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湖南的導遊詞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W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淳樸”,即敦厚雄渾、未加修飾、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脫之性。小編爲大家挑選整理了一些湖南的導遊詞,僅供參考學習,希望能幫到你們哦。

有關湖南的導遊詞大綱

湖南劉少奇故居導遊詞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歡迎大家來到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已故xx劉少奇同志的故居。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青水秀、幽靜宜人的小山村名叫炭子衝。

1898年11月24日,就在這尋常的小山衝裏,誕生了一位在中國現代史上寫下了非凡篇章的偉人劉少奇。有詩曰:韶山沖連炭子衝,風雨瀟湘起二龍”。正如和它相距僅30公里的韶山沖一樣,炭子衝也因爲孕育了一代偉人而成爲人民嚮往的地方,早在1959年,這座故居便被定爲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8年現在又被定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0年到現在,這裏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和世界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的參觀者900多萬人次。

大家看到的這一坐東朝西、土木結構的普通四合院始建於1871年,它們臨綠水、背靠青山,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半、茅屋5間。經過一個多世經的風雨滄桑,這棟普通農舍也同少奇同志一起經歷了輝煌而坎坷的歲月,可它依然基本保持着120多年前的原始風貌,這便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隨着參觀的深入我們將會找到它的謎底。

請大家擡頭看,槽門上的門匾劉少奇同志故居”是1982年冬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

大家走進故居,可以看到這個院子裏有劉少奇同志舊居”的門匾,這塊門匾是1959年故居開放時懸掛在槽門上的。在這塊門匾的後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受到了無情的打擊,他的故居很快被封閉,這塊門匾連同許多的陳列物均被打的打、砸的砸,有的便堆放在公社的雜屋裏,也準備予以銷燬。這時,公社的炊事員懷着對劉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冒着風險偷偷地把這塊門匾從雜物中揀了出來。爲了保護好門匾,炊事員靈機一動,把它翻過來作爲切菜的案板使用,就這樣,這塊門匾經過五位炊事員的巧妙保護終於得以保存下來。1980年2月,主席家鄉人又歡天喜地將這塊門匾懸掛在故居的門楣上。

我們前面提到故居共有大小房屋21間半,那半間就是指這正堂屋,因爲與一夏姓的鄰居共用,故稱半間。大家看到這裏的擺設頗具江南特色,請看,門檐上有一本老黃曆,這本老黃曆是房屋改建時安放的,一來記載時間,二來表示吉利。正是從這本曆書上,我們才知道這房屋的確切時間是同治年,即公?871年。堂屋的正中供着一個神龕,內置列祖列宗的神牌和各種神佛的神位。舊時的江南農村,都有在節日盛典燒香的習俗,少奇同志的父母都是勤勞儉樸的農民,也不例外常常在神龕前默默祈禱,祈求人壽年豐,全家安康。可以想象,在少奇同志18歲即離鄉遠行、浪跡天涯的那些日子裏,他的慈母曾經多少次在此燒香跪拜,爲兒子的安危和事業而禱告。

大家往右走,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的二哥劉雲庭的臥室。少奇同志共有兄妹六人,三位兄長,兩位姐姐,少奇同志最小。二哥劉雲庭曾參加過湖南新軍,擔任過班長、排長、連副等職,見多識廣,思想進步,給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以極大的思想啓蒙。1920xx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家人得知少奇同志在長沙帶頭鬧事”參與學潮,便製造了一場包辦婚姻把少奇騙入了洞房,想以此捆住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極少反對,新婚夜決定抗婚遠征,二哥見他志向遠大,便暗中資助他遠走高飛,從此,少奇同志便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1949年二哥去世後,少奇同志親撰輓詞說:你是我幼年時期學習和活動的第一個幫助者。”這是1938年,劉雲庭送兩個孩子去延安鍛鍊時與少奇同志的合影。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劉少奇同志的臥室,他在這裏度過了難忘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61年春夏之交,身爲xx的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省委和縣委要爲他安排條件較好的招待所,他都堅決拒絕了,他說:我是回鄉搞農村調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樓大廈裏與羣衆疏遠了,住在自己家裏,鄉親們來去自由,頂好。”整整七天六晚,少奇同志在臨時搭起的牀鋪和兒時常撫的舊書桌旁,思考着國家大事。1991年,前往參觀的xxxx不時推推牀架、摸摸桌面,感嘆不已。

