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調研報告(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6W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着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爲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是一個較爲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爲重要。20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爲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優秀的調研報告(精選21篇)

一、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爲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爲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爲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也爲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牀。針對這一情況,爲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20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了《**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序》和《**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爲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20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爲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爲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20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臺《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臺,爲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持。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爲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絡、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羣衆、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羣衆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爲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着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發佈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時間,**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爲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爲**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爲**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爲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宏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爲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着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爲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爲逃避稅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項目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項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着項目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爲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爲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爲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爲,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爲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運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2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就業與心理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數據分析:

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佔46.2%,女同學佔53.8%。說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文法類佔6.2%,經濟類佔9.2%,理工類佔6.2%,藝術類佔7.7%,,其它專業佔50.8%,。。。 。。。

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生源地:本省農村的佔,本省城市的佔,外省農村的佔,外省城市的佔。

4.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佔10.8%,大二佔33.8%,大三佔41.3%,大四佔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

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其專業的滿意度:很滿意的佔,滿意的佔,一般的佔,不滿意的佔,很不滿意的佔。

6.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期望就業的公司類型:民營企業的佔,國營企業的佔,自主創業的佔,政府部門的佔,其它。

7.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選擇工作的首要因素:薪水佔,地理因素佔,行業前景佔,個人喜好佔,辦公環境佔,其它佔。

8.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專業是否對口問題的看法: 專業一定要對口占,既來之則安之佔,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佔,其它佔。

9.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1500以下佔,1500-2500佔,2500-3500佔,3500以上佔。

10.接受調查的學生對工作地點的想法:經濟文化中心佔,西部地區佔,一般的城市佔,出國佔,其它佔。

11.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爲畢業生應具有的素質:專業水平佔,心理素質佔,公關能力佔,道德素質佔,其它佔。

1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爲當前就業難的原因: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佔,就業期望過高佔,就業人數過多佔,其他佔。

1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就業難的態度:先就業再擇業佔,先就業再擇業佔,考研佔,待業。

14.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現工作的原因:家庭貧困佔,對考研沒把握佔,實現自我價值佔,其它佔。

1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周圍同學平均就業率的瞭解:50%以下佔,50%-70%佔,70%-90%佔,90%以上佔,不清楚佔。 總結及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當中以及根據問卷調查問卷所顯示的內容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就業難。就業難,究竟難在哪裏?其實根據調查,大學擴招是一個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了高等學府進行深造,必然帶來的是衆多的高校畢業生。根據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與20xx年相比增幅達到22%,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而20xx年更是創紀錄的突破了600萬大關。在這樣嚴峻的社會背景下,自然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但是,這只是唯一的因素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有無數家企業招不到適合的人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價值與企業期望的差距。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大家太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導致我們的動手能力太差。而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結構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同時企業認爲“培養人是學校的事,我要的是能用的人才”、“企業不是學校,沒有培養人的社會義務”。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好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應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學校應該結合企業需求設置專業與課程,而企業應該給大學生提供系統的就業前培訓以及儘可能多的實習機會。只有各個羣體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這個問題纔有可能真正解決。

2. 對專業的不滿意。很多的同學都對所學的專業並不滿意。究其原因,許多的同學選專業時並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的,有的是被父母逼的選擇,有的只是爲了將來好找工作,這樣必然決定了專業的不對口。還有的同學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漸漸的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了,這又是爲什麼?有兩點原因,其一,學生本人對自己興趣的把握可能不準確。高中學生對大學某專業的興趣往往來自於自己對中學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者是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等等,嚴格地說,這些都不是對專業的直接興趣。其二,影響專業學習的因素,除了專業興趣外,還與從事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生涯動機、個人學習某一專業或從事某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個性特點等有關,這些都是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應該重要考慮的方面。所以,對於已經無法改變自己專業的同學來說,培養自己對專業的興趣纔是最重要的,多去發現自己專業中的樂趣。或者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去學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科,畢竟大學的自學時間還是比價充裕的,所以多多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學的課程。總之,不能因爲專業的不喜歡就大把大把的浪費自己的時間,畢竟浪費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並且是在大學這麼寶貴的時間,所以,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3. 就業公司的單一化,缺乏創業精神。大部分學生在就業選擇的部門之中,國營企業與外資企業這樣的大型企業則更受大學生的青睞。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部門的待遇普遍偏高,就業穩定性更高。而私營企業選擇的人數較少。這樣的選擇其實無可厚非,在當今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社會生活壓力極大,有一份能夠比較好養活自己的工作,對於大多說人來說,已經是不錯的。但這樣,必然造成了熱門職位的緊俏,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夠獲得這樣的“香餑餑”,大部分的學生還是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先在一些私營企業,甚至是小企業來鍛鍊自己,雖說這樣的企業薪酬以及福利方面會不及大型國營企業,但在這裏你一樣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剛畢業的學生之所以不太好獲得較好的工作,主要原因還是經驗的缺失。所以,在這樣的小公司先進可能多的獲得鍛鍊的機會,填補自己的經驗。這樣當過了幾年之後,伴隨着自己經驗的日益增多,在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再是夢想了。而對於大家不願意選擇創業,我想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創業不只是嘴上隨便便說而已,真正的創業並不是我們在學校參加的那種模擬創業活動那麼簡單。踏雪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對於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實在是太難了。但人生只有多經歷一些事情,纔可以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並經還年輕,有可以揮霍的資本。在我們這個年紀,多經歷一些事情,對於我們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多益處的。即使撞得頭破血流,只能證明我們當時選擇的路是錯誤的,那再重新來過就好了,沒有什麼丟人的。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時候,那種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是外人無法感覺到的,在那一刻,纔會覺得原來所付出傷於痛是值得的。另外,國家最近幾年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正是我們發揮自己的青春與才智的機會。

4. 薪資期望過高,缺乏理性認識。工資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生都有一種驕傲心理,認爲自己是“天之驕子”。並且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的年代,當然希望自己的工資很高來滿足自己較高的消費水平。但企業所能提供的的工資卻不能滿足當今大學生的期望值。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剛畢業的大學生爲企業創造不了價值,致使企業不願意爲此付出高薪,另一方面卻是家長花高價打造的天之驕子掙的工資僅僅剛能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希望高工資是好的,但自己首先要有這樣的水平才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資本:比技術,你不一定有專業技術工技術好;比專業知識,沒有科研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識豐富;而工作經驗更是幾乎爲零。這樣的條件,又憑藉什麼樣的條件來獲得較高的工資呢?其實,這是一種擇業功利心理。所以,大家應該清醒的認識,剛畢業的我們不可能得到過高的工資的,只有憑藉我們辛勤的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纔可以得到相應的高工資。記住,自己的收穫是與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只有付出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程度,纔可以收到與之相對應的薪資。因此,大家在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僅僅將工資水平的高低作爲唯一的選擇標準。如果這樣,會使我們失去很多的機會,對我們人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工資最高的,但一定要是最適應自己的,適合自己發展的。我們應該在就業前就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我們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衆化”就業觀,纔有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5. 就業地點過於集中於發達城市。好的環境對於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發達城市,我們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堅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只是提高我們自己的一個條件而已。最重要的還是看我們自身的能力。沒有過硬的自身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並且,由於大家都普遍認爲大城市對就業有好處,所以必然造成求職競爭的激烈。而實際上這些地方的人才供需已相對飽和,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只靠一股衝勁和猛勁在這些地方很難立足的。這種就業觀念使不少大學生失去了就業和發展的機會。我們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有些人在發達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這樣時間久了,還是會因爲工作不適合自己而放棄這樣的工作。所以,無論是在哪裏找工作,最重要的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有興趣愛好的,願意爲這件事情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這樣找到的工作對於自己來說纔是最好的,不要僅僅因爲就業地點而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這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找工作是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若干年之後,要讓自己對當年的選擇不後悔。這樣,就就算自己成功了。

6. 大學生對專業水平重視度較高,而忽略了自身的修養。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社會上許多的事情會使我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觀念,比如,拜金主義,鋪張浪費等。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爲,這意味着我們人格的一種缺失。我們在學校,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爲覺得只有將自己的學習搞好,才能將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在平時生活中,你所擁有的知識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人即使沒有出衆的專業知識,沒有淵博的學識,但只要他骨子裏夠正直,爲人謙和友善,談吐不凡。這樣的人一樣會受到招聘公司的青睞。這也就是爲什麼最近幾年,許多用人單位漸漸的淡化專業知識,而是將道德修養考察更多的原因了。所以,我們應當在平時多花一些時間來培養我們自身的修養,而不是盲目的去學習課本上生硬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而不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機器”。

7. 考研人數與就業人數基本持平。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需求的高端人才也越來越多,這是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同時,考研可以使自身的專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此掛鉤的是研究生的平均工資高於應屆畢業大學生,這也是考研人數衆多的一個原因。但最近幾年,卻出現了一類人。他們考研的原因並不是爲了比別人多學習許多專業知識,而只是單純的逃避就業。他們覺得現在的就業人數太多了,怕自己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與其這樣還不如再在學校呆上3年時間,等這幾年就業高峯期過後,自己再去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錯誤,在就業人數多的時候,繼續深造,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一個提升,等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單位要求的時候,再去找一份好工作,獲得較高的收入,何樂而不爲。但是,這些人卻丟失了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選擇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逃避。如果抱着這種心態,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只不過是白白浪費了自己幾年美好時光,到頭來同樣不會獲得你想要的結果。也許是我們從小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得我們沒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業不僅僅是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舞臺,同時也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次不可多得挑戰機會。選擇舒適安逸的生活固然沒錯,但更高的挑戰同樣會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所以不要讓眼前的困難難倒,挑戰它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所以,真正想提高自己而考研的同學,應該努力把握好現在的每時每刻,好好掌握基本知識,爲考研做好準備;而爲了逃避就業而考研的同學,應該擺正心態,積極地面對就業所帶給你的挑戰。當你真正面對它的時候,纔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象的困難。

總之,經過這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心理的調查,我覺的大家對於就業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十分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就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必須要認真並積極的對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就業觀念,纔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纔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3

爲了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遼寧大學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作爲09級本科生中的一員,很高興可以有此次機會,從身邊生活環境入手,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在此以個人爲單位,在自家居住的社區xx小區進行調研。圍繞居民住房情況這一選題作此報告,報告涉及社區住房現狀統計、社區居民房租房用途、社區住房未來發展以及調研建議和結語等四方面內容。

一、xx小區地理位置和住房現狀介紹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在凌海市內分佈着衆多的居民小區,多數分佈於商業街、娛樂場所附近以及城郊,從居住環境來看,這些地方一般位於交通要衝地帶,來往車輛較多,環境較爲嘈雜,或者位於城郊距離市中心較遠。另有一部分依學校而建,這些小區或建於國小、中學附近,或建於高中附近,是大多數家庭優先選擇的住房地點,其中以依高中而建的更爲搶手,而xx小區正是環繞在凌海二高附近的小區之一,擁有文化區的所有特點,周圍環境清幽雅緻,噪聲低,書店、文具店齊全,且沒有網吧、遊戲廳、舞廳等娛樂場所,學習氛圍濃厚。

處在這樣環境中的xx小區,其居民結構大部分被在校教師家庭和有學生的家庭佔領,因爲高中時間緊張,而xx小區距離學校的路程時間,不超過5分鐘,因此極爲便利。還有一部分居民是老年人,看中安靜的居住環境和壓力不大的交通環境,此部分居民通常住在二三樓層。

此外,小區內有相當一部分面積用來綠化建設,樓層間間距較大保證採光,還建有衆多花壇給了社區小朋友充足的遊戲空間,夏日的傍晚,花壇邊飄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整個小區頓時熱鬧起來!

(二)住房數量調查

xx小區現正擴建,暫不計算擴建後的住房量,現在小區內共有八棟樓房,每棟樓房分佈四個單元,六層樓高,每個單元每層兩戶人家,在我調查過程中沒有發現有售樓現象,以此計算,xx小區住房數量已達384戶。

二、xx小區居民買、租房用途

時下人們買房通常是爲了“工作生活較臨近”、“學習便利省時間”以及“新婚買房置新房”,在xx小區,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人們住房還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一般在學校附近的小區,都會存在房主出租給學生住房的情況,且在高中附近尤甚,在xx小區的調查中,我訪問了幾名高三的學生,問她們爲什麼選擇到校外住宿,她們告訴我因爲學校宿舍要求按時熄燈,一般在十一點鐘,想要抓緊時間多學習的同學就會受到制約,現在處在大學聯考的衝刺階段,希望可以用燈自由;此外她們還告訴我,校外幾人合租房的價錢也不貴,一年每人1500元,水電費包括在內。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我發現這種合租房的現象很普遍。

(二)還有一種學生租房情況,稱作“陪讀”,一般租一樓的車庫倉庫或門市店(經營商店、藥店、門診等),由家長長期陪同,可以很好的照顧孩子,且租金較低,等到一二年考學後再搬走。內有七八處陪讀住房,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三)在內,還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具有經濟頭腦買房不爲住,而是爲了“錢生錢”,就好像一筆定期存款,隨着房價上漲,將來就可以賣個好價

錢。他們敢於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是對地理位置很自信,在高中附近永遠有人買,也是對未來的一項不錯的投資,當然,這類情況在內佔少數。

(四)在內走訪過程中遇見不少老年人,他們有的自己買房有的兒女給買,認爲居住環境不錯,用來安享晚年,清晨和傍晚,經常有老年人出來運動,小區一帶樹木較多,路上車輛較少,空氣清新,確實是鍛鍊身體的好場所。

三、社區住房未來發展

xx小區南面有大面積平房,是市內少有的幾處具有東北特色的民居平房之一,由於城市化進度加快,這些民居正在拆遷,XX年8月初已經開始。

這部分土地用來擴建,其面積將擴大出兩棟樓的位置,一兩年內竣工後將有更多的樓房等待出售,給那些爲了滿足孩子上學便利的家庭帶來了好消息,屆時,我相信這些住房將不難賣出。

只是我想,這一大片平房中能否留出一部分進行保護,城市裏高樓林立,偶爾出現的二十年前的民居作爲景點也可以爲人們調劑一下生活,增添一點情趣。而且據我調查,這些平房中住有很多退休老職工,他們覺得老年人還是住平房外出更方便些,更有利於活動腿腳,自己還可以種些蔬菜花草,豈不樂哉!

