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導遊詞(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5W

貴州的導遊詞(精選14篇)

貴州的導遊詞 篇1

貴州梵淨山佛教文化苑位於太平鄉梵淨山村寨沙組,距縣城30公里,總建築面積72082平方米,另有停車場和廣場面積13345平方米,各類道路面積60946平方米。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6億元人民幣,主要定位以弘揚佛教文化爲中心的休閒度假旅遊景區。主要建設內容爲重建梵淨山彌勒道場,打造“金頂、金殿、金佛”等壯麗景觀;用200多公斤黃金及名貴珠寶、翡翠鍛造高達5米的世界最大彌勒佛像。

風雨橋是進入景區的入口,風雨橋於2019年12月16日動工建設,橋身總長67.5米,最寬之處有9.9米,經過風雨橋,是可容納數千人的蓮花廣場,廣場中央的有放生池,廣場兩邊將設鍾、鼓樓;再往前正面爲天王殿,左邊是文殊殿,右邊是普賢殿;穿過天王殿看到的是廣場中央的七寶蓮花池,前面是大雄寶殿,左邊是觀音殿,右邊是地藏殿。走過大雄寶殿後,山勢陡然上升,虔誠禮佛信衆,須徒步一百六十八步石階,象徵佛教修行,須歷經漫漫長路、千辛萬苦,才能修成正果。再經三座石雕牌坊,穿越過去、現在、未來,最後到達未來佛彌勒世界,即色的界四重天——兜率天。

貴州的導遊詞 篇2

佛光巖景區素有“丹霞第一園”、“赤景一絕”等美譽,以“丹霞絕壁、天下奇觀”的大白巖和“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五柱峯爲主體景觀,丹霞地貌、奇峯異石、絕壁巖穴、五柱峯、白龍瀑、丹霞城堡、茶花林等30多個靚景奇觀,由小金驛溝、世外桃園、太陽谷、犁轅溝、豹子溝等五大景段構成,面積20平方公里,集新、奇、險、秀、幽、野六大特色爲一體,是赤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多得的精品自然生態旅遊風景區。

佛光巖景區出露地層全是侏羅紀、白堊紀河湖相紅色沉積岩。這種特殊的地貌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風雨侵溶等物理生化綜合作用下,形成寶塔狀、城堡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峯林狀等無數奇異的丹霞地貌景觀,丹巖絕壁、奇峯異石、崖廓巖穴比比皆是、多不勝數,大地山崖呈現出紅豔豔的赤紅色彩。因此,佛光巖景區便被譽爲“赤水乃至中國侏羅紀、白堊紀丹霞地貌發育最好,出露最齊,特色最典型的景區之一”。

景區丹霞地貌環境涵養水分多,氣候條件複雜多樣,消水洞、泉水極爲發育,溪流落差大,多瀑布;植物類羣多達2019多種,珍稀植物20多種,植物生長繁茂、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野生動物有400多種,珍稀動物10多種,種羣多樣,繁衍快速、數量衆多,自然生態系統完整。當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桃花山下雪”、“猴子林、野豬窩”等農諺,恰好成爲景區自然生態的最真寫照。

貴州的導遊詞 篇3

舞陽河從苗嶺腹地甕安發源、貫穿了黔東山地後流入汀西沅江,她把最美的河段留給了鎮遠。從黃平舊州至鎮遠城東月亮灣長達95公里的河段爲舞陽河風景區,區內有8個著名峽谷。其中,舊州至施秉的頭峽、無路峽、老洞峽和觀音峽,能稱上舞陽山峽,簡稱“上舞陽”。施秉至外傷遠月亮灣的諸葛峽、龍王峽、西峽和東峽,通稱下畫陽山峽,簡稱“下舞陽”。在這兩段風景名勝區內,灣多、難險、峯奇巖異瀑飛洞深、竹木茂密。沿河上下200多道灣,灣灣有景;200多個灘灘有趣。

頭峽處於舞陽河風景區上游,長約17公里,因迂迴曲折,被稱爲“九轉回峯”,峽長約18公里,是舞陽河峽谷羣中景色最優美的一個峽谷河段。從黃平平東寨順流而下,經過“中橋義渡”石碑,穿過“老虎口”,再從一座形如“鷂子”的山崖前通過“鷂子浪”險灘。從形若“雙流漱玉”的“滑石飛水”瀑布再順流東下,依次有儼如“金闕玉柱”的石峯和椏杈堰上的“西風竹林”等勝景。

位於這一峽谷內的無路塘,峽高潭深、林木蓊鬱,塘邊的密林深林深處自下而上着許多猴羣。遊藝機船駛入這一森林茂密、山水清幽的峽谷,有泛舟於地上迷宮和世外桃源之感。老洞峽從梭洞寨至下游的小塘河口。長約8公里,因其接近出口處有石山如婦女,河中有巨石如棺材,宛如孀婦器夫,亦稱“器夫峽”。觀音峽從小塘河口起至下游高寨止,長約5公里。峽中河曲水緩,潭深灘平,兩岸羣巒直衝雲霄。從高寨坊經下五棋,施秉城,直至下舞陽諸葛洞附近的菜花灣苗寨,河牀蜿蜒13公里。施秉城關附近的北岸,有恐龍山、雞公巖,白米倒鬥百丈飛泉等著名景點。

諸葛峽又稱“諸葛洞”,是下舞陽的開始,相傳諸葛武侯南征時曾在此鑿河以便漕運,故得其名。峽長約8公里,河兩岸懸崖高聳,瀑布飛瀉。峽內有古纖道遺蹟、水簾洞飛瀑、烏龜石等景點在諸葛峽下段河面上,可遠眺高碑村東面巨大的臥佛山。龍王峽的兩岸是近200米的懸崖峭壁,河牀陽窄處不過30米這裏便是有名的兵團陽河“一線天”。在龍王峽與西峽交匯處,有兩座奇峯巧妙地組合成孔雀開屏狀。西峽和10公里,沿岸山崖夾峙,羣峯屹立,風景奇秀,其中的西峽瀑布俗稱“大飛水”,從一堵130餘米高的石崖上傾瀉而下,氣勢磅礴。

1988年即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舞陽河風景區,除幹流峽谷外,還有諸條風光特別優美的支流峽谷,有梯級跌泉瀑布的高枯溪;有九寨溝式鈣華景觀的小塘河;有著名風景區雲臺山的杉木河等。與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相距不遠的鐵溪,山水特別清幽,早在500年前的明代中葉就成了旅遊區。

貴州的導遊詞 篇4

九龍洞是貴州省首批確定的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位於銅仁城東17公里的罵龍溪右側觀音山山腰,其山峭壁嶙峋、雄奇險峻、漫山翠竹,綠意森然,它背靠更高的“六龍山”,面臨秀麗的錦江河。爲九龍洞鋪設了一幅壯麗的外景。相傳六龍山上有六條黃龍,相邀錦江中的三條青龍來洞中相聚,九龍來到洞中,見這蓬萊仙境般的洞府,頓時私慾大發,都想將洞府據爲已有,相爭不休。待到雞鳴天亮時,誰也無法返回原來的居所了,只得盤踞在洞內深處的一巨型彩柱上,再也不能脫身。山下有條小溪,因九龍爭洞相鬧,人們不得安寧,就罵龍不止,遂有“九龍盤柱”、“罵龍溪”之名。“九龍洞”由此得名。

“九龍洞”廣大恢宏,寬70多米,最寬處達100米左右,高30--70米不等。現已探明部分,洞長2258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洞內有7個大廳,已向遊人開放3個大廳共12個景區。單是石柱、石筍就有數百根之多,30米以上的石柱有8根,20米以上的有6根,10米以上的有18根。另外,還有一豎井狀的天廳和一條地下河。各廳洞中有洞,洞內廳廳相連,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等漫布各廳各洞,各具特色,千姿百態,景象萬千。

貴州的導遊詞 篇5

雲臺山位於施秉縣北部,距縣城區13公里。雲臺山風景區是(氵舞)陽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主要組成部分,由雲臺山、外營臺、轎頂山及大田堖等羣峯組成。面積約210平方公里,主峯團侖巖海拔1066米,突起於羣山之間,因山形“四面削成,獨出於雲霄之半”,山巔如臺,加之雲霧繚繞,故名雲臺山。20xx年,經貴州省政府批准,施秉縣雲臺山景區被列爲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選地之一。

雲臺山以原始自然生態、天象奇觀、奇峯麗水、佛教遺址、道教古剎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爲特色。面積47平方公里。公爲雲臺山、排雲關兩大旅遊片區,規劃景點24處,山間珍稀等植物近400種,珍貴等動物近百種,被稱爲“植物寶盆、動物寶庫”,是貴州東線探險尋幽的旅遊寶地。

當遊人置身山巔極目遠眺,萬山叢中支騰霧繞,如白龍翻滾,奇峯聳立怪石穿空露出崢嶸,深谷林莽古藤如織,山猴攀援飛禽啼鳴,晨曦透過鬆林光柱斑讕眼,山花散發陣陣清香,畫眉跳躍枝頭高聲鳴唱,古鬆挺拔山風吹拂,構成一幅誘人的風光畫卷,被詩人贊爲“山中俊鳥”。

