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工作報告(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2W

教育局工作報告 篇1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教育體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縣教育體育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爲宗旨,以“打造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強縣”爲目標,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爲核心,按照“建隊伍、強管理、上質量、創品牌”的思路,凝心聚力抓發展,奮發有爲促趕超,着力打好“教育改革與發展”攻堅戰,努力提高“四率”發展水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教育爭先進位、科學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羣衆教育幸福指數,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教育局工作報告(精選3篇)

近三年來,我縣教育體育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xx,年縣教育體育局榮獲國家體育總局表彰的“羣衆體育運動先進單位”,修水教育網榮獲“全國縣級教育門戶網五十佳”和省“優秀網站”殊榮,教育報刊發行工作榮獲省“優秀通訊站”光榮稱號,“提升質量年”活動被評爲省教育廳先進單位,大學聯考綜合評估繼 20xx、20xx、20xx年奪得全市先進單位後,20xx年再次獲得先進單位,學校安全生產工作被評爲市“先進單位”,師德師風教育活動連續四年榮獲全市“組織獎”。20xx年榮獲全省校建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教育工作優勝單位,在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會上,我縣就教師隊伍建設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一、工作情況

(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

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不斷創新,努力尋求一條適合城鄉教育協調發展的路子。 20xx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充分分析我縣教育面臨新形勢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基礎上,確定了“打造教育品牌、建設教育強縣”這一總體目標。20xx年9月10日,我縣隆重召開了全縣教育工作暨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全縣各鄉鎮長和分管領導、縣直各部門負責人、全縣各中國小副校長以上幹部、村小負責人及受表彰的教師共1200餘人參加了會議,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出席了會議。縣委黃斌書記,縣政府孫朝輝縣長分別作了重要講話,這樣高規格、高標準的教育工作會在我縣尚屬首次。會上,爲促進我縣教育改革有序推進,縣委、縣政府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短短兩年之內,以縣委、縣政府名義出臺了兩個關於教育的規範性文件,足見縣委、縣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重視。在本次會議上,縣委、縣政府還拿出 50萬元,獎勵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校和評出來的全縣“十佳教師”,這樣重來獎勵教育的有功之臣,在我縣也是第一次。20xx年教師節前縣委、縣政府又將召開全縣教育工作會議,獎勵20xx年大學聯考優勝單位,總結上一年工作,部署下學年工作。

(二)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整合教育人才資源

一是繼續推行校長競聘制。20xx年,經縣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對在同一所學校任期滿6年的義寧鎮中學等10所學校校長崗位實行競聘。我縣根據《XX縣20xx年中國小校長競聘上崗實施細則》,10名經驗豐富、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強的同志聘任爲上述10所學校的校長。20xx年4月份,對良塘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書記崗位實行公開競聘。通過發佈公告、公開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民意測評、組織考察、聘前公示、聘任等嚴格的招聘程序後,成功選聘了良塘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書記。20xx年暑假對34所中國小校長實行了競聘上崗。今年繼續推行校長競聘制,全面完成了首輪校長競聘工作。

二是不斷完善學校中層幹部競聘制。20xx年,我縣出臺了《XX縣中國小副校長及校級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工作實施方案》和《XX縣20xx年中國小副校長及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工作實施細則》,順利完成了全縣中國小副校長及中層幹部競聘工作。通過崗位競聘,全縣共減少學校行政職數93人, 26位優秀青年教師在競聘中脫穎而出,走上了學校領導崗位, 119位原任中層幹部落聘,被安排在本校或其它學校擔任科任教師。今年暑假將進一步完善學校副校長及中層幹部競聘制,對全縣中國小副校長及中層幹部工作業績進行全面考覈,考覈合格者繼續擔任原職務,考覈不合格者將予以免職,對空缺職位進行補崗競聘。

三是全面實行教師競聘制。20xx年,我縣制訂了《XX縣學校教師競聘上崗實施方案》,明確規定除村級學校外,全縣各校普遍實行了以班主任爲核心的雙向選擇競聘制度,經過嚴格的競聘程序,全縣國中共有31位在競聘中落聘的教師被安排到本鄉鎮的國小支教,中心國小共有47位落聘教師被安排到本鄉鎮邊遠村國小校支教。今年將在20xx年對全縣廣大教師成功實行競聘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師競聘方案,規範競聘程序,認真做好新學年教師競聘上崗工作。

(三)打造優質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一是加大力度,規範教師管理。近年來,針對少數學校教師請長假、經商、外出務工等在編不在崗現象,縣教育體育局聯合縣監察局、縣人勞局、縣編辦等單位,加大了對各校在編不在崗教師的清理力度,三年來全縣共清退45名在編不在崗教師。同時,爲加強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規範民辦學校公辦教師的管理,縣教育體育局聯合縣人勞局、縣編辦下發了《關於民辦學校公辦教師異動的暫行規定》,對民辦學校公辦教師的調入調出作出了明確規定。爲進一步穩定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我縣出臺了《XX縣義務教育學校(含幼兒園)績效工資實施辦法(試行)》和《XX縣義務教育學校高中(含職高)績效工資實施辦法(試行)》,並從20xx年9月1日起組織實施,真正體現了“按績付酬,優勞優得”。同時,建立教師工作業績末位培訓機制,對全縣統考成績排名靠後的13名教師安排到縣教師進修學校學習培訓一個學期。

二是統籌安排,及時增補教師。近三年來,我縣通過多種方式共增加教師1411人,其中自主招聘教師338人、特崗教師895人、“三支一扶”教師83人、定向委培畢業生95人,全部安排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按縣定編制提前3年配齊了各級各類學校教師。

三是強化效能,推進作風建設。①完善學習制度。縣教育體育局積極響XX縣效能辦的工作部署,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從20xx年8月起,每月月初第一週週一爲全局幹部集中學習時間。同時,實行班子成員輔導制,在集中學習時由一名局班子成員作中心發言,要求每位班子成員學習輔導時間必須在30分鐘以上。②爭創 “五型”機關。我縣根據教育系統的實際情況,制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局機關幹部作風建設的規定》、《關於加強校長作風建設的若干規定》,積極推進“創先爭優”工作。20xx年11月,召開了中國小校長和局機關幹部作風建設動員大會,就全面加強中國小校長和局機關幹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建設進行總動員和總部署,進一步規範了機關幹部的行爲準則,提出了創建廉潔型、學習型、務實型、服務型、節約型“五型”機關的工作要求。③實行駐片領導現場辦公制。爲進一步加強對駐片學校的管理,解決駐片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駐片學校全面發展,20xx年,縣教育體育局出臺了《駐片領導現場辦公制度》,下發了《關於實行駐片領導現場辦公制的通知》,要求每位班子成員及駐片股(室)幹部每月必須深入駐片學校,駐校時間不少於一天,並且要做到 “六個不少於”:參加學校教師會不少於一次,參加學校班子會不少於2次,找學校領導和教師談話不少於10人次,向學校提出辦學建議不少於5條,走訪每所村級學校(含教學點)不少於一次,聽課不少於4節。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爲人師,行爲世範,縣教育體育局和各級學校始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結合 “創優爭先”、“機關效能年”,“提升質量年”等教育活動,切實開展“學生評老師、老師評校長、社會評學校”的三評活動,廣泛開展徵詢意見日活動,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縣教育體育局還將20xx年定爲“正師德·抓常規·促質量”活動年,紮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20xx年3月組織縣委、縣政府表彰的十名“師德標兵”到全縣各校巡迴演講,在廣大教師中引起了積極反響。20xx年“五四”期間表彰了10名“農村優秀青年教師”,9 月10日召開了全縣局任以上幹部、村小校長、教育督導、局機關全體幹部參加的千人大會,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素質和形象。今年5月5日,在縣電影院召開了全縣優秀教師事蹟報告暨第三屆農村優秀青年教師表彰大會,全縣優秀教師事蹟報告團還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分爲兩組深入渣津、太陽升、白嶺、山口等12個片區鄉鎮作巡迴報告,再次在廣大教師中引起了積極反響。20xx年以來,縣教育體育局連續4年榮獲全市師德師風建設組織獎,四都中學佔承菊教師獲省“師德先進個人”、縣職高獲省“師德先進單位”。