而且,在這些房子附近長有多年的老樹,已是參天碧野,倘若建樓,定會毀掉這些和時間一路走來的老樹,金錢與經濟發展固然重要,可是有些自然的東西卻更爲珍貴,一旦失去就會後悔莫及,如果在平衡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注意保護,那將是再好不過的了。

四、建議和結語

出水一芙蓉,寧靜與雅緻的家園。以上便是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的一些具體調查情況,從多方面讓人感覺到了xx小區的優勢所在,看似好像是對她的宣傳和頌揚。但是任何一事物都有其不足所在,在實踐調研中就不可能不會發現,在調查中,要秉持客觀的原則,在調研中,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

xx小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衆多家庭在此居住,社區綠化讓居民滿意,現如今,它也正邁開步伐向前發展,擴建版圖。可是在現階段,仍存在一些易被忽略的點,在被我詢問的幾位居民的口中得知,他們覺得社區警戒力度不足,雖然處於文化區,治安較爲穩定,但他們仍然擔心不定的安全隱患,以此,我建議社區管理中心可以在門衛處加強警戒,增派幾名社區保安,費用由受益的小區居民分擔,讓每位居民都可以有一個安心的居住處所。此外,也有幾位老人反映,他們每天在樓上有時會覺得很無聊,是否可以開個小小交流會,大家之間也可以認識認識。在城市裏,有時住個兩三年對門鄰居間不打招呼可能也屬於正常現象,可是我們都聽說過遠親不如近鄰、遠水解不了近火,鄰里間的相處也很重要。就此我有個建議,在調研中我發現,當我問不同的人同一個問題時,大家的反想幾乎一樣,這說明同一社區的人雖然彼此不認識卻仍存在很大的共鳴,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作爲交流感情的基礎,我想,xx小區中畢竟年輕人佔絕大部分,因此平時可能沒有時間,我們可以在節日的時候大家聚一聚,例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上,在小區中點上煙花、掛上燈籠,時間也不長,不會佔用大家太多休息的時間,只要把它辦得熱鬧起來,一定可以吸引很多人蔘加,不需要很多次,一年兩三次,就可以爲社區間交流做出很大貢獻了。

這次調研給我感觸很大的是,每個人都是組成社會的最小粒子,人來組成家庭,家庭組成社區,一個個社區才組成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這樣有小到大,我們都是這個鏈條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和諧”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所努力的目標,人與人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直至社會和諧,環環相扣,而這裏,使我認識到,和諧,要從小處着眼,從基層抓起。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是從建設國家的實踐中不斷驗證並得到創新發展起來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實踐是多麼重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社會實踐工作原則提醒着我們社會實踐中應注意哪些點,我確信,做好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我們從知識上、認識上、能力上都得到很大提高,而這些,書本上是學不到的,也是我們要急待加強的。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4

一、摘要

隨着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逐漸成爲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機制,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了留守兒童羣體的教育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留守兒童特殊羣體存在安全隱患多、學習成績差、心理障礙凸顯等諸多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係到國家社會穩定與發展,關係到農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各級政府爲徹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擔負主要的責任.國家應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各級地方政府應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來消除農村留守兒童就學障礙;農村基層政府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建立靈活、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式等等.

二、關鍵詞

農村 留守兒童 剩餘勞動力 農民工 工業化 城市化 戶籍制度教育投入 靈活、多元的教育教學

三、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的調查

1.導語

伴隨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問題成爲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爲促進留守兒童發展,中央和地方出臺了相關法規和政策。各地學校和社區進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關愛模式。爲正確認識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對現有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尋求解決的政策。

2.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問卷法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好的問卷,向被調查者瞭解情況的一種資料收集方法。查者實現設計好的書面的標準化的調查問卷,因而,它有着自身吐出的特點:(1).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能在廣闊的範圍內對地域上相隔千里的衆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評課在腳斷掉時間內蒐集到大量的信息。(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便於資料定量分析。(4).能夠排除人爲干擾。(5).節省人力財力和時間。

3.結果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兒童均“十分想念父母親”,但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是家常便飯。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護人和老師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於父母外出務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總是以金錢來彌補,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

三是不愛學習,不守規章。臨時監護人往往重養輕教,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方面,教育渠道單一,缺乏家庭、社會的配合,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些留守兒童,不愛學習、不守規章,長期尋釁滋事,同學之間打架鬥毆事件時有發生。現在學生之間打架,動不動就是鐵棍、砍刀。

四是管理空檔,早戀成風。留守兒童缺失親情,缺乏安全感,他們一方面尋求親情,尋求保護,另一方面管理空檔,他們行爲自由,行事懵懂,早戀成風。

五是監護不力,存在安全隱患。在留守兒童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2)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作爲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爲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係。中國小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二是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 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4.討論

對策與建議

一是政府應積極作爲,加強主導。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採取措施。一是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國小基礎設施建設和合格學校的建設。二是要推進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要杜絕網吧和遊戲廳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爲。三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應盡職盡責,擔當使命。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定期聘請有關專家爲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特別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樑。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繫卡,利用現代發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繫。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應善於作爲,履行職責。家庭教育是啓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於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險品,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裏去,去了解他們心裏想些什麼,需要什麼,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儉等優良品德,以身示範。

四是社會應奮力敢爲,形成合力。加強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要構建監護體系。構建一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隊伍。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鼓勵幫助農民返鄉創業,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裏,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和長久之計。

四、小結

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成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5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稅、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爲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爲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蘊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爲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爲“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爲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爲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爲。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爲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爲“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兌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爲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爲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爲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爲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兌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爲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爲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衆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爲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爲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爲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涌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爲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爲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爲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說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說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纔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爲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爲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纔有可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說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爲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覈,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纔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爲,人的行爲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說服力的往往不是說教,而是生活本身。爲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說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說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爲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衆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爲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涌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覈“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6

簡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前所未有。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

調查目的:一是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二是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三是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調查形式:於20xx年3月至4月,隨機抽取廣州地區14所大學(包括本科學校和專科學校四個年級)的705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6.8%,女生佔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68張,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如下圖),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爲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如下圖),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瞭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麼,這裏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爲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裏,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爲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四、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爲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纔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爲“前途”比“錢途”更爲重要,60.3%的被試願意充當“雞頭”也不願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瞭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爲,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爲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7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嚴格保護耕地。保護耕地,就必須嚴格執法。當前,我國耕地保護的形勢不容樂觀,各類土地違法案件不斷髮生,“執法難” 似乎是已成共識。土地執法疲軟既然成爲了常態,那就一定有它的原因。筆者以爲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上的,也有體制上的,也有機制上的,當然還有更深層次上的原因。

一、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觀念偏差。

一些基層地方政府在政績觀、發展觀和利益觀上出現偏差,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指標,工業強市、工業強縣、工業強鄉成爲首選,就連許多村也完全不顧自身實際,紛紛高喊“工業強村”了。發展工業,必然要大量佔用土地,在當前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緊把土地供給閘門的形式下,一些地方政府鋌而走險違法佔用土地發展經濟也就勢在必然了。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管理者,還是相當一部分土地佔用的審批者,甚至又是土地的使用者,政府領導在耕地保護與“政績”之間發生矛盾時,天平向何方傾斜是十分明瞭的了。面對這種形勢,土地管理部門要想規範用地秩序、依法查處政府主導下土地違法行爲無疑只是一廂情願的事了。

(二)基層執法手段偏軟。

目前,土地執法監察人員相對不足、工作能力和執法水平不高,也是土地違法履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動態巡查不到位,一些土地違法行爲難以發現,即使發現後也只能口頭或書面停工,如果當事人無理取鬧,拒不停工,強行制止,可能引發矛盾激化,執法人員可能受到圍攻和人身威脅。依法處理必須經過調查取證、處罰聽證、複議訴訟、申請執行等許多環節,一個環節遇阻,就會造成案件查辦久拖不決。另外,國土資源部門在對違法佔地作出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後,按照現行法律規定無權強行拆除,必須申請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於此類申請,法院一律不予受理。土地執法監察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久而久之,執法人員乃至執法機構對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缺乏了動力、喪失了信心。

(三) 法律法規明顯缺失。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六條都有沒收地上建築物的處罰規定。但如何沒收,由哪個或哪些部門來沒收,沒收後如何處理,法律上沒有相應的規定,實踐中也就難以操作。那麼,最後就會演變成不操作,或者是以罰款代沒收。這樣的處罰就形同虛設。土地管理部門照這樣的規定下處罰,違法者卻並不拿它當回事。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對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處罰容易執行到位,但這不是目的,“責令限期改正”纔是目的。可被處罰人拒不改正怎樣處理,法律上沒有給出答案。土地管理部門拿被處罰人沒轍。就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法院恐怕也難以處理。所以這一目的事實上難以達到或者說根本達不到。

《土地管理法》第七章法律責任中,沒有任何條款對村級組織的違法行爲作出法律規定,因此村級組織就會以集體的名義鑽法律的漏洞,從事涉及違法行爲。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中針對主要責任人的行政處分條款很多,但並不能適用於村委會這些責任人。這樣對這類直接責任人而言,行政處分不適用,刑事犯罪構不上,剩下的只有行政處罰中的罰款了。實際情況是通過土地違法行爲獲得的收益遠遠大於罰款的實際數目,致使土地執法的威懾力大大折扣。

(四) 執法執紀相互脫節。

現在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了。法律法規紀檢監察都有規定,對土地違法行爲者的責任追究有行政的、刑事的、民事的和經濟的,不可謂不全面。對案件的查處規定有移送的、聯合辦案等機制,可能涉及的單位和部門有公安、檢察、紀檢監察,按說是陣容強大,可實際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什麼原因?主要是這些規定過於原則,機制發揮不了很好的作用,資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各種責任是明確的,但如何去做才能追究到責任人的責任卻並不明確。實踐中,一些部門和單位認爲查處土地違法行爲是土地管理部門的事,與己無關。處理人是得罪人的事,都不想沾。由於沒有明確細緻的規定,土地管理部門按規定移送或提出聯合辦案,若是不合意,有關單位和部門總能說出若干條理由來加以婉拒。即使勉強接受,也是久拖不決。上級部門追得實在太緊,處理幾個小魚小蝦應付一下,或者是大事化小,從輕發落,風頭過去了,可能還把處分決定從檔案中抽走,即搞所謂的“假處理”。違法者不僅毫不畏懼,事後可能還被提拔重用。這種在黨紀政紀方面執紀不嚴,行政法上處罰不當,刑法上罪刑不適應,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違法者的違法心態,刺激了一些地方的政府和部門違法用地。

二、嚴格土地執法的思考

要解決土地執法難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以堅守耕地紅線,節約集約用地,構建和保障科學發展的新機制爲目標,對土地違法者敢於動真格,使我國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中的“嚴格”落到實處。

(一)嚴格實行問責制。

近些年來,國家連續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等土地管理新政,強調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負總責,嚴格實行問責制。在具體的土地執法中如果真正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對每一起土地違法案件尤其是影響較大的土地違法案件問責到位,土地違法的蔓延趨勢一定會得到遏止。

(二)提高行政執法效果。

在提高土地執法監察的公信力、確定力、執行力,保證土地執法監察的實際效果的基礎上。建議國家高層研究制定土地執法與紀律檢查和刑事處罰的有效銜接機制,使土地行政處罰的拆除、沒收、罰款以及移送後的紀律處分、刑事處罰都能落到實處,真正把國家的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在國家機器的個個環節。

(三)調整法律責任標準。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建設應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而現有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存在着對土地違法案件的處罰標準或過重或過輕、處罰規定不具體不明確等的情形,況且在新形勢下的一些土地違法行爲找不到處罰依據。所以建議修改完善土地法律法規,提高土地行政處罰的針對性,使土地執法行政處罰依據完全充分、處罰標準具體明確,處罰措施易於操作。

(四)保障社會經濟發展。

國土資源部門要解決好執法難的問題,就必須解決好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關係,積極爲地方首長當好參謀、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搞好服務。xx市國土資源局根據自然地域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向黃河灘要農業用地,向山前沖積坡要工業用地,向淺山區要城市用地,向空間拓展要建設用地的戰略措施。通過努力爲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充裕的空間,這樣土地違法現象自然而然的就會減少或者消失。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8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稅、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爲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爲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蘊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爲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爲“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爲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爲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爲。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爲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爲“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兌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爲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爲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爲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爲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兌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爲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爲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衆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爲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爲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爲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涌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爲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爲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爲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說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說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纔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爲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爲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纔有可能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說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爲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覈,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纔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爲,人的行爲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說服力的往往不是說教,而是生活本身。爲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說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說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爲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衆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爲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涌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覈“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9

建設禮貌衛生宜居縣城是我縣城市建設管理的總目標,而實現車輛停放的科學有序管理是規範城市管理美化市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狀況來看,xx縣城車多、停車位少、交通嚴重擁堵的現象正日益加劇,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綜合運用各種有效辦法,最大限度減輕縣城道路交通壓力,實現人車暢其行、車輛停得下,正成爲城市管理者關注的重要課題。現結合城管工作實際,對縣城道路交通管理談幾點粗淺意見。

一、縣城區道路交通管理面臨的現狀

據瞭解,xx縣城目前常住人口已超過13萬人,按老城區5。7平方公里的面積計算,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3萬人,幾乎與國內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持平。縣城核心區有路、路、路等14條主街道,道路總里程10多公里,縣城目前建成投入使用的專職公共停車場僅老幹步行街1處,有停車位約90個,路、路、路施劃的臨時停車位共約100個,縣城各機關單位院落停車位約8000個。目前,縣城共有各類客貨車1。7萬臺,且每年以0.3萬臺的速度增長。故能夠預見,縣城車輛停放、交通管理的壓力近年內還將呈不斷增長的態勢。

二、縣城交通管理主要工作狀況

(一)城區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是縣政府加大了投入,近年來新建了xx大道、桂花路、繞城公路等多條交通主幹道,部分新建的商品住宅樓同步修建了城下停車場,提高了道路通行潛力,緩解了縣城交通壓力;二是在城區主幹道上已基本完善了交通標牌標線,在4個主要交叉路口安裝了紅綠燈交通指揮系統和電子警察系統。進一步提高了交通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水平;三是在老幹步行街建成了1個社會停車場,府順家園對面的停車場也正在建設之中,進一步優化了城市道路交通服務功能。

(二)保障道路安全暢通力度不斷加大。一是合理施劃了臨時停車位。目前,我縣城區晚上停放在大街小巷路邊的貨車小車近千臺。在管理工作中,縣交警大隊和我局根據現有道路條件和交通流量,在路、路、路及老幹步行街等人流、車流較多的地方安排臨時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對老幹步行街停車位實行停車收費制以促進相對公平使用公共停車位。同時,還加大了其他路段的車輛亂停亂放的管理工作,以持續道路暢通;二是加大了對三輪摩托車、“摩的”上路行駛的管理,持續推進依法暫扣處罰,每年暫扣處罰非法營運三輪車200多臺、“摩的”近800臺,並對所屬的雨陽棚進行了割除沒收處理。三是配合交警對酒後駕駛、闖紅燈、亂停亂放、超速行駛、無牌無證、客車超員、騎摩托車不帶安全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爲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專項整治。

