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22K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

一是個人層面因素,包括生態環境知識、意識、習慣、生活方式等。如“購物時自帶購物袋”等綠色消費行爲和“給政府提工作建議”等環保實踐行爲的踐行度低,主要與個人意識和習慣有關。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通用17篇)

二是政策制度類因素。如公衆認爲“選購綠色產品和耐用品、不買一次性用品和過度包裝商品”等綠色消費行爲踐行度低的原因,主要與市場管理不規範和認證制度不完善等有關;認爲“垃圾分類”踐行度較低與垃圾處理體系和基礎設施不健全有關。

三是平臺渠道類因素。如公衆認爲“改造利用、交流捐贈或買賣閒置物品”等綠色消費行爲踐行度低,主要是由於缺乏交流捐贈平臺;認爲影響監督舉報行爲的主要因素是監督渠道不暢通、反饋處理不及時等。

一、關注小區生態環境:公衆較爲關注生態環境信息,對生態環境知識有一定了解,但有較大提升空間。

小區生態環境信息,瞭解相關知識和政策,提升自身意識和環境素養,詩衆參與生態環保工作的基礎。本次調查選取了“關注政府、企業或其他機構發佈的生態環境信息”和生態環境知識的掌握程度兩個方面,瞭解公衆關注生態環境的狀況。

(一)超六成受訪者經常“關注生態環境信息”,高學歷人羣、城鎮居民、從事環保相關工作的羣體對生態環境信息更爲關注。

調查顯示,75.3%的受訪者認爲“個人關注政府、企業或其他機構發佈的生態環境信息”對於保護生態環境是重要的,60.8%的受訪者“總是”或“經常”關注生態環境信息,踐行度與認知度較爲接近。

受訪者在“關注生態環境信息”行爲上存在差異,主要與其受教育程度、城鄉屬性等因素有關。關注生態環境信息程度與受教育程度正相關,大專、本科及以上受訪者“總是”或“經常”關注生態環境信息的人數高達六成,而國小及以下人羣不足四成;同時,城鄉行爲差異明顯,城鎮受訪者更爲關注生態環境信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環保工作的受訪者更爲關注生態環境信息,社區基層工作人員關注程度相對較低。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2

20xx年三月八日,我在鄂東職院勝利街小區採訪了小區裏的爺爺奶奶。他們說,以前,這裏是一個乾淨、安靜、花草茂盛的學校。現在,學校搬到了開發區,建了一個步行街,環境惡劣了。

小區的北面是黃州城最繁華的勝利街,每天街上車水馬龍,汽車排出的尾氣,使人咽喉很不舒服。

小區的東面和南面是奧康商品步行街,步行街里民衆樂園的抽油煙機有四層樓高,從早到晚,一直在抽。廢氣排放到空氣中,再加上小區裏各家各戶都安裝了抽油煙機,每天中午,我放學回家,一走進小區,就被一股難聞的氣味嗆得直咳嗽。

小區不僅有空氣污染,而且噪音污染也很嚴重。民衆樂園的抽油煙機從早到晚發出陣陣轟鳴聲,吵得人中午、晚上睡不着覺。甚至有的老人心臟病復發。皇家春天婚紗高音喇叭的叫賣聲,叫得人頭髮昏;歌舞廳更可怕了,深更半夜,忽然高唱一聲,保證嚇得你打寒顫。

通過老人們的訴說和自己的體驗,我想發明一種新型抽油煙機,裏面裝有油煙淨化器和抑聲器。我還想讓汽車背個太陽能板,不再燃燒汽油。如果汽車能用二氧化碳作燃料,排出新鮮空氣,那多好啊!

我想告訴人們,請保護小區環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3

時間:20xx年4月21日

地點:焦化廠,公路

調查目的:瞭解環境被破壞的情況

站在與焦化廠僅一牆之隔的鄒城市路北區,偌大的廠區盡收眼底。只見工人們正忙忙碌碌地生產,焦爐和熄焦塔不時冒出滾滾濃煙,周圍空氣中瀰漫着一股刺鼻的氣味。據小區居民、學化工出身的鄒城輕工業學校高級講師趙先生介紹,焦化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致癌物質苯並芘等多種有害氣體和飄塵,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正因爲如此,國家頒佈的《焦化安全規程》中明文規定:焦化廠廠區邊緣與居民區的距離不得小於1000米。然而由於規劃不合理等原因,鄒城市焦化廠與近小區的最近距離只有20多米。每當東南風一吹,大量污濁的氣體鋪天蓋地而來,不時造成人被薰倒的惡性污染事件。打開窗戶就會有煤灰飄到牀、桌子、地板上,而且晚上焦化廠生產發出的噪音使她難以入睡。她還說接觸焦化廠排出的廢氣,一些人患上了皮膚病,甚至肝癌等疾病也不斷髮生。調查表明,汽車是最大的單一污染源。在6種主要空氣污染成分中,有四種幾乎完全來自汽車,即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臭氧。另外兩種污染成分來自工業廢氣的二氧化硫和浮塵。這些污染正嚴重毒害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並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報告指出,控制空氣污染的最好方法是開發並採用“乾淨“的技術,以減少向在氣中排放工業廢氣,“但這種技術的成本卻遠遠超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承受能力“。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的47%將居住在城市。報告指出,解決空氣污染,保證世界近一半人口健康與居住問題已刻不容緩。收集資料: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向大氣中排進了一些有害物質(稱污染物),當排入量 夠多(污染物濃度達一定限度),則使原來潔淨空氣的品質下降,若這種情況維持時間 夠長,便會對人類、動物、植物和大氣中的物品產生危害和不良影響,這種大氣狀態 稱爲空氣污染。組成空氣污染有三個要素:污染源、污染物濃度、對人和生物有危害。潔淨大氣是人類賴於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一個人在五個星期內不吃飯或5天內不 喝水,尚能維持生命,但超過5分鐘不呼吸空氣,便會死亡,人體每天要吸10─12立方 米的空氣。由此可見,消除空氣污染或保持污染濃度低於某個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大氣有一定的自淨能力,現代大工業發展以前,因自然過程等排進大氣的污染物, 與由大氣自淨過程而從大氣移除的量基本平衡。但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現代 大工業迅速發展,人類排進大氣的污染物量大大超過了大氣的自淨能力,致使目前全球大氣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這引起了各國的關注,我國已把保護環境(大氣環境、 水環境等)作爲國家的基本國策。向大氣排入有害物質的源地稱污染源,進入大氣的有害物質稱污染物。大氣污染 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噴發、森林着火、風吹揚塵等,它們每年向大 氣排入約5.5億噸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城鄉交通和居民生活 污染源等,它們平均總計向大氣排入的污染物在20世紀90年代約每年超過6.5億噸,其 中以工業污染排放量最爲主要。我國1990年工業源共排放大氣污染物約0.4億噸,按人口平均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排發水平。大氣污染物分爲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它們的種類超過100多種。從污染源排 進大氣後,直接污染空氣的稱一次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顆粒物(飄塵、降塵、油煙等)、CO和氨氣、及含氧、 氮、氯、硫有機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質等。所謂二次污染物則是由於陽光照射污染物、 污染物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污染物與大氣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有害物質,光化煙 霧就是一種二次污染物。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4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黨和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爲一項基本國策。伴隨着“基本國策”、伴隨着新的世紀正邁着希望的腳步,作爲地球村的重要成員,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家園。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人類是這艘船上的乘客。當船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山不孤獨水孤獨,所以水繞着山;夢不孤獨心孤獨,所以夢把心牽住;樹不孤獨鳥孤獨,所以鳥在樹上住;我們不能讓水孤“獨”,不能讓心孤獨,……自然環境是人類棲息之地,也是人類生活的物質之源, 又是人們的遊賞對象。古往今來的旅遊者,都將觀光賞景視作一種休養生息、調節生活、消除疲勞的樂事。因此,有不少的旅遊者,爲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們不辭窮苦,爬山涉水、尋幽探勝,留連於清溪碧流之間、忘返於奇山異峯之中、逗留於濱海沙灘之畔、漫步於林蔭綠地之下,而沉浸在優美的意境裏,滋生一種超塵拔谷的情懷,自由邀翔的靈性,去盡情地領受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啓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見一個羣峯巍峨,清泉飛濺,林海綠浪,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能吸引人們前去遊玩、攬勝、搜奇和觀賞。反之,一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黑煙瀰漫,嗓聲刺耳的惡劣環境,怎會是人們嚮往的旅遊之地呢?因此,保護好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業的先決條件。尤其在當前,隨着歷史的進步,時代的前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們的旅遊興趣。在新的旅遊熱潮的情況下,我們更應重視搞好環境保護工作。現就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的關係,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只有環境美,纔有旅遊價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無論是山川的自然風光,還是田園的秀麗景色,或是濱海的波濤浪花,都是美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環境,既可使人們留連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裏,也可使人們得到陶冶情操,激發熱情,充滿活力。“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就是形象地說明了大自然的美對人們的精神感應作用。因此,人們通過遊覽風景區,欣賞自然風光,瞻仰名勝古蹟,讚歎能工巧匠的高超藝術,享受大自然的美,而獲得精神生活上的滿足。

