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事蹟材料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1W
本文目錄村幹部事蹟材料範文村幹部先進事蹟材料優秀村幹部沈浩先進事蹟材料優秀村幹部事蹟材料

xxx同志1947年出生,現年62歲,1990年至93年初任xxx鄉xxx村文書,93年村委換屆選舉時以全票通過,順利當選爲xxx村村主任,在他任村主任至今中,虛心向幹部羣衆學習,熱心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受到農民羣衆的一致好評。

村幹部事蹟材料範文4篇

xxx村位於鎮坪境內海拔最高的化龍山腳下,自XX年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正式啓動以來,xxx就帶領該村羣衆積極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主導產業建設當中,他針對路難行、水難挑,組織村民實施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村級道路建設,不斷加大村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實施資金捆綁、整村推進、綜合開發,該村水、電、路、電視、電話配套五到村,藥畜產業建設初具規模,農戶居住條件明顯改善,藥畜產業建設初具規模,農戶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一、做羣衆信任的帶頭人,爲民辦實事

回想到90年代,xxx告訴我們:xxx村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支部活動室建設差,幾間危房,搖搖欲墜,無法發揮陣地作用,村裏致富路子差,雖然有搞種植和養殖的習慣,可小農思想嚴重,意識不夠開放,支部又沒能及時爲羣衆致富當好引路人。

xxx爲儘快瞭解情況,進入角色,他深入羣衆,傾聽民聲,積極開展村情民意走訪,克服各種困難,走村串戶與農民交談,聽民聲、察民情。幾年來,他走遍了全村每一個角落,重點走訪了村民代表、組長、黨員骨幹、種養大戶、困難戶家庭。除了直接走訪農戶外。他還利用晚上業餘時間,分片到村民家中召開多次民情懇談會,直接傾聽羣衆呼聲,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會後,他又及時整理羣衆反映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及建議,在村委會中集中討論,通過他的積極反映,外出跑項目、籌措資金不向村集體報一分差旅費、招待費。回到村上又積極帶領全村羣衆新修便民橋5座,新修村組水泥硬化路7000餘米,全村公路到戶率達到98%,新修河堤600餘米,實施遷移式扶貧搬遷及生態移民搬遷30餘戶126人,完成了158戶“五改三建”,解決全村農戶飲水190餘戶,解決了70%的羣衆吃上了自來水。

二、排解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xxx平同志根據“平安村”、“平安xxx”創建工作的具體要求和部署,緊密結合本村實際,研究部署本村平安創建工作,進一步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確保了平安創建活動的紮實開展,成效顯著。在工作中該同志以身作則,堅持黨的路線、方針,不斷學習社會治安法制法規及相關政策,積極投身平安創建活動,依法行政,嚴厲打擊違法犯罪,穩定居民生活,確保一方平安,爲創建“平安xxx”添磚加瓦。

爲加強創建“平安村”、“平安xxx”的宣傳,提高羣衆參與治安防範工作的積極性,xxx帶頭組織本村村民建立村聯防隊,認真巡邏,仔細排查,降低了犯罪率,改善村民生活,保證了村民生活安寧;做到了及時排查、瞭解基層矛盾,使其解決在萌芽狀態,預防了糾紛激化;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有效抵制了歪風邪氣。

xxx爲更好的開展防範和平安創建工作,以創建“平安村”、“平安xxx”爲契機,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xxx帶領全村人民,始終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爲主的方針,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村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而奮鬥。該同志作爲最貼近普通羣衆的工作者,在這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奮鬥着、奉獻着,積極投身“平安村”、“平安xxx”建設,爲村民營造了安定和諧的生活環境,xxx帶頭做到了本村無重大治安災害事故、無“黃、賭、毒”等醜惡社會現象,無集體上訪、鬧事等羣體性事件,無非法宗教活動,村民對村內治安滿意率達到98%。xxx同志帶好了頭,做好了榜樣,爲全村及全鄉人民樹立典型,得到了全鄉人民羣衆一致肯定。

和諧才能發展,團結才能奮進,xxx真誠對待每一個反映問題的村民,面對矛盾不迴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努力化解矛盾糾紛,做到了早排查,早化解,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羣衆看到村幹部盡心在幫助自己,心平了、氣順了、意見少了。

三、搞好民主制度監督,推進民主制度建設

完善村務工作制度,搞好建章立制工作是加強村班子建設的重要內容。針對村兩委會缺少會議紀錄,許多會議決定得不到落實的情況,他首先理順會議制度,明確專人做好會議記錄並要求重要的村務工作必須經村兩委會討論,實行民主決策。接着,根據上級下發的村務工作規則,他又結合該村實際,幫助細化、完善村務工作規章制度。

xxx自擔任村主任以來,他認爲:取得成績的關鍵是搞好班子團結,班子團結得好就好像內燃機有了內在的動力,羣衆看到班子團結有戰鬥力,幹什麼事情都有信心,用羣衆的話講“就有了奔頭”,全村有了凝聚力,在大的困難也不怕,在難的事情也能做,相反就成了一盤散砂,什麼問題都會冒出來,要發展社會事業奔小康就成了一句空話。

截止目前,在xxx的帶領下,xxx村萬頭村已建成500頭以上的良繁場1個,50頭以上良繁大戶1戶,10頭以上良繁戶29戶,標準戶3戶,完成圈舍建設面積3692平方米,飼養母豬142頭。xxx村晉湘萬頭豬場已建成標準化圈舍4棟1100平方米,飼養良種母豬100頭,仔豬112頭,產牀8套,建成50個立方沼氣池4個。劉家臺萬頭豬場前期徵地規劃已全面結束,計劃7月底開工建設。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xxx的一系列實事,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羣衆的稱頌。自他任村幹部以來,連續10次被評爲優秀村幹部,先進人大代表、先進普警、林業先進個人、優秀治保主任。羣衆看在眼裏,喜在心上,認爲:這真正是一位爲百姓辦實事的基層幹部。幹部和羣衆的關係融洽了、心靈溝通了,工作在羣衆中自然而然得到了順利開展。

