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8W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

敦煌,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上下5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壯觀異常。她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她的名字讓中國人不得不擡頭挺胸去訴說。是啊,中國的歷史都書寫在敦煌莫高窟中,又怎能不讓人嘖嘖讚歎呢?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通用16篇)

可她這顆明珠也關聯了一個令人厭惡的名字——王圓籙,他甚至淪落到做了一個不得不以化緣爲生的道士。20世紀初,洞窟裏那些精美壁畫和中座雕塑那婀娜動人的體態都因爲他的無知蒙上了一層不可磨滅的陰影,洞中成了一片淨白,與此同時被淨白的更是唐宋歷史的結晶!

雖然莫高窟部分文物被如此踐踏,但在那之後,莫高窟享有極高的地位。

20世紀40年代,中國成立了莫高窟學術研究和保護機構;60年代對石窟進行了全面加固;80年代開始,莫高窟進入了現代科學保護時期......由此可見,中國是以怎樣的速度向前發展着。現在進入莫高窟,看到的不是滿地塵土,而是保存完整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

兩萬多尊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更是精妙絕倫,內容豐富多彩。藏經洞面積不大,曾藏有我國古代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

回首過去,的確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往事,但那都已經過去了。擁有今天的精彩才能創造出更絢爛的光芒。當日本學者聽完中國敦煌學的報告會後,用沉重的語氣說明:“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這幾年的成果已經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聽到這句話後,那些學者們應該感到無比的欣慰吧!的確,世人見證了中國的成功。

從“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第一名宇航員楊利偉飛上太空到“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翟志剛等三名宇航員上天也只過了五年。現在,我國正在籌備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可見中國飛黃騰達之迅速。

北京時間XX年7月13日22時08分,一個令中國振奮的消息——申奧成功瞬時間傳遍了整個中國。中國沸騰了,一片歡呼雀躍的景象。在之後的七年裏,中國羣衆體育工作加快了步伐,不斷加強,蓬勃開展。在XX年我國舉辦的奧運會上,中國以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共100枚獎牌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一,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激動的消息!

1932年,我國的奧運第一人劉長春還未挺進決賽;1960年,臺北選手楊傳廣奪取十項全能銀牌,他是中國第一位獲得獎牌的運動員;1968年,紀政獲100米欄銅牌,她是中國第一位獲奧運獎牌的女運動員;1984年,許海峯在男子手槍慢射中獲得金牌,這一洗了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想起中國的奧運史,再看看今日中國的成功,足以見得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中國人不是別人口中的“東亞病夫”,而是一條龍,一條蓬勃發展着的巨龍!

中國還在不斷向前發展,在奧運路上,在藝術路上,在經濟路上,在科技路上,中國將會越來越強悍!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2

《道士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歷史悲劇,一個沉重的文化史實。它所揭示的問題讓人心痛,讓人揪心,讓人不禁爲那個時代,也爲我們的民族,發出一聲聲無能爲力的嘆息。

全篇圍繞敦煌莫高窟展開,說的是在20世紀初,莫高窟由一位無知的道士掌管,因爲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的珍貴壁畫粉刷,甚至挖鑿,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爲無知,他將窟中無價的國寶嚮慕名而來的西方學者換回歷歷可數的銀元;因爲無知,祖國的瑰寶受到糟踐,不幸流失,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國寶外流,我們發自內心地遺憾、痛恨、憤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讓我們在今天,在這個覺醒了的民族當中,開始做一些事對遺失的文化進行補救。於是,在遺憾、痛恨、憤慨之餘,我們直截了當地想抓住罪魁禍首。那麼,元兇是誰?是犯下了強盜行徑的西方學者?是目光短淺、愚昧無知的王道士?還是舊中國,那個沒落在閉關鎖國中的“天朝”?或許真如古人所說的“慌不擇路,飢不擇食”,自身的落後讓我們已無心理睬一下被擱在西北荒涼之中的文物們,只好讓強大的勢力來替我們保管?想想舊中國所揹負的“東亞病夫”的恥辱,想想“落後就要捱打”這鐵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樣恐慌與不安。彷彿有一枝利箭從歷史深處射來,刺痛了我的心。

