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的導遊詞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5W

黃龍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黃龍古洞歷史悠久,代代相傳,難以考證,傳說有兩條黃龍有時盤踞在洞上(至今山腰還有100多米長江龍盤過的痕跡),有時在洞內休息,有時在洞下的龍眼潭戲水,是龍的休息寶地,因此得名爲黃龍洞。古洞很深,古人在洞口能聽到柴村鎮土堂村的雞鳴聲,和土堂大佛寺相通(約直徑7公里),有很多人探洞,結果進去的'人總不能全部出來。人們就在洞口樹起黃龍神供奉,到乾隆十七年又重修了黃龍神廟,立了石碑,隆重敬神。從此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過唱之日村上人和周圍幾個村都要請鼓手迎請黃龍神保佑平安,保佑風調雨順。

黃龍的導遊詞十篇

黃龍古溶洞位於山西太原市馬頭水鄉溝底。現有溶洞面積1500平方米。(未開發的還有1500平方米)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連,洞內空氣新鮮,清涼溼潤。四季洞溫爲零上2-8度之間。稱爲修心養神的神仙洞。至今遠古稀奇動物殘骨保存完整。洞頂和地面長滿長短,粗細不均勻的石鐘乳,石柱,石箏,石佛,蓮花臺及各種動物石像,牆壁花紋秀麗奇觀。千姿百態,形狀獨特,是周圍幾百裏內未見過的大古洞,洞的左右環山,植被優然,洞的上端層層梯田。山田相連,洞的下端爲天然流水深溝;懸崖峭壁,景觀奇特,十分險要,海拔約1200米。

黃龍洞緊靠汾河二庫,與省城幸福林相連,東有崛圍山多福寺勝地。交通便利,構成多景點配套的玩水、觀景、遊洞、拜廟一日遊線路。洞南一公里處有神奇的碌古旋險崖和龍眼水潭、高崖、大旋、綠水潭、山景壯麗險觀,是黃龍洞又一配套的旅遊景點。

黃龍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北麓,曙光路南。相傳南宋淳佑年間江西黃龍山高僧慧開來此建寺,後改爲道觀,是南宋都城祀龍祈雨之所。

黃龍洞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寺觀園林。它背倚山林,巧妙地利用天然洞景將溪泉、池潭、洞壑、亭軒、寺觀、林木、疊石等和諧地糅和在一起,形成爲一個古木交柯、黃龍吐翠、清淨幽雅的遊覽勝地。

園內叢篁交翠,有方竹、龜竹、琴絲竹等十幾種珍稀品種,是賞竹的一處佳地,“黃龍吐翠”爲西湖新十景之一。

近年來,黃龍洞又增設以“緣”文化爲主題的“民俗園”,新闢“月下老人祠”、“圓緣臺”、“投緣池”

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岳廟邊上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極爲清幽,過劍門關,紫雲洞、白沙泉,全程行約l公里即到黃龍洞。黃龍洞又名無門洞、飛龍洞。據傳有和尚名慧開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聲驚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傳說黃龍隨慧開而來,因名黃龍洞。

黃龍洞很有古意,進門但見松篁交翠,山徑幽深。主景有池,池後有山,水石交融。其山雖由人作,但卻宛若天開,山崖之上飾有一龍頭,泉水由龍嘴瀉入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龍則靈”,洞邊岩石上刻有“水不在深”,這是一座疊理很好的水假山,池邊有亭有廊,可滿足遊人“常倚曲欄貪看水”的心理。鶴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池的對面有一組小庭院,植有各種竹類植物,其中以方竹最爲著稱,是一種名貴的觀賞竹。池右假山的半腰有一人工造就的山洞即黃龍古洞,過去洞內有一座石刻的黃龍祖師像,即爲慧開和尚。沿山徑而上可至臥雲洞,洞壑寬敞,常有霧氣瀰漫,因名臥雲洞。

