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踐報告範文3000字(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3W

農村實踐報告範文3000字 篇1

作爲大二的學生,社會實踐也不能停留在大一時期的那種毫無目的的迷茫狀態,社會實踐應結合我們實際情況,能真正從中得到收益,而不是爲了實踐而實踐,爲了完成任務而實踐。我覺得我們在進行社會實踐之前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爲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應注重實踐的過程,從過程中鍛鍊自己、提高能力。所以我決定不回家過年了,嘗試一下在廣州工作過年來完成這次社會實踐。

農村實踐報告範文3000字(精選3篇)

因此,爲了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感受社會就業的現狀,體驗一下工作的樂趣,這學期的假期我根據時間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假期期間找了一份超市的營業員的工作,雖然僅有一個月時間,但我覺得受益匪淺,基本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了就業的壓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會的艱辛,同時讓我感到工作的無比快樂,一種在學校自由天地無法體會到的殘酷競爭的“愉悅”。

據瞭解,全村有果園200畝,年收入80餘萬元,目前正在積極培育新型品種。另外,全村正準備開創經濟作物深加工及諸多副業,以實現經濟發展的靈活性及自主性。

一安得廣廈千萬間

走進周家村,給我與想象中迥異的第一印象就是周家村的環境。

周家村,地處青島西北,離海已不再是一矢之遙。這裏沒有海風拂面,只能靠着一方方平坦的土地,一代代辛勤的勞作。這是中國農村的真實,也是中國農村的典型。

周家村的住房是集體式建築,大街小巷,樹木房舍,儼然有整飭的痕跡。很明顯這是改革開放的痕跡,同時也是農村發展的一個側面。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來,對於擁有大多數人口的農村來說,"鄉村城市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當然,如今住房不僅僅是城市生活水平的體現,在鄉村他同樣代表着一個村莊的整體化實力。在我實踐的五天裏,周家村,交通阡陌,對"鄉村城市化"的要求把握的非常到位。"鄉村城市化",顧名思義就是在鄉村現有基礎上逐步建設,逐步向城市化模式邁進。其中"鄉村"是特色,"城市化"是目標。當然,在農村現有土地及民俗風情基礎上城市化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我們知道城市與鄉村無論在地理位置,經濟基礎不可避嫌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這裏面有些是微乎其微的,而有些卻是判若雲泥,由此也決定了這個過程必然是一步步邁進的過程。

運筆至此,讓我突然想到了華西村的建設。當然周家村的現有經濟實力比之華西村尚不能望其項背,然而,作爲中國農村的發展典型,他們其中必然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焦點。華西村的實踐證明,一個鄉村的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車輪帶動着,這個車輪可以是農,可以是林牧副漁。然而,從現如今成功的諸多例子來看,經濟發展是一個大的方向。從周家村的現行體制來看,作物制種的深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家村的建設是成功的,然而,他同樣存在着諸多弊端。固然,統一住房是一個村莊經濟實力的體現。可是,如果不估計全村經濟實力的參差變化就容易造成某些方向的抑制,而這種抑制有時是非常巨大的。

從對周家村村民的調查來看,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改善現有住房的傾向,這就是說,無論哪個農村,統一住房是有難度的,築房建房必須慮及諸多因素,在參差不齊中尋求一個平衡點,而這不免又要違背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影響了整個城市化的進程。

茂密的柿子樹在微風的吹拂下,簇擁着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這裏邊有多少是鄉村特色,又有多少是城市化建設,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它需要不同檔次的住房建設來回答。

二大桑榆微霞尚滿天

來到周家村,另一個給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周家村人的生活。住房條件是物質文明的體現,而精神生活則關係到一個村莊精神文明的建設。

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反作用於物質文明。對於農村來說經濟發展是前提,精神文明必須緊跟物質文明,這樣纔不至於在農村經濟底子薄的前提下失去協調性。

閒暇之餘,走了走周家村的街頭巷尾。每逢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就有很多老人聚在一塊,他們有的打門球,有的則畫地爲局,用樹枝和石塊酣戰一場。此時,人們往往會圍成一團,歡笑聲不絕於耳,看得出村裏的老人過得非常幸福。

據悉,周家村幾十年來從未出現過刑事案件,特別是村書記周雲善上任20xx年以來,精神文明一直緊跟物質文明建設,雙抓雙進,是遠近聞名的典型精神文明村莊。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建設一個怎麼樣的政黨直接影響着羣衆生活。象周家村這種良好的精神風貌,歸根結底是和黨的領導分不開的。以周書記爲首的兩委(黨支部村委會)成員嚴於律己,堅持黨風正,黨性真的原則,逐步使整個村莊的黨員做到"三個代表"的要求,從而滿足羣衆的各種需求,達到全村團結一條心,踏踏實實作貢獻的良好局面。

