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導遊詞(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5W

館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中國有四大碑林,而陝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以碑石之多、價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於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歷經9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藝術寶庫。該館藏石3000餘方,現展出的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請大家盡情地欣賞一番碑林的藝術精華吧。

館導遊詞(通用18篇)

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羣。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自古孔廟無南門,禮門儀路兩邊開。所以孔廟的門開在東西兩側,西門稱禮門,東門稱儀路。走進去之後映如我們眼簾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氣坊,它是在明萬曆年間有皇族資助400兩黃金建造而成。北邊有兩個半圓形的水池,是孔廟特有的建築。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廟特有的建築,叫櫺星門。中門刻有“文廟”東門刻着“德配天地”西門“道冠古今”。在當時,進櫺星門有嚴格的規定,祭孔活動時,只有主祭最高官員才能由中門出入。門內有4根華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門戢門的東側的鐘亭裏陳列的是景雲鍾。它鑄造於唐睿宗景雲年間而得名。它用青銅製成,上面有唐睿宗書寫的銘文。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我們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新年鐘聲就是以景雲鍾錄製的。與鍾亭位置對應的馬亭裏有另一文化瑰寶——大夏石馬。大家看這匹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興6年。。大將軍”等字樣,它和景雲鍾都屬於國寶級文物。

大家擡頭遠遠可以看見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兩個大字的燙金匾額,匾額出自清代愛國志士林則徐之手,是他在鴉片戰爭之後,被革職戍邊新疆伊利時,路徑西安時所寫的。

接下來我們看見的這塊石碑是博物館內形制最大、最華麗的《石臺孝經》。《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編撰的講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爲此碑作釋作序並書寫,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來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所以此碑顯的是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稱。

下來請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陳列室參觀,這裏展示的是《開成石經》。“開成”是因刻成於唐文宗開成年號,“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包括孝經,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粱傳,論語,爾雅,孟子)這些書都是古代文人學士必讀之書,由於古代印刷術不發達,所以將經文刻到石頭上作爲範本供人們校對。《開成石經》由114塊碑石雙面組成,共計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經書,清代又補刻了《孟子》一書,合稱13經。中國歷史上曾組織過7次經籍石刻,只有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時代又早,史料價值極高,於是,人們稱其爲“世界上最厚最重的書籍”。

參觀完了開成石經之後,我們就來到了第二展室,這個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書法毫無關係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通碑是唐朝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一個見證,。“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泛稱。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脫裏派的中國稱呼。此碑記載了景教的教規,教義,教旨。更難能可貴的是用古敘利亞文記載了景教徒再中國的活動和一些教徒的名字。爲研究中國古代同歐洲,中亞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在它的拓片傳入國外後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據說現在已經有了好幾塊景教碑的複製品,但真品還是在我們的西安碑林博物館。

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顏氏家廟碑》,顏真卿不但書法瀟灑流暢,爲人也是堅貞不移,剛正不阿。《多寶塔碑》是顏真卿44歲時所寫,是留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風格,。《顏氏家廟碑》是他73歲時寫的,書法造詣到達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的書法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請大家看這邊的這《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它也是我們碑林“最貴”的一塊碑了。懷仁和尚將王羲之的墨跡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爲玄奘撰寫紀念碑文深以爲榮,由因唐太宗特別推崇東晉王羲之的行草書,於是他就從320xx年前王羲之遺留的墨跡中搜集字句,爲了補齊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國張榜重金徵集,前後花了20xx年,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因此,集字碑也稱“千金碑”。

好,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第三陳列室,它主要向人們介紹書法的演變史。在這一展廳裏,我們可以看到自漢代到宋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源流的書體碑石。大家可以通過比較,來領悟書法的發展演變脈絡。

大家看這通曹全碑它是我國著名的漢代書法名碑也是漢隸的精品。是陝西合陽縣縣令曹權集資修建的。它體現了我國隸書的特點“蠶頭燕尾,一波三折,蠶不雙涉,燕不雙飛”。也是國寶級文物。

接下來大家來看這兩通碑,分別是張旭的《肚痛帖》和懷素的《千字文碑》,他們是草書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書。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特別是張旭他爲人豪爽,嗜酒如命,經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後爲求盡興竟然用自己的頭髮蘸墨來寫字,瘋瘋癲癲的,因此也被人稱之爲“張癲”。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四字一句對偶壓韻,便於記憶是我國兒童的啓蒙讀物。

穿過着道門我們就來到了第4陳列室。再這裏我給大家介紹幾塊比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這是清代馬德昭《魁星點鬥圖》此圖以儒家修養的標準“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字組成魁星形象,左手託硯,右手執筆,一腳翹起託一“鬥”字,一腳立“鱉”字上,取魁星點鬥獨佔鱉鬥之意。形象生動,拼字巧妙,是文字遊戲之作。

清《關帝侍竹圖》圖中有一竿風竹和一竿雨竹,仔細看此圖由竹葉組成五言絕句一首:“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此詩圖實爲當時文人附會關羽而拼組的文字遊戲之作。

最後,在後面的3個展廳當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時期之間的一些詩文碑石。大家可以參觀一下。

各位遊客我們碑林博物館不僅是因爲“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藝術也是馳名海內外的。接下來我們來到的便是石刻藝術博物館了,石刻藝術博物館建於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陝西各地的西漢至唐代的石刻70餘件,分爲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大類。

由於時間關係再這裏我只給大家介紹以下這兩個石刻藝術的代表作昭陵六駿和老君像。

昭陵六駿,相傳由著名的畫家閻立本所作的。營建昭陵時,詔令立昭陵六駿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戰功外,也對這些曾經相依爲命的戰馬的紀念,並告誡後世子孫創業之艱難,六駿採用高浮雕手法,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儀神地表現出戰馬的體態、性格和戰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的場景。它們分別是(白蹄烏,特勤驃,颯露紫,青騅,什伐赤),由於他們過分的精美,其中颯露紫和拳毛瓜兩駿馬石刻於1920xx年被以美國人勾結封建軍閥盜運美國,現存於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六駿經過了10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他們的造型依舊健美,神態逼真,是唐代傑出的藝術珍品之一。

老君像,這座老君像原來位於西安酈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創始人,當時統治階級們爲了維護自己的政權,推崇道教封老子爲創始人。據說這座老君像是安祿山爲了取悅李聾基讓人用漢白玉雕刻而成,採用了圓雕的手法,既細緻入微有自然生動,也是屬於國寶級文物。

好了各位遊客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到次結束了,如果有興趣您還可以參觀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參觀能給您帶來藝術的啓迪,知識的收穫。

館導遊詞 篇2

“啊,太熱了,還有多長時間才能進去呀!”我雙手叉腰,急得直跺腳。大約過了兩個小時,我們終於走進了合肥科技館。

“哇塞!好壯觀,好漂亮呀!”我大聲歡呼着,心裏充滿了好奇。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飛機模擬駕駛”,我飛奔到那兒,拿起小飛機就開始玩。咦?怎麼飛不起來?這時,旁邊的阿姨告訴我:“這可不是普通的飛機,它沒有遙控器也能飛起來,只要心靜就可以讓飛機起飛了。”我慢慢的靜下心來,把飛機往上拋去,我本以爲飛機肯定會“粉身碎骨”,但奇蹟發生了,它竟然漸漸地起飛了。世界上竟還有這樣的事?

我們來到了二樓。那裏真是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歡的還是“齊心協力”這一項。這是由八個人才能玩的一個項目,我看這遊戲挺簡單,就準備上去試一試。當這鐵球滾到我面前時,我覺得這肯定難不倒我,誰知,這鐵球太重了,我一點也推不動,害得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動一點點。我累得氣喘吁吁,上氣接不上下氣,一口氣喝掉了整整一瓶水!

之後,我們來到了傾斜屋。我一走進屋裏,就感覺整個地球突然一下翻了過來,整個人靠着牆走,頭昏眼花。這段路其實並不遠,可是,對於我來說,就像過了一個世紀那樣艱難,那樣漫長。

哇!這個合肥科技館真是太有趣太好玩了!在這裏讓我懂得了許多科學原理,讓我在快樂中不斷地增長知識,這才叫“在快樂中學習”啊!

館導遊詞 篇3

陝西曆史博物館是位於陝西西安市內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 被譽爲“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曆史博物館是展示陝西曆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陝西曆史博物館建成後,集中珍藏陝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餘件。大多爲漢唐文物,對於看慣了明清文物的愛好者來說,是一大特色。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爲陝西古代文明,以歷史進程爲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館內設有現代化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 西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豐富。陝西曆史博物館建成後,集中珍藏陝西地區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餘件。

比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青銅器、唐代墓葬壁畫、歷代陶俑、歷代陶瓷器、歷代建材、漢唐銅鏡、金銀玉器、歷代貨幣。

青銅器: 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爲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

唐代墓葬壁畫: 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地區25座唐墓裏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歷代陶俑: 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

歷代陶瓷器: 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祕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 藏品時代上起兩週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製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築構件。

漢唐銅鏡: 造形多樣,圖案精美。有些還鑄刻着吉祥語句。 金銀玉器: 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其中如西周玉製禮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鳥、西漢皇后玉璽、金銀竹節銅薰爐等,均屬舉世罕見的精品。

歷代貨幣: 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還有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館導遊詞 篇4

緝熙樓的一樓西側,是溥儀的第三位妻子——譚玉齡的生活區,主要包括臥室、書房、客廳和衛生間。婉容被打入冷宮後,爲了懲罰她,也爲了宮中有個必不可少的擺設,1937年,溥儀派人從北京選了一位國中生——時年17歲的譚玉齡入宮,並將其冊封爲祥貴人。譚玉齡性格溫柔賢惠,對溥儀關懷備至,體貼入微。有時溥儀遇到不順心的事,對她大發脾氣,甚至撕破她的衣裳,她卻從不動怒,而且還勸慰溥儀,爲此深得溥儀的寵愛。下人們經常可以聽到二人在譚玉齡的臥室內說說笑笑。西側的笑影,東側的淚人,鮮明地映照着緝熙樓這個與外界幾乎隔絕的世界。由於譚玉齡從北京來到長春途中,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百姓的欺壓,在平時的言談中對日本人的不滿時有流露。1942年譚玉齡患病,溥儀請來中醫診治,認爲是傷寒,但是屢次服藥均不見效,便又請西醫爲其診治。這樣,譚玉齡的病經溥儀一會兒溫補,一會兒又涼功的折騰下,不但沒有任何起色,反而日益嚴重。後經吉岡安直推薦,請來了滿鐵醫院的日本醫生——小野寺院長爲其治療。小野寺認爲她患的是粟粒結核症,爲其打針、輸血,忙個不停。後來,吉岡安直找小野寺在勤民樓內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等他再進入緝熙樓,爲譚玉齡注射了一針後,不到第二天天明,譚玉齡便死去,年僅22歲。關於譚玉齡的死因,如今已成爲難解之謎,但溥儀始終認爲她是被日本人所害,以致於在後來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大聲控訴“譚玉齡是被日本人殺害的!”。爲了紀念譚玉玲,溥儀在她的照片背後寫上“我最親愛的玉齡”幾個字,並將照片連同她生前剪下的指甲和一縷青絲一同裝入莊士敦送給他的鹿皮夾內,一直隨身珍藏。溥儀還追封她爲“明賢貴妃”,爲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按照“大清會典”規定的貴妃喪禮之格,在西花園的暢春軒搭起靈棚,由和尚、喇嘛輪流爲其誦經超度亡魂,21天后出殯,72名槓夫擡着綠色棺罩罩着的金棺,在“執事”、送殯隊伍的簇擁下,由皇宮到達停放靈柩的護國般若寺boruosi。溥儀命人在靈柩的周圍擺放了譚玉齡生前最喜愛的、當時僞滿皇宮所獨有的君子蘭。這些花卉,經和尚們的精心培育,漸漸成了君子蘭中的名品,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並被稱爲“和尚頭”。而譚玉齡的屍體,在護國般若寺一直停放到僞滿垮臺,溥儀才命族人將其火化並把骨灰帶回北京。如今,譚玉齡的骨灰幾經輾轉,現由我院收藏。

緝熙樓的參觀到此結束,請諸位隨我去同德殿參觀。

館導遊詞 篇5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讓人看上一眼就喜歡。暑假裏,爸爸媽媽帶我去北京參觀大熊貓,真讓人興奮!