近幾年來,黃龍洞接待人員全部古裝打扮,池邊亭檐上斜掛着“太白遺風”的酒旗,遊人可入內小酌,憑欄觀看前面亭子裏的戲文。也可在黃龍古洞前聆聽國樂古曲,音響經古洞反射十分宏亮,曲畢大有餘音繞樑的感覺。黃龍洞已成爲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這裏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臺;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園林覆蓋於森森的濃萌之中,顯示出一派“藏龍臥虎”的神幽。跨進山門,沿着園路緩緩上升,道旁松篁交翠,迎面粉牆阻路。透過那九個雕着龍形的花窗向空窺視,可見粉牆內翠竹蕭疏,亭臺隱約,愈益引起人們尋幽探勝的興趣。

轉過粉牆,步入二門,眼前豁然開朗,只見曲檻畫廊環繞之中,涵藏着一泓碧玉似的清池。池畔假山重疊,山石蔓掛,在斑駁的苔蘚裏露出一個頭角崢嶸、威武蒼勁的黃龍頭,龍嘴中一股清泉如珠簾倒掛傾瀉而下,鏗鏗鏘鏘,聲如鳴琴。瀑布兩旁的山石上,分別鐫刻着“小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八個擘窠行草,點出了景點。

黃龍頭是根據一個悲壯的民間故事而塑的。傳說古代離此不遠的紫雲洞裏,住着一老一小兩條黃龍。一天,老黃龍忽然作惡,噴火焚燒杭州城。小黃龍大義滅親,帶領人們把西湖水灌進紫雲洞,淹死了老黃龍,撲滅了大火;而小黃龍也在這場搏鬥中死去。人們流着眼淚把小黃龍安葬,淚水滲進小黃龍的心窩,又從它的嘴裏溢了出來,於是小黃龍的墳上就流出一股小瀑布。人們爲了紀念小黃龍,就在瀑布流出的地方塑上這個黃龍頭,並且把這個地方命名爲“黃龍洞”。

黃龍的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歡迎您們來到煙雨張家界·最美黃龍洞!我是黃龍洞公司的導遊黃娟娟,今天很榮幸爲您們導遊服務。就叫我一聲黃導或者叫阿妹親切一點兒就行。

大約3億8千萬年前,張家界、黃龍洞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她經歷了遠古的滄桑鉅變,慢慢下沉的海水不斷侵濁石英砂、擡升陸地,從而形成橫紋複雜的石英砂岩結構,再經高山流水的切割而形成綠色大自然三千奇峯,造就了地下魔宮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奇觀,使億萬年的黃龍洞啊,塵封於遠古的大地,深鎖於人類的深閨,因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神話:傳說當年海水下沉時,龍的始祖要帶走尖耳山絢麗的海底世界。爲了不使這裏的尖耳山斷絕龍脈,龍祖給尖耳山留下了龍種——海龍蛋,深藏於地下。經歷歲月的孕育,海龍蛋轟地一聲炸開了口,躍出一條黃色的小龍,最後神祕消失在一個鴻蒙初始的山洞。因爲沒有了海水,黃龍就在洞裏吸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精氣,潛心修煉成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的龍王了,凝聚龍涎吐出變成石筍築成了美麗的龍宮;也可以用龍涎吐水如柱引發齊天大水。有一年洞外發生乾旱,顆粒無收。百姓請來法師進洞求黃龍王吐出兩滴龍涎給外面降雨抗旱。因外面的百姓沒有和他配合好,法師施法時把黃龍王惹怒了。黃龍發威吐出大量的龍涎,造成洞外洪水猛漲發生水災。嚇得要命的法師趕緊逃出洞外,臨死時後悔地說:“乾死當門田,莫打黃龍泉。”直到1983年,經過當地的村民勇士毛金初率7位民兵驚險探洞,才揭開黃龍洞神祕的面紗。因此,黃龍洞終於享有了“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頂級榮譽稱號。黃龍洞總面積10萬平方米,分四層洞體,洞中有洞,洞中有山,洞中有水,水陸兼備,迂迴曲折,洞迴路轉。她包括了地質學家《洞穴學》的全部內容,以其龐大的洞體空間結構最美的溶洞景觀,“穿越天門”獨步天下,成爲AAAAA級世界自然遺產,閃耀着璀璨奪目的光芒!

