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題開題報告(精選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2W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精選8篇)

節奏,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音樂中音的長短、強弱的組織形態。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節奏則是音樂的脈搏,是音樂的生命。旋律離不開節奏,節奏卻可以單獨存在,一切音樂情緒都是以一定的節奏運動來體現的。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合理多樣的節奏教學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增強他們互相傾聽、協作合作的能力,還可以很好地調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理解、表現能力,使音樂教學的開展更加順利,學生未來的音樂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

二、國小音樂研究現狀分析:

節奏教學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他在音樂教學方面有兩大獨創:

1、聲勢活動,用最簡單的身體動作發出各種有節奏的聲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腳等動作。感受音樂的織體美、和諧美。

2、歌朗讀是他第二獨創,這種方法最接近兒童的天性。奧爾夫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強調要結合語言的節奏,動作的節奏來訓練和培養兒童的節奏感。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是完全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的,它一切從兒童出發,讓兒童自己動手,完全打破那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他的這種教學法生動有趣,發揮了兒童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兒童在音樂上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奧爾夫在音樂教育中提出了“節奏第一”的口號,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從節奏教學入手,會更加有利於我們的音樂教學,採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感知器官,去感悟音樂,創造音樂,喚醒孩子們與生俱來的音樂本能,從而潛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注意學生的實際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創造,在自己的空間裏合作、學習。

3、將音樂與生活充分結合,使音樂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內容從感性入手,化難爲易,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音樂課堂的輕鬆與快樂,讓學生的音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內容:

1、歌曲教學中的語言節奏——按節奏朗讀歌詞。

2、貼近生活,抓住生活節奏。通過模仿、體驗、合作積累感性經驗,爲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近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欣賞教學中爲音樂伴奏,抓住音樂的節奏。

(2)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

2、文獻資料法

3、行動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時間安排:

本課題的研究時段爲20xx年3月——20xx年2月,具體分爲三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爲實驗研究的準備階段。

第二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月,爲研究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20xx年2月,爲實驗研究的總結階段。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開題報告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瞭解,這在第一部分已經談到。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爲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爲理論依據。

(五)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麼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八)現有基礎。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九)經費估算。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3

一、課題的提出

教育部《國小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國小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爲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在英語學習中,口語學習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麼,如何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評價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爲了能夠探索和總結出一系列更科學、更有實踐價值的教學規律及方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學校參加了基礎教育(國小)英語教學評價試驗項目,進行國小英語口語評價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實現英語評價體系科學化、多樣化。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評價體系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有效的口語評價研究將改革傳統的國小英語評價方式,填補國小英語測試中口語檢測的盲區,通過對口語評價的題型、形式、程序及口語評價的標準的研究,使國小英語學科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完整。

2、通過口語評價,促使師生重視英語口語的訓練,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作爲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作爲國小英語教師,在教授給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應明確讓每個學生開口說英語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本課題研究通過對口試內容的提煉、整合,精選適合口語交際的情境,爲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氛圍,鼓勵學生多說英語,提高英語口語水平。

3、通過多樣化的口語檢測形式,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提高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測時擬通過兩人結對、互相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英語解決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在研究進行之前,要面向實驗班學生,組織問卷,瞭解口語評價狀況,瞭解現存的問題,尋找可行的策略途徑。結題前,進行效果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爲研究提供依據,並針對研究過程中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2、文獻資料法。通過著作、報刊、雜誌、網絡等各種渠道,瞭解實踐的研究現狀,吸收借鑑先進理念,挖掘課題理論的深厚底蘊,洞悉研究的最新情況。既培育課題組教師素養,又給課題研究以有力的支撐。

3、行動研究法。結合教師教學實際,重實踐研究,在課堂中、在課外活動中以學生爲主體展開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學生且又符合實際的口語評價方式。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過程中,組織課題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經驗交流與總結,積極撰寫有一定價值的經驗論文,採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策略,定期進行分析。最後彙總階段成果,形成整體實驗成果。

四、課題研究的原則

1、差異性原則: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達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注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的過程。

2、激勵性原則: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爲,讓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成長,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3、主體性原則: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在學習過程中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

國小英語教學是基礎性教學,學生所學的內容都很有限,而學生口語交際內容也侷限於其學習內容,因此在進行口語評價時,會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

