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調研報告(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4W

扶貧調研報告 篇1

根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作爲自治區“”時期整村推進貧困村的xx市xx區xx鎮xx村今年繼續被確定爲自治區安監局的幫扶對象。受黨委、政府的重託以及自治區安監局領導的信任,我於今年3月底到xx鎮xx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爲確保各項幫扶目標的實現,一到任以後在xx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兩委”的積極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環境,紮實開展調研工作。通過實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飲水、村屯道路、水利設施、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深入農戶家中,廣泛聽取羣衆的意見和建議,並與xx鎮黨委、政府領導和xx村“兩委”班子座談,具體瞭解xx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研究今後發展的思路和辦法,對切實幫助xx村“理思路,出點子,供信息,找資金,抓管理”,積極謀劃定點扶貧工作新舉措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扶貧調研報告(精選15篇)

一、基本情況

xx村位於xx鎮南部,面積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東與集合村相連,南與那銀村接壤,居住着壯、瑤兩個民族。全村轄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戶、百苗、平利、六煙、那華、那馬等11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652戶2745人,其中瑤族6個自然屯,瑤族人口1402人,佔全村總人口的51%,均爲農業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戶14戶,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總面積2、2萬畝,耕地4031畝,其中水田1201畝,旱地2830畝;有經濟林面積6000畝,其中油茶成林面積3000畝、八角800畝,杉樹成林面積1000餘畝,退耕還林面積1000畝。農作物以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爲主,主要經濟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農資商品服務部3個,小型茶油加工廠8家。村屬地界內無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去年開始有區直單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指導員駐村。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一)經濟發展情況。*年,xx村人均純收入x元。經濟結構較爲單一,還是以傳統的種養業爲主,主要經濟來源爲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種植、家庭養殖、勞務輸出等。一是種植業,以水稻、玉米作爲口糧只能解決全村的吃飯問題,*年全村進廠原料蔗約9100噸。二是養殖業,全村現存欄生豬800多頭,耕牛90多頭,有年均一萬元以上收入的養殖專業戶15戶;三是運輸業,全村從事運輸業的6戶,大小運輸車6臺(含1臺客運車);四是勞務輸出,富餘勞動力長期外出務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農閒時到或附近地區臨時務工。

(二)教育事業發展情況。xx村在那戶屯設有一個村中心國小和在六合屯的一個教學點(僅一年級),全村一至五年級在校生199人,六年級學生全部送往xx鎮中心國小完成6年級教育,並在xx鎮第一中學上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全村義務教育適齡青少年、兒童共304人,入學率100%,沒有輟學現象,均享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目前在校大學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內各有一民辦幼兒園,入園入托人數分別爲30人和18人。

(三)社會保障發展情況。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605人,參合率達到97%;*年開始在全村範圍內推廣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對象1321人,參保率75%。全村60歲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養老金。

(四)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村部綜合樓是集學習文化、教育培訓、辦公接待、醫療衛生於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建於六煙屯,處於至xx鎮公路路邊,爲一棟兩層建築面積爲160m2的磚混結構建築,內設辦公室、計劃生育室、培訓室、醫療衛生室、文化室、會議廳等,衛生醫療室配備了基本的醫療救護藥品。

(五)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一是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條13、2公里,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現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進一步是屯內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煙、那幸屯的屯內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至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礎實施以及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盤山公路已開通並鋪上砂石,新建橋樑一座,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羣衆的出行。其餘村屯道路無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寬度均爲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難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設施還相當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條12公里,灌溉面積1200畝,主要水源來自平祿水庫,只有1條4公里水利渠道達到“三面光”標準;其餘包括那母、百秀、六煙、那馬、六合、那華等屯的水渠還是許多年前依田埂開挖的水溝,日積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訊設施不完善。全村11個自然屯均通電、通電話、有手機信號網絡覆蓋,約三分之二的農戶安裝有衛星電視接收設備,但遇雷雨大風天氣時常伴有短時間的停電和手機、電視信號中斷現象。

(六)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政策落實情況。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有待加強。村容村貌、羣衆精神面貌、衛生面貌較好,豬、雞到處跑的現象較少,遍地豬牛糞的不衛生狀況和羣衆砍樹燒火的習俗在該村有較好的控制。

(七)村級組織和黨組織建設情況。一是村“兩委”班子成員情況。現黨支部班子有成員5人,其中支部書記1人,副支部書記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員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會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員3人。平均年齡40歲,其中國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2人。村“兩委”班子成員是各村民小組的經濟能人,能吃苦耐勞,在羣衆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較強的“雙帶”的能力。二是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情況。目前,村“兩委”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等制度,重大問題能集體研究。班子內部較爲團結,關係比較融洽,能夠保證村裏工作的正常開展。村幹部作風較爲務實、正派,多數羣衆對村幹部比較滿意。三是黨員隊伍情況。全村現有黨員49人,其中有女黨員16人,黨員年齡老化。

三、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xx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羣衆的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村人民羣衆生活都在溫飽線下徘徊,生產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一)羣衆思想認識還有偏差。少數村屯羣衆的主體意識不夠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籌資建設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二)新農村建設規劃比較滯後。由於鄉村建設規劃人才短缺,指導不到位,各村屯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村莊整合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仍不夠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統一規劃,房屋佈局零亂,人畜混居,露天廁所、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家戶排水(污)溝獨立不聯通,有的家戶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傢什、柴火亂堆亂放,村莊“差、亂、髒、臭”現象較嚴重,村莊整治工作難度大,新農村建設規劃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基礎設施薄弱。一是那母、百秀、那幸、那戶、平利、那華、那馬的通屯道路亟待加固路基,維護修繕。這些通屯道路均爲泥石路,多爲依山而繞行,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寬度均在2-3米,嚴重影響了村民及村國小1400多人的出行。二是,人畜飲水比較困難。該村的水源較少,下轄的那馬、平利、那母、六合、那戶等五屯的人畜飲水設施還很薄弱,現引水水源不夠穩定,枯水期間的人畜飲水均出現斷供或不能自給情況。給這5個屯的羣衆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三是,水利設施年久失修。xx村的灌溉水源欠缺,那母水利渠道(主道2條共3公里)、六合水利渠道(主道1條2公里)、平利水利渠道(主道1條1、5公里)、那馬水利渠道(主道1條1、5公里)均需維修,其中那母屯的水稻面積爲91畝,那母灌溉水利渠道所經之處均爲大面積水稻田,水田集中度、灌溉利用率均爲全村最高,然而多年的失修失護使河道堆積了較厚的淤泥,急需清理修繕。四是,危房改造任務艱鉅。由於羣衆收入來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設資金非常有限。雖然,這幾年實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繕解決了部分羣衆的危房。但全村還有47戶農戶居住在簡易木瓦結構的房子或危房中,這些房子多建於上世紀,大部分已嚴重傾斜,均屬於危房,安全隱患大。五是,六合屯教學點的基礎教學設施十分簡陋有待完善。該教學點設在屯邊的山丘上,途徑一條泥濘溼滑的土坡臺階,只有一間教室和一間老師辦公兼休息室,雖在*年經過當地政府努力,爲教室和老師辦公室接入電力線路,安裝了照明燈具、門窗扇葉等,增加課桌椅。但該教學點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落後,沒有衛生間,也沒有任何的文體活動場所器材和設施,教室內牆也未粉刷,嚴重的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遇炎熱、寒冷天氣時,小孩難以安心聽課學習;遇大風、大雨天氣時,只能停課放假回家。

(四)農業產業結構單一,主要經濟作物退化嚴重。

1、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調整有一定的難度。xx村長期以來都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爲主,輔以種植油茶、八角、杉樹,產業結構單一,產量低,農民羣衆增收困難。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無法通過擴大種植面積增收;由於甘蔗、水稻、八角、油茶已成規模種植,短期改變種植方向存在一定的難度。

2、八角、油茶果退化嚴重,缺乏技術指導。全村的主要經濟作物八角種植面積共800畝,20xx年的適齡八角樹單產僅75kg/畝;油茶果種植面積共3000畝,單產僅100kg/畝,遠低於平均產量。爲此,也曾請過農業技術專家指導,但未能予以解決。

3、養殖業發展徘徊不前。養殖業主要以生豬爲主,家禽爲輔,但大戶少、品種雜、科技含量低、成本高,還沒有擺脫“養豬爲過年,養禽解決油鹽錢”的小農經濟束縛。前些年,有的農戶發展養豬、養牛、養羊等項目,因受市場波動影響,現在存欄數已經很少,沒有上規模的養殖戶。

(五)勞動力素質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該村勞動力總數約爲1360人。目前,爲增加收入來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但大多數羣衆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六)基層組織建設有待於加強。一是黨員隊伍老化嚴重。由於優秀青年外出務工比較多,黨員吸收工作難度大,現有黨員老齡化嚴重。據初步統計,全村黨員共49名,50歲以上老黨員有24名,30歲以下的黨員僅3名。二是辦公條件有待改善。村部辦公樓受20xx年“6、28”洪水災害影響,牆面出現了3條寬2mm的紋裂,雨天樓頂板漏水較大,嚴重影響到村“兩委”的辦公、開會、學習以及農村農技培訓等活動,另外村部還存在辦公桌椅陳舊、電源線路老化等現象。經積極向上級爭取,目前村部改造項目已進入徵地測量的收尾階段。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特點和新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在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現對xx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強宣傳發動

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的、全會有關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強農惠農政策,使廣大農民羣衆瞭解、熟悉黨和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只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自已的事,是讓農民羣衆確確實實得到實惠的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導他們自覺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

(二)立足長遠發展,科學制定xx村發展規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然後按規劃分期分批逐步推進實施。建議首先應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原則,認真編制好“”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統籌安排農村建設的各項用地和空間佈局,綜合協調村民住宅與道路、人畜飲水、學校、幼兒園、衛生室、文化活動中心等各類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關係,爲農村居民提供符合當地實際、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然後要確保村莊建設規劃得到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房舍建設要符合規劃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的建設行爲要及時制止,對歷史建築要逐年“消化”。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竈、改廁、改路、改房,實現雨污分流、人畜分離、垃圾清理,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現象。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xx村的基礎設施非常滯後,建議按照“農民出一點、財政拿一點、社會籌一點、包村單位和有關部門幫一點”的思路,構建起“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羣衆自助、社會贊助”的投入機制。抓住國家對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大力支持這一大好發展機遇,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千方百計向上爭取投入,儘快建立高速通道,澤福人民。在實施整村推進中,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山區行路、飲水、農田水利等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設,解決阻礙扶貧進程的關鍵因素,切實改善羣衆的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

1、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設,解決阻礙扶貧進程的關鍵因素

①跟蹤落實“百秀通屯及屯內道路硬化工程”的項目及工程施工建設。根據道路現有路況,部分修繕、加固路基後,擬水泥硬化1100米道路(含屯內硬化道路),寬度1-4米,供會車停讓。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爲30萬元。該項目已列入今年xx區“一事一議”項目當中,仍需進一步跟蹤落實,力爭在今年內完工投入使用。

②做好硬化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項目立項實施工作。根據道路現有路況,開挖護路水溝,從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約600米)水泥硬化,路面寬度3米,新建5個駐車點,供會車停讓,其路基另需少部分加固維護。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爲22、5萬元。資金來源:主要爭取交通部門、扶貧、民委、教育、糖辦以及社會贊助給予協調解決,力爭在20xx年底前解決那戶、百秀、那幸、百拿、六合5個自然屯及村屬國小近1400多人出行交通嚴重受阻的問題。

2、加快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徹底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①跟蹤落實“那馬、那母屯人畜飲水工程”的項目及工程施工建設。該項目去年已列入xx區扶貧辦幫扶項目當中,管道及其配套設施基本落實,但仍需進一步跟蹤落實工程施工建設相關事宜,力爭在今年年內完工投入使用。

②那母、百拿、那馬、那戶等4個屯的人畜飲水設施建設應採取“一事一議”、扶貧、部門支持和企業贊助的方式,逐年予以解決。徹底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3、加快農田水利設施維修、政治建設,確保旱能灌、澇能排。

xx區作爲第一名列入自治區向國家水利部推薦爲第三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通過水利部審批後,每年將獲得20xx萬元的補助,三年將獲得6000萬元,給改善農村水利設施維修提供了資金保障,確保旱能灌、澇能排。因此,我們要配合村委做好那母“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建設、六合水利渠道、平利水利渠道、那馬水利渠道的維修項目立項工作。尤其是那母屯水利渠道,要及時清理渠道淤泥,並在原有渠道基礎上,修建長3公里、寬0、5米,深0、5米的“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徹底解決那母屯大面積水稻田灌溉。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爲32萬元。

(四)加快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1、大力發展甘蔗生產。xx村甘蔗種植已成規模種植,從播種到收購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體系。**年,甘蔗種植總面積爲2990畝,進產原料蔗約9100噸。但由於受天氣影響和甘蔗品種制約甘蔗減產嚴重,加上xx村現有耕地已經用完無法通過擴種增收。應積極爭取區糖辦和科技部門支持,立足改良甘蔗品種和加強種植技術培訓,促進甘蔗種植發展和農民增收。

2、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根據*年統計數據,xx村目前有油茶成林面積約3000畝,小型茶油加工廠8家,20xx年當地茶油價格爲22元每斤。積極引導和培訓農民科學配方施肥,通過推廣優良品種,低產改造,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油茶的品質和質量,提高油茶林單產,重點扶持一兩家有條件的加工廠提升產品品質,打造茶油品牌,做大做強xx村油茶產業。

3、大力發展特色養殖。xx村現有養殖專業戶普遍存在養殖規模小,養殖技術落後等現象。應積極爭取蓄牧水產部門支持和鼓勵有意向的養殖戶擴大規模改進技術,引進其他特色養殖項目,通過示範,帶動全村養殖業發展。

4、充分利用每年冬季閒田增收。xx村目前有500畝冬閒田,大部分冬閒田位於交通較爲便利的平地地帶,種植條件好。加強對冬閒田的農業綜合開發,組建農村合作社,引進公司,形成訂單式農業,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五)加大教育培訓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人民羣衆的勞動技能和科技知識,增強農民的致富本領

1、完善六合屯教學點基礎設施。在教室房前修建一個衛生間和新建文體活動場所,添置設施和器材;及時解決該點師生生活用水問題;對泥濘溼滑的土坡臺階進行硬化改造,確保師生出入教學點的安全。

2、積極引導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增加勞動技能,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收入。我國當前職業工人缺口大,國家十分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接受職業教育的農村籍學生都能得到國家教育補助和推薦就業政策,有效減輕家庭教育負擔。針對當前農村很多學生初、高中畢業以後就棄學外出務工的現象,結合自治區安監局直屬單位廣西第一工業學校、廣西動力技工學校的辦學特點、熱門專業,宣傳職業資格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就業優勢,推薦該村適齡青年及準備外出務工人員到一工校、動力技校進行中等職業教育學習和成人教育。同時一工校、動力技校針對該村學員提供減免學雜費的優惠政策,以吸引生源。根據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對庫區移民、扶貧異地安置、城鎮低保、農村特困家庭子女(憑低保存摺)、退伍士兵、國辦福利院大齡孤兒等特定人員全部可享免學費。佔學生總數25%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免學費。保證就業收入1500元/月以上。農村學生享受1500元/年國家助學金;95%的學生可享受40-80元/月的校內助學金;優等生300-3600元的獎學金。

3、協調有關部門及培訓機構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轉移就業。該村勞動力總數約爲1360人。目前,爲增加收入來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但大多數羣衆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收入水平不高。積極協調勞保等有關部門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使得大部分農民掌握1-2門致富技能。多方收集信息擴寬渠道,引導剩餘勞動力就地轉化或者外出務工、經商。

(六)加強村級組織建設

以後要注重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幹部,引導和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該村任職,改善村幹部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吸收有知識、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年輕入黨積極份子,爭取每年發展黨員不少於1人。認真抓好黨員培訓工作,學理論、學科技,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促進農業生產等各方面的有序發展。

xx村村部辦公樓始建於**年,由於受到20xx年“6、28”洪水的浸泡,地基下沉,天面開裂,成爲危房,影響了正常辦公。爲此,xx村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按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在原址上擴大建設村公共服務綜合樓和一個籃球場(配套氣排球場)、室外兵乓球場、文藝舞臺、村級衛生室(佔地面積80平方米)等集於一體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目前該項目已協調開展徵地和測量工作,並落實了組織部門基層組織建設資金3萬元、衛生部門村級衛生室8萬元;文化部門已列入20xx年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45萬元)。力爭今年組織興建。

扶貧調研報告 篇2

20__年6月,自治區黨委__全委會議確定了“收縮戰線,突出重點,到村入戶,整村推進,三年解決44萬特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十年使329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整體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方針和部署。隨着三年解決特困戶人口溫飽問題目標的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將開始新的進程,今後扶貧開發工作將主要圍繞兩大任務展開:一是鞏固溫飽成果,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水平。二是進一步改善貧困鄉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鄉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的落後狀況,爲達到小康生活水平創造條件。也就是說,如何解決“鞏固”、“提高”的問題,是今後我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以此爲前提,20__年7月20日至30日,在計委艾委員的帶領下,由州扶貧辦、__縣、__縣、__縣、__縣參加的扶貧開發工作調研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學習調研。調研組克服天氣炎熱、路途遙遠等不利因素,合理計劃安排,歷時11天,對北疆__州、__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進行了調研。其中,重點對__縣移民搬遷工程、__縣扶貧項目管理、__縣扶貧資金管理、__縣噴灌項目、__縣扶貧開發檔案建設和管理、__縣牧區扶貧項目等進行了實地調研。這次調研得到了自治區扶貧辦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書記也都親自安排部署並提出了具體要求。調研組通過座談討論、實地參觀、現場交流等方式,對當地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伊犁州、博州兩地扶貧開發工作概況。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區級副省級單位,州直下轄八縣二市,由國家、自治區確定的重點扶貧開發單位共207個,其中重點貧困縣兩個,重點鄉19個,重點村186個。到20__年底州直尚有貧困人口27806戶143549人,佔州直農牧業人口的8、7%。伊犁州確定的扶貧開發的目標是:經過六年的努力奮鬥,到20__年末,按現行貧困線標準,在自治區率先全面解決低收入農牧民的溫飽問題。基本步驟是突出重點、整村推進、分批整體解決。前四年爲解決溫飽攻堅階段性,後兩年爲鞏固階段。20__年的任務是,力爭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農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萬人左右。

__州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5公里。自治州下轄__市、__縣、__縣兩縣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區。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及其11個團場。全州有35個民族,總人口42、8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33%。有區級重點貧困村6個,州級重點貧困村16個。現有貧困人口545戶2426人,佔貧困村總人口的26、72%。博州扶貧開發工作以縣爲主,採取點面結合,社會各方協同幫扶的辦法,確保三年內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北疆四地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點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北疆四地州一個共同點,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都有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地、縣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地、縣、鄉三級層層簽訂責任狀。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不能完成當年扶貧開發任務、未能按目標責任制使貧困戶擺脫貧困、解決溫飽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評選先進。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區負總責,地州統攬,縣抓落實,鄉鎮銜接,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總要求,充實完善各級扶貧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並形成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扶貧、計委多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形成制度,長期堅持,不使扶貧資金挪用、流失、滯留、截留,保證了把“救濟錢”真真用在救濟貧困百姓上。

2、積極拓寬扶貧開發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如何幫助和引導貧困戶開展生產,發揮自我動力,增產增收,擺脫貧困,是扶貧工作的難點所在。伊犁州以實施“庭院經濟開發建設工程”爲突破口,提高貧困戶勞動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條件,使貧困戶在擺脫貧困的進程中邁出了第一步。一是對貧困戶所住危房進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圍牆,有院門,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養1頭牛、10只羊、100只雞,有定單協議的養10頭驢。三是每家房前屋後種5分地馬鈴薯、5分地蔬菜,每家種6棵蘋果樹,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糧田,60%種小麥,40%種玉米,小麥作口糧,玉米和桔杆餵養禽畜。四是幫助貧困戶學手藝,製作花氈、地毯、花帽、刺繡等。五是幫助、引導貧困戶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員結構,使每戶都有一名會經營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創收人,一名上學有成的讀書人,家庭成員都是家庭養殖、種植的勤快人。從而使貧困戶在初級起步階段,就能夠實現在家門口勞動,開展家庭種植業、家庭養殖業和家庭手工業,積累生產實踐經驗,成爲最現實、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點,切實抓好重點縣、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工作始終圍繞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溫飽問題爲中心,以重點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爲重點,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和項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自20__年至20__年,__區已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貼息貸款17925萬元,爲重點貧困縣、鄉建立建設了一批以牲畜養殖、水利基礎設施、飼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爲主的骨幹工程和示範工程,加快了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又藉助國定貧困縣的政策優勢,積極爭取各類扶貧資金,從而使扶貧開發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博州扶貧工作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的要求,把有限的財力物力向扶貧重點地區集中,他們把全州確定的60個村作爲州直單位重點聯繫和幫扶的對象,簽定三年責任狀,不脫貧不脫鉤。對其中16個最爲貧窮的村,由州財政口徑注入160萬元扶貧開發資金,幫助貧困戶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設等,解決了貧困戶最爲緊迫的生活問題。

4、正確引導,積極鼓勵外出務工,幫助貧困農牧民增加收入。

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助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做法。__區採取讓貧困戶在本地區境內給種養大戶打長工和農忙季節打零工、短工的辦法,增加貧困戶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火車換裝、棉花和枸杞生產等相關服務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爲一項產業抓。伊犁州20__年組織10000名貧困戶勞動力走出鄉村務工,其中20__名納入縣、市勞務輸出計劃,走出伊犁到外地務工。通過勞務創收不僅緩解了貧困戶家庭的生活狀況,而且直接增加了現金收入,同時也帶來了貧困戶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成爲貧困農牧民擺脫貧困的一條有效途徑。

5、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

伊犁州實施“貧困戶子女勞動技能職業培訓教育工程”,每年培訓120人,由州教育局、財政局、扶貧辦、職業中專負責實施,工程實施6年,爲貧困戶家庭子女勞動就業,務工創業打下了基礎。同時結合“科技之冬”活動和“科技扶貧培訓”,靈活多樣地開展“一事一訓”、“一技一訓”、“一養一訓”、“一種一訓”、“現場培訓”、“觀摩培訓”等培訓活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和羣衆的參與性。__區__縣堅持實施科技扶貧興農戰略,確立科技扶貧的主攻方向,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扶本相結合,加強對貧困農牧民羣衆的培訓力度,提高貧困戶的素質,爲貧困鄉村和貧困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認真落實各項扶貧優惠政策,減輕貧困戶負擔。

__區對人均口糧不足300公斤的的貧困戶,實行“五減免、一優先”,即:減免鄉村統籌、提留、糧食定購任務、水費、教育基金,優先給貧困戶安排種植計劃,購買母畜賒貨給貧困戶,增加牲畜飼養量。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農業稅5年,移民搬遷貧困戶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補助救濟。在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面實行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一費制”,將學雜費和課本費合併收取,國中學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260元,國小學生每學年最高不得超過160元,浮動範圍不超過20%。通過實施扶貧優惠政策,20__-20__年共減免貧困戶農牧業三稅451萬元,減免課本費、學雜費190萬元,減免義務工93039天,減免集體提留124萬元,免徵異地搬遷定居貧困戶農牧業稅181。4萬元,同時減免其他各種費用150萬元。博州對特殊困難戶,縣財政從教育費附加中劃出部分資金,用於中國小學雜費減免。對貧困戶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免徵5年農牧業稅,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5年農業稅。對移民搬遷貧困戶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當地民政部門給予補助。通過制定和落實扶貧優惠政策,極大地減輕了廣大貧困戶的生活負擔,爲解決溫飽,實現脫貧致富打下了基礎。

7、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伊犁州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不搞“大鍋飯”。對於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要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中去。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經教育不改的,採取緩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發、激活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通過勤奮勞動,自我脫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使貧困戶把壓力變爲動力,把動力變爲活力,帶來了貧困戶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能力、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二、主要收穫和啓示

1、方法靈活,形式多樣,不斷爲扶貧工作注入活力

__區__縣針對特殊的環境和致貧根源,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產業化爲方向,以增加農牧民生產資料佔有量、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增一加強”爲目標,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向基礎設施、生產資料方向彙集,向以戶爲單位的貧困農牧民手中彙集,__縣、__縣作爲國定貧困重點縣,積極爭取大單位、大企業開展扶貧幫困,收到積極成效。__縣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電視臺、自治區額河建管局三家單位幫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__縣幫扶各類物資達340萬元。__縣先後爭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自治區菸草專賣局等四家單位進行幫扶,幫扶資金及物資達204、6萬元,建成噴灌農田1萬畝,石油希望國小1所,蜂蜜加工廠1座。由於大單位、大企業的帶動,社會各階層扶貧幫困積極性得到提高,全縣有46個縣直單位130多大戶參與到扶貧幫困隊伍中來。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貧困戶異地搬遷工程。他們對於環境惡劣、居住偏遠、脫貧無望的貧困戶堅決實施搬遷。採取“一戶一策”、“幾戶一策”、插花安置、置換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種方式。察布查爾縣則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優勢,成片集中開墾4萬畝土地,成立扶貧農場,對異地搬遷戶統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戶異地搬遷和生產生活問題。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過調研,可以感覺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貧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們在正確把握扶貧政策的前提下,大膽採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以促進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

