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導遊詞範文(通用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3W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朋友:

北京導遊詞範文(通用22篇)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天安門廣場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上,距我們南面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大約有100米左右的距離。 我們今天在天安門廣場遊覽的時間是30分鐘。

大家向我這裏聚一下,我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的主要景觀。 (手勢,向北指)大家先向這邊看。(稍停頓,待遊客目光集中於手指方向)我愛北京--天-安-門。一會兒,我會向大家詳細介紹天安門的的滄桑歷史。除了天安門城樓外,我還要向您介紹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以及橋前的華表和石獅。 大家回一下頭,您看到了,這就是莊嚴挺拔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了,隨後我也將向您講一講她的故事。紀念碑南邊的建築就是"毛主席紀念堂",我們今天的行程沒有安排大家瞻仰毛主席遺容,如果您有意去的話,可以告訴我,我會盡量滿足您的願望。 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建築是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裏陳列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和她相對着的,(手勢,向西指)西邊的這座建築,就是非常著名的"人民大會堂"。關於她,一會兒我也會向您做詳細介紹。

好好好,大家現在可以在廣場上拍照留念。拍照前我給大家提個醒,大家儘量避免站在這條中軸線上拍照,旗杆可能會影響您的拍攝效果。另外,大家如果在紀念碑前拍照的話,建議您到紀念碑的那一側去拍,在這邊是逆光,會影響照片的效果。給大家10分鐘時間,拍完照請到這裏集合,我在這裏等大家.

下面我首先爲大家介紹一下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原爲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最初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天安門,含"受命於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安門城樓,建築在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上,造型莊重渾厚,宏偉典雅,是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樓通高34.7米。城臺上的大殿寬九楹(62.77米),進深五楹(27.25米),象徵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爲重檐歇山式,朱牆黃琉璃瓦頂。南面設有菱花隔扇門、窗36扇,殿內外立有直徑2米的巨柱60根,天花、斗拱、樑枋等處、均繪滿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極爲雄偉壯觀。

1988年的元旦,天安門城樓正式對外向遊客開放。 在天安門高大的暗紅城牆中闢有五個券洞門,明清時代,這裏的門、橋行走規制森嚴,中門爲皇帝進出專用。皇帝每年冬至往天壇祭天,夏至去地壇祭地,孟春赴先農壇耕籍田,都要出入天安門。那麼,在當時,是不是隻有皇帝一人才能進出中門呢?這位朋友答的對,不是。大家知道還有什麼人可以走這裏嗎?(稍做停頓)讓我來告訴大家。此外,皇帝的父母可從中門入宮;皇帝大婚,皇后可從中門進入一次;新科狀元等"金殿傳臚"後,可從中門出宮一回。除此之外,嚴禁任何人進出,否則是要治重罪的。中門左右的兩座旁門,供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通行。過去天安門是座只進喜,不出喪的吉祥之門

好好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蒯(kuǎi)祥。蒯祥是江蘇吳縣人,明初洪武年間生於木匠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望的木工師傅,能主建大型工程。蒯祥受父親影響,從國小藝,勤奮好學,聰慧過人,三十來歲時,已成爲才華出衆的木工匠師了。 燕王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永樂皇帝,經"靖難之役"取得帝位後,決定從南京遷都北京。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明成祖朱棣調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前來北京營建工程巨大、難度極高的天安門(初名承天門)等宏偉建築。蒯祥以高超的設計方案和精湛的建築技藝,被推選爲皇宮工程的建築設計師。當時人們尊稱他爲"蒯魯班"。蒯祥曾擔任建築皇家宮殿的官吏,直至工部左侍郎等官職,爲中國的民族建築藝術創下了光輝的業績。

天安門是明清兩朝歷代帝王"金鳳頒詔"的重地,凡遇國家慶典、新帝即位、皇帝結婚、冊立皇后,都需要在此舉行"頒詔"儀式。屆時於城樓大殿前正中設立宣詔臺。由禮部尚書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詔書,蓋上御寶,把詔書敬放在雲盤內,捧出太和門,置於擡着的龍亭內,再出午門,登上天安門城樓。然後將詔書恭放於宣詔臺上,由宣詔官進行宣讀。文武百官按等級依次排列於金水橋南,面北而跪恭聽。宣詔完畢,就把皇帝詔書銜放在一隻木雕金鳳的嘴裏,再用黃絨繩從上系下,禮部官員託着朵雲盤在下跪接,接着用龍亭將詔書擡到禮部,經黃紙謄寫,分送各地,佈告天下。這種頒發封建帝王聖旨禮儀的全過程,就叫做"金鳳頒詔"。

好好我國古代有"人生四喜"的說法,也就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現在,問大家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哪位朋友知道,金榜題名的金榜張貼在什麼地方?(稍停,待遊客猜測)到底在哪裏呢?請聽我下文分解。 明清時代盛行科舉制度,每逢殿試後的第三天,新考中的進士們恭立於天安門金水橋南,等候傳呼他們進太和殿朝拜皇帝的禮儀,名叫"金殿傳臚"。當在太和殿傳臚唱名後,禮部官員捧着皇帝欽定的"黃榜",帶領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們出午門,再將黃榜放在龍亭內,在鼓樂儀仗的簇擁下擡出天安門,將黃榜張貼於"龍門",也就是當時的長安左門外的"龍棚"裏,公佈天下,這裏就是張貼金榜的地方,長安左門的位置大致是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東南側。 天安門歷經滄桑,在新中國成立後,更煥發出了耀人的光彩。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佈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誕生,天安門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的象徵,而成爲了一個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的標誌,在國徽圖案的中央,我們可以看到這座莊嚴雄偉的建築。建國以後,這裏成爲國家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特別是每逢國慶,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要登上天安門城樓主持慶典並和各界羣衆聯歡。

天安門前的金水河又稱御河、外金水河。河上橫跨七座石橋,中橋正對天安門的中門,叫御路橋,最寬大,雕龍修飾,供帝、後專用。兩旁橋名"王公橋",爲宗室王公行走。外側的兩橋稱"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通行。以上五橋均爲三孔。位於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門前的單孔石橋,叫"公生橋",爲四品以下官員過往。那時門、橋行走等級森嚴,不得有絲毫觸犯。