1、確定每節課前5分鐘爲口語交際時間。在這一環節,將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個人表演或對話。個人表演可以是英語歌曲、話題講述(如衣服顏色等)等;對話主要根據學生所學內容設計情景,師生或學生間進行對話,或者讓學生自主選擇話題後,由學生課前準備,課上表演,其他學生看後作出評價。

2、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語交談。在課堂上,儘可能的用英語進行教學,也給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練習口語。同時,也鼓勵學生在課後結合實際生活進行英語交談,而不是隻限於簡單的問候。對於那些不敢開口說英語或者害怕說錯了丟臉的學生,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水平開展活動,也能讓他們互幫互助。

3、我們還創設英語角,每次設定一個主題,如談論某物、談論某人、打電話、購物、問路等,讓學生進行情境對話或者角色表演,還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如唱英語歌、競賽,玩遊戲等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求知慾望,提供若干資料,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並對學生表現出的創造意識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

5、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在開展活動時,鼓勵每一個學生都會取得成功,對於表現不理想的學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評,可以多給他們機會。同時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幫小組,讓口語較好的學生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獲得成功,體會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相評價。通過學生自我評價,讓他們瞭解自己,爲將來的學習提供參考,而通過學生互相評價,給學生提供互相學習與比較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達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學習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在學生自評、互評之後,我將會作出小結,表揚愛學習、肯動腦、膽子大的學生,鼓勵學習有進步的學生,並指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8、隨着課題研究的進行,我也將要求自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素質,掌握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更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做到與時俱進。

六、課題研究成果

(一)國小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對學生產生的巨大影響。

1、改變了學生以往僅僅以考試成績來評價自己和同學的觀點,學會去更全面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物,培養了學生更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客觀的評價能力;

2、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成長爲社會的人;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責任感,學會主動地學習。

3、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小組討論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口頭操練的機會,而且是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過程,學生們通過互相配合,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體會到了共同攻克難關,分享快樂的愉悅。這對於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尤其有好處

4、教學實踐中證明,對學生實施口語評價,給了學生更多的發展個性和展示自我的機會,有效地激發和保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學習成績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國小英語口語評價的實施在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對我的教學起了很大的作用。

1、它促使我改變以往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觀點,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觀察學生、瞭解學生,對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客觀地評價,從而更好地去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新評價機制也促使我認真鑽研教材、教法,主動挖掘教學資源,發揮自己的潛能,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測評,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爲他們的長期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課題研究後留下的思考與困惑

1、如何處理班額太大的問題?由於我們學校每個班級基本上都又80多個學生,課堂上的40分鐘往往無法保證每個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交流英語。

2、學生閱讀量小的問題,市面上適合國小生的閱讀材料較少。

3、學生的英語學習和使用環境都有限。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4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是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家都知道,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認爲教會學生學習有時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對於國小生而言,自學的主要表現就是會進行課前,而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識字,其語文學習的重點由原先的識字寫字轉移到句、段、篇的閱讀能力培養上。這就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爲廣闊的舞臺。因此結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語文自主學習研究”這一課題,個人提出了《國小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能力培養的研究》這一小課題,旨在讓學生學會課前預習,提高預習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爲,人的知識不是被動地接受的,而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地建構的。教學應當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建構,而不是要求他們複製知識。強調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

2、培根說的:“是一頑強而強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於習慣的不同,它們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三、本課題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問卷瞭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再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的培養計劃。

2、思考語文的預習有哪些自身的特點,與學生一起探究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實效的數學預習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爲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研究佈置學生進行預習後,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反饋,爭取取得預設的效果,激發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4、使學生學會預習、樂於預習、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調查法: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瞭解學生的預習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的預設研究計劃,也有利於在研究中對症下藥。

(2)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不斷對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等方面的研究。

(3)文獻資料法:學習國小語文教材教法、新課程標準等基本理論,吸收借鑑優秀成功的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教學理論及方法。

(4)經驗總結法:及時進行小結,撰寫經驗總結,積累材料。

(二)課題實驗研究步驟

1、申報階段:認真選題,學習、查閱有關資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實施階段:分析原因、制定對策、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深入開展各項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收集活動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收集整理課題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

五、評價方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教育教學效果考查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是否養成,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預習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時候得到提高。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5

一、課題名稱:

《國小數學開放式教學研究》

二、課題性質:

課題是應用型研究課題

三、課題定義:

所謂開放式教學,指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中努力提供一種情境,讓學生個人或小組積極討論、研究、發現,還學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信每一位學生,鼓勵他們想幹就幹,想寫就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進行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或組織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它以發展爲中心,以問題爲紐帶,以訓練爲主線,學生主動,教師主導,活動點撥,反饋矯正,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四、課題的提出:

開放對應於封閉,生成對應於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的統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並因此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傳統教學則過分強調預設和封,。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發揮。封閉導致僵化,只有開放,才能搞活,開放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徵。

而多年來農村的國小數學教學大多屬於封閉式教學,機械地讓學生聽,一算一練缺少創新教育的環境。學生由此在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究科學的能力培養及開發創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如何尋求一種開放式課堂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就成了廣大數學教學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課題。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數學教學要從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變爲首先關注人的發展。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空間”。新課標這一理念是針對長期以來的封閉式教學而提出來的,其實質是要實行開放性教學,開式教學首先是教學觀念的開放,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爲基本內容,包括教學內容的開放、學習方式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教學情境的開放、教學評價的開放。

1、開放教學內容

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數學內容是數學活動的`重要載體。要切實有效地進行開放性教學,就要在認真領會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編擬出具有較高思維價值的開放性教學內容。

2、開放學習方式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在以教師爲主體的機械的聽講爲主的,我們開放式的學生學習方式體現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是師生、生生間多邊互動的活動,具有指導的互教、互學、互幫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又分爲三個小環節:(1)試一試;(2)議一議;(3)辯一辯。

3、開放教學過程

開放的教學過程是動態的教學過程。動態的教學過程是指課堂教學過程是動態的發展、適時變化的,而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需求則成爲調整教學過程的指揮棒。動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內外互動的過程。

4、開放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要設置開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新知背景中,積極思維,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心理趨向,產生自發探索、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求知慾望。創設情境方式是多樣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謎語情境、兒歌情境、比賽情境。總之,創設情境應有較強的指向性,應是學生較爲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實例或數學材料。

5、開放教學評價

我們在研究開放式教學評價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及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方式應是多元的,又以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家校共評爲主。在評價時,我們將考慮以下三點:

(1)注意保護學生的探索心理;

(2)重視對學生的信任;

(3)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

課題體現了教育以人爲本,是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角度出發而考慮的課題。此課題涵蓋面較大,又可以分解爲五個子課題:《開放數學教學內容研究》、《開放數學學習方式研究》、《開放數學教學過程研究》、《開放數學教學情境研究》、《開放數學教學評價研究》。

由於該課題的研究範圍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及學校、社會、家庭各個方面,既利於教師根據本校情況選擇子課題及小課題,又利於全組的合作研究。

六、國內外同課題的研究狀況:

對數學開放式教學研究,國內外各種媒體均有報道。其中遼寧、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較早,研究比較系統、紮實,效果顯著。其經驗及成果可操作性較強,對於我校此課題研究有一定借鑑作用。但我市範圍內對此課題研究不夠廣泛,作法不夠深入。所以對此課題研究對我校及至全市數學教學將是有益的舉措。

七、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教師積極學習教育理論,並將其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中。通過課題研究,能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質。教師的教育行爲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陳舊的教育理念嚴重影響教學工作。課題的研究與實驗,有利於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它,教師看得更高,更遠,有更多時間學習現代理論,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同時對推動我校教學改革,實現素質教育跨越式發展教有着極大的影響。通過此課題的研究還將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幫助教師走進科研工作的陽光大道,對於提升教師羣體素質和促進各校區域間的整體和諧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開放式教學研究中,每節課都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同時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課堂教學應成爲對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的成全。這是開放式教學的根本目的。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課題的研究以理論研討、實踐探究法爲主,通過示範課、交流會等形成進行深化和推進。

九、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數學,是基礎工具學科,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備技能。此課題的研究將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將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其效果將立竿見影。對此研究,我們要求全員參加,認真確立子課題,由小至大,由點到面,循序漸進,力求實效。研究方法以實踐探究法爲主,每學期進行一次階段總結,預計五年完成課題研究。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6

一、課題研究背景:

高效課堂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各地對高效課堂研究由來以久,並總結了一些好的經驗模式。如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山東兗州一中的“循環大課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學的“三轉五讓”等。這些教學模式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高度關注學生,充分相信學生。具體表現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解放學生的學習力,激發學生釋放潛能,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及時檢測反饋,減輕學生負擔。這些成功經驗爲我們進行國小高效課堂建構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我們也發現,目前各地對高效課堂的研究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空間,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課堂操作,更多的是獲得經驗層面的成果,缺乏對高效課堂本質的系統描述,因而難免在研究中出現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而且難以將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國中展開,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國中課堂,國小高效課堂構建的研究則相對薄弱,因此開展國小高效課堂建構研究顯得尤爲重要和緊迫。