(三)整治車輛亂停亂擺行動不斷加強。我局按堵疏結合的辦法管理各型車輛的亂停亂擺現象。對摩托車規定按垂直車行道的方向停放在人行道外邊緣,對縣城所有適合的人行道都規劃完成了摩托車停車位劃線。對既無停車場又沒劃定臨時停車位的路段,則規定實行單邊順道停放禁止逆向停車。20xx年,在縣教育局經縣醫院至南門橋路段上設立雙向單邊行駛隔離帶500米,嚴禁車輛的亂調頭、亂停放現象,在現有條件下儘可能地確保交通秩序。我們還嚴格處罰,各執法中隊不間斷地巡查值守,對違規停放車輛隨見隨鎖、摩托車隨見隨拖。並定期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地點對縣城交通秩序進行嚴打整治,同時狠剎放人情車、關係車的歪風邪氣,大大提高了整治車輛亂停亂放行動的震懾力。幾年來,我局共查處亂停亂擺車輛1。7萬臺,全部處罰到位。爲標本兼治地解決好車輛亂停亂擺問題,20xx年,我局按照縣人民政府安排,聯合國土、規劃等部門到縣城周邊考察選址建設停車場,相關狀況已向縣人民政府作了彙報。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停車場建設少,車輛亂停亂擺現象嚴重。目前,城內只有老幹步行街1處公共停車場,各街道劃定的臨時停車位由於管理不到位,黑出租和私家車任意佔用,導致部分車輛見縫插針地停放在城區道路上。

(二)對城區車輛亂停亂放,建築材料亂堆亂佔等違法違規行爲管理不夠嚴。目前,對城區多數亂停放車輛,處罰較輕或沒有作出相應處罰,而臨街建房、門面裝修等建材亂堆亂放現象也沒有作出嚴厲處罰,導致縣城因亂停車、亂堆物而堵車現象時有發生。

(三)一些特殊行業車輛佔道行駛停放現象嚴重。城區內物流、洗修車等特殊行業的存在,各類小車和大型物流車輛佔道停放加劇縣城交通壓力。

四、管理工作推薦

(一)進一步加大停車場建設,切實解決車輛亂停亂擺現象。儘快建成府順家園對面停車場並作爲社會停車場使用,啓動三角公園立體式停車場前期論證工作。

(二)縣城改造完工後,主街道不再劃分停車位。鑑於縣城車輛通行壓力,應以保暢通爲主,取消所有主街道所劃的臨時停車位,提高車輛通行潛力。

(三)對特殊行業大型車輛進入縣城核心區作出限制。應儘快制定完善xx縣城區城市綜合管理實施細則,依法依規並結合實際出臺縣城市容管理管理規定,對包括物流、洗修車等特殊行業作出硬性規定,不得在縣城核心區內設置。

(四)縣城有條件的機關單位院落要開放爲公共停車場。加強管理,有條件開放公共停車場的機關單位,要在院落內施劃停車位,按車位數免費帶給停車服務。

(五)嚴禁過境車輛入城。由交警在縣城各主要出入口設立醒目標誌,嚴禁過境車輛入城,對於違規車輛實行嚴管重罰。

(六)對部分大型車輛實行限時進出城。對於郵政等特殊行業單位的大型車輛進出城實行限時管理,晚上10點到次日早上6點爲進出城時間。

(七)對於房產開發配套修建停車場實行前置管理,儘可能多地建設地下停車場。在辦理批覆房產開發項目時,務必將配套修建停車場作爲“標配”,以所建房屋套數作爲修建停車位的下限,否則不予審批。

(八)加大城區亂停亂放車輛的處罰力度。對佔用主街道停車的,在實行頂格處罰的同時,交警要作出扣分處理,城管也要相應配備執法拖車,對於亂停放車輛,在處罰的同時,與交警一樣對車輛進行拖走處理。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0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爲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XX年暑期三下鄉活動成果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瞭解,現撰寫出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們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開展了本次調查。寧遠縣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7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國有林場,68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外出打工人員接近30萬。其中調查走訪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戶人家中有200多戶有青壯年外出打工,正是由於此地農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較緩慢,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爲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爲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農業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顯缺位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爲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爲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其中:

留守兒童”面臨五大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爲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兒童能夠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性疫苗的比例明顯低於非留守兒童。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爲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由於目前農村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質量偏低,有些孩子進城後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得不返回農村;有的由於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變動,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我們調查的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在國小階段的入學率相對高一些,國中階段則呈明顯下降趨勢,輟學率比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訪中有監護人說出“不可能也沒能力讓孩子上高中”的話語。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爲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爲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據當地村支書透露,在該地留守兒童違法違紀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

五是安全問題:另根據網上公安部門有關調查顯示,在被拐賣的兒童當中,流動兒童佔第一位,留守兒童佔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現的女童被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據報道,在XX年湖南洪災遇難的12名兒童中,11名都是留守兒童,這說明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導,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在九嶷洞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諸多的問題。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可以通過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爲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爲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聘請專家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如親子活動等,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經歷,對他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一、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繫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後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爲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於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我校一、二年級共16個班,每個年級按成績分爲兩層。調查中隨機抽了兩個年級、兩個層次的8個班級的52名學生。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獨立作答。並另卷調查了全校“留守兒童”等情況。

二、現狀分析

1、數據的彙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爲了便於統計,只隨機統計50份。統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狀的分析

(1)留守兒童面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單親和孤兒:6.2%。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護的佔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佔總數的70.1%。這些兒童要麼缺乏父愛,要麼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佔56%;無人監護佔26%;其他親戚監護佔18%。

[簡析]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於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兒童雙休日的生活水平與在學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週包括乘車的零花錢6.28元;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繫;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佔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佔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在的父母,由於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爲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繫。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於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查看,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裏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簡析]本來適當的壓力有利於學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爲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爲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爲今後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爲家裏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裏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後,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爲今後的生活着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說,所擔當的負荷肯定是超載的。

三、對策探悉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爲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爲父母減少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裏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爲,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鍊。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於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查看,現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爲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爲,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佔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爲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諮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並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着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諮詢機構,一是便於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於爲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按筆者調查統計,留守兒童、單親、孤兒一共爲18.3%,班額以60人計算,每班不超過11名。因此,要保證對這些兒童的關懷真正落實,我們不妨通過師生一對一的互結對子,實施幫扶。現在的中學,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備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超過了這個比例,因而,按這樣計算,實際上每位教師結對的留守兒童都不會超過3名。也就是說,這種做法是既實際又能保證每位留守兒童得到幫助關懷的最後防線。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爲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1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21世紀,各個國家最主要有養老方式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模式,我國目前主要的養老模式有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模式兩種。而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家庭規模日益縮小,家庭養老模式的發展加之我國國情和養老模式建設的特點。作爲機構養老的中央組成部分的敬老院養老模式成爲我國社會現實及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人口方面:

1、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爲 7230744人,同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20xx年共減少223256人,下降3.00%。

2、家庭戶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056742戶,家庭戶人口爲690707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爲3.36人,比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8人減少0.22人。

3、性別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爲3641114人,佔50.36%;女性人口爲3589630人,佔49.6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爲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4、年齡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爲1651884人,佔22.85% ;15~64歲人口爲4895594人,佔67.71%;65歲及以上人口爲683266人,佔9.45%。。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我們這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碭山縣人民敬老院的老人,以入住在敬老院的老人爲調查對象,共調查了23名老人。其中男性12名,約佔總調查人數的51.1%,女性11名,約佔總人數的48.9%。

2.研究方法

問卷法:通過對敬老院老人生活初步瞭解以及上網查找先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關於敬老院老人對敬老院生活滿意度的訪問。對於參加此次調查的小組成員就詢問方式、詢問技巧等方面標準化、統一化,以保證訪談所收集的資料真實可靠。

3.研究內容

此次調查訪問主要分爲兩個部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生活狀況及滿意度。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文化程度、被調查者先前的職業、被調查入住養老院原因、被調查者的收入來源等。生活狀況方面我們這次調查訪問主要側重休閒(娛樂環境與方式)、硬件設施、醫療護理等,詢問老年人需求,被調查者的認爲需要改善的地方。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被調查者年齡大多在6070歲、身體狀況不太好、已婚有偶的居多;

2.性別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略多於女性;三十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等方面差異比較大。

此外根據對這個表格相關數據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有以下方面幾個原因:

因爲身體狀況需要照顧的

(24%);

缺少伴侶的

(22%);

減輕子女負擔的

(43%);

認爲環境好適宜養老的

(11%)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老人之所以來到敬老院最主要的就是減輕子女的負擔,真正認爲養老院環境好適宜養老的人不多。

敬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的涵義

生活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指個體各方面的需求和願望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主觀合意程度。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既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機構養老績效的重要指標。

1.老人對敬老院生活的總體評價

總體而言,絕大多數老人對自己在敬老院的生活的評價水平比較高,其中,在23位調查者中有20位對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只有三位老人對於現在的生活不滿意。

2.老人休閒環境滿意度的分析

老人在敬老院的休閒活動分爲兩大類一個是日常娛樂活動,一個是敬老院舉辦的活動。在平時老人一天當中所佔時間最長的娛樂活動聊天

(52%);棋牌類遊戲

(39%);健身

(9%);對於是否還有其他活動,如其他選項則沒有人選,健身和娛樂都有專門的室內場所,可見老人平時娛樂活動比較單一,但休閒相關硬件設施還是齊備的。在敬老院舉辦的活動老人蔘與度調查中選參與敬老院所舉辦的活動經常

(22%);偶爾

(74%);很少

(4%)。敬老院舉辦那些活動選春節、元旦等節日活動的有

(58%);舉辦的比賽

(36%);其他

(6%),可見平時敬老院舉辦的活動類型比較單一,很難滿足老人更多的娛樂需求。

3.老人對敬老院硬件設施滿意度

本文將敬老院的硬件設施細分爲住宿設施、活動場所。衛生設施、健身設施等四大類。通過對上述四大類生活環境滿意度的分析發現:老人對敬老院的住宿條件、衛生設施的滿意度最高;對敬老院的活動場所、健身設施的滿意度次之。

在問卷中,不少老人反映:在硬件設施上,養老院改善明顯,設有娛樂室、棋牌室、健身房、康復室等等。對於健身設施滿意度在被調查的23人中10人認爲滿意,8人認爲一般,5人不滿意,養老院的硬件設施建設爲文化娛樂建設提供了條件,在每一間的房間都置辦了電視機,同時還特別安排了一些娛樂室作爲娛樂活動的舉辦場所,豐富了老年人的業餘文化生活,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4.老人對敬老院的服務內容的滿意度

總體而言,大部分老人對敬老院提供的各項服務感覺一般,敬老院爲老人配備的護工最主要是打掃房間、擦擦桌子等,在我們做問卷調查期間遇到一位老人癱瘓在牀平時起居都要靠人照顧這就需要護工全程照顧。老人對於護理、醫療服務滿意度水平比較高,年紀大了對於醫療護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老人都有或多或少被疾病困擾。因此對於敬老院的服務內容很關注,而敬老院的服務內容包括他們所關心的。老人對於飲食的滿意度次之在調查人當中有15人持基本滿意和一般的態度,只有8人不滿意;相對而言,飲食方面敬老院還有待改善。

5.老人對於服務素質的滿意度

在這篇報告中,服務質量是衡量服務素質的唯一標準。在被調查的老人當中有57%持基本滿意的態度,有39%的人認爲一般,4%持不滿意的態度。

總的來說老人在護理以及對敬老院的衛生環境的需求上基本可以得到滿足,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老人在住宿、飲食、休閒上的需求沒有的到滿足。因此在調查老人需求以及敬老院需要改善的地方,都是這着幾個方面。

四、問題與建議

問題: 如身體原因而敬老院的相關措施的不齊全基本上不出門;藥品價格太貴,一些常用藥品短缺且要收費;健身場所開放時間有限,還有對老人食堂飯菜種類過少價格過高有意見。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小組經過討論給出以下建議供敬老院參考。

1.增加院內的工作人員。讓每位老人都能有專人照顧。

2.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管理等規章制度,在制定要充分考慮老人的需求,進一步規範食品、藥品採購、存儲、價格等方面規定進一步完善,同時要有相應的問責機制與處罰措施。

3.與老人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以便了解老人的需求及意見,確保老人與敬老院的溝通渠道順暢,建議敬老院除了直接向老人瞭解也可以向老人身邊的工作人員瞭解,制定對提出意見並被採納的工作人員的獎勵措施。

4.通過各種渠道讓國家重視老年服務事業,加大師資力量投入,提高服務人員的各種福利,建設專門的技術平臺,專門培育一批以服務老年人生活爲宗旨的教育模式。

以上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敬老院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以及相對充足財政預算。因此要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充分藉助媒體對工作進行廣泛宣傳呼籲社會更多的關注敬老院,爭取社會資金和資源相關投入,當然也要爭取國家、所在省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資金投入。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2

文化需求是社會人的一般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當新生代農民工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時,其他方面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文化需求顯得相當突出。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現狀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文化作爲一種符號傳遞着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由生存理性轉變到社會理性,物質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需求,他們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樣迫切。但是由於經濟原因,農民文化消費潛力不強;另外,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農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娛樂生活極其單調。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休閒娛樂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覺、聽廣播等較爲原始、低級的娛樂方式上。即使有的農民工開始接觸網絡等較現代化的娛樂方式,他們也大多把網絡作爲打發時間的工具(聊天、看電影等),而沒有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在信息傳遞、文化提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農民工相對單調的文化生活致使他們在價值觀上也呈現出保守、落後的特徵,大大不利於其市民化進程。

2、新生代農民工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學好一門過硬的技術是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最強烈的願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比傳統農民工雖然有了顯著提高,但因爲沒有一技之長,他們即使有心擺脫出賣苦力的低級打工狀態,也普遍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個“坎”,就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門檻,他們普遍陷入一種“技術困境”。另一方面隨着產業的升級,城市此刻緊缺技術工人,但求職農民工80%沒有任何技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要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意識,但由於學習成本較高以及收益的不穩定性,對於學什麼、怎樣學,卻還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認識上的誤區。

3、新生代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水平較傳統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卻遠遠低於城市從業人員,這種差距與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新生代農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斷學習,理解新知識、新技能,從根本上適應農民到市民主角的轉變。隨着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想順利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務必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文化知識與之相匹配,他們的實踐需要決定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另外,許多農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期望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期望子女能夠理解良好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新生代農民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學習慾望強烈。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基本上是國中以上,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理解過中專或高技類課程培訓,知識面、信息來源比較廣。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較高,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種觀點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他們不僅僅僅自己有着強烈的學習慾望,而且對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對知識的渴望使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文化狀況遠遠不能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度較高,土地意識淡化。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特性變化和技能素質提升,加上農地制度變遷使得他們新生代農民工的鄉土社會認同在減弱,他們大多數人往往直接從學校進入外出務工行列,有的還是在城裏跟着打工父母成長起來的,對於現代產業規律的熟悉程度遠高於傳統農業。同時,他們極力謀求對城市社會的認同,在經歷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圍的薰陶之後,更感覺到城鄉社會的差距,從而表現出對城市社會更強烈的嚮往。他們不管各種制度性的障礙仍然存在,轉變就業觀念、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用心主動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和對禮貌生活的追求對傳統的思想觀念、雙重製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戰。

