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概況導遊詞(精選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W

安徽概況導遊詞(精選8篇)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1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地跨長江、淮河南北,與江蘇、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東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 境內的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安徽自古重視科研,是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古今有畢昇、梅文鼎、鄧稼先、楊振寧等科學家,截至20xx年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爲首的科研教育大學107所,科研機構3484個,部屬以上實驗室186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54家。

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羣已成爲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羣之一。安徽創造的“小崗村精神”,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序幕。20xx年獲得中國最幸福的省份榮譽,被列入中國首個新型城鎮化試點省份。徽商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鼎盛時期徽商曾經佔有全國總資產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贏得了“徽駱駝”的美稱。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中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長江流經安徽境內約400公里,淮河流經省內約430公里,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公里。將全省分爲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境內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800平方公里。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2

安徽省簡稱“皖”,地處中國東部,位於東經114°54’- 119°37’和北緯29°31’- 34°38’之間,緊靠以上海爲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總面積13.9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200萬人。

安徽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兼備,並且分佈有廣泛的水面,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衆多湖泊分佈於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爲淮北平原、江淮丘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個自然區。

安徽地處南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區,屬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且雨熱同季,並具明顯的時空分佈差異,加上多樣的土地類型和豐富的森林、動植物和水產資源,適應農林牧漁業的多樣化發展。

安徽不僅山河秀麗、物產豐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薈萃,曾孕育出老子、莊子、曹操、華陀等一大批傑出的歷史文化名人;近現代也涌現出衆多的文學家、哲學家、企業家及科學家,華人第一位物理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對安徽的真實寫照。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3

潛山的天氣多好呵,真是個郊遊的好日子!期末考試後的第二天,爸爸就帶我到天柱山遊玩。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因爲主峯形狀像一柱擎天而得名。天柱山的風景很美。我印象最深的是山上迎客鬆很多,撐開長長的樹枝,就像張開寬廣的懷抱歡迎我們,白雲就在我們身邊飄來飄去,彷彿是個個淘氣的精靈與我們捉迷藏,一會在前,一會在後。

一進山門,就看見一塊巨大的霹靂石橫在我們面前,雖然不高,只有10米,周約60餘米,中間有一條縫,不足一尺寬。但上面有楷體橫書“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看上去非常雄奇、壯觀。

看過霹靂石,我和爸爸開始登山。突然發現,前面有一根繩子吊着好多鐵做的小方格,爸爸告訴我那是纜車。“危險不危險啊?”我有點擔心地問爸爸。“很安全,你看上面有螺絲卡着呢。”我放心跟爸爸上了纜車。纜車慢慢往前走,我坐在纜車上往兩邊看,好像樹也跟着我們慢慢在移動。

下了纜車,我和爸爸一起觀賞了青龍譚。“青龍潭有青龍嗎?”爸爸說:“有。”我有點害怕,急急地往通往山頂的樓梯走去。剛走了一半,又看見一條索道,上面掛着一個方方正正小麪包形狀的車子,外面全部全被鐵皮包裹住了,地下還有個槽,着陸時插進泥土裏,車身不會晃動。爸爸說這是另一種纜車。坐上纜車,我看見空中不少飛舞的昆蟲,有蝴蝶、有天牛,蜻蜓、蛾子、瓢蟲,還有許多種我從未見過的蟲子。

到了半山腰,我們下車開始遊玩龍宮、逍遙宮。迷宮的縫隙非常小,爸爸揹着旅行包,怎麼也鑽不過去,我從後面使勁往前推,好不容易過去了。在逍遙宮門口,我看見許多小蛾子,飛來飛去;地上還有一條黑黑的蟲子在蠕動,爸爸說,那是螞蝗。

再往上,又有一座千層雲樓,共有一百三十六個臺階,我抓住扶手,一步步往上爬。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我堅持往前跑。大概過了一刻鐘,終於登上了天池峯頂。登高遠望,四周的景色美極了,一座座小山峯像一個個小土丘,盡收眼底,我哇哇大叫,興奮不已。

