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四百字(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5W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1

我曾在深圳、香港工作的六七年時間裏,親眼目睹了深圳的飛速發展。在深圳的變化中,除了人們經常提到了毗鄰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中央對深圳的特殊政策等因素外,我認爲最關鍵的就是深圳人具有的特殊的觀念。可以說,深圳的飛速發展與這座城市有“十大觀念”乃至更多的觀念息息相關。

讀書筆記四百字(通用15篇)

這些觀念不是幾個學者關起門來就可以想出來、寫出來的。這些觀念是深圳的歷史發展所塑造的,是深圳發展的一部分,是深圳歷史的一部分。如果不理解深圳的歷史發展,也就不理解這“十大觀念”。因此,我們必須歷史地看待深圳的“十大觀念”,不能把這些觀念抽象化,認爲這是持久不變的深圳核心價值。我相信,有些觀念會隨着深圳的發展變化而淘汰,有些觀念也會隨着深圳的發展變化而創新。

比如,“十大觀念”的第一條觀念“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個觀念差不多是中國近30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條觀念,大家都知道這個觀念來源於深圳,它深深地打上了深圳的烙印。這個觀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在市場經濟初行之際,金錢意識和效率意識給當時的中國帶來空前的震撼與啓蒙。但是,到了今天,這條觀念可能僅僅對從事商業的人有意義,而不能成爲政府官員和學者們的觀念,即使是從事商業的人,也會把高品質的生活,承擔社會責任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並不贊成把人變成賺錢的機器。所以,我相信這個觀念能夠成爲深圳十大觀念之首,是由於大家對深圳這座城市共同的歷史記憶,而不是真的把這條觀念當作深圳人的生活準則。

比較而言,我認爲“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樣的觀念,儘管有深圳的歷史特點,但這樣的觀念具有普遍性,不僅在過去有意義,而且對未來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不僅對深圳有意義,而且對於全國都有重要意義。這應當成爲深圳持久的傳統。

觀念必須符合歷史發展,必須符合實際,必須與時俱進。觀念與一座城市的關係,是彼此相互影響的。一方面觀念是由一座城市的發展決定的,而另一方面觀念又會改變一座城市,塑造一座城市的未來。因此,面對深圳的未來發展,我們應當追問:未來二十年、三十年深圳還會產生哪些觀念?哪些以前的觀念在幾十年後還會持續發揮作用?哪些以前的觀念會消退?這意味着我們從發展的眼光,從未來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對深圳觀念的思考。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深圳十大觀念”,我覺得這些觀念中強調個人發展的部分比較多,而公共觀念並不夠。比如說,缺乏一些關於公平正義、公共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價值觀念。我認爲,深圳這個城市有兩個特殊的地方,其一是毗鄰香港,容易接受香港的一些觀念;其二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外來人口衆多,且民營企業佔主導。那麼,如何結合這兩個特點來提出符合深圳未來發展方向的觀念和口號,從而引導深圳的未來發展,無疑是給深圳人提出來的發展課題。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2

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爲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弔唁。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爲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着“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裏還閃出甦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至於玩着“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卻實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着;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說明雲,“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劉向《孝子傳》所說,卻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並沒有到三歲。結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黃金一釜,上雲: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賞析:《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圖》給我影響最深。文中主要是批判封建孝道觀念,讀來勝讓人惶恐,不僅覺得就是觀念與當今所持態度不同的何止十萬八千里之遠。開篇作者反對“妨害白話者”,態度尖銳,亦使人想起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寫白話文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爲,勿徒的古書是束縛兒童想象力的。從“我的小同學因爲‘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着“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可見,那時的兒童對諸如此類的新的形式的書籍是多麼喜愛,這就是白話。

接下來,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選文分析了“郭巨埋兒”的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3

從前有五個瞎子,他們不知道大象長得什麼樣子,有一次,他們約着一起摸大象。第一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牙齒就說大象像胡蘿蔔,第二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第三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一根柱子,第四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就說大象像捆牛的繩子,第五個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身子就說大象像一張牀。其實他們都錯了,他們摸的只是一部分,要把他們說的組合在一起纔是一個完整的大象。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不能只看事物的片面性要看事物的全面性。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4

失敗,在許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來,就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戰勝不了你,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定屬於你。

