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導遊詞(精選1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9W

婺源導遊詞 篇1

各位貴賓,我們現在將要從景德鎮出發前往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最後的香格里拉----婺源,行車時間大約需要1,5小時!小華想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在5年前有沒有在報紙或網路上經常看到婺源這個地名呢?(微笑)應該很少有見到吧?是的,婺源是近幾年才慢慢火起來的一個旅遊景區,20xx年之前的婺源是一個深山閨中的女子,不爲人所知他的美,後來在20xx年的一天,當我們的江書記某天來到婺源,無意中和隨從的人員說起我終於來到了我的故鄉,當時隨從的人驚訝說起:“主席,你的家鄉不是江蘇的嗎?怎麼變成江西的拉!”當時我們的江笑咪咪說:“你們不知道呀,我的爺爺是從這裏的江灣鎮走出去的,按理說我也是這人呀”。當時揮筆寫下了: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隨之,20xx年婺源正式大肆發展旅遊行業,當時打出的口號就是------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中國最後的香格里拉。這一炮竟然打紅,很多攝影家紛紛趕至而來,發現了這的美,特別是每年的3月份,金燦燦的油菜花襯上那特有的白牆黛瓦的馬頭牆以及那飛檐巧角的徽派建築,更是變成那些愛好攝影的旅遊者天堂,讓遊人流連忘返!

婺源導遊詞(精選11篇)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婺源的境內,大家可以看看窗外的建築,都是徽派建築,你們可能覺得奇怪,爲什麼江西的境內還有安徽的建築?其實之前他是徽州六府一縣中的一個縣.民國時期,蔣先生爲了"剿匪",1937年劃給江西,後又劃回安徽.解放前夕又歸江西.婺源境內99%的水匯流到鄱陽湖.咱們婺源離安徽的屯溪也只是需要行車2小時,離浙江的衢州也只要行車2-3小時。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在古代的婺源因爲山多,所以交通非常不便利,用小華的一句話概括,婺源是“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這樣的環境造成了古代婺源的人從小就明白窮則思變的道理!這裏有這麼一句話概況這裏的男子的命運“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從這個童謠就可以看出這裏的男子之前非常的苦,因爲山多地少,人口多,所以只能出去經商,古代的婺源人很多都是做茶葉生意和木材生意,慢慢就形成了一幫徽商,說到商人,大家都知道,咱們中國自古就有3支非常著名的商派,第一隻是山西的晉商,說到晉商你們應該腦海裏浮現的是《喬家大院》的場景吧?他所反映的是一代晉商喬致庸的輝煌形象。那第二隻商派則是我們的徽商,而徽商想必大家會想到中國臺灣的作者向陽寫了一本書《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可謂是古今中外商人的一個典範,不管是生意上或爲人處事上,都是一個典範,所以如果大家經常去書店都有看到關於描寫他的書。比如最近百家論壇裏,一臺北著名教授曾志強就寫了一本《胡雪巖的啓示》,由此可見胡雪巖慧眼識英才,鼎力救濟窮書生王有齡,最後從一個國小徒到富甲一方紅極天下的著名商人,可謂是商道上的楷模!那第三隻商道則是江西的江右幫了!雖然商人很有錢,有大房子,有三妻六妾,但是其實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何等的卑微?古代的地位排列是仕--農--工--商,地位最高的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官的和讀書人地位最高,其次是農民,因爲他們有田,然後是有手藝的人,最後纔是商人,可謂當時的商人的地位何等卑微,因此他們才努力掙錢,回到家鄉娶老婆,蓋大房子,捐錢修祠堂,修橋,修路,來提高自己在家鄉的地位和身份。因此大家可以看下這婺源的房子做成馬頭牆的樣子,在遠處看就象古代的女子望遠盼歸自己的男人早日歸來的樣子!

說到婺源,這個地方就宛如這的女子小家碧玉,明朗素雅。你們可以從他的名字就看出來這個地方和女子有關係,大家看下這個“婺源”的“婺”字,下面的個女孩子的“女”這個瘦弱的女子,左肩膀抗着一個“矛”在古代“矛”可是非常鋒利的兵器,而他的右肩膀是個反文旁,說明這裏的女子你可惹不得?(笑),雖然弱小,但是卻是文武雙全的人,婺源的女子是典型的: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養得了兒郎,見得了爹孃的媳婦!剛剛我們說婺源男子命苦,十三四歲就要出去經商,但是又有誰知道婺源的女子也是很苦,嫁在這裏,嫁給商人,不僅要受相思之苦,而且還要學會自己打理家務,教育小孩,更要學會處理鄰里之間,婆媳之間的關係,說到這婆媳和小姑之間的關係,這可是一門學問,很大的學問,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五個女人就頂五千只鴨子”。所以這也是婺源女子的必修課!婺源的女人在結婚的時候,有着很有趣的一些習俗,比如說他們結婚當天要哭嫁,你們肯定覺得奇怪結婚大喜,哭也太不吉利了吧?但是婺源人是你一定要哭。哭得越兇代表你嫁得越好!如果沒有哭出眼淚,街坊鄰居會笑話說這個女子以後老公不愛他!(微笑)婺源的女子哭嫁完之後這個時候老公會從小姐樓把她背或抱下樓上上轎子,帶上孃家給的嫁妝上老公家。當到老公家門口時候,新娘子會下下轎子輕輕敲老公家的門,這個是未來的婆婆會打開門“迎接”,這個迎接還會給個很大的見面禮surprise! 你們猜什麼?首先提示下,婺源的婆婆很“兇”,俗話說:十年媳婦熬成婆,這個時候到自己翻身的時候一定要狠一點,要不以後怎麼管教媳婦呢?(笑)猜猜!恩,婆婆這個時候一打開門,啪,啪,兩個很響亮的耳光!嘿嘿,婺源的媳婦這個時候也不哭也不鬧,婆婆打她,她怎麼辦?婺源這個地方自古就是個“書鄉”一切都很含蓄,比如說婺源人洗手間不叫洗手間,叫“舒園”,以前古代舒園還要有對聯,對聯上寫着:“百姓人家常來,皇帝老爺也到!”咱們再說到這個媳婦被打,但是這個時候她很鎮定的揮手,叫人把嫁妝擡進屋裏,咱們看看這嫁妝是什麼?首先第一件:一個米篩子,第2件:一把剪刀,第3件:五個挖井的人,第四件:一分田地的契約,第五件:一口棺材,第六件:一個祕密武器,兩個茶葉包。

那大家可能覺得奇怪,這些用來做什麼呢?再猜猜?(一般客人的答案都讓我笑暈)嘿嘿!告訴各位吧!首先米篩子,她是告訴婆婆,婆婆您不用打我也不用罵我,我可能結婚前有很多缺點,同樣我身上也有很多優點,今天我帶來米篩子,我每天都會篩選我身上的缺點和優點,不好的地方我自己改正,好的我會保留,所以您不用打我也不用罵我!

其次一把剪刀,是告訴婆婆,如果您的兒子有一天變心了,或我們的感情不好了,我們雙方會自己處理我們的感情問題,也不用您老唸叨,兒子你這媳婦不行,把她修了吧?我們的感情我們會處理,會象拿這剪刀一刀兩斷,絕對不會藕斷絲連,請您放心!

