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必背瑤寨的導遊詞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9W

必背瑤寨地處廣東省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54公里的崇山峻嶺中,距韶關市區56公里,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廣東必背瑤寨的導遊詞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廣東必背瑤寨的導遊詞範文

必背瑤寨的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必背瑤寨地處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54公里的崇山峻嶺中,距韶關市區56公里。因有小山形如鱉魚背,故名“鱉背”,英語導遊詞,由於“鱉”字筆畫多難寫,訛爲“必背”。 必背之前16公里處,是黃龍風景區。這裏羣峯滴翠,層次分明,山水如畫,美不勝收。黃龍風景區是石英砂岩的高山峽谷地貌,奇峯、絕壁和怪石形成各種景觀,有黃龍、黃鳳、神女問金龜、酒壺石、筆架峯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 必背瑤寨依山而建,有別致的樹皮房、竹房,依山臨澗的吊角樓別具一格。必背是旅居美國、泰國、法國、緬甸、老撾等地的瑤族發祥地。居住在這裏的6千多瑤胞是瑤族的一個分支,屬過山瑤。瑤區除瑤語外,客家話也通用。瑤胞穿戴自己刺繡的彩色圖案服飾,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傳情示愛。他們熱情好客,用甘甜的瑤山茶、清香味美的竹殼飯和自制的瑤家水酒待客。遊覽必背瑤寨,可欣賞美麗的瑤山風光,領略古老而奇特的瑤族風情。

必背鎮導遊詞範文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必背,原叫“鱉背”,是乳源瑤族自治縣瑤族聚居的一個鎮,位於乳源縣城東北54公里的大瑤山腹地。必背瑤族屬過山瑤,是瑤族的一個分支,隋唐時期從湖南等地遷入。明代以後,因爲災荒和戰亂,必背瑤胞又大批向廣西、雲南等地遷徙,後再流散到東南亞,並輾轉遷移到歐美各國。1984年美國瑤族華僑、華裔代表團曾專程回來尋根訪祖,併到桂坑朝拜了“盤安山公”祖墓。爲此,1986年6月在香港開幕的第一屆國際瑤族研討會,閉幕式就放在必背舉行。據報道,旅居國外的瑤胞約有八萬人。

必背風光十分秀美。在必背鎮,公路和沿路的必背河將景觀分爲兩半。左側高處爲鎮政府所在地,一處經過改造的瑤民新村出現在眼前;右側經過一橋,在木板構建的瑤族風味的樹皮屋、吊腳樓,有巨大的水車、“過山瑤”民俗文化陳列館以及民俗歌舞表演場等,每日由瑤家小夥子和瑤族姑娘爲你表演的瑤族竹槓舞、頂槓、豐收舞和瑤族婚嫁等民族節目。在瑤族接待大樓的會客室正面牆上,懸掛着一幅巨大的瑤族民俗風情畫,必背瑤族風土人情的主要特別基本上都反映在這幅畫上。

在翠綠的鬆杉林中,層層梯田的半山腰裏,掩映着錯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瑤族村寨,瑤族的規模都比較小,少的獨戶或三幾戶一村,多的也不過十戶八戶,幾十戶一村是不多見的。瑤胞的房屋多以杉皮杉木建造的,也有的是以土磚青瓦建築。有的村寨是多間平列的,也有的是“上居下牧”的雙層屋結構,上層住人,下層爲牛欄或豬欄。

必背屬石英砂岩地貌。沿必背河而行,兩岸石峯如刀劈斧削,雄奇險峻,景觀與張家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黃龍寨風景區山峯滴翠,層次分明,風景區兩山相夾,必背河從谷底大大小小的石頭上流過,時而濺起浪花,這裏的鰣魚在唐代時的貢品。必背河兩岸山峯林立,高插入雲,山頂上常年雲霧繚繞。其中最奇特的景點有“黃龍絕壁”、“七步雲巖”、“老虎嘴險峯”、“仙女問金龜”、“酒壺石”等。

