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古城導遊詞(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3W

河南省商丘古城導遊詞 篇1

商丘,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名城,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她地處河南的最東端,豫、魯、蘇、皖四省的結合部,是河南的東大門,也是距我國東部沿海城市較近的一座城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轄6縣2區1市,面積10704平方公里,人口800萬。

河南省商丘古城導遊詞(通用5篇)

這裏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亞歐大陸橋----隴海鐵路和中國最長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京九鐵路在此相交,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與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形成了雙十字交通樞紐。這裏地理、區位、交通優勢在我國名列前茅,屈指可數。所以不難相信,商丘這個古老文明而今又披上新裝的城市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4000多年的文明史,爲商丘留下了燦若繁星的歷史人文景觀:商丘古城保存完好,城內以“八卦”圖形排列,堪稱古代建築藝術瑰寶。商丘是至聖先祖孔子的祖居地,文哲大師莊子的故里,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這裏有距今4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代第一座天文臺----閼伯臺也稱火神臺;1996年被列爲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永城芒碭山漢墓羣;有被世人譽爲“敦煌前的敦煌”的漢墓畫和堪稱世界之最的石室墓;還有火祖紀念地----燧人氏陵;唐朝愛國將領張巡的殉難地----張巡祠;北宋時期全國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著書之所-----壯悔堂等等。共有國家級保護單位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現代革命勝蹟20多處,館藏文物1萬多件。

當您在這裏遊覽的時候,您不得不沉思,也不得不振奮,因爲這裏是“商”民族的發祥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裏深扎着中華民族的“根”。

河南省商丘古城導遊詞 篇2

商丘的戲曲文化也是十分獨特的。在商丘戲曲文化方面佔統治地位的是豫劇,如果在商丘城鎮的大街小巷行走,不管走到哪裏,在耳邊迴響的始終是那大腔大調的河南梆子腔。商丘人聽起河南梆子來,是那樣的如醉如癡、物我兩忘。所以,有人說,河南梆子就像“ 海洛因 ” 一樣,已融化在了商丘人的血液中。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了河南梆子,商丘人的日子會怎麼過。早在北宋時期,城南五里的汴河邊便出現了河市樂和 " 撂地 "演出的藝人。宋元佑六年( 1091 年),此地重建了大型演出場所 “ 照碧堂 ”,日夜都有戲曲演出。清乾隆年間,梆子戲傳入商丘。由於受民風民俗、語言及鄉土藝術的影響,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 " 河南東路梆子 "——豫劇豫東調。豫劇豫東調曲調高亢、激越。女聲唱腔明快、花俏,男聲唱腔粗獷、大氣、豪放,集中體現了商丘人坦蕩、直率的性格。除豫劇外,在商丘這快土地上廣泛流行並大行其道的還有二夾弦、曲劇、四平調曲子戲、大油梆、落子戲、評詞、琴書、墜子、大鼓、大鐃、武老二、京韻大鼓等。四平調是在商丘誕生、商丘所獨有也只有在商丘才能聽到的地方戲,是文化和戲曲“ 特產 ” 。四平調根據花鼓男女藝人多用本嗓演唱,曲調四平八穩的特點及花鼓中原有的 " 平板調式 " ,借四平八穩之意,依 " 平調 " 之稱,各取一字定名爲" 四平調 ",其代表作有《小包公》和《陳三兩爬堂》等。商丘的民間工藝。商丘人心靈手巧,民間工藝美術品種繁多,如剪紙、刺繡、編織、石刻、木刻、泥塑、麪人、焰火等,能工巧匠輩出。

河南省商丘古城導遊詞 篇3

商丘古城:商丘古城位於商丘市區的南部、睢陽區境內,是我國目前保持基本完好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它按照古代風水理論修建,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和城摞城三大特點,內城、城湖、城郭三位一體,在國內獨一無二,堪稱中國古城池的典範之作。此城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距今近520__年。因南門和南城牆爲北宋時南京城北城門和北城牆,故距今已逾千年。古城外圓內方,形如古銅錢,既求陰陽合氣,又講天圓地方;既有金戈之象,又含招財進寶之意。18裏的城郭,下寬六丈,上寬四丈,高一丈二,7.25華里的內城,下寬三丈,上寬二丈,高兩丈五,門四。東曰“賓陽”,南曰“拱陽”,西曰“垤澤”,北曰“拱辰”。四門外又各有一甕城,城門扭向一邊,俗稱“扭頭門”,謂之“四門八開”。以八卦論,西方爲金,東方爲木,因金克木,有傷人之凶兆,故東西城門相錯,乃“逢凶化吉”。城內街道如棋盤,取93之吉數,將街道分割成一個個方形,廁所呈梅花形佈局,水井亦恰到好處。地勢呈龜背形,略向南傾斜。南門東西兩側各置一水門,將城內水排進護城河。南北雖水火相沖,但水火亦相濟,故置兩水門於南門兩側,謂之“三水濟火”。南北大街歷經風雨仍保留着濃郁的明清風格。