靠南角的這間房子是少奇同志的大哥劉墨欽的臥室。劉墨欽忠厚老實,是父親死後家庭的主要支撐者。

接下來,我們便來到了少奇同志父母的臥室。照片上這位慈祥的婦女就是少奇同志的母親魯氏。江xx參觀時曾仔細地端詳着畫像說:少奇同志很像他母親喲。”魯氏是一位善良賢惠、精明能於的家庭婦女,少奇同志的父親劉壽生於1920xx年即46歲時去世後,母親便承擔起撫養6個子女的重擔。少奇同志非常尊敬他的母親。作爲一位致力於救世濟民的革命家,他很難盡到爲人之子的孝道。1920xx年,少奇同志回長沙時,曾把母親接去治病,並補做60大壽,還專門請人爲母親畫了這張像。這像片陪伴着少奇同志南征北戰,度完他整個非凡的人生。少奇同志母親於1931年病逝,終年66歲。而此時少奇同志正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中進行着艱苦卓絕的地下鬥爭。

這間橫堂屋就是農家的客廳了。它的一面與天井相連,所以光線特別亮堂。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鄉親們紛紛來到這裏座談、聊天、侃家常。在少奇同志面前,鄉親們痛快淋漓地說出了許多心裏話座談會上,少奇同志取下藍布帽、露出滿頭銀髮,恭敬恭敬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誠懇地說:我將近40年沒有回家了,現在回來了,看到鄉親們生活很苦,我感到對不起大家。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在基層幹部座談會上,他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人民受了這麼多苦,要爲他們分憂啊,不然,要我們共產黨人幹什麼?”在這裏,他深深地瞭解到當時農村生活極端困難的原因的確如鄉親們所說的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就在這裏,他做出瞭解散食堂、頂住五風”這一重大決策,也就在這裏,少奇主席辦理了一樁私事:他回鄉時,當地政府就修繕故居和創辦經念館的事向他請示,他堅決予以拒絕;同時他看到公共食堂拆掉了一些民房,好幾個村的村民無屋可住,他把這些村民召集在一起,說要把房子分給他們住,村民們搖頭擺手決不接受。少奇主席懇切地說:拜託大家,幫我守屋好不好?”主席誠心誠意,村民無法推辭,於是六戶村民分別往進了劉少奇舊居。這就是爲什麼舊居在文化大革命”中居然能基本完好地保存下來的原因。這樣,也就找到了我們開頭說到的那一個謎底。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組照片就是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時的真實寫照。

與橫堂屋相聯的是少奇同志的三哥劉作衡的臥室。劉作衡曾做過湖南政府的參議員。

這一間是飯廳,1961年回鄉時,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說:你了不起喲,以前我家來了客人,母親和小孩子都只能在廚房裏吃呢,現在是婦女半邊天了……”

這間十分敞亮的房子是碓屋,這是貯存糧食的板侖,這裏有春米的推子、碓子,還有風車。這是個斛桶,類似北方的鬥,是一種量具,一桶30斤。青少年時期的少奇同志非常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用這個斛桶量米鄰居時,總是堆得高高的,遇到貧困的鄰居買米時,他還偷偷地把錢埋在米里邊。鄉親們這九伢子心腸太好了(少奇同志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1961年,王光美隨少奇同志回鄉時,曾饒有興趣地在這個斛桶旁留影。

這裏有一間僻靜的小屋,窗外是一個鳥語花香的小院子。青少年時代的少奇同志常在這裏讀書學習,由於他酷愛讀書博聞強記,被當地一博學之士譽爲小書櫃”,所以少奇同志就有了個劉九書櫃”的雅號。1920xx年,少奇同志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決心投筆從戎,報效國家。寒暑假便在這裏學習,在窗外的院子裏練棒習武。

書房的兩邊是雜屋。劉家田土不少,農具十分齊備,稱得舊一個古色古香的農具展覽館了。那是犁耙、水車,這些農具上也許還留有少奇同志的手紋吧。那邊是豬欄,等會大家在門口還可以看到牛欄。

