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解讀——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

來源:瑞文範文網 9.04K

黨的是一個催人奮進的大會報告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對於統一全黨思想認識、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篇黨的解讀——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黨的解讀——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

黨的解讀——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範文篇一

爲了實現黨的最終目標,黨必須根據當前所處歷史階段的社會特點,科學地提出這一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戰略任務。要求入黨的同志,應當明確我們當前所處的歷史階段爲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這一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戰略目標,並以實際行動模範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爲實現黨的基本綱領和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從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我們所說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這一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是由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農業國,逐步轉變爲非農業人口占多數、包含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工業化國家的歷史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佔很大比重,逐步轉變爲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歷史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後,逐步轉變爲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歷史階段;是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逐步轉變爲全體人民比較富裕的歷史階段;是由地區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後的發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是廣大人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這樣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至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那還需要更長得多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爲什麼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呢?

從根本上說,這是由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背景和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決定的。我國原來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從上個世紀中葉以來的一百多年間,經過各派政治力量的反覆較量,經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多次失敗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也正因爲我們的社會主義是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落後的小生產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爲基礎,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

經過四十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當前的情況是,一方面,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爲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已經確立,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已經消滅,國家經濟實力有了巨大增長,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有了相當發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這種情況說明,我們今天仍然沒有超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明確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正確認識我國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時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講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提出的一些任務和政策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十年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爲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堅持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這樣做沒有離開社會主義,而是在腳踏實地建設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廣大人民羣衆從切身感受中更加擁護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和重大突破,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也是我們深入理解黨的基本路線的鑰匙。

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這條基本路線,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爲根本立足點,以“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爲核心內容,以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爲奮鬥目標,概括並闡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總的任務、總的方針、總的政策。它集中反映了黨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1.“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箇中心”,是指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兩個基本點”,是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表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它概括了建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的主要經驗,是當代中國發展必須遵循的根本路線。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1956年黨的八大曾正確地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爲先進的工業國”。但是由於我們當時對國內和國際階級鬥爭形勢的估計有偏差,偏離了八大的路線,犯了“左”的錯誤,給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造成了很大損失。這個教訓是極爲深刻的。誠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後,由於國內因素和國際影響,階級矛盾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和正確地處理這方面的問題。

但是,必須看到,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爲全黨全國的中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動搖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牢牢把握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百年不動搖,這是我們幾十年來的一條根本的歷史經驗。我們要牢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爲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只有生產力真正發展了,才能使人民富裕幸福,使國家繁榮富強,從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社會主義的吸引力,推動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爲實現黨的最終目標棗共產主義奠定基礎。

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是我國人民在長期革命鬥爭中作出的歷史性選擇,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的共同的政治基礎,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保證我們的事業始終沿着社會主義方向順利前進。

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動搖了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同時,四項基本原則又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堅持走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以廣泛的人民民主爲基礎,又爲人民民主的充分發展提供有效的形式;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同時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注意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我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重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總之,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時要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這四項基本原則。

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我們實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來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發展和完善,是又一次偉大的革命。改革的目標,是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都充分顯示出來。開放包括對外對內的全面開放,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格局。

近代世界和中國的歷史都表明,拒絕接受外國的先進科學文化,任何國家任何民族要發展進步,都是不可能的。社會主義作爲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必須繼承和發展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積極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更多更好地利用外來資金、人才和技術,大膽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以加快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的偉大事業,沒有固定、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應當大膽探索,勇於開拓,在實踐中不斷地開創新路,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係,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沒有穩定,什麼事也幹不成。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作爲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它們之間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之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改革開放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爲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都要把握好這兩個基本點的辯證關係,堅持反對僵化和自由化這兩種錯誤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表現主要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甚至製造動亂。“左”的表現主要是否定改革開放,認爲“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甚至用“階級鬥爭爲綱”的思想,影響和衝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要探索和開闢新的道路,突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和觀念,阻力也主要來自“左”。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刻吸取歷史上的教訓,既要警惕右,更要注意防止“左”,自覺地完整地堅持兩個基本點,牢牢把握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2.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爲什麼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前面加上“富強”、“民主”、“文明”三個概念呢?這是由中國國情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需要所決定的。加上這三個概念,就突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應有的性質,使這一歷史任務和奮鬥目標得到更加清晰、完整的表述。