山中流泉淙淙,均從喀斯特地貌的石縫間噴出,不受污染,清澈可掬,順着奇山怪石間自由流淌,或爲池潭,或爲飛瀑,或爲溪澗,水聲叮咚,如歌如琴,悅耳動人,遊人到此,依樹聽泉,別有一番超凡脫俗的愜意。夏季雨盛,溪澗水漲,你又會感受到“飛湍瀑流爭喧逐,旋崖轉石萬壑雷”的豪情。難怪歷代僧侶能拋卻凡心,戒除七情六慾,耐得寂寞,與世隔絕修行一生,卻原來這雲臺山是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身臨此山,自有世人不知之無窮樂趣。到了雲臺山主峯,更是別有一番景象。站在千仞絕壁之上,極目遠眺,天寬地闊,近看,奇崖異石昂然列,爭奇鬥豔;遠眺,雲蒸霞蔚,千山萬壑沉於足下,萬頃碧綠,隨山起伏,山風吹過,有如朵朵綠雲飄飄欲仙,忽發奇想:或許真的有神仙存在於世,“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雲臺山之所以迷人,貴在“雲”上。夏季的早晨,登上雲臺山,遊人可看到磅礴的雲海奇觀。那雲霧飄忽蒼茫,忽快忽慢,忽濃忽淡,忽聚忽散,使雲臺山的奇山異石、巨木古藤時隱時現,如美女遮羞,又如仙妖顯相,耐人尋味,朝陽出處,雲蒸霞蔚,瞬息萬變,彷彿海市蜃樓,遠眺羣山,有如一幅變幻不定的魔畫。

雲臺山風景如畫,美景是數不勝數,但是也有很多景色依然被埋藏着,就好比這張雲臺山留念的景色。

貴州的導遊詞 篇6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高原明珠-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紅楓湖觀光旅遊。楓是美麗的,楓葉紅的似火,這代表着我們貴州人民的熱情,在我們如火的熱情中觀賞紅楓湖的美景,豈不是人生一快事呢?

古人說:“同船共渡三分緣”,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我們紅楓湖的每一花,每一草,每一樹,每一木,都在向您微笑致意。“山也親來水也親,紅楓湖上迎嘉賓”,不知不覺我們的船已經駛入瞭如夢似幻的紅楓湖內。

紅楓湖地跨清鎮市和平壩縣,距省城貴陽僅30公里,所以紅楓湖是貴陽各大景點中的天之驕子,是遊客心中的寵兒。有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來形容西湖的清麗與動人,但是大家可否知道紅楓湖的水域面積有57平方公里,而西湖的水域面積僅爲5.68平方公里,所以紅楓湖是西湖的十倍還要多一點。

“一夜風雨過,小島影無蹤”這些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島嶼有178座。以各自卓越的風姿點綴着紅楓湖,彷彿給明朗的鏡子上鑲上了一顆顆水鑽。更奇特的是許多島嶼隨着湖水水位的升降,時隱時現,這情景就毫不誇張的印證了前面的那句詩。

紅楓湖分爲北湖,中湖,南湖,後湖四個景區。它們猶如四大美女一樣各具風韻,每一個都能讓人神魂顛倒。北湖以島多島秀稱著。南湖以洞多洞奇揚名。中湖以水域寬闊,波光瀲灩誘人,後湖以灣多灣美迷人。聞名遐邇的“紅楓四絕”即北湖的島,中湖的水,南湖的洞,後湖的灣。這些特色增添了紅楓湖的獨特魅力,使得紅楓湖水面開闊卻不顯單調,湖灣狹窄卻不顯小氣,既融小巧奇秀,又具曠達豪雄,與“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相比雖不相同,但也有相似之處。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楓樹是孤寂的,也是充實的快樂的,它飽覽了人們的歡笑與辛酸,秋天的楓樹紅的似火,紅的似霞,紅的如花。待到楓樹的葉子漸漸變黃,枯萎。一陣風吹過,幾片枯黃的葉子飄落下來,落在地上,給大地鋪上金黃的地毯;飄到湖面,驚醒了正躲在荷葉下睡覺的小金鯉。儼然一曲“秋的筠語”所以這紅楓與這美人湖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這座人工湖就取名爲“紅楓湖”了。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南湖,南湖的面積最大,景點也最多,就像剛纔我們說的“南湖以洞多洞奇揚名”。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一組奇異山岩壁石,這是小巧玲瓏而又天然形成的“盆景山”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湖面逐漸狹窄,這兩邊的巖岸,如同斧削劍斬,有些遊人把它呼爲“小三峽”:這一片景觀石峯林立,如同倒插的刀劍,給秀美的湖水增添幾分陽剛之氣,人們把它稱之爲“小石林”這裏的岩石別有風姿,它橫看不成嶺,側看不成峯,它一片又一片的向上堆積,猶如帙卷浩繁的典籍人們把它稱之爲“峭壁天書”如果把南湖的景觀比喻成一桌“滿漢全席”的話,那麼我們剛剛看到的僅僅是幾碟小菜,真正的大菜是將軍灣一帶若干優美的溶洞,這些溶洞個人具特色,互不雷同,要想全部遊覽,至少得3天時間。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將軍洞了。紅楓湖建成後湖水滲進洞底,於是形成了水洞。需要乘船遊覽,大家可盡情的享受登舟入湖的樂趣。與它隔湖相望的就是打魚洞了,打魚洞所在的山腰上有一座苗族聚居的山寨,全寨十多戶人家全是苗族,這裏的苗族婦女穿藏青色的對襟上衣和百褶裙,在衣領,衣袖,背部,裙邊點綴着桃花圖案,顯得極其雅緻,加上銀耳環,銀項圈,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現在我們的船正在向後湖行進,水道越來越窄,眼前有山阻隔,給人“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等船到山前,卻別有洞天,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後湖灣汊衆多,縱橫交錯,沿岸不僅可以看到田園風情,而且還可以看到若干古戰場遺址,只需聽一聽這些遺址的名稱,就可知道這一帶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小關堡,營盤,石城。明清之際這一帶發生過幾次戰爭呢:一是明王朝與水西各族聯軍的戰爭:二是清初吳三桂割據勢力與清軍和地方豪強的戰爭:三是當地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戰爭。

看了南湖的溶洞,後湖的汊灣和古戰場遺址我們的遊船駛向了以島多島秀著稱的北湖看這裏大大小小的島嶼像兩串翠綠的珍珠。旁邊是名族村中的侗寨了,這一片湖區叫做侗苗衝,包括侗,苗,布依三個寨子集中體現了貴州侗,苗,布依等名族的文化歷史,生活習慣和建築風格的特點。

“世人爭說西湖好,曲檻弓橋匠意多,我愛紅楓無斧鑿,碧波千頃擁青螺。到了這裏我們紅楓湖之行就告一段落了,您是否還在爲那明淨的湖水,優美的島嶼,婀娜的汊灣而流連忘返呢?沒關係紅楓湖歡迎您下次再來,爽爽的貴陽在等着你,多彩貴州在等着你。

貴州的導遊詞 篇7

織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澗縱橫,古蹟衆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衙署、寶塔、泉井、津樑、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分佈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經城內的貫城河畔。

織金古建築多爲倚崖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幹欄式吊腳樓。大部建於“改土歸流”之後,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鬥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餘座。其後屢有修建,形成現在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

華橋位於城關鎮貫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橋”。始建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順治十八年(1661)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三孔石拱橋,長18米許,寬4.7米,主孔淨跨15.7米,矢高約10米。

東山寺位於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於康熙八年(1669),光緒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東向西。依山就勢而建,由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觀音閣組成。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xx平方米。現存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前殿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闊2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7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頂。前帶廊,深2.1米,置斜靠背欄杆。正殿又名梵帝宮。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面闊16.7米,進深三間,通進深7.8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正殿前左廂爲鐘樓,右廂爲鼓樓。

回龍庵位於城關鎮清泉路東段南側。建於康熙八年(1669),光緒十三年(1887)擴建、維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後殿、右禪房、左山門、得月樓組成。佔地面積約36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0平方米。後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4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1米,前後帶廊,擡樑穿鬥混合式懸山青瓦頂。殿內設須彌座神龕。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米,前後帶廊,擡樑穿鬥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得月樓面闊三間,通面闊8.36米,進深五間,通進深6.24米,帶周圍廊,深約1米。穿鬥式木結構重檐歇山頂。

炎帝廟位於城關鎮城南路中段東北側。建於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戲樓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9米許,通進深19.5米,穿鬥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後帶雙步廊,深1.9米。戲樓二層,通面闊9.12米,通進深7.12米,穿鬥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

太平橋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於康熙年間。東西向,跨貫城河。二孔石拱橋。長28米許,寬13米許,西側主孔淨跨23米許,東側泄洪孔小,上爲引橋,矢高8米許。1976年增設大理石浮雕望柱、欄板。

日升橋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與下游月華橋共取“日月昇華”之義,故名“日升橋”。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連接東西橋頭,爲貫城河上5座橋樑之首,人稱“上水關”。光緒十三年(1887)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0米許,寬5米許,淨跨14米許,矢高5米許。

童生橋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因位於城關鎮北永安門東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橋”。相傳所撥銀兩恐不夠支出,全州童生捐資助建,名“童生橋”。俗稱“下水關”。始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擴建後更名“重興橋”。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5米許,寬7米許,淨跨19米許,矢高12米許。

鬥姥閣位於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南側。建於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東向西。原由閣、左右涼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築組成。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存0,三層三重檐六角攢尖青筒瓦頂。一層長方形,面闊11.75米,進深8.15米。二層四邊形,長9.5米,寬6.3米。三層六邊形。撐拱、隔扇門窗、風窗等木雕精湛。

小街龍王廟位於城關鎮城南小街四方井。始建於清初。坐西向東。由山門、大殿、觀音閣組成。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60平方米。大殿面闊三間,通面闊9.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米許,擡樑穿鬥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後雙步廊,前廊深1.82米,後廊深1米許。隔扇門窗。觀音閣,面闊三間,通面闊7.7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6.2米,穿鬥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隔扇門窗。