四是落實措施,加強師資培訓。近年來,除加強教師常規性的各種培訓外,舉辦了多期教師、校長培訓班,20xx年3月,舉辦20xx年新聘教師培訓班,189名新教師參加了培訓。5月份組織全縣68名校長(書記)到省教育幹部培訓中心進行爲期六天的集中培訓,20xx年下半年組織100餘名國小班主任參加了遠程培訓;20xx年3月,又組織全縣79名校長(書記)到北京師範大學進行爲期五天的集中培訓。通過開展系列培訓活動,提升了教師、校長(書記)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爲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縣教育局工作情況彙報縣教育局工作情況彙報(四)穩步夯實發展基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一是科學規劃,調整學校佈局。我縣以高標準、高質量、高要求“普九”爲目標,本着資源重組、合理優化的原則,從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進行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全縣完小、教學點、國中分校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改變了過去村村有國小的辦學格局,教育資源進一步得到優化。20xx年暑假,我縣剝離縣一中國中部,與縣二中合併,在縣一中老校區重組初級中學,組建“散原中學”,縣中心幼兒園將於20xx年9月整體搬入縣二中現址;撤併徵村中學、竹坪中國小國中部、義寧鎮中紡愛心國小即良塘村國小,興辦良塘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組建“XX縣第二中學”。20xx年,在良塘開發區劃撥321畝土地,新建XX縣職業中專;義寧鎮四小整體搬遷工程已於20xx年秋季交付使用,特教學校也於今年9月招收新生;爲策應何家店工業園區開發,在何家店工業園區XX縣直第七國小,秋季開學前第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今年在良塘新區XX縣八小XX縣第二中心幼兒園,明年秋季開學時將投入使用。

二是合理配置,完善教學設施。積極籌措資金,完善各中國小教學設施,近幾年來,我縣逐年加大完善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20xx年統籌教育技術裝備經費 210 萬元,裝配中心國小計算機教室14間,村級國小籃球架112副,村級國小計算機120臺,新裝中學多媒體功能教室20間;修水一中自籌經費100萬餘元, 每個教室裝配多媒體教學設備,每位老師配一臺筆記本電腦。爲把新修水二中建設成爲高標準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學校,縣政府投入260萬餘元,裝備了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室60間,教師計算機100臺,學生計算機100臺及校園局域網。同時,20xx年還爭取國家“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裝備資金799萬元,爲21所中、國小按省定標準裝備了標準化實驗、教學儀器、音體美衛器材,7所學校裝備了標準化圖書室,6所學校裝備了“班班通”多媒體教學設備,惠及121個教學班。

三是強化措施,實施民生工程。爲進一步做好民生工程工作,全面落實各項民生工程政策,我縣成立了XX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專門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制訂了工作流程並張貼公佈,具體細化了學生資助各個環節的工作要求,建立了全縣貧困學生信息庫,確保了學生資助對象的準確。20xx年,我縣爲 102362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了學雜費、並免費提供了918.1089萬元的國家教科書;爲義務教育了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撥付生活費補助金 21656人次,共計972.225萬元;爲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撥付助學金 4888人次,共計366.6萬元;爲2904名中職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撥付助學金217.8萬元。爲445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提供資助222.5 萬元。

四是加大投入,推動校建工程。三年來,全縣共投入資金近1.5億元,全縣中國小校園配套設施,如校門、圍牆、廚房、廁所、道路等日臻完善。三年來,實施消除大班額工程學校1所,資金150萬元;實施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和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工程學校10所,資金200萬元;實施校舍維修工程學校 109所,資金1139.2萬元;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學校164所,資金1688.17萬元;實施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工程47所,資金1500萬元,實施農村國中改造工程學校1所,資金120萬元;實施特殊教育工程學校1所,預計總投資140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900萬元;新建良塘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已完成投資4800萬元;新建義寧鎮第七國小,總投資1000萬元。通過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和社會各界人士傾情相助,爭取縣內外企業和個人捐助新建愛心學校15所,捐贈資金800餘萬元。爲改善辦學條件,三年來,各鄉鎮、各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全面整治校園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縣、鄉、學校共籌措資金1100萬元,用於學校校舍修繕、地面硬化、給排水工程、修建文化長廊和花壇、辦公、生活及體育設施的添置等。經過精心整治的校園,環境優美,賞心悅目,煥然一新。

(五)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村級學校辦學水平

一是啓動村級國小“示範學校”創評活動。爲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全縣村級國小常規管理,全面提高辦學水平與質量,我縣成立了村級國小學校管理領導小組,20xx 年在大橋鎮中小組織召開了全縣村級國小管理現場會,20xx年年初,召開了全縣村級校園建設動員會,會議確定了“再奮鬥三年,舉全縣教育系統之力,打一場村級學校校建攻堅戰,實現村級學校面貌發生根本轉變”的村級校建目標。現場會後,駐片領導深入駐片學校組織召開村級學校校建工作動員大會,各鄉鎮迅速掀起了村級學校建設新高潮。至目前爲止,已立項村級學校教學用房、生活用房、教師週轉房、圍牆等工程建設項目248個,爭取上級資金2984.6萬元,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校舍29780㎡,維修校舍30800㎡,拆除d類危房48620㎡。

二是健全管理機制。爲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全縣村級國小常規管理,我縣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印發了《關於加強村級國小常規管理暫行規定》,制訂了《XX縣村級國小管理“示範學校”創建評選指標體系》,在全縣開展第二屆村級國小管理“示範學校”創建評選活動,從校園管理及文化建設、行政及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學生安全三個方面對全縣申報村級國小管理“示範學校”的30所村級國小進行了評估驗收,白嶺鎮西坪國小等24所村級國小順利通過評估驗收。

六)嚴格規範辦學行爲,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強化監管措施,規範教育經費管理。爲嚴肅財經紀律,進一步加強中國小財務管理,切實規範財務行爲,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我縣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財務管理工作的意見》、《關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經費管理暫行規定》等規範教育經費使用的文件,對教育經費的使用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成立縣教育財務覈算中心,對各校公用經費實行校財局管的財經管理制度。針對社會反映較大的學校吃喝問題,我縣連續三年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招待費限額”管理。

二是加大監管力度,強化幼兒教育管理。我縣現有公辦幼兒園一所,該園在園幼兒近600人,教職工36人。自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優惠政策出臺後,民辦幼兒園發展迅猛。到20xx年8月底止,全縣共有民辦幼兒園212所,在園幼兒26272人,幼兒入園率達79.5%。爲進一步規範我縣幼兒教育管理,確保幼兒教育健康發展,20xx年,縣政府組織教育、公安、衛生、建設等部門,開展無證民辦幼兒園清理整頓活動,經過嚴格清理,全縣共排查了287所無證民辦幼兒園(含辦學機構),其中220所幼兒園被列爲整改單位,整改期限一年;67所幼兒園被列爲停止辦學單位。通過一年來的整改,已有45所幼兒園達標。 20xx年暑假,我縣將對限期整改的幼兒園進行跟蹤督查,對整改不到位的幼兒園將延長整改期限。20xx年暑期,又聯合相關部門對全縣民辦幼兒園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頓,取締不合格幼兒園27所。