首先,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本來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由於我國生產力落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不少人尚未擺脫貧窮的狀態。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擺脫貧困,使國家富強起來,這個目標就顯得更爲突出和迫切。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從1958年到1978年這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黨的基本路線的表述,體現了鄧小平同志這一重要思想。

其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突出表現。因此,以安定團結爲前提,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成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目標之一。鄧小平同志曾精闢地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8頁)這個重要結論,準確地表述了民主政治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沒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就不能充分調動人民羣衆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這幾年,我國的民主政治有了進一步發展,但也要看到,由於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很長,缺乏民主傳統,所以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任務,不僅十分重要和緊迫,而且非常艱難。民主政治是個發展過程,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只能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而發展。

再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是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使我國人民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的進步狀態,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方面。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是辯證統一的,兩者互爲條件,又互爲目的。物質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不可缺少的基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物質文明的建設不但起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保證它的正確發展方向。我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

3.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既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

1980年初,鄧小平同志在《目前形勢和任務》的報告中說:“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57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隨着我國經濟狀況的好轉,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講節約、比貢獻的精神少了,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觀念淡薄了,盲目攀比和一味追求高消費的現象多了。在一些地方和一部分人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滋長蔓延;在一部分幹部中,揮霍浪費、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徇私舞弊等腐敗現象在發展。

如果這些醜惡現象得不到有效制止,社會風氣敗壞,那不僅經濟建設搞不上去,中華民族也不可能興旺發達。我國目前正處於實現現代化的創業階段,需要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建設。因此,一定要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方針,提倡崇尚節約的社會風氣,大力弘揚我們民族的偉大創業精神,使xx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艱苦奮鬥、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同心同德、顧全大局,勤儉節約、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無私奉獻這64個字的精神,真正深入人心,成爲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強大的精神動力。要勤儉辦一切事業,把主要精力和資金用到擴大再生產上來,爲“實現四化,振興中華”,不斷奮發進取。

必須明確,堅持自力更生和實行對外開放是統一的。我們引進國外的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目的是爲了增強自己的建設本領和能力,決不是依賴外國,更不是花錢買一個現代化。即使是引進國外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要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儘快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成爲我們自己的東西。否則,我們將永遠落在別人的後面,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因此,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是以自力更生爲前提的,它們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我們既不能用自力更生來排斥對外開放,也不能因爲實行對外開放就放棄自力更生。正確的態度是用自力更生精神來搞好對外開放,通過對外開放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黨的基本路線關係到我們事業的全局和根本,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是制定其他一切具體工作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四大和xx大都把黨的基本路線載入黨章,這不僅爲維護黨的基本路線的權威性、穩定性和連續性提供了有力保證,而且爲全黨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提供了最重要的準則。每個共產黨員和要求入黨的同志,都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

三、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根據當時的國情,總結黨領導革命鬥爭近二十年的經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系統論述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在黨的七大上,他又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作了進一步闡述,正式提出了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以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根據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圍繞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在總結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黨的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規定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爲全黨和全國人民進一步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主要包括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爲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主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這三個方面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開,是這些年來最主要經驗的總結。這對於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向前推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解讀——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範文篇二

正文

xx的“七一講話”,全面回顧了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史,深刻闡述了黨的建設的一系列嶄新問題。這表明“七一講話”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通過學習領會“七一講話”的精神實質,我們要努力推進黨的建設,開創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新局面。

一、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及五個“必須堅持”中的第一個“必須堅持”

(一)黨的建設的總要求

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即科學化,科學化是指認識事物的規律,掌握和按照規律辦事,成爲一種常態、一種普遍現象。黨的建設是一項工程,也有自身的規律、特點。必須瞭解它、熟悉它、掌握它,並且按照規律辦事。

“七一講話”指出,必須從新的實際出發,堅持以科學理論指導黨的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着眼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認識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二)第一個“必須堅持”

“七一講話”指出,加強新時期的黨的建設,就要做到五個“必須堅持”。五個“必須堅持”的闡述,就是圍繞着黨的建設的五大建設而規定的主要任務。

第一個“必須堅持”是思想方面的建設,“七一講話”中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新時期確立的黨的思想路線,黨在過去30年中的每一個關鍵時刻的重大決策轉變,都首先以解放思想爲先導:第一次,1978年,批“兩個凡是”,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爲綱”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轉變;第二次,1992年,姓“社”姓“資”爭論,破除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的觀念,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第三次,1997年,姓“公”姓“私”爭論,強調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絕非權宜之計,公有制、私有制等多種經濟成分都是社會主義的基礎,共同發展。