《老人與海》主要講了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翁一次特別的打魚經歷。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打到一條魚後,他終於發現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老人費盡心力,把大馬林魚扎死。然而,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驗。一羣嗅着血腥味而來的大鯊魚撲了過來。最後鯊魚們吃光了大馬林魚,老人憑着頑強的意志勝利返航,儘管拖回的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5

子君走了,涓生說:“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爲子君,爲自己。”

“傷逝”,子君的傷,涓生的傷,也勾起了我的傷。

子君愛涓生,是那樣地熱烈,那樣地純真。在那個受舊思想束縛的年代,一個弱女子爲了追求自己的愛情,不惜與家人反目。我不知道當她分明堅決地說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又需要多大的勇氣。艱苦的生活,子君沒有半點抱怨,她總是用笑容去遮掩她的不樂。爲了她愛的人,她傾注着全力去做飯,日夜的操心,她就這樣終日汗流滿面,短髮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也粗糙起來。然而最終的最終,她還是沒有得到那份本應屬於她的愛情,子君幾乎付出了全部,然而還是輸給了現實。

涓生愛子君嗎?我想愛吧!愛開始的子君,愛逝去的子君。如果有這樣的女子爲你付出全部,愛你多於愛自身,我想你也是愛的。只不過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情,某種東西蒙蔽了那份純真的愛吧!生活越來越拮据,油雞們逐漸成爲餚饌,阿隨也被送走了,涓生看子君的頹唐,感嘆人是多麼容易改變呵!當涓生孤身枯坐,回憶從前,竟覺得大半年來,只爲了愛—盲目的愛嗎,—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並非沒有爲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如果說子君變了,那涓生必然變了,而且變得更加徹底。愛情與生活,爲何硬要這樣聯繫呢?子君沒有錯,涓生沒有錯,只是愛情太過脆弱,輸給了生活。

我同情子君,也爲子君感到不值。那樣純真的人兒,只是爲了尋求她的愛情,她付出了全部。不管生活多麼困苦,她都竭力地呵護着她的愛人,然而結果是他不愛她了。精神上的打擊要比物質上的打擊更加沉重吧!子君的離開是必然的,她已經沒有任何留下的理由。子君死了,她連惟一的希望都破滅了,生存對她又有何意義,活着對她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煎熬吧!或許有一天,涓生會明白子君的苦衷吧!他會發現子君沒有變,子君一直都是那麼愛他,子君的付出是那麼地無私,以至於連回報都忽視了。不過,子君等不及涓生的覺醒了,她是那樣地,帶着悔恨,永遠地逝去了。

愛情爲何如此脆弱?無辜地被扣上“罪惡”的頭銜。當所有的矛頭指向愛情,我們也只是悲哀地選擇結束。是愛情的錯?還是我們不夠堅持?當愛情遇上現實,愛情就被扼殺了,怪現實太殘酷,還是愛情太脆弱?其實愛情沒有錯,現實也沒有錯,錯的是我們自身,我們總是主觀地把愛情和現實聯繫在一起,爲了生活,好像就非要拋棄愛情似的,所以愛情輸給了現實,是那麼地無奈。

得到的總是被當做理所當然,還挑三揀四,爲何要等失去後才知道珍惜呢?失去了,再多的悔恨,也是於事無補。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得不到的,那本就不屬於你。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一直挑她的小毛病,就不會發現她的優點。如果你努力發現她的好,那麼她的小瑕疵也近乎完美了。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相遇,相識,相知,難道還要相離嗎?一份愛情,的確來之不易,爲什麼不能好好珍惜呢?不要用其它的理由去扼殺愛情,愛情真的很脆弱。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要不斷地磨合,學會包容,學會理解。

涓生悔恨了,可是子君不在了。珍惜爲你付出的人吧,同時要有顆感恩的心,懂得去回報。愛情就是那麼脆弱,需要雙方的共同的呵護。輸什麼,也不能輸了自己。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6

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則是一張張照片,令我印象最深的則是紅軍總司令朱德,照片中的他滿臉笑意,十分和藹。

記得文中有寫到朱德很愛護他的部下,他常常與士兵們同甘共苦,並且十分喜歡在營地裏轉,同弟兄們坐在一起講故事,同他們一起打球 。由此看出,朱德總司令是個平易近人的人。在長征途中,他把馬讓給走累了的同志騎,自己卻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朱德十分關心他人。從他妻子的描述中更能看出朱德總司令天性極端溫和,對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負責,和藹可親。