村幹部先進事蹟材料村幹部事蹟材料範文(2) | 返回目錄

我叫孟步高,現任祁縣城趙鎮常家堡村村委主任助理,參加工作已經17個月了,時間過得很快也很充實,在工作的快樂中我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全身心地投入農村工作。鎮領導也對我們這批大學生村幹部格外關懷,經常組織我們學習有關農村的各項政策法規,和如何做好遠程教育工作。更體會到了父老鄉親的熱情和淳樸,讓我在這片土地上有了牽掛,更有了信心。

剛開始,從瞭解掌握村裏的基本情況,到制定工作計劃,詳細記錄工作筆記,會議記錄,學習記錄,心得體會,工作一步步得以開展。

我們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平日裏村裏事情不算多,但是1年來一直保持着每天都上班的優良傳統。一到村裏我就被村幹部們昂揚的鬥志和團結的氛圍深深打動了,我想了解這個集體,融入這個集體,但是要開展工作,必須從我村實際出發,都說只有溝通才能瞭解,因此,我經常走街串巷,跟鄉親們聊聊家常,談談村裏的瑣事,看看他們的生活,聽聽他們的聲音,跟他們一同清掃巷道,清除雜草,一同栽下了那充滿希望的小樹苗,接觸多了,他們對我的瞭解自然也深了,大多數人都叫我“村官”儘管我一再向他們介紹我的名。現在他們眼中這個大學生村官不是遙不可及的“領導幹部”,而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在他們身邊的朋友、小輩,距離短了,感情也就加深了。老遠見到我就打招呼,攔住你說咱們村應聘招工的有好多人,咱們的梨花快開了,氣候不穩你給學點防凍技術回來,咱們的村委辦公服務樓一定要實用……看看我們像不像一家人?這樣一來,工作起來就更得心應手了,現在經過我們的講解勸說,從前有個別因計較個人得失而不支持新農村建設工作的聲音現在已經叫停,讓我更爲感動的是,那些曾經甚至有些頑固的村民現在居然全心全意地配合村裏的各項工作,成了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分子了。現在你要是到我們常家堡村,肯定會被一派熱火朝天的全民勞動場景所感染,說不定也會忍不住抄起鐵鍬挖幾鏟子呢。

村委的辦公條件差無論是幹部還是羣衆誰都不去,因而我不用每天打掃、倒水、倒菸灰缸。倒是經常坐大街,跟村民們聊天。原因簡單得很,大街上人最多。閒談中漸漸的混熟了,慢慢的也就知道了村裏的大大小小事情,有的還能知道來龍去脈。不是閒的沒事幹而是想要知道村情民意,這得從家長理短中一點點積累。 在感受農民熱情的同時,總結出農民有“五怕”與“五盼”:怕生病無錢治、災害突降臨、在家無工作、生意老虧本、子女不成才;盼全家身體好、有人進社保、家人都工作、村裏多關照、子女有能耐。我也壯志滿懷,想幹大事,如果不去了解實際情況,不去埋頭苦幹,而是傻坐着憧憬自己的理想,就會造成小事不想幹,大事又不能幹的情況,弄不好還會挑起事端。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點一滴做,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在我們規劃好的綠化帶上,種樹,澆水哪裏我都要插一手,雖然渾身很累,但是心情很愉快,“勞動使人快樂”真是一句至理明言。

農村工作,既要懂得融合又要做到獨立,融合就是真正融入到村幹部的隊伍裏,真正領會一名合格的村幹部的含義,真正做好自己的職責,還要和羣衆融合,減少陌生,縮短距離,真心實意地爲大夥兒辦實事、辦好事。但是也要保持獨立,我經常思考一些現象和問題,閱讀報紙雜誌,學習先進的理論,用新的觀點去分析農村問題,以便找到更優的解決方法,我很喜歡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只有思考生命纔會有活力,思考我能爲農村做什麼,怎麼做?羣衆對政府在政策、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增多,造成需求與供給相脫節。現在村民不僅要會種田、施肥的村幹部,還要有使農民致富的本領能力,爲農民提供致富信息,致富門路、致富技術,引導農民走富裕之路的幹部。我抱着“動真情、幹實事、求實效”的態度去工作,還虛心向農民請教農業知識,我逐漸體會到要想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就不能總以書生的形象出現,要逐漸讓他們對讀書人的尊敬轉變成對“學科學、用科學”的渴望 。讓更多的村民成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只有這樣,才能用實用科技換回農民收入的增加。 例如.利用網絡在網上發佈了招商信息,讓一些外地商人知道了常家堡村的地熱資源情況。還要時刻關注最新的新聞,知道種什麼賺錢,做什麼賺錢,給老百姓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現在我們的村幹部也利用遠程教育積極“充電”,爲更好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是醫學專業畢業的。時不時的爲育齡羣衆講解生殖保健康避孕節育及計劃生育政策法規,育齡婦女自覺參加“三查”工作,羣衆婚育觀念有了很大改觀。

