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景點導遊詞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2K

導遊證考試備戰已經悄然拉開了帷幕,爲了各位考友能夠更好地複習應戰,小編爲大家準備了導遊資格考試江蘇景點導遊詞,希望能對各位的備考有幫助。

江蘇景點導遊詞範文

天寧寶塔導遊詞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座寶塔就是天寧寶塔。都說有寺必有塔,天寧寺在北宋年間曾經有過一座七層的普照王塔,後毀於戰亂。上世紀末本寺方丈鬆純大和尚發大宏願,重建寶塔。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十方信衆的捐助下,20xx年寶塔開始籌建,20xx年4月奠基,經過5年努力多,寶塔於20xx年4月30日舉行落成開光大典,正式對外開放。天寧寶塔高153.79米,仿唐宋風格、八角飛檐,每個飛檐下懸掛有銅鈴,微風吹拂,鈴聲悅耳,傳來梵音陣陣。仰望寶塔,逐層數之,寶塔高達十三層,十三是佛教中最吉利的數字,佛教中有個說法,凡十三層佛塔,必供舍利子,我們寶塔地宮內也供奉有舍利子,待會我們將前去參拜。!寶塔共用6500噸鋼材、1000噸銅和5000立方米的楠木修建而成,塔頂金光燦燦,採取金剛寶座式塔剎,主塔剎高30米、四根副塔剎高15米,共用75噸銅鑄成,表面還貼了大量的黃金,因此稱爲“金頂”。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萬丈佛光。

大家擡頭請看,寶塔上方懸掛有很多的匾額,最上方“塵剎莊嚴”,由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法師所書,“仰之彌高”則是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長尉天遲所書,“共生吉祥”是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所寫,“神州大佛塔”則是20xx年4月30日寶塔開光三週年當天,原xx江澤 民蒞臨天寧寶塔後由感而發,欣然提寫的。“龍城象教”是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來到天寧寺時親筆題寫的,“龍城”是常州的古稱,“象”是佛教以佛像、相片來傳承,而佛教發源地印度把象認爲是吉祥之意,“教”是佛教的意思,所以“龍城像教”就是常州吉祥佛教的意思。“天寧寶塔”這塊匾額則是截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的書法。

寶塔兩邊立有兩根九龍柱,龍柱高19.8米、直徑近3米,由花崗岩雕刻而成,每根重200餘噸,是國內僅有的大型成對龍柱。這對龍柱由福建惠安能工巧匠製作而成。龍柱上盤旋着九條活靈活現的金龍,代表了常州的古稱龍城,同樣也隱含着釋迦牟尼佛降生時九條金龍噴灑甘露爲其沐浴淨身的場景,另外,兩根龍柱和寶塔正好構成一個“山”字,寓意“龍山”。

寶塔臺基,採用“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佛教建築形式,是微縮的世界佛教遺址,圍繞有7層圍欄、28個漢白玉扶手、988塊玉碑、1226個小佛像、999座漢白玉小寶塔。

廣場上,是兩個長5米、寬1.8米、高2.8米由青銅鑄成的香爐,重5噸,通體刻滿了福祿壽的字樣。求得清香三支,虔誠跪拜,但求健康與平安。

拾階而上,來到了塔基平臺,眼前是威風凜凜的四大天王,青銅所鑄,每尊高6.6米,重5噸,形象莊嚴威武。每位天王兩邊佇立了高3.2米、長4.8米的八吉象,取諧音八吉祥。

繞行塔基,大家還能看到一幅長130米、高近3米的大型花崗岩浮雕,刻有“五百羅漢”的各種造型,這些羅漢的造型以天寧寺珍藏的宋代長卷爲依據,這幅長卷年代久遠,非常少見。現在讓我們繞塔一週,同時也誦讀了一遍佛教經典《心經》,大家所看到的是由趙樸老所書。

星雲法師在天寧寶塔開光當日開示:天寧寶塔是一盞明燈,在黑暗中給人以光明;她是一座燈塔,能爲苦海中的人指明方向;天寧寶塔也是一個寶藏,親近她的人,寶貝取之不盡;天寧寶塔更是加油站,在人生的旅途中給人增添力量。親近寶塔,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寶塔一明層·華藏世界殿】

概述:

寶塔一明層的主題是“華藏世界——和”,寓意“華嚴淨土,和睦和諧”。主要展示了華嚴三聖、觀音菩薩以及佛祖八相成道的故事。表現了佛教中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圓融和諧思想。大殿面積近1600平方,高13米,金碧輝煌、氣勢恢宏,作爲塔中之殿實爲罕見。殿中尤以四尊高10.5米、重10餘噸的銅鑄大佛;72米長,3.2米寬,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景泰藍觀音壁畫以及四幅大型銅雕壁畫最爲引人注目。走進華藏世界殿,彷彿進入了佛的淨土世界,一個和諧圓融的世界。

大殿正南方這尊毗盧遮那佛,高達10.5米,重10噸。大佛鑄黃銅,表面貼金,由本寺方丈鬆純大和尚率兩序大衆前往江西頌經迎請,諸多善信自帶黃金首飾熔入大佛,充滿法喜。

穹頂鑲刻的是長72米,高3.2米的景泰藍觀音三十二應身像,這觀音三十二像景泰藍壁畫已被列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加上大殿北面的楊枝觀音像,正好是觀音的三十三應身。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幻化爲三十三個不同的應身普度衆生,可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長作渡人舟。

在華藏世界中,四壁大型銅雕壁畫由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銅藝術領域的傳承人朱炳仁大師親自創作,總面積近220平米。展現的是佛祖從降生到涅槃的108個故事,稱爲“八相成道”,分別是:降兜率,入胎,誕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 輪,涅槃。