當然,由於旅遊者的種類、年齡、性別、職業、閱歷、性格及思想意識、文化素養、宗教信仰、審美水平、具體環境等的不同,對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正如孔夫子所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那樣。如有一些旅遊者在遊覽名勝古蹟時,常常會對一些古代建築、文物古蹟,以及與文化傳說有聯繫的風物,感到特別的興趣。對這些人文景緻的欣賞,實際上包括了對古代人們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讚美。旅遊者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進行遊覽,既增長知識,又獲得美的享受。這種知識的獲得和美的欣賞,往往是聯繫一起的,從而進一步增添了遊覽的興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與綠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因爲綠色是生命之色,綠色的環境能引起人們愉快的精神狀態,並使人們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綠色還有淨化空氣,改變自然環境的作用。所以通過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可以達到維護生態平衡,爲人類創造合理的生存環境,爲人們提供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機會。因此,保護好綠色森林資源,就是維護優美環境的關鍵。因爲森林一旦破壞,綠色生命之美也隨之銷聲匿跡,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一幅荒山禿嶺、窮山惡水、垃圾遍地、嗓聲刺耳的淒涼衰敗的景象,是人們所不願一顧的厭煩之地。

因而,只有環境美,才具有旅遊價值。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負有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環境,爲開發、建設更多、更好的旅遊區,發展旅遊業的任務;而且更負有爲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以創造更多的旅遊財富的責任。

二、開發與保護並重,才能確保環境美

要加快發展旅遊業,必須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遊景點的同時,開闢新的旅遊景點;另方面在合理地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時,應注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切忌對旅遊環境進行建設性的破壞和破壞性的建設。

首先,要依照法律來保護環境。建設旅遊風景區、開發旅遊資源時,要充分利用現行的許多法規條例,以確保風景旅遊區的環境免受污染的破壞。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對森林的亂砍濫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護自然環境,保護風景旅遊區的旅遊資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對保護江、河、湖、海水體免受污染的危害,對維護旅遊用水環境等,都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對風景旅遊區的環境加強管理;以保護旅遊資源,爲發展旅遊業創造條件。

其次,要樹立防重於治的新觀念。保護旅遊風景區環境的目的,是爲了促使風景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轉化,爲人類的休養生息,創造越來越好的條件。因此,必須貫徹樹立防重於治的思想,做到防患於未然。要避免重走資本主義世界“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無論是山林、水體、風景名勝,只要是已闢爲旅遊區,或計劃要開發爲新的旅遊區,都應事先就其環境保護方面,制定規劃,採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保護。不能等到問題成了堆,再來補救、治理,而處於被動局面。

再次,要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由於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有不少的旅遊風景區的環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許多風景名勝古蹟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獨特的九曲溪及兩岸蒼翠、挺拔的植被,而成爲著名的風景旅遊區。但在前幾年,人們卻對武夷山上的森林,進行掠奪式的砍伐,使其精華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而嚴重威脅武夷山的旅遊景觀價值。所以,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及早進行必要的治理和搶救,使之儘快地恢復其本來面貌,以適應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迎接更多的旅遊者前來觀賞。

三、搞好環境保護,促進旅遊業發展

爲了讓更多的遊客都能飽覽我國奇妙絕倫而綽約丰姿的旅遊資源,我們必須在從事旅遊業工作中,注意旅遊風景區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特別在當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時,把保護風景區環境作爲發展旅遊事業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就顯得更爲重要。

