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個人年終述職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6W

一、堅持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最新個人年終述職報告

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人民羣衆的立場上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以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爲己任,用實際行動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勤於學習、樂於思考、敢於負責、勇於創新。積極參加了縣委、縣政府黨組及所在黨支部組織的各類集中學習。利用業餘時間潛心研究領導科學和分管工作,系統學習了黨的經典理論和經濟理論。通過深入學習,通過黨性分析,堅定了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信念,樹立了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念。

二、分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以“強基礎、重落地、優服務”的理念推進工作,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

,招商引資工作圍繞優勢資源、骨幹產業和承接產業轉移三個重點,搶抓三峽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民族地區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創新試驗區建設等機遇,狠抓招商方式轉變、簽約項目落地生根,招商引資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一是推動完善了招商工作管理體制。經過多次調研和論證,推動縣委、縣政府將招商引資職能從縣商務局分離出來,給予相應的人權、事權、財權,理順了招商工作的管理體制,集中了工作精力,從本質上提升了招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二是完備了招商引資基礎性工作。招商引資最基礎的工作主要就是項目庫、信息庫建設和相關宣傳資料製作。採取部門、企業自編和聘請專業人員參與的方法,圍繞縣內優勢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編制了50多個招商引資項目,建實了招商項目庫,並有5個並進入州級項目庫。收集在外工作人員資料和在投資的外商資料,建實了招商信息庫。組織專業團隊製作了《縣招商引資指南》和影視宣傳光碟。基礎性工作的完備使全縣招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招商引資的“命中率”。

三是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出擊,廣泛尋求合作。成功組織了北京產業轉移洽談活動、上海招商推介活動以及武漢、廣州等地的老鄉聯誼會,組織參加了日韓經貿洽談、鄂港粵經貿洽談等活動。全年共簽約招商項目協議12個,協議引資380800萬元。累計到位資金52255萬元(含省外資金29119萬元),比上年淨增15255萬元,佔州定目標任務的186.63%;其中新籤項目到位資金10270萬元(含省外資金7170萬元),續建項目到位資金41985萬元(含省外資金22049萬元)。利用外資142萬美元。出口創匯1508萬元,佔州定目標任務的228%。

四是組織實施招商項目“落地工程”,狠抓項目落地。認真做好籤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對每一個落戶的企業,實行一名縣領導帶領一個職能部門、一家銀行和一個協調服務專班負責的“四個一”跟蹤服務機制。同時,建立定期分析通報制度和跟蹤問效制度,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制、首問責任制、限期辦結制、服務瑕疵投訴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對重點招商企業實行重點保護。煤矸石綜合開發、閱山硅工業硅加工生產、5萬頭牲豬養殖、福城礦業鐵礦冶煉、雙鑫集團礦業紅土綜合開發利用、金源建材、長友魔芋食品加工等9個項目先後落戶,開始前期建設;榮盛服裝、萬順礦業、清江水布埡旅遊3家企業建成投產。到底,全縣招商引資企業達27家,其中投產的企業15家,在建的企業10家。招商引資企業已成爲經濟建設的生力軍。

(二)着力解決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工業經濟突飛猛進。

,工業經濟工作以做大工業經濟總量、做強工業企業、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爲目標,着力優化企業發展的外圍環境,協助企業解決資金、技術、資源、市場、勞動力等關鍵要素問題,工業經濟發展迅速。

一是組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壯大企業規模和塊頭。通過摸底排隊,全縣年產值和銷售收入100-300萬的企業有45家,300萬-500萬的企業達到2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的26家增加到33家,新增10家,淨增8家,企業成長的步伐明顯加快。

二是協助企業破解發展瓶頸,工業經濟發展速度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多次爲企業協調解決