迂迴曲折地轉一圈後,我們又和碓屋隔井相望了。這中間隔着的是個小天井,小天井是用來採光和排水的。

少奇同志家裏人口多,廚房也就很寬敞,鍋竈俱全。這邊還有一間專門放醃菜的雜屋,舊時沒有冰箱,旺季的蔬菜經過鹽浸處理就能保質到淡季時食用,而現在醃菜已成爲特殊的風味小吃了。隔壁還有個小小的烤火屋。這個叫梭筒鉤,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稀罕物,它利用槓桿原理,下端可以掛水壺、飯碗等,根據火力的大小還可以上下調整。參觀者對此大都格外好奇。江xx曾親自試了一試,還稱讚它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呢。大家往上看,梭筒鉤上方橫着一根竹竿,農家通常用它懸掛魚肉,下面的火氣一薰,魚肉黃燦燦、香噴噴的。這邊有菜罐、酒罐,劉家人很好客,一壺米酒、一杯好菜,把客人招待得舒舒暢暢的,現在我們寧鄉的農家也都還有這個習俗。嗨,這裏還有一個草鞋馬,茶餘飯後,可以圍在火爐邊編草鞋,當時的草鞋用途還蠻大的呢。少奇同志就成長在這樣一個勤勞、儉樸而又較爲殷實的普通農家裏。

現在我們又回到了前坪,記得1991年江xx在參觀完舊居後感嘆道:革命前輩真偉大呀!”這一聲感嘆也許正是我們此時此刻的心裏話。劉少奇,一位普通農民的兒子,就是從這樣一個小小山衝裏出發,踏過泥濘的鄉間小路,投入到滾滾革命洪流中,成爲世人矚目的一代偉人。又記得日本中國現代史尋根訪問團的友人也曾感嘆道:花明樓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史不可不到的地方。”瞭解歷史是爲了更好地開闢未來,願今天的參觀能給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興旺,歡迎您再次光臨。

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全文

歡迎各位來賓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參觀。這裏原系民國7年(公元1920xx年)芬蘭牧士建的天主堂,3棟共15間木結構平房,四周有磚牆環護。1934年11月24日,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在任弼時、賀龍、肖克、王震等領導下,一舉解放大庸縣城,於26日成立臨時省委,12月1日在天主堂內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員會,領導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31個縣的反圍剿鬥爭,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和地方封建勢力,爲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爲緬懷先烈功績,弘揚革命精神,中共張家界市永定區委和區政府於91年夏發動募捐修復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並新建紀念館,於1993年12月26日落成開館。

紀念館佔地面積28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東頭是三堵矮牆圍着的一棟木平房,三間小屋曾住過任弼時、賀龍、肖克,黑漆桌上的桐油燈作證,一代英傑曾在這裏徹夜運籌。西頭是可容納200餘人的省委禮堂,當時省委擴大會和省直各部門的會議均在此召開,現已闢爲將軍館,166位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留下英雄足跡的新中國將帥的照片掛滿牆壁。紀念館大門左右,一字排開11間辦公室,當年3大機關13個直屬部門均在此辦公。庭院正中是根據我國著名雕塑家潘鶴的作品《艱苦歲月》鑿制而成的一尊雙人石像,小紅軍抱着高過頭頂的步槍,依偎在橫吹短笛的老紅軍膝頭,似在入神地傾聽。雕像後面是紀念館主樓,內設三個展室,陳列着223幅大型圖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現了根據地的光輝鬥爭史,反映了根據地軍民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和高尚情操。肖克將軍爲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第一部分 湘鄂川黔邊根據地的初創

193年11月,由於王明左”傾路線錯誤和敵人的大舉進攻,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全部喪失,紅三軍在湘鄂西中央分局夏曦、賀龍、關嚮應的領導下不得不轉戰鄂川邊。

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聽湖北咸豐大村召開會議,決定創建湘鄂川黔邊新蘇區”。此後,紅三軍在湘鄂川黔邊轉戰,尋找立足點。

1934年5月,紅三軍西渡烏江,進入貴州。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貴州沿河楓香溪召開會議,決定在黔東創建根據地。7月21日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黔東根據地的建立,爲紅二、六軍團會師和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二部分 湘鄂川黔邊根據地的全面形成

1934年10月,紅六軍團經過艱苦轉戰,進入黔東,24日,與紅三軍在印江木黃勝利會師。會師後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兩軍團聯合行動,由賀龍、任弼時、關嚮應統一指揮。