天安門前,也是明清兩代進行"秋審"和"朝審"的地方。封建王朝的最高執法機關--刑部衙門,每年五月要把全國各省被判死刑的囚犯名單彙集起來,敬呈皇帝過目。八月中旬,皇帝詔令有關官員在天安門前進行最後判決,這叫秋審。朝審則在霜降後舉行,主要終審在北京刑部監獄裏關押的死刑犯。這就是爲什麼以前被判處死刑的人要"秋後問斬"。凡經"秋審"、"朝審"判處死刑的人,立即推出"虎門"--長安右門,押赴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等刑場處決。因此人們對長安左、右門,有"龍門"與虎門之稱。即凡出"'龍門"者,榮登金榜,前程似錦;而押出"虎門"者,則被終判死罪,毫無生還之望。長安右門的位置大致是在現中山公園門前西南側。

在天安門南北門外,分別聳立有一對雕刻精美、挺拔秀麗的雲龍華表。據《淮南子·主術訓》記載,遠在堯舜時代就有街頭設"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納諫",徵求民衆意見以治天下。到秦漢時期,表木被改爲指路標,叫華表。後來華表經不斷美化,便逐漸演變成爲中國獨具民族建築特色的藝術裝飾品,深爲世人所青睞。 " "系神話傳說中的神異物,用漢白玉石雕成蹲於每支華表頂端的承露盤中,雙目炯炯有神,密切注視前方。於天安門裏的" "臉朝北,雙目緊盯皇宮,名"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戀深宮生活,而應及時出宮巡視,以利治理天下。在天安門外一對華表的" "則臉朝南,雙目向遠方眺望,名"望君歸"。它時時關注皇帝外巡中的行爲舉止,如不檢點或時間長了,"望君歸"就呼喚帝王不得沉米山水、野趣、而應早日回宮,料理國家大事。

好好天安門金水橋前的這一對大石獅,雕工精絕,造型逼真,威武異常。它們的雙目都緊緊注視着天安門前正中的御道(中軸線),以體現它們是封建帝王忠實的衛士身份。 朋友們來看西邊的這一隻石獅,它的肚皮上有一個深深的洞,這是怎麼回事呢?這裏有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據說明代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農民起義軍首領闖王李自成攻打北京時,當他率軍衝進天安門前的"T"形廣場後,只見皇城的大門--"承天門"就在眼前。對此,他憤怒地拈弓搭箭,只聽"嗖…."的一聲,正射中承天門匾額的"天"字,頓時衆軍喝彩,歡聲雷動,隨後李闖王收起硬弓,挺槍躍馬一直奔金水橋衝殺過去。突然,橋頭的兩隻大石獅張牙舞爪,兇猛阻擋去路。闖王見此怒不可遏,挺槍刺去,即刻火花四濺,長槍戳向了一隻獅子的腹部。雙獅見勢不妙,拖着悲慘的哀鳴聲,各自退回了原位。現在的這個洞,就是槍傷疤了。

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條街就是有"神州第一街"美譽的長安街。 長安街,當年從長安左門至東單牌樓,名東長安街;從長安右門至西單牌樓,叫西長安街。古時東西長安街僅3.7公里,有十里長街之稱,這是京城歷史上有名的"天街",其名取自盛唐時代的大都城--"長安",含長治久安的之意。 長安街修築於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皇城同時建造,是明代興建北京城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東西平行走向的長安街,與縱橫南北八公里長的御道中軸線,在天安門前正好垂直相交成準確的"十"字型經緯座標中心點,從而構成了北京城座北朝南,街巷縱橫的總體佈局。 原東、西長安左、右門前分別均豎有巨型下馬碑,上刻"官員人等,到此下馬。"古代皇宮內是嚴禁騎馬的,除非是"金殿傳臚"時的新科狀元,可騎皇帝御賜的高頭大馬,在長安街上走過,以示"皇恩浩蕩"。 清王朝滅亡後,內城牆中東西兩側的建國門與復興門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被打開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街面被展寬爲50-100米,東西長安街的延伸線東達通州,西抵石景山,總長50公里,有百里長街的美稱。 大家現在隨我通過地下通道去天安門廣場,上下臺階時請您注意安全。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2

北京昌平縣境內,有一處明代帝王陵墓羣,即中外聞名的十三陵。在周圍40公里的範圍內,埋葬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衆多的嬪妃、太子、公主、從葬宮女等。

概況

明永樂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禮部、工部及術士風鑑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區尋找"吉壤"。先後曾指定潭柘寺、燕家臺、屠家營等處,朱棣均不滿意。後來江西術士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可做萬年壽域,名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一個小平原。朱棣視察後很滿意,決定在此建造皇陵,改黃土山爲天壽山。永樂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樂十一年竣工,即長陵。明代歷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陸續在此建陵。 明制規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謁陵耗費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築曾幾度遭到破壞,最嚴重的一次是清兵入關。明末清太祖崛起於東北,威脅明朝安全。有人說清兵之所以強盛與他的祖墳風水有關。他們(金人)的祖墳在房山,如搗毀,清兵即滅。天啓皇帝於天啓二年(1622)派人毀房山金陵,並建關帝廟鎮之。清兵入關後,採取同樣的報復手段,破壞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爲了攏絡漢人,曾下令修繕明陵。民國時期,1914年左右,當地豪紳爭奪產權,明陵又遭破壞。

陵墓區範圍

墓區原有一道40公里長的圍牆。紅色圍牆自南邊的大宮門起,依山而築,設有中山口、東山口、老君堂口、賢莊口、灰嶺口、錐子口、雁子口、德勝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個關口,各口駐兵把守。現在紅牆已無,但從地名上看還能瞭解到當年的墓區範圍。

陵墓中軸線

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區最南端的建築。該坊五門六柱十一樓,高14米,寬28?86米,建於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夾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對獅子滾繡球、十六條生龍,造型生動。

大宮門

大宮門是陵墓區的正門。門分三洞,旁連40公里圍牆。門前豎着"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門內有數千軍士守護,任何人不得闖入。當時規定"謀毀山陵者,以謀大逆論,不分首從,俱凌遲處死"。山陵內盜砍樹木者斬,家屬發往邊疆充軍。