農民最關心醫療。剛進村時,我覺得自己這樣的官真沒什麼用,不能給農民幫忙,對村裏的事沒任何作用。 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和下一年度參合費用的收繳,我體會到村民對國家政策的讚揚,村民很配合工作,並且對宣傳中不明白的地方還積極提出問題,我都一個一個認真答覆,不明白的我就上網查質料或請教相關負責人,把村民的疑惑一一解開。

換屆選舉是村中的一件大事,作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還查閱了關於選舉的相關資料,學習了選舉法,認真配合鎮、村領導搞好選舉前的預備工作,選舉是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以及選舉法的要求,合法、合理的選出了新一屆的村民委員會,而這也是全體村民一致的意見;

我計劃等村委會辦公樓 、廣場二期工程完工,爲我們村拍一部宣傳片,在參與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破舊的房子不見了,泥水路變成了水泥路,隨處堆放的垃圾消失了。香菸盒,菸頭不再亂扔隨地吐痰也漸漸的減少,一些雜草樹枝什麼的也都定點堆漚,我們的外在面貌新了,內在素質也提高了這都歸功於兩委幹部和羣衆團結一心共建生態家園,歸功於擰在一起搞好四城聯創,歸功於狠下決心創三優。感謝村官這個角色給了我深入羣衆當中學習、鍛鍊、長見識、豐富經驗的機會,給了我瞭解了農村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困難性的機會。給了我零距離接觸農民知道他們想什麼、需要什麼的機會。組織上選派我到農村工作,不 僅 是爲了鍛鍊自己,更重要的是要爲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爲此,如何讓農民因爲我的到來而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是我想的最多的事情。農村工作忙碌而充實,大到整治村容村貌、推廣合作醫療、組織換屆選舉,小到化解村民矛盾,撰寫彙報材料……雖然不敢奢談成績,但學到的東西很多,體會也很多,收穫很深。農村工作雖然煩瑣,農村形形色色人基本都有,學會和更多人接觸,是對我社會交際的一個培養或者說是一個考驗。在村裏經受鍛鍊,瞭解配合村支部、村委會在農村進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工作基礎,平凡的工作,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讓我在實踐中領悟到“爲什麼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的真諦。這對我今後的成長,都將是影響深遠的。我相信在鎮政府領導的指導下,加上我虛心學習、勤奮努力,我一定能夠不斷成長爲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幹部,切實爲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但我深刻明白這纔是個開始,以後的路還很長,既然我已經來到了這片土地上,我就應該爲新農村建設揮灑自己的青春與汗水。

工作感悟:

在農村工作,要多聽、多問、多看、多做、少表態、不怕吃虧,把自己當成農民要學會幹農活,學會說土話不要文鄒鄒的,更不要打官腔,做到這點你會和他們打成一片。做事要公道,做到它我從此受到了尊重。要了解農民需要什麼,想要你如何做。凡事都替農民考慮切身利益。做到這些就會受到擁護和愛戴。我正努力着,努力着,努力着……

優秀村幹部沈浩先進事蹟材料村幹部事蹟材料範文(3) | 返回目錄

XX年11月6日凌晨,一個極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幹部悄然離世。

得知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xx、xxxx在批示中,對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對沈浩的親屬和小崗村村民表示親切慰問。

一名最基層的農村幹部,爲什麼得到總書記如此的關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後,記者走進小崗村。傾聽了一名共產黨員、村幹部殫精竭慮爲人民的感人故事,體悟到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忠實踐行對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感受到三份“請願書”上那幾百個紅手印的真誠與滾燙……

XX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風凜冽。

一場隆重的葬禮在安徽鳳陽小崗村舉行。幾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間落滿67位小崗村農民紅手印的“請願書”遞到上級組織和家屬手中——請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戶人家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聚集在這片曠野上。

一塊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雙雙粗黑的手立了起來,上書:“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蓋着一面鮮紅的黨旗。

紅手印,中國農民意志最真實、最樸素、最堅決的表達。

1978年初冬,小崗村十八條好漢冒着“坐牢殺頭”的風險按下的紅手印,掀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張“生死契約”已經平靜地躺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整整31年後,樸實的小崗村人爲請回一位普通村幹部的忠魂,再次莊重地按下紅手印。

一步一個腳印,沈浩帶領小崗人描繪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XX年秋天,98個紅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裏

XX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擔任村黨委第一書記。從省城合肥到小崗農村,從省直機關到基層一線,沈浩的內心不能說沒有反差。來了就要有貢獻,這是沈浩的樸素想法。

小崗村婦女主任韓巧蘭對初來乍到的沈浩記憶猶新。XX年,猴年春節剛過,她起了個大早開始忙活。聽說從省財政廳下來個幹部,要住在村裏,她去給他準備好鋪蓋。中午,韓巧蘭在街上看見個身穿深棕色棉夾克,中等個頭,白淨臉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裏走。一打聽,他就是新來的書記——沈浩。

“他恐怕在小崗呆不了兩月。之前下來的幹部,有的來這‘鍍鍍金’,回去就提拔。”韓巧蘭和村裏人的想法一樣,但她心裏納悶,“這書記一來就下農戶家,看來和以往的幹部不太一樣。”

“我要一家一戶吃頓飯。你陪我去關友林家。”沈浩說。一聽說要去關友林家,韓巧蘭犯了難:“沈書記,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問題,吃的像豬食,衛生條件可差。蒼蠅哄哄叫,牀上、鍋臺上都是,多得像頭毛。我就不去了。”韓巧蘭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難。”關友林家這頓飯,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關家的三間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辦了低保和特困戶手續。

一個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戶跑了兩遍,摸清了小崗的家底……

“一朝越過溫飽線,20年沒進富裕門”,有人用這句話形容小崗村。還有人用“偏、窮、亂、散”四個描述小崗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XX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體欠債幾萬元;村裏到處是柴垛、垃圾,環境差;缺乏一個團結的、有戰鬥力的領導核心。