三鞠躬盡瘁白鬢生

五天的社會實踐,周家村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就是他們的村書記周雲善。身爲省政協委員的他,三十年來,帶領一幫又一幫的村幹部鞠躬盡瘁,真正做到了爲鄉親們謀幸福。年盡60的他,看上去風采依舊,從他那矯健的步伐以及那略帶沙啞,卻仍然鏗鏘有力的嗓音中誰能看出他曾經因爲腦血栓一個月不能說話。周書記告訴我他有好幾次都堅決不幹了,可是,鄉親們離不開他,他不能就這樣置鄉親們的幸福於不顧。最後,他還是咬牙幹下去了。有一句話他說的好"農村是一個複雜的天地"他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天地裏默默的幹着他所應該做的一切,一干就是三十年。曾於報端見到一篇文章名曰《周家村三問》其中記述了他和村婦女主任外出開會時別人上餐桌,他們卻四個雞蛋兩碗麪的事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的意義有多大,我想每個人都非常的清楚。

周家村現行的政治體制非常完善,上至黨支部村委會,下到"生活,生產,生育"三生服務小組,他們各司其職,兢兢業業。走進他們的會議室,迎面而來的是對面牆上的一面如火的黨旗,兩邊是一副聯語"以黨爲公,無私奉獻"周家村的村委成員們正是以此爲信條,帶領全村走致富之路的。

"三個代表"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建設成爲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中國文化發展方向;代表人民羣衆最根本利益的政黨。周家村的黨員就是這樣做的,他們以黨爲本,以人民羣衆爲基礎,以克己奉公爲準則,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的領導,周家村纔有瞭如今的繁榮。

四果樹銀花陌上桑

通過幾天來的實踐,我深深的覺得發展始終是周家村的頭等大事。

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周家村既不靠山,又不臨海,只能憑着人均不足兩畝田的耕地求發展。幾年來,他們已先後與韓國香港簽定合同,共同發展制種經濟。這種現行的合同具體爲,由韓國和香港提供製種作物的種子,待到秋後,作物成熟,村民進行簡單的加工後,再由他們回收回去。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村每畝收入分別已達:辣椒10000元;西葫蘆5000元;西紅柿4000元。

可以說這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幾年來,周家村正是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這種多年來的經濟體制並沒有讓鄉親們乾的舒心。韓國把這些回收回去的種子進行深加工,作成品牌銷售,從中受惠,漁取暴利。

周家村並非沒有資金搞經濟作物深加工,困難在於加工出的種子沒有銷路。所以說,周家村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必須有較大的公司在此投產建廠,建立比較完善的生產流程,實現制種銷售一條龍。也只有這樣周家村纔會真正發展,鄉親們纔會幹得舒心。

無論柿子收入,還是果樹收益,這些都不是周家村發展的大方向,只能算是輔助產業。於是,周家村又開始向副業看去,養殖業的起建,在周家村尚未形成大的氣候,這並不是他們沒有條件,而是因爲農村經濟底子薄,鄉親們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總體來說,周家村可走的路很多隻是道路荊棘叢生,決非輕易而舉,一蹴而就。

歸根究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走在現代化農村前列的周家村,並沒有忽略科技的魔力,他們先後邀請了大量的專家學者來做報告,帶領他們去田間地頭指導村民進行種植生產。新時代要求人們尊重知識,尊重科學;運用知識,運用科學。科學種田,科學興村日益成爲全村人心裏的頭等大事,這就要求教育的大力投入,周家村說道也做到了。

五明窗淨几朗朗聲

第一次接觸周家國小是在第二天,整齊的教室,明窗淨几。學校不大,卻別有一番情致,此次,我們實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開設輔導班,進行下鄉支教。

我們共開設了三個輔導班,語文數學班,英語班,計算機班,村裏的孩子非常積極,他們踊躍的報名,每天提前半個小時就趕到學校。我常常感動,這些平日裏異常頑皮的孩子上起課來卻精神抖擻,聚精會神。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課下,他們常常把我們圍成一團,聽我們講源自古今中外的歷史故事。