這就是歷史悲劇,發生在祖先們的身上,但它帶來的痛苦卻可以綿延幾個世紀。然而時光即逝,往事不再,亦無法緝拿真兇,將其正法。我們所能做的,惟有無奈,無奈地歷數罪惡,無奈地遺憾惋惜,無奈地遙望歷史,無奈地幽幽痛惜,無奈地嘆出一口氣,讓它定格在那一個個恥辱之日、罪惡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陰霾,眼睜睜看着愚鈍的王道士在畢恭畢敬地帶路,看着洋人們在莫高窟洞開的一剎那驚詫瞪大的雙眼,看着一箱箱文獻、一尊尊泥塑、一車車詩卷、一幅幅壁畫被運走。這樣的奇恥大辱,哪個國人還能坐視不理?一個當代中國青年這樣寫道:“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要麼你我各乘一匹戰馬/決勝負於城下。”激盪人心的語言,道出了每位中國人的心聲。但,現實與理想總是在作無謂的對峙與較勁,從而無法統一。看看,現在中國人在幹些什麼?有一些人繼續淪爲洋人的奴隸;有一些人忘掉了恥辱,忘掉了歷史;有一些人在倫敦、東京等地的博物館買下中國文物的膠捲,回國後對着相片作空頭研究;還有一些人在吶喊中吼出憤怒,卻永遠只是吶喊,無法付諸實踐。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時至今日,不少人認識了這個名字:王圓籙。我在想,如果讓他知道了國寶的價值,讓他知道了他所作所爲的嚴重性,他會怎麼做?依然賺取蠅頭小利?又或者,轉做了更大的買賣?還是改邪歸正,捍衛國寶?無從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但這次的閱讀卻讓我真實地接觸了歷史的陰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災難的歲月,但願它不再發生。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3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孟繁華教授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這本書從家長、學生、教師等角度,選擇了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來詮釋成功教育的奧妙所在,每個故事的後面還附有家長留言,專家評析,生動而又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又往往出人意料,處處閃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們認爲智力低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教育者的啓發、讚賞、激勵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走上成功之路。

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學習的優秀典範。他們的事蹟給予我許許多多寶貴的啓示。作爲一名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孩子,面對幾十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情感態度,無不深深影響着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或表現不佳的時候,嚴厲的批評,大聲的斥責,換來的是孩子暫時的服從,表面的聽話,但同時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師不僅沒有轉變孩子,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傷害了師生感情,給今後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全新的時代需要擁有全新觀念的老師,全新的時代賦予“敬業”和“專業”全新的含義。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儘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的的語言,爲孩子也爲自己創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4

我想,在我們已知的宇宙裏,沒有任何事物之間是沒有距離的。不同事物間唯一的區別是,這段距離我們該用什麼樣的計量單位去度量?一納米或是一光年?

前些天的麗水,白天晴朗無霾,夜晚星空璀璨。我擡看尋找夜空中最明亮的星。對於此時此刻的我,它是如此晶瑩剔透地懸於天際;可對於這顆星,也許它早就在億萬年前就已怦然隕滅了。這億萬年的兩兩相望,就是唾手可得又遙不可及距離。這些天,同樣讓我感慨的,是這一樣一段距離——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用他顫顫巍巍的雙腳,度量了87天,627英里的距離。這段距離,度量了一段遺失了20年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也度量了一個普通女人,彌留之際,不普通的逝去。度量了人心,也度量了生命。

上網購買《一個人的朝聖》這本小說時,我並未在意。它不過是我爲湊滿書單滿減優惠的一個臨時添頭。因爲這些年的圖書市場上,有太多打着“朝聖”旗號的劣質“雞湯”了。今天是這個大師,明天是那位大姐,後天則搖身國外,變作了某某“上師”。我從來都不覺得,一個靈魂最神聖的部分是外界授予的。它來自於內心的覺醒、來自於痛苦的磨礪,更來自於生命的覺悟。結果,沒想到,《一個人的朝聖》用近乎清新而細緻的情節,貼切地吻合着我對“神聖”的理解。

