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調研報告4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4W
本文目錄技術調研報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關於國小生信息技術學習動機的調研報告質量技術監督局政務公開調研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總體工作安排,常委會財經農經議事組和諮詢委財經農經工作組成員組成調研組,對全市質監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先後聽取了市質監局工作情況彙報並與局班子成員、有關站科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召開了由市直有關部門和部分企業負責同志參加的座談會;走訪了部分人大代表。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技術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全市質監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和質監工作相關部門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爲目標,認真貫徹執行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產品質量、計量、標準化、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工作職責,積極查處假冒僞劣產品,努力營造良好的行政執法環境,爲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爲己任,全面強化質量基礎工作。一是深入開展“質量興市”活動。以《關於認真貫徹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的實施意見》爲總抓手,積極推進以提高質量、振興經濟、促進發展爲主要內容的質量興市活動。鼓勵企業採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強質量管理;不斷開發新產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引導企業爭創名牌產品,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名牌產品。目前,全市有中國名牌2個,山東省名牌38個、山東省服務名牌11個,居煙臺各縣市區之首。擁有山東省食品通用實驗室和山東省建築密封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兩個省級質檢中心,均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先進的設備和過硬的技術,爲本地企業產品檢驗提供了便利。二是努力做好標準化工作。以消除無標準生產爲主要內容,積極向企業宣傳國外先進標準、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引導和鼓勵企業採用先進標準,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目前,我市有27個產品獲得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證書;全市生產企業主持(參與)起草、制定了國家標準67項、行業標準33項。近年來,還先後制定、申報了長把梨、大蔥、富有柿子等地方種植標準,爲我市特色農業的標準化種植和管理提供了標準依據。三是切實搞好計量服務工作。指導、幫助企業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對強檢計量器具做到全面覆蓋,確保量值準確。以節能減排工作爲契機,對全市9家重點耗能企業採取邊檢定邊登記的方式,指導企業建立完善能源計量檔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制度,引導企業將節能降耗向縱深推進。深入開展“關注民生、計量惠民”活動,對社區、學校、醫院、眼鏡店等單位的計量器具進行了監督管理。近年來,共組織6家單位參加了“誠信計量示範單位”申創,並通過了上級部門的驗收。

(二)以食品和特種設備“兩個安全”爲重點,認真履行質監工作職責。一是以確保羣衆“食無憂”爲目標,加強全市食品企業監督管理,確保食品生產安全。建立健全了食品監管長效工作機制,將每個企業劃分到具體監管人,明確了監管人員和企業的責任,指導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相關制度,按照規定進行定期巡查、回訪和分類監管。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力度,進一步規範了企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種類和添加量的行爲。近年來,針對我市粉絲、葡萄酒、即食海產品、食用植物油等十類重點食品行業,指導企業全部建立使用食品添加劑登記臺賬,全市150多家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未出現過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的現象。二是以有效監控、安全運行爲目標,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確保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爲切實做好日常安全監察工作,建立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網絡,健全了企業特種設備檔案,與全市所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簽訂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採用定期巡查、定期回查和安全宣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以特種設備的安裝、運行、受檢和安全隱患排查爲重點,全面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力度。積極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檢查。近年來,市質監局等部門每年都根據不同的專項檢查安排,對全市壓力容器和管道、汽車罐車、起重機械、電梯、鍋爐等重點特種設備進行專項檢查,有力維護了全市安全生產良好形勢。

(三)深入開展質量專項整治行動,着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有關部門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發展總體思路,以打假治劣、淨化市場、推動全市經濟健康發展爲目標,着力解決政府關注、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是積極介入重點工程開展執法服務。對全市在建的重點工程、民生工程的建築材料進行抽檢,重點對耐火材料、建築門窗、電線電纜、鋼材、水泥等進行把關,年均抽查樣品近200個批次,有力地保證了工程建設質量。二是認真開展農資打假行動。有關部門每年都集中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重點檢查農資生產銷售企業的標籤標誌是否符合規定、農資產品的真僞和質量好壞等,同時要求經銷者要嚴格把好質量關,從正規廠家和批發商進貨,並按要求驗貨,不得銷售手續不全、過期和失效變質產品,保護了廣大農民羣衆的切身利益。三是適時安排專項整治活動。集中開展了桶裝飲用水、粉絲、地溝油、乳製品、電線電纜、地條鋼、“黑心棉”等專項整治行動50多次,查處案件100多起,較好地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當前,我市質監工作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仍有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部分企業產品質量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近年來,有關部門在幫助企業建立產品質量體系方面推出了一些新舉措,但是與企業的願望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調查中瞭解到,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產品質量體系建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由於企業對這方面知識瞭解較少,多數中小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計量檢測體系、標準化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自檢能力不足,管理不規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產品質量。