紅二、六軍團會師後,爲了策應中央紅軍長征與建立湘鄂川黔邊根據地,決定發動湘西攻勢。

1934年10月28日,紅二、六軍團從四川南腰出發,向湘西挺進。11月7日,攻克永順縣城,湘敵何鍵急令湘西軍閥陳渠珍派兵堵剿,陳糾集三個旅,約一萬人的兵力向永順撲來。紅軍決定採取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作戰方針,主動放棄永順縣城,退至城北90裏的十萬坪地區設伏。16日黃昏,尾追之敵進入伏擊圈,我軍奮起痛擊,殲、俘敵3000餘人。我軍乘勝追擊,24日佔領大庸、桑植。12月7日,進擊沅陵,17日包圍常德,攻下桃源。

由於湘西攻勢的勝利,促進了新區工作的發展,紅二、六軍團控制了永順、大庸、桑植的大部和龍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縣的一部,並佔有大庸、桑植、永順等縣城,開闢了湘鄂川黔邊根據地。

第三部分 根據地省委的成立並領導人民開展革命鬥爭

1934年11月26日,奉中共中央電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時爲省委書記,賀龍、關嚮應、夏曦、王震、肖克及張子意、劉士傑(後叛變)、周玉珠爲省委委員,同時成立省軍區,賀龍爲軍區司令員,任弼時爲政委。還成立了省革命委員會,賀龍爲主席,夏曦、朱長清爲副主席。至此,以大庸爲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

蘇區省委成立之後,即着手領導開展建黨建政、土地革命和擴紅等項工作,同時還進行了必要的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建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動了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第四部分 反圍剿的激烈戰鬥

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紅軍的主動出擊,給國民黨政府造成了新的威脅,蔣介石驚恐萬分,下令調集湘鄂兩省的軍隊,集中了11個師又4個旅,共40多個團,約11萬人的兵力,編成6個縱隊,在地方保安團的配合下,對根據地發動圍剿”。

針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我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嚴陣以待。1935年1月,敵軍向根據地進攻,我紅軍主力班師大庸休整。2月上旬,紅軍在慈利設防正面阻擊郭汝棟縱隊失利,在大庸被李覺部乘機侵佔。紅軍回師在大庸後坪雞公埡設伏再打李覺部縱隊失利,郭汝棟縱隊乘機佔領桑植。兩個月的反圍剿”作戰,由於對xx指示的實行運動戰,選擇敵人弱點,在運動中各個擊破之”的作戰方針理解不深,而是從正面迎擊敵人,以至一再受挫,根據地不斷縮小,紅軍處境日益困難,二、六軍團領導決定向北轉移。4月12日,紅軍從塔臥、龍家寨向北撤退。這時,鄂軍第五十八師第一七二旅進駐陳家河與我軍遭遇,該敵貪功冒進,孤軍深入,紅軍抓住戰機,於14日予以全殲。敵師部和第一七上旅慌忙逃竄。次日紅軍又在桃子溪地區,將南逃之敵第五十八師師部和第一七四旅全殲,乘勝收復了桑植縣城。紅二、六軍團因形勢二轉,決定放棄北撤計劃,仍留原地堅持鬥爭。4月下旬紅軍主力東進,攻佔江埡,紅軍主力又西雲湖北,在咸豐忠堡殲敵第四十一師,活捉敵縱隊司令兼師長張振漢。8月3日,紅軍設伏於板栗園殲敵八十五師師部和兩個團,擊斃敵師長謝彬。8月8日在芭蕉坨一舉擊潰陶廣縱隊10個團。至此,湘鄂敵軍被迫轉入防禦,敵軍對湘鄂川黔根據地的圍剿”遂以失敗告終。8月下旬,紅二、六軍團主動出擊,先後佔領石門、澧州、津市、臨澧等縣城,根據地和紅軍進一步擴大。1935年9月,湘鄂川黔根據地中心區域和游擊區已擴大到東至洞庭湖西岸,西至四川酉陽,西北至湖北咸豐、恩施,南至沅陵,北至鶴峯,加上黔東和鄂川邊兩個游擊區,人口約200萬。紅二、六軍團發展到4個師12個團,約2萬人。

第五部分

勝利實現戰略轉移

我紅二、六軍團的節節勝利,宣告了蔣介石利用湘鄂兩省敵軍圍剿”紅軍的計劃已經失敗。蔣介石氣急敗壞,以更加狠毒的手段佈置新的圍剿”,於1935年10月8日,下令成立宜昌行轅,派陳誠任行轅參謀長,代行他的職權,以便統一指揮。宜昌行轅所轄兵力,達22個師又5個旅,130個團,20餘萬人,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30萬之衆。