這尊是大行普賢菩薩,是毗盧佛的右脅侍。普賢菩薩手持蓮花,蓮花代表純潔、聖潔的意思,普賢的普,意爲遍及一切,意思是說菩薩之道遍佈滿宇宙;賢,指備具衆德,意謂菩薩之德性同於聖人,也就是指普賢菩薩的慈悲威德,智慧願行,悉數都能普遍使一切衆生吉祥。普賢菩薩被稱爲大行菩薩,代表大實踐、大作爲。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觀音三十三應身中的楊枝觀音。觀音的全稱爲“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唐代時因避諱唐太宗李世民名諱,省略了其中“世”字,簡稱“觀音”一直沿用至今。這尊手持如意的便是文殊菩薩,是毗盧佛的左脅侍,又稱文殊師利,簡稱文殊,是佛陀的大弟 子,智慧、辯才第一,爲衆菩薩之首,象徵佛陀的智慧。一般學生在考試前都會來參拜文殊菩薩,尋求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然後再拜一下有求必應的觀音,許下自己的願望。

【寶塔十二明層·古佛殿】

概述:

寶塔十二明層因供奉四尊宋代的香樟木古佛而得名“古佛殿”。尤其以兩尊宋代仿唐的觀自在菩薩最讓人稱道。斑駁的佛像表面掩蓋不住細膩的雕工,雍容嫺靜的面容更是將“觀自在”的精神描繪的惟妙惟肖。走出殿外,站在走廊上,心曠神怡,真可謂: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正下方,天寧禪寺躍然於眼前。順時針繞塔,看到的是常州的學府省常中,再往前看,基 督教堂和前後北岸一覽無遺。聽鬆樓附近綠樹成蔭、綠意盎然,紅梅公園裏泛舟湖上,歡笑連連,紅梅閣、文筆塔、嘉賢坊,承載着歲月的洗禮,依然矗立。不遠處,雙層巴士、快速公交,城市流動的使者穿城而過,從高處看常州,與平時截然不同,別

有一番滋味。

進入十二層古佛殿,歲月的流逝,文化的傳承,在這些古佛身上體現出來。宋代香樟木塑造的一佛兩弟 子。看着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的眼睛,不管站在何處,好像兩位尊者都在看着我們,可謂佛眼無邊。雖然是宋代塑像,但是兩位尊者的眼睛卻非常明亮,是由黑色琥珀所制,因此保存至今依然非常的明亮如新。這尊香樟木觀自在菩薩翹着二郎腿,坐姿可謂瀟灑自在。佛像精緻細膩,線條流暢,氣度不凡,坐像莊嚴肅穆充滿神韻。北面這尊觀自在菩薩,與前面一尊相比,體態豐滿,雕鑿工藝精細,面容雍容閒靜,嘴角微帶笑意,面相豐潤。東面同樣供奉觀自在菩薩,坐姿更爲瀟灑,左腳翹起,右腳下垂,彷彿馬上就要站立行走的樣子。這原本是一位功德主個人收藏的藏品,出土於甘肅,這位功德主聽聞天寧寶塔將建古佛殿,在徵集古佛,一心向佛,就將這尊非常珍貴的佛像捐贈給了天寧寺,與其他三面佛像,共同形成了古佛殿。在捐贈此尊佛像之前,曾有文物愛好者向這位功德主出資50萬美金收購這尊觀自在菩薩,功德主擔心文物出售後會流落海外,毅然將此尊觀自在菩薩捐贈給天寧寺,留下了一段佳話。

【寶塔鐘樓層·梵音閣】

概述:

寶塔鐘樓層的主題是“梵音遠播”,寓意“聽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閣內122米處懸掛天下第一高鍾“天寧寶鍾”,高鍾第一,寓意“高中第一”。天寧寶鍾青銅打造,重三萬斤。每年除夕,都會在此舉行隆重的撞鐘祈福儀式,渾厚的鐘聲好似無邊的佛法向外擴散,餘音繞樑,震撼心靈。天寧寶塔122米梵音閣內懸掛的三萬斤銅鐘由當代托塔天王之稱的寶塔設計專家,同濟大學的路秉傑教授設計的仿唐古鐘。(關於這天寧寶塔第一高鐘的鐘聲到底能持續多長時間?這裏還有一則軼事。20xx年,我市統 戰部副部長、宗教局趙局長在陪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參觀遊覽梵音閣時,趙局長介紹到,這天寧寶鐘的鐘聲能持續4分多鐘,丁教授當時有所質疑,於是當場試驗,親自看錶撞鐘測試。結果發現,鐘聲持續五分鐘後依然餘震陣陣。教授很是讚歎,圍着寶鍾繞行很多圈,邊走邊看邊摸,發現天寧寶鍾鐘壁厚薄不一,最厚的地方14公分,最薄的地方7公分,這種獨特的設計,使它被撞擊後,鐘聲方可傳4公里遠,餘音持續5分鐘之久。教授感嘆到:不愧爲第一高鍾!)

也許大家都很好奇,這麼大、這麼重的鐘是怎麼放進寶塔的呢?其實,在寶塔尚未封頂前,就用450噸/米的大塔吊把銅鐘吊到122米的高度,通過鐵軌滑動,將鍾移入塔內吊裝定位。整個安裝過程進行了非常精密的測算纔將大銅鐘安裝到位。

在天寧寶鐘的兩邊,還有“國泰民安”和“高鍾第一”兩塊牌匾。國泰民安”是天寧寺方丈鬆純大和尚的親筆題字,爲了國家百姓祈求平安。而“高鍾第一”是原副市長周亞瑜先生的親筆題詞,寓意誠心登塔的人凡事“高中第一”,更希望莘莘學子來此登塔敲鐘都可以高中第一。

繞行梵音閣內圈,四幅精美的揚州漆畫:《法華妙典》、《釋迦說法圖》、《西方極樂世界圖》以及《華嚴大 法》,這四幅揚州漆畫是揚州頂尖的漆畫廠家——揚州漆器廠設計製作的也是第一次在佛門中見到揚州漆畫得身影。漫步梵音閣外圈,千年香樟木上,雕刻了整卷的《金剛經》。《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是佛教中重要的典籍之一。

【寶塔五明層·法界源流殿】

概述:

寶塔五明層的主題是“法界源流殿——史”,寓意“諸佛菩薩,永住世間”。該殿採用植物中的舍利子——世界極 品沉香和各種名貴木材進行雕塑,反映佛教的起源、發展到傳入中國的歷史。殿內典藏一尊用整塊沉香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觀音,高3.06米,重800公斤,實乃稀世珍寶。沉香木“法界源流”將給世界佛教及後人留下不朽的盛世瑰寶。

寶塔五明層法界源流殿主要運用木雕工藝表現代表過去、現在、將來的縱三世佛。描述了佛教的傳承。本層是福建莆田的李鳳強先生的木雕作品專項展覽。李先生1972年出生於莆田雕刻世家,是現在中國最年輕的民間國際工藝美術大師,他擅長木雕技藝。本層中心展品主要是四組以沉香木雕刻創作的作品。這四組展品,背景選用上好的楠木,小佛像選用沉香木。四組沉香木雕光原木的價值就達三億。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靈山勝會”,主要展示了佛釋加牟尼佛祖在靈山召開法會的場景。

外圍牆上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佛教的三大體系。佛教在中國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各不相同,加上所處地區文化、社會歷史背影也不相同,中國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來到西面,看到的這組氣勢恢宏、場面壯觀的沉香木雕作品是將來佛彌勒佛的龍華三會。指佛陀入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自兜率天下生人間,出家學道,坐於翅頭城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正等覺,前後分三次說法,是爲龍華三會。

北面這尊沉香木雕千手千眼觀音佛像是我們寶塔鎮塔之寶之一。觀音菩薩像正面主幹部分,是由一整塊沉香木雕刻而成,高3.06米,重800多公斤。如此之大的沉香木舉世無雙。

東面是燃燈法會,佛有三世,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何謂燃燈古佛,《大智度論》卷九亦云,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成佛後亦名燃燈。

展廳中間還有一些以海南黃花梨、紫檀木,檀香木等名貴木材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

【寶塔四明層·羅漢示跡殿】

概述:

寶塔四明層的主題是“羅漢示跡——行”,寓意“正道修行,無常無我”。該殿介紹了佛教的基本修行理論四諦、八正道和修行程式戒、定、慧。由中央美院任世民教授主持創作、國家工藝美術大師張文玉參與制作的四組大型雕塑鏨銀高僧像,是寶塔四明層“羅漢示跡”的核心展品。共展現了5位高僧,四個佛教故事,分別是達摩面壁、玄奘西行、鑑真東渡和白馬馱經。每尊銀像高約2.2米,用銀400公斤,純手工打造,每尊像需敲打1600萬下,在國內實屬罕見。

這兩道門分別是用香樟木根和苦櫧木根雕刻而成。更爲難得的是每一道門都是由幾棵樹根在生長的過程中自然纏繞於空中形成。右邊是代表覺悟的菩提門,左邊則是代表了吉祥的象門,寓意智慧吉祥。

大殿中央我們看到的是鏨銀塑像白馬馱經。(相傳東漢明帝劉莊夜間夢見一個金人,頭頂白光,在殿廷間飛行。第二天便將此夢告知衆臣,問他們是吉是兇。有位大臣告訴他,夢見的是佛。於是漢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 子秦景等出使天竺。歷經千辛萬苦,最後蔡和等和天竺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同時帶回佛經四十二章和釋迦牟尼佛立像,明帝令畫工繪製佛的圖像,安放在清涼臺和顯節陵上,佛經藏於蘭臺石室。因爲佛經是用白馬馱回洛陽的,明帝因此在洛陽城雍關之西,賜了一座白馬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後來一直在此翻譯佛教經典直到圓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位就是迦葉摩騰和竺法蘭。)

鏨銀工藝是通過對銀片進行敲打而成的,據說在每一平方釐米上要敲打150下。常見的鏨銀主要製作精巧的小飾品,把鏨銀做成這麼大的人物塑像,是我們國內首次運用。塑像是由中央美院任世民教授創作,鏨銀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文玉大師領銜。

穿過象門順時針禮拜而行,這些都是千年龍眼樹根雕刻而成的大型根雕十八羅漢。根雕大師徐谷清先生從一千多個充滿神靈色彩的千年龍眼木根中精心挑選、最後選中這十八個形、體、態大小均衡的樹根進行創作,局部施以刀筆。玄奘西行描繪唐僧唐玄奘,塑像孔武有力、非常健壯,與西遊記中所見有很大的差別,在製作這尊佛像時通過史書和經 文中對唐僧的描寫,運用寫實的手法,造就了這樣的形象造型。

圍繞寶塔一週的是大型油畫《正道圖》。這幅油畫是一幅長卷式的壁畫,一共18個單元,描繪了從“法傳迦葉”到“大 法東來”共12個佛教經典故事,體現了釋迦佛主所創的佛教思想從產生、傳承、流傳、盛行到發揚光大的全過程。由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維佳、時衛平創作。

北面的人物是達摩。(說到達摩就不能不提一下常州籍的皇帝梁武帝蕭衍,蕭衍是漢朝名相蕭何的25世孫,文武全才,奪了同宗齊的皇位,建立了樑。梁武帝是篤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後,廣建寺廟、塑造佛菩薩尊像、注經講經、厚待僧人。唐詩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描述的這個時期的情況。達摩祖師來東土弘法度生到了現在的廣州,聞聽梁武帝對佛教的重大貢獻,第一個想到度他。於是,他來到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梁武帝得知高僧駕臨異常高興,親自迎接到宮中,國禮以待,以大師事之。通過對答達摩祖師對梁武帝的不悟道很是失望,遂不歡而散。達摩祖師乘一葦葉渡江來到北朝的魏,直到嵩山少林寺。達摩祖師杜門不出,於淨室面壁九年,終於創建了“禪宗”,成爲佛門禪宗鼻祖。)

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

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尊青石雕塑,叫“扶犁開耕,”它是我們農耕文化園的標誌性建築!俗話說 “春種一粒籽,秋收萬擔糧。“扶犁開耕預示着一年農事的開始,也象徵着秋天收穫的起點。大家要有興趣,可在此留影紀念。