1、要應用美學觀點,搞好旅遊風景區的環境規劃

一個良好的旅遊風景區,必須是風光秀麗,環境未受破壞和污染,能滿足旅遊者觀賞和行動的心理活動環境。因此,必須應用美學的觀點搞好環境規劃。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園林、建築、地質、地理、生態、氣象、環保、文物、歷史、經濟、管理、旅遊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協同配合,對風景區環境進行綜合考察、評價、預測合理的旅遊規模等,從而提出旅遊風景區的環境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方案,一定要從美學的觀點出發,按規劃的要求,提出嚴格禁止在風景區範圍內大興土木,建工廠企業;嚴格控制在風景區興建各種樓、堂、館、所和旅遊飯店,使風景區環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並提出在必要地段,實行封山育林,確保風景區生態平衡,以努力把風景區建設成爲一個有益於人類健康,構成爲一個適合於康樂消費的舒適、優美的旅遊環境,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2、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遊客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發展旅遊業,雖可以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效益。但也產生一些旅遊污染等消極因素。如當遊人到一些風景名勝區去,有的人對那些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歡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手撫弄、拍打,一不小心就會碰傷景物;有的人看到風景區內的花草樹木長得逗人喜愛,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獨自欣賞,甚至有的人爲了爬山省力,就隨意拆樹砍竹以充當柺杖之用;有的人不僅在風景區到處亂扔果皮雜物,甚至隨地大小便;有的人還在風景區的顯眼之處,隨意刻上“到此一遊”的標誌,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爲。

關於環保的調查報告優秀範文關於環保的調查報告優秀範文對上述這些不文明的人爲破壞、污染

風景區環境前景物、植被和環境衛生等,均會降低風景區的旅遊價值。因此,爲了創造舒適優美的旅遊環境,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遊客自覺地愛護風景區旅遊資源、保護風景區旅遊環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風景區旅遊環境的保護措施。如爲了保持風景區環境的清潔衛生,應在風景區內相應地增設一些果皮箱,就可減少,甚至避免遊客隨地亂扔果皮雜物;爲了保護風景區的景物,特別是對那些反映我國悠久歷史和精湛藝術水平的重點文物和著名景物,應增設鋼網護罩加以妥善保護,既使遊客能夠透過網罩進行觀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確保重點文物和景物不受損壞。而對那些已損壞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環境,要加以整理修復,使其儘快恢復原來面貌,以接待更多的遊客。

3、要研究環境容量,保證旅遊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衆所周知,旅遊風景區的環境,對於污染物的淨化能力,以及對於旅遊人羣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遊客人數過於擁擠,人流疏散不開,必然會產生踐踏風景區的綠化地、花圃、園林,甚至也往往會造成對旅遊設施、荷塘水榭、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的破壞。同時,遊人過多伴之而來的,是拋撤的垃圾狼籍滿地,噪聲超過標準等。可見,人流超過了環境的正常允許限度,就必然會產生對旅遊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而且也包藏着危及旅遊者的人身安全的隱患。因此,爲了順利地發展我國的旅遊業,必須加強對旅遊環境容量的研究,根據每個風景區的具體情況,提出可容納遊客的最大限量指標,來控制門票的出售量,以確保風景區環境的良性循環。同時要設法維持旅遊區道路的通暢,以便及時疏散人羣,降低對環境的壓力。並做好旅遊指導工作,使遊客的不規律的活動,變爲比較易於控制的行動,以緩和旅遊人羣對旅遊熱點的衝擊。

總之,爲了讓更多的海內外遊客都能飽覽我國風景旖旎的自然環境和奇妙絕倫、丰姿綽約的旅遊資源,必須保護好我國的旅遊資源——自然環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壞,這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所以,在開發我國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的同時,必須注意抓好環境的保護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遊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爲迎接更多的國際旅遊者,增進我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作出應有的貢獻。保護旅遊資源、創造優美的生活娛樂環境,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爲發展旅遊業的任務,而且也是爲我們子孫後代創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條件。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5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環境的惡化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嚴重的災難。如何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地球上每一個人都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作爲2l世紀的地球公民,我們有責任共同努力,爲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好的世界。

近年來,隨着地區經濟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防止環境污染,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已成爲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以下是實地調查出來的報告:

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共廁所排出的糞便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讓人噁心。2、工廠排出的廢水又黑又臭,還浮着一些穢物。3、工廠排出的廢氣很刺鼻,會散發到小鎮的各個角落。4、化肥廠排出的氣體中含有粉塵、鉛、煤灰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5、公園的草坪上常有遊人丟棄的垃圾,既不衛生,又影響市容。

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廢水、廢氣、糞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對環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氣變得渾濁,對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處理不好會滋生細菌,嚴重影響人的健康;污水會影響生活水,直接侵害人體。

看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對目前的環境有些憂慮呢?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衛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使用一次性木筷;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據報道,中國約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我國僅“城市垃圾”的年產量就近1.5億噸,這些城市垃圾絕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僅影響城市景觀,同時污染了與我們生命至關重要的大氣、水和土壤,對城鎮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垃圾已成爲城市發展中的棘手問題。垃圾不僅造成公害,更是資源的巨大浪費。每年年產1.5億噸的城市垃圾中,被丟棄的“可再生資源”價值高達250億元!北京市現日產垃圾13000噸,全年生產495萬噸,而且每年將以8%的速度遞增。我國目前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還有衛生填埋,這種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產生的問題,其缺點是建填埋場佔地面積大,使用時間短(一般十年左右),造價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資源浪費了;再是焚燒,使垃圾體積縮小50%~95%,但燒掉了可回收的資源,釋放出有毒氣體,如二噁英、電池中的汞蒸汽等,併產生有毒有害爐渣和灰塵;第四種是堆肥,這種方法需要人們將有機垃圾與其它垃圾分開才行,它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北京市現處理一噸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處理費用就是5億多元。這還不包括建設垃圾處理場的費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廠就得花1~2億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燒廠就得花20多億元,這又是一筆很大的支出。當前大量未經分類就填埋或焚燒垃圾,既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又會產生二次污染。保護環境,我們責無旁貸!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6

環境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時間:20xx年2月27日

調查對象:樹木和水的污染

調查方法:觀察周圍的環境,訪問過路的人,查資料

調查過程:首先,我們去金色華庭小區,那裏的花草樹木,還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但我們不知道樹木在減少,也不知道河水在變髒,於是我們就訪問了小區裏的叔叔阿姨們,請問你們這兒的樹木減少了嗎?叔叔阿姨門回答道:“現在的樹木不停地在減少。”接着,我們又訪問了一位老人:“老太太,憑你多年的經驗,你覺得,這裏的河水清澈嗎?”那位老太太說:“這裏的水啊!不是髒,就是臭,而且我發現,這裏的魚兒死的死,髒的髒,讓人……人們見了就噁心!”