當時,我紅二、六軍團主力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總兵力也只有兩萬多人。在敵我力量相當懸殊的情況下,爲了保存革命力量,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退出根據地,採取聲東擊西戰術,直插湘中,突破敵人的圍攻線後,再轉移至敵人力量較薄弱的湘黔邊,爭取在貴州的石阡、鎮遠、黃平地區創建新的根據地。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分別在桑植劉家坪和瑞塔鋪舉行了紅軍突圍誓師大會,除留湘鄂川黔特委和紅十八師堅持根據地的鬥爭,牽制敵人之外,主力部隊於當晚開始了突圍行動。經過一個多月的轉戰,我紅二、六軍團於1936年1月進入貴州。留守在湘鄂川黔根據地的湘鄂川黔特委和紅十八師,經過浴血奮戰,完成了掩護主力轉移的任務後,也突破重圍,於1月9日到貴州江口與六軍團主力會合。一月下旬,二、六軍主力繼續西征,二月初,佔領了黔西、大定、畢節地區,併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從此,結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史。

第六部分

先烈們的豐碑永存

在創建、發展、捍衛根據地和突圍轉戰鬥爭中,我紅二、六軍團指戰員捨生忘死,前仆後繼與敵人浴血奮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紅軍撤離根據地後,國民黨反動派捲土重來,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鎮壓。面對敵人的血腥屠殺,我革命幹部、羣衆英勇頑強、寧死不屈,表現出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貞,其英名永垂青史,風範長勵後人。犧牲在湘鄂川黔邊根據地的部隊團級、地方縣級的幹部烈士就有53名,這就是他們的英名錄(介紹圖片)。

第七部分

老區大庸在中央領導和革命前輩關懷下的巨大變化

60多年過去了,昔日蘇區省府大庸,自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全會以來,舊貌換新顏,尤其是開發旅遊,張家界奇山異水大放光彩,使這裏發展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央領導頻頻蒞臨視察,革命前輩紛紛故地重遊,表達了對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無限深情和建設事業的密切關注。

毛澤東故居導遊詞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毛澤東故居遊覽。毛澤東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從何而來?‘韶’又是什麼意思?讓我爲大家解釋一下:相傳舜南巡時,面對青山綠水,綺麗風光,命侍從奏九章韶樂於此。自此以後,人們把舜帝演奏過《韶樂》的這個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時的宮廷樂名。

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沖,是一個狹長山谷,過去居住着600多戶人家。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棟古樸的農舍叫上屋場”,1893年12月26日,太陽初升的那一刻,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就誕生在這裏。早在1961年3月,國務院就公佈其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爲我國重要的革命紀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氣,故居鍾靈毓偉人”。獨特地政治優勢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使故居成爲世人瞻仰的革命聖地。自建國以來,毛澤東同志故居共接待中外客人近4000萬,其中包括100多位我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14位外國國家元首、30多位外國政府首腦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

故居的前面是荷塘和南岸塘。毛澤東同志一生酷愛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時習武練藝”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參觀韶山時,曾指着這口塘感嘆地說:毛主席是少時遊池塘,老年遊長江啊!”

我們來看毛澤東同志故居。這是一棟坐南朝北、土木結構的典型南方農舍,它門臨綠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結構,這裏老百姓稱爲‘一擔柴’。當年這裏居住着兩戶人家,東邊13間小青瓦房爲毛澤東家,西邊四間茅草屋爲鄰居家,中間堂屋爲兩家共用,總計佔地面積56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470餘平方米。

1878年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買下上屋場東邊的五間茅草屋,1888年毛澤東的祖父毛恩普攜兒子毛順生、兒媳婦文氏遷居於此。後來毛家幾代人歷經幾十年將故居改建和擴建軍,到1920xx年建軍成現狀,但房子建成僅一年多,毛澤東的母親、父親相繼去世。毛澤東在父母去世後又將弟妹帶出去參加革命,故居由當地農民居住。1920xx年國民黨政府沒收了這棟房子,將它出租給農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壞,部分傢俱遺失。解放後,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並對它進行了修繕,基本上恢復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20xx年的原狀恢復的。這個時候是毛澤東家經濟狀況最好的時期,當時家裏擁有這13間半瓦房和22畝田土。但是身爲毛家長子的毛澤東並未繼承父業,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國政治的大舞臺,由一個農民的兒子成爲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

