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導遊詞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5W
本文目錄西湖導遊詞揚州瘦西湖導遊詞導遊詞作文:西湖

關於遊西湖導遊詞

西湖導遊詞3篇

各位親愛的遊客們,大家早上好,我叫朱敏嘉,大家可以叫我朱導。歡迎大家來到“人間天堂”------西湖。我們即將開啓西湖之遊,我們要去遊覽孤山、斷橋和三潭映月。祝大家旅遊愉快!請大家不要亂丟果皮垃圾,亂塗亂畫。

西湖這麼美,當然有許多奇妙的傳說。相傳多年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它們在銀河旁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玉石,它們一起啄了許多年,玉石就變成一塊光芒四射的寶珠,這顆寶珠的光芒射到哪兒,哪兒的樹木就常青,花朵就盛開。後來消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來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遇到王母娘娘拒絕,於是就爭搶起來。王母娘娘被打倒,兩手一鬆,玉石就掉落人間,變成了金瑩的西湖,而玉龍和金鳳就變成了鳳皇山和玉皇山,守護西湖。

大家向東看,那是斷橋!它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它十分有趣:斷橋是北里湖與外湖的分水點。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看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就因此得名。

大家現在請向前看,這是“三潭映月”,也叫“小瀛州”。這是一個“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湖上花園。全島呈“田”形,東西連柳提,南北建曲橋,曲橋兩側,種植着大片紅、白、各色的睡蓮。

接着請大家上島遊覽。請看:三塔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個小圓洞,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蠟燭,沿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月影、雲影”溶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小月亮了,再加上天上的一個,湖中的一個,就有32個小月亮了,呈現“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美麗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呀!

大家向前走,西湖邊上還有一座名山-------孤山!爲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爲歷史上此山十分優美,一直被皇帝所佔有,所以叫“孤山”。

西湖是一首詩,一副畫,一位楚楚動人的少女。“憶江南,最美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自白居易爲頌揚西湖給後人留下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

各位朋友,我們即將結束這次西湖之行,希望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在你美好的回憶裏!

揚州瘦西湖導遊詞西湖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佔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爲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風景區爲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羣融南秀北雄於一體,組合巧妙,互爲因借,構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爲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攬勝、長堤春柳、荷浦薰風、四橋煙雨、梅嶺春深、水雲勝概、白塔晴雲、春臺明月、三過留蹤、蜀岡晚照、萬鬆疊翠、花嶼雙泉諸勝,顆顆明珠鑲嵌交織在玉帶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體山水畫卷,而小金山、五亭橋、二十四橋景區是這幅畫卷的神來之筆。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爲人們所向往。清人劉大觀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另一位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讚道:“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爲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王漁洋、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和衆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煙花三月下揚州”、“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珠簾十里卷春風”、“綠楊城郭是揚州”等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爲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風景區正因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成爲古今中外賓客紛至沓來的著名的遊覽勝地。

瘦西湖風景區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揚州的重要對外窗口,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殊榮。近年來,瘦西湖風景區不斷開發建設景區、景點,面積已達168.32公頃,食、行、遊、購、娛等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隨着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將爲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旅遊市場注入新的內涵。

十里湖光,清澄縹碧,花木扶疏,連綿滴翠,亭臺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瘦西湖正向八方遊客敞開懷抱,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佳賓高朋。

五亭橋

瘦西湖在全國園林中獨樹一幟,五亭橋又是瘦西湖的標誌,在全國園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和。該橋建於蓮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鹽御史高恆所建,是因爲建於蓮花堤上,還是因爲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它又叫蓮花橋。

據說,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嘆它象瓊島春陰之景,這就點出了該橋是借鑑北京北海之景。確實,該橋受北海五龍亭的影響很深,五龍亭五亭臨水而建,中日龍澤,重檐下方上圓,象徵天圓地方;西爲涌瑞、浮翠,涌瑞爲方形重檐,浮翠爲方形單檐;東爲澄祥、滋香,澄祥爲方形重檐。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樑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