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其中“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得出新的結論;“時代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不斷髮展,具有時代氣息;“大衆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走進千家萬戶,武裝羣衆頭腦。

全黨還要高度重視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七一講話”指出,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是行動上銳意進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統一是全黨步調一致的重要保證。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

二、五個“必須堅持”中的第二、第三個“必須堅持”

(一)第二個“必須堅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用人標準,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1.必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用人標準 “七一講話”指出,我們要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優秀幹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要堅持把幹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選拔任用那些政治堅定、有真才實學、實績突出、羣衆公認的幹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衆、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

2.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七一講話”指出,要堅持憑實績使用幹部,讓能幹事者有機會、幹成事者有舞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讓所有優秀幹部都能爲黨和人民貢獻力量。讓各類人才都擁有廣闊的創業平臺、發展空間,使每個人都成爲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別是要抓緊培養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3.全黨要高度重視幹部人事工作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全黨同志和全社會都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敢爲事業用人才。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年輕幹部,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根本大計。經過艱苦複雜環境磨練、重大斗爭考驗、實踐證明優秀、有培養前途的大批年輕幹部能夠不斷涌現出來,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二)第三個“必須堅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理念,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羣衆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1.必須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

2.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羣衆路線

全黨同志必須牢記,密切聯繫羣衆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羣衆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爲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同時,還要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羣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只有我們把羣衆放在心上,羣衆纔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羣衆當親人,羣衆纔會把我們當親人。各級黨政機關和幹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要把基層一線作爲培養鍛鍊幹部的基礎陣地,引導幹部在同羣衆朝夕相處中增進對羣衆的思想感情、增強服務羣衆本領。要把服務羣衆、做羣衆工作作爲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幹部的基本職責,使基層黨組織成爲推動發展、服務羣衆、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

三、五個“必須堅持”中的第四、第五個“必須堅持”

(一)第四個“必須堅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1.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鉅

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黨對長期執政條件下滋生腐敗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都要反對腐敗,認識是清醒的。我們黨旗幟鮮明、一以貫之反對腐敗,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明顯進展,爲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依然艱鉅。

2.全黨要高度重視反腐敗鬥爭

全黨必須警鐘長鳴,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定不移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牢記,我們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爲人民謀利益。行使權力就必須爲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決不能把權力變成牟取個人或少數人私利的工具。各級幹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爲政不移公僕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二)第五個“必須堅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1.要靠制度管好黨

建設好、管理好一個有幾千萬黨員的大黨,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必須始終把制度建設貫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之中,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繼承傳統、大膽創新,構建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

2.黨的制度建設主要內容

推進黨的制度建設,要堅持以黨章爲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爲核心,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發展黨內民主,積極穩妥推進黨務公開,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完善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保障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創造活力,堅決克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個人獨斷專行和軟弱渙散現象。

3.嚴格遵守黨的制度認真學習制

“七一講話”指出,全黨同志都要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觀念,認真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

黨的解讀——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範文篇三

黨章規定的黨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也是黨支部的基本任務。即:

(1)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組織和本組織的決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團結、組織黨內外的幹部和羣衆,努力完成本單位所擔負的任務。

(2)組織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

(3)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性,嚴格黨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監督黨員切實履行義務,保障黨員的權力不受侵犯。

(4)密切聯繫羣衆,經常瞭解羣衆對黨員、黨的工作的批評和意見,維護羣衆的正當權利和利益,做好羣衆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發揮黨員和羣衆的積極性創造性,發現、培養和推薦他們中間的優秀人才,鼓勵和支持他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6)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和培養,做好經常性的發展黨員工作,重視吸收在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的優秀分子入黨。

(7)監督黨員幹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員嚴格遵守國法政紀,嚴格遵守國家的財政經濟法規和人事制度,不得侵犯國家、集體和羣衆的利益。

(8)教育黨員和羣衆自覺抵制不良傾向,堅決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爲作鬥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