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62K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___,大家可以叫我小_。很高興爲大家提供導遊服務,今天爲我們掌握大方向的是劉師傅,劉師傅已有多年駕齡,大家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同時希望大家保持車裏的環境衛生。如果在遊覽中遇到什麼問題儘管找我,我會盡力爲大家解決。進園以前給大家說幾項注意點:1.遊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2.禁止吸菸3.緊急情況可撥打我的電話___-____-____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精選19篇)

現在我們開始進園,景區的全稱是九如山瀑布羣自然公園,是於20__年9月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區標準投資興建,總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由日本著名的景觀設計專家西久樹先生領銜設計,是濟南市可遊覽面積最大的自然景觀公園。整個景區分爲深潭飛瀑區、兒童樂園、鬥獸場、峽谷探幽區和高山度假區五大景觀功能區。

作爲一處大型的自然公園,景觀主體由“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峯”構成,體現“親山、親水、親自然,原汁、原味、原生態”遊園主題。

另外有下面幾個建園理念讓大家瞭解,1.不建大型建築;2.不山體刻字;3.不做神話傳說;4.不修建廟宇;5.不做傳統園林風格等。這些都是爲了追求自然、保護自然、融入自然,在我們遊覽過程中也會一一體現。

進門時我們看到的大門,大門採用石木結構,建築不大,也不氣派,但能體現山中小屋的淳樸感覺,讓人充分感受自然的氛圍。

現在景區門口看到的這塊刻有“九如山”的石刻,這塊石刻將景區分爲遊覽區和度假區兩個部分。九如出自《詩經.小雅》,是齊宣王親政時,他的大臣召公爲歌頌齊宣王而寫的一首辭,代表着九種祝福。也預示來到九如山,就得到了我們給您的九種祝福。大家順便看一下石刻南面,是我們二十四泉中的立春泉,有一年之際在於春的含義。

我們繼續往前走就會進入景區遊覽區。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面是八潭中的第一潭:直符潭,是一處天然泉水露天浴場,最深處1.9米,最淺40公分,總面積3023平方米,是夏季很好的避暑之地。所以我們也說“偷的浮生半日閒、九如山上作神仙”。

好了,下面我們繼續前行。現在我們來到的樹林叫銀杏林。這裏樹種也很豐富,經過前面這個小木橋,我們馬上就要到達騰蛇潭了,大家看左邊的瀑布,是景區第一道瀑布叫天英瀑。這裏和位於海拔700多米高山頂的天蓬瀑是連在一起的,這構成了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的主遊覽線。天英瀑上面大家看到的就是八潭中的第二潭“蛇潭”了。我們景區景點名字取自《易經》學說,是九宮八卦的方位代詞,正和八九這兩個數字。“八潭”從景區入口由下往上,依次是直符潭、蛇潭、六合潭、太陰潭、白虎潭、玄武潭、九地潭、九天潭。“九瀑”是天英瀑、天任瀑、天柱瀑、天心瀑、天禽瀑、天輔瀑、天衝瀑、天芮瀑、天篷瀑。“二十四泉”的名稱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命名的。三十六峯選用三十六福地。爲什麼這樣命名呢,一方面爲了避免雷同和落入俗套,不像很多景區根據景觀意境和對環境的想象給景觀採用象形名稱。二是能和大自然緊密相連,走過了二十四泉,等於走過了一年四季。三是能和人們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走過了八潭九瀑等於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預示着歷經種.種磨礪,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所以通過遊歷九如山的山水也能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大家看一下蛇潭牌子,不是騰飛的騰,這個是盤繞的意思,所以蛇又稱臥蛇。

大家向西面看一下那個潭叫六合潭。六合潭面積是八潭中最大的一個。沿山體而行棧道橋,全長300多米,是濟南最長的木質水上長廊,可以直接通到潭南面的獼猴島,欣賞一下獼猴表演,同猴子做一次親密接觸。

我們現在就到到猴島了,大家一定注意安全,不要隨意挑逗猴子,猴子的脾氣還是挺大的,防止被咬傷或抓傷。好了,我們繼續往前去遊覽太陰潭。

我們從這裏看一下前面的小木屋,還有一路走來看到的木屋,應該已經感受到了九如山建築的特點,我們景區建築都是這種木製或木石結合的小型建築,木材均由芬蘭工廠加工,屋頂採用的是粗纖維紫椴樹皮,經久耐用,可達幾十年而不變。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陰潭,太陰潭面積不大,緊靠山峯,與下面有較大落差,旁邊有很漂亮的一個瀑布—天心瀑,大家可以過去看一下。還有在這裏會看到北岸棧道一直通向山上,這段棧道在景區內還談不上曲折險峻,這只是我們景區所說的曲折險峻的棧道的開始。整個景區所有木棧道總長度可達10公里長,是國內景區最長的實木棧道。後面請大家注意安全,所謂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現在大家來到這裏是景區北山,視野非常開闊。下面的潭叫白虎潭, 大家在此好好休息休息,另外這裏設有遊客中心。給大家留出10分鐘時間。