(二)依法行政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一是執法方面的自由裁量權有時不能正確把握和使用,在公正執法上還存在一定問題。調查中有企業反映,個別執法人員在收取費用時標準不一,存在彈性空間大、收取“人情費”,甚至趨利執法、超標收費等問題。二是監管執法還不是十分到位。目前,我市質量監管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的質量監管還不到位。調查中瞭解到,全市1800多家企業,市質監局的技術服務和執法監管對企業的覆蓋面只能達到40%左右。如新的《食品安全法》實施後,對食品小作坊的界定和管理出現了“真空”,真正納入管理的只有140多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三是“多頭執法”使企業疲於應付。質監局由於“三法一條例”執法任務重,內設站所分別承擔不同的檢查、檢測、檢驗任務,內部協調不夠,使企業頻繁接待各站所的各種檢查,耗費精力大,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

(三)質監幹部隊伍素質還需進一步加強。一方面,少數幹部服務意識淡薄,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羣衆的能力偏低,突出表現在重處罰、輕服務,重權力、輕責任,重利益、輕義務等方面。另一方面,隨着形勢發展,依法監管的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部分幹部接受新知識、新技術不自覺、不努力,習慣於老常規、老辦法,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難以適應當前質監工作的要求。

三、對今後工作的幾點建議

當前,我市正處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建設“實力龍口”、“幸福龍口”的壓力很大。質監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必須創新思維、創新機制、創新方法,進一步增強質監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爲進一步鞏固在全省縣域經濟中的領跑地位提供質量保障。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經濟中心意識和服務大局意識,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爲己任,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充分發揮好本部門的職能作用、專業技術和人才優勢,加強對全市企業有關人員法律知識、業務知識、技術技能的培訓。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轉變觀念,提高服務水平。要增進與企業之間的相互理解,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一步改進對企業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的服務和指導,推動企業產品質量規範化管理工作。繼續深入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鼓勵企業採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幫助企業積極採用先進標準,制定具有競爭力、高於國家現行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檔次。

(二)嚴格依法行政,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建立從源頭抓質量的長效監管機制,尤其是要加強對小微企業的產品質量監管。採取分類指導的方式,切實加強計量、標準化和認證等基礎性工作,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監管水平。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的監督管理,明確監管責任人和重點監管區域,強化日常巡查和重點抽查,加強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衛生條件、產品銷售範圍、原料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的管理,提高我市食品安全質量。探索建立質監局各站所之間的聯合執法機制,儘量避免“多頭執法”現象的發生。認真貫徹落實好各級關於優化發展環境的政策、規定,特別是對有關規費的收取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嚴格依法辦事。積極改進工作方法,認真處理好管理與責任、服務與收費的關係。同時,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檢查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切實爲全市各類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寬鬆、和諧的外部環境。

(三)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幹部隊伍素質。全面推行陽光型、服務型機關建設,提升系統行風廉政建設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質監幹部隊伍,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一是加強思想建設。樹立爲企業服務、爲全市經濟發展服務的理念,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提高幹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二是加強業務建設。加強對質監工作人員的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崗位技能。三是加強作風建設。認真改進服務態度,規範工作行爲,創新監管手段,提高執法工作水平。嚴格把握標準,增強規費收繳的透明度,杜絕違規收費和“人情費”現象,樹立質監部門良好的對外形象。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技術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xx”期間是我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培育新增長極、啓動新一輪經濟社會共享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爲提高我市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爲更好地開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xx”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辦牽頭,組織市經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信息辦、市發展規劃院等單位赴武漢、成都、重慶三地進行調研交流,與當地經信委、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及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廣泛交流,學習吸收當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一、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XX年,武漢、成都、重慶三地高新技術產業都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武漢市XX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爲2055億元,佔全市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動漫、集成電路三大產業產值增幅分別高達35%、43%和46%;節能環保、生物、軟件服務外包、新一代移動通信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成都市XX年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1469.25億元,增加值575.62億元。重慶市高技術產業XX年銷售產值達1028.22億元,同比增長19.8%;實現銷售收入987.73億元,增長18.1%;實現利潤64.35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化學原料及製品製造業、醫藥製造業、電器機械器材及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已成爲重慶高新技術的四大支柱產業。