第三個,五個挖井人,以前的婺源人都是喝井水的,所以孃家人幫挖好。一分田地,以及一口棺材和起來的意思是告訴婆婆,我今天雖然嫁進您家,但是我喝的水是我們孃家人挖的,吃的米是自己家的田種的,包括我死了也不用您家的棺材!所以你打我罵我我不用還口還手!嘿嘿!至於茶葉包呢?(要知答案,請聽下回分解)!

婺源導遊詞 篇2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哪裏遊覽呀?(婺源)對,那就是被譽爲“中國最美麗的鄉村”的婺源。在那裏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和優美多姿的自然風光,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善結合。在婺源傳統文化與綠色生態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婺源的概況。

婺源位於江西的東北部,地處於贛、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鑲嵌在黃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全縣面積爲2947平方公里,包括11個鎮和15個鄉,有着32.56萬人口,縣城設在紫陽鎮。

婺源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這裏。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屬於吳國,秦始皇統一後,這裏屬鄣郡。最早建縣是在唐開元28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歷史了。婺源建縣後,從唐代到五代隸屬於歙州,宋代屬徽州新安郡,元代屬於徽州路,明清時期都隸屬於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屬於安徽省管轄,此後一度劃屬爲江西省。1947年8月又劃爲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劃歸爲江西省。雖然隸屬關係幾經變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來讚譽南昌。其實,鍾靈毓秀的婺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婺源歷代文風興盛,文人學士薈萃,名醫能匠人才濟濟。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鄉就在這裏,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學爲世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南宋名醫、文學家朱弁羈金16年,不辱使命;宋朝名醫江哲多次受召進京,爲皇帝治病;這裏有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的汪?,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爲官清正的尚書餘懋學、餘懋衡,清代著名的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創制天文鐘中星儀的天文學家齊彥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勝枚舉,被譽爲“中國人的光榮”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自行設計興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現代醫學家程門雪等等。據史書記載:從宋代至晚清,全縣考取了進士550人,出任各級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之說;今天的“一門四教授”“科學家三昆仲”也傳爲佳話。歷代文人學士留下傳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選入《四庫全書》,所以婺源又被譽爲“書鄉”就名不虛傳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爲什麼被人們稱爲最美麗的鄉村呢?除了她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之外,還主要得益於她那美麗的自然環境。

婺源是一個多山的縣,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山區縣。屬於中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爲16.7攝氏度。全縣最高峯爲北部的大鄣山,主峯擂鼓峯海拔1630米。古人稱大鄣山是鍾靈發脈之地,婺邑文運昌盛人才輩出與山脈龍胎毓秀鍾靈有關。東北部的浙嶺是春秋戰國時期吳楚分源的分界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使得這裏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1.5%,是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並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的稱號。

婺源又素有“茶鄉”之稱,是全國綠茶重點產區和出口外銷基地。“婺源綠茶”,在唐代的《茶經》中有記載,宋稱“絕品”。明清時,曾獲得嘉靖皇帝賞賜銀牌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美國《茶葉全書》稱讚“婺綠”茶爲“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大鄣山茶”爲全國首家AA級綠色食品,並取得了多歐盟有機食品監督機構的認證。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態旅遊區,也是國家旅遊局批准建立的全國文化與生態旅遊的示範區。婺源有些什麼特產呢?她的四色特產是聞名遐邇的。剛剛提到的綠茶便是四色中的“綠”色了,其餘三色就是“紅、黑、白”。紅色是“水中瑰寶”荷包紅鯉魚,肉嫩鮮美,美國總統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訪問我國時,都曾品嚐過婺源荷包紅鯉魚。黑色便是中國四大明硯之一的龍尾硯,它有”聲如銅、色爲鐵、性堅滑、善凝墨”的特點。南唐後主李煜誇爲“天下冠”。白色就是江灣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體大肉厚,鬆脆香第甜,味道好極了。

婺源的風景名勝特別多,古蹟遺址隨處可見。早在唐宋時期,這裏就是一個頗有名氣的遊覽勝地,李白、蘇東坡、黃庭堅、張大直、宗澤、岳飛等都曾遊吟到此,並留下了不少的讚美詩文。這裏有年代久、種類廣、數量多的名木古樹;有景色優美候鳥遷徙的樂園鴛鴦湖;有以石雕、磚雕、木雕“三絕”見長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羣;有古樸壯觀的廊橋彩虹橋;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還有j主席的祖籍江灣。這裏還曾是《閃閃的紅星》、《聊齋》的外景拍攝地。

婺源導遊詞 篇3

各位遊客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源頭古村觀光旅遊,很高興能爲大家服務,願大家在這裏玩得開心、快樂。源頭是一個集古村落小橋流水人家、紅豆杉古樹羣、婺源水口、深山峽谷、古代書屋爲一體的原生態人文景區,也是一個養生休閒度假的福地。從景觀風光上來看,它稱得上是一個濃縮的婺婺源婺源旅遊,從源頭開始!

據《吳氏宗譜》記載,源頭古村始於明代洪武年間,休寧縣查山吳伏陽雲遊到此,有感此地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土地肥沃,彷彿看到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所描述的夢裏老家,便決定舉家遷移,在此定居,取名-------源頭,這就是源頭村的來由。綿延40里長的山脈有青山、綠樹,更有清泉,眼前這條蜿蜒小溪,就是從40里長的山脈中流出的天然好水。這泉水清澈見底,口感甘甜、清冽。是流向婺源河流的水之源頭。

【許願樹】“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請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婺源的山川秀麗、綠樹成蔭、古樹成羣都有賴於婺源人有着熱愛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意識。在婺源,村民都喜歡在水口林種植一些名貴樹種,象香樟樹、銀杏、羅漢松、紅豆杉、楠木等等。我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棵樹大家猜猜看是什麼樹呢?對!它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

別看它不是很粗大,但它卻有上千年的樹齡了,也不知它見證了多少代源頭人的生命輪迴。在婺源,老百姓相信這種能活過千年的古樹都是有靈性的,被他們作爲神樹膜拜。俗話說的好:“樹下走一走,活過九十九,樹上摸一摸,活過一百多。”婺源人家中有大小事情都喜歡來這裏拜拜樹神,大家拜了以後用手摸着古樹轉三圈,第一圈求官運,第二圈求財運,第三圈求桃花運,保你全年好運連連哦。

【古樹羣】源頭古村無一不有古樹,參天古樹,鬱鬱蔥蔥,樹影婆娑,它們撐死這裏的“長”展示這裏的“茂”高擎這裏的“美”使源頭古村古樸與新生並存,歷史與現代交融。有香楓,紅豆杉,香榧、桂花樹。最值得稱道的是源頭古村存着千年樹齡的紅豆杉羣,其中一顆紅豆杉王更是樹齡上千年,直徑超過一米四,需要好幾個成年人才能環抱。

