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民醫院院長事蹟

來源:瑞文範文網 8.85K

貢江——中央紅軍長征的光輝起點,當年的風蕭馬鳴、炮火硝煙早已一去不返,而那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精神卻永載史冊,永遠激勵着後人。而今,貢江河畔,一位從小喝着貢水長大的中年漢子傳承了這種精神,正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着這片曾經養育過他的紅土地。

縣人民醫院院長事蹟

他,就是共產黨員,於都縣人民醫院院長曾淵平同志。

~年3月,曾淵平赴任縣人民醫院院長。衆所周知,那是一段“非常時期”,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肆虐全國,一時舉國上下人人自危、談“非”色變。於都,有着近90萬人口的大縣,外出務工人員近20萬,大量的流動人口極大的增加了“非典”病毒在該縣傳染的機率,縣人民醫院是全縣唯一收治“非典”患者的定點醫院,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而對於臨危受命、上任伊始的曾淵平院長來說,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以來遭遇的最嚴峻的一次考驗,全縣人民都在注視着他。

“我將盡我的一切能力維護醫務職業的榮譽和崇高傳統”,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在曾淵平的腦中反覆迴響,面對危難,他沒有退縮。疫情就是戰鬥無聲的號角。

曾淵平院長立即組織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專家門診小組、發燒門診,抽調48名精兵強將組成預備隊,迅速啓動危機處理和全院動員機制。從領導體制、醫療救治、科技攻關到羣防羣控、物資保障、市場供應等各方面做到全面整合、高效運行。爲了確保醫治水平,全院進行了8次“非典”知識培訓,平均每名職工參加了兩次以上考試。爲了爲了提高實戰能力,曾淵平還親自指揮了4次救治“非典病人”的模擬演練。爲了解除少數人的工作顧慮,曾淵平首先承諾:只要有險情,他將帶頭上陣。在他的感召下,全院職工積極報名參戰,僅三天時間就有280多名職工遞交了請戰書,工作熱情空前高漲。

最棘手的還是籌建新的傳染病隔離區,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隔離區的整體搬遷,不僅需要尋找合適的地址、資金的到位,還必須確保工程的質量,在這樣一個高難度的複雜系統工程面前,曾淵平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強烈的事業責任心。爲了工程能如期完工,他天天守在工地,渴了喝口礦泉水,餓了吃盒飯。凌晨摸黑上班,晚上挨黑下班,經常熬夜加班眼圈發黑,因此被同事們稱爲“三黑”院長。他家在四樓,由於勞累過度,平時健壯的他是多次暈着被扶上樓的。

天道酬勤,新傳染病隔離區實現了一個星期完工,一天內搬遷完畢,一天內按“非典”防治要求和標準佈置好相關設備的“三個一”要求。這被譽爲“於都的小湯山速度”。同時還投入100多萬元購置了“非典”防治設備和藥品。省、市的督查領導對醫院務實高效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評價,認爲該院的隔離病區建設在縣級醫院中是一流水平的。

經過幾個月的艱苦鏖戰,防治“非典”工作終於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曾淵平既表現出了運籌帷幄的將者風範,又顯示了他身先士卒的勇者膽魄。在疫情面前,他義無返顧、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放棄休息,夜以繼日地忙碌在防控疫情第一線。以生命爲代價,以知識爲武器,創造着奇蹟,堅守着使命,他和他的白衣戰友們用自己的激情譜寫了一曲曲壯麗之歌,爲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經歷過“非典”的洗禮,曾淵平院長更加意識到一家醫院的實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而醫院的實力就是要在市場的競爭中壯大。利潤的追求不是目的,而是最大限度的讓利於病人,造福於社會。

他組織領導班子認真學習“xxxx”重要思想,對醫療市場進行理性分析,形成了醫院發展的共識:醫院在市場中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以特色取勝,又特色纔有競爭力,才能持續發展。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曾淵平首先着手調整醫院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性收入所佔比例,降低藥品費用。從~年7月開始,醫院果斷將147個價格高且有普藥可替代的新藥清出藥架,並對120種常用藥實行講價,平超市價格。這樣醫院的醫療性收入比例由XX年的40%上升到~年的43%,有效的控制了門診處方外流,增加了醫療設備的使用率,極大的增強了醫院發展的活力。

