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調查報告(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6W

青年創業調查報告 篇1

在黨的十九大提出關於“自主創業就業的精神”給廣大青年創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舞臺。目前引導扶持青年創業,以創業促就業,是創建“創業型城市”的根本要求。爲充分了解我縣青年創業態勢、發展方向、所需支持等情況,深入推動青年創業行動。團縣委在本縣的廣大青年中開展了深入調查研究。

青年創業調查報告(通用3篇)

一、 我縣青年創業的態勢和特點

青年是創業的主流羣體。調查中,發現我縣青年創業羣體呈現出良好態勢,但也伴隨一些客觀問題,表現出鮮明的特點:

1、創業意識較強,但創業素質不高。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將創業定義爲“自己或與人合作創辦經濟實體”,廣義創業中的“立足本職工作創造好的業績”暫不考慮。從待業青年類型來看,農村待業青年相比較農民工、城鎮待業青年創業願望越強,在座談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青年羣體想幹事創業的強烈願望。創業熱情可以推動創業,但個人技能纔是創業成功的決定因素。在本次調查中,將近半數的被調查青年認爲計算機培訓的需求較大。被調查青年創業者感到最缺乏的是創業經驗,最希望得到的創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包括崗位項目培訓、創業貸款援助、轉變就業理念等。

2、創業方向明確,但創業資源不足。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青年選擇創業領域的四個方向:

一是擇己所長,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創業;

二是擇世所需,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需求進行創業;

三是擇己所利,從自己的獲得預期出發進行創業;

四是擇己所愛,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創業。

在創業地域方面,大部分青年選擇在城市開展創業活動。雖然我縣青年的創業方向比較明確,但創業資源明顯不足,創業行動受到制約。首先是創業資金不足,部分有創業意願的青年需要銀行貸款。在調查座談中瞭解到,大部分青年創業者獲得啓動資金來源於家庭的儲蓄和親朋處的借款。大多數被調查青年認爲,如果創業之初銀行能夠進行貸款創業的起點會更高、成效會更好;其次是創業項目選擇難。在調查訪談中,超過三分之二的青年反映有心創業、無力選擇,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無法正確的選擇創業項目,易使有志創業青年遭受挫折;其次是創業政策信息不暢。有些被調查青年反映,近年來國家爲鼓勵、支持、引導創業就業陸續出臺很多政策,但具體執行部門政策落實的公開程度不夠,青年表示對現有的創業政策不清楚,被調查青年認爲扶持創業配套政策少。

3、創業活動活躍,但創業規模不大。改革開放以來,我縣青年創業活動一直比較活躍,涌現出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一批青年創業典型。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內經濟發展較快和就業壓力增大的大環境下,青年已成爲我縣創業活動的主體,我縣青年創業活動雖然很活躍,但創業規模整體偏小。

二、制約我縣青年創業的相關因素

創業是一條充滿艱辛、充滿挑戰之路。青年創業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創業中反映出的問題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此次調查,反映出制約我縣青年創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創業文化氛圍不夠濃厚。創業文化是影響青年創業的重要因素。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穩定、體面、有保障的工作是大多數青年擇業的普遍價值取向,創業作爲一種新型的就業模式還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特別是對大學生創業,人們還未接受大學生由“社會精英”向“普通勞動者”的轉變,對大學生創業持懷疑和冷漠的態度。在社會對創業缺乏理解與支持的大環境下,多數青年拘泥於一份收入不錯的穩定工作,存在小富即安、小勝即滿的心理,訪談中大部分高學歷的青年首選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就是例證。調查顯示,多數農村待業青年認爲“創業文化與創業密切相關”;畢業學生青年認爲沒有形成自主創業的氛圍。

2、創業培訓體系不夠完備。創業能力是影響青年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在我國傳統教育體制下,應試教育長期占主導地位,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學校培養的是就業型人才,而不是創業型人才,缺乏適應社會的廣博知識和實踐能力是青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現象。目前,我縣共青團、工會等創業培訓和指導機構也不發達,遠遠不能滿足創業青年的需求。由於缺少創業知識,大部分待業青年甘願去民營企業打工也不願意從事自主創業。

