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旅遊的導遊詞

來源:瑞文範文網 3.4K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澳門旅遊的導遊詞

澳門旅遊的導遊詞
澳門旅遊的導遊詞篇1

澳門旅遊塔位於南灣新填海區D區域1號地段,佔地面積達13363平方米。第一期興建一座高約338米的澳門觀光塔,第二期興建娛樂中心。開發單位爲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1998年7月30日澳門政府批出土地的租賃期限爲20xx年,可續期至2049年12月19日。觀光塔的商業用途部分爲3675平方米,服務部分爲4370平方米;娛樂中心總建築面積爲42188平方米,其中樓宇地庫的第二及第三層用作停車場。

澳門新的標誌性建築——澳門觀光塔,總耗資10億元澳門幣,1998年開始興建,經過3年的建設,於20xx年12月19日竣工揭幕,並正式接待遊客。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和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鴻燊爲澳門觀光塔亮燈。從此,澳門觀光塔成爲澳門新的旅遊景點,大大促進了澳門旅遊業的發展。該塔動工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嚴重衝擊澳門經濟之時,可是澳門著名實業家何鴻燊卻應對超前,看好迴歸後的澳門市場,毅然投資興建這座觀光塔。

澳門觀光塔集觀光、會議、娛樂於一體,是全球十大觀光塔之一。觀光塔頂層爲大型旋轉餐廳,可俯瞰全澳景色。站在塔的觀光廊,澳門、珠海盡收眼底,晴天可以看到香港的大嶼山島。此外,該塔還有展覽及會議設施、主題餐廳、高級購物中心和劇場、露天廣場和海濱長廊等。觀光塔爲全球第8高塔,也是超越巴黎埃菲爾鐵塔的東南亞最高觀光鋼塔。這座338米高、可遠眺香港和珠三角部分地區的高塔被譽爲澳門新的標誌性建築物。

被命名爲“澳門旅遊塔”的觀光塔位於澳門南灣新填海區,面對珠江口。塔身內的3部高速電梯飛速運轉,50秒內就將參觀者帶到223米高處的公衆觀景層,在以整體玻璃幕牆圍成的觀景層內,不但澳門大小景觀一覽無遺,就連隔海相望的橫琴島、與澳門半島相連的珠海市區也都顯得近在咫尺。能見度高的時候,遊客甚至可以眺望到幾十公里外香港的大嶼山及部分離島。

在旅遊塔頂向下望去,只見澳門半島和凼仔、路環兩島猶如蓮花漂浮在碧綠的海面上,東西望洋山、中銀大廈、葡京酒店等分佈錯落。兩條乳白色的跨海大橋下,過往船隻像點點繁星,在海面上劃出弧型的痕跡。澳門旅遊塔觀景層最大的特色在於部分地面由透明玻璃鋪成,儘管厚達4釐米的強化玻璃能夠確保安全,但看到位於腳下200多米處的海面、公路和建築,仍令不少觀衆“不寒而慄”。有人說,走在這種透明的地面上,的的確確是在“空中漫步”。

觀光塔塔底配套建有大型會議、展覽、娛樂、餐廳、劇院、商場等設施。其中包括一個可容納1200位賓客的宴會廳和一個500座位的劇院。投資興建旅遊塔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鴻(三個火下加木)今天在揭幕儀式上說,旅遊塔選擇今天啓用,是對澳門迴歸祖國兩週年紀念日的“特殊獻禮”。他說,旅遊塔的落成使澳門增加了一個新的旅遊產品,將爲澳門吸引更多的遊客。

澳門旅遊的導遊詞篇2

澳門天后宮,20xx年10月4日剛剛落成,歷時2年半,耗資2億澳門元。它坐落在澳門路環島的疊石塘山上,佔地近7000平方米,是澳門迄今規模最大的廟宇。整個建築按照閩南古建築風格設計建造,並參照福建、臺灣等地媽祖廟的傳統規制佈局,宮前有長達60餘米的階梯,厚實華麗的牌坊式山門、漢白玉圍起的祭壇和由迴廊連爲一體的大殿、梳妝樓、鐘樓和鼓樓等。主殿坐西朝東,氣勢恢弘,樓臺宇頂雕龍飛檐,金色琉璃熠熠生輝。宮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高達3米的媽祖塑像鳳冠霞帔,慈眉善目,儀態端莊。

作爲世界上惟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澳門早在1488年就在內港建起了第一個媽祖廟——媽祖閣.

