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書筆記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8W
本文目錄2017圍城讀書筆記圍城讀書筆記範文中學生《圍城》讀書筆記圍城讀書筆記範文

《圍城》讀書筆記(一)

圍城讀書筆記4篇

初讀《圍城》,驚羨於錢鍾書精湛 、詼諧的文筆,書中捧人發笑之處甚多。再讀此書,則爲其故事情節所嘆,在這陰差陽錯之中假設了無數個如果。如若方鴻漸再佇足一分鐘,他與曉芙或許能前嫌盡釋;如若在電話中未曾將曉芙誤作蘇文紈,方鴻漸或許能得到解釋的機會;再如果……

而今三捧《圍城》,思索的線如同吸足了春雨的竹根,向着土壤更深處肆意蔓延。書中有純真爛漫的唐曉芙,故作着一份老成,反惹人憐愛;有性情與之相反的孫柔嘉,善於心計,城府頗深;還有直率仁義的趙辛楣,卑鄙猥瑣的李梅亭;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方鴻漸。僅僅一個他,既已讓我深思良久,感慨萬千。

方鴻漸在歐洲留學數年,一無所成。書中直言道:“四年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其實這也未必盡然,從歸途中他與鮑小姐的“柔情蜜意”來看,足見得他還是學到些“招蜂引蝶”的本領。回國前父親的家信讓他認識到學位的重要性。然而爲時已晚,情急之下,他買了個假學位。但方鴻漸畢竟不是“校友”韓學愈,他良知未泯,深感惶恐與不安。不過他辯證的哲學思維幫助他戰勝了“罪惡感”——“撒謊欺騙有時並非不道德”,這種精神勝利法想必阿q看了也會汗顏三分。而回國後的方鴻漸“命途多舛”,失戀與失業,以及婚姻的破碎,讓他身心疲憊。

與鮑小姐之遇,只能說是閒來的調情,算不得愛情,進駐“圍城”的序幕應該是從蘇文紈開始。但蘇文紈並不是他進駐的對象,而是蘇小姐的表妹唐曉芙,一個清秀如水,純比芙蓉的女孩。鴻漸爲博其好感,盡顯文采風流,順利的將自己的愛情之船擱淺在曉芙的城門之外。然值此之時,事態驟變,在他與蘇小姐的感情終結之時,他對曉芙的愛戀與追求也如同“一題清純而無解得代數,一雙達不到岸的槳櫓”,失去了前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蘇文紈無意之中扮演了小人,斬斷了方鴻漸與唐曉芙的情緣。這次的情感創傷讓方鴻漸的生命驟然黯淡,之後的愛情生活,他難以自主,任由孫柔嘉將自己引入她的“圍城”。

孫柔嘉爲了擺佈這場婚姻,可謂是周密策劃,苦心經營。她先是故作嬌柔,事事請教方先生,以顯其初入社會的無知與單純,激起了方鴻漸的憐香惜玉之情與男人天性中的保護欲,成功地打了一場漂亮的心理戰;另一方面,這也使趙辛楣不自覺地開起了二人的玩笑,結果如她所願,真作假來假亦真,虛虛實實的連當事人自己都難辨真僞。接着在趙辛楣離開後,她抓住了方鴻漸紮根於心的責任感和憐愛之心,謊稱家父來信,已知二者之間的謠傳,使方鴻漸生髮出沉重的負疚感。與之同時,也巧妙地利用了李梅亭與陸子蕭逼迫他與方鴻漸的契機,扮出一副楚楚可憐之態,“尋求”方鴻漸的保護,有意與他曖昧不清,從而激發血氣方剛的方鴻漸糊里糊塗地說出二者即將訂婚的“打算”。孫柔嘉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二者的青春與愛情,圍城之內的他們大吵夾帶着小吵,使婚姻一步步地走向荒原。他們的婚姻最初即帶着算計,缺乏牢固的基礎,有何來長久安定?這座圍城的土崩瓦解,可謂是宿命之中的宿命。

