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龍勝導遊詞(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8W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縣城龍勝鎮與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直線距離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與桂林直線距離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是大桂林旅遊圈內的旅遊大縣之一,廣州至成都的國道321線從龍勝境內通過,是湘西南、黔東南與四川進入廣西之咽喉與物資集散地。

桂林龍勝導遊詞(通用19篇)

龍勝旅遊資源豐富,有"天下一絕"的國家一級景點龍脊梯田景觀,有位於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旅遊度假區內的堪稱"華南第一泉"的溫泉,還有距離旅遊中心城市最近、並被列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花坪原始森林保護區等。

全境爲山地,是一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平均海拔700--800米,年平均氣溫18.1℃,年無霜期317天,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有豐富的林木和礦產資源。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2

龍勝縣龍勝梯田羣規模宏大,全部的梯田分佈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其規模磅礴壯觀。是桂林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龍勝梯田景區由A區和B區組成,A區的居民以壯族爲主,B區的居民以紅瑤爲主。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是廣西壯族服飾、建築保持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服飾獨特,壯寨的吊腳樓更是風情獨具,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拙樸風趣風格各異的俗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舞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充滿情趣的壯族民居旅館,香純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被譽爲“東方魔水”的龍脊水酒。紅瑤因婦女喜歡穿紅色繡衣而得名,紅瑤女子服飾鮮豔美麗,長髮盤得像烏龍纏繞,紅瑤的歌舞曼妙優雅,紅瑤的禮俗古樸奇特,與壯族的禮俗相映成趣。

龍勝梯田的景色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開春之際,灌滿水的層層梯田映襯着天光,如同根根銀帶相疊;夏日驕陽似火,綠油油的禾苗隨着微風翻卷着道道綠波;金秋流光溢彩,漫山鋪金,層層梯田若級級金階,梯田環繞的山峯又似座座金塔;隆冬,銀裝素裹,把梯田和山寨都嵌入了冰雕玉砌的童話世界裏。在錯落有致的梯田間、在蜿延曲折的山路上、在炊煙裊裊的山寨裏,偶見瑤女壯妹身背竹簍,款款而行;在流泉飛瀑下,溪水潺潺中,時有紅瑤婦女洗梳長髮,玩水嬉戲,不時飄來幾縷悠揚純樸的山歌聲,令人陶醉其間。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3

龍勝古稱桑江,秦朝屬黔中郡,西漢歸武陵郡;晉至隋,屬始安郡(郡治桂林);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屬靈川縣地;晉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屬義寧縣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設“龍勝理苗分府”(亦稱龍勝廳),直屬桂林府。民國元年 (公元1920xx年) “龍勝廳”改爲“龍勝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龍勝縣”。 1951年8月19日實行區域自治,改稱“龍勝各族聯合自治區(縣級)”,1955年改爲“龍勝各族聯合自治縣”,1956年改稱“龍勝各族自治縣”,是中南地區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東北部,人口17萬人,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5鎮5鄉119個行政村,是一個典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是我國第一批成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主體民族爲:苗族、瑤族、侗族、壯族和漢族,自治民族爲:苗族、瑤族、侗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81%。

龍勝各族自治縣成立60年多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各族羣衆團結和諧謀發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基本形成了礦產、電力、農林、旅遊的四大支柱產業,社會事業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爲黨的民族自治政策成功實踐的典型範例。

秀美山川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山水風光遊、民族文化遊、紅色旅遊、民族節慶遊的最佳旅遊目的地,成爲大桂林旅遊圈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旅遊景區有龍勝溫泉(龍勝溫泉國家級森林公園)、龍脊梯田、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底至平等紅色旅遊線、彭祖坪、大塘灣和各民族村寨等。其中龍脊梯田、龍勝溫泉4A級景區,大塘灣景苑爲廣西首個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示範點,金竹壯寨、金坑大瑤寨分別獲中國“景觀村落”、“經典村落景觀”稱號。

苗族、瑤族、侗族、壯族文化多姿多彩,古樸自然,近100個民族節慶活動成爲民族文化展示的平臺。

龍脊

龍脊梯田是世界傑出的稻作文化景觀,梯田磅礴壯觀,如鏈似帶,高低錯落,春如片片明鏡,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似銀龍飛舞,爲天下梯田景觀之冠,堪稱“千層天梯”。龍脊梯田風景名勝區是一個以梯田稻作農耕文化爲主體,集自然景觀與壯族、瑤族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目前已開發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金坑紅瑤梯田觀景區,龍脊古壯寨文化觀景區。主要特產有:龍脊辣、龍脊茶、龍脊水酒、龍脊糯米,號稱“龍脊四寶”。

旅遊天地

龍勝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平均爲18.2°C,年平均無霜期324天,平均日照1412小時,地處南北暖溼與乾冷氣流的交鋒地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56.6毫米。全境爲山地,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約700米。山環水繞,生態環境好,有大小溪流480多條,瀑布多、落差大。

紅色旅遊

龍勝是紅軍長征經過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是黨的民族政策首次提出並加以成功實踐的地方,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樓”、“紅軍橋”,題寫有“繼續鬥爭,再尋光明”、“紅軍絕對保護瑤民”等標語的紅軍巖,紅軍軍委舊址、審敵堂、紅軍洞,紅軍烈士墓等等,是境內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配合着龍勝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聯動開展山水風光遊和民族文化遊的勝地。

苗族:苗族自稱爲“厄”,也稱“約當”;族源來自遠古居住在長江中下游或黃河下游的“九黎”、“三苗”、“苗人”、“古三苗”之後裔。苗族人口23600人,主要分佈於馬堤鄉、偉江鄉一帶。

