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解放戰爭》黨員讀書筆記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8W

國共兩黨的戰鬥經過了一年多的打打停停到了一九四六年底,雙方都已經對和平失去了最後的幻想,雖然這個時候國民黨佔領了大部分的解放區,但在和共產黨軍隊的作戰中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反觀共產黨在“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這一指導思想下,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把一個個城鎮甩給了國民黨,展開了以消滅國民黨有生力量爲主要目的的生死決戰。

王樹增《解放戰爭》黨員讀書筆記

四六年的冬季異常的寒冷。特別是在東北長白山的我東北民主聯軍的南滿部隊他們的艱苦條件讓我們現在的人難以想象,林彪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退到松花江以北以後,由蕭華爲司令員的遼東軍區部隊以及東北民主聯軍的三縱和四縱留在了南滿,嚴酷的氣象條件和惡劣的戰爭形勢使這支部隊士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都準備放棄南滿到北滿與主力部隊會合,爲了保住南滿這塊寶貴的根據地林彪派陳雲和蕭頸光繞道蘇聯和朝鮮到南滿,正是由於他倆的到來穩定住南滿部隊的情緒,此時在東北地區的國民黨部隊是四十萬,佔據着東北松花江以南絕大部分地區,而共產黨的部隊是二十萬,佔據着松花江以北和安東,通化和臨江等鄰近中朝邊境一片窄小地區,雖然國共兩黨的軍隊數量是二比一,但國民黨部隊還是不具備雙線作戰的能力,所以杜聿明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而林彪相應制定了南北呼應,協同作戰的戰略,所以纔有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幾次戰役,使國民黨部隊首尾不能相顧,穩定住了國共兩軍在東北相持大的局面,爲以後全面反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松遼平原,特別是在白雪皚皚的長白山“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因寒冷造成的非戰鬥減員要遠遠高於戰鬥減員,這點是給我最深的印象,最嚴重的一天就有幾千人因凍傷撤出戰鬥。

四六年底的山東戰場國民黨部署了二十三個整編師對的共產黨的根據地進行了進攻,嚴峻的形勢迫使陳毅領導的山東軍區部隊和粟裕領導的華中部隊和爲一體,經毛主席和xx批准由陳毅擔任司令員和政委,粟裕爲副司令員,譚震林爲副政委。“宿北戰役”戰役是粟裕視爲最緊張的三個戰役之一(其餘兩個是豫東和淮海)這一仗粟裕爲什麼這麼緊張,關鍵這一仗是粟裕指揮山東軍區部隊的第一仗,,一旦失手粟裕怎麼帶山東軍區部隊會非常困難,這一仗粟裕還是利用國民黨六十九師的冒進,對它進行了分割包圍,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打完了六十九師,在四六年底粟裕部隊有把裝備最好的國民黨二十六師消滅。

經過這幾次交火以後國民黨部隊開始小心了,在對山東解放區南北夾擊進攻時,特別注意各部隊的相互支援,這種集團式的進攻使陳毅和粟裕也是一籌莫展,毛主席這時給他們的指示是,一定要保證大部隊的完整性,要耐心的等待時機,告訴他們只要耐心時機一定會出現,今天我們在看到這裏時纔會體會到“耐心”對一個優秀指揮員起着到多麼大的作用,四七年二月四日,xx來電,電報提出一個驚人的建議:爲了作戰的主動權,必要時可放棄臨沂;敵愈深進於好,只要你們不求急效,並準備必要時放棄臨沂,則此次我必勝利。xx的這封電報對後面的萊蕪戰役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正是陳粟主動放棄臨沂後,國民黨軍隊以爲佔領了臨沂,共產黨的陳粟已經沒有什麼實力了,所以這時的國民黨部隊放鬆了警惕,這種集團式的進攻由此出現了破綻,特別是在北面的王耀武已經查覺到共產黨部隊有向北面集結的動向,並已經命令部隊收縮的情況下,由於坐鎮南線的陳誠佔領了臨沂,這個時候好大喜功的陳誠謊報軍情,使急於想盡快結束山東戰事的蔣介石大喜過望便急令已經收縮兵力的王耀武快速南下,快速南下國民黨部隊終於讓陳毅和粟裕抓住戰機圍殲了李仙洲取得了萊蕪戰役的勝利,電影《南征北戰》的素材也是取自這次萊蕪戰役的戰鬥。後面的孟良崮戰役是陳粟大軍抓住了國民黨部隊嫡系和非嫡系之間的矛盾,冒着非常大的危險,打了個切割包圍,國民黨王牌七十四師在孟良崮的被殲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裝備齊全的七十四師一旦進入山區,裝備上的優勢反倒成爲劣勢

其實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以及以前宿北和魯南戰役的過程我都不是特別留意,看完這段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山東幾百萬老百姓和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期間親如一家的魚水之情,陳毅說的一句話非常準確:“淮海戰役是老百姓用小車推着打勝的”其實我們還沒有看到淮海戰役,只是從上面幾個戰役過程我們就深深體會到山東根據地的老百姓對自己的子弟兵是多麼的好。

在我們今天總結陳粟大軍爲什麼能在國民黨大軍壓境的條件下在山東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原因時,我想“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是最重要的一點,它無疑是貫穿陳粟指揮山東戰場整個過程,看過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並不是哪個地區都可以用的,因爲這種戰法最主要的一點是部隊調動的隱蔽性,幾萬或者十幾萬大部隊的調動集中時要讓對方必須毫無察覺,沒有老百姓的支持是絕對做不到的,這幾次戰役國民黨部隊也不是沒有派出自己的偵查人員,而是派出了大量的偵查兵以摸清共產黨軍隊的情報,但在根據地所有的大路和小路上都佈滿了共產黨的民兵,光在萊蕪戰役這些民兵就抓到國民黨軍四千多偵察兵,所以國民黨的部隊人數在多裝備再好也像一個無頭的蒼蠅到處瞎撞。第二就是這種幾萬人或者十幾萬人的大規模軍隊調動,對部隊的後勤補給和運輸以及傷病員的救護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沒有非常好的羣衆基礎那個指揮員也不敢採取“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這種方式。

《解放戰爭》上冊228頁有一段寫的非常好它寫到《戰後根據有關方面的粗略統計,萊蕪戰役中,魯中地區參加各種戰勤的農民已達到五百多萬,而直接在戰場爲華東野戰軍提供作戰服務的就有五十多萬。由支前民兵組成的四十多個“子弟兵團“隨軍行動他們擡着一萬六千多擔架和一萬多小車部隊到哪裏他們就到哪裏。》 231頁寫的一段也非常感人《那些在敵人槍林彈雨中負傷的華東野戰軍官兵,被從戰場上一一轉運下來。在傷員轉運的路上,魯中大地每個村子的村口都設有村民觀察哨,傷員還沒進村,婦女和孩子們就跑出來迎接了,他們把傷員領回自己家裏,大嫂趕緊把熱着的米湯端上來,不能自己進食的傷員被大媽摟在懷裏一點一點的喂。老人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落在米湯裏,無數子弟兵就這樣在鄉親們的照料下,癒合了傷口,強壯了身體,重新走向了遠方的戰場》所以通過這些描寫我們纔會真正體會到山東這塊熱土對共產黨打敗國民黨起了多麼大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