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7W

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中國呼倫貝爾市,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呼倫貝爾政府的工作報告是怎樣的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些呼倫貝爾政府工作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呼倫貝爾政府工作報告

呼倫貝爾政府工作報告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的五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有效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影響,努力克服經濟社會轉型和矛盾易發多發等各種困難,以“美麗發展、科學崛起、共享繁榮”統攬全局,解放思想,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呼倫貝爾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xx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335億元,增長1.62倍。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912億元,增長2.75倍。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37.27億元,增長1.39倍。地方財政總支出達到294.44億元,增長2.1倍。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爲18.3:46.3:35.4,工業主導地位初步確立。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糧食產量實現五連增,達到113億斤。牧業年度牲畜存欄實現四連增,達到1830萬頭只。工業迅猛發展,累計投資1762億元,實施重點項目1836個,對GDP貢獻率提高11.6個百分點,達到3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399億元,增長1.48倍。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分別達到1430萬人次和215億元,均增長了3倍。各金融機構存款餘額突破1000億元,居全區第五位。單位GDP能耗下降3.79%,完成了節能節水減排任務。

——發展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城市建設投資960億元,實施供水、供熱、道路等項目1280個,建設房屋3442萬平方米,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公路投資282億元,新增7109公里,總里程達到20786公里,路網密度達到8.22,實現了嘎查村全部通公路,綏滿國道阿榮旗—博克圖—牙克石段建成通車,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鐵路投資53.4億元,新增185.4公里,濱洲鐵路複線全線貫通,兩伊鐵路建成通車,阿紮鐵路進展順利。民航投資4.89億元,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開通國內外航線33條,跨入“百萬空港”行列,滿洲里機場改擴建全面完成,根河通用機場正式通航,通用機場羣建設有序推進。電網投資88億元,呼倫貝爾至遼寧500千伏直流送電通道和500千伏海北輸變電工程投入使用,城鄉電網供電保障能力逐步增強。水利投資37.8億元,建成了1個水利樞紐和3箇中型灌區,水庫庫容達到93億立方米,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69.5萬畝。工業園區投資95.3億元,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加大改革力度,森工集團和地方林業六局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紮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任務和森工集團主輔分離基本完成。呼倫貝爾電網整體劃轉國家電網。財政、金融、農村牧區、文化、醫藥衛生和事業單位等改革不斷深化。引進神華集團、中國黃金、同聯製藥、阜豐科技和大連萬達等38家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家。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整合了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公司,成立了呼倫貝爾城市投資公司和水務投資公司。努力提升對俄蒙開放水平,蒙古國領事館設立工作取得突破,海拉爾國際航空口岸落地簽證業務獲得批准。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全面啓動,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前期工作穩步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通關能力提升到5000萬噸和500萬人次。進出口總額累計完成130億美元。主動融入東北老工業基地,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累計引進國內(市外)資金2449.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2億美元。非公經濟長足發展,佔GDP比重達到50%以上。

——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持續加強。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累計發放資金10億元。退耕300萬畝,退牧3313萬畝。投入6.9億元,治理沙地452萬畝,草原沙化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造林577.4萬畝,森林蓄積量增加8170萬立方米,達到11.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51.3%,提高2個百分點。承辦了第九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淘汰落後產能,關停14臺小火電機組、12個小水泥廠、9個小煤礦和1家造紙企業。開展綠色、生態、和諧礦山建設,礦山企業保護生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逐步增強。我市已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爲低碳試點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xx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20xx0元,年均增長14.1%;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9130元,年均增長16.7%。人均消費支出達到9733元,年均增長15.2%。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達到2.13萬元,年均增長16.5%。私家車保有量達到16.3萬輛,年均增長18%。保障性住房投資209.3億元,開發1346萬平方米,惠及26.27萬戶家庭,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增加10平方米。城鎮新增就業14.23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36.09萬人,就業工作受到國務院表彰。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累計支出保障金130億元。城鎮低保月標準累計提高196元,農村牧區低保年標準累計提高1580元。扶貧開發累計投入資金10億元,實現30萬人脫貧。累計爲民辦實事90件,呼倫貝爾愛心家園、海拉爾火車站和中心城區供水等一批重點公共公益工程投入使用,人民羣衆得到更多實惠。

——社會建設發展步伐加快。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全部完成,教育水平整體提升。創新型呼倫貝爾建設紮實推進,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五張文化名片”影響廣泛,14個圖書館和42個博物館免費開放,大型歷史話劇《拓跋鮮卑》榮獲“五個一工程獎”。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基本藥物供應保障、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深入開展。人口和計生工作穩步推進。羣衆體育蓬勃發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承辦了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成功舉辦了全市第三屆那達慕。民主法制建設紮實推進,累計辦理人大代表議案7件、建議765件,政協委員提案1238件。行政執法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加強社會管理,推進社區整合,社區服務條件明顯改善。恢復鄉鎮蘇木建制27個,建設週轉房5.8萬平方米,改善了鄉鎮幹部生活工作條件。暢通信訪渠道,妥善解決羣衆合理訴求,累計化解積案2259件。圓滿完成了維穩安保任務。國防和雙擁工作成效突出,連續三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良好。平安呼倫貝爾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人民羣衆安全感明顯增強。統計、審計、供銷、質監、國土、物價、工商、人防、廣播電視、氣象、地震、殘聯、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和紅十字會等工作都有新進展。全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安寧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經濟社會實現重大跨越的五年,是全市各族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也是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五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幹部羣衆攻堅克難、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呼軍警部隊指戰員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呼倫貝爾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年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是必須堅持美麗與發展雙贏。綠色是呼倫貝爾的底色,保護好這片綠色淨土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貧窮保護不了美麗,發展纔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二是必須堅持擴總量與調結構並重。沒有足夠的經濟總量,就談不上結構調整;沒有科學合理的經濟結構,更不可能持續做大經濟總量。擴大總量是當務之急,優化結構是長遠之計。三是必須堅持加快發展與改善民生同步。讓羣衆過上幸福生活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一定要牢記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爲了人民,將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四是必須堅持經濟與社會統籌。沒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就缺乏支撐;沒有社會進步相適應,經濟發展也難以持續。我們必須做到經濟與社會統籌安排、協調發展。

回顧過去五年,也要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小,發展不足,我市仍屬於欠發達地區。經濟結構不優,一產不夠強,二產不夠大,三產層次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縣域經濟活力不足,缺少發展的內生動力。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任務艱鉅,基礎設施瓶頸還沒有根本解決,改善發展條件任重道遠。部分羣衆生活仍然困難,改善民生壓力較大。基本公共服務相對滯後,社會建設仍然薄弱。影響我市改革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維護穩定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幹部隊伍中還存在作風不實、緊迫感不強和不廉潔、不作爲、不敢擔當、不負責任的現象,抓落實的本領和能力不足,政府自身建設有待加強。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主要任務

黨的判斷,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綜合分析今後五年面臨的發展形勢,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總量小和發展不足這個基本市情沒有變,人民羣衆對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公共服務的期待沒有變,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這個階段性社會特徵沒有變,作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儘快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同全國全區一道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急迫而艱鉅。我們一定要有形勢逼人、寢食難安的緊迫感。同時,更要看到,國務院關於支持內蒙古又好又快發展若干意見、西部大開發二期規劃、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第二個十年規劃、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一系列政策持續發酵,我們多年奠定的基礎更加堅實,各族幹部羣衆盼發展、促發展的願望更加強烈。加之,我市資源豐富、區位獨特、產業多元、後發優勢明顯。這些都將成爲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有利條件。我們一定要振奮精神,攻堅克難,殫精竭慮,苦幹實幹,全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按照美麗發展、科學崛起、共享繁榮的總體要求,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以生態文明建設爲基礎,以投資和項目建設爲載體,以改革開放爲動力,全力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進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繼續保持高於全國、全區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努力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斷增強產業發展能力、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和生態環境支撐能力,高度關注和改善民生,高度重視社會穩定,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地方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7%。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7%。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節水減排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完成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要着力構建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穩定實現經濟結構由農牧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轉變。一要擴總量。到20xx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工業總產值突破24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工業佔GDP比重接近50%。二要調結構。傳統優勢產業重點做好煤炭和煤基精深加工,擴大電力規模,拉長有色金屬鏈條,發展新型建材和綠色食品,形成集羣聯動發展格局;非資源產業重點發展生物製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和新能源等產業,強化科技支撐,延伸產業鏈條,到20xx年,非資源型產業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0%以上。三要上臺階。工業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單位產值能耗逐步下降,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行業競爭力和產業支撐力進一步增強。到20xx年,打造煤電化和農畜產品加工2個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形成1個產值超千億元的核心經濟開發區和3個產值超五百億元的工業園區,建成5個以上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

(二)全力推進農牧林區繁榮發展。以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爲核心,努力推動我市由農牧業大市向農牧業強市轉變。到20xx年,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450億元,糧食產量達到170億斤以上,牧業年度牲畜存欄穩定在1800萬頭只,畜牧業佔農牧業比重達到50%以上。

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水利建設,強化科技支撐,推進種養業內部結構調整。到20xx年,節水灌溉面積達到700萬畝,土地流轉1000萬畝,草牧場流轉20xx萬畝,農牧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

推進農牧業產業化。依託豐富的農畜產品,以玉米、油料、肉、乳等產業爲重點,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畜產品轉化能力。扶持做大玉米深加工產業,統籌謀劃大型肉類深加工龍頭企業,研究整合乳品加工產業。重點支持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發展,到20xx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加強基地建設,優化空間佈局,促進優勢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向重點區域集中,土地草牧場流轉向種養大戶、合作組織和大型龍頭企業集中。到20xx年,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農畜產品加工形成的產值佔工業總產值35%以上。爭創國家馳名商標,打響呼倫貝爾品牌。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完善公共服務,扶持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加強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教育、醫療、信息等公共服務水平,改進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生態優美、經濟發展、生活舒適的新型農牧林區。

(三)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具有擴大投資和拉動消費的雙重功能。到20xx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社會結構實現由農村牧區社會向城市社會的歷史性轉變。

