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黨員幹部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8W

邱應發小心翼翼地攙扶起癱瘓的葉望明老人,細心地替他擦完身子、換掉被褥,走時悄然放下200元錢。滿頭白髮的老人艱難地撐起身來,微笑着向他道了一聲“謝謝”。他對這位老人的照顧,整整延續了17年。

財政局黨員幹部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邱應發是武漢市新洲區陽邏開發區財政分局的一名普通幹部,20年來,收入微薄的他捐贈錢物達12萬多元,幫助困難羣衆1000餘人,被羣衆親切地稱爲“活雷鋒”。

(一)

邱應發今年剛滿44歲,左手背上可見彈片疤痕。他19歲參軍,20歲那年執行任務立功,獲得2枚一等功勳章。1986年退伍後,邱應發回到家鄉武漢市新洲區,成爲一名農村財稅幹部。

鄉親們說,不管幹什麼,邱應發的所作所爲都透着一股子軍人作風:家住陶山村的葉望明老人癱瘓多年,老伴也年邁多病,邱應發得知後,每月揹着大米,拎着魚肉,帶上數百元的生活費,給老人送去,併爲老人餵飯、清洗、幹農活;老戰友林金芳突患胸腺瘤,生命垂危,邱應發連夜奔走,自己拿出1萬元,又招呼80多名戰友捐款,把林金芳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張店鎮團強村的國小校舍在一場暴風雨中坍塌,邱應發赤腳踩着爛泥路,第一時間趕到學校,把僅有的5000元存款遞到村幹部手裏說,孩子讀書要緊;年幼的葉家兩兄弟因父親去世、母親不辭而別,生活窘困,讀不起書,“不能讓孩子輟學!”邱應發說到做到。多年來,邱應發共資助了9名中學生和6名大學生。

很少人知道,邱應發每月僅1000餘元工資,妻子下崗,生活並不寬裕。談起這些,妻子吳素珍雖不無抱怨,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感動。

(二)

邱應發的老家陶山村丘陵多、耕地少、打井難,是一個窮山村。邱應發退伍回鄉後,看到鄉親們每天要到幾公里外去挑水,就找到村幹部,掏出一疊錢說,“能不能在村裏打口井?”後來,一口直徑1.5米的深水井很快打成,全村805人多年的夢想成了真。激動的村民在井沿上刻下了邱應發的名字。

此後,邱應發又拿出1萬餘元,資助村裏辦起磚廠和建材廠。由於工廠效益越來越好,陶山村成爲附近一帶最富裕的村子。村支書魏輝啓感慨地說,一個邱應發,幫了整個陶山村。

陽邏街新村的易五金左腿殘疾,生活困難。邱應發鼓勵做過木工的易五金辦個鋸木廠,並拿出5000元給他作啓動資金。如今的易五金,已是遠近聞名的百萬富翁。時隔多年,易五金還在感慨,“要不是邱大哥,我可能到今天還在受窮。”

(三)

做財稅工作20餘年來,邱應發經手各類稅收款項數以千萬元計,從未出過差錯。同事們評價他,以最嚴格的軍人作風做着最平凡的工作。

一家裝潢公司應交稅款1萬餘元,邱應發前去催收時,公司負責人一邊推託,一邊將1000元錢悄悄塞進邱應發的皮包,邱應發嚴肅地拒絕了。他說,“我是國家培養的幹部,要對得起自己的職責。”

邱應發的辦公桌上放着一本翻得發黃的《財政幹部培訓資料》,多年來,他自學經濟學課程,研讀稅務知識,業績評估年年領先,並榮獲全國“財政系統先進工作者”、湖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

公益成了邱應發的另一項事業。在他的召集下,7名戰友成立了“邱應發愛心小組”。如今,300多個愛心小組已遍佈新洲區城鄉,特困家庭獲得慰問幫扶,孤寡老人得到專人照顧,貧困學生收到定期資助……XX年底,武漢市新洲區慈善會成立,邱應發是發起人之一,擔任監督會長一職。慈善會現已募集資金上千萬元,數千名困難羣衆獲得幫助。

邱應發家裏最顯眼處,掛着他最喜愛的一幅字“把熱心獻給事業,把愛心獻給祖國,把私心踩在腳下,把誠心獻給人民”。

“部隊是我的大學,農村是我的家鄉,財稅是我的工作,公益是我的事業。”邱應發說,“這些是我一輩子的榮耀,也是一輩子的牽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