揚州五亭橋無北海開闊水面,當然無法把五龍亭照搬。但聰明的工匠別出蹊徑,將亭、橋結合,形成亭橋,分之爲五亭,羣聚於一橋,亭與亭之間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橋亭秀,橋基雄,兩者如何配置和諧呢?這裏關鍵是如何把橋基建得纖巧,與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種不同的卷洞聯繫,橋孔共有十五個,中心橋孔最大,跨度爲7.13米,呈大的半圓形,直貫東西,旁邊十二橋孔佈置在橋礎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圓形,橋階洞則爲扇形,可通東西。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狀各殊,這樣就在厚重的橋基上,安排了空靈的拱卷,在直線的拼縫轉角中安置了曲線的橋洞,與橋亭自然就配置和諧了。難怪後人把橋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橋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這是力與美的結合,壯與秀的和諧。

白塔

揚州至今還流傳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該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裏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開軒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爲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爲彌補聖上游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據說,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請畫成圖,然後一夜之音用鹽包爲基礎,以紙紮爲表面推成的。儘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傳說是無稽的,舊塔建於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屬藏語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漸行全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兩淮鹽總江春集資仿北京北海白塔,就舊塔基建造。《揚州畫舫錄》點明,該塔是“仿京師萬歲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區別。北海的白塔是寺廟塔,肚大頭細,高35.9米,下爲高大的磚石臺基,塔座爲折角式的須彌座。揚塔雖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僅爲點綴,系園林塔,另則揚州的建築都以柔秀見長,因此取其形式,改換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揚州的白塔僅27.5米;二是外形輪廊線變得秀美,使之身子縮小,其相輪(十三層級)也較北海塔瘦長,這樣揚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發揮磚刻特長,塔座全是磚雕的束腰須彌座,座爲八角四面,每面三龕,龕內磚雕十二生肖像,象徵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時辰,築臺五十三級,象徵童子拜觀音的五十三參圖,相輪爲十三層,象徵天的最高處十三天。

處處有象徵,處處有暗示,揚州造園藝術的手法巧妙揉合於外來景緻之中。著名建築家陳從周在《園林談叢》中曾將北海塔和揚州的搭進行對比,說:“然比例秀勻,玉立亭亭,晴雲臨水,有別於北海塔的厚重工穩。”可見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隨鄉入俗,雄壯之氣銳減,窈窕氣質倍增了。

小李將軍畫本

揚州瘦西湖的“小李將軍畫本”景點,是鄭板橋爲景題匾,東有望春樓,西有熙春臺,這是按唐代畫家李昭道的畫意建的閣。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受封爲右武衛將軍,時人稱大李將軍。1961年紀念古代十大畫家,李思訓即爲其中之一。高宗時他任江都令,他們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誨,曾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子李昭道,稱小李將軍。三人均善山水。

“花爲畫本,月爲詩源”,此建築西面是兩個扇形窗,東面是兩個六角窗,站在屋內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景色時時變換,窗框儼然畫框,這種框景藝術正是李漁所說的“無心畫”,而窗外所見正是花和月,是詩人畫家的“本”和“源”。可見該景區實在是爲詩人、詞人、畫家所設,按其生活創作喜好安排建築,配上相應的匾額聯對,人們可感受到氤氳的文人氣息和撲鼻的翰墨之香。

二十四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首詩已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婦孺皆知。詩因橋而詠出,橋因詩而聞名。單項式橋名就引動多少文人學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筆墨官司。

《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據說二十四橋原爲吳家磚橋,周圍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本是文人歡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時有二十四歌女,一個個姿容媚豔,體態輕盈,曾於月明之夜來此吹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獻上,請杜牧賦詩。

傳說是優美的,也有野史說成是隋煬帝的作爲,二十四橋即煬帝以歌女數改名,但無以稽考,只能留給後人鑑賞。宋代沈括是以嚴謹著稱的,他在《補筆談》中,對二十四橋一一考證,論證揚州確有二十四橋,證明了揚州無愧於“橋鄉”的稱號。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黛玉思鄉之情,特別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橋,六朝遺蹟……”。

文學家朱自清也曾滿懷激情地追憶故鄉“城裏城外古蹟很多,如‘文選樓’、‘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橋’。”