海子說,在夜色裏,我有三次受難:生存,流浪與愛情。縱觀方鴻漸的婚姻與愛情,他無疑是個失敗者,而他的生存,也如同婚姻一樣坎坷艱難。現今究其背後的原因,我覺得,則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個人角度來講,緣其自身的懦弱、優柔寡斷的性格與殘存的良知。對於與蘇文紈之間的感情,他當斷不斷,使蘇小姐受傷更深。怎知物理學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係的原理竟然適用於愛情,蘇小姐報復性地將傷痛通過唐曉芙轉嫁給了方鴻漸。而對於唐曉芙的誤解,他絲毫沒有反擊,任由事態惡化,可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並非真理。在那個大雨滂沱的街頭,方鴻漸木然呆立在那裏,當雨水與淚水交織化作痛楚在內心翻涌之時,這邊的唐曉芙也深懷歉疚與期望,懊悔方纔的言辭。山依舊,水依舊,我腳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事以至此,方鴻漸認爲回天乏術,他放縱了自己的怯懦,荒蕪了他與曉芙之間的愛情。懷抱着殘存的良知,她對孫柔嘉所說的“二者之間謠傳廣佈”,有的只是愧疚與自責。爲了彌補,他“捨身”保護她,乖乖的進入了孫柔嘉的愛情陷阱。

其次,再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也有着深刻的社會原因。在那樣一個戰火紛飛、乾坤顛倒的亂世,優秀的知識分子尚且難以施展自我,更何況方鴻漸這樣一個志大才疏,只會些空談的“純粹”的知識分子呢?另一方面,他不是官僚,可以擺弄權勢;他沒有深厚的政治背景,可以背靠大樹好乘涼;他也無法放棄那份簡易的道德觀念,像李梅亭那樣做一個滿肚子男盜女娼,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僞君子,或者成爲韓學愈這等崇洋媚外之流,肚內空空如也,卻能夠恬不知恥地拿着冒牌大學的帽子欺世盜名。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既然你不夠優秀,也不夠卑鄙的徹底,又何以奢望能夠遊任於這種世道而左右逢源呢?方鴻漸只是當時他這個羣體的一個代表,他們帶着文化人的癡夢與清高,渴望在這種困境下生存下去並且希圖在上流社會中生存地有滋味有地位。他們堅守着浪漫,敢於夢想,在夢想的過程中,他們以“文化人”的身份爲傲,將自身的光環放大到極限。可悲的是,他們並不瞭解自身與現實的脫節。所以一旦深入社會,夢想與現實衝突,並且是發生必然性的衝突之時,他們猝然間困惑了,就像在漫長的黑夜中趕路的小孩突然遇到刺眼的車燈撲向自己,頓失所依,所能夠做的似乎只有傻立在那裏等待着掙扎與死亡。是的,這個羣體在與社會逐步的接軌過程中,潛意識裏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階層意識。他們意識到對於上流社會的人來說,文化不過是以一種附屬品的形式存在着,他們意識到作爲一個純粹的文化人生存的艱難,意識到自身的弱勢。於是面對一個個突襲和衝撞,他們怯於行動,他們不由自主的後退了,他們脆弱的如同陽光下的泡沫,色彩紛呈,卻不堪一擊……

所以說,方鴻漸的愛情的失敗與事業的頹廢,爲其性格使然,更是那個時代對他的遺棄與放逐。他們的結局或許只是其個人命運的偶然,但那卻是那個時代造就出的必然。時代在《圍城》之外塑造了千萬個“方鴻漸”,他們,迷茫在事業、生存與愛情的“圍城”內外輾轉徘徊……

時間的光華在指尖掠過,匆匆地。藉助着陳舊的文,我們在古老的圍城內外翻動着支磚片瓦進行着情感的考量與真理的探尋。不同的時代,卻是相同的主題——愛情與婚姻。

塵封的歷史攜帶着些許的蒼涼,逃過一個個寂寞的黑夜,在我們的眼前演繹出一曲又一曲的愛情悲歌。確切地說,年輕的我,尚無法回答出真正的愛情是什麼,但是我想,無論它多麼的複雜與神祕,都不會逃過“愛情、友情、親情”構成的情感世界的公共準則。