周家國小共教授6個村莊的學生,周家村很富有,可他們知道富的意義及要求,整齊的電腦房,別緻的板報欄,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孩子們是幸福的。他們是明天祖國的花朵,他們渴望知識雨露的滋潤。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就要求在堅持現有教育體制的基礎上探求更新的體制,國家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再苦了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在當代世界發展的大環境下知識的競爭漸以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中心,"科技興國"戰略已深入人心。周家村的教育體制是完善的,小言之,周家國小是在培養能夠建設他們家園的技術人才,大言之,則是在爲國家輸送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教育這個來自遙遠角落的呼聲,聲聲敲打着每個關注教育的仁人。

1.學員於前一學期的第16周填寫社會實踐資格審覈表,學校通過學員自審、班主任審覈及專業責任教師審覈三個環節對學員參加社會實踐的資格進行審查。

2.學校於前一學期的第16周確定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學員應及時與指導教師取得聯繫。

3.學員利用假期完成社會調查報告。報告於開學後第2周交學校初審。

4.學校於教學計劃規定學期第5週上報社會實踐報告成績彙總表。

農村實踐報告範文3000字 篇2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課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大學生自我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因此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來說,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活動,給了我們一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機會。作爲大二的學生,社會實踐也不能停留在大一時期的那種毫無目的的迷茫狀態,社會實踐應結合我們實際情況,能真正從中得到收益,而不是爲了實踐而實踐,爲了完成任務而實踐。我覺得我們在進行社會實踐之前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爲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應注重實踐的過程,從過程中鍛鍊自己、提高能力。所以我決定不回家過年了,嘗試一下在廣州工作過年來完成這次社會實踐。

因此,爲了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感受社會就業的現狀,體驗一下工作的樂趣,這學期的假期我根據時間及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假期期間找了一份超市的營業員的工作,雖然僅有一個月時間,但我覺得受益匪淺,基本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了就業的壓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會的艱辛,同時讓我感到工作的無比快樂,一種在學校自由天地無法體會到的殘酷競爭的“愉悅”。

據瞭解,全村有果園200畝,年收入80餘萬元,目前正在積極培育新型品種。另外,全村正準備開創經濟作物深加工及諸多副業,以實現經濟發展的靈活性及自主性。

一安得廣廈千萬間

走進周家村,給我與想象中迥異的第一印象就是周家村的環境。

周家村,地處青島西北,離海已不再是一矢之遙。這裏沒有海風拂面,只能靠着一方方平坦的土地,一代代辛勤的勞作。這是中國農村的真實,也是中國農村的典型。

周家村的住房是集體式建築,大街小巷,樹木房舍,儼然有整飭的痕跡。很明顯這是改革開放的痕跡,同時也是農村發展的一個側面。改革開放近二十年來,對於擁有大多數人口的農村來說,"鄉村城市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當然,如今住房不僅僅是城市生活水平的體現,在鄉村他同樣代表着一個村莊的整體化實力。在我實踐的五天裏,周家村,交通阡陌,對"鄉村城市化"的要求把握的非常到位。"鄉村城市化",顧名思義就是在鄉村現有基礎上逐步建設,逐步向城市化模式邁進。其中"鄉村"是特色,"城市化"是目標。當然,在農村現有土地及民俗風情基礎上城市化是一件相當複雜的事情,我們知道城市與鄉村無論在地理位置,經濟基礎不可避嫌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這裏面有些是微乎其微的,而有些卻是判若雲泥,由此也決定了這個過程必然是一步步邁進的過程。

運筆至此,讓我突然想到了華西村的建設。當然周家村的現有經濟實力比之華西村尚不能望其項背,然而,作爲中國農村的發展典型,他們其中必然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就是我們要找的焦點。華西村的實踐證明,一個鄉村的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車輪帶動着,這個車輪可以是農,可以是林牧副漁。然而,從現如今成功的諸多例子來看,經濟發展是一個大的方向。從周家村的現行體制來看,作物制種的深加工是非常有必要的。

周家村的建設是成功的,然而,他同樣存在着諸多弊端。固然,統一住房是一個村莊經濟實力的體現。可是,如果不估計全村經濟實力的參差變化就容易造成某些方向的抑制,而這種抑制有時是非常巨大的。

從對周家村村民的調查來看,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有改善現有住房的傾向,這就是說,無論哪個農村,統一住房是有難度的,築房建房必須慮及諸多因素,在參差不齊中尋求一個平衡點,而這不免又要違背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影響了整個城市化的進程。

茂密的柿子樹在微風的吹拂下,簇擁着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這裏邊有多少是鄉村特色,又有多少是城市化建設,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它需要不同檔次的住房建設來回答。

