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導遊詞(通用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35K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1

大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位於古城西安南郊,創建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爲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大慈恩寺導遊詞(通用12篇)

寺院山門內,有鍾、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嘉慶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鑄造,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寺內牡丹亭種植有名貴牡丹70多種。

大慈恩寺門前新建的佔地20多畝的以玄奘爲主題的雁塔廣場,廣場中央臺座上,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經銅像,花壇錦簇,華燈成行,馬路寬闊,設施齊備。

近些年在增勤法師住持的引領下,寺內殿堂修建、環境改造治理、經典、文物、圖書、資料的收藏、整頓、搶救古老版本經典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設了遊客服務中心和多媒體展示系統,提供中、英、日三種語音490多幅畫面和導遊講解人員,協助遊人選擇欣賞,爲遊人服務。新建成的玄奘三藏院又爲寺院添了一個新的亮點。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2

大雁塔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爲古都西安的象徵。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爲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爲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爲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爲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着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鍾、鼓樓東西對峙。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爲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爲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羣。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豔,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

到西安遊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逝城西安的奇特標記,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亮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爲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巍峨破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距市核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爲追念逝世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惠,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佔地26570平方米,周邊景緻精美,爲唐都長安最雄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旅行一番。

【慈恩寺―石獅子―鐘鼓樓―大雄寶殿―藏經樓】

各位遊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存在其餘寺院瞠乎其後的顯赫位置和巨大範圍。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當初寺院面積的7倍。其修建金碧輝煌,裝潢富麗富貴。慈恩寺現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英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個別外域傳入我國的貨色,老是先傳入實物,而後纔有依據什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本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後纔有真獅子的呈現。大家曉得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爲“佛爲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裏邊湊近大門的兩尊,不明白雕造於何年何時。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爲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20xx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分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異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碩大無朋,即便用手微微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非常動人。各位遊客,你能猜出這是什麼起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裏邊吊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鍛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誓樓,樓裏存有一面大鼓。久長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爲關中八景之一,廣爲傳播。但以往人們都認爲“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實在此景指的是大雁塔,由於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光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家喻戶曉,普通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於寺院中央高臺上,初建於來日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旁邊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爲佛教始祖,原逝印度迎毗羅衛國的王子,生於公元前565年,死於公元前486年,大概與孔子同時期。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泥像。

大雄寶殿後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主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爲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收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爲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4

慈恩寺位於雁塔區境中心地帶,佔地46畝,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國立譯經院,屬唐長安城南的晉昌坊。由於同唐高僧玄奘法師的佛事活動緊密相聯,使慈恩寺成爲聞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遠在北魏道武帝時在此建淨覺寺,隋文帝在淨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後廢。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爲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後1000多年來,慈恩寺成爲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唐時慈恩寺建築共有13庭院、1897間(包括翻經院),重樓復殿、雲閣、蟬房並有塑像,十分壯觀。除現有的一個院落(即當時的西塔院)外,其餘早已蕩然無存。大慈恩寺(4張)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經回國途中,曾兩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經本後,對帶回長安的經卷,倍加愛護。爲保護帶回的520夾、657部梵本佛經,遂於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書唐高宗李治,建議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築形式,建造慈恩寺塔。爲藏經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緣由。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築規模宏大,佔據晉昌坊半坊之地,面積近四百畝,有十多個院落,各式房舍1897間,是唐長安城最宏偉壯麗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後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動,禮請西行求法 歸來的玄奘法師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師在此翻譯佛經、弘法育人20xx年,合弟子窺基創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識宗。使大慈恩寺成爲唯識宗(又稱“法相宗”)祖庭。現今的大慈恩寺識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礎上陸續修建而成的。現佔地76畝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門內,有鍾、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內藏經閣藏經衆多,浮雕壁畫歎爲觀止。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參觀的是大雁塔景區和曲江旅遊區,首先我們去參觀舉世聞名的大雁塔。