故事圍繞着一個叫作哈羅德的退休老人講起,講到他已分牀多年的老伴、名存實亡的婚姻,講到他曾千般愛憐的兒子、貌合神離的親情,講到他已分別多年的同事、隨風消散的友誼。講到一封信、講到樸素單純的信念、講到臨時起意的遠行、講到喧囂嘈雜的媒體……男主人公哈羅德得知一位老同事癌症彌留後,以一份質樸的信念踏上了從英格蘭西南角向英格蘭東北角的徒步遠行。他告訴自己,只要自己用雙腳堅持走完這段路,那位久未謀面的老同事、老朋友,就一定會康復起來。

一路上,除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與腦海中塵封已久的記憶相遇。每一段記憶都是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讓人動容不已。慢慢地,這一個又一個相遇彼此相綴,讓這段貫穿英格蘭對角線的距離不再是一個關於陡步傷痛、放棄堅持、甚至宗教信仰的俗套故事。

我想,故事告訴我的,正是距離。那些此時此刻看時親密無間的距離,極有可能被生命的變故、被偶爾的爭吵,甚至就被平靜的時間所撕裂。就像我看到的那顆明亮的星星,儘管在我們彼此相望的時刻我們光芒匯聚脈脈含情,但那光芒匯聚的焦點卻已可能是它億萬年前的一刻光華而已。

可是……對,可是——

所有被疏遠的距離,都不是不能夠丈量的。

生命並不害怕距離,甚至距離是生命體現它本質所需要的一部分。那些被疏遠的感情,其實有彼此相望的身影;那些被拉開的夢想,其實有彼此相惜的眷戀;那些被撕扯的回憶,其實有彼此重逢的期待。萬有引力不是告訴我們,這主觀或客觀上,看似分離彼此的一段段距離,不正牽着深深的吸引嗎?

生命是需要一些距離的。而有一天當我安靜地躺在歲月盡頭回望時,唯一讓我不致感到生命虛度的就是,我有沒有用雙腳、用身心、用感情、用信念,走近她,親身丈量過她的距離。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5

“他年輕力壯,他建功立業,一上戰場便勇往直前。見了敵人揮刀就砍,個個血撒頭顱在他的腳下。他在敵軍裏橫衝直撞,所到之處敵軍個個向他投降。”

這是文章的開頭,讀到這兒也許所有人都認爲這是一場血與猩的戰鬥,但其實讀完全文才感觸到了真正的心酸。

全文講述了一位十四歲的少年,迷上了網遊,在遊戲裏他是將軍,所向披靡,任何敵人都逃不過他鋒利的刺刀,少年爲此極大滿足。“金錢”、“榮譽”……。而事實上,大量的錢財正從他的口袋裏流水般的消失。讀到這,我深深地爲這無知的少年而感到心痛,無聊的殘殺,正一點一點地吞噬着他的良知,況且連這虛擬的世界也有起伏跌宕。

他戰敗了,敗得一無所有,並且損兵折將自己也身負重傷,他要支援,可是沒有人理睬他,等來的只有網吧的老闆,於是,身無分文的他命令母親前來送錢。本來陽光的少年竟變得如此落魄,我深感惋惜,希望這少年能放棄這無知的一切改過自新,而事實卻讓我心酸。他的母親無奈地看着他滿是血絲的眼睛,含着淚答應了他的要求。母親在我眼裏是那樣的無助,眼看着自己的兒子就此毀了一生,而她卻不忍心拒絕因爲兒子以生命威脅。我開始爲這少年的言行感到憤怒!母親的苦楚他一無所知。

少年拿錢繼續着罪惡的遊戲,他率領兵馬再去攻城,敵軍又一次被他包圍,他命令敵軍向他投降,而敵軍卻嘲笑他:一個手下敗將卻如此猖狂!他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就此崩潰……。

文章的結局是那樣悲涼,我真想告訴他少年,敵軍不會向你投降,唯獨你的母親。在母親心中,你不是將軍,是王!是她永遠的王!她永遠會向你俯首稱臣、惟命是從,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6