我校幾年前就在借鑑全國各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嘗試“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及時反饋”的高效課堂建構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組以課例爲載體對高效課堂進行了一些探討,積累了一定的實踐性智慧,如李萍老師執教的《用連乘解決問題》,將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成有層次的學習活動,王萍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學生認知衝突引發學生對計算公式的再探討,陳鵬老師執教的《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問題交流中獲得分數本質的理解,等等。這些爲進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課堂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㈠生本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雖然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髮育都還很不完善,但他們身上包含着人類千萬年進化所積澱的優秀基因,具備強大的發展動力和潛能。學生學習天性的自由展現,必然帶來學生真正的學習熱情和驚人的學習效率,必然帶來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求知慾望的膨脹,學習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就是以學生爲主體,就是順應學生的學習天性。

㈡自主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習主體都是相對獨立的“人”,具有自我獨立的心理認知系統、具有求得自我獨立的慾望、具有“天賦”的學習潛能和一定的獨立能力。自主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習主體自我選擇、自我探索、自我建構、自我創造知識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學習主體“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代替。教師所能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

三、課題研究內容:

㈠研究的具體內容:

本實驗立足“高效”,抓住“構建”,開發五種策略、建立三種機制,作爲本實驗的具體研究內容。

1、五種策略

⑴先學後教策略:先學是一種策略,其本質是讓學生經歷一個自主探索的過程,獲得自己的經驗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問題。先學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題、閱讀資料、動手操作、提出疑問、當堂訓練、合作探究、小課題研究等。像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讓學生聯繫生活識字,作文教學中的“先說後寫、先寫後評”,數學發現規律教學中的“觀察—猜想—驗證”,解決問題教學中的學生嘗試等都是“先學”。在“先學”的基礎上,教師採用交流、點撥、拓展等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就是“後教”。“後教”不是由老師包辦,更不等於老師獨自講解,而是以一種符合學生學情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

⑵問題導學策略:人總是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中成長,學生的學習過程從一定意義上可以歸納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導學即以問題爲主線,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採用多種途徑去解決問題,並把這種思路具體化爲一定的教學環節,使之成爲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⑶綜合性學習策略:學習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認知水平等爲基礎,需要多種感官的參與。綜合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全方位地參與活動,比如閱讀、表達、演示、操作等,既動腦,又動手,既當學生,又當老師。充分發揮已有知識和經驗的作用,強化對新知識的認識與鞏固,並在運用中進行拓展。通過綜合性的學習實踐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⑷生生互動策略:課堂中生生之間的關係比其他任何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更強有力。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生生互動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傾聽、相互表述、相互質疑、相互評價等。

⑸當堂訓練策略:美國緬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金字塔表明:學習後馬上應用的效率是所有學習方式中效率最高的,達到90%。當堂訓練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論,它是對學生遺忘規律和學習規律的運用,是對學生某一階段學習狀況的檢測和評估,是新的問題的生長點,是重要的教學過程,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所以設計訓練、指導訓練以及訓練點評是實驗進程中教師要重點探索的領域。

2、三種機制

⑴學案導學機制:高效課堂構建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一切從學生的“學”出發,那麼,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用學案導學就成了十分關鍵的環節。本實驗將學案導學作爲一個重要機制,引導教師全面瞭解學生、正確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合理進行檢測評估,並開展備課組集體設計導學案、師生共同設計導學案等活動,讓導學案真正起到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的作用。

⑵課內調節機制:學習活動不是盲目的,是有預設的活動。但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現實的學習活動必然對課前預設提出挑戰,甚至“顛覆”。因此,根據學生學習的現實問題對教學預案進行調整或再設計顯得十分重要。課內調節機制重在研究調節活動的產生、時機、方式、效果等問題,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度和有效性。

⑶課後反思機制:高效課堂建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課例的積累,需要老師不斷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實驗將着力提高教師的反思意識,幫助教師養成反思習慣,讓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㈡課題研究的目標:

經過五年研究,達到如下實驗目標:

1、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得到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習慣良好、學習品質得到提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基本形成。