有人甚至對外派幹部來小崗村有牴觸情緒,提出“崗人治崗”。

“是啊!小崗肯定難搞,既然來了,還怕嗎?要退縮嗎?絕不!”沈浩在日記中寫道,“要得到羣衆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融入小崗,瞭解民意,踏踏實實幹幾件事,讓村民瞭解自己、認識自己。”

修路——沈浩幹了來小崗的第一件大事。

村裏友誼大道東邊2裏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夥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爭取支持,終於得到幫扶資金50萬。

“大包乾”帶頭人嚴宏昌建議,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這與沈浩的想法不謀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漿。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幹部來到工地。看到剛剛運來的水泥漿卸在地上,找不到鐵鍬,沈浩就用雙手把水泥漿捧到路基裏,全身都是泥,手還被灼傷。村裏人歎服:這個沈書記人實在,不是來圖虛名的。

行動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沈浩常說,“跟老百姓面對面,不如和大家肩並肩。”3個多月後,路修好了。一算賬,整整省了20萬元,還加修了兩條水泥岔道。全村勞動力每人掙了1000多元工錢。

路修好了,大夥的氣也順了許多。

不久,沈浩又幹了一件大事——保護村集體財產。

屬於村集體的20多間房屋被幾戶人家強佔,多年無人敢過問。不收回,邪氣滋長,正氣難樹。敢不敢收?村裏幾百雙眼睛瞅着新來的書記。以前有開警車來小崗村掛職的幹部,也沒敢咋樣。沈浩不怕難,敢碰硬,苦口婆心勸說不通,就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釘子戶終於被拔掉了,村民們對沈浩刮目相看。

熟悉沈浩的人說,他從“城裏人”到“村裏人”的角色轉變很快:冬天,穿上村裏5塊錢買的老棉鞋;誰家的剩茶端起來就喝,誰家的剩飯端起來就吃;抽2塊錢一包的香菸;遇見財政廳的老同事說話,也從“我們財政廳”變成了“我們小崗村”;手上長了老繭,整個人黑了,瘦了……

沈浩成了全天候“村官”。他習慣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和村民平起平坐商量事兒,從不坐老闆椅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坐沙發,和大家交流‘零距離’,這樣老百姓纔會親近你。”

他住的那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牀頭貼着村民聯繫電話。大門從不上鎖,誰都能推門而入。“村裏的大事小情、百姓疾苦他都知道。”房東說。

“大包乾”帶頭人關廷珠的遺孀、86歲的邱世蘭老人,至今還拄着沈浩送的柺杖。“沈浩看原來那根柺棍要斷了,怕我摔着,說要給買根新的。我以爲他隨便一說,沒想到他專門買了新的給我送過來。這柺杖拄着踏實。”

五保戶韓慶江那天突然發病,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錢,送他去搶救。後來又安排他去當門衛,如今一月能掙500多元;困難戶韓德國的孫子剛出世,母乳不夠,家裏又買不起奶粉,沈浩掏出1000元錢送去;關友林全家6口人,4人有殘疾,沈浩逢年過節都要送去慰問金和年貨。

“這樣的幹部我們覺得可靠,很難找!”“大包乾”帶頭人嚴俊昌道出了小崗人的心聲。

穿行鳳陽鄉間,如同穿行在鄉土中國的千年滄桑。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飢餓中崛起,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農民的吶喊與抗爭,但後來,“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鳳陽花鼓聲,伴隨着乞討、流浪,成爲鳳陽人共同的辛酸記憶。

革命起於貧窮。向窮困抗爭,與命運搏戰,這是中國農民求索千年的主題,更是橫亙在當今小崗人面前繞不過去的坎兒。20多年來,小崗人不是不曾努力,不是沒有探索,但幾經沉浮最終沒成氣候。比起其他名村,小崗村的步子明顯慢了。

XX年秋天,黨的xx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沉浸在秋收喜悅中的小崗人再次興奮起來。xx在會上用平實的20個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明瞭前進方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沈浩在日記中記錄了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心得:“作爲一名選派幹部又身在名村小崗,更應該滿懷信心,充滿熱情,努力工作,切實爲老百姓辦事,爲建設社會主義新小崗貢獻自己的力量。”離中央的要求,離農民羣衆的願望,還有很大差距,這令沈浩常常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靜夜孤星、青燈黃卷,沈浩苦苦求索,村西頭那間小屋中,“三農”問題的書堆滿了書架、案頭;他還帶着“大包乾”帶頭人、村幹部、村民代表一起赴華西村、耿莊、大寨、西溝村、南街村等名村取經。

從書本中找思路,從實踐中學範例。沈浩的心中漸漸明朗:開發現代農業,發展旅遊業,招商引資發展村級工業。

要邁開步子,先要解放腦子。然而,這又談何容易!