還有一顆更爲罕見,我們都知道紅豆杉是單一主幹生長的植鐵,而這顆卻是分叉生長的,左右兩根主幹所生長的葉子各不相同。關於這棵奇樹村民們還口口相傳着一個傳說:相傳從前源頭村居住着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妻,但因爲家境貧寒,爲了讓妻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婚後不久丈夫就外出獨自經商去了,立志不成功便不回家。一別經年,兩人過着兩地相思的生活,數年後,丈夫終於有所小成,託同鄉提前帶話給妻子,說當年的除夕一定回家團年。一轉眼,除夕便到了,一場大雪讓村子顯得格外的寧靜,妻子在村口等着丈夫回來已經一天一夜了,天氣寒冷卻也不忍離去。此時的丈夫也在雪中艱苦的跋涉,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和妻子的約定,終於在天亮之前趕到了,但是迎接他的卻是倒在雪地裏的妻子,就這樣,因爲一場早來的大雪,夫妻兩人天人永隔。後來丈夫將妻子葬在了村口她倒下的地方,並在上面栽上一棵相思樹,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紅豆杉。

因爲這件事的發生,做丈夫的一直怨恨自己,怨自己爲什麼不早一些啓程,爲什麼不能早一些到家與妻子團聚,不久也鬱鬱而終,臨終前他囑託家人將自己與妻子葬在一起,希望下輩子再續未了緣。丈夫下葬不久後,留心的村民就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之前栽下的那棵相思樹長出了兩根枝,並且還是一雄一雌的兩根,我們左手邊這根枝就是雄枝,是不結果的`,右手邊的則是會結果的雌枝,如此雌雄同體的情況,連科學家恐怕都很難去解釋它吧。

【源頭水口】在源頭村,有一道亮麗的風景是不容錯過的,那就是古村落我們現在所處的水口。說到水口,大家可能還比較陌生,大家看,水口有石拱橋橫跨於溪水之上,兩邊各有一座山頭拱衛着這裏,更有樟、楠、檀、紅豆杉等名貴古樹爭奇鬥豔。

水口,位於整個村落的下游出口處,既是村落的出口又是入口,古時被認爲是村落的地之門戶,關係着村落人丁財富的興衰聚散,更是村民命運前程的精神象徵,承載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理想和追求。在婺源,幾乎所有古老村落的入口處,都擁有集自然風光與人工補缺於一體的這種鄉村園林,這種具有獨特鄉土審美韻味的景觀也體現了源頭人對人居環境的追求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源頭村水口在選址上極爲嚴謹,講究既有來龍,又有去脈,風水極佳,古橋、名木、水口林、石碣、茶亭等都是源頭水口完美的組成部分,稱得上是婺源水口的典範。

遙想當年,一代代源頭村先民,或赴京趕考、或闖蕩商海,揹負家人的期望與重託離開故鄉。離開水口就意味着離開了家鄉,一步步走出茫茫大山,連故鄉的事物也逐漸模糊在記憶裏。而當這些在商海博弈的商人、赴京考取功名的子弟回鄉時,看到水口就意味着家已近在咫尺。無論他是成功還是落魄、高中還是落榜,欣喜也好,悲傷也罷,故鄉的那種親切感、安全感,都會在見到水口的的一瞬間噴薄而出。水口是源頭人的精神傍依,是源頭人的根!

在水口,可以觀樹影婆娑,濃廕庇地;可以看綠水蜿蜒,橋亭吐月;可以讀厚重的歷史文化。源頭古村的水口,是當地人在恆久的時空裏創作的美麗畫卷。它將人文色彩與自然山水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精緻地展現在時光長河中,以它亙古未變的內涵,山高水長地散放出歷史的靜遠與幽香。

【鎮火池】據說在明末清初時,當時村莊裏莫名起了幾場大火,正巧有個道士雲遊至此,給這個裏算了一卦,說在對面的山上有個小火龍經常竄到村中做惡,需在此地修個鎮火池來鎮住小火龍,並在池底排了八卦,才得己保村莊平安無事。

【源頭進村】走進源頭古村,有一條順着山勢流淌下來的溪流從村中穿越而過,給這個村落帶來了美景如畫,數十座徽派民居錯落有致地分佈於溪水兩岸。在這裏不變的是老屋的飛檐翹角,是村民們隨着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樸實生活,是先人們一代代爲後照看的鎮火池,彷彿感覺到時間的步履停駐在這裏........

【窺月樓】這個吳中源大夫很怪,他所建的亭子,除龍泉溪谷中的路亭外,都喜好將亭子起名“月”字頭,如剛纔的“詩月亭”,這座“窺月樓”等。這個大夫爲什麼對“月”字情有獨鍾?原來,他小時候被父親關在那座遠離村莊的探源書屋讀書時,常常夜晚對月發呆,望月出神,看月傷心。但婺源有關吳剛鍥而不捨砍欏樹的故事給了他立志做好人,做有用之人的極大啓發。在他功成名就後,特意建了這兩座以“月”命明的亭子以明志。

【潤福樓】潤福樓是景區重金打造在婺源環境第一的度假休閒別墅,當時也是爲香港影帝周潤發先生而打造的休閒別墅。別墅選址依山傍水,在竹海與溪水的環繞中,竹影搖曳,溪水潺潺,環境優雅、清淨,樓內配套有會議室、KTV包房、餐飲包廂、徽派廳堂、冷水魚塘,這裏有豪華套是間兩套,標準間四個,更有爲兩個豪華套件配套的茶亭兩座,在茶亭中可以煮水品茗,可以吟詩作畫,可以將心情放逐于山水間……

【圖片展示廳】大家在參觀完潤髮居後,不知道想過沒有,周潤發爲什麼會在婺源的大山裏面有這樣壹棟度假別墅呢,這就要提到發哥的最佳攝友,也就是打造這個景區的老總…施景福。施總和發哥的緣分來自他們共同的愛好,攝影。而且這二位都是當之無愧的攝影發燒友,從攝影引出了很多的共同語言,從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這些年發哥一有空都會來婺源,每次都是由施總全程安排和陪同,這個施總是個從事文化產業發家的文化人,是典型的中國儒商,也是景德鎮和婺源兩地攝影家協會的副主席,他在多年的景區經營經驗中鍛煉出了獨到的旅遊景區、景觀設計能力,連發哥對施總的前一幅作品“嚴田古樟景區”也是讚不絕口,每次來婺源都指定要住在施總打造的“六房太太屋”裏。近幾年隨着企業經營逐漸規範化,這位董事長也能抽出時間來從事自己心愛的文化事業了,先後出版了婺源攝影畫冊三本,婺源風光影視DVD光盤,婺源風光撲克牌等文化產品,讓各路攝友在施總的帶領下能更全面的理解婺源的美、俊、秀,因此施總也被衆攝影同仁尊稱爲施老師,中國臺灣東森的電視臺也曾與施老師合作了一期走進婺源的節目,由施老師帶領海峽那邊的同胞一起領略夢裏老家的秀麗風光。