(大門)我們現在的位置是農耕園的大門,大家擡頭看,門額上“吳楚農耕文化園”的幾個隸書大字,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書寫的。可能有人要問,爲什麼要叫“吳楚農耕文化園”呢?因爲古時的溧陽,屬於吳國,又和楚國交界,所謂“吳尾楚頭,”“吳風楚韻,兼而得之。”當年楚國的伍子胥逃亡吳國,就是從溧陽經過的。京劇裏有一齣戲叫《文昭關》講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而這昭關就在安徽廣德縣境內,離這兒也不遠。

我們農耕文化園的建築風格爲徽派建築,粉牆墨瓦,高高的馬頭牆,氣派的門樓。這院門雖不豪華張揚,但院內卻別有洞天。既像官府人家,又像百姓民居。這就是中國人講究的“中庸”、“內斂”。好,請大家入園參觀。

(照壁)大家現在看到這一堵牆,叫照壁。這是中國古建築中特有的格式。無論是皇宮官府、大戶人家、還是寺廟社壇,都可見這堵牆。它起着遮掩戶內情況和裝飾的作用。

我們眼前照壁上寫着一個“稼”字,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莊稼的“稼”,表示春天播種,秋天收割,夏天澆灌,冬天收藏。這是農業生產的一個關鍵詞。二呢,這“稼”字是由禾和家字組成,禾代表稻穀,代表糧食,一戶人家有了吃的糧食,那一年的生活就不用發愁了!因此,照壁上這個稼字,代表着五穀豐登,代表着家業興旺!

整個吳楚農耕文化園分爲農耕文化、採茶製茶、生態製陶和農趣體驗四個主題園區,每個主題園區都有若干個特色分明的功能和展示區構成。現在我們首先進入的是農耕文化園區。

◆農耕文化園◆

我們的祖先在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同時,也發明了許多農耕用具。“伏羲結繩,神農作斧,”這些都是動人的傳說。從夏商周到秦漢唐,先民們“耕而食,織而衣,建屋宇,造舟車,冶銅鐵;”世代相傳着以農爲尊的傳統思想。這裏所展示的食從我國世世代代的農業先人中選出的幾位具有代表意義的人物(介紹伏羲、神農等人物);我們可以看一看,他們在我國農業不斷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在幾位農業先人介紹的下面,我們收集了古農書上記載的五穀雜糧,這也一位着從這裏開始我們真正走入了農家的生活。

(介紹馬一龍,着重是《農經》)。在溧陽農業發展,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進士,國子監司業馬一龍。馬一龍是位才子,他是位文學家、書法家、民間文藝家,還是位農學家)

(生產工具展示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農耕文化園的生產工具展示區,這裏所展示的是農業生產的第一步,開耕;播種之前是要先開田的,這裏擺放的是開耕的三大件:犁、耙、耖;(介紹)

大家看到的這個車是時代就有了的(歷史)但是它一直到解放後我們還有絕大部分地區使用它來灌溉農田;

(農副百工區)我們現在走進的大廳是農耕文化園的主體建築之一,農副百工區。徽派建築不講究外形的恢宏氣派,而講究院內的精美厚實。這樣的“四水歸堂”是農居典型特色,體現了封建社會封閉以及自我滿足的一種心態,所謂“肥水不外流”。而這種廳堂式建築一般用於集合、聚餐之用。

大家看到牆上的圖片,是過去的“三百六十行。”由於社會分工,手工業匠人有三百六十行之分,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裏展出的圖片是有代表性的一百七十八種。

(生產工具展示區)這裏擺放的也是農耕工具,前面是開耕,這裏就是從收割-脫粒-儲藏。(挑幾件農具具體介紹一下)

(養蠶)這個區域所展示的是從養蠶到紡紗織布的全過程。

這裏擺放的是幾件古時候的交通工具(介紹)

(翠竹聞鳥)我們現在所處的院落叫“翠竹聞鳥”。在黑瓦白牆中,一片翠綠的竹林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要想不俗也不瘦,天天竹筍炒鮮肉。竹子的高風亮節,被歷代文人欣賞品味。江南園林民居,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觀賞植物,如果竹林中再傳出幾聲清脆的鳥鳴,那就更是一種動靜結合的美了!

(農家小院)大家現在經過的是農家小院。這是一戶典型的江南農家,院內的水田、菜地都是江南農村所獨有的特色;大家請隨我進屋參觀。中間是廳堂,接待客人和吃飯用的。左邊是臥室(生活用具介紹);右邊呢是竈間(具體介紹)。出門以後,大家知道這屋角的小房子是做什麼用的?對了,這是豬舍,是農民養牲畜用的。如果我們擁有了這樣一個獨立的小院,生活上自給自足,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上這裏來住上一陣。

(烏山白鷺)前面的樓閣是農耕文化園的第一個制高點,叫“烏山白鷺”。有興趣的朋友可登臨一下,大家看到對面的山峯叫烏山,山上青松蒼翠,綠樹成陰,林密草深,遠看烏黑一片。大家再仔細看看,山上的樹梢頂是不是有許多白鷺停在那裏?對了!每到夏秋季節,大批的白鷺都會飛到這裏來安家落戶,繁殖後代。這首先反映了我們這山區水土環境保護得好,山青水秀嘛!另外這裏面子還有個故事。

烏山上原來有個寺廟叫大覺寺,它建於乾隆20xx年,“文革”期間被毀。大覺寺的和尚很愛白鷺,廟中養了一對。這對白鷺通人性,會看廟守夜,有陌生人來就會鳴叫。清咸豐年間,大覺寺毀於戰火,白鷺飛走了。到民國時寺廟重建,白鷺又飛回來。現在大家看到的白鷺,都是那對白鷺的後代,它們也是在追蹤祖先的遺蹟呢!我們這個景,叫“烏山白鷺”。