2、課堂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徹底打破,形成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及時反饋的課堂教學新結構。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主學習、有合作交流、有質疑探索、有當堂訓練、有實踐拓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師的備課方式發生轉變,教學設計從方便教師教轉向利於學生學。圍繞以目標爲激勵、以問題爲導向、以差異爲資源、以互動爲途徑、以訓練爲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級各學科不同課型的導學備課方式。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因此發生改變。

4、探索並建構各年級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如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模式,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模式,英語單詞學習教學模式等。

5、歸納整理高效課堂的本質內涵,形成對高效課堂新的認識和理解。

㈢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學生課堂學習面貌發生質的變化,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學習,樂於表現。

2、探討實現國小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的途徑和方法,建立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模式。

3、積累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的課例和學案。

4、形成高效課堂建構研究的實驗報告、案例集、論文集。

四、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

㈠研究思路:

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邊實踐探索、邊修改完善、邊積累整理。以年級教研組爲單位成立研究小組,確定研究子課題,進行分散研究,積累研究課例。各年級骨幹教師集中整理課例,形成高效課堂的理論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本實驗研究需要學習與之相關的生本教育、嘗試教學、自主學習等教育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學習借鑑各地各學段高效課堂建構研究的成果和經驗。

2、行動研究法:高效課堂建構的研究主要是一種實踐性研究,甚至是將已有的模式、經驗、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的驗證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師根據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課型,圍繞高效課堂的核心價值進行嘗試實踐,積累大量的課例,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隨筆。

3、案例分析法:根據某一課型高效課堂建構的思路進行“磨課”,打造典型課例,建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某一課例教學爲載體,通過同課異構、高效課堂觀摩等進行個案對比,分析研究師生的課堂教學行爲,提煉具有共性的特徵,形成對高效課堂新的認識。

4、敘事研究法:組織開展高效課堂研究敘事交流,講述高效課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啓發中感悟高效課堂的本質內涵。

五、已有條件和保障措施:

本課題組的核心成員均爲省、市級骨幹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爲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保證。課題組成員爲課題開展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調查問卷、諮詢等工作,爲本課題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邀請荊州市教科院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對階段性研究情況組織考評,保證了課題研究的計劃性、科學性、有效性。

此外,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圖書室、實驗室等各種不同的功能教室,爲課題研究的發展提供了物質的保證。學校高度重視學校教改科研工作,去年下半年出臺了《關於加強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加速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見》,對教育科研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我們有理由相信,本實驗一定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7

一、學生髮展的需求

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有這樣一句真理“閱讀,讓貧乏和平庸遠離我們!閱讀,讓博學和睿智拯救我們!閱讀,讓歷史和時間記住我們!閱讀,讓吾國之精魂永世傳承!”的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閱讀,是與我們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園;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聯繫。國小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夠加強國小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國小生去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同時也能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教育家們發現,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就關係緊密。學生閱讀經驗越豐富、閱讀能力越高,越有利於各方面的學習,而且越早越有利。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依據新課標、現代課堂教學理論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閱讀教學觀等,以課堂教學改革爲切入點,以新的教育思維爲先導,力求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框架。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培養會學習、會創新、會思維、會自主教育的高素質的“完整的人”。

二、課題的由來及研究的意義

學生要大量的閱讀,廣泛的積累,就能爲語文知識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背景。可以說,學生的閱讀量與他的語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與他其它學科的學習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的今天,在視聽技術不斷普及、人們閱讀能力不斷下降的此刻,積極主動地開展閱讀活動,抓好基礎學段,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學生分階段達標進入高層次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終身學習的需要。然而在農村國小,由於受地域、家庭環境及應試教育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國小閱讀現狀令人擔心。

1.於“應試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師的教育行爲,學校教師看好學生的成績,大搞“習題戰”,家中父母也認爲孩子只要讀好語、數、外,認爲“閱讀”只能作爲學生的一種消遣,對學習沒有絲毫幫助,學校庭均未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

2.學生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意識,對於讀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能主動地進行閱讀實踐,建構知識體系。

3.學校圖書室、閱覽室未發揮應有功能,多數學校圖書室只是成爲一種“擺設”,學生很少有機會走進去閱讀,加上經濟條件的制約,圖書室的圖書很少有更新和補充,這些都很難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提出了《農村國小語文主題性閱讀的實踐研究》課題,希望改變目前課外閱讀的現狀,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

國小課題開題報告 篇8

一、選題的背景

1、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1)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了新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事關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中語文教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需要。