碑樓

該樓爲重檐頂四出陛、樓內馱巨碑,即長陵的神功聖德碑,高三丈(該碑正式建立於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爲神功聖德碑文,3000餘字,明成祖長子仁宗朱高熾撰。碑陰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韻》,詳細地記錄了長、永、定、思幾座陵墓的殘破情況。碑東側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費記錄,西側是嘉慶九年(1804)清仁宗論述明亡的原因。

石象生

神路兩側有一組石雕羣,24獸,12人,共18對,36個。包括獅子、獬豸、駱駝、麒麟、馬、象各4匹,二臥二立。武臣、文臣、勳臣各4人。

櫺星門

櫺星門俗稱龍鳳門,在此處有"天門"之意,門三道之間有短垣相隔。6根門柱形似華表,三門額坊中央雕有石刻火焰珠,故當地人又稱其爲火焰牌坊。 櫺星門北有7孔漢白玉神橋一座,通往長陵陵門。

長陵

長陵是十三陵中第一陵,佔地10公頃。墓主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

陵園平面佈局

陵墓有三進院落。第一進院落從陵門到?恩門。陵門內東西側原有神廚、神庫各5間。東南角有碑亭一座,無碑文,建於嘉靖十五年(1536)。清順治皇帝見過陵墓後,於順治十六年(1659),在石碑正面用漢、滿兩種文字鐫刻其謁陵感受。碑陰是乾隆皇帝於1785年謁陵後鐫刻的謁明陵八韻。第二進院落從?恩門至內紅門。院內?恩殿寬9間,深5間,重檐廡殿頂。殿內60根楠木柱,當中4根柱直徑都在1米以上。該殿是國內最好的楠木殿。殿中原有大佛龕,供成祖和徐皇后。殿兩側原有廊廡15間,現已無存。第三進院落從內紅門至明樓。院內前部是二柱牌坊,依次爲石五供、明樓和寶城。 明樓是每座陵墓的標幟,也是每座陵墓中軸線上的最高建築。樓頂爲重檐歇山式,建於方城之上,四出陛,額曰"長陵"。刻碑爲萬曆三十二年重立。原碑刻"太宗"(朱棣原來的廟號),後來世宗嘉靖皇帝於嘉靖七年改太宗爲成祖,未換石碑,只用木雕成祖之碑鑲之。萬曆三十二年(1604)雷擊起火,木雕被毀。大學士沈一貫奏請改新碑。明樓兩側連寶城,城內園丘即寶頂,週一百丈,下面即地宮。

東西井

長陵的陵園還轄屬東西井。東井在德陵饅頭山之南,西井在定陵西北。"井"內葬着被"賜死"的殉葬宮妃。她們是皇帝的地下隨侍,雖賜死但無資格入地宮。埋葬她們的墳(豎葬)叫"井"。

定陵

定陵在昭陵東北大峪山(原名小峪山)下,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萬曆帝朱翊鈞和孝端、孝靖二位皇后。萬曆十一年(1583)朱翊鈞借祭陵的機會勘察了陵區,最後決定在小峪山爲己建陵,改小峪山爲大峪山。因陵地有巨石,工程量級大,有人諫阻其不聽,決定次年開工。朱翊鈞時年才22歲。從萬曆十二年開工,至萬曆十八年竣工,歷時6年之久。墓穴工程質量極佳。竣工後,28歲的萬曆皇帝,曾在自己的地宮中飲酒歡賀,然後將墓口封閉。朱翊鈞是個殘暴荒淫之君,在位48年不問朝政,縱飲歡樂,還巧立名目廣納民女,如選"九嬪"、"十俊"等。

景觀介紹

神功聖德碑

該碑是無字碑,碑身爲精美的青白石石雕,碑首雲龍交盤,游水戲珠,碑座是一個昂首遠眺石,下面有海水波紋。碑身背面有一碗口大白痕,似滿月,潔白晶瑩,故該碑俗稱月亮碑。傳說幾百年前月亮碑能發光,還能隨朔望而圓缺,後來因陵園遭火,失去了靈氣。

恩門、恩殿遺址

陵恩殿也叫享殿,原來建築面闊爲7間。清兵入關後,曾遭破壞。乾隆五十年整修過一次,將陵恩殿由大改小,改爲五間。到1914年左右,又一次被燒燬,現在可以看到陵恩門、陵恩殿殿基遺址。

陳列室

明樓前庭院兩側闢有定陵出土文物陳列室。南側爲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萬曆皇帝的出土文物(包括複製品),如諡寶、諡冊、金冠、玉帶、盔甲、刀劍、金銀器皿、絲織品等。北側爲第二陳列室,主要陳列孝端、孝靖兩皇后的隨葬品,其中一頂鳳冠爲十二龍九鳳,一頂爲六龍三鳳。冠上金龍口銜寶珠、飾滿朵朵翠雲,中心是以寶石綴成的珠花……定陵中出土文物共有3000多件。

明樓

這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好的建築,因其通體皆石,斗拱樑枋全由石料雕成,再漆飾彩繪,美觀大方不怕火燒。十三陵中,只永、定二陵明樓爲石質。明樓內的石碑、碑額篆書"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顯皇帝之陵"七字。神宗是廟號。歷史上皇帝死去之後,按照習慣要由他的子孫和臣子擬定一個比較好聽的文字給予追加封號,稱爲"諡法"。朱翊鈞的諡號是"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顯"字是他諡號的簡稱。

寶城

明樓兩側,連接着寶城。寶城是一道圓形的大牆,用城磚壘起,周長約750米,寶城的垛口,是仿照永陵的做法,全部用花斑石壘砌,清朝破壞明陵時,把這些花斑石毀掉,現在陵院中還可見到零星的花斑石。寶城內土丘,即是寶頂,寶頂下面爲地宮。

關於兩位附葬皇后

孝端皇后死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四月,未過百日,同年七月朱翊鈞駕崩,故二人梓宮同時葬入地宮。孝靖王氏位份低下,因其?NFDBE?生之子朱常洛於萬曆二十九年冊立爲太子,母以子貴,於萬曆三十四年晉封爲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王氏皇貴妃病故。按制,貴妃不能入地宮,故埋在天壽山東井附近的平岡地。萬曆帝死後,太子繼位,本應爲其母遷墳安葬,但朱常洛只做了29天皇帝就一命嗚呼了。熹宗朱由校繼位,年號天啓,追封孝靖爲皇太后,於萬曆四十八年十月遷祖母墳附葬定陵地宮。