伊犁州從每年的扶貧貸款額度中切塊10%-15%,作爲全貼息小額信貸,專門用於貧困戶發展生產。通過“公司+貧困戶”、“基地+貧困戶”、“大戶+貧困戶”、“協會+貧困戶”、“能人+貧困戶”等方式實現放貸、承貸和還貸,使貧困戶在務工生產中學到技術,得到收入,獲得生產資料方面的實物回報,實現自我滾動、自我表現發展。__區根據實際情況,在資金運用上與其他資金通過“捆綁使用”,使資金和項目發揮出最大效益。

__縣爲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種植業,推行了一套“五戶幫扶小額信貸模式”。具體做法爲:成立縣扶貧總社、鄉分社和村扶貧中心的三級小額信貸資金髮放專門機構。同時把全縣農牧民以五戶爲一個單位,按照“一戶黨員戶或幹部戶、一戶富裕戶、兩戶中間戶、一戶貧困戶”的形式組成了605個“五戶幫扶組”。每一個“五戶幫扶組”對信貸資金的返還實行五戶聯保,共同擔負連帶責任,對信貸資金的使用和項目的實施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形成一種“黨員帶,富戶促,親幫親,戶幫戶,利益相連,風險共擔”的幫扶促進機制。從而使小額信貸成爲全縣五年來各項扶貧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辦法。

3、多措並舉,敢於創新

伊犁州通過建立扶貧資金項目工程建設貧困戶受益制度,提高貧困戶收入。在實施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項目時,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納貧困戶勞動力。縣級扶貧辦、計委在扶貧資金工程項目的發包、檢查、驗收時,必須把使用不低於50%的貧困戶勞動力作爲工程合同的一項指標。

察布查爾縣積極鼓勵貧困戶外出打工掙錢,並幫助貧困戶學到一技之長。爲此他們積極實施五個100工程,具體爲:以鄉爲單位,在貧困戶中選出500人,根據實際情況,培訓100名泥瓦工、100名縫紉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髮師、100名烹飪師,連續培訓3年。在培訓中,無償提供學習工具和設備,學成後工具歸個人。

__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提出並實施了科教式、搬遷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戶幫扶、小額信貸等多種扶貧舉措,不斷豐富和完善符合縣域實際的扶貧措施,三年來,通過多種措施,全縣累計有183戶1160名特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均收入從原來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對我州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思考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州扶貧開發的變化隨着我州三年解決特困人口溫飽問題的目標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已開始新的進程,由此也帶來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變化。

一是工作對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貧困人口的變化。隨着我州特困人口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特困人口已全部進入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範圍內,扶貧對象也隨之進入以低收入貧困人口爲重點的階段,但由於我州解決溫飽的水平低,這部分低收入人口經不起自然災害,經不起身患疾病、經不起市場波動,很容易出現飽而復飢、暖而復寒,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對象。

二是貧困人口的貧困標準發生了變化。按照新階段國家確定的貧困標準882元,到20__年底,我州農村牧區有低收入貧困人口約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靜、__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__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呈集中連片的區域性分佈。

三是扶貧目標由解決溫飽問題到爲實現小康創造條件的變化。解決溫飽問題任務單一,而實現小康目標多樣綜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爲社會弱勢羣體的貧困人口,今後增收面臨的市場環境與前幾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

四是扶貧內容由單純的經濟發展到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變化。目前,我州貧困鄉村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低收入貧困人口思想觀念落後,勞動技能和經營發展能力較弱。統籌發展就是扶貧開發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既要以經濟發展爲重點,着眼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顧貧困鄉村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到經濟與社會、經濟與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也要以人爲本,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爲自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更加和諧的條件。

五是扶貧方式由以戶爲單元到整村推進的變化。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要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以村爲扶貧單元,通過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的進一步改善,促進解決一家一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州20__年將有18個重點村進行整村推進驗收。

六是扶貧投資由規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變化。在扶貧資金總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我州扶貧開發要立足現有資金規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脫貧數量、收入指標的傾向,將收入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讓人民羣衆真正感受到扶貧的實際成效,得到實際的利益。

必須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州扶貧開發工作

統籌自治州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事關我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扶貧開發作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決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生態環境惡化以及諸多社會矛盾等問題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不在城市,而是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關鍵在農牧民特別是貧困農牧民。從我州發展的現狀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仍然在且末、和靜、__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__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該區域的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漸突出。扶貧開發既要解決好貧困農牧民生產生活中現實緊迫的問題,又不能盲目開發,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以科學的發展觀爲指導,確立科學的扶貧觀,立足當前,把握全局,着眼長遠,深化對扶貧開發的認識,自覺地把科學的扶貧觀實踐於扶貧開發中去,在扶貧規劃上加以體現,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貫徹,在扶貧工作中加以落實。

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鞏固溫飽成果,提高貧困農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後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結合我州實際,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堅持扶貧到村入戶,鞏固提高溫飽成果。從20__年起,對全州34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整村推進情況開始進行分批驗收,條件成熟一批驗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強難點地區和困難羣體的扶貧工作。要把且末、和靜、__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__縣荒漠乾旱的貧困人口作爲扶貧開發的工作重點,集中財力物力,採取綜合性措施,給予大力扶持。對於分佈在不具備生存條件,投入多又見效慢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移民搬遷扶貧,做到搬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過得好。

三是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貫徹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導思想,落實好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實施結構調整的有利機遇,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三要在扶貧貸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或大戶,只要能帶動貧困戶,與貧困戶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繫機制,給貧困戶帶來實惠,扶貧貼息貸款都給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礎設施建設、石油開發、季節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爲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落實以工代賑項目關於“勞務報酬”管理的規定,就近組織農民工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脫貧致富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和家庭手工業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項目制度,保證貧困戶戶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

五是改進資金項目管理,加強監督力度。一要加強三項扶貧資金的捆綁力度。按照各有側重,優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安排使用三項扶貧資金,發揮整體效益。二依據扶貧開發規劃建立扶貧項目庫,簡化項目申報和審批程序,杜絕項目申報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資金效益和項目的科學性。三要推廣“參與式”扶貧模式,組織貧困羣衆參與項目的建設管理,激發貧困人口脫貧意識和潛能。四要嚴格實行報帳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監督工作,聘請自治州對口幫扶單位的幹部作爲自治州扶貧辦的督察特派員,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重點村的資金落實、項目實施情況。六要實行扶貧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和項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確保社會扶貧工作紮實有效。堅持“聯繫到縣,定點到鄉,幫扶到村,受益到戶”的原則,一要加強社會扶貧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二要加強99個州直、駐州幫扶單位工作的督促檢查,促進工作深入開展。

七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形成合力,整體推動”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在政策領導、制定規劃、資金管理、社會扶貧、監督檢查、綜合協調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扶貧調研報告 篇3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2月4日,我們一行來到區開展走訪慰問,並就扶貧開發工作進行調研,深入到縣鎮街道、村組、農戶,採取聽取彙報、現場查看、與貧困羣衆和基層幹部對話交流、座談等形式,瞭解區近年來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和困難,廣泛聽取幹部羣衆對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建議和要求,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扶貧開發工作總體情況

區位於省西南部,國土面積172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5萬人,轄18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278個行政村,28個社區居委會。2019年納入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共有27個村被認定爲省級貧困村。2019年底,貧困人口10萬人,貧困發生率爲14.5%。

2019年,撤市設區後,區大力實施“同城發展、富民強區”發展戰略,銳意改革創新,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增長率均高於市和全省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緊緊搶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歷史機遇,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級財政部門撥付的3319.79萬元扶貧資金(其中:中央財政2179.79萬元、省級財政1000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140萬元),圍繞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移民搬遷和“雨露計劃”等主要工作內容,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爲抓手,以“產業扶貧、移民搬遷”爲重點,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全區脫貧2.4萬人。

(一)實施整村推進,改善基礎設施。2019年,區繼續將貧困村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相結合,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圍繞27個省級貧困村,大力夯實基礎建設,有效地實施了整村推進工程,共完成了包括基礎交通、農村水利在內的村莊整治建設項目51個。特別是較好地完成了41個通組道路交通建設項目,完成農村公路改造311公里、橋樑建設19座。打開了致富枷鎖,讓脫貧致富夢想有路可走。

(二)推動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自我省實施“四個一”組合式扶貧重大舉措以來,區提出“四個堅持,四條路子”的產業扶貧新理念,用好省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扶持27個貧困村及其周邊連片村產業發展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27個產業扶貧項目,新增產業基地道路27.7公里,灌溉水渠、飲用水管道7000米,苗木種植1600畝,安全飲用水水廠1座。這些讓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扶持項目,激發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新活力,幫助農民實現穩定增收。

(三)實施搬遷扶貧,開闢扶貧新路徑。2019年,該區計劃移民搬遷扶貧2019人,其中以工代賑異地搬遷扶貧移民1000人,進城進園搬遷扶貧移民1000人,上級下達搬遷移民扶貧補助資金1000萬元。該區計劃將其中1528人安置在蓉江街辦橋口村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引導貧困羣衆進城就業脫貧。目前,移民搬遷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與此同時,該區積極開展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爲水庫移民5808人發放直補資金348.48萬元,安排扶持資金381.48萬元,實施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和生產開發項目27個,並已全部竣工。

(四)實施“雨露計劃”,就業技能得到提升。作爲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區結合該區產業結構狀況,以中職學歷職業教育、勞動力轉移培訓、創業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政策業務培訓爲內容,積極實施“雨露計劃”,舉辦專項培訓36次,培訓2490人次,使受訓青壯年農民的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有了明顯提升,爲他們更好地就業創業、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礎。

(五)開展結對幫扶,扶貧效果明顯。今年以來,全區各定點包扶、定點扶貧工作組深入幫扶點402人次。籌集扶助資金1230萬元,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人員8313人次;掛點幹部職工捐款、捐物37萬元;幫扶困難學生604人,幫助引進人才35人次,引進技術64項;結對幫扶貧困戶2620戶,其中計劃生育貧困戶377戶;組織勞務輸出1328人,其中貧困戶勞動力890人。

二、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和存在問題

(一)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措施

根據《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區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到2019年底,使全區2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38565戶12.4萬人貧困人口具有比較穩定的收入,實現“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與全區人民同步邁入小康這一目標。爲此,區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核心要求,建立瞄準貧困戶的幫扶機制,給合實際,重點實施四項幫扶舉措,改扶貧“大水漫灌”爲“精準滴灌”,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到村到戶。主要措施包括:

1.扶持生產,實現就地致富。針對長期居住在農村,且年齡偏大,有勞動能力和一定生產資料的貧困戶,通過引導幫扶,開展種植、養殖等手段,實行就地脫貧致富。?甜柚種植。以甜柚種植爲重點,依託等鄉(鎮)萬畝甜柚基地建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種植面積達5畝的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採取免費提供苗木、技術培訓,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幫助貸款5萬元並提供扶貧貼息等。對區域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安排貧困人口就業的,政府對其產業實施等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油茶種植。對北部山區、赤土等鄉鎮的種植油茶達5畝以上的貧困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除享受林業部門的獎勵外,參照甜柚種植標準另行補助。?優質稻種植。對北部山區缺少土地的貧困戶、種植企業,政府幫扶土地流轉,發展優質稻種植,對種植50畝以上的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採取免費提供苗木、技術培訓,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幫助貸款5萬元並提供扶貧貼息等;對幫扶貧困人員就業的種植企業、農業合作社除除享受林業部門的獎勵外,參照甜柚種植標準另行補助。④蔬菜種植。以唐江、龍嶺、鳳崗、朱坊等鄉(鎮)爲中心區域,鼓勵土地集約經營,扶持蔬菜種植100畝以上大戶50戶,帶動10000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以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⑤花卉苗木種植。帶動5000貧困人口脫貧,對公共事業所需花卉苗木,政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在貧困戶中購買苗木,解決種植戶的投入和銷售壓力,實現脫貧目標。⑥發展鄉村旅遊業。通過建設“一座南山、十里蓉江、萬畝果園”生態旅遊長廊、以大山腦爲核心的生態旅遊休閒區、以傢俱體驗爲主題的商貿旅遊、蓮花山旅遊區、赤土畲族民俗旅遊區等五個旅遊點的建設,帶動5000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2.移民搬遷,洗腳上岸進城。針對那些居住偏僻、交通不便、生產資源缺乏、生產開發無門路的偏遠山區和庫區農民,實施移民搬遷進城,通過各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區,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同時在重點項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公租房,爲貧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確保“洗腳上岸”進城就業的貧困家庭“搬得出、住得下、過得好”,計劃逐步解決1萬戶共3.6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3.勞務輸出,轉移剩餘勞力。通過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使部分農民學得一技之長外出打工或創業,不願外出的則可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增加貧困家庭收入,解決2.6萬貧困人口脫貧問題。一是針對農村“8090後”有一定文化素質又有進城意願的,定期舉辦勞務就業培訓,轉移就業0.9萬人;二是針對一些長期在外打工,但有一定勞動技能且願意回鄉創業的,組織開展專項培訓,帶動就業0.8萬人;三是兼顧強化特殊崗位職業培訓,針對工業園區用工需求,舉辦起重機動車輛駕駛、電焊、焊工、刺繡、保潔、保安等培訓班,帶動就業0.9萬人。

4.政府供養,保障基本生活。主要對象爲特殊貧困戶(含五保戶、重度殘疾人員等)。一是加大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條件。加強敬老院硬件建設,擴建增容,將敬老院建設納入各鄉鎮社會發展規劃,與五保對象日益增加集中供養的需求相適應;整合各類民生政策,抓好五保戶、低保戶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好村級集中供養點。二是加強供養經費的動態化管理,確保五保對象生活穩定。爲確保五保集中供養對象生活穩定,應建立與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五保經費保障體系,財政轉移支付的五保供養經費每年進行調整,保障其生活水平穩定在農村一般生活水平。三是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支持殘疾人員參與就業。鼓勵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安排殘疾人員就業,政府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保障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正常生活。

(二)存在問題

1.對象識別還不夠精確。儘管從6月底開始,該區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扶貧對象識別辦法,以及“一申請二評議三公示四審覈”的識別程序,採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先後開展了貧困人口識別、建檔立卡培訓、登記造冊、初步錄入等環節工作,但從確定的扶貧對象來看,還存在對象識別不夠精確的問題。一是按照整戶識別貧困人口原則,很難把握家庭整體貧困情況,因而出現扶貧對象不精準的情況。二是對農戶收入很難準確統計,存在農戶隱瞞部分收入的情況,特別是家庭成員分散就業,很難掌握家庭成員各自收入的變化情況,導致少數已脫貧的農戶也納入了扶貧對象。

2.扶貧成效還不夠穩定。一是自身脫貧,致富造血能力較差,會出現一些“扶不起”現象。特別是留守在農村那部分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生產能力偏弱的“三偏”貧困人口,思想保守甚至愚昧,“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較爲嚴重。二是遭受自然災害或各類事故、重大疾病等返貧情況,致使扶貧變成反覆扶貧。三是收入來源渠道不穩定。貧困人口普遍無一技術之長,發展產業沒有技術支撐,很多投入打了水漂。相當一部分人是靠打臨工、賣苦力謀生,收入很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返貧。

3.移民搬遷後續發展存在隱患。實施搬遷扶貧進城的這部分農民,原先大多生活在偏遠山區,無論是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還是生產方式,進城後都很不適應,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磨合。雖然住得更舒服了,但原先生產方式無用武之地,“洗腳上岸”後不知所措,無固定收入來源。特別是貧困戶本來就沒有積蓄,有的爲購房又新欠了一屁股債,不僅沒脫貧還加劇了債務負擔。加上城裏生活成本增加,導致日常生活水平下降,不僅生活保障壓力加大了,在新的環境下與左鄰右舍也會時常出現衝突,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如果社會管理和幫扶政策跟不上,不僅這部分人的生計難以爲繼,將會引發新的貧困,甚至會影響當地社會穩定。

4.動態管理還有待加強。還約有3萬戶10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的動態管理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工作複雜難度也大。一是被調查的貧困人數多,加上脫貧戶擔心再得不到扶持而隱瞞真實收入,導致調查數據不真實準確;二是工作量大。各鄉村人手不足,也缺乏工作經費,不可能像建檔立卡時一樣每年都集中大批的專人開展調查摸底公示上報。因此,要確保扶貧對象的精準,必須探索建立切合實際的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不走樣。

5.扶貧資金缺口較大。2019年,各級政府安排全區的扶貧資金達3320萬元,但對於該區的扶貧工作任務來說相距甚遠。儘管區財政每年投入的資金都有所增加,但從扶貧資金的人均佔有量角度來看,扶貧資金依然不足,缺口較大。按2019年農村貧困人口10萬計算,農村貧困人口平均佔有扶貧資金是332元,與人均扶貧資金佔有量的最低標準相差較遠。資金短缺仍然是貧困地區的“瓶頸”因素,且短期內難有大的轉機。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階段,在總結經驗、鞏固扶貧成果的基礎上,擬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產業扶貧,夯實農民脫貧致富基礎。進一步創新生產扶持方式,用好產業扶貧資金,通過引導幫扶,以發展種植、養殖業爲主,幫助農戶就地脫貧致富。一是通過加大產業開發扶貧資金投入,推進貧困村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等試點,並逐年擴大試點範圍,爲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撐。二是圍繞臍橙甜柚、生豬和蔬菜、花生、油茶、優質稻等“兩主四特”產業發展,引導貧困農戶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市場+基地+農戶”等各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逐步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加大扶貧資金對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入社率達到50%以上。充分發揮各級扶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貧困農戶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戶脫貧。

(二)抓後續扶持,鞏固搬遷扶貧成果。一是抓好進城民工就業。通過各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區,吸納部分有條件的貧困人口就業,確保有穩定收入來源。二是抓好公租房建設。在重點項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公租房,爲貧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確保“洗腳上岸”進城就業的貧困家庭“居者有其屋”。三是抓好進城進鎮示範點建設。2019年,加快建設3個區級進城進鎮進園示範點,爭取蓉江橋口示範點安置800戶3000人,唐江九駁橋示範點安置100戶400人,傢俱產業園區級示範點安置600戶2400人。四是抓好搬遷後續扶持與管理。整合各方資源,加強部門協作,爲進城農民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供公益崗位,實現穩定就業。同時,加強對移民小區設區管理,爲進城農民提供生活幫助、就業指導等方面的諮詢服務,幫助農民加快融入和適應城鎮生活,讓他們在脫貧的基礎上能住得安心、生活愉快。

(三)抓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就業渠道。要把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術素質和就業創業技能作爲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工作來抓,轉“授其魚”爲“授其漁”,實現“培訓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樣,既可以委託專業培訓機構,也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實地培訓;二是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讓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專業,需要什麼就培訓,培訓內容要多元化;三是要以市場爲導向,圍繞市、區周邊地區對產業工人的技術需求,組織訂單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四是創新培訓形式,既要由企業組織培訓,也可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培訓,也可以由農民自己選擇培訓機構學習,只要取得培訓合格證書都可予以經費補貼。

(四)抓典型示範,深化整村推進工程。在繼續鞏固村、村整村推進成果的基礎上,今年再選擇一個貧困村作爲示範點,以優化村莊功能規劃、環境衛生整治、土坯房改造、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等爲主要內容,整合資源,集中資金,重點扶持,在幫助當地農民提高收入、穩定脫貧的基礎上,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精、氣、神,爲當地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樹立典範。

四、幾點建議

(一)堅持因戶施策,不斷增強扶貧措施的針對性。扶貧工作是否能出成效,關鍵在於是否能做到扶“真”貧、扶“準”貧、“對症下藥”。要在摸清底數、確保貧困對象真實精準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扶貧對象,即“扶貧戶、扶貧低保戶”,根據不同貧困類型,針對其不同貧困成因,因戶施策、“量身定做”,制定針對性強、組合式的幫扶措施,通過扶貧搬遷、發展產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等方式,助其脫貧;將“低保戶、五保戶”等農村因病因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貧困對象識別情況單列出來,經民政部門確認後,將符合政策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實現兜底保障。

(二)整合各個資源,不斷增強扶貧工作合力。要努力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各類資金,實現多元扶貧、共同扶貧。一是要深入開展結對幫扶。依託“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平臺,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戶、責任到人。要結合幫扶實際,做到定目標、定對象、定責任、定措施、定政策,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同時,幫扶單位要發揮行業和職能優勢,從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方面爲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扶持,保證幫扶措施和任務落實。二是要切實抓好專項扶貧。組織實施好整村推進、扶貧搬遷、產業扶貧、雨露計劃、以工代賑等重點工程,確保專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取得實效。三是要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採取有效措施,將貧困戶、貧困村的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願進行有效對接、互聯互通,實現社會扶貧資源的有效配置。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通過捐贈救助、發展產業、促進就業等各種形式參與扶貧。對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帶動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符合信貸條件的各類企業給予信貸支持,並按有關規定給予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四是要充分用好對口支援平臺。要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四個一”組合式扶貧工作政策及中央國家機關、省直機關、有關單位對口支援幫扶政策,發揮對口支援單位職能優勢,搭建好項目對接、產業承接平臺,積極爭取對口支援單位的技術、信息、人才及改革試點等支持,着力推進一批對口扶貧重點項目建設,解決一批難點節點問題,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三)堅持着眼長遠,建立健全扶貧工作機制。一是建立扶貧投入機制。各級財政要在財政預算中專項安排扶貧資金的基礎上,建立扶貧資金增長機制。既要對貧困家庭子女中、高等職業學歷教育要進行財政補貼,確保資金來源。也要加大對貧困村幫扶資金投入力度,扶持發展產業和改善基礎設施。更要突出精準扶貧,安排專項資金,對貧困戶一對一地進行幫扶。二是建立部門協調機制。要按照“統一規劃、各司其職、捆綁使用、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各部門資源,特別是要充分整合涉農部門的各項強農惠農資金,支持扶貧對象移民搬遷、發展產業、增加收入。財政、民政、教育、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水利、交通運輸、規劃建設、電力等職能部門要研究專門制定並落實扶貧特惠政策。三是建立金融扶貧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提高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產業扶貧資金和水庫移民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和帶動金融資金加大產業信貸投入,開展金融扶貧。積極拓展扶貧信貸業務,爲輻射帶動力強、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多、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快的企業提供貸款支持;積極實施小額貸款扶貧政策,支持扶貧對象發展生產,提高收入,實現穩定脫貧。

扶貧調研報告 篇4

建國六十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革命老區建設,特別是全會以後的三十年來,始終把革命老區作爲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革命老區發生了重大變化。爲認真總結新世紀近十年來革命老區“整村推進”的扶貧成果,推進20xx—20xx年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根據黨的關於加強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的力度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推進革命老區建設的要求,自治區扶貧辦決定開展革命老區扶貧典型調研活動。自治區革命老區建設辦公室、廣西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聯合組成了調研組,深入6個市6個村(來賓市象州縣中團村、崇左市龍州縣俸村村、桂林市靈川縣正義村、河池市東蘭縣板登村、百色市田東縣巴麻村、玉林市博白縣新茂村)進行細緻的實地調研,開展考察、走訪、座談、表格統計、填寫問卷等多種活動,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比較真實地瞭解了這些村的情況以及幹部羣衆的意見,寫成以下調研報告。

一、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我們調查了6個革命老區貧困村,分別爲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建黨初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其中5個列爲貧困村扶持,1個未列入貧困村範圍。總的看,列入貧困村扶持的都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得到廣東幫扶的村變化更大。

(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我區長期來堅持以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的扶貧開發思路是正確的,取得很明顯的效果,老百姓高興。所調查的6個村都修了公路,其中1個村公路實現硬化,4個村通了班車,1個村爲機耕路。東蘭縣的板登村通了水泥路,該路投資主要由廣東幫扶資金援助,4個自然屯都通了機耕路,用電、自來水也都到戶,沼氣池基本普及,村委會辦公樓設有辦公室、會議室、衛生室,還有硬化的標準籃球場。我們到村屯走訪座談,羣衆都是很高興熱情地說,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扶貧政策,感謝廣東幫扶。田東縣巴麻村也是廣東幫扶示範村,村部建有文化活動中心、體育活動中心、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農事村辦服務點、計生站、衛生服務室等。8個自然屯,屯屯都通機耕路,其中7個屯實現道路硬化,屯內支巷到戶路都已硬化,衛生情況好。基本實現自來水到戶,30%的農戶用上了沼氣,近年還修了5公里三面光的水利渠道,改善了生產條件。博白縣永安鎮新茂村20xx年才修通扶貧機耕路,儘管只通農用車,終究使老百姓擺脫肩挑背馱的歷史。龍州縣俸村、靈川縣正義村、象州縣中團村的大多數自然屯都能通機耕路,不少羣衆買了農用車、小型拖拉機、摩托車,大大解放了生產力。