遇到重大決策,沈浩都要和“大包乾”帶頭人們一起“拉拉呱”。過去“兩委”班子不全、人心不齊,矛盾多、積怨多、問題多掣肘小崗發展,如今冰封開始融化了,人心開始聚攏。

優質養殖示範區辦起來了,種植雙孢菇的創業大學生引進來了,小崗鋼構廠等企業也開始生產了,大包乾紀念館建起來了……

離小崗村不遠處,有著名的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與民同樂”的思想時常在警醒沈浩。他明白,要想讓小崗村人同樂,先得讓大夥同富。

村民們的農家樂旅遊服務啓動了。小崗村當年的茅草屋、“大包乾”紀念館、文化廣場等成了一個個旅遊景點,“小崗人家”、“大包乾餐館”、“金昌食府”等餐館紅火起來。沈浩還爭取到有關部門的支持,開闢了直通合肥的長途汽車線路,創安徽全省由一個村發往省城班車的先例。XX年春節前,26戶住房比較困難的農民都住進了16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

小崗要發展,村黨組織建設是關鍵。沈浩從抓班子、抓黨員、抓陣地入手,在上級黨組織支持和幫助下,充實和調整了村黨組織,把年富力強、作風過硬的骨幹,把有點子、出力氣的致富帶頭人,把自願到村立志創業的大學生村官,吸納進班子,建起了小崗村的第一個黨員活動室,第一個大學生民兵連……

村裏的路平了、燈亮了;小崗人心中的燈,也亮了。

然而,三年任期一瞬即至。XX年秋天,小崗人的心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起來。

“當年我們殺頭、坐牢都不怕,可沈浩要走,我們真怕了。”“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說。

“小崗村人最講事實,好乾部就是好乾部,不好也不會有人說好……小崗村人捨不得他,小崗村需要他,離不開他……”嚴宏昌等幾個人一合計,帶着一封按下了98個紅手印的信找到省委組織部和財政廳。

走,還是留,沈浩焦灼不安,選擇兩難;挽留,還是歡送,小崗人的選擇也不輕鬆。

當年率先按手印的“大包乾”帶頭人嚴俊昌,這次卻沒按下手印,“離開妻子、老母、女兒,在小崗踏踏實實幹了3年,都想讓他留下,可又不忍心啊!”

挽留是愛戴,不挽留是疼愛。

然而,沈浩選擇了留下。

XX年金秋,xx在小崗村考察時講的一席話,讓沈浩感到肩膀上沉甸甸的。XX年秋天,又一紙按有186個紅手印的信遞到省委組織部

XX年9月30日,又是一個金秋時節,黨的xx屆三中全會召開前,xx來到小崗村考察。在“大包乾”帶頭人、村委會副主任關友江家的小院裏,總書記親切地同鄉親們拉起家常,瞭解大家的所願所盼,解答大家最關心的事情,氣氛熱烈活躍。總書記對鄉親們說:“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努力把農業生產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豐富,把村莊環境搞整潔,使日子過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讓鄉親們倍感溫暖和鼓舞,也讓在場的小崗村領頭人沈浩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

當得知沈浩是省委組織部和省財政廳選派到小崗村任職,由村民自發按手印留下來連任的村幹部時,總書記熱情地鼓勵沈浩說:“羣衆擁護你,這是對你最大的褒獎!”

總書記與最基層幹部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這一刻讓沈浩滿眼噙淚,責任油生,“當我握着總書記手的時候,一切艱辛、酸楚、委屈都沒有了。”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總書記到小崗來,對我們是榮譽,更是動力,農村有困難更有機遇,小崗村是農村改革發源地,要不斷創新。”“以xx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時期提出科學發展觀。發展是根本,發展是硬道理。小崗村也不例外,只有發展纔是致富的唯一途徑,只有發展纔是解決矛盾的有效辦法,只有發展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新小崗村。”

怎麼讓日子過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開放30年的新起點上,沈浩和小崗人在思考,該發展什麼、突破什麼?這也是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共同思考。

沈浩帶領村“兩委”班子,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擬訂了小崗村新農村建設規劃。

按照這個規劃,小崗村將形成“一環兩軸一點九區”的規劃結構,對現有村莊進行整治,包括建築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進而小崗將建設成現代農業的示範村、制度創新的實驗村、城鄉統籌的先行村、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銘記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浩要重新激發出小崗村改革創新的活力。

早在XX年,沈浩就提出流轉村民一部分土地進行整理,田成塊、路成網、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數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沒想到這個想法讓他陷入空前的困境。發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頭過河”也艱難。

最難的,是土地問題。

鳳陽鼓樓,蒼然屹立。“萬世根本”——6XX年的風霜雨雪,讓鼓樓上朱元璋親書的四個大愈發遒勁而厚重。人民乃國家之根本,土地乃農民之根本。這萬世根本,以無可阻擋的力量穿越時空,凝視滄桑。沈浩與它,有過不止一次的對視,每一次,都覺得千鈞。

村黨委副書記張秀華說,當時有人把這種土地流轉方式誤解爲要收回土地,集體經營,許多羣衆一時想不通,不支持;還有人當天同意籤流轉協議,第二天就變卦了。

沈浩說:“過去分田搞大包乾是改革,現在搞土地流轉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張秀華接到沈浩的電話:“我在村裏宿舍,過來陪陪我吧。”一進門,只見沈浩眼裏含着淚水,委屈地說:“在村裏搞土地流轉太難了,村民們不同意。”

對土地的摯愛,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崗人的血脈裏。作爲農民的兒子,沈浩深深地理解這一點,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謹慎,在發展和保護農民權益方面尋找結合點,沈浩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浩沒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戶說服。

“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不僅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還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同時,要根據農民的意願,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正是這個時候,總書記在小崗村的一席話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也讓沈浩心裏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轉理事會,規範流轉程序,發揮村民自身作用……改革,要平衡多元的利益訴求;改革,免不了有意見碰撞。爲了土地,大家每次開會免不了爭幾句,有時意見分歧很大,但思路在爭論中逐漸明朗,共識在交流中逐漸形成。

小崗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

XX年1月8日,小崗村與“美國glg集團”、“從玉菜業”、“瑤海”、“天下一碗”簽下四份投資大單。招商引資,對小崗的發展是關鍵一環。

glg集團要在小崗建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項目馬上要開始建設,地面必須平整。時間只有5天,最大的難題是遷墳。

遷祖墳,在農村是天大的事。XX年4月12日,村“兩委”開會,挨家挨戶動員。4月14日,村幹部帶頭鋸樹、遷墳,第二天,村民們全動起來了,最多的一家遷了12座祖墳。

響徹荒野的爆竹聲中,村民韓慶江家爺仨哭着給祖先磕頭:“咱小崗村要發展,今天給你們搬家了。”

此情此景,沈浩淚水奪眶而出,抱拳三作揖,高聲道:“先人們,沈浩向你們道謝了!父老鄉親,謝謝你們支持小崗村工作!謝謝你們支持咱們子孫後代!”