旁邊有座石橋,爸爸說是渡仙橋。小心翼翼地跨過渡仙橋,見平臺中大小兩個石坑,人們稱爲“天池”。天池中,清清的泉水裏面有不少硬幣。爸爸告訴我那是來天柱山遊玩的人爲自己的家人祈福的,希望用這種方式保佑自己的家人幸福平安。

天柱山遊玩很快就結束了,整個遊玩過程我都非常開心。當媽媽問我有什麼收穫時,我告訴媽媽:如果我沒有好的身體,就無法跑這麼遠的路去看風景;如果我覺得累的時候就放棄、不堅持,就無法到達山的頂峯,也就欣賞不到最美的風景。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4

安徽建省於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有古皖國而簡稱“皖”。全省總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稱江淮大地,長江、淮河橫貫東西,將全省分爲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全省現轄17個市,105個縣(市、區),20xx年年末全省總人口6516萬人。

安徽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文化燦爛,古代中國道家思想創始人老子、莊子,東漢神醫華佗,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北宋名臣包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近代京劇鼻祖程長庚,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設計者詹天佑,文化名人胡適、陶行知,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等,都是安徽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中國“兩彈元勳”鄧稼先,也是從江淮大地上走出的科學巨匠。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淮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着深遠影響。

安徽區位優越。沿江通海,承東啓西、呼南應北,東與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無縫接軌,南與開放度較高的珠三角交流便捷,是國外及沿海發達地區向內地產業轉移的前沿地帶。安徽位於中國立體交通網絡的中心和樞紐位置,京滬鐵路、京九鐵路、京福高速、105國道穿越南北,312國道、連霍高速、滬蓉高速、隴海鐵路和在建的寧西鐵路橫貫東西,全省鐵路密度居華東之首,高等級公路密度居中部地區前列,高速公路通車裏程1501公里、在建1400公里,6個航空港和水運港口能級也在提升,以高速公路爲骨架的快速交通網正在形成。

安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67種,其中煤炭、鐵、銅、硫、明礬石、石灰岩等10多種爲優勢礦產,儲量位居全國前10位,尤其是煤炭已探明保有儲量250億噸,居全國第7位、華東之首。農業資源,全省正常年景年產糧食2500萬噸以上,油料250萬噸以上,棉花30萬噸以上,均排在全國前10位,茶葉、菸草、中藥材等特色高效農產品產量也居全國前列。旅遊資源,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品味最高的省份之一,全省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其中黃山榮膺聯合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科教資源,全省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8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200多個科研機構,省會合肥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也是全國首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每萬人擁有的科技人員和在校大學生人數居全國前列。

安徽產業基礎雄厚。在汽車、家電、建材、工程機械、煤電、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領域,已在全國形成一定的比較優勢。馬鋼是全國五大鋼鐵生產基地之一;銅陵有色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銅生產加工基地之一,電解銅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海螺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產企業;依託江汽、奇瑞、合力叉車、日立挖掘機等骨幹企業,全省汽車年產量超過40萬輛,居全國第七,叉車、挖掘機產銷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家電綜合產能進入全國前五,已成爲重要的家電生產基地之一。