調查結果:我們應該多種樹,少砍樹,這樣子的話,如果每人種一棵樹,那麼全中國就種了13億棵樹,如果每人砍一棵樹,那麼,光是中國就砍去了13億棵樹木。當然,也有保護環境的人,比如說:“清潔員阿姨或清潔員叔叔在幫忙掃垃圾,有的人隨地吐痰,人們就提醒她說要保護環境,不要隨地塗痰了……

我們那兒的樹木比較少,但人們都喜歡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紙屑,導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種樹,少扔垃圾,多騎自行車,我們應該要節約水,我們可以把洗澡水,洗臉水用來沖廁所,洗車子,淘米水可以洗臉,洗頭髮,洗碗,所以我們要節約水源。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7

白色污染的調查報告

1、我們在家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製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2、我們在一家小快餐店裏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3、延續第二項調查,我們又走訪了工商所。工商所的叔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瞭解到: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這樣計算,一天所產生的廢棄塑料快餐盒就多達1萬個左右。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閱資料,但關於“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5、我們去了環衛所。環衛所的叔叔告訴我們,每天有300多名環衛工人爲環境衛生辛勤地工作着。在那裏,我們還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組成,並初步瞭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爲了擺脫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麼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爲一個衆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麼,到底什麼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爲: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儘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製品現象相當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二)潛在危害:

1、塑料地膜廢棄物在土壤中大面積殘留,長期積累,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2、拋棄在陸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廢棄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食後,會導致動物死亡。

3、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廢棄物質量輕、體積大,很難處理。如果將它們填埋,會佔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裝的材料,這樣對人體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層變薄。

我們對“使臭氧層變薄”這一危害尤其感興趣。因爲塑料廢棄物一般存在於地面,而臭氧層存在於天空中,兩者相隔那麼遙遠,怎麼會有關係呢?經過翻閱資料,查閱書籍並問了一些教師得出:白色污染經過太陽的發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氣層,大氣層上面是臭氧層,這樣使臭氧層的氣體逐漸變薄。我們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一種溫度可達到上萬度的天然發光和發熱的“大火球”。當鋼鐵還未靠進它幾千米,就已經化爲氣體。這麼高的溫度怎能不破壞地球?爲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壞,臭氧層可真是立了大功了。當太陽輔射時,它便挺身而出,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可由於“白色污染”確實破壞了臭氧層,使它變薄,這將會是地球巨大的危機。

五、行動起來治理“白色污染”

通過這次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隨着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爲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每當大風颳起時,空中就瀰漫着黃色的粉塵,有時在空中還飛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們出門十分狼狽。因此,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爲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雖然每天都有300多名環衛工人日日夜夜與“白色污染”作着鬥爭。但是,改變這種狀況,光靠環衛工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所以保護環境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爲。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同時,我們也懂得了: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壞,天天破壞,地球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全球人人環保,天天環保,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保護好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爲此,我們建議從我們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亂扔垃圾及廢棄物,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內。

2、設置“垃圾分類存放處”,要積極參與和宣傳。

3、不要浪費,包括不浪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

4、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5、發現身邊有破壞環境的行爲時要及時提醒和制止。

6、要愛護大自然,瞭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以爭創文明衛生城市這一活動爲新的起點,爲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通過這次自我組織活動,我們深入瞭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鍊了社會實踐的能力。我們都認爲這次活動開展得很成功。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8

食品污染

食品是構成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類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們吃的各種食品,如糧食、水果、蔬菜、魚、肉、蛋等,在生產、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過程中,混進了有害有毒物質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爲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兩大類。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污染食品。屬於微生物的細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雞蛋變臭,蔬菜爛掉,主要是細菌、真菌在起作用。細菌有許多種類,有些細菌如變形桿菌、黃色桿菌、腸桿菌可以直接污染動物性食品,也能通過工具、容器、洗滌水等途徑污染動物性食品,使食品-變質。真菌的種類很多,有5萬多種。最早爲人類服務的黴菌,就是真菌的一種。

現在,人們吃的腐乳、醬製品都離不開黴菌。但其中百餘種菌株會產生毒素,毒性最強的是黃麴黴毒素。食品被這種毒素污染以後,會引起動物原發性肝癌。據調查,食物中黃麴黴素較高的地區,肝癌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几十倍。英國科學家認爲,乳腺癌可能與黃麴黴毒素有關。

我國華東、中南地區氣候溫溼,黃麴黴毒素的污染比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絛蟲、旋毛蟲等,這些寄生蟲一般都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後再使魚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後會引起寄生蟲病。

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種農藥是造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還有含鉛、鎘、鉻、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食用色素、防腐劑、髮色劑、甜味劑、固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作食品包裝用的塑料、紙張、金屬容器等。

如用廢報紙、舊雜誌包裝食品,這些紙張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病症。多氯聯苯是200多種氯代芳香烴的總稱,當今世界生產和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相當大。

有資料證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極的企鵝、北冰洋的鯨體內,都發現了多氯聯苯的蹤跡。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鮮豔色澤。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僅要注意飲食衛生,還要從生產、運輸、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着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9

爲了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爲實現“規模推進年”的各項任務目標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隊,協調組織人大內司委、市經貿委等有關部門,組成專題調研組,走訪市直有關部門,深入縣(市)區,對我市經濟建設的政策、法制、服務等環境建設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經濟發展環境的現狀

年初以來,我市的經濟發展環境,經過市、縣(區)兩級黨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積極推進和整治,呈現出越來越好的發展態勢。各項優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實,“三亂”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行政執法逐步規範,監督力度不斷加大,有力地促進了市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

1、領導重視層次高,推進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的經濟南市展環境工作。年初發綏發3號文件下發了《全市整冶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總體思路,重點任務,時間步驟,保證措施和要達到的目標。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全市集中整冶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協召開的“兩會”上、市紀委四次全會和市本級規模推進工作會議等大型會議上,市級幾大班子都對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各縣(市)區都成立了由書記爲組長,主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爲副組長,相關部門爲成員單位的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專題領導小組,下設專項推進辦公室。層層落實了目標責任,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領導小組統一協調、牽頭部門和責任部門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和組織體系,爲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宣傳教育工作抓得實,輿論氛圍濃。一是全市廣泛利用各種新聞媒體開展了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宣傳教育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幹部羣衆參與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步形成了領導重視、羣衆關心、全社會參與的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濃厚社會輿論氛圍;二是加強了對各級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教育,提高了和行政執法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識;三是強化了對公務員、企業廠長(經理)WTO知識的培訓,提高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四是加強了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從基礎、源頭上預防了犯罪,減少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3、法制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紀檢監察機關加大了對影響經濟發展的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案件64件,處分89人。法院加大了執法和審判工作力度,對涉及經濟犯罪的案件做到了從快從速處理。全市法院系統共受理各類案件29,256件,審結28,508件,結案標的額達5.54億元。兩年來全市法院爲企業減緩免訴訟費20多萬元,減負3億元。檢察院加大了對各類犯罪的查處力度,加強了對經濟案件的訴訟監督,主動爲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共辦理國有資產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辦經濟犯罪120件,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公安部門加大了“掃黑除惡”和對經濟案件的偵破力度,有效地震懾了犯罪,規範了行政執法人員行爲,維護了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工商、稅務、環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執法部門也都從本部門職能出發,制定了多項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的措施,受到羣衆好評。