讀完了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覺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場漫無目的的等待,我們到底在等待着什麼?感覺很茫然······

劇中的情景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兩個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坐在樹下苦苦等待,雖然等待是令人煩躁和苦惱的,但他們依然執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爲止。同時,小男孩帶來的消息,也堅定了他們等待的信心,因爲他們堅信明天還有希望會等來戈多。我不明白兩個流浪漢爲什麼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會等到嗎?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問,覺得那隻不過是他們自我安慰的方式,現實往往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戈多隻不過是一個象徵,也許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們還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無、似曾相識而又不見其面的希望。

有人說,等待也是一種幸福,我認爲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爲能去等待,至少說明還存在着希望,如果連等待的機會都沒有了,那是連僅僅一點點的希望都沒有了。所以,等待也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希望,無論結果怎樣,至少我們曾經幸福過,幸福真的很美好。

還記得小時候,我在學校等待父母來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學們一張張天真的臉龐,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也許那時的我不懂得這就是等待,只是在見到他們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們的懷抱,這就是等待的甜蜜。漸漸的我長大了,明白了原來父母也一樣是在等待,他們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生活現象,自然中滲透着等待的幸福。這不禁讓我想到兩個流浪漢等待戈多的情景,雖然他們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是他們依然堅定的去等待着不願放棄。我不知道他們等待的意義是什麼,也許他們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義,他們把生命寄託在等待中,他們活着的唯一意義就是等待戈多,也許只有等待纔是他們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場等待,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預見明天會怎樣,但我們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開,我們一天天期盼它成長,等到花開爛漫時,那一定是最美麗繽紛的時刻。我們每個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漢等待戈多一樣沒有答案。也許每個人都經歷過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 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長的;有的等待是短暫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種等待。

《等待戈多》讀完了,然而我還是沒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時誰,這個人真的存在嗎?雖然他沒有出現,但他卻像一根線一樣牽引着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許這就是荒誕意義的所在吧!而流浪漢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華了文章的悲劇意義,現實世界的醜惡、混亂和可怕,使他們的希望難以實現,他們的處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爲生活本身就是荒誕的。

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我覺得他們與其這樣毫無結果的去等待戈多,爲什麼不去主動尋找"戈多"呢?也許人們對自己的命運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認爲只有選擇等待纔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這樣盲目的被動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嗎?至少我覺得不會,我認爲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運的宣判,或許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幸福,但至少我們是快樂的,在快樂中去等待,無論結果怎樣,但至少過程是值得讓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時又是荒誕的,兩個流浪漢的堅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雖比較喜歡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擊,又如何增強生命的堅韌和生活的意義呢?所以,我們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標奮鬥,不能坐以待斃,麻木不仁。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7

第一次見到餘秋雨的《道士塔》是在他的散文集《晨雨初聽》讀到的,這本書的封面印着藍藍的天空和海洋,沙灘上放着兩張潔白的椅子。看起來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讓人舒心。可是當翻到《道士塔》這篇文章時,先前舒坦的心情早已沒了影兒,只有一股怒火在心中燃燒。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20世紀敦煌莫高窟不幸由以爲無知的道士當家,他自作聰明將一幅幅珍貴的壁畫變爲一道慘白,他將一座座精美的塑像化爲天師、靈官、菩薩,他將一箱箱無價的國寶換爲歷歷可數的銀元。給後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這位道士的名字叫王圓籙,他只是一個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的湖北麻城農民。他的無知讓他對洞窟裏的壁畫有些不滿,他找來幫手用石灰淹沒了唐代的衣冠,宋代的笑容。因算了算石灰的價錢,他認爲沒有必要全部刷完,於是他放下了刷把。如果當時有免費的石灰恐怕這個愚昧的道士會將他的“宅院”刷得一塵不染吧!看來我們是否應該感謝他呢?感謝他的手下留情,爲我們留下了一些珍品!粉刷了之後,他又想弄幾個雕塑。他看到中座雕像的體態過於婀娜,與幾面的白壁似乎有些不相符。這時他終於想起了自己的身份:道士。那自己何不在這裏立上幾個天師、靈官菩薩?他和他的幫手用鐵錘將那婀娜的身姿,柔美的淺笑砸成了碎片,化爲了泥巴。他又請來了鄰村的泥匠如小孩子般堆起了雪人,忙活了半天總算能立住了,最後做出來還像模像樣