最美黃龍洞,已經敞開迎接四海的大門,架起中外覽勝的橋樑。橋樑下是源遠流長的勝地河流,從神祕的煙雨張家界高山之巔、哈利路亞懸浮山飛流而下,繞過千峯萬壑、容納千川百流,集成美麗的索溪河,從這座橋樑的心中滔滔不絕川流而過,匯入浩瀚洞庭。祝願各位嘉賓朋友就像這座橋樑一樣,用赤誠感恩的情懷普渡別人到達快樂的彼岸,任從醉人的甘泉、青春的血液、火熱的激情,在你們的心中歡快地流淌,日日財源滾滾,年年萬事如意!

黃龍的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黃龍溪古鎮建鎮至今已1700多年,歷史底蘊深厚,古名“赤水”,又名永興場。原址在府河東岸的回水境內,明末清初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後有賀、喬、唐三姓人家遷到現址建場,逐步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華陽國志》載錄了此地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一大自然奇觀:“建安二十四年,黃龍見(現)武陽赤水九日”。漢朝時黃龍溪屬武陽管,武陽所轄範圍大概在今天的新津、彭山沿牧馬山一帶。

赤水河,就是今天與府河交會的鹿溪河。每遇洪水季節,由於鹿溪河的上游源自龍泉山,流下來的多爲山澗溪水,水中裹挾着大量泥沙,水色赤黃;而來自府河的錦江水,源於岷江,清澈透明。當兩條江水在今黃龍溪會合時,清、濁二水,涇渭分明。山水藉着俯衝之勢竄入府河,呈暗流涌動之景象,遠看似是一條巨龍潛江泅渡,當地百姓形象地把它描繪爲“黃龍渡清江”。久而久之,在代代神話傳說的作用下,人們自然而然地便把這引來“黃龍”現身的寶地,稱之爲黃龍溪。

民國《華陽縣誌》載:“黃龍所見地,昔屬武陽,今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

又據《仁壽縣誌》載:“赤水與錦匯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謂之:“黃龍渡清江,真龍內中藏”,《隸讀》著錄《黃龍甘露碑》記雲:“黃龍見武陽事,築一鼎,象龍形、沉水中......故名曰:“黃龍溪”。建安20xx年,漢時武陽兼新津彭山之地,東縣(華縣)東南接壤,仁壽也像龍牙,黃龍所春之地,著屬武陽,公屬治境,故溪以是名矣,故名曰“黃龍溪”。

秦漢時代,黃龍溪鎮屬於犍爲郡武陽縣(今彭山區)。

宋代,黃龍溪鎮屬於眉州彭山縣。元代,彭山縣則被撤銷,合併到了眉州直轄。

明初,眉州降爲眉縣,今黃龍溪鎮附近地方便歸併由仁壽縣管轄。《雙流縣地名錄》第184頁載,今黃龍溪鎮回水村,在明代隸屬於仁壽縣的順河鄉。

清初,仁壽縣屬於資州直隸州;仁壽縣對於偏在三縣交界的這一大片地方,設立了3個鄉,“編爲東林、順和、安下上鄉”。今天黃龍溪鎮及其周邊地區同屬於東北順和鄉。

清末,黃龍溪復從仁壽縣劃歸成都府華陽縣管轄。

黃龍的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爲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爲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爲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爲泉化臺。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爲“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爲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爲黃龍寺,因爲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爲:“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爲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說,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爲“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爲“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爲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爲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臺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說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說,凡

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說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說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溼、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爲“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岩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爲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說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臥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說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爲“明鏡倒映池”。因爲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爲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爲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爲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羣,不僅數量衆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爲“爭豔池”。池羣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說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羣,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羣之一。爲什麼叫“爭豔池”呢?說的是羣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爲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爲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說,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羣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後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遊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麼東西。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字;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字;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字,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裏面別有天地。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遊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鍾乳。進洞10米後,空間逐漸增大,並一間寬50餘米、高20餘米的大廳。廳內套有無數小洞。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據考證,佛像建於明代,由於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爲是大自然的傑作。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緻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後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豔麗奇絕的彩池羣,計有大小彩池40餘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爲“石塔鎮海”池,池羣后人們稱之爲邊石壩的臺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豔麗動人,勾起遊人無限情思。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澱物淹沒。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說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並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祕、久遠的印象和雲霧仙宮的感覺。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爲“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這便是黃龍景觀的聖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着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這旋轉的水流是怎麼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涌出,泉水衝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裏的水跟着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後面的玉翠峯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黃龍後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臺,登臺暸望,黃龍後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