4、服務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服務質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社會服務部門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深入開展雙評活動,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和承諾制,着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樹立了良好的部門形象和行業形象。各地進一步加大了行政審批改革力度,規範了審批行爲,減少了審批環節,普遍實行了“一站式”辦公。各縣(市)區還強化了對服務中心的投資建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慶安縣實行了行政機關審批事項首問負責制和辦結制。全市在各行業開展了治亂減負工作,對企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對域外企業實行零干擾、免打擾。,市本級僅爲三精藥業、銀娃乳業、客運樞紐工程減免基礎建設配套費400萬元,減免排污費38萬元。各地還深入開展了對行政執法的評議監督工作。慶安縣的季度評議,肇東市的全行業評議,都是成功的範例。通過評議,對執法部門形成了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促進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5、政策環境進一步放寬,對招商引資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結合實際制定有利於企業和外商生產經營的優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條;共清理文件3000餘份,廢止制約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東市制定了《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六項制度》、《肇東市創建優良發展環境“十條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上邁出了較大步伐。慶安縣先後出臺了《慶安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慶安縣鼓勵房地產開發優惠政策》等,極大地增強了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促進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我市對招商引資政策進一步放寬,特別是對進入開發區的企業,在辦理手續、土地使用、稅費收繳等方面給予了極大的優惠。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落實,推動了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開展。上半年,全市共引進項目226個,到位資金11.9億元,同比增長7.2%。寬鬆的投資環境,爲實現規模推進目標,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動力支持。

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我市的經濟發展環境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與我市加快發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服務意識不強,執法工作的整體水平和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說功好、做功差,喊的多、乾的少,上熱下冷現象。有些行政職能部門輕管理、輕服務,存有較嚴重的以罰代管,只罰不幫的現象,錯誤地認爲管理就是處罰,服務就是收費,導致管理職能弱化和執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執法行爲不規範,文明執法意識不強。有些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言行粗魯,態度冷、橫、硬、衝,勒拿卡要報等不正之風較爲嚴重,該辦的事頂着不辦,可辦可不辦的事拖着不辦,可這麼辦可那麼辦的事卡着不辦。有的部門隊伍建設抓得不力,對職工幹部疏於教育、疏於管理、疏於監督,導致一些工作人員素質差,不懂政策,不熟業務,甚至違法違紀。

二是行政管理體制不理順,給部門執法帶來了一定難度,同時也導致“三亂”加劇,加重了企業負擔。如審計部門,由於雙重管理體制的束縛,對地方政府和行政執法等部門的審計監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難以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還有一些部門在執法過程中,也遇到了同樣問題。我們現行的管理體制,存在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人員比例過高。據調查,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全額撥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額撥款的2730人。這些自收自支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爲了保開支,想方設法加重收費。還有的個別單位自行制定收費標準,確定收費項目,使“三亂”現象久禁不止,企業負擔減而不輕。

三是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個別地方參與競爭,背離了市場經濟規律。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規則應當是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便我們有些政府部門還不適應駕馭市場經濟規律的工作方法,不能爲企業搭臺唱戲,造成市場的無序競爭和不平等競爭,違背了市場規律。

四是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力度不夠。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和人民羣衆的民主監督、紀檢部門的紀律監督和新聞單位的輿論監督,這些層級監督都發揮了很大作用,但還須進一步加大力度。目前,這些監督還沒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統一的協調推進機制。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落實不到位,對一些違法違紀問題懲處的力度不夠,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違法違紀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時有效查處。

五是基礎設施及公共環境建設投入不足,硬環境建設滯後。據調查,市本級用於基礎設施建設費用3000萬元,佔市本級全口徑財政總收入1.9億元的15%。全市人均擁有城市維護建設資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處於下游。南方一些發達城市的開發區已經實現了“九通一平”,可我們現在只達到“六通一平”,個別縣(市)“三通一平”也沒有達到,而且標準較低。全市現有城市綠地面積僅2432.5公頃,佔建成區面積的17.6%(國家現定中等城市爲35%)。學校、醫院、公園、商店、賓館、飯店等公共環境建設與發達城市比,明顯落後。公共秩序和公共衛生狀況有待於進一步改善。

通過調查分析,我市經濟發展環境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觀念滯後。由於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中存在較嚴重的全局與局部利益錯位、管理與服務職能錯位,特別是某些領導幹部對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思想上存在誤區,沒有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和“人人是環境,事事是環境”的觀念,不能站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抓環境建設,因而導致政府某些部門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職能弱化,服務質量和水平也存在較大差距。二是部門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執法執罰權的職能部門,爲了本部門利益,爲了小集團或個人利益,在行政執法中,違規執法、越權執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亂收亂罰,給企業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三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門和單位,行政審批事項該下放的沒有下放,該精簡的沒有精簡,對保留的審批項目缺乏嚴格規範,審批環節過多,審批程序過於繁雜。一些過時的政策,沒有及時清理、修訂,個別地方還存在用已經明令廢止的政策文件收費的現象。四是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門爲納稅人服務,納稅人有權力監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會環境。

三、對策建議

針對我市經濟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立足市情,狠抓當前,着眼長遠,擺正局部和整體、管理和服務、監督和扶持的關係,進一步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重點應抓好以下工作:

1、抓領導,確保政令暢通。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環境如何,關鍵在領導。因此,各級領導要把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督辦檢查,狠抓工作落實。特別是經濟管理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和條條部門的領導,要進一步深化對改善經濟發展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從放寬經濟發展環境會影響部門、條條發展的誤區中走出來,舍小家,顧大家,切實做到放水養魚,真正樹立起“發展是硬道理,改善環境是前提、是關鍵”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創建優良經濟發展環境的實施意見》和市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專題推進組下發的《全市整治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錛住總體目標,扭住“八項任務”,緊跟階段步驟,認真做好整治推進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把該減的審批項目減下來,把能減化的審批環節減下來,公開收費罰款標準,規範行政行爲,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要進一步增強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意識,對審批、收費、執罰、檢查等行政執法行爲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實施和辦理,切實提高行政執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嚴格監督、規範公務和管理活動。要繼續深入實施“綠色通道”工程,實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市縣兩級政府都要建立“政務超市”,推行辦結制、首問負責制和服務承諾制等項制度,將行政審批、收費、政策諮詢等事宜都納入到政務超市中來,以此建立起辦事高效、服務周到、行爲規範、運轉協調的長效運行機制。在搞好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要積極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順開支渠道,逐步減少自收自支人員。大量事實充分說明,只要存在靠罰沒收入解決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問題,經濟發展環境就很難寬鬆。