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資金、勞

動力糾紛的問題,組織企業參加各種展會擴展市場,努力解決好企業“圍牆外”的問題,讓企業專心生產,放心經營。年底各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到36.5億元,同比增長13.34%;貸款餘額達到10.08億元,同比增長15.31%。全年全口徑工業完成現價總產值28.5億元,同比增長185.4%;實現銷售產值27.9億元,同比增長183.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241.37%;實現銷售產值20.5億元,同比增長239.76%;工業增加值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215.98%;工業產銷率達到98%以上。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0.46億元,同比增長30.35%,實現利稅合計1.06億元,同比增長39.02%,企業上繳稅金0.41億元,同比增長33.40%。

三是積極推進產業整合,壯大產業規模。魔芋產業3家企業初步實現了整合;橋河、潭口等電力企業合併成爲德賽電業;金果茶葉公司兼併了鏵燁和神農溪兩家茶葉企業;煤炭企業通過整合和技改擴能,基本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通過產業整合,水電、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煤炭、藥化等產業實力得到明顯增強。特別是水電、建材、煤炭三大產業完成現價總產值3.73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的56%,支柱產業在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

正確有力的措施推動了工業經濟發展,全縣工業經濟的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州前列。

(三)積極爭取政策,理順體制機制,加快企業入園步伐,經濟開發區建設如火如荼。

,經濟開發區建設按照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完備機構設置,充實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儲備,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和企業入園步伐,積極推進開發區身份獲准和儘早見到效益的建設思路開展工作。到底,經濟開發區已有入園企業18家,有4家企業建成投產;硬化道路1.2公里,開發區的道路骨架初步形成,固定資產總投資10543萬元。省發改委調研組對經濟開發區給予高度評價,認爲“建設熱氣騰騰,推動步步跟進,管理環環緊扣,發展如火如荼”,並確定在召開全省山區縣市經濟開發區建設現場會。

一是放開思路,放活權力,開發區建設的體制機制實現突破。推動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工業園建設的決定》,確定了開發區建設的發展思路、基本方略、奮鬥目標、政策保障、服務機制、隊伍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事項,賦予開發區項目審批、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內部管理等12項職權,最大限度地給予開發區決策自主權。其後又出臺了《工業園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方案》、《縣直部門服務經濟開發區履職考覈暫行辦法》、《經濟開發區實行年薪與績效掛鉤的考評辦法》等40多個配套性文件,使開發區建設步入了制度化、規範化軌道。成立了經濟中心(野三關)規劃管理委員會,保證了野三關集鎮建設規劃管理的及時、科學和規範。實行野三關鎮黨委、政府與開發區黨委、管委會領導分設,明確了野三關與開發區的事權劃分,保證了幹部精力相對集中,理順了二者之間的財權和事權關係。明確開發區獨立的財政體制政策,開發區建設運行有了穩定的資金。將縣國資公司、擔保中心等五家機構合併組建縣厚德開發有限公司,大大提高了全縣的融資擔保能力,提升了開發區的經營實力和水平。將縣招商局與開發區合署辦公,極大地提高了開發區招商引資的效果。同時,開發區擬設立財政分局、規劃和城鎮管理分局、國土資源分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分局、公安派出所以及招商服務中心。這些機體制機制性問題的逐步解決,讓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發揮,使開發區建設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二是強化基礎,優化功能,開發區建設形象進度喜人。按照“整體規劃、分佈實施”的原則,全面展開基礎設施建設。首期重點開發的譚家村片區,全面啓動了片區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建設,投資800多萬元完成了發展大道1.2公里的道路硬化及給排水、供電配套工程,基本滿足了該區6家入園企業和40多個拆遷安置戶的住房建設需要。啓動了總投資近1000萬元、建築面積11520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建設工程,已完成管涵安裝和百分之七十的場平碾壓工程量,今年4月份將全部完工,建成後可引進4至6家東部沿海產業轉移企業落戶。加快推進乾峯公司規劃用地範圍內的場地平整和管網工程建設,11月中旬啓動了譚家村東片區市政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30萬元。協調乾峯公司完成了小商品市場、三星級賓館的設計、地勘、招投標等基礎工作。