大雁塔位於雁塔路南端的大慈恩寺內,大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始建於公元589年的隋代,到了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爲了追念慈母文德皇后大恩, 要求選擇“挾帶林泉,務盡形勝”之地,建造佛寺,爲其母祈求冥福,於是重修隋代無漏寺,並改名爲大慈恩寺。唐代的大慈恩寺規模極大,佔地342畝,有房間 1897間,可容納僧徒3000餘人,慈恩寺的首任拄持就是被稱爲“法門領袖,民族脊樑”的玄奘法師,玄奘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佛教 翻譯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公元620xx年,28歲的他獨自一人前往印度學習佛學,先後在印度各地從事佛教研究長達20xx年之久,公元645年,玄奘西行取經歸 來,帶回了657卷佛經和大量的佛舍利以及佛像,受到了朝野和國人的隆重歡迎,公元648年12月,大慈恩寺初建落成,玄奘法師便被請到慈恩寺擔任住持, 繼續翻譯佛經,並在此宣講唯識宗教義,使慈恩寺成爲了唯識宗的祖庭。現在的大慈恩寺,是在唐代大慈恩寺西院的遺址上重新修建的,規模僅爲唐時的七分之一。 現已成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大慈恩寺的門口,因爲我國佛教寺院大多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寺院的正門稱爲山門,山門也稱三門,東爲無相門,西爲 無作們,中爲空門,象徵着佛教的入門三解脫,走進山門,我們可以看到鐘鼓二樓東西對峙,東邊的鐘樓內懸掛有一口明代的大鐵鐘,重約三萬斤,上面刻有雁塔晨 鍾四個字;西面的鼓樓內有一面直徑約2米的大鼓,僧人們早上敲鐘,晚上擊鼓,晨鐘暮鼓,交相輝映。寺院的鐘聲每天敲108下,象徵着破除人的108中煩 惱,及“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渡衆生。”就是說,聽到寺院的鐘聲,就可以消除一切煩惱,得道成佛了。

鐘鼓樓的北面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佛教寺院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的是三身佛,中爲法神佛毗盧遮那佛,西爲報身佛盧舍那佛,東爲應身佛釋迦牟尼 佛。三身佛的兩側是佛祖的兩大弟子,東爲迦葉,西爲阿難。兩邊有普賢菩薩像和文殊菩薩像,他們分別象徵着真理和智慧。東西兩側還列坐有十八羅漢像。

大雄寶殿過去是法堂,法堂是爲佛教徒講經說法的地方,裏面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堂內牆壁上貼有三張拓片,中間的是玄奘負笈圖,兩側是玄奘的兩位弟 子,圓測與窺基,圓測是新羅國王孫,窺基是唐初名將尉遲恭的侄子,兩位名門之後均拜玄奘爲師,可見玄奘法師當時的名聲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背後就是舉世聞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是由玄奘親自設計並督建的,用以保存他從印度帶回的佛經與佛 像。最初的塔爲5層,磚表土心,不可攀,後來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將它重新修建並增高至十層,後經戰亂毀壞,到五代時又重新修建,改爲七層。現在的大雁塔基 本上就保留了這次修繕後的狀貌,爲樓閣式磚塔,高64.7米,共七層,塔內建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每層都建有磚拱門,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中,嵌有兩方石 碑,是李世民和李治分別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二碑均爲唐初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被稱爲“二聖三絕碑”。

大雁塔的得名,一說是西域稱佛塔爲“亙娑”,唐言爲“雁”,故雁塔之名是由梵文音譯過來的。另一說是出自於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所記載,說是摩 揭陀國有一個信奉小乘佛教的寺院,寺僧可食三淨肉,有一天中午,一位僧人看見天空中有羣雁飛過,於是便開玩笑的說:“衆僧今日還沒有肉吃午飯,如果菩薩有 靈的話,因該知道啊!”話音剛落,只見領頭的大雁突然折身飛回,在這個僧人的腳下墜地而亡,衆僧大驚,隨即明白了這是佛陀化身前來教育他們,於是便將此雁 葬於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從此改信大乘佛教,不在吃肉。雁塔之名相必便是來源於此。還有一種說法跟雁塔題名有關,在這裏就不多說了。