加快呼倫貝爾中心城區建設。實施“東擴西優、南聯北延”發展戰略,擴大中心城區規模,統籌推進“一城三區一鎮”一體化發展,率先將海拉爾打造成在蒙東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的中心城市。到20xx年,人口規模達到40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131平方公里。把握好力度和節奏,推進新區河西、河東和東山組團建設。打造新型城市綜合體和產業集成地產。抓好海拉爾老城區綠化、亮化、美化和供熱、供電、小巷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伊敏河景觀帶、東山城市功能區、西山生態景觀區和城北海拉爾河溼地等項目。實施城市出口暢通工程,建成城市外環路。打造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的中心城區。

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滿洲里、牙克石、扎蘭屯等區域中心城市要突出地域特色,科學規劃,提升城市品位。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改善人居環境。出臺人口向城區聚集政策,按照“自願爲主、來去自由”的原則,鼓勵農牧民和林區羣衆在土地、草牧場和林地權屬不變的前提下進城安居。推動森工、農墾和地方林業通過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加快城關鎮和重點鎮建設。規劃先行,突出特色,注重實效,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係。

(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是就業的最大容納器。到20xx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到50%以上。一要加快發展旅遊業。依託自然景觀、民俗文化和區位優勢,打造原生態多民俗國際性旅遊目的地。加快星級酒店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精品路線,加強宣傳促銷,促進草原森林和四季旅遊均衡發展。規範經營秩序,強化執法檢查和行業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二要大力發展物流業。依託海拉爾、牙克石、扎蘭屯等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重點物流地區和物流港,培育大型物流龍頭企業。依託口岸城市和支線機場,發展國際物流和空港物流。搶抓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打造工業物流體系,提高物流業專業化水平。三要努力提升商貿業。引進大型商貿連鎖企業,建設商業綜合體,推動商貿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電子商務、設計研發等新興業態,提升商貿業信息化水平。抓好糧食、蔬菜、肉乳等農畜產品的加工、倉儲和流通。四要着力壯大金融業。引進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培育地方金融機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扶持本土企業上市。

(五)建設美麗呼倫貝爾。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好生態環境。落實國家和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完善我市森林、草原等專業規劃,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嚴格控制開發區域和開發強度,新上項目堅決做到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不上,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不上,不符合空間佈局規劃的不上,真正實現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落實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退牧、天然林保護二期等重點工程。到20xx年,全市可利用草原的20%實現禁牧、55%實現草畜平衡。堅持每年治沙100萬畝。加大生態移民力度,建立生態無人區。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量化生態指標,面向社會公佈,接受各界監督。加強動植物保護,嚴懲亂砍濫伐、毀林毀草開荒、河流污染等行爲。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培育優質生態產品,逐步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爲現實經濟優勢。

(六)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是激發內力、增強活力的關鍵。

推動森工集團發展壯大,將其培育成林業、木材加工、旅遊、礦業多元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重點培育農墾集團,將其打造成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化航母。全面啓動地方林業改革,形成新的適應市場的體制機制。完善呼倫貝爾經濟開發區運行機制。加快理順中心城新區管理體制。健全城投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步整合旅遊資源。支持企業進行戰略重組。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市與各旗市區財政體制。扶持小微企業和本土企業發展,重視本土企業的培育,建設民營企業服務平臺,確保爲非公經濟平等配置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積極主動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產業、基礎設施和政策上對接,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支持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強化區域合作,放大政策效應。加快中俄蒙合作先導區政策和規劃的爭取,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源節約型、科技創新型、產業帶動型和生態環保型項目。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新的突破。

(七)全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要加強分類指導,統籌推進,促進縣域經濟大發展。一要認清特色資源。縣域經濟的本質就是特色經濟。發展縣域經濟,要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認清特色資源,選準區域特色,努力走特色鮮明的產業化發展路子。二要培育主導產業。突出差異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根據優勢資源來確定主導產業,集中精力將主導產業培育成爲立旗立市的大產業,圍繞主導產業搞配套、搞延伸、搞協作,形成產業集羣。三要抓住關鍵環節。各旗市區要選準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有選擇地推進城鎮化、農牧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商貿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各自發展模式。四要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和投資是發展縣域經濟的重中之重,要積極爭跑,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帶動縣域經濟發展。五要優化發展環境。認真落實上級政策,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各個領域,使民營經濟成爲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

(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五年的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基礎設施滯後問題。公路重點推進新林北—扎蘭屯—那吉屯高速公路、拉布達林—海拉爾一級公路等高等級公路建設,建設里程1036公里,與自治區基本同步實現縣縣通高等級公路。鐵路重點推進濱洲鐵路電氣化改造、滿洲里—伊爾施等項目,新增里程930公里,運輸能力達到2.3億噸。民航重點推進扎蘭屯支線機場和一批通用機場建設,啓動呼倫貝爾海拉爾機場遷建前期工作,打造市域一小時航空圈。電網重點加快500千伏和220千伏主網架建設及城鄉電網改造,推進電力二期外送項目。水利重點推進諾敏、曉奇等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和尼爾基下游30萬畝灌區建設。全市節水灌溉面積達到700萬畝,其中膜下滴灌達到200萬畝。信息要提高通信、廣電、計算機骨幹網絡的覆蓋度,建立和完善雲計算等各類信息服務應用平臺。

(九)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實施“五大工程”。一是收入倍增工程。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五年脫貧15萬人。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到20xx年,居民收入實現翻番增長。二是就業促進工程。堅持就業優先,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爭創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到20xx年,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以上,農牧民轉移就業37萬人以上。三是社會保障工程。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爲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爲重點,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四是百姓安居工程。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管理,從根本上改善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五是“菜籃子”工程。加強蔬菜基地建設,提高本地蔬菜產量;建立外來蔬菜綠色通道,減少流通環節;加大冬季倉儲物流基地和平價超市建設,平抑菜價。

(十)不斷加強社會建設。加強社會建設,是確保社會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

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構建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教育發展步伐,優先發展民族教育,完善教育基礎設施,促進均衡發展,普及規範20xx年國民教育,抓好校外教育,支持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教育部評估驗收,提升高等學校辦學實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草原書屋建設等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蒙中西醫”並重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注重地方病和傳染病防治,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和機制,實現監督網全覆蓋。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羣衆體育和競技體育,實現旗市區綜合性體育場館全覆蓋。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力度,提升居民文明素質。繼續推進雙擁模範城創建,鞏固良好的軍政軍民關係。

加快社區建設,完善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加強安全生產,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廣泛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各單位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社會矛盾排查化解長效機制,預防和妥善處置羣體性、突發性公共事件。統籌推進計生、統計、人防、紅十字會、廣播電視、工商、質監、氣象、地震、老齡、民族宗教、殘聯、檔案史志等工作。

(十一)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府自身建設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一要建設廉潔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制度,強化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約束,嚴格規定重大事項決策、項目審批、資源配置等各項程序,完善政府採購的方案細則,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滋生。強化監察審計職能,堅決查辦大案要案,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二要建設效率政府,提高羣衆的滿意度。全面強化政府行政審批中心職責,減少審批事項,減化辦事程序,公開辦事流程,凡是屬於市本級部門職責範圍內的事項都要在行政審批中心辦結。紀檢監察、審計部門要進駐行政審批中心,實行全程監督,對效率低下、久拖不決的人和事要嚴肅查處。三要建設法治政府,做到依法治市。始終把依法行政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切實解決不作爲和亂作爲的問題。四要建設責任政府,提高政府執行力。時刻牢記政府就是服務,權利就是責任,始終保持勤勉敬業的狀態、真抓實幹的作風,切實履行好政府的職責,做到勇於擔當、敢於負責,讓人民滿意。

三、20xx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起步之年。統籌考慮當前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根據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會議精神,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確定爲: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8%。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18%。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7%。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節水減排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必須在保增長、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和抓落實上下功夫,重點做好七項工作。

(一)以項目和投資爲重點,確保工業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實施市本級重點項目100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達到20%。

繼續做大傳統優勢產業。煤炭行業重點推進大唐謝爾塔拉露天礦和新左旗白音查幹煤田等項目建設,確保扎尼河露天礦投產達效,全年煤炭產量超過1億噸。電力行業重點推進華電莫旗2×35萬千瓦、華能牙克石2×20萬千瓦和東海拉爾2×35萬千瓦熱電聯產等項目,啓動企業自備動力車間建設,電力裝機達到840萬千瓦。化工行業加快神華褐煤綜合利用多聯產升級示範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中煤集團200萬噸化肥等項目,爭取神華陳旗1000萬噸褐煤提質項目一期100萬噸達產達效,形成10萬噸二甲醚和110萬噸尿素生產能力。有色金屬行業確保馳宏20萬噸鉛鋅冶煉投產,開工建設中國黃金多金屬礦分步回收綜合利用等項目,形成日處理10萬噸礦石採選能力。加快蒙西、北疆等水泥項目建設,熟料產量達到720萬噸。推進石油等產業發展。

着力推進非資源型產業。農畜產品加工業重點開工建設同聯集團扎蘭屯100萬噸玉米加工等項目,確保阜豐集團200萬噸玉米加工項目達產達效,玉米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裝備製造業重點加快山東能源棗莊集團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建設。生物製藥業確保北方藥業二期和鴻洋藥業一期竣工投產,開工建設鴻洋藥業二期和北方藥業三期工程。推進風能、光伏和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啓動雲計算項目。

全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突出抓好園區項目招商。做好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修編,完善開發區管理體制,抓好土地運營和融資貸款,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服務能力,爭取晉升爲國家級開發區。完善各園區基礎設施條件,推進土地收儲,加快伊敏煤電基地和扎蘭屯嶺東、阿榮旗建材、滿西產業基地等工業園區建設,增強園區自我發展能力。

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落實上級各項政策,搭建服務平臺,完善融資擔保,培育本土企業,推動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二)以農牧業產業化爲重點,加快農牧林區發展步伐。以農牧業產業化爲引領,加大投入,調整結構,提升農畜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農牧林區經濟發展。

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抓好玉米、油料、肉、乳和林果等十大產業,重點在精深加工、產業延伸和產品升級上下功夫。扶持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同聯藥業、阜豐科技、雀巢和中榮等龍頭企業發展,以組建呼倫貝爾肉業集團爲核心,在大型龍頭企業培育上取得突破。引入戰略合作伙伴,通過戰略重組,培育加工、流通等大型龍頭企業。

