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社會實踐報告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4W
本文目錄關於農村社會實踐報告關於農村教育的社會實踐報告

又是一個暑假,時光飛逝,轉眼之間,xx年爲期兩週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但留在心中的印記卻永遠不會泯滅。

關於農村社會實踐報告2篇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見閻王”。從小生活在農村,我算是親眼目睹了這種現象,更是見識到了貧困所給山區人們帶來的嚴峻的生存現狀,同時我也深切的感受到那些缺醫少藥是什麼樣的尷尬現狀,我的腦海裏是這樣一幅幅真是的畫面:村裏只有兩個赤腳醫生,衛生所在10裏地外,很多村民平時有了小病就隨便開點兒藥要來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過來甚至不理了。現有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加的人數較少,報銷的比率低,手續麻煩。村裏的有些老人,每月只有200元維持生活,還有一些中老年人甚至是第一次測量血壓,拒測量結果看,血壓偏高的人佔總測量人數的一般左右,只有極少數堅持吃藥,用的也基本上是最便宜的淘汰的短效降壓藥,多數人即使知道自己血壓高也根本不吃藥。這裏缺乏正規的醫學院校教育北京的學生,缺乏必要的醫療設備,人民生活水平更是低得不能承受最基本醫療服務,我相信這只是山村的一角。作爲一名大學生、一名在高等學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黨員,回想起來,耳旁那一聲聲哀怨的聲音那麼刺耳,眼中的那一幅幅滄桑的面孔依然鮮活,心中的那一縷縷扶貧的熱情更加深切、、、、、。我感慨萬端。

我是一名平凡的大學生,到底能做些什麼?知識就是力量,這是我們腦海裏定性的東西了,知識是無窮的。我是非醫學的專業的學生,但我會用業餘的時間來學些有關醫學的知識來充實我自己,醫學是知識的海洋,活到老學到老,但在這有限的幾年中,我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學好專業知識。當然我們所面對的是鮮活的現實,事實上許多東西和我們書本上學的有許許多多的不同,特別是面對病人對其疾病並非書上所說的那麼典型,在這爲期兩週的實踐中我深有體會,醫學更是一門實踐科學,它不僅要學好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注重每一次實踐,同時還要積極爲自己創造實踐學習的機會,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可虛度,悲嘆在於沒有貢獻。貧困不是羞恥,失於未得到條件。疾病纏身出於無奈,世人仁愛之心卻都能帶來溫暖”。對於農村醫療的現狀,就像歌曲裏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確。面對農村現狀,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投入到農村的建設中去,我相信經過幾年或者幾十年它總會得到改善。

作爲一名大學生,在時間的兩週中,通過與人民羣衆的廣泛接觸、服務、交流中受到了真切的感染和體驗,思想得到了昇華,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增強,人生觀、價值觀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更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更注重讓自己努力發展自身素質的同時,啓迪自身奉獻的高貴品質,積極瞭解國家如今的醫療現狀、社會醫療環境的嚴峻和醫療市場的現實,瞭解貧困給人民帶來的健康威脅,瞭解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和地區差異等等。同時,作爲一名團員,我也讓身邊的同學知道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義務人員組成的扶貧隊伍纔是貧困地區人民的真正需要,要讓我們都懂得行醫不僅僅是一中謀生的手段,更是一中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一中神聖的使命。更讓我們都知道行醫的精髓和真諦。我們要做那一個個富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學生們,定能將這顆愛的種子播撒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面對現狀,我能做什麼?必要時奉獻力量還是始終以利益最重?一個選擇,可以改變多少人的命運?一個夢想可以給予多少人希望?然而得到和失去,並非我多能掌握的,但是我可以“掌握'自己的心,心有多大,夢就能有多大。暑期社會實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走出校園,踏上社會,展現自我的絢麗舞臺,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在實踐中積累社會經驗,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將爲我們以後走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年輕,是我們值得驕傲的資本,這個時代註定要我們去開拓。我們年輕而勇敢,我們都想成爲在天空展翅翱翔的雄鷹,去搏擊浩淼的藍天,我們都想成爲在草原自由馳騁的奔馬,來一個驚天動地的嘶鳴,我們都想成爲在史冊著名的偉人,在人生的畫圖上留下光彩的一筆,我們好想好想,用自己的行動開拓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天空,成爲瞬間飛逝的流星。用短暫的生命定格爲永恆,而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們用行動把空想變爲現實,用實際行動證明。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我們年少輕狂,經受不住暴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能否不辜負他人的期望,爲自己書寫一份滿意的畫卷。

關於農村教育的社會實踐報告關於農村社會實踐報告(2) | 返回目錄

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00畝,230戶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爲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爲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說,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爲大學生成爲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爲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說,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爲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爲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爲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爲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