3、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期望值較高,立足長遠發展。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爲了生存而是爲了謀求發展。他們有較強的拼搏意識和進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他們不僅僅僅滿足於掙錢來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發展。他們更看重個人的潛力和機會,相信只要透過個人努力拼搏就能獲得成功。在爭取待遇、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上,這一代農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刻苦學習專業技術,以提高就業的競爭潛力。他們把務工當做學習、提高、適應的過程,期望透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從農民到工人到更高社會層次的生存方式與人生道路的轉變。這要求政府和社會務必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渴求,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

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的對策推薦1。多方推進,豐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生活。儘管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城市居民差異不大,但在精神上,他們仍獨自結成了一個羣體,這個羣體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們儘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是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導者,要把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公共服務範疇,不斷增強公共服務的職能。

二是企業要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主體作用。要根據農民工的需要層次,增加文化活動設施,豐富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要組織農民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激發農民工的參與熱情。

三是用心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社區、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經常爲農民工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羣衆性文體活動,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獲取資源潛力的高低,進而影響着他們的社會認同狀況和社會融入潛力。

一是要對他們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培訓。根據新生代農民工比較年輕、受教育水平較高、理解潛力較強等特點,透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體系,使他們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並透過多層次教育體系來引導和組織新生代農民工理解就業和創業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同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爲既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新型勞動者。

二是擴大新生代農民工的社交面,加強與其他羣體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動交流。要利用社區、街道辦及其他社會團體等資源優勢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交流和互動中增進了解,促進融合,從而使新生代農民工在思想觀念、行爲方式、禮貌素養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使城市居民糾正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偏見,消除歧視,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並接納他們。

三是加大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透過政府主導,社會團體輔助等方式整合現有的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工青婦組織的作用,用心探索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推進農民工教育和培訓的新路徑,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3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老齡人口的過快增長已經給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大陸總人口數已達13.39億,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爲了解決各種複雜的老年問題,國家頒佈了許多社會福利政策,目的是不斷地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和體系,使老年人羣體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根據這一問題,本公司進行了一次全國範圍內的抽樣調查,以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爲例,共有706份問卷,其中北京市有403份,上海市有303份。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和分析,我們瞭解到了一些有關養老問題的真實狀況:

1、是否擔心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

擔心和不太擔心可以說是各佔一半,有將近43%的人對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有所擔心,57%的人不太擔心或尚未考慮養老問題。從所獲得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人們對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並不是很擔憂。一是北京上海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完善,醫療衛生設施更發達;二是北京上海的養老機構非常多,並且有完善的養老保障制度做後盾;三是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的人要面對的其他方面的問題(譬如說房價問題)比較多,因而養老問題屬於次要;四是北京上海適合年輕人打拼,許多年輕人選擇年老後退居二線城市。

2、選擇的養老方式

在這一問題上,選擇有子女撫養的居家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以及公立養老機構佔多數,也有少部分人選擇其他的養老方式。總體而言,養老方式的選擇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各種各樣的養老方式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可見,人們對未來的養老有了更新的認識,不再死守着家庭養老和養老院等單一的養老概念了。同時,隨着北京上海等地社區服務中心的不斷髮展和壯大,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3、贍養老人的意識

當今的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不但要考慮自身職業的發展,還要顧及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生養小孩贍養老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根據數據顯示,將近一半的人不願意把老人送進條件較好的養老院,尊重父母意願的接近30%。被問及自己未來贍養老人的壓力時,有36%的人認爲壓力大,25%的人認爲壓力較小,37%的人選擇沒什麼壓力或沒考慮過。可見人們贍養老人的意識日漸淡薄,許多人不願意負起贍養老人的責任,認爲贍養老人會加重經濟等各方面的負擔。由於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的增多,“4+2+1”模式的家庭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將面臨經濟上、時間上等諸多的養老問題。同時,人們對贍養老人的概念也比較模糊,贍養老人不是隻把老人養活,二是要悉心照顧老人,周到的考慮老人物質精神上的各種需求和需要。近年來,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精神上的孤獨寂寞是不可想象的。許多空巢老人並不缺少物質上的東西,而需要在精神上給與幫助和照顧。而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但沒有贍養老人的意識,甚至還出現了啃老的行爲。

養老問題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而養老問題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強社會保障方面的工作,但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針對以上調查結果,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適當延長事業、企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年限,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2、完善醫療衛生保障體制,使老年人的身心更加健康,鼓勵老年人繼續爲社會服務。(如:國外的空姐都是年齡大的人,香港的出租車司機老年人居多。)

3、不斷地開拓更多的養老方式,根據不同的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提供不同種類的與之適合的養老方式,有效地節約社會資源,做到因地制宜。(如:日本號召老年人發揮“餘熱”,美國提出“家園共享”結伴養老,英國採用異地養老,德國實行養老保險“轉攤法”等。)

4、不斷地完善社區服務中心,擴大社會工作者隊伍,支持民間NGO組織的發展壯大,爲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娛樂方式。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4

20xx年5月至9月,根據區政協《關於開展“我進基層聽民聲、我爲發展獻良策”主題調研活動的實施意見》的有關要求,民建青山湖區總支成立調研組就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召開相關企業座談會4次,問卷調查企業18家,對青山湖區好吖好電子商務產業園、地寶網、珍愛網、百度江西營銷體驗中心等電商企業進行實地走訪和座談,研究分析了上海、北京、廣州、杭州等地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並針對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電子商務的社會價值及發展趨勢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到20xx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比率達80%以上;應用電子商務完成進出口貿易額佔我國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0%以上;網絡零售額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以上。“”提出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把電子商務作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從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來看,不管是工業、農業,還是服務業,都要在電子商務領域搶先一步,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潮流。電子商務的社會價值及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電子商務發展動力持續增強,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將被廣泛應用於生產、流通、消費等各領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這將促使全社會電子商務的應用意識不斷增強,有關電子商務的政策、法律、法規將不斷出臺,電子商務發展動力持續增強。同時,隨着《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的實施,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促使物流、信用、電子支付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更全面的展開,從而使得電子商務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2、電子商務與產業融合,形成經濟競爭新態勢

在綜合性電子商務網站已經佔據綜合類B2B領域絕大部分市場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行業電子商務網站已經在綜合網站市場之外尋求專業化細分領域的發展。電子商務正在與傳統產業進行深入的融合,兩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3、電子商務服務成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着企業供應鏈電子商務、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帶動電子商務服務業的發展,圍繞電子商務服務形成的從低端技術環節到中端支撐環節再到高端應用環節的電子商務服務鏈在我國結點飽滿,一個全新視角的電子商務服務業羣正在形成,將成爲未來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4、本地生活服務大行其道

近年來,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因更“接地氣兒”,更貼近區域消費羣等優勢逐步升溫,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xx年通過網絡購買或預定本地生活服務的用戶達到1.85億,市場規模突破1200億元。20xx年底,阿里巴巴在生活服務類領域建立移動產品家族,打造集團優勢,大衆點評、騰訊微信等也爭相出手。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戰場將成爲互聯網大佬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5、電商城鎮化突圍

隨着一二線城市網購滲透率接近飽和,電商城鎮化將成爲20xx年的重點,三四線城市、鄉鎮等地區將成爲電商“渠道下沉”的主戰場。阿里巴巴20億投資日日順,打通區域配送落地;京東貴陽投建綜合性物流園、發展訂單農業等舉措,都是看中了城鎮消費能力釋放後的巨大能量。誰先搶佔了三四線城市,誰將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大的優勢。

6、物流平臺逐步崛起

從電子商務市場支撐體系建設看,一方面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將有巨大發展,平臺信息服務能力將顯著提升,同時更多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會加入物流體系建設的行列中,物流平臺也會逐漸搭建,物流服務商將面臨洗牌。

二、青山湖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青山湖區加快與電商龍頭平臺的合作,出臺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全力推動加快全區電子商務發展,實現出口加工型企業的轉型升級。積極鼓勵、推動我區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全區電子商務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爆發式”發展,正成爲青山湖區發展新的動力源。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如下:

1、爲大平臺拓展大空間

目前,青山湖區正大力推進臨江商務區舊城改造,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和載體,並憑藉區內獨特的區位優勢、物流倉儲優勢、專業市場優勢、企業實體優勢,把電商產業作爲引領全區產業轉型、發展升級的重要突破口,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企互動”的方式,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併成功吸引了地寶網、百度江西營銷體驗中心等多家電子商務企業相繼落戶,幫助全區7000餘家生產型企業,通過電子商務途徑,開闢銷售渠道,提升銷售業績,實現轉型升級,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2、借力電商新業態促進轉型升級

青山湖區舉辦電子商務講座,聘請專家對300名企業家進行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幫助轄區企業掌握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積極運用電商服務平臺,降低經營成本,開闢銷售渠道,促進公司發展。特別是近日,位於昌東工業區的好吖好電子商務產業園開始投產,標誌着全省唯一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基本建成,也使青山湖轄區企業的跨境電子商務走在了全省前列。據統計,全區現有各類電商企業100餘家,年銷售額達30億元,涉及服飾、鞋業、家居、醫藥、食品等多個行業。

但是,與浙江義烏等電商發達地區相比,我區的電子商務產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電子商務企業數量相對較少

浙江義烏有20xx多家的電子商務平臺,義烏市40000名經營戶、13000家企業,其中有10000多家中小企業建立了獨立的網站,8000多家企業拿到了網上營業執照,5000多名商務門戶網站的正式會員,31家制造業電子商務示範企業,90%以上的出口企業利用互聯網尋找商機。在義烏的國際商貿城中,35%的店主都擁有自己的網站或網絡商鋪。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區差距還很大。目前,我區專業電子商務企業數量不及浙江義烏的1/20,差距還是很明顯,在百度搜索,能夠查到的電子商務企業網站非常少,大概不過我區企業總量的千分之一。

2、電子商務手段運用少

在這次調研走訪中發現,雖有不少中小企業配備了電腦,使用互聯網處理日常生產銷售工作,但在網上交易方面,卻沒有涉及,只有少數連鎖企業有開通網上商城。有網站的企業中,多數是利用互聯網宣傳推介企業與產品,部分發布求購信息,交易依然網下完成,不離傳統模式,效率與效益都沒有質的飛躍。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網站信息過時,形同虛設。

3、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仍顯滯後

我區電子商務企業由於起步晚,規模小,大多是中小型企業,而這些企業受到自身管理水平、資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相較於大企業,明顯滯後。

4、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電商方面的人才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調研組通過走訪發現,缺乏的人才主要有三類:一種是中小型電商人才,尤其是從傳統企業過渡到電子商務的企業,他們需要專業的懂電商的人才來開拓運營、推廣技術等;一種是外貿電子商務人才,既懂外貿又懂互聯網的人才缺口大;還有一種是高端的人才,類似於電商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要對整個電商運營、管理等都在行的複合型人才。

三、國內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經驗

1、重視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環境建設

加快電子商務綜合平臺建設,助推現代信息化發展;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全方位指導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如上海市,以人大會公告的形式出臺了《上海市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規定》,明確了電子商務的概念,促進發展的原則,優先發展的項目,扶持與規範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作爲一部政策性、宏觀性、地方性的法律規範,其更大的意義在於爲相關配套支撐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據,爲電子商務法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鋪平了道路,使上海市在中國城市電子商務成熟度評價體系的應用基礎完善度方面排名第一。

2、搭建公用信息平臺,構建特色的產業集羣式電子商務平臺

近幾年,北京圍繞着覆蓋全市的統一平臺——首都公用信息平臺開展電子商務建設。它由政府引導、聯合共建,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網絡資源。並在這個平臺基礎上,構成提供廣泛信息服務的應用平臺、構建電子商務,建設首都電子商城、安全認證體系、支付網關等,隨着不斷轉型“觸網”,首都製造從產業鏈的低端走向“微笑曲線”兩端。

3、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爲契機,重點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

杭州市重點培育電子商務應用示範企業,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大力促進電子商務與旅遊產業、文化產業、金融服務業、商貿與物流業、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的融合,對利用電子商務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成效顯著的企業予以優先享受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相關扶持政策。目前,杭州市電子商務已基本覆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的各個產業,電子商務服務業已逐漸成爲杭州市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4、以單個企業、單個產品爲基礎,逐步發展電子商務產業

黑龍江齊齊哈爾,在政府扶持下,由該市北方公交集團公司與中國網庫聯合創辦中國農貿交易網,從銷售東北大米開始做起,逐步覆蓋全市農村和主要農產品,成爲全國農貿電子商務發展的典型,得到國家專項發展資金的進一步扶持。

四、對我區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國家和各地發展電子商務總的指導原則是:政府推動,企業主導,行業管理,市場運作。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爲,做好以下工作是當務之急:

1、完善政策法規環境,規範電子商務發展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確立切合我區實際的優先發展項目,制定扶持發展的具體措施,鼓勵我區工商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創辦電子商務企業,鼓勵大學畢業生、企業富餘人員和待崗失業人員積極從事電子商務產業。

二是加強統籌規劃和協調配合。加緊編制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電子商務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在全區建立健全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的組織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

三是完善電子商務投融資機制。結合我區實際,建立健全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研究制定促進金融業與電子商務相關企業互相支持、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政府投入對企業和社會投入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強化企業在電子商務投資中的主體地位。

四是研究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財稅政策。本着積極穩妥推進的原則,加快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稅費優惠政策,加強電子商務稅費管理;加大對電子商務基礎性和關鍵性領域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鼓勵我區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政府採購要積極應用電子商務。

2、政府推動與企業主導相結合,營造環境與推廣應用相結合

一是要對全區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情況進行普查,選擇條件較好、業務需要性強的企業,通過政策鼓勵、政府扶持,開展電子商務的試點工作,通過電子商務的運用,開拓業務,壯大經營,降低成本,取得更大規模的效益,從而摸索經驗,逐步推廣應用。

二是加強政策法規、信用服務、安全認證、標準規範、在線支付、現代物流等支撐體系建設,營造我區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廣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應用,以環境建設促進應用發展,以應用帶動環境建設。

三是完善管理體制,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充分發揮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應用中的主體作用,建立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機制,促進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協調發展。

3、積極推介外地先進經驗,培育本地電商生態產業鏈

一是精心謀劃、巧借“外腦”。近年來,青山湖區的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國內先進城市相比,青山湖區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發展仍然相對滯後,在龍頭領軍企業、重大基礎設施、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區應充分利用市場的力量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及時發現、總結、宣傳、推廣新業態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邀請國內外專家爲青山湖區發展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把脈問診、獻計獻策,使我區進一步掌握電商發展新理念,進一步釐清創新發展思路。

二是樹立我區電子商務企業的標杆典型,予以重點扶持,使之起到帶頭示範作用。引進電子商務門戶網站,培訓本地人才,普及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知識,爲我區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快電子商務綜合平臺建設,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條電子商務創新之路,助推現代流通業發展。充分聽取企業對轉型升級的意見和建議,梳理出問題和癥結。

4、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強交流合作,參與國際競爭

一是繼續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推動行業電子商務應用,提高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重要性的認識,扶持服務中小企業的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建設,解決中小企業在投資、人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高商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

二是加快建設電商產業園,進一步完善電商產業園功能,加快引進電商、專業服務、物流、培訓、金融配套等八大主體功能企業,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的網商集聚地,爲電商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成爲電商企業和網絡品牌的孵化器。