(2)適應語文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大學聯考語文考試大綱》明確指出“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大學聯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積累傳統文化知識,增加文化底蘊,並融會貫通於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這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3)符合本校“卓雅文化立校”的需要

本校學生主要來自貧困山區和農村鄉鎮學校,條件所限,學生閱讀量小,在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方面知識不夠、不廣、不深,水平參差不齊。探索行之有效的“補充”方法,提升本校學生傳統文化素養,進而輻射帶動其它縣域高中,很有必要。語文課程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豐富學校“卓雅文化”內涵,將對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校文化建設起到重大作用。

2、內容概述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突破理論和宏觀上的闡釋,從相對具體的層面來探求語文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經典名篇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從本校實際出發,建設傳統文化校本課程,積極探索語文教學藝術,研究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二、課題研究目標、內容

1、研究目標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高中語文教材內容爲基點,構建傳統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達到“文化養人,立德樹人”的目的。

2、研究內容

(1)調查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時存在哪些不足,並分析其產生原因。

(2)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資源的開發

一是準確理解語文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利用教材、讀本等資源,發揮教材這個“例子”的教育和示範作用,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融入教學活動,把古代教育思想精華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二是利用習題冊、試卷、圖書等資源進行傳統文化主題延伸閱讀,利用網絡進行輔助閱讀,重視幫助學生建立傳統文化知識結構。三是充分利用本地傳統文化資源優勢,開展文化採風,把節日文化、本地民俗文化等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

(3)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

要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而制定的教學行爲方式和行爲藝術。語文課堂教學要關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從課堂導入藝術,問題情境創設藝術、課堂節奏調控藝術、師生相互交流藝術、恰當使用先進教學資源的藝術等方面,從內容到形式使語文課堂教學成爲一種美的享受,從而從宏觀到微觀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整合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運用課堂教學藝術,構建“生命課堂、人文課堂、和諧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領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研究方法

1、文獻法;

2、調查法;

3、個案研究法;

4、經驗總結法;

5、行動研究法。

四、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週期預計爲2年。計劃分爲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

(1)查閱並收集文獻資料,瞭解省內外相關課題的研究動態及成果。

(2)明確課題研究內容及目標,設計研究方案。

2、初步階段

(1)設計師生問卷,瞭解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

(2)召開課題研討會,制定針對性策略和措施,進行可行性論證,撰寫開題報告;

(3)學生以教材、讀本等爲媒介,瞭解中國優秀文化傳統;

(4)在課題教師所在班級課堂教學中實施“古詩文美讀法”,教師交流課堂效果心得體會;

(5)階段總結,交流經驗,調整計劃,部署下階段工作。

3、深入展開階段

(1)調整研究方案,邀請學校教科研部門或課題專家給予指導;

(2)讓更多教師參加研究,深入探討本課題項目在教學中的實踐意義和可操作性;

(3)深入探討本課題項目的研究內容,編寫傳統文化建設校本課程;

(4)撰寫中期報告,舉辦中期成果彙報會;

(5)彙編論文、案例集,組織論文評選活動,推薦優秀作品到相關報刊發表。

4、總結階段

(1)設計師生問卷,瞭解課題效果;

(2)收集整理資料,總結課題研究,完善課題理論框架,撰寫研究論文和報告;

(3)做好驗收準備。請上級領導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鑑定。

五、預計研究成果

1、階段性成果

(1)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

(2)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論文

(3)傳統文化校本課程

2、最終研究成果

(1)論文、案例彙編

(2)結題報告

六、完成課題研究的保證條件

1、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

(1)已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爲課題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已完成4項研究課題,爲此項課題研究積累了實踐經驗。

(3)本課主研人員有省、市級骨幹教師,有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業務精湛,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勝任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課題組成員在校刊發表多篇涉及國學經典的隨筆及論文,學術研究氣氛濃厚,研究能力較強。

2、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我校是河北省示範性高中,能帶動課題組高效完成此任務。

(2)經費:我校是省級示範性高中,非常重視教育科研,能爲課題研究提供經費支持,包括圖書資料費、印刷費、調研學習費、專家報告費、競賽費等。

(3)設備:學校配備電腦,開通網絡;學校有河北省中國小一級圖書館、多媒體教室、自動錄播室、互聯網教室,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空間;學校創辦的校刊、網站、廣播站和電子公告屏,爲本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平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