3、創業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創業服務是影響青年創業的主要因素。青年創業需要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爲青年創業提供各種有利條件。被調查創業青年普遍反映,近幾年來我縣創業環境不斷在改善,但服務體系還有差距。首先是創業信息不對稱。接近半數的`創業青年反映及時獲得創業信息的渠道不暢通,不能及時瞭解有關創業項目及相關政策等;其次是創業服務不規範。部分被調查青年反映在創業時沒能及時得到有關部門的就業指導和幫助,在創業之初遇到很多具體困難;其三是中介服務組織缺位,且尚未充分發揮作用。

4、創業融資渠道不夠暢通。創業資金是影響青年創業成敗的決定因素。沒有創業資金,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絕大數創業者認爲在創業中遇到的困難是資金問題。目前我縣青年創業者獲得創業資金的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資金、親朋借款、銀行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等。調查表明,自我積累仍是大多數創業者資金的主要來源,其中,個人和家庭儲蓄積累、向親友借款佔大多數,銀行貸款、小額擔保貸款、政府及社團提供創業資金這三種從外部獲得資金的方式還沒有成爲青年獲得創業資金的主要渠道,而社會的風險基金市場尚未建立。大多數青年創業者認爲目前的貸款政策只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與政府鼓勵、支持創業的政策不完全一致。

三、促進我縣青年創業的對策建議

創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爲大力促進青年創業,發揮青年創業者在我縣追趕跨越發展中的先鋒作用,引領全民創業新高潮,建議應強化以下舉措:

1、營造創業文化氛圍,培育青年創業精神。創業文化決定青年創業價值觀。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營造積極向上的鼓勵創業、支持創業、全民創業的文化氛圍,激發青年創業熱情,增強青年創業意識,引導青年投身創業實踐,以艱苦創業實現人生的理想和價值。

一是要在創業意識教育上下工夫。從幫助青年確立正確的就業觀開始,採取優秀創業青年報告會、青年創業論壇等多種形式,切實教育引導青年認識到當前我縣大力支持創業的良好機遇,破除等待安置的舊觀念,樹立走出去闖天下的新思想。特別要教育青年樹立創業無大小的觀念,從小生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以量的積累求得質的突破;

二是要在選樹青年創業典型上下功夫。大部分的被調查青年表示創業精神來自於周圍人的影響。我們要廣泛開展“青年創新創業獎”等評選活動,選樹一大批青年身邊的創業典型,大力宣傳他們自立自強、成功創業的事蹟,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時代創業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上自主創業、能力創業之路。

2、完備創業培訓體系,增強青年創業能力。創業能力是實現創業成功的保證。

一是整合我縣有限的成人教育學校資源,建立一批創業培訓基地,組成創業培訓網絡,針對創業者的自身特點和創業階段需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培訓;

二是建立一支有企業管理經驗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提升培訓質量與水平,對參加培訓的青年創業者提供開辦企業指導和後續跟蹤扶持,切實提高青年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

三是豐富培訓方式和手段,藉助互動教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利用網絡遠程教育等手段擴大創業培訓範圍。

3、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創造良好創業環境。青年創業工作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政府宏觀調控、市場資源引導、社會力量支持都是服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應由管理向服務轉移,打破部門分割、體制不順的束縛,特別是加快創業服務中心建設和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培育,爲青年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人性化的服務,鋪設青年創業的綠色通道。在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要建設包括創業指導、產權交易、資金融通、技術支持、管理諮詢、信息共享、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等爲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在創業信息服務方面,加強青年創業網建設,建立公共經濟信息和公共創業服務信息發佈制度,及時向企業和社會公佈重要行業規劃、重大項目規劃、政府採購和建設招標、各項優惠政策等信息;在創業項目開發方面,要按照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方式,開發既符合區域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又適合青年自主創業的經營服務項目;在優化創業環境方面,要加強“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經濟秩序建設,降低創業門檻,簡化審批程序,保護創業成果,保障創業者的合法權益。

4、加快創業信息網絡建設。運用網絡資源,建立青年創業信息管理系統,圍繞青年創業項目、政策諮詢、法律服務、市場分析、人員聘用等,開發相關欄目,建立創業項目查詢系統和企業開業指導、經營管理等有關創業知識的查詢系統,並有效鏈接中國青年創業網,限度地提供創業信息。建立青年創業人才庫,建立創業進展情況和開業成功人員檔案管理服務系統。所以,希望政府能夠牽頭加快信息網絡建設並能夠及時對信息進行更新,確保信息的實效性。

