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彙報:堅持正確的道路

來源:瑞文範文網 9.11K

思想彙報範文

10月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彙報:堅持正確的道路

敬愛的黨組織:

xx年7月24日,我們黨課培訓班第五組一行人走訪了曇華林,進行了我們的社會實踐。這一次的出行讓我們對於這條歷史文化長街有了更深的瞭解,也對這個誕生了湖北共產主義的聖地有了更高的景仰。

曇華林,位於老武昌的東北角,地處城牆內的花園山北麓與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間,隨兩山並行呈東西走向。各流派建築於此,中西文化交匯,百年古街風雨不變,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令人歎爲觀止。走進曇華林,我們便被這古色古香的神韻所吸引。每一個建築既相似又不雷同,每家每戶門前都掛着“曇華林╳╳號”字樣的牌子,醒目可見。望望房裏那一張張佈滿皺紋的面龐,這條歷史文化長街的古樸與滄桑感彷彿得到了印證。路過崇真堂,我們看到了羣衆虔誠地接受着神的洗禮;經過長長的藝術小巷,圍牆上辛亥革命史噴繪畫卷栩栩如生……

除了衆多文化遺產,對中華民族而言,更重要的是曇華林在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建立和發展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歷程中所具有的深刻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期間,武昌革命黨人接過同盟會旗幟,以曇華林爲起點,在曇華林及其周邊地區,組織革命團體,傳播革命思想,積聚革命力量,拉開了湖北反清革命的序幕。這一帶還有幾處辛亥革命名人的故居。邵伯昌的老房子,徐源泉公館,夏鬥寅公館,老同盟會員陳時故居,以及辛亥革命名人石瑛公館。辛亥革命之後,一系列具有變革意義的標誌性事件在此誕生。五四運動的衝擊波席捲全國,以惲代英爲代表 的進步青年首先響應,在曇華林地區點燃了馬克思主義的星火;陳獨秀、李大釗先後在這裏講學,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董必武、陳潭秋又創立了武漢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從此在中國腹地江城武漢,燃起了照亮荊楚大地的革命火種。

共產主義的聖火是神聖高尚的,也是持久不衰的。它的精神不但崇高到先進分子的腦海中,更能具體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共產主義的聖火是愛的聖火,指引着每一個人,教育着每一個人,溫暖着每一個人。今天我們到達曇華林的時候,這條長長的街道已經開始喧譁了。書本,衣服,玩具,還有各種生活用品。然而很快引入眼簾的是一紅色橫幅,……。原來這是一次由許多家長自發組織的,爲白血病少年籌款治病的義賣活動。這些家長都是一個教育論壇的成員。他們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希望通過這個論壇討論和解決孩子的問題,也爲現在大多數的讀書子女找到更多的朋友,開拓他們的視野。隨着他們這個隊伍的壯大,他們開始注重更加有意義的活動。據這次活動的發起人和一版主介紹,他們每年都會舉辦兩次這樣的義賣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

隨後我們進入湖北中醫藥大學校區,參觀了文華書院故址。文華書院由美國聖公會於1871年10月20日創辦於武昌,實爲現今華中師範大學的前身,走過了百多年的歷史。我們的調查活動也在此展開。大學生和行人們都積極配合填寫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熱心的是那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們,他們坐下來耐心着給我們講述曇華林的歷史,以及它的發展和變化。但是就我的調查問卷來看,人們包括大學生對曇華林這條古街的歷史瞭解甚少,對於陳獨秀等的講學更是毫無概念。因此如何在當今重新提起當時輝煌的歷史,高舉****的大旗有待思考,也很必要。作爲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有着新的時間目標和內涵。但不變的是我們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我們要發揚黨的精神,將共產主義的聖火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

XX年1月7號

思想彙報範文

敬愛的黨組織:

天氣陰沉沉的,烏雲低低地壓着,太陽被嚴嚴實實地遮住了。似乎隨時都能傾盆潑下。看着眼前莊嚴地辛亥革命紀念館,似乎槍聲還在耳邊呼嘯,似乎烈士們堅毅的神情還浮現在眼前。

19xx年10月10日,武昌城外塘角的輜重營和城內工程第八營幾乎同時發動,各標營繼起,經一夜苦戰,11日晨革命軍佔領總督署,全城光復,首義成功。但是在前一天,因爲共進社負責人孫武在漢口裝配炸彈時不慎爆炸,湖廣總督下令閉關搜查,在漢口和武昌的起義指揮機關遭到破壞,一些起義領導人被捕、被殺或避匿。因爲消息的暴露,多少革命志士被殺被捕,但是這些都不能打跨他們堅定革命的信念。人生就像一艘船,理想是帆,信念是漿,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理想和信念,人生纔不會失去方向與動力。這些革命志士們真是向我們訴說着這個道理。

中學時期我們大都讀過林覺民的《與妻書》,這篇文章實際上再廣州起義前三天寫給妻子陳意映的,當時他從廣州來到香港,迎接從日本回來的參加起義的同志們,在夜闌人靜的時候,他想到即將到來的殘酷的鬥爭,想到家鄉年邁的父親和家中賢惠的妻子,思緒翻涌,滿心不捨。於是提筆在紙上把滿腔的擔憂、不捨、眷戀都抒發出來。就感情上而言,林覺民覺得對於老父親,妻兒是愧疚的,他不能進到兒子、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但是在民族大義,國家興衰的取捨面前,他是堅定地,並且堅信自己的親人們會理解自己,相信自己。在提筆寫信的時候,林覺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在書信的第一行就寫到:“吾今以此書與如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這樣的心理準備對於一個真正心繫國家的革命黨人來說是如此地尋常,卻是如此的崇高。他在信中對妻子說道:“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爲天下人謀福祉”的願望。死對於人來來說是痛苦的,特別是面對選擇的時候,但是當心中夢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時候,死也變成是無所畏懼的了。

林覺民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可是他並沒有因爲自己的享受而看不見廣大人民的疾苦。在讀完這些資料的時候,我的心裏有着難以遏制的激動,似乎能感受到血液在沸騰着。現在親身走進了紀念館,看着陳列的遺蹟,內心顫抖,久久不能平靜。我開始真正明白了國家大義的含義,開始明白人生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纔是正確的。在廣大人民的利益和幸福面前,什麼都是渺小的。我們只是廣大人民中的一員,是人民在養育我們。當人民的利益受到威脅、自由平等被破壞的時候,我們應該勇敢地站出來,堅決地與之鬥爭。個人的利益在人民的利益面前時那麼的渺小,個人發財了,不代表人民就享福了,個人受到尊重了,不代表人民就平等了。那些烈士們在面對人生的選擇的時候,做了最正確的決定,他們的犧牲是爲了造福於上億的人民,以及之後的世世代代。在享受着這樣美好的成果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反思自己改爲人民做點什麼才能對得起那些爲了民主和平付出生命代價的志士們呢?

雨終會酣暢淋漓地降下,滋潤乾渴的花朵們。盛放的花朵,青翠的樹木,還有我們堅定地目光,堅強的信念都是對烈士們最好的慰藉。安息吧!最可愛的人兒~我們將堅持正確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此致

敬禮!

彙報人:xx

XX年1月7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