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8W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精選4篇)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 篇1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後,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麼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麼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怎麼找工作?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誌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裏“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爲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爲發展前景(19%),其次爲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爲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爲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爲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爲: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爲,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爲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XX元,認爲-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爲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是深圳,人均爲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爲“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爲“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爲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個單位能留大學生多久?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穩定性相對來說在1-3年。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死守飯碗已經成爲過去時,不跳槽才難。

當被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個單位工作多久?”時,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還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內”,如果按照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爲5年的話,再加上還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個單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內會有70%的人離開第一份工作。希望“儘量穩定下去”的只有兩成。

大學生們希望多大歲數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歲間打拼出一番事業。20%的人希望成功時間是25-28歲。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歲間。在35-45歲間磨練有成的佔9%,無所謂的佔9%,希望25歲以下年少即得志的佔2%,希望自己在45歲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釣遇文王者最少,只佔1%。

大學生找工作準備什麼?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爲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而面試是將這些自信和氣質的外在化體現。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1/4的人覺得在求職過程中最有必要購置的是“面試服裝”,22%的人覺得手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15%的人一定會在找工作過程中添置bp機,13%的人會特意購買電腦,當然書籍(8%)、上網卡(6%)、化妝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們爲找工作做了預算,四成人準備花500-1500元,還有23%的人準備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準備花100元以下。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 篇2

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爲關注的熱點之一。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衆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纔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爲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才能、性格、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爲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 篇3

【摘要】當前大多數高等院校已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但基本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外交學院針對在校本科學生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狀況做了全面詳細的調查,本文就學生對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實際需要、對課程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彙總,供即將開設或正在完善就業指導相關課程的同仁參考。

【關鍵詞】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成爲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資源優勢和潛能,使他們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一直是國家、高校和社會非常重視的問題。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大學是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進入職業生涯的重要準備期。爲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幫助學生儘早爲就業做準備,引導學生進行長遠的自我發展規劃,以利於他們更好地發揮個人潛質,充分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外交學院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狀況調查,以此作爲開設相關課程的基礎工作。

1.調查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568份,均爲有效問卷,回收率81.1%。囿於時間限制,我們從回收問卷中抽取了261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抽取問卷時爲兼顧到各個專業、各個年級的學生情況,我們按照從各系各專業各年級回收問卷中抽取約1/2的原則,使得問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取的被調查者中,男生126人,女生135人,各自所佔總數的百分率分別爲48.3%和51.7%,比較均衡。

2.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2.1 學習生活規劃:多數學生有動力和目標

“規劃”強調的是制定一定的方向和目標,有比較詳細的打算、計劃以及實施的步驟。“規劃”是一種意識和習慣,有了這種意識和習慣,有助於個人儘早爲即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做準備,能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意味着個人成功的機率會更大。對於大學生來說,進行良好的學習生活規劃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和前提,因爲只有把現階段的任務完成好,才能更好地進行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爲了解學生學習生活規劃狀況,問卷中我們設計了“你對目前的學習生活有規劃嗎?”一問,61.69%的學生選擇了“有”,19.92%的學生選擇了“沒有”,18.39%的學生選擇了“說不清楚”,這個數據說明學生中的大多數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較強,這與現代大學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比較自主自由的性格特點有關。同時,這個數據也讓我們看到還有三成多的學生沒有或沒有明確的學習生活規劃,這說明還有一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對目前的學習和生活感到迷茫和困惑。如果這些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更清楚一些,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更明確一些,他們對於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將會更積極。

2.2 職業生涯規劃:七成多學生感到迷茫

對於“你畢業之後的打算”的選擇,49%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選擇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分別爲29%和14%。近年來就業壓力的增大,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歷的期望值有所提高,使得選擇升學和出國留學的學生比例比較高。這組數據還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於畢業之後的選擇都有了初步的打算,沒有打算的學生僅佔7%。

對畢業之後打算的選擇

然而,畢業後有了初步的打算並不等於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到什麼領域就業?對想要從事的職業瞭解多少?自己將來的職業角色定位是什麼?還要做哪些準備?研究生畢業或留學生涯結束後,同樣會面臨“就業”。調查統計數據顯示,雖然有80.08%的學生“考慮過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但是,對於想從事的職業“很瞭解”的僅佔4.6%,“有一點了解”的佔61.69%,“不瞭解”的佔5.75%。可見,對於想要從事的職業及外部職業環境的瞭解和認識,大多數學生還不夠深入。這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爲求職做準備造成很大的障礙。