(節氣習俗)現在在大家左手邊的這條長廊裏介紹的是中國節氣。節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像清明祭祖、八月半賞月等等。溧陽有自己獨特的節氣習俗,象四月初八吃烏飯、夏至吃餛飩、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等等。大家有興趣可觀賞一下。

(生活用具區)好,走過這座小石橋。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是生活用具區。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樸實的溧陽人以農爲生,以耕爲生,早出荷鋤種地,暮歸紡紗織布,過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這裏集中展出的一些當年的生活用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着重介紹燈具、臥具、漁具等)

(民俗文化鄉情區)跨過這道院門,我們就來到了民俗文化鄉情區。溧陽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有着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其中跳幡神和太平軍鑼鼓被列爲常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跳幡神流傳在溧陽社渚、河口、河心一帶,據說來源於中原的儺戲,表演者帶着面具,身穿戲袍,舞動大手,驅邪迎福。太平軍鑼鼓流傳於戴埠鎮一帶,是太平天國軍隊軍樂的遺存,它原來是太平軍作戰的樂曲。分六套,已被收入《中國民間音樂集成、江蘇卷》

溧陽的民間文藝表演還有跳馬燈、打連枷、跳獅子等等,有文有武,既有江南特色,又受中原影響,體現了南北交融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吳風楚韻”。

(重點介紹跳翻神、太平鑼鼓、跳馬燈)

(古戲臺)大家看到的戲臺,是江南地區農村過去常見的。看戲聽戲是過去農民主要的娛樂節目,每逢過節或婚喪,都要請戲班唱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看戲的人明明知道戲是假的,但還是爲了它高興,爲它落淚。因爲這戲演的都是人生的故事。溧陽的地方戲是錫劇,又叫常錫文戲,舊社會叫攤簧,曲目有《珍珠塔》、《庵堂相會》等等。越劇和黃梅戲再這裏也很有觀衆。(馬刨泉井)好,大家隨我來看一看這口古井,沒什麼特別的吧?你可別小瞧了它,它有來歷。相傳那年伍子胥過了昭關一路奔吳而來,走了七天七夜沒敢停留,後面有楚國的追兵啊!當他騎馬來到這香峯、烏山之間,又飢又渴,想找口水喝,但這荒山野嶺哪有水啊!他嘆了一聲氣,說:“唉,想不到我伍員沒被楚王殺死,倒要渴死在這荒坡上了!”話音未落,他座下的白馬突然嘶叫一聲,頭昂起急促地用蹄刨地,刨着刨着,一股清泉冒了出來,伍子胥大喜過望,趕緊下馬捧起水就喝!這是救命水啊!喝完他快馬加鞭,一路奔蘇州而去。日後,這馬刨地的地方有人砌了一口井,因爲這下面有個泉眼,人們叫這井爲“馬刨泉”。

(香峯泉)我們現在看到的像城堡一樣的建築,是農耕文化園的制高點,叫香峯泉臺。大家有興趣可以爬上去看一下整個園區的景色。我們的園區既是一個完整的徽派建築羣,又像一條龍盤曲在香山前面,這就叫“龍盤香峯”。我們登臺可以看到東邊的香峯茶園,南邊的香山和北邊的金山,至於香山和金山的來歷,裏面有段故事,等一會兒我再講給大家聽。

(手工作坊區)你想知道過去的棉花是怎樣紡成布的嗎?你想知道過去油菜籽怎樣榨出油的呢?你想知道過去是怎樣做豆腐的嗎?那就請大家隨我去看看手工作坊,這些都是原始的實物,是我們文化園花了大力氣從安徽山區收集來的,它們有的甚至現在還在使用!

(五蓮映舫)大家看對面水中停泊着一條仿古船,它是傳統建築中常見的。坐在船上可以喝茶聽琴,可以看魚觀蓮實在是一種享受。

(聞香品茗)走到這兒,大家是否聞到了茶香?前面就是園內的建築“聞香品茗”茶樓。經過這一路行走,各位可能脣乾舌燥了吧?好,我們稍事休息一下,泡一杯香茶,提神解渴。香峯茶場生產的“香峯壽眉”曾榮獲“中茶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是溧陽丘陵山區出產的名茶,大家有興趣可購買一些帶回去慢慢品嚐!

◆生態製陶園◆這裏就是我們的生態製陶園。中國紫砂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輝煌於今,梅堯臣有詩暫曰:“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宜興溧陽同爲蘇浙皖交界,歷同屬馬家浜文化,藏有豐富的陶土資源。中國紫砂因稀有的資源、獨特的工藝、深厚的文化底蘊、賞用兼備的功能而享譽人間,成爲難得的藝術瑰寶。

(紫砂文化展示區)首先我們來到的是紫砂文化展示區,(利用實物介紹中國紫砂的原料、工藝製作、裝飾手法、古代燒成等知識)現場還有景區特聘的工藝師爲大家現場演示紫砂壺製作。

(吳楚紫砂作坊)剛纔的介紹是否讓大家對紫砂文化有了一定了解?實踐是對理論的檢驗,對面就是吳楚紫砂作坊,大家可以在此親手製作一件紫砂作品,親身體驗一下紫砂文化的魅力。吳楚紫砂作坊還備有爐窯可以爲大家免費燒製。

◆採茶製茶園◆從香峯泉出來就進入了採茶製茶園,

(翠竹長廊)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長近3000米的翠竹長廊,全部由竹子製成,目前已建成的長度爲800餘米,它像一條長龍一般穿行在香峯茶園的茶海之中。整條竹廊從用材和造型都與整個環境達到了和諧統一。

(採茶區)溧陽茶葉具有悠久的歷史,茶聖陸羽將溧陽茶收錄於《茶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代的溧陽茶葉已經蜚聲海內外。溧陽吳楚農耕文化園的黃崗嶺茶廠的“香峯壽眉”也屢獲殊榮,20xx年度常州市名優農產品,20xx年、20xx年連續兩屆獲得江蘇省《陸羽杯》茶葉評比特等獎,20xx年、20xx年還連續兩屆獲得《中茶杯》特等獎。這裏路兩邊的茶園都是我們的採茶區,大家可以進去體驗一下采茶的樂趣。(介紹茶葉採摘方法)