瑤族:瑤族分盤瑤、花瑤、紅瑤。盤瑤因崇拜“盤瓠”而得名;紅瑤因婦女服飾以大紅色爲基調,各色花紋圖案相配合而得名;花瑤因婦女服飾多爲各色花紋圖案相間而得名。盤瑤自稱“入棉”,紅瑤自稱“尤輪”或“尤挪”;花瑤自稱“家”。瑤族人口27865人,主要分佈於和平鄉、泗水鄉、江底鄉、平等鄉、馬堤鄉和三門鎮、龍勝鎮一帶。

侗族:侗族自稱“金”、“更”,歷代對侗族的稱謂各異,秦稱其爲“黔中蠻”,又稱“武陵蠻”,三國稱其爲“仡”;隋稱其爲“南蠻”;唐稱其爲“僚”,宋稱其爲“仡伶”;清稱其爲“洞苗”、“生苗”。民國稱其爲“峒”或“侗”。建國後,確定稱爲侗族。侗族人口40394人,主要分佈於平等鄉、樂江鄉和瓢裏鎮一帶。

壯族:壯族自稱“布也”。壯族族稱最早出現於宋代,民國時期官方文獻稱“撞人”,建國初期稱爲“僮族”,1956年把僮族的僮改爲“壯族”。壯族人口32831人,主要分佈在龍脊鎮、泗水鄉和瓢裏鎮、三門鎮、龍勝鎮一帶。

農林特產

龍勝生態農業發展進程好,建成椪柑、南山梨爲代表的優質水果基地,速生杉木林、筍竹兩用林、“三木”藥材、無公害蔬菜等生產基地,風雞、翠鴨、黃牛、高山冷水魚等畜禽水產養殖基地。土特產有柑桔、獼猴桃、羅漢果、油桐、茶油、茶葉香菇、木耳等,龍脊茶是我國28大名茶之一。藥材的種類和產量很多,羅漢果年產量達到2億多個,佔全國的50%,被確定爲“中國羅漢果地道藥材產區”,厚朴、杜仲、黃柏產量佔全國的30%。

龍勝是全國重點林業縣,是廣西重要的木材基地縣之一。有林面積18.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7%;植物種類達20xx多種,其中有號稱“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

礦產電力

礦產資源豐富,可開採礦物有金、鐵、銅、鉛、鋅、錳、滑石、磷、花崗岩、紅碧玉等17種。滑石的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品位居全國第一,已形成年產40萬噸滑石產品的產業規模,是全國滑石產業基地,其產品暢銷世界各地。龍勝規模開採的礦產品還有鉛、鋅、黃金、紅碧玉等等。龍勝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蘊藏60萬千瓦,已開發38萬千瓦,輸變電網建設工程已基本完成。另外,依靠着豐富的高山風能資源,裝機12萬千瓦,投資15億元的南山風力發電站正在建設。

紅玉

紅玉的原生礦脈在龍勝各族自治縣的蔚青嶺北坡、西坡一帶,礦物成分以紅碧玉、石英爲主,含部分高價鐵和低價鐵,經檢測,其化學成分爲二氧化硅﹙SiO2﹚70%-80%; 氧化鐵(Fe2O3+FeO)10%-15%; 其他成分5%-8%。龍勝雞血石顆粒微小,結構緊密,不易風化,也不怕酸鹼侵蝕,折射率爲1.54,摩氏硬度爲6.5-7.0,相對密度爲2.7-2.95克/立方厘米,它以高價氧化鐵的形式呈顯紅色,在氧化環境下永不變色的。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4

龍勝古稱桑江,秦朝屬黔中郡,西漢歸武陵郡;晉至隋,屬始安郡(郡治桂林);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屬靈川縣地;晉天福八年 (公元943年)屬義寧縣地,延至明代。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設“龍勝理苗分府”(亦稱龍勝廳),直屬桂林府。民國元年 (公元1920xx年) “龍勝廳”改爲“龍勝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稱“龍勝縣”。 1951年8月19日實行區域自治,改稱“龍勝各族聯合自治區(縣級)”,1955年改爲“龍勝各族聯合自治縣”,1956年改稱“龍勝各族自治縣”,是中南地區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東北部,人口17萬人,面積2538平方公里,轄5鎮5鄉119個行政村,是一個典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是我國第一批成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主體民族爲:苗族、瑤族、侗族、壯族和漢族,自治民族爲:苗族、瑤族、侗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81%。

龍勝各族自治縣成立60年多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各族羣衆團結和諧謀發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基本形成了礦產、電力、農林、旅遊的四大支柱產業,社會事業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成爲黨的民族自治政策成功實踐的典型範例。

秀美山川

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山水風光遊、民族文化遊、紅色旅遊、民族節慶遊的最佳旅遊目的地,成爲大桂林旅遊圈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旅遊景區有龍勝溫泉(龍勝溫泉國家級森林公園)、龍脊梯田、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底至平等紅色旅遊線、彭祖坪、大塘灣和各民族村寨等。其中龍脊梯田、龍勝溫泉4A級景區,大塘灣景苑爲廣西首個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示範點,金竹壯寨、金坑大瑤寨分別獲中國“景觀村落”、“經典村落景觀”稱號。

苗族、瑤族、侗族、壯族文化多姿多彩,古樸自然,近100個民族節慶活動成爲民族文化展示的平臺。

龍脊

龍脊梯田是世界傑出的稻作文化景觀,梯田磅礴壯觀,如鏈似帶,高低錯落,春如片片明鏡,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似銀龍飛舞,爲天下梯田景觀之冠,堪稱“千層天梯”。龍脊梯田風景名勝區是一個以梯田稻作農耕文化爲主體,集自然景觀與壯族、瑤族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目前已開發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金坑紅瑤梯田觀景區,龍脊古壯寨文化觀景區。主要特產有:龍脊辣、龍脊茶、龍脊水酒、龍脊糯米,號稱“龍脊四寶”。

旅遊天地

龍勝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平均爲18.2°C,年平均無霜期324天,平均日照1412小時,地處南北暖溼與乾冷氣流的交鋒地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56.6毫米。全境爲山地,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約700米。山環水繞,生態環境好,有大小溪流480多條,瀑布多、落差大。