貴州的導遊詞 篇8

“格凸”一詞爲苗語,意譯爲跳花聖地。

燕子洞位於下格井南約1公里,是世界最大最壯觀的溶洞,它以雄、奇、險、峻的岩溶地貌景觀爲特徵,長約12公里,在116米高、25米寬的巨形拱門下是270米長的河灣。可泛舟進洞,洞壁陡峭如削,上萬只燕子翻飛其間,築巢棲息,又名“燕王宮”。每到清晨,當縷縷晨曦從通天洞進入時,上萬只燕子便從洞內飛出,若彩雲出岫,如紫氣東來一般。

天星洞位於格凸河逆流10公里處,星星峽之水進入伏流後從天星洞流出。天星洞高約110米,寬40米,洞口呈長方形,洞口巨大橫跨,洞壁石幔懸掛,遊客可乘船進洞約200米,青山綠水和暗河溶洞相映襯,清秀脫俗,格外迷人。洞內棺木高懸,成了千古之謎。

穿上洞從大穿洞口外面沿石階而上,洞高50米,寬70米,長137米,洞若天橋。洞底與格凸河相對高差爲正的226米。洞底及坡谷上長滿了熱帶植物,棕竹林、野芭蕉和方竹林,依次展布。在穿上洞左面的120米高處又是一巨大巖洞可上至山頂。

通天洞在燕王宮洞內,河灣的盡頭,實爲“燕王宮”的天窗,深370米,寬200米。晨曦傾瀉,與洞頂滴下的岩漿染成五光十色,交織成一幅美麗的錦簾。越過源於豎井的混沌之後,水流繼續向前,穿行於12公里長的暗河伏流和大小洞廳之中。

響水洞位於大穿洞與小穿洞中間,是格凸河伏流系統的樞紐。實際上是一個大的豎井,井口直徑約150米,人在上面能聽到水流聲響,卻見不到底,豎並底部是溶窪。沿東邊頂端的中壁往下可到達暗河邊,垂直到河邊的突狀巖壁有270米高,據此推測該豎並至少有210米深。河流在豎井底部的巖塊中開出一條水道後,咆哮旋轉於甄穴中,形成地下巨大的環流景觀,消失在水倉之中。

苗廳位於燕子洞內7.8公里處,是1989年中法兩國洞穴專家發現的,因附近有苗寨而賦名爲“苗廳”,在小穿洞口往裏走約500米處,洞長約700米,寬215米,平均高70米,面積達12萬平方米,容積在700萬立方米以上,是世界第二大喀斯特洞廳。洞內石筍、石柱、石幔等琳琅滿目,在大廳的西北部有高達38米的巨大石筍,實屬罕見。目前苗廳內有6個支洞尚未探明,在洪水季節,洪水將穿越大廳,從岩石上傾瀉而下,形成多級暗河瀑布羣,頗爲壯觀。

貴州的導遊詞 篇9

各位女士、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歷史文化名城鎮遠。

我姓某,名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某,某導。我感到非常榮幸,有機會與各位結緣。今天我們觀光、遊覽的品種是民族風情。那麼,小某就帶領大家去看過究竟。若有不到之處,敬請多多包涵。

今天,我們前往的景區叫潕陽河景區,爲A線,也叫北線,沿途有不少景點。在古城鎮遠流傳下來的頌景歌這樣說道:“白米倒斗府後坡,松溪夜月永不落。五燕磯翻轉金錢水,香爐巖下白浪多。五老山上施號令,二仙傳道樂呵呵。文德關前雲梯路,祝聖橋唱太平歌。”歌詞中說道的二仙和文德關,就是我們前行途中的兩個景點。其實嘛,應該是四個方面的內容。即二仙拱北、雲根五漏泉、古驛道、文德關。

二仙拱北

(汽車行駛出城後,大約在加油站至金家灣一帶都可以看到),請大家往左前方的山上看,那裏有兩座人形的山峯是吧。從方位而言,它們所在的位置處於南端,面對着北方,又因山形奇特,且較爲突出。所以,古人將此列爲明代外八景之一。並賦有兩首詩詞爲證。其一:漠漠煙雲萬象森,仙靈飄渺接城陰。密疏綠樹多風雨,明滅青靈自古今。同志祭傾唯愛日,單枕辰拱獨銘心。年來兀坐江天闊,指點幽人何處針。其二:鏤刻誰知造化工,昂藏道服隱山中。三更出沒百靈護,萬里扶搖一氣雄。黔甸有山皆向北,潕溪無派不向東。行雲行雨都通澤,笑傲依然倚碧空。都對此作出了深刻地描寫,同時把周圍環境也參揉進去了,令我們不得不佩服。

雲根五漏峯

是指這一帶參差不齊的,秀美的山峯中有五道溝壑,平日裏毎道溝壑裏面都有山泉流出。若是在大雨過後,還有增添景緻的瀑布。而雨過天晴之後,在陽光照耀下的霧氣慢慢的,逐漸形成一道道白雲繚繞山間,有時還會出現七色的彩虹,真是美麗極了。山中的泉水甘洌清甜,爲古驛道上的馬幫和行人提供了方便。人們總愛在山泉旁停留下來,喝喝水,聊聊天。於是,久而久之,文人雅士們便取了個“雲根五漏泉”的名稱,並一直流傳下來。

古驛道

大家快看,山腰中隱隱約約地露出過去的山道,那就是古驛道了。是古代印緬、雲南等象隊、馬幫必經之路。它是經過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開鑿出來的,全是用青石和鵝卵石鋪砌而成。剛纔說到那一帶常有白雲繚繞,所以,人們將古驛道上的蹬蹬階梯稱之爲“雲梯路”。

文德關

文德關,是雲貴進入鎮遠古城的第三道關樓。它的原名叫“油榨關”,後來,人們在太平盛世中,將其改名爲“文德關”,是取文教風化,施行仁政之意,武功還得靠文治,以德服人嘛。爲此,古人有讚美之詞爲證:“邊疆多設險,此地獨嵯峨。關依巖間立,人從石隙過。諸峯環鎖鑰,萬載戢干戈。允矣稱文德,嘉名自不磨。”使邊關雄奇險峻的情景躍然在字裏行間,把兵器收藏起來,是得到朝廷應允的事情,名稱自然是永遠也磨不掉的。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段時間,曾經關毀跡滅,但文德關這個不朽的名稱卻一直銘刻在人們心中,並沿用至今。如原來的文德公社,當今的文德社區。如今,政府已經恢復了城門與關樓,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鎮雄關

鎮雄關又稱“望雲關”。因其山高關雄,時常看到關下雲蒸霧繞的情景而得名。古人有“一徑巉巖入碧空,關門控據上游雄。狼煙盡掃偏橋路,雁使謠傳潕驛筒。廢壘蠻花開雨後,蠻洞仡鳥語風中。丸泥已足封疆宇,鎖鑰何勞借寇公”詩句,不難看出關隘的雄偉壯闊。大家由此向西北方向望去,那裏有兩座橋樑是吧?過去在橋樑的上方原有一座關樓,名叫“九曲關”。《鎮遠府志·關樑》載:“九曲關,在偏城東劉家莊相見坡西頂。”是通往鎮遠城的第一道關樓,與鎮雄關遙相呼應。所以,古人江兩關之間的山坡叫作“相見坡”,下面流淌的溪水叫作“相見河”。歷代都有褒貶不一的詩文描述:“上坡面在山,下坡山在面。相見令人愁,何如不相見。”“轉嶺盤盤出,回溪派派生。山腰高束日。馬首下窺雲。”“誰鑿三重岡,亙此有線長。相去十里中,行人屢謀面。。。。。。”等等,詩人們都由衷地表達出自己觸景生情的內心感慨。同時,我們也不難領會出曲折盤旋的古道的真實內涵來。當然,過去這裏森林茂密,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一目瞭然,自然會引起古人的極大興趣。除此而外,值得一提的倒是九曲關下面的石橋了。它雖然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才修建的,但它卻是我國最早的立交橋之一,而且還承擔了抗戰時期援華物質運輸承載的重任,爲抗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公路不僅從它下面通過,而且又盤旋從它身上通過,人們形象地把它稱爲“鵝翅膀”。時任國民黨高級將領兼貴州省主席的薛嶽還親筆題寫了“鵝翅膀”三字,刻在離橋不遠的地方,至今仍然還保留在石壁上。

“鵝翅膀”還有另一個名稱,叫“螺絲橋”。在橋上面還發生過一件感人的故事哩。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了,在我國剛剛對外開放不久,鎮遠就迎來一個日本訪華團。這個訪華團的成員很特殊,他們是在抗戰時期被關押在鎮遠“和平村”裏的日本戰俘。他們經過教育改造後,成爲“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盟員。當由貴陽方向至鎮遠的汽車行駛到此時,其中一位名叫長谷川敏三的老人叫停一下車,他是這個訪華團的團長。車停穩後,他用日語叫訪華團的全體成員下車,一齊朝着鎮遠方向跪拜。事後才知,他們把鎮遠稱爲“再生之地、第二故鄉”。他們認爲“和平村”使他們獲得新生,在日本,他們感謝中國人民,來到貴州,自然要感謝鎮遠人民了。後來,還有兩次,他們仍然像這樣跪拜,包括他們的妻室兒女在內。那種感激之情,真讓人難以忘懷。

停車場至碼頭

現在,我們即將正式進入潕陽河景區了。在上游船之前,我們還將步行幾百的路程。不過請大家放心,沿途有許多景緻能讓大家欣賞。在車中我們講到相見坡,達到這裏我們看到了相見河,並要沿着它走到碼頭。這只是相見河的一部分,到了碼頭還有一段遊船的路程,才與潕陽河相會,一直流到八百里洞庭湖。

請大家往對面山崖上看,在那石壁上有一條裂逢的洞,洞裏面有一塊白色的石頭,像一隻鴿子是吧?這個景點就叫“百鴿迎賓”。今天,大家都是我的貴賓,也是鎮遠人民的貴賓,那就接受白鴿的歡迎吧。

這裏叫“三劍峯”,是因那三根依附在山崖上石柱,就像三支直指蒼穹。但也有人把它們比喻成少數民族使用的三支禮炮。所以,這個景點又有一個雅名,叫“禮炮三響。”

哇,快看左前方,在那山谷內有三座秀美的山峯,名叫“三秀峯”,又名“閨門三秀”。

前面有一座山峯形如一艘巨輪向我們駛來,人稱“鉅艦峯。”又有人看了電影后把它戲稱爲“泰坦尼克號。”大家說像不像呀?!