地宮(玄宮)

發掘經過:9歲的趙其昌任發掘隊長,鄭振鐸指導工作,1956年5月開始先試掘定陵。 從定陵寶城內側開了寬3?5米,長20米的第一條探溝。3個月後,發現了隧道的一端。這是由兩道大牆夾着的露天大道,梓宮過後又用黃土回填。在明樓西面又開了寬10米、長30米的第二條探溝。1956年9月3日,當挖到7?5米深時發現了一塊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樣。對此碑的看法意見不一,但根據石碑所指,在1957年5月於隧道盡頭,發現了一堵大牆,當是金剛牆。牆上有凹痕,顯然是門的痕跡。拆開缺口,順繩下去,除地面上散落的料珠及鋪地的木料外,無他物,此處肯定不是地宮。發掘者稱其爲隧道券。隧道券爲磚頂拱券,一端有兩扇大石門,九排門釘,獸首銜環,潔白光潤,裏面頂着"自來石"。工人僅用鐵絲和木條,不到5分鐘就巧妙地把沉睡了337年的地宮打開了。 定陵玄宮透視圖 地宮內狀況:地宮是陵墓中最主要的部分,由前、中、後和左、右五個廳組成。總深度27米,構築面積1195平方米。地宮中共裝有7座漢白玉門,高33米,寬18米,重4噸,上面橫置2噸重的青銅門樑,銜住門樞。每扇門靠樞柱一邊既重且厚, 向外漸薄,這樣可使重心偏向門軸。因此,看上去很笨重的大門,開閉卻很靈活。關門後有一"自來石"將門頂住,從外面開啓困難。地上木板是爲保護梓宮和墁地金磚而設的。中殿有三個漢白玉石寶座,座前各一副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雲龍大瓷缸。缸中原盛香油,油上的小銅瓢和燈芯有銅管與油相通,即"長明燈"。打開地宮時,燈未長明,油表面數公分已凝固。三個寶座呈"品"字形,後來爲了便於參觀才改成"三"字形。後殿是最大的一個殿堂,棺牀上停放着朱翊鈞和他的兩位皇后的梓宮。棺旁放着玉料和裝着隨葬品的紅漆木箱。左右配殿亦有棺牀,但無棺槨。棺牀上有方孔,中填黃土,稱"金井"。這是封建時代最高的"金井玉葬"葬禮。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3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x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裏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爲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爲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爲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爲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4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導遊。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遊覽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陳。今天是個好天氣,認識你們很高興,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找我幫忙。祝大家旅行愉快!

請大家跟我去停車場乘坐大巴,長城在北京郊區,一百公里以外,我們要坐兩個小時的車。

大家都坐好了嗎?我們出發了。現在我就給出大家介紹一下着名的世界遺產——長城。

毛主席曾經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你們要登長城做好漢了!祝賀你們!長城是中國的像徵,身爲中華兒女的我們,又怎麼能不驕傲呢?

大家記得古時候有一個傳說嗎?那是勤勞的孟姜女爲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築長城的丈夫,經過許多艱難困苦,來到長城邊。當她四處打聽,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於是,她在長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聽”轟隆“一聲,長城被哭倒了800裏。孟姜女終於見到了自己死去的丈夫。遊客們,這是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可見,萬里長城凝結了千萬人民的血汗,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

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裏。我們今天去看的是最有名的八達嶺長城。大家請跟我來。看,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着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現在,大家站在長城上遠眺,是不是前看不到頭,後見不着尾呢?

遊客們,我先介紹到這裏了,請大家慢慢欣賞。

大家注意了,在遊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愛護長城這一人們用血汗換來的世界遺產。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5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爲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xx年)落成。1920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0xx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裏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樑,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爲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爲“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爲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爲“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羣衆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後,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和盛京(瀋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的“前朝”部分,於1920xx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餘勢力勾結,圖謀復辟,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0xx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對宮內文物進行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於1920xx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祕的皇宮及其寶藏爲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爲之堵塞,此亦成爲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0xx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書名畫、宋元陶瓷、琺琅、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傢俱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爲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並就宮內開闢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日本帝國主義鯨吞了中國東北領土,步步進逼華北,形勢危急。爲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併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中國臺灣,後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爲保管。在這場長達十餘年的慘烈的戰爭期間,由於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不畏艱難險阻,盡職盡責,南遷文物數量雖巨,卻沒有一件丟失和損傷,故宮人員的精神、事蹟,可歌可泣。可又是因爲這場戰爭,致使故宮的文物分處異地。這份祖國傳統文化之珍藏應是一個整體,而尤與紫禁城建築不可分離,人們相信,終有一日,其終將得以完璧。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6

萬佛堂位於北京市城西南房山區雲蒙山南麓,依山而建,有殿宇3座,爲青磚發券無樑殿。該殿始建於唐朝,曾名“大曆禪寺”,現稱“大曆萬佛龍泉寶殿”,爲明萬曆年間重建。殿內牆壁上有唐大曆五年鑲嵌的長23.08米,高2.47米、由31塊漢白玉鐫刻的“萬菩薩法會圖”巨幅浮雕,其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是我國難得的一件唐代浮雕藝術珍品。

萬佛堂的下面是天然形成的溶洞--孔水洞。洞中有泉,水勢洶涌,其源頭深不可測,房山八景之一“孔水浮舟”便指此地。洞口有碑記,洞內巖壁有隋唐時期的刻經和石佛造像。1982年孔水洞一度乾涸,清淤時出土7條小金龍,又爲此洞增添了神祕色彩。

萬佛堂交通線路:六裏橋乘917路車到良鄉站,乘去河北鎮的中巴到萬佛堂下車,磁家務礦務局內。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7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押穎慧。先感謝你們來北京旅遊,我們從大港出發到北京一共大約要用五個來小時。今天我們先去北京的水立方和鳥巢遊玩。下面呢,我就給大家講一下鳥巢。

你們知道“鳥巢”象徵的意義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很多看過“鳥巢”設計模型的人這樣形容:那是一個用樹枝般的鋼網把一個可容10萬人的體育場編織成的一個溫馨鳥巢!用來孕育與呵護生命的“巢”,寄託着人類對未來的希望。 我再來講一下“鳥巢”的節省資源之處. 設計並搭建“鳥巢”不易,要讓“鳥巢”在未來的日子裏充滿生機與活力更爲不易。據介紹,“鳥巢”設計之初和深化設計的過程中,一直貫穿着節儉辦奧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滿足奧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永久設施和臨時設施的平衡。按照要求,“鳥巢”共設10萬個

座席,其中8萬個是永久性的,另外兩萬個是奧運會期間臨時增加的。 我現在給大家一些時間,如果想拍照就可以多照幾張,多留些紀念。好了你們自由活動吧!