推進農牧業基地建設。支持龍頭企業投資建設基地,新建中榮萬頭肉牛育肥場等規模化標準養殖場100個,加快雀巢奶業基地建設,推進農區設施養殖基地建設,增加玉米、大豆、馬鈴薯等標準化種植基地,啓動建設良種繁育基地。規範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合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加快農牧林業內部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提高農區畜牧業佔全市畜牧業比重,提高畜牧業佔農牧業的比重。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要以增加玉米種植面積爲主,確保今年達到900萬畝。加大林業內部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替代產業,改變產業單一局面。

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農業綜合開發,流轉土地550萬畝、草牧場1100萬畝。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新增節水灌溉43萬畝,其中玉米膜下滴灌達到30萬畝。做好“呼倫貝爾羊肉”等3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註冊。

加快新農牧林區建設。推進農牧林區水利、電網、交通、通訊、文化、教育、衛生等公益設施建設。解決1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做好農村危舊房改造和環境整治等工作,改善農牧林區面貌。

(三)以旅遊和物流爲重點,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持續做大旅遊文化產業。整合旅遊資源,搭建旅遊投融資建設平臺,市場化開發運作旅遊景區。完成呼倫貝爾民族文化園、蒙兀室韋·蒙古之源民族文化園、大興安嶺森林火車遊等項目建設,提升景區建設水平。打造海拉爾—滿洲里—阿爾山—柴河黃金旅遊線路,推進森林深度遊,開發冬季冰雪旅遊,啓動旅遊服務驛站建設,促進草原森林旅遊均衡發展。加快星級酒店和旅遊網絡平臺建設,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建立行業管理平臺,強化行業培訓和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提升旅遊服務水平。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均增長20%以上。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新的文化旅遊品牌。加快物流業發展。整合現有物流企業,啓動大型物流交易市場。確保牙克石大興安國際物流園建材和商貿區投入使用。加快建設海拉爾中俄蒙國際物流園、扎蘭屯嶺東商貿物流園和阿榮旗中心物流園。建設海拉爾紅星美凱龍城市商業綜合體、滿洲里國際木材交易市場。促進金融業發展。推動金融企業增設分支機構,引進新的金融機構,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提升商貿業水平。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建設2個配送中心和100個村級連鎖農家店。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會展、網店快遞、家政服務等新興服務業。

(四)以生態保護與建設爲重點,提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統籌抓好天然林保護二期、重點公益林保護和退牧還草二期工程,繼續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等各項政策。退牧還草415萬畝、禁牧2850萬畝、草畜平衡7500萬畝,森林採伐量控制在110萬立方米以下。完成100萬畝沙區治理任務。繼續開展綠色、生態、和諧礦山建設。推進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治理和小流域治理。加強生態治理後期管護,鞏固生態治理成果。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嚴懲毀林毀草開荒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爲。提升土地優化利用率,拓展建設用地6000公頃,完成10萬畝土地項目整治。完善森林城市建設,重點實施中心城區北出口綠化。開工建設呼倫貝爾自然博物館。

(五)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城市建設。投資339億元,建設房屋1350萬平方米,實施給排水、供熱、城鎮道路等251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完善中心城新區河東組團城市設計,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中心城新區河東部分建設,開工建設伊敏河景觀帶,建成成吉思汗大街等14條道路,確保中心文化區“三館一湖”投入使用。建成中心城東出口和西出口道路。加快城市環路建設,建成中心城區西環路。理順呼倫貝爾中心城新區管理體制。加大東山組團、滿洲里、扎蘭屯、牙克石、阿榮旗等新區建設力度。

基礎設施建設。公路投資55億元,重點推進國道那吉屯—尼爾基、省道金邊壕—大興等13條公路建設。鐵路投資60億元,重點實施阿榮旗—莫旗鐵路、海拉爾—拉布達林—黑山頭鐵路、滿洲里—伊爾施鐵路和濱洲鐵路電氣化改造等10個項目。民航投資2億元,開工建設扎蘭屯支線機場和新右旗、莫旗通用機場,組建呼倫貝爾通用航空公司。積極開闢境內外旅遊航線。水利投資15億元以上,確保揚旗山水庫蓄水,開工建設扎敦等水利樞紐和尼爾基水利樞紐下游30萬畝灌區,推進曉奇、諾敏水利樞紐前期工作。電網投資18億元,開工扎蘭屯500千伏變電站工程,推進33項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加快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和數字城市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六)以提升經濟發展活力爲重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支持森工、農墾等國有企業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妥推進地方林業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規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徵繳和國有資產運營行爲。做好事業單位改革機構分類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新農合市級統籌管理,推進縣級公立醫院試點改革。完善市與各旗市區財政體制,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和非稅收入收繳制度等各項財政管理改革。

加強與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上的對接,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爭取將我市設立爲國家開發開放與保護生態環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支持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高質量做好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專業規劃。啓動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規劃和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建設。加大口岸、對外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中俄蒙經貿文化合作。推進諾永達拉果鉛鋅礦和別列佐夫鐵礦等境外項目建設。外貿進出口總額和口岸過貨量保持穩定增長。

優化發展環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勵和引導非公企業圍繞優勢特色產業搞延伸,圍繞重點項目搞協作,圍繞大型基地搞配套,非公經濟佔GDP比重保持在50%以上。

(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提高社會建設水平。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的同時,更要全方位關注人民羣衆日常生活,解決好供熱、供水、供電、供氣等生活保障問題。妥善安排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等日常生活,統籌抓好糧食銷售、牲畜出欄、蔬菜供應和物價穩定等事關羣衆收入的問題,確保廣大人民羣衆安居樂業。老城區要繼續推進亮化、綠化、美化和小巷治理工作,改善人居環境。新區要重視做好居民出行、購物、上學、就醫等配套工作,加快完善功能。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設,指導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推動海拉爾科技示範園區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快幼兒園和風雨場館建設,做好校車的安全運營與管理。弘揚優秀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啓動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內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館和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院改造等項目。推進醫改示範區建設,繼續實施衛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呼倫貝爾市衛生信息平臺及應用系統建設,建成覆蓋全市的120醫療急救指揮系統。扶持蒙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體育競技水平和羣衆健康水平。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提高自救互救技能。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做好殘疾人和老齡工作。落實民族宗教政策。統籌抓好人口與計生、統計、審計、人才、氣象、廣播電視、人防、質監、地震和檔案史志等工作。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區建設,實施農村牧區社區建設試點。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制度化、常態化,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妥善解決羣衆合理訴求,把矛盾化解在源頭,確保社會穩定。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公共安全宣傳教育和應急演練。推進國防動員和軍警民邊防體系建設,開展雙擁模範城創建活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按照各自職能開展工作。

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履行各項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讓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實幹,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鬥!

呼倫貝爾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呼倫貝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xx”時期和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xx”時期,是我市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期。五年來,特別是黨的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市政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各族幹部羣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堅持“美麗發展、科學崛起、共享繁榮”總體要求,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開創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96億元,五年增長0.7倍,年均增長10.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大關,這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5661.4億元,增長1.8倍,年均增長19.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3.3億元,增長0.6倍,年均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287億元,增長0.7倍,年均增長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46億元,增長0.9倍,年均增長13.1%。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實現了持續、穩定增長。

經濟結構調整邁上新臺階。“五大基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三次產業結構由19.6:42.1:38.3優化爲16.5:44.6:38.9。種植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達到124.2億斤,實現“十二連增”。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農區畜牧業發展加速,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到2136.7萬頭只,農區牲畜頭數佔比達到72.2%。農牧業產業化力度加大,農畜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425億元,是20xx年的2.7倍。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五年提高15.8個百分點。

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引進培育了阜豐集團、北方藥業、呼倫貝爾肉業、雲南馳宏等一批大型企業,玉米加工、生物製藥、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有色金屬等新的優勢產業發展實現突破。非資源型產業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7.5%,五年提高3.7個百分點,成爲拉動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服務業蓬勃發展。旅遊規模達到1417萬人次,年均增長12.3%;旅遊收入完成448.4億元,年均增長27.9%。金融、保險等行業大幅增長,社會融資總規模連續三年超過存款總額,達到1587億元。非公經濟活躍度明顯增強,佔全市GDP比重達到65%,五年增加14.9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生態建設五年投入63.4億元,是“xx”的3.6倍。造林6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1.4%,新增活立木蓄積量1.2億立方米,我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和“低碳試點城市”稱號。累計發放草原生態補助獎勵資金26億元,禁牧和草畜平衡1.04億畝,惠及873個嘎查村、13.7萬戶、39萬人。沙區綜合治理累計投入8.8億元,完成541.9萬畝,實現了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雙減少”。推進呼倫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水位上漲3.2米,水域面積達到2038平方公里。綠色礦山、和諧礦區建設持續推進。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節水任務。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城鄉建設成效顯著。五年投入1664億元,是“xx”的3.9倍。房屋建設連續五年超千萬平方米,海拉爾火車站、愛心家園、市政務服務中心、民生大廈、“三館一湖”等一大批重點工程投入使用。累計實施供水、河道整治等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項目1400多個,完成投資377.4億元,是“xx”的3.3倍,人均道路和公園綠地面積分別增長82%和53%,伊敏河綜合治理工程主體完工。城市新區建設有序推進,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84.5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五年投入535.4億元,是“xx”的1.6倍。高速公路達到453公里,一級公路達到543公里,全市公路通車裏程達到23483公里。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236公里。海拉爾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83萬人次,扎蘭屯支線機場和根河、阿榮旗、新右旗三個通用機場建成,機場羣建設初具規模。紅花爾基水利樞紐投入使用,揚旗山水利樞紐工程全面完工。供電能力明顯改善,基本形成了以500千伏和220千伏爲主網架、110千伏及以下爲配網的電網架構。

改革開放邁上新臺階。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深化改革。xx屆三中全會以來,累計實施經濟、生態、文化、社會領域改革234項,形成成果129項。政府機構改革如期完成,精簡、取消、下放539項行政審批事項,佔全部審批事項的80%。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爲國家級開發區,組建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城投集團等9個投融資建設主體,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家非公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實現了直接上市融資零的突破。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土地、草牧場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流轉土地1000萬畝、草牧場1500萬畝。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擴大對外開放。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上升爲國家戰略,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蒙古國駐呼倫貝爾領事館正式開館。“呼倫貝爾--天人合一的地方”城市宣傳片亮相紐約時代廣場,提升了呼倫貝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外貿易穩定增長,進出口總額累計完成137.8億美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累計引進國內(市外)資金3496.2億元,是“xx”的2.1倍。