三是加強交流與合作。鼓勵我區電商企業積極參加有關電子商務的國際組織,參與省內電子商務重要規則、條約與示範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密切跟蹤研究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加強技術合作,推動市場融合,不斷提高我區電子商務的整體水平。

5、提升電子商務技術和服務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一是發展電子商務相關技術裝備和軟件。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適用的電子商務應用技術,鼓勵技術創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硬件和軟件產業化進程,提高電子商務平臺軟件、應用軟件、終端設備等關鍵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和裝備能力。

二是推動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加強網絡化、系統化、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建設,開展電子商務工程技術研究、成果轉化、諮詢服務、工程監理等服務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統計和評價體系,推動電子商務服務業健康發展。

三是加快信用、認證、標準、支付和現代物流建設,形成有利於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體系。充分利用鐵道、交通、民航、郵政、倉儲、商業網點等現有物流資源,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廣泛採用先進的物流技術與裝備,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物流業信息化水平,提高現代物流基礎設施與裝備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發揮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的整合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支撐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

6、加大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

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堅持招才引智與招才引技相結合,對企業引進電子商務高端人才,由區財政拿出專項資金補貼企業,並給予入戶、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優惠政策,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二是實行訂單培養。由政府牽頭搭建產學研平臺,共同研究分析電商人才供需問題,推動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聯盟,實行人才訂單培養機制。

三是加強實踐教學。積極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在好吖好電子商務產業園建立電商領域實驗室或研究機構,引導企業拿出部分崗位供高校學生實習鍛鍊,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5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農牧民遊離於社會的保障網外,他們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個人或家庭來承擔。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非農化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牧民也同樣面臨市場風險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風險,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鄉屬性分層社會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本文僅就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全區參加“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的農牧民人數約有85萬人,還不到全區農牧業人口的7%,而90%以上農村牧區人口的老年保障,幾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隨着城鎮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村牧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挑戰,現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弱化,農村老年人賴以養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戰

一是農村牧區人口的老齡化日趨嚴重。據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農村牧區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的比重爲6.2%,預計到2019年前後,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比現在高出2—6個百分點。

二是農村牧區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牧區家庭結構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據抽樣調查統計2019年農村牧區家庭戶均人口下降爲3.72人。家庭小型化使農村牧區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壓力增大。這種壓力一方面表現爲經濟供養,另一方面是與父母分開居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獨自生活。

三是土地養老功能弱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牧民擁有了土地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這不利於農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權的置換爲養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於土地比較收益不斷降低,土地在農牧民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進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農牧民難於完全依賴土地實現養老保障。

四是農村牧區勞動力流動的增強,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弱化了家庭的內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贍養父母的傳統觀念。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滯後,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是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單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方案中確定的繳費原則是:“堅持資金以個人繳納爲主,集體補助爲輔,國家給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根本無法兌現集體補助和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絕大多數普通農牧民得不到任何補貼,在這種資金籌集方式下的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和鼓勵性儲蓄。既未體現“社會保險”,也未體現“社會共濟”,名不符實的“養老保險”使農牧民難以接受和認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門實施的《基本方案》考慮到農村牧區發展條件的差異,規定了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個檔次繳費。但是由於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難,再加上農牧民對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檔次。這樣低標準、短週期的資金週轉難以達到養老保障作用。

三是體制不順,管理混亂。從目前已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地區的情況看,農村社會保險機構只在縣級以上才設立,鄉鎮還沒有健全機構,行政村也沒有設立代辦員,專業人員更是寥寥無幾。由於技術落後,管理混亂,還出現了個別違規操作的挪用和擠佔行爲。

四是經費短缺,工作開展困難。根據《基本方案》規定允許從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費來彌補業務經費的不足,很多經辦部門就是依靠這筆費用來維持日常的業務工作。而在實施過程中,很多地區的同級財政從未劃撥過農保工作的專項經費,致使工作開展的難度加大。

另外,隨着我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牧區大量集體土地被徵用,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失地農牧民和進城務工農牧民的養老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農牧民,由於徵地的安置補償機制不健全、社會保障缺位,其中相當多的人成爲“無地、無業、無社會保障”的“三無”人員,直接影響了被徵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失地農牧民問題已經成爲一個比下崗工人問題更爲嚴重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給於更多地關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區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的政策建議   1.提高對農村牧區養老問題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要性的認識。這主要指各級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對農村養老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決不能將養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戶自己的事情。老齡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家庭養老勢單力薄,難以爲繼。我們必須對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保持足夠清醒的認識。多年來將老年社會保障視爲城鎮居民的專利,這不符合社會保障的公平價值原則,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思路相背離。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重大意義、存在問題、潛在危機,萬萬不可持無關緊要的態度。

2.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機制。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與傳統大家庭和以家庭爲單位的小生產相聯繫的一種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種方式。雖然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家庭養老受到嚴峻挑戰,社會養老成爲現代必不可少的養老方式。但是家庭養老並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還是一種很重要和最主要的養老方式。這是由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目前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國家不可能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養老方面,而且,中國人傳統的親情養老,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也無法取代。因此,家庭養老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會被社會養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們應積極培養、發展和完善它。要積極建設和宣傳新的養老觀,鼓勵和支持簽定養老協議書,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組織對強化家庭養老的重大作用,加大執法力度,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嚴格執法等等。

3.堅持因地制宜與自願的原則,避免農村牧區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刀切”。我區地區差異大,受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承受能力、保險意識等方面的制約,短期內讓農牧民普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條件不成熟。要避免強迫農牧民參加的做法,杜絕“好心辦壞事”。因爲這不僅增加了農牧民的負擔,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只有堅持自願原則,並通過政府補貼、集體補助與政策引導,才能使這項工作健康持續地運行。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搞,以點帶面,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進。

4.繼續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牧區養老保障制度。從目前的農村牧區情況看,單憑任何一種保障都不能承擔如此重任,必須多種保障手段綜合運用,這纔是解決農村牧區社會養老的有效途徑。應當允許各地區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保障制度。2019年我區將全面啓動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一制度是爲收入難以維持農村牧區最基本生活標準的人羣而建立的社會救濟制度,克服了傳統的社會救濟制度存在的救濟範圍窄、標準低、隨意性大的弱點,使社會救濟有了普遍的適應性。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無疑是對農村牧區養老的有力補充,對此各地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落實資金,儘快把農村牧區低保工作全面推進。2019年國家將我區列爲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試點省區,參加試點的11個盟市、98個旗縣,共有9342人領取了獎勵扶助資金。對此各地區要予以高度重視,通過農村牧區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來提高農村牧區養老的保障能力,由於我區各地區財政收支狀況各不相同,對此各地要認真落實資金,本着實事求是、合理負擔的原則,劃分地方各級財政資金分擔比例,建立獎勵扶助資金髮放的安全快捷通道,堅持資金封閉運行、社會化發放的原則,確保資金到戶到人。

5.切實做好失地農牧民養老保障工作。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鉅性,將被徵地農牧民養老保險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被徵地農牧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確保被徵地農牧民的合法權益。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徵地農民,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被徵地農民不同年齡段,制定保持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的辦法和養老保障辦法。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應按規定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有條件的地區可將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範圍,通過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其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對城市規劃區外的被徵地農民,凡已經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區,要按有關規定將其納入相應的保障範圍。沒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區,可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保障被徵地農民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養老,並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當地的社會救助範圍。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6

畜禽業是我縣農業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養雞業在我縣傳統的畜禽業中佔主導位臵。做大做強養雞業不僅可以豐富全縣人民的“餐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而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迫切需要。近期,我們會同縣農林局、縣畜牧獸醫總站組成聯合調查組,就我縣養雞產業的現狀做了專項調查,並對下一步如何培壯我縣養雞產業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

一、發展現狀

1、有較早的養殖傳統。養雞是我縣農村的傳統養殖項目,歷史上一直作爲副業,以千家萬戶散養爲主。20世紀80年代末在南河鎮、響水鎮開始有個別農戶發展規模養雞,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雞蛋、活雞的需求量倍增,響水市場供不應求,帶動周邊鄉鎮發展養雞業,相繼涌現出十幾個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規模養雞大戶。年炕孵能力150萬隻的養雞大戶大有陳勝軍從1987年就開始養雞,近幾年採取“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運作方法,對養雞農戶實行產前、產中、產後全套服務,並實行保護價收購,保證每隻雞利潤在2元左右,帶動200多農戶養雞增收致富。

2、有一定的飼養規模。近幾年我縣雞飼養量穩定在500-600萬羽之間,20__年飼養達532.5萬羽,其中本地草雞、三黃雞以及草三黃雞佔到80%以上,但優質肉雞的飼養量不足20萬羽,全縣良種蛋雞飼養量僅爲30萬羽左右,而響水年雞蛋消費需求達5000多噸以上,仍有一半以上來自於山東。全縣現有炕坊4座,其中大有鎮陳勝軍、沈衛東2座規模較大,炕孵數量較多,全年

炕孵苗禽150萬羽左右;響水鎮、小尖鎮各1座,規模較小且爲季節性炕孵,全年炕孵苗禽30萬羽左右。全縣欄存萬隻以上蛋雞的農戶有16戶,欄存1000只蛋雞以上的農戶有33戶,主要分佈在響水鎮、南河鎮、小尖鎮、陳家港鎮;欄存500只肉雞(含草雞)以上的有85戶,主要分佈在大有鎮、小尖鎮、響水鎮、七套鄉。全縣規模養雞(欄存500只以上的)比重僅爲11.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個百分點,比我縣毗鄰的濱海低4個百分點,千家萬戶散養仍是我縣養雞業的主流,佔到85%左右。

3、有可觀的經濟收益。雞具有繁殖力強、生長迅速、飼料轉化率高等優點,能在較短的生產週期內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出營養豐富的蛋、肉產品,是農民羣衆較理想的短、平、快增收項目。目前,我縣欄存雞302.4萬羽,其中良種蛋雞仍在30萬羽左右、規模養殖的優質肉雞在5萬羽左右,其它均爲散養的草雞、三黃雞和草三黃雞,已出欄雞157.8萬羽。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老母雞(草雞)價格12元/斤,小公雞價格(草雞)7.5元/斤,三黃雞價格6元/斤,優質肉雞(白羽)價格4元/斤;良種雞蛋價格4元/斤,草雞蛋5元/斤;良種蛋雞純利潤每隻可達20元以上,草雞、三黃雞利潤每隻可達6元左右,優質白羽肉雞利潤每隻在3.5-4元以上,養殖效益十分可觀。

4、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響水草雞”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倍受上海、蘇州、無錫等地市場青睞,我縣部分單位和鄉鎮草雞還通過了無公害草雞產地認證,註冊了“莽原”、“翠苑”商標,贏得了很好的市場美譽度。

二、存在問題

1、規模化水平低。近兩年來,國務院、省、市政府愈來愈重視畜禽規模養殖,20__年省政府專門召開了全省畜禽規模養殖推

進會,市政府專門對各縣(市、區)的規模養殖比重下達了任務指標,由於我縣傳統的千家萬戶的散養模式仍佔相當大的比重,加之沒有新的上規模的養殖企業加盟,導致了我縣的規模化水平較低,規模化養殖比重處於全市下游位次。

2、標準化生產層次低。由於我縣這種小羣體的生產模式下,飼養條件較簡陋,生產水平普遍不高,加之隨着外來雞種的入侵,“響水草雞”品種混雜、純度降低、品味下降、數量減少。雖然我縣部分鄉鎮通過了無公害草雞產地認證,註冊了“莽原”、“翠苑”商標,但在生產過程中真正按“無公害飼養技術規程”生產的僅限規模大戶,利用品牌效應加工增值的更是微乎其微,全縣只有“莽原”牌草雞蛋偶爾在節日期間上市。肉雞加工龍頭企業僅有費氏食品公司1家,肉雞產業化經營仍處於起步階段。

3、抗風險能力弱。由於我縣尚處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廣大養雞戶的經濟實力還沒有得到加強,“贏得起、輸不起”,抵禦風險的能力很低。而這種風險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疫病;二是市場。發展養雞的最大威脅來自於疫病,發生了疫病,即使不發生死亡,也會出現生長緩慢、浪費飼料、降低產蛋量等“後遺症”,影響產品的品質;市場因素是呈波浪式前進的,有高潮,有低谷,只有在低潮抗得住衝擊,高潮才能發揮規模效益優勢。20__年上半年,養雞市場低谷時,我縣不少養雞大戶遭受重創後,再也沒有“東山再起”。

4、融資能力弱。養雞(尤其是蛋雞)需要大量的基本建設和流動資金投入,由於農民資本積累有限,發展規模養殖所需的資金顯得嚴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規模飼養的快速發展。

三、對策思考

1、強化政策扶持,做大我縣養雞業的規模。全縣蛋雞存欄僅維持在30萬羽左右,全年產雞蛋量不足4000噸,仍需外調大量良種雞蛋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如果再考慮將來雞蛋外銷或加工增值,我縣蛋雞養殖將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再上100萬隻客觀可行。一要扶持規模養雞大戶。規模養雞投入成本較大,一般每飼養1000只蛋雞就需要雞舍100平方米,僅雞舍建設就需要4萬元(每平方米400元),加之流動資金,許多農戶往往望錢興嘆。大有鎮康莊村通過以獎代補的方法,鼓勵農戶養雞,全村目前已培植千隻以上的養雞大戶近20戶,預計全年新增肉雞出欄100萬隻,人均增收500元。阜寧縣20__年對新上養雞在1000只以上的農戶雞舍補助每平方米40元的做法,我縣也可以借鑑。二是扶持炕坊。對堅持常年開炕的炕坊,要出臺獎勵和補貼措施。同時,要對規模養殖戶出臺用地、用電、用水及稅費的扶持政策。大有鎮康莊村通過以獎代補的方法,鼓勵農戶發展養雞產業,全村目前已培植養雞1000只以上的養雞大戶23戶,其中3000只以上的6戶,1萬隻以上的1戶,預計全年新增肉雞養殖出欄100萬隻,人均增收500元。

2、挖掘比較優勢,培育我縣養雞業的龍頭。肉雞養殖堪稱“短、平、快”養殖項目,飼養週期短,投入小,見效快,不僅可以活雞銷售,而且可以宰殺、分割銷售,甚至可以和加工企業聯手加工增值。我縣肉雞飼養總量還很小,只在大有、七套剛剛起步,要利用大有陳勝軍的輻射帶動,利用費氏食品(或其它大的加工企業)的聯手機遇,把我縣的肉雞做大做強。要以推進規模養雞爲抓手,以各鄉鎮比較優勢爲基礎,發展鄉域特色養雞業。大有鎮以陳勝軍爲龍頭,發展肉雞養殖的優勢初步顯現,要進一步做大做強,要抓緊和加工企業聯盟,要樹立自己的品牌,逐步提升

