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7.76K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確立了農戶自主生產經營地位和獨立的商品生產地位,使農民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有效地激活了農業生產力,開創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小農經濟的格局,面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小而分散的農戶難以與廣闊的競爭激烈的大市場很難有機對接,尤其是隨着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推進和加入世貿組織,農村經濟組織和生產經營狀況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和考驗。加快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是新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課題。

關於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全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

(一)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基本情況

據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信息調查統計,到XX年1月爲止,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共有183個,專業合作社15個,會員50人以上的78個,成員50以上的僅78個,註冊登記的156個,佔85.2%,未註冊登記的有27個,入會成員23476戶,帶動農戶92151戶,資產總額2661萬元,發展主要分佈在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四個領域多個產業。其中,盤縣滑石鄉核桃協會、盤縣響水鎮魯楚蔬菜協會、水城縣發耳果蔬專業協會、六枝特區巖腳鎮養雞協會、六枝特區郎岱鎮養豬協會、六盤水市鐘山區農牧產品聯合會六家爲省級試點。

(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運行模式

目前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呈現多元化的發展特點,在組織形式上主要有專業技術人員領辦和農民自己辦兩種;從發展類型上:技術服務型佔4.37%,生產銷售兼營型佔53%,單純生產型佔39.34%,單純銷售型佔1.64%,加工型佔1.09%;從發育程度、產權關係、組織行爲、生產經營等方面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龍頭帶動型。依託龍頭企業建立協會,採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 爲主要運作形式,在穩定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產銷關係,協調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分配關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鐘山區裕豐牧業有限公司與3個鄉鎮、6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300多戶農民簽訂了養殖協議,公司提供部分週轉資金、前期防疫工作、提供技術服務、負責銷售、承擔市場風險,保證農戶養雞利潤每隻在2元以上,農戶只需提供雞舍、場地、勞動力及部分週轉資金。二是流通服務型。主要是依依託市場,由協會根據市場的需求,有計劃地安排和發展生產,基本做到以銷定產,避免了生產經營的盲目性,較好地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三是生產經營型。主要是政府圍繞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開發組織建立的協會。這類協會主要是政府投入扶持資金,協會組織農戶生產、銷售,並負責培訓和技術服務。如鐘山區老鷹山養豬協會。四是示範帶動型。主要採取“協會+能人+農戶”的組織形式,圍繞發展當地特色產業,以協會爲平臺負責向農戶提供市場信息、產品銷售、技術指導等服務。如六枝灑志鄉茶葉協會理事會在理事會成員的示範下,帶動種茶農戶按統一的技術標準進行管理。五是村委指導型。一般由村級領導任會長,技術培訓、質量管理、對外銷售等環節都由村級組織負責,農戶一般只負責生產。如六枝大用毛坡大蒜協會等。六是經濟實體型。主要是由一部分加工營銷大戶、種植能手等經濟能人,按照“自願、民主、互利、平等”的原則組建協會,協會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統一收購農產品集中銷售。七是產業帶動型。“產業+協會+農戶”爲主要運作形式。以某一農產品或加工產品爲主,成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通過制訂章程,明確會員的責、權、利,把分散農戶連結在一起,促進了支柱產業的形成,增加了農民收入。如盤縣四格鄉馬鈴薯協會等。

(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運行現狀

從總的發展方向來看,我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數量不多,規模較小,但組建方式靈活多樣,區域特色初步顯現,覆蓋範圍不斷擴大,服務領域日益廣泛,爲擴大產業基地規模、帶動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很好地解決了家庭經營與市場經濟的銜接問題,有效地解決了政府“統”不了、部門“包”不了、單家獨戶“幹”不了的難題,是對農村經濟體制的豐富、發展和完善。一是加快了市場流通,提高了農民的市場化組織程度和闖市場的能力。二是降低了農產品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如水城縣紙廠鄉前進村果蔬協會與水城礦務局簽訂了生產和銷售合同,形成“訂單農業”,降低了生產和交易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如水城縣紙廠鄉前進村果蔬協會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着力打造“一園”、“十基地”,促進結構調整,帶動周邊發展。一園即以前進壩子爲重點,集觀光、休閒、娛樂等爲一體的觀光園。十基地即150畝中華壽桃和豔紅桃,400畝板栗,500畝花椒,1000畝華山鬆,200畝西瓜,200畝蔬菜,年產3000頭的“三元”雜交仔豬、年出欄30000餘羽的家禽,周邊是1500餘畝玉米和2500畝脫毒馬鈴薯。四是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深入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各種服務,把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聯爲一體,把龍頭企業和農戶這兩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五是提高了農民素質和農業的科技水平。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成員的示範引導、會員帶、明白人教等形式,把農戶看得見、摸得着、學得會的先進農業科技傳到廣大農戶,提高了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了農業科技的普及。