我和爸爸媽媽買了票,走出擁擠的隊伍,進了動物園就直奔熊貓館。

這兒可真大,而且種的都是大熊貓愛吃的東西——竹子。我們走到一處標有大熊貓圖案的地方,進去一看,哇!是可愛的大熊貓,它正坐在地上吃竹子哩!它的身體胖胖的,圓圓的白肚皮,毛絨絨的耳朵,最有趣的是它的特大號“墨鏡”,短短的尾巴就像一個小雪球,可愛極了!

突然,我看見大熊貓在舔一個白色的東西,我很奇怪那到底是什麼呢?我帶着疑問找到了飼養員,才明白原來大熊貓吃的是冰塊。大熊貓的生活溫度是17~25攝氏度,如果天氣溫度發生變化,飼養員會及時把它送到獸舍內休息,吹空調、臥冰塊、吃冰棍。“人工增雨”各種避暑良方都會用上的,簡直比我的生活還要好啊!

你知道我們的國寶爲什麼叫大熊貓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它的臉長得像貓,可本質是熊,人們就給它起名叫貓熊。其實熊貓是錯誤的讀法,這一錯因是怎樣造成的呢?以前四川重慶北碚博物館曾展出過貓熊標本,當時報刊的橫標是從右往左讀的,而記者誤寫成熊貓,人們就這樣說習慣了,糾正也很難,所以現在人們就都叫它熊貓了。這真是太奇妙了,原來大熊貓的名字是這樣由來的呀!我喜歡我們的國寶——大熊貓

館導遊詞 篇6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位於茨坪西坡中段,始建於1959年,爲紀念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而建,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標“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由朱德同志1962年3月重上井岡山時題寫,博物館建築古樸莊嚴,具有明顯的民族風格。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內珍藏革命文物6324件,文獻資料5000餘份,歷史圖片4000多幅。此外,還珍藏着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視察井岡山的照片和題詞,紅軍戰士重上井岡山的電視記錄片以及一批全國社會各界著名人士的書畫墨寶真跡。此外,還負責管理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的舊居和黃洋界保衛戰遺址等革命舊址。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佔地17820平方米,主體建築爲四層框架結構,總建築面積20xx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8436平方米。新館在陳展方式上,追求與建築風格和環境氣氛的統一協調,力求通過現代化的展陳手段和豐富的表現形式,採用大框架、立體版面,集中形象地宣傳、展示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的大量珍貴文物、圖片、資料。全部展廳共分爲“序廳”、“黃洋界保衛戰”、“紅軍洞”、“挑糧上山”、“八角樓的燈光”等19個場景。

序廳的總體設計基調大氣、簡潔、明快、莊重,是一個結合大型場景復原、繪畫、仿真雕塑和多屏影像演示的綜合性表演項目。走進場景中的觀衆,彷彿置身於會師廣場前的龍江書院,兩支隊伍人潮涌動,向廣場中央跑去,朱、毛會師的歷史瞬間形象的展現在觀衆面前,現場感極強。

紅軍洞復原了一個幽奇深邃的山洞,二條飛瀑傾斜而下,水花四濺,兩側怪石嶙峋,奇峯突兀。觀衆穿梭其中,如同進入了一個時空隧道,彷彿回到了80年前的井岡山。

挑糧上山部分,場景以井岡山風光爲背景,山間小徑,大樹濃蔭,遠處的山崗,樹下毛澤東、朱德利用小憩間隙與戰士們親切交談。此場景還設置有自動拍照功能,遊人只要坐進場景中,投幣一元,即可得到一張與場景的合影照片,不要錯過。

1920xx年,毛澤東在茅坪的八角樓和茨坪等地,寫下了《井岡山的革命鬥爭》和《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兩篇光輝著作。“八角樓的燈光”部分等比復原了當年的八角樓,動態演示了毛澤東、賀子珍在八角樓生活工作的情景,真實再現了一代偉人的風采,令人讚歎。

館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鄭州海洋館。我是鄭州海洋館的講解員__X,今天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參觀,遊覽,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爲您打開一扇探索神祕海底世界的窗口,能夠將您帶入這個美麗多彩的水下世界。預祝大家參觀愉快!

現在大家來到的是淡水館,也可以說是“長江”流域的一個縮影。長江――全長6300公里,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的第三大河。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峯——海拔6221米的格拉丹東雪山,它由西向東流經我國11個省、市、直轄市,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以長江水系景觀作爲背景,也正是鄭州海洋館內設淡水館的用意,因爲人類要真正瞭解海洋,就必須從我們身邊的江河湖泊開始,長江不僅在空間地域跨越了我國西東,其水系蘊涵豐富的漁業資源更是令人稱奇,水系內的淡水魚已知的就有274種,佔全國淡水魚的39%,是天然的淡水魚種羣資源庫。

每當春天來臨,萬物復甦,溫暖的陽光照射在青藏高原上,格拉丹東雪山漸漸消融,雪水彙集成清澈溪流潺潺流下,形成一條奔騰的大河從世界屋脊上傾瀉而出,飛流直下的瀑布跌落在深潭中激起了層層水花,發出雷霆般的聲音,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幅長江源頭瀑布的壯美畫卷,共同感受它的磅礴氣勢。在這潭水中生活着長江上游典型的冷水魚,它們終年生活在15攝氏度左右的水域中。由於整個山體岩石的色調都比較暗淡,水潭中一尾尾明黃的色彩特別吸引大家的目光。這種渾身金黃個頭適中的魚叫做金鱒,在它身體兩側從頭到尾貫穿着一條色澤豔麗的紅色條紋,使它在水中游動更顯得婀娜多姿而富於變幻,但這條紅紋並不是它與生俱來的,只有當他進入到成熟期後纔會出現。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這個池中的金鱒幾乎每條身上都有這條紅紋,這證明它們都是一些“成年魚”了。陪同在金鱒身旁遊動着的體色青灰的魚叫魟鱒,和金鱒同屬鮭科。

穿過陡峭的山崖我們進入了長江上游的高山景觀,這裏看到的魚叫做鱖魚,它們有着一張十分誇張的大嘴,但是身上的鱗片卻十分細小。鱖魚喜愛安靜,生活在緩流中及溪流的底部,大家可以發現鱖魚是側臥在水中的,您千萬不要當它已經死掉了,其實它在休息,只不過睡姿比較特別。現在請大家轉過身來,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生機盎然的東南亞熱帶雨林風景。

我們暫時離開長江流域來觀賞一下東南亞熱帶雨林的淡水魚。在池底遊動的這種藍色的魚叫做藍鯊,別看它外表很兇猛酷似鯊魚,其實它生性非常膽小,所以要藉助兇猛的外表來保護自己不受其他魚的攻擊。它只是魚類的一種並不屬於鯊魚。那種白色的就是白鯊。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種背部突起的魚?它叫做弓背魚,在它的腹部整齊的排列着幾個黑圈,一般數目在七個以上,因此又有人稱它爲七星刀。這種魚的斑點排列每尾都不相同,身體左右兩側數目也不同,這個現象在其它魚類中非常罕見。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種魚叫做“紅招財”,有招財進寶之意。另外池中還放養着體色如老虎斑紋的泰國虎和尾鰭分開的泰國鯽魚。

讓我們繼續前行回到我國的長江流域。現在大家看到的是長江流域的溪灘景觀。在這個流域主要是一些鮎魚,大家可能覺得這些鮎魚很相似沒有區別,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水池中有口大如布袋的大口鮎,長着4對觸鬚的鬍子鮎以及尾鰭分開來的美國叉尾鮰。特別是體色潔白如玉的金絲鮎,它水中游動起來宛如迎風飛舞的一條玉帶。在這羣黑色鮎魚中更顯得婷婷玉立,格外的不同。其實它是黑色鬍子鮎的白化品種。鮎魚科類的魚大多數生活在水底,喜歡夜間活動。

各位遊客,隨着路兩邊山勢的起伏,嶙峋的山石出現在大家面前。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步入了長江中風光最爲絢麗的一段——長江三峽景觀。三峽是長江中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全長1922千米,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的瑰寶。在這麼一個山水如畫的人間仙境中究竟生活着什麼水族生物呢?爲了方便大家觀賞,我們將長江縱切,三峽水下的情景一覽無疑的呈現在大家面前。大家現在看到的這種奇怪的魚叫做匙吻鱘原產於美國,又叫太空鱘。它的吻端呈平盤狀伸長,它是不是很像根船漿?或是又像我們平常用的湯匙呢?匙吻鱘吃食時十分的有特點,但它究竟是怎麼吃食的呢?大家可以在X點X分前來觀看匙吻鱘慮食表演。在水池的下層生活着兩種體形巨大的魚類分別是施氏鱘和俄羅斯鱘,這兩種鱘魚相貌非常相似,只不過俄羅斯鱘體色較黃而已。其中俄羅斯鱘和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相似。俄羅斯鱘身上的鱗片已經演化成堅硬的骨板,所以遊動起來顯得十分的僵硬。

走出三峽流域後前面地勢變的開闊起來,在一片煙雨濛濛中一池碧水流向遠方與天連爲一片。現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長江中下游湖泊景觀,這種黑白相間的魚叫做胭脂魚。它們疾馳穿梭在水草間,張開寬大的背鰭,宛如一張張升起的風帆,因此又得名中國帆鰭魚,它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