對於“你認爲職業生涯規劃有必要嗎”一問,選擇“有必要”、“沒有必要”和“無所謂”的學生分別佔88.89%、3.07%和8.04%,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然而,與此相矛盾的一組數據是:在問答“你是否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時,僅有25.29%的學生選擇了“有”,“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說不清楚”是否有、或是否明確的學生佔了七成多。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爲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必要,但是又有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矛盾表明:多數學生對於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還處於迷茫狀態,不知道從何下手。

談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障礙,“缺乏指導”、“缺乏實踐經驗”、“缺乏信息”都是重要的原因,其中,選擇“缺乏實踐經驗”的頻數最高,表明很多學生希望通過參加實習、社會實踐等方式來認識自己、認識職業,從而進行自我規劃的務實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學生希望能更多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的機會提供給他們,以進行自我鍛鍊、自我積累的願望。此外,還有不少學生寫下了別的原因:缺乏自信和勇氣;對專業的發展去向不是很清楚;現在的能力與夢想的職業存在差距;理想與現在所學的專業偏差太大;還處於低年級,思想不夠成熟,專業不夠硬;關鍵還是缺乏指導,等等。這些原因一方面表明他們已經在認真地對待和思考這個問題,並且已經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於他們來說雖然顯得有些遙遠,但是也是很現實和重要的話題;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迫切需要學校提供給他們相關的信息資源、科學的引導和幫助。

2.3 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

目前,全國多數高校都已經開設了職業規劃指導的相關課程,但基本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學生對此有多大的需求,他們最想從中獲得什麼,具體開設的內容、形式是什麼,學生對此又有些什麼期望和建議。只有通過調查和研究,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爲開設課程做好準備,也才能更深入地完善課程設置,達到課程目標。對此,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相關問題。

(1)是否應該開設課程以及在哪個年級開設比較合適。根據表6和表7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認爲學校應該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並且佔51.72%的學生認爲在大三年級開設此課程更合適,贊同大二年級和大一年級開設的學生分別佔34.1%和11.11%,這說明更多學生認爲剛入學的第一年主要精力在於適應大學生活、熟悉環境、熟悉專業;在第二年開始在瞭解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探索自我、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開始關注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第三年則是通過實踐、實習,以及在瞭解到更多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明確方向來集中精力爲第四年的畢業做準備。因此,學生的選擇也體現了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普遍的發展規律。

(2)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對於課程應該包含的內容,學生都不僅僅選擇一項,爲了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應該是豐富並且對於學生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從表8中,我們可以看到,“求職技巧”、“行業、職業、單位的相關信息”、“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受學生認可度更高,也有學生寫下別的內容:職業測評或個人就業能力的測評;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所要求的能力有哪些;他人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都應該共享,等等,都是學生需要的內容。這表明,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期望豐富而務實。

這門課程應該作爲專業指導課、公修課、還是公共必修課?對此,學生們更多地都不僅選擇一項(詳細數據見表9),這也表明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由於其特殊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形式應該是更爲靈活並且是多元化的,因爲他的對象是具有發展差異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因此,有學生希望從專業的角度及其發展方向來明確所學專業的發展趨勢,有的學生希望通過公選課的形式來了解更爲豐富的信息,有的學生希望它是必修課(也有的學生註明因爲擔心公選課選不上而希望是必修課),不少學生希望以系列講座的形式來及時解決所面臨的難題和困惑。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學生來說,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他們具有實際的意義,能真正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惑,並直接有利於他們以後的就業和發展。

3.對學校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意見

對這個開放式問題,不少學生認真地提出了意見,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要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學生和家長都非常關心學校的就業狀況,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剛進大學就會關注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就業情況,同時在學習生活中他們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增強自身的動力,這使得大多數學生急切地需要相關方面的指導。比如,學生通過以下建議表達了希望:“提早開設,越早越好,爲迷茫的學生們指明道路”;“在低年級多進行一些如公務員考試、外交部入部考試、求職技巧等方面的講座,不然低年級很茫然,沒有發展動力”;“從大一抓起,給新生樹立起職業規劃的概念,增強他們在學習中的目標性和緊迫感”;“大一、大二甚至大三學生很迷茫,想有方向支持。”在提出自身需要和希望儘早開設的同時,學生也給這門課程的開設提出了建議,比如“少些大而空的理論課,最好不要過於形式、過於籠統,職業生涯規劃是應該針對個人的優缺點、能力、個性、品行而製作的,所以最好少而精”;“要針對學生專業,就業指導要具體化,有針對性”;“避免過於狹窄,希望提供職業能力測評”;等等,這表明學生對這門課程期望值非常高,希望能實實在在地得到幫助。