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臺階。民生投入大幅增加。民生支出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2.5%,五年年均增長1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844元,五年增加11987元,年均增長11.4%;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32元,五年增加5337元,年均增長13.9%,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雙跑贏GDP和財政收入增速。“十個全覆蓋”工程累計投入110.8億元,1207個行政村85%實現全覆蓋,279個自然村屯實現全覆蓋,農村牧區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扶貧開發成效明顯,五年投入101.2億元,脫貧21.2萬人。保障性安居工程五年投入400億元,建設、改造住房28萬套,其中城市棚戶區5.9萬套,建立起了多層次、全覆蓋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創業就業工程紮實推進,新增城鎮就業18.2萬人。累計發放購煤補助4.1億元,23萬多戶低收入農牧民家庭受益。發放助學金1.9億元,幫助5355名低保家庭的孩子圓了大學夢。爲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解決1人就業,實現了動態清零。

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鎮低保標準由每月282元提高到468元,農村牧區低保標準由每年1847元提高到3300元。蔬菜倉儲設施達到20萬立方米,建成75家蔬菜平價超市。投資15億元,實施中心城區集中供熱和“拆爐併網”工程,拆除鍋爐120座,新增集中供熱325.8萬平方米,有效解決了城市燃煤污染問題,中心城區的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2項,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投入使用,科技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教育五年投入25億元,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質量明顯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醫療服務水平持續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基本建立,常住人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以上。計劃生育工作紮實推進,人口出生水平保持穩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部免費開放,民族歷史話劇《拓跋鮮卑》、廣播劇《彩虹升起的地方》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全民健身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競技體育水平大幅提高。食品藥品監管實現全覆蓋。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檔案史志、市場監管、氣象、人防、地震、工青婦、紅十字、科協、關工委、殘聯和老齡等工作都有新進展。

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邁上新臺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和科學民主決策,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累計辦理人大代表議案5件,意見、批評和建議666件,政協委員提案1165件。建立了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和法律顧問制度,規範性文件的制定、備案、審查機制進一步完善。依法治市穩步推進,獲得國家“六五”普法先進城市稱號。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自治區28項具體要求和市委相關要求,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得到加強,“四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三公”經費縮減31.2%。

精神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成功承辦了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呼倫貝爾建設成效明顯。市本級累計化解信訪積案4595件,全市信訪總量下降27.8%。社區建設和社會管理成績顯著,我市被評爲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軍地關係更加和諧,雙擁和邊防工作得到加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各位代表,20xx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全面落實市委三屆六次全委會議精神,按照“立足當前穩增長、着眼長遠調結構、全面改革增活力、紮紮實實惠民生”的工作安排,奮力開拓,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市人大三屆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7.6%,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3%,城鎮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8.2%。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預期目標。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穩增長。把穩增長作爲新常態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健全完善重點項目和重大事項專項推進機制。開復工重點項目172個,完成投資370億元。實施了城建及公路、鐵路、民航、水利、電網等一批重大項目,爲穩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多措並舉穩定企業生產。出臺工業經濟穩增長十條措施和扶持小微企業加快發展等一系列措施,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和取消降低收費等政策,推動電力直接交易及電力直供,降低企業運行成本近3億元,幫助82戶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發放援企穩崗資金5000萬元,100多家企業受到資助,惠及企業員工11萬人。金融創新拓寬了融資渠道。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87.5億元,存貸比72.6%,提高9.2個百分點。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31個PPP項目列入自治區和國家項目庫,完成投資23.8億元。

(二)着力調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糧食增產1.1億斤,牲畜增加181.3萬頭只,糧食總產、牲畜存欄均創歷史新高。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6.3萬畝,科技對農牧業貢獻率達到55%,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認證和農畜產品地理標誌認證達到304個,農牧民合作社達到7786家,畜牧業產值佔一產比重達到35%。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技術改造,延伸鏈條,推進新興產業做大規模,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有色金屬、製藥產業和玉米深加工等產業產值分別達到342.4億元、98.6億元、73.9億元和146.8億元,分別增長6.6%、46.6%、47.6%和29.1%,成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把旅遊業作爲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帶動了第三產業繁榮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621.5億元,增長9.3%。加快發展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入駐電商企業39家。

(三)着力促改革。全面簡政放權。完成了“三單”編制,向社會公佈權力清單6764項、責任清單237項、負面清單35項。市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投入運行,實現了部門、事項、收費100%進駐,政府採購、國有產權交易、工程建設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權交易等公共資源集中進場交易。推行“先照後證”制度,完成了“三證合一”工作,新增市場主體28127戶、註冊資本金173.8億元。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推動國有重點林區、地方國有林場改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啓動了國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和中俄蒙合作先導區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覆。滿洲里在全國率先啓動盧布現鈔使用試點。額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實現臨時常年開放。

(四)着力惠民生。舉全市之力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全年完成投資95億元,改造危房90963戶,街巷硬化3166公里,修建院牆652.3萬延長米、甬道116.5萬延長米,植樹500餘萬株。紮實推進扶貧開發、百姓安居和創業就業工程。3.5萬農牧民擺脫了貧困,3.5萬城鎮居民喜遷新居,城鎮新增就業2.9萬人,創業園和孵化基地達到74家。着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企業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93元,城鎮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年提高60元。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啓動了種子工程。組建了嶺西和嶺東兩個職教集團,扎蘭屯職業學院開始招生。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考察研究項目科研中心開工建設。旗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足球改革進展順利。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啓動了爭創全國文明城各項準備工作。各類安全事故起數下降12%。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羣衆安全感明顯增強。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政府作風建設常態化機制正在形成。

(五)着力保生態。認真貫徹落實新《環境保護法》。集中開展大氣、水污染防治和礦區環境綜合整治等環保專項行動,自治區及市本級92項減排任務全面完成。推進呼倫湖流域綜合治理。開展了呼倫湖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排查整治48家沿湖周邊經營戶和企業,全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繼續推進天保二期、草原生態補獎、沙區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造林綠化120萬畝,草畜平衡7508萬畝、禁牧2850萬畝,完成沙區綜合治理100萬畝。

各位代表,經過五年的艱辛努力,我們全面完成了“xx”的主要目標任務,成績來之不易,呼倫貝爾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政協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這裏,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爲呼倫貝爾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向駐呼軍警部隊官兵,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呼倫貝爾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矛盾和挑戰:我市是欠發達的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總量不大,綜合實力不強,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相對落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與全國全區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艱鉅繁重。我市屬於資源型地區,產業結構單一,原字號、低端化特徵明顯,非資源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現代產業體系的任務艱鉅繁重。我市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敏感度和社會關注度高,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守住生態紅線,推進綠色轉型,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打造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任務艱鉅繁重。我市市場發育不充分,發展環境不優,民營經濟發展不足,科技支撐薄弱,人才、資本短缺,創新發展的能力和活力不強,新常態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實現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任務艱鉅繁重。我市地處偏遠,遠離大城市和中心市場,處於鐵路、公路、航空、電網、信息等各種通道的神經末端,難以承接大城市、大市場的帶動和輻射,生產、生活、物流成本相對較高,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發展“短板”的任務艱鉅繁重。還要看到,隨着財稅改革深入推進,主體稅種增長放緩,政策性減稅因素增多,新的增長點培育尚待時日,民生支出剛性增長,財政收支矛盾加劇,保民生、保發展的任務艱鉅繁重。各級政府自身改革正在進行中,職能轉變尚在路上,部分幹部存在“爲官不爲”問題,能力不足“不能爲”、動力不足“不想爲”和擔當不足“不敢爲”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打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發展環境的任務艱鉅繁重。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切實應對和解決好這些困難、矛盾和挑戰。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關鍵期。根據黨的xx屆五中全會、自治區黨委九屆十四次全委會精神,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議確定了“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已經全面體現在《呼倫貝爾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中,提交本次大會審議。

今後五年,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國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發力點,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規劃實施重點項目2600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0%以上、累計達到6200億元以上。挖掘內需潛力,培育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環境,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努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後五年,要堅持向改革要動力,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創新發展。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培育形成一批有活力、能創新、善協作、帶動就業強的市場主體。加快傳統產業和重點領域創新,發展“互聯網+”經濟,推動三次產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明顯提高,實現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大力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提升高校的創新能力,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造就各類創新型應用人才,打造一批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創業基地和創業平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着力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發展新活力,再造發展新優勢。

今後五年,要堅持全力以赴調結構、轉方式,着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實現協調發展。按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要求協調三次產業發展。農牧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工業轉型升級實現突破,金融、旅遊、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支撐作用明顯提升,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0%,多極發展、多元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確立,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爲15∶40.5∶44.5。優化生產力空間佈局,促進區域分工協作,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統籌推動嶺東、嶺上、嶺西地區協調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宜遊的草原名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20xx年,全市公路通車裏程達到28000公里以上,鐵路網總長度達到2900公里以上,市域內一小時航空圈全面建成。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利灌溉面積達到800萬畝以上。電網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

今後五年,要堅持一以貫之推進生態建設,實現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爲全市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務,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守生態紅線,基本形成主體功能區佈局,生態文明制度基本健全。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有效控制,完成節能減排等各項約束性指標。到20xx年,森林面積達到1300萬公頃以上,新增活立木蓄積量1.2億立方米以上,草原植被蓋度達到74%。森林、草原、河湖、溼地等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與修復,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更加鞏固。

今後五年,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深度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現開放發展。全面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建成中俄蒙合作先導區,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功能全面發揮,與俄蒙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跨境經濟合作區等產業合作平臺基本建成,經貿、投資、人文等多元合作機制全面建立,逐步實現由口岸門戶通道向進出口加工基地和多元合作平臺的轉變,歐亞大陸橋樞紐地位更加鞏固,對外開放的活力和動力充分釋放。年貨運綜合能力達到1億噸,旅客通關能力達到1500萬人次,對東北、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產業吸引能力不斷提升,開放對全市經濟發展的牽動力顯著增強。