他忠誠謙虛,服從指揮共產黨,所以能夠對紅軍保持嚴密的控制。朱德對“文職”領導的忠誠和服從是原因之一。朱、毛的聯合不是相互競爭,而是相輔相成的。朱德沒有任何政治野心,他能接受命令,因此也能發佈命令。這是革命軍隊的領導的一個很有價值的因素。朱德是“三軍”統帥,是紅軍穩定的象徵。

正如文中所說的,“反正朱德不是聖人,但是在他的自己人中間——在窮人,畢竟他們佔中國人民的絕大多數。他是個深受愛戴的人,他在一段的時間內曾經高舉解放的火炬,在那些爲中國的人權自由而鬥爭的人中間,他的名字已經永垂不朽。”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7

進了國中,發現每本語文書上都有魯迅的文章,幾乎每一篇文章都選自一個好聽的名字——《朝花夕拾》。一遇到魯迅的文章,老師都會細細地講,課文下邊的註釋也總是密密麻麻。《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爲二看待的人。因爲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 “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爲她“有偉大的神力”。

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爲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8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馬歇爾的《經 濟學原理》是西方經濟學史上三部劃時代的著作。 《國富論》爲古典經濟自由主 義奠定了基礎, 《經濟學原理》則是新古典經濟學的代表,爲經濟自由主義作了 總結,而《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作爲凱恩斯主義的經典之作,標誌着凱恩斯主 義這一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形成。 進入 20 世紀,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矛盾,先後發生了多 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特別是 1929-1933 年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企業紛紛倒閉, 大批工人失業,購買力下降,市場供求力量失衡,這一嚴重的現實使得新、舊古 典經濟學理論陷入“經濟學危機”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是由於力 。 圖挽救這次“經濟學危機”而被稱爲對傳統經濟學的“革命”的。它的核心問題 是如何解決就業,以緩解市場供求力量失衡的問題。 本書共分 6 篇 24 章。第一篇引論中,批評了李嘉圖及其以後的資產階級經 濟學家如約翰、穆勒、馬歇爾、庇古等人的兩個“前提” :一、工資等於勞動力 的邊際產物; 當就業量不變時, 二、 工資的效用正好等於該就業量的邊際負效用, 這僅適用於一種特例,而不能適用於普遍情況。進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則” : 總供給函數和總需求函數相交時的數值,就業量就是這個交點值。第二篇中,他 則主要闡明瞭預期、所得、儲蓄、投資的定義,以及使用者成本等問題。第三篇 研究了消費者傾向,分析消費傾向的主客觀因素、邊際消費傾向與乘數的關係。 第四篇關於投資引誘,分析了資本邊際效率、長期預期狀態、偏好與利率、資本 性質以及利息與貨幣的特徵。第五篇貨幣工資與物價,闡述了貨幣工資的改變、 就業函數與物價的問題。第六篇引用了幾篇短論,分析了商業循環,論述了重商 主義、禁止高利貸法、加印貨幣以及消費不足論。 最後是結束語, 《通論》所引起的社會哲學。而起中則是“有效需求理論” 是本書最核心精彩的部分,凱恩斯運用總量分析的方法,對總收入、總需求、總 供給、 投資、 消費、 就業水平、 物價水平等一系列總量相互關係進行研究的同時, 獨闢蹊徑地創造了三個基本心理因素定理, 精闢的分析出導致現實失業與蕭條的 原因,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 《通論》中我們比較認知的理論是它的有效需求理論,以及產出變動而非價