下面我再帶大家去水立方遊玩,水立方即國家游泳中心,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2019年12月24開工。是北京爲2019年夏季奧運會修建的主游泳館,也是2019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其與國家體育場(俗稱鳥巢)分列於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兩側,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形象。

2019年奧運會期間,國家游泳中心承擔游泳、跳水、花樣游泳、水球等比賽,可容納觀衆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觀衆坐席爲6000座,奧運會期間增設 臨時性座位11000個(賽後將拆除)。賽後將建成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集游泳、運動、健身、休閒於一體的中心。現在大家盡情的遊玩吧!

最後祝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8

今天,我們遊天壇,天壇:一共有三大看點:祈年殿、迴音壁和圓谷。先說一下,北京天壇佔地總面積爲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故宮還大一些呢。對了,先說祈年殿有兩大主景點:祈年殿和一個像小廟的小屋子,裏面有祈年殿的切割模型圖和天壇建築建成的過程。出了西門,來到皇帝走過的路,接着我們來到了天壇的第二大景點(皇穹宇)迴音壁。上第一個臺階只有一次回聲;第二個臺階有兩次回聲,第三個臺階有三次回聲。大家可以衝着牆喊一喊,說不定站在遠處就可以聽到回聲呢。大家玩夠了嗎?好,我們繼續前進。現在,我們所在的是圓谷。大家可以看到,那個瞭望臺是用漢白玉石做成的,其實,我覺得圓谷沒趣極了。呵呵!!

各位,我想通過剛纔的講解,您一定對天壇有所瞭解吧!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9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簡稱,在北京西北約44公里的昌平縣天壽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積約40平方公里。從德勝門驅車直下,向北經沙河、昌平就可到達十三陵了。

十三座墓陵的建築佈局、規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積大小、建築繁簡等方面略有差異。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長陵,是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的。長陵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20xx年),陵內有主要建築棱恩殿、明樓和寶頂。棱恩殿爲我國現存形體最大的一座木結構建築。定陵是明神宗朱翊均的安寢之地,是十三陵中唯一被髮掘的陵墓,著名的十三陵地下宮殿就在這裏。定陵修建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規模宏大,僅當年役使的軍卒、工匠就達三萬餘人。地下宮殿的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成爲研究明代歷史的寶貴資料。另一座明陵——永陵,是明世宗朱厚聰的陵寢,其規模雖不及長陵,但構造精美細緻,其主要建築明樓,爲十三陵建築之冠。

十三陵除以上景點供遊人觀覽外,還有著名的石牌樓(爲我國最大的古石坊)及造型細膩、栩栩如生的石象生。1958年修建的十三陵水庫,更給十三陵增添了新的光彩,成爲夏季旅遊的好去處。十三陵第九號皇陵——昭陵,也從1985年開始修復,1989年11月1日修復完畢,對外開放。十三陵爲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東廈旅行社的導遊,名字叫餘旭芸,大家叫我餘導遊就行了.今天,我們要去列入世界遺產的一座宮殿------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始建於1420xx年,建成於1420xx年,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又名紫禁城.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屋子有9999間半.故宮四周饒10米高的城牆,外有50多米寬的護河城.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北京故宮門前.各位遊客們,你們看,這座故宮的四個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外朝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它們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爲高大的,它金碧輝煌,非常好看.看,這個臺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欄,稱爲望柱,柱子上雕刻着雲龍雲鳳的圖畫.非常顯目且好看.我們出出進進都有四個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其中午門爲正門.

好了,北京故宮我們已經遊覽完了,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解散,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準破壞文物.在牆上亂圖亂畫.

2.不準破壞環境及隨地吐痰.

3.要注意安全,迷路了要即使打電話和我們聯繫

下午四點要在午門集合,現在解散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1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轄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20xx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

北京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衆多歷史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20xx年12月9日,北京市獲得20xx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第四名。截至20xx年1月27日,全國31省區已全部公佈20xx年經濟數據,北京排名第十三。20xx年3月1日,北京在《中國城市創業指數》中排名第一。20xx年3月,《20xx年財富報告》發佈,北京在全球房價最貴的城市中排名第10。

北京簡稱京,是中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的樞紐,也是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與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並列爲中國六大古都。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市中心位於北緯39度,東經116度,四周被河北省圍着,東南和天津市相接。全市面積一萬六千多平方公里,轄12區(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通州區、 順義區)6縣(大興縣、平谷縣、昌平縣、懷柔縣、密雲縣、延慶縣),人口1100餘萬。北京爲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2

石京龍滑雪場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距北京市區80公里,是北京一處新興的滑雪場所。滑雪場採用國際先進的造雪設備,雪道寬敞,場內設有一條雙人吊椅式纜車,行業知識,四條拖牽式纜車,每小時可運送600名滑雪者上山,並由國內有經驗的教練現場指導,對初、中、高各級水平的滑雪者都很適合。雪場還專爲兒童開設了狗拉雪撬、雪地滑圈等集娛樂趣味於一體的項目,此外雪場還有雪地摩托、騎馬、射箭、滑翔等諸多如今最熱門的遊樂項目。

石京龍滑雪場交通線路:從德勝門乘919路公交車到延慶,然後再轉乘920可到。自駕車可由馬甸上八達嶺高速,大約1小時可到。

石京龍滑雪場門票價格:108元/人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3

(故宮午門前)

