處於社區的整個羣體。社區護士工作範圍廣,要求綜合素質高,常需對個人或家庭進行訪問和護理工作,除了要應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關係學等學科知識去護理患者外,還需運用流行病學的'知識去發現社區中存在的健康問題,並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我國護士走出國門的趨勢

隨着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註冊護士的資格,等於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

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護士只扮演醫師的助手角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有受過研究生課程教育的高級實習護士,越來越需要具備過去只是要求醫生才需要的條件,如參加診斷病因考試,寫論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療普通的疾病。護士的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紮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麼就業選擇將更爲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4.護士就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今年山東省將在全省各級各類醫院,重點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增加臨牀一線護士數量,逐步解決依賴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到 20xx年底,在全省範圍內創建 20所“優質護理服務示範醫院”、 100個“護理服務示範病房”和500名“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建立垂直護理管理體制,護理部直接參與全院護士的人員調配、績效考覈等,實現護理部責權統一。提高護士福利待遇,在分配機制上向臨牀一線工作量大、技術性強、風險高、夜班多的崗位傾斜。也就是說,護士就業前景一片大好。

但挑戰往往與機遇並存。現今護士爲了能夠有效地爲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同時又使各班工作之間能夠很好地銜接,每日都要書寫多種護理文件,但內容往往重複,爲此護士總要用去大量的時間。同時隨着醫院病房的擴大、新病區的建立,病房護士人數有限,加之輔助支持系統不健全,面對每日繁重的護理工作,護士還要承擔許多非護理性的工作,更加劇了護士資源不足。與此同時,面對醫院新知識、新技術的更新及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無形中都加大了護士的工作量,加重了工作負擔,也帶來了工作壓力,嚴重影響着護士的身心健康。 5成爲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護士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主動服務意識,在工作中不僅能夠服從領導安排,接受批評,還應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工作勤奮,不怕苦和累,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南丁格爾曾經說過:護士其實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那麼我們就應該和患者多溝通,用微笑爲病人服務,在於患者溝通時要講究語言藝術,把握說話分寸,通過得體的微笑,使患者感到關愛。護士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應善於和病人交流,能夠了解到有關疾病的健康知識,切實爲病人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應尊重患者的人格,維護患者的權力,注重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小結

作爲一名臨牀護士,我們與病人接觸最密切,我們應該給予病人親人般的關懷,時刻了解他們的要求,滿足他們的需求,爲病員分憂。人們把護士喻爲天使,我們帶着這頂特殊的白帽子,把天使的一身用潔白來譜寫。我將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做到博覽羣書,多閱讀一些積極樂觀、催人奮進的書籍,提升個人覺悟,以高度的工作熱情,用更多燦爛的微笑服務患者!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7

摘要:爲了適應全省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實現中原經濟區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制定更爲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對目前河南地區裝潢藝術設計人才的社會需求狀況進行了調研。

關鍵詞:裝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一、調查任務和目的

通過調研和收集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的信息,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的變化趨勢,爲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招生規模、學生就業指導提供信息,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的修訂、教學的改革提供依據和幫助。本次調查突出對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平面設計方向的需求進行調查。

調查對象包括廣告公司、印刷製版公司、設計室、報社、圖書出版行業、影樓、噴繪製圖公司、電子出版社等。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往屆畢業生用人單位的領導、人事管理部門和生產技術人員,以及往屆畢業生。

二、社會需求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要求。隨着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產品不斷涌現。近年來,廣告行業持續升溫,藝術設計專業漸已成爲新興的熱門行業,專業設計人才偏少。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廣告策劃、產品包裝等裝潢設計人才。

長期以來,廣告行業魚龍混雜,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正規廣告公司人才市場佔有份額相對較小。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使人們對藝術審美理念正發生着改變。隨着近年來國家的宏觀調控及廣告行業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出臺,藝術設計行業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批規模小設計水平低的公司將被重組兼併。個性化、時尚化、正規化、專業化的藝術設計公司正逐漸佔領市場的主流陣地。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統專業知識和先進設計理念的藝術設計人員,這在客觀上爲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三、調查結果

(一)市場概況

據20xx年年底的統計,我國廣告從業人員共有170.9萬人,其中管理人員16.2萬人,佔9.47%,業務人員80.8萬人,佔47.27%,其他人員是73.9萬人,佔43.23%。按照地區來看,廣告從業人員82%集中在中、東部,中部地區27.29%,沿海地區含北京佔到54.70%,而西部地區十省市從業人員僅佔全國的18.01%。按企業性質來說,個體私營企業的從業人員相對集中,佔42.77%,國有企業從業人員佔11.72%,國有事業單位佔11.26%,集體企業佔11.23%,集體事業佔1.27%,個體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佔1.21%,聯營企業佔1.21%,其他單位佔19.33%。

(二)職業狀況

在廣告公司,大多數都是從事於平面設計工作,很少涉及到立體空間設計。但對技術含量的要求並沒有降低。現在的廣告公司,很多都涉及到地產策劃及品牌推廣,而平面設計又是產品推廣的重要表現形式。如何在鋪天蓋地的報紙廣告中,使自己所做的平面廣告在幾秒之間抓住讀者的眼球,對平面設計人員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目前我國廣告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知識面不廣,外語水平較低,服務意識薄弱,溝通能力和創造能力不強,法制觀念淡漠,還存在結構不合理、分佈不平衡的矛盾,急需與之配套的專業在職培訓和知識更新。

(三)就業領域

裝潢設計專業畢業生分佈在廣告公司、印刷製版公司、設計室、報社、圖書出版行業、影樓、噴繪製圖公司、電子出版社等相關領域,以及IT行業中美術設計、頁面開發製作、界面設計、電子商務等當今熱門的行業。

(四)薪酬水平

廣告公司的平面設計人員的待遇還是十分可觀的,前提是你必須能源源不斷地提供足以打動人心的創意。一般設計人員的工資在3500—4500元之間;高級設計師工資在5000—7000元之間;美術指導的工資在7000—9000元之間。

(五)專業要求

(1)強烈敏銳的感受能力;(2)發明創造的能力;(3)對作品的美學鑑定能力;(4)對設計構想的表達能力;(5)具備全面的專業技能,需要掌握的軟件:熟練操作Coreldraw 或 Illustrator;圖像照片處理軟件:Photoshop;大量文字排版軟件:Pagemaker;方正排版等等。