古樸的茅草屋,木板橋,涓涓水流,一幅典型的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展現在眼前。門前的半畝池塘,一池碧水中生活着五彩繽紛,色澤豔麗的錦鯉。錦鯉是日本的國魚,最早是由我國傳入日本最終在日本發揚光大的。由於其色彩豐富,性情溫和而被日本人民所喜愛並稱之爲“水下活寶石”。在這個池子中還生活着一種淡水生物,請大家仔細的找找看,對了,就是這種很特殊的動物——大鯢.大鯢是一種古老的物種,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有水下“活化石”的美譽。因其叫聲似嬰兒的啼哭故人們又親切的稱它爲娃娃魚.娃娃魚是一種兩棲動物,既可在陸地爬行又可以在換氣以後潛入水中.它習慣生活在山間溪流底部,並用四肢爬行或用尾部遊動.再看它的頭部可以說除了一張大嘴什麼也看不到了,因爲它的眼睛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早已退化成了兩個小洞,並且十分怕光喜歡呆在灰暗的環境中.娃娃魚的壽命一般在50歲左右,現在大家看到的這隻娃娃魚30多歲了,已經步入了老年期,希望它能在海洋館安享晚年。

各位遊客請跟着我穿過小木橋繼續前行.我們面前的這個石門雖然是人工砌造的,但是您一旦穿過它便會和我一起走出國門.進入到了亞馬遜熱帶雨林景區。亞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我們面前的這個情景畫叫“被雨水淹沒的森林”,由於亞馬遜每年雨量充沛,再加上其源頭安第斯山脈冰雪消融時帶來的大量水源,使得熱帶雨林大部分時間都被水淹沒着。在我旁邊的這棵樹,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根和木板很相似,因此叫做板根樹。由於它生活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爲了爭取到足夠的陽光它只有不停的向高處生長,而長時間被水浸泡使得它只有擴展根部才能聳立。現在池子裏的這種魚叫做神仙魚,長着長長的絲狀背鰭,遊動起來顯得非常飄逸,逍遙自在,很像我們神話傳說中的神仙。要它身邊胖胖的尤如皮球一樣的那條魚是金皮球瑪麗,銀色的是銀皮球瑪麗。

請大家繼續前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這尾魚,體格壯碩,有着帝王的風範,這就是帝王三間。此魚屬高檔熱帶觀賞魚的一種,別看它儀表堂堂,卻性情非常兇猛,而且食量驚人。再看這尾是銀龍,它通體閃爍着銀白色的光芒,有着長長的觸鬚,就好像神話故事中的水中龍王一般,有着高貴氣質和博大的胸懷。銀龍食量很大,但在產卵期間會停食。雌魚產卵後,它會將卵含於口中,實行口孵,被人們稱之爲“龍吐珠”,小銀龍在長成成魚之前,都跟自己的母親在一起,一旦遇到外來的侵犯,小銀龍就藏進母親的口中,危險過後母親又將它們吐出,這種現象人們用了一個成語來形容它,叫“吞吞吐吐”。這條尾鰭紅紅的叫紅尾鮎,紅尾鮎長着3對長長的觸鬚,頭大嘴大,很討人喜歡,性情溫順,人們又稱它紅尾貓。在這個場館中,我還要特別向大家介紹在我們身旁的這棵樹,雖然它身上已傷痕累累,卻在乾枯的枝頭吐露出嫩綠的新芽,以綠色向我們證明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它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使人們爲之讚歎,因此被我們全館工作人員稱之爲生命樹。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眼前這棵胖乎乎的大樹呢?它生長在西非稀樹草原,名叫猴麪包樹,因爲它的果子又圓又長猴子特別愛吃,所以而得其名。猴麪包樹生長在非洲的熱帶沙漠中,那裏一年中有8至9個月乾旱無雨,爲了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猴麪包樹的大肚子樹幹就成了一個“貯水庫”,在雨季時裝上滿滿一肚子水,然後很快開花結果,到了乾旱季節它落光身上的全部葉片,肚子中存貯的大量水分足夠它喝一段。不知大家注意到剛纔我們介紹過的淡水魚了嗎?它們的體色都比較單一黯淡,但是這個池子卻令我們眼前一亮,豁然開朗。這些魚叫地圖魚,地圖魚的體表佈滿了不規則的花紋,粗看像一副區域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地圖魚的體形肥而短,加上它貪吃成性,食量很大,所以人們又稱它豬仔魚。這種身上長有老虎一樣花紋的是花老虎,花老虎性情兇猛,進食非常迅速。

這種體色爲黑色,全身分佈着斑點的魚叫雀鱔。其性情兇猛,喜歡食小魚。雀鱔具有輔助呼吸器官,當氧氣不足時可浮出水面直接用嘴呼吸。這邊的是長嘴雀鱔,魚體修長,長滿牙齒的頜部比雀鱔更長,因此而得名。在這裏X點X分我們將有一場雀鱔掠食表演,歡迎各位遊客屆時觀看。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銀鯧,銀鯧原產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由於其形體和習性與食人鯧及其相似,所以在東南亞一帶又被稱爲“食人鯧”。銀鯧的下頜上翹且發達,牙齒堅固而鋒利,有着極其敏銳的嗅覺,性情非常兇猛,極易受到血腥味和潑水聲的刺激而發起攻擊。銀鯧的體形卵圓而側扁,眼眶後下方至臀鰭散佈着由深到淺的淡紅色星斑,成年銀鯧的體色會隨着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大家可以隨我到這邊仔細的觀察一下,這邊都是銀鯧的成年魚。和銀鯧生活在一起的是海象,海象不是生活在北冰洋裏的海象,而是一種大型淡水魚,它又叫巨古舌魚。它歷史非常悠久,大約在一億多年前就在地球出現了,有一種令人一見爲之傾倒的神祕性。海象最長可以長到4米,在成長過程中,尾部的紅色會不斷加深,看上去儀態萬方,非常美麗。這幅雕塑是印度圖騰,和海象頭部的圖案兩相呼應,勾勒出了亞馬遜河一帶非常逼真的生態環境。

在這邊遊動的五顏六色的小魚,它們都屬於慈鯛科。這邊全身金黃色,背鰭,腹鰭及臀鰭邊緣各有一條黑色邊的魚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非洲王子。這尾藍色的小傢伙的名字是阿里。阿里長嘴狀的臉形是其主要特徵,成熟的魚體呈金屬性深藍色,從吻端直背鰭外緣有一條白色的邊紋,臀鰭呈橘色是其典型的標誌。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進入到了海獸表演館。在這裏大家看到的這些活潑可愛的小精靈,就是海豹。海豹是一種非常聰明的海洋哺乳動物。經過訓練,能爲人們表演多項精彩的遊戲節目,一會我們可以在這裏欣賞到它們的各項表演。

我們說珊瑚礁是地球上個十分重要的生態體系,它擁有非常豐富的生物種類。順着這個樓梯上去,各位遊客就到達我館二樓珊瑚礁生物館。在這裏您可以看到一望無際蔚藍的大海,在礁石上躺着一些五顏六色的海星。海星的學名叫海盤車,因爲海盤車大多長着五個腕,像個五角星,所以又稱之爲海星。這個形狀似饅頭的叫饅頭海星。海星背部微隆,腹部平坦,嘴巴生長在腹部,肛門在背上。大家看!海星腕上長着數目衆多的管足,它靠這些運動器官在沙地爬行,它的撲食方法十分奇特,先用腕和管足把食物抓牢但是並不送到嘴裏吃,而是把胃從嘴裏翻出來,包住食物進行消化,消化後,再把胃吸回體內。海星表面溫文爾雅,卻有個絕招——分身術。只要留1釐米長的腕,就能生長出一個完整的新海星,所以短肢殘臂對海星來說根本微不足道。在海星的附近有一種像菊花的生物,它就是海葵。那種佔地面積比較大一點的我們稱它地毯海葵。地毯海葵是受光線的影響,如果光線很強,它的花會開的很大,就像鋪在海底下的地毯一樣;身體長長的呈橘紅色的,人們稱它爲紅肚海葵。它那貌似嬌豔的“花瓣”的觸手,是專門用來捕捉食物的。觸手上暗藏着肉眼看不見的武器——刺細胞,一些沒有經驗的小魚碰到它的觸手,海葵就會從刺細胞裏釋放出一種毒液,使小魚渾身麻木動彈不得。

海葵便輕而易舉的把它吞食掉。在海葵周圍遊動着一種身體爲暗紅色並且帶有白色條紋的小魚,是小丑魚,又因爲它們喜歡偎依在海葵身旁,伴海葵而居,所以又被稱爲“海葵魚”。小丑魚能分泌出一種粘液,防禦海葵毒液的傷害;海葵呢,也樂於爲小丑魚提供保護,一旦遇到危險,小丑魚就會從容地躲到海葵的觸手叢中。作爲回報小丑魚常常爲海葵清除皮膚上的寄生物,並把別的小魚引誘到海葵的觸手間,這樣,海葵就得到了食物,小丑魚也分享了一份美餐。與小丑魚在一起遊動的還有一種全身濃黑,身體兩側和尾鰭的前方各有一個白點的小魚,叫做三點白。三點白小的時候會與小丑魚一起生活在海葵附近,但長大了以後,三點白身上的白點將會逐漸消失並會離開小丑魚和海葵,自立門戶獨自生活。這是海蘋果,海蘋果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海蔘的一種,它也有許多微小的管足,還有像花朵一樣的呼吸樹,這些呼吸樹都是它用來捕食的觸手。您看它們的動作,一下一下,在嘴巴里進進出出,這是海蘋果在進食。遇到危險時,海蔘會吐出自己的內臟做掩護,自己逃之夭夭。不過別擔心,不用多久又會長出新的內臟。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在水草附進會發現一種很特別的魚,不錯,那就是海馬。它不是我們陸地上的馬,而是一種魚。因爲它的頭長得像馬頭,又生活在海里,因而被稱爲“海馬”。除此之外,它和馬沒有任何親緣關係。小海馬出生時,雄海馬將身軀往前一弓,一隻透明的小海馬就從育兒袋裏鑽了出來,一隻又一隻,雄海馬就不斷的生產着。大家不要以爲聽錯了,確實是雄海馬在生產。原來雌海馬在成熟後,會將尾部伸到雄海馬的育兒袋裏,在裏面產卵,並受精。孵化的任務就交給了雄海馬。小海馬從孵化到出生都和爸爸在一起,有時受到驚嚇,也會迅速回到爸爸早已準備好的安樂窩裏去。

大家轉過這個通道,會看見一些小視窗,裏面是一些比較希奇古怪的魚。在這個視窗裏可以看到白點河魨,大多數人都知道,河豚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魚.我們這裏也要介紹一種河魨,不是河“豚”,而是“魚”字旁一個“屯”字,它們生活在海里,就像這一條.別看它體積小,毒性卻大的驚人.再往這邊看,這是什麼?一隻狗嗎?哦,原來是狗頭魚,你看它爬在那裏的姿態,真像一隻溫順可愛的小狗啊.在河魨中,只有少數是沒有毒性的,狗頭就是其中之一.