三是明確責任分工,做實學校維穩工作。爲進一步加強對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的管理,20xx年10月份,我縣成立了維護學校安全穩定辦公室(簡稱維穩辦)。 20xx年3月份,組成12個工作組對全縣各中國小、幼兒園安全工作進行專項檢查,排查出較大安全隱患166處,下發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66份,確保了學校師生安全。20xx年下半年以來,我縣已辭退民辦教師和代課人員多次到縣、市、省上訪,20xx年5月到北京上訪,準備搞大規模集會,一時成爲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我縣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和各鄉鎮政府切實做好穩控工作,對牽頭人員實行“一對一”監控,專人負責,責任到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對被辭退的民師和代課人員進行摸底,分類統計。同時,成立政策法規宣講組,按照教育部門制訂的《宣傳提綱》精神,深入被辭退民師和代課教師家中宣傳解釋,做好思想疏導工作,較好平息了民辦教師上訪事件。。

四是加大督查力度,強化學校食堂監管。20xx年4月份,縣教育體育局聯合縣藥監局組成檢查組對全縣42所設有食堂的中國小校進行食堂管理專項驗收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向受檢學校提出整改意見,督促受檢學校限期整改。12所學校被評爲20xx年度學校食堂管理先進單位,兩所學校受到黃牌警告。

五是落實工作措施,嚴格規範招生程序。從嚴治理高中無序招生。20xx年,我縣在會考報考前出臺了六項措施規範中招行爲,20xx年下發了《關於做好 20xx年中招工作的有關規定》,規範高中招生行爲的措施由20xx年的6條增至8條,進一步規範了中招程序,引導中招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七)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強化教育教學常規督查。縣教育體育局抽調工作人員組成督查組,定期或不定期對全縣中國小教學常規進行檢查或抽查,常規教學工作作風從務虛、敷衍向務實、增效轉變。

二是完善教育教學競爭機制。爲加強中國小教學管理,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我縣建立健全中國小教學工作評估和獎勵機制。20xx年大學聯考我縣二本以上共錄取 1202人,錄取率較20xx年增加了1.63個百分點。20xx年大學聯考二本以上共錄取1307人,首次突破1300人,錄取率比20xx年增加3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繼20xx年英才中學的程承以理科668分獲XX市理科第二名錄取清華大學、琴海學校的曹景以文科615分獲XX市文科狀元錄取北京大學之後,20xx年琴海學校的陳楊樹以文科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績錄取北京大學。職業高中大學聯考連續三年進入全省前列。我縣對20xx年和20xx年全縣小考、會考、大學聯考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定結果兌現了每年50萬元小考、會考、大學聯考質量獎勵經費。

三是紮實開展教學研究活動。20xx年,我縣在全縣設立9個片區教研組,各片區教研組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進行了3—5次教研活動,及時召開了各學科的會考研討會。從20xx年4月份起,我縣在部分國小開展“送培下鄉,跟崗學習”活動。活動採取從縣城國小抽調學校中層以上幹部到鄉鎮中心國小擔任主管教學副校長、鄉鎮主管教學副校長到縣城相應國小任校長助理並跟崗學習的方式開展。爲加強教研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研質量,20xx年8月,我縣向全縣教育系統選考了8名中國小教研員充實到教研室。

四是全面做好備考工作。爲進一步提高會考質量,做實會考備考工作,20xx年年底,我縣組織召開全縣校長會,部署20xx年會考備考工作,各校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訂了會考工作方案。今年年初,我縣向各校下發了《XX縣20xx年會考指導意見》,確定了今年的會考目標。同時,狠抓大學聯考備考工作。今年3月上旬,縣教育體育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及教研室主任深入到全縣所有高中,下撥大學聯考備考經費8萬元。爲借鑑經驗,揚長避短,提高大學聯考備考複習效果,多次聘請省、市名師和專家對高中各科老師進行面對面的指導。聘請教師的所有費用均由縣教育體育局承擔。

五是強化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我縣非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加強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教學工作。20xx年成功舉辦首屆國中生藝術節、國小生乒乓球賽。 20xx年 “六一”國際兒童節,舉辦了幼兒個人才藝表演和集體舞蹈比賽;舉辦了20xx年國小生藝術節,參加藝術節的國小生總人數達2156人,規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所未有;成功舉辦了20xx年全縣中國小生運動會,進行了國小生足球賽、國中生乒乓球賽、高中生籃球賽和全縣中國小生田徑比賽四個大項的比賽,共有 1510餘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是我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綜合性中國小生運動會。

(八)狠抓全民健身活動,提升體育競技水平

縣教育局工作情況彙報各類報告我局認真貫徹落實《體育法》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全力唱響全民健身主旋律。抓好羣衆身邊的體育組織建設。我縣現有各行業、單項體育協會(俱樂部)19個,會員近4.3萬餘人,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20餘名。辦好羣衆身邊的體育競賽活動。主辦、承辦了湘鄂贛皖四省十六縣市第二屆“凱旋國際杯”乒乓球邀請賽、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乒乓球比賽,進一步提高了我縣的知名度。每年組織開展的大型體育競賽活動達12次以上,參與體育項目20餘個。抓好羣衆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投資1.2億元的縣體育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近年來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56個、健身路徑6條,全縣新增各種體育活動場所 14.6萬平方米。抓好少兒業餘體育訓練,連續三年獲得XX市“新苗杯”少兒田徑比賽團體總分前三名, 20xx年江西省百縣籃球賽總決賽我縣一舉奪魁。認真抓好選材和輸送工作,向省市訓練單位輸送32名體育苗子。

(九)健全教育督導機構,加強教育督導評估

一是健全教育督導機構。20xx年教育督導機構由縣教育局教育督導室升格爲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級格定爲副科級事業單位。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堅持督政與督學相結合、綜合督導與專項督導相結合,開展多項督導活動。20xx年11月12日,12名任期8年以上、現已退線的中國小校長正式聘用爲XX縣首屆兼職教育督學。兼職教育督學的聘用,充實了督學隊伍,壯大了督學力量。

二是強化控輟保學措施。20xx年3月底,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兩個工作組就控輟保學工作對12所國中進行實地調研,形成了《關於對我縣國中控輟保學情況的調研報告》。我縣控輟保學工作緊緊抓住“依法控輟、扶貧控輟、質量控輟、情感控輟”十六字方針,採取多項舉措全力動員學生入學,使20xx年秋季開學國中入學率和鞏固率明顯提高。今年我縣將控輟保學工作作爲教育督導的主要工作來抓,加大了控輟保學工作力度。3月份,組織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幹部和12名兼職督學再次對全縣國中控輟保學工作進行全面調研,各調研組認真撰寫了《關於對我縣國中保學控輟情況的調研報告》,對我縣國中保學控輟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三是開展學校管理調研。爲進一步規範學校管理,提升學校管理水平,20xx年4月份,縣政府教育督導室抽調部分督學組成三個調研組,就學校班子建設情況、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及學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分別對白嶺中學、黃沙中學、全豐中學進行調研。各調研組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撰寫了調研報告,在局班子會上彙報了調研學校的管理現狀,並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和建議。局班子會經過認真討論後,形成了對三所學校的整改意見。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教育事業雖然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發展局面,但離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羣衆的期望還有不小的距離,教育事業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網點佈局有待進一步調整;二是縣城學校大班額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縣城學校教師缺編嚴重;三是教師待遇偏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績效工資與其他單位相差3000元,且一直未能享受住房公積金待遇;四是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五是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六是學校周邊環境有待進一步整治。

