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98K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歡迎借鑑參考。

《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

《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一)

本書講述了一個從小吃“百家奶”長大的雲南彝族少年艾樂,因阿媽生病,想輟學打工爲阿媽掙錢治病,後來在全村各族人的幫助下,艾樂拿着凝聚大愛的“百家錢”,終於展開希望的翅膀,帶着祖輩的夢想,走出大山,繼續求學圓夢的故事。讀了這本書,我的內心猶如從雲南大山深處流淌出來的清泉,滿是善良、溫暖和感動。

這本書告訴我,愛心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橋樑。艾樂生活的村子是一個多民族村子,艾樂出生的時候母親沒有奶,他吃的不僅是 “百家奶”,而且是幾個民族的奶汁。當艾樂的母親不幸因病去世後,彝族老畢摩召集來白族老祖、回族老阿訇、傣族老貝瑪、哈尼老祖,動員大家共同爲艾樂湊學費,這份愛是民族的大愛。我深深體會到,我銘家56個民族之所以是一家,就是因爲有這份手足情深,有這份至親的大愛。

這本書告訴我,堅守信念才能戰勝苦難。家庭的貧困、家事的滄桑,使艾樂過早地體味了人生的艱辛,可是艾樂並沒有被苦難嚇倒,而是非常樂觀,儘自己的能力爲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現了他的堅韌。

這本書告訴我,堅持愛心才能繼續夢想。家庭的貧困,並沒有讓艾樂失去愛心,艾樂的阿爹放生有籽的大紅鯉魚,阿媽將小鹿放歸山林等等,這些都展現了愛心無價的真諦。

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彷彿置身於一草一木、一聲鳥鳴、一片蛙聲的大自然之中,置身於淳樸的民風、善良的人性、豐饒的家園之中。不知不覺中,我像艾樂一樣爬上一座從未到過的高山,展開了夢想的翅膀。

《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二)

暑假的時候,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盛夏的翅膀》的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來自雲南的少年艾樂從小吃“百家奶”長大,因爲媽媽生了重病,想要放棄學業去掙錢給媽媽治病,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手握“百家錢”走出大山,繼續唸書的故事。

讀過這本書後,我的內心無法平靜,感受到來自大山深處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感情,滿是善良和感動。

這本書告訴我,愛心是做人的根本。艾樂出生的時候他的媽媽沒有奶水,他喝的不僅僅是“百家奶”,更是來自大家對他的關愛。當他的媽媽不幸去世之後,村民們爲他籌集學費,這使我深深體會到了,愛心給人帶來的幸福,更讓我懂得了做人要有愛心。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艾樂始終堅守着信念,戰勝了來自生活的磨難。艾樂,一個少年,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承受住了來自家庭的困難,人事的滄桑。面對這些挫折,他並沒有被打倒,而是更加堅定了心中的信念,爲家裏分擔,我折服於他的堅強。

這本書在寫少年的堅韌的同時還寫出了愛心無價的道理。艾樂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堅持愛心夢想將會實現。家庭的貧困並沒有埋沒他內心的善良本性。比如,他的爸爸放生大紅鯉魚,媽媽放小鹿歸山。善良在這一家人身上,在村民們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不論身處什麼困境,永遠都不要放棄心中的夢想,堅定自己的信念並努力,夢想將會實現。“如果驕傲沒被現實大海冷冷拍下,又怎會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遠方。”,艾樂經歷的正如這歌詞。在這同時,我們不要因爲周圍的環境而丟掉了該有的善良本性。

既然生活偏要我們歷經艱難險阻,那我們就披荊斬棘,勇敢地面對挫折。艾樂,謝謝你的堅強教會了我如何堅持夢想,我將會像你一般樂觀,保持心中的善良,展開夢想的翅膀!

《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三)

《盛夏的翅膀》讓我看到了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學習、生活的艱苦,巨大的痛苦與磨難面前,他們用善良織起了一大片希望的錦霞——也讓我學會珍惜自己順遂學習生活的來之不易……

母親重病需要錢醫治的時候,小小年紀他想到的是輟學自己想辦法爲最親愛的媽媽治病;內心無數的委屈,他想到的是向村口的老榕樹傾訴,從未自暴自棄倒下堅強的旗幟;由於家庭原因,成績優異的他選擇不參加考試,獨自坐在瑞湖邊落寞地扔着石頭,如潮的委屈從未淹沒他對媽媽的愛……小艾樂是堅強的,當他緊攥着張老師給他的80元錢,抓住難得的機會考上了縣一中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麼地感動又爲之雀躍——艾樂真的是好樣的!