說到雁塔題名,它始於唐中宗神豬年間,進士張莒登塔題名,後文人們競相效仿,在考取進士以後,都要等上雁塔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和及第時間題留在 雁塔的牆壁上,日後若是升爲卿相還要用硃筆改寫,雁塔題名被視爲人生一大榮耀之事,白居易在考取進士後,就曾作詩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 年”,表現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悅與自豪之情。

大雁塔的北面是玄奘三藏院,它是一組仿唐建築羣,於20xx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全院由西院的光明堂,中院的大便覺堂和東院般若堂三部分組成,光 明堂內以壁畫的形式講述了玄奘從出生到去西域求法的事蹟;般若堂的壁畫,講述的則是玄奘取經回國後,翻譯佛經和培養人才的事蹟;大便覺堂內,供奉了玄奘的 頂骨舍利和他的青銅坐像,供人們瞻仰和憑弔,牆壁上的漢白玉壁畫,講述的是《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的故事,具有很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大雁塔在歷史上就是曲江之地,下面我們就去參觀曲江旅遊區的其它幾個著名景點。

首先我們去打雁塔北廣場參觀,這是一個以突出大雁塔、大慈恩寺以及大唐文化的主題廣場,於20xx年建成,由噴泉水景區,大唐盛世浮雕景區,大唐東西步行街,唐詩園林區等組成,內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現已成爲了西安的“城市會客廳”和“城市名片”。

下面我們去參觀大唐芙蓉園,它是在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修建的,完全仿照了唐代皇家園林的建築形式,於20xx年建成並對遊人開放,佔地面積 1000畝,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內有紫雲樓、鳳鳴九天歌劇院、陸羽茶社、仕女館等等許多的仿唐建築羣,擁有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 示大唐文化與風貌的主題公園,被譽爲“盛唐主題天下第一園”。

現在我們去參觀曲江海洋館,它是西部最大的海洋館,佔地90畝,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海豚表演館、海洋科普館、熱帶雨林館、海底隧道和水下大觀園等部分組成。

在曲江旅遊區,我們還可以參觀到傳說中薛平貴與王寶川愛情故事的發生地寒窯以及以平民身份埋葬的秦二世胡亥墓。

好了朋友們,我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6

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爲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鍾、鼓樓東西對峙。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爲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爲珍貴。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豔,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7

大雁塔位於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爲古都西安的象徵。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爲了區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爲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爲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爲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着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裏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寺門內,鍾、鼓樓東西對峙。鍾、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鐘樓內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子,考中進士後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後沿襲成習。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爲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爲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有和尚墓塔羣。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殿內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之所。法堂是講經說法的地方。堂內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模,而寺內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築。現在大雁塔經過修復,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豔,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外遊人的遊覽勝地.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8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慈恩寺參觀。我是導遊員何雅勝,很高興認識大家。

距離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國重點文物寺院。寺院內的大雁塔是國家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標誌性建築。

大慈恩寺始建於公元589年,初名爲“無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時,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爲補報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爲“大慈恩寺”。唐朝時,寺院內共有1897間華麗的房屋,他是全長安城內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滅亡後,大慈恩寺也漸漸毀壞。現存的寺院建築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這個門叫做山門。也叫做三解脫門,意思是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出來。

大慈恩寺的建築結構和每一箇中國傳統式的庭院結構一樣,所有的建築都非常講究對稱。現在您看到的兩座小樓爲鐘樓、鼓樓,裏面懸掛着明代1548年鑄造的一口大鐘,重15噸,上邊鑄有“雁塔晨鐘”4個蒼勁大字。“雁塔晨鐘”是觀衆八景之一。