紅色旅遊

龍勝是紅軍長征經過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是黨的民族政策首次提出並加以成功實踐的地方,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樓”、“紅軍橋”,題寫有“繼續鬥爭,再尋光明”、“紅軍絕對保護瑤民”等標語的紅軍巖,紅軍軍委舊址、審敵堂、紅軍洞,紅軍烈士墓等等,是境內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配合着龍勝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聯動開展山水風光遊和民族文化遊的勝地。

苗族:苗族自稱爲“厄”,也稱“約當”;族源來自遠古居住在長江中下游或黃河下游的“九黎”、“三苗”、“苗人”、“古三苗”之後裔。苗族人口23600人,主要分佈於馬堤鄉、偉江鄉一帶。

瑤族:瑤族分盤瑤、花瑤、紅瑤。盤瑤因崇拜“盤瓠”而得名;紅瑤因婦女服飾以大紅色爲基調,各色花紋圖案相配合而得名;花瑤因婦女服飾多爲各色花紋圖案相間而得名。盤瑤自稱“入棉”,紅瑤自稱“尤輪”或“尤挪”;花瑤自稱“家”。瑤族人口27865人,主要分佈於和平鄉、泗水鄉、江底鄉、平等鄉、馬堤鄉和三門鎮、龍勝鎮一帶。

侗族:侗族自稱“金”、“更”,歷代對侗族的稱謂各異,秦稱其爲“黔中蠻”,又稱“武陵蠻”,三國稱其爲“仡”;隋稱其爲“南蠻”;唐稱其爲“僚”,宋稱其爲“仡伶”;清稱其爲“洞苗”、“生苗”。民國稱其爲“峒”或“侗”。建國後,確定稱爲侗族。侗族人口40394人,主要分佈於平等鄉、樂江鄉和瓢裏鎮一帶。

壯族:壯族自稱“布也”。壯族族稱最早出現於宋代,民國時期官方文獻稱“撞人”,建國初期稱爲“僮族”,1956年把僮族的僮改爲“壯族”。壯族人口32831人,主要分佈在龍脊鎮、泗水鄉和瓢裏鎮、三門鎮、龍勝鎮一帶。

農林特產

龍勝生態農業發展進程好,建成椪柑、南山梨爲代表的優質水果基地,速生杉木林、筍竹兩用林、“三木”藥材、無公害蔬菜等生產基地,風雞、翠鴨、黃牛、高山冷水魚等畜禽水產養殖基地。土特產有柑桔、獼猴桃、羅漢果、油桐、茶油、茶葉香菇、木耳等,龍脊茶是我國28大名茶之一。藥材的種類和產量很多,羅漢果年產量達到2億多個,佔全國的50%,被確定爲“中國羅漢果地道藥材產區”,厚朴、杜仲、黃柏產量佔全國的30%。

龍勝是全國重點林業縣,是廣西重要的木材基地縣之一。有林面積18.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7%;植物種類達20xx多種,其中有號稱“活化石”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

礦產電力

礦產資源豐富,可開採礦物有金、鐵、銅、鉛、鋅、錳、滑石、磷、花崗岩、紅碧玉等17種。滑石的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品位居全國第一,已形成年產40萬噸滑石產品的產業規模,是全國滑石產業基地,其產品暢銷世界各地。龍勝規模開採的礦產品還有鉛、鋅、黃金、紅碧玉等等。龍勝水力資源豐富。水能蘊藏60萬千瓦,已開發38萬千瓦,輸變電網建設工程已基本完成。另外,依靠着豐富的高山風能資源,裝機12萬千瓦,投資15億元的南山風力發電站正在建設。

紅玉

紅玉的原生礦脈在龍勝各族自治縣的蔚青嶺北坡、西坡一帶,礦物成分以紅碧玉、石英爲主,含部分高價鐵和低價鐵,經檢測,其化學成分爲二氧化硅﹙SiO2﹚70%-80%; 氧化鐵(Fe2O3+FeO)10%-15%; 其他成分5%-8%。龍勝雞血石顆粒微小,結構緊密,不易風化,也不怕酸鹼侵蝕,折射率爲1.54,摩氏硬度爲6.5-7.0,相對密度爲2.7-2.95克/立方厘米,它以高價氧化鐵的形式呈顯紅色,在氧化環境下永不變色的。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5

龍勝各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位於自治區東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縣城龍勝鎮與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直線距離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與桂林直線距離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廣州至成都的國道321線從龍勝境內通過,是湘西南、黔東南與四川進入廣西之咽喉與物資集散地。

龍勝旅遊資源豐富,有"天下一絕"的國家一級景點龍脊梯田景觀,有位於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旅遊度假區內的堪稱"華南第一泉"的溫泉,還有距離旅遊中心城市最近、並被列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花坪原始森林保護區等。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界於東經109°43′28″-110°21′14″,北緯25°29′--26°12′之間,東臨興安、資源縣,南接靈川、臨桂縣,西南與融安、三江縣爲鄰,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與湖南通道縣接壤。縣境南北最大縱距78千米,東西最大橫距60千米,全縣總面積2538平方公里。縣城龍勝鎮與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直線距離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與桂林直線距離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

龍勝是山區少數民族自治縣,自然景觀獨特和民族風情濃郁,不僅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縣,也是廣西旅遊大縣。

龍脊梯田因山脈魅力龍脊 如龍的背脊而得名,是廣西著名風景區,始建於元朝,距今已有近720xx年的歷史。龍脊梯田景區主要分爲平安壯寨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平安壯寨梯田有"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兩大著名景觀;金坑紅瑤梯田有"大界千層天梯","西山韶樂"和"金佛頂"三大著名景觀。這裏的壯、瑤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青瓦木樓之中,淳樸善良。金竹壯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爲北壯的楷模;黃洛紅瑤寨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集體長髮村之最;龍脊古壯寨至今保留着許多文物古蹟。

