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24K

和高爾基筆下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很幸福的,我們更要真是這美好的時光,不能浪費。下面是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

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一)

本書作者高爾基出生在俄國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便走向了社會,嚐盡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生活與社會的慘狀。

小說主人公也是早日喪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裏,已經讓黑暗與恐懼佔據了。

在他的生活裏,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經常毒打他,又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生了一場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還狠心剝削工人,暗放高利貸,慫恿幫工偷東西。

從阿廖沙外祖父的種種劣行中,我讀出了吝嗇、貪婪、專橫、殘暴,也着實的體會得到了阿廖沙當時的心情。是外祖父的殘暴留給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傷痕。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裏,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兄弟倆很像,自私殘暴,但也相互勾心鬥角,阿廖沙的父親馬裏哈姆在世時,也遭過他們兩個的陷害,而且他們還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同時也渴望人間的愛與溫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和同情,爲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爲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

不過,在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會爲你開啓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溫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是他們,爲阿廖沙黑暗的童年點了一盞明燈,讓阿廖沙的內心變得強大,使阿廖沙充滿信心和力量,讓阿廖沙不再孤獨與寂寞。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也知道,在黑暗長河的盡頭,一定有一個叫光明的東西在發光發亮,只要跨過這條令人驚悚的大河,光明就一定在閃爍,希望就一定觸手可及。

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二)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他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他們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美好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高爾基這種堅強的品質值得我們的學習,因爲童年的艱苦生活,他獲得了堅強的力量,最終於成了一名偉人。他的這種堅強不屈,敢於面對困難並勇於克服苦難的精神是我應該好好學習的。我感到很幸福,因爲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記得在小時候,我很調皮,也很淘氣,經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爸爸送我一些小魚,我找來一隻大口瓶,洗乾淨,灌滿水,把它們放進去,還放了些水草。後來,小魚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漸漸長大了。就在這時候,外面流行着感冒媽媽怕我傳染,每天讓我喝霍香沖劑,預防感冒,一天,我去看小魚,發現有一條小魚呆頭呆腦,我突然想到,我的小魚還沒有吃霍香沖劑它們會不會感冒呢?

於是我從爸爸的藥箱裏拿出一包,把整包倒下去,開始沒有反應,過了一會兒,水變成咖啡色,我看見小魚慌慌張張地沿着瓶壁游來游去,嘴一張一張的。我想小魚吃了霍香沖劑就不會生病了又過了一會兒它們像喝醉酒一樣互相撞來撞去,最後沉入水底,我以爲他們睡着了過了好一會兒我搖搖瓶子他們還是沒動靜,我把小魚倒出來,它們已經死了。

我含淚自責:“小魚啊,我不是有意還你們的,可沒想到你們卻死了”晚上我問下班的爸爸,他說:“小魚怎麼能吃藥呢?”爸爸點了點我的小腦袋,又說:“你真傻呀。”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三)

童年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畫卷上畫着美好的世界,童年充滿着夢想,洋溢着快樂。

每個人都有童年,並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幸福的;是沒有煩惱和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沒有高爾基那麼貧苦,甚至不及他的百萬分之一。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嫺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爲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讓我們向高爾基看齊,一起做一個堅強的人;刻苦學習的人;學會生存的人;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面對怎樣的挫折,都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要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一起努力吧!

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四)

我相信,無論是怎麼樣的人,一定都無法忘懷童年所給予他的回憶,無論這種回憶對他而言是否美好,是否擁有着重要的價值,都會無法忘記。

阿廖沙那悲慘,令人憐憫,令人感嘆,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任命的生活狀況。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沉重的打擊而深深震撼。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他就像他的家庭一樣。

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我曾經想過,如果我是一個工人,我一定會想高爾基那樣,用我這支鋒利的筆給沙皇政府得人當頭一棒。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人物自己的童年,高爾基用真實優美的文筆描述了自己苦難而難以置信的童年。

看了《童年》的這本書後,我開始愛惜時間,我認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所以,我開始認認真真的學好每一門科目。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積累來的,都要一點一點的克服困難,才能看到人生的燦爛。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但人們卻越來越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想得到幸福,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你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

暑假《童年》讀後感範文(五)

冰心曾這樣寫道:“童年,是真中的夢,是夢中的真,是夢裏含淚的微笑。”是啊,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都如夢一般可愛。但高爾基的童年,卻多了幾分苦難。讀完《童年》,我覺得收穫良多。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的童年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真實地再現了當時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

阿廖沙的童年可以說是在苦難中度過的。他的外祖父吝嗇、貪婪、專橫、殘暴,幾次把阿廖沙抽得昏死過去。兩個舅舅也爲了爭奪財產爭吵不休。從這些人身上,我看出了當時一些俄羅斯人民的小市民習氣,感受到他們的自私自利,爲此感到憤怒,也爲他們和他們的整個民族感到悲哀:如果一個民族有許多人都像這樣,那它還稱得上是一個民族嗎?它還能在這世界上屹立多久?

如果高爾基只是敘述苦難和當時一些人的惡俗,那麼這部小說就僅僅只是一部苦難史而已,也就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高度。然而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在講述那些“鉛一般沉重的醜事”的同時,還講述了另外一個羣體,另外一種生活。這就是以外祖母爲代表的一羣人。在他們的生活中雖然也時有陰影掠過,但多數時候還是充溢着陽光。

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的生活。老工人格里戈裏很正直、知識分子“好事情”鍥而不捨地進行科學研究……一股積極、樂觀、向上的力量從這羣人身上散發出來,使阿廖沙感到溫暖,也使我感受到人性的光芒。雖然我依舊爲阿廖沙的外祖父等人的存在感到悲哀,但因爲有外祖母他們,我看到了在當時黑暗環境中的光明,爲這個民族感到欣慰:至少還有這樣一羣可愛的人,他們是這個民族的希望。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阿廖沙度過了他的童年,並在苦難與磨練中逐漸成長爲一個正直、堅強、勇敢、善良的人。

讀完了《童年》,我感受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人民生活中的黑暗與光明,在他們帶着一絲悲劇色彩的生活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同時,我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在這樣比阿廖沙小時候不知好多少倍的生活與學習環境裏,我應當努力學習並時刻心存感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