教育局工作報告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下面,我代表市教育局做工作報告。

一、20xx年及“”工作回顧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普教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部署,紮實做好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成功創建爲“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順利通過了“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國家督導驗收。全市教育規模持續擴大,共有中國小、幼兒園1521所,在校生139.1萬名,教職工9.96萬名。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紮實做好“創先進市”“創均衡市”各項工作。根據國家義務教育均衡市指標體系的要求和鎮街教育“創先”督導評估的情況,督促各鎮街抓好問題整改,建立整改臺賬,由鎮街政府作出整改承諾,明確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確保整改到位,協調市相關部門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定期檢查工作進度,會同各鎮街、有關部門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做到件件抓落實、事事有跟蹤,促進各項指標任務如期達到預定目標。通過高標準、嚴要求的創建工作,全市教育整體水平和義務教育均衡水平有效提升,順利通過了省和國家的督導驗收。

——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草擬了《東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未來五年我市教育改革發展進行總體規劃和部署。推進招生考試改革,取消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以考試或變相考試招生的做法,取消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啓動實施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工作,參加交流的校長教師共計1123人。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繼續推進專業設置調整,新開辦了6個專業,停辦了4個專業點。通過開展三二分段培養、開辦國際班和中國臺灣課程班、組建企業專班等多種方式,推進多元化辦學。

——全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推進“四個平臺”建設,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建設精神引領平臺,在中國小全面落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市機電工程學校被省認定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示範點。開展師德主題教育月活動,舉辦214場師德典型宣傳。建設心理對話平臺,組織1500多名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南城陽光七小等6所學校創建爲國家級和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建設才智展示平臺,制定實施中國小體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校園足球推進計劃,組隊參加第十四屆省運會學校組比賽,獲得金牌第二、團體總分第三,全市學生在國家級的各類學科競賽、體藝科普競賽中,共有298人次獲獎。建設健康安全平臺。建立中國小、幼兒園禁菸制度。累計創建“平安校園”1436所,覆蓋率達94.6%。修訂頒佈《東莞市校車安全管理辦法》。全市校園建成、安裝視頻監控、圍牆紅外線報警、“一鍵報警”等設備裝置8300多個。20xx年,全市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9.1%。

——持續提升教育質量。深入推進高效課堂建設,舉辦專題研討、成果推介等活動達330多次,改善了我市的課堂生態,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高效課堂的行動變革》《國中區域協作教研的實踐研究》《基於國小高效課堂建設的項目推進式的實踐研究》高效課堂叢書正式出版,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還完成了全覆蓋的高效課堂資源建設任務。通過加強高中課程特色建設、完善國中區域教研製度、提高鎮街國小教研實效、推進民辦學校教研規範發展等舉措,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將20xx年確定爲教育科研質量發展年,43項課題被批准爲省級立項或研究課題,68項成果獲省中國小教育創新成果獎,獲獎數量連續三年名列全省第一。20xx年,我市普通大學聯考總錄取率和每萬戶籍人口升大學、升本科、升重點人數四項指標繼續名列全省第一。

——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深化區域校際聯盟和公辦、民辦學校結對幫扶,啓動實施第二期國中結對幫扶,15所受援國中20xx年會考平均分與全市鎮辦中學的差距比上年縮小了6.74分。提升民辦學校辦學水平,新創建民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優質學校25所。制定實施《東莞市民辦學校教師從教津貼實施辦法》,向1.6萬多名教師發放20xx年上半年從教津貼2200多萬元。放寬了隨遷子女積分制入學計劃生育方面的要求,全市通過積分制入讀公辦學校的隨遷子女人數比上年增長16%。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隨遷子女的人數比上年增長20%。增強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性,制定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11所,投入5100多萬元獎補公益普惠性幼兒園。制定實施《東莞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將免費特殊教育擴大到高中階段。落實助學減免政策,全年共向9.9萬人次學生髮放助學金、政府補助、生活補助、社會捐助資金及學費減免共計1.15億元,對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學生給予財政補助8.4億元。

——積極推進慕課教育試點。全市公、民辦中國小實現100%接入本站域網。制定實施慕課建設和慕課試點工作方案,確定了100所慕課試點學校,已有26所學校開展慕課教學試驗。基於慕課理念開展網絡教研,參與教師達3.6萬人次。啓動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的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已評選出優課微課資源2.4萬節。建成與國家、省資源平臺對接的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已收錄我市學校提供的數字化教學資源30多萬條。組織教師積極參與“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我市教師參與率、人均曬課數、被推薦優秀比例均居全省前列。

——加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完成第八輪校長考覈與第九輪校長聘任,對17位直屬學校正副校長和139位鎮街學校校長進行交流。調整優化公辦中國小中層幹部聘任工作。組織機關幹部、國中校長後備幹部掛職或跟崗鍛鍊,選派41名教師參與支教助教。優化教師公開招聘的報名方式、招聘程序和考覈方式,推行從本省外市公辦學校直接引進優秀青年教師政策。制定實施教師學歷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對教師學歷提升給予財政補助。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爲重點,組織舉辦系列教師培訓,共培訓教師6.5萬人次。進一步擴大骨幹教師隊伍規模,20xx年我市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省級骨幹教師、校長培養對象、省級工作室主持人共68人,45位教師獲省表彰,14位教師通過廣東省特級教師評選,評選出市級教育名家、名校長、名師培養對象共43人,市級中國小(幼兒園)名校長(園長)、名班主任、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共130人。

——強化教育事業發展保障。提高公辦中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建成啓用全市中國小教育裝備管理系統,應用信息化數據平臺開展教育裝備統計。開展省級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自查,對5所市直屬學校進行財務審計。規範學生服管理,實施學生服索證驗收和抽檢發放制度,委託市質檢中心進一步加大學生服質量抽查力度。推進學校食堂安全量化提級,100家學校食堂新評爲省食品安全示範學校食堂,全市中國小基本消除C級食堂。開展校園塑膠跑道調查,加強塑膠跑道建設過程及質量監管。

——努力改進作風提升效能。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做好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加強黨紀政紀法紀知識教育。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權責清單制度,19項網上辦事大廳發佈事項實現網上全流程辦理。市教育局及45個直屬單位通過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使用信息。新創建省、市依法治校示範校42所。規範教育收費行爲,查處違規收費15宗,清退違規收費36萬元。全市中國小全部實現“一校一章程”和“一校一法律顧問”,284所公辦中國小建立了信息公開專欄,民辦中國小工會組建率達到95%。

剛剛過去的20xx年,也是實施“”規劃的收官之年。五年來,我市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爲宗旨,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步伐,較好地完成了“”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教育事業發展水平邁上了新臺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育整體水平明顯提升。31個鎮街創建爲東莞市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鎮街,圓滿實現全市教育“創先”目標,在“”全面完成教育“創強”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躋身全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行列。素質教育碩果累累,五年裏我市學生參加國家級體藝科普和學科競賽共有1398人次獲獎。大學聯考質量連年保持全省領先。廣大市民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升,20xx年全市各鎮街居民幸福感測評調查中教育指標位居各行業前列。

二是惠民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教育規模持續擴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優質學校佔比不斷提高。完成了高中階段學校佈局調整,健全完善積分制入學政策,五年裏提供給隨遷子女的積分入學學位每年遞增10%以上,實施異地會考,穩妥推進會考招生制度改革,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五年裏,全市共增加中國小(幼兒園)244所,在校生增長31萬多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4.1個百分點,國小和國中畢業生升學率保持較高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高14.6個百分點。