四、調查結論

通過上述調查與分析,我們總結認爲:平面設計分類及就業崗位目前常見的平面設計項目,可以歸納爲十大類:網頁設計、包裝設計、DM廣告設計、海報設計、平面媒體廣告設計、POP廣告設計、樣本設計、書籍設計、刊物設計、VI設計。

本專業在校生,要掌握現代平面廣告設計理念與電腦藝術創作的技能,熟悉經濟、文化和藝術等相關學科知識,瞭解中外平面藝術設計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現代廣告策劃、創意、製作和發佈的能力,具備市場分析、策劃和組織大型活動的能力,以及設計公司經營管理的知識和技能,爲中外企業進行形象策劃。能自主創業。從藝術素質來講,通過藝術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藝術設計方法和設計技能的基礎訓練,具備本專業設計創新的基本素質,這一點對在市場上的發展尤爲重要。還要建立市場營銷觀念,具有分析和解決具體操作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協調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運用電腦能從事專業藝術設計工作,具備與裝潢藝術設計相關行業實施和經營管理等能力。

根據近年來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就業情況分析和省內相關學校調查顯示,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生可在廣告公司、印刷製版公司、設計室、報社、圖書出版行業、影樓、噴繪製圖公司、電子出版社等單位工作,因此,裝潢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五、建議

1.裝潢藝術設計是集功能、藝術與技術於一體,涉及藝術和科學兩大領域的許多學科內容,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體系。如何能培養出知識面寬,綜合素質強,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裝飾藝術設計人才,是制定專業建設計劃思考的重點。

2.建設以室內設計爲依託,側重於建築內環境設計、展覽展示設計和模型設計與製作的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打造本校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獨特辦學特色。

3.設計教育中不能只滿足於設計方法和技藝的傳授,在藝術和設計之中,創造是設計的靈魂。在課程建設和教學上,要樹立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解放學生的創造力爲主線的設計教育思想。

4.結合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提高職業院校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水平,應根據社會市場的需要,以培養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爲主。並以此爲目標,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規律,師資結構、教材系列和與其相對應的實訓基地。

所以,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不僅要重視藝術表現,還要重視務實性設計;在對以往所學知識主動的認知與貫通的前提下,加強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創新的能力。總之,通過廣泛的社會調研、與企業的交流和討論,我們強烈感受到社會對藝術設計類應用型人才的強烈需求,看到目前的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所需求的人才之間還存在不相適應的方面。裝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不僅勢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8

一、當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幾個特點

1、具有較強的裙帶性。經親朋好友介紹或引路而實現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佔大多數,通過政府或職業中介機構組織勞務輸出實現轉移的人數相對較少。特別是青年勞動力流動週期長,有的農村青年已完全擺脫了農業生產而長期在外從事流動就業,流動時間在5年以上的佔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3%左右。

2、流動區域相對集中。北湖區石蓋塘鎮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遍及全國各地,但是,流動區域相對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區等地區。隨着北湖區石蓋塘鎮鎮域經濟的加強,宇騰化工、裕湘面業等企業擴產,在鎮區就業的農民工有增加趨勢。

3、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隨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相當一部分農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權,又加入了外出務工大潮,農忙時種地,農閒時外出做工經商,屬亦工亦農性轉移。

4、依然以從事純體力勞動爲主。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國中以下文化程度佔65.4%,由於他們普遍素質偏低,技能單一,這與就業市場要求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們外出就業的空間逐漸縮減,大部分只能從事勞動技能低、勞動強度大、危險性高的行業。

5、由單純的打工者向個體私營業主轉變。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自己多年在外打工單位從事管理或技術工種等工作,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蓄了一定資金,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他們便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紛紛返鄉創辦經濟實體,從而真正發家致富。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方式仍存在盲目性。改革開放以來,自發性轉移一直是農村勞動力外出最主要的方式,同時由於基層就業信息網絡尚未健全,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缺乏足夠的信息渠道和就業指導,導致盲目性很大。農村勞動力無序化流動給各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勞動力宏觀調控、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和城鄉統籌就業等工作增加了難度,降低了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同時也給輸入地的社會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設、計劃生育等方面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收入相對偏低。據調查,外出務工勞動力整體收入偏低,其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有572人,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24.4%;800-1500元的有1480人,佔63.1%;1500元以上的有284人,佔12.1%。同時,他們工作存在不穩定性,據調查,長期在一個地方務工的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38%,兩個以上地方的佔62%。

3、農村勞動力就業尚沒有完全可靠的保障。由於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農村勞動力在向二、三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諸多體制性、政策性障礙。如在就業機會上,與城市勞動力相比,農村勞動力在就業機會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由於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律保護及有效監督,使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和勞保福利方面不僅大大低於城市職工,而且沒有保障,外出務工人員中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佔外出務工總人數的89.6%,其中一部分合同簽訂不規範;參加養老保險人員64%,少數參加了工傷保險。近幾年,儘管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但完全落實到位仍需要一段時間。

4、較低的素質制約了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領域。農村勞動力素質低是制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數量特別是轉移層次提高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現在低學歷的偏多,高學歷的極少;體力型的偏多,經過專業培訓的較少。受農村勞動力素質、技能低的客觀條件影響,農村勞動力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產業,轉移領域也越來越窄。

三、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對策和建議

1、健全體系,不斷完善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要採取有效措施,增加投入,加強城鄉溝通的勞動力市場硬件、軟件建設和鄉鎮勞動保障平臺及村級信息聯絡員隊伍建設,着力構築完善以政府爲主導,以社會化服務爲依託,以市場爲導向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培訓和管理體系,有效地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就業。同時,要完善政策配套,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加快土地有序流轉,實行土地承包權與耕作經營權的分離;支持農民進城打工和就業,實行城鄉統籌就業、平等就業;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使農村勞動力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社會保障,並逐步過渡到城鄉勞動者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2、抓好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首先要進行思想引導。引導農村勞動力不要盲目地擠大學這張門,要認識職業技能教育也是一條很好的謀生之路。其次,要加大培訓力度。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社會各方面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級政府和勞動培訓機構要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培訓力度,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的教育和培訓體系,按照市場需求,擴大社會辦學的範圍,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電視教育、函授教育等多樣化的繼續教育項目,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鼓勵和幫助農民學習掌握新技能,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提升人力資本含量。

3、築巢引鳳,努力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近年來,北湖區石蓋塘鎮通過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引來了一批企業落戶北湖區石蓋塘鎮,吸納了衆多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如宇騰化工公司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61餘人,裕湘面業共安置農村勞動力519餘人,全鎮約有1080餘人被園區企業吸納安置。今後要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和鼓勵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努力拓展二、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轉移,支持縣外投資企業和各種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同時鼓勵有一定資金基礎的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發展,給予返鄉創業者以更多“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和支持,如項目建設的支持、用地、貸款等等。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9