黃龍的導遊詞 篇6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我們成都是一個休閒及娛樂爲一體的城市,這裏物產豐富,人聞地理。我知道這裏的古鎮有三個: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平樂古鎮。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喜歡並常去遊玩的地方-----黃龍溪古鎮。

黃龍溪古鎮位於成都市雙流縣西部邊緣,它是一個歷史文化古鎮及旅遊風景區,古鎮不公風光秀麗,環境優美,還是馳名中外的攝影基地,古鎮主要特色:古街,古樹,古廟,古水碼頭,古建築和古樸的民風民俗。讓我們可以重溫和感受原來的歷史。它還是由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

下面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下黃龍溪遊玩的路線吧,進入黃龍溪大門左側,你就會聽見“譁,譁”的流水聲,那便是它的一個特色也是最吸引人們的地方。它是由一個大臺階和地下大溪溝由於落差的原因形成一個流水瀑布,這便是“水戰世界”,一到夏天這裏是不管男女老少都在瀑布下玩水,打水槍,大家通過互相嬉笑,打鬧,玩水而認識。

接着我們沿着一條長的走廊,你會看見古香古色的建築,和當地村民開設的小鋪,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飾品及特色小吃,讓我們目不暇接。走完長廊後,我們就來到了古樹下,這裏的古樹有上千年曆史三四個人才抱的住它。人們在它的樹枝上掛上紅色的布條祈福。最後,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條波光粼粼的湖面。那就是聞名中外的古水碼頭了。它是昔日水運的主要通道。

這樣一個有山,有水,有城的水鄉古鎮,一個親近大自然的地方,你們不向往嗎?聽了我的介紹是否蠢蠢欲動呢?快來吧!讓我們感受這古鎮之美吧!

黃龍的導遊詞 篇7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爲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山下,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里,景區段4.7公里,寬約1-2公里。景區海拔3145米-3575米之間,縱坡平均降爲8.7%。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爲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爲泉化臺。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公里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爲“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爲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爲黃龍寺,因爲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爲:“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爲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說,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爲“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爲“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爲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爲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臺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 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級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說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說,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說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說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溼、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爲“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岩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爲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着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 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說着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臥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說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位於金沙鋪地下半段左側的盆景池,是一組由近100個彩池組成的彩池部落。彩池隨地勢的起伏層層疊置,形態多變。但它們又是堤坎相連、碧水同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宛如一串串割不斷。理還亂的多胞治。池畔翠柏挺撥,老幹懸抓;池中灌木雜陳,花草伴生,又像一個個水中盆景。綜景盆池羣落,樹水相映、碧水漣漣,確有詩一般的意境。

位於金沙鋪地上半段左側的一組池羣,有大小彩池80餘個,被名爲“明鏡倒映池”。因爲池羣緊靠溝邊林區,由於水平如鏡,遠山近樹,豔陽明月等世間景物,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倒映池中,任憑遊客賞玩。因爲有這樣特殊的環境,遊人除在池邊盡情欣賞倒影美景外,還常常以水爲鏡,對鏡梳理打扮一番,或用照相機鏡頭把水中景物和自己的尊容拍攝下來,對影成雙,別有一番情趣。

離開明鏡倒映池繼續上行,過“迎仙橋”可見左側又有一組彩色池羣掩映在一片茂密的娑羅樹叢中,因此命名“娑羅映彩池”。這裏所產的娑羅就是杜鵑。彩池邊的杜鵑品種據統計有20餘種之多。由於杜鵑品種不同,花期也盡相同,花形花色各異。所以彩池邊的杜鵑花從春天開到夏天,綿延不斷,有的豔如桃紅,有的素如白絹,妖柔豔美,盡映池中。秋天,經霜的紅葉好似滿天紅霞倒映池中;冬天水竭,如玉的冰花與銀裝素裹的彩池融爲一休,寧靜而淡雅。