(2)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出於更多地獲得社會職業信息,在體驗中認識職業和鍛鍊自己,從而爲今後就業積累更多的資本,絕大多數學生都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實習和實踐,例如,不少學生提出“在校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對具體工作的瞭解,應多給我們提供實習的機會,並傳授工作經驗,讓我們對未來的職業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更多一些的實際模擬活動”、“對學生實習加大力度引導”等類似的建議,這表明學生希望在實習、實踐中積累經驗,儘早爲就業做準備。

(3)信息資源和就業指導形式多元化。“信息量更大”、“詳細瞭解往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多舉辦往屆畢業生求職經驗講座”、“開展更多的交流――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這些建議都表明學生希望通過獲得更多相關的信息資源來幫助自己瞭解職業情況和就業形勢,也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就業指導形式來拓寬對職業的認識,比如與師兄師姐的交流、與用人單位的交流等,以此來更有目標性、更有針對性地爲就業做準備。

(4)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與合作。“擴大校園招聘的範圍”、“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用人單位來學校招聘人才”、“雙選會可以更多,考慮不同的時期,比如考研前後,針對不同學生羣體的需要”,學生希望擴大對職業領域的瞭解,減少就業領域的限制,所以建議學校通過多渠道比如挖掘校友資源、加強對外宣傳等方式來更多地向社會推薦學生,爲學生提供更爲廣闊的就業市場。

4.結論與建議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深入地瞭解到學生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和期望,綜合起來,我們提出以下結論和建議。

(1)學生普遍關注就業問題,這是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契機。調查顯示出學生關注自身職業發展和就業去向的緊迫意識,他們普遍希望開設相關的指導課程,因此,儘早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將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進一步完善有關課程也會更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可。

(2)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責任重大。學生對這門課程表達出了迫切的需要,但同時對之抱有較高的期望值。由於這門課的特殊性,對課程的實踐實效性要求較高,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聯繫緊密。因此,要備好這門課,上好這門課,真正發揮對學生的重要作用,任重道遠。

(3)開設好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需要與院系專業教師密切配合。各院系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直接面對學生,對於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有更爲細緻的瞭解,對於學生的認識和了解也更加深入,這是備好就業指導課的前提。同時,各學科的專業教師對於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有比較清楚地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因此要把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好完善好,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形成衆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圍。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 篇4

圖書館學畢業的學生到底到哪裏去了?三個大的方面:圖書館,考研、出國,其他。其他是指就業未在圖書館的。這幾年變化的一個趨勢,從02-xx年,到圖書館的趨勢有所下降,不去圖書館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認爲圖書館學教育適應面很廣,這一點我不敢苟同。圖書館學學生大量不去圖書館,不能說是圖書館學教育的成功。

畢業的碩士生的去向,從這個圖來看,48%到圖書館。還有一些教學,14%。還有13%的讀博或者出國。25%其他行業。研究生是報了這個志願,爲什麼還有25%的學生去了其他行業,值得我們思考。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調查

這些年圖書館新進的員工中,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生偏少。圖書館學畢業在圖書館任職情況來看。怎麼發揮圖書館學畢業的專業特長,還是值得領導者思考的問題。

從圖書館學畢業發揮作用的情況來看,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發揮作用最好的崗位是分類編目,其次是文獻採訪和參考諮詢。圖書館學畢業難以發揮作用的崗位是系統和網絡維護和軟件開發,還有一些是流通閱覽。雖然流通閱覽是佔比例最多的崗位,還是有一些館長認爲他們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學畢業生不能勝任所在崗位工作的原因: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學得不繫統、不紮實;

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圖書館實踐脫節;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陳舊,跟不上圖書館實際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學課程太偏重理論性、方法與技術的內容偏少;

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缺乏其他學科知識背景。

對圖書館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工作表現請館長進行了評價。認爲他們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優秀的佔61%,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88.6%,其次是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能力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 32.54%。

調查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貴館招收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新員工,在求職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您更傾向於?共設計了5個選項。共有112份問卷參與回答了此問題。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 30.95。不考慮專業背景,關鍵看能力 20.63%。

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對圖書館職業的滿意程度,47%滿意,51%基本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圖書館員眼中的職業競爭力,認爲不斷地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對館長的調查一致。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俄能力,還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圖書館學專業畢業認爲自身從事圖書館職業的優勢是系統的的圖書館學知識。

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與圖書館員的職業競爭力,方法類的課程,圖書館員們認爲非常重要,接受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不是一種職業培訓。專業課程對於職業競爭力的重要程度來看,他們認爲實用性強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課程內容新穎。

最後一個是,不同教學形式對圖書館員職業競爭力的影響。最有收穫的教學方式是課程實習。最不看重的是畢業論文。

畢業生對圖書館學專業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提出意見。認爲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加強實踐知識也是佔比例比較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