安徽是水利大省,屬南北氣候過渡帶,地形複雜,降雨時空分佈不均,水旱災害頻繁發生,決定了發展水利事業在安徽有着特殊、重大的意義。新中國成立後,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初步建立起防洪、除澇、灌溉等工程體系,據統計,1949-20xx年底,全省水利建設總投資342億元。已建成各類堤防2萬多公里,主要堤防集中在沿江、沿淮地區。已建成水庫4866座(其中大型水庫12座、中型水庫104座),總庫容19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87億立方米。20世紀50年代,大別山區幾大水庫的建設,創造了當時國內外數項第一:佛子嶺水庫大壩是亞洲第一座鋼筋混凝土連拱壩,梅山水庫大壩是世界最高的鋼筋混凝土連拱壩,響洪甸水庫大壩是國內第一座重力拱壩,磨子潭大壩是國內第一座大頭壩。全省已建水閘10929座,其中大型水閘41座、中型水閘280座。蚌埠閘和臨淮崗工程爲淮河干流上的兩個攔河控制性樞紐工程。全省現有萬畝以上灌區397個,有效灌溉面積達1472.5千公頃,大型灌區9個,其中淠史杭灌區設計灌溉面積798千公頃,爲全國3個特大灌區之一。已建成水電站784處,裝機容量70.8萬千瓦。水利工程在抗禦歷次水旱災害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防災減災作用。僅“”、“十五”期間,我省水利工程防洪抗旱減災直接效益高達2500多億元,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同全國一樣,提前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由溫飽向小康的跨越,邁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特別是“十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就。20xx年,全省生產總值5375.8億元,增長11.8%,五年跨過了三個千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0.6%;財政收入656.4億元,增長26.1%,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7.7%.五年間,三次產業結構由25.6:36.4:38變爲17.9:41.6:40.5,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由33%提高到44%,城鎮化率由28%提高到35.5%;累計固定資產投資8010億元,是“”時期的2.2倍;累計利用外資53.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300.7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6%和6.4%.

“”時期,我省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統領,以推進跨越式發展、實現奮力崛起爲主題,大力實施工業強省、東向發展、創新推動、中心城市帶動、城鄉統籌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提升“861”行動計劃,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安徽,努力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新局面。基本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xx年超過1萬億元,單位生產總值比20xx年翻一番半以上,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爲安徽崛起打下決定性的基礎。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5

李鴻章故居,是晚清軍政大臣李鴻章的家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繁華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佔地面積20_平方米,是合肥市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名人故居,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自開放以來,以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大批遊客,成爲合肥市的“十大景點”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選景點。

李鴻章故居前廳佈置了“李鴻章生平展”,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即“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中廳和小姐樓則採用復原陳列的形式展現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們的日常起居生活情況,充分表現了江淮地區的建築風格。東面的“淮系集團與中國近代化的展覽”,則是在豐富李鴻章生平展的基礎上開放的,充分揭示了這個晚清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實力的集團——淮系集團在李鴻章的領導下,對近代軍事、經濟、文化以及國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李鴻章的故居位於合肥市淮河路的中段,李家的祖先由江西遷來合肥的肥東,自李鴻章這一代起開始發跡。李鴻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餘五人也身居高位,在當時非常地顯赫。他們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李鴻章死後,他家的住宅和享堂歷經百年變遷,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李鴻章故居李鴻章故居臨街一進在五十年代分別被改建成淮河百貨公司和其他商店,門面牆及內室作了適合營業性的改動。二至四進爲皖北人民銀行和安徽省人民銀行使用數十年,由合肥市工商銀行管理,當作宿舍。_中只因李鴻章故居已被改作它用,才得以倖存,使整體風貌維持了原狀。但內部的一些珍貴用材、木雕等,被剷除變賣了。

李鴻章享堂和墓地在一九三八年五月是日本軍隊兵臨合肥時遭到第一次毀壞,第二次是五十年代末的大躍進、大鍊鋼鐵時被破壞,享堂周圍一帶擴進工廠,享堂內的木材被拆去煉了鐵,部分房間改做了工廠的辦公室、幼兒園和庫房。而墓地則被削平,屍首未留。一九八五年李鴻章故居和享堂才被一同列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沒錢修復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狀態。一九九七年十月,李鴻章故居才按照有關專家的設計方案進行修復、補齊、復原。

1999年

9月27日,李鴻章家族住宅修復工程竣工典禮暨“李鴻章生平展”、“合肥出土文物展精品展”開館儀式隆重舉行。合肥市領導李培元、厲德才、張雪平等蒞臨,省文物局局長章家禮等親往道賀。