繼續上行,請看,遊覽道右而又有一大片彩池羣,不僅數量衆多,且色彩繽紛各逞豔麗,被命名爲“爭豔池”。池羣計有大大小小的彩池500多個,可說是黃龍溝規模最大的一級彩池羣,也是黃龍鈣化池景觀中色彩最豐富的池羣之一。爲什麼叫“爭豔池”呢?說的是羣池中無論從形態大小、顏色、質地等不同角度去觀賞,每個池子都有各自的奇特和豔麗之處,真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從池子的大小看,有大至數畝者,波光瀲灩;有小如盆、碟者,玲瓏精巧。從形態看,有的狀若荷花,有的形似柳葉,千有效期萬別,無一雷同。從顏色看,有的水色淡綠,有的水色乳白,或顯出孔雀藍、翡翠綠、鵝黃、淡金等斑斕色彩,晶瑩剔透,豔麗動人。從質地看,有的池堤狀如金盔,有的池埂亮如銀鱗,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彩池中的水底世界更爲豐富多彩,任遊人去心馳神往地盡情欣賞這大自然造就的奇妙世界。

在爭豔彩池對面的樹叢中還有“琪樹流芳池”和“龍背鎦金瀑”等景觀,因處於溝邊偏僻處,離遊覽道遠一些,所以遊客很光光顧。從爭豔池上行到黃龍中寺的一段是林莽灌叢,沒有彩池景觀。遊覽道上僅有宿雲橋和接仙橋在迎送過往客人。黃龍中寺距溝口約3.5公里,距後寺約有1公里。這黃龍中寺原有彌勒、靈官、天王、大佛、觀音等5座殿宇,均爲單檐歇式造型,現僅存觀音殿舊址1座,供上下游客休息之用。

離開黃龍中寺向黃龍後寺進發,可見路旁有兩個較小的小池,一名“簸箕海”,與民間用的簸箕大小差多;一名“馬蹄海”,比真馬蹄要大好多倍。這兩個黃龍溝內惟一的“海”的池子,其實應列入溝內最小的池子之列。它憑什麼卻得“海”了頭銜?大家認真的端詳一番便會發現箇中祕密。原來,這兩個池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深不可測。按照民間的傳說,水深的地方一定是與龍宮相通,或許是哪王開的一道門亦未可知,當然就應該叫“海”了。

簸箕海的西邊林莽之中還有一羣水池,取名叫“映月彩池”,因位於溝側林陰中,水面平靜,月影倒映,更顯清麗明亮。但白天無月影可賞,所以遊客多半是直上黃龍後寺遊覽“石塔鎮海”池和“轉花漱玉”池等景點。

來到黃龍後寺,眼一片開闊地,這兒應該算是黃龍溝最大一塊平坦地界了。眼前的黃龍寺看上去已顯得十分簡陋,只寺門上方那條彩色巨龍十分醒目。門楣上一塊古匾倒引的遊人左看右看,不肯離去,似乎楊從中尋找些什麼東西。待近前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匾額經過了一番奇特的藝術加工:你從正面看是“黃龍古寺”四個大字;從左面看則變成了“飛閣流丹”四字;從右面看,又變成了“山空水碧”四字,且書法雄渾俊美,題詞寓意深刻。

寺前左側一片杜鵑花叢中一地洞口,外貌不揚,深入洞內,方知裏面別有天地。它便是有名的黃龍洞,又名佛爺洞。黃龍洞的大小深淺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遊人足跡所至約有100米左右,洞內有潺潺清泉,百態鍾乳。進洞10米後,空間逐漸增大,並一間寬50餘米、高20餘米的大廳。廳內套有無數小洞。沿大廳右側天我石級而上,可見3尊高1.2米的坐佛;另人寶蓮燈一盞,以及勢欲騰空而起的數條白龍。據考證,佛像建於明代,由於數百看碳酸泉水的浸淋,塑像表面已蒙上一層淡黃色鈣化晶體,不知情者,還會誤認爲是大自然的傑作。不過,像這種天人合作的藝術珍品,在世界上也確實少見。溶洞頂部還有石幔、石瀑、石吊燈等玲瓏精緻的石鐘乳,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每年深秋至次年初春,洞內泉水分別變成了冰筍、冰林、冰幔、冰瀑等自然奇觀,又成洞內冬景一絕。