今後五年,要堅持民生爲本,着力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共享發展。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原則,共享發展成果,城鎮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均達到9%,人均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到20xx年,4個自治區重點貧困縣全部摘帽,到20xx年,2個國家重點貧困縣全部摘帽,全市6.27萬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十個全覆蓋”、城鎮棚戶區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力承辦好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和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今後五年,要推進和諧呼倫貝爾和法治呼倫貝爾建設,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少數民族集聚區、邊境地區和諧發展,成爲睦鄰友好、民族和諧的示範區。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建設平安幸福和諧呼倫貝爾。

三、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自治區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和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議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的工作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落實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着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着力加強結構性改革,着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着力加強生態環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以優異成績迎接自治區成立70週年。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5%,城鎮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主要約束性指標達到自治區要求。

做好20xx年工作,必須認清形勢、明確方向、統籌安排、精準施策。着重把握三個原則:一是適應新常態。核心是解決好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問題,關鍵是把調結構、轉方式貫穿於全年經濟工作始終。二是貫徹新理念。必須堅定自覺地貫徹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對新發展理念細化、實化、政策化、機制化,使之成爲發展的“指揮棒”和“紅綠燈”。三是尋找新動能。關鍵是堅持改革,大膽創新,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把創業創新作爲內生髮展動力的主要生成點,把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轉變爲現實,引領我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爲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八項工作:

(一)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經濟穩定增長。穩增長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務,要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牢牢掌握穩增長的主動權。

準確把握中央政策。全面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更加強調質量和效益,把政策範圍內支持的事項作爲工作的優先方向,在政策中找機遇、找項目,積極爭取更多政策和資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齊齊哈爾-海拉爾-滿洲里鐵路客運專線、城市綜合走廊、電力外送等一批重大項目、重大事項和重大政策的前期工作,儘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健全完善重大項目、重大事項和重大政策的推進機制。

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全年安排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4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投資100億元,第二產業投資330億元,第三產業投資614億元。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18個,年度投資474億元。重點投向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有色金屬產業、生物製藥、玉米深加工、機械製造、旅遊、現代物流、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十個全覆蓋”等。

創新融資方式。創新政府投資方式,加大政府性擔保金投入。充分發揮融資平臺作用,做好產業發展基金、城市發展基金等基金設立發起工作。鼓勵金融產品創新,綜合運用信託、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擴大有效信貸投放,支持股權、債券融資。鼓勵社會融資創新,發揮民間借貸服務中心平臺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企業上市融資。

去產能、去庫存務求突破。正確處理鞏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與化解過剩產能的關係,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完善政府扶持政策。針對煤電產業產能相對過剩問題,推動上游煤電企業就地轉化和兼併重組,形成下游產業優勢。加快伊敏-興安-烏蘭浩特-科爾沁、海拉爾-牙克石-扎蘭屯兩條500千伏輸電通道建設和大用戶直供步伐,切實解決煤、電產業去庫存問題。

降低企業成本。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在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金融支持和打造優質服務環境等方面出臺具體政策,打好“組合拳”。繼續開展涉企收費管理,開展大用戶直供,加快園區重點企業鐵路專用線等生產性物流配套建設,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和發展後勁。

支持創業創新。營造創業創新環境、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激情。用信息化武裝三次產業、實體經濟。深入推進重點創新工程,完善優惠政策,強化市創業園示範引領作用,建設新的創業創新基地和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業園,鼓勵支持高校師生創業創新。繼續加大非公企業發展政策措施支持力度,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鼓勵引導企業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謀劃產業發展,發揮“互聯網+”的乘數效應,推動網絡經濟快速發展。

(二)着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經濟下行,從根本上講是結構問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必須尋求新突破。

推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信息化融合,提升加工轉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形成產業綜合成本優勢。支持企業聯合重組,加快褐煤多聯產項目落地,推動煤電聯營、煤化聯營、煤冶聯營,打造產業上下游要素鏈條,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加大對能源資源消耗高、資源利用率低、污染減排壓力大的企業的倒逼轉型。扶優扶強,推動木材加工企業整合,引導木材加工產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優化嶺東、嶺西乳業佈局,加快市域乳業企業兼併重組。

加快培育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加快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出臺支持乳、肉、薯、草、油脂等加工行業的扶持措施。開工建設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拉爾食品加工產業園。把有色金屬產業作爲主導產業培育,實施“1553”工程,推動有色金屬探採選冶加全產業鏈發展,抓好國森礦業日採選5000噸鉛鋅多金屬礦石項目,爭取鄂倫春八岔溝日採選3000噸鉛鋅項目早日達產,加快新右旗哈拉勝鉛鋅礦“探轉採”步伐,力爭中國黃金集團10萬噸銅冶煉項目開工。做優做大玉米加工產業,支持阜豐集團與世界高端企業合作,推動20萬噸穀氨酸鈉、鴻洋藥業、北方藥業三期等項目建設,全年加工轉化玉米300萬噸。打造牧業機械製造產業園,推動華德、瑞豐、蒙拓、沐禾等企業發展牧業機械和節水灌溉設備等裝備製造業。完成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20萬噸啤酒技術改造。加強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等新業態培育,推進中網科技雲計算基地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現代服務業作爲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把旅遊業作爲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全面啓動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工作。智慧旅遊實現突破,擴大媒體和網絡平臺旅遊宣傳覆蓋面,達到互聯網全方位可查詢水平。加快蒙古之源·蒙兀室韋歷史文化園、兩河聖山景區、拓跋鮮卑民族文化園、呼倫貝爾自然博物館等項目建設。推動呼倫貝爾草原國家公園、滿洲里中俄邊境旅遊區、柴河-阿爾山等5A級景區創建工作。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加強旅遊執法,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藉助央視豬年春晚分會場宣傳效應,推動旅遊業再上新臺階,全年旅遊接待人數和總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加速發展物流業,以濱洲線節點城市爲重點,突出抓好中俄蒙國際物流業,推動海拉爾、滿洲里、牙克石、扎蘭屯國際物流帶建設。加快新業態、新產品發展,注重發展綠色、時尚、品質消費,鼓勵社會資金投資養老機構、醫療健康、文體休閒、旅遊地產等產業。推動金融、保險、電商、快遞配送和環保產業等新型業態發展。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制定區域發展規劃,出臺區域協調發展政策。加快嶺東旗市發展,充分發揮農畜產品富集優勢,以農牧業產業化帶動區域經濟加快發展,加快阿榮旗肉業、大楊樹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打造嶺東新的經濟增長極。嶺西旗市要鞏固提升傳統煤電化產業,提高產業層次。嶺上旗市要加快培育旅遊、特色種養等接續替代產業,實現經濟轉型。口岸沿線旗市要依託中俄蒙合作先導區和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平臺,以開放促發展。

(三)把發展現代農牧業作爲結構調整的優先選擇。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大力推進農牧業現代化,着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着力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20億斤以上,牲畜存欄穩定在2100萬頭只以上,肉類、牛奶產量穩定在25萬噸和120萬噸以上。

加快推動農牧業轉型升級。優化農牧業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繼續推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農區畜牧業加快發展,提高畜牧業在大農業中的比重,實現畜牧業產值佔一產比重達到37%。優化糧、經、草三元結構,提高經濟作物和飼草飼料的種植比重,發展特色經濟。

提升農業保障支撐能力。加快補齊農業短板,新增節水灌溉50萬畝。新增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項目65萬畝。強化現代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實施好鄂溫克旗、阿榮旗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加大基層科技服務力度,確保科技貢獻率達到56%以上,農牧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5%以上。

大力發展農牧業產業化。充分發揮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肉業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企業聯合重組和技術改造步伐,確保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3%。鼓勵龍頭企業自建基地,強力推進人畜分離,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全年新建和改擴建規模養殖場132個。推動龍頭企業與農牧戶、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比例提高到48%。建設農畜產品綠色食品區域性大市場,繼續推進“呼倫貝爾牛肉、羊肉、馬鈴薯、黑木耳”等品牌建設和農畜產品可追溯體系建設。發展互聯網+現代農牧業,推動農牧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以補齊短板、強化配套,提升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爲導向,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全年投資280億元,房屋建設面積保持在1000萬平方米以上。

加強城鄉規劃設計。完善城鎮總體規劃和鄉村規劃,準確把握功能、產業特點和發展潛力,注重體現邊城特色、林區特色、民族特色。編制《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一體化發展規劃》。強化規劃的剛性和權威性,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着一屆幹。

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按照統一規劃、適度超前、配套銜接的原則,大力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年投資70億元以上。啓動中心城區第二水源地建設,推進“美麗村鎮”建設,實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提升城鎮園林綠化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優化城市交通,啓動城管執法體制改革,提高物業管理和服務質量。

加快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優先發展市中心城區,堅持市區共建、市區一體,完成伊敏河綜合治理工程和“六二六小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加快二中新校區和市醫院新區分院建設。統籌推動滿洲里、牙克石、阿榮旗、扎蘭屯等地新區建設。加快舊城區改造步伐,做好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棚戶區改造等項目,繼續實施城區供熱、供水老舊管網改造,確保設施完備、環境優美、宜居宜業。

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公路投資100億元,重點建設海拉爾-滿洲里、扎蘭屯-阿榮旗高速公路,國道海拉爾-哈達圖-拉布達林,省道滿洲里-阿拉坦額莫勒等項目。爭取開工尼爾基-大楊樹、阿里河-庫布春等公路,統籌謀劃、加快推進林區公路建設,配合“十個全覆蓋”全力推進通村通鄉油路建設。鐵路投資38億元,加快濱洲鐵路電氣化改造、阿榮旗-莫旗鐵路、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建設,開通兩伊鐵路客運,加快齊齊哈爾-海拉爾-滿洲里客運專線前期工作。民航投資3.5億元,扎蘭屯支線機場、新右旗、阿榮旗、莫旗通用機場實現通航,海拉爾機場擴建主體完成、新機場確定選址。水利投資25億元,加快扎敦水庫、尼爾基水庫下游30萬畝灌區建設,做好畢拉河水利樞紐、曉奇子水庫和甘河大型揚水灌區前期工作, 爭取Z866項目獲得國家審批。電網投資30億元,加快城網、農網改造步伐,加快已開工項目建設。推進呼倫貝爾-華北±800千伏電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