二桑榆微霞尚滿天

來到周家村,另一個給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周家村人的生活。住房條件是物質文明的體現,而精神生活則關係到一個村莊精神文明的建設。

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反作用於物質文明。對於農村來說經濟發展是前提,精神文明必須緊跟物質文明,這樣纔不至於在農村經濟底子薄的前提下失去協調性。

閒暇之餘,走了走周家村的街頭巷尾。每逢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就有很多老人聚在一塊,他們有的打門球,有的則畫地爲局,用樹枝和石塊酣戰一場。此時,人們往往會圍成一團,歡笑聲不絕於耳,看得出村裏的老人過得非常幸福。

據悉,周家村幾十年來從未出現過刑事案件,特別是村書記周雲善上任20xx年以來,精神文明一直緊跟物質文明建設,雙抓雙進,是遠近聞名的典型精神文明村莊。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建設一個怎麼樣的政黨直接影響着羣衆生活。象周家村這種良好的精神風貌,歸根結底是和黨的領導分不開的。以周書記爲首的兩委(黨支部村委會)成員嚴於律己,堅持黨風正,黨性真的原則,逐步使整個村莊的黨員做到"三個代表"的要求,從而滿足羣衆的各種需求,達到全村團結一條心,踏踏實實作貢獻的良好局面。

三鞠躬盡瘁白鬢生

五天的社會實踐,周家村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就是他們的村書記周雲善。身爲省政協委員的他,三十年來,帶領一幫又一幫的村幹部鞠躬盡瘁,真正做到了爲鄉親們謀幸福。年盡60的他,看上去風采依舊,從他那矯健的步伐以及那略帶沙啞,卻仍然鏗鏘有力的嗓音中誰能看出他曾經因爲腦血栓一個月不能說話。周書記告訴我他有好幾次都堅決不幹了,可是,鄉親們離不開他,他不能就這樣置鄉親們的幸福於不顧。最後,他還是咬牙幹下去了。有一句話他說的好"農村是一個複雜的天地"他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天地裏默默的幹着他所應該做的一切,一干就是三十年。曾於報端見到一篇文章名曰《周家村三問》其中記述了他和村婦女主任外出開會時別人上餐桌,他們卻四個雞蛋兩碗麪的事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的意義有多大,我想每個人都非常的清楚。

周家村現行的政治體制非常完善,上至黨支部村委會,下到"生活,生產,生育"三生服務小組,他們各司其職,兢兢業業。走進他們的會議室,迎面而來的是對面牆上的一面如火的黨旗,兩邊是一副聯語"以黨爲公,無私奉獻"周家村的村委成員們正是以此爲信條,帶領全村走致富之路的。

"三個代表"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建設成爲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中國文化發展方向;代表人民羣衆最根本利益的政黨。周家村的黨員就是這樣做的,他們以黨爲本,以人民羣衆爲基礎,以克己奉公爲準則,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的領導,周家村纔有瞭如今的繁榮。

四果樹銀花陌上桑

通過幾天來的實踐,我深深的覺得發展始終是周家村的頭等大事。

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周家村既不靠山,又不臨海,只能憑着人均不足兩畝田的耕地求發展。幾年來,他們已先後與韓國香港簽定合同,共同發展制種經濟。這種現行的合同具體爲,由韓國和香港提供製種作物的種子,待到秋後,作物成熟,村民進行簡單的加工後,再由他們回收回去。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村每畝收入分別已達:辣椒10000元;西葫蘆5000元;西紅柿4000元。

可以說這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幾年來,周家村正是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然而,這種多年來的經濟體制並沒有讓鄉親們乾的舒心。韓國把這些回收回去的種子進行深加工,作成品牌銷售,從中受惠,漁取暴利。

周家村並非沒有資金搞經濟作物深加工,困難在於加工出的種子沒有銷路。所以說,周家村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必須有較大的公司在此投產建廠,建立比較完善的生產流程,實現制種銷售一條龍。也只有這樣周家村纔會真正發展,鄉親們纔會幹得舒心。

無論柿子收入,還是果樹收益,這些都不是周家村發展的大方向,只能算是輔助產業。於是,周家村又開始向副業看去,養殖業的起建,在周家村尚未形成大的氣候,這並不是他們沒有條件,而是因爲農村經濟底子薄,鄉親們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總體來說,周家村可走的路很多隻是道路荊棘叢生,決非輕易而舉,一蹴而就。