接下來我們即將參觀的就是大家在這邊看到的木屋展示廳,這裏長年展示了婺源一年四季最美的風光,大家到婺源旅遊的時間不過幾天,但要想領略婺源山水的美,卻需要轉過一輪四季才能完全領略,因爲婺源的美,四季都不同。特別是在一些交通很不方便的深山老林,那裏才能看到最生態,最古樸的婺源,沒有被半點現代文明所沾染,才成就了婺源脫塵般的美麗。就讓我們隨着施老師的鏡頭,走過婺源的四季,轉過婺源的山水,領略婺源最美的一面,這裏有深邃的歷史遺產,古樸的民風民俗,秀麗的山水風光,一定讓您美不勝收,留連忘返。

【龍泉溪谷】現在我們即將進入的就是之前屢次提到的龍泉溪谷。各位,溪谷不同於峽谷,峽谷呈“W”字型,太陡峭、險峻,遊玩太費氣力。溪谷卻不同了,它是呈“U”字型,平坦、舒緩,一路走來,如行雲流水,似公園小徑漫步;看看山,聽聽水,瞅瞅鳥兒,聞聞花香,太詩情畫意了。還有一點很重要:城市人成天爲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2.5而糾結,在源頭村,人們在爲能吸入多少空氣負氧離子而自豪。

【枕溪亭】在這座枕溪亭,它的得名就來自於小溪對岸的那塊枕溪石,大家看見它就一定體會到當時那位吳中源大夫爲什麼將此亭取名“枕溪”了把,一個“枕”字,不是將這龍泉溪谷的神韻都表達出來了嗎?

一路走來,不知各位發現沒有,這龍泉溪谷像這樣攔水的石碣有許多座。源頭古村像這樣的石碣共有14座,其中13座都在村子上游,只有一座在村外。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大家思考一下:爲什麼在村子上游建這麼多石碣?

大家知道,碣,又叫堰,是用來引水灌田,防洪蓄水的。而源頭村上游這13座石碣邊,見到水田了麼?沒有!這種小石碣建在村子上游,既不是用來引水灌田,又不能防洪蓄水,那古人花那麼多銀子建造這麼多石碣幹什麼?當然不會是吃飽了撐的。前面我講過,這些石碣都是姓吳的大夫捐資建造的。吳大夫是個環保主義者,他建這麼多石碣目的只有一個,過濾這龍泉溪谷的水!

大家看吧:一座石碣就是一個沉澱池,池底是起過濾作用的碎石,砂岩。你想:從大山深處流出的水,每過一座石碣就被過濾一次,到了村裏,這水還有雜質嗎?我想,什麼瓶裝礦泉水都抵不過源頭村這天然水的潔淨吧。您也許會擔心:那什麼可促進生男生女的礦物質元素會被過濾掉了。先生:礦物質只是一種元素,誰見過元素可以被石碣過濾嗎?應該說,源頭村上的這13座石碣的每一次過濾,都是對礦泉水的一次提純,難怪乎村民喝了經過提純的、擁有礦物質的山泉水,男女出生比例就嚴重失衡呢。

【探源書屋】一路上,我多次向大家提到一個名叫吳中源的大夫吧。這個吳大夫改村名,改方塘,建亭臺樓閣,造石碣。我還說過這個吳大夫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小時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探源書屋裏。

所謂探源書屋,原來並不是叫這個名字,而是叫“耕讀堂”,只是在吳中源成就功名後,村裏人才這麼改的。

原來,這個吳中源生於一個富殷的書香人家,在家人的期盼中,漸漸長大了,長到十來歲時,不曾想成爲了一個太頑皮的孩子,經常搞得四鄰不安,雞犬不寧。眼看到自己的兒子將要成爲另一個王林號或王跳鬼。於是他的父親狠下心,在這遠離村落的山裏建了這棟“耕讀堂”,還請了專門的私塾先生,派了專門的傭人伺候,把自己的兒子“關”在這裏讀書認字,學本事。這位私塾先生是個朱子理學的崇拜者。從《朱子家訓》學起,先生向吳中源灌輸的都是朱熹的思想,讀的都是朱熹的著作,如《太極圖說解》、《通書解》、《四書集註》、《八朝名臣言行錄》等等。

在這幽靜的環境中,吳中源過着遠離俗世紅塵的隱士生活,潛心鑽研學問。8年過去了,他終於不負衆望,第一次參加鄉試就考取了秀才,進而在三年後的殿試上考取了進士,被委派到江蘇某縣任縣尉,隨後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逐步提升爲吏部侍郎,告老還鄉時又被誥封爲一品銜光祿大夫。此後,這幢“耕讀堂”就被村人改叫“探源書屋”了。

這幢探源書屋在土地革命時期,還住過紅軍游擊隊。後來,在1938年吧,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國黨不去抗日,卻把這幢探源書屋當做清剿“X匪”的臨時指揮所,清剿活動在附近四十里長崗的紅軍游擊隊。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皖南遊擊隊支隊的戰士,一把火將這幢“剿共”指揮所化作了廢墟。今天我們看到的探源書屋,是後人在原地復建的。

大家看,二樓的左右大梁上分別雕刻了文武題材的歷史故事,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是吳中源父母大人對他的期望呀,希望他成爲一個能文能武的有用之人。兩邊的門板上則分別雕刻的是八仙題材和“福、祿、壽、財”的人物畫,來大家這邊走,這裏是吳中源上課的書齋,這裏是他的書房,還有臥室。那邊是私塾先生的起居臥房,還有傭人的住處。

各位朋友:源頭古村的講解到此結束,祝大家旅途愉快,歡迎下次再來源頭古村。

婺源導遊詞 篇4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裏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佈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裏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富,賢俊之廣衆而著稱。

縣境內縱橫密佈、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峯、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於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羣,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遊山,唐宋以來就是遊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裏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裏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閒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餘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爲國內所罕見。

生態環境優美的鴛鴦湖,成羣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於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不僅景色優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享有書鄉之譽。這裏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之盛。婺源物產豐富,有遐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爲“人間天物”;石冠羣山的“龍尾硯”(歙硯)爲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 渡、古民居爲組合的自然景觀,有着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遊覽區,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遊、美術、攝影的藝術工作者來說,到婺源一遊或收集創作素材,不能說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婺源導遊詞 篇5

歡迎大家到江西來旅遊!江西是個好地方,這裏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們今天將去看看“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

婺源,位於江西東北部。在唐代開元20xx年設縣(即公元740年)是一個有着壹仟貳佰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縣級行政區。因其“地當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與安徽、浙江相鄰,這裏文風鼎盛,古蹟遍佈,尤其是明清古建築羣更爲經典,這裏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佈鄉野…,自然風光如詩如畫。有着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

全婺源縣方園貳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現下轄十一個鎮和十五個鄉。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說。

這裏是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現代中國的速生豐產林基地縣及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擁有“全國綠化百佳縣”和“全國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這裏是中國的茶鄉,中國茶文化之鄉…