龍勝溫泉位於龍龍勝溫泉勝縣城東北32公里的矮嶺溪邊龍勝溫泉,從縣城乘車需40分鐘可到達。溫泉由地下1200米深處岩層涌出,水溫在45℃-58℃之間,水中含有鋰、鍶、鐵、鋅、銅等十幾種於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龍勝溫泉水是優良的天然飲用礦泉水和醫療礦泉水,有關放射指標、生化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水中還含有鋰、鍶、鋅、銅等十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龍勝溫泉共有16股熱泉,組成上下兩個泉羣,總流量6.12立方米/秒,恆溫60.C。整個龍勝溫泉泉池有20多個。

花坪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臨桂兩縣交界處,總面積15133.3公頃,其前身爲桂林地區廣福林區,1960年被廣西區批准爲保護區,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珍稀孑遺樹種銀杉和典型常綠闊葉林帶森林生態系統爲主要保護對象。花坪自然保護區是珠江源頭,是國家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1957年5月6日,花坪最早發現"植物熊貓"--銀杉。花坪自然保護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銀杉數量最多的地區。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6

龍勝縣龍勝梯田羣規模宏大,全部的梯田分佈在海拔300-1100米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一層層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線條行雲流水,其規模磅礴壯觀。是桂林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龍勝梯田景區由A區和B區組成,A區的居民以壯族爲主,B區的居民以紅瑤爲主。龍脊的壯族是北壯的代表,是廣西壯族服飾、建築保持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服飾獨特,壯寨的吊腳樓更是風情獨具,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古樸的壯族民間舞蹈和保護完美的壯族服飾,可聽到優美的壯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拙樸風趣風格各異的俗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舞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充滿情趣的壯族民居旅館,香純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被譽爲“東方魔水”的龍脊水酒。紅瑤因婦女喜歡穿紅色繡衣而得名,紅瑤女子服飾鮮豔美麗,長髮盤得像烏龍纏繞,紅瑤的歌舞曼妙優雅,紅瑤的禮俗古樸奇特,與壯族的禮俗相映成趣。

龍勝梯田的景色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幻無窮。開春之際,灌滿水的層層梯田映襯着天光,如同根根銀帶相疊;夏日驕陽似火,綠油油的禾苗隨着微風翻卷着道道綠波;金秋流光溢彩,漫山鋪金,層層梯田若級級金階,梯田環繞的山峯又似座座金塔;隆冬,銀裝素裹,把梯田和山寨都嵌入了冰雕玉砌的童話世界裏。在錯落有致的梯田間、在蜿延曲折的山路上、在炊煙裊裊的山寨裏,偶見瑤女壯妹身背竹簍,款款而行;在流泉飛瀑下,溪水潺潺中,時有紅瑤婦女洗梳長髮,玩水嬉戲,不時飄來幾縷悠揚純樸的山歌聲,令人陶醉其間。

龍勝梯田開造始於元代,數百年來,歷盡滄桑。居住龍勝梯田在這裏的壯族、瑤族人民,祖祖輩輩,築埂開田,向高山要糧。從水流湍急的溪谷到雲霧繚繞的峯巒,從森林邊緣到懸崖峭壁,凡是能開墾地方,都開鑿了梯田。經歷了幾百年、多少代人的努力,使龍勝梯田日臻完美,形成了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成塔”的壯麗景觀。由於是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因此這些梯田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能插下兩三行禾苗。

在這梯田的海洋裏,龍勝梯田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田都是隻能種一二行禾的“帶子丘”和“青蛙一跳三塊田”的碎田塊。

據說當地曾有一個苛刻的地主交代農夫說,一定要耕完206塊田才能收工,可農夫工作了一整天,數來數去只有205塊,無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準備回家,竟驚喜地發現,最後一塊田就蓋在蓑衣下面!

無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達龍脊的壯民和瑤民面對橫亙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緊牙關,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種,開墾出第一塊梯田的。

稻米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也許未加考慮,他們的子孫便接過父兄手裏的鋤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最心滿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耄耋之年和重孫玩耍時,又聽到孫子傳來的又開墾出一塊新田的好消息呢?

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當初龍脊開山造田的祖先們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嫵媚瀟灑的曲線世界。

水無涓滴不爲用,山到崔嵬猶爲耕。只有生命,才能創造如此輝煌的奇蹟。我和母親心中被遺忘很久的幸福和感動,悠悠如浪花般擴散開去。第一次,爲身爲萬物之靈的人類深感驕傲。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7

西山景區位於桂林市中心,佔地面積125萬平方米,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便成爲旅遊勝地,是桂林最早被開發的旅遊景區。景區由西山羣峯、西湖及隱山組成,裏面羣峯環繞聳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帶,形成山重水複的奇景。每近黃昏,夕陽斜掛山峯,雲林變幻、金光萬道、紫氣蒸騰,是爲膾炙人口的桂林老八景之“西峯夕照”。

此外,據載唐代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西湖爲大,湖水明透如鏡,山巒翠彩,倒映水中,是全中國唯一山水相連的西湖;湖中荷香漣漪,煙波嫋嫋,一玲瓏小山其間若隱若現,是名隱山。隱山多洞,著名的有北牖、朝陽、白雀、嘉蓮、南華、夕陽,合稱“隱山六洞”。清代學者阮元所著的《隱山銘》中說:“一山盡空,六洞互透。”六洞各呈姿態,多與泉水相連,成爲地下“龍宮”,人稱“八桂巖洞最奇絕處”。

西山公園位於桂林城西,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隱山和西山。西山在唐代曾爲佛門聖地,建有西慶林寺,爲當時南方五大禪林之一。今山壁上尚存佛龕90餘座,造像200餘尊。明清以前,西山東南麓曾有一片佔地700畝的西湖,荷塘月色,煙波嫋嫋,湖中一玲瓏小山若隱若現,是名隱山。後無人疏浚,遂遭淤沒。僅開出湖面74畝,荷塘25畝。

現國內主要景點有隱山六洞、西峯、觀音峯、龍頭峯、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館、桂林熊本友誼館、隱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橋和亭臺樓閣等。已成爲桂林第二大的綜合性公園。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8

朋友們,大家好,我叫裴毓賢,今天由我帶領大家遊桂林。我想大家一定聽說過“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古詩,腦海裏一定有桂林山水的美好圖畫,那麼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桂林,來感悟和理解這句詩吧。

遊客朋友們,一會兒你們就可以看見姿態各異的桂林的山了。

朋友們,你們看這座山,象不象一頭大象伸長脖子在飲水呢?它喝的水可是清澈的河水,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象鼻山,奇妙的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一會兒,我們聽見有人在唱山歌,我們順着歌聲走了過去。原來是兩個壯族小朋友在樹下對山歌呢!