大有肉雞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位次;響水鎮、南河鎮在蛋雞養殖上已有多年曆史,基礎較爲紮實,可以發揮蛋雞養殖的比較優勢,培植蛋雞養殖小區,提高市場佔有量。其他鄉鎮規模養雞戶較少,多以草雞散養爲主,要將“響水草雞”提純復壯,擴大總量,提升質量,培植壯大養殖龍頭,走“龍頭+農戶”的模式,逐步帶動全縣草雞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3、加快標準化建設,做響我縣養雞業的品牌。目前,“響水草雞”的保種和提純迫在眉睫,要利用現有的“莽原”、“翠苑”兩個商標,進一步做大做強“響水草雞”產業,重振“響水草雞”品牌形象,讓“響水草雞”再度響起來。對已通過無公害草雞產地認證的鄉鎮,要嚴格按照“飼養技術規程”進行規範化操作,杜絕使用違禁藥品、飼料及飼料添加劑,要購買使用無公害草雞標識、標貼,要利用“莽原”、“翠苑”草雞品牌組織銷售無公害草雞及其產品,並體現其價格優勢。對未通過無公害草雞、蛋雞、肉雞認證的鄉鎮要抓緊創造條件,爭取早日申報,要積極培植新品牌,不斷提高我縣養雞業的外向度和標準化水平。

4、做好疫病防治,增強我縣養雞業的御險能力。要健全畜牧獸醫服務體系,成立鄉鎮畜牧獸醫站,落實技術人員的服務責任,嚴把“新城疫”、“禽流感”等雞病的防控關口,降低各種疫病的發病概率,增強抵禦風險能力。要逐步引導廣大養殖戶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逐步走上健康養雞、生態養雞之路;同時要加強廣大養雞戶的業務培訓,要加強雞的飼養管理和雞病防治知識的學習,要規範飼養管理,規範免疫程序,確保養雞生產健康穩步長足發展。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7

基本情況

村情民情:xx村委會位於彝族鄉西北部,東、南臨康郎村委會,北連大橋村委會,西鄰南澗縣三家村,南接康郎村委會,屬彝漢混居地,立體氣候惡劣、經濟滯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薄弱,屬山區村委會。國土面積21.8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20908畝,耕地面積1294畝(水田170畝,旱地1124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

產業發展及經濟狀況:主要產業以種植和養殖爲主,種植烤煙、核桃和發展養豬、養牛(羊)成爲該村主要經來源。

文化衛生條件: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197平方米,師資力量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76人。建有村醫務室,村醫2名,可提供村民一般生病就診條件。

基礎設施現狀:XX年底建有水窖1682口,安裝太陽能135戶,基本每個村都通公路,但都是沿山而走,坑窪不平,雨季存在路基塌方的安全隱患,車輛通行困難。農戶住房以土坯房和土木結構住房爲主,全村有農用車22輛、拖拉機4輛、摩托車360輛。

XX年工作重點:一是山區水利建設。今年,在鄉黨委、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將建設小壩潭1個、大溝2條、調節池1個、18公里長的管網1條,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後,可覆蓋xx村90%的山地和農田灌溉。二是完成村委會的宿舍樓建蓋及老年活動場所建設。xx村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190人,老年活動場所設計建築面積爲102.6平方米,公共活動場所80平方米,建設有閱覽室、娛樂室等3間;三是完成兩個深度貧困村和兩個州級新農村建設,今年將對大魚塘村、老務的村2個村進行深度貧困村項目建設,對歇廠村、上瓦伍村進行州級新農村項目建設。四是完成3個村的安全用水工作。今年將解決背字麼村、新溝村、二多庫村的安全用水問題,使村民生活用水有了安全的保障。

主要存在的問題

交通滯後。通往該村的唯一一條村級公路,路面窄,彎道多,且沒經過硬化,路況極差,遇到雨季基本無法正常通行。全村11條通村公路,由村民自發集資出工出力修建,因養護條件和資金有限,除摩托車還能正常行駛外,運輸車輛基本無法正常通行。該村沒有設立車站和集貿市場,摩托車成爲羣衆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生產運輸、建材搬運和糧食收穫等工作基本處在人背馬馱階段。

水利薄弱。該村屬於典型的山區,坡陡地旱,立體型氣候條件十分惡劣,由於連續的乾旱和資金投入的不足,農業設施和水利設施建設相當滯後。該村原有水窖1276個,農民灌溉主要採取膠管引水到田地的辦法,但高昂的成本費用(近萬元)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生活負擔;全村人畜飲水主要靠自然水源,村民自購膠水管引到家中或引入水窖,但飲水基本安全問題沒有得到任何保障。

文化落後。該村唯一的國小僅8名教師,從教學條件來講,環境較差,留不住高級教師人才,造成山村學生教育與城鎮學生差距越拉越大。由於該村主要還是靠天收成,農業生產收益低,所以多數青壯年都選擇外出打工,造成了該村勞動力投入明顯不足,生產難以發展,留守在家的兒童成長面臨嚴峻挑戰。共2頁,當前第1頁

產業發展失衡。種植業和畜牧業構成了該村的主要的產業結構。在種植業方面,絕大部分農戶缺乏烤煙和美國山核桃的栽培、管理技術,造成管理粗放,重種植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同時因資金短缺,肥料跟不上,從而直接影響了經濟效益。養殖業方面,目前該村只有中小規模養殖戶4家,養殖大戶少,沒有形成規模,沒有給羣衆致富帶好頭、引好路起到示範作用。 如何爭取政策及資金支持,擴大養(種)殖規模,帶領羣衆脫貧致富 成爲當前該村產業發展的課題。

對策及建議

夯實 兩支隊伍 ,固強農村發展基層組織。一方面抓好村級幹部隊伍建設。要實行大範圍、寬領域選撥村級幹部,切實將能夠帶領羣衆致富的優秀人才選撥到村委會幹部中來,把敢於犧牲奉獻精神、敢於真抓實幹的能人選拔到村委會班子中來。另一方面是抓好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要培養 致富能力強、幫富能力強 的 雙強型 黨員幹部,提升黨員幹部自身文明素質,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員幹部成爲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

完善基礎設置,改善村民生活基本條件。一是要改善交通出行條件。作爲11個村民小組唯一一條通向外界的村級公路,儘管投入大些,施工難些,各級部門要確實納入規劃,整合資金,進行修善養護和路面硬化工作,確保全村羣衆出行方便和安全。另一方面要着力解決好人畜飲水問題,要結合山區地勢特徵,增加水窖數量、尋找好的水源,配套完善自來水飲用工程,確保飲用水安全。

加強正面引導,調動羣衆脫貧困致富積極性。要加強對羣衆的正面宣傳,引導羣衆妥善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外出務工與自身創業的關係,使其擯棄 小富即安 的錯誤認識,轉變發展意識和觀念,調動羣衆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使廣大羣衆真正富裕起來。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8

調查、探索、發現並把握電子商務的內在的客觀規律,從表象和實質以及其間的關係中掌握其內在規律是協會一切工作的前提。

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會思路和指導方針,今年六月下旬,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分別委託零點調查研究集團、中國社會調查所、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這三家國內專業權威調查機構開展了“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中國電子商務成長與應用性調查”、“中國電子商務社會作用與影響調查”三項大型調查。

這三項調查分別從公衆角度、社會角度,企業專業角度本着科學嚴謹的態度,按照嚴格的專業程序,在大量樣本和深訪、調研的基礎上,對所調查領域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調查研究,通過豐富、翔實的數據分析和綜合研究,彙總成了這份調查總結報告。

在普遍關注的中國電子商務誠信調查報告中,我們發現:

1、網上誠信成爲公衆和企業普遍擔憂的問題,但自我可控措施少。

本次研究發現,有過網上交易經歷的企業對電子商務的不信任比例高達36.3%,公衆比例稍低,爲13.3%。在對“您對電子商務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的回答統計中,企業中回答“誠信”的比例爲23.5%,排名第一,公衆中回答“誠信”的比例爲26.34%,略低於產品質量。顯示誠信成爲公衆和企業在網上交易時普遍擔憂的問題。

另外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9年發佈的《第1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經常網上購物人數已達3000萬人,26%的網民有過網上購物體驗。在沒有購物體驗的網民中,71.1%的網民表示不放心在網上購物。顯示,網絡誠信成爲阻礙個人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儘管網絡誠信成爲公衆和企業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是面對誠信危機,公衆和企業可採取的自我防範措施十分有限,並且公衆和企業也沒有積極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用戶網上交易的積極性。二、信用評價成爲公衆和企業誠信評估的重要依據。

2、目前電子商務網站都推出了對賣方的信用評價服務,既由完成交易後的買方在自願的基礎上對賣方進行信用評估,評估結果將成爲賣方的信用記錄供後來者參考。研究表明,買方的信用評估對賣方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賣方的貿易數量。

由於誠信問題成爲公衆或企業最爲擔心的問題,而信用評價就是對賣方誠信的評估,因此公衆和企業在網上交易前,特別關注賣方的信用評價。調查表明,64.2%的公衆和71.1%的企業在網上交易時會查看賣方的信用評價,顯示信用評價的重要性。

信用評估對規範電子商務誠信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買方在交易完成後能及時對賣方行爲進行評估,並形成習慣,將在很大程度上防範賣方不誠信行爲的發生。但是本次調查顯示,公衆或企業雖然意識到信用評價的重要作用,但在具體的行動中,公衆和企業的表現差強人意。公衆中只有23.5%的買方“總是及時評估”賣方信用,而企業的比例僅爲16.7%,40.3%的買方企業在交易完成後對賣方企業“不評估”。公衆和企業的這種行爲如果持續下去,將很難建立起積極的誠信評價機制。

此外,本次研究還發現,公衆和企業對第三方認證機構缺乏認識,使得誠信機構的作用無法得到發揮。第三方誠信機構本身的權威性和真實性也受到用戶的質疑,進一步淡化了第三方誠信機構的作用,因此未來要加強信用評估,還必須規範第三方誠信服務市場,使其發揮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擴大對第三方誠信機構的宣傳,引起公衆和企業的注意。

3、電子商務領域市場集中度高,領導品牌誠信度高

中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但集中度高,調查顯示,無論是針對公衆個人領域的C2C、B2C電子商務,還是針對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都已經形成了優勢明顯的領導品牌網站。

在中國電子商務應用與成長性調查中,我們看到:

1、中國企業電子商務的整體發展水平還是比較低的,東、西部地區差距較大;

2、國有企業電子商務開展的整體水平要落後於其他性質的企業;

3、基礎設施建設同管理與人力技能兩個方面表現較好,但是西部地區在管理與人力技能上與其他地區差距最大,急需提高;

4、互聯網電子商務應用能力很差,大部分企業無論是對電子商務的認識(理念),還是實際的開展情況(內容)都不盡如人意;

可以肯定,我國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會越來越快,規模也將不斷擴大,整體水平會得到很快提高

協會的建議是:積極推動傳統企業運營的電子商務化;建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搭建企業電子商務的信息平臺,提供示範案例;繼續培養我國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積極發展西部企業電子商務。

對企業而言我們建議:積極應用電子商務,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系統;企業需要加大IT投入和人力資源的投入;電信、航空等領先行業帶動電子商務整體水平。

中國電子商務社會作用與影響調查報告顯示:

電子商務是因特網爆炸式發展的直接產物,是網絡技術應用的全新發展方向。因特網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爲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徵,並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爲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會改變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而且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與結構,其產生的社會價值也是空前巨大的。它具體體現在:

1、中國電子商務已有很好的發展,對個人生活影響的很大。近70%的公衆選擇從網上獲取信息,近40%的公衆有過網上購物經歷,由此可見電子商務作爲一種低成本的市場推廣工具及貿易工具,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有着龐大的市場潛量。

2、電子商務對中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近60%的公衆認爲電子商務對企業生產管理中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交易成本、企業庫存、生產週期、交易機會及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市場模式、商業結構、行業結構有比較大的影響。

3、電子商務對我國社會發展的作用也很明顯。超過50%的公衆認爲電子商務對社會其他方面如解決就業、國家稅收、物流、郵政、網絡財務、政府職能、國家政策、國民經濟、法律制度、生活環境、大衆文化、公益慈善的影響較大。

4、總體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還不夠理想。目前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有安全、網上支付、法律法規及相應的認證體系、技術不健全等問題,其中安全因素更爲突出,只有不到30%公衆認爲上網購物比較安全。

5、調查表明,真正瞭解電子商務實質的僅有28.8%的人,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普及教育培訓仍需加強。電子商務行業的標準規範尚未統一和發展成熟,其嚴重阻礙了行業本身的發展速度和應用效率,統一標準、規範操作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此次同時啓動三項全面大型專業調查活動,在目前行業協會中,尚屬首次。它充分體現了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辦會原則,也會使協會能夠按照電子商務的客觀規律紮實有效地開展工作,引領中國電子商務的方向。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的電子商務。

本着積極推進、正面引導的原則,協會將根據此次調查活動的結果,表彰一批優秀企業和個人。協會將通過這促活動,樹立典型和模範,並以他們的積極帶頭作用爲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可以借鑑的模式和方法。

協會將擇機在全國各地通過各種方式將這批優秀企業的文化、模式、形象推介出來,讓更多的公衆瞭解、支持、參與。

我國的電子商務正處在蓬勃的發展階段,雖然目前整體應用水平較低,但是擁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通過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中國電子商務將不斷走向規範和繁榮。

三項調查結果已經(將)形成中國電子商務狀況調查報告(藍皮書),作爲首個全面反映中國電子商務狀況的文獻公諸於衆。

三項調查的意義豐富而深廣,將對我國的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應用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在座的各位和所有的電子商務企業也將從中受益匪淺,希望所有的電子商務企業密切配合。

調查活動也將形成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一項工作機制延續下去,密切地跟蹤中國電子商務的基本走勢和方向。成爲中國電子商務的晴雨表。

第十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將於明年五月舉行,組委會作爲協會的常設機構將繼續履行其職責,把第十屆大會辦得更好、更精彩、更實效、更引人注目。把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辦成國際化的品牌盛會。

第十屆大會的主題將是:全民參與,廣泛應用,支持奧運、面向國際。辦會方式也將更加體現電子商務的特色和優勢。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電子商務,讓國民更加廣泛地參與電子商務。十屆大會將是一個更加開放性、實用性的國際化大會,爲企業提供最大的舞臺。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19

一、現狀分析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由20xx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可知,我國現有人口共13.397億,20xx年末全國總人口達13.410億人。在這樣的一個人口基數下,我國的人口老年化也在加劇。據《20xx年至20xx年老年事業發展綱要》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0.2%以上,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3億,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國家,佔世界老年人口的1/5,佔整個亞洲老年人口的1/2。而在20xx年年底我國60歲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經達到20.38%。據相關專家推測,在20xx年將達到27.53%,2030年更將是37.55%,2040年將爲45.00%。所以我國將進入“超老年型”社會。中國迅速上升的老年人口比例,對比爲數不多的人均收入,難免會讓我們想到未來養老難的問題。