這又是什麼?小小的方形的身體?像個小木瓜?它叫木瓜魚.木瓜魚的鱗片演化成了硬邦邦的骨板,硬的可以用來當榔頭.木瓜的皮膜里布滿了毒腺,一旦遭到襲擊,這些毒腺就會分泌出大量的毒液,令襲擊者當即中毒死亡.跟木瓜體形很相似的這條魚叫牛角.爲什麼叫它牛角呢?顧名思義,因爲它頭上長着一對類似牛的犄角.在打鬥時,這對角發揮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牛角大多時候都溫文爾雅得像個紳士.嘴吧小而噘起,吃起東西來一小口一小口煞是可愛。

這個池子裏養的都是一些炮彈魚.這尾漂亮的魚就是鴛鴦炮彈,鴛鴦炮彈披着鴛鴦一樣華麗的外衣,非常惹人注目.外衣的色彩和圖案都很特別,線條大膽誇張,很現代派.人們於是又用了一個人盡皆知的現代派畫家的名字來命名它,叫畢加索.人們懷念一代畫家畢加索的情愫由此可見一斑.我還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性情較溫順的炮彈魚——小丑炮彈,小丑炮彈體色花紋非常醒目,很花俏,象個戲臺上的丑角,丑角是容易被人忽視的,但小丑炮彈卻是魚類中觀賞價值極高的一種,可以說是出盡了風頭.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條魚?是的,它也是一條魚,儘管它看上去跟魚的形貌相距千里,活象一塊古化石,它叫“五角虎”,這是一種完全異化了的魚,它的胸鰭和腹鰭都演化成了類似爬行動物的腳,所以五角虎既會走又會遊.它的體色也很特別,粗糙,不起眼.這樣的長相雖然有損雅觀,卻可以幫助它很好地隱藏自己,不易被察覺.“自我掩護”可以說是自然界中大多數一種本能.

在這邊是一個很大的海龜池,那種最大的海龜是太平洋麗龜,最小的叫玳瑁,它可以說,是海龜中的侏儒,最大的玳瑁也只能長到50釐米。玳瑁的背甲層層疊疊,光澤美麗,像覆蓋在屋頂的琉璃瓦。玳瑁的肉有異味而且有毒,所以不能食用。但它的甲片卻是貴重的藥材,可鎮驚,又是工藝品的原料,可用來製作梳子、眼睛框等等。估計全世界每年有5—8萬頭玳瑁被捕殺,面臨滅絕。海龜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習性,母海龜在每年產卵時會出現一種特別的現象——“流淚”,對此,人們賦予了無限的想象。海龜的眼睛旁邊有一鹽腺,它平時總要通過流淚的方式,不斷的把血液內多餘的鹽份排出體外,這是海龜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對海洋生活的一種適應。而且小海龜的性別並不是由它們的父母決定的,而是視溫度而定,在孵化的這段時間裏溫度高於28攝氏度是雌龜,低於28攝氏度則是雄龜。

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縮影。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北部沿海,由於地處熱帶全年水溫都在20攝氏度以上,最熱的月份超過28攝氏度,它的周圍幾乎沒有河流流入。海水清澈透明,水下光線充足非常適合珊瑚蟲的生長。而珊瑚礁是由這種微小的腔腸動物——珊瑚蟲製造出來的。珊瑚蟲有從海中吸取鈣質製造骨骼的本領,新生的珊瑚蟲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長。生生死死,日積月累,這樣成千上萬年過去了便形成了巨大的珊瑚礁羣。有的露出水面成爲海島,因爲它們像堡壘一樣護衛着海洋,因此成爲堡礁。它是世界最大,最變化多端,也是最美麗、最年輕的堡礁之一,只有50多萬年的歷史。是一顆閃爍着蔚藍色和純白色光芒的明珠。現在看到的這些色彩絢麗、自由自在的魚兒,是珊瑚礁魚裏的蝴蝶魚,爲什麼叫蝴蝶魚呢?那是因爲它顏色亮麗、姿態優雅、美如蝴蝶,所以稱之爲蝴蝶魚。蝴蝶魚既愛打扮,又愛迷惑人。許多種類的蝴蝶魚在尾部兩側都長有“僞眼”——一個黑色的斑點,恰恰和頭部的眼睛遙遙相對,而眼睛卻隱藏在另一個黑斑裏。如果你是一個粗心的鑑賞家,一定會把它的尾巴錯當成頭,因爲蝴蝶魚在海中總是以尾部朝前遊,一旦遇到敵害,它就會以真正的頭部飛快地遊走,使敵人撲空,而自己卻逃之夭夭。首先遊入大家眼簾的是網蝶,這種蝶魚的腹部斑紋像網一樣,尾部有黑斑,是比較典型的蝴蝶魚。再看這條魚,非常的標新立異。你看它全身畫滿了“人”字,真不知道在魚的世界裏是不是也把“紋身”看作一種時尚?這種魚就是人字蝶。大家快看,這就是有着“海洋中的蒙娜麗莎”之稱的月光蝶。月光蝴蝶魚圓圓的身體像個桔黃色的小月亮,一雙黑亮的大眼睛透明澄淨,嘴巴小而噘起,看上去楚楚動人,宛如中國古代的絕色美人。

大家可別小瞧它尖尖的嘴巴,這可是它們在珊瑚礁中覓食的武器。現在看到的這尾魚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冬瓜蝶,而這個與它很相似的是風車蝶。這兩種魚的區別在於風車蝶的條紋是紅色的,也比較寬,而冬瓜蝶的條紋則比較密。這邊還有一種非常具代表性的魚叫黑影蝶。黑影蝶是蝴蝶魚裏體形最大的一種。但是它並不因爲自己塊頭大就蠻橫跋扈。相反,性情非常溫順,處處謙讓弟弟妹妹們。在我國的臺灣海域一帶,有很多的黑影蝶。再來大家一定會問這種是什麼蝴蝶魚?這種不是蝴蝶魚,而是倒吊。它叫做大帆倒吊,這種魚黑白相間,背鰭與腹鰭在遇見危險時會張開,比較像撐滿了的風帆,體形也會感覺很大讓敵人不敢侵害它。這邊還有七彩倒吊大家可能會覺得它很普通,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它背鰭上的顏色非常的多,並且色彩十分搶眼,因此得名七彩倒吊。現在游過來全身灰色的是灰倒吊,旁邊尾鰭上有一個白點的是荷蘭三角倒吊。大家在這裏還會看見一些美麗的魚,全身亮黃,吻端黑白相間像狐狸的頭部一樣有些突起的魚是黃狐狸魚。跟在它旁邊的魚,大家千萬不要誤以爲它也是黃狐狸的幼魚,它是假面狐狸,又稱二線狐狸。給它這個稱呼是因爲它除了渾身的顏色較黃狐狸淡一些,其它的都非常相似。這尾魚就是我們海洋館的標誌——海神仙。海神仙長着長長的絲狀背鰭,顯得非常飄逸。大家仔細看,它臉部的圖案非常有特色,很像我們神話傳說中的神仙。那它是不是也像傳說中的神仙那樣超凡脫俗呢?海神仙的性格非常鬱鬱寡歡,像個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它們一般成雙成對出現,彼此之間偶爾會有爭鬥,但也無傷大雅。在生長過程中,如有一方身遭不測,毫無置疑,另一方也將抑鬱而死。

好了,現在我們來到的是觸摸池。在這裏您可以將手伸進池子裏,親身體會一下生氣勃勃的海洋氣息。這種奇怪的海洋生物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鱟。早在4億多年前,魚類剛剛崛起而恐龍尚未問世,鱟就已經活躍在海洋中。雖然目睹和經歷了地球的無數滄桑鉅變,時至今日,它卻仍然保持着古老的面貌,被人們稱爲“活化石”。鱟有四隻眼睛。前端的兩隻小眼睛用來感知亮度,對紫外光非常敏感;兩側有一對大複眼,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人們發現鱟的複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看起來更加的清晰。此外,鱟還是自然界中唯一的血液是藍顏色的動物。這種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患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還可用它作爲毒素污染的監測。

我們繼續前行,在前方這個視窗裏能夠看到海羽星。海羽星看上去象一叢美麗的海藻,其實它是動物,而且是動物中最古老的一種棘皮動物。海羽星的腕臂柔軟有力,可以上下自由擺動,它就是靠這些腕臂來游泳的。這些腕臂中有纖毛溝,有一種粘液從纖毛溝裏流出來,它靠這些粘液把海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捉住,然後送進口中。和海羽星共同生存在這個視窗裏的還有這種黑色、混身長滿刺的小傢伙,它就是海膽。海膽喜歡棲息在海藻豐富的潮間帶以下的海區礁林間的石縫中,以比較堅硬的泥沙質淺海地帶爲家。海膽笨拙,靠從腹部殼孔中伸出來的管足緩緩地爬行。

這一羣是什麼?它們是蝦魚,又叫刀片魚。身體這麼薄,幾乎接近透明。刀片魚有個非常可笑的特點,大家看它們遊起來頭是朝下的。可想而知,這種泳姿是遊不快的,那麼如果遇上敵害怎麼辦?別急,刀片魚一旦遇上敵害,身子會馬上橫過來,往前直衝,遊速非常快,不過大多時候,刀片魚都隱藏在海膽身上,因爲它長得長而細,像海膽身上的刺,所以和海膽共存不易被察覺。

現在大家進入的是珊瑚礁海景隧道,在這裏大家可以看到種類更多更漂亮的珊瑚和珊瑚礁魚。這叫鹿茸珊瑚,鹿茸珊瑚看上去像一叢叢的鹿茸;像蘑菇的這叫蘑菇珊瑚;紅顏色的叫紅珊瑚。紅珊瑚長的非常奇特,大多數珊瑚骨骼都是白的,而紅珊瑚卻是由內而外的紅。

現在讓我們將視線轉移到魚身上來,它叫狐狸魚,狐狸魚因爲頭部長的像狐狸而得名,它鮮豔的體色是一種警戒。狐狸魚的背鰭帶有劇毒,起防衛作用。哦,這條漂亮的小魚,它叫什麼名字?它叫綠花龍,還有它,它叫雙色龍,它們同屬隆頭魚科。這一科的魚多達500多種,而且各有各的形態和習慣。單以睡覺的姿態來說,有些會鑽入沙中,比如綠花龍;有些則會分泌出粘液作繭自縛,不如鸚哥龍。隆頭魚都有性轉變的現象,並實行“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說,一條雄魚常會和數條雌魚在一起。

這條叫什麼?金燦燦的,真可愛,它叫金錢魚。這種淡水魚,它爲什麼又能生活在海水裏呢?那是因爲金錢魚原本生活的也是一些沿海水域,這些水域因爲臨近海洋,鹽分很高,所以金錢魚生活在海里也照樣能安然無恙,自得其樂。金錢魚因爲長的小巧可愛,深受當地漁民的喜愛,他們親切的稱它爲“金果子”。