大門頂端掛着的毛澤東同志故居”金字紅木匾,是同志1983年4月2日親筆題寫的。

現在請大家隨我進堂參觀。這裏是堂屋,前面提到的兩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這一間。它在南方是擺酒席、宴請客人的地方,這裏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這是神龕,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過堂屋這扇小門往後走,我們便來到了退堂屋”。這個大鍋是煮豬潲用的。右邊的腳盆是用來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澤東小時候經常在此幫助父母勞動,用水桶挑水。這個大水桶是原物。這是南方農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來通風、透氣、採光,天窗下有暗溝,用來排水。

接下來,我們參觀廚房。請看這個爐竈,過去農家的竈多用泥磚、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幾年就得重作。故居復原陳列時,根據這裏老人的回憶複製了這口竈。1959年,毛澤東回來時,饒有興趣地觀看鍋竈,故居工作人員隨即問:主席,您有這口竈像不像原來的樣子?”毛澤東點點頭說:這個東西沒有,是現代的。”於是後來工作人員把圍子撤了。

這裏是火堂。南方農家沒有專門的取暖。遇上很冷的天氣,這上面有個掛鉤,俗稱爐膛鉤,用來掛壺燒水的,過去農家沒有熱水瓶,客人來了,馬上打過來水燒起來。當然這裏也可掛吊鍋,用來煮飯,冬天全家圍坐一團邊吃邊聊,那可是熱氣騰騰的呢!1920xx年春,毛澤東在籌建共產黨的過程中,回到韶山。當時他的父母已經去世。2月15日是毛澤東母親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圍爐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澤民一口氣講到這裏這幾年遭受到的災難,毛澤東說,這些不只是我們一家發生的事,天下大多數人都這樣,就叫國亂民不得安生,所以我們要舍小家爲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於大多數人的工作。在毛澤東諄諄教導下,全家人相繼離開家鄉走上革命道路。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毛澤東又總是教育自己的親人到艱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險的崗位上去戰鬥,一家先後有六位親人英勇獻身,毛澤東的家庭成爲革命家庭。關於這部分內容,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有專題陳列,歡迎參觀。1991年,江xx在此參觀,瞭解這些情況後說:這個地方很有意義。”

請看下一間橫屋。這裏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這裏也發生過不同尋常的故事。1920xx年毛澤東回鄉開展農民運動時,經常在這裏召集一些父老鄉親,以下棋、打牌作掩護,召開各種小型會議,向農民羣衆宣傳革命道理。1920xx年1月,毛澤東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再一次來到韶山。他在這裏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骨幹開調查會,瞭解韶山農運情況,並對農運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資料就是在這兒收集的。這張桌子和這裏的凳子是當時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澤東離開韶山去湘鄉考察,當時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並詢問他何時再返鄉。毛澤東眼望藍天,沉思片刻,深情地對鄉親們說:要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需要幾十年時間,再搞30年革命,反動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潤之就不回韶山”。果然,當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再返故鄉時,離開這裏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毛澤東父母臥室。1893年12月26日,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就誕生在這裏。這是毛澤東同志父母的遺照。毛澤東同志的父親順生生於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勞節儉、精明能幹的農民,青年時期因負債過多而外出當兵多年。回鄉後,一邊務農,一邊做些豬、米等小生意攢積錢財。後來,他購置田地,擴建房屋,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夙願。1920xx年他因患急性傷寒病去世,享年50歲。父親的勤勞節儉和善於持家理財爲早年毛澤東外出讀書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毛澤東母親生於1867年,她是一位勤勞善良、聰明賢惠的農家婦女。她性情溫和,富有愛心,經常接濟周圍貧困的鄉親。父母親勞動人民的優良品德對少年時代的毛澤東影響很大。1959年毛澤東看到母親這張照片時說:我還是挺像我母親的。”他凝視良久,然後又說:要是現在就好了,要是現在就死不了。”大家看到的這張陳舊木牀是原物。

這裏是毛澤東的臥室。牆上的照片是毛澤東和母親及兩個弟弟1920xx年春在長沙的合影。當時毛澤東同志在長沙工作,小弟毛澤覃在長沙讀書。因母親病重,大弟毛澤民送母親去長沙治病,所以他們母子四人才有機會留下這唯一的一張合影,毛澤東的母親就是這年10月去世的。這張珍貴的照片由於毛澤東外婆家的珍藏而倖存下來。