朋友們, 我們現在來到了劉三姐的故鄉遇龍河邊,我們將沿遇龍河順流而下,欣賞河兩岸的山水風光。我們一共有三條小船,現在請大家自由結合分別坐上小船,有唱歌愛好的朋友請作好準備,一會兒可能有壯族小阿妹來對歌,如果你對上了,還能獲得一個做工精美的繡球呢。

大家看,秀麗的山峯在清澈見底的碧水中投下連綿起伏的倒影,多美呀!請你們往船左邊看,有一漁翁頭戴斗笠 ,正帶着兩隻魚鷹在河水裏捕魚呢。請朋友們留意一下魚鷹是如何捕魚的。“朋友們注意!只見魚鷹一個猛子扎入水裏,很快鑽出水面,嘴裏叨着一條魚,漁翁從它脖子處一擠,一條大魚吐在竹筏上。”這時,我見漁翁獎勵魚鷹兩條小魚,魚鷹高興極了。我們一邊欣賞兩岸的美景,一邊順着河水向下遊漂去,彷彿有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好了,剩下的時間就留給大家了,祝大家一路順風。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9

桃花江舊名陽江,屬灕江主要支流,發源於桂林市靈川縣境內的中央嶺東南側,由北至南流經桂林城西側,流經城區18.4千米,往東南匯入灕江。溯江北上,宋代時可與西湖、清塘相通,直抵今蘆笛巖前的芳蓮池。

桃花江江流平緩,清幽恬靜,沿岸山峯倒映如畫,一派田園風光,具有另外一種情調,歷代舟遊很盛。桂林市兩江四湖二期工程就是要開通桃花江至芳蓮池的水道,進一步開發桃花江。

現在已經完成桃花江下游清淤疏浚及兩岸景觀建設工程,從環城西路桃花江大橋至象山桃花江與灕江匯合處,全長2.07千米,清淤3萬立方米,使河道行洪瓶頸段面擴大了15%,這一河段的正常水深達到1.6米。同時將原來的堤岸改建爲生態護岸,種植了大量的喬木、地被植物,設置了疊石、人工瀑布、涌泉、小橋、棧道、步行道、浮雕,再配以燈光,更顯婀娜多姿,絢麗如畫。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0

訾洲,古稱浮州,位於百里畫廊灕江核心區,與城徽象山水月融爲一體、交相輝映,是桂林著名的古八景之一。自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揮毫“甲於天下”以來,“訾洲煙雨”便在這山水形勝之間有了靈韻,成爲無數遊人與泳者滌濾身心的人間天堂。

千年前的桂林山水園林遺址,如今歷時四年數億元的發掘建設,揭開她塵封千年的神祕面紗。花木籠山,亭臺照水,浮光映趣,水墨香魂得以再現紅塵。如今,她詩情畫意,與你千年相對,掠影同程。

訾洲就像一個嶺南博物園,豐富的物種讓人目不暇接。它四季皆景----春花、夏蔭、秋色、冬綠,讓人迷醉。 觀者即可嘆“飛瀑落虹”的流水無弦萬古琴之悠;亦可賞“煙雨涵碧”的融水玄納峯生畫之妙;又或驚 “江山水月”凌清波浮世成虹之奇,徜徉之餘,在詩情畫意的沉醉中迷失千年。

20xx年訾洲公園重新建成,恢復了“訾洲煙雨”和“訾洲紅葉桂林秋”的勝景,形成了飛瀑落虹、詩畫汗青、楓葉留丹、煙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擁翠、幽篁傘蓋、銀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個新景觀,成爲中外遊客遊覽桂林山水、領略桂林文化的旅遊新亮點。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1

廣西古代"四大圩鎮"之一。古鎮始建於公元220xx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着灕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着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大圩古鎮在灕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載,古鎮始建於北宋初年,中興於明清,鼎盛於民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遠在620xx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爲廣西四大圩鎮之最。

大圩古鎮曾名長安市、蘆田市,通稱大圩。漢代已形成小居民點,北宋時已是商業繁華集鎮,明爲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其商業初興於宋,曾設稅官;中興於明,清光緒三十一年《臨桂縣誌》稱"水陸碼頭",抗日時期有"小桂林"之稱,趕圩人數高達1萬餘人,泊船多達二、三百艘,地方商業文化積澱深厚,特色鮮明。

大圩還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古鎮始建於公元220xx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順着灕江綿延2公里長,不寬的街道上鋪着青石板,石板路兩邊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古鎮現在還保留着許多竹編作坊、草鞋作坊、傳統的喪葬用品店、草醫診室、老理髮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始建於明的單拱石橋萬壽橋,仍雄跨鎮南;清代建築的高祖廟、漢皇廟和廣東、湖南、江西會館等,以及長達5裏的青石板路,鎮上的青磚青瓦樓房,都成爲古老圩鎮的見證。