在參觀過程中,我覺得很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行走其間的隧道玻璃——壓克力玻璃。壓克力玻璃和普通玻璃相比,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透明度高,二是韌性高,因爲這兩個特徵使得它廣泛用於世界各地的海洋館,包括鄭州海洋館。

在大家頭頂慢吞吞遊過的魚兒,名叫蘇眉。蘇眉的體形較大,人的眉毛長在眼睛上面,而蘇眉的眉毛在眼睛的後面。大家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三條像眉毛一樣的花紋,所以名字也由此爾來。可能有的遊客會說,它長的很醜,不過它卻很溫柔,蘇眉在平時吃飽了的時候,喜歡棲息水地或礁石的角落睡大頭覺,一般不會攻擊其它魚類。

這種非常可愛的魚是刺豚,刺豚是河豚的同類,全身長滿了硬刺,因此又被人們稱爲海中的刺蝟。這些刺是由鱗片演化而成的。平時,這些刺貼在身上,順溜、光滑,一旦遇到敵害,刺豚就會吞入大量的海水和空氣,使身體膨脹,身上的刺也豎起來,像個大刺球。“敵人”一見這樣,哪裏還敢碰它呢?同時,身體一膨脹,它們就能儘快浮出水面,逃離敵害。等危險過後,刺豚就把吞進去的海水和空氣再吐出來,身體又恢復原狀。不過,刺豚也有被“氣死”的時候。這是因爲“生氣”之後的刺豚,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將體內的氣體排出,便會使身體過度膨脹而死。有道是“氣大傷身”,看來小傢伙還是少生氣爲好。

我們還可以在這裏看見成羣的倒吊魚,那麼,爲什麼這些可愛的魚兒會叫這麼奇怪的名字呢?。這種是天狗倒吊,倒吊的共同特徵是在尾部兩側各有一個突起的尾棘,形狀像外科手術刀,所以英文原意有“外科魚醫生”之稱。在打鬥時,倒吊會用尾部鞭撻對方,使對方遭受創傷。倒吊魚的體表糙如砂紙,所以又稱“粗皮鯛”。粗皮鯛中有些種類體色非常鮮豔,就像這種藍倒吊,它們成羣遊動時,忽左忽右,好象有人在指揮閱兵式,十分好看。

大家也許早就注意到這條魚,腹鰭、背鰭都很特別。長的像京戲裏身上插滿小旗子的武生,又像一個披着蓑衣的老漁翁,它是蓑鮋。蓑鮋被人們稱做海中的“毒蠍子”。在它長長的背鰭中隱藏着非常劇烈的毒性。人一旦被蟄就像渾身打了一針毒劑,嚴重時在3—24小時內就會死亡。蓑鮋的毒液是一種由分子量不同的肽,毒蛋白質,各種酶類等物質組成的外毒素。蓑鮋的蛋白毒素能麻痹心肌造成死亡。但是對這種成分加以研究,可以獲得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蓑鮋長着一個醜陋的頭,嘴巴很大,上脣短,下脣長,模樣非常嚇人,所以通常又叫它魔鬼鮋屬於獅子魚科,大多數獅子魚的體內都會產生一種吸力。外出旅遊時,一旦遇到敵害,獅子魚就會發放這種吸力,將幼魚緊緊地吸附在身上,逃之夭夭。所以說,蠍子再毒,爲人父母時還是可敬可愛的。

這些色彩鮮豔且附在礁石上的是什麼呢?哦,原來是地毯海綿。海綿是海洋中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這裏看到的海綿是人爲仿真的,這樣做是爲了給魚類營造更逼真的生態環境,爲遊客取得更好的感官效果。在這裏羣遊的叫妞妞魚,妞妞長的花俏,游泳也很特別。遊動起來好像全身的肌肉都在動似的,特吃力。在魚類學上,稱這種游泳方式叫鱔泳。

在珊瑚礁下面我們還可以看到身體爲藍色體形似炮彈的叫魔鬼炮彈,身體爲咖啡色的咖啡炮彈,還有這邊腹鰭和背鰭皆呈透明狀的玻璃炮彈。幾乎所有炮彈體內都流侵略侵略性質的血液,它們兇狠,貪吃,很令別的魚不齒.很多炮彈魚性情奸詐,慣於僞裝自己..

大家可以繼續往前走,剛剛我們看到的是一些珊瑚礁魚,現在的這些都是一些深海里的鯧魚。身上有三個點的是三點鯧,有身體銀白的巴浪,有身體泛着光芒的金鯧,還有身上長了一些不均勻小黑斑,背鰭和黑鰭泛淡藍光芒的黑尻參。大家有沒注意到在徐徐飄動的海帶?海帶是一種大型的海藻,它也屬於單細胞植物,但是大家這裏看到的海帶是人爲仿真的。它的飄動是因爲水體循環的緣故。在海洋館裏,只有不斷循環整個水體才能保證水質的乾淨,以次確保魚類健康生活。

大家在前面可以看到一些大型的海洋魚類。這些羣遊着的分別是黑拷參和檸檬魚,爲什麼我們不在這裏養一些色彩漂亮的珊瑚礁魚呢?大家猜猜看,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爲這裏生活着一些惡名昭彰的“海洋殺手”——鯊魚。個體小巧的珊瑚礁魚在這裏隨時都有被攻擊的可能。而只有羣遊性魚類,才能避免遭受鯊魚們的殺戮。這種金黃色的魚,大家也許會認爲是大黃魚。但是,如果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它的尾巴上面有一個黑色的斑點,它叫尾斑石首魚,也叫美國紅魚,和我們國產的黃魚同屬一科。上面這羣身體扁扁的帶條紋的是燕魚,燕子的燕,燕魚的體色會隨着心情及環境的不同而改變,改變在眨眼之間就能完成。不僅如此燕魚還特別膽小,遇到危險無路可逃時就會躺在水面上裝死,以此躲避攻擊。燕魚是典型的羣遊性魚類,集體生活既賦予它們的全感,又利於它們繁衍後代。

您在這裏還可以看到一些鯊魚。這條魚的背部有許多褐色的斑點,就像動物園裏豹子的毛皮一樣,它叫豹紋鯊。豹紋鯊是一種卵生的底棲性鯊魚,出生的時候是顆大大的魚卵,經過孵化才成型的。它的尾巴很長,佔整個軀體的2/3,這也使得它看上去越加的溫婉動人!

當然,這裏不僅有豹紋鯊,還有一條更長更大的鯊魚等着我們認識呢。哇!好大的一條鯊魚呀。這條鯊魚叫護士鯊,它長約3米,重200多斤,胃口非常驚人,一天要吃掉20多斤的小黃魚,比大白鯊還會吃。護士鯊因在陽光的照射下通體發光,所以也叫“光鱗鯊”。鯊魚是一種軟骨魚類,骨的韌性極好,在水中能配合潛水員做出各種的造型。令人驚奇的是如此龐大的鯊魚,眼睛卻很小,鯊魚能在浩瀚的海洋中生存下來靠的是靈敏的嗅覺及鋒利的牙齒。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護士鯊身上還粘着一條小魚,這條魚既不是它的小寶寶,也不是它的好朋友,卻奇怪地粘在護士鯊身上讓它帶着它遊動,它叫吸盤魚。吸盤魚背部的第一個背鰭已經演變成了一個橢圓形的吸盤,利用這個吸盤它可以輕鬆地吸在一些大魚、海龜或者鯨的身上,吸在別人的身上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偷懶了,不花力氣游泳了,當大魚在進食的時候,它就在旁邊等着吃點“殘羹冷食”,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吸盤魚在海洋中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成了人見人厭的“懶魚”,有些書上還美其名曰“免費的旅行家”,因爲它無論去哪裏旅行都不用花分文盤纏,只要找到一件合適的“交通工具”就能免費遨遊四海,真是一種再經濟不過的生活方式。這裏還生存着另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海洋生物——黑背瑤。它屬於瑤魚科,又稱爲魔鬼魚。大家可以看到,黑背瑤的嘴巴是長在腹部的,而眼睛卻長在背上,可想而知,讓它去捕捉在遊動的小魚來吃,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呀!現在就好多了,因爲這裏有我們耐心的潛水員可以幫助它,它們可以輕輕鬆鬆就填飽肚子了。

大家現在來到了大視窗前,在這裏您可以欣賞到一些精彩的表演。X點X分有一場人鯊共舞表演(“美人魚”水下詩話表演),望各位遊客屆時觀看。各位遊客從這邊走可以上到二樓民俗館。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海洋民俗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金黃的沙子,小朋友可以在其中挑選自己喜愛的貝殼或者用沙子堆積自己的城堡,盡情的玩耍。玩累的您可以在鯨豚影院小憩一下,通過電視瞭解鯨魚、海豚等海洋生物的生活習性。

館導遊詞 篇8

澳門博物館導遊詞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裡有五棟建於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

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館,展示了當時土生葡人的家居風格;歐式的傢俱擺設和中式的裝璜融洽地共處一室,把當時雙重文化地區內,上流社會的悠閒雅緻表露無遺。

·南灣公園的導遊詞 ·玫瑰聖母堂的導遊詞 ·澳門特別行政區導遊詞 其餘的房子分別用作可容納四百名觀眾的展覽廳、工藝中心、酒吧和葡國民族史展覽館。

剩下的一間成為了現時的餐廳,那裡有一個露天茶座,當你在濃濃樹蔭下品茗時,可能會墮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一百年前,看著一艘艘帆船緩緩駛來,而船上印度人正忙碌地下錨泊岸,準備接收從中國大陸運來的貨物。

館導遊詞 篇9

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武昌東湖邊,佔地4萬平方米。1953年建立。館藏文物近9千餘件,大多具有地方特色。其中較珍貴的有反映湖北地區革命鬥爭史實的實物和領導人的信札、手稿以及照片、報刊;太平天國的紀年武器和城門石刻;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佈告、入城證和一部分文獻。

在歷史文物方面,最突出的是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陶器、青銅器、漆器等,尤以屈家嶺文化、楚國曆史和古代樂器等方面的藏品最爲典型,其中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和隨縣出土的曾侯乙大型成套編鐘極爲珍貴,出土以來一直受到中外學者珍視。

該館建館以來,舉辦各類陳列展覽近百個,主要有《湖北省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展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湖北戰國秦漢漆器展覽》、《董必武同志紀念展覽》、《新四軍第五師革命鬥爭史展覽》 等。其中《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陳列了從該墓出土的1萬餘件文物中挑選的青銅器、漆器、兵器、樂器等精品600件,並吸收了多年來有關曾侯乙墓研究的科學成果,內容豐富,形式設計亦較新穎。主要出版物有《京山屈家嶺》、《雲夢睡虎地秦墓》、《隨縣曾侯乙墓》。