格的變動的調節作用。 有效需求原理認爲, 在一個封閉的的有閒置資源的經濟中, 產出水平(即就業)取決於總的計劃支出,計劃支出包括兩個部分:居民的消費 支出(c)和廠商的投資支出(i)《通論》中沒有明確分析直接由政府支出刺激 。 的支出變動的結果或間接由稅收變動而帶來的支出變動的結果。因此, 《通論》 中有兩個部門(居民戶和廠商) ,計劃支出由下列方程給出: 收入(y)=產品價值=消費(c)+投資(i) 。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就業量決定有效需求,也即消費,而就業量取決於消費 傾向和投資量。在假定社會的消費傾向爲既定的情況下,則就業量的均衡水平決 定於當前的投資量。投資量取決於資本的邊際效率和利率所確立的投資引誘。 凱恩斯極其強調資本市場的力量,這是他高於後世貨幣主義者之處。貨幣主 義者一廂情願地認爲, 只要通過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來控制貨幣數量,就可以控 制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穩定發展。凱恩斯卻雄辯地指出,帶有投機需求的貨幣 是促使利息率劇烈波動的主要因素,投機需求主要是出於人們對未來的主觀預 測,這種預測的變化是不可能通過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來抵消的。股票、債券等 資本市場在決定利息率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凱恩斯甚至早已預測 到, 未來央行可能不得不通過直接買入長期債券或者股票來調節利息率——這正 是今天美國、日本和歐洲發生的事情。 但是凱恩斯的觀點帶有很強的獨斷性,往往沒有過硬的實證支持,至少在他 的時代是如此。 開篇的那個強硬的論斷——工人與僱主爭議的工資是名義工資而 不是實際工資, 可以說是經濟學史上革命性的一頁,凱恩斯卻從來沒有給出令人 信服的論證。他提出這一點,純粹是一種天才的直覺和感悟,並非有統計資料或 清醒邏輯的支持。他在後面的章節提出,由於中介成本的存在,長期利息的最低 限度是 2-2.5%,這個說法也值得商榷(凱恩斯再次以“大概彷彿也許是”的方 式完成了論證) 。這些觀點對凱恩斯主義來說是基礎性的,但凱恩斯僅僅以頑強 的信心和天才的直覺來支持它們,所以說凱恩斯主義是建立在沙子之上的經濟 學。 本書從倫理學、法律學與經濟學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着形勢的發展, 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論述。爲政府宏觀調控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指出了 政府調控的核心目標,既充分就業。因爲只有充分就業才能保證有效需求,而有

效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推動力。 各國政府多數依據凱恩斯主義的理論來進行各 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 這對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過程中的道德建設、法制建設和經濟理論研究,還是很有啓發的。具體說來, 至少有兩點: 第一,《通論》有力地證實:市場不是萬能的。由於市場中各個利益主體的 經濟行爲不可能完全協調一致, 所以經濟蕭條 (乃至經濟危機) 和大量失業的 “市 場失靈”的現象會時常存在。因此,國家有必要使用宏觀調控的手段,將市場調 節與國家宏觀調空有機結合起來。 第二, 《通論》也說明了作爲宏觀調控手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應該通 過何種途徑來消除這些“市場失靈”的現象。凱恩斯認爲, “市場失靈”現象的 主要原因是投資不足, 而投資不足所引發的收入下降又導致了消費的萎縮。貨幣 政策的推行便是通過利息率的降低來刺激投資的增長,進而拉動消費的增長。當 貨幣政策刺激投資增長的力度不足以完全消除“失靈”現象時,國家就必須同時 使用財政政策的手段,把資金直接投資於“公共工程”等,以便擴大內需,從而 達到消除“失靈”現象的目的。 毫無疑問,凱恩斯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敢於打破舊的思想的束縛,承 認有非自願失業的存在, 首次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對整個宏觀經濟學的貢 獻是極大的。他承認資本主義社會除了自願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外,還存在着“非 自願失業” ,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資本主義經濟經常出現小於充分就業 狀態下的均衡。這樣,凱恩斯在背叛傳統經濟理論的同時,開創了總量分析的宏 觀經濟學。因此,在凱恩斯經濟理論中,金融理論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以上就是我對凱恩斯本人以及凱恩斯的著作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的感想。 雖然對該書中部分理論和表述不是十分理解,但通過閱讀該書使我從中獲益良 多。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9

風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上的一泓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飄落在冬日與春日之間……  同樣,教師也很平凡,他們那孜孜不倦的無私奉獻。  每次看到老師在粉筆沫飄揚的講臺上講課心中一陣莫名的感動。它們像老師的汗水揮灑無數,它們像老師的心靈純潔無暇,它們像老師的心胸,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我們。  每次看到老師在專心致志地講課,而忘了拭去鼻尖的汗滴,我的心中一陣心酸。我凝視望着它,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珍珠。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10

當然,感情並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們的教育必須充滿感情,這就是要有一顆愛學 生的心。而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我們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師不應該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朋友的愛。

——讀《愛心與教育》

作爲剛踏入教育界的我來說,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老師擁有很高的權力。我們的言 行影響着學生是成功還是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能促進學生還是抑制學 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不加約束的權力會破壞班級裏的信任關係,極大地阻 礙學生的身心發展。

——讀《塑造教師》

縷縷書香,溢滿校園每個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務於教育,讓每節課 充滿詩情畫意,讓學生心靈放飛,用知識點燃智慧,書籍是無窮的知識寶藏,是浩

——讀《書籍是長生果》

對呀,揠苗助長不如順乎天性,爲孩子遮風擋雨不如讓孩子經歷風雨。這本書中又 何止這兩個教學方法呢?我還在細細品味。

——讀《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 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

——讀《拿着棍子讀書》

苦與甜本是一家,先苦後甜,才知甜滋味。正如餘秋雨把書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處處有希望的曙光!