(五)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與活力。加大力度推動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產業轉型升級、市場深度融合,打造發展新優勢。

全面深化改革。承接好國家和自治區20xx年改革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全市各項改革落地生根。抓好政府自身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再精簡、下放一批審批事項,抓好“三單”目錄貫徹執行,提高行政審批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辦事效率和質量。推動財稅體制改革。抓好主體功能區試點,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抓好農村牧區改革,加快推進土地、草牧場確權登記工作,推動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入股、信貸抵押等制度創新。加快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農牧業適度規模經營。鞏固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推進電子營業執照和企業註冊全程電子化,開展企業名稱登記和企業簡易註銷改革工作,暢通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支持森工集團改革,深化農墾集團改革,加快推進地方國有林場改革,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全面擴大開放。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重大機遇,突出沿邊開放和沿線發展。推動中俄蒙合作先導區建設,爭取自治區出臺支持先導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儘快把國家政策細化、實化、具體化,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加快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完善綜合保稅區功能,促進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加強跨境合作,推動額布都格跨境經濟合作區獲批,啓動項目招商,完成中俄蒙跨境合作區規劃並啓動報批。抓好跨境旅遊,推動滿洲里、額爾古納設立跨境旅遊合作區。加快口岸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推進海拉爾-拉布達林-黑山頭、室韋-莫爾道嘎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阿日哈沙特-喬巴山等公路早日開工,啓動額布都格和室韋兩座口岸大橋前期工作,打造中俄蒙跨境運輸通道。發展進出口加工產業,抓好滿洲里油菜籽、新左旗飼草、新右旗肉馬等進口加工項目和諾永達拉果鉛鋅礦等境外資源加工項目。以海拉爾、牙克石、扎蘭屯、大楊樹等區域爲重點,加快建設物流保稅倉庫,與滿洲里保稅區互爲配合、互動發展。做好精準招商,積極承接東北、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全年引進國內(市外)資金560億元。

(六)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全力打造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堅守生態紅線。堅持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全面落實國家環境保護制度和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定並嚴格執行森林、溼地、草原、沙區植被“四條紅線”,堅決做到不符合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項目不上、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不上、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不上。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繼續加大草原、森林、河湖、溼地的保護與建設力度,實施國土綠化,天保二期,三北防護林,呼倫湖綜合治理,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綠色礦山、和諧礦區等重點生態工程。全年造林綠化60萬畝,沙地維護補建250萬畝,退牧還草190萬畝,禁牧和草畜平衡保持在1億畝左右。

深化污染防治。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建設。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加強黑羊站水源地保護,做好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等工程建設。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探索發展綠色產業、環保產業,抓好12.5萬畝紅花爾基退化土地碳匯造林項目。

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全力做好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堅決打擊毀林毀草開荒和超標準污染物排放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爲。堅決查處非法佔用草場,與民爭利等問題。

(七)加強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繼續加大公共財政支出向民生和社會事業傾斜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集中力量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繼續強化組織領導,嚴格規劃引領,多方籌措資金,保證工程質量。全年投資102.9億元,確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1207個行政村建設任務,年底前全面完成1251個較大自然村屯建設任務,剩餘的477個較小自然村屯開工危房改造和安全飲水工程,解決羣衆出行難問題。啓動500個自然村屯的搬遷工作。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按照“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的要求,深入實施“三到村三到戶”、金融扶貧和“金種子”扶貧等工程,逐村逐戶確定致富產業和幫扶措施,精準推進各類扶貧項目,確保2.5萬人穩定脫貧。統籌抓好各項民生工程。抓好“百姓安居工程”,投資100億元,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7.2萬套。推進“創業就業工程”,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9萬人,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羣的就業問題。繼續實施“人才強市工程”,加大各類緊缺實用人才的培育和引進力度。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完善臨時救助和大病救助制度,適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標準。繼續推進“菜籃子”工程,加強反季節蔬菜和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新建大棚20xx座、溫室360座。

推進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發展。發揮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功能,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辦好特殊教育,全面提升民族教育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校企合作,加快構建現代教育體系,支持呼倫貝爾學院嚮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推動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推進市新聞中心、蒙古族源博物館等項目建設。落實政府辦醫職責,鞏固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探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穩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完成食品檢測中心建設,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保障人民羣衆飲食用藥安全。推進冰雪、足球、民族體育發展和城市居民10分鐘健身圈建設,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和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啓動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和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籌備工作。支持紅十字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加強統計、行政監察和財政財務審計工作。統籌推進市場監管、氣象、人防、地震、檔案史志等工作。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進平安呼倫貝爾建設,健全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社區建設,提高社會服務管理水平。壓實信訪工作責任,切實維護好羣衆合法權益。大力推進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三項責任,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推進國防動員和軍警民邊防體系建設,強化信息化管邊控邊各項措施,提升邊境綜合防衛管控能力。

(八)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政府。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看齊意識,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堅持依法治市,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做好“七五”普法工作,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配合人大做好地方性法規立法工作。主動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支持工青婦等羣團組織工作。

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各項事業,切實增進“四個認同”,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做好“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及少數民族特色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

加快建設法治、創新、廉潔和服務型政府。堅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轉變。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加快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推進管理和服務方式創新。加強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提升行政效能。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堅決利用督查問責利器治庸、治懶、治散,解決好不能爲、不想爲、不敢爲的問題。要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底線思維,見賢思齊,敢於擔當,確保市委、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真正落到實處,以政府的辛苦指數換取羣衆的幸福指數和滿意指數。

各位代表,“十三五”發展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總體部署,守望相助,團結奮鬥,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呼倫貝爾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xx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市場需求不足、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等複雜嚴峻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市委三屆五次全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經濟社會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開創了建設現代化呼倫貝爾的新局面。

(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22.3億元,增長8.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6億元,增長10.2%。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3億元①,增長16%。神華褐煤綜合利用、聖山褐煤清潔高效利用、扎蘭屯支線機場、濱洲鐵路電氣化改造、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國家公園、尼爾基水庫下游30萬畝灌區、Z866水利樞紐等11個重大項目獲得國家覈准和出具路條,總投資近700億元,將有力支撐產業轉型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01.6億元,增長11.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24787元和10751元,增長9.6%和11.5%,繼續高於經濟增速。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節能節水減排等約束性指標任務。

(二)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爲18.1:46.8:35.1。農牧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955.4萬頭只, 畜牧業產值佔第一產業比重達34%;農區牲畜頭數達1421.5萬頭只,佔全市牲畜總數的72.7%。糧食產量123億斤②,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取得重大突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7%,達到39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1%。

工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農畜產品加工、生物製藥等非資源型產業實現產值865億元,佔工業總產值的67.3%,增長15.3%,高於資源型產業增速12.4個百分點。加快推進資源型產業延伸升級,全年發電量340億度,煤化工形成了110萬噸化肥、20萬噸甲醇生產能力,有色金屬形成了日採選礦石9萬噸和年冶煉20萬噸生產能力。

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旅遊人數和收入達1293.5萬人次、364.2億元,分別增長13.4%和30.6%。呼倫貝爾萬家惠農貿批發零售市場等32個重點商貿物流項目完成投資37億元,批發零售銷售額和住宿餐飲營業額增速仍保持較快增長。

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2%,拉動就業2.6萬人,佔全市新增就業人數的76%。

(三)發展活力和動力明顯增強。認真落實自治區部署的改革任務,年度改革事項紮實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如期完成,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整合、工商質監體制調整理順到位。市本級行政許可事項精簡比例達51.3%,保留的審批事項完成流程再造。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啓動運行,39個部門和單位入駐政務服務中心,政府採購、工程建設招投標、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和農村牧區土地、草牧場、林權等交易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佈56類283項政府購買服務事項,政府購買服務正式推開。

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在全區率先實行了“先照後證”改革和註冊資本認繳制,全市新註冊企業3056戶,增長127%;新登記市場主體註冊資本達181.4億元,增長191.3%,對促進創業增加就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新組建了呼倫貝爾旅遊、旅業和林業集團,大型投融資建設主體達到9個。市場直接融資取得零的突破,有三家中小企業分別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156.5億元,增長4.1%,貸款餘額733.2億元,增長18.5%,社會融資總規模達1305.4億元,增長17.5%,存貸比和社會融資總量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保障了投資的持續增長。

農村牧區改革持續推進。阿榮旗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新右旗草原確權承包試點穩步推開,全市流轉土地953萬畝、草牧場1590萬畝。

(四)發展條件不斷改善。編制完成了呼倫貝爾市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和城鄉體系規劃。城市建設完成投資385.2億元,房屋開工面積1607萬平方米,實施了358個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項目,城市功能日趨完善。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綜合交通完成投資98億元,創歷史新高。根河—拉布達林等11個重點公路在建項目順利推進,其中金邊壕—大興等3條公路通車。阿榮旗—莫旗等重點鐵路項目進展順利。扎蘭屯支線機場和新右旗等5個通用機場在建項目繼續推進。水利完成投資11億元,揚旗山水利樞紐工程開始蓄水,尼爾基水庫下游30萬畝灌區和扎敦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電網完成投資20億元,實施項目112個。

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持續加強。全面推進呼倫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了“河湖連通”等工程,水面提升1.15米,水域面積達2100平方公里。落實草原保護補助獎勵資金5億元,禁牧2850萬畝,草畜平衡7508萬畝。治理沙區100萬畝。綠色礦山、和諧礦區建設持續推進。造林綠化120萬畝,其中重點區域綠化16萬畝。開展環保整治“百日行動”,解決環境隱患和重大問題28個,關停違規企業2家。