(觀景竹樓)這座竹樓就是我們整個茶園的至高點,在竹樓之上可以鳥瞰整個茶園的美景。一樓是我們的茶葉炒制演示。茶葉從鮮葉炒制到成品包裝的全過程,其中要經過攤晾、殺青、理條、烘炒這一道道程序,我們的一斤茶葉大約要有幾萬個茶芽組成,真可謂“杯中一杯茶,葉葉皆辛苦”啊!這裏演示的是其中一道工序。我們茶葉的鮮葉採自山後的香峯茶園,無公害、無污染、無雜質,是符合綠色有機茶的“三無產品”“香峯壽眉”曾多次榮獲江蘇省“陸羽杯”茶葉評比特等獎,連續獲得溧陽茶葉節評比特等獎。

大家隨我上到二樓,環顧四周,整個茶園的秀色盡收眼底,微風拂過,陣陣茶香掠過。頓感心曠神怡。這裏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在我們左前方的山叫香山,這山原來沒有名字,只因那年八仙雲遊到這南山山區,見這裏景色秀美,就按下雲頭在這山坡上歇息,山坡上百花爭豔,蜂蝶紛飛,山風送過來一陣陣桂花和菊花的香氣,八仙紛紛讚歎“香!香!”何仙姑摘下一朵野花插在頭上,說“既然大家都說香,這山就叫香山吧!”從此以後,這香山就叫出了名。

在我們右前方,那高高的山峯叫金山,金山腳下有個村莊叫金山裏,這南山裏原來有條金牛,吃的是靈芝草,屙的是金元寶。有一天金牛來到金山裏一戶人家門口,趁人不備把女主人漿衣服的一盆漿糊吃掉了,還在盆裏拉了泡屎。女主人發現後很是氣憤,罵道:你把漿糊吃了,還要拉屎盆中,太氣人了,快滾!她隨手把盆倒掉了,誰知這牛屎一到地上馬上變成了金燦燦的元寶,那牛一路往山上走一路拉金子,那女人想撿金元寶但手一伸卻不見了,金牛也消失在深山裏。以後每到太陽一出,那山上和山溝裏就會閃現金光,人們都說那山裏藏着一條會拉元寶的金牛。

好,故事講到這兒。下面這個園區就是我們的農趣體驗園,

◆農趣體驗園◆順着這條路我們就來到了農趣體驗園區,這裏有湖邊垂釣、池塘摸魚和林中捉雞等參與性的娛樂項目。以後還會有野外燒烤、農家菜園和水果採摘等項目,目前正在建設當中。目前的活動具體的可根據我們的提示牌自行參與,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我。

◆結束語◆

各位朋友,短暫的農耕文化園參觀到此告一段落,我在此對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表示感謝,俗話說,第一次見面是客人,第二次見面是朋友,第三次見面就是家人了!希望各位能再次光臨吳楚農耕文化園,謝謝大家,再見!

大縱湖旅遊度假區導遊詞

各位朋友,大家好!坐了一路的車大家辛苦了,首先我代表大縱湖景區歡迎大家的到來,我是導遊某某某,大家叫我小某就可以了,今天非常榮幸我能夠爲大家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帶來輕鬆愉快的大縱湖之旅!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座橋叫做鏡湖橋,是三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石板拱橋,橋面寬7.6米,長37米,跨過這座橋前方就是整個大縱湖景區了。

各位朋友,進入景區我們首先看到的這個船型物叫“古蘆舟”,爲什麼叫“古蘆舟”呢?因爲它是用蘆葦編起來的。是啊,這船叫古蘆舟,因爲大縱湖是個水鄉,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了,而大縱湖又盛產蘆葦,用蘆葦編織成的船隻,大家在其它地方也是比較少見的。蘆葦是大縱湖的標誌,這隻古蘆舟就不但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現在也是大縱湖旅遊景區的標誌。

大家請看,在前面廣場上許多人穿着新四軍的服裝,他們在幹嗎呢?一會兒這裏將有特型演員扮演的陳毅元帥帶領着新四軍戰士在大縱湖門口迎接我們的到來。(看完了陳毅迎賓),大家自由活動一會兒,十分鐘後我們在入口處集合。洗手間在右手邊。(伸手右前方指)

我們現在所走的這條大道叫做合歡大道,兩邊(開滿繁花)注:到花期時可用的樹叫做合歡樹,在這兒,我也借大道兩邊這些(開滿繁花的)注:到花期時可用合歡樹祝各位遊客家庭合歡美滿,今天的遊玩開開心心。我們左手邊這湖叫做“千魚鬧波”,因爲湖裏有很多品種的觀賞魚類,有興趣的朋友,在一會兒的自由時間可以買些魚食喂一下魚,體驗一下“人魚同樂”之趣。大家肯定看到路兩邊和我們的左前方那麼多的鴿子了,這裏有特多好客的白鴿,我們這裏有一個特色的節目,叫做“白鴿迎賓”。在特定的節日,這些鴿子將一起相約飛來,我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點食物餵食一下它們,有相機的朋友也可以拿出你們的相機和這些白鴿拍些照片作個紀念。現在大家擡頭,看到這張大網,像是漁民們打漁歸來在曬網,是啊,這就是曬網場,因爲這裏是水鄉,水鄉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打魚曬網,這樣快快樂樂又一天,這也是水鄉風情之一。

我們右手邊這條長廊叫“清風閣”(缺標識),長160多米,號稱蘇北第一長廊,從合歡大道起筆到觀湖樓收筆,遠看好像書法家寫的“一”字。現在我們所在的這個長廊也是歷史文化區,大家都知道中國典故二十四孝中的王祥,爲了滿足病重的父親吃到鮮魚,寒冬臘月臥於大縱湖的冰面上,他的孝心感動天地,得以償願。我們大家可以看一下右手邊這個湖,就是王祥當年臥冰的遺址。現在我們經過二期工程的開發,已經把這個湖設置成一個釣魚臺,大家如果有興趣,在一會兒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來釣魚。