——讀《文化苦旅》

看着講臺下的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聽着,時不時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這裏也 極而泣,爲醜小鴨變成白天鵝而歡呼雀躍。雖然,這個世界充滿了灰色,讓人窒 息、讓人傷感,但在其中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對美好世界的追求。

——讀《安徒生童話》

我們必須記住,從根本上看信仰從來都不是,也無須一種言辭的表白,而是一個人 的活動所展現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對於一個人是如此,對於一個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讀《法律與宗教》

最近學習了一篇關於“課堂上教師如何用語言鼓勵學生”的文章,深受啓發。當教師 一個問題提出時,學生無人舉手,這時教師可用:同學們,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訴大 家好嗎?相信你能行。

——讀《教師,課堂上運用好你的語言》

我曾以蜻蜓點水的方式讀過《古文觀止》,除了提高了一點讀文言文的興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覺得讀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我們國家古代的歷史,因爲我們的歷史 書實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讀此書既可以增進文言知識,又可以增進歷史知識。但願 “讀點文言也好”能成爲更多人的觀點。

——讀《古代文言,必修之課》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11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勞動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時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

——蘇霍姆林斯基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教育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

——愛彌爾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講給學生聽,最好是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纔去幫他。

——蔡元培

▲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周密的考慮,他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一點寬恕可能會讓別人感激一生,一點愛心可能會讓別人溫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勵的話語可能會讓別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讓頭腦平靜的生活。

▲心靈的大門不容易叩開,可是一旦叩開了,走入學生心靈世界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就會在那裏找到答案。

——魏書生

▲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則是教育的悲哀。爲了培養出最優秀的學生,我必須使我自己成爲最優秀的教師。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時間,一小時的思考勝過一週的忙碌。知識只是奠定教師課堂教學的底氣,而思考卻給教師帶來靈氣,一切有底氣和靈氣的教師在課堂上纔會有大氣,纔會表現出教育機智。

教師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也就沒有了教書育人的靈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長也無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養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陽市語文教師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講:“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麼,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生活環境,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傾聽的本質爲理解,教育成爲一種指向理解的談話和傾聽過程,傾聽可以通過以下一些途徑:1.教師信箱;2.師生交流週記;

3.個別會談。

——《傾聽,傾聽,再傾聽》

批評學生的“五一”藝術

問一問 學生犯了錯誤先要問一問原因,以免錯怪學生。學生與老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學生的自尊心是極其敏感的,如果老師不分青紅皁白就批評學生,很可能會錯怪學生,所以批評前一定要問清原委。

緩一緩 學生的缺點錯誤,有時的確讓人十分生氣,班主任如果在氣頭上,難免會有一場暴風驟雨,這種批評對學生身心是一種摧殘,此時,最好緩一緩,先讓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選擇適當的方式批評教育學生。

引一引 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生犯了錯誤後,不是一味的指責,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經驗的顧問一樣,站在學生的立場,啓發引導。這樣,學生在班主任的啓發下,自己改正錯誤,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

選一選 學生犯了錯誤,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批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邀請學生到校園散步,或午飯時坐在一起談天,在融洽的氣氛中學生情緒放鬆,容易接受教師的批評。如果不分時間、地點的嘮叨或訓斥,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激一激 根據學生要求上進,好勝心強的特點,有時可以用激將法激勵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12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着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爲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裏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爲一代名家,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13

今天我終於把《稻草人》這本書讀完了,我懂了很多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稻草人》一共有32張,篇篇都是寓言,非常好看,生動。我最喜歡其中的‘古代英雄的雕像’這一篇了。

這一篇主要講一個雕塑家把一塊大石頭雕刻成一個古代的英雄的雕像而那個雕像又變成馬路的故事。讀完這個故事後,我很受啓發,因爲我知道了許多道理,比如我知道了不要炫耀自己,不要驕傲……

我懂得最深的道理還是不要驕傲這個了。因爲我們都知道‘驕兵必敗’,文中的雕像儼然屬於這種類型,所以他最後才變成馬路。

我知道得多吧(這可不是驕傲哦)!,我希望大家也像我一樣哦!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14

"The happiness of man waits until the end, before he is born and before the funeral,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say that he is happy" -- the self-ordering of yu hua's short story, "to live". I love this book, because every time when reading this book, I will feel all of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actually doesn't consider as what, people are always so, if he did not feel the real pain, he would be naive to think he is facing great difficulties, so he was upset and frustrated. Reading this book gives me great courage to pursue the happiness I want.