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 調查報告專業名稱:財務管理 系 學 姓 別 :管理系 號 :11050745 名 :李秀梅20xx-03-11調查時間:20xx-1-20 一、前言 大一的時候, 對於我選擇的財務管理專業其實沒有真正有深 刻地認識。

當初報考財務管理也是考慮到會計專業現在處於競爭 激烈的階段,而財務管理則是做了倆手準備,自認爲就業領域是 更爲寬廣的。

就我而言, 一直不明白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的區別, 因爲我們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的課程是一樣的。

到了大二才 有一點的區別,直到接下來的學期纔有了大大的區別。

近年來,會計專業一直火熱。會計側重於賬務處理,財務管 理更側重於成本、資金等方面的管理。大多數人都是把財務管理 和會計混爲一談的,你說財務管理人家未必知道,但他會立馬想 到會計,我們也無從解釋,反正是有很大聯繫的,精通財務的必 定要學會計。我國企業財務系統正在逐步完善中,因此很大一部 分中小企業對財務管理的看法僅僅停留在 “數豆子的人” 的階段。

所以對於財務管理的就業方向我們就瞭解的少之又少, 甚至把財 務管理與會計的就業方向論爲一體。

根據近年現象顯示,會計的基礎人才很多,普通人才太多, 優秀人才卻是稀罕之物,這也顯示了財務人才也是如此,所以我 們的就業前景是不容小視的。

主要在於除了選擇會計職業這條最 保守的道路外,我們還可以選擇的財務道路。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是 10 級 11 級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調查方法:信息採集法、資料分析法 三、調查的內容 (1)20xx 屆年財務管理大學生畢業就業分佈 國 有 企 業 17.77%; 錄 取 研 究 生 6.78%; 三 資 企 業 8.48% ; 0.10%;機關 7.59%;高等學校 0.86%;醫療衛生單位 0.19%; 其他事業單位 2.12%;科研設計單位 0.48% ;其它 13.36% (2)財務管理就業渠道; 四、調查結果的分析 方向一 外企或大型企業高級財務人員。財務本身是一項專 業性很強又非常穩定的職業,如果選擇把財務作爲職業方向,首 選的職業目標是做外企或大型企業的高級財務人員。

財務高管人 才大都處於企業的核心層,他們不僅要求瞭解企業的經營運作, 還要在企業的經營投資方面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按照目前的經濟 環境,這類公司所需要的高級財務人員一般有財務副總裁、財務 總監、財務經理、高級財務分析經理、財務主管等。當然,這些 職位對人的要求也會比較高。一般要求資質至少是在會計師以 上,不少於 5 年的大中型企業財務管理經驗等。例如,一家外企 招聘高級財務經理時的職位要求是

良好的教育背景, 英語流利, 很好的溝通能力,Word、Excel 熟練,嫺熟的財務業務能力和管 理能力,良好的協調能力,熟悉西方會計,熟悉有關中國法律。

對於許多初級財務人員和準備走這條路的人來說, 從畢業參 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該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不要想當然認爲有個兩三年工作經驗就好找工作了,僅會做憑證、會報稅、出報表 這類純粹的會計是遠遠不夠的, 這在財務領域來說是屬於較低層 次的。唯有從財務管理、預算、分析、決策等全方位提升,注重 溝通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培育管理視野和全局觀念,提 升自身綜合素質,才能使職業生涯提高一個層次。

方向二 專業財務公司。以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爲代表的專業 財務公司,也是大量吸收財務人員的一個就業領域。從某個角度 看,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個能使個人快速成長的學校,其培訓、工 作和管理機制會令從業者學到許多專業知識和管理理念, 審計從 業經歷也會爲將來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獨特的視角。

不過,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是非常巨大 的,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飯,高強度的工作使得很多人難以將之 作爲終生的職業方向。這類專業財務公司更適合兩種人:高層管 理人員和年輕人,前者重在發揮管理能力,而後者主要是學習和 鍛鍊。對於剛走出大學校園、又準備在財務方面發展的年輕人來 說,先進入會計師事務所鍛鍊一段時間,等積累了工作經驗後再 轉向企業將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方向三 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資本運作在企業運營和發 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如果有不錯的金融知識背景,投身銀 行、證券、風險投資、保險等金融行業,做專業的財務人員也會 有廣闊發展的空間。譬如,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證券分析師的收入相當豐厚,而奇貨可居的保險業精算師可以說是金領職業。

五、調查結果總結 據上述的調查報告,財務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已經很明確, 就我個人而言,選擇職業目標還是趨於保守道路。我認爲無論選 擇什麼職業方向,都需要爭向高端發展,要做專業人士。低端的 財務人員幾乎遍地開花, 而高級在無人員卻始終是行業內的緊缺 人才。對於我們財管類專業的學生要做的就是學好基礎知識,還 有就是假期最好能做到去相關專業單位實習,學習實踐能力。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0

**鎮位於安圖縣西南部,距長白山34公里,全鎮總面積1986.95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6.49平方公里。總人口6.3萬人,區轄9個行政村,3個社區。農村人口4500人,其中婦女人口20xx人。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拓展了農民增收致富新領域和新渠道,也爲農村婦女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婦女已成爲發展農村生產、振興農村經濟的主力軍。農村婦女就業問題已經爲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爲合理開發我鎮農村婦女勞動力資源,加速農村婦女勞動力的合理流動,解決農村婦女平等就業的問題,我們採取摸底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對農村婦女就業問題展開調研。

一、農村婦女就業現狀及當前制約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因素

1、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限制了農業內部婦女就業總量。根據農業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我鎮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大多數婦女在農業生產中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少數婦女依託村、鎮項目發展規模養殖業取得了明顯成績。但大多數婦女從事的是種養內部的調整,由於受資餘、技術、信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婦女勞動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農村城鎮化水平低,人口轉移速度慢,影響婦女在第二產業的就業比例。解決農業人口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減少農民,實現非農化就業。農村城鎮化規模不大,水平不高,不僅帶動不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且限制了二、三產業的發展。以二道鎮二道村爲例,隨着小城鎮建設的不斷完善,不僅促進了當地建築業的發展,也拉動了以女性爲主的商貿流通、養殖種植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鎮上個體戶佔總戶數的65%,且大多數爲女性,拓展了農村婦女充分就業的空間。