民俗傳說

“禁吃狗肉”之俗

歷史上乳源過山瑤一直禁吃狗肉,而且所飼養的豬隻等一律不得變賣出售。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乳源過山瑤幾乎所有的年長者以及凡早期受過封建迷信洗禮的人,如師表、師爺,已取得郎名、娘名、法名等的人均禁吃狗肉。傳說吃狗肉是對祖先的懲罰,肚子會劇痛難忍,直到將吃下的食物吐盡爲止。不知從何時起,禁吃狗肉已成了瑤族一個不成文的法典。1949年建國前的乳源過山瑤寨,不僅家家戶戶養有自己的愛犬,平時進山打獵、外出勞動、放牧等等活動都有自己的愛犬左右相隨。每當節日喜慶、祭天祈福都離不開對傳說中的狗頭王的膜拜和敬仰。直至建國前的20世紀三四十年代,乳源的過山瑤仍對狗給予很高的禮遇。必背公坑等地的瑤民,自己所眷養的狗死後,會將狗用杉樹皮或稻草包實,象人一樣給予土葬。也許是出於對主人的感激之心吧,瑤族人養的狗也特別聽話,每當進山狩獵,狗會使用自己敏銳的嗅覺,爲主人拼命尋找和追趕獵物。放牧時每當牛盜吃禾苗或蔬菜時,狗會主動幫主人驅趕。每當主人遇險,狗會奮不顧身相救或給家人通風報信。解放前,狗救落水孩童、搶救野外受傷遇險的主人等事例不少。傳說,在遙遠的古代,瑤族比較大的祖廟,大都在正中的位置擺放着盤瓠神像。幷且每過一定時間各宗房、成年人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聯族給予祭拜,3年一次或20xx年一次,規模之大,場面之熱烈實在是少有。這種活動一直延續到建國初。

“狗頭王”之傳說

爲什麼看似普通的狗,但在乳源過山瑤的眼裏,卻有着如此高的威望,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流傳着“禁吃狗肉”、“禁止變賣豬隻”等種種傳說呢?