(二)部分優勢產業初步形成。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是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措施。經過多年的努力,有3個村的優勢產業初步形成,田東縣巴麻村、龍州縣俸村圍繞縣裏的蔗糖支柱產業,大力種植甘蔗,20xx年實現人均分別爲7、6噸和5噸,成爲人均增收的主渠道。象州縣中團村,充分發揮耕地多的特點,20xx年種植優質稻7200畝(人均2、09畝),還有甘蔗2200畝,桑園850畝,實現人均收入2810元。

(三)外出務工成爲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外出務工是改革開放一個重大現象,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特別是把勞務輸出作爲廣東廣西結對幫扶工作內容後,經過開展培訓、輸送、上崗、跟蹤服務等環節,貧困村外出務工(主要到廣東)大量增加,一般佔勞動力的20—30%,多的達60%。

(四)羣衆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經過多年的扶貧,絕大部分羣衆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農民收入增加,相當部分羣衆建了新房,購置家用電器,如彩電、洗衣機、電飯鍋、多媒體播放器,許多農民用上手提電話。田東縣巴麻村、東蘭縣板登村75%的農戶建了鋼混結構樓房。如表:

二、革命老區村目前存在的困難

(一)基礎設施落後。

所調查的6個村,通班車的有田東縣巴麻村、東蘭縣板登村、龍州縣俸村、象州縣中團村、靈川縣正義村,博白縣新茂村不通班車,農用車雨天不敢走。屯級路就更差了,博白縣永安鎮新茂村39個自然屯有25個不通機耕路,全村沒有自來水,還有7個自然屯不通電視廣播。我們在村部開座談會,村部辦公室是1958年蓋的小木樓,“三個代表”就用粉筆寫在木條川方上。龍州縣俸村、象州縣中團村、靈川縣正義村的屯級路標準低,也只能通行農用車。飲用衛生安全水困難很大,中團村9個自然屯,有8個屯是季節性的自來水,乾旱季節不正常,其他村也有部分屯飲水不保證。目前全區還有585個貧困村未通四級路,8700多個20戶以上的自然屯不通機耕路。

(二)部分農民住房較差。

我們每到一個村,都深入兩個自然屯實地調查,發現一部分村屯農民住房還是比較差。博白縣新茂村有363戶,只有25戶蓋了鋼混結構房,佔7%。我們到丹竹屯,該屯21戶,有兩戶蓋了新房,其餘都是老房子,部分已成危房。象州縣中團村鋼混結構房約佔30%,龍州縣俸村、靈川縣正義村約佔10%。在象州縣調查時,縣裏的同志一定要我們去運江鎮上圩村看一看,該村5個屯,都沒有自來水,還是到溝邊挑水飲用,思柳屯22戶人家,除兩戶在建鋼混結構房外,其餘都住在乾打壘房裏,有的已是開裂了的危房。

(三)少數農民生活困難。

從調查的6個貧困村,20xx年人均收入都低於全縣水平,有5個村農民人均收入在20xx元以上,而博白縣的新茂村人均收入不到20xx元(1765元),佔全縣平均數的46%。這個村的人均糧食產量不足300斤,低收入戶有108戶660人,佔全村人口32、4%。該村地處大山區,水田和耕地很少,且質量差,光照少,產量低。我們在丹竹屯訪問,當時正值中餐時間,一些家庭吃的是糖水煮木薯片。

三、革命老區人民的呼籲

(一)正視革命老區的貢獻和現狀。

在調查中,6個革命老區貧困村羣衆要求要重視革命老區的歷史貢獻,畢竟老區在過去的年代爲中國的解放事業作出了犧牲,涌現了韋拔羣、朱錫昂、李明瑞等傑出人物,老區人民爲戰爭流血流汗。現在革命勝利了,還是要正視這個歷史。革命老區有許多變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有的地方還是很困難。老百姓認爲黨中央、國務院重視了,胡講話了,但沒有具體政策,實際惠顧革命老區民生的不多。有的基層幹部說,扶貧做了很多好事,但還是要有革命老區的政策,不能只靠扶貧的政策,兩塊牌子應該有兩塊資金。

(二)加大革命老區建設投入。

基層的幹部和羣衆說得直率,革命老區的困難問題是明擺着的,光靠列入貧困村,一年大概20—30萬元的投入,很難解決問題。實際上一個村要有500萬這樣的投入,纔可以解決基本的交通問題。希望有革命老區建設的專項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市、縣老促會的同志說,沒有政策和投入,我們也不知促什麼,以致影響工作積極性。

(三)凡是貧困的革命老區村都要扶持。

現階段全區列入貧困村扶持的老區村佔60%,這是很好的照顧。但全區8000多個老區村列入扶貧的只佔1/4多;所調查的6個縣鎮共有1012個村委會,老區村有936個,列入貧困村338個,佔老區村36%,還有許多的貧困村因指標所限未列入扶持範圍,他們的困難不亞於現在扶持的貧困村。例如靈川縣的正義村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老區,交通不好,22個屯自來水是季節性的,生產發展慢。博白縣有326個革命老區村,有105個貧困村,但列入扶貧的只有26個村。即便是田東、東蘭、龍州等扶貧開發重點縣,也還有部分貧困老區村未列入扶貧範圍,有的老區村由於得不到扶持,顯得無奈,迫切要求得到幫助。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革命老區發展慢,基礎設施特別交通落後是重要原因。博白新茂村長期不通公路,處於一種閉塞狀態,出去讀書的不多,高中文化的人很少,外面的人不願進去,連老師都難找,現在全村12個老師,仍有6個是代課老師。鎮、村幹部一致要解決從永安鎮到新茂村16公里的標準硬化公路,以解決2萬人的交通困難。我們在座談和問卷調查中,84%的幹部羣衆要求把基礎設施列爲今後扶貧的主攻目標。

(五)扶持產業開發。

基礎設施解決之後,應該抓產業開發,這是羣衆生活的保障,是增收的主渠道。羣衆說產業開發要根據當地的條件和市場環境,還要尊重羣衆的意願。

(六)搞好技術培訓。

羣衆對扶貧培訓是肯定的,博白縣新茂村党支書、龍州縣俸村党支書、東蘭板登村的主任都到南寧參加過培訓,他們都說這樣的培訓效果好,增加了知識,擴大了眼界,增強了信心。對勞務輸出培訓和農民技術培訓也予以認可,希望勞務培訓能和學歷培訓結合。

四、建議

(一)樹立長期扶貧觀念。

貧困成因是多方面的,是歷史形成的。從6個村的調查看,經過多年扶持的村,加上投入的力度大,面貌變化就大,羣衆生活明顯提高。比如田東縣的巴麻村、東蘭縣板登村,扶貧開發以來都有一定的扶持,列入整村推進後又得到廣東的援助,加上整合各方面的資金投入量都在500萬元左右。再如俸村,由於龍州縣一直是廣西2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所以得到扶持的時間長,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還不錯。相對剛列入新世紀整村推進纔給予扶持的中團村、新茂村,變化就小些。因此,對革命老區要樹立長期扶持理念,當然也要有相應的投入。

(二)制定革命老區建設的政策。

在革命老區開展扶貧工作是革命老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除了扶貧工作以外,革命老區建設包括改善革命老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中央和自治區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不斷加大對革命老區建設的投入。我區從20xx年起專門設立了革命老區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並將革命老區鄉鎮比例達80%的33個縣確定爲享受革命老區專項轉移支付的補助範圍,由自治區財政廳投放,這些縣每年均能獲得400萬元左右的老區建設資金,解決了許多問題。但是,老區鄉鎮比例較低的縣,他們的革命老區鄉村如何才能得到扶持,自治區老建辦(扶貧辦)如何履行革命老區建設的職責。我們認爲,我區應參照湖南、江西、廣東等省的做法,制定規範的革命老區建設指導性文件。

加強革命老區建設的會議開了不少了,會戰投入也不少,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作爲長期的經常性的投入是不夠的。**年把老建辦拼入扶貧辦作爲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後,只有老區牌子,沒有老區建設資金,而扶貧資金的量不多,顧不了那麼大的面,扶貧辦就很難向老區人民交待。我們認爲有任務有責任,還要有投入。

(三)堅持以加強基礎設施爲主攻方向的扶持路子。

在調查中,縣、鄉、村幹部和農民的意見最統一的就是搞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村、屯路。老百姓反映最多的就是希望把屯級路、自來水(衛生水)搞好。有的羣衆說,政府幫我們搞好這些事,我們就有信心發展生產。當然還要抓好產業開發和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生產技能。

(四)提高扶貧投資標準。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對革命老區的扶貧投資標準也應提高,要標準化,要與其他部門投資標準一致。過去我們扶貧的投入標準比較低,羣衆不高興,基層幹部難辦事。今後革命老區村的建設項目,不要搞地方配套。羣衆說這是公平公正,也是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體現。

扶貧調研報告 篇5

農村扶貧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爲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深入實施我市 創業富民、創新強市 的決定,加快推進 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 十萬農民異地轉移工程 等系列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市政協把農村扶貧工作列爲今年重點調研課題,併成立調研組,於今年2-6月份開展了調研。調研採取市、縣聯動的方式進行,慶元、雲和縣同時開展。調研組在認真聽取市農辦等10個部門有關農村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通報的基礎上,先後赴遂昌、青田等6個縣及鄉鎮村,全面瞭解了各縣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近年來開展農村扶貧工作的主要措施、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困難及建議,廣泛聽取了基層幹部、羣衆對農村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調研組還於5月26日召開了委員約談會,徵求部分委員的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扶貧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堅持 真扶貧、扶真貧 ,以實施 三大工程 爲載體,不斷推進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領導重視,政策支持,不斷推進扶貧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扶貧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奔小康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積極推進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20xx年9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貧困人口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12月,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了具體措施到村、到戶、到人的明確要求。從20xx年至20xx年連續5年,市委1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別出臺了市委1號文件《關於實施低收入農戶增收工程,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快農民異地轉移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紮實推進低收入農戶增收工程和農民異地轉移工程,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村扶貧工作。同時,市政府還出臺了《麗水市發展來料加工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促進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市人行、市財政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推廣小額貸款支持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意見》。這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明確了全市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奮鬥目標、扶持政策、工作舉措,對指導我市扶貧工作,確保扶貧實現預期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斷深化扶貧工作

全市各級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結合本地實際,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低收入農戶增收和農民異地轉移等 三大工程 爲抓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衆居住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通過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發達鄉鎮通鄉公路硬化率達到100%,等級公路通村率達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達到72.2%;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通村率達到76.6%;安全衛生飲用水普及率達到58.74%;實現貧困家庭學生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入學和高中段免收學費、代管費;積極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勵和引導低收入農戶 走出去 輸出去 考出去 ,拓展創業空間。通過實施農民異地轉移工程,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集聚,從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計建立下山移民小區166個、點189個,安置下山遷移農民3.78萬戶、14.28萬人。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實施低收入農戶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500元的人口從20xx年底的18.1萬人減少到8.5萬人,淨減9.6萬人,加上4萬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農戶脫貧或達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爲75%。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73元,比上年增長13%,增加504元,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部門協作,結對幫扶,不斷促進扶貧工作

部門各盡其職,深化項目引導,增加農民收入。5年來,全市欠發達鄉鎮實施開發農業和產業化扶貧項目2580個,投入開發資金5.57億元,各級財政扶持資金7269.8萬元。新建農業基地56.9萬畝,培育農業龍頭企業91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24家,覆蓋行政村1441個,帶動農戶11.7萬戶。全面實施 一戶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計一部門 幫扶機制,通過單位結對村、幹部結對戶的辦法,把幫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戶、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幹部結對33761戶低收入農戶,資助資金1217.4萬元,幫扶項目10590個,項目資金2032萬元。同時,不斷深化 六個雙百 活動,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農村、合力扶助低收入農戶。20xx年,百家民營企業扶百村結對幫扶115個村,落實幫扶資金1369萬元。1055家文明單位與940個村結對,落實幫扶資金533萬元。55名僑胞、27個僑團結對幫扶76個村,共捐資761萬元。青田縣還開展 百個僑團助百村 千名華僑扶千戶 活動,共有327名華僑以各種方式參與農村低收入農戶結對幫扶,共落實幫扶資金81.2萬元。

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幾年來不懈的努力,全市農村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我們不能不看到工作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重視和關注。

制約低收入農戶增收的外在因素還較多。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立地條件差、生產性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塊小、分散,而且生產性基礎設施落後,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約了我市農業發展和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二是特色產業扶貧水平較低。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總量少、規模小、設備差,抵禦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全市農民合作組織規模小,資金實力弱,再加上技術、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約,專業合作社組織從事種養業的比例高,粗放經營的多,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的少,產生的經濟效益低,帶動作用不明顯。四是低收入農戶增收渠道單一。城鎮產業規模小,三產業發展慢,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不足,難以讓低收入農戶從第第三產業獲得更多的收入。五是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向下延伸不夠,低收入農戶對市場信息和市場行情缺乏瞭解,對農業結構調整方向不明確,致使農業生產難以與市場對接,加之部分農村文化陣地萎縮,公共文化體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不強,影響了低收入農戶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級組織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缺乏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無法帶領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

制約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貧工作要靠 內治外幫 , 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最終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才能抓住扶貧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響他們脫貧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是一些低收入農戶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給自足的傳統生產模式,離開土地的脫貧致富能力較弱,有的仍未擺脫 養豬爲過年,養牛爲犁田,養雞養鴨爲了找點油鹽錢 的自然經濟狀態,他們的商品意識、科技意識和市場開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於受科技文化素質等因素影響,一些低收入農戶生產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和傳統的自然習慣,部分農民接受科技知識和適應市場經濟能力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農戶 等、靠、要 思想較爲嚴重,具有強烈的依賴性。過去長期實施 送錢、送糧、送衣 的扶貧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農戶產生了靠政府靠社會救濟度日的依賴心理,失去了改變貧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種比物質貧困更嚴重、更難治癒的 志氣 貧困。

扶貧的方式方法還需改進。一是強調經濟的多,重視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強調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視 人 的因素,一談到扶貧就強調加大資金投入、發展項目等等,對於樹立自強自立、艱苦奮鬥的精神宣傳不夠。二是缺乏對症下藥、分類指導。有些扶貧資金、項目,採用平均分配辦法,直接影響了扶貧的效益和效果;機關幹部在幫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幫助分析貧困原因、指導脫貧辦法的少;在幫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對不同類型貧困戶缺乏有針對性的幫扶,採用的辦法不多、措施單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礎工作不夠紮實。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礎數據上,包括低收入農戶、低保對象的確定,有些就由於人爲因素造成不夠準確、真實、可靠。比如有些貧困戶是由於家庭成員不承擔或少承擔贍養和扶養義務造成的,但這類情況在一些地方仍把他們列入扶貧對象,以致造成不良影響。

一些政策、措施還不盡科學合理。一是資金投入不足,誘發新的債務。如下山脫貧中,生活在偏遠山區的部分農民由於自然條件差,致富門路缺,原始積累少,而異地轉移成本較高,農民除了政府補助的部分之外,自己還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特別是低收入農戶難以承擔,導致部分下山移民負債。又如康莊工程對村級配套資金要求較高,我市地處高山的村級經濟一般都較薄弱,有的村由於實施康莊工程導致村集體背上了債務,甚至有些村還存在因築路而返貧的。二是資金渠道多頭分散、門檻高,受益難。據瞭解,近年來中央、省、市各級財政投入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資金也不少,但這些資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門,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項目規劃、實施、驗收不好統籌協調,增加鄉鎮村的操作成本、農戶的生產成本。其中很多扶貧項目資金都是以 以獎代補 的形式下發或申請條件要求較高,而低收入農戶由於無資金、無能力進行啓動實施,根本無法爭取項目資金,所以扶貧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規劃項目不尊重羣衆意願和不切合實際,有的地方農民想做的項目,相關部門沒有規劃,就不能申請扶持資金,而部門規劃的項目不一定適合在當地實施,但爲爭取資金又必須申報,最終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擴面工作有待於進一步完善。低保 提標擴面 將能更有效解決農村最低貧困羣體的生活問題。但 提標擴面 下達比例指標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一是低保對象難確定。由於分配到鄉鎮、村的指標是固定的,造成部分農村出現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發農村一些新的不穩定因素。二是部分鄉鎮因財政困難,配套資金難落實,對這項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出現落實不到位情況。

扶貧的機構、力量有待加強。一是扶貧的主管機構不健全。目前市本級和大部分縣(市、區)扶貧辦沒有獨立(青田、雲和除外),大多與農辦或農業局合署辦公,而且辦公室沒有專職工作人員(或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市農村扶貧工作的開展和深入。二是扶貧的資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貧工作要求多部門協作,但當前的協調主要在資源動員上比較有效,在資金和項目的管理上部門間的協作明顯不足,形成職能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面,沒有很好地將部門的資源、資金整合運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個方面又都出現資金缺口、項目效益不明顯的問題。而且多數縣(市、區)缺乏統籌兼顧、有效整合的機制,降低了扶貧的效率。

對策與建議

做好農村扶貧工作任重道遠,我市必須在認真總結過去扶貧工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實,完善工作機制,紮實有效推進扶貧工作,對此,提出以下建議:

理清思路,加強扶貧工作的針對性

各級黨委、政府要在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市委[20xx]1號文件的同時,進一步理清扶貧工作思路,把扶貧開發看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提和基礎,抓住扶貧關鍵環節,用統籌的眼光看扶貧,綜合的手段抓扶貧,真正把扶貧開發作爲一個系統工程,納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產性基礎設施投入。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生態農業、高效特色農業的需要,統籌規劃,加大對生產性基礎設施的投入,努力改善農林生產條件,爲可持續發展打實基礎。

二是狠抓農民異地轉移工程。認真貫徹執行市委生態移民的決定,把高山遠山立地條件太差的農戶 請 下山。充分考慮就近就業、就醫就學等各方面因素,選準移民點(如工業區附近、中心鎮等),做到 搬得下 穩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農戶特別是特困農戶搬遷的補助標準,以及搬遷後的幫扶工作和後續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戶的搬遷費用。

三是進一步規範扶貧對象的審定。扶貧對象的確定必須堅持標準,規範程序,規避人情因素,確保準確、真實、可靠,把真正符合條件的低收入農戶納入建檔立卡對象,扶貧項目與低收入農戶對接到位。

四是加強扶貧分類指導工作。要繼續向開發性扶貧、救濟性扶貧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齊下的方式轉變。要積極開展信息幫助、產業扶持等開發性扶貧。目前我市貧困對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殘等幾乎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適宜 造血式 的扶貧,對這部分人員應納入政府低保救濟。要進一步做好低保 提標擴面 工作,儘量減輕鄉鎮的負擔,對欠發達鄉鎮要給予特別的照顧,以更好地調動鄉鎮幹部的積極性。

明確責任,提高扶貧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完善扶貧工作組織。市本級、各縣(市、區)要儘快建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健全扶貧工作機構,加強對扶貧工作的領導。進一步落實市、縣、鄉、村及相關部門的扶貧責任,明確目標任務,貫徹好 以人爲本 開發式扶貧的工作方針,幫助有發展能力的貧困人口走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實 一把手 負責制,統籌抓好扶貧工作的各個環節,確保扶貧工作紮實推進,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立足本地、本部門實際,做足 農 字文章,加大引導、指導、幫扶的力度。

二是加強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扶貧工作力度。鄉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是基層扶貧工作的生力軍,要強化鄉村兩級領導班子的責任。鄉鎮扶貧工作要有專門組織、專人負責,協助村領導想辦法、抓落實,發揮好基層扶貧的主體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強縣主管部門和幫扶部門的責任,紮紮實實協助鄉鎮黨委政府搞好扶貧工作。

三是建立扶貧工作考覈管理體系。建立科學嚴謹的扶貧工作考覈管理體系,準確評價扶貧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數字統計成果取代實際增收效果,用考覈促使 真扶貧、扶真貧 落到實處。

政策扶持,拓寬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大力促進信貸扶貧,增加低收入農戶增收實力。一是積極爭取上級扶貧政策。在用足用活現行上級扶貧政策的同時,繼續努力向省委、省政府爭取扶貧政策和補助資金,對一些不盡科學合理的扶貧政策,要在深入調研研究的基礎上加以修改。二是進一步降低項目門檻。爲加快各類扶貧項目的實施,充分發揮項目的帶動作用,應進一步降低項目門檻,引導農民產業發展方向,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特別是對低收入農戶應給予特別優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廣農戶聯保貸款。大力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形成林農小額循環貸款、林權直接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等貸款方式優勢互補的格局。積極探索農村房屋抵押貸款和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新模式,擴大貸款範圍,開展農村社區資金互助組織的試點。鼓勵龍頭企業、工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其他個人爲低收入農戶提供小額貸款擔保。

提高素質,增強低收入農戶增收的能力

扶貧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強低收入農戶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導,增強脫貧致富的主動性。要從扶貧開發工作的成功典型中,發現規律,汲取經驗,不斷豐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揚基層羣衆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良好風尚和社會環境,建立奮發圖強、勤勞致富的激勵機制,增強廣大低收入農戶勤勞致富的光榮感。其次,堅定不移地提高農民素質,實施科教扶貧。要緊緊抓住提高貧困農民素質和產業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貧。要引導低收入農戶積極參與勞動力素質培訓,提高勞動技能,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創新培訓方式,在利用培訓基地集中培訓的同時,積極採用流動式培訓、鄉村培訓等靈活多樣方式,儘量方便羣衆參與。以科研院校爲依託,引進人才和技術,採取 請進來、送出去 的辦法,引進新技術,培養新人才,定期邀請專家、技術人員爲低收入農戶講課、傳經送寶。要認真組織好農民職業實用技術培訓,本着 實地、實用、實效 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加強科普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努力使每個有能力脫貧的貧困農民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要充實縣鄉農技推廣隊伍,完善技術服務手段,普及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對低收入農戶使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輔導。

科學幫扶,完善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一是大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要從願意爲村裏作貢獻的致富能手、務工經商能人中培養村幹部,配齊配強村級班子,對他們加強政策、法規、技術的培訓,提高其政治素養,增強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幹部待遇,重獎優秀村級幹部,激勵他們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同時,要充分發揮農村工作指導員的作用,對工作成效顯著的,要予以表彰獎勵,提拔重用。

二是積極推進互惠式產業扶貧。制定優惠政策引導業主、龍頭企業在農村建立基地,大搞農業綜合開發,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與扶貧項目相關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與低收入農戶簽訂生產合作合同,項目主管部門與龍頭企業簽定產業扶貧合同,項目風險由企業承擔。當企業保證了低收入農戶的利益、實現了預期的增收目標時,項目主管部門及時給企業兌現項目資金,使低收入農戶利益得到充分保證。

三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要把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衛生事業作爲重要工作來抓,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繼續落實農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養、貧困家庭學生教育救助、殘疾人扶貧等救助政策,確保特困羣衆的困難救助落到實處。要建立貧困羣衆法律援助機制,及時爲貧困羣衆排憂解難。

四是不斷改善結對幫扶機制。要根據 真扶貧、扶真貧 的要求,做實、做細結對幫扶工作,切實構建有效的 一戶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計一部門 的幫扶機制。要提倡和鼓勵送項目造血的長效辦法。真抓實幹,通過領導聯繫、單位結對、企業幫扶,突出到村到戶,注重分類指導,真正促進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扶貧調研報告 篇6

20xx年6月,自治區黨委全委會議確定了“收縮戰線,突出重點,到村入戶,整村推進,三年解決44萬特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十年使329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整體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方針和部署。隨着三年解決特困戶人口溫飽問題目標的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將開始新的進程,今後扶貧開發工作將主要圍繞兩大任務展開:一是鞏固溫飽成果,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水平。二是進一步改善貧困鄉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態環境,逐步改變貧困鄉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的落後狀況,爲達到小康生活水平創造條件。也就是說,如何解決“鞏固”、“提高”的問題,是今後我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心任務。以此爲前提,20xx年7月20日至30日,在計委艾委員的帶領下,由州扶貧辦、XX縣、XX縣、XX縣、XX縣參加的扶貧開發工作調研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學習調研。調研組克服天氣炎熱、路途遙遠等不利因素,合理計劃安排,歷時11天,對北疆州、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進行了調研。其中,重點對XX縣移民搬遷工程、XX縣扶貧項目管理、XX縣扶貧資金管理、XX縣噴灌項目、XX縣扶貧開發檔案建設和管理、XX縣牧區扶貧項目等進行了實地調研。這次調研得到了自治區扶貧辦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書記也都親自安排部署並提出了具體要求。調研組通過座談討論、實地參觀、現場交流等方式,對當地扶貧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伊犁州、博州兩地扶貧開發工作概況。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區級副省級單位,州直下轄八縣二市,由國家、自治區確定的重點扶貧開發單位共207個,其中重點貧困縣兩個,重點鄉19個,重點村186個。到20xx年底州直尚有貧困人口27806戶143549人,佔州直農牧業人口的8、7%。伊犁州確定的扶貧開發的目標是:經過六年的努力奮鬥,到20xx年末,按現行貧困線標準,在自治區率先全面解決低收入農牧民的溫飽問題。基本步驟是突出重點、整村推進、分批整體解決。前四年爲解決溫飽攻堅階段性,後兩年爲鞏固階段。20xx年的任務是,力爭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農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萬人左右。