3、外出務工末形成規模,輸送渠道不暢。政府和有關部門職能缺位,尚未形成包括信息提供、就業諮詢、職業介紹、就業培訓在內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我鎮還未健全勞動力市場,外出就業婦女靠親朋好友、同鄉,盲目外流、亂闖,加之民間中介組織的不規範經營,外出務工婦女上當受騙、碰壁回鄉的例子屢見不鮮,使得一部分婦女把外出務工作爲一種迫於無奈的選擇。

4、農村婦女素質較低,不能適應現代就業需要。我鎮農村婦女勞動力國小文化程度722人,佔35.1%;中學1065人,佔51%;高中以上74人,僅佔婦女勞動力總數的3.6%。文化素質低、技能低、外出找不到合適的職業成爲已外出或想外出務工婦女的最大難題,沒有技術也成爲農村婦女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

二、農村婦女就業的根本出路和對策

調查顯示,農村婦女都有參與生產、勞動,發家致富的迫切願望,她們思想活躍,認爲脫貧致富、發展經濟的路子很多,務農能致富,外出打工也能致富,只要勤勞就能獲得財富。因此,筆者認爲,實現婦女充分就業,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既立足當地農業,又有針對性地組織輸出,這樣才能切合婦女的思想實際,滿足婦女就業需要。

l、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婦女在農業內部的就業量。只有堅持不懈地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才能開闢就業和增收的新途徑、新領域。圍繞我鎮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思路,積極發展養殖業、加工業、手工製作業等以婦女爲主的優勢產業,着力於農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在婦女中大力推行優質、高產、高效的種、養新品種,並給予技術信息指導,以女科技示範戶、雙學雙比女能手的示範幫帶作用,發展優勢、特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通過婦女小額信貸、連環脫貧,帶動周邊婦女發展規模生產,形成一村一業的塊狀經濟;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女經紀人隊伍,促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2、推進城鎮化戰略,使婦女勞動力有序轉移。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非農產業向小城鎮集聚,加快人口向小城鎮集聚,積極鼓勵更多的農民從土地、農村中走出來,到城鎮務工、經商、置產興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商貿流通。利用我鎮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開發有特色的旅遊項目、旅遊產品,給當地婦女帶來就業、增收致富的機遇。降低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成本和就業風險,實現有序轉移婦女剩餘勞動力。

3、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拓展婦女就業渠道。勞務輸出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最好途徑。外出婦女流向經濟較爲發達的地區,不僅掙了錢,更重要的是轉變了思想觀念,學到了技術,積累了經驗,爲農村婦女

的發展創造了機遇。我們應加大“外出掙錢光榮”的宣傳,本着轉移一個,致富一家,轉移一批,致富一方的高度責任感,積極與用工單位聯繫,瞭解用工信息,用人需求,擴大女性就業範圍。

4、加快實施女性素質工程,增強婦女就業能力。堅持不懈地把提高農村婦女素質作爲一項長期任務來抓。首先,加強對婦女的科技文化素質教育,不論是外出務工,還是就地務農,科技文化素質是婦女實現充分就業的基礎。鑑於農村婦女在農業生產中,最大的障礙是無技術無技能,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農村婦女素質,着力培養一批農村婦女科技骨幹和家政服務人員,以適應現代化農業和社會不斷髮展的需要。其次,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加大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的宣傳力度,教育廣大婦女樹立“四自”精神,使婦女充分認識到參加社會勞動是婦女徹底解放的先決條件,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第三,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提高農村婦女抗拒外界不良誘惑,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在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三、利用政策,注重引導

l、 政策引導。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用政策、激勵機制引導婦女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農村婦女向二、三產業轉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護婦女合法權益。

2、 市場引導。市場經濟瞬息萬變,傳統的種養模式、就業方式己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引導婦女樹立市場經濟意識,要敢爲人先,依託項目和信息,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3、 服務引導。加快政府組織、中介組織和基層組織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農村勞動力輸出服務網絡建設,各部門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發揮農技推廣站、再就業培訓中心等服務機構的作用,全力保障婦女合法的勞動權益。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1

超三成自考畢業後才參加工作的自考畢業生工資在20xx元以上;六成自考畢業生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就業;20xx年自考畢業生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這是省自考辦昨日向媒體發佈的最新調查報告的部分內容。據悉,這是我省首份關於自考畢業生就業的調查報告。

自考後就業三成月薪超20xx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分析認爲,在目前大學畢業生起薪越來越低的現實下,自考生的工資水平卻出現了增長。這是因爲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有了工作經驗後,去考取更高的學歷。在擁有了經驗和學歷之後,他們肯定會選擇高於原來崗位工資的目標跳槽,工資也就實現了步步高。

就業狀況好於“科班生”

部門分析:根據調查數據,省自考辦分析認爲,20xx年我省自考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不少自考畢業生原本是專科在讀生,在學校裏一邊上大專課程,一邊通過自考拿本科文憑,畢業時就有了兩本文憑。這是不少自考畢業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兩成畢業後得到升遷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有關人士認爲,現在不少自考生來自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自考所學專業對個人的就業或職務(職稱)升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會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調查數據:在47。2%的被調查者對自考畢業後的就業前景持樂觀看法的同時,有16。5%認爲“將會越來越困難”。同時,依然有40%的被調查者認爲自考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如普通高校畢業生。

部門分析:省自考辦認爲,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考畢業生的當前的社會地位和受重視程度不如全日制重點大學畢業生。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2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調查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

一是經濟知識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

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人才;

三是心理素質,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問題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應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面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客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因素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室必要的。

二、就業取向:

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在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時密切相關的。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的選擇方位較之其他地區多,這也成爲就業者選擇的原因。

三、價值取向:

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瞭解到,各單位的薪資基本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單位存在降薪的現象。大多數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都表示,崗位薪資不可能高於招聘薪酬,但會基本保持原有水平。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求職者應對人力資源市場和薪酬採取主動迎合態度,針對現階段形式自身作出相應調整。

我們大學生的擇業觀正在發生變化,他們變的冷靜理智,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xx年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100萬家,佔全部企業的99%,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學生的主力軍,其企業具有更多的創新和更新能力,我國加入wto後對大學生求職擇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四、大學生應加強就業工作的對策

(一)堅持理想教育確定正確的職業理想,道德修養在掌握的所學專業要求的各項准予技能重點培養學生適應心環境和動手創造的能力。

(二)緊跟時代步伐,更新大學生就業觀念,目前的社會強調的是以創業帶動就業,勇於挑戰,不怕失敗,隨着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只要我們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態,正視社會適應社會,你就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將會盡可能的爲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合適的環境,大學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大學生本身應對就業只是有一定的瞭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就業中有立足之地。現在的就業形式在這裏我不像多說,大學生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在調查過程當中瞭解到,現在大學生也正視到了這一點。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今中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那麼大學生就業究竟面臨怎樣的難題那?具體請看調查報告