"What is happiness? This is what a person is pursuing from life to death, which is also the value of a person's life,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eople who can't find the happiness they want. And I read "living" after the feeling of the book to talk about my "happiness" some ideas!

What is life for? Or just live to live? Alive, is the most basic nature gives us the potential, the two simple words is full of desire for the life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but the reality is often gives us too much suffering, boring and mediocrity. And we have to bear it little by little, t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ies that life has given us, and to find the flower of happiness that belongs to us after we have done it again and again. Because it is hard to come by, it is more eager and cherishing. Party name

On the edge of poverty, happiness can still be found, and behind the glamour, happiness may still be the same. Happiness lies not in the environment you are in, but in the state of mind you create, not in what you have, but in what you feel inside. To do things according to our own heart, happiness can be very simple, happiness is the heart of the achievement of our happy lif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but we forget our blessings when we are in a hurry. We all seem to be in such a state at the moment: we are always busy, we are always on our way, we think we will be happy at some end. So in the pursuit of this cannot stop, we are deeply tired, but have never pursued the happiness we hoped for. This life is a process, if we are in a hurry,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but forget the little drops of life, so we are happy or not, all already did not have the feeling. So when you're running, slow down and enjoy the sights and people, you'll probably get something different.

There is no lack of beauty in life, only a lack of eyes to find beauty; There is no lack of happiness in life, just a lack of awareness of happiness. Let us fly the heart and feel the happiness!

讀書筆記四百字 篇15

我很好奇。爲什麼大人們不想想自己的小時候:他們也以前歷過無拘無束的童年遊戲,他們也曾顧慮過那些被長輩們一本正經地強調過的,看似荒謬但十分可愛的美麗禁忌,他們也曾在放學路上和小夥伴們走過一個個拐角,穿過一道道老巷,嘰嘰喳喳,興高采烈,他們也曾在父母不在身邊時被左鄰右舍或街坊們默默關懷,不用擔心什麼綁架、失聯等安全問題。他們比我們幸運得多。但是如今他們爲什麼要把世界變成完全陌生的樣貌,爲什麼任由時代的自由發展,卻偏偏剝奪了我們享受他們以前享受的純粹童年的權利。這不公平。他們忘記了美,也剝奪了美。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變了,不再純粹。社會上充斥着各種負面新聞,這天那裏一件食品安全,明天那兒一樁腐x醜聞。負能量真的很多,不勝枚舉,我也不敢枚舉。旁的不說,僅一個食品安全,便能衍生出諸多話題,人心惶惶,應對一桌的佳餚也沒了胃口,誰知道這些菜是怎樣來的?誰又能把每一天過得知根知底?不得不說,我們已經習慣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因我們每一天都過得如履薄冰,險象叢生,來不及擔驚受怕。更可怕的是,人們習慣於接收負面新聞,甚至樂於聽取這些聽上去離奇、詭異、近乎變態的新聞。我們的時代,早已不再簡單,不再純粹。純粹變成了一種稀有的品質。

我不敢再多想這個時代的疾病。我從剛開始正因感覺到某種純粹的東西即將消逝的恐懼,慢慢地轉變爲身處一個有些病態的時代而恐懼。但我很慶幸,能夠在還未被矇蔽前看清這個世界的缺點,同時對過去的純粹之美有所瞭解。我很慶幸我早早的讀了這本書。

我們還能繼續忽視古典之殤麼?我們還能繼續麻木地看着時代在病態的道路上策馬奔騰麼?不僅僅是詩詞中反反覆覆提到的美在消逝,先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在消逝,童年時耿耿於懷的美在消逝,更多的是純粹的生活態度在消逝,純粹的文化品格在消逝,純粹的人性在消逝。多麼可怕,多麼悲壯。我們能做什麼?我們還來得及補救麼?快快修復記憶吧,恢復自然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生活原本純粹的樣貌,恢復人類原本純粹的樣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