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蘭亭導遊詞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72K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1

蘭亭,位於紹興城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據傳,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於此,東漢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自然景觀幽雅怡人。而東晉王羲之在此書寫了著名的《蘭亭序》,更使蘭亭聞名遐邇。

紹興蘭亭導遊詞十篇

進入蘭亭景區,佈局疏密相間,建築錯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勢,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氣。漫步其間,但見修篁凝翠,曲徑通幽,給人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駐足鵝池,倚欄觀賞羣鵝戲水,能盡情體味“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野趣逸韻了。舉步往前,有一開闊地,疊石爲凳,插柳成蔭,一條“之”字形小溪穿行而過,斯爲流觴賦詩飲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觴亭”,其匾曰“曲水邀歡處”。

蘭亭的魅力,不僅來自山水風光的瑰麗,更來自歷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鵝池旁的“鵝池”碑,相傳其“鵝”字系王羲之一筆而就,“池”字由王獻之從容續成,父子合璧,千古稱奇;接着是“蘭亭”碑,系清康熙所題,曾一度遭受破壞,劫後重生,難能可貴;隨後是有“東南第一大碑”之譽的“御碑”,碑陽爲康熙手書《蘭亭序》,碑陰爲乾隆1751年遊蘭亭時所書《蘭亭即事詩》手跡,祖孫二帝手跡同碑,世所罕見,令人歎爲觀止。

蘭亭景區的重心所在是右軍祠。一進大門,便有幽雅肅穆之感。跨小橋而入墨華亭,當年王羲之臨池習書,使池水盡黑的情景彷彿歷歷在目。穿亭而過即爲大廳,高大軒敞,其內供奉王羲之像及陳列各種版本的《蘭亭序》,是歷次晉聖活動的主要場所。從右軍祠的天井可見到屋外蔥鬱的蘭渚山,這一室內見山的借景手法,構思奇巧,素爲人所稱道。

依山傍水而築的蘭亭書法博物館,不時更換的書法陳列,展示出中國書法藝術的千年流變,從中可以領略歷代書法藝術大師的精湛書藝,瞭解書法藝術的發展趨勢,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緻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於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成爲中國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蹟。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歡迎來到紹興蘭亭參觀、指導。

首先,爲大家介紹一下紹興蘭亭的概況:想必大家都已知道蘭亭是著名的書法聖地,這是因爲早在1600多年前,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了41位文人雅士來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這是一種坐在曲水邊飲酒賦詩的活動,在活動中王羲之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稱爲了書聖,蘭亭也因此成爲了書法聖地,也成爲歷代書家朝聖之地。千百年來,蘭亭原址幾經興廢、變遷,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蘭亭是清·康熙年間根據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的,基本保持了明清園林建築的風格。整個景區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內涵,概括起來講蘭亭有四大特色,分別是: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鵝 池

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鵝池”。大家可以看到池邊真的有幾隻大白鵝,相傳王羲之非常的愛鵝,愛寫鵝字,還自己養鵝。在紹興民間流傳着這麼一個故事:王羲之有一次在山陰道上散步,碰到一個道士趕着一羣白鵝,潔白可愛的樣子,王羲之非常喜歡,於是向道士買鵝,但道士早已認出是王羲之,故意不肯賣,而讓他抄一本經書作爲交換,結果王羲之竟然真的抄了一本《道德經》給道士,換取白鵝高興而歸。由此可見王羲之是多麼愛鵝!或許有些人會問:“王羲之爲什麼會愛鵝呢?”王羲之曾經是這樣表述的:鵝高昂着脖子以及全身潔白的羽毛象徵了一種清高和潔白無暇的高尚品格,這也是他自身品性的一種寫照;同時鵝的體態很優美,特別是游水的時候,對王羲之研究書法很有幫助,他認爲握筆時食指高鉤如鵝頭昂揚微曲,運筆時如鵝掌撥水,把全身的精力貫注到筆尖;他還從鵝游水的體態美演變到了書法的線條美,如《蘭亭序》中20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鵝的姿態演變來的。所以王羲之非常愛鵝。

