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讀後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1W

我帶着好奇和期待,翻開了《千年一嘆》。在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它就對我產生了大大的吸引力。千年一嘆,餘秋雨先生在嘆什麼?

《千年一嘆》讀後感

從希臘到埃及,轉而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約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後是印度、尼泊爾,最後到中國。這一路走過的並不是什麼現代化城市,吉普車碾過的是具有古化文明的國家。與此同時,有的國家仍然戰火中燒,可謂危險重重。所以這一路丈量到的不僅僅是各國各地文化的積澱。

歷史究竟是何物?它究竟能影響我們多少?我一時間理不清頭緒。的確,歷史已經成了歷史,它以文字,畫卷的樣子悄然流逝,已經過去了,而且永不回頭。而人之所稱爲人,是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程。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啞巴,無從訴說;如果沒有了歷史,我們就像是一陣風,沒有始沒有末,沒有了目標沒有了方向。

希臘給人的感覺是藍色組成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爲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都是那麼的聖潔。可惜的是,這種文明衰落了,因爲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所以它應該是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感覺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彷彿埃及法老們一生所做的便是固守在高高的位子上,讓無數人膜拜,神祕而古老;以象牙色代表的以色列、灰色的伊拉克以及黑色的伊朗、波斯文明幾乎是依靠着居魯士和大流士兩位君主的人格魅力支撐起來的,如果沒有他們,巴比倫文明恐怕難以躋身古文明行列;而當我隨着餘秋雨先生的筆來到印度時,它給我的印象根本就是從天堂墜入了地獄。泰姬陵那白色的優雅的圓頂竟成了印度惟一美麗的風景。當我讀到“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閒站着”這樣的描述時,該做何感想?一個國家貧窮落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她的民衆一個個無所事事目光呆滯,每天所做的便是等日出等日落,最後等死;以綠色的尼泊爾結束征途顯然是明智之舉,自然的魅力原來是大於人類自身創造的。

文明是抽象的,面對金字塔、長城,我們可以說這是文明,面對《漢謨拉比法典》,我們可以說這是文明。但是,它們只能說是文明的產物,並不能代表文明。文明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的意義太大了,大到可以將宇宙淹沒。究竟是人類創造了文明,還是文明孕育了人類?昔日的文明發源地現在卻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與無力。漫天飛揚的泥沙,赤腳如密林的失學兒童,眼神空洞的乞討者,這還是文明的產物麼?幾千年前文明從這裏開始,幾千年後文明已從這裏走上了衰敗的道路。我們又用什麼去衡量所謂的文明呢?是看這個地方有多少林立的高樓麼?當我合上這本書之後,我閉上眼睛回想當我翻開書扉頁的那一刻的心情。我隨着餘秋雨先生走過了4萬公里的旅程,旅遊的同時我又不得不發出感嘆。那文明的敗落和印度的人口爆炸及場景讓我若有所思。人類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造了文明,最後也用自己雙手毀了文明。

幾千年的發展,幾千年的思索,幾千年的漫漫長路,文明一路走來,潤澤了我們,哺育了我們,我們卻眼睜睜地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消亡,我們有理由如此漠視文明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