3、抓服務,着力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經濟發展環境,要在搞好服務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要認真清理廢止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的政策性、規範性文件,制定出臺促進經濟發展的更加優惠的政策,對該調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時調整,並向社會公佈,增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特別是要加強對各項制度、規定執法情況的監督檢查,認真解決辦事拖拉、推諉扯皮以及刁難勒卡、政令梗阻等違規違紀問題,切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減輕企業負擔。嚴格禁止有關單位從本部門利益出發向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保護企業合法的經濟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執法部門聯合執法制度,減少到企業檢查的次數,努力爲企業發展創造寬鬆條件,加大服務和扶持力度,主動加強與企業和投資者的聯繫,積極爲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各項服務,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抓落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建立起以紀律檢查委員會爲核心的創優經濟發展環境統一監督系統,形成有效配合、協同並進的運行機制;各級黨政幹部要切實轉變作風,組織力量深入基層督促檢查和指導工作,親臨一線,解決具體問題;要加大對市場經濟秩序的規範和整頓力度,依法取締市場壟斷、地方保護等不正當競爭,嚴厲打擊詐騙、製假售假、欺行霸市等違法行爲,淨化市場環境,促進公平競爭;紀檢、監察部門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案件,要一查到底,嚴肅追究;要紮實有效地開展“雙評”工作,進一步改進評議方法,完善評議程序,嚴肅評議紀律。

5、抓教育,努力提高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和業務素質。一要加大對各種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不經過業務技能培訓的,不能安排上崗。二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簡機構,精簡人員。對一些經濟槓桿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要着力解決職能交叉、重疊的問題,要砍掉那些爲安排子女就業、送人情而設置的機構和崗位,實行全員競爭上崗、擇優錄用。三要加強對幹部的業務考覈,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全面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獻身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過業務考覈達不到要求的,要從執法崗位上撤下來。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0

現在的社會比以前更發達,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媽媽的工資不是1000元,就是20xx、3000元以上。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孩子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向爸爸媽媽討要零花錢了。可是,他們拿着這些錢到底想買什麼呢?我懷着疑問的心情,做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發現,麻辣和燒烤最受小朋友的歡迎。地攤周圍總是擠滿了人,弄得水泄不通。還有一些玩具也銷售得很快,比如說“變形金剛”、“芭比娃娃”、“戰鬥陀螺”、“庫洛牌”…….都是孩子們愛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歡和別人攀比,花錢去買比別人更貴、更漂亮的東西。還有些孩子拿錢去買惡作劇物品,去嚇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學校裏,手拿麻辣和燒烤的學生隨處可見。或許,麻辣和燒烤就是讓學生亂花錢的罪魁禍首。

2、玩具是人童年時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開銷也佔用了我們學生的大部分零花錢。還有大多數學生喜歡把玩具帶到學校裏來。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違反校規。

結論

經過我的調查,我得知,許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買早餐的名義來討要家長的錢,然後去買地攤上的零食、玩具,甚至有人拿着錢去網吧,連不吃早餐也行。這樣的行爲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影響學習。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1

調查時間:20xx年**月**日

調查對象:調查人所在地民衆

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顯示:我們首先提出的問題是關於環境及生態方面的認知度得.不到5%的人對環境或生態問題非常關注,大概40%的人對次比較關注,45%的人對此關注一般,約百分之五的人認爲無所謂。並且對環境和生態關注度大的多是一些學生或是有文化知識的人,大多數農民對此的關注度則不大。關於用水情況,我們這一塊兒90%都用的地下水,俗稱井水。雖然不是自來水,但還算是比較乾淨的了,地下水污染較少。

對於蔬菜瓜果之類的話,25%的會經常擔心,45%的認爲有時會擔心,30%的認爲通常不會擔心。這主要是看瓜果蔬菜的來源地。如果是本地的他們的擔心就會少很多,如果是從外地進貨而來的人們一般就會比較擔心一些。對於浪費水資源一事,50%的人都會勸阻別人停止這種行爲,40%的人卻只有憤怒沒有行動,10%的人認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由此可見,公民的節水意識還有待加強。對於3月12日的植樹節活動的調查顯示,30%的人會積極參加此活動,30%的人認爲此活動能起到宣傳、教育的目的,20%的人認爲此活動只是在做秀收效勝微,另外有20%的人對此則毫不關心。對於垃圾分類處理問題,對這方面的知識很瞭解且能做到分類處理的人少之又少,只佔總調查人口的5%左右,60%的人對此比較瞭解,但是卻沒有做到垃圾分類處理,既不瞭解垃圾分類也不會分類處理的人佔35%左右。由此可見,本地人們對於垃圾處理了解還不夠。

下面來看一下關於生態方面的幾個調查結果。 將自然保護區開發爲旅遊景點一事,毋庸置疑,它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從而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我們都知道過多的羣衆觀光勢必會對保護區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當地的生物。60%的人認爲利大於弊,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40%的人認爲弊大於利,造成的環境問題很嚴重,得不償失。很多灑店都有有關野味的菜品提供,有時候還會是些國家級保護動物,對“吃野味”人們的看法各不相同。20人中只有一人即5%的認爲這是一種時尚純享受,是一種顯示富裕的行爲;35%的認爲純粹是爲了嚐鮮;50%的認爲偶爾嘗一下可以但不是經常性行爲;10%不贊同這種行爲。關於瞭解環保和生態建設的渠道,可謂是衆說紛紜。由於問卷上此題爲多選題,但綜合起來講的話,依靠電腦、電視、收音機等電子設備的約佔40%,依靠報紙、書籍類的約佔40%,通過學校教育得知的基本是學生,約佔35%,道聽途說的約佔30%,很顯然,大多數人都由不同的渠道來了解的。對於加強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應做的努力,30%的人認爲應該依靠科學技術,20%的認爲政府應加強宣傳工作,20%的人認爲應普及相關知識,30%的人認爲應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對於我國生態建設的目標,認爲應加強對現有天然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的約佔40%,大力開展植樹種草的約佔30%,治理水土流失的約佔40%,防治沙漠化的約佔35%,建設生態農業的約佔20%,改善生產和生活條件的約佔30%。關於環保教育應從娃娃抓起,80%的認爲應該應時代的要求贊成此提議,20%的人還是覺得不切實際。