黃龍寺後一大片灌木叢上方,還有一組豔麗奇絕的彩池羣,計有大小彩池40餘個,也是黃龍溝海拔最高的一組彩池,名爲“石塔鎮海”池,池羣后人們稱之爲邊石壩的臺地上,池壩形態各異:有弧形、有扇形,還有裙邊形等,參差錯落,層疊而上。似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言的詩。池水的色調亦隨水底沉積物和池壩顏色有深淺而變得多姿多彩。當陽光高照或白雪掩映的時候,池水會變得更加豔麗動人,勾起遊人無限情思。最叫人稱絕的是在兩個較大型的彩池中間,分別有兩尊石塔和石層露出水面,下半截已被鈣化沉澱物淹沒。據考證,石塔和石屋都是黃龍寺遺物,說明這組彩池形成的年代並不長,但眼前場景卻給人一種神祕、久遠的印象和雲霧仙宮的感覺。可能是因此,人們稱黃龍彩池爲“人間瑤池”,像天上的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正是:瑤池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處尋?可偏偏在黃龍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找到了。這便是黃龍景觀的聖潔迷人之處。

在石鎮海池上部約100米處還有一奇特的彩池。池面約有2平方米左右,綠樹掩映,碧水漣漣。池水自行旋流,水面泛起圈圈漣漪。如向池中投以鮮花、樹葉,甚至硬幣,你們會隨着碧水旋轉不停,慢慢沉入池底。這旋轉的水流是怎麼形成的?大家仔細觀察就知:池底有一股泉水涌出,泉水衝出地面的方向正好與池壁成一定角度,泉水隨池壁旋轉,帶動池子裏的水跟着旋轉,因引出現前述奇觀,“轉花漱玉池”的名稱亦因此而來。

黃龍溝景區的程就此結束。各位如興致尚濃,可登上後面的玉翠峯頂鳥瞰黃龍全景,將“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的奇特美景盡收眼底。黃龍後寺左側高坡上建有一觀景臺,登臺暸望,黃龍後寺及石塔鎮海全景一覽無遺,是拍照留影的理想選擇。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它會給您疲憊的身軀注入新的活力,讓您帶着興奮與滿足離開這難以忘懷的“人間瑤池”。

黃龍的導遊詞 篇8

尊敬的各位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黃龍風景名勝區,這裏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西距松潘縣城56公里,東離平武縣122公里,總面積4萬公頃。黃龍溝位於岷山主峯雪寶頂下。獲得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環球21,並且還是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AAAAA級旅遊區。

我現在就開始爲大家詳細的介紹吧,黃龍本部主要由黃龍溝、丹雲霞、雪寶頂等景區構成,牟尼溝部分主要是扎嘎瀑布和二道海兩個景區。主要因佛門名剎黃龍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於世,是中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溼地,這裏山勢如龍,又稱“藏龍山”。這一地區還生存着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包括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黃龍於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自然遺產。1982年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地。 1983年列爲四川省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大家快看啊,那就是映月彩池位於岷山主峯雪寶頂,溝內佈滿乳黃色岩石,遠望好似婉蜒於密林幽谷中的黃龍,黃龍溝名即來源於此。黃龍溝以它“奇、絕、秀、幽”的自然景觀而蜚聲中外,它酷似中國人心目中“龍”的形象,因而歷來被喻爲“人間瑤池”、“中華象徵”。黃龍溝連綿分佈鈣華段長達3600米,最長鈣華灘長l300米,最寬170米;彩池數多達3400餘個;邊石壩最高達7.2米大家驚呆了吧?大家快好好欣賞吧!