現在我們所看見的是長廊,因爲長廊的兩側是兩個湖,波光鱗鱗,湖面一陣風吹過,吹動長廊邊的竹子,沙沙地響,長廊的韻味全都出來了。

不過,如果要看湖的真正美的地方,得要到長廊的盡頭的觀湖樓。這個觀湖樓爲二層小樓,登上二樓休閒茶社,可以品茶、休息,更可以拿起望遠鏡眺望大縱湖全景。(不營業可不用)

哦,有不少朋友在議論那條船了哦?紅紅的船簾裝飾船身,是幹嗎的呢?呵,有朋友笑了,紅色當然是喜事兒啦,這是水鄉風俗中的婚俗,每天在此,都將上演一場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大型民俗節目——大縱湖漁家水上婚禮。鹽城是蘇北裏下河地區,水網密佈,船民以水爲家。大縱湖歷漁業興旺,縱湖四周遍佈河、蕩、濱、汊,大縱湖人民自古與水相依,與船同命,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船上,形成了豐富的水上民俗文化。而漁民的水上婚禮,則是極具水鄉特色的一種傳統愛情典禮儀式,在我國民間婚俗中也別俱一格。還有幾分鐘的時候,也就是10:10,這裏將有一場水鄉婚禮的民俗表演,這可是華東地區的蘇北水上婚禮,我們一起在這兒看會兒表演,大家看完後,在右手邊的湖中湖美食天地門前集中。洗手間在美食天地的後方,下面時間各位自由活動。現在節目就要開始了,讓我們一起去參與這個婚禮,也許你會成爲一個幸運的臨時“新郎”!

看完了婚俗表演,大家覺得怎麼樣?美不美?美哦,其實啊,大縱湖有更多的美在等着我們,比如,開滿紫色小花的長廊,顧名思義,一條條攀緣着長藤,粗粗細細地縈繞在一起,覺得好溫柔,加上廊外的垂河長柳以及滿眼綠色中的星星點點的花兒,吐着誘人的芬芳,這景緻能讓我們的心,隨着在長廊中的漫步會一步步地沉靜下來,去思考這片神奇的土地。走着走着,我們被眼前這一塊竹柵欄和竹門頭吸引了,柵欄內的許多的竹子告訴我們,眼前的房子是文豪的家。是誰呢?當然是最愛竹子的文人了,他畫的竹子可是非常的漂亮哦,那就是清朝書法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清朝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鄭板橋從山東辭官歸隱,便在大縱湖執鞭教書,以前的教書館原居經過數百年的風雨殘蝕已經破爛不堪,在20xx年10月,大縱湖景區重建了鄭板橋教書館,命名爲“板橋書屋”,現在我們就進去參觀一下留有板橋先生書畫的板橋書屋。板橋書屋共三間,從南到北分別爲臥室、教書堂、書房。書屋中保存着一些清代的生活用品。堂內掛着鄭板橋先生所作的書畫作品,陳設雖然簡單,但能再現當時鄭板橋生活的近況,“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尺小菊花茶”。我們深爲板橋先生曾在此任教而自豪,其實大縱湖雖然地方偏闢,可歷出了不少名人,明朝的書法家——宋苗,祖籍在大縱湖鎮北宋莊;“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祖籍大縱湖鎮。

說着說着,我們來到了九曲橋,這九曲橋長200餘米,處爲雲臺,它的兩側各有九曲,拾級登臺又各有九階,故又名“雙九曲橋”。九曲橋這九字爲大數,如九洲、九天,意爲“蓋世無雙”。每到中秋,夜幕降臨,華燈閃爍,常有遊客和家人結伴橋上,蘆葦瑟瑟,荷花飄香,月色照在湖面,就象進入了仙境。這裏上一個的賞月地,被列入了鹽城古八景之一,因爲大縱湖又名大湖,平湖,所以鹽城古八景的賞月地稱爲----“縱湖秋色”,秋天的大縱湖,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是那樣的寧靜而致遠,其意境獨具魅力。

現在,站在橋上,遠觀湖面,它水天一色,空曠無比,看島上,竹杆林立,有水鄉竹林之稱。看湖中,輕舟盪漾,倒影幽幽。尤其是右前方,高高的蘆葦密集的地方----蘆蕩迷宮,這蘆蕩迷宮不僅是個很有特色的水上迷宮,更因爲它在20xx年打破了中國水上蘆葦迷宮的紀錄,(前任保持者爲中國寧夏自治區的“鳴翠湖”天然蘆葦羣),目前,已成功申報了吉尼斯紀錄,奪得蘆蕩迷宮“中國之最”的稱號。所以呀,要看這個迷宮到底有多神祕,我們得實地探查一番,大家看右手邊那個七層古塔是的觀賞迷宮全景的地方。走,我們過橋。

過了九曲橋,首先我們來到了佛教文化區,前方蘆葦叢中黃牆青瓦建築羣就是龍興寺。龍興寺建於明代天啓年間(1624),佔地約5畝,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它在歷幾度興廢。1940年,龍興寺被國民黨五十二師佔爲傷兵醫院,1944年在一次大火中被徹底燒燬,現狀的龍興寺爲1996年重建,面積約350平方米,寺名由中國佛教協會副主席茗山法師所題,鹽都縣佛教協會也設立於此。每季度的大香期,都有大批香客至此從事宗教朝拜活動。二期工程將投資4000萬元,建成藏金樓、山門、大雄寶殿、鐘樓、20米高的漢白玉水上露天觀音,完工後,將會使這座寶剎更加興旺。