婺源縣在唐朝到五代時期隸屬江南道歙州、宋代屬徽州新安郡,元朝屬徽州路,明清時期屬徽州府…,這裏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當年商人們在外掙錢,回家投資興學,衝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結,走出了一條“以商養儒”、“以儒揚商”、“儒商互補”的生財之路。當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讀書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的訓示下,使婺源“-室之內,必有俊才”。在訓示的影響下,婺源之人讀書成風,並且久盛不衰。從讀書好的氛圍中走出了宋代文學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學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現代大學者胡適,現代教育家江謙、現代著名醫學家程門雪......。據史書上的記載: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縣考取進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級官吏的人多達2665人,出現過“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勝況…。

自古“無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勁旅卻是在婺源,當年在徽商裏有“無婺不成徽”之說,來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這足以說明當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築遍佈全縣。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鄉民故居,應有盡有。這些建築,有前堂後堂先後序列者,有數十棟連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鋪成。石建築以沱川、思口、江灣、流頭、浙源、龍山、許村和清華等鄉鎮的某些村莊更爲集中,此外尚有廊橋、路亭、門樓、店面、戲臺等。 婺源是我國古建築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着飛檐翹角的民居,這裏是“最後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產豐富,當地的綠茶“婺綠”,是明清時期的貢品;獨特的荷包紅鯉魚是國宴上的珍品;龍尾硯是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硯之一;被譽爲“江南梨王”的是江灣雪梨。

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現已開放了“一區四線”20個旅遊景區,這裏我們可以欣賞到“京劇老祖宗”徽劇的韻味、粗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儺舞、這有清純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藝表演…。

婺源導遊詞 篇6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哪裏遊覽呀?(婺源)對,那就是被譽爲“中國最美麗的鄉村”的婺源。在那裏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薀和優美多姿的自然風光,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善結合。在婺源傳統文化與綠色生態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婺源的概況。

婺源位於江西的東北部,地處於贛、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鑲嵌在黃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全縣面積爲2947平方公里,包括11個鎮和15個鄉,有着32.56萬人口,縣城設在紫陽鎮。

婺源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這裏。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屬於吳國,秦始皇統一後,這裏屬鄣郡。最早建縣是在唐開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歷史了。婺源建縣後,從唐代到五代隸屬於歙州,宋代屬徽州新安郡,元代屬於徽州路,明清時期都隸屬於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屬於安徽省管轄,此後一度劃屬爲江西省。1947年8月又劃爲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劃歸爲江西省。雖然隸屬關係幾經變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來讚譽南昌。其實,鍾靈毓秀的婺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婺源歷代文風興盛,文人學士薈萃,名醫能匠人才濟濟。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鄉就在這裏,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學爲世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南宋名醫、文學家朱弁羈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醫江哲多次受召進京,爲皇帝治病;這裏有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爲官清正的尚書餘懋學、餘懋衡,清代著名的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創制天文鐘中星儀的天文學家齊彥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勝枚舉,被譽爲“中國人的光榮”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自行設計興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現代醫學家程門雪等等。據史書記載:從宋代至晚清,全縣考取了進士550人,出任各級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之說;今天的“一門四教授”“科學家三昆仲”也傳爲佳話。歷代文人學士留下傳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選入《四庫全書》,所以婺源又被譽爲“書鄉”就名不虛傳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爲什麼被人們稱爲最美麗的鄉村呢?除了她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之外,還主要得益於她那美麗的自然環境。

婺源是一個多山的縣,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山區縣。屬於中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爲16.7攝氏度。全縣最高峯爲北部的大鄣山,主峯擂鼓峯海拔1630米。古人稱大鄣山是鍾靈發脈之地,婺邑文運昌盛人才輩出與山脈龍胎毓秀鍾靈有關。東北部的浙嶺是春秋戰國時期吳楚分源的分界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使得這裏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1.5%,是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並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的稱號。

婺源又素有“茶鄉”之稱,是全國綠茶重點產區和出口外銷基地。“婺源綠茶”,在唐代的《茶經》中有記載,宋稱“絕品”。明清時,曾獲得嘉靖皇帝賞賜銀牌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美國《茶葉全書》稱讚“婺綠”茶爲“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大鄣山茶”爲全國首家aa級綠色食品,並取得了多歐盟有機食品監督機構的認證。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態旅遊區,也是國家旅遊局批准建立的全國文化與生態旅遊的示範區。婺源有些什麼特產呢?她的四色特產是聞名遐邇的。剛剛提到的綠茶便是四色中的“綠”色了,其餘三色就是“紅、黑、白”。紅色是“水中瑰寶”荷包紅鯉魚,肉嫩鮮美,美國總統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訪問我國時,都曾品嚐過婺源荷包紅鯉魚。黑色便是中國四大明硯之一的龍尾硯,它有”聲如銅、色爲鐵、性堅滑、善凝墨”的特點。南唐後主李煜誇爲“天下冠”。白色就是江灣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體大肉厚,鬆脆香第甜,味道好極了。

婺源的風景名勝特別多,古蹟遺址隨處可見。早在唐宋時期,這裏就是一個頗有名氣的遊覽勝地,李白、蘇東坡、黃庭堅、張大直、宗澤、岳飛等都曾遊吟到此,並留下了不少的讚美詩文。這裏有年代久、種類廣、數量多的名木古樹;有景色優美候鳥遷徙的樂園――鴛鴦湖;有以石雕、磚雕、木雕“三絕”見長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羣;有古樸壯觀的廊橋――彩虹橋;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還有祖籍――江灣。這裏還曾是《閃閃的紅星》、《聊齋》的外景拍攝地。

婺源導遊詞 篇7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讚美家鄉婺源的詩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歷史上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裏民風純樸,文風鼎盛,名勝古蹟遍佈全縣。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築,有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和景色。 這裏山明水秀,松竹連綿,飛檐翹角的古民居蜿蜒於青山綠水之間:或依山,隱現於古樹青林之間;或傍水,倒映於溪池清泉之上;與層層梯田、繚繞雲霧相映成趣,如詩如畫。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留連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靈秀,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富,賢俊之廣衆而著稱。

縣境內縱橫密佈、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澗與怪石奇峯、古樹茶亭、廊橋驛道融雄偉豁達與纖巧秀美於一體。著名景點有西北的大鄣山與靈巖洞羣,東北的浙嶺與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遊山,唐宋以來就是遊覽勝地。蘇東坡、黃庭堅、宗澤、岳飛、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讚美的詩文。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因襲唐詩而得名的宋代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裏四周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石桌石凳,在這裏或品茶弈棋,或瀏覽風光,讓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閒和寧靜。

離縣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鄉掃墓時親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餘年,長勢依然旺盛,古杉之巨,爲國內所罕見。

生態環境優美的鴛鴦湖,成羣成對的鴛鴦,如鮮花綻開於湖泊之中,形影不離。

婺源不僅景色優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歷來享有書鄉之譽。這裏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足見其文風之盛。婺源物產豐富,有遐名中外的茶葉“婺綠”,可謂中國綠茶中之上品;味道鮮美的荷包紅魚,被譽爲“人間天物”;石冠羣山的“龍尾硯”(歙硯)爲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樹、木、橋、亭、澗、灘、巖洞、飛瀑、舟 渡、古民居爲組合的自然景觀,有着世外桃園般的意境,猶如一幅韻味無窮的山水畫,形成一個獨特而美麗的田園風光遊覽區,給人們一種迴歸自然和超凡脫俗的感覺。對那些久經都市嘈雜喧鬧的人們和愛好旅遊、美術、攝影的藝術工作者來說,到婺源一遊或收集創作素材,不能說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選擇。