愛情的雙方要愛地寬容,感情地付出沒有天枰可以衡量,難以絕對的公正公平。但是,它也絕不是寬容地放棄原則,放棄獨立的人格,愛地低聲下氣、委曲求全,沒有了自尊。兩人之間不僅要看到彼此,還要顧及彼此的親人、朋友,因爲對方不是你的私有財產可以收藏,而是一個社會人。真正的愛情既不是守株待兔,癡等着“唐曉芙”拋開誤解,投懷送抱;也不是一場戰爭,需要你用一顆算計的心去謀劃出一場一廂情願的婚姻。情感的演繹就像一堂教學課——衆人皆知的教學內容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授課內容要有深度,師生交流要有新意,老師與學生之間要注意互留神祕;課堂氛圍的好壞取決於教師與學生的配合,任何一方失去了激情與主動,這堂教學課將會註定了枯燥無味。

青春的煙雨滌淨歲月的纖塵,催醒了情感的春筍,同時,也催生出了奮鬥的氣息。而今風華正茂,正是我們潛心靜氣、力學篤行之時,方鴻漸的時代早已遠去,但“方鴻漸”仍然大量存在着,尤其在我們的菁菁校園之中。他們在大好的時代環境中蹉跎青春,沉溺於星輝月華下的“你濃我濃”。待到芳華已盡,則陷入方鴻漸的境遇,或孤影自憐,慨嘆時運不濟,或仰首瞻望那些成功的花兒。可是那些成功的花兒,冰心說道,當初它的芽兒,早已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犧牲的血雨。

人生天地兩儀間,且住百來年,而這百來年的歲月,不過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車水馬龍的十路口,何赴何從,值得我們深深的去思量……

《圍城》讀書筆記(二)

《圍城》是我認爲我有史以來度的最快的一本書了.但,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鮮明,它的內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貶義,不知是否有人會罵我早熟之類的),甚至主人公方鴻漸的一些經歷和我頗有相似之處(關於這一點,我會在文章中向大家慢慢道來).

我一開始,只是把這書當作一本普通的小說來看的,只是爲了圖個樂子,也並沒想寫什麼讀後感.於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氣地讀到了本書的200多頁(全書共有335頁).這時,我十分納悶——我一般讀小說,200多頁會讀上近半個月.於是,我詫異地頓了頓,把書合了起來.這時,我看到了本書的題目——《圍城》.我驚呆了.當時,我憑題目感覺《圍城》這本書應是寫一些抗戰時期的事情——"圍城"嗎!即八路軍把日本鬼子圍在一座孤城裏無路可逃,被迫投降一類的事.但是,內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對不上號.它倒是講了一個上海的青年,出國留學後騙來了個博士學位,回國時候和回國後發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書,並懷疑這書是否印錯了,是不是誤打誤撞地把一個別的作家的什麼別的著作給印過來了.但事實證明,書是對的。我無奈,小憩後,繼續看下去.我這人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書看到一半,就總想知道結尾.一番內心中的激戰後,良心逐漸敗下陣來,好奇心漸漸佔了上風.以是餘便翻經至其末,以觀其後果.但,此"後果"使餘大失所望——這書的末尾不是結尾,而是什麼錢夫人寫的"附錄——記錢鍾書與《圍城》!"我看了下去,還沒看到一半,便猛地把書合上,萬千的思緒戛然而止,學着趙辛楣罵孫柔嘉的架勢嗔道:"damn楊絳這個傢伙,沒事寫這個幹甚!這下可好,文章不用讀了,內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頭了!"但是,冤大頭還是幾乎一口氣地把這本書讀完了——它的內容太精彩了!

從那次經歷後 ,我終於明白了這大學生的平常生活和豔遇等事件與"圍城"二有什麼關係.不過,在說"圍城"二之前,還是先來說說這本書,這對理解有好處.作者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這書寫的正是作者本人的故事."也許正是這樣,作者才寫出了本書.,"圍城"所講述的正是主人公方鴻漸(即作者本人)身陷"圍城"的情況.楊絳在寫"錢鍾書與《圍城》"時,曾提到了"方鴻漸結婚後處境如身陷圍城"。的確,方鴻漸在訂婚前,甚至是婚前,和孫柔嘉的關係還算比較好(不能說是十分親密——也許柔嘉說的沒錯,鴻漸根本就沒真正愛過她).但婚後二人動不動就吵嘴,甚至大打出手,柔嘉也開始吃了她以前說過不會吃的"陳醋"(即蘇文紈與唐曉芙).而且,用人李媽,柔嘉的auntie,鴻漸家的兩個弟媳和一些其他的人也唯恐天下不亂,幫他們添油加醋.但在最後的爭吵後,二人都以深刻反省,他們雖不可能永遠不吵嘴,但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有所收斂,使身陷得狀況好轉一些.

