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導遊詞700字精選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9W

下面是一些關於北京的導遊詞,希望你們能喜歡小編爲你們整合整理的範文,謝謝支持。

北京導遊詞700字精選

萬里長城導遊歡迎詞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希望各位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我們古代一項極爲雄偉的防禦性建築,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橫貫我國北部。婉蜒一萬兩千多裏,故以“萬里長城”聞名於世。並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專家學者們稱爲“世界上最長的防禦性城牆”。

中國最早修建長城是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期,最早修築長城的國家是楚國。楚國長城在歷史文獻記載上稱作“方城”,長度近千里。齊國也是諸侯國中修築長城較早的國家,齊長城西起山東平陰,東入大海。是春秋時期長城中遺址保存最多的。

秦始皇於公元前220xx年統一中國後,先修繕了秦、趙、燕三國北部的部分舊長城。並開始以“修萬里城,築萬里人”的代價修建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長達7000多千米的長城。從此萬里長城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經歷千百年的風霜雨雪。

西漢初期,爲了抵禦侵略和保護新開發的“絲綢之路”。修築了西起新疆羅布泊,東到遼東,長達一萬多千米的長城。這也是我國曆史上最長的一條長城。

明朝建立後,面對蒙古和女真的威脅。從朱元璋開始就派大將徐達北上修築長城。直到明朝滅亡,先後大修十八次,歷時260餘年。直到弘治20xx年,才完成了東起鴨綠江邊,西到嘉峪關。途經遼寧、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等省市自治區。全長12700多裏的長城。並把長城沿線劃分爲九個防禦區域,稱爲“九邊九鎮”。而且還在許多重要關隘地區,特別是北京城的北面,修築了多重城牆。這些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了。

秦、漢、明三朝在歷史上修築長城的規模,相比其他朝代來講是最大的。所以說在歷史上的三次修築高潮就是秦朝、漢朝、明朝。

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西北部的延慶縣,是北京地區長城中保存最完好,工程質量最佳,結構最嚴謹的一段。這段長城以甕城爲中心,南至七樓,北到十二樓,全長4770米。它是北京地區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是居庸關的前沿陣地。由此地東可到永寧、四海,西可到宣化、大同,南可抵京城,北可通延慶,四通八達,所以叫做八達嶺。八達嶺關城建於1520xx年,城高7.5米,厚4米。東西兩門各有一塊牌匾,東爲 “居庸外鎮”,西爲“北門鎖鑰”。關城入口處有一尊長2.85米,口徑10.5釐米的大炮名叫“神威大將軍”。現在請大家看八達嶺這段長城的城牆。這段城牆上窄下寬,上窄約5.8米,下寬約6.5米。分別由四種基本構造構成。一、城牆,二、城臺,三、關隘,四、烽火臺。牆內有券門,中間有石梯相連。頂部可容5匹馬並行。烽火臺又稱烽堠、烽燧、狼煙臺。它獨立於城牆之外,幾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座,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報警系統。

每當有敵兵進犯的時候,烽火臺就燃烽火,傳遞軍情。白天燃煙稱烽。夜晚舉火稱燧。又因爲經常用狼糞做燃料,煙飄的高又不易消散,所以也叫做“狼煙”。而且,在明朝規定。來犯敵兵百餘人點一煙放一炮,五百人左右兩煙兩炮,千餘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如果事萬人以上,五煙五炮。

從八達嶺一直向南,就是著名的雄關——居庸關了。居庸關是萬里長城最有名的關隘之一,爲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以秦始皇修長城“徙居庸徒於此”而得名。也就是說把囚犯、和受過宮刑的人,抓到這裏來讓他們修長城。並且居住了下來。居庸關在漢朝時叫居庸塞,隋朝叫軍都關。到了明朝重新修築後,成了明長城中最堅固的一段。這裏既有軍事指揮部、又有行政管理機構。古時的居庸關同樣林木蔥鬱,景緻非凡,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指的就是這裏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名勝古蹟,象楊六郎的栓馬樁、穆桂英的點將臺、游龍戲鳳的白鳳冢等七十二處名勝。不但如此,而且居庸關中還有一座始建於1345年的漢白玉高臺,人稱雲臺。因臺上曾建有3座藏式佛塔,臺下爲券門,故原稱“過街塔”。明初佛塔被毀,後又建泰安寺。清朝前期,寺又被毀,現僅有柱礎和望柱。內壁還留有用梵文、藏文、八思巴文等6種文字篆刻的經文,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字的重要實物。