三十年前,爲控制我國過快增長的人口數量,國家開始實行以“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爲主要內容的計劃生育政策。在這一生育政策實施的同時,全國除河南省外,各省、市、自治區均規定了“雙獨夫婦”(即夫妻雙方均爲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第二胎的相關內容。到了新世紀初,當第一批獨生子女逐漸進入婚育年齡後,“雙獨夫婦”開始出現,其二胎生育的問題才逐漸顯露出來,並且很快成爲學術界特別是人口學學者十分關注的重要問題。人口學學者往往是從二胎生育對整個社會的生育率變動所具有的影響的角度來關注和探討這一問題的。他們所關注的二胎生育問題可以簡單表述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我國社會中潛在的、符合計劃生育政策條件的二胎生育者(即“雙獨夫婦”)的規模會有多大?這些符合計劃生育條件的二胎生育者實際上又具有什麼樣的生育意願?不難理解,如果這種“雙獨夫婦”的規模很大,如果這些“雙獨夫婦”普遍都希望生育第二個孩子。那麼,他們的生育行爲將會對我國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和人口發展態勢帶來明顯的影響,甚至也可能會形成新的生育小高峯。因此,已有一些人口學者在不斷努力地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資料,去分析和預測未來不同時期中,符合二胎生育條件的“雙獨夫婦”的可能規模②;然而,對於與此密切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即這些潛在的、符合計劃生育政策條件的二胎生育者是否都願意生育第二胎的問題,則很少有人關注。 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實行之初,各地政府就規定“雙獨夫婦”可以生育第二胎。這種二胎生育政策的制定似乎具有一定程度的補償含義:由於父母這一輩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到了子女這一輩時,父母受到生育限制的兩個獨生子女結婚,就可以享受到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優惠。

實際上,這種帶有補償含義的政策優惠同時還意味着這樣一種潛在的前提:即當獨生子女父母這一代人的生育受到限制後,等到他們的孩子,即獨生子女這一代人進入婚育年齡、結婚成家時,社會中的人們(包括獨生子女本人以及他們的父母)都普遍希望生育第二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潛在的前提並不一定成立。這種二胎生育優惠政策的作用,也並不一定能夠促進社會中那些符合政策條件者生育第二胎的行爲。我們應該思考:當獨生子女一代人進入婚育年齡、結婚成家時,當“雙獨夫婦”在社會中大批出現時,這些可以享受二胎生育政策的 “雙獨夫婦”們真的都願意、並且都希望生育第二胎嗎?他們的生育意願與那些不能享受這一優惠政策的非雙獨夫婦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差別嗎?又有哪些因素與“雙獨夫婦”們生育或者不生育二胎的意願有關?這正是本文所要調查分析的內容。

二、農村生育觀原因分析

1、計劃生育觀

今天的農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人們有了更多的積蓄來幹別的事,但和城市人口相比,農村人口文化素質偏低,思想不夠解放,眼界不夠開闊以及農村傳統思想的病根,在計劃生育觀上仍存在嚴重問題。通過調查,接近90%的村民認爲農村不該多生,在多數城裏人看來,只有一個纔不叫多生,但70%的村民認爲農村家庭兩個孩子最好,尤其是一男一女,她們看來兩個並不爲多。在對待農村生育與中國人口壓力的問題上,35%的村民肯定農村超生會增重國家人口壓力,應該嚴格控制農村計劃生育,只有嚴格符合條件的夫婦纔可以生二胎,然而65%的村民給出他們的看法,認爲國家人口壓力與農村無關,只要人家有能力撫養孩子,可以接受罰款就讓生育二胎。

中國人口壓力因農村超生而加大。這是最爲嚴重也最爲明顯的一個問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是國家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國家的發展關係着農民的衣食住行,農村的落後制約着國家的改革發展與創新。對中國而言,農村是其興衰的命脈。我國的資源總量並不少,但爲何我們只能排在發展中國家的行列?顯然是人多!計劃生育是針對中國人口壓力大而制定的一項國策,我們應該積極響應號召,嚴格按照要求,有計劃的生育。

2、多子多福

對“你願意生二胎”這個問題我向所詢訪的幾十個人進行了調查,他們的年齡集中在25-40歲,結果分析,其中,大約78%的人暗示願意生二胎,20%的人不肯生二胎,另有大約2%的人暗示,一胎都不想生。 該查詢拜訪預示出了我國農村現階段主要育齡夫婦的生育觀念:大多的夫婦願意生育“二胎”,少部分夫婦只願生育一胎,極少部分夫婦不肯生育。而希望生二胎的大多集中在30-40歲。

這幾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觀念的改變等各種原因,我國也有部分大中城市逐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國家雖然連續舉行計劃生育政策,但爲了緩解國度老齡化趨向,在計劃生育政策的節制尺度上有所放寬,部分符合生育第二胎 的夫婦開始考慮是否生育“第二胎”。而在農村許多生二胎的家庭並不是被允許的。

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的發展,使婦女教育水平提高與生產率上升。這一方面使得生育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農村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可能改變了小孩對於家庭中的消費屬性,因爲某些地區生育的原因之一是婦女無事可做。生小孩來養就像城裏人養狗、貓當作寵物一樣。有些人表示,多生個小孩現在家庭就可以多一份換了,以後老年時生活就會多一份保障。一些35歲以上的家庭表示,第一胎在外地讀書,一般男人也常年在外打工,婦女在家無聊,生二胎也可以說是爲了有一個精神上的寄託。所以有些人寧願違反政策規定,被罰款也要生二胎。

而對於一些不想生二胎甚至不想生小孩的人來說,原因有三點:1.政策這道紅線不敢逾越2、生兒生女都一樣。第三點也是大多數家庭不願多生小孩的主要原因:生小孩成本太高了。生育成本對於農村的生育主體來說是較爲實在的東西。人們往往從小孩的經濟效益來進行考察,即生育小孩的成本和小孩成長後可能帶來的效益的一種比較。而這種比較的結果則是影響農村生育主體生育行爲的重要因素。如今社會較高的生育成本畢然使得生育主體少生孩子,也使“超生游擊隊”減少。另外西方文化傳入中國,西方的生育觀念、個人獨立的觀念在中國農村也悄然興起。市場經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人們,對生育問題的看法絕對不同於以往任何一代。另外西方文化的介入,人們對婚前性行爲和同性戀的寬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降低了人們的生育慾望和對未來小孩的期望。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觀念也發生了改變。人們認識到了在知識經濟時代重點是人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不僅要生孩子,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得以良好教育,使其成才。生育成本越來越高,培養一個孩子,往往要支付各種費用。高額的生育成本使得父母必然放棄數量,轉而重視“質量”,也就傾向於優生優育。

3、重男輕女

中國封建社會中,“男主外,女主內”。男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直接關係到個體家庭的經濟狀況乃至整個家族的興衰婦。而如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婦女在社會經濟、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也顯露出了,於是,隨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展,男女平等地參與工作、參與競爭。尤其在今天,教育水平提高,婦女知識水平提高,男女地位進一步平等,於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育觀中,女兒也是傳後人。

所以現在大多數農村人的生育觀念大多也變爲“生兒生女不重要,關鍵在培養。能讓孩子從小受到好的教育,將來有出息,父母晚年纔會有依靠。本次調查顯示,85%的被訪者在生育前是不知道孩子性別的。在現在的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已大大淡化了,87%的被訪者表示自己對孩子的性別不介意,但還有很小一部分人表示會介意,喜歡男孩子;不到一成的被訪者表示如果生的是女孩,會有失落,但也不會太介意。(稍有失落感的人羣中,男性比例多於女性。)幾乎所有的被訪者都表示,不會因爲生的是女孩就減少對孩子的培養和投入,因爲對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樣的,將來孩子面臨就業壓力和社會挑戰也是一樣的。

農村居民對子女性別的偏好趨向平衡,一男一女是多數人理想中的家庭結構,但隱含着對男孩的偏好。誠然,在現代文明社會裏,“養兒防老”的觀念是落後的。但是倘若在社會化養老程度低下,養老缺乏保障的情況下,人們不得不靠養兒去防老。而現在國家開始重視農村的養老問題,而且也在逐步地解決農村的養老問題。

生育觀念的改變是3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層次鉅變之一,農村生育觀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方面。

高額的經濟處罰迫使有的農村家庭實難承受,使一部分人想生又不敢生。近年來,各地加強對計劃生育的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也促成了當地羣衆生育觀念的轉變。中國目前已有很多地方在嘗試通過獎勵扶持的辦法,鼓勵、引導人們接受正確的生育觀。

這種生育觀的改變,也是30多年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之果,更與農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城市則提供了農村觀念變革的現代意識之源和榜樣的力量。進入21世紀的今天,隨着市場經濟的建立,農村的青壯年大批走出家門掙錢,外界的先進文化和超前思想也促成了農村育齡人員生育觀的轉變。城市的一些思想意識開始通過打工者的渠道,對農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經過30多年的努力,加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育意願和行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羣衆的生育意願與國家現行生育政策之間的差距大爲縮小。從這次調查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多年來,計劃生育國策的實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的推行以及生育文明的倡導,不僅控制了人口數量,也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育觀和撫育觀的進步,這其實也是農村走向現代文明的一大步。觀念和文化傳統的改變雖然通常比較緩慢,但它一旦形成,也將在很長的時間內發生效力。農村居民生育觀正在發生的變化,當然也是社會變化的結果,同時也提醒我們對未來農村人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要提前有所準備。

三、調查結果及描述性分析

重慶自1997年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增長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截至20xx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17萬,佔全省人口總數的14.9%,高於全國比例2.9個百分點。預計到20xx年,全省老年人口將超過1637萬,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7.8%。80週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城鄉空巢家庭、農村五保老人、農村留守老人比例加大,他們中的多數人將逐步進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狀態。

根據《重慶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20條規定,有一個子女的夫妻,符合以下10個再生育條件之一,均可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其中,非農業戶口的夫妻再生育條件有4個:

一,第一個子女經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鑑定患有非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爲正常勞動力的;

二,第一個子女患有遺傳性疾病,不能成長爲正常勞動力,但經醫學干預後,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鑑定可以生育正常嬰兒的;

三,夫妻一方經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鑑定不能生育,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懷孕的;

四, 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有一個子女或者喪偶再婚前一方依法育有兩個子女,另一方無子女的;

農業戶口的夫妻在以上4個條件的基礎上,再增加了4個條件:

一, 夫妻雙方爲農村居民,一方爲烈士獨生子女,二等甲級以上傷殘退役軍人或因公致殘相當於二等甲級以上傷殘的;

二,夫妻雙方爲農村居民,一方兩代以上都是獨生子女或男到獨生女家結婚落戶的;

三,夫妻雙方爲農村居民,居住在少數民族自治地區,聚居區,一方爲少數民族的

四,市人民政府認定的部分山區農村的獨生女戶,少數民族戶或邊遠高寒大山區的獨生子女戶;

另有兩個條件沒有戶口限制:

一,雙方均爲獨生子女或少數民族農村居民的;

二,其他特殊情形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的,由市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認定並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民衆對二胎政策的瞭解程度:

由此可見大多數民衆對二胎政策或多或少是有所瞭解的。城市居民被訪者願意生二胎主要的原因是有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這是出於中國傳統的兒女雙全的思想,和自己時間和精力的考慮,其他重要原因還有經濟允許、減輕子女生活負擔和喜歡孩子等。農村居民被訪者中原因較爲均衡,相比而言選擇養兒防老的更多。根據調查員的得詢問和調查,主要原因有:

城市居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保、退休金較爲齊全,農村居民則不完善,所以他們認爲養兒防老較爲重要。

另外一個區別在於較少的農村居民被訪者會選擇經濟允許,主要原因:

在農村消費支出較少,撫養孩子的代價較小。

由上分析可知二胎政策不宜全面開放,針對經濟允許的家庭,可以試行;全面開放後會加重家庭負擔,降低國民的素質水平。不符合國家的人才強國戰略。所以可以對經濟條件允許的家庭或地區試行允許生育第二胎,來緩解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局面,減輕子女的養老負擔。更加完善農村地區的醫保、社保等建設,使其養老要得到保證後可試行二胎政策。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得出的意見是:

經濟允許的家庭和地區試行開放第二胎,完善農村地區的醫保、社保建設後可開放二胎政策。

二胎政策是否開放,最終看的是這一政策是否確實有必要性,該政策的實施對我國的人口數量,國民素質,以及經濟的發展確實有積極作用。但是作爲普通民衆,我們的出發點就僅僅侷限於自己家庭和者周邊環境的考慮。從上圖我們也可以看出,男女都約有40%的人覺得國家應該出臺的“二胎政策”來降低或緩解我國男女比例的不平衡。還有25%的男性和29%的女性認爲“二胎政策”的實施可以減輕下一代的養老壓力。還有較少比例的人羣選擇開放“二胎政策”,因爲他們認爲人多了就可以增加勞動力,而且每個家庭有了兩個孩子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總的來說,不管男性還是女性大多都希望自己有兩個孩子。

開放二胎所帶來的不好影響:

當然開放二胎也會產生許多不好的影響,比如說人口壓力、經濟壓力還有家庭負擔等,其中經濟壓力大和家庭負擔重是最主要因素。

四、研究對策

二胎政策更應該對哪些家庭開放:

現在我國已經從“”規劃過度到了“”期間。據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玉慶說,目前計生部門正在考慮放開二胎政策,很多專家對此做了研究。放開二胎政策不會導致人口暴漲。他個人贊成逐步放開二胎政策。現在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如果第一個是女孩兒,政策允許生第二胎。這一政策可以在城市逐步放開。因爲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人口紅利也到了一定階段。王玉慶透露,目前計生部門也在考慮此問題,很多專家對此做了不少研究,他個人認爲,二胎政策到“”末期可能會放開。王玉慶認爲二胎政策一旦放開不會導致人口暴漲。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別是本地常住人口。因爲現在養一個孩子的成本高了許多,且年輕人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這也符合國際規律,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會下降。所以開放或者試點開放二胎政策的條件是允許的。因此二胎政策更應該對出生率較低地區的家庭、老齡化程度嚴重的地區家庭、夫妻中一方或雙方是獨生子女家庭開放。

就宏觀上看,在人口政策三十年這個重要節點上,產生的種種變化,意味着調整人口政策的微妙期已經來臨。而具體落實到每個家庭,在這個高消費的時代,人們的家庭收入水平與是否願意生育二胎成爲了又一大問題。的確,養孩子的“經濟成本”不容小覷,這不僅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表現明顯,在很多西方國家也尤爲常見,據統計顯示,在美國,中等收入家庭撫養一個孩子到18歲成人的費用是291570美元。美國農業部發表年度報告說,它的這一估算考慮了通貨膨脹因素,但不包括孩子的出生費用和大學教育費用。那麼在中國養一個孩子要多少錢?據媒體報道,從直接經濟成本看,0~16歲孩子的撫養總成本將達到25萬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則高達48萬元。估算30歲前的未婚不在讀的子女的總成本達到49萬元。孩子們花了多少錢?這是一筆苦中有甜的糊塗賬專家勉爲其難推算大致費用。由此可見,人們的家庭收入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對是否開放二胎政策的看法,以及他們自己生二胎意願,甚至是否有能力養一個孩子。當然不同層次收入的家庭,對是否開放二胎政策有不同的看法。