我們這兒原本有一片非常清澈的湖,在湖邊的一些人都是使用湖水的,夏天好多人在湖水裏洗澡。但是後來由於人們想提高收入,此湖便被一個個體戶承包,養起了鴨子,成羣成羣的鴨子在湖裏到處亂飛,使湖水變得又臭又髒,嚴重影響了邊的環境。現在這片湖被新主人買下,新主人在湖裏養起了珍珠,整個湖面上到處都飄滿了大大小小的塑料瓶。一片美麗的湖水就這樣變成了一個畜養池。我不得不爲此惋惜呀!人們往往容易被利益衝昏了頭腦,而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其實破壞環境就是在破壞我們人類自己的家呀! 由調查可以看出:我們這裏的人環境意識還比較的薄弱,對於生態問題的概念更是不夠了解。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的人民大多數都是農民,他們很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對於保護環境的深遠意義還不夠了解,更不用說是生態問題了。 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法:

我覺得我們保護環境就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一些小事 :

1、儘量使用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2、儘量乘坐公共汽車,少開私家車

3、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4、節約糧食,不要隨便浪費糧食

5、隨手關閉水龍頭,並能提醒他人節約用水

6、一水多用,使水的利用更充分

7、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8、使用節能型燈具、電器等

9、不隨意焚燒秸杆、塑料等污染環境

10、不吃田雞等野生動物,保護青蛙維護農田

11、舊物捐給貧困者,不可隨意丟棄

12、回收廢電池、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紙等

13、使用無氟冰箱 ,儘量不要再室內使用滅蚊劑

14、少用農藥、化肥,儘量使用農家肥

15、買食物時,優先選擇綠色食品

16、組織義務勞動,清理街道、海灘等

17、參與環保宣傳,爭做環保志願者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2

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我國制定了“預防爲主”、“誰污染誰治理”,以及強化環境監督管理的三大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這三大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要依據我國的國情,根據我國多年採環保工作的經驗和教訓,以強化環境管理爲核心,以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戰略爲目的,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道路。

(一)“預防爲主’的政策。此項政策的基本思想是:把消除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實施在經濟開發和建設過程之前或之中,從根本上消除環境問題得以產生的根源,從而減輕事後治理所要付出的代價。對我國這樣一個經濟不發達、生產體系和技術水平都比較落後的國家來說,在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上具有很大潛力,把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放在預防爲主上,不僅是客觀需要,而且是切實可行的。“預防爲主”的政策主要內容包括:

1.把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計劃與社會發展計劃中去。進行綜合平衡。這一工作是從。“六五:計劃開始的。在“七五:計劃中仍然把環境保護單列了一個篇章。計劃中規定了防治工業污染、控制重點城市污染、保護江河水質、: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目標和措施,一些省市也按國家計劃要求,把環保列入當地的發展計劃之中,“八五”計劃也同樣列入了環境保護,把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很重要,它不僅便於使環保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機結合,而且也紡環保工作提供了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保證。

2.實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是把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城市總體發展規劃,調整城市產業結構和工業佈局,建立區域性“生產地域綜合體”。實現資源多次綜合利用,改善城市產業結構的比例,改善能源結構,減少污染產生和排放總量。

3.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避免產生新的重大環境問題。

4.實行污染防治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制度。

(二)“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此項政策的基本思想是: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單位或個人所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由污染產生的損害以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費用,都必須由污染者負擔和補償,從面使外部性費用內化到企業的生產中去。這項政策明確了環境責任,開闢了環境治理資金的來源。但在目前經濟還不很發達,技術設備都比較陳舊落後的歷史情況下,不能簡單地理解爲誰污染就治理誰。這是因爲:第一,造成了污染,就必須祖負治理責任,繳納治理費用;第二,究竟治理誰,或者說先治誰後治誰,則應由環境管理部門根據環境質量狀況,運用區域環境綜合防治的理論,經分析論證後確定,其目的是以最小的投資,求得最佳的效益。“誰污染誰治理”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

1. 結合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我國環境污染,主要來自工業生產。結合技術改造防治工業污染,就是指在對現有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時,把防治工業污染作爲一項重要內容和任務,通過採用先進的技求和設備,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持染儘量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在擬定技術改造方案時,要儘量以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藝代替排放量大的落後工藝,用無污染、少污染、低噪聲、能耗物耗低的新型設備代替污染嚴重、浪費能源資源的陳舊設備;採用無毒、低毒、低害原料代替劇毒有害原料;採用合理的產品結構,發展對環境無污染、少污染的新產品;採用先進的、效率高的淨化設備代替效率低、費用高、佔地面積大的淨化設施。同時企業還應結合技術改造,開展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技術改造資金要有適當比例用於環境保護措施。充分回收工廠的餘熱和可燃性氣體,:實行閉路循環、一水多用等措施提高水氣的重複利用率,儘量把廢棄物中的有用物質加以回收或進行深度加工,使之轉化爲新產品。這些要求在國務院《關於結合技術改造防治正業污染的幾項規定》,和後面要講的環境技術政策中都作了明確規定。

2.實施污染物徘放許可證制度和徵收排污費。對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是防止污染進一步加劇的重要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從根本上說就是控制污染源,消除了污染源也就從根本上消除了造成環境污染的根源。所謂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就是指凡要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或生產經營者,都必須向環境管理部門申報,並附交各種有關技術資料和文件說明。在申請報告表上填明擬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名稱、性質、數量、排放方式、排放地點等,環境管理部門根據當地環境容量和質量情況以及經濟技術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審查批准、簽發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後,纔可向環境排放污染物。我國從1989年開始在全國實施這項制度以來,已取得了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是進行環境污染總量控制的一項有效措施。排污收費制度是指凡向環境排污的單位和個人都要交納費用,這是體現污染者承擔責任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國目前開徵的主要有超標排污費和排污水費兩項。超標排污費是指超過國家標準規定排放污染物,要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數量和排放濃度,按國務院關於《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中的規定收取排污費。我國自1982年徵收排費以來,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一是促進了污染者治理污染的積極性,許多企事業單位由於交納排污費,提高了對治理污染的緊迫感;上了治理設備,使污染物排放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其二是推動了企事業單位的環境管理。許多單位通過加強環境管理,節約資源能源,減少原材料消耗,減少跑、冒、滴、漏,從而減少了排污量;其三是促進了工業“三廢”的綜合利用,甚至有相當多的單位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其四是爲治理環境污染和環保事業發展提供了部分資金。按國務院規定,徵收的排污費,80%用於污染治理,20%用於環保業務補貼。1988年全國用於污染治理的排污費約爲12億元,用於環保業務補貼的約爲3億元,對各地污染治理、開展環境監測、環境科研、培訓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排污水費是指凡向水體中排放污水的單位,均要繳納排污水費。繳納排污水費的企事業單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地方標準規定的,還要同時按規定徵收超標排污費,並負責治理。目前,排污水費的具體規定和標準尚未頒發,但有的省市已開始徵收。