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我感到很高興。這裏就是世界聞名的故宮博物館,一般大家都簡稱它爲故宮,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於此,先後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裏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裏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羣。由於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爲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爲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爲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爲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麼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後這裏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麼崇高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爲這裏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14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牆黃瓦的建築羣,爲什麼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爲,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佔中央方位,因爲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於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築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着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於這些原因,故宮建築的基本色調便採用了紅,黃兩種顏色。

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的城牆,牆外一週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中共徵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採自河北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製在蘇州,砌牆用磚是山東臨清燒的。宮殿牆壁上所用的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的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

我們眼前的建築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曆十月七年級,都要在這裏舉行頒佈次年年曆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曆”的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日,都要在這裏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徵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

關於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可能是由於戲劇午臺上及野史小說敷衍而來的。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的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的。

(進午門後金水橋前)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故宮裏面,在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佈局和參觀路線。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的面積上,集各種建築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築羣,不但沒有紛雜現象,反而給人以結構嚴謹,色彩輝煌和佈局規整的感覺,最主要的手段是建造中突出了一條極爲明顯的中軸紅,這條中軸線和整座北京城有機地結爲一體,北從鐘樓,南至永定門,總長度約8公里,皇家禁區苑內的部分約佔三分之一。宮內重要建築都在這條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分東西對稱分佈。整個宮殿的設計和佈局都表現了封建君主的尊嚴”和對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

故宮分外朝內廷。現在我們在外朝的最南端正,前面是太和門。門前有一對青銅獅子,威嚴,兇悍,成了門前橋頭的守衛者,象徵着權力與尊嚴。皇帝貴爲天子,門前的獅子自然最精美,最高大了。東邊立的爲雄獅,前爪下有一隻幼獅,象徵皇權永存,千秋萬代。我們眼前的這條小河,叫金水河,起裝飾和防水之用。河上五座橋象徵孔子所提倡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整條河外觀象支弓,中軸線就是箭,這表明皇帝受命於天,代天帝治理國家。

(在太和門前)

故宮建築分爲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由午門到乾清門之間的部分分爲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爲中心,東西兩側有文華、武英兩組宮殿,左右對稱,形成外朝”雄偉壯觀的格局。三大殿前後排列在同一個龐大的工”字型漢白玉石殿基上,殿基高8米,分爲三層,每層有漢白玉石刻欄杆圍繞,三臺中有三層石雕御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最高大的一座建築物,也是國內最高大、最壯麗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乾清門以內爲內廷”,建築佈局也是左右對稱。中部爲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封建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兩側的東、西六宮是嬪妃的住所,東、西一所是皇子的住所。內廷”還有爲皇家遊玩的三處花園——御花園、慈寧花園、乾隆花園。內金水河沿內廷”西邊蜿蜒繞過英武殿、太和門、文華殿流出宮外,河上有白玉石橋,沿河兩岸有曲折多姿的白玉雕欄杆,形似玉帶。故宮建築絕大部分以黃琉璃瓦爲頂,在陽光下金碧輝煌,莊嚴美觀。

故宮中的建築除了突出中軸線外,還用了各種手法,使宮城中各組建築獨具特色。比如殿基的處理,殿頂的形式,吻獸和垂脊獸的數目,彩繪圖案的規制等等。這樣,不僅使主要建築更顯得高大,壯觀,而且還表現了宮中建築的等級差別。民間傳說故宮有房9999間半,說天上的皇宮一共有房10000間,地上的皇帝自稱天子”,不敢與其同數,所以就少了半間。這半間房在哪兒呢?它指的便是文淵閣西頭那一小間。實際上紫禁城有房9000餘間,所謂的這半間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淵閣西頭一間,面積雖小,僅能容納一個樓梯,但它仍是一整間。文淵閣樓下是藏我國第一部《四庫全書》的地方,爲了照顧佈局上的美觀,所以把西頭一間建造的格外小。

(經過太和門之後)

女士們、先生們,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宮殿。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重檐廡殿頂,是殿宇中最高等級,爲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建在三層重疊的工”字型須彌座上,由漢白玉雕成,離地8餘米,下層臺階21級,中,上層各9級。

太和殿始建於公元1406年,經歷了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燹的毀壞,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建的。四個屋檐上各有一排動物,原來是釘子,用來固定瓦片用的,後來換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據說可以辟邪,而且數量越多,表明建築越重要。太和殿上有9個,9是陽之極數,依次爲7、5、3、1,平民百姓家是不允許有這種裝飾的。

明清兩朝曾有24個皇帝在此登基,宣佈即位詔書。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冊立皇后、頒佈法令、政令、派將出徵、金殿傳臚以及賜安等等,皇帝都要在這裏舉行儀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這個廣場是太和殿廣場,面積達3萬平方米。整個廣場無一草一木,空曠寧靜,給人以森嚴肅穆的感覺。正中爲御路,左右地面鋪的磚橫七豎八,共15層,以防有人挖地道進入皇宮。周圍有一些大缸,是做什麼用的呢?在故宮裏一共有308個大缸,是用來儲水防炎的,缸下可燒炭加溫,防止冬天缸水結冰。爲什麼要建這麼大的廣場呢·那是是爲了讓人們感覺到太和殿的雄偉壯觀。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藍天之下,黃瓦生輝。層層石臺,如同白雲,加上香菸繚繞,整個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樣。舉行大典時,殿內的琺琅仙鶴盤上點上蠟燭,香亭、香爐燒檀香,露臺上的銅爐、龜、鶴燃松柏枝,殿前兩側香菸繚繞,全場鴉雀無聲。皇帝登上寶座時,鼓樂齊鳴,文武大臣按呂級跪伏在廣場,仰望着雲中樓閣山呼萬歲,以顯示皇帝無上權威與尊嚴。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08年底登基時,年僅3歲,由他父親攝政王載灃把他抱扶到寶座上。當大典開始時差,突然鼓樂齊鳴,嚇得小皇帝哭鬧不止,嚷着要回家去。載灃急得滿頭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大臣們認爲此話不吉祥,說來也巧,3年後清朝果真就滅亡了,從而結束了我國20__多年的封建統治。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4

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爲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故宮位於北京市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俱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羣,成爲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這裏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徵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爲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裏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好,下面請各位去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現在我們來到了故宮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廣場,這裏就是皇家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好!這裏可以拍下遠處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個影,過一會兒,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東西長64米,南北寬33米,面積爲2377平方米。它面闊十一間,進深5間,規模爲紫禁城內大殿之最。裝飾用的彩繪爲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殿頂形式爲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就連大殿正脊上的吻獸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總之處處顯示第一,那是皇帝認爲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體現。

看完了太和殿,我們再來看中和殿。大家請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時、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請大家跟我來一起參觀當時的國宴廳--保和殿。

各位朋友,這座大殿是故宮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後一座大殿,叫保和殿。這座大殿被稱爲清代的國宴廳及科舉考場,自乾隆皇帝以後,這裏便成爲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舉考場。

好啦!故宮的前三殿講解到此結束,現在請大家參觀保和殿並稍適休息,我們10分鐘後集合,謝謝大家!