州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85公里。自治州下轄XX市、XX縣、XX縣兩縣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區。境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及其11個團場。全州有35個民族,總人口42、8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33%。有區級重點貧困村6個,州級重點貧困村16個。現有貧困人口545戶2426人,佔貧困村總人口的26、72%。博州扶貧開發工作以縣爲主,採取點面結合,社會各方協同幫扶的辦法,確保三年內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北疆四地州扶貧開發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點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領導責任制,層層抓落實。

北疆四地州一個共同點,就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十分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都有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地、縣成立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地、縣、鄉三級層層簽訂責任狀。各級黨委、政府對扶貧工作實行“一票否決制”,對不能完成當年扶貧開發任務、未能按目標責任制使貧困戶擺脫貧困、解決溫飽的單位和個人不予評選先進。同時加強完善組織領導,以實現扶貧開發的高位推動。按照“區負總責,地州統攬,縣抓落實,鄉鎮銜接,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總要求,充實完善各級扶貧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並形成紀檢、監察、財政、審計、扶貧、計委多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定期檢查,形成制度,長期堅持,不使扶貧資金挪用、流失、滯留、截留,保證了把“救濟錢”真真用在救濟貧困百姓上。

2、積極拓寬扶貧開發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如何幫助和引導貧困戶開展生產,發揮自我動力,增產增收,擺脫貧困,是扶貧工作的難點所在。伊犁州以實施“庭院經濟開發建設工程”爲突破口,提高貧困戶勞動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條件,使貧困戶在擺脫貧困的進程中邁出了第一步。一是對貧困戶所住危房進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圍牆,有院門,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養1頭牛、10只羊、100只雞,有定單協議的養10頭驢。三是每家房前屋後種5分地馬鈴薯、5分地蔬菜,每家種6棵蘋果樹,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糧田,60%種小麥,40%種玉米,小麥作口糧,玉米和桔杆餵養禽畜。四是幫助貧困戶學手藝,製作花氈、地毯、花帽、刺繡等。五是幫助、引導貧困戶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員結構,使每戶都有一名會經營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創收人,一名上學有成的讀書人,家庭成員都是家庭養殖、種植的勤快人。從而使貧困戶在初級起步階段,就能夠實現在家門口勞動,開展家庭種植業、家庭養殖業和家庭手工業,積累生產實踐經驗,成爲最現實、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點,切實抓好重點縣、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工作始終圍繞解決農村低收入人口溫飽問題爲中心,以重點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爲重點,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和項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重要環節。自20xx年至20xx年,XX區已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貼息貸款17925萬元,爲重點貧困縣、鄉建立建設了一批以牲畜養殖、水利基礎設施、飼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爲主的骨幹工程和示範工程,加快了農牧民脫貧致富的步伐,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又藉助國定貧困縣的政策優勢,積極爭取各類扶貧資金,從而使扶貧開發工作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博州扶貧工作緊緊圍繞“收縮戰線、突出重點“的要求,把有限的財力物力向扶貧重點地區集中,他們把全州確定的60個村作爲州直單位重點聯繫和幫扶的對象,簽定三年責任狀,不脫貧不脫鉤。對其中16個最爲貧窮的村,由州財政口徑注入160萬元扶貧開發資金,幫助貧困戶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設等,解決了貧困戶最爲緊迫的生活問題。

4、正確引導,積極鼓勵外出務工,幫助貧困農牧民增加收入。

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就近就地開展二、三產業,並結合當地實際,幫助並組織農民搞勞務輸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做法。XX區採取讓貧困戶在本地區境內給種養大戶打長工和農忙季節打零工、短工的辦法,增加貧困戶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火車換裝、棉花和枸杞生產等相關服務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爲一項產業抓。伊犁州20xx年組織10000名貧困戶勞動力走出鄉村務工,其中20xx名納入縣、市勞務輸出計劃,走出伊犁到外地務工。通過勞務創收不僅緩解了貧困戶家庭的生活狀況,而且直接增加了現金收入,同時也帶來了貧困戶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成爲貧困農牧民擺脫貧困的一條有效途徑。

5、加大培訓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

伊犁州實施“貧困戶子女勞動技能職業培訓教育工程”,每年培訓120人,由州教育局、財政局、扶貧辦、職業中專負責實施,工程實施6年,爲貧困戶家庭子女勞動就業,務工創業打下了基礎。同時結合“科技之冬”活動和“科技扶貧培訓”,靈活多樣地開展“一事一訓”、“一技一訓”、“一養一訓”、“一種一訓”、“現場培訓”、“觀摩培訓”等培訓活動,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和羣衆的參與性。XX區XX縣堅持實施科技扶貧興農戰略,確立科技扶貧的主攻方向,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扶本相結合,加強對貧困農牧民羣衆的培訓力度,提高貧困戶的素質,爲貧困鄉村和貧困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6、認真落實各項扶貧優惠政策,減輕貧困戶負擔。

XX區對人均口糧不足300公斤的的貧困戶,實行“五減免、一優先”,即:減免鄉村統籌、提留、糧食定購任務、水費、教育基金,優先給貧困戶安排種植計劃,購買母畜賒貨給貧困戶,增加牲畜飼養量。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農業稅5年,移民搬遷貧困戶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補助救濟。在扶貧開發重點縣全面實行農村中國小義務教育“一費制”,將學雜費和課本費合併收取,國中學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260元,國小學生每學年最高不得超過160元,浮動範圍不超過20%。通過實施扶貧優惠政策,20xx-20xx年共減免貧困戶農牧業三稅451萬元,減免課本費、學雜費190萬元,減免義務工93039天,減免集體提留124萬元,免徵異地搬遷定居貧困戶農牧業稅181。4萬元,同時減免其他各種費用150萬元。博州對特殊困難戶,縣財政從教育費附加中劃出部分資金,用於中國小學雜費減免。對貧困戶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免徵5年農牧業稅,對移民搬遷和牧民定居從事種植業的,免徵5年農業稅。對移民搬遷貧困戶口糧低於300公斤以下的由當地民政部門給予補助。通過制定和落實扶貧優惠政策,極大地減輕了廣大貧困戶的生活負擔,爲解決溫飽,實現脫貧致富打下了基礎。

7、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建立運作激勵機制。

伊犁州在扶貧工作中堅持“扶貧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則,在政策、步驟、批此上區分不同情況,分類扶持,不搞“大鍋飯”。對於有強烈脫貧願望和具備一定勞動技能的貧困戶,要集中力量優先扶持,讓這一部分貧困戶先脫貧致富。對於無勞動能力、因殘疾、因疾病致貧的,要納入社會民政救濟體系中去。對於有勞動能力,但好逸惡勞、坐等靠要、懶惰酗酒致貧的,進行耐心教育和引導,經教育不改的,採取緩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發、激活貧困戶依靠自己的頭腦和雙手,通過勤奮勞動,自我脫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從而最大限度調動貧困戶的生產積極性,使貧困戶把壓力變爲動力,把動力變爲活力,帶來了貧困戶從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勞動能力、生產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變化。

二、主要收穫和啓示

1、方法靈活,形式多樣,不斷爲扶貧工作注入活力

XX區XX縣針對特殊的環境和致貧根源,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以產業化爲方向,以增加農牧民生產資料佔有量、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兩增一加強”爲目標,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向基礎設施、生產資料方向彙集,向以戶爲單位的貧困農牧民手中彙集,XX縣、XX縣作爲國定貧困重點縣,積極爭取大單位、大企業開展扶貧幫困,收到積極成效。XX縣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電視臺、自治區額河建管局三家單位幫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XX縣幫扶各類物資達340萬元。XX縣先後爭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自治區菸草專賣局等四家單位進行幫扶,幫扶資金及物資達204、6萬元,建成噴灌農田1萬畝,石油希望國小1所,蜂蜜加工廠1座。由於大單位、大企業的帶動,社會各階層扶貧幫困積極性得到提高,全縣有46個縣直單位130多大戶參與到扶貧幫困隊伍中來。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實施貧困戶異地搬遷工程。他們對於環境惡劣、居住偏遠、脫貧無望的貧困戶堅決實施搬遷。採取“一戶一策”、“幾戶一策”、插花安置、置換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種方式。察布查爾縣則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優勢,成片集中開墾4萬畝土地,成立扶貧農場,對異地搬遷戶統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決了貧困戶異地搬遷和生產生活問題。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過調研,可以感覺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貧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們在正確把握扶貧政策的前提下,大膽採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以促進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

伊犁州從每年的扶貧貸款額度中切塊10%-15%,作爲全貼息小額信貸,專門用於貧困戶發展生產。通過“公司+貧困戶”、“基地+貧困戶”、“大戶+貧困戶”、“協會+貧困戶”、“能人+貧困戶”等方式實現放貸、承貸和還貸,使貧困戶在務工生產中學到技術,得到收入,獲得生產資料方面的實物回報,實現自我滾動、自我表現發展。XX區根據實際情況,在資金運用上與其他資金通過“捆綁使用”,使資金和項目發揮出最大效益。

XX縣爲幫助貧困戶發展養殖種植業,推行了一套“五戶幫扶小額信貸模式”。具體做法爲:成立縣扶貧總社、鄉分社和村扶貧中心的三級小額信貸資金髮放專門機構。同時把全縣農牧民以五戶爲一個單位,按照“一戶黨員戶或幹部戶、一戶富裕戶、兩戶中間戶、一戶貧困戶”的形式組成了605個“五戶幫扶組”。每一個“五戶幫扶組”對信貸資金的返還實行五戶聯保,共同擔負連帶責任,對信貸資金的使用和項目的實施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形成一種“黨員帶,富戶促,親幫親,戶幫戶,利益相連,風險共擔”的幫扶促進機制。從而使小額信貸成爲全縣五年來各項扶貧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辦法。

3、多措並舉,敢於創新

伊犁州通過建立扶貧資金項目工程建設貧困戶受益制度,提高貧困戶收入。在實施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項目時,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納貧困戶勞動力。縣級扶貧辦、計委在扶貧資金工程項目的發包、檢查、驗收時,必須把使用不低於50%的貧困戶勞動力作爲工程合同的一項指標。

察布查爾縣積極鼓勵貧困戶外出打工掙錢,並幫助貧困戶學到一技之長。爲此他們積極實施五個100工程,具體爲:以鄉爲單位,在貧困戶中選出500人,根據實際情況,培訓100名泥瓦工、100名縫紉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髮師、100名烹飪師,連續培訓3年。在培訓中,無償提供學習工具和設備,學成後工具歸個人。

XX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提出並實施了科教式、搬遷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戶幫扶、小額信貸等多種扶貧舉措,不斷豐富和完善符合縣域實際的扶貧措施,三年來,通過多種措施,全縣累計有183戶1160名特困戶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均收入從原來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對我州今後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思考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州扶貧開發的變化隨着我州三年解決特困人口溫飽問題的目標基本實現,我州扶貧開發已開始新的進程,由此也帶來了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變化。

一是工作對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貧困人口的變化。隨着我州特困人口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特困人口已全部進入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範圍內,扶貧對象也隨之進入以低收入貧困人口爲重點的階段,但由於我州解決溫飽的水平低,這部分低收入人口經不起自然災害,經不起身患疾病、經不起市場波動,很容易出現飽而復飢、暖而復寒,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對象。

二是貧困人口的貧困標準發生了變化。按照新階段國家確定的貧困標準882元,到20xx年底,我州農村牧區有低收入貧困人口約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靜、XX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XX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呈集中連片的區域性分佈。

三是扶貧目標由解決溫飽問題到爲實現小康創造條件的變化。解決溫飽問題任務單一,而實現小康目標多樣綜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爲社會弱勢羣體的貧困人口,今後增收面臨的市場環境與前幾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難度越來越大。

四是扶貧內容由單純的經濟發展到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變化。目前,我州貧困鄉村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相對滯後,低收入貧困人口思想觀念落後,勞動技能和經營發展能力較弱。統籌發展就是扶貧開發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既要以經濟發展爲重點,着眼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顧貧困鄉村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到經濟與社會、經濟與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也要以人爲本,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爲自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更加和諧的條件。

五是扶貧方式由以戶爲單元到整村推進的變化。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要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以村爲扶貧單元,通過貧困鄉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的進一步改善,促進解決一家一戶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州20xx年將有18個重點村進行整村推進驗收。

六是扶貧投資由規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變化。在扶貧資金總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我州扶貧開發要立足現有資金規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脫貧數量、收入指標的傾向,將收入與效益、數量與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高扶貧開發的效益,讓人民羣衆真正感受到扶貧的實際成效,得到實際的利益。

必須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我州扶貧開發工作

統籌自治州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事關我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爲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扶貧開發作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決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生態環境惡化以及諸多社會矛盾等問題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不在城市,而是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關鍵在農牧民特別是貧困農牧民。從我州發展的現狀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仍然在且末、和靜、XX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XX縣荒漠乾旱的重點區域,該區域的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漸突出。扶貧開發既要解決好貧困農牧民生產生活中現實緊迫的問題,又不能盲目開發,以犧牲生態環境爲代價。以科學的發展觀爲指導,確立科學的扶貧觀,立足當前,把握全局,着眼長遠,深化對扶貧開發的認識,自覺地把科學的扶貧觀實踐於扶貧開發中去,在扶貧規劃上加以體現,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貫徹,在扶貧工作中加以落實。

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加強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開發鞏固溫飽成果,提高貧困農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後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難點問題。結合我州實際,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實施整村推進戰略,堅持扶貧到村入戶,鞏固提高溫飽成果。從20xx年起,對全州34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整村推進情況開始進行分批驗收,條件成熟一批驗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強難點地區和困難羣體的扶貧工作。要把且末、和靜、XX縣高寒偏遠牧區及尉犁、XX縣荒漠乾旱的貧困人口作爲扶貧開發的工作重點,集中財力物力,採取綜合性措施,給予大力扶持。對於分佈在不具備生存條件,投入多又見效慢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移民搬遷扶貧,做到搬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過得好。

三是積極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貫徹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導思想,落實好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實施結構調整的有利機遇,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三要在扶貧貸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或大戶,只要能帶動貧困戶,與貧困戶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繫機制,給貧困戶帶來實惠,扶貧貼息貸款都給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礎設施建設、石油開發、季節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有利條件,把勞務輸出作爲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來抓,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落實以工代賑項目關於“勞務報酬”管理的規定,就近組織農民工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增強脫貧致富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牧業實用技術和家庭手工業技能培訓,推行培訓合格享受扶貧項目制度,保證貧困戶戶均有l名熟練掌握和應用先進農業技術的勞動力。

五是改進資金項目管理,加強監督力度。一要加強三項扶貧資金的捆綁力度。按照各有側重,優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安排使用三項扶貧資金,發揮整體效益。二依據扶貧開發規劃建立扶貧項目庫,簡化項目申報和審批程序,杜絕項目申報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資金效益和項目的科學性。三要推廣“參與式”扶貧模式,組織貧困羣衆參與項目的建設管理,激發貧困人口脫貧意識和潛能。四要嚴格實行報帳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監督工作,聘請自治州對口幫扶單位的幹部作爲自治州扶貧辦的督察特派員,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負責監督所幫扶重點村的資金落實、項目實施情況。六要實行扶貧資金管理責任追究制度和項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會扶貧資源,確保社會扶貧工作紮實有效。堅持“聯繫到縣,定點到鄉,幫扶到村,受益到戶”的原則,一要加強社會扶貧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種社會扶貧力量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形成共同推動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合力。二要加強99個州直、駐州幫扶單位工作的督促檢查,促進工作深入開展。

七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形成合力,整體推動”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強化各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在政策領導、制定規劃、資金管理、社會扶貧、監督檢查、綜合協調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形成一級抓一級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扶貧調研報告 篇7

扶貧開發,消除貧困,脫貧致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是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深入推進扶貧開發,促進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最終要進行全社會動員,集中全社會的力量,以社會大扶貧打贏新一輪扶貧攻堅戰。

一、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的目標要求和麪臨的困難

長期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爲重要工作長抓不懈。特別是在“”期間,扶貧工作取得巨大成就〔1〕:一是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二是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扶貧事業教育培訓效果明顯,培訓轉移就業率大幅度提高;四是各項社會事業明顯進步,保障貧困人口義務教育、醫療保險、住房等進一步鞏固。面對新的十年扶貧開發工作,中央和自治區分別制定並出臺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20)》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扶貧開發“”規劃》。綱要明確了新一輪扶貧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穩步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標準調高至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到2019年重點縣的貧困村民年人均收入要達到5000元,最終要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和發展差距。可見,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任務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榮。

然而,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是在面臨黨中央高度重視、國家財力日益強大、社會物質財富日益豐富、扶貧基礎日益牢固等空前的機遇下,也同時面臨諸多的困難:一是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制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農村貧困人口依然多,發展差距依然大;二是貧困人口多處於山區或大石山區,自然條件惡劣,人地矛盾突出,生態環境脆弱,項目建設及生產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三是貧困地區勞動力綜合素質較低,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產業化發展滯後,帶動能力差,貧困人口參與產業化項目不易;四是返貧問題突出,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大;五是地方扶貧機構有弱化趨勢,部門及社會參與扶貧意識淡薄。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長期滯後,人民生活羣困難局面難以改善,有自然生產、生存環境條件因素,人本身自然因素外,還有社會因素,他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較少,得到社會的支持和關心較少。因此,脫貧工作任重道遠,加快脫貧致富必須找準切入點。

二、可借鑑的扶貧開發成功典範

市的扶貧集團〔2〕---社會大扶貧的方式開展扶貧工作可以借鑑。市是中央的直轄市,渝中是經濟發達區,渝東南、渝東北爲集中連地貧困地區,面積佔全市2/3,人口占全市的44%,全市有個貧困村處於500-米海拔地區。市的扶貧開發以扶貧集團方式進行,所有市直單位和實力雄厚的企業組成18個扶貧集團對口幫扶18個貧困縣,集團領導由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掛帥,具體的做法是:一是市委市政府出臺有關扶貧工作文件,成立領導機構,組建扶貧集團;二是每個市直成員單位下派幹部指導工作,集團每年開兩次工作會議;三是每個扶貧集團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幫扶內容,定點到村、到戶、到人。

市人大扶貧集團,由市人大常委會牽頭,有市水利廳、西南大學及民營企業等19個成員單位,對口幫扶忠10縣。扶貧集團下設辦公室,每年召開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開展各種慰問活動和檢查督促活動等。扶貧集團主要是從發揮資金優勢、物能優勢、科技優勢、智力優勢等,採用九種模式,開展扶貧。九種模式:一是教育扶貧,建立助學金,送書、送電腦、培訓師資等;二是醫療扶貧,幫助鄉鎮、村改善醫療衛生條件院條件,組織市醫院醫生義務診療;三是文化扶貧,送戲、送圖書、送致富脫貧典型進村入戶;四是科技扶貧,發揮大學優勢傳授技術;五是水利扶貧,水利建設項目安排上傾斜,優先人飲、灌溉;六是產業扶貧,引導發展生產,增強造血功能;七是交通扶貧,改善貧困地區的交通設施;八是勞務扶貧,對貧困戶進行建卡,組織勞務輸出創收,每個貧困家庭有1人以上轉移就業;九是旅遊扶貧,引導農民挖掘優勢發展農家樂,市政府出臺政策引導市民、幹部到農家樂旅遊促貧困農民增收。

同時,市還建立了單位、企業、個人對口貧困村幫扶制度開展扶貧工作。市人大創建了人大代表幫扶活動,市、縣、鄉三級6萬名人大代表聯繫了6萬個貧困戶。市委組織部號召每一個黨員聯繫一個貧困戶,每個黨員每年拿出一個月工資資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市人大扶貧集團工作成效十分顯着,最近的5年共爲忠縣爭取到位扶貧資金4.39億元,年均近億元,是財政項目扶貧資金的近12倍,還引進15個項目。

市的扶貧集團只是一個具有社會性質,是行善,只做幫扶工作,助推扶貧工作的社會組織。其所從事的只是履行一個扶貧責任的問題。正是這樣一個“集團”有效運行,使社會上的每個單位、每個公民很好履行了一個扶貧濟困責任,人們的良知以此爲平臺得到盡情展現。

重慶扶貧集團模式,能將政府部門的組織和管理優勢、發達地區的優勢、科研院校的科技信息優勢、工商企業的市場優勢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綜合優勢,同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推動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人才培訓等等,整體發揮了集團的綜合優勢,特別是在資金資源籌集、項目實施方面,充分體現了整體效益和規模效益。

三、以社會大扶貧打贏扶貧攻堅戰

(一)社會扶貧工作具有堅實的基礎

1.《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20)》提出了以項目扶貧、部門扶貧、社會扶貧及國際合作等扶貧方式,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下發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發〔〕24號)指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倡導:“要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可見,社會扶貧是扶貧開發的組成部分,是扶貧開發的一支力量,同時更是扶貧開發工作的中堅力量,開展社會大扶貧有堅實的政策基礎。

2.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着提高,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工作得到長足發展,開展社會扶貧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

3.中華民族就有扶貧濟困、樂善如施、助人爲樂的傳統美德,社會扶貧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礎。

(二)轉移觀念,建立社會大扶貧的思想意識

1.扶貧的本質。扶貧不是簡單的給予,而是通過幫扶等各種形式發揮需要幫扶地區(對象)主觀能動性,將需要幫扶地區(對象)自身的資源和幫扶的優勢結合,強強聯合使需要幫扶地區(對象)真真正正脫貧致富,使幫扶事業由輸血型轉變成造血式扶貧,形成良性循環。

2.扶貧方式〔3〕。在扶貧分類上,把政府專職機構扶貧稱爲政府扶貧,把政府非專職機構的扶貧行爲劃入社會扶貧範疇,把政府非專職機構的扶貧稱爲社會扶貧。由此,社會扶貧也就包括政府非專職機構扶貧和非政府組織扶貧(如工廠、企業、社會羣團、愛心人士扶貧)。社會扶貧和政府扶貧行爲上,分別是前者做份外之事,後者做份內之事。

3.扶貧資金的來源。政府專職機構扶貧資金來源於政府財政預算撥款。社會資金來源有三個方面:一是直接來自社會捐贈,如企業、社團和個人捐贈,具有顯着的社會扶貧特徵;二是間接來自社會捐贈,即經濟發達地區政府把管轄區納稅人創造的財政收入捐贈給管轄區外的貧困農民;三是資源使用權的轉移,也就是政府部門將他們使用的專項財政資金配置到扶貧點上。

可見,政府扶貧資金來源具有很強的侷限性,而社會扶貧資金來源及其廣泛。

4.新的扶貧理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各式各樣的慈善、愛心捐助都已成爲時尚,特別是以社會公益事業爲目標的非政府組織得到了發展。非政府組織動員社會資源以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逐漸成爲一種力量。在社會扶貧事業成爲我們一種責任的情況下,充分引導和利用好這一力量,將有力助推扶貧工作。因此建立起社會大扶貧的理念,就是建立一種扶貧創新理念,建立一種扶貧新模式。

(三)營造良好的扶貧環境,廣泛開展社會扶貧

1.強化宣傳,切實提高全社會做好扶貧工作的認識,營造良好的扶貧範圍。行動源於認識,有什麼樣的認識基礎,就有什麼樣的工作動力。因此,充分發揮我黨宣傳工作的優勢,廣泛宣傳扶貧工作重要性,增強扶貧工作的責任感,使全社會將扶貧作爲自己份內的事,人人蔘與、人人出力,營造健康、積極的社會扶貧氛圍。毛主席曾說共產黨人最怕就是怕“認真”兩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證明,共產黨人認定的事,下定決心的要乾的事情,沒有幹不成功的。因此,我們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優勢。

2.強化領導,人人蔘與,從領導做起,從幹部做起,從黨員做起,從上到下,從領導到廣大幹部羣衆,心懷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的疾苦,爲貧困人口,爲扶貧工作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並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扶貧工作必將取得巨大的成就。

3.創新扶貧組織機構和扶貧方式方法,扶出真實效。廣泛開展社會扶貧工作,最終就是通過非政府組織與政府非專職扶貧部門的行動有效銜接,實現政府扶貧濟困的功能。因此,必須創新扶貧組織機構和扶貧方式。一是探索建立符合實際,便於操作,羣衆認可的扶貧對點識別方法,確保把最需要扶持的貧困對象納入扶貧扶助範圍,並建檔立卡。當前全區正在開展的農村貧困對象的識別及建檔立卡,是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切實抓緊抓好,迅速推進,按時完成。二是創新各種扶貧機構,如構建扶貧實體,組建扶貧集團,培育非政府扶貧組織,培育非營利性扶貧企業等等,以此爲扶貧載體,紮實開展扶貧工作。三是創新扶貧方法,如建立和完善國家行政事業、企業單位定點扶貧制度。採取結對子幫扶、非公有組織幫扶、扶貧志願者扶貧等方式幫扶。同時可以探索推行領導幹部一對一結對子,黨員、團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對一結對子幫扶,號召民主黨派人士,社會公民結對子一對一幫扶等。四是廣泛籌集扶貧資金,扶出真實效。當儘可能加大農村扶貧資金預算,加強政府扶貧工作的同時,儘可能採取有效的辦法動員社會力量投入到社會扶貧工作當中。如對政府非專職扶貧部門,通過政府強制性政策措施,調集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扶貧工作之中。通過各種社會扶貧組織機構籌集籌集社會扶貧資金,以多種方式如愛心人士捐贈、社會公益演出等等方式,籌集社會扶貧資金。

總而言之,堅持“能力有大小,愛心無貴賤,衆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通過全社會動員,全民行動,有效開展社會大扶貧工作,最終打贏新一輪扶貧攻堅戰!