下面是調查過程:

據瞭解,多數人無法一次應聘成功:2。7%的人應聘次數在5次以內;2成的人應聘次數在6—10次。而且人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將近2成的人花費在500—999元之間。在求職成功後,據不完全統計:10。8%的人很滿意;52%的人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僅佔3。2%。另外,求職時間長也是一個因素:20%的人在1個月之內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人均費時3。13個月,有的甚至成爲“校飄族”。

就拿計算機行業來說吧。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

一是不同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平衡,名牌大學、工科院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爲熱,而一般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爲冷。

二是用人單位熱,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表現冷。從社會總體需求來看,社會及用人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單位急需計算機專業人才,有的單位是高薪引進,有的單位則是降格以求。而現在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還不能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爲學計算機專業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時應該得到高的回報,習慣於和以前的師兄師姐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攀比,導致期望值與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報酬相距甚遠。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對一般用人單位表現出極爲冷淡,有的甚至“寧願失業,也不要找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三是學校熱,用人單位冷。當前,各高校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主動跑市場、跑職場,爲學生找就業的門路。但由於高校師資隊伍老化、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呆板,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畢業生,對畢業生表現爲冷。

四是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在就業時熱,而能力差的同學在就業時受到用人單位的冷遇。在機關、事業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企業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專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動手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就業時非常搶手,而素質一般的學生在就業時就顯得十分困難。

總兒言之,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癥結何在,經過一個假期的調查和了解,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專業面太窄;缺乏社會關係;信息不足;性別歧視。

據瞭解,在填寫了試用期月均淨收入的學生中,不含社會保險的男生月均淨收入爲1915元,女生爲1820元;轉正後月均淨收入男生爲2706元,女生爲2441元。進一步分析發現,校際差異大於性別差異,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試用期與轉正後月均淨收入分別爲3291元與3975元;而同校男生爲3012元與3670元。如果我們將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國外就業、月收入高達15000元去掉後,女生月均淨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於同校男生,但仍明顯高於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與女生。

爲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應大力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給大學生更多實踐機會;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規範就業市場,制止憑關係、走後門等不公平現象。

作爲一名大學生,“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着。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裏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爲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纔是進取的人生態度。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3

趨向行業

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設備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設備的裝配、調試、檢測、應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設備、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企業需求

由於信息時代的到來,據推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此類人才仍將供不應求。

據調查,現階段對於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對緩解當前該類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已經成爲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的熱點。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爲朝陽產業。根據信息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信息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短信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絡遊戲等。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設備和顧客服務、硬件和軟件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監視與維修等四類人才最爲短缺。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數據庫開發和軟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20xx年高校就業調查

電子信息類行業分佈比例如下分析:電子信息類就業面一般,工作對口度高,起薪高,跳槽對薪酬漲幅影響明顯,五年後收入高,綜合滿意度高就業率達88.6%,在所有專業排名中25/92。

專業前景及能力素質要求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裏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絡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

首先要有紮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傳感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着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件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件相關的各種軟件;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爲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中國IT行業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輕。新鮮的事物、朝陽的產業總是備受注目。正是這個原因,計算機專業迅速成爲高校的熱門專業,不少同學削尖又再削尖了腦袋往這個象牙塔裏的象牙頂鑽,或爲興趣,或爲謀生掌握一門技能,或爲前途更好更快地發展。

相比前幾年的計算機專業的火爆,近年來對這個專業的選擇漸趨於了理性和客觀。學生和家長考慮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更利於個人長遠自我發展的出發點。

太多太多的關於這個行業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輩的好心建議,是否應該繼續選擇這一行,或者職業道路應該就此轉彎?選擇這一行,似乎意味着選擇這種生理和心理的苦難歷程,接受這個行業的歷練。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着各自的光鮮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瞭解。對於剛剛邁進校園的我們,對於已經邁入社會的學長學姐,對於不同崗位上的每一位前輩,舉步從來都是維艱的,輝煌的鑄就更是循序漸進,我們不可以只看到行業光鮮靚麗的外表,而忽視背後拖起它成長的艱難,兩種極端的落差當然巨大,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顯然有違客觀。而對於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築建也是一樣,它的雛形,它的打造、它的鑄就、它的豐裕、它的厚實,是靠一磚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到底是做一個“入門的,不想入門的,想入門而沒有入門的”IT人,答案自在各人心中。

可以說電子信息工程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學科,是不能隨意輕視任何一門課程。幹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它,就要對它有始有終。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4

對於今天的大學生,人們已經不太愛用“天之驕子”來稱呼他們,轉軌時期形成的就業壓力更讓大學生還沒來得及體會到考學成功的快樂,就投身到另外一種更猛烈的競爭中。對未來的就業意向來說,哪一類企業最受大學生的青睞?

北京世紀藍圖市場調查公司最近針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六所大學的313位學生,做了一次關於他們對外企的看法的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3.9%的調查對象在畢業後有進外企的意向,也許最終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如願以償,但這絲毫不影響同學的熱情。可見,對外企,大多數同學心嚮往之。

爲進外企,包裝自己

畢業後有進外企意向的同學,爲了實現目標,自己會做一些什麼樣的準備呢?調查結果顯示,他們最着意準備的是外語(94.0%)、電腦知識(80.0%);其次是自己的處事能力(79.5%),再其次是瞭解外企公司內部情況(49.5%)以及國外的文化、風情(39.5%)。值得注意的是,“更加註重學習成績”是選擇最少的。研究人員認爲,這至少說明現在的大學教育離實際工作的需要有較大差別。

表:爲進外企,大學生會做哪些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

人數

百分比%

着意學好外語

188

94.0

積極學習電腦

160

80.0

努力培養自己的處事能力

159

79.5

積極瞭解外企公司的情況

99

49.5

注意瞭解國外的文化、風情

79

39.5

更加註重學習成績

59

29.5

進外企意味着什麼?