從龍興寺一出來,我就發現很多的朋友都已經急不可耐地想去塔上研究一下水上迷宮了,其實這個塔本身也有着一些傳奇,它名叫興湖塔,高38米,是景區雄偉的建築,塔身爲7層,每層都有佛像一尊。好了,我們邊上塔邊說,剛剛說它傳奇呀,是由它的名字而來的,最初它並不叫興湖塔而叫鎮湖塔,大家現在發現了大縱湖的水域寬廣了,但很久前它也有讓人煩惱的時候,百姓生活不安寧,要麼就是乾旱要麼就是大水成災,後來有一白髮長鬚的老者路過作了指點,說,這大湖下有條好大的蟒蛇,盤在湖的四周,想修成正果,去東海成龍。他喝水的時候就一口吸乾了水,地上就乾旱,吐一下水就發大水,搖身一動就是地震,你說能不煩嗎?老者說,要治住它是有辦法的,就是在蛇頭七寸的地方建一個7層寶塔,把它鎮住。當地老百姓認爲這是天上神仙特地下凡點化的,於是找來能工巧匠,日夜建塔,這蛇覺得自己愈來愈力不從心的時候,發現頭頂上原來在建塔,塔建成的時候就是它的死期,於是它順着水向東逃去,半路上它的肚皮就被一條鱖花魚背上的劍刺刺破了,沒游到大海就因爲鮮血流盡而死去。塔因爲可以鎮住蟒蛇拯救一方百姓,更因爲那個巧匠姓鎮,於是取名鎮湖塔,現在我們也爬到塔頂了,站在塔頂,我們發現,蟒蛇死後大縱湖越來越興旺,老百姓安居樂業,於是改名爲興湖塔。而那個蟒蛇遊過的地方,便成了一條大河,這條河就是蟒蛇河,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向東看,緊靠湖邊的那條河就是蟒蛇河,它現在是大縱湖的最主要的出水口。現在讓我們環眼觀湖,整個大縱湖展現在我們眼前,很寬廣吧?因爲它是裏下河區、最深的湖泊,也是江蘇省地勢最低窪的地區之一,素有“水鄉澤國”之稱。該湖呈橢圓形,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6公里,面積約30平方公里,水深1.5米,蓄水量4.95萬立方米。主要進水河道爲南部和西部的鯉魚河、大溪河,主要排水河道爲剛剛看到的蟒蛇河。在這兒看湖,將大縱湖湖光水色一覽無餘。來,讓我們一起俯視塔前的蘆葦迷宮,把它神奇的面紗一層層揭開,首先,蘆蕩迷宮總面積超過140905平方米,其中水面與蘆葦面積各佔一半,蘆葦在清澈的湖面上繞來繞去,象一個八卦陣,迷宮內有三條主航道,總長度爲7650米。整個迷宮之大,使它獲得蘆蕩迷宮“中國之最”稱號。

大縱湖的環境非常適於蘆葦生長,該地蘆葦品種也優於其他蘆葦,生長週期長,長成後可達3至5米,葉闊大、厚實、且香味濃郁,成熟後的蘆葦具有皮薄、殼黃、光潔度高等特點,具有一定的觀賞性。乘水木船走進這神祕的迷宮,除了探尋迷宮的有趣路徑之外,你也能以最近的距離,感受大縱湖水的親切順柔。多少年來,生生不息的蘆葦、水草、各種野草野花、灌木、果林以及各種溼地鳥類、昆蟲、動物構成了獨特的溼地生態和湖泊景觀。步入葦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目清新的藍天和水色,在多種溼地植物簇擁的天然湖泊中盪漾。順着河濱乘船前行,你將在或寬或窄的河道上同或密或疏的葦林親密接觸。在你的船下,是遊動的魚類,耳邊迴盪的是久違的蛙鳴,不時驚起的是碩大的野鳥。在這被葦蕩、水體分割,擁抱着的寂靜空間裏,你或頭枕船舷,靜聽支水流聲,或三二好友船上對飲,或隨手拋杆,體驗野釣之樂。紅塵的煩惱盡拋於九霄雲外,各個季節的野花悄然盛開,蒲公英的飛絮也許會不經意飛到你面前。這是江南消失已久的溼地自然生態景觀和原生態水鄉景觀的真實寫照。在這裏,你將體驗到重歸自然的自由和放縱,當你經過許多有趣尋覓最終走出迷宮時,這種神祕空間裏的經歷會給你留下永恆的歡樂和記憶。說了這麼多,很多朋友一定想進去探探險,看一下自己能不能走出那個迷宮呢?我們前往碼頭。這個碼頭叫漁姑碼頭,從這裏向西看,那裏有個門牌的地方就是迷宮入口了。不過這迷宮是要智力考驗的,另外也富有挑戰性,更希望各位聽從景區工作人員的安排,穿上救生衣。大家知道嗎?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裏曾是新四軍抗日時期打游擊的好地方,他們就隱藏在蘆葦叢中,蘆葦讓他們進可攻,退可守。

說到革命戰爭,有一首歌大家一定很熟悉,我哼兩句,給大家猜一猜這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九九那個豔陽天喲,十八歲的哥哥細聽我小英蓮,哪怕你這一去千萬裏喲,哪怕你十年八載不回還,只要你不把我英蓮忘呀,等待你胸佩紅花回家轉……”,呵,都跟我一起哼起來了呀,看來這首歌大家都會唱那麼幾句嘛,那麼大家可知道這首歌出自哪部電影呢?《柳堡的故事》,是啊,《柳堡的故事》這個黑白片電影,從拍攝時的1957年到現在,電影的主題歌《九九豔陽天》曾經感動過幾代人,因爲愛情是永恆的話題,包括戰爭年代,所以,這部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戰爭愛情片也被列入了中國電影史。那麼大家可知道,這電影的主要拍攝地就是我們一會兒就到達的大縱湖下一景點呢?愛情故事是在蘇北女孩二妹子和一位年輕的新四軍戰士李進之間展開的。說到新四軍,大家都知道,鹽城是一個革命老區,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爲中國的革命上書寫了一段美好的篇章。而戰爭年代,象陳毅、劉少奇、張愛萍這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生活戰鬥在鹽城,那每天上午九點整,特型演員將扮演陳毅元帥帶領着新四軍戰士在大縱湖門口迎接貴賓的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