扶貧調研報告 篇8

根據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作爲自治區“十二五”時期整村推進貧困村的__市__區__鎮__村今年繼續被確定爲自治區安監局的幫扶對象。受黨委、政府的重託以及自治區安監局領導的信任,我於今年3月底到__鎮__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爲確保各項幫扶目標的實現,一到任以後在__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在__村“兩委”的積極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環境,紮實開展調研工作。通過實地察看了__村的人畜飲水、村屯道路、水利設施、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深入農戶家中,廣泛聽取羣衆的意見和建議,並與__鎮黨委、政府領導和__村“兩委”班子座談,具體瞭解__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研究今後發展的思路和辦法,對切實幫助__村“理思路,出點子,供信息,找資金,抓管理”,積極謀劃定點扶貧工作新舉措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__村位於__鎮南部,面積____平方公里,距__市__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東與集合村相連,南與那銀村接壤,居住着壯、瑤兩個民族。全村轄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戶、百苗、平利、六煙、那華、那馬等11個自然屯,17個村民小組652戶2745人,其中瑤族6個自然屯,瑤族人口1402人,佔全村總人口的51%,均爲農業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戶14戶,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總面積2、2萬畝,耕地4031畝,其中水田1201畝,旱地2830畝;有經濟林面積6000畝,其中油茶成林面積3000畝、八角800畝,杉樹成林面積1000餘畝,退耕還林面積1000畝。農作物以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爲主,主要經濟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農資商品服務部3個,小型茶油加工廠8家。村屬地界內無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去年開始有區直單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指導員駐村。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一)經濟發展情況。___年,__村人均純收入____元。經濟結構較爲單一,還是以傳統的種養業爲主,主要經濟來源爲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種植、家庭養殖、勞務輸出等。一是種植業,以水稻、玉米作爲口糧只能解決全村的吃飯問題,___年全村進廠原料蔗約9100噸。二是養殖業,全村現存欄生豬800多頭,耕牛90多頭,有年均一萬元以上收入的養殖專業戶15戶;三是運輸業,全村從事運輸業的6戶,大小運輸車6臺(含1臺客運車);四是勞務輸出,富餘勞動力長期外出務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農閒時到__或附近地區臨時務工。

(二)教育事業發展情況。__村在那戶屯設有一個村中心國小和在六合屯的一個教學點(僅一年級),全村一至五年級在校生199人,六年級學生全部送往__鎮中心國小完成6年級教育,並在__鎮第一中學上學,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全村義務教育適齡青少年、兒童共304人,入學率100%,沒有輟學現象,均享受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目前在校大學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內各有一民辦幼兒園,入園入托人數分別爲30人和18人。

(三)社會保障發展情況。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605人,參合率達到97%;___年開始在全村範圍內推廣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對象1321人,參保率75%。全村60歲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養老金。

(四)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村部綜合樓是集學習文化、教育培訓、辦公接待、醫療衛生於一體的村級活動場所,建於六煙屯,處於__至__鎮公路路邊,爲一棟兩層建築面積爲160m2的磚混結構建築,內設辦公室、計劃生育室、培訓室、醫療衛生室、文化室、會議廳等,衛生醫療室配備了基本的醫療救護藥品。

(五)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一是交通基礎設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條13、2公里,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現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進一步是屯內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煙、那幸屯的屯內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__至__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礎實施以及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盤山公路已開通並鋪上砂石,新建橋樑一座,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羣衆的出行。其餘村屯道路無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寬度均爲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難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設施還相當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條12公里,灌溉面積1200畝,主要水源來自平祿水庫,只有1條4公里水利渠道達到“三面光”標準;其餘包括那母、百秀、六煙、那馬、六合、那華等屯的水渠還是許多年前依田埂開挖的水溝,日積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訊設施不完善。全村11個自然屯均通電、通電話、有手機信號網絡覆蓋,約三分之二的農戶安裝有衛星電視接收設備,但遇雷雨大風天氣時常伴有短時間的停電和手機、電視信號中斷現象。

(六)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政策落實情況。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識、法制觀念有待加強。村容村貌、羣衆精神面貌、衛生面貌較好,豬、雞到處跑的現象較少,遍地豬牛糞的不衛生狀況和羣衆砍樹燒火的習俗在該村有較好的控制。

(七)村級組織和黨組織建設情況。一是村“兩委”班子成員情況。現黨支部班子有成員5人,其中支部書記1人,副支部書記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員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會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員3人。平均年齡40歲,其中國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2人。村“兩委”班子成員是各村民小組的經濟能人,能吃苦耐勞,在羣衆中具有較高的威信和較強的“雙帶”的能力。二是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情況。目前,村“兩委”建立了學習、工作、政務公開等制度,重大問題能集體研究。班子內部較爲團結,關係比較融洽,能夠保證村裏工作的正常開展。村幹部作風較爲務實、正派,多數羣衆對村幹部比較滿意。三是黨員隊伍情況。全村現有黨員49人,其中有女黨員16人,黨員年齡老化。

三、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近幾年來,__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羣衆的生產生活有了較大的變化。但由於自然條件惡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村人民羣衆生活都在溫飽線下徘徊,生產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一)羣衆思想認識還有偏差。少數村屯羣衆的主體意識不夠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籌資建設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二)新農村建設規劃比較滯後。由於鄉村建設規劃人才短缺,指導不到位,各村屯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村莊整合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仍不夠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統一規劃,房屋佈局零亂,人畜混居,露天廁所、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家戶排水(污)溝獨立不聯通,有的家戶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傢什、柴火亂堆亂放,村莊“差、亂、髒、臭”現象較嚴重,村莊整治工作難度大,新農村建設規劃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基礎設施薄弱。一是那母、百秀、那幸、那戶、平利、那華、那馬的通屯道路亟待加固路基,維護修繕。這些通屯道路均爲泥石路,多爲依山而繞行,路面凹凸不平彎曲狹窄,寬度均在2-3米,嚴重影響了村民及村國小1400多人的出行。二是,人畜飲水比較困難。該村的水源較少,下轄的那馬、平利、那母、六合、那戶等五屯的人畜飲水設施還很薄弱,現引水水源不夠穩定,枯水期間的人畜飲水均出現斷供或不能自給情況。給這5個屯的羣衆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三是,水利設施年久失修。__村的灌溉水源欠缺,那母水利渠道(主道2條共3公里)、六合水利渠道(主道1條2公里)、平利水利渠道(主道1條1、5公里)、那馬水利渠道(主道1條1、5公里)均需維修,其中那母屯的水稻面積爲91畝,那母灌溉水利渠道所經之處均爲大面積水稻田,水田集中度、灌溉利用率均爲全村最高,然而多年的失修失護使河道堆積了較厚的淤泥,急需清理修繕。四是,危房改造任務艱鉅。由於羣衆收入來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設資金非常有限。雖然,這幾年實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繕解決了部分羣衆的危房。但全村還有47戶農戶居住在簡易木瓦結構的房子或危房中,這些房子多建於上世紀,大部分已嚴重傾斜,均屬於危房,安全隱患大。五是,六合屯教學點的基礎教學設施十分簡陋有待完善。該教學點設在屯邊的山丘上,途徑一條泥濘溼滑的土坡臺階,只有一間教室和一間老師辦公兼休息室,雖在___年經過當地政府努力,爲教室和老師辦公室接入電力線路,安裝了照明燈具、門窗扇葉等,增加課桌椅。但該教學點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落後,沒有衛生間,也沒有任何的文體活動場所器材和設施,教室內牆也未粉刷,嚴重的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遇炎熱、寒冷天氣時,小孩難以安心聽課學習;遇大風、大雨天氣時,只能停課放假回家。

(四)農業產業結構單一,主要經濟作物退化嚴重。

1、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調整有一定的難度。__村長期以來都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爲主,輔以種植油茶、八角、杉樹,產業結構單一,產量低,農民羣衆增收困難。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無法通過擴大種植面積增收;由於甘蔗、水稻、八角、油茶已成規模種植,短期改變種植方向存在一定的難度。

2、八角、油茶果退化嚴重,缺乏技術指導。全村的主要經濟作物八角種植面積共800畝,12年的適齡八角樹單產僅75kg/畝;油茶果種植面積共3000畝,單產僅100kg/畝,遠低於平均產量。爲此,也曾請過農業技術專家指導,但未能予以解決。

3、養殖業發展徘徊不前。養殖業主要以生豬爲主,家禽爲輔,但大戶少、品種雜、科技含量低、成本高,還沒有擺脫“養豬爲過年,養禽解決油鹽錢”的小農經濟束縛。前些年,有的農戶發展養豬、養牛、養羊等項目,因受市場波動影響,現在存欄數已經很少,沒有上規模的養殖戶。

(五)勞動力素質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該村勞動力總數約爲1360人。目前,爲增加收入來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但大多數羣衆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務工技能水平還有待提高。

(六)基層組織建設有待於加強。一是黨員隊伍老化嚴重。由於優秀青年外出務工比較多,黨員吸收工作難度大,現有黨員老齡化嚴重。據初步統計,全村黨員共49名,50歲以上老黨員有24名,30歲以下的黨員僅3名。二是辦公條件有待改善。村部辦公樓受20__年“6、28”洪水災害影響,牆面出現了3條寬2mm的紋裂,雨天樓頂板漏水較大,嚴重影響到村“兩委”的辦公、開會、學習以及農村農技培訓等活動,另外村部還存在辦公桌椅陳舊、電源線路老化等現象。經積極向上級爭取,目前村部改造項目已進入徵地測量的收尾階段。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的特點和新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在認真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現對__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繼續加強宣傳發動

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的、___全會有關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強農惠農政策,使廣大農民羣衆瞭解、熟悉黨和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只是國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自已的事,是讓農民羣衆確確實實得到實惠的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導他們自覺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

(二)立足長遠發展,科學制定__村發展規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然後按規劃分期分批逐步推進實施。建議首先應按照因地制宜、適度超前、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原則,認真編制好“十二五”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統籌安排農村建設的各項用地和空間佈局,綜合協調村民住宅與道路、人畜飲水、學校、幼兒園、衛生室、文化活動中心等各類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關係,爲農村居民提供符合當地實際、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然後要確保村莊建設規劃得到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房舍建設要符合規劃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的建設行爲要及時制止,對歷史建築要逐年“消化”。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竈、改廁、改路、改房,實現雨污分流、人畜分離、垃圾清理,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現象。

(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__村的基礎設施非常滯後,建議按照“農民出一點、財政拿一點、社會籌一點、包村單位和有關部門幫一點”的思路,構建起“政府補助、部門幫助、羣衆自助、社會贊助”的投入機制。抓住國家對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大力支持這一大好發展機遇,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千方百計向上爭取投入,儘快建立高速通道,澤福人民。在實施整村推進中,通過整合各部門資金來加大力度,重點解決好貧困山區行路、飲水、農田水利等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基礎性建設,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設,解決阻礙扶貧進程的關鍵因素,切實改善羣衆的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

1、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設,解決阻礙扶貧進程的關鍵因素

①跟蹤落實“百秀通屯及屯內道路硬化工程”的項目及工程施工建設。根據道路現有路況,部分修繕、加固路基後,擬水泥硬化1100米道路(含屯內硬化道路),寬度1-4米,供會車停讓。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爲30萬元。該項目已列入今年__區“一事一議”項目當中,仍需進一步跟蹤落實,力爭在今年內完工投入使用。

②做好硬化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項目立項實施工作。根據道路現有路況,開挖護路水溝,從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約600米)水泥硬化,路面寬度3米,新建5個駐車點,供會車停讓,其路基另需少部分加固維護。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爲22、5萬元。資金來源:主要爭取交通部門、扶貧、民委、教育、糖辦以及社會贊助給予協調解決,力爭在20__年底前解決那戶、百秀、那幸、百拿、六合5個自然屯及村屬國小近1400多人出行交通嚴重受阻的問題。

2、加快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徹底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①跟蹤落實“那馬、那母屯人畜飲水工程”的項目及工程施工建設。該項目去年已列入__區扶貧辦幫扶項目當中,管道及其配套設施基本落實,但仍需進一步跟蹤落實工程施工建設相關事宜,力爭在今年年內完工投入使用。

②那母、百拿、那馬、那戶等4個屯的人畜飲水設施建設應採取“一事一議”、扶貧、部門支持和企業贊助的方式,逐年予以解決。徹底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3、加快農田水利設施維修、政治建設,確保旱能灌、澇能排。

__區作爲第一名列入自治區向國家水利部推薦爲第三批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通過水利部審批後,每年將獲得20__萬元的補助,三年將獲得6000萬元,給改善農村水利設施維修提供了資金保障,確保旱能灌、澇能排。因此,我們要配合村委做好那母“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建設、六合水利渠道、平利水利渠道、那馬水利渠道的維修項目立項工作。尤其是那母屯水利渠道,要及時清理渠道淤泥,並在原有渠道基礎上,修建長3公里、寬0、5米,深0、5米的“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徹底解決那母屯大面積水稻田灌溉。此項目初步預算約爲32萬元。

(四)加快農業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1、大力發展甘蔗生產。__村甘蔗種植已成規模種植,從播種到收購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體系。__年,甘蔗種植總面積爲2990畝,進產原料蔗約9100噸。但由於受天氣影響和甘蔗品種制約甘蔗減產嚴重,加上__村現有耕地已經用完無法通過擴種增收。應積極爭取區糖辦和科技部門支持,立足改良甘蔗品種和加強種植技術培訓,促進__甘蔗種植發展和農民增收。

2、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根據___年統計數據,__村目前有油茶成林面積約3000畝,小型茶油加工廠8家,20__年__當地茶油價格爲22元每斤。積極引導和培訓農民科學配方施肥,通過推廣優良品種,低產改造,提高科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油茶的品質和質量,提高油茶林單產,重點扶持一兩家有條件的加工廠提升產品品質,打造茶油品牌,做大做強__村油茶產業。

3、大力發展特色養殖。__村現有養殖專業戶普遍存在養殖規模小,養殖技術落後等現象。應積極爭取蓄牧水產部門支持和鼓勵有意向的養殖戶擴大規模改進技術,引進其他特色養殖項目,通過示範,帶動全村養殖業發展。

4、充分利用每年冬季閒田增收。__村目前有500畝冬閒田,大部分冬閒田位於交通較爲便利的平地地帶,種植條件好。加強對冬閒田的農業綜合開發,組建農村合作社,引進公司,形成訂單式農業,拓寬農民收入渠道。

(五)加大教育培訓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人民羣衆的勞動技能和科技知識,增強農民的致富本領

1、完善六合屯教學點基礎設施。在教室房前修建一個衛生間和新建文體活動場所,添置設施和器材;及時解決該點師生生活用水問題;對泥濘溼滑的土坡臺階進行硬化改造,確保師生出入教學點的安全。

2、積極引導初、高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增加勞動技能,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收入。我國當前職業工人缺口大,國家十分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接受職業教育的農村籍學生都能得到國家教育補助和推薦就業政策,有效減輕家庭教育負擔。針對當前農村很多學生初、高中畢業以後就棄學外出務工的現象,結合自治區安監局直屬單位廣西第一工業學校、廣西動力技工學校的辦學特點、熱門專業,宣傳職業資格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就業優勢,推薦該村適齡青年及準備外出務工人員到一工校、動力技校進行中等職業教育學習和成人教育。同時一工校、動力技校針對該村學員提供減免學雜費的優惠政策,以吸引生源。根據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對庫區移民、扶貧異地安置、城鎮低保、農村特困家庭子女(憑低保存摺)、退伍士兵、國辦福利院大齡孤兒等特定人員全部可享免學費。佔學生總數25%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免學費。保證就業收入1500元/月以上。農村學生享受1500元/年國家助學金;95%的學生可享受40-80元/月的校內助學金;優等生300-3600元的獎學金。

3、協調有關部門及培訓機構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轉移就業。該村勞動力總數約爲1360人。目前,爲增加收入來源,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但大多數羣衆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組織性,外出就業途徑少,門路窄,收入水平不高。積極協調勞保等有關部門開展勞動技能培訓,使得大部分農民掌握1-2門致富技能。多方收集信息擴寬渠道,引導剩餘勞動力就地轉化或者外出務工、經商。

(六)加強村級組織建設

以後要注重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返鄉農民中選拔村幹部,引導和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該村任職,改善村幹部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吸收有知識、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年輕入黨積極份子,爭取每年發展黨員不少於1人。認真抓好黨員培訓工作,學理論、學科技,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促進農業生產等各方面的有序發展。

__村村部辦公樓始建於__年,由於受到20__年“6、28”洪水的浸泡,地基下沉,天面開裂,成爲危房,影響了正常辦公。爲此,__村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按照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在原址上擴大建設村公共服務綜合樓和一個籃球場(配套氣排球場)、室外兵乓球場、文藝舞臺、村級衛生室(佔地面積80平方米)等集於一體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目前該項目已協調開展徵地和測量工作,並落實了組織部門基層組織建設資金3萬元、衛生部門村級衛生室8萬元;文化部門已列入20__年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項目(45萬元)。力爭今年組織興建。

扶貧調研報告 篇9

調研報告講求事實。它通過調查得來的事實材料說明問題,用事實材料闡明觀點,揭示出規律性的東西,引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調研報告的基礎是客觀事實,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須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確鑿的事實是調研報告的價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觀事實,用事實說話,是調研報告的最大特點。寫入調研報告的材料都必須真實無誤,調研報告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事件經過、背景介紹、資料引用等等都要求準確真實。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據,不能聽信道聽途說。只有用事實說話,才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研究的結論纔能有說服力。如果調研報告失去了真實性,也就失去了它賴以存在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下面是應屆畢業生網小編收集整理的調研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歡迎借鑑閱讀。

爲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於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總體部署,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根據xx黨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對xx村村情進行了實際調研。爲了掌握村裏在組織建設、農民思想狀況和文化程度、村集體經濟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我採取與村幹部座談會、實地考察、走訪農戶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況

xx村位於東部川區,全村共有5社135戶540口人,其中貧困戶44戶,五保戶2戶,貧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積3685.43畝,其中川地1528.62畝,山地2156.83畝,人均耕地6.82畝(川地2.83畝、山地3.99畝)。該村地處靈新路沿線,距離街道約2公里,位於達溪河川區,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滯後,生產生活條件極爲不便。

1、村組織建設情況

xx村“兩委”班子成員共8人,其中村黨支部書記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黨支部副書記1人,委員8人,計生專幹1人,平均年齡45歲;文化程度:大學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國中文化6人。全村黨員人數共有43人, 其中流動黨員10人,其中困難黨員6人。村的黨組織及村的行政管理組織基本健全,能夠正常開展黨組織活動及村務管理工作。

2、勞動力資源狀況

全村共有勞動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勞動力中國小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務工者53人,42人從事建築行業,11人從事服務業,年人均收入1.8萬元。留守勞動力基本從事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養殖業效率下滑。

3、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全村以種植業、勞務輸出爲主導產業,主要種植豆類、小麥、玉麥等作物,飼養牛、生豬、家禽等。近年來,由於黨的政策好,落實到位,加之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該村在基礎設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線電視,自來水入戶率達到30%以上,有四社已經通了硬化路面,醫療衛生室1所,村級活動室1所。20xx年底,xx村種植業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54%;養殖業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19.4%;二三產業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26.5%。從產業比重看,xx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種植業。而外出務工人員及從事二、三產業者,養殖業者偏少,經濟收入來源單一,經濟總量偏小,貧困面較大。

種植業:xx村種植業主要以玉米等經濟作物爲主,年均種植玉米236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的83%。另種植少量小麥、豆類、蔬菜約477畝。

草畜產業: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欄112頭,戶均0.8頭;羊存欄240只,戶均1.7只;豬存欄30頭。

4、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全村5個社133戶通電;由於該村自然條件所限,羣衆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飲水池,全村於20xx年兩社接通自來水;通訊設備基本普及,全村現有固定電話12部,移動手機150部;“村村響”工程覆蓋全村;全村尚有純窖洞住戶8戶,21人,22孔;有房有窯洞戶36戶,132人,房屋間數130間,窯洞37孔;純土木結構房屋戶數34戶,130人,194間;純磚混結構房屋戶數15戶,72人,104間;樓房戶數1戶,1人,四間;彩鋼房戶數2戶,6人,4間。

5、公共服務設施

村部建築面積七間105平方米;目前村級衛生所、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

貧困現狀:(20xx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不足3826元的貧困戶44戶,涉及人口168人,貧困面居全鄉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農戶有32戶116人,社會保障水平遠不能達到羣衆的期望值。全村現有60歲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每人每年可領取養老金660元。)

6、計劃生育工作情況:全村計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齡婦女89人,其中無孩6人,一孩40人,獨生子女戶3戶,二孩44人,二女戶10戶,多孩12人。落實節育措施89人,其中放環31人,結紮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xx村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是該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作爲主要經濟來源,但由於自然條件所限,山地、臺地、陡坡地居多,機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質差,水土流失嚴重,廣種薄收的現象比較突出,玉米畝產量約500公斤左右,小麥畝產量不超過220公斤,種植業經濟效益微薄。羣衆養牛多爲耕役用,黃牛品質差,黃牛養殖以散養居多,飼養方式比較粗放,年出欄量偏少,未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及不明顯。

二是由於該村地處偏僻,全村總戶數僅爲133戶,並且人戶分離戶居多,人口稀少,項目建設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因資金短缺、條件太差而長期停滯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爲土路,且溝壑縱橫,溪流蜿蜒曲折,地形複雜,遇陰雨天氣羣衆出行困難,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災害度較差。

三是由於該村位於偏僻山區,環境封閉,對外交流機會少,信化工程難以落實,羣衆思想保守,安於現狀,脫貧致富的慾望不強,人口文化素質相對較差,青壯年國小文化程度者佔80%;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術,這些問題直接制約着村域經濟的健康向前發展。隨着近年來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深入實施,以及我鄉牛產業發展的進一步推進,少部分農戶已通過發展養牛業自力更生,提高了生產生活水平,實現了脫貧致富。但大部分羣衆目前家庭經濟狀況需要進一步改善。水自然災害給羣衆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障礙,突發性暴雨和洪水給羣衆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姚家灣社全社有純山地530畝,全社有5戶25口人全住半山腰,飲水、生產、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實難以發展,水土流失浪費資源,人口素質越來越差,如不移民,難以發展。

(二)發展前景和優勢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本條件,提升牛產業。根據該村實際,重點應抓好溫棚牛舍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達到戶戶養牛,鄉村道路硬化建設、羣衆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從基本面對羣衆生活生產現狀進行加固和提升,從而爲脫貧致富打好堅實的基礎。一要提倡和推廣溫棚養牛,真正做到科學養牛,全面提升經濟效益。二要加強村內道路建設,俗話說:“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內道路建設和外界交通連接建設,促使村內有能力,有資源的農戶大力發展運輸業,拓寬家庭收入來源。三要加強村衛生所、文化書屋建設,通過配備必須的醫療設備和藥品,選用德才兼併的村醫,配備專業的農業技能書籍、配備全面的信息傳播設備,實現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醫治,知識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學習,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過上述措施的落實,真正達到改善該村農戶生存環境,降低生產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發展養牛業,增加羣衆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雖然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牛產業在該村農戶經濟收入中已經佔有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實有5社23戶養牛,牛存欄112頭,其中基礎母牛98頭,能繁母牛87頭,依然處於“原始”階段;出售依然單靠上門販子拉運,農戶對周邊市場無掌握。因此,要在省、市、縣、鄉支農惠農政策的引導下,按照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整體思路,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建立養牛專業合作社,建立完善銷售網絡。確保產出、銷好、收益。同時,要充分利用農閒時機組織村內部分羣衆外出考察效益養殖學習,解放思想,轉變思路,實現規模養殖。