傳說,在遙遠的古代,評王與高王互相征戰,打了幾年均未分勝負。由於高王居住的地方乃是三面環水的三角洲之地,土地肥沃、糧豐人盛。在後來的幾場戰爭中,高王漸漸勝過評王,加上評王的數名虎將均被高王設計謀殺,一時間評王國內危機四伏,高王一連幾次挑戰,評王均沒有將領敢帶兵應戰。無奈之下,評王命人貼出文榜並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許諾:“誰要是敢帶兵應戰,並把高王的首級砍來,本王就將三公主下嫁與他”。幾次重複徵召,均沒有戰將應徵。正當評王感到氣數已盡,末日來臨之時,平時緊跟自己左右,高大威猛的皇宮右護衛犬——盤護(瓠)嘴上叼着皇榜跳將前來,放下皇榜後汪汪直叫,宮內一片譁然,評王更是不知其所以然。愛犬連叫幾次後,又跑出去咬住評王三公主的衣裙不放,評王聽報幡然醒悟,不禁自言自語地問道:盤瓠,你真能夠打敗高王?盤瓠汪汪連叫數聲。評王雖不相信龍犬盤瓠會打仗,但盤瓠身長數尺,高大威猛,眼下無人,也只得一試。於是將令旗擲於地下,並下令給盤瓠以百味美食,食罷,帶領文武衆臣將盤瓠送出宮外。一出宮外,盤瓠捷足如飛,不久即消失在波滔洶涌的茫茫大海之中,遊了七天七夜之後,在第七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就踏上高王的國界,直奔高王城牆。不多時,遇上高王帶着手下在城牆上巡遊。卻說高王與評王打仗數載,早已熟悉跟隨評王左右的龍犬盤瓠,此時見盤瓠直身投來,不禁喜不自禁,笑曰:大國評王有此龍犬,不能畜此(養)之,今來投我國,汝必定敗國也。並說有古人云:豬來貧、狗來富,異物進朝而國必盛。勝(朕)能畜此,是本國興邦之徵兆也。於是下令開城門引盤瓠入宮,賜以美味,愛惜如珠寶,每當坐朝,均令宮女加以特別的護理。不出幾天,龍犬即與高王混得爛熟,高王經常帶着盤瓠遊賞百花行宮。有一天高王酒醉不醒,盤瓠思念公主心切決定咬殺高王以報評王之恩。於是用鋼牙猛咬高王截取高王頭級,復遊大海,飛奔回朝,復臥評皇宮前。評王聽報大喜,舉國宴三天三夜以慶賀高王被殺、國土之安。同時對盤瓠大加封賞,可盤瓠不依,多次當衆死咬評王三公主衣裙不放。評王不悅,並大聲訓斥盤瓠,臉上盡是難色。此時三公主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心想,反正盤瓠也不過是一條犬,嫁給它也不過做做樣子,又有什麼難呢?倒是父皇在文武百官面前食言,失信於民,這可是一件大事。於是當即悄悄向父皇進言說:“父皇言既已出,不可收也,食之於人,可失天下之大事也。且盤瓠只是一條龍犬,做做樣子又何妨。”評王見自己的女兒如此通情達理,更感到難爲情。但爲不失信於天下,評王只得按公文的意思,當衆許諾將三公主下嫁給盤瓠。此話一出堂下譁然,此後盤瓠與三公主便形影不離。正當評王費盡心思思考如何挽回面子之時,奇蹟再一次出現。原來盤瓠白天是一條殷勤的龍犬,夜晚下半更卻變成一個相貌英俊的美男兒,就連三公主自己都看呆了。驚喜之餘,公主急忙悄悄告訴父皇和母親。起初誰也不相信,經過數次探實,評王此時才明白盤瓠爲何能夠獵取高王首級,不禁大喜。認定盤瓠乃神靈之化身,再也不敢怠慢,不日即爲女兒舉行了一場隆重而又特殊的婚禮。婚禮結束後,爲保皇帝尊嚴,評王……賞衣錦、白銀數車,兵丁、家奴、工匠過千,囑盤瓠領公主盾入深山,築山而居。數年之後,生得六男六女,盤瓠也漸漸變成一個與常人無異的剽悍男兒。評王聽後大喜,特敕封六男六女爲王瑤子孫,賜12姓,除長男隨父姓盤之外,其餘依次爲黃、包、李、沈、鄧、周、趙、胡、馮、雷、唐。並向天下13省31州發詔書一封,其大意是:“盤瓠子孫,因其先祖助國有功,凡上至三鍬之地,秋毫不犯,萬頃山林任由王瑤子孫耕種,永遠遊山過海營業,描水成田,永無租稅,免身丁伕役。生耕葬死代源流,活命營身(生),庶民毋得涉佔謀奪,官府不得科派需索。”這就是瑤民代代相傳的護身符——《評王券牒》的大意及傳說。此後歷代皇朝每年均照前朝先皇下發相應的榜文,儘管形式千變萬化、榜文大小不一,但內容卻是大同小異。現全國各地瑤族保存的各種不同版本的《券牒》、《榜文》正是不同朝代、不同歷史階段的重要產物,他們都證明瞭瑤族的先祖們爲國家所作出的歷史貢獻,也記載了瑤族的源流、生產、生活等各個不同層次的內容。據說自從評王下發文告之後,王瑤子孫手持《評王券牒》代代得以平安生活,人丁興旺。這種恩賦一直到了金、元時期才遭到徹底的破壞,尤其是到了元朝中後期,統治階級不再將瑤族視爲有功之民族,而是採取了大量的民族歧視政策,大量歧視性的稱謂也出現在元朝的官府文書中,對瑤、苗等少數民族的歧視和敵視在元、明時期達到了歷史的頂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