各位,故宮整個院落分爲兩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爲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爲主。現在,我介紹一下故宮的後半部分,即後寢。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乾清宮,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宮分爲中殿、東暖閣及西暖閣三個部分。正殿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臨時按見大臣的地方,殿中設有皇帝寶座及御案,正中掛着一塊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訓,作爲治國、修身、平天下的基本準則。東、西暖閣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先講到這裏,現在請各位隨我去參觀交泰殿。各位請看,這座四角攢尖頂的大殿叫交泰殿,這座建築是明清兩朝皇后過生日時舉行壽慶活動的地方。在大殿後牆匾額上有無爲二字,那裏是康熙皇帝的御筆,意思是希望後代能夠以德制國,施以仁政,以圖國家長治久安。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紫禁城的後花園--御花園,這裏是帝后們的休閒娛樂的場所。大家可以在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宮中路的講解到此結束。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5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簡稱,在北京西北約44公里的昌平縣天壽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積約40平方公里。從德勝門驅車直下,向北經沙河、昌平就可到達十三陵了。

十三座墓陵的建築佈局、規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積大小、建築繁簡等方面略有差異。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長陵,是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的。長陵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20xx年),陵內有主要建築棱恩殿、明樓和寶頂。棱恩殿爲我國現存形體最大的一座木結構建築。定陵是明神宗朱翊均的安寢之地,是十三陵中唯一被髮掘的陵墓,著名的十三陵地下宮殿就在這裏。定陵修建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規模宏大,僅當年役使的軍卒、工匠就達三萬餘人。地下宮殿的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成爲研究明代歷史的寶貴資料。另一座明陵——永陵,是明世宗朱厚聰的陵寢,其規模雖不及長陵,但構造精美細緻,其主要建築明樓,爲十三陵建築之冠。

十三陵除以上景點供遊人觀覽外,還有著名的石牌樓(爲我國最大的古石坊)及造型細膩、栩栩如生的石象生。1958年修建的十三陵水庫,更給十三陵增添了新的光彩,成爲夏季旅遊的好去處。十三陵第九號皇陵——昭陵,也從1985年開始修復,1989年11月1日修復完畢,對外開放。十三陵爲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6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蹟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爲南、北兩峯,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甕城。在甕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涌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裏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衝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爲“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臺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爲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着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裏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裏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爲“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 景,但目前爲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臺到南峯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爲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峯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峯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峯。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現在就請大家文明遊覽吧!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蔡王鯤,大家就叫我小蔡好了。

遊客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裏的長城分爲南、北兩峯,蜿蜒于山脊之上,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着一門大炮,名爲“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築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景,但目前爲了保護文物封閉了樓門。 從關城城臺到南峯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爲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

南峯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宏偉壯觀。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牆30米的山脊上,聳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了。

現在,大家可以拍照留念,半小時後在此集合。注意不要亂丟垃圾,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8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南部,在北京城區的西北方向,距市中心75公里。

八達嶺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20xx年),明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 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達嶺長城碗蜒於崇山峻嶺之間,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綿延。八達嶺位於居庸關外口,有東、西兩座關門,東叫“居庸外鎮”,西稱“北門鎖鑰”。關城東窄西寬,長城從“北門鑰 鎖”關門城合臺起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約7.5米,頂寬約6米,可容五馬並馳,十人並行。該段長城的牆體是用整 齊巨大的條石鋪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數百斤。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牆頂地面鋪滿方磚,十分平整。牆頂外側築有高 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擊洞,內側建有宇牆。城牆每隔一段,築有一個堡壘式的方形城臺。城臺有高有低,高的 叫敵摟,是守望和軍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牆臺,高度與城牆 相差不多但突出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在制 高點上還設有煙墩,即烽火臺,是古代傳遞警訊的設施。

從1995年10月1日起,每個週末八達嶺長城從南至北四烽火臺的1200米距離內,650盞彩色泛光燈同時亮起迷人的燈光。每日晚上18點30分至21點30分,對遊人開放。

萬里長城,人類的鉅著!

中華之魂!八達嶺長城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和傑出代表。

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爲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全周影院和由-主席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首和北京旅遊的"世界之最"。作爲"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

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達嶺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達嶺的年平均氣溫比北京低3 ℃以上,成爲"夏都"延慶的旅遊龍頭。

迄今,八達嶺長城已接待中外遊客1.2億多人次,370多位外國元首及世界風雲人物在此留下足跡。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19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 二九運動、五 二○運動都在這裏爲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拓寬,並在廣場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後又分別在廣場的西側修建了人民大會堂、東側修建了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南側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天安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20xx年),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在20xx餘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基座上,是高10餘米的紅白墩臺,墩臺上是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城樓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城樓前兩對雄健的石獅和挺秀的華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門成爲一座完美的建築藝術傑作。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爲新中國的象徵,它莊嚴肅穆的形象是我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20

京東大溶洞坐落於北京市平谷區黑豆峪村東側,西距北京城區90公里,因其爲京東地區首次發現,故名京東大溶洞。京東大溶洞發育於中元古界長城,系高於莊組白雲岩地層,距今大約十五億年,由此號稱“天下第一古洞”。京東大溶洞於20__年1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認定爲“國家AAAA級”旅遊區。

