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W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1

幼兒教育是爲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爲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十篇

一、調查對象: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爲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爲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爲,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爲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爲“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2、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爲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爲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爲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

3、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4、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爲,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2

通過課外閱讀,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教學的成果,更快地完成教學任務,擴展知識、充實精神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的面發展,更好地達到教育目標。課外閱讀如此重要,那學生們是否在進行課外閱讀?他們在讀些什麼書?他們是怎樣讀書的?帶着這一連串的問號,讓我們一起進入學生羣裏,尋找那打開疑問之門的鑰匙。

一、問卷調查內容

知識守護生命,知識是一片無窮無盡的大海洋,熱愛知識就是熱愛生命。課堂上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求知慾。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乘通往知識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爲了更好的瞭解學生對課外書籍的閱讀情況,特做以下調查:

1、你對課外知識瞭解多少?

A、很多。B、一般。C、很少

2、你喜歡哪種類型的課外書?

A、教育類。B、小說類。C、政治類。D、文學類。E、其他

3、你的課外閱讀頻率是

A、每週超過3次

B、每週1~3次

C、每半個月1次

D、不定期閱讀

4、你每月約看課外書幾本?

A、零本。B、一本。C、二本。D、二本以上

5、你購買書的錢從哪來?

A、爸媽給。B、平時零用錢。C、過年的壓歲錢。D、獎學金。E、別人給的錢

6、每天閱讀課外書和報刊的時間有多少?

A、30分鐘。B、1小時。C、2小時。D、2小時以上。E、無時間閱讀

7、你的課外閱讀形式是

A、網上瀏覽

B、報刊雜誌

C、書籍

8、老師或家長希望你課外讀哪些書?

A、學習輔導類。B、經典名著。C、科普知識。D、漫畫卡通。E、歷史知識

9、你認爲課外閱讀對自己的幫助:

A、很大。B、一般。C、不大。D、沒有

10、當前你讀課外書的主要目的:

A、備考。B、擴大知識面。C、充實自己。D、興趣

11、你每天花多長時間去讀課本以外的書籍?

A、4小時以上。B、3至4小時。C、1—2小時。D、1小時以下

12、你有沒有特別喜歡的課外書?

A、有 。B、沒有

13、你一般買書會去哪個書店買書?

A、新華書店。B、購書中心。C、中城書店。D、其他

14、假使考試之前書店有兩本書很緊銷,但受條件限制你只能買一本,這兩本書分別是:第一本關注當今熱門現象,你很感興趣,第二本與考試內容有關指導你考一個好成績。在這種情況下,你通常會選擇:

A、第一本。B、第二本

15、四大名著中你最喜歡哪部作品?

A、《水滸傳》B、《西遊記》C、《紅樓夢》D、《三國演義》

二、統計結果

(本次調查問卷共印100份,收回100份)

針對“購買書的錢從哪來”這一問題,我們瞭解到許多學生還沒有自己籌錢買書的意識,75%的學生是從父母那裏得到買書的錢。或者說,買書看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師或家長的意願而不是學生自己強烈的願望。學生還沒有產生對知識渴求的慾望,所以我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來閱讀書籍,安排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創造一定的場所開展課外閱讀。

針對“每天閱讀課外書和報刊的時間有多少”,有60%的學生選每天讀課外書報30分鐘,而無時間閱讀的竟佔到20%。這說明學生疲於應付各門功課的規定書籍,無法找到許多屬於自己的閱讀時間,對於語文來說,沒有一定的課外閱讀積累,那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從何談起。

針對問題“老師或家長希望你課外讀哪些書”,學習輔導類佔到了63%,可喜的是名著閱讀佔到了24%,這也大概是因爲考試要考這些名著吧。而其他如科普知識,漫畫卡通,歷史知識等一些對學生成長有莫大關係的書籍所佔比重少得可憐。

三、學生閱讀現狀分析

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隨着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它對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獲取知識經驗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多高,沒有課外閱讀,都不可能獲得十足的成效。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說:“從我自己學習語文的經驗來看,將課內與課外三七開”。只有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方法的訓練才能培養起閱讀的熟練技巧,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性不強,很大程度上是按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來讀書,讀書的類目大多是爲了應付目前短暫的目標,沒有固定的遠大的讀書計劃,沒有充裕的閱讀時間。

針對這些情況我對高中生課外閱讀提出如下建議和想法:

1、激發閱讀的興趣,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課外閱讀收到明顯實效,關鍵是喚起並維持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創設良好閱讀氛圍;充分利用校會、班會、校園櫥窗、黑板報、牆報等形式,宣傳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次,要尊重學生閱讀自由。只要是有益的東西,都要鼓勵學生讀。比如很多學生對大部頭的經典文學作品不感興趣,而驚異、生動、幽默、情節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第三、要積極創設各種有利條件,要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朱永新說:“在學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與圖書。學校提供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這個空間有軟硬之分。軟空間指的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寬容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硬空間指的是一個學校應該要擁有一個好的圖書館。

2、制訂課外閱讀計劃,推薦有益讀物。

在課外閱讀的初始階段,學生大都帶有隨意性和消遣性,他們關注的是人物的悲歡離合,欣賞的是情節的離奇曲折,貪得多而嚼不爛。要他們不僅多讀書,而且要讀好書,讀健康的、科學的,深淺適宜的,分量適當的課外讀物。每學期開始,師生們應共同商討、制訂課外閱讀計劃,並規定每生每學期讀兩三本書,平均每天寫一百字左右的讀書筆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向學生推薦新近較有影響的作品。

3、辦好圖書館,創設閱讀氛圍。

作爲學校教育教學三大支柱之一的校內圖書館,必須更新思想,轉變觀念,多開闢閱覽室,多安排閱覽時間,多爲學生提供高品位、高質量的圖書,制定課外閱讀計劃,讓每個學生在閱讀的世界裏尋找精彩,有所收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積極向學生宣傳推薦格調高雅、質量上乘、知識容量大、可讀性強的好書、好作品,達到“開卷有益”;發揮核心書目的導向作用,根據不同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與要求,充分準備各類不同的圖書;要優化讀書環境,在閱覽室內張貼名人畫像,名言警句,既美化閱讀環境,又營造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良好氛圍,使學生一走進圖書館就能感受到濃郁的書香氣息,有一種如飢似渴的感覺。只有這樣,學生的思想才能得以淨化,情感才能得以昇華,才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茁壯成長。

4、採用科學措施,切實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查工具書,怎樣做書間評點。介紹一些實用的閱讀法,如自讀一本書的方法,精讀的方法,略讀的方法等。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詞語筆記,即在閱讀中對一些優美的詞語,隨手一記,勤收集勤積累儲存,時間長了,這便是一筆可觀的財富;第二種是摘錄式筆記,即分類記下名言警句、諺語、典故、人物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社會的認識與剖析等。第三種是心得筆記,包括評論和賞析,凡有所得便隨時記下片斷或成篇均可。

5、重視名著閱讀,提高閱讀品位。

名著以其無與倫比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價值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尤其是在當今,隨着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考試製度的不斷改革,閱讀名著已成爲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閱讀名著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完整人格。當我們的學生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時候,一定被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而熱血沸騰;當我們的學生爲葛朗臺的慳吝殘忍而咬牙切齒時,我想他們也已明白了什麼叫慷慨和善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本好的名著恰如一場及時的春雨,澆灌着學生的心靈,讓他們走向成熟。其次,閱讀名著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再者,許多名著蘊含着豐富哲理,教師在藉助名著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抽象思維,爲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鞏固課外閱讀成果。

學生經過課外閱讀,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穫。因此,教師要提供舞臺,讓學生面向廣大師生彙報自己的讀書心得、研究成果和情感收穫;讓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學識、自己的風采,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力。具體活動如下:

(1)開展閱讀名著的知識講座;

(2)召開讀書彙報會和經驗交流會。讓學生簡明扼要的語言把自己近期的讀物介紹給同學,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還要複述或背誦精彩的片斷;

(3)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評比會,讓同學們認真觀摩以投票的形式選出十佳讀書筆記;

(4)利用第二屆文化藝術節的契機舉辦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競賽、作文比賽,展覽優秀作品,營造校園熱烈的閱讀氛圍,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能力。

四、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課外活動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裏航行。”我們深信,學生一旦真正進入了自由閱讀的海洋,必將會鍛鍊成乘風破浪的水手,揚帆遠航的船長。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3

一、測查目的

幼兒期是人生的啓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關鍵時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人格教育依賴於歲之前培養。”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個性,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當前幼兒所接受的道德薰陶和教育不容樂觀,在家庭中,大多數獨生子女,享受衆星捧月般的待遇,使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自我爲中心,任性、驕蠻、脆弱、無責任心等不良道德意識。在幼兒園,由於重智輕德思潮的影響,幼兒的品德教育存在嚴重缺失,這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在衆星捧月、重智輕德影響下,形成很多幼兒不良的品行,現在危及家庭,將來危及社會。因此,我設計這次問卷調查。