3.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戶整體素質,實現小康生活。一要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和諧五星”創評活動。將“五星”戶逐步將其培養成入黨的積極分子,進一步壯大村級黨員隊伍。同時加大對村上幹部和農村黨員的培訓,使他們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規、致富信息等知識。要持之以恆的把培訓農戶、提高素質作爲治本之策,着力增強農民的致富本領,把簡單的“需輸血”變爲“能造血”。二要通過談心、交友等方式,向農戶講解知識的重要性和讀書學習的必要性,使農戶轉變觀念,重視學校教育,從長遠上提高農戶家庭整體素質,爲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長期改善打好基礎。三要加大種植業、養殖業等各行業實用技術知識的培訓,爲農戶發展多種增收產業、擴大就業渠道提供智力支撐。

三、對策及建議

(一)因戶制宜,合理採用增收措施

該村的低收入戶,大致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可造血型”,另一類是“需輸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戶是指家庭中有勞動力,有能力通過自身的勞動脫貧。對這類低收入戶,主要考慮從就業、創業方面進行幫扶。幫助就業有兩種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種養大戶,給予他們更多的優惠政策,增加他們對低收入農戶中的勞動力就業幫扶的積極性,讓低收入農戶中的勞動力能從當地得到穩定收入。這樣即幫助了低收入戶通過自身勞動解決貧困問題,同時又能促使他們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爲有條件的低收入戶的創業積累經驗。2、對外勞務輸出,對低收入戶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徑的勞動力,把他們組織起來,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進行崗前培訓,統一管理、安排就業。“需輸血型”低收入戶是指家庭中沒有勞動力的低收入戶。這類低收入戶多爲“五保戶”,還包括部分因“病殘”、“因小孩上學”致貧的低收入戶,他們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無生存的本領,無經濟來源。對這類低收入戶的幫扶,着重從政策方面進行幫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門要向他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並不斷提高最低標準。第二、政府還要通過財政預算、向社會募捐等方式,爲他們建立各類生存保障基金,不斷提高這部分低收入戶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質量,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二)積極引導,大力提倡自主創業

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改進黃牛飼養方式,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提高牛產業經濟效益。村內80%以上的農戶養牛在3頭以上。目前該村存欄基礎母牛98頭,以計劃增購能繁母牛50頭以上,總體達到能繁母牛150頭。按照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整體思路,建立養牛專業合作社,建成養殖示範點2處,溫棚牛舍50棟,完善銷售網絡。通國家扶持,出臺一些行之有效的獎補政策,確保溫棚養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從長眼看,低收入戶的脫貧應以自主創業爲主。根據目前現狀,幫助低收入戶自主創業的最佳辦法是“政府投入、農戶承包、公司銷售”。對一些能夠自主創業的低收戶家庭,政府要爲他們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便利的條件,不斷提高他們自主創業的主動性。政府應採用優惠的政策,依託本地區的農業企業、種養大戶,建立一批種植、養殖小區,將本地區的低收入戶集中起來,共同創業,併爲他們提供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產中的技術指導、產後的銷售等一條龍的高效、優質服務。

(三)積極爭項改善基礎條件

一是該村3社農田水土流失嚴重,耕作非常困難,致使產量逐年下滑,爭取水保部門分年度列項整修標準化梯田1500畝;二是該村姚家灣社現還居住在山頂,全社7戶實際居住不到4戶,飲水、生產生活都很困難,積極爭取移民搬遷項目。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外出打工人員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扶貧調研報告 篇10

把扶貧開發作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來抓,在國家和省上扶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堅持把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吃飯問題與解決低收入人口的增收問題相結合,項目帶動,農戶參與,整村推進,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明顯。全區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由於受氣候、地理、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條件的制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目前仍有貧困人口54877人。

產業扶貧的做法和成效

貧困地區由於地理位臵、水土資源、人口素質等因素制約,思想觀念相對封閉落後,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實踐證明,靠“救濟式”扶貧,羣衆的等、靠、要思想更加嚴重;靠傳統產業改變貧困面貌,自身條件又不允許。如何利用好國家的各項扶貧惠農政策,真正走出一條促進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的脫貧致富之路,最根本的還是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符合地方實際的特色產業,通過產業開發,發揮“造血”功能,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依託能人帶動,做強勞務產業。在走訪的5個村中,勞務收入在農民人均收入中平均佔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達三分之二。 近年來,提出“立足優勢調結構,依託能人帶致富,勞務輸出促增收”的發展思路,龍林村每年有500多名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僅2019年一年,全村勞務收入就高達773萬元,人均3000多元,佔到了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438元的68%。同時,2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學到技術後返鄉創業,創辦商貿流通、機械加工等企業10多家,帶動500多人就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勞務產業已成爲全

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被村民譽爲增收致富的“鐵桿莊稼”。

調整種植模式,發展特色種植業。沿山地區土壤貧瘠,乾旱缺水,靠傳統種植業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要想依靠土地有所收穫,就必須轉變耕作方式,依靠現代科技,對接市場需求,發展特色種植業。

藉助政策支持,壯大規模養殖業。貧困村地區人多地少,發展種植業先天不足,但可以另闢蹊徑,在養殖業上尋找突破。爲從根本上解決該村羣衆的脫貧問題,區、鄉、村三級積極引導廣大幹部羣衆抓住國家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政策的機遇,走“以草養畜,靠畜增收”的路子,採取“整合項目資金、區上扶持、部門幫扶、鄉上協調、農戶自籌”的辦法,籌資78萬元在平陽鎮貧困村建起高標準養羊小區,修建暖棚61幢183間,目前,很多貧困農戶養殖規模已發展到300只,每隻母小尾寒豬年純收入可達1200元,每戶養殖10只母羊,基本實現脫貧致富。

產業扶貧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現實途徑。要實現脫貧致富的大變化,首先要有產業培育的大進步。通過多年努力,貧困地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羣衆溫飽基本解決,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這些都爲貧困地區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奠定了基礎。當前,我區大力實施“十大工程”,培育特色產業,也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從貧困村的發展來看,產業扶貧代表了今後我區扶貧開發的主要方向,必須把產業扶貧作爲當前我市扶貧開發的主要內容和有力支撐,作爲沿山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現實途徑,全力以赴,抓出成效。

能人帶動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助推器。沿山地區因爲貧困的原因,羣衆集體意識淡漠,公益設施建設滯後,無法形成幹事業的合力,這就需要有一個堅強的村級領導班子帶頭,真正帶領羣

衆幹事創業,脫貧致富。

用好政策扶持資金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重要保障。沿山貧困地區自身基礎差,“造血”功能低,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需要黨和政府在扶持政策上予以更多傾斜,給予“輸血”支持。同時,要真正使扶貧政策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功效,使好鋼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整合必不可少。

提高農民素質是沿山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的關鍵環節。推進產業扶貧,農民素質至關重要。以勞務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東門村和範營村爲例,一個技工的年收入要比普工高出1萬多元;再以純體力型輸出的拾棉工爲例,儘管每年的勞務收入非常可觀,但工作環境艱苦,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同時,發展設施農業、規模養殖業,對勞動者學習應用科技的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切實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力素質,爲加快產業扶貧步伐提供技術支撐。

產業扶貧存在的困難和今後工作的建議

我區產業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看,還存在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勞動力素質偏低、扶持資金不足等問題。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市沿山地區貧困面貌,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利用好政策和項目資金,着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着力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立足資源,做好產業規劃。要把產業扶貧納入全市“”發展規劃,堅持從區域資源環境實際出發,在摸清貧困羣體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貧困人口結構、致貧主要原因的基礎上,努力發掘區域優勢資源,在全市“十大工程”建設和生態建設、現代農業、通道經濟的發展戰略中尋求沿山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定位,進一步拓展產業培育空間,開闢農民增收渠道,制定切實可行的區、鄉鎮、村產業發展規劃。

整合扶持資金,加大產業扶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項目資金整合力度,重點扶持產業培育。市、縣區財政要預算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產業開發示範村建設,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培育貧困地區經濟增長帶、增長點。要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發揮部門在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幫助沿山地區加快發展。進一步拓寬產業扶貧的籌資渠道,鼓勵企業和民間資金扶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繼續堅持市、縣區部門對口幫扶的方式,集中力量扶持示範村、重點村建設。

強化科技支撐,提升勞動力素質。要整合農村教育培訓資源,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場地分散、師資薄弱,設施簡陋等問題,制定完善培訓規劃,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通過農民培訓促進產業發展。針對貧困地區農民經濟狀況,要在勞動力技能培訓方面給予更優惠、更務實的支持,切實解決農民培訓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調動貧困地區農民學技術、強技能的積極性。

創新機制體制,爲產業扶貧提供保障。通過制定區域發展優惠政策,引導和推進貧困地區農戶開展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爲農民增收開闢新的途徑。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致富能人、運銷大戶及村級基層組織在貧困地區建立農村專業服務實體,開展農產品經銷、信息供給、農民培訓以及農業生產環節的專業化服務,解除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的後顧之憂。

強化工作責任,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都要拿出相當精力,從政策、措施、市場等方面深入研究,指導貧困鄉村破解發展難題。要抓好典型培育,認真總結各地產業發展中涌現出的好思路、好做法,集中力量扶持示範村建設,創造成功經驗,爲貧困村

產業發展樹立可學可趕的榜樣。要高度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選好用好村級帶頭人,做好羣衆的引導發動工作,克服羣衆的畏難情緒,幫助羣衆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把產業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扶貧調研報告 篇11

近日市質監局組織調研專班,深入精準扶貧聯繫點——__縣__鎮__村進行調研,深入分析__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幫扶措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__村發展的現狀

1、基本村情現狀。__村位於__縣__鎮北部,距鎮政府約30公里,距縣政府約88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高山村。版圖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過去的4個村和1個林場合並而成,全村旱地4426畝,水田325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__村村內主要資源有閃長巖、石煤、黑板石、魔芋、獼猴桃、蜂蜜和菸葉等。

2、貧困人口現狀。__全村共340戶,1339人,其中戶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約300人,實有勞動力825人,貧困人口177戶673人,貧困人口超過50%。在貧困人口中五保戶20人,低保戶86人。可以說,留在村裏的大多是貧困戶。根據走訪瞭解到的情況,除了35戶菸農收入較爲穩定外,其他貧困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3、基礎設施現狀 。__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組公路60餘公里,路面較差,遇到雨天,大多數道路無法通車。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兩層小樓外,其他農戶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條件極差。村內無學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鎮上上學,目前有8名在讀大學生和6名高中生。村內無衛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__鎮,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則忍。村黨員活動中心是4間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土牆房,辦公環境差。因環境限制,該村電力資源短缺,經常晚上供電,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沒有網絡,很多地方沒有手機信號,通訊極其不便。

4、產業發展現狀。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煙、種糧、發展林特產業和打工爲主,20__年人均收入4242元。菸葉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在菸葉公司支持下,種植面積達到850畝,有烤房22座。由於條件所限,招商引資相對困難。20__年引進一家石材加工廠,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目前處於停產狀態。

5、基層組織現狀。__村現有黨員22人,村兩委班子5人,年齡結構較爲合理,但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3人長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婦聯主任是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很少參與到村集體事物中來,村兩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二、市質監局幫扶的情況

1. 加強領導,組建幫扶工作機構。市委政府“精準扶貧”活動專題工作會議召開後,市質監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曾勤爲組長,局班子成員,各分局局長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爲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制定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以黨組成員、副局長歐陽華同志爲隊長,抽調6名同志爲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隊,爲“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走訪調研,摸清村內基本情況。我局扶貧工作隊迅速深入聯繫村逐戶走訪,全面調研。工作隊員共駐村180人次,走訪入戶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貧困戶家庭,先後4次與__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商討__村扶貧計劃, 5次召開村民大會,詳細瞭解__村的基本情況,並將走訪瞭解的詳細情況歸類建檔。通過調查,在177戶貧困戶中,有菸農35戶,全家在外打工6戶,僅留老人在家23戶,傷殘戶3戶,老年戶3戶。經統計,需要重點幫扶的困難戶共96戶35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同時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術和資金。通過走訪調查,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員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爭取村民對 “精準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爲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明確職責,全員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市委政府“幹部包戶(人)”的要求,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建立了縣級領導幹部包戶和一般幹部包人責任制。我局縣級幹部13人,幫扶13戶共計48人,一般幹部206人,共計幫扶81戶306人,剩餘貧困羣衆由工作隊兜底幫扶。任務確定後,通過春節慰問、組織活動等方式,組織幹部職工分批前往__村,走訪、慰問、幫扶困難戶,爲各戶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其中在20__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成員以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走訪慰問了該村老黨員和一批困難羣衆,共計爲該村177戶結對幫扶戶提供了價值1.2萬元的慰問品,同時爲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學金,支持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4、結合實際,幫助制定脫貧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村民徹底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經實地走訪,該村蜜蜂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有30餘戶村民散養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術和龍頭企業帶動,蜜蜂養殖未能形成規模,產量也較低,多數蜂蜜養殖戶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該村地處高山,很適合獼猴桃生長,已有幾戶村民正在發展獼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畝獼猴桃基地,其中20畝已掛果,年收入超過10萬元。通過調查,後與村兩委溝通,決定以產業扶貧爲主導,將蜂蜜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作爲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扶持,做到戶戶有產業,人人能脫貧,同時聯繫龍頭企業,幫助建立產業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產業扶貧徹底實現脫貧致富。爲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局主要領導專程赴全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陝西省眉縣考察獼猴桃標準化示範縣建設,瞭解獼猴桃的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發展前景等情況,幫助__村制定了科學、詳細的獼猴桃產業發展計劃。每畝獼猴桃年產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戶種植3-5畝,可收入1-2萬元。力爭通過5年努力,該村獼猴桃發展至500畝,收入達到200萬元。爲發展蜂蜜產業,我們先後5次到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得知當前新的養蜂技術每箱年產50公斤左右蜂蜜約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爲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幾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經分箱後年產值可達到3000-4000元,第三年分箱後的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同時,該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屬於“懶人”產業,老弱病殘均可發展。我們將瞭解到的信息及時該村兩委溝通,幫助該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爭取在2-3年將該村蜜蜂發展至1000箱,年收入達到80萬元。

5、籌措資金,啓動扶持產業發展。爲加快__村脫貧步伐,市質監局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年初,局黨組號召全局幹部職工每人集資捐款400元,共募集到9萬多元啓動蜜蜂養殖產業,計劃爲110戶困難村民每戶免費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神農蜂語公司提供蜜蜂種羣和技術指導,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爲改善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局黨組計劃每年想辦法籌措一定的資金,支持該村“一中心三室”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產業合作社辦公室、衛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籌措10萬元資金,計劃爲該村村民每戶提供1畝獼猴桃苗木,並聘請陝西眉縣的技術人員,定期爲該村獼猴桃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6. 廣泛動員,邀請企業參與扶貧共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我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藉助企業的資金、市場,幫助聯繫村脫貧致富。經溝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紀中遠集團、十堰福堰鋼鐵公司、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公司、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十堰海億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氣公司等8家企業願意參與到__村的扶貧工作中來。其中,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已先後2次派技術員前往__村講解傳授蜜蜂養殖技術,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願意爲__村移民搬遷工程免費提供水泥100噸。

三、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1、村民素質不高。在扶貧開發之中,勞動力資源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但__村村民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給精準扶貧增加了難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經遷出村外,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資金投入不足。__是極度貧困的村莊,需要建設的項目多,需要扶持的資金多。該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獼猴桃產業,200多畝土地流轉已經到位,但前期每畝近3000元基地建設費用成了門檻,村民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望地興嘆。目前政策扶貧資金有限,村民自籌資金無來源,幫建部門零基預算,也無資金投入。加之農業產業投入大、週期長,市場風險也很大,村民無法承擔投入成本,資金制約成爲扶貧的最大障礙。

3、技術服務不夠。__鎮黨委政府及__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發展,先後發展了菸葉、魔芋、獼猴桃、蜜蜂養殖、玄生種植等產業,只有菸葉公司技術服務到位,發展較好。可菸葉種植面積900畝已基本飽和,無發展空間。其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裏曾大力發展中藥材——玄蔘,因村民缺乏種植技術,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龍頭企業兜底,結果村民都放棄了玄蔘種植。村裏還發展過蓮藕、核桃、魔芋等產業,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經營,廣種薄收,陷入停滯狀態,根本問題是缺乏技術指導。

4、聯動幫扶不力。__村貧困面大,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鉅。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設集團共同幫扶__村,我局也積極爭取其他8家企業從不同層面參與到__村扶貧中來。但總體感覺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市裏統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設集團至今還沒有實質性行動,社會聯動幫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完成艱鉅的脫貧任務。

四、今後扶貧的主要措施

1、結對幫扶增強幹部責任。今後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精神,紮實開展“雙包雙建雙帶雙促”活動,細化幹部一對一幫扶的任務,強化幹部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幫扶幹部與包聯戶溝通聯繫,有針對性地制定貧困戶脫貧計劃。建立考覈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減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效果明顯。

2、資金幫扶增添基礎設施。市質監局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__村啓動 “一中心三室”建設,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解決羣衆看病難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扶貧資金,協調相關單位,逐步解決__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3、產業幫扶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戶因地制宜地選擇產業,重點發展蜜蜂養殖和獼猴桃產業,幫助羣衆連片規劃建設,着力優化品種,努力提升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儘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引進企業拉昇產業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幫助__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壯大蜜蜂養殖產業。幫助發展獼猴桃產業,免費提供獼猴桃樹苗,力爭在明年春季推廣種植200畝。事先做好與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溝通合作,開闢獼猴桃銷售渠道。

4、聯動幫扶增進村企共建。結合__村實際,引進符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村企合作,互助互動,藉助企業的技術、資金,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降低農民發展產業遇到的市場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計劃引進獼猴桃、魔芋、蜂蜜產業龍頭企業各一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發揮作用。同時爭取市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結對共建美麗鄉村和“兩創”(創文明新村、創“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加快建設文明新村。

5、遷移幫扶增快脫貧進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邊遠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戶爲重點,實行生態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目前該村已規劃兩個搬遷安置點,有18戶村民有搬遷意願。通過搬遷讓村民集中居住,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6、教育幫扶謹防代際傳遞。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後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爲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爲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爲防止出現因學返貧的情況出現,市質監局繼續對該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助學幫扶,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增強致富能力,鞏固扶貧成果。

五、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規劃統攬力度,提升精準扶貧效率。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規模化種植、養殖和經營是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雖然秦巴山區地形複雜、氣候各異,動植物品種多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營,但結合實際分片進行規劃,以幾個鄉鎮或幾個村爲單元,明確產業方向,形成適度規模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如__鎮周邊鄉鎮,或__村及周邊幾個村,都發展彌猴桃,形成規模,集約化經營,這樣就可以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因此,建議市級統籌指導,縣鄉科學規劃,分片區對產業發展、道路交通、村級公益設施進行規劃,以提高扶貧效率。

2、加大資金捆綁力度,提升整體發展能力。扶持資金數額決定扶貧計劃任務的落實,沒有資金投入,任何規劃、計劃都是空中樓閣。如果僅靠幫扶單位支持,難以完成艱鉅的脫貧目標。現在__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貧資金、項目資金,村集體和幫建單位都不清楚,計劃幹多少事,心中沒底。建議根據市、縣扶貧規劃,將政策扶貧資金、有關項目資金等計劃下達到鄉、下達到村,加上幫建單位扶持資金、社會捐獻資金、村級組織自籌資金等,將所有資金捆綁使用,有計劃的謀劃、規劃,每年幹幾件大事、實事。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當產業扶貧項目確定之後,農民急需的是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可這些技術大多數幫建單位是無法提供的。當前__村蜜蜂養殖、彌猴桃種植,需要培養幾戶技術帶頭人。建議市、縣牽頭,安排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技術機構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分門別類地組織在相應片區開展相關實用技術培訓,村級組織組織產業對口的農戶參加,以提高其創業能力和技術素質。

4、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升模範帶動作用。貧困村的脫貧致富,村級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發揮着關鍵作用。__村黨支部書記明平濤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發展產業,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徹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村黨員幹部和致富能人的培養、挖掘工作,力爭培養一批年青有爲、敢想敢幹、勇於開拓的黨員幹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致富創業團隊,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5、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扶貧幫建合力。精準扶貧涉及多個單位,如鄉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幫建單位、幫建企業、產業合作社等,結構較爲複雜,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計劃。如果職責不清,任務不明,各自爲陣,就會大大影響扶貧效率。建議建立和完善協調機制,明確主導單位和責任主體,分解具體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會加速脫貧進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扶貧調研報告 篇12

爲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秦巴片區扶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爲縣委十三屆五次全體會議召開提供決策依據,根據縣委主要領導要求,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縣扶貧辦等單位組成聯合調研組,於10月11日至24日,深入各鄉鎮(場),通過實地察看扶貧開發項目,走訪農戶瞭解貧困現狀,召集鎮村幹部、黨員代表、羣衆代表、產業大戶、致富能人和特困羣衆開展座談,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一、全縣基本情況及貧困現狀

全縣20個鄉鎮(場)轄348個行政村(居委會),經調查統計彙總,總戶數爲138839戶,603478人,總勞動力數爲343674人,外出務工人數達138707人,佔總勞動力的40.4%。全縣版圖面積3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4萬畝,人均耕地0.9畝,其中:水田面積98107畝,旱地面積431193畝;山林面積252萬畝,水面面積42.4萬畝。20xx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5億元,與20xx年相比增長45.3%;財政總收入7.1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7億元,與20xx年相比分別增長67.9%、106.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9.5億元,與20xx年相比增長116.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462元,與20xx年相比增長31%;農民人均純收入4493元,與20xx年相比增長30.5%。

鄖縣的貧困現狀及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貧困人數多。據各鄉鎮(場)填報,全縣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戶有87201戶,25955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42.2%,其中納入扶貧對象的49916戶、172186人;35428戶60401人享受低保,5599人享受五保供養。二是貧困程度深。全縣有79764戶不能達到安全飲水標準,佔總戶數的57.5%;疾呆傻殘的人口達22772人,佔總人口數的3.8%;有48713戶仍然居住在草房或土坯房,佔總戶數的35.1%;有2405戶沒有通電,有212個自然村沒有通公路。三是致貧原因多。除自然條件原因沒有脫貧外,全縣因災、因病、因學、因工程致貧的有41618戶,佔總貧困戶的47.7%。其中因災致貧的有13770戶,佔15.8%;因病致貧的有18476戶,佔貧困戶的21.2%;因學致貧的有7325戶,佔貧困戶的8.4%;因工程致貧的有2047戶,佔貧困戶的2.3%。

二、近幾年扶貧開發的實踐與探索

近幾年,全縣搶抓國家“連片開發”項目試點、國家“雨露計劃”試點、村級發展互助資金試點機遇,着力構建專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正確處理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智、當前與長遠的關係,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幫扶工程、信貸扶貧等項目工程,較好地完成了階段性扶貧開發目標,農村貧困狀況明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全縣扶貧工作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省委、省政府兩次在十堰召開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推進會,都安排了到鄖縣現場觀摩。主要體現在:

1、重點實施整村推進,村莊面貌大爲改觀。投入專項扶貧資金9800萬元,啓動了36個納入“”扶貧規劃的重點村建設。按照“村村晴雨暢通”的目標,新修、維修村組公路150公里,打通了一大批生態旅遊路、經濟循環路、通村斷頭路等,有效解決了部分扶貧村行路難、發展難的問題;統籌水利、移民、發改、扶貧等單位的改水項目,大力實施人畜飲水工程,新修、維修各類人畜飲水工程513處,鋪設飲水管道126千米,大部分農戶吃上了自來水;投資285萬元,扶持建設村支部35個,提升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範化水平;對鮑竹路沿線980戶實施了村莊環境整治,着力打造淨化、亮化、美化的扶貧示範點;注重教育衛生事業建設,重點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普及,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20xx年啓動實施的12個重點村全面通過省市驗收,20xx年啓動實施的12個扶貧重點村規劃項目已完成80%,20xx年啓動實施的12個重點村大部分項目已經啓動實施。