河南省商丘古城導遊詞 篇4

親愛的遊客們,我代表商丘旅行社的全體員工歡迎大家的到來。

商丘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是依託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建立起來的。商丘古城是1986年國務院命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重點旅遊區。是位於京九、隴海鐵路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商丘古城旅遊區由古城文化景區、南湖景區、商文化景區和火文化景區四個部分組成。

商丘古城:商丘古城位於商丘市區的南部、睢陽區境內,是我國目前保持基本完好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它按照古代風水理論修建,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和城摞城三大特點,內城、城湖、城郭三位一體,在國內獨一無二,堪稱中國古城池的典範之作。此城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距今近520_年。因南門和南城牆爲北宋時南京城北城門和北城牆,故距今已逾千年。古城外圓內方,形如古銅錢,既求陰陽合氣,又講天圓地方;既有金戈之象,又含招財進寶之意。18裏的城郭,下寬六丈,上寬四丈,高一丈二,7.25華里的內城,下寬三丈,上寬二丈,高兩丈五,門四。東曰“賓陽”,南曰“拱陽”,西曰“垤澤”,北曰“拱辰”。四門外又各有一甕城,城門扭向一邊,俗稱“扭頭門”,謂之“四門八開”。以八卦論,西方爲金,東方爲木,因金克木,有傷人之凶兆,故東西城門相錯,乃“逢凶化吉”。城內街道如棋盤,取93之吉數,將街道分割成一個個方形,廁所呈梅花形佈局,水井亦恰到好處。地勢呈龜背形,略向南傾斜。南門東西兩側各置一水門,將城內水排進護城河。南北雖水火相沖,但水火亦相濟,故置兩水門於南門兩側,謂之“三水濟火”。南北大街歷經風雨仍保留着濃郁的明清風格。

商丘南湖景區景點之一,位於河南商丘市南端。南距商開高速路口3公里,北距隴海鐵路商丘站9公里,位於南湖湖心。佔地8.3畝,新建仿明清四合院,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四角方亭6座,房屋16間,200平方米大廳,綠化面積20_平方米,島上小石橋三座,石砌溝60米,其風景秀麗,結構玲瓏,一步一景各亭和室都有如“隋堤柳”、“望月亭”、“木蘭花”等雅稱,又可垂釣於島邊,碧波盪漾如置身於夢幻之中,是現代人心中的桃花源,分外迷人。

河南省商丘古城導遊詞 篇5

古城寬闊的護城河碧波盪漾,環繞全城。城南河面較寬,南北500多米,東西1300多米,水下疊壓着漢朝與唐朝的睢陽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舊址。

古城南門外東側,便是著名的應天書院,它與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范仲淹年輕時曾在應天書院求學,家境貧寒的范仲淹“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終成大器後,范仲淹把家安在了商丘,他的母親病逝後,他在家居喪,當時的應天府知府晏殊請他到書院任教,一時間“從學者不遠千里而至”應天書院由此名聲更盛。

這座書院還培育出了被譽爲“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對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戲劇《桃花扇》這部孔尚任所著的傳世名作,知道的人應該很多,但對其內容能說出來的人又屈指可數了。侯方域便是這部名戲的主人公之一。侯方域,河南歸德府人士。他的祖父曾擔任太常寺卿,父親是戶部尚書,叔父擔任南京國子監祭酒。崇禎末年,大明王朝風雨飄搖,22歲的侯方域到南京應試,當時他的文名已經很盛,又是世家子弟,積極參加復社的活動,與陳貞慧等人被譽爲“匡扶天下正義”的四公子,年紀輕輕,便名滿天下。更是與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有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位於古城內壯悔堂就是侯方域的故居。

好了,商丘古城的講解到此結束了,接下來的時間大家自由活動,12點我們在景區停車場集合,請大家一定要記住我的手機號和我們的車牌號碼豫A12345,拿好隨身物品,注意安全,謝謝大家。

河南商丘古城導遊詞4

商丘,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名城,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她地處河南的最東端,豫、魯、蘇、皖四省的結合部,是河南的東大門,也是距我國東部沿海城市較近的一座城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轄6縣2區1市,面積10704平方公里,人口800萬。

這裏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亞歐大陸橋----隴海鐵路和中國最長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京九鐵路在此相交,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與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形成了雙十字交通樞紐。這裏地理、區位、交通優勢在我國名列前茅,屈指可數。所以不難相信,商丘這個古老文明而今又披上新裝的城市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發展前景。

商丘歷史悠久、文化燦爛,4000多年的文明史,爲商丘留下了燦若繁星的歷史人文景觀:商丘古城保存完好,城內以“八卦”圖形排列,堪稱古代建築藝術瑰寶。商丘是至聖先祖孔子的祖居地,文哲大師莊子的故里,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鄉。這裏有距今4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代第一座天文臺----閼伯臺也稱火神臺;1996年被列爲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永城芒碭山漢墓羣;有被世人譽爲“敦煌前的敦煌”的漢墓畫和堪稱世界之最的石室墓;還有火祖紀念地----燧人氏陵;唐朝愛國將領張巡的殉難地----張巡祠;北宋時期全國四大書院之首的應天書院;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著書之所-----壯悔堂等等。共有國家級保護單位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現代革命勝蹟20多處,館藏文物1萬多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