二、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特點

武漢、成都、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作,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集聚區和主戰場。

1、空間佈局合理,企業密集度高

武漢市工業空間佈局分爲汽車及機電產業集聚區、電子信息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鋼鐵化工及環保產業集聚區、食品產業集聚區四大塊,分別位於武漢市的西、南、東、北面。其中,東湖高新區爲國家級開發區,成立於1988年,區內包括武大、華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電科學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個技術開發機構、2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員、55名兩院院士。園區擁有80萬名在校大學生,科技、教育實力居全國第三,XX年又被批准爲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初步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爲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環保、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高科技農業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成都市有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其中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及西區爲國家級開發區。成都高新區籌建於1988年,規劃面積87平方公里,分爲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截至XX年底共聚集各類企業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資企業和超過600家的軟件類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電路、光電顯示、軟件及服務外包、通信、生物醫藥、精密機械六大產業集羣。

重慶市擁有43個工業園區,其中北部新區(經開區、高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爲國家級開發區。北部新區成立於XX年,面積130平方公里,截至XX年底累計簽約項目3551個,合同投資總額1265億元。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868戶,合同外資82億美元,世界500強入駐近40家。

2、園區發展重點突出,產值稅收快速增長

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光電子產業、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優勢明顯,XX年產值分別達到718億元、250億元、100億元、320億元和144億元;今年上半年完成產值451.72億元,增長23.7%。未來五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將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羣:以光電產業爲中心,生物、新能源、環保和消費電子等齊頭並進;預計到XX年,五大產業總規模將達5000億元,2018年力爭突破1萬億元。

XX年,成都高新區實現產業增加值396.5億元,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9.02億元,增長32%;全口徑財政收入114.55億元,增長9.3%;外貿出口26.88億美元,增長33.98%。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8.6%;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實現銷售收入突破300億元大關,增長26.9%;出口2.1億美元,增長27.8%。

重慶北部新區重點支持發展汽車摩托車產業集羣、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集羣、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羣、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房地產及其他產業。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1億元、工業總產值139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78億元、區域財政收入167億元、地方留存財政收入70億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高度貼合企業需求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基礎設施完備,服務配套高效,是這幾個國家級高新區的優勢。如成都高新區,規劃面積約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園區,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三部分組成。園區內道路寬敞整潔、建築物錯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飲、住宿、移動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應俱全。配套服務更是獲得了園區內企業的認同。園區延伸“三段式”服務,率中西部之先,開通“96XX企業服務呼叫中心”,在國內率先提出和實踐科技型中小企業“梯形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建立企業走訪制度,堅持以重點產業、重大產業化項目爲重點服務對象,爲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政務服務到企業增值服務,再到創新創業服務,環環相扣的企業服務“高新模式”,在無形之中彰顯其對產業聚集、區域創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視人才培育和引進工作

人才是企業的最重要的資本,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力量源泉。武漢東湖高新區爲加快推進東湖高新區創建“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建設,發揮東湖高新區作爲全國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示範作用,實施“3551人才計劃”,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其中有9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武漢東湖高新區已成爲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區”。

三、三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高新技術產業是地方經濟謀長遠、調結構、保增長的重要措施和着力點、結合點,是提高地方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武漢、成都、重慶三地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先進經驗與做法對於我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很好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1、產業定位必須高端化

地方經濟要加速發展,最終要依賴於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利用地方優勢,集中發展適合自身特色的高端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如武漢東湖高新區的發展定位就是內生式發展道路,通過園區培養企業不斷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來孵化高新技術企業,來積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發展重點放在了光電子產業,由此誕生了全國聞名的“光谷”。生物產業興起時,武漢東湖高新區超前佈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物農業等。XX年,武漢東湖高新區又掛上了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牌子,着力尋找“中國創造”之路。武漢東湖高新區已發展成爲武漢市自主創新的前沿陣地,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視高新園區規劃建設