(五)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取得新進展,綜合保稅區已申報國家審批。中俄蒙合作先導區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上報國家。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納入中蒙兩國元首會談備忘錄和中蒙中長期合作綱要。蒙古國駐呼倫貝爾領事館正式開展業務。“中俄”、“中歐”貨運專列常態化運行。全年引進國內(市外)資金841.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6.6億美元,增長54.1%,實現了逆勢增長。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公共財政繼續向民生傾斜,支出215億元,佔支出總額的61.5%。創業就業工程取得實效,城鎮新增就業3.4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9820人,農牧民轉移就業8.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扶貧攻堅工程紮實開展,實施了金融扶貧、金種子扶貧工程,投資10.6億元,脫貧3.3萬人,減貧幅度達25.5%。“十個全覆蓋”工程全面啓動,投資15.6億元,424個嘎查村實現了全覆蓋,完成總任務量的35%。棚戶區改造步伐加快,投資52億元,地方、森工等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65414套,開工率102%,建成35492套,完成率115%,開工量和建成量均補齊了以前年度的欠賬。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10%以上,城鎮職工“五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均超額完成任務。加大了對困難羣衆的幫扶力度,發放購煤補助1.4億元,23.1萬低保家庭受益。發放助學金8438萬元,幫助2400名低保家庭的孩子圓了大學夢。爲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解決1人就業,實現了動態清零。菜籃子工程穩步實施,蔬菜種植面積繼續擴大,蔬菜倉儲設施達6萬立方米,建成63家蔬菜平價超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降至1.9%,爲近5年最低點。中心城區“拆爐併網”工程全面展開,拆除鍋爐224臺,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75萬平方米。海拉爾北山供水站投入運行,日增供水能力3000噸。

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組建了呼倫貝爾生態產業技術研究院。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新右旗通過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級認定,海拉爾二中分校區項目開工建設。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莫旗、根河等四個旗市開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落實了單獨兩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實施了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項目,遺址保護規劃編制和文物修復整理有序開展。校園足球事業穩步推進,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蓬勃開展。團委、婦聯換屆圓滿完成。民族宗教、人事人才、檔案史志、氣象、人防、地震、工會、紅十字、關工委、殘聯和老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七)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會決定,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136件、政協委員提案251件。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5人榮獲“自治區道德模範”稱號。擴大農村牧區社區試點範圍,全市90%以上的社區辦公活動場所達到300平方米以上。清理規範市本級社會組織210個。堅持開展領導幹部接訪工作,信訪總量下降20.9%。加強了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平安呼倫貝爾建設工程,雙擁和邊防工作得到加強。全市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八)政府自身建設取得實效。紮實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自治區28項配套規定和市委相關要求,着力解決“四風”及聯繫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問題。三公經費下降24.5%,清理騰退超標辦公用房20.2萬平方米,拍賣超標轎車94輛,封停超配越野車239輛。積極推進政務公開,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得到加強。建立了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和法律顧問制度,完善了規範性文件的制定、備案、審查機制。紮實推進了“萬名幹部下基層大引領行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向駐呼軍警部隊指戰員和所有關心支持呼倫貝爾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政府工作還有差距和不足。一是市場需求不足、經濟下行仍在持續,我們面臨的形勢複雜嚴峻,保增長的任務更加艱鉅繁重。二是經濟結構不優,發展方式粗放,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調結構轉方式非常緊迫。三是生態環境、主體功能區、節能減排約束加劇,項目落地困難,投資增長壓力加大。四是產能過剩、企業庫存增加、銷售下滑、利潤空間收窄,部分企業虧損嚴重,生產經營十分困難。五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需要持續加強。六是主體稅種收入下降,新的增長點培育尚需時間,民生支出剛性增長,財政收支矛盾加劇。七是社會建設創新不夠,市場機制亟待完善,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八是“四風”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個別幹部爲官不爲,不作爲、慢作爲、懶作爲現象值得警惕。九是政府職能轉變還在路上,法治政府建設任重而道遠。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委會議和市委三屆六次全委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加註重投資和項目拉動,更加註重調結構轉方式,更加註重改革創新,更加註重向北開放,更加註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註重改善民生,加快建設“五大基地”、“兩個屏障”、“一個橋頭堡”,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定信心、壓實責任、攻堅克難,全面開創呼倫貝爾美麗發展、科學崛起、共享繁榮的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5%,城鎮和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以上。主要約束性指標達到自治區要求。

完成上述目標,重點把握好以下原則和取向:

主動適應新常態。經過三十多年持續高速增長,我國在需求、市場、資源環境約束、勞動力和資源配置等諸多方面都已發生了趨勢性變化,進入了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我市生態環境、主體功能區和節能減排等約束同時發力。這些,倒逼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把調結構轉方式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經濟下行的主要癥結在於經濟結構不優。我市經濟已到了轉型發展、深度調整、整體提升的關鍵時期。爲此,我們要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爲主動適應新常態的根本舉措。緊緊圍繞建設“五大基地”、“兩個屏障”、“一個橋頭堡”的要求,以增量促調整、以存量促轉型,努力實現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

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當前,傳統增長動力減弱、活力不足,必須尋求新動力、培育新增長點。這裏的關鍵是,要搞活市場,靠市場培育新增長點;要抓實創新,靠新理念、新方法培育新產業;要放寬政策,營造大衆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良好環境。以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釋放發展活力。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帶着責任和感情抓民生,把事關廣大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統籌抓好就業、扶貧、上學、就醫、住房、供水、供熱、供電以及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工作。立足於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解決好睏難羣衆的生產生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讓廣大人民羣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今年要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確保經濟穩定增長

保增長是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艱鉅任務,核心和關鍵是保投資、保項目。

保投資。全年計劃安排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91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90億元、城市建設投資280億元、交通及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50億元、農牧林水及其他投資190億元。

保項目。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發揮自身優勢、找準投資方向,既要堅持不懈推動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項目,同時要抓好週期短、見效快、增加就業多的中小項目。全市安排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10個。其中,工業類50個、城市建設類70個、基礎設施類27個、農業類16個、商貿和民生社會事業類47個。

抓存量。加大對煤炭、電力等經營困難企業的服務力度,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開拓市場,渡過難關。全力抓好經濟運行的日常調度,做好原料、融資、爭取政策支持等生產經營要素的組織和優化,挖掘、釋放閒置生產能力,盤活存量。

促增量。對已經具備生產條件的項目,抓緊配套,一企一策解決具體問題,力推項目投產。已完成報批手續的項目,要做好進場前的各種準備,儘早開工。在談的項目要加快推進前期工作,確保儘早落地,形成投資拉動。

(二)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

着力加強基地建設。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繼續推進面向華北、山東的電力外送通道前期工作,開工大楊樹和牙克石兩個2×20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電力裝機達到900萬千瓦以上。現代煤化工基地,爭取蒙東伊敏國家級現代煤化工基地獲批,加快神華褐煤綜合利用項目、東能化工120萬噸和盛虹480萬噸二甲醚項目前期,力爭聖山褐煤清潔高效綜合利用項目開工,宏裕煤制化肥項目投產。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45%以上。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爭取甲烏拉礦區列入國家勘查規劃,繼續推進大興安嶺中段整裝勘查,加快國森礦業二道河鉛鋅礦採選項目前期,開工中國黃金10萬噸銅冶煉項目,推動馳宏礦業20萬噸鉛鋅冶煉項目達產達效。打造有色金屬探、採、選、冶、加全產業鏈條。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依託農墾集團、阜豐公司和呼倫貝爾肉業集團等骨幹企業,推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全年加工轉化玉米300萬噸、加工肉牛10萬頭、肉羊450萬隻,全市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0%。

壯大新興產業規模。生物製藥產業,推動鴻洋藥業一期和北方藥業二期投產,力爭鴻洋藥業二期、北方藥業三期開工,帶動物流及上下游配套產業發展,逐步形成循環產業優勢。玉米發酵產業,開工扎蘭屯同聯100萬噸玉米初加工和阜豐二期10萬噸蘇氨酸、20萬噸穀氨酸鈉項目,推動玉米發酵產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裝備製造業,支持華德牧業機械二期擴建工程,推動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建設取得新進展。信息產業,重點推進中網科技、浪潮集團雲計算等項目。

加快傳統產業整合升級。木材加工產業,培育木材加工龍頭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推動滿洲里木材加工園區整合升級。建材產業,開工鑫昌泰二期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項目,繼續推進盛偉科技日產5000噸超細粉煤灰項目。乳品產業,推動雀巢乳業優化產品結構。加大市域乳業企業重組整合力度,優化嶺東、嶺西乳業佈局,提高產業集中度。林下產品加工業,支持森工集團和呼倫貝爾林業集團整合林下產品加工業,形成品牌和規模。

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整合資源,明確定位,實施差異化發展。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發展園區生產性物流,加快園區規劃的環評工作。重點推動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嶺東工業園區、伊敏工業園區、扎賚諾爾工業園區等重點園區加快發展。

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健全工作機制,制定中小企業投資方向指導目錄。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創業和服務平臺。推進民貿民品企業發展。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使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壯大。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

推進農牧業產業化進程。扶持現有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加工流通方面的大型龍頭企業,提升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鼓勵引導企業參與規模化、標準化基地建設,突出抓好肉牛、肉羊和乳業加工。提升扎蘭屯綠色食品交易會影響力,建設農畜產品綠色食品區域性大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加強品牌建設,全力打造呼倫貝爾綠色品牌和地理標誌商標。加快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追溯體系建設。

推動農牧業內部結構調整。確保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推動玉米產業發展。加快培育飼草產業,使之成爲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支撐。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農區畜牧業,繼續提高農區畜牧業在全市畜牧業中的比重和畜牧業在農牧業中的比重。

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糧安工程”建設,糧食產量穩定在120億斤以上。全市牲畜存欄突破20xx萬頭只,肉類、牛奶產量穩定在25萬噸和120萬噸以上。加強農田草牧場基礎設施建設,新增規模化養殖場100個、人工飼草地3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48.5萬畝,其中玉米膜下滴灌31萬畝。農牧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5%以上。

創新農村牧區經營制度。積極穩妥推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着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農牧業企業等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健全企業與農牧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引導金融資本、工商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農牧業。推動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入股、信貸抵押等制度創新。

(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全面推進旅遊文化產業。明確旅遊業爲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促進旅遊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抓好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實施,全面推進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旅遊業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蒙古之源?蒙兀室韋民族文化園、呼倫貝爾兩河聖山景區和旅遊驛站等重點項目建設,啓動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建設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國家公園,打造國家級特色村寨。抓好以冰雪那達慕爲品牌的冬季旅遊,深度開發森林旅遊和邊境旅遊。整頓和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升服務水平。加強旅遊宣傳營銷,全年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業總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加快推進商貿物流業。重點推進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物流、海拉爾中俄蒙國際物流園區、大興安國際物流園區、滿洲里國際物流產業園區和濱洲鐵路沿線城市物流帶建設,推動物流產業儘快實現突破。加快萬達、紅星美凱龍、維多利等商業綜合體的開工和建設。