三是完備手續,積極爭取,開發區融資創歷史新高。通過積極向省農行、開行爭取,全年融資直接到位資金6000萬元,其中農發行4680萬,財政風險金1000萬元,開發銀行920萬元,中技公司300萬元。這些資金的到位,爲加快開發區的建設進程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四是加強服務、跟蹤協調,支持落地企業成長工作獲得好評。按照“一企一個專班”的辦法,從企業有投資意向到簽約、建設以及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到底,已有18家企業入園,其中3家投產、12家在建、3家在做前期工作。

五是加強管理,規範運作,內部制度建設卓有成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經濟中心(野三關)規劃管理委員會、縣厚德開發有限公司的內部制度建設均已完成。特別是厚德開發有限公司,不僅與全體職工簽訂了《勞動合同》,還通過職代會制定了《公司職員守則》和《機關管理制度》等20多個新的制度,完備了機關管理和運作的制度體系,有效地防止了決策失誤,確保行爲規範。

六是尋求支持,注重協作,全社會支持開發區建設力度增強。通過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三次到開發區調研,專門就開發區的建設問題在野三關召開了縣委十三屆四次全體會議,縣委常委會先後召開十多個專題會議研究開發區的工作,解決了一系列制約性的難題。同時,縣直各部門也有求必應,有難必幫。全社會的鼎力支持爲開發區的順利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強化工作基礎,補強監管薄弱環節,安全生產態勢平穩

,安全生產工作按照“強基礎、重監管、查隱患、防事故、減傷亡”的工作思路,克服自然條件惡劣、安全監管難度大等諸多困難,保持了安全生產平穩態勢。全年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傷亡事故28起,死亡35人,傷62人,直接經濟損失245.1萬元。同比事故起數減少9起,下降24%;死亡人數減少47人,下降57.3%;直接經濟損失減少499.1萬元,下降67%。

一是深入持久地抓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安全生產根基全面加強。推動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和基礎工作的通知》和《關於認真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基層基礎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從源頭上、從最底層面上,全方位、全領域做實基層基礎工作。通過“雙基”工作的開展,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和措施逐級落實到了鄉鎮、縣直機關、村(居)委會、社區和各生產經營單位,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安全生產臺帳”,構築了“事事有人管、件件說得清、上下能貫通”的安全監管網絡構架,形成了全員抓安全的良好氛圍。這項舉措在全省作了推介,州政府在年終考評時也作了高度肯定。

二是深入持久地抓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全力預防事故發生。組織全縣上下、各級部門、各企業深入開展全員全方位查找整改隱患活動,深入查找本行業、本企業的薄弱環節。全年累計排查各類安全隱患2130處,下達整改指令1950份,整改率達91.5%,並樹立警示牌500多處。除鄉村道路有些安保隱患一時無法整改外,其餘隱患基本做到查找一處,整改一處,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三是深入持久地抓安全投入和安全發展,實現了安全與發展“兩兼顧兩不誤”。全縣投入500餘萬元在全州率先實現了煤礦瓦斯三級遠程監控;客運部門投資20多萬元,對所有跨縣外的客車安裝了gps定位監控系統;公路部門和各鄉鎮投資1000多萬元新修了1米的安保設施。在強調安全生產的同時,並沒有影響發展。煤炭產業的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稅費突破4500萬元;第二產業首次超過第一、第三產業,成爲工業經濟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年份。

四是深入持久地抓安全生產執法監管和責任追究,安全生產秩序得到維持和鞏固。在執法監管上下猛藥、出重拳,組織各級各部門積極開展了反“三違”、糾“三超”、查“三無”等專項整治活動。全年累計處罰30377人,處罰款865.77萬元。同時,紀檢監察機關和鄉鎮紀委對4人進行了談話,對14名幹部進行了責任追究;公安部門依法對兩起瞞報事故的法人代表進行了刑事拘留。強有力地執法監管和責任追究,使全縣安全生產工作得以穩定好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