三是教育發展格局更趨開放。全市公、民辦教育進一步協調發展,對民辦教育實行激勵引導、規範管理、資金扶持、教學指導、結對幫扶的工作機制、政策措施不斷健全完善。建立和實施區域校際聯盟、優質學校結對幫扶薄弱學校工作機制,促進共同提高和“抱團發展”。職業教育確立“面向市場、貼近產業、開放辦學”思路,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企業課堂、企業專班、車間進校、訂單培養等培養模式成效顯著。

四是教育發展能力持續增強。教育優先發展政策有效落實,教育財政投入實現“三個增長”。搭建教師專業發展階梯,培養選拔了由各類工作室主持人、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組成的骨幹教師20xx多人。開展覆蓋全員、全學科、全過程的師資培訓。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建成“三通兩平臺”,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五是教育改革活力進一步彰顯。全面實施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落實校長考覈聘任制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輪崗交流,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深化教育督導評估制度改革,建立督學責任區制度。開辦東莞外國語學校,啓動現代學校制度改革試點。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支持幫助,離不開各鎮街、各部門的重視支持,是全市教育戰線全體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教育發展仍然面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教育綜合改革有待加力推進。優化教育評價體系、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打造品牌特色學校、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強化教師激勵引導等方面還需要更加努力探索、積極實踐。二是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升。在公辦學位趨於飽和、隨遷子女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需要下大力氣集合各方資源力量、採取更多創新舉措,千方百計、積極穩妥推進。三是民辦教育整體水平不高。佔比近九成的中低收費民辦學校在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師資素質、教學質量等方面均與公辦學校存在較大差距。四是區域之間、校際之間教育水平不夠均衡。對薄弱鎮街、薄弱學校的激勵、傾斜、幫扶等機制和措施需進一步強化。五是教育資源配置機制有待健全完善。教育資源規劃建設與城市發展進步、人口和入學需求變化不夠適應,民辦學校超規模、大班額現象比較嚴重。六是推進依法治教還需大力加強。規範行政行爲、完善決策機制、化解矛盾糾紛、提高治理水平等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今後,我們將積極解決這些問題,努力將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十三五”工作思路及20xx年工作安排

“十三五”時期,我市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面臨着新的形勢和機遇:一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要求教育創新發展。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我們必須遵循教育發展規律,順應教育改革發展潮流,努力創新發展思路,推動實施各項改革舉措,挖掘教育發展潛力,激發教育內部要素活力,促進教育更好發展。二是新常態要求教育融合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面臨深度調整和轉型攻堅,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規模、模式、規格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教育發展的適應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三是新型城鎮化要求教育更加優質公平。伴隨着東莞城鎮化水平的高位發展,教育資源配置面臨着提效率與促公平的雙重任務,我們必須加快建立起與城市承載能力、人口結構變化、入學需求等相適應的教育資源、教育結構和佈局調整機制。四是“互聯網+”要求構建現代教育新生態。通過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約東莞教育發展的難題,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們必須順應“互聯網+”形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變革的支撐驅動、引領促進作用,樹立新理念,構建教育發展的新生態、新模式。面向“十三五”,我們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緊緊抓住新機遇,鞏固教育“創強”“創先”的發展成效,瞄準更高的目標,不驕不躁,再接再厲,努力開創全市教育發展的新局面。

市委“十三五”規劃建議和市政府“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我市要全力建設教育現代化強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發展“六個優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爲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增強教育先導作用,以“打造東莞慧教育”爲戰略重點,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重點在教育體制機制創新、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民辦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德育創新、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這爲全市教育未來五年發展指明瞭方向。市教育局據此研究起草了《東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併發給各單位徵求意見,下來將按程序報市政府審定後實施。

我們堅信,只要認真貫徹執行上級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將“十三五”規劃各項工作任務一項一項抓好落實、抓出成效,經過五年的努力建設,東莞教育必將呈現出嶄新的面貌:“打造東莞慧教育”取得初步成效,充滿活力、和諧共融的國民教育體系逐步形成,高位均衡、多元開放的教育格局逐步構建,學校、家庭、社區、社會交互融通的教育生態初步呈現,與城市發展、產業調整、經濟轉型相適應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基本建成,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我市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爲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認真落實《東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爲每一名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爲核心理念,以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爲重點,啓動實施“打造東莞慧教育”戰略,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具體來說,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編制實施教育“十三五”規劃。將20xx年確立爲教育改革創新年。完成《東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及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積極推動建立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機制,研究制訂新一輪教育設施佈局規劃。探索學校委託管理等辦學模式改革試點,做好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社區教育發展、義務教育學業質量評價、購買民辦學校學位、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管理等專題研究。建立東莞教育發展諮詢專家庫。

推進招生考試製度改革。進一步規範少數民族考生會考加分政策,取消普通高中莞城班,探索開展會考英語聽說合一考試,探索調整面上普通高中招生範圍。

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試點。在以東莞外國語學校爲試點的基礎上,再選取一至兩所學校作爲試點,推動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辦學管理模式創新,深化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探索學校管辦評分離機制。大力推進全市中國小、幼兒園組建家長委員會,健全完善家委會參與學校管理的工作機制,更好地發揮家長的作用,提升學校辦學管理水平。推進民辦學校教代會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民辦學校工會組建率,提升工會組織建設規範化水平。

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統籌市直屬學校校長績效考覈,健全完善績效考覈方案和績效工資分配機制,探索推行校長職級制。選取部分鎮街和學校做試點,探索通過購買社會服務、託管等途徑解決教師缺編和體育、藝術、心理健康、德育品牌建設專業人士不足問題。完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交流方式,制定配套措施,健全交流機制。制定實施我市中國小教師職稱評聘方案,積極穩妥推進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教師公開招聘工作流程,拓寬優秀人才引進渠道,簡化引進程序,改革完善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師招聘機制,提高招聘工作水平。

啓動創建廣東省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市工作。創建6所省級重點中職學校。加強重點骨幹專業建設,遴選若干個特色專業,建立具有東莞特色的專業建設標準體系。推動制定職業院校定點實習實訓企業認定和管理辦法,評定一批企業作爲職業院校定點實習實訓基地。建設5個“五位一體”綜合實訓中心。鼓勵職業院校承接校外企業人員培訓,在條件成熟的職業院校試點設立“學生創業園”。積極引進國外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優秀教學團隊,提升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

(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全面推動“智慧德育”建設。緊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育工作主線,探索“互聯網+”時代德育工作新舉措,開展全市性的微班會課、微電影、微視頻等網絡德育課程資源的徵集評選、推廣使用活動。加強德育管理與班主任專業的科學研究,深入挖掘和整合全市中國小德育資源,構建涵蓋學科滲透、常規管理、校園活動、社會實踐、校外教育於一體的“三生”德育內容體系。提升班主任育人智慧,充分發揮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輻射、引領作用,探索班主任階梯式的培養方式。健全東莞市中國小德育研究會,加強德育工作的指導與研究。研究制訂《東莞市中國小校家庭教育指導意見》,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家庭教育指導的新途徑、新方式。

深入推進“精神引領平臺”建設。繁榮中國小校園文化,創新育人模式,積極開展“夢起校園”“我的中國夢”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積極開展向時代楷模學習,優秀學生評選,編輯出版師生先進典型事蹟案例,挖掘和樹立先進典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積極拓寬校外實踐渠道,充分利用市中國小德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的教育功能,組織開展富有吸引力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健全普教系統師生“勵志助學”志願服務活動長效機制。