5、暢通創業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保障能力。創業資金是創業得以開展的重要基石。我縣各相關部門要實施創業戰略積極開闢融資渠道,爲青年創業籌資搭建平臺。一是發揮政府融資的主導作用,建立青年創業基金,提供青年創業貼息貸款,經常組織銀行與創業青年見面會,集中解決青年創業貸款問題;二是發揮財政部門融資的主體作用,加大對青年創業信貸的支持力度,將青年創業信貸納入年度信貸計劃,逐年提高青年創業貸款比例;三是發揮信用擔保部門的輔助作用,對有發展前景的青年創業項目給予信用擔保,保障創業青年及時辦理銀行擔保貸款;四是發揮創業企業融資的互助作用,選擇信用資質好的青年創辦企業成立青年創業互助會,組織成員企業之間相互融資和擔保。

青年創業調查報告 篇2

摘要

青年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階段。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第一步經歷將會對一個人一生的勞動力市場經歷產生重要影響。而這重要的第一步受方方面面因素的影響:教育經歷、培訓經歷、個人能力、家庭背景、勞動力市場形勢、經濟和社會環境、僱主偏好、創業環境等。因此,把從學校向穩定正規工作過渡這一階段作爲切入點,既可以掌握青年就業的環境、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又可以掌握影響青年就業的背後因素,如教育培訓能力、家庭環境等等,從而做到準確把脈,進而對症下藥,以制定準確的、有針對性的政策思路和對策措施。

引 言

關注青年就業問題越來越重要。首先,從長遠考慮,在持續2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下,中國勞動力供給增速逐步減緩,人口老齡化加速,未來青年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二,從近期着想,勞動力市場長期供求緊張,各類青年的就業問題都很突出,表現爲青年失業率高、失業週期長、臨時就業和不充分就業比重高、非經濟活動人口增加等。在體制轉型和國有企業改革中的下崗失業再就業問題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後,青年就業問題將越來越成爲中國應着力解決的就業重點和難點問題。第三,教育和培訓體系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聯繫不緊,青年勞動力素質結構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需要,如何破解教育培訓與勞動力市場結合的問題,也是中國社會面對的難題之一。第四,中國正處於一個重大的社會變遷時代,如果青年既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訓,又不能順利地過渡進入職業生涯發展,不但導致整個社會人力資源的浪費,還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第一部分:中國青年總體狀況

一、 中國青年總體情況

總體講,中國青年人口數量大、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高、還處於不斷增長階段。

(一) 總量

按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到20xx年底,全國人口總數爲12.59億,其中,15-29歲的青年人口2.83億,佔總人口的23.3%。在青年人口中,15-19、20-24、25-29歲三個年齡段人口比重分別爲35.2%、30.1%、34.7% 。

(二)城鄉結構

到20xx年底,中國城鄉人口比重分別爲38.7%和61.3%。15-29歲青年人口中農村人口的比重爲60.5%,其中,15-19、20-24、25-29三個年齡段人口中農村人口的比重分別爲64.6%、59.8%、57%。城鎮青年中,三個年齡段人口的比重分別爲32%、29.8%、38.2%。農村青年中,三個年齡段人口的比重分別爲37.4%、29.7%、32.9% 。

(三)人員類型結構

20xx年,國中以上在校生人數約爲3714.5萬人,佔15-29歲青年人口的13%;如果估計國中生中15歲以上人數佔1/3,則這一比例達到20.6%。青年就業人數20057.4萬人,佔青年總人數70.8%。失業人數542.7萬人,佔1.9% 。

(四)教育水平

綜合考慮在校生教育水平以及就業人員教育水平,估計20xx年青年人口中,不識字的佔1%,國小文化水平的佔12%,國中文化水平的佔63%,高級中等文化水平佔17%,高等教育文化水平佔7%。

(五)婚姻狀況

中國青年的初婚年齡一般在25歲左右。20-24歲青年的70%未婚,而25-29歲青年中80%以上已婚。總體上,婚姻狀況比較穩定。

二、中國的教育、培訓及就業的制度和政策

(一)中國的教育制度

中國的教育體系完備、教育制度嚴格、形式多樣、門類齊全。

1、管理體制

中國實行以政府辦學爲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在現階段,基礎教育以地方政府辦學爲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政府辦學爲主,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辦學的體制;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實行在政府統籌管理下,主要依靠行業、企業、事業單位辦學和社會各方面聯合辦學。