由於這位道士——王圓籙,他的無知、愚蠢、自私。使用少數的銀元換得大量的敦煌文物流失海外,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只得一次次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文獻的微縮膠捲。我們憤怒嗎?不我們該憤怒嗎?也許正如文章中寫到的“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蠢,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他不是承受不起,而是不配。他那樣的無知,根本不知自己犯下了怎樣的“罪行”,就算再怎麼傾泄,他的眼裏定還是不解。如果“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那麼誰纔是這個巨大民族悲劇的主要謀劃者呢?是外國冒險家?還是當時的官員。他們滔滔的奏摺中沒有一句提起敦煌的事由,當外國冒險家甘願傾家蕩產,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時候。生活奢侈的中國官員卻因運費太多,不願保護這些文物。當外國冒險家甘願葬身沙漠,不顧一切地朝敦煌奔去的時候,中國官員的會客廳裏瀰漫着茶香!被掠奪後的敦煌文獻少,在押送回京的途中只用茅草卷着,每到一個地方便又被抽出幾卷行途中又丟失幾卷,到達京城後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卷同破舊的茅草。敦煌文化如此燦爛,藏經洞中的文獻有如此之多,但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卻沒有幾卷。這些祖宗留下的遺產在本國沒有受到珍視,而在其它國家的眼裏卻是如此珍貴。與其把他們存放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被破壞,還不如把它放在外國的博物館永遠的收藏。在這種如此令人氣憤的情形下這何嘗不是一劑救濟敦煌文化靈丹妙藥?

雖敦煌文化在中國,但中國被歷史劃出的傷口仍未癒合。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8

在寒假期間裏,我又重溫了英國女作家j.k.羅琳享譽世界的代表作——《哈利·波特》。這系列書裏,哈利在德思禮家的那段經歷更是令我記憶猶新。

由於霍格沃茨正在放暑假,哈利回到女貞路4號的德思禮家。哈利雖然非常想結束假期,但始終要面對現實——所有髒活累活全包,還要每天面對不給他一次好臉色的佩妮姨媽一家。在如此炎熱的環境、頂着烈日來擦窗戶,哈利始終沒有吭過一聲。哈利被隨意戲弄與使喚,爲什麼哈利能忍氣吞聲?

因爲哈利從沒忘記他是個孤兒,在達力表哥一家不可以爲所欲爲。哈利從小失去雙親,失去了父母對孩子的那種關懷,失去父母給予的支持與鼓勵。哈利在這個所謂的“家”中生活了十一年,並沒有感受到一次溫暖。在這冷漠無情的世界中,哈利只有選擇接受……

掩上書本,當我想到那些孤兒被拋棄、流浪漢無家可歸、工人被拖欠工資的時候,才發現幸福原來是那麼飄渺、 那麼遙不可及;但轉念一想,每個人在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的模樣、爲社會獻出一份力、草坪上充滿歡聲笑語的情景卻在腦海裏一一浮現……原來,幸福也是觸手可及的呀!哈利是個幸福又幸運的大男孩。最平凡、平淡的生活,或許纔是哈利·波特所希望的幸福吧!只因幸福靠自己去體會!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9

中國的家長在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後,覺得那是自己的“授權”或“施予”,他們並不覺得那是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這就是他們的心態啊。也就是說,他們到今天都沒法明白:他們的兒女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他們的“別人”!――題記

讀了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我有一種找到了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徹悟,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牀、匆匆忙忙地上學、沒完沒了地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聯合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爲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爲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裏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歸納出一個非常精闢的結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裏,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爲 “您”,僅僅是爲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現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誇誰呢?別以爲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麼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溫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在燦爛很多,很多!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0

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爲若干小篇,每篇都記錄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態,各地美食。當我捧起它的時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響了我寫作甚至人生,極其重要一課的上課鈴。