館導遊詞 篇10

鴉片戰爭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座落在東莞市虎門鎮,是一座收藏、保護、陳列、研究林則徐禁菸與鴉片戰爭文物史料的專題性博物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進入紀念館正門,迎面處屹立着一座粉紅色的大型羣雕,那一個個撫炮擎戟、橫刀欲躍的英雄形象,令人頓覺雄風撲面,豪氣陡增。羣雕的右前方,鐵柵圈欄碑亭刻着:銷煙池舊址。1839年6月3日至25日,民族英雄林則徐將收繳的英美國2376254斤鴉片在此當衆銷燬,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在世界禁毒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與銷煙池百米之遙的虎門銷煙紀念碑上,端坐着林則徐的銅像。再往前走就是博物館的城堡式正樓了。展館內圖文翔實,內容生動豐富。二樓正面一大環型立體巨畫,再現了當年鴉片戰爭虎門海戰的情景,巨畫虛實結合,採用現代化電、聲、光、影等科技裝置,讓人置身於150年前的抗英戰陣之中。該館還有禁毒展覽以及有關近現代書畫藝術、民族風情、自然科技等方面的臨時性展覽。該館的主建築陳列大樓爲仿古炮臺建築,在建築中變體再現了當年使侵略者喪膽的虎門海防炮臺工事的建築符號,具有鮮明的特色。

這座陳列樓建築面積爲2400平方米。主要爲《林則徐禁菸與鴉片戰爭史實陳列》,分八部分:一、鴉片戰爭前的形勢,二、罪惡的鴉片輸入,三、林則徐與廣東禁菸,四、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五、廣東軍民的抗英鬥爭,六、沿海各省軍民的抗英鬥爭,七、鴉片戰爭的結局,八、撲不滅的反侵略烈火。這個基本陳列主要通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有關文物資料,揭露當年英國侵略者武力侵略中國的罪行,概括反映中國人民在鴉片戰爭中的英雄業績,肯定林則徐等愛國官兵的歷史功勳,歌頌中國人民在鴉片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該館的陳列形式突破了傳統的陳列手法,注意把文物放在一定的環境氣氛中去展出,採取畫物結合,實物與輔助展品結合,採用場景、沙盤、聲光電模型、尋像放映等多種手段,使陳列形式生動、形象。如該館爲了反映當年林則徐、關天培用木排鐵鏈封鎖虎門海口的情形,把徵集來的木錨及一艘早期的划船送上展廳,並複製了大木排鐵鏈,與長33米,高2.8 米的虎門海口形勢背景畫相結合,構成了一幅氣勢磅礴,頗爲壯觀的場景,形象地再現了當年用木排鐵鏈封鎖虎門海口的形勢,大大增強了展覽的效果。

館導遊詞 篇11

上海魯迅紀念館,1950年春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籌備,謝旦如先生負責籌建,[1]1951年1月7日正式開放,周恩來題寫了館名。[2]上海魯迅紀念館以魯迅紀念館的生平陳列、魯迅墓、魯迅故居 三位一體。

上海魯迅紀念館原與山陰路上海魯迅故居毗鄰,1956年9月遷入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同年10月,魯迅墓由上海虹橋路萬國公墓遷葬於虹口公園,並由毛澤東主席題寫碑文。

1998年8月開始改擴建,於1999年9月25日建成開放。新館佔地4212平方米,建築面積5043平方米。一層建有文化名人專庫“朝華文庫”,學術報告廳“樹人堂”,專題展廳“奔流藝苑”等。二層爲魯迅生平陳列廳。

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xx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公佈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上海魯迅紀念館的的陳列,改變了以往的以生平爲線索的舊例,在陳列框架上以專題劃分展區,分“新文學開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戰士”和“華夏民族魂”5個專題展區,突現魯迅的重大業績與主要精神的幾個特出方面。重點突出、氛圍濃郁,給觀衆留下深刻的印象。魯迅紀念館的陳列,在形式上注重營造氛圍,通過色調色溫、聲音和造型來營造氛圍,如燈光造型在“鐵屋子中的人羣”中的運用等;在展示手段上,除了用文物直接再現歷史外,還充分應用了影視、場景模型等輔助手段,如:魯迅逝世前十一天參觀在八仙橋青年會舉辦的全國第二回流動木刻展覽會的臘像場景等;還設計了多種觀衆參與的功能,運用了大量高科技的技術和設備裝置,如:多媒體“魯迅知識百題問答”等。魯迅紀念館的陳列,設計理念先進,活化了文物資料,再現了魯迅精神,受到專家和廣大觀衆的好評。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時二十五分,魯迅先生在上海病逝。當日,魯迅遺體移於萬國殯儀館。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魯迅遺體公葬於上海西郊萬國公墓。當時,由十六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車,社會各界近萬人,高舉着“爭取民族解放來遙祭死去了的魯迅”的橫幅,唱着輓歌,不顧反動軍警的警戒,步行十餘華里,爲魯迅送殯。馬路兩旁,站滿了肅立的人羣,向魯迅先生的遺體告別。喪儀隆重而莊嚴,民衆代表獻沈鈞儒所書“民族魂”挽幛一面,覆於棺上。當時的魯迅墓很簡單,魯迅的靈柩上只是一個土堆,墓穴後面立了一塊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鑲着高38釐米,寬25釐米的磁製“魯迅先生之遺像”,像下面是魯迅之子周海嬰所書“魯迅先生之墓”六個字。

一九四七年九月,在文化界進步人士和魯迅生前好友內山完造的資助下,許廣平改建了魯迅墓,改建後的魯迅墓,佔地64平方米,用蘇州金山花崗石建成。碑面上有周建人所書的金字碑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領導的關心下,1956年,魯迅墓遷置於虹口公園(即今魯迅公園)內。1961年,新建的魯迅墓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位於公園的西北隅,周圍懷抱着蒼翠的松柏、香樟、廣玉蘭等常青樹和魯迅生前喜愛的花木,顯得宏偉而蒼翠,莊嚴而樸素,體現了魯迅先生獨特的性格和崇高的人格力量。魯迅墓面積達1600平方米,全部用細密堅實的蘇州金山花崗石構築,具有民族風格,進至墓前大道,踏上三級臺階,便是墓前廣場,中間是長方形的草地,其間屹立着著名雕塑家蕭傳玖所塑的魯迅銅像,再現了當年魯迅崇高的形象,他安靜地坐在藤椅上,左手執書,右手擱在扶手上,神采慈祥,親切,堅毅不拔。拾級而上,爲墓前平臺,這裏可容納五百人竭墓,靠近墓欄,有兩棵高大挺拔的廣玉蘭,平臺左右,爲石欄花廊,種有紫藤,長得枝葉茂盛。在前方靠近魯迅墓碑約兩米處,一東一西兩側分別是當時周海嬰和許廣平栽下的一棵檜柏。[3]墓欄之內,是安放魯迅靈柩的墓槨,外用光潔的花崗石鋪築,並鑲縫密封,墓穴後面是照壁式大墓碑,用斬光花崗石砌成,高5.38米,寬10.2米,上面鐫刻着毛澤東手書的“魯迅先生之墓”六個金字,燦爛奪目,氣魄非凡。依據魯迅先生的性格,墓的設計全部採用花崗石,而且大部分用平石,就是爲了體現魯迅樸實、剛毅、堅強的性格。墓地周圍的龍柏。櫻花和臘梅,長得鬱鬱蔥蔥,墓后土山,植有常青樹,南端土丘山上的石柱紀念亭,與墓遙遙相對。

魯迅故居位於虹口區山陰路132弄9號(大陸新村九號)。大陸新村爲大陸銀行所建,爲紅磚紅瓦磚木結構的三層里弄房,外形具有他故鄉紹興民間住宅的風格。1933年4月魯迅租下其中第一排的9號爲居所,同月11日魯迅攜夫人許廣平和兒子海嬰遷入於此。當年的大陸新村,除了中國居民外,還住有許多外國僑民。1933年4月~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居住於此。1936年10月19日凌晨,魯迅在這裏與世長辭。

這是一幢紅磚紅瓦的3層樓建築、底層圍牆內有個小天井,魯迅先生曾在這個闢作花園的天井內,親手種植了桃樹、紫荊花、夾竹桃等植物,底層前面一大間是會客室,中間撂一張棕黑色的長方形西式餐桌、周圍有5把椅子,西牆放着書櫥、手搖留聲機及翟秋自譜住於此時的工作臺,底層後面是餐室,放着1張廣漆的八仙桌,4把鏤花圓椅,酉牆角是雙層碗櫥和4只圓凳,東牆有個舊衣帽架。二樓南面1間是魯迅臥室兼工作室。靠東筋是張普通的黑銑牀,牀南是書櫥和藤椅,牀對面依次放着梳妝檯、茶几、藤椅和大衣櫥。糊着半透明彩花紙的南窗下,是先生的書桌,上面放着紙、墨、筆、硯和檯燈,陶製的龜形筆插中便插着那枝廉價但卻是魯迅先生曾用來寫了數百篇雜文的“金不換”毛筆。書桌旁有一張藤椅,是魯迅先生坐着思考、休息的地方。房間裏窗邊的日曆和梳妝檯上的時鐘,永遠標記着那故人們世代紀念的時刻――魯迅先生於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時25分,在這裏與世長辭。

魯迅逝世後,許廣平搬出,故居主人幾經變化。1950年1月恢復開放。

館藏文物主要由歷年徵集以及魯迅夫人許廣平、魯迅生前友好捐贈組成。有館藏文物78000餘件。其中珍貴文物近2萬件,主要有手稿、衣物、生活用品、書信、照片以及藏書等。1999年新館建成後,設立了"朝華文庫",新徵集了大量文物資料。館藏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162件,二級文物6314件,三級文物11179件。一級文物中有魯迅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的手稿,譯作《毀滅》原稿和魯迅遺容石膏面模,上面殘存有魯迅的眉毛和鬍鬚,都是極其珍貴的稀世珍品。此外還藏有近現代名家藝術品1700餘件,包括謝稚柳、程十發、陳逸飛等藝術家的國畫、版畫和油畫等。

館導遊詞 篇12

一個陽光燦爛的中午,我們全班到航海博物館裏去參觀。

一進航海博物館大門,就看見一艘高大的輪船,它像我們五層樓高。船上有一個很高很高的暸望臺,我們油然升起了一個問題:這麼高,怎麼上去呀?導遊姐姐像有魔法一樣,知道了我們心裏在想什麼。她告訴我們:“水手是用這根繩子爬上去的。”

我們接着又看見船頭上有兩隻眼睛,導遊姐姐跟我們說:“古時候,船一直翻,有一個老爺爺認爲是小魚在偷襲我們的船。只要我們畫上兩隻眼睛,小魚就以爲我們是一條巨大的魚,就不敢偷襲我們了。”