2、經費來源

實行以國家財政撥款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目前,屬中央直接管理的學校,所需經費在中央財政撥款中安排解決;屬地方管理的學校,所需經費從地方財政中安排解決;農村鄉、村和企事業單位舉辦的學校,所需經費主要由主辦單位安排解決,國家給予適當補助;社會團體和賢達人士舉辦的學校,所需經費由主辦者自行籌措(包括向學生收費,向社會募捐等)。除上述經費來源外,國家提倡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勤工儉學,通過向社會提供服務增加一些經費收入,以改善辦學條件。

3、教育體系

目前中國的教育體系有以下特點:一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和國中)正在有計劃、分階段地實施,全國已有91%人口的地區普及了國小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正在普及初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形式多樣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發展,初步形成了多種層次、多種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體系。

(二)中國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1、勞動者獲得職業技能的途徑和類型

中國勞動者勞動技能的獲得包括就業前、就業中和就業轉換過程中三種途徑。就業前培訓是通過專門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對勞動者進行就業上崗前的長期或短期培訓,使他們具有一技之長,成爲合格的勞動者。包括勞動預備制培訓、學徒培訓。在職培訓是勞動者在就業後爲了提高就業能力而進行的技能提高型培訓。轉業培訓是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開展的轉換職業技能、促進其再就業的培訓。

2、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中國職業技能培訓提供者包括正規職業技能教育機構、政府部門培訓機構、社會培訓機構等。除了技工學校、職業中學、中專等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外,其他的技能培訓機構主要是勞動保障部門舉辦的就業培訓中心以及各種社會培訓機構。就業培訓中心是培訓失業人員的重要基地,其培訓對象主要是失業青年和失業職工,就業訓練中心組織就業前訓練和轉業訓練,多以實用技術和適應性培訓爲主。社會培訓機構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發展起來的,是職業培訓的重要補充。到20xx年年底,全國共有社會力量辦培訓機構1.7萬餘所,社會力量舉辦的培訓機構在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推行勞動預備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我國勞動者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職業技能資格體系

中國已建立了自己的職業技能鑑定體系和職業資格制度,要求普通勞動者必須持證上崗。中國的職業資格體系分5級,由低到高依次是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目前,中國的技能勞動者有7 000多萬人。其中,初級技工約佔60%;中級技工約佔36 %;高級以上技工,包括技師、高級技師280多萬人,約佔4%。青年以初級和中級技工爲主。爲此,20xx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啓動了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20xx實施“三年五十萬”新技師培養計劃,目標是從20xx--20xx年的3年內,在製造業、服務業及有關行業技能含量較高的職業中,培訓50萬技師、高級技師和其他高等級職業資格人才,帶動各類高、中、初級技能人員的梯次發展。

第二部分:中國青年從學校向工作過渡的總體狀況評價及分析

通過此次四省市青年調查,我們對中國青年的生存環境、生存狀況作出以下幾點基本判斷:

(一)在制度背景一定的情況下,青年個體的機會

青年的就業機會平等。就業完全市場化,勞動力充分流動,青年基本憑藉自身能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以文化水平爲代表的能力基本決定了青年的職業、行業、單位和就業的正規化程度。

(二)由於歷史、經濟發展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客觀上青年的教育、培訓和就業機會還存在不平等,主要體現在城鄉之間。

首先,農村青年受教育的機會少於城市青年。一個表現是,50%的農村青年只接受了初級中等以下的教育,而絕大部分城市青年都接受了高級中等水平以上的'教育。

第二,農村青年接受培訓的機會少於城市青年。

第三,城市青年比農村青年有更多接受就業服務的機會和就業的機會。

(三)中國青年整體上積極、務實、向上。

首先,大部分青年都希望通過工作實現美好的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他們又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判斷積極地參與勞動力市場活動,採取務實的態度選擇自己的工作,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理想邁進。

(四)總體上中國青年的文化水平處於中等水平,但城鄉差別較大;技能水平偏低。

表現爲接受職業教育的青年比重低,普通國中文化水平的青年比重高。

(五)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對青年的一生起決定性作用。

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不但決定青年自身的勞動力市場狀況,還決定其家庭及子女的生活狀況。