這節課的第一講是真實樸素。作者盡取材於真實生活,例如說“擁擠”、“講價”。他沒有天馬行空、天花亂墜的浮誇,也沒有爲了生動而添油加醋。平平淡淡間,自有些許幽默詼諧。關於講價“童叟根本也不見得好欺侮,而且買賣大半是流動的,無所謂主顧,不講價還是不過癮,不七折八扣顯得買賣不和氣,交易一成買者就又會覺得上當。”這可謂是真實揭露了做買賣的的現況,所謂“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確不符現世,讓他一語道破,不由得令人莞爾。這樣的文章字裏行間自會有一股親和力,大家身邊的人和事,當然強於胡編亂造。與其以詞彙的堆積羅列譁衆取寵,不如以親身所歷的實事打動人心。與其說:我此題是否夠吸引人,是否有的寫;不如說:我此題是否真實,是否是我曾經歷過的。這是我常犯的錯誤,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輕一代人的通病。沒有親身經歷,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實,少份虛假,豈不是好?

這節課的第二講是細緻觀察。例如他講擁擠:“既上車之後,不消說可以聽到下列

各種的呼聲:‘哎呦!你看看我的腳’‘別擠喲!’‘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沒得辦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這般細緻的描寫,光憑想象可是達不到的,“汽車尚未停穩,一羣人蜂擁而上,結果是車上的人不得下來,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陣混戰之後,上面的人倒是下來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然而費掉‘民力’不少。”細緻地觀察品味會讓生活更加豐富,寫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亂七八糟地瞎想。當你致力於觀察生活的一點一滴時,你會發現很多很多平時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就比如擁擠,我從來沒有認真觀察甚至從來沒有注意到它,可它確確實實地存在着,當梁實秋娓娓道來之時,方是“噢,原來如此!”下次坐公交、擠地鐵,再觀察觀察印證印證,豈不有趣?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1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2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苦糾織的悽美戀情,畫出一道由: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長篇鉅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薰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界世,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在地獄與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卻在現實與浪漫的牆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迴,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慾。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癡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後又會是怎麼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着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添加着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料的東西麼,那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韻繞樑的幽齋音樂,始終在讀者耳邊迴盪着,想抹也抹不去。

最終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現實中值得人回憶的美好的“事物”吧,這一切想要變爲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則:一,享受開始的美好……就讓生命順運。二,一路坎坷,卻始終有美好的回憶不是麼?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報,沒有第三者。這樣悽美的愛情故事,我想,在現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熱情與奔放,開放的外國人又一次對保守的中國人的衝擊,必將會留下永遠的漩渦吧。只能夠就任它發展下去,強大起來,以外人的話說:“就是在發展了。”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3

以往讀專業書籍,都是讀一些教學方法之類的,從未曾涉及此類讀物,這次工作室爲我精心挑選了這本讀物,我利用暑假的時間細心品讀,從中受益良多。

《學學名師那些事》是名師工程的系列叢書,也是教師成長讀本。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詳細介紹了24位名師的課堂故事。叢書的編寫採用了案例解讀的形式,引用了名師的幾個課堂教學的範例,結合了“延伸與思考”環節,最後的總結與借鑑篇,想來是引發讀者思考的。細細讀來,收穫不少。

書中的名師,有中學,有國小,有語文、數學,也有其他學科的。雖然沒有音樂學科的,但是通過舉一反三,對我們音樂老師還是大有幫助的。

竇桂梅老師的“情感體驗課堂來自激情教學”。一語中的,道出了竇老師的課堂特點:充滿激情。的確,凡是聽過竇老師的語文課,總是能被富有情感的竇老師深深感染。竇老師告訴我們,課堂上,教師都沒有情緒講課,又怎麼能怪學生“沉睡呢”,要知道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有激情的老師!說得真好!音樂課更是如此,如果老師不是滿懷激情的去教唱,同學們又怎能感同身受呢?