大多數大學生心嚮往之的外企,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是怎樣的呢?調查結果顯示,對外企高效率,高薪水,管理規範,個性和創意能夠更好的發揮但是工作壓力也大的認同感較高,中選率都在70%以上。而對外企中存在的中外員工工作待遇差異、文化差異、人際關係簡單、提升機會多等觀點的認同感比較低。大學生對外企的最認同的主要是工作環境和工作待遇。

表:對下列有關外企觀點的贊同度

觀點

百分比%

外企工作效率高

81.8

外企工作條件好,薪水高

78.3

外企管理規範

74.4

外企鼓勵員工發揮個性和創意

73.8

外企工作壓力大

72.5

外企裏中外僱員存在着不平等

47.6

外企裏中外僱員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

34.8

外企人際關係簡單

30.0

外企提升快機會多

29.7

哪些國家地區的企業管理風格最獲認同?

外企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各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的投資、經營方式也不盡相同,各個國家的企業管理風格差異很大。調查發現:大學生對不同國家地區的企業管理風格的'認同感存在着顯著差異,對美國公司的管理風格認同度最高。而且與其它國家地區的認同程度差距較大。以下其次爲日本、德國、香港、英國、法國,排在最後的是韓國、中國臺灣。

表:對各國公司管理風格的認同度

公司風格

認同人數

百分比%

美國

181

57.8

日本

49

15.7

德國

31

9.9

香港

24

7.7

英國

7

2.2

法國

6

1.9

中國臺灣

3

1.0

韓國

3

1.0

其它

8

2.6

研究人員認爲,大學生對港資、臺資、韓資企業的管理風格認同度較低,說明在企業如何管理方面,華人企業仍需要向西方企業學習。對於有長遠眼光的外企來說,投資中國,不僅是看中了這塊龐大的產品市場,也是看中了儲備豐厚的人才市場,如微軟公司投資80億設立中國研究院。現在不少中國企業在給予人才的待遇、發展機會方面已不弱與人,爲什麼引不來、留不住“金鳳凰”,這裏面是否有不少管理因素呢?

大學生心目中最知名的外企?

調查結果表明,在大學生心目中最知名的企業有幾個突出的特點美國公司很受青睞,知名度排在前五名的都是美國公司;it企業風彩奪人,前15位中,it企業佔11席;排在前面的都是巨型跨國公司,他們對中國經濟、乃至人才的影響可見一斑。

表:大學生心目中的知名外企排行榜

公司名

知名人數

百分比%

寶潔

117

37.4

微軟

109

34.8

ibm

101

32.3

摩托羅拉

77

24.6

可口可樂

31

9.9

松下

29

9.3

索尼

bsp;27

8.6

殼牌

27

8.6

西門子

25

8.0

三星

16

5.1

惠普

14

4.5

愛立信

14

4.5

預測未來的社會競爭形態,國家主權間的競爭色彩將越來越淡,而跨國企業的競爭則越演越烈。跨國公司不僅資本、技術力量強大,而且管理成熟,對中國現階段的大學生有難以抗拒的魅力。在目前就業困難的局面下,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不是單純的說服教育工作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切實提高本土企業的吸引力,這需要很多實實在在的努力,這種努力不能靠諸如“儒商”、或者那些與老闆對話中體現出來的空洞的企業理念驅動,而是需要長期、紮實的企業制度建設來完成。

正如調查過程中一位受訪的北大同學所說:“高薪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同時進入外企後有許多培訓機會。目前國有企業不很景氣,發展前景不大,同時缺乏必要的員工培訓,人際關係繁雜。當然,國家的有些措施有利於吸引人才流向國企,如戶籍制度,但就目前狀況,只此一項就不太有吸引力。”研究人員認爲,大學生們渴望更好的工作環境,工資待遇,但他們並不懼怕競爭,而是渴望公平的、有規則的競爭。爲優秀的人才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是比單純的提高待遇更好的“梧桐樹”,也會招來真正的金鳳凰。這是大學生對外企態度調查給我們最大的啓示。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5

我們從咿呀而語的稚嫩幼兒學步,到以四肢匍匐而進在大人們的庇護下蹣跚而立,我們慢慢走向成熟,現在面臨大四的我們,即將走進社會。十年苦讀但求一立,那麼對於我們自己以後的未來,對於畢業後面向社會,我們不曾無數次的在腦海中勾畫美麗無比的人生藍圖,美好的前景在腦海中勾勒過一遍又一遍,我想大家都是這樣吧,曾不只一次的幻想過自己的未來,憧憬過美好的未來!可是,我們只是去想象,並沒有真正考慮過如何的付諸於行動,如何地去實現。因此,我利用本次大四的寒假,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在錦州各所大學附近展開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觀念、如何利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實地調查形式,並自己親身體驗,參加社會實踐,總結經驗。

一、調查課題

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如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

二、調查對象

年級結構:大一佔16%,大二佔21%,大三佔28%,大四35%

性別結構:男生佔45%,女生佔55%。

三、調查步驟及時間

調查總體時間:20xx年2月1日——20xx年2月29日

調查步驟及時間分步:

1、確定調查研究的課題:20xx年2月1日

2、起草調查內容及方案:20xx年2月2日

3、確定調查對象並展開調查:20xx年2月3——13日

4、調查社會實踐活動情況:20xx年2月14——2月28日

5、調查分析總結:20xx年2月29日

四、調查的問題與目的

本次調查的問題主要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以及就業理念,就業觀點,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自己,如何分配自己的業餘時間。

五、調查步驟

(一)、調查前言

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供需比日趨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尤其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着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麼一羣人,他們已經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分析

隨着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範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涌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另外,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着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爲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衆所周知,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三)、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缺乏勝任力。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爲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爲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6

一、考察活動的目的與意義

1.鍛鍊人際溝通能力,信息傳遞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協調能力。爲畢業生求職增加亮色,積累社會時間經驗。文祕教育專業十一個實踐性,操作性都很強的綜合性專業。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是文祕學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得成功的重要依託。

2.瞭解社會需求人是祕書職位和稱謂。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本次就業市場招聘會進行實地考察,可以零距離的獲得文祕人才在社會就業市場上的需求狀況,以及市場企業針對文祕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給自己一個恰當合理的價值定位,並及時根據市場所反饋的信息進行自我糾正與自我完善。

3.提高山東農業大學文祕教育專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進行招聘會市場考察,以“小記者”的身份和廣大企業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並且十分注重向廣大企業進行宣傳文祕教育專業。文祕學子憑藉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給企業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文祕教育專業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這樣就有利於自己將來的就業,並且爲自己將來的就業做一個良好的鋪墊。

隨着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觀念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4.考察報告是作爲祕書學課程的論文成果之一,是寫好畢業論文的提前演習。爲設計祕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師教學,學生確定目標等提供參考。參與招聘會考察並且嘗試書寫調查報告可以培養自己的時間能力與寫作能力,而且可以豐富自己考察報告的寫作技巧。