二、測查的對象、方法、步驟

(一)對象:小、中、大班部分幼兒。

(二)測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三)測查步驟:

1、擬定調查的內容:“—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爲習慣爲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因此,我設計了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兒品德教育行爲習慣問卷調查表,這份調查表的內容具有通俗性和代表性,通過這次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現當代大部分幼兒的品德教育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2、擬定調查的題目;我的選題是以我們對幼兒家庭教育目標、內容、組織方式與策略、家庭教育環境等的瞭解認識水平進行部分調查,調查表共設計了道選擇題和道問答題,這道題均根據幼兒平常生活所提出的問題。同時,隨機選取我園幼兒名進行問卷調查,並對調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反思、從而更好地爲我們的課題研究做準備。

3、各班級分發問卷調查表;並強調如實填寫,按時回收調查表。

三、分班級、年齡、進行結果分析

小班:此次調查的對象爲小班的幼兒。共發放問卷調查表份,收回有效問卷份,回收率爲%。 在回收的 份答卷中,可以看出,這些問題在家長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們在對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家長的答案做了歸納進行了分析。

1、小班幼兒在上幼兒園後,習慣有所改進,但還有%的幼兒在家吃飯、飲水、洗手、穿拖鞋等日常生活、行爲習慣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如:不能安靜吃飯,喜歡東張西望、挑食等;不主動喝水;在洗手時不能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穿、脫鞋沒有次序,方法不當等。

2、有%的幼兒回家後仍能做到懂禮貌。見到客人和長輩懂得主動打招呼,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您好”等禮貌用語。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家長提醒。

3、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的幼兒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愛搶,不懂得合作。別人遇到困難也很少主動去幫助他人。

4、有%的幼兒過馬路時聽大人囑咐,靠邊走,不亂跑。還有小部分幼兒不願讓大人拉着過馬路,我行我素,隨手亂扔垃圾,不保護環境。

5、%的幼兒誠實、大方、知錯認錯。能夠誠實的回答家長的問題並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中班:本次調查採用了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爲中班幼兒。問卷發放份,回收份,回收率爲%.本問卷分爲選擇題和簡答題。本次問卷內容分爲熱愛祖國 、講文明講禮貌 、誠實 、勤勞勇敢 、學會感恩 幾大方面,家長部分把選擇題做完了,少部分家長把問答題做了。

1、中班幼兒%會正確使用餐具,安靜獨立進餐,主動地喝水。

%安靜入睡,樂於學習穿脫衣服,不矇頭睡,不吮手指。%能自己吃飯,幫助大人倒垃圾、搬椅子等。%東西放在固定地點,不隨地吐痰,不躺着看書。

2、會謙讓,會等待與合作,願與別人分享玩具、食物與快樂。勇敢堅強,樂於幫助他人只有%幼兒能做到,大部分幼兒還是以自我爲中心,這也與家長的過多包辦主義、溺愛有密切關係。

3、大部分幼兒都認識五星紅旗,佔%。

4、在禮儀方面,%幼兒都比較有禮貌。

5、在成人的提醒下,在公共場所知道遵守秩序,不亂跑、亂喊。過馬路小心,聽民警的話逐漸知道遵守交通規則,%幼兒都能遵守交通規則。

6、%能做到誠實大方,不驕不躁,言行一致、懂事不任性。大部分幼兒是很誠實的,但大多數會任性,對家長耍脾氣。

大班:此次調查的對象爲大班的幼兒。共發放問卷調查表份,回收有效問卷份,回收率爲%。 在回收的份答卷中,可以看出,大班幼兒相對於小、中班幼兒在生活習慣上有了很明顯的進步,大班幼兒畢竟上了兩年幼兒園,在生活和禮儀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明顯問題,因此我們在對問卷分析的基礎上,對家長的答案做了歸納進行了分析。

1、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了兩年後,日常生活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據統計:還有%的幼兒在家吃飯、飲水、洗手、安靜入睡等日常生活、行爲習慣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如:不能安靜獨立進餐,喜歡邊吃飯邊看動畫片;挑食不愛吃青菜等;不主動喝水;在洗手時不能按正確的方法進行等。

2、有%的幼兒回家後仍能做到懂禮貌。見到客人和長輩懂得主動打招呼,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您好”等禮貌用語。還有%的幼兒需要家長提醒才知道懂禮貌。

3、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願意分享,還有%的幼兒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不會謙讓,愛搶,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別人遇到困難也很少主動去幫助他人,還有%的幼兒是有時會合作分享,幫助別人。

4、有%的幼兒過馬路時聽大人囑咐,靠邊走,不亂跑。還有小部分幼兒不願讓大人拉着過馬路,我行我素,隨手亂扔垃圾,不保護環境。

5、%的幼兒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還有%的幼兒認識國旗、不認識國徽。

6、%的幼兒誠實大方、不驕不躁、知錯認錯、懂事不任性。能夠誠實的回答家長的問題並能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有%的幼兒經常任性、不懂事,耍小孩子脾氣。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4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20xx年6月

調查地點:

商州區幼兒園。

調查對象:

全園教師

調查人:

魚洋萍

一、測查目的

幼兒教育是爲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爲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那麼,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和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水平怎樣?