說了這麼多了,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來放鬆一下。故事的名字呢就叫做“孟姜女哭長城”。說的是秦始皇修築長城的事。當時爲了加快工程速度,又開始在全國各地抽調民夫。孟姜女的丈夫範杞梁在新婚不久,也被抽調去充當修長城的民夫了。

轉眼三年過去了,範杞梁杳無音信,急得孟姜女吃不好睡不香。突然,有一天夜裏。孟姜女做夢,夢到他的丈夫飢寒交迫,衣不遮體,還不停的喊“我冷啊,我餓呀!”孟姜女驚醒後決定去找丈夫,並給他帶上了乾糧和禦寒的衣服。一路沿着長城尋找他的丈夫。她四處打聽,走到山海關才知道,爲修長城死了很多人,丈夫範杞梁也被累死了,並埋在長城下,屍骨都找不到。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孟姜女頓時就傷心地痛哭起來,哭得驚天動地,長城一段段的倒塌,足有八百里長。這下可急壞了工程總管,急忙去報告正來此巡查工程進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趕忙派人把孟姜女抓來尋問根由。當見到之後,秦始皇卻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爲"正宮娘娘"。孟姜女雖然怒火滿腔,但還是壓住心頭仇恨,靈機一動,將計就計地非要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之後才能當"正宮娘娘"。一要找到丈夫範杞梁的屍體;二要爲其丈夫舉行國葬;三要秦始皇爲範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聽罷孟姜女提的三個條件,思索片刻,爲了得到貌美如花的孟姜女,便硬着頭皮答應下來,孟姜女戴着孝拜了爲築城而死的範札樑墳墓後,宿願已償,面對滾滾的渤海,縱身一躍,投海自盡了。

故事講完了,大家覺得秦始皇是不是昏庸霸道?咱們先不管他怎麼樣。開始登長城做好漢吧!!

頤和園導遊歡迎詞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世界上造景最豐富,建築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和園。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佔地290公頃,其中水面約220公頃,主體由萬壽山與昆明湖構成。頤和園原名清漪園,是乾隆皇帝年爲了給母親祝壽於公元1750建造的。1860年,遭英法聯軍火焚,大部分建築損失貽盡。慈禧挪用海軍軍費,歷時20xx年重建,竣工後更名頤和園。慈禧晚年大部分時間在園中度過,那裏至今還可追尋到當年重大事件的痕跡。 頤和園基本佈局可分爲以仁壽殿爲中心的政務區,以玉蘭堂、樂壽堂爲主的帝后生活區,以及以昆明湖及沿岸風光和前山後山景物爲主的遊覽區三個部分。如果再加上排雲殿也可以分爲四個部分。

起初這裏並沒有什麼名字。在遼金時期山上建了金山行宮,於是這裏被稱做“金山”和“金海”。又因爲傳說有一個老人在山下挖出了一個石甕,元朝便將這裏改名字爲“甕山”和“甕山泊”。且甕山泊位於元大都的西部,景色妖嬈,所以在文人筆下便有了“西湖”的美稱。到明代這裏既修了釣魚臺,又建了一些殿堂廟宇,皇帝把這裏稱爲“好山園”。清朝初年,纔開始大規模的在這裏修建皇家園林。當時這裏就有了著名的“三山五園”。它們就是:玉泉山、萬壽山、香山,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圓明園、清漪園。清漪園也就是現在的頤和園。