我們再看看對面的山峯,像不像鉅艦上的桅杆,或者煙囪?如果仔細看又似朝着天空豎起的一個的名字吧。我們一路走來,沿途的山谷有那麼多的迷人景緻,竟連山神爺也不得不伸出拇指誇獎一番。同時,也有表揚大家的意思在裏面,它認爲大家不辭勞苦來到這裏,依然是高高興興、有說有笑的,怎麼能不誇獎呢。

隨着方位的移動,我們再看看那山峯驀然變成一頭兇猛的雄獅,此景就叫“雄獅回首。”而那山峯上的松樹,維妙維俏地像獅子的尾巴吧?我們的正前方的山上有一個大窟窿,那就是“南天門”了。但根據橋樑的結構看,人們又把它稱爲“天生橋。”的確,它是天然一座石橋。我們再把視線移到左前方,那山峯就像一隻昂首的雄雞是吧?這個景點就叫“錦雞峯。”看了這三座山峯,就引發出一個動人的故事來。相傳有一次動物們在這裏聚會,不知爲了什麼原因,雄獅和錦雞突然打起賭來。它們爭吵的不可開交,引起動物的注意,一問才知,原來它倆在爭看誰能把南天門叫開?最後由大象當主持,動物們都安靜下來。雄獅認爲自己的聲音大,自作聰明地要求先叫。大象在徵得錦雞的同意後,就讓雄獅先叫。那雄獅鼓足力氣大聲地叫呀叫,一直叫到天黑,叫到一更天,叫得筋疲力盡,也沒有把南天門叫開。

而聰明的錦雞在雄獅叫的過程中,卻養足了精神。待一更天過後,錦雞張開喉嚨大聲叫了起來,不一會兒,南天門開了,天也漸漸亮起來。動物們立時歡呼雀躍,並嘲笑雄獅,讓雄獅感到無地自容。好了。在大家上船之前,我把前面的景點作一個歸納:相見谷中鴿迎賓,禮炮三響敬客人。閨門三秀含嬌羞,鉅艦遠航不思歸。雄獅昂首長天嘯,錦雞叫開南天門。若想暢遊潕陽河,快快請到船中行。

我們現在開始水上游覽之旅,不過,還沒有正式進入潕陽河,仍然還在相見河中。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潕陽河的景觀是多麼的奇妙和引人入勝。在船行駛的左前方有一座山峯,峯頂上有三塊石頭似人狀。前面一個肥大的石頭像豬八戒,中間一個帶着僧帽正襟危坐着,像是唐僧,另一個站立一旁,想像沙僧,那就叫“唐僧師徒峯。”原來,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來到這裏是又累又餓,只好坐下來休息。勤快的美猴王孫悟空出去化緣去了,留下他們三人在這裏等候着。雖然他們後來終於到了西天,也取得了真經,但這裏卻留下了他們的化身,不然,我們怎麼能看到這個景點呢。

我們的正前方有一堵石壁擋住了去路,大家不妨猜一猜,遊船將向哪個方向走?是向左,還是向右?另外,請大家注意,前面的石壁上有什麼?再看看水中有什麼?石壁中間的岩石像不像一個行書的福字?原來,石壁上有一道半圓形的凹槽,與水中的倒影連在一起後,就變成了“破鏡重圓”的景觀來。說起“破鏡重圓”,還有一個故事哩。相傳在古代南北朝時期,有一對夫妻。在戰爭來臨之際,爲了怕失散之後難以相聚,就把一面銅鏡打破一分爲二,夫妻二人各佔一半作爲相聚的憑證,並且相約在正月的元宵節執鏡相見。後來,他們果然在逃難中失散了。到了元宵節那天,丈夫按照相約的時間去找妻子,但沒有找到。而且,一連去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可是他毫不猶豫,他堅信自己的妻子的忠貞。果然,在第四年的元宵節中,夫妻倆終於團聚了。

另外,在這裏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過。大約十幾年前,有一位遊客在這裏照了一張像。那時數碼相機還沒有流行,他用的還是膠片機,待他回去洗出來後,在不經意間,他把照片豎起來看。這一看,讓他驚奇地發現,“破鏡重圓”裏面出現了好幾個佛像,大佛套着小佛,真是一大奇觀呀。有相機的朋友們,趕快拍照吧,如果你們與佛有緣,就一定能照得出來的。

好了,我們再看船行的左邊,那裏有一個洞穴,洞中有個石頭如人像。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美好的名稱,叫“滴水觀音”。那中間還有兩個鐘乳石,一上一下,下面的像一條眼鏡蛇,正在與上面的蟒蛇頭對峙着是吧。

我們前行的右前方,有一個僻靜的河灣,叫“鴛鴦灣。”每年的冬春兩季,有成羣結隊的鴛鴦到這裏來過冬。那一隊隊恩愛的鴛鴦着實令人羨慕。前面有五座緊緊相連的山峯,而且神態各異,似五位老人在談天說地,把酒臨風,人稱“五老峯。”由這裏望去,五老峯最南邊一座山峯上,有一塊石頭似人狀,很像一個人正在向山坡上爬去,於是,便有了一個名稱,叫“石人爬坡。”

在我們的左前方,有一根石柱,名叫“將軍柱。”它所在的位置正是相見河與潕陽河的交匯處,就像一位恪守職責的將軍,堅定地站立在那裏,成爲這一帶的守護神。有人說“將軍柱”是潕陽河的“導航標。”的確,在人們行船迷失方向的時候,只要看見將軍柱,就能知道相見河在哪裏了。

現在我們的遊船已經進入潕陽河的幹流了。潕陽河是古代武陵五溪之一,處於沅江的上游,發源於貴州黃平縣與甕安兩縣交界的都凹山。流經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玉屏、新晃、芷江、懷化等地入沅江。在古代鎮遠境內有小三峽之稱,即諸葛峽、龍王峽、西峽。我們現在暢遊的地方就是龍王峽了,龍王峽一帶,是整個潕陽河最美的一段。其標誌性景觀“孔雀開屏”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一會就能與我們見面了。

臘肉巖·龍涎壁。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石壁上的那些鐘乳石,很像廣大農村農戶家中的臘肉是吧。在旁邊有一大塊彎曲的鐘乳石,就像一條龍,在望着那些臘肉,而那流淌的水,彷彿就是龍的口水是吧。其實,那些惟妙惟肖飄着香氣的臘肉,也很能勾起我們的食慾是不是呀。

在我們的右前方,出現一道瀑布,它的原名叫“龍王泉”。原來呀,上面建有一座龍王廟,泉水和“龍王峽”也因此而得名。由於瀑布從高高的山崖上往下跌撞,形成三級疊濺的形態。所以,就有了“三疊水”的稱謂。正所謂“一唱三嘆”,富有詩情畫意是吧?這裏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瀑布景觀,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那瀑布跌在水中之後,自然形成一道彎彎曲曲的形狀,就像一條小白龍,真棒耶。請大家乘此機會留個影吧。

珍珠泉·三疊水。這一道景觀,名叫“珍珠落玉盤”。聽這名稱,不由人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來: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看那水珠,的確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惹人喜愛啊。

孔雀開屏。大家快看,在我們的左前方,一簇簇鳳尾竹頻頻向我們點頭致意,好像是在歡迎您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孔雀開屏”,它另有一個名稱叫“孔雀峯”。民間曾經流傳一些動人的故事哩。

在明清時期,有這樣的記載:府之西十里有“雙白石柱,臨江駢立,一大一小,高數十丈。”實際上,就是兩個巖體在海水的腐蝕下,經過數萬年的淘洗、沖刷後形成的。此情此景,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當代著名歌詞作家喬羽,在泛遊潕陽河後,即興寫下:“也曾潕陽泛輕舟,青山嫵媚水溫柔。照影時觀鳳擺尾,臨波又見龍擡頭。既有怨女望夫婿,豈無徵人思歸舟。難言桂林甲天下,權將三峽作同儔。”他把潕陽河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聯繫在一起,進行對比。由此不難看出,當時他的心境是何等地激動。想不到這裏的風景,是如此之美。

20_年著名作家葉辛觀看孔雀峯後,將對面的山形作一比較,將北岸稱爲“雄峯含秀。”這樣一來,一剛一柔,一雄一秀,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的確,這個美景,讓許多人陶醉,讓許多人流連。既然如此,大家快快拍照留影吧。有道是:不在潕水照個像,枉來鎮遠走一趟。

火燒赤壁。請看在我們的右手方向,這裏叫“火燒赤壁”。石壁長約400米左右,觀其上面,石壁黑裏透紅,就像被火燒了一樣。不過,既然叫火燒赤壁,就能讓人聯想起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周瑜聯合抗曹的故事來。“蔣幹盜書”,使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在一瞬間就“灰飛煙滅”。那情景,彷彿就在眼前呀。