從內部運行情況來看,我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尚處於起步階段,發展還不規範,還不適應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形勢需要。三分之一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能正常運作,三分之一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能正常運作,三分之一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只是一個“架子”,基本上沒有開展什麼有效活動。普遍存在規模不大,領域窄、力量弱、功能小,發展速度不快;合作組織的章程、管理制度、土地入股、勞動力股以及經營決策和收益分配等方面還不健全;合作關係不緊密,絕大多數還處於鬆散型階段;發展不平衡,質量提高較慢;成員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之間的紐帶主要是技術或服務,經濟效益關係不緊密;一些合作組織一無資金,二無場所,三無專人,四無實體,綜合實力普遍較弱,自我發展後勁不足。

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到位,合作基礎薄弱。從主觀上講,一些部門和領導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積極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特別是部分鄉、鎮領導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性質、地位、作用和潛力缺乏足夠的瞭解,認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羣衆自發組織起來的民間組織,屬於擴大了的“個體戶”,不正規,沒有從怎樣才能依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來聯繫羣衆、組織羣衆,建立農業商品基地和創建農村支柱產業的高度去支持、去幫助。同時,相當多的農戶不懂什麼是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發展這種組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之甚少,加之我國的合作化運動曾走過彎路,一些農民對加入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心存疑意,積極性不高。

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註冊、管理等有法可依,有法進行規範,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沒有來自國家、政府層面的法律支持,使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工作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指導,相當一部分處於分散,自由發展的狀態。許多合作組織內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有的協會沒有登記註冊,有的登記沒有章程,有的有章程但制定很不規範,缺乏內部約束和激勵機制,如管理制度、議事制度、監理制度、財務制度等,組織規範化程度不高;一些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重大項目和活動中決策不民主,成員很少參與決策和管理。

3、成員素質較低,發展後勁不足。人才缺乏,成員綜合素質低是制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一大因素。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帶頭人大多文化素質、農技素質不高,適應市場經濟的素質和能力不強,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內部成員文化素質偏低,基本上只有中國小文化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是極少數,整體素質很難適應現代農業的生產需要和要求。部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無經濟成分實體,合作組織服務層次低、產業規模小、經濟實力弱、輻射帶動能力差,缺乏規模擴張的動力。

4、管理機制滯後,扶持力度不夠。首先,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多頭管理和指導不力的現象。市雖明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歸市農業局農經站負責管理,但農經站由於人少事多等原因根本管不過來,指導和服務等工作基本上難以開展。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過程中,涉及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部門有各級涉農部門、各級科協、各鄉鎮,這些部門都可以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成立進行批覆、指導,造成了管理混亂,情況不清,指導不力。 其次,各級政府雖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在資金和信貸方面也給予了一定的扶持,但數額有限,力度不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興辦實體或開展綜合服務中,信貸、工商、稅務、民政等部門的政策支持不夠;政府對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行合作思想、合作原則、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不足;農業科研、推廣組織及有關涉農機構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難以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系統的服務支持。

三、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對策和建議

(一)進一步深化對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認識

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廣大農民羣衆爲提高組織化組織程度,共同組建的一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受益”的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它是連接農民與市場的重要紐帶,是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途徑,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增加農民收入重要渠道,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和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當今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凡是受市場經濟支配的農業,都存在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而且這種組織已經成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事關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事關“三農”問題解決,事關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戰略的實施,要從實踐“三個代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這項工作擺到重要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上;要把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爲做好“三農”工作、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協調指導力度。

(二)進一步加強協調指導工作

我市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雖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但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組織規模小,資金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這一階段的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引導、規範。 目前,我市各級政府在組織指導合作經濟發展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職責不明,責任不清,手段不夠,力度不大。爲此,建議市政府進一步明確縣以上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發展協調指導職責,併成立由市政府領導牽頭,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市發展農村合作經濟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仍設在市農業局,明確具體目標任務,加強對農村合作經濟發展協調工作的指導。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承擔統一管理和指導的職能。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發展規劃,抓好試點示範,搞好分類指導。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及時爲專業合作組織的成立、登記、運行等提供輔導和諮詢服務。要深入實際,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研究對策,爲黨委、政府提出決策建議。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規範管理,完善合作經濟組織的內部運作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和積累發展機制。縣鄉兩級農經機構應儘快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監管服務制度,建立完整的專業合作組織檔案,時刻掌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動態,加強指導和服務。鄉鎮黨委政府要把引導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爲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三)加大財政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1、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財政資助是農村合作組織健康發展的保障。由於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除政府資助外的各項資金來源面窄量少,資金短缺已成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瓶頸。XX年全市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獲得資金支持54.50萬元,與貴陽、遵義等投入的二、三百萬相比差之甚遠,應當加大財政扶持力度:(1)政府應設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專項發展項目資金。在財政支農資金和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爲創辦各種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必要的啓動資金;(2)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財政資金作爲貸款貼息,以低息貸款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3)在各種綜合性和專項投資、撥款、貸款、基金項目中,應列入支持合作組織的相關項目;(4)政府涉農項目的申報可以適當地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傾斜;(5)實行對新辦的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給予補助,爲農服務的大宗固定資產投入貼息,對從事一定經營活動、確有還貸能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擔保。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稅收減免。今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4項稅收優惠政策,即: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的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徵增值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產品,可按13%的扣除率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徵增值稅;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本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合同,免徵印花稅。要積極研究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原則下,借鑑外地的經驗和做法,加大支持力度。(2)信貸優惠政策。加大農村金融網點建設力度,改變全市農村金融網點佈局不足的現狀。目前,全市農村還有39個鄉鎮沒有金融網點,要把農村金融網點建設納入農村改革發展規劃。信用社在信貸資金安排上要向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積極幫助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解決發展中資金困難問題。要支持鼓勵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民間擔保公司,開展信貸擔保業務,開展互助性融資擔保。(3)提供便捷服務。工商部門要完善登記制度,簡化登記程序,進一步降低登記門檻,放寬註冊資金標準,減免登記費、驗資費和工商管理費等;對辦理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企業實行優先受理、優先核名、優先登記、優先提供諮詢服務,在登記註冊上提供工商法律幫助,指導專業合作組織完善相關登記手續。交通部門要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設“綠色通道”;農發、質監、科技等部門要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上提供優質服務;國土、發改、金融等部門各施其職,積極配合,認真執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優惠政策,大力支持,形成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良好氛圍。(4)實行項目傾斜。國家投資的退耕還林、品種改良、畜牧、扶貧、產業化、基本農田建設、改土改水建設等項目,重點向有優勢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基地集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設備引進應納入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整村推進、農業產業化項目總盤子給予統籌安排。(5)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以鄉鎮農業服務爲重點的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農村“信息入鄉”網絡建設,推進市、縣(區)、鄉聯網;進一步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建立農業質量監測體系和和農業標準體系,建成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力發展流通中介組織,加快農產品加工、存儲、保鮮和運輸體系建設,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創造條件。