同樣地,特級教師孫建峯老師的對話教學,也曾經在不同的語文教學雜誌上學習過,閱讀此書中的《對話教學,簡單方法教出不簡單的學生》一文,再次聆聽孫老師的教誨:對話教學中,讓學生享有“話語權”固然重要,讓學生真正“有話可說”纔是關鍵,否則學生缺乏“談資”,又有什麼和老師“溝通”的呢?由此,我們教師必須設法爲學生對話做好“牽線搭橋”的準備。

數學特級教師黃愛華“讓學生愛上課堂的融匯教學法”一文,爲我們揭示了黃老師課堂的無窮智慧。文章中,爲我們展示了他的經典課《循環小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教學片斷。本節數學課看似安排了簡單的一場數學遊戲,實則把抽象的數字與具體的操作有效鏈接起來,把動腦與動手結合起來,也把數的大小比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師的智慧激活學生靈動的思考。遊戲的背後是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和進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數學思考過程。這樣的數學課凸現了“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爲了獲取一份知識的行囊,而是爲了變得更加聰明”,真正體現了黃愛華教師所追求的“引導學生進入真正的思考的創造境界”。這種創新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傳承的!

我以爲,這些特級教師都有鮮明的課堂教學主張:有容乃大、民主、智慧、情智、融錯……,他們都褒有一顆童心,站在兒童的視角來研究教學,來研究課堂。正是這一博大的情懷,使他們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站得高,走得遠。

當然,所謂的名師、特級,還有一個優點是勇於創新。他們敢於探索新方法,研究新思路,他們往往走一條不同於尋常的路,於是,他們形成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喊出了自己的口號,亮出了自己的絕活,才能這樣引人關注和羨慕。

名師的肺腑之言,讓我們醍醐灌頂;名師的專業引領,讓我們如飲甘霖。

《學學名師那些事》,學之習之,敞亮視角,紮根課堂,關注細節,提升素養,做真正的自己!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4

《走近教育大師》爲我搭設了一個平臺,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作爲這次教師主題讀書活動的必讀書目之一,正如編者所言,該書讓讀者一冊在手,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於人類20xx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道老師的好、說老師的壞,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說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作爲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說現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並不是真的爲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時代,落後於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着職業生命的結束。——拿什麼去教學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各種工作上的衝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認爲視名利爲空者得道也,對嗎?誰知道?不知道爲什麼,今天這句話老在腦海裏沉浮。反覆玩味,目光流轉,在猜測,這是怎樣一種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價也可以承受。

處於今天的社會中,立於自己的世界裏,我以爲“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別?求爲何求?我們應體現道的價值,體現求的價值,然後死亦無憾。

當然,理解爲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爲友,走進書本與經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癡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5

初識餘華是因爲那部“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的現實主義力作《活着》,作者借“福貴”這一充滿美好祝願的名字,以悖論的方式描述了他充滿坎坷的一生。讀它的時候,你在笑,笑過之後,淚水又不禁滑落下來。

讀罷《許三觀賣血記》,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故事裏的人,活得簡單而直接,事情有時會因爲荒唐的思路進行下去。全書以許三觀賣血的經歷爲主線,年輕時,許三觀出於好奇、同時證明自己有把好筋骨而第一次賣血,第一次拿到了三十五元錢(後用來娶媳婦),在勝利飯店吃了第一盤爆炒豬肝,喝了第一次溫過的黃酒。接下來,許三觀因爲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沒錢支付醫療費而賣血;又因爲與林芬芳發生了關係,出於內疚而賣血,以便買些東西補償林芬芳;自然災害到來,許三觀爲了全家人能去勝利飯店吃碗麪條而賣血;一樂、二樂下鄉插隊,許三觀賣血給一樂補身體、增開銷,不多時,又再次賣血爲給二樂的生產隊隊長置辦酒菜;最後一次,也是最漫長最艱辛的一次,一樂病重,爲了湊錢治病,許三觀一路賣血賣到上海……在許三觀的意識裏,賣血就可以解決災難,當他六十歲的時候,得知自己已經老到不能賣血的時候,他失望地哭了“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裏遇上災難怎麼辦……”