我們再看那三角亭下的鵝池碑,這塊碑我們稱之爲“父子碑”。相傳王羲之在紹興做官時,有一次興致勃勃的寫下一個“鵝”字,剛準備寫“池”字時,皇帝的聖旨到了,王羲之不得不擱下筆出去接聖旨,而在一旁觀看的王獻之趁此機會提起筆補寫了一個“池”字,於是父子合璧。仔細看還真的不同,“鵝”字顯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卻較爲粗曠、豪邁奔放,父子兩人的書法風格有所不同。王羲之有7個兒子,王獻之最小最有成就,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我們稱之爲“小書聖”。相傳他寫“池”字時才只有8歲。一會兒我們在接下去的景點中還會了解到關於他的一些故事介紹。

蘭亭碑亭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蘭亭第二個景點“蘭亭碑亭”,也是標誌性的建築,建於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不過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碑上有所殘缺,這是因爲在文革時期此碑被紅衛兵砸成了多塊,到80年修復時中間那塊卻找不到了,所以是經過修補,“蘭”字缺尾,“亭”字缺頭,留下了遺憾。因爲是皇帝的字大家不敢隨意加補,只能這樣隱約勾出,而且許多民衆都喜歡用手去摸這塊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我們給這塊碑取了一個名字叫“君民碑”。

講到這,許多人可能會問“蘭亭”就是指這個亭子嗎?其實蘭亭並非特指某個亭子,而是一個地名。據記載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曾在蘭渚山下種蘭花,蘭渚山就在蘭亭景區後面,春蘭的故鄉就在蘭亭,所以這裏有着悠久的種蘭歷史。到了漢代這裏曾設置驛亭,就是傳送公文休息的驛站,這驛亭被以蘭花命名取名爲蘭亭,並作爲地名流傳了下來,至今這裏仍有蘭亭鎮、蘭亭村的稱呼,當然蘭亭還是因王羲之故事而出名的。據統計世界各地建有7個蘭亭:北京2個,中國臺灣2個,日本1個,寧波1個,加上紹興蘭亭。但是想必大家都知道,紹興蘭亭纔是原汁原味的,其它都是仿造蘭亭。爲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就去看下一個景點。

曲水流觴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這裏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觴”四個字。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點,但它卻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就是公元353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如東山再起的謝安,一代文宗孫綽等,大家圍坐在曲水兩邊,“觴”是東晉時的一種酒杯,他們在酒杯裏斟上一點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作詩,詩不成則要罰酒三觥(音:公)。“觥”是一種容酒器,一觥相當於現在半斤,當然那時是米酒。在這個曲水流觴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賦詩被罰了酒,而王羲之作了2首詩也喝了不少酒。這次活動共賦了37首詩,彙集成《蘭亭集》,大家推薦主人王羲之爲這本《蘭亭集》寫序,王羲之欣然答應下來,趁着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其書既有“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之氣,又有“龍跳天門,虎臥鳳闕”之勢,被稱爲“天下第一行書”;整篇文章氣度安詳,筆調瀟灑,神完氣足,也稱之爲散文史上的千古絕唱。所以蘭亭成爲了書法聖地。如今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都要舉行“中國蘭亭書法節”,每年這時中外許多書法家雲集蘭亭參加書會,大家來此朝拜書聖,也要在這裏模仿王羲之當年舉行曲水流觴、飲酒賦詩

的活動,那場景可真是熱鬧!

流觴亭

“流觴亭”是爲進行“曲水流觴”活動而修建的,歇山屋頂、青石臺基、木雕門窗、四周環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築。亭上匾額“流觴亭”三個大字爲清·光緒年間江夏太守李樹堂題。再看旁邊的這副對聯“此地似曾遊,想當年列坐流觴未嘗無我;仙緣難逆料,問異日重來修禊能否逢君”。這是紹興著名書法家、蘭亭書法會會長沈定庵先生所寫,他的老師徐生翁撰文的。