這艘船有兩層,最底下的一層是小官住的,而最上面的一層是大官住的。只要看船眼睛的高低,就能知道這艘船上面的官員是大的還是小的。我還看見了船裏面的發動機,它像一個大 煙囪。甲板上有兩個小洞,是可以拉起來的。但導遊姐姐不讓我們下去,大概她怕我們把船弄壞吧。

導遊姐姐給我們看了古時候的船,又給我們看了古時候的大炮。船有好多種類型,如:海盜船、軍艦、獨木舟、明朝的輪船……她還告訴我們怎麼樣像水手一樣拉繩子,一拉就可以把扎得嚴嚴實實的繩子拉開來,像變魔法一樣。

導遊姐姐還帶我們去看了一艘迷你小船。我們戴上了3D眼鏡以後,所有畫中的東西像真的一樣。看完了這個以後,我們又去看了真實的3D電影,它主要說的是船是怎樣製造的。

看完了3D電影以後我們又去看了4D電影。那裏說了一個海盜和海盜之間的故事,真的很有趣。當颳大風的時候,背後會有風颳過來。當螞蟻、小鳥這樣的小動物出現的時候,腳下的電風扇也會轉動。當出現水的時候,前面的椅子上會有水噴出來,我還以爲真的是鳥屎噴在我的臉上,其實只是一點點的小水,所以我覺得很有趣。

這就是我到航海博物館的故事,希望大家下次也能去玩。

館導遊詞 篇13

江南百牀館位於浙江省嘉興桐鄉市烏鎮,是一家專門收藏和展覽江南古牀的博物館,現已收藏了多張明清、近現代具有代表性的古牀,如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牀、小姐牀、羅漢牀等。

江南百牀館主要分爲三個展廳,第一展廳陳列木架構造形式的牀,第二展廳展示工藝複雜、製作精良的木雕牀,第三展廳展示休閒實用型的牀。

江南百牀館,是中國第一家專門收藏、展出江南古牀的博物館,位於烏鎮東大街210號,當地人又稱趙家廳,面積約1200多平方米,內收數十張明、清、近代的江南古牀精品。從富商大賈到極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牀無不具備,從一牀一室到一牀多室(牀內備有化妝間、衛生間、僕人間等)。既有貴胄們的奢華,也有普通百姓的儉樸,此展覽是中國牀文化的集大成者。

館內展示了:清代拔步千工牀、小姐牀、雙龍足雕花架子牀、明·馬蹄大筆管式架子牀和雙喜、如意、帶鏡紅木雕花牀、嵌骨架子牀等,數十張明、清及近代的古牀精品。這些牀雕工精美、風格獨特、裝飾華麗、豪華氣派,無一不是江南古牀中的精品。它們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高超工藝和豐富的藝術創造力。

第一展廳陳列的有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牀等,採用木架構造形式,造型簡潔、樸素,比例均衡,並強調傢俱形體的線條形象,體現了明快的藝術風格,同時充分利用硬木的色澤和紋理特點,不事雕琢,多用原木漆,渾然天成;

第二展廳的有清拔步千工牀等牀,這批牀材質優良,工藝複雜,製作精良,是木雕牀中的精品,其中清·拔步千工牀被譽爲"鎮館之牀",用料爲黃楊木,長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後共有三疊,此牀歷時3年方纔雕成,用工千餘,故有其名。

館導遊詞 篇14

白公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1939年軍統局將此改建爲看守所關押政治犯。原一樓一底的十餘間住房改爲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爲地牢。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白公館作爲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關押人員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戰勝利後,白公館被作爲特別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遷回白公館關押。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黨員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都曾被囚於此。

拙白公館位於重慶市,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故名。1939 年國民黨軍統局將此地改建爲監獄,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爲第一監所。 監獄背靠歌樂山 ,四周高牆、電網密佈,牆外製高點上有崗亭和碉堡。大門終年緊閉,只有側面開一小門與外界相通。獄內有牢房20間。 白公館位於重慶沙坪壩郊區,原爲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祕密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等皆是被囚禁於此。著名的小說《紅巖》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

原白公館大門終日關閉,從側面一小門進出,原儲藏室改爲地牢,原防空洞改爲刑訊洞。在院內牆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

館導遊詞 篇15

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爲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等各種動物圖案及各種奇花異草等植物圖案。

整個古建築羣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中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規模*大的古會館建築羣。東水門一帶,按照風水學說,河道彎曲的內側是“吉地”,外側是“凶地”。東水門一帶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風水很好,會館就選址於此。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當時的執政者就將湖廣百姓遷往四川,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百年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廣會館也就應運而生。

這兩大公所*有看頭的就是它的戲樓。會館是因爲有了戲樓,纔有了紛紜的精彩。要解讀湖廣會館的精緻,自然也離不開戲樓。齊安公所的戲樓有所改進,進深更大,專供貴賓的看廳在戲樓的對面而不是兩廂;樂樓比禹王宮的大得多,額枋雕刻的內容以從鬼怪故事變爲二十四孝圖、《三國演義》、《封神演義》、《魚樵圖》等,每個故事旁邊都刻有寓意福氣的蝙蝠、花草、瑞獸等。而廣東公所的戲樓是四座戲樓中保存*好,*氣派精緻的。重慶戲曲在這一時期也是發展較快的。無論官商公子、富家小姐,還是袍哥大爺、青樓名媛,三教九流,每到下午戌時,看客暴滿,人聲鼎沸。這一時期也是京劇、黃梅戲、梆子、崑曲等許多劇種與川劇發展結合比較快的一個時期。重慶的戲曲得到很大發展。

館導遊詞 篇16

湖廣會館現在每年都舉辦“移民文化節”、“禹王廟會”、“民間藝術節”等諸多節慶活動,還成爲了電影、電視拍攝基地、攝影創作基地、繪畫創作基地,同時也是一個傳統婚禮舉行的一個基地。

現在許多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在這裏舉辦婚禮了,據統計,每年都有30多起中式婚禮在這裏舉行。一些新人認爲,在這裏舉辦婚禮不僅形式新穎,而且寓意深遠,也讓來參加婚禮的朋友記憶深刻,難以忘懷。事實上,除了婚慶活動青睞湖廣會館,一些時尚商品發佈活動也看上了這裏。正如一家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所說的那樣:“湖廣會館歷經歲月的磨礪,有着不朽的歷史典藏價值,而一些時尚商品同樣是百年流傳的經典和典範,可以成爲兩個經典不謀而合的絕唱。”

繼望龍門、七星崗等中央商務區拓展區域改造之後,渝中區還將把解放東路、解放西路等下半城地區,改造成爲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區。3-5年後,下半城區域將成爲重慶新的窗口地區。

下半城從南宋時期以來,直到重慶開埠,積澱了深厚的巴渝文化和歷史文化,現在被稱爲重慶的母城。但是,這個區域過去長期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居住環境以及居住條件都較差,過去被納入市級危舊房改造區域,經過幾年努力,目前這個區域的危舊房、棚戶區搬遷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進入了改造發展階段。

下半城歷史文化風貌區將分爲三大區域改造,包括中部地區的白象街,東段的湖廣會館及望龍門地區,西段的十八梯區域,這幾個片區歷史人文底蘊深厚,今後將在尊重歷史風貌風格和空間格局規劃的同時,既進行新建設,又保留相當比例的老城市風貌,形成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生活相得益彰的歷史文化風貌母城區域。

館導遊詞 篇17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湖南省博物館參觀長沙馬王堆漢墓文物陳列!

談起馬王堆漢墓,總有說不完的話,因爲這裏蘊藏着太多神奇的傳說與動人的故事。駐足於這批精美絕倫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悅的不僅是眼睛,還有心靈。下面,就請跟我一道,步入這歷史與藝術的殿堂,去追尋2120xx年前中國文明的神奇與輝煌!

前言

(模型:馬王堆漢墓墓坑)

馬王堆共有三座漢墓,按發現次序的先後,分別編爲一、二、三號墓。其中,一、二號墓呈東西方向平行並列,三號墓在一號墓的南側。一號墓墓口呈方形,下面爲鬥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漢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7.8米,從封土到墓底有20.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層臺階,墓室北面有一條由地面幾乎直達墓底的斜坡墓道。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紡織品、帛畫等各類文物1800餘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好的女屍。二號墓墓口和中部爲圓形,下面3米處爲方形,由於曾經多次被盜,且白膏泥密封較差,故整個墓葬已嚴重坍塌,僅殘存200餘件文物。三號墓與一號墓形制相同,因該墓保存得較好,出土了帛書帛畫、簡牘、漆木器、紡織品等1000多件文物。遺憾的是,該墓屍體已經腐爛,僅殘存一具骨架。經鑑定,墓主人是一位身高約1.85米、年齡在30歲左右的男性。

(照片:馬王堆漢墓外景圖)

馬王堆漢墓位於長沙市東部五里牌地區,距市中心約4公里。這裏地勢平坦,地面有土冢兩個。它們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間相連,形狀頗似馬鞍。相傳這裏是五代時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但是,根據北宋《太平寰宇記·長沙縣》的記載,這裏是西漢初年長沙定王劉發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號曰“雙女冢”。馬王堆這座神奇古墓的墓主人究竟是誰呢?在未發掘之前,實爲千古之謎。1971年底,湖南省軍區366醫院(現湖南省武警醫院)決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倉庫。爲了配合基建,我們對此進行了考古發掘,才揭開了這三座千年地宮的神祕面紗。

(圖片:一號墓墓室縱剖面模型)

一號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於:首先在墓室底部鋪墊15釐米厚的白膏泥,棺槨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約爲40釐米、重5000多公斤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時用夯錘夯實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乾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學名叫做微晶高嶺土,是製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較強的防滲漏和密閉特性。正由於當時採取了這樣的築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該墓的屍體、葬具及大量隨葬器物才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

(文物:紀年木牘)

三號墓出土的這支紀年木牘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奮移主葬郎中,移藏物一編,書到先質,具奏主藏君”。把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奮將隨葬品及其一份清單遞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單後,先後對照實物一一唱讀和驗收,最後將結果啓奏主藏君。”在這支給墓主人去陰曹地府開具的“通行證”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的記錄,經考證指的是漢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這就是三號墓墓主人下葬的準確年代。

走進軑侯家

(文物:“利蒼”玉印)

經過考古發掘,我們發現馬王堆是西漢初期軑侯家族的墓地。從二號墓出土的“利蒼”玉印、“軑侯之印”(銅印)和“長沙丞相”(銅印)來看,二號墓墓主人應該是第一代軑侯、長沙國丞相利蒼。他生於戰國末年,死於西漢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得蒼曾跟隨漢高祖劉邦參加過秦末農民戰爭、楚漢之爭,爲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漢初他升任長沙國丞相,極力鞏固中央政權,維護祖國統一大業,據《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於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軑侯。軑,是地名,在現在的河南省羅山縣和光山縣之間,食邑爲七百戶,與陳平、張良等萬戶侯相比,是個不太大的侯。但是,由於利蒼在長沙國的獨特地位,所以家族成員生前甘食美服,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死後也得到了厚葬。