2、穩步抓好遷移扶貧,生存環境逐步好轉。近年來,全縣共投入扶貧搬遷和生態移民資金1374萬元,其中扶貧搬遷1305戶、1044萬元;生態移民1098人、330萬元。狠抓重點村搬遷,按照戶均不超過8000元的補助標準,在重點村扶貧搬遷783戶,到戶資金626萬元,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突出試點區搬遷,按照全縣統一佈局,突出抓了柳陂、青曲、鮑峽三鎮的相對集中搬遷試點。柳陂鎮投入扶貧搬遷資金215萬元、搬遷269戶,生態移民115人、到戶資金35萬元,打造了臥龍崗社區扶貧搬遷與移民內安相結合的搬遷移民亮點;在青曲鎮扶貧重點村搬遷151戶,到戶資金120萬元,生態移民550人,到戶165萬元,打造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亮點;在鮑峽鎮扶貧重點村搬遷177戶,到戶資金142萬元,生態移民67人,到戶資金20萬元,爲鮑竹路沿線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奠定了基礎。兼顧零散戶搬遷,對深山和庫區等生存條件特別惡劣的農戶實施搬遷移民,扶貧搬遷194戶,到戶資金155.2萬元;生態移民366人,到戶資金110萬元。

3、強力推進連片開發,示範效應得到體現。搶抓“縣爲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新機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強有力推動,在項目區茶店、柳陂2個鄉鎮6個村規劃60個建設項目,試點區投入資金9534.6萬元,佔規劃計劃投資的166%以上,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1200萬元,部門投入及社會幫扶8144.6萬元,羣衆自籌390萬元,2181戶農戶得到有效扶持,直接受益貧困戶806戶3255人。試點區人均純收入達4288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3580元,分別比實施前有了明顯提高。扶貧連片開發試點工作取得產業特色凸顯、基礎明顯改善、示範帶動增強的良好成效。

4、大力發展支柱產業,脫貧致富後勁增強。圍繞“調精鄉村旅遊產業、調大核桃產業、調強蔬菜產業、調活養殖產業”的工作思路,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規劃進村入戶要求,打造示範樣板,逐步形成偏遠鄉鎮核桃帶、城郊國道沿線種蔬菜、深山溪水鄉村遊的產業發展格局;啓動36個重點扶貧村產業建設,新發展產業基地7.02萬畝,人平1.3畝。其中,蔬菜2萬畝,核桃3.6萬畝,其他1.4萬畝,發展養殖小區11個。如南化塘鎮發展核桃3萬餘畝,青山九里崗村新建千畝茶園,宏陽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養殖規模已達到3000餘頭;啓動9個村互助資金試點項目,發放互助資金總量就達104.97萬元,746戶社員從互助社借款。如譚家灣鎮核桃樹埡村五組貧困戶趙明海從事生豬養殖,因資金緊張陸續向互助社借款2次,累計借款1萬元,去年出欄生豬220頭,年收入增加3萬元。同時,全縣投放扶貧小額貸款129萬元,扶持900餘貧困戶發展種養業,人均年增收450元。

5、傾斜扶持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積極出臺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鄖府、統香、渝川等一批市、縣級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已向渝川、鄖府、統香等十幾家龍頭企業貼息1000多萬元,拉動貸款3.3億元。其中,向渝川貼息300餘萬元,拉動貸款近一個億,帶動10餘個鄉鎮發展蔬菜產業,使蔬菜產業成爲農戶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把九龍瀑作爲鄉村旅遊業的龍頭給予扶持,貼息50萬元,拉動貸款1500萬元,使景區各項設施逐步配套到位,景區收入大幅增加,景區沿線農民收入明顯提高。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的帶動作用,實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龍頭帶產業、產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大戶帶整村”的有效帶動機制。如丰神林果公司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核桃產業基地3000餘畝,帶動周邊3個村300多農戶走上致富道路。以十堰市扶貧產業示範園爲平臺,圍繞縣域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引進推廣農業優良品種30餘個,推廣適用技術20餘項,新開發農產品近20個。

6、不斷創新扶貧思路,工作機制逐步完善。推行“1321幫扶工程”,每名縣級領導帶領3個以上部門,連續2年幫扶1個重點貧困村完成整村推進任務,同時建立了縣直單位責任到村、資金到村、技術到村、督辦到村的“四到村”幫扶機制。積極爭取社會幫扶,近三年幫扶資金達1800餘萬元,僅省菸草局就向大柳鄉幫扶400萬元用於發展菸葉產業。加大行業扶貧力量整合力度,統籌水利、移民、發改、農業、林業等部門資金,積極整合扶貧搬遷、生態移民、危房改造等涉農資金3億元用於貧困村建設。強化扶貧資金管理,按照扶貧資金的使用範圍和用途,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在項目實施的鄉村張榜公佈,對資金撥付實行報帳制,對財務管理、資金使用情況實行定期審計制,按時對扶貧資金使用、項目建設進展和效益情況進行驗收檢查,確保了有限的項目資金髮揮最大效益。紮實開展扶貧培訓,通過雨露計劃轉移培訓4000餘人,轉移就業率達96%,舉辦科普講座及核桃、蔬菜栽培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70場2萬人次。同時,選派老區鄉鎮分管扶貧的幹部到內蒙古等地學習,並對11個兒童減貧試點村村幹部進行了規劃編制培訓,大幅提高了扶貧幹部的工作水平。

7、堅持規劃引領扶貧,片區攻堅紮實起步。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搶抓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新機遇,切實加強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意見》的要求,及時成立了秦巴山片區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科學編制了秦巴山片區(鄖縣)扶貧攻堅實施規劃,規劃涵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生態環保等六大類228個項目,總投資395億元;精心編制了產業扶貧規劃,確定核桃、蔬菜、鄉村旅遊爲三大主導產業,分三年實施,總投資1.8億元,每年投資6000萬元;快速推進項目實施,已完成和正在實施的重點項目共有112個,總投入達49.56億元,其中中央投入5.18億元。十堰市扶貧產業示範園建設加快推進,其中兩家企業已投產經營;支持產業發展基金已到位8000萬元,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等已落實5515萬元,扶貧重點縣每年增加100公里的公路建設指標,今年已落實42公里。

三、現階段致貧原因分析

儘管前階段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我縣整體屬於國家級貧困縣,受諸多因素的制約,目前仍有25.9萬貧困人口。經綜合分析,致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自然災害頻發。我縣地處秦巴山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石漠化嚴重、保水性差,極易發生山洪、泥石流、乾旱等自然災害,羣衆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脆弱,少數脫貧人口由於底子薄,基礎不牢固,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就極易出現返貧,致使一些村和農戶很難走出“脫貧―返貧―再脫貧―又返貧”的怪圈。據統計,全縣每年因災返貧的達13770戶。僅今年5月份連續兩次災害,造成大柳、青山、楊溪、譚家灣等15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農業損失嚴重,受災人口8.5萬人左右,尤其給生活在山區的貧困人口的生活和脫貧造成嚴重影響,因災返貧人口多達2萬餘人。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成了脫貧的一大制約。一是通達能力弱。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交通建設項目的投入,全縣公路通車裏程達4260公里,100%的鄉鎮通了瀝青路,100%行政村通了水泥路,老百姓的出行條件明顯改善。由於我縣地處秦巴山區,山大人稀,路只通到村部,對交通有改善但不能滿足羣衆生產生活需要。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國家村村通工程都是隻修到村部,組與村之間、組與組之間有很多還沒有公路;第二,由於20xx年村組合並,原來的行政村有很多都變成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只是到達了現有建制村,原來自然村沒有到達;第三,村級斷頭路在全縣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青山鎮九里崗村有一個汽配廠就是由於出行條件不好而遷走。二是居住條件差。全縣有48713戶居住土坯房或草房,佔全縣總戶數的35.1%。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由於年代久遠,很大一部分成爲危房。如大柳鄉雙坪村,距大柳鄉集鎮25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左右,是典型的高寒山區邊遠村,全村共168戶、598人,僅有原村國小是磚木結構的房子,其他均是土坯房,70%左右的房子屬於危房。三是人畜飲水難。我縣從啓動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以來,已經解決了28.41萬人的飲水難問題,但目前仍有19.88萬人存在飲水困難或飲用不上安全水,像今年這樣的大旱天氣,這個數字要比平常年份大得多。如:大柳鄉雙坪村全村598人僅靠一個水質非常差的小水溝過日子。譚山鎮腰莊村人畜飲水極爲困難,曾在“八七扶貧攻堅”期間修建水窖解決人畜飲水問題,但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目前,全村仍有兩個組因爲沒有水吃,農戶都是直接飲用山上流下來的水或下雨收集的水,飲水安全得不到保障,遇到天旱,部分農戶缺水情況更加嚴重,出現了掏錢買水、挑水、水“循環”利用的現象。四是電力供應不足。在實施農村第一輪電網改造時,我縣用電負荷設計較低,隨着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中高檔家用電器及鋼磨、打麥機等小型農用機械已普遍進入普通家庭,原有的供電負荷無法保障其正常運行,尤其是輸電線路末端用電矛盾更加突出。葉大鄉王良村因路途太遠,農電改造成本太大而尚未實施,至今仍用房縣的電。白浪鎮年缺電在200萬度以上,由於電量的嚴重不足,羣衆的生產生活、產業發展等方面都受到限制。

3、公共服務不夠到位。在羣衆就醫方面,我縣山大人稀,農戶居住分散,村雖然有衛生室,但醫療基礎設施差,醫療水平及服務能力弱。尤其在大柳、胡家營、五峯、葉大這些鄉鎮羣衆就醫要走很長路程,甚至跨村就醫。農村新農合實行門診統籌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負擔,但由於平時買藥報銷手續過於繁鎖,報銷比例過低、藥品種類有限,山區羣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然存在。紅巖背林場,由於是事業單位建制,全場只有一個醫務人員,經常出現多人患病,而醫務人員只能顧一個人的尷尬局面和小病拖大、大病拖死的事情。據調查,全縣有15個村沒有村醫,有64個村級衛生室無法開通網絡,新農合參合人員看病極不方便。在就學方面,教育資源整合可以使學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學難的問題。由於教學點的撤併,學生只能到比較集中的學校或集鎮上學,也有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到縣城來讀書。由於低年級的學生單獨上學讓大人非常擔心,家長只好租房子陪讀,一方面開支加大,一方面租房子陪讀又造成了一個勞動力的閒置浪費。

4、產業支撐能力不強。一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近年來,我縣的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壯大,特別是木瓜、柑橘種植面積很大,但由於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老百姓見不到效益。如:五峯、楊溪、南化塘等鄉鎮發展的木瓜產業,由於市場疲軟、缺乏強有力的龍頭企業支撐,導致去年以來成熟的木瓜長在樹上、爛在地裏,老百姓發展產業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擊。二是產業基地缺乏管理。由於發展農業產業的週期較長,老百姓把果樹栽上之後就不管了,導致果樹該掛果的時候沒有掛果,該豐產的時候沒有豐產,長期沒有效益,挫傷了老百姓的積極性。三是產業引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鄉鎮爲了發展產業,引進品種時,沒有綜合考慮地區的適宜性,結果引進的特色產業不適宜本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導致產業成不了氣候,不僅浪費了有限的扶貧資金,而且也給農民增收帶來影響。四是水系配套不到位。表現在農業水利化程度低,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靠天收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變。

5、農村實用人才匱乏。全縣總勞動力34.4萬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達13.8萬人,佔總勞動力的40.1%。外出務工的基本都是青壯年,留守在家的多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爲主,受年齡和文化程度限制,這些留守農民難以適應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如:譚家灣鎮五道嶺村有兩戶,其中一戶種了4個大棚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另外一戶種了2個大棚,年收入達到120xx元左右,這兩戶所處地理位置基本一樣,自然條件和水系配套設施相當,但在收入上卻有着巨大差別,主要是收入低的農戶沒有掌握實用技術。另外,有些貧困村羣衆的思想保守,不思進取,“等、靠、要”思想嚴重,靠低保、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府救濟來勉強維持生活,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

6、資金投入不夠。一是資金投入不均衡。政府的資金主要投向了重點鄉鎮、重點片區,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但一些偏遠的鄉鎮、村,由於沒有區位優勢,長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貧困程度越來越深。二是村級發展缺乏活力。由於近年來,各村都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都需要村級配套資金,導致村級債務逐年增加。據統計,全縣村級債務高達4.12億元,平均每村達118萬元。如:硬化1公里村級道路,國家補助15萬元,而實際需要投入25萬左右(在葉大修路成本高達每公里28萬元),每修1公里資金缺口達10萬元以上。由於村級債務的累計疊加,大部分村基本處於保運轉和還債中,發展產業、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大大削弱。三是專項扶貧資金投入不夠。如扶貧搬遷,現在農村建一套磚木或磚混結構房屋,少則需要7~8萬元,多則需要11~12萬元。目前,國家扶貧搬遷政策按每戶8000元的搬遷標準(20xx元/人,每戶不超過4人),危房改造政策每戶7500元,即使把搬遷扶貧、危房改造等政策全部都用足,也僅有15500元/戶補貼,相對建築成本而言,這些補貼仍舊是杯水車薪,真正的貧困戶因缺錢而無力搬遷,從而享受不到國家搬遷扶貧的優惠政策。

7、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從我們調研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村級黨組織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帶頭致富、帶領羣衆致富。比如:白浪鎮楊溝村的支部書記楊豐才,胡家營鎮土地溝村的支部書記諶宏遠、凍青溝村的支部書記胡光寶等一批村組織負責人,頭腦靈活、犧牲奉獻精神強,村組織的戰鬥力強,村裏的面貌變化很大。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問題嚴重,有些村幹部思想觀念保守,市場信息不靈,缺乏帶領羣衆致富的本領;有些村幹部等、靠、要思想嚴重,習慣於張口要項目、要資金,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謀劃項目、爭取項目,有些村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實施過一個像樣的項目;有一部分村幹部私慾太重,缺乏犧牲奉獻精神,把自已的事看的很重,對村裏的事用心不夠,瞭解村情一問三不知,徵求意見沒有一條拿得出手。諸如此類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着老百姓的脫貧困致富。

四、加快扶貧攻堅的對策與建議

1、把扶貧提升到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高度來謀劃。黨的提出到20xx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縣作爲國家級貧困縣,目前仍有1/3以上的人口屬於貧困人口,要與國家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應把扶貧工作作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要站在這個高度來謀劃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要根據貧困原因,實施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實施扶貧攻堅,解決絕對貧困問題。

2、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牢脫貧致富基礎。從羣衆最關注、最迫切的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按照統籌城鄉和與產業相配套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村山、水、林、田、路、電、房的綜合治理和建設,不斷改善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打牢農村發展的根基。與此同時,要注重村莊環境綜合治理,着力抓好生態綠化,努力建設美麗鄉村。

3、大力發展綠色致富產業。發展致富產業,培育“造血”功能,是最好的扶貧方式,要將產業建設作爲新一輪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一是對於已經確立的主導產業,要持之以恆地發展下去,力爭做出規模和效益;對於不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要做適當的調整。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桑蠶產業由於勞動力成本太高,種植面積逐年萎縮,不適宜再作爲縣裏的主導產業,可把茶葉調整爲縣裏的主導產業,形成“蔬果藥畜茶”的產業格局。二是要以十堰市農產品加工園區爲依託,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培育力度,尤其是我縣種植規模較大的柑橘、木瓜產業,要深入調查研究,下大力氣引進培育加工企業,把最大的規模變成最大的經濟效益,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嚐到發展產業的甜頭。三是要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專業協會和股份制等組織的發展,鼓勵農民走市場化的路子,不斷提高我縣農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和市場佔有率。四是要整合縣內的培訓資源,培養適合本地發展的實用型人才,帶動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農民增收。

4、整合各類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扶貧工作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光靠扶貧辦的專項扶貧資金,解決不了大問題。縣委、縣政府應該把全縣所有部門用於行業扶貧的資金一把攥起來,統一調配使用,發揮資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另外,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扶貧開發中。

5、紮實搞好村黨組織書記的培養。加強村基層組織建設,尤其是村黨組織書記的培養,是一個村脫貧的重要因素。一是要拓寬渠道,多從能人、創業成功人士中選拔,還可以通過政策調動,讓一些退居二線的黨員幹部返鄉擔任村黨組織書記。二是在對所有村書記進行分層、分類的基礎上,採取有針對性的培訓。三是要健全對村黨組織書記的考覈和任用機制,能進能出。

6、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在統籌解決好貧困人口“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的問題上,一是要拓寬覆蓋面,二是要提高保障水平。另外,對長期處於貧困狀態而確實無能力脫貧的,政府要考慮兜底供養,對因病因災陷入階段性貧困的,要及時給予救助,並提高標準。

7、採取更加有力的工作機制。扶貧攻堅見不見效,工作機制是很重要的因素。考慮我縣的實際情況,建議採取包保共建機制,包保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縣領導包點,二是縣直單位包村,三是機關幹部包戶。共建主要是動員企業與貧困村建立合作機制,通過一定方式實現村企雙贏。

扶貧調研報告 篇13

一. 產業化扶貧的現狀

從20__年到20__年的五年間,我縣累計用於產業化扶貧的新增財政扶貧資金(不包括老區建設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760.8萬元。這些資金按照項目文件中的用途進行分類:第一,用於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也就是實施了“整村推進”貧困村面上的種植業和養殖業264萬元。第二。用於柑橘產業化建設184萬元,其中60萬元用於廣大農戶基地建設、124萬元用於龍頭企業。第三,46萬元用於魔芋產業龍頭企業建設和大戶。第四,46.3萬元用於蔬菜產業龍頭企業和大戶。第五,68.9萬元用於生豬產業化建設的龍頭企業和大戶。第六,14萬元用於茶葉產業龍頭企業。第七,40.5萬元用於藥材產業化建設。第八,18萬元用於桑蠶產業化龍頭企業。第九, 48萬元用於山羊及其它。另外還有31.1萬元用於商業其它非產業化扶貧方面。

到20__年底,全縣的農業龍頭企業有16家被評爲州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其中多仁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爲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魔芋加工企業多仁食品有限公司、中藥飲片加工企業時珍堂巴東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金果坪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綠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鵬程繭絲綢有限公司、恆興公司是我縣各特色產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這些企業效益好,發展前景廣,對產業的帶動性強。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廣大貧困農民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橋樑和紐帶,到20__年底,全縣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3個,擁有會(社)員1922人,可以帶動農戶25368戶。野花坪蔬菜專業合作社催化產生了全縣的蔬菜龍頭企業——綠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從而壯大和發展了我縣的蔬菜產業,同時也使成千上萬的貧困農民擺脫貧困走向了富裕。剛剛驗收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野三關大湖壩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在縣直對口幫扶單位的支持和配合下,通過村黨支部、村委會及其廣大村民的努力成立了“永久蔬菜專業合作社”。永久蔬菜專業合作社不僅只是帶領本村農民脫貧致富,而且還帶動了周邊其它六個村的蔬菜產業發展;周邊六個村的農戶也自願加入到了永久蔬菜專業合作社,在蔬菜產業的帶動下也擺脫了貧困。永久蔬菜專業合作社是地方政權與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有機融合的典範,不僅經濟有了飛躍發展,而且還有效的促進了精神文明。官渡口鎮魏家 村村民楊敏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發展生豬產業,通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已經擁有一萬頭規模的養豬場一個、年產20__噸飼料加工廠一座,並且還在八個行政村組建了“雙敏養豬專業合作社”,涉及農戶327戶。雙敏養豬專業合作社對本社成員實行“供飼料、供仔豬、供技術”的三供措施,有效帶動了官渡口生豬產業的發展。

五年間累計用於產業化扶貧的新增財政扶貧資金760.8萬元,按照使用效果進行分類。第一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好、對產業帶動明顯並起到了產業化扶貧作用效果的資金投入有:1.綠野經濟發展有限公司 20 萬元;2.多仁食品有限公司7.5萬元;3.雙敏飼料有限公司7.5萬元;4.金果坪茶葉有限責任公司8萬元;5.鵬程蠶絲綢有限公司18萬元。以上五項合計61萬元,佔產業化扶貧資金總額的8.02%。第二類,用於“整村推進”貧困村的產業化建設資金264萬元(平均每個村3萬元),除野花坪村和大湖壩村的產業化扶貧效果明顯以外,其餘的村產業化扶貧效果不明顯。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是“整村推進”的扶貧資金額度小,爲了達到其它驗收標準而沒有用於發展生產或者說產業化建設上面,但資金使用公開透明,總的扶貧效果很好。第三類,用於柑橘產業帶基地建設的60萬元,目前還無法判斷其效果。第四類,用於科技示範、柑橘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的124萬元(兩個企業),目前產業龍頭沒有形成,科技示範作用不明顯,資金使用情況不詳。第五,剩餘的344.8萬元產業化扶貧資金,佔五年來產業化扶貧資金總額的45.32%,沒有發現業主的申請文件及其相關資料,沒有發現立項的文件,沒有發現項目實施過程中檢查督辦的記錄,沒有發現項目竣工驗收的文本及其相關資料,沒有發現項目效益的隻字片言;縣扶貧辦具體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的扶貧股也沒有人知道這些項目的來龍去脈,現在只能在檔案中查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文和下撥資金的通知文件。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我縣的產業化扶貧可以概括爲:上級重視,農民期盼;有人先行,成效顯著。但是,有限的扶貧資金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項目管理極端混亂。

二.產業化扶貧的工作方向

產業化扶貧是國家制定的“一體兩翼”扶貧開發戰略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實踐還是從戰略上都完全可以肯定:實現廣泛而且高度的農業產業化是廣大貧困農民徹底擺脫貧困的落腳點和歸宿。產業化扶貧不僅涉及到千家萬戶而且最主要和最複雜的是涉及到千變萬化和激烈競爭的市場,產業化扶貧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圓滿完成複雜而艱鉅的產業化扶貧任務,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着手開展工作。

首先,重新提高認識,增強廣大幹部和羣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產業化扶貧的目的就是要使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從本質上得到提升,改變傳統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社會的現狀,從而實現富裕文明的共同願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產業化扶貧和貧困地區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目標是相同的,因此,產業化扶貧理所當然的應當成爲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落腳點。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是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如果不實現產業化不僅不能融入市場經濟的廣闊舞臺而且只會更加貧窮和落後。要加大宣傳力度使貧困地區的廣大幹部和羣衆充分認識到產業化扶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形成共識與合力。只要萬衆一心並齊心協力,產業化扶貧就一定會出現新的可喜局面。

第二,廣泛發動羣衆,提高農民社會化大生產的組織程度。廣大貧困農民都是純樸善良的,但是小農意識和局部眼前利益仍然還是很普遍,從而導致產業化扶貧所需要的社會化協作生產的合作意識不強。產業化扶貧的最終結果肯定會給廣大貧困農民帶來巨大的利益和好處,但是在這個巨大利益和好處還沒有實施之前廣大羣衆的懷疑觀望態度我們應該理解。爲了解除羣衆的觀望懷疑,我們一方面要做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設置現實的利益引導機制。這個現實的利益引導驅使機制就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無償的財政資金扶持,讓農民沒有風險可以享受到合作經濟帶來的更大利益。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而且相應的產業也就會自然形成。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僅可以避免盲目發展龍頭企業的經濟風險,而且貧困農民的主體地位和經濟利益也更加有保障。巴東的成功案例已經證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促使產業龍頭企業的形成,產業龍頭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也離不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持與配合。

第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正確引導。無論是從自然地理環境還是從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貧困地區每處都不盡相同,這一客觀現實決定了產業化扶貧必須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和採用統一的方法模式。對於產業的確定要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氣候條件和農民的種植(養殖)習慣並結合市場發展前景,彙集相關方面的專家進行綜合分析和論證。在此基礎上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和扶貧資源的可能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也就是要制定出科學可行的產業化扶貧規劃。科學可行的產業化扶貧規劃不僅能夠對廣大農民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吸引社會資本及其生產要素參與到規劃產業建設之中。真正科學合理的產業化扶貧規劃完全可以使我們有限的財政扶貧資金起到“引窩蛋”的作用,有利於最大限度地發揮扶貧資金的效益。制定科學合理的產業化扶貧規劃還可以避免盲目決策帶來的損失,同時也還可以防範套取和貪污扶貧款現象的發生。

第四,對外開放,融入市場。打開山門招引八方商客,這並不是什麼新觀點和新方法,而是別人無數成功經驗的總結。改革開放已經有三十年,我們之所以仍然還很貧窮就是因爲對外開放不夠、融入市場不夠。產業化扶貧就是要通過對外開放、融入市場使我們的資源優勢變爲經濟優勢,從而達到脫貧致富的目的。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對外開放?怎樣融入市場?儘管對外開放融入市場涉及到衆多一系列複雜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利用我們現在已有的條件可以做很多有益於對外開放融入市場的工作。縣鄉所有扶貧幹部都配置有電腦,利用互聯網絡將我們產業化扶貧的具體項目進行廣泛的發佈,幫助項目單位尋找合作的客商和市場。我們擁有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客商擁有市場優勢和資本優勢;尋求優勢互補、實行互利共贏不僅只是我們產業化扶貧項目的需要,而且也是客商壯大發展的需要。只要我們廣大扶貧幹部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一定有能力和可能爲產業化扶貧項目打開進入市場的大門。即使是我們達不到這一理想之目的,但至少可以避免盲人騎瞎馬的產業化扶貧。