其次是着力抓好人才梯隊建設,做好科技興院文章。一所好的醫院首先要有一批技術過硬和醫德高尚的醫生,曾院長深諳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視全院幹部職工業務素質的提高,重點培養專科人才和學科帶頭人。醫院先後選送了14位青年醫生到上級醫院進修,選派了30位醫務人員到外地參加短期學習,爲醫院人才結構的完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醫院只有人才還不行,還必須有一流的設備。~年一年間醫院就投入了230多萬元購買設備230餘臺/件,如電腦自動洗片機、熒光定量pcr檢測系統、血氣分析系統、光療嬰兒培養箱、多參數監護儀、顯微鏡遙控自動對比造影灌腸器等。使醫院的科技含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要駕馭風雲變幻的市場,決策者不僅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也要有戰略的眼光和開拓創新的能力。曾淵平就是一個不墨守成規,敢於改革,善於創新的人。他本着“以人爲本”的理念,創新思路,在全縣首創了集醫保、社區服務、健康體檢三位一體的社區中心。把醫療服務延伸到社區,以社區爲基礎,家庭爲單位,居民個人爲中心,以促進健康爲目標,向社區提供一體化服務。形成了社區爲醫院發掘病人,住院病人康復期轉到社區中心的新型醫療模式,走出了一條既能滿足社會健康需求,又能節約醫療資源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深得羣衆的好評。

於都縣人民醫院作爲縣裏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每年採購的藥品設備都達千餘萬元。有很多企業和個人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明修棧道”,或“暗度陳倉”。但曾淵平院長對此早就定下了一條鐵規矩:公事只在辦公室談,大的項目必須有三位以上院領導班子成員在場,決不搞“暗箱操作”。有一次,醫院要購置一批昂貴的醫療設備,先後有來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有關公司到醫院洽談,有的私下許諾給辦加拿大移民或國外旅遊,有的則許諾給予高額回扣,但他都不爲所動。經過醫院班子的反覆對比論證,報請主管局批准,選擇了一家實力雄厚、信譽度高的公司,並對公司進行了艱苦的考察

,住廉價的旅館,吃便宜的快餐,從而沒有讓對方“捆住手腳”,終於以相對其它醫院一半的價格購買到了同等質量的設備。曾淵平廉潔奉公的事蹟還很多,有人對此不解,甚至認爲他離現實太遠。但他深知“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的道理。他總是說:“一把手是單位最大的軟環境,自身不潔,說話就不硬氣,你要拿單位一根針,職工就敢搬回一塊磚”。

也正是曾淵平院長的清廉爲公,說話辦事纔有了號召力,職工在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的感染下,才能走出小我,一心工作爲醫院謀發展。一個帶頭人的高尚品德所折射的人格魅力是無窮的,沒有高尚的品格便不會有高尚的事業。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的積極性的調動纔是醫院發展的基礎”,曾淵平常這樣說道。雖然曾院長“當家”很重要的一招就是“從嚴治院”,不過與衆不同的是他一再強調:嚴管不是目的,管理的過程應該是育人的過程。瞭解他的人都知道,曾淵平也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男人。上任後,他改造裝修了病房,綠化了庭院,改善了職工的工作環境 。逢年過節,他給職工置辦各種福利。職工生病住院,他都要親自探望。職工結婚,他也要登門祝賀。曾院長也當過普通職工,對職工的難處深有體會。因此事事想在職工前面,職工的就餐問題,職工孩子的升學就業問題,衛生健康問題,文化生活問題……,他都要一一過問,對職工的各種問題他總是善於做換位思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他的心中裝滿了別人,惟獨沒有他自己,至今他還住着極普通舊套房。曾淵平院長對職工的關懷備至卻換來了全院幹部職工對他的支持與信任,換來了醫院強大的凝聚力與戰鬥力,換來了醫院的空前繁榮與發展。

一座不垮的大廈,必定有挺拔的棟樑;一個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剛直的脊樑。壓力與磨難催生偉大的精神,考驗與挑戰錘鍊堅強的品格。曾淵平院長用自己的行動、智慧、意志實踐着黨旗下的誓言,堅守着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崇高信念。在他的領導下,於都縣人民醫院效益連年增加,醫療服務水平不斷完善提高,醫院的各項工作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醫院也先後被評爲“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文明單位”、“防非工作先進黨組織”。曾淵平院長也獲得了“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院長”、“工會積極分子”、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市、縣“十佳醫務人員”、市“防非工作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

面對醫院取得的巨大成績和接踵而來的個人榮譽,曾淵平院長卻平靜地說:“成績都是全院幹部職工努力的結果,自己只不過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了自己應盡的職責,比我做得好的人還大有人在……”。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官話套話,聽來卻似潺潺流水,潤人心田。一番如沐春風的樸實話語讓人讀出了他的寬大無私、虛懷若谷、一心爲公,讀出了他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深摯的愛。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曾淵平院長沒有沉醉在耀眼的光環之下,他依然在漫漫征途中跋涉,向着那片更加寬廣的天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