(四)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力度。

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是一個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它的發展及發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成員的素質和認識程度。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從提高農民認識和合作能力入手,讓農民知道什麼是是合作經濟,參加合作經濟組織的好處,合作的遊戲規則是,怎麼合作纔有效率等,從而降低合作組織的制度創新成本。我市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就是農民對發展合作經濟的認識不足,平等合作思想和合作意識淡薄,積極性不高,風險意識較差,只能“利益共享”,難以“風險共擔”。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合作經濟基本知識,澄清模糊認識,喚起農民的合作意識,降低傳統習慣對農民的負面影響,增強和提高廣大農民參加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積極性。

農業部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加大對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管理人才的業務培訓工作,努力通過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院及職能部門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培養一批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把握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基本理論和具體操作方法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營管理人才。當前,重點要抓好現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理事會人員、監事會人員、骨幹人員的培訓,在基層幹部和農民中間造就一批熟悉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基本知識的骨幹。

(五)正確處理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1、堅持“四個原則”。一是“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民自己的組織,這就決定了政府及其部門只能進行鼓勵、支持和指導,絕不能搞強迫命令和行政干涉;在內部管理中要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充分體現成員對組織內部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二是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發展原則。走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發展道路,不能搞一刀切。發展以什麼形式和方式,應由農民自己選擇、決定,只要是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發展方向,起到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作用,無論採取哪種形式和方式,叫何種名稱,都予以肯定、鼓勵和支持。三是發展與培育特色主導產業相結合的原則。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以產品爲紐帶,體現地方特色。要緊緊依託和發揮當地的比較優勢,以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爲導向,從農民合作要求和市場需求出發積極組建體現主導產業特色的專業合作組織。四是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的原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作爲農業市場化發展中的新事物,不能強求在短期內發展較大的規模,要立足市情。在發展過程中,要結合本地農村發展的實際和要求,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不能急於求成,以防欲速則不達。

2、處理“四個關係”。一是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關係。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必須建立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之上,決不能侵害農戶的經營自主權,決不能形成對農戶經營自主權的剝奪。二是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與村集體組織的關係。目前,兩者的職能、組織形式的差別,各有側重,不能相互代替。但從長遠看,用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原有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改造,加強其合作功能,十分必要。三是政府推動與羣衆自願的關係。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需要政府的引導推動和必要扶持,但必須堅持羣衆自願的原則,不能搞包辦代替,更不能強迫命令。四是發展與規範的關係。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初期,管理不規範,制度不完善是正常的,不能求全責備。要本着先發展,後規範的原則,在發展的基礎上逐步規範。

3、把握 “四個趨勢”。一是合作領域縱深化趨勢。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僅限於生產領域的一般合作已經不適應農產品競爭的要求,必須促進合作由生產領域向加工、流通領域拓展,通過加工、流通企業的帶動實現產品增值、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合作方式緊密化趨勢。辦好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關鍵在於組織成員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要通過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規範各自的行爲,正確處理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與農戶的利益分配關係。三是合作組織實體化趨勢。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搞好自我服務、滿足自我需求以外,必須增強經濟實力,擴大經營範圍,提高經營效率和競爭力,增強對農民的吸引力。四是外向型發展趨勢。目前,大部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侷限於在本村、本鄉開展經濟活動,不少合作經濟組織還處於“單打獨鬥”狀態,但仍有部分合作組織出現了跨區域發展態勢,如發耳姜業協會等。要加強外向型跨區域合作的聯合引導,促進合作經濟組織從本土型向外向型轉變,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外向度,進而提高合作經濟組織的輻射水平和經濟效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