走進亭,擡頭還可以看到一塊匾額題有5個字“曲水邀歡處”,其中“歡”字很難認,是歡樂的“歡”,繁體字草書的寫法,此匾楷書與草書結合在一起較爲特別。中間屏風上是一幅扇面作《流觴圖》,是紹興著名人物畫家陳力農所創作,描繪出了當時王羲之他們曲水流觴的盛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下面的展櫃裏,我們可以看到“觴”的樣子,它是由青瓷燒製的,旁邊有兩隻小耳朵,所以又稱“耳杯”,可以增加一點浮力並保持平衡,當然酒只能盛放少許,不能斟滿,否則也是會沉的。我們再來看一下旁邊的這幾張展櫃,裏面陳列的是明·永樂年間所刻流觴圖的拓片。圖片共9張,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當時作詩的情景:“一十一人詩兩篇成,一十五人詩一篇成,一十六人詩不成飲酒三觥”。而王羲之在亭中邊看着鵝邊寫《蘭亭序》。再看這一張;把人連同所作的詩一起刻下來,而沒有賦詩的當然就是被罰酒的,一一對應。大家看,最左邊的這人就是王獻之,他怎麼罰酒了呢?因爲當時他還小,身爲晚輩他不敢在長輩面前賦詩,因此只有喝酒的份。最右邊的這人就是“東山再起”的謝安,他賦詩兩首。中間這人就是孫綽,是東晉著名的文學家,他也賦詩兩首。

我們再看一看屏風背後的這塊木匾,文章內容就是孫綽(也叫孫興公)的《蘭亭後序》全文,但這字是湘潭人楊恩澍所書,他是清·同治年間紹興府山陰縣知事,書法文筆瀟灑流暢,評價較高。旁邊是中國書協顧問柳倩所書的對聯:“曲水繞華筵,蘭亭雨露添新色;流觴成雅集,翠竹蕭疏憶古人”。

御碑亭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蘭亭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御碑亭。亭中的碑我們稱之爲祖孫碑,因爲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於1693年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於1751年遊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所以稱爲祖孫碑。這塊碑已有300多年曆史了,很多人不禁會問:“還是原碑嗎?”回答是肯定的,“是清代原碑”。當然的確經歷了很多劫難,如56年一次強颱風,將清代木結構的亭子吹倒,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亭子是83年重建的。

但碑沒倒,完好無損。而文革時也得以倖存,這要歸功於醫務工作者。當時,蘭亭設立血吸蟲防治所,駐紮着醫療隊,那些醫生們得到紅衛兵要來砸碑的消息之後,想保護這塊碑,於是想了一個好辦法,大家連夜在碑上塗上了石灰,再用紅漆在正面寫上毛主席的《送瘟神》詩詞,背面寫上毛主席語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最高指示在上面,紅衛兵們當然不敢砸了,祖孫碑就這樣倖存下來。

接下來,就讓我們先欣賞正面康熙皇帝臨寫的《蘭亭集序》,這是《蘭亭序》臨摹本中現存最大的一個刻本。首先我們瞭解一下這篇《蘭亭集序》,全文共324個字,王羲之寫的時候是長的28行,而康熙因爲豎碑格式變成了豎的13行,這篇文章想必大家也比較熟悉,高中、大學課本和《古文觀止》中都有收錄,稱爲書文並茂,屬抒情散文,文章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時間:“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歲在癸丑(癸丑年)暮春之初(晚春三月上旬)”。地點:“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聚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事情是“修禊事也”(修禊是古代的一種風俗,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祭祀活動,就是曲水流觴的原始意義)。人物“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既邀請了名士,也帶來了兒侄,所以年輕年長的都來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描寫當時的景色環境很美)。“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列坐曲水旁,雖然沒有樂器的伴奏盛況)。“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但一邊喝酒,一邊作詩,也足以暢敘內心深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氣也很好)。“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擡頭看宇宙遼闊,低頭看萬事萬物昌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所以縱覽開懷,足以達到了視覺聽覺的娛樂)“信可樂也”(實在是高興啊!)到這裏是文章的敘事部分,講述了曲水流觴的情景。後半部分則爲抒情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之間相處,俯仰之中很快一世就過去了)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出王羲之悲感人生之短,可謂樂極生悲。整篇文章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當然更主要的是書法,王羲之將他創造的妍美流暢的行書這一字體運用到這一文章中,將自己由歡樂到感傷的情感流露到書法中,同時又是在這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創作了《蘭亭序》,可謂發揮的淋漓盡致、登峯造極。據說當時他是酒微醉時所寫,第二天酒醒之後,多次重寫,都達不到初稿的效果了。文章中有20個“之”字,7個“一”字和“以”“不”“爲”雖然重複,但寫法各不相同。所以蘭亭序成爲了王羲之的代表作,也奠定了書聖的地位,被稱爲“天下第一行書”。