玉壺潭。快看左前方,那被三面山峯包圍的地方,有一個深潭叫“玉壺潭,”又名“坐井觀天。”那深潭裏面靠山地方,還有一小型飛瀑流泉,其景被稱作“玉壺流泉。”曾經有一段時間,遊客們可以在裏面洗洗澡,遊游泳,拍拍照什麼的,很是愜意。若是能夠在無污染源的水中,暢遊一陣,過一把癮,瀟灑一回,那該有多好哇。

匏瓜寨·長壽村。大家請看,那裏有一條山路,通往上面的村寨。村寨叫匏瓜,又名長壽村。

這裏是一個大石崖,崖上有一塊平地,近百畝良田養育着上面的苗族同胞。我們現在可以欣賞到約五百米的山崖,那山崖中的鐘乳石形成各種形態,有的如“樓臺”、“鼓角”;有的像“倒肝覆肺”,也有人乾脆叫作“牛肝馬肺”:有的猶如“銀牆、鐵壁、輕雲薄霧”等等,要是我們把它連貫起來看,又似一組浮雕和畫廊。所以,人們又將此景緻稱爲“潕水浮雕”或“潕陽畫屏。”這裏的地形地貌,幾乎跟中河山一樣,只是沒有貼崖古建築而已。

從山崖的地形來看,又是一大怪現象。按照山脈的走勢,雲貴高原呈西高東低狀。而這裏的臺地卻是東高西低,形成梭子狀,在梭子的盡頭處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自然的溶洞,看上去就像一條大魚的眼睛是吧?山崖在這裏,就變成了一條大魚囉。更加巧妙地是,正好在大魚的頭部,有一塊山石,那山石又像一個披上蓑衣、戴着斗笠的漁翁。此景就叫“姜太公釣魚”。

傳說中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請看那條大魚緊緊跟在魚翁的後面,確實印證了這個傳說。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麼一個奇特的景觀。所以,曾經有人根據這一現象,就把上面的村寨叫做“魚背上的長壽村。”

說起匏瓜寨,還是個神祕的地方。其中,有匏瓜神物和長壽溫泉。那麼,匏瓜爲何物呢?它屬於葫蘆科,可以製作成笙、芋之類的樂器。所以,被稱爲古代的八音之一。說得通俗些,當今現在流行的葫蘆絲,就是用匏瓜做成的。

在山寨下面的懸崖中,就是剛纔我們看到的山路旁邊,有個不大的洞穴,洞中有一鐘乳石,形似葫蘆,古人就把它稱作匏瓜。又因匏瓜可作樂器。葫蘆,諧音通福祿。是人們渴望的吉祥物,在民間,我們常常看見牆體上、門窗上,有葫蘆的圖案,叫暗八仙,代表鐵柺李。因此,把它視爲神物,也就把匏瓜作爲山寨的名稱了。

再說匏瓜溫泉,它是天然礦泉水,常年累月的溫度,保持在25℃——28℃。因爲,水中含大量有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以,長年飲用後,能使人延年益壽、返老還童。這就導致匏瓜寨70、80歲以上的老人很多,也就是“長壽村”的祕密所在了。

匏瓜寨,地處潕陽河畔,有良田百畝左右,糧食豐盈。農閒時,匏瓜人卻是捕魚的能手。家家都有一兩隻木船,這船隻用途可大啦。比如捕魚呀、作爲交通工具呀,往返於城鄉之間。而且,幾乎三年級以上的少年男女,不僅能游泳,還會撐船,他們平常往返於學校之間,在水中如履平地。匏瓜有着美麗的田園風光,遠山近水,苗寨木屋,古樹老藤,潺潺流水,鮮嫩菜蔬,可供休閒、度假、洗溫泉、垂釣、游泳、農家樂等等活動,的確是個難得的世外桃源。

大象飲水。在我們行駛的右前方,有幾座連綿起伏的山峯,其中有一座比較凸顯,像不像一隻大象的鼻子,一直插到水中呀?它的兩邊,還有明顯的眼睛和耳朵是吧?

相傳在元、明、清時期,經常有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象隊,到我們國家來進行朝貢。有一次,象隊來到離潕陽河不遠的古驛道上,這一隻大象聽到了流水的聲音,就不顧一切地跑到河邊來飲水。也許是它太乾渴了,大象飲啊又飲,把肚子喝得滾圓滾圓的,最後,連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這樣,它變成了山,永遠留在了這裏。這個景觀,就叫“大象飲水。”

鼎足峯。在我們的左邊,有三座獨立的山峯,它們分別佔據着一個山頭,形成品字形的鼎立狀,其名就叫“鼎足峯。”看見這個景緻,也很能讓人聯想到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劉備三足鼎立,相互抗衡,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種.種情景。傳說,後期諸葛亮在南征時,七擒孟獲。曾經派軍隊在上游的河段,開山鑿石,打通河道,實行漕運。此是後話。

白水溪·姊妹峯。”現在,我們看見另一條支流——白水溪。

這白水溪,發源於鎮遠與施秉交界處的水花村和花山村,因那溪水潔白透明,無污染而得名。在遊船行駛的右前方,有兩座相依相偎的山峯,猶如一對恩愛夫妻。所以,人們戲稱它“夫妻峯”。而在不遠處,還有類似的兩座山峯,人們把它稱爲“姊妹峯。”這兩處山峯,又叫雙姊妹峯。

苗姑採藥。在我們的左手方向,那半山上有一岩石,上面生長着幾棵小樹。它像不像一個揹着背蔸上山採藥的苗家少女呀?這個景觀嘛,就叫“苗姑採藥”啦。相傳在潕陽河流域,原本是苗侗等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很久以前,這一帶曾經發生過一次大瘟疫,死了很大的人。美麗的阿花見到這種情形,心裏很難受,心想不能再讓瘟疫繼續發展下去。於是,她憑藉祖上流傳下來的醫術,到處尋找苗藥,醫治好了不是的人。有一次,當她來到這裏時,突然遇到一條惡蛇,向她吐出毒氣,並緊緊地纏住阿花。美麗的阿花中毒後,沒有力氣擺脫毒蛇的纏繞,慢慢死去。後來呀,她叫變成了那塊石頭了。

餓虎撲羊·金蟾觀魚。在左前方,離水面不遠的石壁上,有一塊白色的石頭,很像一隻小羊羔吧?我們再看看它的上面,是不是有一隻老虎的頭部,正在張開血盆大口想吃到小羊羔呀。那就叫“餓虎撲羊。”如果我們再仔細地看那虎口,伸出的“舌頭”卻又像一隻蟾蜍在觀看河面是吧。所以,它又有一個“金蟾觀魚”的名稱。

駱駝峯·金龜望月。在前方的那座一頭山峯,形似巨大的駱駝,人稱“駱駝峯。”再看河灣中的那座圓形似的小山丘,它的上面還長着一些小林木和蘆葦,像不像一隻浮在水面的大烏龜呀?這個景點就叫“金龜望月”啦。前面就是白水溪,它沿途還有許多的景緻,只可惜遊船不能在小溪航行。要不然呀,那溪畔的景緻會讓大家流連忘返的。好了,就讓大家帶着一絲遺憾返程吧。如果哪位先生、女士有興趣的話,不妨在白水溪景區開發出來後,再來看看苗寨,聽聽蘆笙,瀏覽飛瀑流泉,由上而下漂流下來,到此上游船,也不失爲一件快樂的事情。

由於這白水溪的水質好,所以,在這河灣裏面,養育着許許多多的目前世界上,瀕臨絕種的一種單細胞動物——桃花水母。不信嗎?大家往河裏看,是不是有許多乳白色的物體在水中蠕動呀,那就是桃花水母啦。

在整個潕陽河中,還養育着很多的水生動物哩。除了桃花水母比較珍貴外,還有一種白色的魚種,名叫“銀魚。”它也是非常講究水質生存環境的生物。銀魚的肉質極佳,可是很難捕捉得到,怎麼辦呢?這一帶的漁民還是很會想辦法的,他們就在夜間點上馬燈,燃起火把。銀魚見到亮光後,便蜂擁而至。這個時候啊,漁民們只管捕撈就是了。說到這裏,我想問一下,大家想不想吃一次苗家的酸湯魚呀?想啊。那麼,我們就前往匏瓜山寨去吃銀魚吧。

在匏瓜寨,除了吃銀魚外,還有鱖魚、蝦魚、鯉魚、鰱魚、黃尾魚、色花魚、桃花魚等等,那苗家制作出來的酸湯魚,另有一番風味,真是酸中帶鮮、鮮中帶辣、辣中帶香,令人吃了還想吃,回味無窮哇。

一線天。我們的船繼續往前行,就可以看見龍王峽最險峻的地方——“一線天。”看見這狹窄的河道,有些令人感到心驚膽戰是吧?的確,據過去行船的老船工講,這一帶的獼猴討厭之極。它們只要看見下面有過往船隻,就會淘氣地拋下石頭和野果之內的東西。雖然傷不着人,但也令人感到畏懼。所以,人們只要一經過這裏,往往都會大聲吆喝起來。爲什麼呢?一是爲自己壯膽,二是嚇嚇獼猴。

高陂湖。過了一線天后,能讓人產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來。前面出現一個大湖,兩岸苗寨在古樹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寧靜。那冉冉升起的裊裊炊煙,彷彿把人們帶進世外桃源的美景之中。湖面上偶爾看見一兩隻烏篷船,漁夫在船頭撒網,或者在垂釣。如果運氣好的話,大家可以買上見尾活蹦亂跳的鮮魚哩。拿到岸邊農戶家中去加工,搓上一餐美味佳餚,也不枉來潕陽河遊玩一趟。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去湖邊的農家樂,吃上美美的一餐魚,也是可以的。