二、測查的對象、方法、步驟及時間

(一)對象:全園教師。

(二)測查方法:個別測查法。

(三)測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我園教師20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爲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三、結果分析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初海以上審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爲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爲,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結果提示:爲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爲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爲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七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造自由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測查顯示,我園教師教育環境的認識不足,答題的.正確率只爲57.5%。說明多年來,我們教師雖然也是本着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對教育環境進行了創設,但忽視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忽視幼兒要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忽視創設發揮教育作用的環境體系、忽視良好精神環境的創設。百分比統計說明,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環境的認識差異不大,百分比分別爲58%和572%。我園教師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前測情況比較中,答題的正確率差異不大,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總答題的正確率分別爲55%和52.1%,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可見,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研究前測水平總的來說是均的。

四、結論

根據以上測查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5

一、幼兒養成教育的調查分析

20xx年9月至10月間,我對甘州區上秦鎮的5所幼兒園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對象是家長和幼兒,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內容涉及幼兒在家表現好與差的行爲習慣,家長對3—6歲幼兒進行良好養成教育的態度,家長對幼兒養成教育的方式選擇情況。圍繞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儀、交往意識、安全意識及良好的意志品質。調查結果:家長一致反映幼兒在家表現好的行爲習慣有:能按時作息、入睡、起牀、進餐、飲水,在成人提醒下能有禮貌的與熟人打招呼,願意與家人分享物品,講衛生、有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願意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擦桌子等),知道外出要有人陪同,知道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橫道等簡單交通規則,喜歡看書聽故事、喜歡觀察、動腦問爲什麼。家長一致反映幼兒在家表現差的行爲習慣有:生活中對家人依賴性比較強,比較挑食,任性、自我爲中心,控制能力較差,不愛護圖書玩具和用具,物品用後不主動放回原處、不樂意及時整理,文明、友好交往能力弱,與同伴合作協助意識弱,不善於傾聽、人多時不樂意等待,做事無計劃、拖拉、缺乏條理性。

經過對問卷的統計發現:有着良好的行爲習慣佔28%左右,習慣一般的佔50%,習慣不良的佔22%。

二、思考和建議

(一)問卷引發的思考

1、學前期幼兒處於心理髮育階段,對事物的認識膚淺,辨別是非能力低,具有受“模仿性”和“暗示性”的特點,爲此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更要注重“言傳身教”的功能。家長和教師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施教者角色,對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有着潛移默化的引導性和示範性作用。

例如:本次問卷調查中,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到有了好東西讓父母吃的只佔33%;自己吃飯,不讓媽媽喂,不挑食的佔53%;晚上做到獨睡一牀的只佔31%;有做客的一般禮儀也只佔54%;不獨佔玩具、人多時會等待的只佔59%;不愛護圖書玩具和用具的要佔70%。在幼兒園教育方面,有良好洗手習慣,不推不擠的只佔59%;保持坐、立、行正確姿勢的也只佔59%;在園吃飯吃點心保持桌面清潔的僅佔38%;上課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討論,自覺遵守集體規則的佔60%。在家園共育方面,做到輕拿輕放物品的佔59%;別人講話不插嘴、不亂嚷嚷、做到認真聽的佔70%;做到及時整理玩具物品和做完事再玩的只佔46%和32%;學會用恰當方式解決同伴之間矛盾的只有8%。從這一結果來看,部分家長和教師沒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榜樣示範作用,對幼兒的養成教育急需進一步加強。

因此,如何和幼兒多進行溝通,取得相互間的信任,如何更有效的發揮成人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作用,是每一個家長和教師都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有做到這一點,教纔有實效,學纔有所成,養成教育才有實效性。

2、穿衣、吃飯、喝水這些在成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生活內容,構成了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點點滴滴。所以,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幼兒時期這一關鍵階段就進行培養,需要教師、家長密切配合,傾注溫情、付出心血。