讓我們再來仔細看康熙的書法,康熙皇帝寫得較爲嚴謹,非常工整,顯露出一派帝王之風,作爲滿人能將漢字書法寫得如此之好,的確是位不簡單的皇帝。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之”字,如第一行、第三行、第四行的“之”及最下面一排的3個“之”寫法也是各不相同,可見康熙皇帝臨寫時是多麼認真,當然他也

自認爲寫得不錯纔敢豎碑在這書法聖地。不過我還是要補充,有些內行人指出他也有敗筆之處,有一個字沒有寫好,什麼字呢?就是這個“一”字。全文共7個“一”,大家可以看看哪幾個“一”不好,對了,倒數第三行和第六行上面的“一”字寫得特別長,還有中間的這個“一”字又寫得很粗,顯得特別死板,因爲書法上講究“氣意流動,脈絡相通”也就是說字詞之間要有一股氣貫通,一會兒我們就可以看到王羲之的“一”字就非常靈活多變,而康熙皇帝的“一”字缺少變化,較爲死板,還又長又粗,把字詞之間的氣也隔斷了,文章佈局被間斷了,所以這個“一”字沒寫好。不過也有很多人爲康熙解釋:有些人說“他可能沒喝酒”,有些人說:“筆畫越少的字就越難寫”。還是金庸先生說得好:“康熙是皇帝嘛,他一統天下,天下第一,當然這個‘一’有着帝王的霸氣,又長又粗,他也就不會照着王羲之的寫法了。”的確很有道理,康熙的《蘭亭序》是有着一股帝王的氣魄,包含在書法中,當然風格與王羲之不同,不過能寫得如此之好也是非常不容易了。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周導。歡迎大家到蘭亭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望能在蘭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首先,爲大家介紹一下紹興蘭亭的概況:想必大家都已知道蘭亭是著名的書法聖地,在曲水流觴活動中王羲之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稱爲了書聖,蘭亭也因此成爲了書法聖地,也成爲歷代書家朝聖之地。整個景區概括起來講有四大特色,分別是: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鵝池”。相傳王羲之非常的愛鵝,愛寫鵝字,還自己養鵝。在紹興民間流傳着一個抄經書換取白鵝的故事,由此可見王羲之是多麼愛鵝!同時鵝的體態很優美,特別是游水的時候,對王羲之研究書法很有幫助,如《蘭亭序》中20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鵝的姿態演變來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條“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點,但它卻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圍坐在曲水兩邊,他們在酒杯裏斟上一點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作詩,詩不成則要罰酒三杯。這次活動共賦了37首詩,彙集成《蘭亭集序》。如今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都要舉行“中國蘭亭書法節”,中外許多書法家雲集蘭亭參加書會、朝拜書聖,舉行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活動。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蘭亭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御碑亭。亭中的碑我們稱之爲祖孫碑,正面是康熙皇帝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遊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這塊碑已有300多年曆史了,是清代原碑。此碑高6.8米,寬2.6米,重18噸,三萬六千斤,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是蘭亭的鎮亭之寶了。

走上惠風亭便是景區的出口了,是仿造明清時期江南水鄉古鎮的建築風格而建,分爲古硯街、蘭坊和水街,大家不妨去逛一逛!記住1小時以後,我們在這裏集合。謝謝大家!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4

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導遊_,大家可以叫我周導。歡迎大家到蘭亭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亂扔垃圾。望能在蘭亭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首先,爲大家介紹一下紹興蘭亭的概況:想必大家都已知道蘭亭是著名的書法聖地,在曲水流觴活動中王羲之寫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稱爲了書聖,蘭亭也因此成爲了書法聖地,也成爲歷代書家朝聖之地。整個景區概括起來講有四大特色,分別是:景幽、事雅、文妙、書絕。

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鵝池”。相傳王羲之非常的愛鵝,愛寫鵝字,還自己養鵝。在紹興民間流傳着一個抄經書換取白鵝的故事,由此可見王羲之是多麼愛鵝!同時鵝的體態很優美,特別是游水的時候,對王羲之研究書法很有幫助,如《蘭亭序》中20個“之”字的寫法就是根據鵝的姿態演變來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條“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點,但它卻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圍坐在曲水兩邊,他們在酒杯裏斟上一點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作詩,詩不成則要罰酒三杯。這次活動共賦了37首詩,彙集成《蘭亭集序》。如今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都要舉行“中國蘭亭書法節”,中外許多書法家雲集蘭亭參加書會、朝拜書聖,舉行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活動。