天后官自20xx年四月初十舉行奠基動土儀式至今,主體建築已基本建成。從此,多元文化的澳門又增添了一顆體現中國古建築和閩南文化特色的璀璨明珠。這其中,凝聚子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和澳門媽祖文化村天后宮同仁的心血,體現了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和澳門特區政府各部門的傾誠支持,承載了泉州工匠師傅們的辛勒勞作。我們要特別提到的是,臺灣媽祖聯誼會、大甲鎮瀾宮董事會、媽祖發源地湄州媽祖祖廟董事會及泉州天后宮董事會給予我們一貫的幫助支持,自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成立以來,我們弘揚媽祖文化活動的每一步,都伴隨着他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充分體現了兩岸四地同胞血濃於水的情誼,體現了媽祖娘娘教化全世界華人要團結如手足的精神力量。

媽祖文化,媽祖精神不但蘊涵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在經濟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日益休慼相關的新世紀;弘揚媽祖的博愛和平;救危濟困,開拓進取,不畏艱險的精神,無凝是人類消彌爭鬥,揚善除惡,共謀發展和福祉的最好教誨。

天后宮,又稱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媽祖廟、聖母廟等,日本又稱天妃神社,常見於中國大陸沿海,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在東亞其他地區如日本、琉球、越南等地以及東亞裔人士(主要爲華人)之海外聚居地。從南中國以至全中國的海岸都有拜媽祖的信仰,認爲可保航海順利,所以每所天后廟正門都朝海。

相傳,媽祖於宋代開國元年(920xx年)3月23日出生於福建興化軍莆田縣的湄洲島,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林默娘。林默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至29歲時於鄉間湄洲峯上羽化昇天。

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頭銜,尊爲天妃,直至康熙20xx年(1683年)福建水師施琅攻打臺灣鄭克塽,因戰船擱淺,清朝軍人乃向天妃禱告因而脫險。康熙帝知道後將天妃改加爲“天后”,此後天后成爲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有些漁民更會把孩子和天后“上契”。現今祖籍福建的林姓人士,多普遍認同天后是他們的祖先。

澳門是惟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媽祖文化的影響力可想而知,澳門之所以能形成今天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相互包容融合的最適宜人類生活居住的地方,媽祖精神的教化力量不可小視。自澳門迴歸祖國母親懷抱以來,“一國兩制”順利實施,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除了澳門人民的共同努力,還有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的睿智和特區政府的良好運作,更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這一切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澳門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媽祖石雕聖像、澳門媽祖文化村牌坊和天后宮的相繼建成,使澳門媽祖文化村已初具雛形,我們將加快後續工程的進行,讓澳門媽祖文化村成爲澳門旅遊經濟發展的十個新的增長點,成爲澳門人民接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講堂,成爲海內外信衆交流膜拜的聖殿。

澳門旅遊的導遊詞篇3

聖老楞佐教堂,通稱風順堂,是澳門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位於風順堂街,澳門慈幼中學的正對面。實際建築年份已不可測,但據史料記載,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間左右由耶穌會會士創建的一座木製小教堂。而據教堂內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重修應在1620xx年,至於現時教堂的規模則是在1844年改建後而成的。

聖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時候,因爲它靠近碼頭,所以教堂內立有風信旗杆,是葡萄牙人決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標。《澳門記略》載:“西南則有風信廟,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歸,祈風信於此。”所以這座教堂也被俗稱爲“風信堂”。後來,因廣東話中“信”“順”同音,也許是爲了祈求風調雨順吧,“風信”轉爲“風順”,而“風順堂街”和“風順堂區”也因此得名。和玫瑰堂以及聖若瑟小堂不同,聖老楞佐教堂建築高聳,氣勢逼人,歐洲古典的風格帶有點巴洛克的味道。由於整個建築並非坐落於廣場(前地),或者出於某段景的位置,所以爲了突出整個教堂的存在,並要作爲一個住宅區域的中心,於是在教堂的下面,加了有近一層高的高臺,使它顯得更加挺拔顯眼。而善男信女拾級而上的過程,也變成進入教堂膜拜前的一種儀式。另外一點和前兩處教堂的不同是聖老楞佐教堂的佔地較大,所以在教堂的周圍有比較大面積的院子,院子裏種滿了生機盎然的植物,在空間和視覺上和周圍緊鄰着的住宅樓做了區隔,所以進入教堂大門基本上也只關注到建築的本體、周圍的植栽以及其間仰頭的藍天,不見俗世的喧囂,幽靜怡人。

在很多年前,風順堂在華人口中是稱作風信堂的,意謂順風順水。當年居澳的葡人大多爲出海營商爲生,他們的家人爲求親人能平安歸來,多於此教堂祈禱希望神靈庇祐。教堂內設立的風信旗杆,爲當時主要靠風力行駛的葡萄牙帆船提供重要指標。“風順”是“風信”粵語諧音,此名一出,讓教堂更具有中國化的親切意味。

風順堂的建立早於1569年,期間曾數度重修,其中在1620xx年的一次較具規模。而在1979年進行的粉飾裝修,亦使這座古老教堂倍添光采。教堂設計,雄偉壯觀,左右鐘樓並崎,一座是時鐘,作報時用;一座是銅鐘,供教堂彌撒時搖動轟鳴用。教堂的屋頂是中國式的金字瓦面,室內之裝飾充滿東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內寬敞宏偉,巨大的樑柱和精美的吊燈,頗具豪華博大之氣派。

祭壇內供奉着聖老楞佐的神像,穿着絢麗的衣袍,一手持聖經,一手拿法杖,莊嚴肅穆,在經常航海的葡國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賜予風信之神。

聖老楞佐教堂與媽閣廟距離不遠,卻在短小的路程中看到葡萄牙人航海主保和中國海神的前後呼應,見證了西方與中國文化的碰撞與共融,領略澳門人對不同文化的包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