3、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只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幼兒行爲習慣主要受家庭環境影響,家長自身的道德行爲素質如何,家長對孩子行爲關心的程度直接影響幼兒行爲習慣的養成。家庭環境和睦,父母雙方相敬如賓,尊重長輩,在家常與孩子交流,與其共同完成適當的家務,與其共同面對難題

動腦解決,幼兒的行爲習慣也就好,各方面發展也較優秀,反之則差。

(二)建議

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來源於生活,完善於生活,通過幼兒一日生活及特定活動來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是習慣養成教育的基本渠道。針對本次問卷調查,對我園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提出五點意見:

1、教師要端正自身的師德,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日常行爲表現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幼兒。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幼兒、教育幼兒。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古人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針對幼兒的不同行爲表現,教師要結合各種活動及時做出肯定的評價,及時強化好的行爲,糾正不良的行爲;尤其是對幼兒表現出來的好的行爲及時肯定和表揚,使幼兒的認知行動化;恰當處理幼兒認識水平與能力行爲之間的矛盾,引導幼兒發揮自我強化功能,堅持良好的行爲,改變不良的行爲,並持之以恆。

2、行爲習慣養成要靠培養引導,各種技能的獲得與培養注意力有着重要的關係。幼兒許多良好行爲習慣與其缺乏自信和注意力有關,成人要有意識地創設能夠引起孩子注意的環境,適時引導;陪孩子一起進行能引起他注意的活動,多做需要專心致志的活動;讓孩子明確具體活動的目的,並不斷激發興趣。例如上課發言、參與討論較差的幼兒大都膽小、缺乏自信,教師要創設適度的鍛鍊機會:剛開始,先讓他們在別人後邊發言,重複別人的話;之後讓回答較簡單的問題;自信心培養起來後,再讓他們獨立回答問題,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行爲習慣養成教育要家園共育,因爲家庭是幼兒成長髮展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是幼兒園不可替代的。行爲習慣的養成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家長的配合,教育目的難以真正實現。我們發現必須積極和家長取得密切聯繫,從改善家庭環境入手,共同創造良好的家園合作關係,才能培養出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比如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識和要求;讓家長與孩子進行正面交流和溝通,既增進家長與孩子的相互理解,也可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養成中的自我教育與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同時家長還應成爲幼兒行爲教育的榜樣,成爲幼兒良好行爲養成的監督者,時時處處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家長還要對幼兒的良好行爲做出適當的表揚、鼓勵,以實施正確引導;發現幼兒不良行爲習慣要當場糾正,決不能遷就或依賴別人。如培養幼兒物品用後放回原處,家長要配合幼兒園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是一種要求,在家裏又是另一種要求,就很難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會使幼兒在思想上造成混亂而無所適從。

4、家長要十分關注孩子接觸的社會環境,引導他們遠離行爲習慣不好的人羣,提高幼兒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爲幼兒創造有利於行爲養成的環境。如培養幼兒獨立睡眠方面,家長不能嬌慣孩子,要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可以播放優美而輕柔的催眠曲使幼兒入睡,利用聽故事等一些較爲安靜的活動使幼兒儘快入睡;幼兒被、褥的薄厚、軟硬要適宜;室內光線要柔和,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睡前要提醒孩子大小便;不哄拍、不撫摸、不借助輔助物,讓幼兒逐步養成躺在牀上獨立、快速地入睡習慣。

5、幼兒園要加大對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培養力度,制定一系列的檢查、評估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促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保教人員要將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做到月有計劃,周有活動,日有記錄。細心觀察每位幼兒的活動表現,抓住活動中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引導、教育和強化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及時寫好觀察記錄進行反思,不斷總結積累經驗,提升幼兒養成教育水平。

三、結論

總之,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家庭、社會、幼兒園不可忽視的教育任務,也是全社會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反向影響。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反覆訓練的過程,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需要每一個個體用不懈的毅力去堅持,養成教育才能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6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爲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從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爲%和%,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我們認爲,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爲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爲“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爲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爲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爲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爲,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7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許多家長不看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裏有兒童專門需要的設備和玩具;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老師;有兒童喜歡的夥伴……然而更能吸引兒童的卻是爲他們準備的組織活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爲生活活動、教學活動和遊戲活動。

二、幼兒園的生活活動

幼兒園活動是兒童在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這裏的生活活動特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教學活動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動。它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區別於其他階段課程的主要特徵。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活動是指來園、離園、進餐、盥洗、睡眠、散步、自由活動等。

來園活動是指早上從兒童入園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班集體活動開始之前一段時間內的活動,是兒童從分散家庭生活進入幼兒集體生活的過渡性環節。由於兒童入園時間不一,來園活動只能分散。來園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接待兒童,安定兒童情緒,爲他們愉快的地轉入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做好準備。來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是接待、健康檢查和組織活動。