三地均高度重視高新園區的規劃佈局和高起點建設。重慶北部新區面積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萬,園區北靠國際空港,南臨重慶中央商務區,西依嘉陵江,東接長江黃金水道,緊臨重慶保稅港區,具有中國西部唯一的集水運、航空、公路、鐵路於一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優勢,俗稱重慶副中心。XX年北部新區被納入中國第三個副省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使得重慶發展“5+3”戰略性佈局成爲可能。同時,重慶北部新區在建設上也是高起點,從XX年開始投資450億元建設高標準的交通、能源、給排水、信息設施、生態環境、園區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爲北部新區企業發展、人才引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北部新區憑藉空間規劃和建設的高起點,強勢推動了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

3、項目發展高增量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必須依託重大項目建設與發展。成都高新區按照“一區一業主”的規劃和空間佈局要求,積極引進工業項目;以項目促建爲中心,加快項目投產和達產,進一步落實項目經理負責制和項目到人、跟蹤到底、服務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則,爲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全方位提升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以產業化項目爲重點,加強項目管理和服務,確保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強化重點項目協調力度、提高項目管理效率。XX年園區列入省市重點項目75個,總投資849.75億元。按照“四個一批”劃分,促使投產達產項目、加快建設項目、促進開工項目和前期儲備項目按時到位。

4、要素保障促發展

如武漢東湖高新區目前擁有高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兩塊牌子,意味着擁有比一般國家高新區更多的優惠政策。園區在落實好原有高新區的優惠政策的同時,在自主創新示範區批准後較快地開展了股權激勵、科技金融體制創新等5方面的試點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漢東湖高新區懂得利用牌子,給予高新企業優厚政策,並保證落實到位,從而快速推動了武漢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四、三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於我市的參考與啓示

1、着力優化產業發展的空間結構

產業空間佈局是杭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礎,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佈局需根據杭州地理位置特點和產業特色,城、核、帶、區相互結合,既要覆蓋大杭州,又要突出重點區域;既要立足當前狀況,又要考慮今後發展空間。建議在“xx”期間,杭州高新技術產業可選擇發展“一城、兩區、三帶、多塊”的空間佈局。“一城”即主城區,包括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江)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區”爲大江東和大城西科創園;“三帶”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經五常、倉前、(老)餘杭至臨安錦城,由轉塘沿320國道經受降、高橋至富陽市區,由雙浦沿杭千高速經富陽東洲、桐廬、建德至淳安的三條發展帶;“多塊”指江東工業區、臨江工業區、餘杭經濟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高教園區等高新技術產業擴展區域和新的產業集聚區。

2、着力加快產學研結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知識變成科技成果,變成專利是創新的第一階段,解決所有權是第二階段。所有權明確了以後,第三階段是和投資者、和企業相結合,這又需要專門機制來配合,讓科技成果、專利與資本對接,進行產業化。產業化之後,纔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市應根據國務院通過的《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精神,在鞏固提升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發展適合杭州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杭州擁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產學研合作,推動學校和企業研究成果產業化,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途徑。

3、有效整合利用各類資源,建立健全服務企業長效機制

在全市經濟高速發展、自然環境日趨惡化、土地及其他資源日漸緊缺的情況下,如何做到既保護環境、高效利用資源,又發展企業和產業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爲此應集中節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積率和效益產出,在企業間鼓勵開展節能環保工作,鼓勵企業用環境友好的加工工藝取代高污染的化學工藝,用生物可再生資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資源。同時,應做好服務企業工作,建立健全重點企業直通車、領導與企業溝通制度,健全企業反映問題的解決機制。落實各項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工作,在園區生活設施配套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建立充滿活力的機制。

關於國小生信息技術學習動機的調研報告技術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1、調查目的

本調查的目的在於對西安市蓮湖區行知國小的國小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動機作調查研究,試圖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規律,以便爲本次小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借鑑。

2、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是行知國小的五年級的兩個班的學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級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實收有效問卷48份;六年級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實收有效問卷43份。

(2)材料參照國小生動機發展水平的特點,自制國小生信息技術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共13個題,爲選擇題與主觀作答題相結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數答案便於作量化統計處理。②根據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語言淺顯易懂。③反映兒童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一般態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動機以及任務動機。④選編注重對國小生的教育性。