204座祖墳,在預定時間全部遷完。

“大包乾”帶頭人、村委會副主任關友江說:“沈浩在小崗的6年,是村裏發展最快的6年,是大家受益最大的6年,也是小崗村樹立新形象的6年。” XX年,小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600元,是XX年的2.87倍,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XX多元。

小崗村可以大有作爲,沈浩還有更遠的宏圖大願:完成小崗村新農村建設規劃;下屬農工商、物業管理、文化傳媒等幾大分支的小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開始運作;小崗村要用3年時間爭取上市……

春去秋來又三年。XX年秋天,小崗人又着急了——“沈書記!走,還是留?”

紅手印,還是紅手印!186位小崗人要留住他們致富的領路人。

懷揣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小崗村的發展藍圖,沈浩用生命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承諾。XX年冬天,小崗人用深情的紅手印把他們的第一書記永遠留下……

XX年9月起,總書記考察小崗村一週年之際,小崗村參加了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沈浩和村黨委把黨員們從繁忙的工地上、田地裏請到一起,對照總書記的囑託,對照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謀劃小崗村科學發展之路。“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沈浩讀着鏗鏘的話語,總書記的囑託如醒鍾在耳。

然而,第二個三年任期又要到了。是走,還是留?無盡的牽掛,一樣的深情,再一次讓沈浩難以抉擇。

想走。離家6年,太長了……

沈浩是出了名的孝子。90歲的老孃,他特別牽掛。

“娘,兒子要到鳳陽小崗工作了,不能照顧您老人家了,請您到我哥那裏過一段時間,等我任職期滿再去接您。”到小崗上任後的第一個“五一”節,沈浩把老母親送到四哥家。

老孃深明大義:“乖乖,在人家那兒把人家搞好,把老百姓搞好。我的乖乖要聽黨的話。”沈浩聽了,鼻子直髮酸。臨上車,他“撲通”一下跪倒,給老孃磕了一個響頭。爬起來,已是淚流滿面。

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想起老孃,焉能不潸然淚下!

女兒沈王一屬狗,沈浩親暱地叫她“汪汪”。XX年,10歲的“汪汪”捨不得爸爸走,送了他一個嵌着自己照片的相框,在背面留了一串歪歪扭扭的:“我愛你爸爸。祝你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還有別做貪官!”第一次決定留任後,因爲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妻子工作又忙,沈浩就把女兒送到了老家蕭縣讀寄宿中學,卻也開始了綿長的思念和無盡的愧疚。

每年3月7日,沈浩總會抽空到蕭縣的學校爲女兒過生日。XX年的那天,沈浩忙完工作後急忙趕往蕭縣,緊趕慢趕還是到晚了。遠遠地看見女兒在宿舍的陽臺上張望。在操場上,沈浩想逗女兒開心,連翻幾個跟斗,就不停地喘。女兒看着爸爸賣力地逗她,眼圈一下紅了,撲到沈浩懷裏嚎啕大哭,“爸,我想你啊,就是想你。”沈浩抱着女兒,淚水和着汗水一起淌。

妻子王曉勤在銀行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買糧食、搬東西很吃力,沈浩只好說:“花點錢,請別人幫忙吧。”王曉勤盼望着夫妻早日團聚,不同意沈浩留任。沈浩耐心勸慰:“讓我再幹3年吧,第一個三年是搞基礎建設,第二個三年才能把村裏經濟建設搞上去,讓大家富起來。”

想留。小崗村的父老鄉親又讓他牽腸掛肚……

XX年除夕一早,沈浩一開門,80多歲的邱世蘭坐在他屋前。大娘哆哆嗦嗦地說:“沈書記,去我家吃年飯吧。二十多年了,我是頭一回請村幹部吃飯,不去吃可不行。”面對大娘渾濁老眼裏流露的一片真情,沈浩去了。6年過了5個春節,他有3次在小崗吃的年飯。

村裏正在修建的敬老院快竣工了,沈浩把它建成了每個房間都有衛生間的老年活動中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村裏的老人安享晚年,是沈浩的夢想。

爲了留下他,小崗村人兩次“紅手印”個個千斤重。

兩廂牽掛,一樣深情。

對小崗村黨委書記金喬來說,沒陪沈浩到縣城體檢,恐怕是今生最大的憾事。

沈浩在去世前的10多天問金喬:“你愛人在縣城醫院哪個科室工作?”“我說是做b超的,他摸摸胸口說最近這兒總有點不舒服,哪天請弟妹幫着檢查檢查。”金喬回憶着。

“心力疲倦、口乾舌燥、渾身無力、特別累……”這些詞在沈浩的日記裏頻繁出現。裏行間,透露着他的體力早已嚴重透支……

XX年11月5日上午,沈浩陪同來小崗考察的三批客人。中午,略飲薄酒。下午三點多,累了幾天的沈浩對金喬說:“我回去睡會兒。”然而,這一睡,他就再也沒有醒來。

一座上足了發條、從不歇息的鐘,停擺了。

沈浩真的走了,永遠地走了,小崗人的心也被牽走了。

“讓沈書記留下吧!”肝腸寸斷的小崗人這次下了決心。

鳳陽縣城鮮花如海,挽幛如雲,數以千計的羣衆送別沈浩最後一程。一副長長的輓聯濃縮了沈浩人生最後的,也是最光輝的時光:兩任村官嘔心瀝血帶領一方求發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