二、畢業市場舉辦情況

此次畢業生招聘市場於三月八日在山東農業大學南校區體育場舉辦,招聘市場涉及300餘家企業(大部分爲山東省內,且多中小型企業)招聘主要面對農業,林業,水利工程等的人才就業。人才招聘面相對狹窄。

三、調查情況

推進“道德講堂”建設。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着力解決誠信缺失和公德失範兩大突出問題,切實抓好機關、企業、行業、學校、各村等五類“道德講堂”建設,結合文明創建活動,採取邀請專家學者或先進典型人物講,利用身邊的凡人善舉、鼓勵和引導羣衆自己講等形式,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尚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風尚。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不是很明確學習目的,所以作爲班主任應該時刻提醒他們,說清學習的重要性,不厭其煩地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鬆。

我組首先制定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題,預定調查時間,然後於三月八日集體對招聘企業的工作人員盡心調研。調查情況如下:

據統計,本次招聘會共提供招聘崗位7000多個,來自全省17個地市,以及北京、上海、河南、江蘇等省外地區的350餘家用人單位到會招聘畢業生,其中,菏澤、壽光、昌邑、泰安等地市的人事局專程帶用人單位組團參會。

在這些招聘單位中,有20家招聘文祕方面的人才。如菏澤開發區曹州農用化學有限公司,招聘文祕5人;山東勇進集團有限公司招人事助理、高級文員各一人;銀河紡織集團服飾有限公司招經理助理市場主管各一人;泰山染料股份有限公司招會務後勤和業務經理等等。從上述企業及招聘職務中,我們可以看出招聘文祕人才的企業是比較多的,而所需的祕書類型也是五花八門的。

此次調查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招聘文祕的數量、比重和所屬行業;文祕的類型、數量、及其待遇;單位對文祕人才的學歷、性別、專業能力職業資格證書、辦公自動化、外語、速記、雙專業雙學位的要求及比重:用人單位對文祕專業的瞭解情況。以及是否接受實習生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看到在來我校招生的380多家企業有20多家企業招收文祕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但苦於我校目前尚未有該專業的畢業生,所以許多企業都不是很理想,或者有的就選着比較優秀的其他專業的畢業生。

以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所有牙膏用戶爲抽樣母體,進行抽樣調查。隨機發放問卷,並及時的回收問卷,與此同時對合格的問卷進行登記、計算、得出可供分析使用的初步計算結果,進而對調查結果做出準確描述及初步分析,爲下一步的分析提供依據。將本次調查實施情況,調查結果及分析結果整理,形成《牙膏消費市場調查報告》,以此作爲本次調查的最終結果。

一些幹部在鄉鎮工作時間較長後,往往認爲自己勞苦功高,年齡偏大後,總想有朝一日換個崗位,到縣級部門去輕閒一下;一些年青幹部認爲自己具有年齡優勢,文化程度較高,在鄉鎮工作有點“曲才”的感覺。因此,總會導致部分鄉鎮幹部不能正確估價自己,不能處理好工作關係,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態度,對待工作不熱心、不盡心、不細心、不用心、不安心。鄉鎮幹部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較少,工作方法簡單,對幹部羣衆反映的問題避重就輕,思考不夠,採取的對策措施少,不能及時處置;有的幹部雖然身在基層,卻心在機關,到村社開展工作總是走馬觀花,根本不深入農戶,不向農民瞭解實情,指導工作點子不多,彙報工作長篇大論,推進工作力度不大。

四、調查中錯在的一些問題

調查中還發現,文祕一發生了一種潛在的變化。現在的文祕已不同於以往的文祕,現在企業要的是“專業”的文祕。例如一個與農業有關的企業,它會招聘懂農業的人,例如農學或種子專業的人才。而非簡單的會寫文章,會管理的人才。也就是說,更注重一個“專業”。所以,文祕具有極高的被取代性。所以我們要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多方面涉及一些東西,防止知識的單一單調化尤其要懂得法律方面的知識,要知法、懂法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爲社會及自己將來所在的單位謀取利益。

五、多方查閱

從人才招聘市場回來後,我們又查閱了許多相關的文祕教育方面的文獻資料以及關於文祕教育的網上的最新動態信息,瞭解文祕教育的最新發展方向及需求:爲此,我們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對文祕類型有了更爲深入的瞭解:

文祕按其類別可分爲行政事業單位文明、企業文祕、董事會文祕;按級別則又分爲初級文祕、中級文祕和高級文祕。

多聯繫。爲避免出現離退休黨員既退崗也退黨現象,讓離退休黨員在生活、思想等方面均有所依,每個支部應明確專人負責離退休黨員的聯繫服務和協調工作,通過定期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加大走訪力度,重點進行幫扶教育,照顧慰問。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角、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際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善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初級文祕可爲公司前臺接待,電話接線員,部門事務經理等。職能比較單一,技術含量低,薪金相對也低。初級祕書主要存在於一些小企業中,學歷一般要求高中或大專以上學歷。這些人年齡一般不會超過25歲。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7

摘要:

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們作爲一名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爲了順應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應該瞭解會計就業的前景。因此,我們調查小組設計了調查問卷,分別對會計與金融學院涉及會計專業,三個會計專業方向的學生髮放了調查問卷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目的

瞭解當前個人認爲的會計行業的就業形勢,還有想從事哪個領域中會計工作。作爲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要具備那些條件,以便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改進。

二.調查對象和範圍

主要調查武漢商貿職業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的大一和大二的會計專業的學生。

三.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學校學生對會計是否對口,還有性別與從事會計行業的關係,從事會計工作面臨的壓力。還有所學的專業、性別、以及對會計就業前景的看法等。

四.調查

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勢調查,主要了解學院裏面注會、企會、電會。三個就業不同的學生。共發放問卷50份,收回47。本次調查問卷分爲單選題和多選題。

五.調查結果和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我們調查了三個會計專業的男女比例爲1:46由於我們學校學會計的女生太多,所以調查男女的比例這項數據是不準

(三)我們調查學生認爲當前會計行業就業形勢如下:

(四)我們調查學生有意向報考那些會計資格證書如下:

(5)我們調查了對於第一份會計工作,能接受的最低工資調查如下:

(1)從表一看,會計電算化佔的比例最多,其次是企會。這說明當今社會會計行業從手工做賬慢慢的轉移到了用電腦來做賬。由於我們學校男女比例失調,女性佔了大半江山。但男性擔任會計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擔任出納和一般會計人員的較多。