繼續促進金融業發展。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力爭新設2家村鎮銀行。繼續做大中小企業擔保平臺,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創新融資方式,推動更多企業直接融資。構建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爲中小微企業不動產抵押和農牧林業產權流轉提供服務。探索排污權、收費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質押貸款,推進土地、礦業權抵押融資。

加快培育新型業態。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到養老機構、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等健康養老產業。積極推動電子商務、快遞配送、家政服務和環保產業等新型業態發展。

(五)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

加強城鄉規劃設計。高起點編制城鎮特色景觀風貌規劃、美麗鄉村規劃、中心城區重點區域形象設計和地下管網規劃。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加強對新型城鎮化重大事項的研究,探索“三規合一”,積極引導和推動區域性中心城市、城關鎮、重點鎮協調發展,抓好扎蘭屯國家級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強化規劃的權威性,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城市建設投資280億元,新開工房屋1450萬平方米。統籌抓好城市供熱、燃氣等360個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按照市區共建原則,加快中心城區提升改造步伐。結合居住小區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提升物業服務水平,提高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能力。完成市中心城區伊敏河、六二六小河河道整治及生態景觀工程,啓動中心城區供水擴容工程,繼續實施“拆爐併網”工程,推動中心城區進入自治區園林城市行列。繼續推動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和數字城市設施建設。

加快新城區建設。推進呼倫貝爾市中心城新區、海拉爾東山組團、滿洲里、牙克石、扎蘭屯等新城區建設,統籌抓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理順呼倫貝爾市中心城新區規劃執法和管理體制,加快中心城區一體化進程。

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公路投資90億元,推進新林北—扎蘭屯高速公路,海拉爾—伊敏、滿洲里—阿拉坦額莫勒等一級公路建設,加快阿里河—庫布春等一級公路前期工作。鐵路投資27億元,積極推進濱洲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快海拉爾—黑山頭、室韋—莫爾道嘎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齊齊哈爾—海拉爾—滿洲里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列入國家“十三五”鐵路網規劃,並啓動前期工作。民航投資5億元,扎蘭屯支線機場實現通航,繼續抓好阿榮旗等5個通用機場建設,開工海拉爾機場擴建工程,加快中國民航大學內蒙古飛行學院建設。水利投資25億元,推進扎敦水利樞紐和尼爾基水庫下游30萬畝灌區建設,開工Z866項目,加快畢拉河水利樞紐項目前期工作。電網投資30億元,重點推進馮屯—嶺東500千伏輸變電、扎蘭屯—阿榮旗—莫旗—大楊樹220千伏輸變電等工程。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大力支持嶺東地區加快發展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業,推動嶺上旅遊、林下產品加工產業整合壯大和嶺西煤電、現代煤化工、有色金屬等產業轉型發展。加強與森工、農墾及駐市中央企業和外埠大型企業的合作,形成發展合力。

(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按照中央和自治區20xx年改革要點抓好各項改革工作。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加快推進土地、草牧場確權登記工作,建立農村牧區土地草牧場流轉交易平臺。流轉土地1000萬畝以上、草牧場1500萬畝以上。積極推進阿榮旗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組建國有資產監管和運營機構,規範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繼續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動農墾集團、城投集團等市場主體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拓寬融資渠道。培育新的市場主體,發揮市場主體的投融資建設作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企業註冊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實現便利化,釋放市場活力。激發非公經濟活力。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努力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和創業條件,切實解決非公經濟融資難、貸款難等制約性問題。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推動非公企業提升實力、擴大規模。打造發展新優勢。探索發展微電網,擴大大用戶直供範圍,建設企業、園區自備電廠,加快發展生產性物流業,着力解決大範圍高效率配置資源問題。啓動不動產統一登記。整合土地、房屋、草原、林地等不動產登記職責,搭建不動產統一登記平臺。

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性機遇,全力推動向北開放有新突破。爭取國家支持,推動滿洲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政策放大適用範圍。加快推進滿洲里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家批覆,啓動滿洲里自貿區申報工作。統籌抓好“中俄”、“中歐”等貨運班列運行。力爭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獲得國家批覆。啓動合作區基礎設施、跨境旅遊、農畜產品加工、公共發電廠等先行性項目。加快推動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獲國家批覆。啓動合作項目建設。推進與俄蒙的互聯互通。加強口岸通關能力建設,積極推動滿洲里至伊爾施沿邊鐵路建設,加快建設聯通俄蒙、對接內地的國際大通道。爭取額布都格和阿日哈沙特口岸常年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思路、改進方法,組織精幹小分隊,按照產業結構、產業鏈條、產業集羣的要求,開展針對性、專業性、實效性招商。突出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招商,加強與東北、環渤海經濟區、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的密切聯繫。

(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對民生支出的傾斜力度,確保民生支出達到60%以上。

大力推進重點民生工程建設。着力推進“十個全覆蓋”工程。投資22.1億元,確保543個嘎查村實現全覆蓋,再完成總任務量的45%,累計達到總量的80%。一定要做到任務、投資和質量三個確保,切實把這項全區最大的綜合性民生工程抓緊抓實,惠及廣大農牧民。切實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87億元,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萬戶,突出抓好林區棚戶區續建和城市棚戶區改造,抓住數量、質量、時限和分配等關鍵環節,確保完成任務。推進創業就業工程。加快推進各旗市區創業園孵化基地建設,以創業帶動就業。認真解決困難羣衆特別是零就業家庭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3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7.5萬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9000人。實施扶貧攻堅工程。繼續開展金融扶貧、金種子扶貧工程,落實好“三到村三到戶”項目,全面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三少民族和俄羅斯族發展,全年減貧35%以上。實施人才強市工程。拓寬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抓好專業技術、高技能人才和農牧林區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社會保障。落實旗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各項措施。嚴格執行社保提標擴面政策,確保社保基金運行安全。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重點關注“三無”、低保和農村牧區五保等困難羣體的生產生活。繼續落實高齡老人津貼普惠制、低保家庭大學生入學資助和農村牧區低收入家庭冬季取暖用煤補貼政策。解決13.6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持續推進“菜籃子”工程,加強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新增蔬菜倉儲設施3.6萬立方米、蔬菜平價店15個。

(八)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呼倫貝爾科技創業孵化基地,加快縣域生產力促進中心機構建設。協同創新,實施農牧林業種子工程。推動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重點抓好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創建工作,高度重視民族教育,加快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實現扎蘭屯職業學院秋季招生。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推進蒙古族源和元朝帝陵綜合研究項目,加快呼倫貝爾自然博物館建設。完成自治區和市本級地面數字電視工程建設任務。開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城鄉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衛生信息化建設,抓好重大疾病防控。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完善應急預警體系,確保公共安全。抓好校園足球普及,推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同步發展。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做好殘疾人工作。深入開展“中國夢?盡責圓夢”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市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統籌抓好統計、氣象、人防、市場監管、地震和檔案史志等工作。

(九)打造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和安全穩定屏障

築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全面貫徹新《環保法》,認真落實全市生態環保大會精神,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標本兼治多管齊下。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劃定生態紅線,最大限度地增加生態資產,減少環境負債,爲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生態保障。做好呼倫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出臺《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推動《呼倫湖生態保護與治理總體規劃》獲得國家批准。抓好呼倫湖周邊生態恢復和部分封湖休漁,加強綜合監測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切實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落實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等各項政策,退牧還草150萬畝、禁牧2851萬畝、草畜平衡7508萬畝,繼續治理沙區100萬畝。抓好退耕還林、天保二期和重點公益林保護工程。繼續深化國有林區改革,增強國有林區的生態功能和發展活力,爭取將地方國有林區納入國家停止商業性採伐範圍,更多地享受國家政策支持。深入開展綠色礦山、和諧礦區建設,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鞏固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完成8萬畝重點區域綠化和中心城區20公里環城綠化工作。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做好額爾古納河、嫩江等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完成各旗市區和重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加快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對違法排污企業嚴管重罰。

推進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大力發展民族經濟,繁榮發展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解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爲。提高社區治理服務水平,構建社區服務體系,依法推進嘎查村村民委員會換屆工作。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實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繼續開展領導幹部下訪接訪,妥善解決羣衆合理訴求。深化“平安呼倫貝爾”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切實增強羣衆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加強安全生產,落實“一崗雙責”,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嚴格落實大型活動安保責任措施。高度重視網絡輿情監管和輿情引導。強化信息化管邊控邊各項措施,進一步提升邊境綜合防衛管控能力。做好全國雙擁模範城迎檢工作,鞏固良好的軍政軍民關係,維護民族團結、邊疆安寧、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十)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落實黨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用法治思維和方式履行職責,認真執行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決定,依法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繼續推動簡政放權。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向社會公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完成全市行政權力清理規範工作。

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認真執行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和合法性審查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和倒查機制。完善法律顧問制度,組建政府法律顧問專家庫,提高依法決策水平。

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落實行政執法主體責任。緊緊圍繞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大執法力度。強化行政複議,進一步完善執法責任追究機制。推進“六五”普法工作,促進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重點推進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的政府信息公開。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要全面推行辦事公開制度,不斷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和便民服務水平。

強化公共服務。所有審批項目必須全部進入政務服務中心,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辦結時效性。所有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全部納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努力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釋放市場活力。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工作。按規定推進全市公務用車改革。創新社會組織管理,讓市場和社會組織承擔更多事務。

堅持勤政廉政兩手抓。貫徹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自治區28項配套規定和市委有關要求,嚴控會議規模,精簡文件數量,減少事務性活動,“三公”經費再壓縮5%。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政府系統風險防控體系。加強行政監察、審計和財政監督。加大對工程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管。加強行政機關效能建設,嚴厲問責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等行爲。鞏固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紮實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大引領行動”,多爲羣衆辦好事、解難題,打造爲民、務實、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已經確定。讓我們在以爲的黨中央領導下,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紮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爲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而努力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