西面爲鼓樓,樓裏存有一面直徑爲2.13米的大姑,用於爲僧衆報時。

大慈恩寺內現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們四點半敲鐘起牀,晚上九點擊鼓睡覺。

我們看到的磚木結構的建築是“大雄寶殿”,他是佛教寺院內主要建築。“大雄”是對佛的尊稱,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對一切魔障都無所畏懼。大殿裏面供奉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三尊鍍金塑像,他們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間的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顯示人間的化身。

西側的這尊叫做報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後的化身。

東側的這尊叫做應神佛,是佛爲普渡衆生隨機緣應變之身。

三身佛的兩側是迦葉和阿難,他們是佛的兩大弟子。殿堂的東西兩側是十八羅漢,他們是佛在世時常伴身邊的18位弟子。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香客、遊客來到慈恩寺燒香祈願,保佑他們生活幸福、平安。 大殿前的兩棵樹叫做“龍爪槐”,種植於188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雁塔題名

在唐代,新考中的進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詩題名,象徵從此事業青雲直上。現今,慈恩寺內大多數的雁塔題名碑都是明、清時期留下的。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達他少年得志的喜悅心情。下面我們繼續參觀。

法堂

前方我們看到的二層建築就是法堂和藏經樓。法堂,就是佛教徒講經說法的地方,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課堂。法堂供奉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只要唸佛人一心誦唸“阿彌陀佛”,死豬就能被接引到西方“淨土”極樂世界去。所以阿彌陀佛也被稱爲“接引佛”,殿內還陳列着“玄奘負笈圖”和他兩位高徒窺基和人園測的拓片。窺基是唐開國大將尉遲敬德的侄子,園測是新羅國的王子。這樣我們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師在當時的聲望是多麼的崇高。

二層就是藏經樓,主要用於保存重要的佛經經典資料。玄奘法師當年歷經艱險從佛國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經,都是珍貴的“貝葉經”。什麼是貝葉經呢?古印度將梵文佛經文刻寫在經過處理的貝多羅樹葉上,因此成爲貝葉經。正是因爲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經,所以他餘生都用在翻譯佛經上,17載西天取經,19載翻譯佛經,直至圓寂。玄奘法師爲了弘揚佛法貢獻了他畢生精力。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9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大雁塔和曲江新區。曲江新區以盛唐文化爲基本特色,以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園林爲基礎,融入多元文化,是集旅遊、休閒、商務居住爲一體的城市新區。而慈恩寺內的大雁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安市的標誌性建築。

在去慈恩寺遊覽之前,我先將有關概況向大家做以介紹。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創建於公元589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爲追念慈母文德皇后大恩,要求選擇“挾帶林泉,務盡形勝”之地,建佛寺爲其母祈求冥福,於是重修隋代無漏寺,並改名爲大慈恩寺。唐代慈恩寺規模極大,面積342畝,共有房屋1897簡。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爲寺院畫了許多壁畫。整個寺院豪華富麗宏偉壯觀,是唐代長安城內最大的寺院,同時寺內廣植牡丹,有許多名貴品種,是長安城內觀牡丹的勝地。寺內有當時長安最大的戲場,上演各種節目,非常引人。唐末五代以後,慈恩寺屢遭戰禍,漸次荒廢。現存寺院爲公元1458年後陸續所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風格,現寺院面積僅48.5畝,爲唐代的七分之一。

好了,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大雁塔南廣場。廣場中間矗立着一尊玄奘法師高大的銅像,他身披袈裟,氣宇軒昂。玄奘,俗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自幼聰慧超羣,勤奮好學。貞觀三年,爲解決佛教哲理中的疑難問題,他衝破禁令去印度取經,先後在印度各地從事佛教研究達20xx年之久,貞觀十九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稱號“三藏法師”之後,帶657部經卷返回長安。

我們向北走去,就是大慈恩寺門口。寺院正門稱爲山門,也叫三門。因爲寺院大多居於山林之中,故名山門。又因其:中爲空門,左無相門,右爲無作門,人走進去,象徵入門三解脫,所以又稱爲三門。各位遊客請看,門上的牌匾就是親手題寫的“大慈恩寺”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走進山門,我們看到鐘樓和鼓樓二樓對峙。所謂“晨鐘暮鼓”,也就是說鍾作爲佛教的大型法器,是召集衆僧進行法事之用,寺內僧人聞鐘聲而起,聞鼓聲而息。