10月14日,國家政協副主席李貴鮮視察了李鴻章家族住宅。視察中,他詳細詢問了住宅修復過程中的一些情況。

12月4日,原_副主席劉伯承夫人一行5人來到李鴻章故居參觀。

20_年

景點美景3月,“九九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作爲安徽省唯一入選的李鴻章故居復原陳列暨“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陳列獲提名獎。

20_年

元旦期間,李鴻章故居推出了“李鴻章家族暨淮系集團”展覽,此次展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推陳出新,受到了觀衆的一致好評。

國慶節期間,李鴻章故居推出了“李府-包公祠免費直通車”活動,使廣大遊客在游完一個景點後很方便地赴另一景點參觀,此舉促進了旅遊文化的流通,開創了安徽旅遊界的一個先例。

20_年

9月2日,李鴻章故居東側土地規劃設計討論會在李府召開,與會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等三家規劃設計單位設計的三個建設規劃方案進行了論證,同意對有關方案再進行修改設計後報請有關領導和規劃部門作最後的確定。

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系師生40餘人參觀了李鴻章享堂,並就考古發掘、文物修復及保護工作同合肥市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

20_年

4月2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尉健行同志在省紀委主任楊多良,市長郭萬清的陪同下參觀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5月28日,浙江省省委書記,省人大會主任,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省政協主席李金明,省委副書記喬傳秀率領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前來李鴻章故居參觀,省委書記郭金龍,省長王金山,市委書記孫金龍前往陪同參觀。

5月29日,在市旅遊局有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澳門蓮花衛視電視臺工作組一行二人在李鴻章故居、李鴻章享堂拍攝反映中國民風、民俗的一組節目。

6月9日,省長王金山在市委書記孫金龍、市長郭萬清等市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李鴻章享堂。

12月31日,“淮系集團與中國近代化”史料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

20_年

9月1日,李鴻章故居進京推介。

9月15日,新安大講堂走進李鴻章故居。本期講座邀請了《李鴻章全集》的執行編委,著名近代史專家劉申寧教授做客。

12月28日,李鴻章故居程紅館長獲安徽旅遊“十大巾幗總經理”稱號。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6

釣臺簡介——“嚴子陵釣臺”碼頭、牌坊——嚴先生祠堂——大型精品碑廊(中間經過“天下第十九泉亭”、“李太白醉酒處”、“留芳亭”)——東臺——“雙清亭”——西臺謝翱慟哭處——夢鼎亭——“清風軒”茶室——小碑廊、客星亭、滄波橋——回碼頭上船。

[船上、碼頭上]

諸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富春江嚴子陵釣臺和富春江遊覽。嚴子陵釣臺是富春江——新安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簡稱“兩江一湖(千島湖)”上的主要風景點,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聞名於世的東南古蹟之一。因爲東漢高士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之召,拒封“諫議大夫”之官位,來此地隱居垂釣而聞名古今。歷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蘇軾、陸游、李清照、朱熹、康有爲、脬達夫、張大千、陳毅、郭沫若、巴金……等來過釣臺,並留下不少詩文佳作。據統計從南北朝至清朝就有1000多名詩人、文學家來過此地,並留下20_多首詩文,所以,這條旅遊線在以前也被稱爲浙西唐詩之路旅遊線。1949年4月,毛澤東同志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寫道“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就是用嚴子陵隱居垂釣富春江畔這件事,來規勸柳亞子先生應留在北京參加建國工作。

嚴子陵釣臺,座落在被譽爲“清麗奇絕,錦峯秀嶺”的富春山山腰。這山高312米(海拔),逶迤35公里。山下的這段江面又稱“七裏瀧”、“七裏灘”、“七裏瀨”。諸位請看,前面那蔥鬱的山巒之中,一對奇峯屹立水涯。李白詩中曾描繪爲“釣臺碧雲中,邈於蒼山對”。右邊的稱爲東臺,左邊的則稱爲西臺,所以這一景也叫“雙臺垂釣”。