離園活動是兒童一天集體活動的結束。教師的任務是做好結束工作,使兒童愉快的離開幼兒園。結束工作包括活動室玩具、用具的整理,兒童儀表的整理,以及讓兒童上廁所,帶好回家用品等。

進餐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後的點心。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的特點,幼兒園要制定正確的飲食制度,兒童進餐必須定時必須按定時定量,開飯要準時,進餐間隔應爲3~4小時。兒童應在整潔的環境和愉悅的氣氛中進餐。

睡眠能恢復機體的活動能力,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大意義。保證學前兒童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很重要。

兒童的盥洗活動包括大小便、洗手、洗臉,養成早餐、晚上、吃東西前後、大小便、手臉弄髒後主動清洗的好習慣。培養兒童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和不隨意地便溺習慣。

散步是指教師組織兒童在公園、街道、或幼兒園內進行愉快的步行。步行可以培養兒童毅力。散步可以擴大兒童的眼界,豐富兒童的知識,發展兒童的智力。在新鮮的空氣中散步,還可以增強兒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兒園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爲不同的類型。

根據幼兒園不同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幼不同,可分爲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1、根據教學活動是側重於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以分爲綜合教育和分科教育;2、根據活動中的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可分爲體驗性教學活動和表現性教學活動的兩大類。

1、根據組織形式分

根據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的不同,分爲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集體教學是一種按學生年齡,學習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教師以班爲單位,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組織教材,並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按固定的時間表進行連續教學組織形式。分組教學是按照兒童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來分不同的小組進行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對個別兒童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班級教學”相對,爲集體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個別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考慮每個兒童的能力,接受程度,照顧個別兒童的特點和興趣,但需要花費教師較大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力。

2、根據活動領域分

根據活動是側重於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分爲綜合教學與分科教學。綜合教學是指融合多學科的教學內容,以主題活動爲中心組織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其主要形式是以主題爲基本線索的綜合活動。在同一個主題內部,充分綜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各種教學方法和收段,以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效益。綜合教學強調兒童發展的主題性和學習的主體性,但相對地忽視了知識系統與連接線,未能較好解決綜合的策略與方法問題,並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綜合素質。

分科教學是以科學爲中心組織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各學科分別按照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每一學科以本科知識體系爲中心,教材按相應學科的邏輯體系組織。分科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重視教師的知道作用。目前幼兒園的分科教學活動主要可分爲健康活動、語言活動、社會活動、藝術活動以及科學活動和數學活動。

3、根據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分

根據學前兒童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教學活動可以分爲體驗式教學活動和表現型教學活動兩大類。

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學生在教學中的體驗爲基礎來考慮教學問題,它指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這樣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因此,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一種價值取向,指引着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促使教師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獨特感受與個性發展。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將更加關注學生主體,積極採取有效的措施,創設情境,保證學生獲得親身的感受與認識。

表現性教學是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爲基礎進行教學的一種類型。它以學前兒童在教學中的表現活動爲重點,目的是讓兒童在教學活動能夠參與,並展示自己的各項能力。體驗式教學活動包括藝術審美、科學探索活動、語言閱讀活動、社會活動等表現性教學活動包括健康活動、語言講解活動、數學活動繪畫、手工、音樂活動等。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8

1、調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缺少那一個環節,都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想通過調查,研究有關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以便更有針對性指導家庭教育,使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

2、調查的對象:

此次調查的對象爲長江委幼兒園的孩子,共發放情況調查表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7份。調查對象中,離婚、喪偶、再婚及其他家庭佔8.8%。被調查的家庭成員中,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固定工作的約佔82.83%,從事個體經營、及工人的約佔39.91%。

3、調查的方法:

採取問卷調查。

家長問卷形式問答爲主,在關於對幼兒園教育有的意見建議方面,採用開放式徵詢。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

由於我園是委屬機關幼兒園,家長的家庭收入比較穩定。以接受調查的227個核心家庭爲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45.3%;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75.5%;另外,許多孩子的家庭中還有老人資助,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後能出人頭地。他們都非常重視其子女的教育,穩定的經濟收入爲家長開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園幼兒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博士的約佔總數的2.7%;父母親是大本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58.31%;父母親是大專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35.13%。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母親是工人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43.27%;其次是一般職員,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4.6%;而機關幹部及企業管理人員佔5.4%。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說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由於家長一般都在本市範圍內上班,不用花很多上下班的時間,且有95.58%的孩子以單獨居住和同父母居住爲主,因此說: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