臥佛山。在波光粼粼的高陂湖中航行,能夠給人帶來輕鬆愉快的感覺是吧。大家隨着我的手勢看一看潕陽河的北岸,有幾座連綿起伏的山巒,像不像一個彌勒佛睡在那裏?那就是“臥佛山”。也有人叫它“偉人峯”,因爲,它的現象很像一個偉人。

相傳唐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有一天來到這裏。豬八戒看見湖水,忍不住便跳到湖中去洗澡。被湖中老青龍發現了,把他捉住關進湖中的龍宮裏。原來,老青龍聽說吃了唐僧肉,不但能長生不老,而且還可以永遠列爲仙班住在天宮之中逍遙自在,再也不受地上春夏秋冬的煎熬。他打聽到唐僧有三個徒弟,豬八戒就是其中之一。當唐僧師徒來到這裏後,老青龍便心生歹意,順勢就把八戒捉住。哪知八戒的大師兄孫悟空是何等了得,悟空得知八戒被捉,就用金箍棒攪得湖水如天搖地動般,把老青龍的龍宮攪得搖搖欲墜。孫悟空大聲叫道:“哪裏的孽障,快快把我師弟放出來,不然,就叫你不得好死。”老青龍聽得叫喚,忙披掛上陣。也不與悟空答話,直接與悟空廝打起來。它那是悟空的對手,若不是如來佛座下的迷勒佛及時趕到的話,老青龍肯定是命喪黃泉了。這也是老青龍命不該絕,纔得到如來佛的搭救。所以,老青龍躲過這一劫之後,便到下游的中河山中的洞中潛心修煉,爲民間做了許多善事。最後,終於修成正果。它居住修煉的山洞,就是被人們稱爲“青龍洞”的地方。

話說孫悟空見彌勒佛擋住了老青龍那致命的一棒,讓老青龍乘勢溜走了。真是又氣又恨,便放出瞌睡蟲,又使出定根發,讓彌勒佛被叮咬後,頓時倒下呼呼大睡。久而久之,便留下了化身,供人們瞻仰、觀望。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情形了。

現在我們到了諸葛灘,那滔滔白浪捲起千堆雪,濤聲隆隆,真不愧爲驚心動魄的險灘。在諸葛灘的旁邊,有一山洞,叫諸葛洞,又名翁蓬洞。

相傳三國劉蜀時期,諸葛亮爲了減緩巴蜀古道的艱辛,派軍隊到這裏疏通河道,暫時解決了漕運問題。可是,由於水急灘險,礁石密佈,加上山洪時常爆發,使河道無法通行。所以,老百姓在這裏修建了一座“武侯祠”,還把灘名叫做諸葛灘,洞名叫做諸葛洞,就是想借助諸葛亮的神威來顯靈,保佑人們行船的安全。最初是人們的願望,一旦時間長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發出“要想河道開,除非諸葛來”的感嘆。說明諸葛灘的兇險,只有諸葛亮才能治理。

瞧那峽口盡頭處,有一塊巨大的岩石,下部凹陷懸空,岩石的頂部有水形成瀑布直往下流淌,就像掛掛吊吊、雪白晶瑩的珠簾,人稱“水晶簾,”又叫“水簾洞”。恰好和對岸不遠處的山崖上,正好有一圓形的山洞,猶如十五的明月。讓人想起李白“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詩句來。所以,又有“秋月晶簾”的名稱。好了,今天我們看到了三個時期諸葛亮開鑿的漕運河道,明代貴州巡撫郭子章也曾開鑿過漕運,但未能完全征服這裏的險峻,河中仍然有大石如屋,暗礁壘壘,驚濤拍岸的氣勢,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威力。如此看來,順其自然,比違背自然好。現在這樣就很好嘛,水路不通走公路、鐵路,還有天空,比起水路來既安全,又快捷。

好了,今天我們的遊程,到此告一段落。願大家玩的開心,過得愉快。

(返程中可以簡約介紹:鎮遠古城、鐵溪景區、高過河景區、報京三月三、愛河六月六、尚寨八月八等。)

再介紹一下黔東南還有:雲臺山、杉木河、飛雲崖、飛雲大峽谷、野洞河、浪洞溫泉、西江千戶苗寨、臺江姊妹節、錦屏龍隆古鎮、黎平肇興侗寨、從江岜沙等著名景區、景點。

貴州的導遊詞 篇10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早上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福泉觀光遊覽,我是福泉百事通旅行社的導遊,我叫劉玉祥,大家可以叫我阿祥,非常榮幸能爲大家做本次旅行的解說服務,如果大家遊覽中有什麼困難或問題,請告訴我,我將竭盡全力爲您解決。

福泉因城內的福泉山而得名,在1953年之前都被叫做“平越”,它就像一隻船,它裝滿了故事,裝滿了滄桑,裝滿了文化,裝滿了福泉3020__年的歷史。南北呈圓弧狀,東西爲半圓形的古城垣,無不體現了古代城池的特徵。而建在西邊沙河上的水城,更是別具匠心,實屬罕見。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是古城的北城門,大家請跟着我一起參觀福泉古城的精華,小西門水城。

明朝年初,苗疆初定,平越衛署無險可守,經常受到敵軍侵犯,導致衛署幾次失陷,所以文武官員商議後,決定奏報朝廷修建平越衛城,洪武十四年冬(公元1381年)朝廷同意在平越修築衛城,衛城按府城規制修建,準開四道城門。當年十二月,鳴炮正式開工建設,工期三年,萬餘軍民投入修建施工。冬去春來,年復一年,施工從未停止,到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春終於完工,依山而建成土城牆4700餘米,城門四座。所以福泉古城垣,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距今六百多年。

貴州有“天無三日晴之說”,土牆的城垣經不住雨水的浸泡,容易坍塌,不夠堅固,所以建文三年(公元1420__年)平越衛指揮李福又將土城改建爲石城,在城門洞上再建城樓4座,此時的古城牆更爲雄壯堅固,成爲重要軍事設施。

明正統十四年(1449),興隆、鎮遠、翁安草塘苗民起義,苗民義軍二十萬人圍攻城池長達九月之久,而城內無河流,全城僅靠一口小小的福泉井取水,不能解決城內百姓及牲畜的飲水問題,衆多的兵士、百姓,以及戰馬和其他牲畜都被渴死,城池不攻自破。如何解決戰爭時期城內百姓、兵士、牲畜飲水的問題擺在了平越指揮的面前,成化二年(1466年)平越衛指揮張能在西門外的沙河邊建一城牆,城牆抵達河邊,長百餘米,高、寬按原城牆的規格,依山傍水而建。並在水城內鑿一深井,築堰壩將河中的水從城牆腳引進井中,以便戰時城內得到供水。另開一門,也就是我們身後這座城門“小西門”,而將原來四座城門中的西門改稱“大西門”。使平越衛城有了水城和五道城門。水城城牆石階比較陡峭,大家遊覽城牆一定要注意安全。

過了50年,公元1520__年附近苗民又前來圍攻平越衛城,城內將五門關閉防守,但是義軍將河水隔斷,將小西門水渠堵死,無水流入城內水井,城中缺水,人畜渴死衆多。汲取了這兩次慘痛的歷史教訓,1620__年貴州總兵安大朝與知府楊可陶、指揮奚國柱商議後,決定在小西門城外,築一道外城以護水。經心勘察選址,招募能工巧匠,精確設計,一年之後在水城外又築外城牆183米,將一段河水圍入城內,在城牆上建上下兩座三孔石拱橋,橋側有兩道石拱門通往城外,橋上有牆體護城,正所謂是橋上城,城下橋。我們大家來看看上下的石孔橋上邊都有一道長方形的口子,那麼有誰知道這啓到什麼作用呢?這是爲了安置可提升的鐵閘門的,在非常時期可切斷水上通道,既可防敵人由水道襲城,又可使水蓄滿,便於取水,使水城的功能更加完善。至此,構成了“裏三層,外三層,石牆圍水小西門”的水城奇觀。然而,其中兩位修城人物,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按照當然朝廷的規定,是不允許隨意加長城垣的,平越增加了近兩百米的城垣,卻沒有上報。於是,有人上告,奚國柱、安大朝知道犯了大罪,便上吊死了。後來朝廷派人來調查,瞭解到貴州省苗民起義的勢力的確強大,修城並非爲了謀反,而水城的設計又確實獨特,應該特許。奚國柱、安大朝爲修水城含冤而死,平越人民永記他們的功績,爲他們的冤魂而昭雪。

福泉水城不僅具有軍事、水文、地質、建築等諸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價值,同時也是遊覽觀光、懷古的勝地。像這樣的城牆,不僅在貴州是惟一的一座,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福泉古城垣已於20__年7月被列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福泉的一張名片,黔南的一塊瑰寶,亦是文博專家們喜讀的史書,並稱之爲“貴州八達嶺長城”。1986年,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先生來到古城垣,深感震撼,即興賦詩一首:明代石城,黔中瑰寶,親臨其境,勝讀史書。

現在我們站在水城的最高處,舉目遠眺,三重城環抱,形成梯級防線,讓人浮想聯翩。宋代詞人辛棄疾《清平樂題上盧橋》中的詞句,不由衝口而出:“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歷經數百年的人世變遷,曾經的兵家重地,如今已悄然成爲內陸高原上的一座平凡小城。來到貴州,如果不看看福泉這座精美絕妙的古城垣同,將是一大憾事。

各位尊敬的遊客,我的講解即將結束,謝你們對我工作的支持配合,使我能夠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接待任務。我衷心的向你們說聲“謝謝”。希望大家忘記所有的不快,帶走美好的記憶!我們福泉人民熱忱歡迎各位再來福泉。

貴州的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

今天我們將要遊覽的是織金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的兩個景區:東風湖景區和恐龍谷景區。我是東風湖雲谷公司的導遊員,很高興有機會爲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感受東風湖,熱愛東風湖,讓大家通過遊覽東風湖領略到貴州最壯美的喀斯特高峽平湖的風采,讓大家愉快地度過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八仙洞。在進入八仙洞遊覽之前,讓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今天主要參觀的東風湖。我們腳下這條深谷裏的水面就是烏江。烏江是長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她有兩條源流,北源叫六沖河,南源叫三岔河,都發源於貴州西部地勢最高的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兩條源流分別在深深的峽谷裏流淌了幾百公里後,終於匯合成了烏江,又繼續在深深的峽谷裏流淌,橫貫貴州的中部和北部,最後在重慶市的涪陵匯入了長江。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國家在這裏修築了東風水電站的大壩,湖面倒灌進兩條源流各有幾十公里,使滾滾的烏江變成了一個三叉形的十分平靜的湖面——東風湖。

現在我們就要下到碼頭去乘船遊覽東風湖。從八仙洞到湖面的垂直高度是200多米,修建上下纜車的計劃正在制定,今天只有辛苦大家下行這一段了,請大家小心!