諸位,釣臺碼頭就要到了,在此,我們已可以看到:在碼頭上,有一些大小規格各異的石碑立在那裏,體現出“嚴子陵釣臺”濃郁的文化氣息。這些碑文都是現代名人如郁達夫、巴金、譚啓龍、陳立夫、朱玖瑩、孫友等人的作品。好,船就要靠岸了,請大家按次序下船,注意安全。

諸位,首先請大家先來看一下郁達夫的這塊《釣臺的春晝》碑。這是1931年3月郁達夫來遊釣臺時寫的,那時的釣臺“只寂寂的看不見一個人類……歪斜的亭子……縱橫蕪雜的草木……祠堂是廢垣殘瓦……”可想當年的釣臺就如同當時的時局一樣,充滿着陰霾,而現在的釣臺已是遊人如織。

這塊石牌坊正面的“嚴子陵釣臺”幾個字是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書寫的:背面的“山高水長”是原西冷印社社長,浙江省書法協會主席沙孟海先生書寫。此牌坊上面還有許多雕琢,更是栩栩如生,諸位請隨我一同去觀看。

諸位遊客,站在這裏請大家擡頭往上方看,在山腰有兩塊大盤石,高近百米,這就是東西兩臺了。你們看,東臺前面還有一支石筍非常突出。在這個位置上看,好象是一位古代的仕女,頭上梳着髮髻,身穿裙袍,甚至裙上的皺摺好象全看得清。有人說:這大概是陪伴嚴子陵的仕女。諸位看像不像?但如果你要登上東臺左側那塊稱爲“棋盤石”的石臺上往下看,它卻象是一支直上直下的石筍。有人說它更象是嚴子陵的釣魚杆?諸位等會兒可以自己上山去觀看。同時,還可以在上面的“棋盤石”上留個影。它的背景有山、有水、有房、有樹、有船、有亭臺,還有一支石筍。

我們現在去“嚴先生祠堂”遊覽。

[祠堂裏]

這祠堂,唐朝時原是嚴氏的家祠。宋朝景佑中期,也就是960多年前北宋時,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所建。並繪像立碑祭祀嚴子陵。同時還著有《嚴先生祠堂記》。後來這祠堂屢壞屢修。現在的祠堂是1983年重建。是范仲淹興建祠堂之後第17次重建,也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重建。這尊塑像是1982年由浙江省美術學院雕塑系湯守仁教授塑的。

嚴子陵,名光,浙江餘姚人。他本姓“莊”,因爲避漢明帝劉莊之諱,而改姓“嚴”。他博學多才,少有高名。年輕時與漢光武帝劉秀是同窗好友。劉秀登位稱帝后,嚴子陵改名換姓,隱身不見。劉秀很想念他,命畫工繪像,派人各處尋訪,瞭解下落。後來在齊國的土地上,發現一人披羊裘,戴斗笠,很象子陵。於是備車備禮去接他,往返三次,才召其入京。歷史上還有這樣一段記載,說的是:嚴子陵被召到京城洛陽之後,不去朝拜光武帝,反而要光武帝來看他。後來被邀請和光武帝劉秀同牀酣睡。子陵睡相不好,將自己的腳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看星相的太史急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劉秀笑着說:這是因爲我與老朋友同牀睡覺的關係。後來劉秀封嚴子陵爲諫議大夫,他不肯當,來到這裏耕種垂釣。從此,人們爲稱讚子陵這種不事王侯的精神,稱他爲“客星”。這“客星”碑,那“釣臺”碑,都是按釣臺原有的明朝弘治十年薛敬之題書的拓片重新鐫刻的。這一段史實在《後漢書》中的《嚴光傳》裏有記載。山上的東臺亭內就有一塊石碑鐫刻了此文,大家一會兒可上山去仔細閱讀。