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蘭亭最重要的一個景點:御碑亭。亭中的碑我們稱之爲祖孫碑,正面是康熙皇帝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遊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這塊碑已有300多年曆史了,是清代原碑。此碑高6.8米,寬2.6米,重18噸,三萬六千斤,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堪稱國寶,是蘭亭的鎮亭之寶了。

走上惠風亭便是景區的出口了,是仿造明清時期江南水鄉古鎮的建築風格而建,分爲古硯街、蘭坊和水街,大家不妨去逛一逛!記住1小時以後,我們在這裏集合。謝謝大家!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5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關於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爲:“或雲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於天下。”

此時,蘭亭正在我們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寫詩作畫時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地址幾經變遷,

當我們來到蘭亭門前,便看見“鵝池”二字,這兩個字各成風格,“鵝”字看起來有着南方人的秀氣,而“池”字則顯得象北方漢子南洋的粗獷,人稱“父子碑”,據說是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共同書寫的。忽見鵝池中幾隻白鵝悠然嬉遊,頗有生趣。而王羲之書法的“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精髓就是從鵝的形體上,悟出書法的真諦。

順着小徑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歷史的斑跡顯現出來。內一石碑上書“蘭亭”二字,系清康熙手書。西側是“樂池”,臨池有“俯仰亭”。東側爲流觴亭,亭內有“曲水邀歡處”一匾,正下懸唐名畫家李公麟的《蘭亭修禊圖》。一條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鏡,在竹影樹蔭下緩緩並帶着輕快的節奏逶迤流過,流得那樣灑脫自在。幾隻時而盤旋、時而俯衝的蝴蝶,幾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當年,王羲之邀約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兩旁,並在水上漂流起裝有酒的“觴”(酒杯),水流時急時緩,觴也就時飄時停。觴停在誰面前,誰就得寫一首詩。王羲之將所賦37首詩彙集成冊並書寫下了《蘭亭集序》,從此歷史登上了一個文人思想境界的巔峯。

蘭亭位於紹興城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佔地面積30715平方米。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6

賀蘭山的野生動物有170餘種,其中藍馬雞、馬鹿、麝、盤羊、猞猁、斑羚、灰鶴等爲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藍馬雞爲我國特有鳥類,在寧夏僅分佈於賀蘭山,1983年被定爲寧夏區鳥。山下有豐富的煤炭、錳、鐵等礦產資源,山中還盛產賀蘭石,是製作勢頭工藝品的名貴原材料。

祈福石、百福印:又名木魚石,你們看那頂起巨石是不是特別象僧人唸經敲打的木魚。這是我們古門風景區最奇特的石景。傳說古時這一帶年年災荒不斷,不是水災就是旱災,餓殍遍野,花木蘭的師父託夢指點她:請木匠精製一個大木魚,再請青獅嶺(木蘭山)兩位高僧在此開壇誦經,連續敲木魚誦經666天爲民祈福,必然感動上帝。這一招真靈,白天四面八方百姓涌到山下跪拜祈禱,深夜聲聲木魚聲震徹天庭,驚動了玉皇大帝,第666天拂曉,萬道金光劃破長空,玉皇大帝派一位神仙來到木魚旁大石上蓋了一枚刻有“百福”二字的大印,賜福凡間百姓。隨即點化木魚成石,兩位老僧因功德圓滿,也隨神仙飄然而去。此後這一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過上了平安祥和的日子。

由於保護區內植被保存較好,森林覆蓋率高,形成了區域小氣候特徵,降水相對充沛。保護區內空氣質量較高,藍天白雲,綠草如茵勾勒出保護區如詩如畫的壯美畫卷。

在海南第一樓的左邊是學圃堂和五公精舍,右邊是蘇公祠。說道蘇公祠自然就是爲紀念蘇東坡而建的。據說是先有蘇公祠,重建後纔有五公祠的。大家來看看在蘇公祠前這一石碑,這可是國家一級文物,爲宋徽宗趙詰手書《神宵玉清萬壽宮詔》碑,趙詰自創的瘦金體書法剛勁清秀,由此可窺一斑。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7