前面就是寺院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了。殿內供奉着佛祖的三身佛像。中間爲法身佛即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凝聚成的佛身。西爲報身佛,即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之身。東爲應身佛,即釋迦牟尼佛,指佛爲超度衆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三身佛兩側侍立着釋迦牟尼的兩大弟子,東爲迦葉,西爲阿難。東西兩邊列坐的是十八羅漢。中間供臺後的兩尊塗金彩塑菩薩,西邊是文殊,東邊是普賢。大雄寶殿西側牆壁嵌着幾通“雁塔題名”碑。“雁塔題名”始於唐神豬年間,進士張莒登塔題名,後文人們競相效仿,相沿成習。唐代世子考取進士之後,都要登上雁塔賦詩並將姓名、籍貫、及第時間用墨筆題留於雁塔牆壁之上,日後升爲卿相的還要用硃筆改寫。“雁塔題名”被視爲人生一大榮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進士,登上雁塔時就曾做詩說“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大殿北面爲兩層高的法堂藏經樓,上層有玄奘曾翻譯的經卷,下爲法堂,供奉着一尊阿彌陀佛像。東面牆壁上貼有三張拓片,中間爲玄奘負笈圖,描述玄奘不畏艱難,日夜兼程,想早日返回長安的情景。兩邊的拓片是玄奘的弟子: 窺基和圓測。圓測是新羅國的王孫,窺基是唐初名將尉遲恭的侄子,兩位名門之後,均拜玄奘爲師,可見玄奘在當時的名聲地位之高。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大雁塔腳下,大雁塔原稱慈恩寺浮圖,是玄奘法師爲了妥善保存從印度取經帶回的大量佛經和佛舍利,於公元652年附圖表上奏,經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層佛塔,每層皆存舍利,共一萬餘粒。玄奘法師親自參加建塔勞動,歷時兩年才建成。此塔因爲磚表土心,風雨剝蝕,40年後逐漸毀壞。後來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重建。遂將大雁塔改建爲七層佛塔,人稱七級浮屠,較之前更加莊嚴雄偉。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概由此而來。千百年來,大雁塔一直是西安的象徵和標誌性建築,高聳入雲的大雁塔,象徵着玄奘法師崇高的人格品質和偉大的精神。大家現在看到的大雁塔底層南門洞兩側嵌置的兩塊碑刻,爲唐太宗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李治做太子時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兩通“二聖”豐碑,均由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好,現在我們開始登塔,請大家輕步登塔,注意安全!登到塔頂,南面可以看到長安區的大學城新區,西面呢可以看到高速發展的西高新,北面近處可以看到美麗的大雁塔北廣場,遠處就是西安城區了。東面就是我們接下來就將遊覽的風景秀麗的盛唐皇家園林大唐芙蓉園了。好了,現在留給大家30分鐘自由活動,30分鐘後,大家在塔下集合。

大家都到齊了吧?好了,我們接着參觀。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玄奘三藏院的門口。這面漢白玉照壁上,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的“法門領袖”,北面是趙樸初題寫的“民族脊樑”。這裏是一組仿唐風格建築羣,由中院大遍覺堂、東院般若堂、西院光明堂三院組成。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10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參觀之是大雁塔景區和曲江旅遊區,首先我們來到之是大雁塔景區. 大雁塔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由前面之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廣場和東西兩苑組成,佔地約五百畝。

《西遊記》裏之唐僧可謂家喻戶曉,他之原型就是我國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與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有着十分密切之聯繫。今天參觀完這裏,大家就可以有一個十分清晰之瞭解了。

現在我們所處之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廣場,廣場中央矗立之就是玄奘法師之高大銅像。你看他氣宇軒昂,身披袈裟,手執錫仗,步伐堅定,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經之路途上。玄奘是我國古代著名之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他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自幼聰慧超羣,勤奮好學。13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洛陽淨土寺剃度爲僧。