溶洞內分衆仙聚會、德道善緣、水簾洞等八大景區。包括數十處景觀:聖火銀珠、相思泉、鯤鵬傲雪等。洞內岩溶景觀晶瑩剔透,絢麗多姿。走進京東大溶洞,盛夏恍如秋天,秋冬又覺絲絲溫暖。暢遊其間,神祕清幽,奇觀絕景連綿不斷,配以五彩燈光,晶瑩剔透,絢麗多姿。遊人還會看到那巍然聳立、沖天而起的條條玉柱直抵洞頂,頗有如來佛祖動怒乍指蒼天的氣勢,故名“神指擎天”等景觀。

京東大溶洞旅遊配套設施完備,有跑馬場、蹦極球、游泳池、垂釣宮、纜車、卡丁車、鬥獸場和水族館等。您可乘興而上望海樓,觀金海湖碧波,賞羣山秀色。今冬,京東大溶洞的賞冰及冰樂園活動豐富多彩,巨大的溜冰場、冰樂園、山地坦  克巡遊等爲您冬季遊覽增添了新的景象。京郊平谷縣第一個由農民參股管理的旅遊景區。冬季京東大溶洞的賞冰及冰樂園活動豐富多彩,巨大的溜冰場、冰樂園、山地坦克巡遊等爲您冬季遊覽增添了新的景象。

景點位置:黃鬆峪鄉黑豆峪村東側

景點交通:918路平谷新站轉8路城鄉風景線溶洞站下;自駕車從下京順路到平谷縣城,往東行駛大約12千米見路標左行即到

景點門票:38元

出遊佳期:5-10月

附近景觀:京東石林峽 京東大峽谷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21

紫竹院公園在北京海淀區白石橋附近,其由來,和附近的廟宇有關。明代萬曆五年(1577年),“慈聖皇太后”出資鉅萬,在廣源閘西邊興建萬壽寺時,隨着將紫竹院的廟宇納入萬壽寺,這裏就成了萬壽寺的下院,清朝乾隆皇帝賜名爲“紫竹禪院”,紫竹院由此得名。

紫竹院是三湖兩島、一河一渠(長河與紫竹渠),翠竹全園佔地14公頃,其中水面佔11公頃,成爲一座以水景爲主,以竹景取勝,深富江南園林特色的大型公園。該園的竹景是經長期營造的結果。園內所種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銀玉壽竹等珍品,是分別從四川、福建、蘇杭、日本等地引進的。當年從南方引來各種各色竹種,有青竹、紫竹、斑竹、 石竹、壽星竹、金鑲玉竹。特別在古廟舊址上種了成行紫竹,莖爲紫褐色。目前園內各處共有竹54個品種,50萬株,但以紫竹爲衆,紫竹院已成爲以竹爲主的竹景公園,尤其以紫竹爲最有名氣。

來到紫竹院,便來到了竹子的王國。公園的大門是用竹子搭就的傣族風格的門坊,造型別致新穎,公園裏有了竹樓、竹亭、竹桌、竹椅,連大大小小的橋都用竹子裝扮起來。壯觀的侗寨風雨竹橋,工作總結,可使遊人親身體會貴州侗族在橋上躲風避雨的習俗;上船橋則是一艘大竹船,竹篷竹窗,船弦邊掛着大紅燈籠,豪華氣派。各式各樣的竹建築以其獨特的風格盡顯中華民族的文化風采,更讓人感到竹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園裏竹水車帶着嘩嘩的水聲慢慢轉着;不停撐動的竹篙使竹筏在湖面上劃出一道水痕;坐竹轎子,抖箜竹,吹藝筒讓不少人玩得開心。一羣人合着苗族蘆笙的節奏興高采烈地跳起竹竿舞,草坪裏用竹子搭起的舞臺上雲南白族、傣族的歌舞表演更是吸引了大批的遊人,湖岸邊用竹子搭建的竹市一條街上人頭攢動,人們在這裏飲茶,品嚐竹膳,購買各種竹製日用品、工藝品,其景象,頗似南國“清明上河圖”。

北京導遊詞範文 篇22

各位朋友:現在呢,我們來到了天安門廣場,我先爲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天安門廣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它位於北京市區的中心.天安門廣場呈長方形,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如果人們肩並肩地站在廣場上,整個廣場可容納100萬人,就是說全北京總人口的1/13都可以同時站在這裏,夠大的吧!

在明清時期廣場可沒有這麼大,當時它呈“T”字形,“T”字的那一橫就是我們今天的長安街,那一豎就是從現在的國旗杆前至_紀念堂前的這一長條形區域,在這一區域的兩側是按文東武西的格局分佈着當時政府機關。解放後,原來廣場兩側的建築被拆除,從而形成了今天廣場的基本格局。

在天安門廣場的四周,有很多著名的建築,現在我爲大家以順時針方向做一個簡單介紹,就讓我們以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開始吧!人民大會堂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是全國人民代表參政、議政、舉行重大會議,當家作主行使主權的地方,建成於1959年,最高處46.5米,是現在廣場上的最高建築。整個大會堂由三部分組成,南部爲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中部爲萬人大會堂,北端是國宴大廳,整座建築自設計到完工只用了10個月,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

在廣場的北端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天安門城樓,它是新中國的象徵,就是在天安門城樓上,1949年10月1日_向全世界人民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廣場的東側矗立着中國歷史博物館及中國革命博物館,完工於1959年,那裏是收藏並展覽中國古代、近代歷史文物及革命文物的主要場所。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南面是_紀念堂,原來在那裏曾有一座門,明代叫大明門,清代叫大清門,民國時又改爲中華門,解放後拆除,1976年_逝世後在其基址上建起了莊嚴肅穆的_紀念堂。紀念堂建成於1977年,是爲紀念偉大領袖_而建,現在_的遺體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供人們憑弔、瞻仰、表達深深的敬意。

廣場的正中,巍巍聳立着中國第一碑——人民英雄紀念碑,它是爲了紀念那些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百多年來爲中華民族的獨立及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英雄們而建。整座紀念碑高37.94米,座落在雙層基座之上,碑座四周鑲嵌有八幅漢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國近百年革命歷史。紀念碑的背面是_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正面是_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

天安門廣場是中國近代革命的見證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一二˙九都發生在這裏。天安門廣場也是新中國誕生的見證人,更是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見證人。現在,它已被全國人民評爲“中國第一景”,每天都有來自海內外的朋友們到此參觀遊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