從國家現狀客觀上說,我國人口生育尷尬現狀令政策調整兩難,中國社會的快速老齡化和新一輪的“用工荒”已經敲響了警鐘,所謂的“人口紅利”正面臨嚴重的挑戰甚至是行將枯竭。一方面,勞動力人口下降和老齡化加速,國家似應對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適當的調整,以保障必要的人口基數和勞動力數量;但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巨大的進步,但總體水平還比較低,發展還很不平衡,人均收入落差大,在普通居民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因此生育二胎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都將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大多數普通城市居民因爲生活的高成本負擔而不敢或不願意生育。在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在農村地區人們的住房、飲食等方面的壓力相對城市居民較小,再加上農村地區的居民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較爲嚴重,所以即使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大多數的農村居民都願意生育二胎,或者目前已經生育了兩個及以上的孩子。

在實地調查中,我們發現超過7成的已婚人員在年齡上和經濟狀況上都要高於未婚人員,並且,較多已婚人員表示,由於社會壓力的不斷加大,父母工作節奏的提高,獨生子女的孤單感日益加重,而且在中國普遍本地人員外地上大學的情況下,可以減輕自己對孩子的思念之情。此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有2個及以上的孩子可以有效地緩解孩子們的養老壓力。所以,如果政策開發及經濟條件的允許,55%的人員認爲自己會選擇生育第二胎。而對未婚人員的調查中,由於本身人羣的年齡較低,經濟狀況尚處於較低水平,接近6成的人員表示,在社會上再拼搏2~3年後纔會考慮成家立業的問題,而鑑於目前的情況,暫時只打算要一個孩子。

20xx年成都市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7009.9元,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9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性出4141.4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0857元

結論:我們通過對不同性別,年齡,居住地,月收入,受教育程度民衆的調查與分析得出不同人羣擁有1個孩子的比例都比較高,但如果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大多數的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擁有第二個孩子。而且大多數的男性和女性都希望擁有第二個孩子,並且認爲可以先試點開放,然後全面開放二胎。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20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農牧民遊離於社會的保障網外,他們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個人或家庭來承擔。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非農化與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牧民也同樣面臨市場風險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風險,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鄉屬性分層社會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本文僅就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內蒙古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全區參加“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計劃的農牧民人數約有85萬人,還不到全區農牧業人口的7%,而90%以上農村牧區人口的老年保障,幾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隨着城鎮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村牧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壓力與日俱增,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挑戰,現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家庭養老功能日漸弱化,農村老年人賴以養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戰

一是農村牧區人口的老齡化日趨嚴重。據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__年底,農村牧區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的比重爲6.2%,預計到20__年前後,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將比現在高出2—6個百分點。

二是農村牧區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農村牧區家庭結構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據抽樣調查統計20__年農村牧區家庭戶均人口下降爲3.72人。家庭小型化使農村牧區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壓力增大。這種壓力一方面表現爲經濟供養,另一方面是與父母分開居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獨自生活。

三是土地養老功能弱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牧民擁有了土地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這不利於農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權的置換爲養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於土地比較收益不斷降低,土地在農牧民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進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農牧民難於完全依賴土地實現養老保障。

四是農村牧區勞動力流動的增強,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弱化了家庭的內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贍養父母的傳統觀念。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發展滯後,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是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籌資模式單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方案中確定的繳費原則是:“堅持資金以個人繳納爲主,集體補助爲輔,國家給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根本無法兌現集體補助和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絕大多數普通農牧民得不到任何補貼,在這種資金籌集方式下的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和鼓勵性儲蓄。既未體現“社會保險”,也未體現“社會共濟”,名不符實的“養老保險”使農牧民難以接受和認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門實施的《基本方案》考慮到農村牧區發展條件的差異,規定了農民交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個檔次繳費。但是由於農村牧區經濟發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難,再加上農牧民對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數地區農民投保時都選擇了保費最低的檔次。這樣低標準、短週期的資金週轉難以達到養老保障作用。

三是體制不順,管理混亂。從目前已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地區的情況看,農村社會保險機構只在縣級以上才設立,鄉鎮還沒有健全機構,行政村也沒有設立代辦員,專業人員更是寥寥無幾。由於技術落後,管理混亂,還出現了個別違規操作的挪用和擠佔行爲。

四是經費短缺,工作開展困難。根據《基本方案》規定允許從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費來彌補業務經費的不足,很多經辦部門就是依靠這筆費用來維持日常的業務工作。而在實施過程中,很多地區的同級財政從未劃撥過農保工作的專項經費,致使工作開展的難度加大。

另外,隨着我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牧區大量集體土地被徵用,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失地農牧民和進城務工農牧民的養老保障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農牧民,由於徵地的安置補償機制不健全、社會保障缺位,其中相當多的人成爲“無地、無業、無社會保障”的“三無”人員,直接影響了被徵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失地農牧民問題已經成爲一個比下崗工人問題更爲嚴重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給於更多地關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區農村牧區養老保障的政策建議   1.提高對農村牧區養老問題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要性的認識。這主要指各級政府和村民委員會應當對農村養老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決不能將養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戶自己的事情。老齡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家庭養老勢單力薄,難以爲繼。我們必須對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保持足夠清醒的認識。多年來將老年社會保障視爲城鎮居民的專利,這不符合社會保障的公平價值原則,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思路相背離。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重大意義、存在問題、潛在危機,萬萬不可持無關緊要的態度。

2.鞏固和完善家庭養老機制。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是與傳統大家庭和以家庭爲單位的小生產相聯繫的一種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種方式。雖然現代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家庭養老受到嚴峻挑戰,社會養老成爲現代必不可少的養老方式。但是家庭養老並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還是一種很重要和最主要的養老方式。這是由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目前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國家不可能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養老方面,而且,中國人傳統的親情養老,不管社會如何發展,也無法取代。因此,家庭養老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會被社會養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們應積極培養、發展和完善它。要積極建設和宣傳新的養老觀,鼓勵和支持簽定養老協議書,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組織對強化家庭養老的重大作用,加大執法力度,對不贍養老人的子女嚴格執法等等。

3.堅持因地制宜與自願的原則,避免農村牧區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刀切”。我區地區差異大,受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承受能力、保險意識等方面的制約,短期內讓農牧民普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條件不成熟。要避免強迫農牧民參加的做法,杜絕“好心辦壞事”。因爲這不僅增加了農牧民的負擔,而且也不可能持久。只有堅持自願原則,並通過政府補貼、集體補助與政策引導,才能使這項工作健康持續地運行。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搞,以點帶面,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進。

4.繼續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牧區養老保障制度。從目前的農村牧區情況看,單憑任何一種保障都不能承擔如此重任,必須多種保障手段綜合運用,這纔是解決農村牧區社會養老的有效途徑。應當允許各地區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社會化養老保障制度。20__年我區將全面啓動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這一制度是爲收入難以維持農村牧區最基本生活標準的人羣而建立的社會救濟制度,克服了傳統的社會救濟制度存在的救濟範圍窄、標準低、隨意性大的弱點,使社會救濟有了普遍的適應性。農村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無疑是對農村牧區養老的有力補充,對此各地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落實資金,儘快把農村牧區低保工作全面推進。20__年國家將我區列爲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試點省區,參加試點的11個盟市、98個旗縣,共有9342人領取了獎勵扶助資金。對此各地區要予以高度重視,通過農村牧區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來提高農村牧區養老的保障能力,由於我區各地區財政收支狀況各不相同,對此各地要認真落實資金,本着實事求是、合理負擔的原則,劃分地方各級財政資金分擔比例,建立獎勵扶助資金髮放的安全快捷通道,堅持資金封閉運行、社會化發放的原則,確保資金到戶到人。

5.切實做好失地農牧民養老保障工作。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鉅性,將被徵地農牧民養老保險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被徵地農牧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確保被徵地農牧民的合法權益。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徵地農民,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被徵地農民不同年齡段,制定保持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的辦法和養老保障辦法。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應按規定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有條件的地區可將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範圍,通過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其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對城市規劃區外的被徵地農民,凡已經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區,要按有關規定將其納入相應的保障範圍。沒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區,可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多種形式保障被徵地農民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的養老,並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當地的社會救助範圍。

優秀的調研報告 篇21

一、 選題背景

我國感恩教育源遠流長,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而作爲感恩首要表現的“孝親”,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濃墨重彩的一部分,父母對子女博大無私的愛,然而在我國傳統文化受到衝擊的今天,當今學生的感恩意識也受到了衝擊,那麼作爲感恩首要表現得“孝親”是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學生究竟是怎樣看待父母的愛以及在學校是用怎樣的學習及生活去回報父母投資在自身上的愛的呢?

二、 調研目的

瞭解當代學生對父母的辛勤勞動有沒有足夠的感恩之心和行爲表現。

三、 調研內容

從古至今,“孝親”一直是對人最基本的要求,父母花錢讓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教育,寧肯自己多受些累也要讓孩子有個更光明的前途,那麼只需要安心學習的學生們是否做到不辜負他們的期望呢?故我調研小組主要調研內容主要圍繞一下方面展開:

(一)學生在學校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有沒有很好履行自己學習的職責;

(二)怎樣看待父母的愛,又做了些什麼去回報這些父母投資的愛。

四、調研程序和方法

此次調研採取抽樣調研的方法,在街邊發放問卷共100份,回收問卷100份。鑑於男女生對待父母愛的一些心理差異,問卷設置了男女別問題,從而分別對其進行分析,問卷被調研人中男生有45人,女生佔55人,基本達到男女比例1:1。問卷回收後我對問卷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

(一)調研問卷內容

1你的性別A 男 B女

2你每個月的生活費是_____,主要來自______。

A.300元以下 B 300-500元 C 500-700元 D 700元以上 A 父母 B自己打工或是勤工儉學 3你覺得你父母掙錢容易嗎?

A 挺容易的 B 還行(一般) C 挺難 D 非常難 4你的生活費主要用於______(可多選)並且覺得它用到了實處了嗎?

①A 吃飯 B學習資料的購買 C 衣服鞋子等的購買 D化妝品 E爲男(女)朋友花費 ②A是 B否

5你覺得自己有用充實的學習生活去回報父母嗎? A有 B偶爾 C沒有

6對於父母的養恩之情你曾以行動或言語表達過感謝嗎?(例如節假日向他們道聲生日快樂)原因是______。 ①A有 B沒有

②A父母沒什麼值得我謝的 B不太好意思 C父母真的很幸苦 7你在家時,幫助過父母做家務嗎? A經常 B偶爾 C基本不會

8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你父母知道你自己的生日嗎? ①A知道父親的 B知道母親的 C都知道 D都不知道 ②A知道 B不知道

9你平均多長時間打電話回家?打電話的主要目的是?①A.至少每週一次 B.2週一次 C.3週一次 D.一月一次甚至更久

②A.錢沒了,問父母要生活費 B.想父母了,跟他們聊聊,表達些關心

C.自己心情不好,向他們訴苦 D.就是例行慣例,向父母報個平安

10你認爲造成現在部分大學生感恩父母意識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多選)

家庭德育的欠缺 B.學校感恩教育的滯後 C.轉型期複雜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D.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11.請你談一談應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大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意識?

五、調研結果分析

從上面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50%以上的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都在700元以上,這主要來源中只有5%的人是靠自己打工或勤工助學獲得的,95%以上的人都是依賴父母,並且在問到一些花費的調研上,女生更傾向於在學習資料和衣服化妝品等的購買上,小部分男生則主要花在與朋友交往的消費上。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實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在認知層面(認識和了解自身所獲得的恩惠和方便,並在內心產生認可)和情感層次(在認知的基礎上,衍生出一種愉悅、溫暖和幸福的情感,從而轉化爲自覺的感恩意識和回報的衝動)方面對父母的感恩意識還是存在的,例如節假日會對父母的愛表達謝謝,知道父母的生日,能夠正確地看待父母的嘮叨,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往往在實踐層面(將感恩意識和回報衝動轉化爲報恩乃至施恩的行爲,並形成習慣)則難以做到,例如幫助父母做家務,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只有38.3%,,偶爾做家務的達到56.7%。而且第12和13題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72%的學生不打電話回家則已,一打電話則最大的動機就是錢,這未免有些讓父母心寒,難道父母與你之間的聯繫就只有錢了嗎? 在問卷的第11題中我們設置了簡答題,讓學生自己談談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大學生的感恩父母意識,因爲第10題設置的是部分大學生感恩父母意識缺乏的原因,在四個選項中很多同學都有選出自己認爲的主要原因,其結果如下:社會環境影響佔比最大,其次就是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偏失和自我教育的缺失。

六、建議

經過我將他們的相關觀點整理以後,可歸結爲以下幾個要點:

(一)從家庭教育出發:

1.家長要轉變觀念,不能錯誤地認爲“只要子女學習好,其他都無所謂”。家長有責任教育自己的子女常懷回報之心,在關心孩子學習、生活情況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對社會、老師、同學的感恩意識是否樹立;

2.家長自身以身作則,給子女做好榜樣,居家生活要相互恩愛,相互尊重,對孩子的長輩要關心、體貼、盡孝道;

3.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父母既要關愛子女,也要讓子女正確地理解這份愛,學生是具有獨立思想行爲的成年人,家長要尊重他們,時常保持交流與溝通,進行平等對話,這樣纔有機會讓學生了解家長的艱辛,從而呼喚起他們的感恩意識,否則就像我們的調研結果一樣,孩子會真的以爲父母賺錢很容易,既會無顧忌地去花費,又不會對父母存有感恩之心。

(二)從學校教育出發: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意識。學校德育部門要把感恩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使感恩教育成爲大學生的“必修課”。在感恩教育中首先要讓學生善於理解和發現他人之恩,然後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觀念,克服自我中心主義;

2.巧妙激發強烈的感恩父母情感。高校應當充分調動教師,尤其是輔導員積極參與師生的平等互動、聆聽學生的心聲,並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3.將感恩父母教育納入實踐活動。首先,感恩父母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激發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之養成相應的品德和行爲習慣。學校德育要化抽象爲具體,化說教爲行動,要以活動爲載體,改變過去那種單純呆板說教的形式。

(三)從良好社會環境的構建出發:

1.發揮電視、廣播、報刊和互聯網等大衆傳媒的輿論導向作用。堅持弘揚主旋律,深入開展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關心他人、知恩圖報的感恩價值觀宣傳,爲學生感恩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父母教育活動。通過播放有關感恩父母方面的影視劇或公益廣告等來啓發青少年的感恩父母意識。城鎮社區或鄉村社區應利用假期開展教育活動,給懂得感恩、表現突出的大學生頒發獎狀或證書,以激發其他青少年樹立感恩父母意識;組織學生參加社區公益活動,以體驗父母工作的艱辛;

3.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網絡的教育和導向作用。建立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服務功能強、訪問人次多,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感恩父母教育網站,增強感恩父母文化的宣傳力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