玄奘先後周遊全國十餘省,遍訪十餘位高僧名賢,拜學經典,窮盡各家學說,譽滿京師,被譽爲“釋門偉器和佛門千里駒”。貞觀三年,爲解決佛教中之疑難問題前去佛教之發源地天竺,即今印度取經,著《大唐西域記》一書,是我國取經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公元645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稱號“三藏法師”後,返回長安,潛心翻譯佛教經典20xx年。唐太宗尊稱他是“法門之領袖”,唐高宗稱他是“真如之冠冕”。

在玄奘銅像之身後,就是大慈恩寺,即玄奘開創之慈恩宗之祖庭。慈恩寺,又名無漏寺,是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爲了追念他之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之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之7倍。其建築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

現在我們來到大慈恩寺之門口,大家看,門匾上“大慈恩寺”幾個金光閃閃之大字是江同志親自題寫之。寺院之正門又稱爲山門,也叫三門。中間之是空門,東邊之是無相門,西邊之是無作門,象徵入門三解脫。所以人們常將出家作各尚叫作墜入空門。我們現在就從這裏進入寺院吧,而是繼續我們之參觀。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樓。東邊是鐘樓,裏邊懸掛有一口鐵鐘,鑄於公元1548年,重15噸,鐘上有“雁塔晨鐘’4個蒼勁大字。鍾自鑄成一直沿用至今。每天寺院僧人聞鍾而起,聞鼓而眠。晨鐘共敲3陣,每陣36響,共鳴108響,表示斷除塵世人生108種煩惱,祈禱盛世太平,萬民安樂,五穀豐登。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由此而來。西邊是鼓樓,樓裏懸掛一面大鼓。鐘鼓皆爲寺院大型法器。

衆所周知,大雄寶殿是寺院之中心建築。大家面前高臺上之建築就是大雄寶殿。大殿前香火興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中爲法身毗盧遮那佛,西爲報身盧舍那佛,東爲應身釋迦牟尼佛。佛像兩側是佛之弟子,東爲迦葉,西爲阿難,兩旁還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塑像,均爲明代雕塑,象徵真理和智慧。東西兩廂排列着包括玄奘和慶友在內之18尊羅漢像。在大殿供奉之主尊背後塑有南海觀音菩薩及衆菩薩、龍女、木叉等150身人物。

好了,我們現在穿過大雄寶殿,可以看到後面之這個藏經樓,在這裏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爲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系明代銅鑄鎏金佛像。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之佛座一件,還有玄奘負笈圖及窺基、圓測碑拓畫像等。

繼續往北面走,我們可以看到坐落於寺院內之大雁塔。它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之樓閣式磚塔,被視爲古都西安之象徵。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建爲七層,人們常說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由此而來。

大雁塔高64.7米,呈方錐形。塔底層邊長25米,每層四面各有一個磚券拱門。整座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之傑作。唐末以後,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站在塔上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等一會兒,有興趣之朋友可以登塔遊覽。

{走近大雁塔,西側門楣上雕刻有唐代建築圖案和佛像等線刻畫,傳爲唐代大畫家閻立本之手筆。塔南門兩側之磚龕內,嵌有李世民、李治分別撰寫之《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稱頌玄奘法師獻身佛教事業之偉大精神,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之褚遂良所書,是價值極高之藝術珍品。}

“雁塔題名”也是大雁塔獨有之一道風景。自唐中宗神豬年間,進士張莒登塔題名,後文人們競相效仿,相沿成習。唐代士子考取進士後,都要登上雁塔賦詩並將姓名、籍貫、及第時間用墨筆題留於雁塔牆壁之上。日後升爲卿相之還要用硃筆改寫。“雁塔題名”被視爲人生一大榮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進士、登上雁塔時就作詩說:“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之喜悅心情。