水西坐佛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開始遊覽東風湖。我們左面的山崖上聳立的這尊佛像有300多米高。他法相端莊,和善慈祥,正默默地祝願大家,在此去東風湖遊覽的過程中歡樂愉快!

各位遊客,東風湖的顯著特徵之一是擁有兩岸的懸崖峭壁。這些懸崖峭壁一般都在300米以上,氣勢壯偉、氣象萬千。那麼這些峭壁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大約是在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今日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地殼運動——地質學上稱之爲“燕山運動”。這次運動在今日貴州的地盤上造成了一條從西部往東北走向的大裂谷,裂谷底部後來就成了一千多公里長的烏江的河牀,我們今天遊覽的東風湖處在烏江的上游。實際上也就是這條大裂谷的上段。在這裏。相對深厚的岩層使形成的裂谷比別的地方深了許多,自然也精彩了許多。毫不誇張地說,這裏的喀斯特風光不僅在烏江所有的峽谷風光中無與倫比,就是在全世界所有的峽谷風光裏也首屈一指。

不過,再美好的風光都要有起碼的進入條件,才能夠得到天下游客的青睞。有一個數據大家應該知道,在烏江上游的448公里河段上,落差就多達1636米,擁有十分豐富的水電資源。從上個世紀中期國家就開始了烏江梯級電站的開發。我們現在航行着的東風湖就是其中的一個電站。東風水電站大壩壩高162米,形成的湖面倒灌入烏江的兩條源流都遠達三十多公里以外。這就給我們提供了遊覽整個東風湖的方便條件。應該說,大家都是很有福氣的了,如果你是在上個世紀來的話,無論如何也是看不到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神奇風光了!

無字碑林

各位遊客,請注意左面峭壁的上部,有一片片平坦的巖面,彷彿是一面麪人工鑿成的石碑。現在它的上面還沒有寫字,那是爲所有遊覽東風湖的遊客準備的。今後,如果有誰寫有好的文章,就請交給我們,我們公司一定給你刻寫在那些石碑上。在大家的作品雕刻上去之前,我們還是暫時將其命名爲“無字碑林”。

那麼,什麼是東風湖最美的東西呢?

有人說,最美的是湖岸的巖壁,七千多萬年前的那場燕山運動將大地撕裂,形成了數百米高的兩相對峙的懸崖峭壁後,又經歷了七千多萬年的日曬雨淋冰雪風霜,再加上不同地段地形地物的差異,使東風湖的這些絕壁異彩紛陳、氣象萬千,具有了勾魂奪魄的無窮魅力。

有人說,最美的不僅是巖壁,還應該加上水面,由於是百里高峽平湖,水波不興,一平如鏡,倒映着從未受到破壞的青山畫巖,比重慶的三峽雄奇,比桂林的灕江秀美,毫不誇張地說:“東風湖山水甲天下”!

還有人說,最美的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湖岸的苗家兒女,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去到了苗寨,你會領略到最具獨特魅力的西部苗族風情。

那麼,究竟哪一個說法對呢?各位遊客,前面就要進入東風湖的中心湖區了,請大家自己用心去體會吧……

天竹峯(第一次眺望)

各位遊客,前面這尊獨秀山峯名叫天竹峯,又名叫筍子巖。她獨立於湖水邊,高350多米,直徑也是300多米,四周都是垂直絕壁,無路可走。峯頂有6000多平方米麪積,又長着一片茂密的森林,除了百鳥翔集以外,一般人和走獸都是上不去的。不過也有例外,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道家一代宗師張三丰到西南地區傳經佈道,見這天竹峯壯偉秀麗,便攀着巨大的青藤到了峯頂,就在那峯頂結廬修行、招收門徒。成就了道家在雲南貴州的一方功果。張三丰在那天竹峯上傳道三年後離去了,再沒有什麼外面來的人上去了,只有當地膽子大的苗族小夥子偶爾有人去過。據他們講,那峯頂有座石塊壘的道觀,有塊岩石上還刻有張三丰的手跡:“西南第一峯”。由此可知,天竹峯的確是道家的一座聖峯。

天竹峯還是一個重要的標誌,由於這裏是烏江兩大源流交匯的地方,天竹峯又是那麼的雄偉壯麗,無論是從烏江的北源六沖河還是南源三岔河乃至兩河交匯後的鴨池河,都可以看到她的颯爽英姿。因此有人說,如果沒有了天竹峯,東風湖的人氣就去了一半。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東風湖湖面最寬廣的中心湖區。這裏是烏江兩條源流交匯的地方。請大家注意,前面那塊指示牌已經標明瞭,湖叉的左邊是南源三岔河,右邊是北源六沖河。今天我們主要欣賞的是北源六沖河方向的裸潔河湖區。

大鵬展翅(第一次眺望)

請大家注意了,眼前這道懸崖名叫大鵬展翅。看它的頭、翅膀,象是剛從遠方飛了回來就要收翅休息了,也象休息過後,剛剛展開翅膀就要飛向廣闊的天空。那麼它有多大呢?它展開的翅膀有3000米長,它有多高呢?除去淹沒在水底的150多米外,那鷹頭現在離水面也有300多米。這麼大的鳥是真的嗎?是真的,春秋時代的大學問家莊子在《逍遙遊》一文中就說了:“北冥有魚,其名爲鯤。化而爲鳥,其名爲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那隻巨大的鯤鵬後來飛到了這裏,眷戀這裏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就不願意再飛走了。不過聽說莊子給他筆下的鯤鵬定下了一個規矩:一千年飛上天翱翔一次。正好明年就是鯤鵬翱翔的又一個新千年到了。這隻鯤鵬一次只允許載客一萬人,現在已經報名的有九千多人了。有哪個遊客想搭上這班航程的話,勸你動作要快,到我們東風湖雲谷航運公司去報名,晚了就沒有你的份了。千年等一回,可不要錯過了!

各位遊客,爲了對烏江兩條源流交匯的特點有直觀的感受,我們先進入南源三岔河方向遊覽一段。

人面獅身

我們左面的巖壁上部有一個的人的臉面和巨大的獅子身軀連在一起,就象古埃及法老陵墓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獸的模樣。不同點在於,古埃及的那個獅身人面獸是人工雕琢的,也比較小,我們的這個人面獅身是大自然的傑作,有200多米高,300多米長。兩相比較,可真是大巫見小巫了!

天鵝戲水

我們右邊的這一道長巖,恰似一隻無比巨大的天鵝的頭頸,她一定是經過了長途的跋涉,累了,渴了,將頭深深地扎進了清澈的湖水裏。有一個詩人爲之吟了一首詩:“再高貴的身份,也不得不低下頭來,只因爲東風湖的水,是那麼美那麼甜!”

各位遊客,我們已經進入了烏江南源三岔河方向的納蓋河湖區。在千里烏江,每一個江段都另外有不同的名字,目前倒灌成湖面的這一段名叫納蓋河,所以就叫納蓋河湖區。這個湖區無山不青,無水不綠,湖岸變化多端,處處都呈現清幽秀麗的特色。遺憾的是今天的遊程沒有安排在這一邊,所以我們將要回到中心湖區去了。平湖望月各位遊客!請看那高高的峭壁上,有一個巨大的圓圈,當地人稱她所爲“馬蹄巖”,我們則把她看作是十五的月亮,而東風湖在這裏形成了一片寬闊平靜的湖面,爲我們造就了觀覽勝境的角度和方位。這便是納蓋河湖區北段的一個風景:“平湖望月”。

天竹峯(第二次眺望)

各位遊客!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天竹峯,又是另外一個感受。只有在這裏,遊船纔是在她的放射軸線上向她行駛,也就給人以越來越高大挺拔的感覺。

如果說,東風湖兩岸的懸崖峭壁是無與倫比的大畫廊的話,天竹峯則是從畫廊中躍出來的精品,她不願只做一個部分,她要自成體系,她用自己完美的結構和精神的韻味,讓人們不但記住整體的東風湖,更記住出類拔萃的天竹峯。