第三部分:中國青年就業調查的結論

針對此次調查反映的中國青年的現狀、問題及成因分析,本文總結一下結論:

一、從歷史和發展的高度重視青年問題

青年是社會的未來和希望,是最寶貴的資源。青年的素質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特別是對於中國。隨着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青年勞動力將越來越寶貴。在現有的人口政策下,在未來的十多年後,青年勞動力的數量將不再增加。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出現城鄉青年勞動力供不應求的情況,未來青年勞動力將更加稀缺。爲此,需要從歷史和發展的高度重視青年問題。

二、青年問題首先應該從教育抓起。

教育決定青年的一生,也決定一個國家未來人力資源的實力。因此,無論從青年個體還是從國家的角度,都應該從抓教育入手來處理青年問題。中國的教育應着力解決以下問題: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首先,真正普及9年義務教育;第二,大力推廣高級中等教育;第三,加大對農村青年的培訓力度,普遍提高農村青年文化水平,推遲其進入勞動力市場年齡,提高就業質量。

(2)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擴展高中階段容量的同時,提高青年的職業素養,促進他們更好更快地向勞動力市場過渡。

致謝

對於這次社會實踐報告的撰寫,最需要感謝的是楊伶俐老師。她在整個過程中都給予了我充分的幫助與支持。楊老師不僅耐心地爲我指出報告中的不足之處,對於報告的改進提出寶貴的建議,而且還在我遇到困難時盡心地進行指點與解答。在此借報告完成之際,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敬意。

青年創業調查報告 篇3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大潮中,作爲青年幹部,怎樣把黨和政府的政策、關懷通過文化的渠道,結合農村的'實際和羣衆習慣接受的方式向羣衆傳播、延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這次農村基層生活不僅使青年幹部有機會深切瞭解白河村的基本情況,對農村存在的一些社會現象進行了較爲深入的思考,而且爲我們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工作提供了平臺。

一、白河村基本情況及文化發展現狀

黃鐸堡鎮白河村位於XX市西北部,屬於寧夏南部山區。白河村轄3個自然村,全村414戶1605人,屬純回民村,以傳統的種養殖業爲主,主要農產品爲玉米、馬鈴薯,養殖業以分散的小規模養殖爲主。種養殖業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是自產自銷,商品率不高。農民收入渠道單一,經濟基礎薄弱,低收入貧困人口占總人口一半以上。

爲改變生存環境,相關部門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產基礎設施,尤其是近幾年來,相關部門組織實施的各項扶貧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知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農村精神文化生產嚴重缺乏。隨着鄉村建設的擴大,白河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問題也隨之加劇。信息閉塞、精神文化匱乏是農村很多地方面臨的一大問題,可以說白河村文化貧困現象只是是千萬個鄉村的一個縮影。

白河村村民們除通過電視獲得外部信息和文化娛樂外,現代城市的各種文化消費一無所有。通過半個月的走訪,我們瞭解農民基本生活還是比較貧窮、落後,與外界的聯繫閉塞、滯後,文化生活尤爲匱乏。白河村沒有文化站,也沒有圖書室,沒有體育活動場所,多年也沒有放過電影。村民平常的娛樂活動就是打麻將、玩撲克。路過一家農家商店,進去後發現六、七個青年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打麻將,玩撲克。其中一個青年告訴我們,現在還不是忙農活的季節,村子又沒有什麼體育設施,也沒有其他娛樂活動,只有這樣打發日子可以看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空虛。

白河國小也存在着這樣的問題。該國小共有240餘名學生,有11名老師,其中5名老師爲臨時聘用。在白河國小支教的這段時間發現學生沒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他們缺少接觸大量新鮮信息的機會。學生除了上課之外,其餘時間都在玩耍。學校僅有的一間圖書室很小很暗,裏面擺放的圖書內容陳舊、數量有限、種類單一,很難吸引和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家大多沒有電腦,沒有雜誌也沒有報紙,精神生活極度匱乏,回到家只是玩耍和幹農活,常此以往,學生對信息的渴求逐漸衰退。