但我認爲,主人公身陷圍城的狀態並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了的,也不光單是這一點就造就得了的,例如,在衆人初到三閭大學時,才知道自己受到了校長高鬆年的"欺騙",也許這個騙局不是高鬆年刻意設下的,但這也是身不由己.但,鴻漸認爲,這是.而且,孫柔嘉也受到了那些"狗男生"的欺負.於是,我運用我超常的聯想能力後,便想到了我自己.我國小時,我因學習成績頗受大家的好評.但,升入國中後,這一切只是"父母在誇孩子的假博士學位"罷了.於是,我整天擔驚受怕,怕被別人恥笑.但,我的老師,家長對待我就像當時蘇文紈對方鴻漸一樣.不過,我的心裏想着玩就像方鴻漸在想唐曉芙.我於是暗下決心: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像鴻漸最初對待唐曉芙一樣對待它們.不知我是否做到了,也不知我是否能做到,但,然我立下了決心,就盡最大力來將它實現吧。我也知道,任何一件事中,都有一個"孫柔嘉",不管"她"是好是壞,我們都要接受"她".千萬不要與"她"合不來,過不去,否則,下場是會很慘的。

圍城讀書筆記範文2017圍城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當、當、當……”已是深夜班10點了,輕輕合上《圍城》的最後一頁,內心很平靜,夜已悄悄地爬滿整個天空。遙望,不知哪兒還有光明。只有默默地等待,輕輕地守望,相信明天會是個好天氣。方鴻漸原來是有夢想的,正如我們的每一個人一般,年少輕狂的我們,按捺不住熱血的沸騰,無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規的事物妥協。我們總相信我們的人生只有我們能駕馭。於是鴻漸乘上開往法國的航班,開向自認爲的一片新天地。十四歲的時候,我信心滿滿的,只差沒有報告天下,憑海爲證,大言不慚地說有一天自己會如何如何。那時候總是很單純的,沒有意識地去做許多事。沒有責任的包袱,不懂世間的複雜,指天誇耀自己的偉大,卻在深夜獨自嚶嚶哭泣,很脆弱的。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犯上一回的狂病,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回人生的轟裂呢?幾年後,二十七歲的鴻漸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帶着一張作假的文憑,心裏是滿滿的內疚。二十七歲的他仍會天真地想起嚴父,慈母的失望。彷彿當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鎖鏈斷了一般,幾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場華麗的美夢,終有醒來的那一刻。鴻漸意識到了,當他意識到紅海早過了時,他就覺悟的認識,他並不能夠完全掙脫那條無形的鏈子。只不過三年後,當我面對滿地的落葉,我再也沒有多少傷感之情;當我再也不會爲漫天的雪花而歡欣鼓舞時,我已記不清多少年前說過了什麼。不是因爲時間很久,只是發現那些誓言很飄渺。過去也試着去實踐,但當我發現要用一生去允諾時,我放棄了。少了年少時的傲氣和心無旁騖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種顧慮,一種對現實的認識,不知是那位學者曾說過,孩子出生時都有他的角,死去時卻是一枚鵝卵石。鴻漸的身邊曾留有過 鮑 小姐的鮑肆之臭,也曾吸引過 蘇 小姐的文質之香,鴻漸也曾爲搏 唐 小姐的回眸一笑而努力過,但無論是哪一種,他都未好好抓住,任由最後一縷輕煙從指尖劃過,沒有勇氣跨出最後一步,鴻漸學會了妥協。在經過三閭大學一行後,他才真正意識到人世險惡。鴻漸有點累了,於是他選擇躺在 孫 小姐這張柔順的躺椅上休息一下。父母親的生活,我一直是不甚贊同的。沒有“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愛情,沒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柔情,有的只是永遠爲瑣事忙碌的身影和時常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的聲音。我一直很不孝地疑惑這樣的兩個人爲什麼會如此甘心地被對方牽絆着自己的後半生呢?平靜的海面往往醞釀着巨大的風暴,鴻漸同柔嘉平淡的婚姻也有了一觸即發的危機。鴻漸覺得自己很無能,總認爲自己是一場悲劇的主角,他要發泄,既然不能對外人那就只能對自己的妻子出氣。柔嘉也不是好欺負的人,兩人之間的矛盾因爲更多人的參與而顯得不可收拾,鴻漸看着空空的小屋陷入了沉思。葬禮上,奶奶一直都在流淚,看着與她相伴四十多年的爺爺消失在殯儀館最後一道門後,最後一滴淚也悄無生息地落地。一直不明白在爺爺去世許多年後,奶奶口中批評着種種不是與眼中流露出的無限依戀竟是如此和諧,和諧地讓人辛酸,讓人猜不透。就如《圍城》中所講“年齡是個自然里程中無法超越的事實。”凡事一經隔膜,咫尺皆若天涯,又更何況是城裏城外呢?後記:那隻祖傳的老鍾從容自在地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當 當 當……”響了六下。六點種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對柔嘉好,勸她別再爲昨天的時鬧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裏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同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記時器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十一點了”我想“也該睡了”掩上日記本,掩上門,讓室外的黑色也浸染入這一室之中。