來到了東宮門,我們本次的遊覽也就正式開始了。在東宮門外的就是清代保留至今最大的一座過街牌樓“涵虛、罨秀”牌樓。而東宮門也是頤和園的正門。門上高懸的頤和園匾額就是光緒皇帝的手書。“頤和”二字則取“頤養精神,心平氣和”的意思。

進入東宮門,我們首先來到的便是仁壽殿了。“仁壽”二字取自《論語》中“仁者壽”的意思。也就是說施仁政者可以長壽。仁壽殿原來是乾隆時期的勤政殿,重建頤和園後改爲仁壽殿。這裏是皇家在園中進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迎面看到的這五塊太湖石叫作峯虛五老,寓意長壽。而在漢白玉須彌座上的這隻銅製怪獸,人稱麒麟,俗稱四不象,是龍生九子之一,象徵吉祥富貴。在殿前還陳設有兩對龍鳳造型的銅香爐,排列方式是鳳在內側,龍在外側,突出了鳳的地位。這與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不無關係。

現在仁壽殿內的陳設和原來是基本一致的。殿內的地平牀上有有御案、寶座、角端、掌扇、屏風。屏風以紫檀木爲框架,雕有九條鬧龍,中心是玻璃鏡,鏡面上寫有22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掌扇是用孔雀翎裝飾的宮廷陳設,角端是獨角獸,傳說能“通四夷”。實際用處是香爐。而殿內兩側的牆壁上,各有一幅“百蝠捧壽圖”中間的壽字是慈禧手書,蝠與福同音,意爲多福多壽。

穿過仁壽殿後面的假山,展現在我們前面的就是一碧千傾的昆明湖。

頤和園中觀賞全園最佳的角度就在昆明湖的東岸。在這裏我們可以北望佛香閣、西看玉泉山、南眺南湖島。

接下來我們就去參觀,帝后生活區。

我們現在看到這組別致、幽雅的四合院就是玉瀾堂,“玉瀾”出自晉代詩人陸機:“玉泉涌微瀾”的詩句,這裏是光緒皇帝來頤和園時居住和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光緒被軟禁在這裏。爲了控制他的一舉一動,慈禧連東西兩側的迴廊也用磚牆封閉了起來。這些都是戊戌變法的見證。玉瀾堂是一座傳統的三合院建築,東側早餐室、西側是寢室、中間爲書房。

在玉瀾堂的後邊就是宜芸館,“宜芸”是適於藏書的意思。在乾隆年間是皇帝藏書的地方,重建後改爲皇后隆裕寢宮。

走過宜芸館,西北角的迴廊便是樂壽堂。“樂壽”出自《論語》中“智者樂,仁者壽”意思是說,這裏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樂壽堂是生活區裏的主要建築,爲上下兩層,原是乾隆母親居住的地方,重建後改爲慈禧太后的住所。

進入庭院,我們可以看到這裏陳設有很多的東西。銅鹿、銅鶴、銅花瓶,巧借鹿、鶴、瓶的諧音,喻意“六合太平”。院中還植有玉蘭、海棠、牡丹,象徵“玉堂富貴”。南側這塊太湖石,正好是樂壽堂的影壁。因爲形狀像靈芝,又是青色。所以叫做“青芝岫”。關於青芝岫還有一段真實的故事。說的是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愛石成癖的大官叫米萬鍾,他在房山縣的山裏發現這塊石頭後,就想把它運到自己家裏去。但是因家財耗盡,並且因此敗家。故此石又稱“敗家石”,後丟棄於良鄉路邊。歷經百餘年後,乾隆去西陵掃墓,路過良鄉看見這塊石頭。就命令士兵將其運送到正在修建中的樂壽堂中。但是因爲石頭太大,門太窄,當時是破門而入。只因爲此石形狀酷似靈芝,才得以保留。

現在,我們去看長廊。長廊又叫“萬卷畫廊”,它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並建有四個精美的亭子點綴其間,分別是留佳、寄瀾、秋水和清遙,長廊像一條綵帶把山前的景物有機的連接在了一起。在廊中還有一萬四千多幅蘇式彩繪,並因此在1920xx年的時候,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評爲全球畫廊之冠。