(圖片:漢初吳氏長沙國及毗鄰郡國疆域圖)

高祖五年(公元前220xx年),劉邦創建漢朝後論功行賞,共分封了七個異姓王。其中,秦番陽令吳芮因率領部下協助劉邦亡秦滅楚,被封爲長沙王。當時長沙國包括有長沙、豫章、南海、桂林和象郡。其中南海三郡(今廣東、廣西)後來被南越王趙佗所佔,豫章郡(今江西)實際上屬於英布的淮南國,因此漢初長沙國僅佔長沙一郡,比現在的湖南省略大。高祖末年,長沙國由於起着安撫百越的作用而成爲翦除異姓王后唯一的倖存者,但是仍然深爲劉氏統治集團所深忌。爲了控制和監視吳氏,利蒼作爲劉邦的親信,出任了長沙國的丞相,名爲輔佐長沙王的“統衆官”,實際上是朝廷的代理人、長沙國的直接統治者。

(文物:“妾辛追”印)

利蒼的夫人葬於一號墓,根據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雖然貴爲侯爵夫人,她卻經歷了早年喪夫、晚年喪子的傷心之痛,於漢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時大約50多歲。根據女屍和T型帛畫上辛追的形象,我們請中國警官大學的趙成文教授利用“警星-3人像摹擬復原系統”復原了四張軑侯夫人7歲、18歲、30歲和50歲左右的頭部像,並製作了一箇中年軑侯夫人的蠟像,再現了辛追當年的風采。

(文物:黃楊木梳、篦)

辛追生前養尊處優,衣着打扮十分講究。一號墓中出土的雙層九子漆奩和單層五子漆奩中除裝有胭脂、油彩、白粉等各種化妝品外,還有銅鏡、鏡擦、粉撲、梳、鑷、笰、環首刀等梳妝用具。鑷用於修眉、笰用於上妝。出土時笰毛的部分染爲紅色,很可能是胭脂。請特別注意看黃楊篦子。它好象剛做不久似的,刨削光整、分齒均勻,非常精緻,寬度僅僅5釐米,卻有74齒,比現在一般的篦子還要精細。它是用什麼樣的工具製作的呢?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複製品:駐軍圖)

三號墓墓主人是利蒼的兒子、第二代軑侯利豨或其兄弟。根據紀年木牘記載,他死於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年僅30多歲。從三號墓中不僅出土兵器38件,還出土了一張軍事地圖——《長沙國南部駐軍圖》。高後末年,割據嶺南的南越王趙佗發兵攻打長沙國南部,隨即漢王朝及長沙國派兵征剿。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漢文帝初年。《駐軍圖》的出土說明墓主人是長沙國一位重要的軍事將領,而且曾經參與指揮過這次戰役。圖的方位爲上南下北,與現在地圖的方位正好相反。散落圖中各處的圓圈,它們代表的是裏,相當於現在的村落;四方框表示的是縣城;兵營則畫成多種不規則的形狀;在整個防區的中央、幾支河流的匯合處設有軍隊的指揮部,以三角形來表示。整個防區內,在指揮部的前面、左面和右面駐守有六支軍隊,分二線部署兵力,並依託三條山谷扼守南越國進入長沙國內地的通道。由此可見,當時長沙國南境駐軍採取的是憑險固守的姿勢。圖上軍事部署之嚴密、地形利用之巧妙、對各軍事因素思慮之詳審,都充分說明了由於長期戰爭的實踐,漢初的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照片:一號墓雲紋漆鼎內殘存的“藕片”)

從一、三號墓中出土了大量飲食器具、食物標本等,西漢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可見一斑。最令人驚訝的是當我們打開一號墓出土的雲紋漆鼎時,竟發現裏面盛有2100多年以前的湯,而且在湯的表面還漂浮着一層完整的藕片。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藕片內部纖維早已溶解,出土後與空氣接觸,再加上起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震盪,藕片迅速消失,全部溶解於水中了。地震工作者認爲,這一現象說明,2100多年以來長沙地區沒有發生過較大的、有破壞性的地震。

(浮雕:導引圖)

這是從三號墓出土的一張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醫療保健體操圖——《導引圖》。所謂“導引”,就是疏導氣血、引伸肢體,是一種以呼吸運動和肢體運動相結合的醫療體育方法。圖上繪有44人,每人動作各不相同,旁邊都有題字。根據殘存的31處文字說明來看,內容大致分爲以下三類:一類是描繪運動的姿態。請看第三行順數第四人:這是一個婦女正手拿一根長棍,彎腰下俯,使雙手呈直線狀極力展開。圖像旁邊題有一行字:“以丈通陰陽。”“丈”通“杖”,指圖中的棍棒,它說明這個動作可以達到陰陽調和的目的。第二類說明運動所摹仿的動物姿態。例如:第一行第四人雙手向上斜舉,翻身向下,兩眼注視下面一個像盤子的東西。難道不像一隻揮舞着大刀的螳螂正撲向毫不知情的蟬嗎?這個動作和武術中的螳螂拳有些類似,實際上,猴拳、蛇拳、鷹爪功、螳螂拳等仿生拳類都是由這張圖演變發展而來的。第三類則說明這種運動方法所針對的病症。如果您膝蓋疼痛,可以按照第三行最後一個人的動作:上身挺立、轉體向右、下肢屈膝。圖像旁邊寫有“引膝痛”。“引”就是用導引術治療疾病,“引膝痛”就是說這個動作可以治療膝蓋疼痛。如果您想健康長壽,何不試一試這古老的導引療法呢?

(文物:冠人男俑)

一、三號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們是軑侯家各種奴僕的替身。形體最爲高大的冠人俑頭戴高高的帽子,身着絲綢長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兩字,出土時身後率領着幾十個彩繪木俑。他應該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總管。女侍俑身材修長,衣着華麗,繡花長袍上還用紋錦鑲邊,應該是主人的貼身丫鬟。與它們相比,彩繪立俑形體最爲矮小,出土的數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臉的。他們是軑侯家中地位最爲低下、從事各種雜務勞動的奴婢。再加上後面的歌俑、舞俑和奏樂俑等,可以說各類奴僕形形色色、應有盡有。

(文物:竽)

一、三號墓出土有琴、瑟、築、笛、竽、竽律、編鐘、編磬等8種樂器。這是我國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爲研究西漢音樂文化提供了極爲珍貴的資料。這是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竽。它出土於一號墓,保存完整,有22根竽管。但竽管與吹口之間不能通氣,上端沒有氣孔,鬥內沒有氣槽,也沒有用以控制音高的簧片,只是一具樂器模型罷了。

(文物:奏樂俑)

奏樂俑共有5個,其中兩個吹竽,三個鼓瑟,儼然一支家庭管絃樂隊。您看:他們都身着長袍,娥眉高挑,小嘴緊閉,神情緊張地在準備爲賓客們演奏。此外,歌俑面目清秀,身着長袍,席地而坐,似乎在歌唱婉轉悅耳的曲調;舞俑面部豐腴,塗脂抹粉,身體稍微向前傾斜,兩膝略微彎曲,身着短褂長裙,體態輕盈,好像伴隨着歌聲翩翩起舞。軑侯夫人生前過着金聲玉振、輕歌曼舞的奢靡生活,死後還隨葬歌舞樂俑夢想在地府繼續盡情享樂。

(文物:博具)

三號墓中出土了一套當時的娛樂用具——博具。它主要由1個博局、12個大棋子(六黑六白)、20顆小棋子、42根籌、1個骰子組成,裝在特製的漆盒裏,是爲玩“六博”而特意製作的。那麼,六博的玩法是怎樣呢?請看漢畫像石中的博戲場面:二人面向棋盤對坐,分別執黑、白兩棋,並將棋子置於博局上的12個L形和T形的曲道上,然後輪流投擲一個18面球體的骰子。骰子一面刻着“驕”字指一種有利的棋步,相對的一面刻着“妻畏”字,即“驕”的反義詞,其餘各面分別刻數字一至十六。通過投擲骰子所獲得的數字行棋,以獲得籌碼的多少來決定勝負。博戲在漢代曾經風行一時,上自天子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博戲迷。但是晉代以後逐漸衰落,唐代之後便演變成爲現在大家都十分喜愛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中國象棋。

(文物:雲紋漆鼎)

鼎是一種盛食物用的祭祀禮器。從夏朝至兩漢,它是國力、權力的象徵,並有一套完整的用鼎制度: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士五鼎,在使用時誰也不敢僭越。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有7件鼎,由此可知墓主人的階級地位。這些鼎都保存完好,胎骨很厚,是用整塊木旋削而成,稱爲旋木胎。體型穩重,器表髹黑漆,口沿有一道菱紋圖案,蓋和器身都彩繪紅色、灰綠色的渦卷紋和方連紋,使它形成幾何雲紋的圖案。足部朱漆彩繪獸面紋,耳部爲雲紋。器內髹紅漆,並書寫“二斗”兩字,表示它的容量。

(文物:雲紋漆案)

案是設計用來端取食物的長方形平盤,在它的四個角底部下,各有一個曲尺形的矮足。古人用“

館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們,上午好,我叫許樂妍,是你們的許導遊。很高興能帶領大家遊玩林則徐紀念館,希望我們能度過愉快的一天。

各位遊客們,林則徐紀念館建築於1920xx年,建築面積是一萬五千平方米,林則徐紀念館可是國家2a級景區。人們建築林則徐紀念館,也是因爲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記住,是林則徐讓中國沒有了那麼多的有害。

各位遊客們快看前面,那就是御碑亭。御碑亭建於1920xx年,每座石碑的下面都雕刻着精美的圖案。有哪些圖案呢?有麒麟,獅子都栩栩如生。遊客們請擡頭看一看,五彩的鳳凰翩翩起舞,中間還有一朵美麗的鮮花綻放開。御碑亭建於1920xx年(清光緒31年)爲正方形重檐歇山頂,內立三座碑亭,成品字型排列,隱喻林則徐一生品重柱石,剛正不阿。正中是清咸豐皇帝得知林則徐病逝慰問其家屬的“聖旨”;在左邊是“御賜碑文”爲林公樹碑立傳;右邊是“御賜祭文”,爲祭祀文體。

各位遊客們,我們現在來到了荷戈亭,這兒以前是林則徐讀書的地方。遊客們低頭看一看,清澈的池塘裏有魚兒游來游去,是在向大家問好呢!這裏有許多花草樹木,是花的天堂,小草的家。

下面你們邊欣賞風景,邊聽我講一個“虎門銷煙”的歷史故事吧!

當時人們吸的行爲隨處可見,損壞了人們的健康,所以外國人稱中國人“東亞病夫”。1939年6月3日,林則徐當衆將237625斤燒燬,一共燒了23天,這就是“虎門銷煙”的故事。

下面請遊客們自由觀覽。請不要亂扔垃圾,破壞歷史文物,做一個文明遊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