對於本書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腦海中方鴻漸只是一個玩弄是非、做事沒有頭腦,毫無原則、經不住誘惑的、可以說是個失敗的人。而孫柔嘉雖然看起來小鳥依人,沒有什麼主見的女人,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是那種小小的身體裏蘊含着強大爆發力的人。在全書的最後,方鴻漸在經歷了愛情、事業和家庭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裏的孤寂,熱鬧裏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我想,這不僅是方鴻漸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是他這失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吧。

另外,我十分感謝錢鍾書,因爲,它是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虛情假意。書中多次出現了恭維的話,開始我覺得十分看不順眼,認爲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一見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恭維的話,如果是我聽了,絕對不和這個人交往。因爲這反映出這個人對我沒有一點誠信。但是,我在文中發現了這樣一段,令我冷笑:顧爾謙看到了李梅亭的,不斷的誇讚李梅亭一首能寫好幾體。沒想到李梅亭笑着說:“我寫得很糟,這些片子都是我指導我的學生寫的”。當我看到這時,想,看你顧爾謙怎麼下臺。令我沒想到的是,人家顧爾謙臉色沒變,說:“唉,名實必出高徒啊!名實必出高徒啊!”。我那時真的無語了,我着實佩服老顧的社交功夫之深,臉色一點沒變。我忽然覺得自己幸虧沒在那個時代,現在很少有那種令人嘔吐的恭維話了。

我一邊讀《圍城》一邊想,我真得很佩服錢鍾書。他的閱歷以及知識實在是太高深了。他不僅在書中提出過摩登文明,還知道外國外交家和國家總統的一般神態及慣有動作,他也清楚地記得《儒林外史》裏某個極小的細節,還有各國經常有的活動,英國首相,甚至德國飛機員……我想,錢鍾書還可以做一名思想家。他在《圍城》中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比如說在25頁中,自己寫了一個“女朋友”的概念,很像數學裏的概念。還有什麼朋友之間的相處,科學家與科學的不同,中國人與西方人醜都有醜的區別等等。從着,我明白了一個文學家不僅文學要好,各方面的知識都要廣。

中學生《圍城》讀書筆記2017圍城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範文一

很早就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但是,很可惜,總是沒有機會拜讀這句話的出處——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前些日子,終於鼓足了勇氣,翻開了這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讀此書之前,想着這40年代的作品,應該是爺爺奶奶的事了,也就是抱着瞭解名著的心態去欣賞下。總覺得大師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澀,至少是我輩不易讀懂的,要想讀懂,也要擺上好幾本典在旁邊,纔能有讀下去的勇氣。可讀完此書感覺完全不同,它通俗,從身邊瑣事娓娓道來,談話、吃飯、交友、戀愛、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