3.對工業污染實行限期治理。依據《環境保護法》規定,“對已經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必須作出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解決,……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調整或搬遷。”所謂限期治理,就是各級政府爲了保護和改善環境,對所轄區內已經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損害的企事業單位發佈命令‘採取強制措施限定其在某二時期內,把污染問題解決到規定程度。顯然,採取這種強制措施,必須嚴肅、慎重,必須針對區域的主要環境問題和主要污染源才發佈限期治理的命令。從1987年起,我國共安排限期治理的項目12萬多個,解決了一大批老污染源問題。

(三)強化環境監督管理的政策。這是三大政策的核心。因爲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既不能像日本那樣提出“環境優先”的原則,也不能像西方國家那樣依靠高投資、高技術,只能在當前一定時期內把政策的重點放在強化環境管理上。達一方面是因爲通過強化環境管理,可以完成一些不要花費鉅額資金就能解決的污染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爲強化環境管理可以用有限的環保投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高投資效益。這項政策的主要內容有:

1.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1979年頒佈了《環境保護法》(試行)以來,已先後頒佈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單項環境保護法律,並在《森林法》、《水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中突出強調了環境保護的要求。另外,國務院還發布了《關於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關於加強鄉鎮、街道企業環境管理的規定》、《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等10多項環境保護法規以及制定了與這些法規相配套的各類環境標準100多項等等。

2.建立環境管理機構和全國性環境保護管理網絡。自1973年第一次金國環境保護會議以來,各級政府中都沒有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同時還建立了全國性的環境監測網站,環境科研、教育等一系列機構,爲環境保護管理提供各種技術和信息的支持。

3. 廣泛通過報刊、影視等傳播媒介,動員民衆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3

垃圾污染

垃圾侵佔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環境調查報告。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製品等等。在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佔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爲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4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國城市特有的環境污染,在各種公共場所到處都能看見大量廢棄的塑料製品,他們從自然界而來,由人類製造,最終歸結於大自然時卻不易被自然所消納,從而影響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節約資源的角度出發,由於塑料製品主要來源是面臨枯竭的石油資源,應儘可能回收,但由於現階段再回收的生產成本遠高於直接生產成本,在現行市場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

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人們希望尋找一種能替代現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點是在達到一定使用壽命廢棄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由於其化學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引起某些性能損失及外觀變化而發生降解,對自然環境無害或少害。

例如澱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澱粉在短時間內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澱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導致薄膜力學性能下降,同時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劑與土壤中的金屬鹽反應生成過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鏈斷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環境所消納,同時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5

近年來,伴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我們都是地球母親的子女,因此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氾濫?原本蔚藍的天空被渾濁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魚肥”的河水被髮臭的水溝所代替原,本撐起的一把把綠色大傘,被人們以愚昧的思想鋒,利的斧子所砍掉。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複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爲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

一.調查目的?

瞭解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的狀況,提倡人們保護環境。

二.調查對象?

所住地附近的農村。

三.調查內容?

調查地的環境狀況。

四.調查結果?

①公共廁所排出的糞便味道惡臭,讓人噁心。 ②小河裏漂着很多垃圾,河水又黑又臭,水裏的魚有煤油味。 ③工廠排出有刺激性氣味的廢氣。 ④路邊有一堆一堆的垃圾,沒人處理,只有少數人家用焚燒的辦法處理垃圾。 ⑤田地裏的瓜果,蔬菜經常噴灑各種農藥。

大氣污染是三大污染之一。現在,很多發達國家逆城市化現象越來越普遍。其原因之一就是隨着工業的發展,工廠裏排出的廢氣越來越多。比如化肥廠裏排出的氣體中含有粉塵、鉛、煤灰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這些氣體對居民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甚至會引發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若不對此進行遏止,一旦臭氧層空洞嚴重的話,太陽的紫外線會殺死所有人類。

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並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採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經過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xx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後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xx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後的蒙特利爾協定書?並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範,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爲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

總之,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給人類社會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爲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對此,人們產生了盲目樂觀情緒,好象自己已經成爲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長期掠奪資源而不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然而,這種掠奪式生產已經造成了生態和生活的破壞,大自然向人類亮起了紅燈。我們必須承認面臨的嚴重危機。但是也應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共同的努力戰勝它,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即保證現在的經濟發展,又保證後代享受資源的權利,讓我們世代都生活在沒有污染的天空下吧。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6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了,但人們的健康問題卻越來越令人擔憂,這是爲什麼呢?

當你漫步街頭時,會發現腳下踩的是各種腐爛的水果,鼻子裏聞到的是各種難聞的氣味,耳朵聽到的是各種小型加工廠傳來的刺耳的機器聲,眼睛看到的道路上流着的又髒又臭的污水。唉!原來是這些環境問題悄悄地成爲人們健康的黑殺手。

以下是我實地調查出來的報告: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源有:1、人們到處丟垃圾。2、車輛排放的尾氣。3、從廁所裏排放的的污水、糞便。4、各種加工廠製造的噪聲。5、焚燒垃圾散發的難聞氣味。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有:廢氣、廢水、糞便、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等等。

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我們應該趕快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拒絕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建議使用環保用品,保護水資源,多植樹造林。我呼籲大家,共同保護環境,愛護我們生存的家園。

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我們要讓山更綠,水更清,天空更藍,大地更美。

關於小區環境調查報告 篇17

調查時間:20__年4月26日下午

調查地點:奇臺縣古城商業街

調查對象:商業界內的街道、酒店、餐廳

調查方法:觀察記錄,抽樣調查

調查人員:六年級一班環保小分隊成員

調查分工:董亞楠(記錄)謝瑾(觀察)環境污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淨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隨着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爲世界各個國家的共同課題之一。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對酒店、餐廳裏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和商業界內的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

調查的發現:

(1)街道上包裝紙、塑料袋隨處可見;

(2)房屋的牆壁上被亂塗亂畫,影響市容;

(3)隨着社會的進步交通也發展起來,與此同時,汽車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製造出很大分貝的噪音,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4)許多家餐廳裏仍在使用一次性餐具,這樣雖然方便,但卻消耗了大量的木材;

(5)幾乎所有的酒店都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這對自然資源是一種浪費的現象。

問題的原因

(1)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只知發展不知環保,提倡先污染後治理的方針。

(2)環保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完善。

(3)司機沒有意識到和尾氣噪音污染的危害性。

(4)一次性用品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快捷,但人們沒有意識到,它對環境有着很大的危害。

記得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雖然是1970年由美國民衆發起的一次大規模社會活動,但它的意義已經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地球是我們共有的家園,她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人類。現在每年“地球日”的活動影響遍及世界各地,並且督促聯合國到各國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使全球的環保工作全面啓動。只要地球的沉痾仍然存在,“地球日”就不會壽終,我們每個“覺悟人”就有着責無旁貸的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