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精選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2W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1

《儒林外史》主要說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精選9篇)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場就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親人花一點錢都不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家裏沒錢,就去放牛。但他喜歡讀書,所以每天賺的錢都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過着隱居的生活。說明他討厭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儒林外史》教會了我要大方,不能貪小便宜。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2

《儒林外史》毫無疑問是一部值得深究的諷刺小說,衆多名人對它評價都甚高,比如說魯迅先生,他只用“偉大”形容過兩部書,一部是《史記》,另一部便是《儒林外史》。吳敬梓之所以能寫出這麼偉大的作品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他的親生父親把他給了他叔叔吳霖起,成年的時候他隨着父親到各處做官,因此有機會了解到官場不爲人知的內幕,這對他作品中揭示官場的腐朽有很重要的作用。

2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作爲一個官宦子弟家的嗣子,對於家裏的財產基本沒有爭奪的權利,於是他就眼睜睜的看着那一羣虛僞的親族爲爭奪家產撕破臉皮,他徹底看清道德的醜惡本質,那些表面衣冠楚楚的晉紳在金錢面前還是揭開了虛僞的面紗。這個生活經歷對他日後的創作又是一個積累。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3

初識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是我們上學期學得課文《少年王冕》。學這篇課文時,我就很好奇:《儒林外史》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寒假時,我在電腦上搜索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有滋有味地看了起來。這本書開頭有一首詞,其中:“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可以說是整本書的靈魂。

這本書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人:第一位就是我們課本上的王冕了。王冕淡泊名利、刻苦好學、孝順長輩。有一次,王冕得知:朝廷行文到江浙政司,要徵聘王冕出來做官。要是別人肯定很高興,可是王冕呢?他一聲不響的連夜收拾行李逃往會稽山隱居。

第二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秀才范進。范進可不像王冕那樣淡泊名利。他爲了中舉一直考舉人考到了五十多歲。不過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不光是范進還有他的岳父胡屠戶。范進中舉前,他的岳父是一直罵他,打他。可范進中舉後呢?范進因爲太高興,瘋了。衆人讓胡屠戶把他打醒。胡屠戶怎麼也不敢打,在衆人勸說下,胡屠戶喝了兩碗酒打了范進一下。可他打了一下,手就顫了起來,不敢再打了。由此可見當時的人是多麼勢力。

看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知道了學習知識不是爲了升官發財,而是爲了充實自己。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儒林外史》的書,它是作家吳敬梓筆下的代表作。

這本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動。有愛才如命的嚴監生;有苦讀詩書的鮑文璽;有打秋風的張鄉紳……

最吝嗇的就是嚴監生,家財萬貫,僕人衆多,卻格外的“節約”。家裏一斤肉都不賣,有時候家中的的孩子實在忍不住了就拿來一兩錢買熟肉來給孩子誘饞。有時候,今天的菜可以留到明天甚至到後天才吃完,他還格外剋扣工人們的工資。

有一次,他的弟弟嚴貢生因犯罪別追差,當巡捕來到嚴監生家裏來搜查的時候,他才十分心疼的拿出一小串錢交給巡捕搪塞過去。他的正妻王氏死的時候他也十分心疼,心疼他少了一個精打心算的人。又恰逢他結婚,有幾個人就乘着時機把他的金銀首飾都偷了個精光。在他臨死前,他還從被窩裏伸出兩個手指頭,死死不放,爲的是那燈盞裏的那兩斤還在燃燒的燈草。直到最後,趙氏挑掉了其中的一斤燈草,他才閉上眼睛一命嗚呼了。

最可笑的是牛浦,因爲一次機遇他遇到了牛布衣,牛布衣死後他盜其之詩,來進行販賣,最終事情暴露逃亡。

《儒林外史》一部耐人尋味的書!《儒林外史》一部充滿趣味的書!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5

作爲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我本着嘗試帶着剖析經濟的角度來賞析明清小說,一來可從與平時不同的角度來讀小說,二來可加深對明清商業文化的理解,可謂一舉兩得,而在《儒林外史》一書中,我則對士子文人的從商之路而有所感觸。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繪明清儒林士子平常生活的一部著作,其既是中國社會封建晚期的文人士子的百象圖,又是中國十八世紀前後江南士紳生活的風俗畫卷。《儒林外史》描寫的對象主要是文人士子,但我們卻可以從中探究得到豐富的商業文化內容。在過去的歷史裏,“重農抑商”一直是政府所爲,而人們心目中“士農工商”,商爲末枝的思想更是在人民心目中根深蒂固。然而到了明清時期,“君子不言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些古訓則是蕩然無存,文人學子紛紛走上上路,謀取暴利,在晉商當中更是形成了“重利途,甚於重名。子弟之佼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寧爲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的風氣,並蔓延全國。

至於這些從商的文人士子,在《儒林外史》中我們大致可以察覺到有這麼三類,一是做鹽商的:萬雪齋、宋爲富等人經營鹽業,獲利極厚,更以金錢結交權貴,仗勢欺人;二是當典當的:毛二胡子狠毒摳門發家致富。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6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身的持續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與老爺的故事。54歲的范進在考相公時巧遇學識淵博並且富有同情心的學道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

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爲第一名,范進在54歲終於進學,做了相公!後來,他又瞞着老丈人胡屠戶去考鄉試,結果又高中舉人,但是出人意料的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儒林外史》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當時殘酷的法律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與虛僞。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7

剛開始看《儒林外史》的時候,不太懂裏面的意思,後來聽了爸爸的講解才明白。

就拿范進中舉來說吧。古時後,人們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是范進這一類的書生吧。你看他沒中舉人以前,除了死讀書,啥也不會,連賣個雞都不會,全靠他岳父接濟,一點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其實讀書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吸收,然後再轉化爲自身的力量。這與我們的三頓飯是一樣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不良”,別無他用。

從此可看出當時的書生爲做官而不惜一切代價讀書,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當官後貪污受賄,剝削老百姓,只有極少部分是爲了老百姓着想。現在社會這種情形已經大大改善,但還是有不法分子貪污受賄,危害百姓,但他們最終將受到法律懲治。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8

翻到《儒林外史》第一回,便看到了放牛娃王冕自學畫荷花成才的故事,想想國小教材上《王冕學畫》的典故恐怕就出自這裏,這不禁讓我增添了幾分熟悉親切之感。讀完第一回,得知王冕聰慧好學,憑藉自身的技能和才幹孝順母親、自食其力,當他得知朝廷要他出來做官時,他帶上母親連夜逃到了會稽山。由於他明白一個人無論出身怎樣,一旦入朝爲官便是身不由己,不能有自身的思想和活動,只能是一具朝廷的提線木偶。王冕自始至終沒有邁進科舉的大門,不爲功名利祿所累,最終成爲了一個瀟灑磊落的人。

《儒林外史》這本書不僅有豐富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

關於儒林外史讀後感300字 篇9

《儒林外史》主要說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場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明白,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親人花一點錢都不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家裏沒錢,就去放牛。但他喜歡讀書,所以每天賺的錢都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過着隱居的生活。說明他討厭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儒林外史》教會了我要大方,不能貪小便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