好了,我們現在繼續往前遊覽。現在我們看到是城堡式建築是正在建設中的兒童樂園。

我們從上面小橋過去能到前面八潭中最深的九地潭,可達6-7米,水質也非常好,橋下的瀑布叫天輔瀑。前面的潭是九地潭,因爲從山崖直上直下,所以老百姓又稱通天溝。這邊的山崖溪水常年流淌,四季不涸,故名滴水崖。滴水崖形成的瀑布叫天芮瀑,這個潭叫九天潭。東面的瀑布叫天衝瀑。前面的遊覽在九如山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序幕,大約是我們景區的1/5,更精彩的景觀還在上面。再有咱們所走過的橋、瀑、潭、泉等,代表着我們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經歷了坎坎坷坷,但更重要的是大家要一起登上這段棧道,越過泰來橋,去敲響平安鍾,這將預祝大家會勇於面對以後遇到的任何困難和波折,並最終戰勝任何艱難險阻。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繁華地段,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連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觀爲主的文化名園。

一會我們要共同去領略一段曲折險峻的棧道的魅力。棧道建於懸崖之上,又與自然溶在一起,真正體味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走棧道時請大家拉開適當距離,注意安全。但這裏的木棧道還不是最有魅力的。這裏一直能通到最高的天篷瀑和瀑布源頭穀雨泉。中間還有趣味性很高的中國魔術等表演,我們可以邊走邊看。

整個南部山區以錦秀川爲分界線,以南是保水性較強的岩溶巖地貌,以北是多滲漏帶的石灰岩地質,九如山泉眼很多,瀑布也都是有泉水彙集形成,所以又稱“泉瀑”。九如山豐富的水源是南部山區“三川”之一——錦秀川的最大水源地。

大家來到的觀景臺注意一下對面的峽谷,那是我們景區的峽谷探幽區,當地的老百姓很少去,可以說是人跡罕至,大家向遠處看一座座山峯着可說層巒疊嶂,連綿起伏。也是來我們景區的看點。

現在就到達瀑布之源穀雨泉了,由她形成的天篷瀑的源頭。還有對面山上的的塊石頭彷彿是人工將它掛在陡峭的石壁上,又像是從天而降,非常巧合的落在這裏,所以我們稱它爲“飛來石”。景區翻過我們這座山,西面的山峯纔是九如山的最高峯,海拔856.8米。也是濟南第二高峯名叫“大高尖”,站在山頂可南望泰山。今天由於時間關係,無法帶大家去遊覽了,我想明年大家再來九如山,一定可以站在大高尖上體會望岱的感覺。

再往下下面是九如山四大核心景觀——潺潺而下的溪流,清澈的泉水順着河道蜿蜒而下,兩旁綠樹成蔭,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去溪邊洗洗手,感受一下九如山泉水的純淨與清涼。夏季這裏更有一番味道。穿過溪流能到達通往石板古道和峽谷探幽的入口。

這裏是長城古道遊覽的入口。這條古石板路修建於明末清初,是當時淄博、章丘的老百姓前往泰山求神拜佛的就從這裏經過,我們對這條古老的石板路進行了保護性的修整,基本保持了道路的原貌,石板路還能達到齊長城遺址,齊長城又名長城嶺,距今已有2500年的是歷史,根據史料齊長城是齊國爲防禦魯、楚及中原各國的軍事入侵而建,也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齊長城從長清開始,向東過雙泉、馬山、萬德、肥城、泰安到達歷城,經過我們山上、往東過淄博、濰坊等至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東北海濱,橫貫18個縣、市(區),穿越1518座山峯,全長1237.8華里,史稱“千里長城”,比秦長城早四百餘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也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最雄偉的代表。雖然城牆不復存在了,但通過這遺址我們還能穿過歷史的長河去感受那古老的長城的氣息。我們現在所處的是戰國時期的魯國,翻過長城就是齊國,下次大家再來登上齊長城遺址,就可以真正腳踩齊魯大地了。

再往東面就是峽谷探幽遊覽區的入口,整個峽谷長達8公里,能真正領略原汁原味原生態、親山親水親自然和入深山方知幽深的感覺。這個區域遊覽完時間需要1-2個小時,所以說我們景區並不是一天能看完的景區。今天沒時間的話,只能留到下次了。

好了各位,九如山遊覽到此結束,現在我們開始返回。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很高興爲大家提供導遊服務,今天爲我們掌握大方向的是劉師傅,劉師傅已有多年駕齡,大家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同時希望大家保持車裏的環境衛生。如果在遊覽中遇到什麼問題儘管找我,我會盡力爲大家解決。進園以前給大家說幾項注意點:1.遊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2.禁止吸菸3.緊急情況可撥打我的電話×××-××××-××××