我從未想過會有那樣對知識如飢似渴的孩子,堅韌頑強地支撐起生活的一片藍天;我從未細想過偉大的民族的愛能夠燃起那樣一段熾烈的善良的火焰!

讀過“小艾樂”的故事,我不禁深深地低下了頭——安逸順遂的學習生活,我居然會厭煩它無聊乏味,每天鑽研偷懶和玩樂的法子……這樣的我又怎麼能在困難來臨之際支撐起心頭的一片晴空呢?學習之路上小小的幾個數學題目便令我漸漸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可是生活艱苦的“艾樂”呢,他又是怎樣隱忍地堅持,承擔了他那個年紀本不該有的沉重!

小艾樂的漢族國小老師也用最爲樸素的道理告訴他:“人可以生病,但不能沒有一顆嚮往遠方的心。”

反思自己,我也該有一個遠大的夢想!我們該有一顆嚮往遠方的心,該有一顆堅定不移追逐知識的心,該有一顆始終善良的心!

讓我們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在智慧的海洋裏揚帆起航!

《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四)

一份濃濃的鄉土情,一個懵懵懂懂的鄉村少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夢想,造就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盛夏的翅膀》。

本書的作者李維是一個來自雲南邊地彝族村寨的寫作者。李維求學的時間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的社會,許多中原地區的孩子都不得不輟學,何況是貧苦的山裏娃娃呢?在各種艱難境遇下發奮讀書的少數民族孩子們,只好涉江水、攀懸崖,每天來來回回幾次,只爲能夠背上書包走進教室,獲得知識,走出大山。李維的求學路也是如此,所以在他獲得成功後寫出《盛夏的翅膀》,以告訴更多的人:在山裏還有這樣一羣與天鬥、與地鬥,努力與命運抗爭,敢於追夢的孩子!

《盛夏的翅膀》講述了鄉村少年艾樂的故事。艾樂原本有一個雖一貧如洗卻其樂融融的家庭,他們純樸、善良又勤勞。但天公不作美,阿媽的病在每日辛苦的勞作下越發的嚴重,艾樂一心想要輟學爲阿媽掙醫藥費,阿媽卻撒手人寰了。幾乎萬念俱灰的艾樂在鄉親們的萬般勸慰下立志繼續唸書,走出大山,踏上了尋求夢想的道路。

書中令我記憶尤深的,是羅泊村各族人民的團結友愛。阿媽撿回的小鹿,艾樂年幼時的百家奶,送別艾樂的百家飯……其中的哪一種不凝聚着人們的真心真情!羅泊村的每一個人都是美好的,他們能夠熱心地互相幫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算有天大的禍事,大家一起扛!而在當今的社會裏,人情似乎淡漠了許多,更多的是個人的埋頭苦幹,與別人的相互競爭與提防,人與人之間豎起了藩籬與圍牆!紛亂繁華的世界裏,我們被矇住了雙眼,看不見最真實的我們,最本真的自己,心底的情緒無法訴說,陷入了孤獨迷茫和無助……如果我們能像艾樂他們一樣,彼此真誠,彼此溫暖,彼此支持,彼此助力,逐夢之路不是會更光明,築夢的力量不是會更強大嗎?

夢想是我們人生的目標,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是我們一生所求,可夢想難道僅憑個人就能實現嗎?它需要自己的努力,老師的教誨,家人的鼓勵,國家的重視!有了真正的夢想,人們纔會團結;有了團結,夢想纔會實現。一個人有了夢想,人生纔會飛躍;一個國家有了夢想,社會纔會進步;一個地球有了夢想,時代纔會發展。

我閉上眼,思索着自己的夢想。夢想隨着清風飄入藍天,與其他千千萬萬個夢想團結在一起,編織成一幅宏偉的藍圖——中國夢!