深入推進“才智展示平臺”建設。加強校園社團建設,強化學校文化育人功能。推動實施中國小體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督查、評比,加強健康教育,舉辦中國小生田徑、籃球、健美操等系列比賽和國小生體育技能展示活動,確保中國小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推進實施校園足球推進計劃,全面實施足球教學,完善校園足球競賽制度,舉辦中國小足球聯賽。加強學校美育工作,進一步改善藝術教育條件,開齊開足藝術教育課程,定期舉辦中國小生才藝展示活動。倡導學校開展體育、科技、文化、藝術、讀書節及畢業禮、成人禮等活動。落實百校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指導100所基地學校做好課程開發與實施。

深入推進“心理對話平臺”建設。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強化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堅強、勇敢面對挫折等健康心理以及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做到和諧相處的健全人格。大力推進學校心理諮詢室和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健全完善學生心理問題預防、預警、干預機制和個案輔導及轉介機制,着力構建線上與線下、面對面與網絡相結合的多層次、多形式交流對話平臺,對學生全程、全方位加強人文關懷。推進省、市一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

深入推進“健康安全平臺”建設。強化安全責任落實,研究制訂安全責任事故追究制度,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安全管理督查、暗訪、情況通報制度,落實校園安全周查月檢。健全安全制度,分類制訂自然災害、社會安全、公共衛生、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健全完善校園、校車、食品、消防等安全臺賬。加強校園安保工作,探索提供“平安校園一卡通”服務,構建學生平安圍欄,推進校園主要出入口防衝撞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學校“一鍵報警”裝置建設。強化校車安全管理,制訂校車許可審批工作指引,啓動各鎮街校車停靠點建設工作,開展校車安全專項治理。強化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操作流程管理,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加強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紮實做好防溺水、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禁毒等專項工作。

(三)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提升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繼續推進公辦(集體辦)幼兒園建設,做好集體辦幼兒園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獎補、師資素質提升、優質幼兒園獎勵,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推進第二期國中學校結對幫扶工作,健全完善局領導分片聯繫國中學校和片區校際聯盟工作制度。促進普通高中優質多樣發展,科學應對20xx年普通大學聯考使用全國卷,有針對性做好大學聯考備考指導,探索建立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導向評價機制。規範發展成人教育、社會教育培訓。做好第四批“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創建工作。規範幼兒早教機構、中國小生課外輔導機構、民辦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管理,完善信用約束制度,定期發佈教育培訓機構“紅黑榜”,藉助信息化手段規範市場秩序和提高監管效率。

積極推進“慧課堂”建設。鞏固高效課堂建設成果,推進智慧課堂建設,通過建設和引進全覆蓋的高效課堂資源,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探索基於優質教學資源支撐的教學方式方法變革,促進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探索先進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以評價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學智慧和學習智慧。總結提煉高效課堂建設經驗,培育教學品牌,推廣應用成功模式、有效經驗,促進成果轉化,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品質。

加強教學研究與指導。打造“慧科研”,探索協同式網絡教研方式,擴大教研的參與面,豐富教科研的內涵。完善教科研激勵機制,着力推進智慧型教科研隊伍建設。以課題研究爲抓手,促進教學、教研、科研一體化,探索創新校本教研模式。將20xx年確定爲“教育科研創新發展年”,加強優質成果的培育,鼓勵教師著書立說,創建一批特色品牌學科,開展成果推廣交流等學術活動,加大對薄弱鎮街、學校尤其是民辦學校的幫扶,擴大科研成果輻射面。

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實施教師學歷提升工程,實現各學段教師學歷水平穩步提升。推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利用慕課形式開展民辦學校教師專業科目培訓。推進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和骨幹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分學科舉辦專項培訓。實施教育行政幹部管理能力提升工程,開展中國小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和高級研修,加強學校中層幹部培訓培養。

(四)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提升隨遷子女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以“建立與居住證年限相掛鉤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機制”爲導向,進一步修訂完善積分制入學辦法,全面實施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政策,實現積分入學學位(含公辦學校和向優質民辦學校購買學位)持續增長。進一步優化企業人才子女入學機制。完善異地會考政策,進一步擴大公辦普通高中招收隨遷子女規模。落實異地大學聯考政策。

提升民辦學校辦學水平。研究制訂《關於促進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繼續推進民辦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和等級學校創評工作,新創評15所標準化學校、40所市一級學校。支持指導民辦學校建立完善內部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民辦學校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啓動扶持民辦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強信息化應用。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使民辦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對公、民辦學校結對幫扶工作的統籌、指導和服務,加大對民辦學校的教研幫扶、科研指導力度,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幫助民辦學校提高教學水平。研究制訂民辦學校教師管理辦法。實施民辦學校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推進民辦學校教師全員培訓。完善民辦學校招生工作意見,繼續推進民辦學校重新覈定辦學規模工作,探索建立整治嚴重超規模超班額辦學的工作機制。強化民辦學校監管,探索改革民辦學校年度檢查制度,對當年評爲省標準化以上等級的中國小和省規範化以上等級的幼兒園(均含複評)實施免檢。繼續實施無牌無證辦學排查月報制度,嚴厲打擊無證辦學行爲,做到發現一所、查處一所。

加快發展特殊教育。加快推進東莞啓智學校新校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支持體系,加強對隨班就讀的指導,完善送教上門工作的教學規劃。統籌協調東莞啓智學校和康復實驗學校的招生工作,明確各自的招生範圍和類別,實行錯位發展。

(五)加快以慕課爲重點的教育信息化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將本站域網到學校的帶寬接入提升到1000兆。採用全市統一集中認證和審計的方式部署全市無線網絡實名接入,實現全市教育無線網絡統一認證。擴建市級數據中心,支撐“互聯網+教育”實踐的實施

完善慕課平臺與各功能模塊。新建慕課基礎平臺、信息惠民平臺、職業教育平臺、慕課資源等內容,建設教學質量監測評價系統,實現網絡閱卷和成績統計分析。推動微課掌上通在移動學習、家長學校、課外學習、家庭教育等領域的創新使用。強化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與國家、廣東省資源平臺形成互聯共享,逐步向社會公衆開放優質教育資源。

提升資源建設與應用能力。做好普通中國小、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成人繼續教育等各類慕課資源的建設規劃,加快資源建設。通過引進、改造或自主開發等方式,新建系列化、課程化、精品化的普通中國小微課資源1萬節,向民辦學校和薄弱學校推送不少於2萬節。加強慕課資源建設與應用教研團隊建設,擴大教研指導和名師資源的覆蓋面,並通過在線名師課堂、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名師網絡課堂等“四個課堂”方式,向薄弱學校送課到校不少於3000節。結合學科實際,規劃設計“微課優課教學資源建設與科學應用”系列教研專題,組織舉辦專業培訓、研討交流等活動,實現30%教師利用慕課學習。

大力推進慕課試點工作。吸納一批新學校加入慕課試點,加強對納入試點範圍學校的指導,強化技術和政策支持,實現約30所學校有效開展新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形成一批比較成熟、可推廣、可複製的有效經驗,並逐步擴大試點經驗的輻射面。對各試點鎮街、學校的工作進行評估和總結,對試點中出現的有效模式和有益經驗加強宣傳推廣。

(六)強化教育事業發展保障

加強作風建設。開展黨建專題活動,着重突出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豐富和創新黨員教育形式,提高黨員教育實效。探索黨建工作與教育中心工作的契合點,做到相融促進。推動組建東莞市委教育工委,加強教育系統黨建工作統籌協調。利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完善局機關工作規範,推進各項管理、服務標準化、便捷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能。加強反腐倡廉宣傳教育,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堅決查處教育系統黨員幹部違法違紀問題,不斷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強化督政督學工作。發揮教育督導的督政職能,根據省、市關於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鎮街複評的要求,對已“創先”成功的鎮街教育財政投入達標情況、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問題解決情況、民辦教育質量提升情況、“強師工程”推進情況等開展專項督查,保障教育事業持續發展。落實督學責任區制度,探索督學責任區工作信息化管理,加強對責任督學進校督導工作的管理和指導。