“曲水流觴”是蘭亭非常著名的景點。流觴亭前,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觴”4個字。顯現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農曆的三月九年級,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他們在酒杯裏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一觥相當於現在半斤。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彙集成冊稱之爲《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爲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趁着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後人稱爲“天下第一行書”。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來這裏仿效王羲之,蘭亭雅集,飲酒賦詩。每年書法節都要在此舉行曲水流觴的雅集盛會。[流觴亭是紀念流觴曲水場所,是蘭亭主要建築之一,建於清代。亭的周圍木雕長窗,外面走廊環繞,古色古香。亭內牆上掛着一副“流觴曲水圖”,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頭沉吟,有的舉杯暢飲,有的醉態畢露,令人叫絕。此圖是明末清七年級位畫家的扇面畫作,這是按原件複製的。後面的《蘭亭後序》是當年孫綽所作,清同治年間山陰縣知事楊恩樹所書。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書法聖地——蘭亭。

蘭亭位於紹興城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佔地面積30715平方米。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遊覽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之時,文人墨客常來這裏遊覽聚會。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九年級,書聖王羲之邀請當時的文人學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一人來蘭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觴,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從此蘭亭的名聲倍增,成爲書法聖地好江南的著名園林,吸引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現在的蘭亭是清康熙年間根據明代嘉靖年間舊址重建的。1980年時又加以全面修復。現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緻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於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蹟,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樂池。

來到蘭亭,不妨讓我來介紹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於公元303年,山東琅琊人,卒於公元361年,葬於嵊縣(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歲。王羲之出生於書法世家,從小得到前輩書法家的指導。幼年時曾向他的姨媽,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他博採衆長,自闢蹊徑,創造出研美流暢的新體。人們讚譽他的書法“如天上的浮雲,如受驚的神龍”。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9

蘭亭位於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爲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紹興對外接待的當家景區之一。由於蘭亭地理位置正好處於紹興平原、水網地帶與丘陵山區的接緣之處,山地景觀與水鄉風貌得到充分而和諧地體現,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這裏就是非常有名的風景遊覽地。蘭亭所以有這麼大的名氣,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風流人物的一次歷史性雅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九年級,爲消災除兇,祈求平安,常在水邊組織修禊儀式,同時作爲一種水邊嬉戲的遊樂。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九年級,王羲之邀集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組織“曲水流觴”活動。曲水流觴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擊鼓傳花式的即興娛樂,不過曲水流觴比我們現代人多了一點自然,而少了一點人爲控制,誰出節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觴來決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許多“港灣”式的小曲,從上游漂下的觴停在誰面前的“港灣”中,誰就得使出自己的絕活,或者事前約定的節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們約定的活動是即興作詩,詩不成就得罰酒。當時參與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徐豐之、孫統、王彬之、王凝之、王肅之、王徽之、袁嶠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郗曇、王豐之、華茂、庚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華平、桓偉、王玄之、王蘊之、王渙之等十五人各得詩一首。九歲的王獻之等十六人詩句不成,各各罰酒三觴以助興。王羲之將已成之詩彙編成集,並應衆人之邀,乘着酒興在集子之前寫了一篇324個字的序文,舉世聞名的《蘭亭序》就此誕生。《蘭亭序》也稱“禊帖”,還稱“臨河序”,非但文采燦然,書法藝術更是精絕,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稱之爲“天下第一行書”,蘭亭也因此而成了歷代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聖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園林。蘭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緻,主要的景觀建築有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右軍祠、書法博物館等。

紹興蘭亭導遊詞 篇10

流觴亭的東面是右軍祠,它的結構非常巧妙。周圍環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連橋。在房子裏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還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書。墨池兩側的迴廊壁上嵌有後人題寫的石刻多方,大多是歷代書家臨摹《蘭亭集序》的各種版本和手跡。中間的池爲墨池,它的出典是“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一語。上面的亭子稱“墨華亭”。兩側的迴廊是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舉行書藝交流的場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蘭亭書會的書藝交流就在這裏舉行。

右軍祠的正廳端掛着王羲之的肖像。(這是當代畫家浙江美術學院宋宗元副院長的傑作)兩旁的楹聯是沙孟海先生所書:“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充分表達了王羲之無意仕途,悠遊山水的性格。廳內陳列着唐宋元明清書法家臨摹的各種版本的《蘭亭集序》,其中唐代馮承素的神龍本爲臨摹本中最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