(4)資料處理。學生無需填寫個人信息,只寫明班級,性別。按照男、女統計人次並算出百分比;同時瞭解被試平時學習成績和家庭情況,作爲分析參考。

3、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國小生上信息技術課的動機可分爲以下幾個類型:(1)上網,蒐集漫畫圖片,查找資料,看新聞,玩遊戲。(2)輕鬆一下,認識課外事物。(3)學會操作電腦,認識編程,培養邏輯思維能力。(4)通過完成作品,收穫快樂和知識。

按調查整體人員來分的話,這四個類型分別佔的比例爲:第一種:51.2%;第二種:9.3%;第三種:34.9%;第四種:4.6%。

其中按男生選擇來分的話,這四種類型在男生中佔的比例分別爲:第一種:35.2%;第二種:4.8%;第三種:45.3%;第四種:14.7%。

按女生的選擇來分的話,這四種類型在女生中佔的比例分別爲:第一種:38.3%;第二種:40.8%;第三種:11.3%;第四種:9.6%。

4、問題討論

通過統計問卷結果,發現國小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機水平較低,表現爲以下幾個特點:(1)學生多爲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主動學習知識的慾望。即教師講什麼,我就學什麼,沒有思考能力,不會對學習的知識產生疑問。(2)學生喜歡上網,不喜歡教師講書本知識。學生上信息技術課就是爲了上網,希望教師不要控制電腦,最好是可以讓學生自由上網。(3)學生認爲上信息技術課程就是玩,放鬆一下。並沒有真正理解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必要性。學生一週只有一節信息技術課,這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放鬆。而且信息技術課不會考試,學生沒有考試的壓力,更加覺得這是一門可以自由玩樂的課程。(4)男生多喜歡操作電腦,認識編程,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上網玩遊戲。女生多爲輕鬆一下,認識課外事物。上網查資料,用小軟件畫畫等。

5、啓發及建議

5.1 借鑑教材,更新內容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課本上的內容往往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而且,有些內容對於學生來講又非常抽象,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徵。靈活地改編教材,把新的內容補充進去,使學生容易接受。

5.2 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動機低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使學生也學得輕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1)小組競賽,給予獎勵。目前很多教師喜歡將學生分成小組來完成任務,但小組協作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不動腦,只有一兩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會完成任務。通常來說,每個人都有爭取第一的心理,這種心理如果經過恰當的引導會轉化爲學習動機。

(2)利用遊戲化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所謂遊戲化學習,就是用遊戲化的思維來設計整堂課程,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習得相關知識,而不是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信息技術課程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就是一種能力,能力的培養並不能靠簡單的記憶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遊戲化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3)創造機會,學生講課。心理學研究表明,親身參與的事情,往往會體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學生自我表現的學習動機,儘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內容時,教師會請一些電腦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當“老師”,跟全班同學講解操作步驟。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夠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4)注重校本課程,融合本地文化。學生生活在當地,對地方文化比較熟悉,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機地結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真誠友善地對待學生,同時還要善於思考,積極探索,靈活運用有關策略與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真正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切實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

質量技術監督局政務公開調研報告技術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政務公開是指政府機關應主動或者根據相對人的申請公開或者使其知曉有關政務活動的情況和資料。它是公民行使憲法規定的知情權的基礎,也是政府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的重要方式,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舉措。黨的xx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民主監督制度,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實行政務公開,是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實行政務公開,是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必然選擇。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實行政務公開,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保障公民合法權利,監督政府機關依法行政,建設廉潔、高效、務實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實行政務公開是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和羣衆路線的具體體現。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委託我們管理國家,管理社會。因此,所有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僕,行使權力理應受到人民的監督。我們的全部工作要以維護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爲廣大羣衆所擁護爲基本出發點。通過政務公開,使政府的主要行政活動及其結果讓羣衆瞭解,受羣衆監督,必然促使各級幹部不斷增強爲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觀念,從而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更加努力地把涉及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各種事情辦好。只有這樣,黨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才能得到充分體現,黨和政府才能贏得人民羣衆真心實意的信任和擁護,人民羣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2、實行政務公開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歷史經驗表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依賴於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而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做主。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民羣衆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直接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事務管理的熱情越來越高。實行政務公開,一方面可以督促我們儘可能地把有關政務公之於衆,讓廣大羣衆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將促使我們建立—套完整的規章制度,使國家機關的行政行爲更加規範化、制度化。