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48.67%,“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0.62%,“參軍或當警察”的佔9.7%,“聽其自然”的佔22.12%。

以家庭智力投資爲例,儘管有的家庭經濟收入並不十分富裕,但是對於智力投資並沒有手軟。調查表明,約8.1%左右的家庭每月爲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智力投資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佔27.43%,每月200~300元的佔20.35%,這些數字表明,家長們爲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經在儘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資的主要內容是利用雙休日對孩子進行輔導的各類興趣班(包括舞蹈、圍棋、英語及繪畫和樂器類)、還有購置書籍磁帶,以及家庭電腦等等。

在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上,絕大多數家長表示,管好孩子學習,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職責,至於其他教育則是其次。這些家長認爲,只有孩子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才能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內容上,71.68%的家長只重視智力教育,他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學習上,而只有6.6%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培養,7.5%的家長認爲應重視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長平時能注意與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裏47.8%的自我服務性勞動是被動的,有52.2%的家務勞動是被動的。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9

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幼兒園工作的根本需要,貫穿於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須滲透到幼兒在園內的各項活動中去。新入園的幼兒急需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常規教育、習慣養成教育至關重要;幼兒的許多不良行爲習慣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環境的影響,幼兒的行爲習慣有較大差異,指導家庭與幼兒園配合進行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教育,也是幼兒園不可忽視的工作。

爲了更好的搞清幼兒行爲習慣的養成受哪些因素制約與如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及時瞭解培養家長意識和觀念,特設計兩份問卷進行初期的調查工作。希望通過問卷調查,能夠進一步瞭解影響幼兒行爲習慣的主要因素,以便在以後的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更加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同時,也爲家長提供參考意見,使家長在幼兒行爲習慣的養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幼兒養成教育的調查分析

20xx年9月至10月間,我對甘州區上秦鎮的5所幼兒園的兒童進行調查研究,對象是家長和幼兒,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內容涉及幼兒在家表現好與差的行爲習慣,家長對3—6歲幼兒進行良好養成教育的態度,家長對幼兒養成教育的方式選擇情況。圍繞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儀、交往意識、安全意識及良好的意志品質。調查結果:家長一致反映幼兒在家表現好的行爲習慣有:能按時作息、入睡、起牀、進餐、飲水,在成人提醒下能有禮貌的與熟人打招呼,願意與家人分享物品,講衛生、有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願意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擦桌子等),知道外出要有人陪同,知道紅燈停、綠燈行、行人走人行橫道等簡單交通規則,喜歡看書聽故事、喜歡觀察、動腦問爲什麼。家長一致反映幼兒在家表現差的行爲習慣有:生活中對家人依賴性比較強,比較挑食,任性、自我爲中心,控制能力較差,不愛護圖書玩具和用具,物品用後不主動放回原處、不樂意及時整理,文明、友好交往能力弱,與同伴合作協助意識弱,不善於傾聽、人多時不樂意等待,做事無計劃、拖拉、缺乏條理性。

經過對問卷的統計發現:有着良好的行爲習慣佔28%左右,習慣一般的佔50%,習慣不良的佔22%。

二、思考和建議

(一)問卷引發的思考

1、學前期幼兒處於心理髮育階段,對事物的認識膚淺,辨別是非能力低,具有受“模仿性”和“暗示性”的特點,爲此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更要注重“言傳身教”的功能。家長和教師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施教者角色,對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有着潛移默化的引導性和示範性作用。

例如:本次問卷調查中,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到有了好東西讓父母吃的只佔33%;自己吃飯,不讓媽媽喂,不挑食的佔53%;晚上做到獨睡一牀的只佔31%;有做客的一般禮儀也只佔54%;不獨佔玩具、人多時會等待的只佔59%;不愛護圖書玩具和用具的要佔70%。在幼兒園教育方面,有良好洗手習慣,不推不擠的只佔59%;保持坐、立、行正確姿勢的也只佔59%;在園吃飯吃點心保持桌面清潔的僅佔38%;上課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討論,自覺遵守集體規則的佔60%。在家園共育方面,做到輕拿輕放物品的佔59%;別人講話不插嘴、不亂嚷嚷、做到認真聽的佔70%;做到及時整理玩具物品和做完事再玩的只佔46%和32%;學會用恰當方式解決同伴之間矛盾的只有8%。從這一結果來看,部分家長和教師沒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榜樣示範作用,對幼兒的養成教育急需進一步加強。