婺源導遊詞 篇8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爲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龍脈――婺源,猶如水中靜女。其文化性格緣自“徽州,民間屬號“龍” 江灣,國家AAAA級旅遊區,爲中國最美鄉村婺源的一顆璀璨明珠。 千年古鎮江灣,鍾靈毓秀,文風熾盛。自宋至清,這裏蘊育了狀元、進士、與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將江一麟、宮廷太醫江一道、清代樸學大師江永、民國教育江謙等賢仕和一代偉人。又有文人學士19人,傳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庫全書》。 千年古鎮江灣,嵌於錦峯繡嶺、清溪碧河之中。

聚落北部後龍山逶迤東去,山上林木蔥鬱,其“仙人橋”是古人實踐風水理論的傑出典範;南側梨園河呈太極圖:“S”,由東而西蜿蜒流過。這裏既尚好保存御史府、中憲第等明清官 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還有江永講學的受經堂,東和、南關、西安、北鑰四座古門亭,嶽武穆的岳飛橋,明代劍泉井等。

婺源導遊詞 篇9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去哪裏遊覽呀?(婺源)對,那就是被譽爲“中國最美麗的鄉村”的婺源。在那裏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薀和優美多姿的自然風光,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善結合。在婺源傳統文化與綠色生態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婺源的概況。

婺源位於江西的東北部,地處於贛、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鑲嵌在黃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上的一顆“綠色明珠”。全縣面積爲2947平方公里,包括11個鎮和15個鄉,有着32.56萬人口,縣城設在紫陽鎮。

婺源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這裏。春秋戰國時期這裏屬於吳國,秦始皇統一後,這裏屬鄣郡。最早建縣是在唐開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歷史了。婺源建縣後,從唐代到五代隸屬於歙州,宋代屬徽州新安郡,元代屬於徽州路,明清時期都隸屬於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屬於安徽省管轄,此後一度劃屬爲江西省。1947年8月又劃爲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劃歸爲江西省。雖然隸屬關係幾經變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來讚譽南昌。其實,鍾靈毓秀的婺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婺源歷代文風興盛,文人學士薈萃,名醫能匠人才濟濟。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他的故鄉就在這裏,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學爲世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南宋名醫、文學家朱弁羈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醫江哲多次受召進京,爲皇帝治病;這裏有任吏部尚書兼兵部尚書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爲官清正的尚書餘懋學、餘懋衡,清代著名的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創制天文鐘中星儀的天文學家齊彥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勝枚舉,被譽爲“中國人的光榮”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自行設計興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著名的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現代醫學家程門雪等等。據史書記載:從宋代至晚清,全縣考取了進士550人,出任各級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之說;今天的“一門四教授”“科學家三昆仲”也傳爲佳話。歷代文人學士留下傳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選入《四庫全書》,所以婺源又被譽爲“書鄉”就名不虛傳了。

各位朋友,今天的婺源爲什麼被人們稱爲最美麗的鄉村呢?除了她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之外,還主要得益於她那美麗的自然環境。

婺源是一個多山的縣,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山區縣。屬於中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爲16.7攝氏度。全縣最高峯爲北部的大鄣山,主峯擂鼓峯海拔1630米。古人稱大鄣山是鍾靈發脈之地,婺邑文運昌盛人才輩出與山脈龍胎毓秀鍾靈有關。東北部的浙嶺是春秋戰國時期吳楚分源的分界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使得這裏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1.5%,是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並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的稱號。

婺源又素有“茶鄉”之稱,是全國綠茶重點產區和出口外銷基地。“婺源綠茶”,在唐代的《茶經》中有記載,宋稱“絕品”。明清時,曾獲得嘉靖皇帝賞賜銀牌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美國《茶葉全書》稱讚“婺綠”茶爲“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大鄣山茶”爲全國首家AA級綠色食品,並取得了多歐盟有機食品監督機構的認證。

婺源是江西省著名的生態旅遊區,也是國家旅遊局批准建立的全國文化與生態旅遊的示範區。婺源有些什麼特產呢?她的四色特產是聞名遐邇的。剛剛提到的綠茶便是四色中的“綠”色了,其餘三色就是“紅、黑、白”。紅色是“水中瑰寶”荷包紅鯉魚,肉嫩鮮美,美國總統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訪問我國時,都曾品嚐過婺源荷包紅鯉魚。黑色便是中國四大明硯之一的龍尾硯,它有”聲如銅、色爲鐵、性堅滑、善凝墨”的特點。南唐後主李煜誇爲“天下冠”。白色就是江灣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體大肉厚,鬆脆香第甜,味道好極了。

婺源的風景名勝特別多,古蹟遺址隨處可見。早在唐宋時期,這裏就是一個頗有名氣的遊覽勝地,李白、蘇東坡、黃庭堅、張大直、宗澤、岳飛等都曾遊吟到此,並留下了不少的讚美詩文。這裏有年代久、種類廣、數量多的名木古樹;有景色優美候鳥遷徙的樂園――鴛鴦湖;有以石雕、磚雕、木雕“三絕”見長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羣;有古樸壯觀的廊橋――彩虹橋;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還有江主席的祖籍――江灣。這裏還曾是《閃閃的紅星》、《聊齋》的外景拍攝地。

婺源導遊詞 篇10

各位遊客,

我們現在由婺源縣城紫陽鎮乘車前往第一個景點小橋流水人家——李坑。車程大概十來分鐘。現在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給大家作個簡單的介紹。

李坑,是個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個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歷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爲什麼叫理田呢?拒村子裏的老人說:他們現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爲遠祖在堯帝爲部落首領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職爲姓。同時,因遠祖唐末由北方遷到南方曾“佔得從田之籤”。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爲“理田”。到了近代人們漸漸以李姓居住於小溪兩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稱爲“坑”,便俗稱爲李坑。

各位遊客,這裏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稱爲水口,原因是這裏的村裏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從這裏流出村子。古時候,水口往往成爲一個村子莊的標誌。村中有人出遠門,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萬囑,揮淚灑別。在外多年的遊子重返家鄉,走着走着,一望見水口,便會激動不已,分外親切。

1、李翼高故居:這幢古名居建於清初,是一個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爲有錢財,他着意配置了精美的三雕(磚雕、石雕和木雕)裝飾房屋,讓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進入雕刻的藝術畫廊。在房子翹角飛檐的門罩下,垂花柱式門枋上的磚雕十分精細,下枋上精雕細刻着古戲文圖幅、人物圖案各異,栩栩如生;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徵純潔和吉祥,這邊的蓮蓬,則是期望多子多孫。各位遊客,我們再來看看正門兩邊各有一個石墩。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兩個石墩的作用是什麼?——那是主人的下馬石。我們再來看看屋子裏的構造。由於主人的富裕,左右廂房的隔扇門窗上,木雕精緻、完善。,充分體現了婺源古代勞動人民的智能和技藝。整幢宅子上、下兩層,每層分爲三部分:前面的這間稱前堂,是小姐的房間。因爲小姐是不能隨便出閨房的,所以門窗上是鏤空的雕刻圖案,方便小姐從屋內往外看。正中間的這兩間稱正堂,是屋子的主人居住的。後面兩間稱後堂,那是兒子們的房間。當兒子長大成人後,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則搬入後堂,所以後堂又稱爲高堂。

