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青年生活狀態調查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4W

與改革同步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孩子如今已經到了就業、“適婚”的年齡。與上一代人相比,當今的城市青年價值觀念、行爲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樣的變化?

中國城市青年生活狀態調查報告

xx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父母必讀》雜誌對當代中國城市青年價值觀念及生活形態進行了細緻的調查和研究,並於近日公佈了調查結果。

中國城市青年基本概況

當代城市青年研究關於城市青年的界定具體描述爲:生於1978年-1981年,現在年齡在23歲-26歲之間的青年;包括:大學生、研究生、已參加工作人羣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並且以後長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對城市青年進行這樣的界定,並把其作爲一個獨特的羣體提出來進行專門的研究,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是由於這個羣體有其獨特的成長背景,而且他們即將成爲社會的主流,他們是一個孕育社會未來的羣體。

參與此次調查的1040人中,年齡分佈均勻,男性爲53.8%,女性爲46.3%,其中獨生子女佔57.8%。從就業情況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臨時工作,有5.1%是學生,還有8.5%的人沒有工作。

從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XX元以上,月收入低於1000元的佔24.1%。 

人生價值觀傳統和獨特兼有

調查顯示,當代城市青年的人生價值觀既有傳統的一面,又有其獨特的一面,一方面,約有83.4%的人同意“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85.2%的人認同“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獻與索取應該是平等的”;但在涉及個人價值和利益關係時,當代城市青年就表現出利己的價值觀,他們更加註重個人利益、滿足個人慾望,42.9%的人認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利益關係”,38.4%的人同意“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的觀點,63.2%的人認同“人生應該及時行樂”的觀點。

當下社會中,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會呼籲和鼓勵的。此次調查問卷中顯示出多數青年人責任感還是比較強。在被詢問對“如果周圍有人做違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視不管”這一觀點的看法時,只有7.69%的年輕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較同意的佔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對的佔31.06%,而比較反對和完全反對的比例達41.35%。

年輕人要學習把人生價值觀生活化

xx大學教授張頤武

對青年人人生價值觀既有傳統的一面,同時又有獨特的一面,應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說明年輕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當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體事件時,眼前的生活經驗常與他們原有的理論脫節,他們選擇的結果會背離原來學到的道理。這是價值觀和日常具體事物兩個層次的問題,體現出年輕人的人格兩面化。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現在高速發展的社會出現了很多新問題,而這些問題是青年用原來學到的理論無法解釋的。比如在市場經濟中,利益經常成爲人與人建立關係的基礎。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學生,忽視了把價值觀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因此當這些離開學校的年輕人遇到新問題時,就會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邊,他們還無法很好地掌握抽象與具象間的平衡。

對這種脫節不必過分緊張,這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習把人生價值觀生活化,彌補人格的裂痕。具體的方式很多,比如現在正在開展的禮儀教育,我們就可以從恰當掌握身體接觸的距離着手,通過掌握規則,把這些東西內化成爲自身的精神。

青年人壓力主要來自工作

青年期是個體發展的重要時期,個體在這一時期往往面臨許多來自內外部的壓力,能否適應壓力對於今後的發展具有極爲重要的價值。總的來看,當代城市青年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工作、經濟方面的壓力。其中,選擇工作壓力的人爲437人,比例爲42%;選擇沒有壓力的人爲269人,比例爲25.9%;選擇經濟壓力的有161人,比例爲15.5%。

壓力能夠激發鬥志,也可能威脅人的健康,關鍵在於如何去應對壓力。調查中可看出當代城市青年對壓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時,他們面對壓力多數人能夠主動尋求社會支持,採取有效措施去調節自己,緩解壓力。

面對壓力,八成人能夠主動尋求社會支持,採取有效措施調節自己,緩解壓力,而不是選擇向社會發泄的方式解決不滿;但在遇到困難挫折時,11.4%的青年選擇退縮逃避,17.3%的青年束手無策。

加強社會的支持系統 減少工作壓力

工作成爲年輕人主要壓力與問卷調查的人羣有關。因爲參與調查的人,大部分是剛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對這羣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工作會一直是他們的主要壓力。從目前看,幾種就業壓力在現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業人口,也就是說生育高峯時期出生的人現在已經開始就業,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崗人員需要再就業,第三部分是農村流動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說,今天的年輕人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和壓力,而且這種壓力長時期內都不會有大的緩解。

既然壓力是存在的,如何緩解壓力應是我們關注的話題。年輕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斷完善自己和充實自己,適應社會的選擇,甚至具備一定能力後可贏得更多的機會。但緩解壓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會整體運作。我一直強調應加強社會的支持系統。街道、學校、社區、社會團體、政府都應加入支持系統中,通過系統我們可以監控各地的就業情況,實行

有效疏導,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對緩解年輕人工作壓力是最有效果的方法。畢竟青年人自我充實只是個人行爲,全社會行動起來,才能給予年輕人最有力的支持。

“有興趣”成爲擇業最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有興趣”成爲青年擇業時的最重要因素。

調查數據顯示,當今青年擇業的主要標準,依據被選率從高到低排序的前5項分別是:有興趣(62.4%)、收入高(59.7%)、自己的才能得以發揮(41.6%)、有挑戰性(40.9%)、福利好(28.2%),而穩定(17.7%)、靠實力晉升快(17.5%)則排名靠後。這說明,青年們擇業的最高目標已不再停留在謀生的初級階段,而進入到尋求發展的階段。這說明當下年輕人更加註重開發潛能,實現自身價值成爲促使青年擇業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穩定的重要性則大大降低。在未來角色設定方面,最受當代城市青年關注的角色有高級管理者/經理人(17.6%)、行業/技術專家(16.3%)、教師(12.2%)、自由職業者/自主創業者(11.9%),從這一點來看,城市青年對於未來的設定有一定的理想主義色彩。

這一代年輕人與上一代人的樂觀不同。我們剛從“文革”中走出來,國家百廢待興。我們之所以對未來樂觀,是因爲思想開放帶給了我們希望。而今天的年輕人不同,他們已經實實在在地嚐到了社會進步帶來的美好生活。雖然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文化上的轉型總是落後於經濟。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62.4%的年輕人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果這個問卷是在高校進行,一定不會有這麼高的比例。

大學生生活中利益之爭相對少,學生普遍單純,所們可以保留或張揚個性,不介意別人的眼光。但當他們走入社會後,就發現校園和現實落差很大,文化領域傳統的東西仍根深蒂固,對他們而言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他們那些個性步入社會後漸漸都退縮了。 雖然目前年輕人對知識的積累已經對自身思想和精神品質不太關注,但也沒什麼可擔心的。如果我們的經濟再上一個臺階,如果中產階級的陣營進一步擴大,這些有錢有閒的人自然就會追求精神品質,追求高質量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