因此,如何和幼兒多進行溝通,取得相互間的信任,如何更有效的發揮成人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作用,是每一個家長和教師都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有做到這一點,教纔有實效,學纔有所成,養成教育才有實效性。

2、穿衣、吃飯、喝水這些在成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生活內容,構成了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點點滴滴。所以,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幼兒時期這一關鍵階段就進行培養,需要教師、家長密切配合,傾注溫情、付出心血。

3、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只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幼兒行爲習慣主要受家庭環境影響,家長自身的道德行爲素質如何,家長對孩子行爲關心的程度直接影響幼兒行爲習慣的養成。家庭環境和睦,父母雙方相敬如賓,尊重長輩,在家常與孩子交流,與其共同完成適當的家務,與其共同面對難題動腦解決,幼兒的行爲習慣也就好,各方面發展也較優秀,反之則差。

(二)建議

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來源於生活,完善於生活,通過幼兒一日生活及特定活動來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是習慣養成教育的基本渠道。針對本次問卷調查,對我園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提出五點意見:

1、教師要端正自身的師德,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日常行爲表現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幼兒。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幼兒、教育幼兒。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古人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針對幼兒的不同行爲表現,教師要結合各種活動及時做出肯定的評價,及時強化好的行爲,糾正不良的行爲;尤其是對幼兒表現出來的好的行爲及時肯定和表揚,使幼兒的認知行動化;恰當處理幼兒認識水平與能力行爲之間的矛盾,引導幼兒發揮自我強化功能,堅持良好的行爲,改變不良的行爲,並持之以恆。

2、行爲習慣養成要靠培養引導,各種技能的獲得與培養注意力有着重要的關係。幼兒許多良好行爲習慣與其缺乏自信和注意力有關,成人要有意識地創設能夠引起孩子注意的環境,適時引導;陪孩子一起進行能引起他注意的活動,多做需要專心致志的活動;讓孩子明確具體活動的目的,並不斷激發興趣。例如上課發言、參與討論較差的幼兒大都膽小、缺乏自信,教師要創設適度的鍛鍊機會:剛開始,先讓他們在別人後邊發言,重複別人的話;之後讓回答較簡單的問題;自信心培養起來後,再讓他們獨立回答問題,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行爲習慣養成教育要家園共育,因爲家庭是幼兒成長髮展的第一個環境,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是幼兒園不可替代的。行爲習慣的養成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家長的配合,教育目的難以真正實現。我們發現必須積極和家長取得密切聯繫,從改善家庭環境入手,共同創造良好的家園合作關係,才能培養出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比如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識和要求;讓家長與孩子進行正面交流和溝通,既增進家長與孩子的相互理解,也可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養成中的自我教育與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同時家長還應成爲幼兒行爲教育的榜樣,成爲幼兒良好行爲養成的監督者,時時處處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家長還要對幼兒的良好行爲做出適當的表揚、鼓勵,以實施正確引導;發現幼兒不良行爲習慣要當場糾正,決不能遷就或依賴別人。如培養幼兒物品用後放回原處,家長要配合幼兒園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是一種要求,在家裏又是另一種要求,就很難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會使幼兒在思想上造成混亂而無所適從。

4、家長要十分關注孩子接觸的社會環境,引導他們遠離行爲習慣不好的人羣,提高幼兒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爲幼兒創造有利於行爲養成的環境。如培養幼兒獨立睡眠方面,家長不能嬌慣孩子,要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可以播放優美而輕柔的催眠曲使幼兒入睡,利用聽故事等一些較爲安靜的活動使幼兒儘快入睡;幼兒被、褥的薄厚、軟硬要適宜;室內光線要柔和,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睡前要提醒孩子大小便;不哄拍、不撫摸、不借助輔助物,讓幼兒逐步養成躺在牀上獨立、快速地入睡習慣。

5、幼兒園要加大對幼兒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培養力度,制定一系列的檢查、評估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促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保教人員要將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做到月有計劃,周有活動,日有記錄。細心觀察每位幼兒的活動表現,抓住活動中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引導、教育和強化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及時寫好觀察記錄進行反思,不斷總結積累經驗,提升幼兒養成教育水平。

三、結論

總之,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家庭、社會、幼兒園不可忽視的教育任務,也是全社會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在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社會環境的反向影響。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各種各樣的習慣都是一種連鎖條件反射系統。”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反覆訓練的過程,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還要長期堅持,不能間斷;需要每一個個體用不懈的毅力去堅持,養成教育才能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幼兒園教育調查報告 篇10

一、調查對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

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爲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從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爲%和%,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x%。我們認爲,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爲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爲“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爲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爲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爲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爲,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