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鮮活和逼真。方鴻漸的虛僞,趙辛楣的坦白,褚慎明的愛面子,蘇文紈的媚俗,唐曉芙的純真,孫柔嘉的狡黠,躍然紙上,讓人又愛又恨。

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傷害了蘇唐兩人,而又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瑣碎與無聊。而在三閭大學教學期間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充斥着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裏回到父母身邊時,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隻手,逆來順受地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地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除此之外,書中大量精妙的比喻也運用得非常巧妙,爲小說的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洞察人情世故的比喻,“我發現拍馬屁跟戀愛一樣,不允許有第三者冷眼旁觀。”由此觀之,“盜亦有道”,馬屁也不是什麼人都能拍得來的,自有操作規程。剖析人生弱點的比喻,“事實上,一個人的缺點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往樹上爬,把後部供大衆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標識。”這個比喻毫不客氣,一針見血,使人不禁汗顏,自慚形穢,把它作爲“夾着尾巴做人”的註腳是最恰當不過的。描摹人物情態的比喻,“船又過了錫蘭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貢,這是法國船一路走來第一個可誇傲的本土殖民地。船上的法國人像狗望見了家,氣勢頓長,舉動和聲音也高亢好些。”本體是法國人將到的西貢,喻體是狗望見了家,那氣勢、舉動和聲音何其相似。描寫人物複雜心情的比喻,“那時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裏,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把蘇文紈表面自命清高,內心渴望愛情、渴望被人關注的心理描寫得入木三分。這些比喻簡直惟妙惟肖,其詼諧幽默的效果,真的讓人忍俊不禁,這些幽默的笑料背後隱藏着多麼深刻的諷刺意味!

當我讀完全文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到意猶未盡,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這樣都“結束”了嗎?對於主人公的故事,對於整個《圍城》,讓人去細細地思索、靜靜地品味、慢慢地鑑賞。全文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範文二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書是我們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禪牀。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裏,我回味無窮。想起《圍城》中的精彩語句,彷彿一隻餓狼在瘋狂地捕獵。

《圍城》一書是錢鍾書“錙銖積累”而寫成的,小說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瑣碎的見識和經歷”拼湊”成的瑣碎的情節。作者運用了比喻手法,使文章變得生動有趣,語句十分幽默,使人忍不住要莞爾一笑。而且這本書具有諷刺的味道,與《儒林外史》十分相似。錢鍾書先生只用瑣碎的情節寫成一本如此受人喜愛的小說,真是高呀!

“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陽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這一句話用了比喻和擬人,“擁抱”,“陶醉”,給人以美的感受,把夜寫得如此富有生命。“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恥.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呵,真幽默。一張文憑,就想到亞當夏娃,可見錢鍾書先生還想得真遙遠。“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登陸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時期伏在水裏;除醋以外,麪包、牛油、紅酒,無一不酸。”這可真是本末顛倒呀!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用幽默的語言批評這間西館的飯菜倒盡胃口,錢鍾書先生知識確實淵博,想象力也十分豐富。方鴻漸要去縣省立中學演講,可卻找不到稿子。慌忙中,只好三七二一地亂說一套:“海通幾百年來,只有兩件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裏長存不滅。一件是鴉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收的西洋文明。”“這春所鼓動得人心像嬰孩出齒時的牙齦肉,受到一種生機透芽的痛癢。”許多如此精湛、幽默的句子,都需要我們去好好品味,去感受作者那“一針見血”的寫法。

當然,無論書本如何妙趣橫生,都會有一致命的缺點。然而《圍牆》中的缺點不容易找到,需要用心感受,仔細地尋找缺點。我覺得《圍牆》中的一部分內容太過於瑣碎,絮絮叨叨,就像春雨一樣連連綿綿地下個不停。不過,這確實是一本佳作,是作者獨具匠心的作品。

要用內心去感受故事的情節,把自己的身心融進故事裏,隨着心情一起一伏,才能體會到故事的精湛。要用知識去品讀句子,品讀其中的幽默和諷刺。

《圍城》是一部使人忍俊不禁的小說,用內心,身心去品讀吧,你會受益匪淺的!