規範財務後勤裝備管理。開展財政支出項目績效預算和績效評價工作。規範民辦中國小財務管理。落實助學減免政策。規範教育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全面應用中國小教育裝備系統,提高裝備管理信息化水平。進一步規範中國小(幼兒園)教育收費管理,加強收費監督。完善學生服管理制度,強化管理工作。

大力推進依法治教。按照省市部署,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繼續推進簡政強鎮。完善權責清單,優化權責清單事項管理。加強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做好網上辦事大廳事項全流程辦理工作。積極創建依法治校示範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肅查處違反師德的十種行爲,落實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引導教師做“四有”好教師。

同志們!“”的輝煌征程已經劃上圓滿句號;“十三五”的美好前景等待我們奮力開拓。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密團結全體教職員工,進一步振奮精神、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全力做好20xx年各項工作,爲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強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爲東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教育局工作報告 篇3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成都教育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統籌城鄉、“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積極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落實“十大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成都教育一體化、現代化和國際化三大發展戰略,教育災後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基本確立,教育現代化有序推進,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一、完善“公平均等”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

健全政府教育職責體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均等的城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教育的公共服務效能。

一是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全市近100萬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課本費和作業本費,近70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現了“零費用”入學。全市的19公辦民助類改制學校“迴歸”公辦體制辦學,執行同類公辦學校招生政策和收費標準。

二是健全特殊羣體的幫困助學體系。全市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共9.4萬人次;全市近10萬名一,二年級中職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接受義務教育的進城務工就業農村勞動者子女18.6萬人(其中在中心城區就讀的12.9萬人);落實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計劃,全市共有21所(佔全省總量的1/4)中等職業學校接收“9+3”學生2594人,佔全省總數的42%。

三是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強與衛生部門的聯繫,根據不同階段防控工作的要求,結合學校特點和學生實際,及時採取各種措施,指導各區(市)縣、學校開展防控工作,在第一時間與衛生部門和學校共同、及時處理疫情,防制疫情擴散,保護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四是統籌改善和提高教師待遇。全市899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順利實施,全市新增財政支出20.35億元,近7萬名義務教育學校在職教職工工資平均增加1.9萬元/人.年,4萬餘名退休教職工退休費平均增加1.6萬元/人.年。通過集中建設、政府補貼等方式,建成農村教師住房6293套,全市農村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基本解決。

五是統籌改善災區辦學條件,災後重建取得重大勝利。市政府籌集資金48.8億,通過自建、援建和捐建等方式,全部重建的169所中國小在今年秋季開學前如期交付使用,18萬災區中國小生告別板房進入永久性校舍,災後重建學校的基礎性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已經如期完成,校園綠化工作將逐步完成,校園特色文化正在建設和完善之中。

二、構建“城鄉共享”的優質教育資源滿覆蓋體系,深入推進城鄉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

堅持“全域成都”的理念,構建起了既並行發展又互相補充的優質教育資源全域成都滿覆蓋體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成都的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

一是推進名校城鄉共享。組建名校集團,推動名校進工業園區、進災區、進山區,提升新建學校、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發展水平,全市組建名校教育集團115個,其中學前教育26個,國小39個,國中26個,高中24個。中心城區組建學前教育名園集團6個,國小名校集團12個,國中名校集團6個,高中名校集團3個,涵蓋39所幼兒園和114所普通中國小。通過領辦支持、指導合作、對口幫扶等形式,四、七、九三校教育集團,覆蓋了所有20個區(市)縣,觸角延伸至43所城鄉學校,涉及學生8萬餘人。

二是建立城鄉互動聯盟。制定並實施《城鄉學校互動發展聯盟實施方案》,在全市範圍全面推進城鄉學校 “互動發展聯盟”,集成推進教育資源的城鄉間流動共享。五個中心城區、高新區與三圈層的8個區(市)縣和青白江區簽訂了互動交流協議,全面啓動了互動發展工作。通過城鄉教育互動發展,在城鄉教育間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是開展城鄉百校結對。在城鄉互動發展聯盟的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遴選出137所較好的學校與143所較弱的學校深度結對,中心城區的名校與郊區邊緣學校全部結對。結對學校共同制訂結對計劃,採取“一對一”支援形式或共同體發展模式,形成合作互動的發展團隊,共同教研、共同科研、共同培訓、共同發展,共享前沿信息、共享教育資源、共享發展成果,輻射優質教育。

四是支部城鄉師徒牽手。在全市支部和選拔1932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骨幹教師(包括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教育專家)與4869名農村教師和一般教師結成師徒,採取師徒“一對一”、一師多徒、名師工作室等多種有效方式,切實提升農村教師專業化水平。溫江區、青羊區、錦江區、成華區等成立了32個“名師工作室”,高新區建立了名師與區內薄弱學校教研組結對幫扶制度,63位名師“滿覆蓋”區內7所薄弱學校的78個教研組或年級組。

五是教育網絡全域覆蓋。以教育的信息化爲基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城鄉共用共享。力爭通過3年努力,讓所有獨立建制學校擁有校園網,學生計算機生機比達到14:1,學校教師計算機師機比達到3.7:1,教室多媒體系統達到4個班擁有一套,實現 “校校網、班班通、人人會”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目前,全市生機比爲19.6:1,多媒體系統到班比例達到4:1,校園網建設完成比例達到48%,全市接入光纖建設進度約70%。市、區、校三級資源共建共享交換平臺已完成開發任務。

三、完善“城鄉一體”的現代教育體系,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

一是農村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逐步擴大。今年計劃修建的51所農村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將完成56所。全市標準化中心幼兒園總計完成68所。並將以此爲骨幹,實現農村幼教服務網絡滿覆蓋,促進全市城鄉幼兒教育優質發展。

二是“兩基”成果進不斷鞏固提高。20xx年,全市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升學率爲104.3%;全市國中學齡兒童入學率爲99.77%,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升學率爲93.54%;國小生輟學率爲0.07%,國中生輟學率爲0.35%;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8.93%。

三是普通高中辦學效益顯著提高。全市普通高中校均規模由去年的1475人增至1830人,公辦學校校均規模首次突破XX人;三類示範校在校生所佔比例由去年的80.4%增加至85.68%;大學聯考本科硬上線人數比去年增加10.09%,上線率達42.7%(含藝體),佔同齡人口的24.39%,專科上線率達85.2%,佔同齡人口的48.65%,600分以上的特優學生佔全省近一半。

四是職教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20xx年,我市區域內中職招生10.65萬人,在校生26.11萬人,畢業生就業率爲98.96%,對口就業率爲79.3%,畢業生雙證率達到80%以上;全市職教攻堅經費總投入13.54億元,其中,爭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支持經費近3000萬元;34名優秀選手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取得全國一等獎3個、二等獎12個、三等獎6個的歷史最好成績,獎牌數量佔全省83%。

五是社區教育體系逐步完善。成立社區大學,初步形成以社區大學爲龍頭,社區教育學院爲支撐,社區教育學校爲骨幹,社區教學點爲延伸的四級社區教育體系,青羊區、武侯區的社區教育示範區、實驗區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和輻射,社區教育西部協作會議在我市首次召開,西部社區教育高地的地位初步顯現。