遊客朋友,繞過大雁塔向北,我們前往玄奘三藏院門。大門前修了一座長20多米,高2米多之漢白玉照壁,照壁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之“法門領袖”四個字,北面是趙樸初題寫之“民族脊樑”四個字。玄奘三藏院是一組仿唐風格之建築羣,由中院大遍覺堂、東院般若堂、西院桃明堂三部分組成,其中大遍覺堂供奉之玄奘法師之頂骨舍利是本寺之鎮館之寶。玄奘之其它靈骨舍利已廣佈世界各地,象徵和傳播着玄奘精神將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在。

好了,各位朋友。大慈恩寺和大雁塔之參觀就到這裏,現在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大雁塔北廣場吧。大雁塔北廣場位於著名之大雁塔腳下,東西寬480米,南北長350米,佔地252畝,由近2萬平方米之音樂噴泉廣場和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旅遊商貿等設施組成。

這裏之音樂噴泉是亞洲最大之噴泉廣場,每天中午12:30都會準時開放,到時大家可以前來觀賞。廣場南北高差9米,分成9級,每個踏步爲5級,意蘊“之尊”。由北向南逐步拾級,形成對大雁塔之膜拜,將古都風韻與現代風采之完美結合。20xx年12月31日建成開放,它是全中國唯一之一座唐文化廣場,目前已成爲西安之“城市會客廳”和“城市名片”。大家如果喜歡這裏,就可以經常來我們西安之客廳裏來坐一坐。

大雁塔景區之講解到這裏就結束了.下午我們將去參觀大唐芙蓉園和曲江海洋館等景點.大唐芙蓉園是在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修建之,完全仿照了唐代皇家園林之建築形式,於20xx年建成並對遊人開放,佔地面積1000畝,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內有紫雲樓、鳳鳴九天歌劇院、陸羽茶社、仕女館等等許多之仿唐建築羣,擁有全球最大之水幕電影,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大唐文化與風貌之主題公園,被譽爲“盛唐主題天下第一園”。

曲江海洋館,是西部最大之海洋館,佔地90畝,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海豚表演館、海洋科普館、熱帶雨林館、海底隧道和水下大觀園等部分組成。

在曲江旅遊區,我們還可以參觀到傳說中薛平貴與王寶川愛情故事之發生地寒窯以及以平民身份埋葬之秦二世胡亥墓。

好,現在大家自由參觀,一個小時後我們在這裏集合,謝謝大家!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咱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宏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造,你們一定會又感慨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爲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佈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羣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着雁羣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麼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於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爲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並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天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方丈住持。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有名高僧玄奘巨匠爲安頓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容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身監造,一年建成。依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恰是菩薩佈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羣大雁飛過,一個跟尚望着雁羣喃喃自語:“本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必定不會忘卻這是什麼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於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以爲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並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而,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做作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爲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許可,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大慈恩寺導遊詞 篇12

大家好。

今天就由我來陪同大家一起遊覽,我是導遊小#。

雖處鬧市,卻是一個放鬆休閒的好去處。

大雁塔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廣場、東西兩苑組成,佔地約五百畝。

《西遊記》裏的唐僧可謂家喻戶曉,他的原型就是我國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玄奘與大慈恩寺以及大雁塔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

今天參觀完這裏,大家就可以有一個十分清晰的瞭解了。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廣場,廣場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師的高大銅像。

你看他氣宇軒昂,身披袈裟,手執錫仗,邁着堅定的步伐,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經的路途上。

玄奘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佛學家、翻譯家、旅行家。

他姓陳名禕,河南偃師人,自幼聰慧超羣,勤奮好學。

13歲被朝廷破格錄取,在成都淨土寺剃度爲僧。

玄奘先後周遊全國十餘省,遍訪十餘位高僧名賢,拜學經典,窮盡各家學說,譽滿京師,被譽爲“釋門偉器和佛門千里駒”。

貞觀三年,爲解決佛教中的疑難問題前去佛教的發源地天竺,即今印度取經,著《大唐西域記》一書,是我國取經者中成就最卓著之人。

公元645年在被授予佛教界最高稱號“三藏法師”後,返回長安,潛心翻譯佛教經典20xx年。

公元664年圓寂於銅川玉華寺。

唐太宗尊稱他是“法門之領袖”,唐高宗稱他是“真如之冠冕”。

在玄奘銅像的身後,就是大慈恩寺,即玄奘開創的慈恩宗的祖庭。

慈恩寺,又名無漏寺,是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爲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