2、大夫第:這座“大夫第”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是一個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邸。李文進的大夫官銜並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的,他本是個在廣東經營茶葉的富商。太平軍起事後,清朝政府的正規軍根本沒有作戰能力,完全靠曾國藩的湘軍,國庫又沒有大量的錢財做軍餉,當時的徽州同知鼓勵商人捐錢作軍餉,捐得多就封官,李文進的官銜就是那時侯捐來的。從這幢房子的門面上來看,沿襲了婺源古民居的建造特點。大門爲石庫門枋,水磨青磚門面,大門上方砌築門罩。門罩上黛瓦鋪蓋,戧角飛檐,不僅能遮擋雨水,還能起美化的作用。飛檐下方,門枋上磚雕圖案細膩精美,極富裝飾趣味。石庫門柱礎上的石雕,是民間較爲常見的“獅子滾繡球”圖案,表達了主人期望生活充滿歡樂的心態。我們再仔細看看這石雕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橫着雕刻的繁體“書”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屋子的上方有一個天井,這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採光、通風。同時它還有一層含義,既是把人和天銜接起來——“天人合一“,也就是說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脫離大自然而獨立存在。同時,在徽州人的眼裏,水源就是財源,雨天,水不停地從天井向家裏流,四水歸堂,蘊涵着“財源滾滾而來”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鑿成銅錢樣式,古時候人們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麼辦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養一隻千年烏龜。烏龜在下水道里爬來爬去,下水道就永遠暢通無阻。這座大夫第取名“春藹堂”,一則體現出家庭融樂的氣氛,二則飽含長輩對子孫後代的關愛之情。屋內的木構件上,同樣雕似着精美圖案,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過海、琴棋書畫等內容,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主人對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憑藉自己的真憑實學考取功名的美好心願。

各位遊客,房屋右側的這間跨院當地稱做“小姐繡樓”。看,樓上這座向河街挑出許多的亭閣式建築,小巧玲瓏、古樸典雅,原本用於觀景,但傳說也是小姐拋繡球的地方。這裏有一扇古代百葉窗,向上翻可以採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窺視樓底的過往人羣。小姐拋繡球的故事,在小說和戲劇情節中常有記載,因爲有些待字閨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權貴,如何選擇左右爲難,或者因小姐的擇婚主張與父母意見不合,愛女也許早有意中人,於是便出現了拋繡球選女婿這種戲劇性的做法。小姐的繡球拋給誰,,一般是有目標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經選定了一個意中人,而不是隨隨便便亂拋的

3、申明亭:各位遊客,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剛剛經過的這個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見證,取名“申明亭”,建於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書上記載得非常詳細:如果村中有人爲非作歹,就把他的惡行書寫

來,張貼在亭子中,以達到懲戒的效果。古時候村中的建設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負責,因李坑過去的村規民約頗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覺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難免有爭議,家庭有糾紛,遇到這種情況,宗祠就鳴鑼在申明亭聚衆,村人均可參加評議,對誰是誰非進行公斷,排解糾紛,批評和懲辦違反村規民約的人。

4、通濟橋: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看看旁邊的這兩條溪流。這是李坑過去“十二景”之一的“兩澗流清”。其中一條溪流前方有兩個小石墩,這條就是公龍,石

墩爲龍角。這邊沒有石墩的是母龍,兩條龍在此橋處匯爲一條溪流,構成“雙龍戲珠”的美好寓意。按古時候風水村中兩水相激本來不利,但這裏用通濟橋鎖住,用申明亭鎮住,也就化解了。通濟橋跨度約5米,始建的年代已難以查考,不過最後一次維修是在250年前,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石拱橋。

5、銅綠坊:“銅綠坊”建於清代中葉,主人李聘如是在安徽蕪湖經營銅綠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稱他的故居爲“銅綠坊”。銅綠坊仿官廳建築風格,在大門後另外設置了一座儀門,當地稱“中堂門”,平時中堂門關閉不開,常人一般從兩側出入,如有達官貴人光臨,則打開中堂門迎接。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銅綠”。“銅綠”的化學名稱叫“緘式碳酸銅”,是一種有毒的綠色晶體,可做殺蟲劑。古代製取銅綠的方法很特別,用糯米蒸成飯,裹在銅上,時間一長,飯黴爛,剝下來銅的表面上就生成銅綠,然後刮下來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學元素製成。

各位遊客,我們再來看看着這座宅子的內部擺設,在婺源屋內的擺設是很有講究的。我們看這中間是一個高高的馬頭座鐘,左右兩邊,一邊是花瓶,一邊是鏡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靜,終身平靜”

6、李書麟故居:這幢民居是“八字門”,別具一格,並正對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門前這扇牆壁,又稱爲蕭牆。,一般是建在院子裏的。但在婺源,蕭牆都建在門外,因爲本地人以天爲院子,以門前山水爲院子,所以把蕭牆建於大門口。蕭牆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擋風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書寫着?福?字意味着“開門見福”。這幢民居建於清朝同治年間,門樓上的雕刻也很精細,進入房子內部後,大家可以發現這個條案與衆不同,特別長,有4米多長,這在婺源現有的古建築中可算是罕見的,此外,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個戧角,四個天井,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房子主人的富有

7、魚塘屋:這是一所不知名的書齋,村子裏的人都叫它魚塘屋。從風格看是明朝建造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磚鋪成,當地稱?金磚鋪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鋪地;二是採用木柱礎,不象後來的房屋一律採用石礎;三是隔扇很樸素,格心用橫直櫺子,沒有雕似。連着它的是南宋武狀元李知誠故居的後花園,園內有一個石砌的魚池,用青石板將周圍圍住,繞池的小徑以塊石鋪墊。池內的魚就是婺源的四大特產之一的荷包紅鯉魚,池水與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這邊是花壇,花壇中的這棵紫薇樹,相傳是李知誠親手栽種,算起來樹齡已有800多年了,當年茂盛是樹幹胸徑有0、4米,經一次雷擊後現雖只殘存半邊,但每年都回新枝萌發,紅花滿樹。旁邊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樹,樹幹上長滿靈芝,使人覺得這裏充滿了靈氣。