六是辦學條件顯著改善。今年,全市義務教育段193所薄弱學校硬件改造任務將全面完成,進入軟件提升階段。通過實施國中學校提升行動計劃,已經提升83所國中學校辦學水平。全市國小生均教育技術裝備值由過去(XX年)的587元提高到現在的808元,國中由過去的710元提高到現在的1228元;高中由過去的986元提高到現在的1429元。

七是內涵發展的素質教育有效實施。聚焦課堂推動減負提質。從“五個禁止”入手,徹底封殺“瘋狂奧數”,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啓動“成都市中國小‘內涵發展聚焦課堂’系列展示活動,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及課堂教學狀況的隨機視導。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開展。建立素質教育監測公佈制度,建立和完善學生學業水平質量監測體系。啓動市級專項學能監測工作。建立健全中國小校、教師、學生科學的評價制度。

四、建立“全球視野”的教育合作機制,統籌提升成都教育國際化水平

以開放的視野,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抓住災後教育重建契機,推進災區教育與援建省市教育合作,積極推進成都教育與先進地區教育、國際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有效提升都教育國際化水平。

一是建立與援建省市的合作機制。災區與援建省市建立了教師培養培訓機制,援建省市爲災區制定了中國小骨幹教師“研修項目計劃”、資培訓協議和支教計劃,分期爲災區培訓教師和開展支教活動,把先進的教育理念注入災區教育;上海市與19個區(縣)的32所知名學校與都江堰市19個鄉鎮的51中國小、幼兒園簽訂對口幫扶協議,福建省教育廳與彭州市教育局、福建17所知名學校與彭州市16所學校簽訂了“手拉手”對口幫扶協議;都江堰市教育局與上海市教委教究室簽定了教研合作協議和職業教育合作協議,建立共同教研科研機制。

二是建立城市間戰略合作機制。與英國、法國等國的友好城市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以共同構建區域性教育高地爲目標,在教育發展戰略、教育規劃、教育政策、課題研究及教育數據庫建設等方面,與寧波市、雅安市等開展戰略合作,通過整體謀劃,戰略項目和具體項目合作與交流,積極創新合作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軟硬環境,促進區域教育和諧發展,提升區域內教育的競爭力。

三是建立局校(所)間戰略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和發揮區域內高等院校的資源優勢,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與四川師範大學簽訂了教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教育科研、教師培訓、素質教育、大學生實習就業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將有效整合行政部門的資源優勢和高校的智力優勢,促進高師院校爲地方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做貢獻。與成都大學共建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不斷增強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強統籌城鄉教育的決策諮詢研究。青羊區依託中央教科所的優勢和力量,整體謀劃和提升區域教育水平。

四是積極引進境內外優質資源落戶。由市政府投資1.8億元建設,佔地260畝,美國梅里塔斯國際教育集團全權辦學的樂盟國際學校(成都)今年秋季順利開學;爭取國家漢辦支持,特批20名城鄉學校骨幹教師納入對外漢語教師資源庫。高新區採取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辦法,引進中國臺灣大地幼兒園、新加坡阿波羅愛兒坊幼兒園等,在區內開辦了連鎖幼兒園;成華區通過內引外聯發展戰略,引進北大附小、北大附中等名優資源,成立北大附小英語特色學校和北大附中外語學校,引進美國加州陽光幼兒園入駐龍潭同樂社區,加盟標準化幼兒園。

五、不斷創新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城鄉教育交流互動的活力

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於體制機制障礙。我我們抓住體制機制這個根本,大膽探索創新,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一是實施“校區校點”村小管理體制改革,切實提升農村教育水平。通過建設一批農村寄宿制國小或完全國小、與鄉鎮中心校合併、設立爲鄉鎮中心校校區等方式,徹底消除原有的294所村小。保留的校區與中心校統一排課,統一教學進度和教學活動,辦學情況納入對各區(市)縣考覈評估範圍,其師資由中心校重新調配,並分兩年完成輪換、輪訓;村小設立爲獨立建制國小的,力爭用兩年時間,完善學校教育技術裝備配置,使學校達到《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必備標準》的要求,保證三年內有50%以上教師交流輪換、培訓提高和充實補充,學校校長由所屬區(市)縣的窗口國小派出,其考覈評估納入縣域內國小的統一考評。

二是深化“城鄉聯動”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面向市場。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動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通過稅收優惠、鼓勵生產性實習等多種方式,在實訓基地形成辦學、生產一體的實體。組建8大專業職教集團,依託專業和資源優勢,完成旅遊、汽車、電子、服裝等4個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形成人才培養的集團優勢,加入8個集團職教的企業145家,其中產值上億的企業達31家,並開展了多個項目培養和訂單培養。集團實施“1+1+n”組建方式和“1+1+1”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起“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城鄉一體”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機制,實現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城鄉共享。改革公辦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方式,實現公辦、民辦等職業教育平等共同發展,在全國率先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券制度,對具有本市戶籍的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在校學生按每人每學年1200元的標準發放中等職業教育券,全市享受中等職業教育券的學生共8.9萬人。

三是建立“交流共享”的幹部教師管理和使用機制,統籌人才資源的城鄉合理流動。統籌建立幹部教師流動機制,繼續實施中國小校長定期交流輪換制度,每年從城區學校選派1%的教師到農村學校定期服務,建立起了幹部教師流動的激勵導向機制、經費保障機制、教師培訓機制等長效機制;統籌實施 “成都市特崗教師計劃”,招募名額從去年的600人擴大到今年的30個學科1938人,實施範圍從農村中國小校擴大到了城區(鎮)中國小(幼兒園);統籌城鄉幹部教師的培訓培養,爲期一年的1081名校長參與的“千名校長大練兵”活動圓滿結束,啓動169所災後重建中國小校校長專題培訓,選派45名城鄉學校骨幹校長到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參加“影子培訓”,啓動“十萬教師大比武”活動,三年一輪的6500名市級骨幹教師培訓順利進行,成立200人的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團隊,啓動建設80所教師發展基地學校建設工作,啓動成都大學每年招收培養100名定向免費師範生工作,啓動全市教師遠程培訓平臺和網上學習精品資源庫建設。

七、大力規範教育收費行爲,不斷加強行風建設

高度重視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制定下發《成都市20xx年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實施意見》。嚴格執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後的各項教育收費政策,嚴格禁止“一邊免費,一邊亂收費”。認真研究解決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高收費問題,對義務教育段擇校生實行“兩控”,限制高收費。

加強監督檢查和輿論監督,嚴查亂收費行爲。在成都人民廣播電臺“成都面對面―政風行風熱線”與聽衆交流,宣傳教育收費政策,解答和處理羣衆的投訴。安排部署了全市中國小校服務性收費專項清理檢查工作,與市物價局、糾風辦、財政局等七部門聯合開展全市教育收費專項檢查。1至11月,共受理羣衆關於亂收費電話、網絡和信訪投訴101件,全部進行了認真處理,對情況屬實的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亂收費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予以責任追究。

20xx年,我市在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的舉措和成效,受到教育部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11月6日,我市被教育部表彰爲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集體,並在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會上作交流發言,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原教育部部長賙濟同志三次深入試驗區調研,近日,袁貴仁部長又蒞臨我市視察指導工作;《教育部簡報》、《全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工作簡報》等已七次專題刊發成都教育改革與發展經驗;教育部官方網站刊發十一條試驗區建設階段性成果。11月10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以《一體化,全覆蓋――成都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新跨越》爲題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了專題報道;12月19日,央視綜合頻道《新聞調查》以《成都:叫停奧數的背後》爲題,對成都教育一體化和教育均衡發展進行了深度報道。重慶、雲南、廣西、吉林等省市也先後到我市考察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