最後,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長廊西端的清晏舫。乾隆皇帝在修建清漪園時,化用魏徵借《二京賦》中的詩句勸柬李世民的典故。在院中修建清晏舫。用來勉勵自己和告誡子孫。這裏是帝王品茶、欣賞昆明湖景色的地方,乾隆皇帝還在此進行過放生活動,到光緒年間重修時,在石船兩側分別加裝了機輪彷彿是一艘西洋船隻。

十三陵導遊詞

現在大家已經來到了北京的遠郊昌平區,我們即將進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區。利用這段時間,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十三陵的歷史背景和說明。

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羣。位於北京北郊昌平區天壽山腳下。距京城約50公里。陵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整個陵區四面羣山環抱,山前流水潺潺,明堂廣大、四周圍以高牆,因山設險。因爲這裏埋葬有明朝的十三位皇帝,所以稱明十三陵。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以長陵爲中心,錯落有致的分部在羣山綠樹之間。

也許各位要問了,北京有那麼多的名山勝水,爲什麼偏偏要選在這裏建陵呢?明永樂五年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禮部、工部及術士風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區尋找"吉壤"。先後曾指定潭柘寺、燕家臺、屠家營等處,朱棣均不滿意。後來江西術士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可做萬年壽域,名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一個小平原。朱棣視察後很滿意,決定在此建造皇陵,並改黃土山爲天壽山。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一座石牌坊,就是進入陵區的標誌,牌坊爲5門6柱11樓建築形式,建於嘉靖年間。是國內現存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邊的圖案裝飾也都是雲龍圖案,反映了皇家建築的特點。穿過石牌坊即大宮門,爲陵墓區的正門。門前豎着“官員等人至此下馬”碑。宮門後是碑樓,碑樓周圍有四座精美的華表。碑樓中的“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在碑的四面分別有:朱棣之子仁宗朱高 撰寫的爲其父歌功頌德的碑文,有清朝維修十三陵的經過,有記述明朝滅亡的教訓,還有乾隆皇帝撰寫的《哀明陵十三韻》。

從碑樓到火焰牌坊是長達780米的神道。神道兩旁立有石像生,共24個石獸,12個石人,共計18對,36個。其中,獅子、獬豸、大象、麒麟、馬各四隻,分別是兩立兩臥。有武臣、文臣和勳臣各有四位。神路最北端是櫺星門,因爲三根柱子上各有一個火焰寶珠,所以這裏也被叫做火焰牌坊。通過神路可以到達各個陵區。下面我們先去看看長陵。長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於天壽山主峯之下,埋葬着明成祖朱棣及皇后徐氏。在墓葬制度中被稱爲“一帝一後製”。整座陵區建有周長80華里的圍牆。圍牆中還設有東山口、老軍堂等十六個關口。長陵祾恩殿是仿紫禁城的太和殿而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建成,是供奉帝后牌位和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xx開間,重檐廡殿頂,殿內有32根金絲楠木大柱。是明代帝王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

由於長陵的地宮沒有發掘,所以我們在長陵的遊覽就先告一段落。不過大家不用着急,接下來我們將要去的定陵,在那裏大家就可以參觀到古代皇帝的地下宮殿了。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和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合葬墓。位於大峪山腳下,佔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但是他貪婪、懶惰成性,在位的48年當中,竟然有20xx年不理朝政,導致國家處於癱瘓狀態。但是他雖然昏君懶惰,卻耗銀800萬兩,歷時6年修建了他的陵寢。因此後人評論,其實明朝滅亡的命運,在萬曆皇帝時就已經成爲定局。由於定陵的地面建築屢遭戰火和人爲損壞,所以殘存不多。並且和長陵的規制完全相同,所以咱們就直接去地宮。

地宮距地面27米,總面積達到了1195平方米,整個建築都是磚石結構,分爲前、中、後、左、右五個殿堂。共7座券門。後殿的門用漢白玉建造,有門丁九九八十一顆。象徵陽數之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