祠堂中最有價值的碑文是那塊——范仲淹的《嚴先生祠堂記》,諸位請隨我去觀看。

[碑前]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因宮遷矛盾受到牽連,由右司諫被貶到睦州任知州。睦州後來改爲嚴州,也就是現在的桐廬、分水、建德、壽昌、淳安、遂安六縣。當時州治所在地是梅城,那年他已經四十六歲。范仲淹在睦州當官時間不長,卻做了不少被後人稱道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建“嚴先生祠堂”,並寫了《嚴先生祠堂記》。

《嚴先生祠堂記》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清代康熙年間被吳楚材、吳調侯編入《古文觀止》一書後,流傳更廣,影響更大。《嚴先生祠堂記》中第一句話:“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就明確指出嚴子陵是光武帝的老朋友。結尾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佳世名句,傳誦至今。介紹到這裏,大家就清楚了,剛纔大家看到的釣臺牌坊的“山高水長”和這個祠堂正中橫額的“光武故人”的出處了。

對面是明代人鐫寫的《重修嚴先生祠堂記》。諸位,請看這是1983年的《重修嚴先生祠堂記》。它們記載着對嚴光的追憶和重修“嚴先生祠堂”的情況。

嚴子陵釣臺自從1981年10月1日開放以來,桐廬縣旅遊局先後於1984年、1993年在釣臺建造了兩座一小一大的碑廊,這些碑都是請國內外著名書法家書寫,由桐廬縣當地匠人鐫刻的,今天大家要遊覽的是大型精品碑廊。

[照壁前]

這些碑廊全長260米,總面積278平方米。它共分四部分:照壁、天下第十九泉、太白醉酒處和上下三層的碑廊,共有碑106塊。現在我們已站在照壁前,各位,往上看,但卻看不見碑廊在哪?那是因爲這座碑廊如游龍盤臥在富春山茂密的綠蔭叢中,是一個高低錯落的爬山式碑廊。

這個碑廊於1993年2月18日開始動工,僅以226天的速度基本完工,於93年10月21日剪綵,接待國內外遊客。

現在我們先看一下這塊石照壁。它長7.58米,高2.4米,陽面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先生撰文、著名書法家孫釗先生書寫的《嚴子陵釣臺文》,本文用精湛的語句描繪了富春山水的秀美,對嚴子陵作了公正的評價。

照壁陰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畫。節選於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道人,常熟人,博通經史,工詩能文,尤其善畫山水。後來放棄書吏生活後,隱居富陽縣,遨遊富春山水之間。至元20_年到20_年的三年裏,繪成長6.4米,寬33釐米的《富春山居圖》。繪出了富春江兩岸荒村蔬林、山澗江畔、亭臺、小橋、漁舟、飛泉……明清以來視爲國寶,可惜在明朝萬曆年間,成了火中的殉葬品,從此首尾分離,分別收藏在浙江博物館和臺灣故宮博物館。

這方石畫寬3.68米,高1米,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冷書畫院畫師壽崇德先生挑選原畫中最近似釣臺的第五部分,精心設計:畫面4/5爲畫,1/5爲原題字,並親自臨摹,然後由桐廬縣旅遊局基建科的同志用15天時間放大並描在這石塊上,再由三位石匠師傅用90天時間鐫刻完成此畫。諸位可以仔細觀看石雕畫如此精細、逼真。它保持了原畫冼煉、流暢的筆法。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7

朋友們,你們好!現在我們已經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在這裏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黃山,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遊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於黃山市管轄。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爲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後,來到這裏採藥煉丹,在溫泉裏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後,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朋友們,你們不遠千,甚至萬里到這裏,就要親眼看一看黃山的美嗎?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樂嗎?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說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人心醉。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峯。這裏競秀,峯峯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峯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後命名的有36大峯、36小峯,近年又有10座名峯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峯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峯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峯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峯和風姿獨秀始信峯(1683米),是黃山的朋友,哪怕登上這四座奇峯中的一個,也算不虛此行了。