在這一頭,小崗村的男女老少們在迎候他們的沈浩書記。寒風凍淚,枯草過霜,小崗村在嗚咽。

72歲的“大包乾”帶頭人嚴立坤拖着病軀,讓家人攙扶着,要看沈浩最後一眼:“沈書記他人好、幹得也好,我要來送送他”“孩子啊,我們接你回家……”

“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記得曾在一次會上問:“沈浩,你給我們說個實話,到年底,你還願意留下來嗎?”“只要大家歡迎我,我願意一輩子留在小崗!”一語成讖,卻在頃刻間應驗。

XX年11月17日,農曆十月七年級,這是小崗祭奠先人的日子。一場罕見的大雪不期而至,飄飄灑灑,漫天飛舞。

清晨6點多,58歲的殷廣勇拖着一個5歲、一個7歲的孩子,借了20元錢買了紙和鞭炮。在雪地上,爺仨幾步一個踉蹌,撲到墓地,身上還穿着沈浩脫給他的衣服。

……

小崗村的羣衆,至今還不適應沈浩書記“休假”的日子——

關學莉在村文化廣場上打着打着腰鼓就停下來,哭了,村腰鼓隊的穿戴和“咚咚”敲響的鼓,都是你給置辦的;戴世英把你的照片放在鍋臺上,邊做飯,邊掉淚,後悔不該爲了宅基地天天找你鬧;工匠馬實還想在深夜收工的歸途上,看到你住處閃亮的燈光;大學生“村官”汪靜靜依然每天幫你擦桌子,等待着你風風火火的身影……

沈浩,你還有好多事情沒做,怎麼就捨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

妻子還等着你回家喝一口煲好的熱湯,女兒還等着你和她一起打開世界名著的書箱,老孃還在等着你輕攏她的風霜白髮……

沈浩,你還有好多事情沒做,怎麼就離開了,離別得這麼無聲——

修環村路、引進項目、蓋敬老院……你佈置的年底前要完成的11項重點工作,還等着你帶領大家一起完成去驗收呢。你想寫的那本書《我在小崗工作的日子》,村幹部們還盼着自己的名能印在書上呢。韓巧蘭還記得你說過,她家門前的小岔道,一定能在年底前鋪上光光的水泥,放炮過年,她盼着你把路鋪到家門口呢……

沈浩,你不該走。你做過的一切,小崗村人民記在心底。小崗村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見證着,見證着一位農民之子、小崗之子的深情。

在入黨志願書上,你寫道: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將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你做到了。

你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

信念如山,真情不改,“紅手印”印證了你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優秀村幹部事蹟材料村幹部事蹟材料範文(4) | 返回目錄

xx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他沒有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他卻有着農民的質樸和年輕人的膽識。1984年,他以幾分之差大學聯考落榜,畢業後,本想出外準備大幹一場之時,因當時全村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老支書和村長便找上門來,說他有文化,提出要他當村會計。就這樣從會計到副主任、副書記、村主任、村支部書記,他已當了25年的村幹部。在過去每次選舉的每一張選票中,他看到了全村廣大黨員羣衆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持,更感到了肩負的責任和壓力。25年的滄桑歲月,他從一個年輕小夥子鑄煉成一名優秀的村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支部一班人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想,求真務實,負責拼搏,切實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着人生道路上優美的旋律。

解民憂,勤勤懇懇爲民辦實事

“農村工作不能光說不幹,要幹就幹出個名堂,要讓羣衆信任你”,這是xx任職以來對班子成員說過最多的一句話。面對一個有2900多人、1萬多畝耕地的一個農業大村,加之,由於過去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行路難、灌溉難、吃水難等問題日益突出,給羣衆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積累了許多矛盾。作爲村支部書記的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並帶領支部一班人東家進西家出,把解決好羣衆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作爲頭等大事來抓,在充分發動羣衆的同時,想方設法跑項目,千方百計爭資金,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使全村基礎設施和整體面貌都有了很大改觀。一是圍繞羣衆“行路難”的問題,先後共爭取項目資金50多萬元,修建水泥硬化路11公里,打通了8個自然村所有巷道,對2個自然村莊點內道路全部進行硬化,使陶家圈村成爲全鄉最早隊隊通水泥硬化路的村。二是圍繞農業“灌溉難”的問題,他在積極爭取市水務局項目支持的基礎上,用足用活“一事一議”政策,發動羣衆自籌,先後投入資金20萬元,共砌護各類渠道8公里,清淤擴整各類溝道13公里,改造中低產田4000多畝;配合市鄉兩級組織積極爭取到了“小農水”改造項目,解決了全村8個生產隊6000多畝的基本農田灌溉難問題。三是圍繞羣衆“吃水難”的問題,他主動爭取上級支持,發動羣衆集資,認真做好改水工程,爲了能儘快解決全村2900多口人飲水安全問題,他起早貪黑的奔走在各生產隊施工地點,就在這期間,他既要保證工程正常建設,又要照顧長期患類風溼的妻子,還要考慮臨近大學聯考的女兒,他幾頭子操心,老百姓的事解決了,而他整個瘦掉了十幾斤,他也從來沒有絲毫怨氣,他心裏想得是:既然當了公家人,就得辦好公家的事。