水西化屋古戰場各位遊客!看清楚了嗎?“吳三桂化屋戰場遺址”。在那牌子的後面,是一片荒涼的墳地,埋葬着成千上萬的冤魂。那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爭遺蹟。康熙三年,也就是公元1664年,已經被大清朝廷封爲平西親王、鎮守雲南兼貴州總管的吳三桂爲了積聚力量,爲將來的反清自立打下基礎,便對不肯聽命於他的水西彝部進行了血腥的鎮壓。他親自帶領十個鎮的人馬從水西的西面進攻,又令貴州提督李本深帶領六鎮人馬從東面——也就是從烏江的東岸兵分三路渡江進攻水西。這裏當時被稱爲“三叉河”,李本深的主力部隊渡過了烏江,受到了水西軍和當地苗族人民的頑強阻擊,由於衆寡懸殊,守軍全部壯烈犧牲,但也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讓增援的部隊及時趕到,將入侵的敵軍擊退了。事後,人們將雙方戰死的人都安埋在這裏。因此這裏有叫“化屋基萬人墳”。關於吳三桂鎮壓水西的故事,大家可以讀一本名叫《水西悲歌》的歷史小說就知道了。

化屋基苗族歌舞表演場

各位遊客!讓我們回過頭來,從神話和想象中進入實際和直觀的人文風景中去吧!天竹峯下面有個苗寨名叫“化屋基”。勤勞勇敢聰明智慧的苗家兒女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任何時候都準備着以他們獨具特色的方式歡迎大家的光臨。

各位遊客!世世代代化生活在化屋基的這一支苗族有着獨特的風俗習慣,有着獨特的歌舞,他們的體育性質的蘆笙拳舞和多聲部合唱多次參加全國性比賽並獲得了大獎。因此,早在1993年這裏就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爲“苗族歌舞之鄉”。

今天我們主要遊覽的是化屋基中心湖區和裸潔河湖區。兩者都是屬於六沖河區域的湖區。

大鵬展翅(第二次眺望)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臨近這個巨大的大鵬鳥了,我們將在它舒展的兩翼前愉快地滑過。我們終於有機會對它作進一步認識。各位遊客,我們面前這道巖還是一道擁有萬千氣象的畫巖。大家只要睜眼細瞧,仔細揣摩,發揮想象,就可以從中找出層出不窮的形狀——抽象的具象的似象非象的形狀,所以這到峭巖又被稱爲“萬象巖”。

關刀洞棧道

各位遊客!請看左面,那巖上有一道形如大刀的痕跡,巖上還有一個溶洞。也是在吳三桂鎮壓水西那場戰爭中,左岸的苗族同胞們修了一條通進關刀洞的棧道,當時起到了逃避敵軍追殺的作用,也爲我們今天的遊覽留下了一道奇特的風景。

水西蓬萊

各位遊客!請看右面,這一堆小石山大大小小共有八個山頭,被俗稱爲“八仙山”,她面臨煙波浩瀚的東風湖中心湖區,形態清幽,錯落有致,置身其間,恍如仙境,與山東半島上的蓬萊仙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的區別在於,山東的蓬萊仙境開發早,已經建設成爲著名的旅遊接待點,我們面前的這片地方還沒有得到開發利用,暫時還不能接待大家。不過這裏已經定名爲“水西蓬萊”,即將大舉開發。各位遊客如果有興趣投資興業的話,我勸你就購買水西蓬萊的股份,你一定會從中獲得最可觀的收入。

各位遊客!我們開始進入了裸潔河湖區。它是屬於烏江北源六沖河方向的一個湖區。左面的這一帶懸崖峭壁已經具有很高的天然藝術欣賞價值了,但這纔是開始,還有很多比這更精彩的地方。大家可以先看一看,到時候我再向大家作詳細的介紹。

連心渠

請大家注意了,在這巖壁上有一個個小洞。那是什麼呢?那是一段經過艱苦奮鬥所取得的豐功偉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時候東風湖還沒有淹起水來,爲了解決天竹峯下20_多苗族同胞飲用水難的問題,由國家提供一定的資金,由當地村民投入勞動力,在這岩石上打出了一條引水渠。那些小洞就是供村民們進出打洞的和往外扔打下來的石塊。據說由於施工難度大,這一段巖上洞就打了整整一年,最後終於將水渠全線貫通,前面哈衝燕城的清水終於送到了化屋基苗寨,徹底解決了苗族同胞飲用水難的問題。這條水渠的成功,有人說是我們貴州的“紅旗渠”,是政府與人民羣衆心連心的體現,因此取名爲“連心渠”。

巖上人家

各位遊客!請注意右邊的山岩上,有茅屋農舍,雞犬之聲相聞,上面是懸崖峭壁,下面也是懸崖峭壁,綠樹掩映,不時還有炊煙裊裊,山歌悠悠。是山水畫家最不可多得的素材。但是設身處地一想,東風湖未淹起水面的時候,這些村民出行,想必是從那巖縫裏爬上去,一定非常艱難。今天的東風湖爲他們提供了出行的便利,但是也不免要走下這仍然很艱難的路段。

貴州的導遊詞 篇12

黃果樹大瀑布位於貴州安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內白水河上,連環密佈的瀑布羣而聞名於海內外,享有“中華第一瀑”之盛譽,也是世界上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奔騰的白水河在這裏從懸崖絕壁上直瀉而下,形成九級瀑布,落差共爲105.4米,漩渦無數,聲如雷鳴,響達千米。水霧經陽光折射,五彩繽紛,變幻無窮,氣象萬千,風景極爲壯觀。爲便於觀賞瀑布奇景,附近建有觀瀑亭、望水亭,並築有直通犀牛潭的臺階和石梯。

黃果樹瀑布是白水河上最雄渾瑰麗的樂章,它將河水的緩遊漫吟和歡躍奔騰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從68米高的懸崖之巔跌落的是整整一條河的熱忱,它既有水量豐沛、氣韻萬千的恢宏,又有柔細飄逸、楚楚依人的漫柔,81米寬的瀑面上水汽飄然,若逢適當的陽光照射還可形成迷人的彩虹。

從巖壁小徑走去,水簾洞便赫然出現在眼前,它使橫穿瀑布的探險成爲可能。雖然沒有花果山水簾洞的空闊奇妙,但在巖縫的空隙中穿行,讓鮮麗的水珠濺一身清爽,讓崎嶇曲折的登臨育一腔豪邁,足以令人心花怒放了。

瀑底是深不可測的犀牛潭,從瀑底往下游走去,水流清澈得呈現出不可抗拒的吸引。倘若此時不掬一掌的清水洗洗旅塵,那麼留下的遺憾將可能是終生的。

貴州的導遊詞 篇13

岜沙人頭上蓄留的髮髻象徵着生長在山上的樹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徵着那美麗的樹皮。岜沙人認爲,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於祖先選準的這塊寶地,尤其是這片生於斯、養於斯的森林的蔭庇。於是岜沙人對樹木特別崇拜,把樹木當神祭拜。岜沙人說:“人來源於自然,歸於自然;生不帶來一根絲,死不帶走一寸木。”從古到今,岜沙從不濫伐樹木,有時不得以爲之,也是侷限於生活生產所需,其餘概受制約。儘管321國道已於1965年修通過境,可就是從未有車敢到岜沙來拉過一車木材,村民們缺油缺鹽,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樹,肩挑徒步到縣城去零售,從未用車拉過。

岜沙絕無僅有的砍樹“行動”,那還是1976年,北京修建紀念堂,全國各族人民都踊躍投工獻料。懷着對主席無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決定將寨前小山頭一棵全寨視爲林中大神、直徑1.2米的千年香樟樹敬獻給紀念堂。樟樹出寨時,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兩邊夾道目送,一直到塵灰已淨。爲志紀念,於樹址處建造了一座八角紀念亭“敬獻紀念堂香樟木紀念亭。”

貴州的導遊詞 篇14

馬頭寨古建築羣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東北58公里開陽縣禾豐布依族苗族鄉西隅。

馬頭寨唐宋時期爲蠻州宋氏轄地。元初置底窩紫江等處於寨內,已有700多年建制史。1320xx年,水東土官宋隆濟起兵抗元,底窩紫江各族人民四千多人起義響應,攻下底窩紫江總管府,繳獲“雍真等處蠻夷管民官印”。明初,馬頭寨因作爲水東宋氏直轄的十二馬頭之一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東土司宋萬代反叛被平定後,水東十二馬頭才改土歸流置開州(今開陽縣)。但宋氏子孫仍居於馬頭寨及附近平寨、安官寨等地,清代還在馬頭寨建起了宋家祠堂供奉宋萬代等的牌位。

寨子面對底窩大田壩,背靠百花山,兩面環水,清河、深水河分別環繞寨北和寨東。寨內道路多以青石、鵝卵石鋪墁。當地是抗元運動領袖宋隆濟故鄉,又是元代底窩紫江等處總管府、靖江路總管府和明代底窩馬頭駐地。總管府遺址至今猶存。寨內還有1935年4月紅軍一、三軍團過底窩時留下的標語數十條。

馬頭寨民居不少爲幹欄式四合院、三合院,一般爲穿鬥與擡樑混合結構,一正兩廂加對廳(或照壁)。正房面闊三間、五間、七間不等。門窗均飾精緻木雕。正房大門外加建腰門,左廂前部多建有朝門。以龍鳳、“萬”字格等吉祥圖案居多。而布依族則對一些雕飾圖案有獨特的解釋,如他們認爲“萬”字格象徵水車花或螃蟹花,都與水有關,充分反映了布依族自古順水而居形成的水文化傳統。馬頭寨現有居民208戶,1126人,其中大部分爲布依族。村民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建房,一座座木構民居順山就勢建於山腰上。山上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寨前清河環繞,石拱橋橫跨河上。寨內小路多以鵝卵石鋪成“人”字形。四合院多以青石鋪墁,古香古色。每逢農曆六月初六,“底窩八寨”數萬布依族同胞身着節日盛裝,在馬頭寨歡度“六月六”歌節。全寨有民居97座,寺廟2座,寨牆50餘米,石拱橋1座,戲樓1座,古道1000餘米,古井2口。

20xx年馬頭寨古建築羣作爲元代至清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