圍城讀書筆記範文2017圍城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故事主要寫抗戰初期知識分子的羣相。《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

《圍城》共分九章,大體可以劃做四個單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個單元,寫方鴻漸在上海和家鄉(江南某縣)的生活情景,以寫上海爲主。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個單元,是“過渡性”或“銜接性”的。第六、七章是第三個單元,主要描寫三閭大學裏的明爭暗鬥。第八、九章是第四個單元。方鴻漸和孫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結了婚。以下是一篇圍城讀書筆記:

當、當、當……”已是深夜班10點了,輕輕合上《圍城》的最後一頁,內心很平靜,夜已悄悄地爬滿整個天空。遙望,不知哪兒還有光明。只有默默地等待,輕輕地守望,相信明天會是個好天氣。方鴻漸原來是有夢想的,正如我們的每一個人一般,年少輕狂的我們,按捺不住熱血的沸騰,無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規的事物妥協。我們總相信我們的人生只有我們能駕馭。於是鴻漸乘上開往法國的航班,開向自認爲的一片新天地。十四歲的時候,我信心滿滿的,只差沒有報告天下,憑海爲證,大言不慚地說有一天自己會如何如何。那時候總是很單純的,沒有意識地去做許多事。沒有責任的包袱,不懂世間的複雜,指天誇耀自己的偉大,卻在深夜獨自嚶嚶哭泣,很脆弱的。其實這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犯上一回的狂病,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回人生的轟裂呢?幾年後,二十七歲的鴻漸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帶着一張作假的文憑,心裏是滿滿的內疚。二十七歲的他仍會天真地想起嚴父,慈母的失望。彷彿當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鎖鏈斷了一般,幾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場華麗的美夢,終有醒來的那一刻。鴻漸意識到了,當他意識到紅海早過了時,他就覺悟的認識,他並不能夠完全掙脫那條無形的鏈子。只不過三年後,當我面對滿地的落葉,我再也沒有多少傷感之情;當我再也不會爲漫天的雪花而歡欣鼓舞時,我已記不清多少年前說過了什麼。不是因爲時間很久,只是發現那些誓言很飄渺。過去也試着去實踐,但當我發現要用一生去允諾時,我放棄了。少了年少時的傲氣和心無旁騖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種顧慮,一種對現實的認識,不知是那位學者曾說過,孩子出生時都有他的角,死去時卻是一枚鵝卵石。鴻漸的身邊曾留有過 鮑 小姐的鮑肆之臭,也曾吸引過 蘇 小姐的文質之香,鴻漸也曾爲搏 唐 小姐的回眸一笑而努力過,但無論是哪一種,他都未好好抓住,任由最後一縷輕煙從指尖劃過,沒有勇氣跨出最後一步,鴻漸學會了妥協。在經過三閭大學一行後,他才真正意識到人世險惡。鴻漸有點累了,於是他選擇躺在 孫 小姐這張柔順的躺椅上休息一下。父母親的生活,我一直是不甚贊同的。沒有“非你不娶,非你不嫁”的愛情,沒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柔情,有的只是永遠爲瑣事忙碌的身影和時常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的聲音。我一直很不孝地疑惑這樣的兩個人爲什麼會如此甘心地被對方牽絆着自己的後半生呢?平靜的海面往往醞釀着巨大的風暴,鴻漸同柔嘉平淡的婚姻也有了一觸即發的危機。鴻漸覺得自己很無能,總認爲自己是一場悲劇的主角,他要發泄,既然不能對外人那就只能對自己的妻子出氣。柔嘉也不是好欺負的人,兩人之間的矛盾因爲更多人的參與而顯得不可收拾,鴻漸看着空空的小屋陷入了沉思。葬禮上,奶奶一直都在流淚,看着與她相伴四十多年的爺爺消失在殯儀館最後一道門後,最後一滴淚也悄無生息地落地。一直不明白在爺爺去世許多年後,奶奶口中批評着種種不是與眼中流露出的無限依戀竟是如此和諧,和諧地讓人辛酸,讓人猜不透。就如《圍城》中所講“年齡是個自然里程中無法超越的事實。”凡事一經隔膜,咫尺皆若天涯,又更何況是城裏城外呢?後記:那隻祖傳的老鍾從容自在地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當 當 當……”響了六下。六點種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對柔嘉好,勸她別再爲昨天的時鬧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裏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同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記時器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十一點了”我想“也該睡了”掩上日記本,掩上門,讓室外的黑色也浸染入這一室之中。