第五,依靠科技,揚長避短,發揮特色,提高市場競爭能力。貧困地區特殊的自然環境條件決定和限制了大宗農產品不可能具有市場競爭優勢,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和遵從這一客觀現實。但是客觀公正的大自然同樣也賜予了我們衆多別具特色的農業品種。產業化扶貧就是要將這些別具特色的農產品發展成爲產業,並且形成現實有效的經濟支柱。“有批量的不值錢,而值錢的沒有批量”。這就是貧困地區農業經濟現狀高度準確的表述,前者屬於產業鏈條不健全,而後者屬於產業還未起步;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需要進行產業化扶貧。要依靠廣大農業科技人員並充分發揮他們在產業化扶貧中的作用,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爲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要使產業化扶貧政策和項目向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傾斜。只要我們的產業化扶貧政策能夠真正發揮最廣大科技人員的作用,並且選準特色優勢農業資源進行產業開發,我們應該堅信貧困地區的特色農業產業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不會遜色於發達地區的大宗農產品。

第六,增加產業化扶貧公共需求的投入,搞好必要的公共需求配套服務。大量的事實充分證明,凡是產業化扶貧有起色和搞得很好的項目都不是依靠的扶貧資金,而凡是準備依靠扶貧資金搞的所謂產業化扶貧項目沒有一個有起色;事實上僅僅依靠有限的財政扶貧資金也不可能實現產業化。但是,所有產業化扶貧項目都需要公共投入,而這些公共投入對於項目業主一般都是不願投入和風險相對較大的投入,因爲這些公共投入多半不會形成有形資產,也不會有直接的收益。目前產業化扶貧項目普遍缺乏公共投入,即使有起色的產業化扶貧項目也不例外。這些公共投入包括:產業化扶貧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論證、科學合理的產業化扶貧規劃、規劃產業的對外宣傳和廣告、相關必要的技術和信息、生產經營人員的技能培訓、獎勵和激勵基金、宣傳發動和組織羣衆、以及必要的水、電、路等硬件建設諸方面。我們有限的財政扶貧資金必須而且可能在公共投入方面有所作爲,這樣不僅可以體現服務型政府的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對產業化扶貧會起到又好又快健康發展的作用。

三.存在的困難及其對策

搞產業化扶貧最大的困難和障礙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完全可以肯定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會說是缺少資金。只要高度負責的對產業化扶貧進行認真仔細地研究就會發現——缺少資金說是錯誤的。其實,我們進行產業化扶貧最大的困難和障礙是廣大民衆普遍缺乏堅定不移的創業精神和具有開拓創新並且有奉獻精神的衆多領頭人。要有效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需要採取以下四個方面的對策。

第一,要營造一種全民創業文化氛圍。產業化扶貧需要創業文化的引導,要實現最充分更廣泛的產業化扶貧,成敗的關鍵在於廣大民衆實現產業化的強烈願望和鍥而不捨的頑強追求。要把這種強烈願望和頑強追求精神熔鑄成爲一種“不畏艱險、勇於開拓、大膽創新、敢爲人先、務求實效”的產業化扶貧之魂。凡有識之士都注意到了浙江經濟繁榮的背後,創業文化在起着強大的驅動作用。這種創業文化是一種人文環境氛圍,是一種人們普遍認可並追求的價值觀。我們的創業文化要使貧困地區的人們普遍有一種危機感和尋求突破、求得生存、爭取繁榮的強烈慾望——這些浸透人心的觀念,有助於孕育出智慧之花和財富之果。扶貧開發創業文化還包括行之有效的快速形成貧困地區獲取社會平均利潤和高額壟斷利潤的長期穩定可靠的來源渠道的方法——也就是如何使我們的產業發展成爲經濟戰略聯盟網絡體系的科學方法。這個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比給予資金扶持更重要更起作用。

第二,要發現、培養和啓用農村能人。農村確實存在一批能人,他們認識問題深刻,事情看得比較長遠,具有積極進取精神,對於新生事物反應敏銳,對種植(養殖)技術熟悉有的甚至還很精通,對市場也有了解有的甚至闖蕩市場多年;在當地普遍具有感召力和號召力,他們的家境在當地顯得比較富裕,這些就是農村能人的標誌。我們的產業化扶貧需要得到這批農村能人的支持,我們的產業化扶貧政策要使他們看到更大的希望和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我們所設置的產業化扶貧項目要有利於他們帶領廣大農民參與到產業化扶貧中來。要廣泛宣傳產業化扶貧政策,教育廣大農民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產業化扶貧並不是給錢給物,而只是幫助他們尋找一條走向廣闊市場的道路。事情需要他們自己去做,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

第三,要召回一批學有所成並且在發達地區打拼和訓練有素的大、中專學生返鄉創業。產業化扶貧就是要培養和造就一支貧困地區的創業大軍,而這一批學有所成並且訓練有素的學生就是這支創業大軍的代表和先鋒。思鄉之情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鄉富裕文明也是人之常情,廣大莘莘學子的這種情懷甚至更濃。我們的產業化扶貧政策要激起他們更加濃厚的思鄉情懷,促使他們更加熱愛家鄉,並且義無反顧地回來建設家鄉。要爲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要使他們充分地認識到家鄉產業化扶貧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光明前景,要使他們對產業化扶貧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和歸宿感。對於即使人不能回來的心也要招回來,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他們在技術、信息、市場以及資金等方面對產業化扶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第四,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扶貧資金激發廣大民衆投身於產業化扶貧的熱情。巴東產業化扶貧的現狀不僅不能激發這種熱情,反而令人心寒——在項目的運行過程中嚴重違反項目管理程序、高度暗箱操作,故意製造混亂破壞正常項目管理秩序,千方百計躲避正常的監督和管理,最終沒有扶貧效果。針對如此現狀,只要稍微具備正常邏輯思維的人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暗箱操縱者有故意貪污扶貧款的主觀企圖;從鉅額扶貧資金如同石沉大海、不了了之的結果來看,掌控產業化扶貧項目的暗箱操縱者有貪污扶貧款或者夥同項目業主貪污扶貧款的重大嫌疑。儘管我們的調查研究無權對此定性結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一客觀事實給我們的產業化扶貧帶來了陰影和阻力。如果明知有問題而不查處,這本身就是對這種行爲的默許承認和支持,勢必仿效者會越來越多,即使人們不仿效也很難形成對產業化扶貧的高度熱情。

爲了激發廣大民衆投身於產業化扶貧的熱情,爲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扶貧資金的效益,爲了扶貧項目的規範化管理,建議在紀檢監察部門的主持下對調查期存在疑問的扶貧項目進行清理和整頓。

扶貧調研報告 篇14

一、調研調研情況

根據鎮黨委、政府統一安排,xx鎮成立扶貧調研領導組,組織鎮幹部4人,大學生村官8人開展了爲期半個月的調研活動。調研組深入全鎮各村羣衆之中,通過問卷、座談都多種形式詳細瞭解了民情民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二、xx鎮基本情況

xx鎮位於xx縣北中部,駐地河灘,距縣城15公里,鐵路、公路、xx高速公路縱貫全鎮。東北部與xx縣交界,東、南部靠xx鄉、xx鄉,西北傍xx縣,河穿越中部,境內溝川縱橫,形成了以濁漳河爲主軸線的“三溝一點一川”地形,總面積312 平方公里。境內東北、西北高,石厚土薄,山高石多;中南低,地勢平緩,土質較肥。漫天堖海撥1626米,爲鎮內最高峯。向西海撥1300米以上山峯依次爲小杏山、大堖圪塔、板山、天師廟山、神仙樑、前麥山、後麥山、前菜圪塔、委山、走馬坪。全鎮屬沙石丘陵溫涼區,年平均氣溫8.9攝氏度,年均降雨量650—700毫米,無霜期150天。全鎮所轄之地,灘灣開闊,宜糧宜果;坡長草茂、宜林宜牧,開發潛力較大;是境內四大集鎮之一,是北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中心和窗口。

全鎮共有18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總戶數2526戶,總人口8660人,總勞力2922人,xx鎮經濟主要以農業爲主,多產玉米、穀子、高梁、豆類、土豆。耕地面積18338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338畝,林地面積45000畝,糧食總產量495萬公斤。農業總產值808萬元,林業產值228萬元,牧業680萬元,漁業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841萬元。

三、本次調研基本模型

爲確保調研的科學性與針對性,調研組首先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確定了調研的模型爲生產方式分析,分別從生產力三要素、生產關係三要素六方面進行分析。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或勞動力、生產工具、勞動對象 生產關係三要素: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中關係、分配交換與制度。

四、農民調研分析

基於我鎮基本上是一個純農業鎮的現實,本報告的中勞動力與農民是一個等同的概念。結合調研問卷及縣、鎮歷年統計數據顯示,xx鎮境內農民總體呈現如下特徵:

1、人口密度低,分佈集中。我鎮現有行政村18個,有3213戶,其中農業戶2916戶,人口8068人,其中農業人口5713人。每平方公里平均居住人口爲18.3人,只有全縣平均人口密度的五分之一左右,總體呈現地廣人稀的特徵。所以,xx鎮的發展很大程度就是指雙峯至頂村一線的河灘各村的發展。如何落實鎮黨委政府“向山延伸、向水發展”的發展方針,將是全鎮發展必須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2、人口外流嚴重。撤鄉並鎮以來,兩河口地區人口長期存在外遷、外流狀況。該地區現有戶籍人口一千餘人,實際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地處、榆次交界處的沙旺、大牛、焦紅寺一帶,現常住人口僅十餘人。人口的嚴重外流帶來的是鄉村的嚴重空殼化、老齡化,以至於該地區完全不具備實施生產建設項目的人力物力條件。

3、羣衆整體文化素質低。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低,中老年羣體中文盲率較高,中青年羣體中僅有40%受過國中教育,9%受過高中教育,受過高等教育的幾乎沒有。基礎教育的不足,嚴重製約了羣衆接受培訓教育再學習的能力,對其素質提高形成明顯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是農民的生產經營技能嚴重缺乏。在從事設施蔬菜、乾果經濟林種植、笨雞養殖等三項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經驗的缺乏成爲一項嚴重的制約性因素。僅以設施蔬菜爲例,因爲選苗失誤、溫度調控不善,雙峯村去年和今年都蒙受了較重的經濟損失。

4、總體上思想保守,缺乏開拓精神。廣大羣衆(包括大部分黨員領導幹部)都存在發展沒思路、沒動力的問題。雖然近年來縣、鎮兩級以加強基層黨建爲切入點,努力提高幹部羣衆的意識,但是思想保守的基本現狀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因爲導致羣衆思想保守不敢幹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地域信息閉塞,部分村、乃至全鎮、全縣的現代化程度和速度慢,羣衆的守舊思想並且得到真正衝擊;二是缺乏好的幹事創業環境,市場狹小、需求不足基本現狀沒有改變,幹事創業的難度、風險較大。在扶貧發展之中,勞動力資源始終其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資源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是制約產業發展、影響扶貧發展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五、生產工具分析

全鎮農業生產主要依然依靠人力耕作,機械化程度比較低:根據xx鎮20xx年度各村農機補貼情況彙總表資料顯示,20xx年xx鎮共有各類農業生產機械172件,其中玉米脫粒機102部、旋耕機12部、捲簾機34部、穴播機3部、滅茬機1部、翻轉犁1部、拖拉機11部、秸稈粉碎還田機1部、溫室大棚設備4部、田園管理機3部。以全鎮20xx年共計耕作1.8萬畝耕地計算,平均每100畝耕地纔有1部享受農機補貼的農用機械。考慮到不同種類農業機械在實際農業生產中扮演角色不同、農業機械的使用頻率不同,全鎮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其實還要更低一截。在農業生產工具一方面,我們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六、勞動對象分析

種植業方面:是一個傳統農業鎮,河灘一帶石厚土薄,是典型的金沙灘地貌,與雲竹、郝北等耕地條件好的鄉鎮有很大差距。從雙峯往下至頂村的漳河兩岸,是全鎮耕地集中分佈的地區。這一地區主要從事玉米等糧食種植。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組織推動下,大力發展了以黑小米爲主打產品的黑色富硒有機食品種植,發展了南北翟管爲中心的西瓜種植、遍佈河灘各村的千畝設施蔬菜園區。在全鎮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其中尤以設施蔬菜園區發展成果最爲顯著:xx鎮黨委政府圍繞縣委政府發展三項產業的戰略部署,充分抓住市政府副市長王勝章包扶的有利條件,在北翟管、西崖底發展高標準拱棚示範園區,輻射和帶動了周邊各村,形成規劃面積達千畝的設施蔬菜發展區域。目前,發展設施蔬菜已然成爲全鎮的共識,羣衆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產業的規模效應初步形成。林牧業方面:以兩河口溝、官上溝、彰修溝、龍門溝四溝爲主,目前發展還很不充分。

七、生產資料所有制分析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財富之母。本文中的生產資料,亦主要是討論土地制度。目前,我國仍舊實施的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爲基礎、宜通則通宜分則分的土地制度,但是鼓勵和支持土地承包流轉。土地承包流轉將是實現農業生產資料科學配臵的必要條件。根據鎮農經站提供的數據顯示,20xx年全鎮的土地流轉承包登記數據爲零。這其中可能存在實際流轉等未登記的情況,但也說明全鎮範圍內的土地流轉水平相當低。另一方面,由於土地經營權維持穩定與各戶人口數增減情況不同之間存在明顯矛盾,導致土地分配在各戶之間存在較爲嚴重的不平衡,進而形成資源不足與資源緊缺並存的情況。土地無法實現自由流轉,意味着生產資料的優化配臵無法實現,以爲這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無法實現。這是制約農業發展、危害扶貧開發進程的重要因素。

八、生產中的相互關係與分配製度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過程由市場調節。對於xx鎮目前的情況而言,市場化程度低、生產與銷售相脫節是主要的問題。以笨雞蛋銷售爲例,今年以來市場銷售的不足已經明顯挫傷了羣衆的養雞積極性。在我們所做的問卷調查中,有72.66%的羣衆把笨雞蛋銷售難作爲自己最爲希望解決的問題。保持產業發展政策的長期性並使之完善,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九、扶貧工作中的政府因素

在專門針對包村幹部的問卷調查中,以下三項被認爲是包村工作的難點所在:一是基層兩委組織的領導能力與意識不足,無法真正起到帶動作用;二是政策的連貫性不足,產業發展缺乏持久性;三是鄉鎮幹部的能力與意識與發展需要存在較大差距;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落後,以兩河口各村爲例,道路嚴重老化無法通行,嚴重製約了產業發展。

十、綜合分析

1、勞動力方面:素質低,意識差、分佈不均衡、流失嚴重。

2、生產工具方面:技術落後,科技化水平低。

3、勞動對象方面:產業佈局規劃不科學,發展程度低。

4、生產資料方面:土地流轉水平低,生產資料優化配臵水平低。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匹配程度低。

5、市場關係方面:市場化水平低,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低。

6、政府服務方面:政策缺乏穩定連貫性,基礎設施落後。

扶貧調研報告 篇15

爲全面貫徹落實省、市、縣委關於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總體部署,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根據xx黨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對xx村村情進行了實際調研。爲了掌握村裏在組織建設、農民思想狀況和文化程度、村集體經濟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我採取與村幹部座談會、實地考察、走訪農戶等形式,深入開展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況

xx村位於東部川區,全村共有5社135戶540口人,其中貧困戶44戶,五保戶2戶,貧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積3685.43畝,其中川地1528.62畝,山地2156.83畝,人均耕地6.82畝(川地2.83畝、山地3.99畝)。該村地處靈新路沿線,距離街道約2公里,位於達溪河川區,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滯後,生產生活條件極爲不便。

1、村組織建設情況

xx村“兩委”班子成員共8人,其中村黨支部書記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黨支部副書記1人,委員8人,計生專幹1人,平均年齡45歲;文化程度:大學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國中文化6人。全村黨員人數共有43人, 其中流動黨員10人,其中困難黨員6人。村的黨組織及村的行政管理組織基本健全,能夠正常開展黨組織活動及村務管理工作。

2、勞動力資源狀況

全村共有勞動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勞動力中國小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務工者53人,42人從事建築行業,11人從事服務業,年人均收入1.8萬元。留守勞動力基本從事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養殖業效率下滑。

3、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全村以種植業、勞務輸出爲主導產業,主要種植豆類、小麥、玉麥等作物,飼養牛、生豬、家禽等。近年來,由於黨的政策好,落實到位,加之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懷,該村在基礎設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線電視,自來水入戶率達到30%以上,有四社已經通了硬化路面,醫療衛生室1所,村級活動室1所。xx年底,xx村種植業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54%;養殖業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19.4%;二三產業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26.5%。從產業比重看,xx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種植業。而外出務工人員及從事二、三產業者,養殖業者偏少,經濟收入來源單一,經濟總量偏小,貧困面較大。

種植業:xx村種植業主要以玉米等經濟作物爲主,年均種植玉米2360畝,佔全村耕地總面積的83%。另種植少量小麥、豆類、蔬菜約477畝。

草畜產業: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欄112頭,戶均0.8頭;羊存欄240只,戶均1.7只;豬存欄30頭。

4、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全村5個社133戶通電;由於該村自然條件所限,羣衆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飲水池,全村於xx年兩社接通自來水;通訊設備基本普及,全村現有固定電話12部,移動手機150部;“村村響”工程覆蓋全村;全村尚有純窖洞住戶8戶,21人,22孔;有房有窯洞戶36戶,132人,房屋間數130間,窯洞37孔;純土木結構房屋戶數34戶,130人,194間;純磚混結構房屋戶數15戶,72人,104間;樓房戶數1戶,1人,四間;彩鋼房戶數2戶,6人,4間。

5、公共服務設施

村部建築面積七間105平方米;目前村級衛生所、文化廣場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

貧困現狀:(xx年底,全村人均純收入不足3826元的貧困戶44戶,涉及人口168人,貧困面居全鄉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農戶有32戶116人,社會保障水平遠不能達到羣衆的期望值。全村現有60歲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每人每年可領取養老金660元。)

6、計劃生育工作情況:全村計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齡婦女89人,其中無孩6人,一孩40人,獨生子女戶3戶,二孩44人,二女戶10戶,多孩12人。落實節育措施89人,其中放環31人,結紮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xx村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是該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作爲主要經濟來源,但由於自然條件所限,山地、臺地、陡坡地居多,機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質差,水土流失嚴重,廣種薄收的現象比較突出,玉米畝產量約500公斤左右,小麥畝產量不超過220公斤,種植業經濟效益微薄。羣衆養牛多爲耕役用,黃牛品質差,黃牛養殖以散養居多,飼養方式比較粗放,年出欄量偏少,未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及不明顯。

二是由於該村地處偏僻,全村總戶數僅爲133戶,並且人戶分離戶居多,人口稀少,項目建設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礎設施建設因資金短缺、條件太差而長期停滯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爲土路,且溝壑縱橫,溪流蜿蜒曲折,地形複雜,遇陰雨天氣羣衆出行困難,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災害度較差。

三是由於該村位於偏僻山區,環境封閉,對外交流機會少,信化工程難以落實,羣衆思想保守,安於現狀,脫貧致富的慾望不強,人口文化素質相對較差,青壯年國小文化程度者佔80%;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術,這些問題直接制約着村域經濟的健康向前發展。隨着近年來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深入實施,以及我鄉牛產業發展的進一步推進,少部分農戶已通過發展養牛業自力更生,提高了生產生活水平,實現了脫貧致富。但大部分羣衆目前家庭經濟狀況需要進一步改善。水自然災害給羣衆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障礙,突發性暴雨和洪水給羣衆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姚家灣社全社有純山地530畝,全社有5戶25口人全住半山腰,飲水、生產、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實難以發展,水土流失浪費資源,人口素質越來越差,如不移民,難以發展。

(二)發展前景和優勢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本條件,提升牛產業。根據該村實際,重點應抓好溫棚牛舍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達到戶戶養牛,鄉村道路硬化建設、羣衆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從基本面對羣衆生活生產現狀進行加固和提升,從而爲脫貧致富打好堅實的基礎。一要提倡和推廣溫棚養牛,真正做到科學養牛,全面提升經濟效益。二要加強村內道路建設,俗話說:“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內道路建設和外界交通連接建設,促使村內有能力,有資源的農戶大力發展運輸業,拓寬家庭收入來源。三要加強村衛生所、文化書屋建設,通過配備必須的醫療設備和藥品,選用德才兼併的村醫,配備專業的農業技能書籍、配備全面的信息傳播設備,實現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醫治,知識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學習,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過上述措施的落實,真正達到改善該村農戶生存環境,降低生產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發展養牛業,增加羣衆經濟收入,實現脫貧致富。雖然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牛產業在該村農戶經濟收入中已經佔有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實有5社23戶養牛,牛存欄112頭,其中基礎母牛98頭,能繁母牛87頭,依然處於“原始”階段;出售依然單靠上門販子拉運,農戶對周邊市場無掌握。因此,要在省、市、縣、鄉支農惠農政策的引導下,按照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整體思路,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建立養牛專業合作社,建立完善銷售網絡。確保產出、銷好、收益。同時,要充分利用農閒時機組織村內部分羣衆外出考察效益養殖學習,解放思想,轉變思路,實現規模養殖。

3.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戶整體素質,實現小康生活。一要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和諧五星”創評活動。將“五星”戶逐步將其培養成入黨的積極分子,進一步壯大村級黨員隊伍。同時加大對村上幹部和農村黨員的培訓,使他們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規、致富信息等知識。要持之以恆的把培訓農戶、提高素質作爲治本之策,着力增強農民的致富本領,把簡單的“需輸血”變爲“能造血”。二要通過談心、交友等方式,向農戶講解知識的重要性和讀書學習的必要性,使農戶轉變觀念,重視學校教育,從長遠上提高農戶家庭整體素質,爲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長期改善打好基礎。三要加大種植業、養殖業等各行業實用技術知識的培訓,爲農戶發展多種增收產業、擴大就業渠道提供智力支撐。

三、對策及建議

(一)因戶制宜,合理採用增收措施

該村的低收入戶,大致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可造血型”,另一類是“需輸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戶是指家庭中有勞動力,有能力通過自身的勞動脫貧。對這類低收入戶,主要考慮從就業、創業方面進行幫扶。幫助就業有兩種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種養大戶,給予他們更多的優惠政策,增加他們對低收入農戶中的勞動力就業幫扶的積極性,讓低收入農戶中的勞動力能從當地得到穩定收入。這樣即幫助了低收入戶通過自身勞動解決貧困問題,同時又能促使他們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爲有條件的低收入戶的創業積累經驗。2、對外勞務輸出,對低收入戶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徑的勞動力,把他們組織起來,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進行崗前培訓,統一管理、安排就業。“需輸血型”低收入戶是指家庭中沒有勞動力的低收入戶。這類低收入戶多爲“五保戶”,還包括部分因“病殘”、“因小孩上學”致貧的低收入戶,他們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無生存的本領,無經濟來源。對這類低收入戶的幫扶,着重從政策方面進行幫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門要向他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並不斷提高最低標準。第二、政府還要通過財政預算、向社會募捐等方式,爲他們建立各類生存保障基金,不斷提高這部分低收入戶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質量,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二)積極引導,大力提倡自主創業

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改進黃牛飼養方式,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品種,不斷提高牛產業經濟效益。村內80%以上的農戶養牛在3頭以上。目前該村存欄基礎母牛98頭,以計劃增購能繁母牛50頭以上,總體達到能繁母牛150頭。按照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整體思路,建立養牛專業合作社,建成養殖示範點2處,溫棚牛舍50棟,完善銷售網絡。通國家扶持,出臺一些行之有效的獎補政策,確保溫棚養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從長眼看,低收入戶的脫貧應以自主創業爲主。根據目前現狀,幫助低收入戶自主創業的最佳辦法是“政府投入、農戶承包、公司銷售”。對一些能夠自主創業的低收戶家庭,政府要爲他們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便利的條件,不斷提高他們自主創業的主動性。政府應採用優惠的政策,依託本地區的農業企業、種養大戶,建立一批種植、養殖小區,將本地區的低收入戶集中起來,共同創業,併爲他們提供產前的生產資料供應、產中的技術指導、產後的銷售等一條龍的高效、優質服務。

(三)積極爭項改善基礎條件

一是該村3社農田水土流失嚴重,耕作非常困難,致使產量逐年下滑,爭取水保部門分年度列項整修標準化梯田1500畝;二是該村姚家灣社現還居住在山頂,全社7戶實際居住不到4戶,飲水、生產生活都很困難,積極爭取移民搬遷項目。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外出打工人員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