廿四橋爲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似乎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潔白欄板上彩雲追月的浮雕,橋與水銜接處巧雲狀湖石堆疊,周圍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隨時看到雲、水、花、月,體會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妙境,遙想杜牧當年的風流佳話。沿階拾級而下,橋旁即爲吹簫亭,亭臨水邊橋畔,小巧別緻,亭前有平臺,圍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輝籠罩,波涵月影,畫舫拍波,有數十歌女。淡妝素裹,在臺上吹簫弄笛,婉轉悠揚,天上的月華,船內的燈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覺得好象在銀河中前行。橋上簫聲,船上歌聲,岸邊笑聲匯在一起,此時再詠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你定會爲唐代詩人徐凝的精妙描寫撫掌稱絕。

靜香書屋

石壁流淙,原爲徐氏別墅,乾隆乙酉年間,乾隆南巡,賜名“水竹居”。這個園輦巧石、磊奇峯、瀉泉水。其石峯森然突怒而出,平如刀削,峭如劍利,山頂峭壁摩空,泉水從石縫間,匹練懸空,掛岸盤溪,披苔裂石,激射柔滑,使湖水全活,故名曰“淙”。這淙流,是衆水攢聚在一起,由高向低衝擊,形成瀑布。其懸瀑下落如風快,聲響似驚雷,臨水時水花向四面飛濺,蔚爲壯觀。此處景點甚多,且很具特色,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曾指出《紅樓夢》中最主要景點怡紅院就是以揚州水竹居作爲藍本的。靜香書屋不是有意以《紅樓夢》中大觀園爲藍本,而是按舊時《揚州畫舫錄》的記載,清代園林檔案中的效果圖復建。但步行其間,卻與大觀園景色那樣相契相合。主廳爲捲棚式,面水而建,一汪碧水中睡蓮婀娜,游魚戲水,一艘畫舫臥波,亭廊環圍橋閘,黃石構築的假山上翼然飛亭。

建築多以“半制”取勝。即舫爲半舫,亭爲半亭,月洞口旁的美人靠也僅有一半。但這一個個的“半”又以廊、牆或遮或掩或放或收,打破了舊式園林的對稱規整,顯得輕靈活潑。書房內,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條几上供桌屏、花瓶,書桌上置文房四寶,多寶架上擺放線裝古書,圓桌上一盤圍棋,使人一進其中立即體味到《紅樓夢》中富貴閒人的灑脫和聰慧,停足其間,仔細把玩,餘味無窮。

導遊詞作文:西湖西湖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導遊詞作文:西湖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這個聞名中外的杭州西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今天,我會帶大家遊覽三個景點,柳浪聞鶯,長橋公園和花港觀魚

現在,我們的大巴車行駛在南山路上,第一站是柳浪聞鶯。爲什麼要叫她柳浪聞鶯呢?等到了景點,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你瞧,這裏是柳浪聞鶯,換兩邊種滿了楊柳,一陣風吹過,那些楊柳像一位位舞蹈家翩翩起舞,非常美麗。你們聽,“嘰嘰喳喳”的聲音,是小鳥歡樂的樂曲,他們就像柳姑娘的樂師,爲楊柳伴奏。如果你想放鬆一下,只要在這湖岸邊走一走,一定會陶醉其中。

現在讓我們繼續往南走,來到的是長橋公園。它雖名爲長橋,實際上它的橋並不長。長橋公園裏的小橋流水分外幽靜。如果你想遠離城市的喧鬧,聽着鳥兒的叫聲,聞着桂花的香味,十分愜意。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大家可以拍拍照片,但是千萬不可以掉對哦!

我們現在離開了長橋,繼續向前進,來到了著名的花港觀魚。現在正是金秋時節,也是菊花開放的時候,走進公園,大家可以盡情觀賞,可是千萬不要踩壞了花草。花港觀魚不光只有花兒美,魚兒更美,還可以去那邊買一些與飼料喂喂這些可愛的魚。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下午三點準時在大門口集合,請大家注意安全!

很高興大家都能準時回到這裏集合,我們今天的遊覽已經結束,最後,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