下面,我再把黃山“四絕”分別作個介紹。

說起黃山“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鬆。黃山鬆奇在什麼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一般說,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莊稼,而黃鬆則是從堅硬的黃崗岩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着松樹,它們長峯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岩石迸裂出來,根兒深深扎進岩石縫裏,不怕貧瘠乾旱,不怕風雷雨雪,瀟瀟灑灑,鐵骨錚錚。你能說不奇嗎?其次是,黃山鬆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鬆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鬆、黑虎鬆、臥龍鬆、龍爪鬆、探海松、團結鬆等等。它們是黃山奇鬆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岩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鬆巧妙結合成景。還些怪石因爲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也還有些怪廠,在不同條件下看,會產生不能的聯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觀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說雲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雲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雲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爲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恆,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衆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雲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後,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遊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峯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後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並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溼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隻能浴,不能飲;過雲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其實,黃山溫泉不止一處。在黃山北坡疊嶂峯下,還有一個溫泉,叫鬆谷庵,古稱錫泉。它與山南的賓館溫泉水平距離7.5公里,標高也近,南北對稱,遙相呼應。這也夠奇的了。不過因爲它地處偏僻目前還未開發利用。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涌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峯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遊、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各位朋友們,今天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歡迎你們和你們的朋友再次來黃山遊玩。謝謝!

安徽概況導遊詞 篇8

記得在中學時學過歐陽修的千古名文——《醉翁亭記》,並且還要背誦的。

醉翁亭地處安徽省的滁州市郊,坐落在琅琊山的半山腰上,是中國四大名亭之首。與北京先農壇的陶然亭、湖南長沙的愛晚亭、浙江杭州的湖心亭,共同構成了中國“四大名亭”。

去年,我們全家和我的父母一起來到安徽滁州的琅琊山,慕名來參觀醉翁亭,從家出發,用了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就來到了琅琊山的半山腰上。

入得山門來,沿着琅琊古道步行。道路兩旁,蒼翠蓊鬱的大樹遮天蔽日,濃蔭幽靜,滿目蒼翠。耳邊不時地傳來幾聲鳥兒清脆的鳴叫,給靜謐的古道憑添了幾分生氣。記憶最深的就是那潺潺的流水聲了,頓覺渾身清涼舒爽,好似清泉直落入了心頭。再看身旁那蔥鬱的山巒,峯迴霧繞,十分壯觀,恍惚中進入了空靈境地,原本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女兒也屏住了呼吸,悄聲細語生怕驚動了林中的生靈。

忽然我們看到一座湖。湖三面環山,攏翠疊秀,正合《醉翁亭記》裏“蔚然而深秀”的意思。我們還在遲疑,于山路彎處正看見一方石刻“深秀湖”。

沿湖北行,站在一座古老的石橋上翹首望去,只見上翹的亭角掩映在蒼翠之中,“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穿過拱門進去,給人的感覺是裏面很狹窄,照相都很難取景,往裏走,就是一代文宗歐陽修的塑像。“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間也。”寫得多美。

亭的旁邊有一整塊巨石,上邊刻着“醉翁亭”三個大字,碑石順山斜臥,有如歐公喝的爛醉後醉到之態。在它的後邊,一塊小的石塊上刻着“二賢堂”。這“二賢”我想這二賢其中一位指醉翁歐陽修,而另一位又是誰呢?懷着仰慕的心情在碑石旁徘徊許久,不知不覺,《醉翁亭記》又在心中迴盪,情不自禁輕輕地脫口而出,“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繼續往上走去琅琊寺,據說是中國最古老的無樑殿,父母進去參觀了,而我們三人最後爬到了山頂一個叫南天門的寺廟,上面風很大,進去後又燒香又拜佛。下山的路上,才覺得肚子餓得咕咕叫,以最快的速度下山吃飯。

夕陽西下,聽着腳下泉水叮咚,清冷悅耳。蒼山、古樹、曲橋、小亭,寺廟,禪音構成了一幅美倫美奐的山水畫卷。醉翁亭,值得一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