(2)從表二看,女生的比例最大,就業與性別的關係有38%的人認爲女性的就業優勢大些,有35%的人認爲兩者是無關係的,還有27%的人男性的優勢大。

(3)從表三看,有68%的人認爲當前會計行就業是困難的,因爲我們調查的是在校的大學生,大家沒有任何會計工作,只有一些理論知識,加上全國每年有幾百萬參加會計考試,由於會計市場會計人員過度的飽和從而導致會計行業就業難的問題。

(4)從表四看,報考會計資格證書,是會計人員自我提升的基石,從表中可以看出有38%的人想報中級會計師會計師有31%的人,還有23%的人想報註冊會計師,最後還有8%的人想報高級會計師,由此可見中級會計師是大多數人想報的,這反應出當今社會還是缺乏高端頂尖人才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所以報考高級會計師的人數只有那麼點人8%。

(5)從表五看,調查了對於第一份會計工作能最低接受的最低工資。1500-2500的佔了66%,其次是2500-3500的佔了15%,還有1000-1500的佔了13%,最後就是3500以上的有6%,對於會計人員的工資在全國各個地區都有這不同的差異,其實對於自己第一份會計工作最重要的是工作經驗,工資是其次,只要得到工作中豐富工作經驗,自己的工資也會豐富起來。

六、

作爲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具備以下幾點:(1)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2)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2)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把基礎理論知識學紮實(3)廣泛的知識面要堅持學習。但不能只學習和會計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經濟相關的知識。(4)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5)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對學院教學的建議。

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強化電算會計,專業課每門課程配套模擬實訓,與企業聯合辦學。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8

調研背景:雖然軟件技術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爲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爲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我校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設計了以下問題:

1.軟件技術專業的畢業生最應該從是哪些職位

2.這些職業應該有哪些職責

3這些職位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

調查步驟:通過創立微信公衆平臺對畢業生進行網上調查

調查目的:

1.通過問卷瞭解畢業生對工作的瞭解情況

2.分析畢業生在不同軟件技術技能上的掌握程度

3.結合數據,分析對大學生畢業後應從事工作的建議

調查分析:

根據調查得出:60%畢業生畢業後選擇從事軟件工程師,他們認爲軟件工程師需要不錯的編碼能力,畢業後選擇從事數據庫工程師和網絡工程師的人數相差較低大概在13%左右,一部分人選擇了軟件測試,只有極少數從事數據庫維護。

通過對畢業生技能技術的調查,畢業生基本擁有良好的編碼能力,大部分已經精通對C語言以及JAVA的運用,擁有從事職業的基本要求,但對於精通各種腳本語言並未熟悉。

調查建議:多數畢業生只是完成了對學校要求課程的精通,在接受學校知識洗禮的途中應該多去另一片土地去進步自己,給自己一個超越自我的機會。

調查小組:SmallGawk

調查成員:張宇 肖宏達 吳光晉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19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爲了解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經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爲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忙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供給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夢想職業。爲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供給參考。

調查時間: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25日

調查對象:廣州大學學生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觀調適對策

一、數據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數據)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廣州大學的學生,共計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經過調查數據顯示這次調查主要以廣州大學大三學生爲主,一方面瞭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期望能經過對廣州大學學生的調查,幫忙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100%的人認爲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此刻的大學生對自我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時代。高等教育大衆化已成爲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衆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衆化。

83%的同學選擇在東南沿海工作,因爲本學校在廣州,所以廣東以及東南地區的學生佔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學處於一些研究對工作地點無要求,還有少部分同學要求在家鄉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不禁讓人擔心,大學生的自我觀念太強,沒有太多服務社會的意念,我想這樣的就業觀念還是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努力,去改變大學生的想法,此刻一向都有說支援西部,如果大學生都沒有榜樣去支援,那還會有多少的人會去。這一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包括學校,政府,社會和大學生自我。

在問到自我此刻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36%的人對自我沒有信心,41%的人覺得一般,23%的人選擇不明白,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我所學的專業充滿着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我所學的專業,對自我的實力存在着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6%的人能夠理解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的人則是先就業,後找自我專業對口的工作,24%的人則是因爲就業,而無奈理解。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此刻的大學生並沒有執意要找自我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後找自我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我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的人選擇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選擇20xx-3000元的範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此刻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於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此刻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研究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纔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當培養的本事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啓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經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後擇業,發揮個人特長,貼合個人興趣,薪酬介於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經濟較發達地區。

二、目前就業形勢

從20xx年畢業生人數突破600萬以來,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達670萬,20xx年估計近700萬。中國超過700萬人口的城市有幾個,但我們一年的畢業生卻有700萬,再加上近三年未實現穩定就業的,何止1000萬。大學生就業壓力大是事實,這是社會問題,不是誰能夠隨便解決的,但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卻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必須解決。畢業了,意味着我們要工作,要獨立生活,要賺錢養活自我。一個月沒工作,這個月的生活費便是問題。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淚。我們必須積極應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我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我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我所學專業是什麼,學什麼,有什麼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我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我的努力方向是什麼等等,僅有在充分了解自我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纔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研究自我應當要怎樣去應對自我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於,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此刻的社會,能夠說競爭力是十分強大的,多數學生只會一味埋怨,學生太多,就業壓力大,卻不從自身找原因。我們必須承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就業壓力大的大環境我們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僅有我們自我。不要做無用的埋怨,積極應對困難和挫折,採取措施,積極主動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纔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於就業調查報告 篇20

爲全面瞭解省大學生當前心理健康狀況,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大明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於9月至11月對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大學生就業心態日趨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應對就業難。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0份,回收率爲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的調查中,33.88%的大學生選擇了“在工作中尋找機會深造”,30.69%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24.92%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還有10.51%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發展。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益理性。在“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符合自己專長”、“有發展空間”兩項的學生都佔被調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學生傾向於找“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選擇“無所謂”和“要我就不錯了”等選項的學生均佔被調查者的2%左右。在“畢業後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調查中,45.98%的學生選擇“省內”和“省內發達城市”,23.94%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國內經濟發達城市”,10.87%的學生選擇“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勞”選項調查中,75.11%的大學生選擇了“可以,吃苦能夠鍛鍊自己的毅力”。敢於吃苦、勇於拼搏仍然是大學生的主流精神狀態。

“如果能改變自己,你最想改變的是什麼?”此項調查發現,38.65%的學生選擇了“能力”,19.50%的學生選擇“知識”,11.67%的學生選擇“習慣”,還有10.33%的學生選擇“財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