歸根究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走在現代化農村前列的周家村,並沒有忽略科技的魔力,他們先後邀請了大量的專家學者來做報告,帶領他們去田間地頭指導村民進行種植生產。新時代要求人們尊重知識,尊重科學;運用知識,運用科學。科學種田,科學興村日益成爲全村人心裏的頭等大事,這就要求教育的大力投入,周家村說道也做到了。

五明窗淨几朗朗聲

第一次接觸周家國小是在第二天,整齊的教室,明窗淨几。學校不大,卻別有一番情致,此次,我們實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開設輔導班,進行下鄉支教。

我們共開設了三個輔導班,語文數學班,英語班,計算機班,村裏的孩子非常積極,他們踊躍的報名,每天提前半個小時就趕到學校。我常常感動,這些平日裏異常頑皮的孩子上起課來卻精神抖擻,聚精會神。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課下,他們常常把我們圍成一團,聽我們講源自古今中外的歷史故事。

周家國小共教授6個村莊的學生,周家村很富有,可他們知道富的意義及要求,整齊的電腦房,別緻的板報欄,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孩子們是幸福的。他們是明天祖國的花朵,他們渴望知識雨露的滋潤。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就要求在堅持現有教育體制的基礎上探求更新的體制,國家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再苦了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在當代世界發展的大環境下知識的競爭漸以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中心,"科技興國"戰略已深入人心。周家村的教育體制是完善的,小言之,周家國小是在培養能夠建設他們家園的技術人才,大言之,則是在爲國家輸送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教育這個來自遙遠角落的呼聲,聲聲敲打着每個關注教育的仁人。

1.學員於前一學期的第16周填寫社會實踐資格審覈表,學校通過學員自審、班主任審覈及專業責任教師審覈三個環節對學員參加社會實踐的資格進行審查。

2.學校於前一學期的第16周確定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學員應及時與指導教師取得聯繫。

3.學員利用假期完成社會調查報告。報告於開學後第2周交學校初審。

4.學校於教學計劃規定學期第5週上報社會實踐報告成績彙總表。

農村實踐報告範文3000字 篇3

目的:體察民情,瞭解國情,增長才幹

形式:深入農村,與村民攀談,搞調查

時間:20xx年2月x日—2月x日

地點:xx省xx市xx鎮xx村

組織者:xx省實驗中學

一調查數據

概況:

xx村共有230戶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爲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爲3800元。

(一)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爲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纔開始上學。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爲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xx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說"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爲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二)我爲鄉親獻計策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爲xx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xx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在村莊規劃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戶戶大門口,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種柿子樹,既美化了村莊環境,又爲村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這可能是我國農村規劃之創舉,大有爲之大力宣傳的必要。

經濟發展方面,農業往立體結構方向發展。注意了抓好經濟作物和加大力度發展高效田的同時保持糧食產量。此舉既保證了村民糧食自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村民樸素民風,村裏還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保證了村裏良好風氣的形成,爲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們卻沒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爲此,我們同父老鄉親們一同探索前進的路。

鄉親們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廠,把自己生產的蘋果加工成成品再銷售出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另一方面領導們卻考慮着要承當巨大投資風險,基於此,他們的夢想遲遲沒有實現。現今,農村收入不高,集體基金有限,承當風險能力極小,在如此現狀下,村領導們當然是不敢貿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敗了卻無顏面對鄉親父老。的確,暫不說基地太小而帶來的原材料供應不足和技術問題,就連產品銷售渠道也夠戧。不過,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運轉週期短的小型企業(如生產洗滌用品的企業)倒是比較可行的。

現在,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經濟作物和種高效田。高效田是給外國公司制種,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並負責回收種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勞力。通過這條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較之下,這是迄今爲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爲此,加大宣傳,極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資,發展高效田,是xx村近幾年致富的首選之路。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薄弱,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時,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和xx村結下了不解的情節,或許就像大家所說的,她成爲了我的第二故鄉,在以後的生活中,她會永遠讓我牽掛。有時候我想,一個人也許就爲某種情感而活,爲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養我者、我養者;愛我者、我愛者,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活着的理由。xx村的鄉親啊!我將在城市的一角永遠地爲你們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走向社會,深入民衆"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我們知識分子同工農羣衆相結合、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一貫方針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是貫徹落實在北大百年校慶講話中提出的"四個統一"的具體行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爲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爲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目的之一.

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三下鄉"活動,對於引導我們按照得出的"四個統一"的要求,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羣衆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瞭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髮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瞭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的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纔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纔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衆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