8、蕉泉:各位遊客,我們眼前的這眼泉水叫“蕉泉”。這眼泉水雖然流量不大,卻一年四季不會乾涸,泉水清澈涼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斷流,蕉泉供應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裏這是他們的救命泉。這眼泉水是從石縫中流出來的,在這有帶還流傳一個神化故事。傳說,李坑村曾有一個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張天師的弟子,天性聰悟卻心術不正。相傳張天師養着幾條小龍,李祈福趁他不注意悄悄地偷走了一條,回家養在墨盒裏。張天師聞訊趕來索要,李祈福反問他龍是什麼顏色,張天師說是黃色的,李祈福說:我這裏有條黑龍,沒有你的黃龍。張天師無奈,就把這條龍送給了他。龍養在墨盒裏越來越大,終不是辦法,李祈福就想爲它找個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來到這裏見這石壁上有水滲出,便拔劍直插進去,頓時縫中流出清澈泉水,他一興奮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個洞,他趁勢往地上一坐,坐出一個大陷坑,水不斷流入坑中,形成這個水池。李祈福把龍養在池中,張大以後不斷興風作浪,騰雲是尾巴一掃把附近的這些房子的馬頭牆全剷平了。大家看,這一帶房子都沒有馬頭牆。李祈福聽到村民怨聲連連,於是把龍帶走了,最後把它放入浙江開化的一條江中,至今這條江仍叫烏龍江,而蕉泉也因爲曾養過龍,成爲古時候人們求雨必拜的地方。

婺源導遊詞 篇11

各位團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現在由我來擔任大家的嚮導,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名叫××,大家可以叫我小×。希望這次暢遊攬勝,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爲了使大家對婺源有個大致的瞭解,我首先介紹一下婺源縣的情況。

婺源的“婺”字使用的地方太少了,不好讀,又不好寫。在一段時間裏,人們沒有記住它。如今,旅遊興起,“婺源”光彩燦爛,在人們的生活裏,它有着重要的位臵。

婺源,位於贛東北,與皖、浙兩省交界的綠色明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的典型江南山區縣。東臨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鎮、北枕旅遊勝地黃山。南接道教三清山。全縣面積2947平方公里,16個鄉鎮、一個街道辦事處和一個生態工業園區,總人口36萬。 婺源是傳統的綠茶產地,被稱爲“茶鄉”。旅遊興起,因境內山川秀麗,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被外界譽爲“中國最美的鄉村”。

婺源歷史悠久,商州屬揚州之域,春秋爲“吳楚分源”之地。 唐開元20xx年(740年)建縣,原址是在清華鎮,後遷至玄高鎮,也是現在的紫陽鎮。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這裏文風鼎盛。名人輩出,自古有“書鄉”美譽。是中國着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國近代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自宋至清,全縣中進士有550餘人,仕宦2665人,歷代文人學士留下的着作3100部,其中有172部選入“四庫全書”。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紫陽鎮,是婺源縣城的所在地。紫陽鎮原名是玄高鎮,它三面環水,一面依山,風景秀麗,又稱爲蚺城。紫陽,是南宋着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別號。朱熹的祖居就在縣城的老街上,至今還留下有虹井傳說,據《婺源縣誌》記載:宋紹聖四年1097年朱熹的父親朱鬆出生的時候,井中氣吐如虹,經日不絕,到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的時候,一道紫氣貫井而出,故而得名“虹井”,大家都覺得紫氣東來是非常吉祥的兆頭,所以朱熹也將紫陽作爲自己的別號,而且在朱熹死後的第九年也就是嘉定二年1209,皇帝賜朱熹的諡號爲文公,嘉定五年12XX年朱熹的《四書集註》被列爲國學,鹹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下詔,賜朱熹故里婺源爲“文公闕里”,所以朱熹雖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將婺源做爲自己的祖籍地,朱熹一生中兩次專程回婺源祭掃祖墓。

我們車子行駛的這條路叫婺溪路,從此處去往屯溪,黃山十分便捷,才120公里。景婺黃高速公路通車後只有74公里。這裏是婺源旅遊集散中心,是婺源文化旅遊標誌性建築,佔地面積78.1畝,具有旅遊信息,旅遊交易,旅遊宣傳,旅遊諮詢和旅遊產品形象展 大家看我們左手邊的這棟徽派的仿古建築就是我們婺源縣博物館,婺源縣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婺源博物館創建於1953年,XX年向社會免費開放,婺源博物館也被人們稱爲“中國縣級第一館”,它的館藏文物的數量和珍貴。在中國的縣級博物館是首屈一指的,它的館藏各類文物達一萬餘件,等級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更不乏東漢陶權、明代鎏金百花金蓮炬、鈿翠象牙座屏、歷代名家名人字畫等諸多珍貴文物。XX年時任中共親臨婺源縣博物館視察,對館內藏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現在我們經過的這座學校是江西省婺源茶葉學校,創辦於1939年,XX年上饒職業技術學院在此成立分院,是一所培養旅遊和茶葉方面專業人才的技術學校,說到茶,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們婺源的四大特產吧,婺源的四大特產是四種顏色:綠、紅、黑、白。綠說的就是婺源綠茶了,婺源綠茶唐載入《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以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的優良品質,被美國《茶葉全書》贊爲“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婺源的氣候條件也是綠茶優異品質形成的先決條件,婺源地處亞熱帶,具有東亞季風的特點,屬於溫暖溼潤氣候區。爲茶樹提供了繁茂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茶樹的生長和三大因素有密切的關係。那就是“溫度、水分和陽光”。1、溫度:婺源的溫度平均爲18—30攝氏度.而且晝夜溫差大,白天氣溫上升慢,晚上氣溫下降快。而這個特點十分利於茶樹幹物質積累。 2 、水分:婺源年降水量達1821毫米,特別是4—6月份又是雨季,佔了年降水量一半,這時也是採茶的季節。 3、陽光:茶樹是耐陰作物,但陽光不足或者過於強烈,都會影響茶樹的生長和發育,而降低品質。婺源的茶園達多分佈在山谷之中,峽谷幽深,林木茂密,爲茶樹起了很好的遮陽作用。有效的減弱了太陽光直射的強度,有利於茶樹生長髮育。 全縣茶園面積達到16.5萬畝。經過多年的努力,XX年產茶16萬擔,綜合了以上的種種,婺源的綠茶分爲三大類。一、茗眉爲代表的芽茶,二、內茶,是抄青茶,俗稱毛茶, 三、精品眉茶。婺源是有機茶生產大縣。在種植有機茶過程中,使用天然綠肥,採用生物或物理的方法防治病害蟲,以自然農耕爲主,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合成農藥、化肥和化學添加劑。在整個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污染的同時,也要完整的保留了茶的清香甘醇的特性。

紅說的是婺源一種特殊的魚,叫中華荷包紅魚,因爲它頭小尾短,背高腹圓,形似荷包而得名,相傳是明萬曆年間,沱川人戶部右侍郎餘懋學帶回婺源的,紅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一道美味佳餚。

白指的是婺源江灣所產的江灣雪梨,因爲果實皮白如雪得名,江灣盛產雪梨還和徽州的歷史文化有關,古時的婺源人出外經商時,就種下一棵梨樹,討個“種梨得利”的好口彩。

說了三種特產或能吃或能喝,最後一種黑就不能吃喝了,它是一種石頭,就是文房四寶中的硯臺,中國四大名硯中的歙硯就出自於婺源,因爲在唐代婺源歸屬於歙州管轄,從而縣產的物產就以州的名字來命名的,歙硯石質細膩,產於婺源的龍尾山,也被稱爲龍尾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