《盛夏的翅膀》讀後感範文5篇(五)

思羽現今的兒童圖書市場,鋪天蓋地的都是如何開發兒童智力的“勵智”圖書,給孩子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勵志”圖書,反而不太被重視,淹沒在了角落裏。然而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如《三字經》,倡導的卻是少年兒童必須先成人再成材,這纔是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未來。由李維創作,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盛夏的翅膀》,正是秉承這一傳統思想,關注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之一。正如本書中說到的,人一生的機會其實就那麼幾個。我們日常一直積累的良善或是惡毒、堅強或是軟弱、隱忍或是囂張、努力或是頹廢,在某一刻就會完全回報給你的人生,成爲命運的轉折。《盛夏的翅膀》就給我們呈現了主人公艾樂第一個人生的轉折,他生命的河流,在國小畢業的那個夏天,亮晃晃地奔向了遠方。《盛夏的翅膀》這部兒童文學作品,作者以成人的邏輯口吻講述兒童的故事,這和市場上許多故作可愛、故作幼稚的兒童文學有着很大的差別,這種樸素而理性的敘事方式是我喜歡的。沒有很多童話故事裏常用的非黑即白的人物設定,也沒有非邪即正的激烈矛盾衝突,作者所做的就是以最自然的方式把多民族融合生活的農村人際交往展現出來,把人間最自然的情感表達出來。任何一部好的文學作品,都應該是有內核的,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每一次文字的傳遞,都應該讓我們對於世界和自己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儘管這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但並不妨礙作者通過對故事的構建,從一個少年稚嫩的視角之中,把自己的價值觀完整地傳達出來,在作者有意或是無意安排的細節之中,我們看到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大愛。作品體現了對他人的愛。也許因爲作者是少數民族,更能體會也更加珍惜不同民族羣體之間的關愛。當母親拖着病體帶着艾樂捨近求遠,把近處山頭的菌子留給村裏的老人拾時,這是尊敬之愛;當艾樂喝着“百家奶”,裝着大夥兒湊給他上學的“百家錢”時,這是呵護之愛;當彝族老畢摩一瘸一拐地動員各民族家庭幫助艾樂求學時,這是民族團結之愛;當張老師心急如焚地在瑞湖邊找到艾樂催他考試時,這是憐惜之愛;當爺爺幾十年如一日地紀念犧牲的戰友時,這是傳承之愛。國家的安定團結,社會的和諧發展,必然離不開這些人間真情。作品展現了對自然的敬重。山裏的孩子更懂得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大山上的菌子、竹林裏的筍子、母親湖裏的紅鯉魚……都是大地母親贈予人類最珍貴的生命養分。爲了救治森林裏受傷的小鹿,艾樂一家徹夜奔忙。當城裏的餐廳老闆想高價收購小鹿,謀取餐桌上的利益時,艾樂一家像對待家人一般拼命保護它。現在,當我們享受着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物質生活,一切所得都覺得理所當然時,我們會常常忘記,是腳下這片土地默默地養育了我們。作品還流露出對命運的期待。整個故事瀰漫着濃濃的溫情,卻掩不住小艾樂內心的孤獨。母親重病需要錢醫治的時候,他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找解決方法;內心無數的委屈,他想到的是向村口的老榕樹傾訴;由於家庭原因,成績優異的他選擇不參加考試,獨自坐在瑞湖邊落寞地扔着石頭。天真的年齡承擔着生命的感傷,總是令人心疼。然而小艾樂又是堅強的,他緊攥着張老師給他的80元錢,就像是大浪上方的一條救命繩梯,他勇敢地抓住,考上了縣一中。從這裏可以預見艾樂的人生即將走向光明的所在。窮困無法選擇,但未來可以改變。這是作者對艾樂命運的期待,也是對無數農村孩子命運的期待,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唯有讀書成才才能打破階級固化。這是中國無數像艾樂這樣的農村貧困孩子的出路。從性別視角來看,這部作品還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兩位女性形象的塑造。阿媽和大姐蕎粒看似只是穿插在故事裏的兩個普通女性角色,但阿媽的善良和堅韌是艾樂意志品質最重要的塑造者;蕎粒從在家幫弟弟縫製“春天的書包”到最終依靠自己的巧手能活帶領整個村子走上致富之路。合上書本,儘管她們的音容笑貌有些模糊,但她們自帶的光輝早已深入我的腦海。我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部十來萬字左右的小說讀完,被故事感動的同時,又驚訝於這樣一個溫情款款又輕盈靈動的作品居然出自一個平時不苟言笑的大叔級的作者之手。作者的赤子之心讓我們看到了他心中那個真善美的伊甸園,而作者的理性,又讓我們看到了他對現實深深的思索,理解自己的處境並且自我修復。我想這部兒童文學作品就像一面清澈的湖水,讓我們在成年人忙碌的生活和複雜的人情中,停下腳步,整理一下衣冠,反思一下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