哦,快看哪,那裏有一隻金絲猴,它正坐在樹枝上在這裏的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4目54科221種,其中獸類6目18科56種、鳥類12目、29科156種、爬行類2目3科5種、兩棲類2目4科5種、魚類3種。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雲豹、豹、綠尾虹雉、玉帶海雕;二級有小熊貓、金貓、兔猻、猞猁、水鹿、馬鹿、林麝、斑羚、岩羊、紅腹角雉、藏馬雞、藏雪雞、血雞、藍馬雞等。保護區可以作爲某些野生動物的遺傳資源原地基因庫。

一天遊覽完了大家也知道了許多,對這真是一個美得無法形容的地方。

黃龍的導遊詞 篇9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歡迎您光臨規模宏大、結構奇特的黃龍風景名勝區,黃龍導遊詞。我是這裏的導遊,將陪伴您度過一個愉快、難忘的黃龍一日遊。

在自然遺產——黃龍景區裏,您會飽覽到它獨特的魅力和優美的風景。來到這兒,您會感到好象與神仙一起到了神奇的瑤池和別具一格的樹叢。好了,讓我們登上大巴車,歡度這五彩之旅吧!

現在,我們所在的山叫做藏龍山。大家可以看到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一共有多少個呢?大家肯定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告訴大家吧,彩池一共有3400多個。

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左邊,這就是有名的黃龍溝。它的色彩爲深淺不一的黃色,呈現中國傳說中龍的形狀,故此得名黃龍溝。順着黃龍溝,我們開始走向另一個自然奇觀——五彩瑤池。

來到五彩瑤池,看着五光十色的池水,您是否感到神清氣爽呢?

大家會驚奇地發現,瑤池中的水明明是清水,可在五彩瑤池裏就變成了三至四種顏色!這就是五彩瑤池的神奇所在。水底高低不平,有的地兒像起伏的山丘,有的像凹進去的峽谷。陽光照射在水面上,加上水底的凹凸不平,才形成這瑰麗無比的五彩瑤池。

游完五彩瑤池,我們來到黃龍寺。大家注意,不是因爲這個景區叫黃龍,這座寺就叫黃龍寺。那爲什麼叫黃龍寺呢?相傳有一位黃龍真人在此遊玩過,因此,明代1368年建起這座寺院。

讓我們再次登上大巴車,我希望您能在結束我們的遊覽之前關注一下這裏的樹木,能發現品種非常多。看右邊小溪旁還長着那麼多的蘆葦,太不可思議了!大家都知道,高原上是沒有蘆葦的,而這點,誰也解釋不清楚。

終點站到了,我們結束了黃龍景區一日遊!我相信這寶貴的世界遺產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有什麼不足之處,請您諒解,並指出。最後,我歡迎您下次光臨,再見!

黃龍的導遊詞 篇10

各位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歡迎你們來到黃龍風景區,黃龍位於松潘縣境內,在岷山主峯雪寶頂山麓。主景區爲黃龍溝,長約7千米,景區段4.7千米,寬約1~2千米。景區海拔31453575米之間。黃龍景觀的形成與從溝頂端分水嶺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有直接關係。泉水富含碳酸鈣類,它順坡漫流而下,沒有固定的河牀。溪水在順坡而下的過程中,碳酸鈣物質逐漸沉澱,形成了以乳白色和淡黃色爲基調的鈣化景觀。上段和下段因坡地較平緩,碳酸鈣流泉遇阻沉積而形成層層疊疊如玉石砌成的池子,地質學上稱爲泉化臺。黃龍溝的中段是一條約1.5千米長的坡狀乳黃色鈣化沉積帶,稱爲“金沙鋪地”。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着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爲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豔麗奇巧,只好尊奉它們爲“人間瑤池”。

“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時候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爲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說,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究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下面請隨我進溝欣賞黃龍美景。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着林間小道進人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爲“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爲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着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羣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着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道,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巖,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和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恬靜祥和。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的'完美風景線。

我們現在來到的景點是洗身洞,讓我們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羣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臺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如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裏。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目前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說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而取名“洗身洞”。相傳,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據說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說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說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溼、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九寨溝一黃龍風景區的遊覽就到此告一段落了,四川還有非常多的美景等待大家去欣賞、去發現。祝大家旅途愉快,我們下次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