3、實行政務公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具有透明性、規範性和公正性。市場經濟需要法律約束,行政、執法部門也同樣需要法律約束。市場經濟又是公平競爭的經濟,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公正無私,把保護公平競爭作爲一個基本準則。政府部門爲發展市場經濟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務,其中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實行政務公開。

4、實行政務公開有利於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是保證決策正確與科學的關鍵。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面對新的形勢,行政機關要及時做出正確的分析和決斷,僅靠幾個領導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充分發揚民主。

5、實行政務公開是加強廉政建設的治本之策。爲了防止濫用權力,必須高度重視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和約束。實行政務公開,把政府應公開的工作內容、辦事程序及其結果如實地公之於衆,讓人民羣衆來評判和監督,可以有效地發揮權力的正面效應,制約權力的負面效應,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的滋生,這也是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當前在實行政務公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政務公開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爲社會和諧和穩定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按照上級部署,在實行政務公開方面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顯成效,推動了高效、廉潔、務實政府的建立;與此同時,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政務公開工作在各地各部門開展的也不平衡,還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離人民羣衆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主要表現在:

1、公開內容不夠規範,缺乏全面性。公開內容不全面不具體,事後公開多,事前、事中公開少。重表面內容,輕實質問題,只公開辦事制度、年度目標、爲民辦實事等一些羣衆早已熟知的事項,對一些羣衆普遍關心、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大宗物品採購、工程項目發包、土地徵用補償標準、財務收支情況、各類收費項目及收費標準等內容卻未公開或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面”。

2、公開方式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目前的公開過於強調政府在政務公開中的主導地位,公開什麼內容,公開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公開都由政府部門和有關主管單位決定,羣衆只是被動地接受,容易使政務公開實際上成爲只是政府自己的事情,是政府機關的一種“社會承諾”。沒有緊緊扣住面向羣衆、服務羣衆、依靠羣衆這條主線。僅是注重政府向公衆單向傳輸信息,對羣衆普遍關注或利害關係人急需瞭解的事項公開不夠,因而不能實現政府和公衆的雙向互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務公開的效果。

3、公開手段有所侷限,缺乏多樣性。一些地方和單位的政務公開僅侷限於通過印製小冊子、上牆公開、工作流程表等傳統形式公開。還有的部門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公開欄、公開牆、公開冊等,而現在只是在會議上簡單的說說;有的單位公開欄選址不當,利用率不高,排版設計馬虎,有的公開欄已經破損,不能再使用。還沒有把政府網站作爲政務公開的一個重要平臺,有的網站缺乏專業人員維護,網站內容更新緩慢,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4、公開制度不健全,缺乏長期性。目前,我國尚無一部統一的政務公開法,政務公開的內容只是散見於《檔案法》和《保密法》中,至使一些單位還沒有建立政務公開制度。有的甚至對政務公開的宗旨不明確、內涵模糊,不能與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及其每個職位的職權相結合。有的單位公開次數較少,一年才公開一次,平時不認真公開,上級來檢查時就大忙一陣,過後一年半載不見翻新。有的單位公開資料管理不夠規範,未裝訂成冊,立卷歸檔,對政務公開的內容無據可查,未建立長效機制,缺乏有效的責任追究制度,從而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制約功能。

5、整改措施不夠落實,缺乏實效性。有的單位對有些事項的公開,只重公開前的形式,片面追求完成任務,而輕公開後的結果,往往一“公”了之,缺少與之互動的信息反饋平臺,很少認真考慮公開後如何蒐集羣衆的反饋意見,甚至是羣衆找上門來反映問題,也置若罔聞,更談不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個別單位對幹部羣衆提出的意見建議以及舉報的事項不能正確對待,沒有對羣衆提出的要求作進一步的說明和解釋,該正面答覆的不答覆,該及時整改解決的不及時解決。