書中有的情節,令人在捧腹之餘又延伸出了些許思考。許三觀能娶到有名的“油條西施”許玉蘭,就是因爲他對許父說,他和玉蘭都姓許,嫁給他,許家就有後了,跟倒插門一樣,許父聽後欣然答應婚事;方鐵匠帶着人來抄許家的時候,臨出門,許玉蘭要求他們喝了茶水再走,一行人先是回絕,後因許玉蘭的一句:“你們喝了再走,專門爲你們燒的水。”一行人又特地回來到廚房去喝水;許三觀與林芬芳發生關係之後,送去了黃豆、肉、綠豆和菊花,被林芬芳的丈夫發現,他揹着東西來到許家,然後張口大罵許三觀了自己的妻子,嚷嚷過後,又把東西背了回去;自然災害時,全家沒有吃的,許三觀就以畫餅充飢的方法,用語言爲家裏每個人炒了一盤菜,還強調專門爲誰炒的菜,別人不能咽口水……

許三觀生活在城市裏,他有着自己的道德準則,許多事他表面上罵罵咧咧,實際上內心善良,最後還是會去做。樸實的人生裏,他並沒有抱怨,賣血對他而言,並不是痛苦和磨難,相反,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人生的每一步,都沁進了鮮血,那樣的日子,該是多麼充實而可貴啊。

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 篇16

自序《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中,遲子建從電視中便已發現春天,接着春天便以敞開的懷抱,溫暖了北方。春天並非來得轟轟烈烈,也不是依着氣節而來的,而是靠自身頑強的拼爭,一點一點,逐步化開的。

現在的人提到“哀愁”二字,便多帶有鄙夷之色。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形始厭惡“哀愁”,“哀愁”二字也便失在了生活之中。

《是誰扼殺了哀愁這》——人們不斷追美好與夢想,哀愁也被扼殺了。人們弄錯的是,常情“悲歡離合”中的“悲”便是哀愁,他們也明白,常情缺失便不是一個常人,若一個人在生活中只笑不哭,我們便一定會認爲這個人是白癡、一個不正常的人。到底是誰扼殺了哀愁呢?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還是人們過於對夢想的追求?別再認爲哀愁只會推亂你的生活節奏,相反,真正的哀愁是那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可以讓人生長智慧、增長力量的。所以,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我們看似富足的生活不過是一隻自我安慰的空碗罷了。

每天早上瞧見匆匆的行人在紅綠燈下走過,然而死神總愛選擇那一個倒黴的人,讓他的生命終結在紅綠燈下。

《紅綠燈下》,遲子建作爲詮釋者站了出來,告誡着人們不要爲匆忙而將生命丟在紅綠燈下。我爸,同樣也是一個愛匆忙的人,綠燈時,他便肆無忌憚地在十字路口處穿行;黃燈時,他就加快腳步;紅燈時他也仍出現在斑馬線上。每次同他過紅綠燈時,不僅是萬分十萬分小心了,連億分謹慎都不夠!又想起上次紅燈時,他拉着我的手就往馬路對面衝,就像沒命了似的,不顧旁邊涌來的車流,最後一個龐然大物瞬間閃在了我面前,我尖叫一聲,我爸一把扯我回來,這時候膝蓋也撞上了一塊鐵板。等我回過神來時,見我爸一臉蒼白的神情,停在我面前的公交車的照明燈保護罩上有一條不短的裂縫。接着那個司機下來了,同我爸在一邊吵架,慌了神的他又醒過來用那張毒嘴反駁着司機。從那之後,我爸闖紅燈析次數大大減少,但等我的腳不再隱隱作痛後,他又經常闖紅燈了。

我同作者都產生了共鳴,用嗓子呼籲着那些闖紅燈的人,讓他們也給自己多亮幾盞紅燈!

我想,還有許許多多的瑣事在生活中牽絆着人們,但卻沒有挖掘出來。我認爲我們應該鼓勵身旁更多的人,如遲子建一樣,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心傾聽西柵的梆梆聲,靜靜欣賞鶴舞,彈起蒼蒼琴,錄下尋石記,在俄羅斯感受泥濘中的春天,打上不忍的句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