秋去冬來,春華秋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陶家圈村的村民再不會踏着泥濘出門了,因灌溉難發生的羣體上訪沒有了,使全村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這也充分印證了xx當選支部書記時“要千方百計爲民辦實事、解難題,把實事辦到羣衆心坎上”的一句話。

抓發展,帶領羣衆走上富裕路

發展纔是硬道理。自xx當上村“兩委”一把手,更感覺肩上的擔子與以往不同了。他認爲,新時期的村支書,最關鍵的任務是要發展經濟,只有經濟上去了,實力增強了,村民富裕了,黨支部說話纔有分量,辦事纔有根基。爲了找準促農增收的路子,他充分發動黨員羣衆依據村情、民情和所處的地理優勢,討論分析全村經濟發展的形勢,爲村裏的發展出主意、想辦法。通過認真分析、深入調研和廣泛的徵求意見,他決定要帶領全村羣衆走“三步棋”。第一步棋——開發河灘地。陶家圈村緊靠黃河,早在20年前,陶家圈村曾因無情的黃河塌方而導致幾千畝土地流入黃河,全村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2畝,嚴重影響了羣衆的經濟收入。就在1994年黃河西移時,他結合全鄉河灘地復徵項目的實施大膽的提出了“河灘地開發”這個驚人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努力,5000畝的河灘地變了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塊“寶地”。目前,僅河灘地年實現總收入400多萬元,一年全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就增加了近800元,可謂是“棋”開得勝。第二步棋——調整產業結構。過去全村羣衆多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這“老三樣”爲主,對瓜菜等經濟作物基本不接受,爲打破過去的傳統種植模式,他曾多次組織黨員羣衆代表學習外縣市瓜菜產業發展,極大地調動了羣衆發展瓜菜種植的積極性。近年來,在黨員羣衆的帶動下,全村種植業結構有了大幅度調整,全村年均種植瓜菜面積在3000畝以上,畝均增收XX元以上。同時,他積極引導羣衆,把生豬養殖作爲優勢產業來培育,向規模要效益。在市畜牧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推廣生豬舍飼養殖和三元雜交養殖技術,積極引導羣衆規模發展,目前,全村已建成生豬養殖場16多個,年飼養量達1萬多頭,實現產值近100萬元。第三步棋是——發展勞務產業。隨着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全村富餘勞動力也逐年增加,爲了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他在組織好技能培訓的基礎上,積極與各大企業聯繫,建立長期用工合作機制。近年來,每年向企業組織輸出勞動力300多人次,年均實現勞務收入300多萬元,使勞務輸出真正成爲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

建新村,引導村民走向新生活

XX年,陶家圈村被市上定爲新農村建設示範點。xx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與班子成員形成共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全體同志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以陶家圈村五、六、七隊舊莊點改造爲起點,以改善農村環境爲目標,努力營造村莊綠化、道路硬化、庭院淨化、環境美化的村居環境,確保村容村貌明顯改觀。近兩年共投入資金41萬元,一是對梧乾渠邊路4公里的路面進行清理,硬化村道3條3.2公里,鋪設礫石路4條2.5公里;二是對2條共1.8公里的支渠進行砌護,清挖排水溝2公里,改善了農田水利設施條件;三是引導農民發展庭院經濟,發展長紅棗產業,種植棗樹600株;四是將自來水通到每家每戶,解決600多戶羣衆的飲水問題;五是新建沼氣池340座,並全部實現“三改”;六是修建佔地3畝的休閒廣場一處,安裝了健身器材,同時結合民風民俗教育活動的開展,建設文化長廊,製作接近農民生活實際的宣傳畫28幅,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

抓服務,爲重大項目掃清障礙

xx經常給班子成員和黨員羣衆講:“對國家的重點建設項目,我們要主動靠前搞好服務,決不當發展的絆腳石”。近年來,隨着xx電廠、太中銀鐵路、濱河大道等一批重點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爲保證項目順利推進,他帶領班子成員,圍繞大局,積極協調項目徵地、拆遷和服務工作。尤其是在濱河大道項目建設期間,由於涉及大面積的徵地,部分羣衆經常性地出現阻擋工程現象,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整體推進。針對這一實際,他認真分析並找準矛盾了的焦點,深入羣衆家中做大量細緻的工作,確保了濱河大道建設項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土方填築工程。同時,在建設濱河大道期間,他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決好的發展機遇,就是利用項目料場開挖出的1000多畝水域面積,依託黃河優勢,引導羣衆發展起了集觀光、休閒、垂釣於一體的“四水產業”,既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又成爲了羣衆增加收入的優勢產業。

夯基礎,村支部公信力明顯提高

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羣衆心裏有沒有威信,關鍵在於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爲了搞好支部團結,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爲重,做到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幹,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尤其是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後,他更是把團結作爲凝聚力量的前提,堅信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政績,日常生活工作中盡力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都會徵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羣衆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個人說了算,對於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羣衆關心的重大事情,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在他的倡導下,村裏實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羣衆的理解和支持,多年來,村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村裏辦事不公引發的上訪事件。

風雨歷程二十載,赤膽忠心話桑麻。多年來,xx憑着一顆火熱的心,一股“爲羣衆謀利益”的幹勁,無怨無悔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取得了累累碩果。陶家圈村黨支部先後被自治區、銀川市和xx市評爲“先進基層黨組織”、“五個好”和“兩強村”村黨支部。xx本人也先後多次被評爲“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和“兩強”村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