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

其建築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

現在我們來到大慈恩寺的門口,大家看,門匾上“大慈恩寺”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江同志親自題寫的。

寺院的正門有稱爲山門,也叫三門。

中間的是空門,東邊的是無相門,西邊的是無作門,象徵入門三解脫。

所以人們常將出家作各尚叫作墜入空門。

我們現在就從這裏進入寺院吧,但我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入空門,而是繼續我們的參觀。

大家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樓。

東邊是鐘樓,裏邊懸掛有一口鐵鐘,鑄於公元1548年,重15噸,鐘上有“雁塔晨鐘’4個蒼勁大字。

鍾自鑄成一直沿用至今。

每天寺院僧人聞鍾而起,聞鼓而眠。

晨鐘共敲3陣,每陣36響,共鳴108響,表示斷除塵世人生108種煩惱,祈禱盛世太平,萬民安樂,五穀豐登。

關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鐘”由此而來。

西邊是鼓樓,樓裏懸掛一面大鼓。

鐘鼓皆爲寺院大型法器。

衆所周知,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築。

大家面前高臺上的建築就是大雄寶殿。

大殿前香火興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

中爲法身毗盧遮那佛,西爲報身盧舍那佛,東爲應身釋迦牟尼佛。

佛像兩側是佛的弟子,東爲迦葉,西爲阿難,兩旁還有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塑像,均爲明代雕塑,象徵真理和智慧。

東西兩廂排列着包括玄奘和慶友在內的18尊羅漢像。

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後塑有南海觀音菩薩及衆菩薩、龍女、木叉等150身人物。

好了,我們現在穿過大雄寶殿,可以看到後面的這個藏經樓,在這裏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

樓下是講堂,爲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系明代銅鑄鎏金佛像。

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玄奘負笈圖及窺基、圓測碑拓畫像等。

繼續往北面走,我們可以看到坐落於寺院內的大雁塔。

它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樓閣式磚塔,被視爲古都西安的象徵。

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

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葺,建爲七層,人們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由此而來。

大雁塔高64.7米,呈方錐形。

塔底層邊長25米,每層四面各有一個磚券拱門。

整座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

唐末以後,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燬,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

站在塔上憑欄遠眺,長安風貌盡收眼底。

等一會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登塔遊覽,由於樓梯窄陡,登塔時注意安全。

走近大雁塔,西側門楣上雕刻有唐代建築圖案和佛像等線刻畫,傳爲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

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李世民、李治分別撰寫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稱頌玄奘法師獻身佛教事業的偉大精神,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是價值極高的藝術珍品。

“雁塔題名”也是大雁塔獨有的一道風景。

自唐中宗神豬年間,進士張莒登塔題名,後文人們競相效仿,相沿成習。

唐代士子考取進士後,都要登上雁塔賦詩並將姓名、籍貫、及第時間用墨筆題留於雁塔牆壁之上。

日後升爲卿相的還要用硃筆改寫。

“雁塔題名”被視爲人生一大榮耀之事。

白居易在考中進士、登上雁塔時就作詩說:“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悅心情。

遊客朋友,繞過大雁塔向北,我們前往玄奘三藏院門。

大門前修了一座長20多米,高2米多的漢白玉照壁,照壁南面是集褚遂良字刻的“法門領袖”四個字,北面是趙樸初題寫的“民族脊樑”四個字。

玄奘三藏院是一組仿唐風格的建築羣,由中院大遍覺堂、東院般若堂、西院桃明堂三部分組成,其中大遍覺堂供奉的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是本寺的鎮館之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