二、文化貧困的原因

文化貧困從根本上說是產生貧因的主要根源之一,而貧困文化則是文化貧困的直接後果,是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的鄉民的文化習俗、思維定勢和價值取向的積澱。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這逐漸成爲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過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對於這個以農業和小規模養殖業爲主的地方來說,許多農民因爲落後而貧窮,因爲貧窮而忽視知識。對當地農民走訪分析,造成白河村文化貧困的原因,一方面是對農村精神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幾十年來,農村一直以發展經濟爲第一要務,把物質扶貧作爲重點,各級領導的主要精力都在經濟建設上,對精神文化建設熱情不夠,對農村文化淡漠、忽視。另一方面,由於受經濟、地理、人文、傳統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於城市,農民的教育狀況不容樂觀。據初步統計,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農村勞動力高達60%。1845週歲勞動力(農村主要勞力)文化層次很低,高中及以上僅佔8%左右。由於文化層次偏低,小農經濟意識較嚴重,農村長期固有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爲方式很難改變,他們接受新的知識文化的能力相對較弱或不能接受新鮮的文化事物,僅停留在賭博等一些低俗文化活動中,這給農村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三、轉變扶貧方式的必要性

農村需要文化,但農村又缺少文化。爲此,要根治貧困,必須從貧困的主體人入手,走文化扶貧之路,即向他們輸入新的文化、知識和價值觀念,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傳授適用的科技,並開拓交通,輸入各方信息,從整體上提高貧困羣體的素質,讓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變當地的潛在財富爲現實財富。文化扶貧往往能用最少的錢,收到最大的效果,投入產出比很高。走訪瞭解到目前扶貧主要是輸血式救濟,即單純向貧困地區送錢送物,這雖然起到了暫時救濟的作用,但沒有使原本體質孱弱的貧困地區出現活力與生機,相反卻養成了當地羣衆的嚴重依賴思想,安於現狀。送的糧吃光了,錢用光了,衣穿破了,扶貧生產貸款挪作非生產用途,有貸無還,再貸不靈。輸血式救濟不但沒有幫助貧困戶走出貧困,反而使他們陷入了貧困的怪圈之中,難以自拔。造成白河村貧困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因素,還有文化建設的缺失。治貧必先治愚,正如一位扶貧幹部所說的,沒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窮不長。扶貧要逐漸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脫貧。

所以說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開展文化扶貧,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也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工作。

四、白河村文化扶貧的幾點建議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文化不能嫌貧而要扶貧。物質幫扶的同時,應該側重文化扶貧。現代文明的各種因素在農村這個根深蒂固的環境裏,往往會變形,消解乃至被排斥。我們覺得,在我們向農村傳輸各類文化的同時,一定要針對村民們喜聞樂見和貼近他們利益的形式、內容進行,這樣纔有可能產生好的快速的效果。否則,我們主觀良好的願望很可能不會出現期望的種種效果。

繼續做好扶貧工作和青年幹部下基層活動。青年幹部通過走訪農戶與廣大農民羣衆交流,可以用自己先進的思想觀念逐漸影響和改變農民羣衆的傳統觀念,幫助他們糾正一些不良的思想認識、陋習等,引導他們接受外界新鮮事物。青年幹部在瞭解農民羣衆思想動態的同時將自己的思想也帶進了農戶家裏。同時,青年幹部也能給農村基層組織注入活力,及時的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給羣衆,引導農民羣衆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建設農家書屋,配送圖書。鄉村建起圖書室,使之成爲向農民進行政策法律宣傳、提供致富技能和信息的陣地。針對農民的文化程度,購置一些簡單實用的書籍,農民們通過讀書用書把書庫變成糧庫、錢庫同時,針對白河國小圖書匱乏問題,建議審計廳幹部每人捐贈至少一本書籍,幫助他們充實書籍量,擴大圖書室規模。

建設農民文化活動室,創辦村體育活動中心。建設文化活動室,配置電腦、電視機、vcd機,以農村文化活動室爲陣地,定期播放一些指導農民致富的視頻,每月放映一場電影,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延伸到村。配備乒乓球檯,籃球架,健身器械等體育設施,爲村民提供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積極組織引導農村羣衆業餘文藝演出和體育活動,舉辦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活動,以激發羣衆參與文娛活動的熱情。

在調研和了解農民的需要之後,組織開辦各種專業技術培訓班,把相關專家、學者請到當地授課培訓,把可行的致富項目引進農村,改進傳統的農業和養殖業發展模式,引導村民致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