大圩鎮中的民居建築南低北高,臨江依山而建,多爲三進、四進式建築,外通碼頭、巷道,內通商業古街。

每棟房子設計十分合理,集商、住於一身,均由門前、天井、正房、廂房、後院組成。靠街的一般作鋪面從事商業,有樓梯可上二層。往裏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於採光;天井後是正房,高大寬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動、會客的地方;兩邊是用來居住的廂房。正房、廂房的門窗上都雕有花紋;正房後有門可到後院,後院臨江並建廚房和廁所,有石階可到江邊取水、洗衣。

石板路旁的房子多爲青磚、青瓦的兩層明清建築,歷史滄桑隨處可見。每棟房子設計十分合理,集商住於一身,均由門前、天井、正房、廂房、後院組成。靠街的一般作鋪面從事商業,有樓梯可上二層。往裏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於採光;天井後是正房,高大寬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動、會客的地方;兩邊是用來居住的廂房。正房、廂房的門窗上都雕有花紋;正房後有門可到後院,後院臨江並建廚房和廁所,有石階可到江邊取水、洗衣。到大圩,萬壽橋是必去的地方。萬壽橋詩建於明代,是一座石塊砌起的石拱橋,橋面的石頭已被磨得溜光發亮,間雜些許小草,古樸自然。橋的西面是灕江,是欣賞灕江及對岸螺螄山的極佳位置。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2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遊桂林的導遊,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鍛鍊的機會,我會盡自己的所有能力爲你們講解的。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這一帶的山有個特點,就是在平坦的大地上和江邊,一座座拔地而起,突兀森鬱,各不相連。

我們在桂林市的中心,這邊有一座危峯。它叫獨秀峯,奇峯突起,猶如一支擎天大柱,被稱爲“南天一柱”

接下來,我帶領大家乘着木舟去觀賞桂林最美的一條江——灕江。大家能看出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嗎?對,灕江的水出奇的靜,靜得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游動;灕江的水還特別的綠,綠的簡直可以與無暇的翡翠相媲美。

大家請看,這個景點就是“象山水月”,它由象山和水月洞合成。這個象山又叫象鼻山,因爲它酷似一隻正在江邊飲水的巨象。象鼻山那深入水中的長鼻,與其山體現成了圓圓的洞穴,名“水月洞”。洞面十分光滑。

這是駱駝山,關於它的美麗傳說下次告訴您吧,

好,今天我帶大家就遊覽到這,歡迎大家來桂林,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大家多多指教,我們小次再見。拜拜!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3

象山公園地處廣西桂林市中心的灕江與桃花江匯流處,佔地面積11.88公頃,山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爲桂林山水的象徵。園內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山、水、洞、島、亭、臺、坪、徑、文物、古蹟相映成畫,美不勝收,令人心馳神往。

象鼻山又名象山,是公園的主要景點,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灕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 勝,被人們美譽爲桂林市的城徽。山體前部的水月洞,彎如滿月,穿透山體,清碧的江水從洞中穿鼻而過,洞影倒映江面,構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奇觀,“象山水月”因之成爲桂林山水一絕。

水月洞的幽奇迷紀令古往今來的墨客騷人文思泉涌,洞內外石壁上留下了歷代石刻文物50多件,多爲宋代鐫刻。象山南麓,有始建於唐代的雲峯寺,象山的東、西麓,艾有石級曲折百上。山頂平展,樹木成蔭,小徑通幽;明代建築普賢塔聳立於此,塔高10餘米,因塔身的正北面嵌有青石平雕的普賢菩薩像而得名,普賢塔形似劍柄,又似寶瓶,古樸凝重;遊人立於山頂,神清氣爽,極目遠眺,桂林山城美景盡收眼底。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得古老而年輕的象山魅力獨具。象山公園常舉辦各類花展,遊人徜徉其中,但見山之奇峭、水之碧透、洞之清幽、花之嬌媚,幾疑身處仙境,流連忘返。桂林之旅,從象山公園開始。

從濱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覽象山全景,“象汲長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園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萬年左右,地殼擡升,灕江水面由2千米寬度不斷縮小,江水在山體東麓沖刷溶蝕出一個長17米,寬9.5米,高12米,位於象鼻與象之間通透圓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陽洞。江水穿洞而過,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詩讚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與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樹蔥蔥,竹籬茅舍掩映其間。若是雨季,雲蒸霧騰,村舍與綠樹皆似披上一襲輕紗,古人稱之爲“訾洲煙雨”。將其列爲桂林八大勝景之一。此時的巨象彷彿被賦予了生命,在煙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視爲桂林的象徵,是中外遊客最爲神往的風景點。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4

逍遙湖景區位於桂林市靈川縣大圩鎮,距市區20公里,距灕江2公里,是桂林旅遊東線的一顆明珠。

景區佔地3000畝,遊覽線路長約3公里,屬於以山林、山溪、山間之湖組成的自然生態景區,是觀光遊覽和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逍遙湖景區屬於以山、林、溪、湖爲主體的自然生態景區,景區以逍遙湖、逍遙樓及逍遙街組成的逍遙勝景爲核心。延伸出龍嶺流泉、密林古風、西甌叢林、榕溪泛舟、幽溪棧道、花路詩雨以及及第小徑等6大主題景觀區。同時,通過重建以逍遙樓爲主的歷史名樓名亭名宅,通過仿古園林建築、石刻詩詞文章、歷史名人趣事、坊間古風名俗,再現了底蘊深厚的桂林歷史文化。這裏有古木參天,飛瀑流泉,古坊塔樓,是訪古問幽,娛樂休閒的好去處。

景區內另外還設有小溪趟水、跳儺舞、罰酒吟詩、叢林穿越、點狀元等互動節目,遊程之中樂趣橫生。擁有小型賓館、帳篷酒店、湖光山色景觀房,餐飲、會議、娛樂設施一 應俱全,是休閒度假和小型會議的天堂。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5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張,叫張麗,是桂林旅行社的導遊,我將和大家共同度過這段旅程,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機會,我一定會努力爲大家服務,讓大家在桂林玩得高興愉快,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多關照。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桂林的概況:

桂林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秀的秀麗風光聞名於世,每年吸引着上千萬的海內外的遊客到桂林來觀光旅遊。

桂林這一帶的山,一座座高峭聳立、拔地而起、危峯兀立,各不相連。桂林的水蜿蜒彎曲,清澈見底,在日後的行程中我將帶領大家乘着小舟去觀賞桂林最美的一條江——灕江。灕江的水是出奇的靜,靜得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灕江的水還非常的綠,綠得簡直可以與無暇的翡翠相媲美。

桂林的名稱由來是取桂花成林的意思,金秋十月正是滿城桂花飄香的季節,在遊覽期間我們還可以品嚐到香氣怡人的桂花茶和甜美無比的桂花酒。

遊客朋友們,我們的客車即將駛入桂林,熱情的桂林人正歡迎我們的到來,秀美的桂林山水正等待我們去欣賞,請大家愛護這幅美麗的山水畫卷,不要到處亂丟垃圾。希望我們在這裏能快樂平安地度過每一天!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6

靖江王陵是朱明王朝分封在靖江(桂林)歷代諸王的陵園。整個陵園規模龐大、氣勢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稱,其中有11人葬堯山,有“靖江王11陵”之謂。這11王的陵園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構成一個方圓百里,氣勢磅礴,極富江南特色的墓羣。

靖江王陵中11座王墓,襲王位的次妃墓4座,將軍、中尉、宗室、王親藩戚等墓共約320餘座。

靖江王墓羣依其地面規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類。

第一類是王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說的王陵,共10座,級別最高,墓園面積從300多畝到數畝不等,佈局一般爲長方形,兩道圍牆,三券陵門(外圍牆)、三開間中門(內圍牆)、五開間享殿與高大的寶城(墓冢)處於同一軸線,以神道相通,神道兩側序列守陵獅、墓表和狻猊、獬豸、狴(bi)犴(an)、麒麟、武士控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儀仗,一般爲11對,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後面還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門內或外建有廂房。

第二類是次妃墓,共4座,級別次於王妃合墓,墓園佈局與王妃合墓相仿,但面積及建築略小,石像生少2對。

第三類是未襲而卒的世子(長子)墓和別子輔國將軍墓,級別低於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對或更少。

第四類是奉國將軍墓,墓園面積、石像生少於輔國將軍墓。

第五類是中尉墓,分鎮國中尉墓、輔國中尉墓、奉國中尉墓三級,墓園面積、石像生依次減少,一般只有一道圍牆和墓碑,無享堂和石像生。

第六類是縣君、鄉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宮媵墓,級別最低,無圍牆和石像生,僅有墓冢和墓碑。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7

西山公園是桂林第二大綜合性公園。西山公園包括西山和隱山。西山在唐代曾爲佛門聖地,建有西慶林寺,爲當時南方五大禪林之一。今山上尚存佛龕90餘座,造像200餘尊。湖面70多畝,荷塘20多畝。公園景點有隱山六洞、西峯、觀音峯、龍頭峯、千山及巴布什金墓、桂林博物館、桂林熊本友誼館、隱山法藏寺、西湖、九曲橋等。

西山公園在秀峯區西山路東段,湘桂鐵路西側,距市中心廣場2公里。由12峯組成,主要有千山、立魚峯、西峯、觀音峯等,以西峯最高,由距今3.5億年前的上泥盆紀不大純的石灰岩地層組成。西山羣峯有個峯谷地帶,這裏安葬着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蘇聯陸軍中校巴布什金。峯谷西爲千山,山勢險峭,是南北橫列的屏障; 東北面是立魚峯,像騰躍水面的巨魚; 西北爲西山的主峯西峯; 北偏西方向爲觀音峯,峯下一危石若龍頭,名龍頭峯,峯石嶙峋,又稱"龍頭石林"。

西山曾爲古代佛教勝地。唐宋時,這裏殿宇輝煌,星羅棋佈。唐有著名的西慶林寺,亦名延齡寺、西峯寺; 宋有資慶寺、千山觀。一時高僧名士、善男信女,雲遊於此,絡繹不絕。千山、立魚峯、觀音峯、龍頭石林一帶有摩崖造像兩百餘尊,多爲唐代作品。

千山位於西山公園西峯東南。海拔357米,相對高度207米。唐貞觀年間(627~649)建有千山觀,宋時重建,廣西經略安撫使張孝祥書、靜江府知識李曾伯刻"千山觀"3個大字於觀側,均久廢,唯遺址尚依稀可辨。千山林木豐茂,景色宜人。宋詩人方孝孺爲廣西提點刑獄時,建"碧桂山林"、並刻4字於石,擬伴其母終老於此。現有石磴至峯頂,是一條曲折清幽的風景道。

桂林熊本館 1990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947.2平方米,紀念庭園1200平方米。日本民居式建築風格。由常設展廳,特殊展廳、紀念庭園組成。常設展廳設置日本八疊室、茶道室,還展出介紹熊本的照片和傳統工藝品。特殊展廳舉辦兩市各種交流展出活動。日本式庭園體現熊本居民生活習俗和情趣。熊本館是兩市人民友好合作的結晶和象徵。

桂林博物館 1963年開始籌備,1986年興建,1988年6月竣工,同年12月開館。是一座以桂林歷史文化爲主要內容的地方性博物館。佔地面積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由序廳、報告廳、接待廳、資料情報室、文物庫房和8個展廳,有"桂林歷史文物陳列",廣西少數民族風俗陳列","國際友人禮品陳列 "、"明清瓷器陳列"等項內容。館藏文物21500件。此外,還經常舉辦各種藝術作品展覽。

西峯與觀音、千山、立魚爲連座峯林、位於3峯西部,海拔357米,相對高度107米,東西長1600米,南北寬97米,山體面積82.25公頃,拾磴可達峯前之龍頭石林。遠望西峯,挺拔高聳,雄踞諸峯之土,是西山的最高峯。每近黃昏,夕陽遍灑,金光萬道,是爲膾炙人口的桂林八景之"西峯夕照"。