分析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本人認爲既有主觀亦有客觀。主觀方面,一是羣衆對政府事務關注度不高,參與意識淡薄,參與層次低。二是有關部門對政務公開工作認識不足,指導幫助不夠。三是一些基層幹部的素質較差,法治意識不強,甚至夾帶個人私慾,在推動政務公開工作方面缺乏動力和積極性,甚至持牴觸排斥情緒。客觀方面,一是政務公開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對政務公開工作監管薄弱,搞與不搞一個樣,導致政務公開形成一股風,風聲過後就不再公開了。二是對違反政務公開制度的人和行爲缺乏明確和強有力的責任追究體系。三是各地各部門基礎不一樣,經濟實力和條件不一樣,所承擔的職責有別,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務公開的全面實行。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政務公開在中國可謂是方興未艾,特別是隨着中國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該項制度一定會有較快的發展。爲了更好地解決問題,推進政府機關的政務公開,本人將在單位這些年來對此問題的探索和實踐,向大家作以介紹,或許從中有所啓迪和借鑑:

市質監局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是起步階段。工作重點是按照市政府政務公開工作的要求,公開了本系統的工作職責、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辦事時限、收費標準、責任追究和舉報電話;第二階段在,是規範階段。工作重點是圍繞創建全市經濟發展軟環境服務最佳、收費最低、政策最優、審批最簡、信用最高、治安最好的“六個最”目標,啓動“一站式”服務,減少行政審批項目,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第三階段在至今,是提高階段。工作重點是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市局實施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開展的機關文化建設之中,對每名工作人員的職責、行爲、績效實行“千分制”考覈,細化到每名員工的崗位職責、作風建設和工作績效。具體措施如下:

一、規範內容,適時公開

我市政務公開工作會議後,市質監局黨組非常重視,立即成立了組織,制定出臺了本部門的政務公開方案,首先對本系統的16項工作職責、128項工作程序、鑑定檢驗工作時限、各項行政事業收費標準、誰主管誰負責的部門工作責任等進行規範,然後採取在日報、廣播電視報上開闢“質量在線”專欄、在電臺上搞辯假識假講座、在電視上搞打假、文藝專題、在政府網站建立質監網頁、在市局醒目位置掛“加強文明建設,提高道德素質”牌子、在單位設舉報箱、在社會上廣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對質監繫統辦事職責、辦事內容、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時限、辦事結果、辦事紀律、重大事項8大類12項政務公開內容進行了公開,並且做到應公開的全部予以公開。

二、適應發展,不斷深化

我市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工作會議後,市質監局進一步將本系統政務公開工作引向深入。第一,在內容上深化。從強調履行部門職能的公開深化到發揮部門職能,將市局開展的支持全民創業活動、下企業審批制度、減免審批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持證收費、掛牌服務等進行公開,全面接受社會監督,開展“社會滿意服務年”活動,爲社會提供“十項內容”和“十項措施”的滿意服務,從簡單地查處“三亂”,變抓行業作風,創“六個最優”,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爲進門熱心、辦事順心、離開舒心。第二,在管理上深化。從要求履行自身職責的多一些,深化到對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上來,24小時爲企業開通服務熱線,變坐門等客爲上門服務。變一次性檢定檢驗收費爲全年打包服務、全全候盡職盡責。對工作人員從公開職責深化到包括領導在內的全員公開。明示每個人的工作職責,接受社會、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監督,也接受本單位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的監督。第三,在形式上深化。從公開事深化到公開人,既體現正面要求,又突出負面激勵,將談話制度、12365投訴處理等進行公示,進行警示,從公開結果深化到公開過程,邊幹邊公開,有反饋有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例如,就檢定出租車計價器問題,我們接到市民的建議,主動向市政府寫出專題報告等。從自我評價到社會評價,通過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向社會發放5000份徵求意見函、表、卡等形式,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接受社會評價結果。第四,在方法上深化。將政務公開工作制度化,用制度來保證系統的政務公開順利、有效的運行,做到了規範管理,強制落實。並將政務公開工作列入目標責任制“千分制”考覈項,進行立體、透明、公開考覈,將考覈結果作爲年終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優秀的給予獎勵,基本稱職的取消公務員年度獎勵工資。實行iso9000國際質量標準管理,提高管理、執法整體水平,從一月一調度變爲一個季度召開一次管理質量評審會議,每半年通過一次內審,每年通過一次外審,將每一個人的行爲都納入管理體系之中,都在大家的監督反饋之中,變由幾個人管理、爲全員管理、全員參與。這項工作已經得到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首肯,並在全市機關管理大會上作爲典型介紹了經驗。