這裏是毛澤東小時候學習的地方。當年,毛澤東晚上讀書就是用的這盞小油燈。毛澤東天資聰穎,又酷愛讀書,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牀邊放一張條凳,凳上放一盞燈,人躲到蚊帳裏面,將頭伸到帳子外看書。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裏讀書到深夜。甚至在他13歲至15歲停學在家勞動的時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勞動,晚上讀書讀得很晚。有時爲了不讓父母爲他擔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戶,躲在房子裏刻苦攻讀。在看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後,毛澤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怎麼這些書裏寫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從來沒有描寫過拿鋤頭勞動的農民呢?他苦苦思索了兩年,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些寫書的人都是爲統治者服務的,他們是不會去寫農民的,毛澤東很爲農民不能上書而打抱不平。後來,他讀到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一書,這本書提出了一系列救國救民的主張,毛澤東極爲贊同,並且燃起了復學的願望。

毛澤東臥室上面是一個小閣樓。1920xx年毛澤東回來開展農民運動,在樓上開過祕密會議。在實際鬥爭中,毛澤東培養的積極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鍾志申、龐叔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0xx年6月,毛澤東在這樓上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軒擔任第一任支部書記。這五位同志後來爲革命英勇獻身。

請繼續往前參觀。這是毛澤東家放農具的地方。毛澤東六歲開始參加勞動。13歲到15歲,因家裏缺乏勞動力,他便休學在家從事農業勞動。毛澤東正式當過兩年農民呢。這裏放的水車石磨等都有是他當年用過的原物。這間小屋是碓屋,這裏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1959年,毛澤東在這裏親自爲羅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說,他原來就做過這種勞動,這是一種較繁重的活。這是穀倉。最興旺時,毛澤東每年最多能打糧食80擔,除自家用去30餘擔外,糧食還有剩餘。這裏是牛欄。這是柴屋。毛澤東小時候常常幫助家裏放牛、割草、打柴。

這間是毛澤東小弟弟毛澤覃的臥室。毛澤覃生於1920xx年,13歲就跟隨哥哥毛澤東到長沙讀書,19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政治和工作。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他留在江西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曾任紅軍獨立師師長。1935年4月,在瑞金東部的一次戰鬥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1983年同志來到故居參觀,當他看到與自己在江西同命運共患難的戰友的遺像時,久久凝視着,深情地讚歎道:毛澤覃是個好同志!”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毛澤民的臥室。毛澤東的大弟弟毛澤民生於1895年。1920xx年春,毛澤東回家教育親人幹革命,重點是做毛澤東的工作。因爲毛澤民當時已成家。但毛澤東教育他,爲能只看到自己這個小家,應該看到大家,想發、到大多數人的痛苦。毛澤民在兄長的耐心教育下,毅然捨棄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0xx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革命後他一直從事黨的財經和後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擔任過臨時中央政府國家銀行行長,長征到達陝北後,擔任過邊區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後來,他去新疆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先後擔任新疆省財政廳和民政廳廳長。1943年被新疆軍冷藏盛世才殺害,時年47歲。1991年江xx參觀到這裏深情地說: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爲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的確,除了毛澤民、毛澤覃,主席一家還有四位親人先後爲革命獻出了生命。

毛澤東故居室內參觀完全了,請大家到屋後參觀。這時是毛澤東小時候勞動過地的地方。毛澤東從小熱愛勞動人民,同情窮苦大衆。有一年秋收時節,父親毛順生在這塊坪上曬滿了穀子。中午時分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農民們都忙着收拾自家的穀子。毛澤東看到鄰居毛四阿婆一個人搶收穀子有困難,馬上跑到她的曬穀坪幫她收完穀子,然後纔回到這裏搶收自家的穀子。可是,自家的穀子早已被雨淋溼,還被雨水沖走不少。父親回來後很氣憤。他向父親解釋說,人家很苦,還要交租,損失一點不得了,我們家裏,自然不要緊些。大家從這普通的曬穀坪上可以體會到毛澤東同志關心人民疾苦的偉大的風範和氣度。

坪下面是毛澤東家的稻田。小時候,毛澤東常在田裏幫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對這片土地非常熟悉,直到1959年,他還指着這片稻田告訴同人員說:這片田,下面的好些,產量高些,上面的差些。希望毛澤東的參觀、訪問能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