對於本書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腦海中方鴻漸只是一個玩弄是非、做事沒有頭腦,毫無原則、經不住誘惑的、可以說是個失敗的人。而孫柔嘉雖然看起來小鳥依人,沒有什麼主見的女人,卻是個最工於心計的人,是那種小小的身體裏蘊含着強大爆發力的人。在全書的最後,方鴻漸在經歷了愛情、事業和家庭的失敗後,這樣感嘆: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裏的孤寂,熱鬧裏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我想,這不僅是方鴻漸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是他這失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吧。

另外,我十分感謝錢鍾書,因爲,它是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虛情假意。書中多次出現了恭維的話,開始我覺得十分看不順眼,認爲在人與人相處的時候,一見面隨之而來的就是恭維的話,如果是我聽了,絕對不和這個人交往。因爲這反映出這個人對我沒有一點誠信。但是,我在文中發現了這樣一段,令我冷笑:顧爾謙看到了李梅亭的,不斷的誇讚李梅亭一首能寫好幾體。沒想到李梅亭笑着說:“我寫得很糟,這些片子都是我指導我的學生寫的”。當我看到這時,想,看你顧爾謙怎麼下臺。令我沒想到的是,人家顧爾謙臉色沒變,說:“唉,名實必出高徒啊!名實必出高徒啊!”。我那時真的無語了,我着實佩服老顧的社交功夫之深,臉色一點沒變。我忽然覺得自己幸虧沒在那個時代,現在很少有那種令人嘔吐的恭維話了。

我一邊讀《圍城》一邊想,我真得很佩服錢鍾書。他的閱歷以及知識實在是太高深了。他不僅在書中提出過摩登文明,還知道外國外交家和國家總統的一般神態及慣有動作,他也清楚地記得《儒林外史》裏某個極小的細節,還有各國經常有的活動,英國首相,甚至德國飛機員……我想,錢鍾書還可以做一名思想家。他在《圍城》中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比如說在25頁中,自己寫了一個“女朋友”的概念,很像數學裏的概念。還有什麼朋友之間的相處,科學家與科學的不同,中國人與西方人醜都有醜的區別等等。從着,我明白了一個文學家不僅文學要好,各方面的知識都要廣。

讀完《圍城》,我還有一個收穫——我學會了一種我從沒用過的寫作手法。在第3頁中,男孩的母親在和蘇小姐談話中,看到兒子在跟蘇小姐搗亂,就利用破折號轉移說話對象。即“在國內唸的書,生小孩兒全忘了——嚇!死討厭!我叫你別去,你不幹好事,準弄髒了蘇小姐的衣服。”這樣,能夠使文章更具有真實性。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在讀《圍城》的時候,我欣喜地發現了一個現象:在261頁中,“鴻漸見了她面,不大自然,手不停弄着書桌上他自德國帶回的supernorma牌四色鉛筆。這時,我立刻想到了夏老師有一次講過魯迅在文章中就寫到他愛用順勝祥牌稿紙,這不是跟錢鍾書很相似嗎?我又立刻想到,夏老師在將語文閱讀試驗的時候,那裏面有一篇文章叫《童年·童韻》,其中的一段與魯迅先生《社戲》了描寫夜間麥田的景色十分相似,那時,夏老師就說,魯迅就像文學的導師一樣,我也有同感。

作爲錢鍾書最有名的小說,《圍城》整體的不管是結構、文,都無愧於它的稱號。尤其是以那個老古鐘作爲文章的結束,更給人以充足的遐想空間,令人浮想聯翩。楊絳女士說,錢鍾書的“癡氣”,使《圍城》更富於真實性和戲劇性。錢鍾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我非常同意她的觀點,你們呢?希望你們都能讀一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