西峯亭在立魚峯山腰,是"西峯夕照"的觀賞佳處,因稱西峯亭。原爲木結構,建於1958年,後廢,現於舊址西一平臺上,新建鋼筋混凝上結構,單檐、攢尖頂、朱柱、綠瓦的八角亭,高10米,長寬各8.3米,面積71平方米。周有石欄,上有著名書畫家黃苗子題額,下有楹聯,"環觀千峯景; 小坐一亭風",誘人流連,極目四野,境幽林靜,開拓塊壘,頤和情性。

觀音峯在西山公園西,海拔328米,相對高度178米,高度僅次於西峯。這裏是摩崖造像的寶庫,沿石磴可攀峯頂,道側有佛像數十龕,百餘尊、高者2米,小者數十釐米。半山脊有著名的毗盧舍那佛,爲唐調露元年(679)李實所造。佛龕爲天然石窟,高3.8米,寬2.6米; 像高1.20米,胸寬0.79米,盤坐蓮臺上; 臺高0.52米。佛旁趺坐高0.9米蓮花菩薩左右各一。下有"造像記"。不遠處有西峯亭。西峯是佛教文物勝地,也是觀賞城西山水田疇、樓宇、雲霞的好地方。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8

著名的龍勝溫泉坐落在龍勝縣城東北方向33公里的龍勝溫泉國家森林公園內,像一朵美麗奇葩的花蕊一樣,它是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和靈魂。

龍勝溫泉之所以無以倫比,在於它十分優美的環境和十分優良的水質。這是一條林廕庇日、萬木合圍的山衝,密密的杜鵑樹和繁茂的闊葉林如同睫毛護佑眼睛一樣,忠實地護佑着這一潭潭從容吐納輕輕流淌的聖水。飄飄渺渺的霧氣,把這裏狹長的綠色空間幻化成雲蒸霞蔚的仙山聖境。遊客一來到這裏,都禁不住一邊高喊着“神泉!”“瑤池!”一邊急不可待地奔向它。這些鮮活閃亮的熱泉來自1200米深處的岩層,從古藤埀掛、老樹蟠曲的山腰上噴涌而出,彷彿從一座偌大的蒸餾塔蒸餾出的水一樣純淨,一塵不染,勝似瓊漿玉液。

龍勝溫泉的奇特之處,恰恰在於它不帶任何氣味,不僅能直接飲用,而且口感極好。經國家地礦、輕工、衛生部門專家的鑑定,龍勝溫泉水是優良的天然飲用礦泉水和醫療礦泉水,有關放射指標、生化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水中還含有鋰、鍶、鋅、銅等十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軟化血管、抗癌等功效,飲用和沐浴該泉水能調整神經恢復平衡,有催眠、鎮痛的作用,對神經痛、關節炎、風溼痛、糖尿病和防脫髮,均有良好的療效。

大手筆建設的龍勝溫泉景區榮獲三A標準,這裏一方面是沒留下任何人工痕跡的原始森林,一方面是一應俱全的現代旅遊基礎設施。龍勝溫泉還是一臺功率巨大的“空調機”,寒風瑟瑟,冷雨瀟瀟時節,這裏溫暖如春;外面薰風灼人,燠熱難當,這幽谷裏又是出奇地涼爽宜人,晚上入睡還需蓋上小被子,並且絕無蚊蚋的侵擾,那份安諡、寧靜,那份詩意和魅力,會讓你去了還想再來。

桂林龍勝導遊詞 篇19

桂林金鐘山景區距離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東南7.8公里(現已開通羅錦鎮至景區的水泥道路),北起響水巖,南至紅巖水庫,東起馬衝,西抵南登下洞谷地西岸,整個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景區開發的項目主要有溶洞及天坑的觀光、天體浴場、別墅式酒店、溶洞內演藝表演、跑馬場、高爾夫練習場等,是一個集住宿、餐飲、休閒、娛樂的綜合性的旅遊度假區。

桂林永福金鐘山旅遊度假區位於桂林市永福縣羅錦鎮,有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接良永二級公路相通,處於廣西最繁忙的旅遊線路——桂林至陽朔公路的中間段,是集遊覽、觀光、會務、休閒、度假爲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20xx年5月建成開放。

目前,度假區項目有溶洞奇觀-永福巖景區、地質奇觀-桂林天坑景區、森林養生之源-永福溫泉景區、“天籟·金鐘山”民俗演藝、金鐘山假日酒店、水上餐廳、高爾夫練習場、ATV山地越野車、酒吧、茶吧、KTV、多功能會議室等多種旅遊資源。整個度假區集遊覽觀光、休閒娛樂、商務會議、休閒度假、企業員工拓展訓練、科學養生等多項旅遊的產品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度假區,既融合桂林山水之精巧秀美,又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雄奇,更具有獨特的養生人文底蘊,爲您帶來回歸自然,探險尋蹤,悠閒浪漫的新生活。

桂林天坑是溶洞與天坑相融合的地質奇觀,目前是大桂林岩溶旅遊景區中唯一能從底部步行進入的喀斯特漏斗(天坑)。整個遊覽以尋“壽”開始,置身其中,可領略洞中鐘乳石巨景長廊的精美畫卷,看遍佈在巖壁上的金沙灘,尋找與灕江相通的暗河流域,沿途聽着那悠悠的流水聲,呼吸大自然的綠色之肺(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比正常值的每立方厘米1000~1500個,高出50~80倍,達到每立方厘米50000~120xx0個),欣賞着遠古時代天坑中的各種珍奇物種,讓您在仰視天坑時猶如坐井觀天,乘坐電梯到天坑頂部,向下俯視,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功的傑出創作,沿途下山,迴歸自然,周圍綠樹環抱,突顯桂林山水的魅力,更有養生之道陪您結束尋壽之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