三、加強領導,保證實施

爲確保政務公開工作的有效推進,市質監局成立了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監察科爲責任單位。第一,明確責任,定期考覈。市局黨組非常重視政務公開工作,明確領導小組職責,及時研究、部署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管理責任,及時指導、協調政務公開工作;各職能科室負實施責任,及時公開、推行所屬政務。實現了“十個指頭彈鋼琴”的工作格局。第二,完善制度,保障效果。強調轉變職能,改進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在行政審批方面,審批項目能減則減,已從的24項減少到的4項,並且保證全部進入行政服務中心,保證一個窗口辦理。選派高素質、負責的人員作爲首席代表對所有審批項目進行全過程辦理,保證行政相對人滿意。市局的行政審批窗口已經連續三年被評爲優秀窗口,又被評爲紅旗窗口。在行政執法方面,實行科所隊“三位一體”捆綁運作,用利益聯,用責任分,靠執法開路,靠執法提供保障,靠執法樹立形象,實現行政執法主體、程序、結果合法,幾年裏在行政執法上沒有一次違紀案件、沒有一件行政複議案件被撤銷、沒有一件行政訴訟案件敗訴,被市政府評爲“市行政執法責任制先進單位”;被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政府法制辦授予“遼寧省人民滿意的行政執法示範單位”稱號,是全省質監部門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也是當年市唯一獲得該榮譽的單位;被省委、省政府連續兩屆評爲“文明機關”。在綜合管理方面,重點體現在改革管理體制,整合系統資源上。把計量所與衡器所、特檢所與鍋檢所進行合併,合併後的兩個所,整體實力得到了提升,服務手段得了增強,社會功能進一步完善,更加適應政務公開工作形勢。質檢所通過改造升級,一次性通過省級的驗收,並排在了全省前列,被評爲省質監繫統十佳規範院所,目前該所已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在貫徹科學發展觀方面,召開了科技興局大會,提出了科技興局發展戰略。在財務管理方面,成立了財務覈算中心,市局與3個區分局、5個直屬單位財務統一管理,統一覈算,網上運行,已經推行兩年,效果很好。在學協會管理方面,學協會全部下放到技術機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沒有在學協會兼職的。在管理機制方面,實行下企業審批制度,實行零距離服務、快捷服務和親切服務,實行事前告知制和輕微違法不予財產處罰制,進一步加強了軟環境建設。第三,加強監督,嚴肅紀律。建立健全政務公開的監督制度,保障相對人在政務公開中的救濟權利。對於單位員工違反有關政務公開制度、規定的行爲,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信息的行爲,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踐諾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部門責任公開道歉制和公務員責任行政賠償制。並允許相對人通過行政複議或者行政訴訟等方式取得救濟。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市質監局及其所屬單位的政務公開工作業已呈現出遞進式推進的良好態勢,達到了有領導、有組織、有機構、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的要求。全面對外公開,實現了陽光行政;全面對內公開,實現了透明管理。全市質監繫統領導班子民主、團結、和諧,幹部羣衆想事、幹事、成事的工作氛圍與日俱增。行政效能不斷提高,社會形象不斷提升。具體表現在:思維方式變了,觀念不斷更新;工作方式變了,活力不斷增強;工作環境變了,效率不斷提高;執法環境變了,權威不斷提升;管理模式變了,內容躍上新高;基礎條件變了,服務水平提高;領導方式變了,執政能力增強;人的需求變了,文明成果凸現;工作思路變了,根基越打越牢;發展策略變了,整體合力增強。

以上是我對當前政務公開粗淺的認識和本單位在推行政務公開工作上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績,與政務公開要求還有差距。要保證政務公開工作深入開展並取得實效,還必須順應形勢發展需要,完善政務公開立法,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因此,國家還要進一步加強政務公開法制化建設,儘快制訂《政務公開法》及與之相適應的法規,明確規定各級國家機關必須公開的範圍、內容、形式、程序等,保障政務公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還要以“實際、實用、實效”爲原則,以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爲依據,圍繞黨政機關政務公開每個環節制定一些相關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預審、評議、反饋、考覈、責任追究等各項規章制度,並嚴格依照制度規範操作,以此推動政務公開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軌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