現在我們開始進園,景區的全稱是九如山瀑布羣自然公園,是於20xx年9月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區標準投資興建,總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由日本著名的景觀設計專家西久樹先生領銜設計,是濟南市可遊覽面積最大的自然景觀公園。整個景區分爲深潭飛瀑區、兒童樂園、鬥獸場、峽谷探幽區和高山度假區五大景觀功能區。

作爲一處大型的自然公園,景觀主體由“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峯”構成,體現“親山、親水、親自然,原汁、原味、原生態”遊園主題。

另外有下面幾個建園理念讓大家瞭解,1.不建大型建築;2.不山體刻字;3.不做神話傳說;4.不修建廟宇;5.不做傳統園林風格等。這些都是爲了追求自然、保護自然、融入自然,在我們遊覽過程中也會一一體現。

進門時我們看到的大門,大門採用石木結構,建築不大,也不氣派,但能體現山中小屋的淳樸感覺,讓人充分感受自然的氛圍。

現在景區門口看到的這塊刻有“九如山”的石刻,這塊石刻將景區分爲遊覽區和度假區兩個部分。九如出自《詩經.小雅》,是齊宣王親政時,他的大臣召公爲歌頌齊宣王而寫的一首辭,代表着九種祝福。也預示來到九如山,就得到了我們給您的九種祝福。大家順便看一下石刻南面,是我們二十四泉中的立春泉,有一年之際在於春的含義。

我們繼續往前走就會進入景區遊覽區。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面是八潭中的第一潭:直符潭,是一處天然泉水露天浴場,最深處1.9米,最淺40公分,總面積3023平方米,是夏季很好的避暑之地。所以我們也說“偷的浮生半日閒、九如山上作神仙”。

好了,下面我們繼續前行。現在我們來到的樹林叫銀杏林。這裏樹種也很豐富,經過前面這個小木橋,我們馬上就要到達騰蛇潭了,大家看左邊的瀑布,是景區第一道瀑布叫天英瀑。這裏和位於海拔700多米高山頂的天蓬瀑是連在一起的,這構成了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的主遊覽線。天英瀑上面大家看到的就是八潭中的第二潭“蛇潭”了。 我們景區景點名字取自《易經》學說,是九宮八卦的方位代詞,正和八九這兩個數字。 “八潭”從景區入口由下往上,依次是直符潭、蛇潭、六合潭、太陰潭、白虎潭、玄武潭、九地潭、九天潭。“九瀑”是天英瀑、天任瀑、天柱瀑、天心瀑、天禽瀑、天輔瀑、天衝瀑、天芮瀑、天篷瀑。“二十四泉”的名稱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命名的。三十六峯選用三十六福地。爲什麼這樣命名呢,一方面爲了避免雷同和落入俗套,不像很多景區根據景觀意境和對環境的想象給景觀採用象形名稱。二是能和大自然緊密相連,走過了二十四泉,等於走過了一年四季。三是能和人們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走過了八潭九瀑等於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預示着歷經種種磨礪,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所以通過遊歷九如山的山水也能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大家看一下蛇潭牌子,不是騰飛的騰,這個是盤繞的意思,所以蛇又稱臥蛇。

大家向西面看一下那個潭叫六合潭。六合潭面積是八潭中最大的一個。沿山體而行棧道橋,全長300多米,是濟南最長的木質水上長廊,可以直接通到潭南面的獼猴島,欣賞一下獼猴表演,同猴子做一次親密接觸。

我們現在就到到猴島了,大家一定注意安全,不要隨意挑逗猴子,猴子的脾氣還是挺大的,防止被咬傷或抓傷。好了,我們繼續往前去遊覽太陰潭。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您遊覽九如山純淨的自然山水。我是景區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在此,我代表景區所有工作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今天我這樣給自己定位:一是大家的勤務員,盡全力爲大家鞍前馬後,決不叫苦叫累;二是大家的嚮導,引領大家儘可能多地遊覽到九如山美麗的景點,決不遊程縮水;三是大家的解說員,爲大家認真講解,決不嫌麻煩。希望我的參與能使大家的遊覽更加輕鬆愉快。

九如山,100%純淨的自然山水,一個曾經人跡罕至的地方……沒有雕樑畫棟的樓臺和廊閣,也沒有普渡衆生的廟宇和神靈,更沒有人文杜撰的傳說和故事,這裏只有自然……

好,下面就開始我們的九如山純淨之旅,來去體驗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關於九如山生態旅遊觀點的提出,我們在以後遊覽的過程中在給大家詳細講解,大家先參觀一下景區的大門,可能在我開始講解之前,有的遊客會想,堂堂一個大型景區,竟然建瞭如此小體量的大門,但我可以自信的告訴大家,當您欣賞完九如山純淨的自然山水,真正體驗生態旅遊的真諦後,回頭再品味它時,您會感覺它是那麼的親切,與自然環境是那麼的和諧,同時您對我們景區建園理念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好,請大家排隊檢票入園。

請大家一定要看看這塊刻有九如山三個字的巨石,因爲它是咱們九如山景區內唯一的一處石刻,爲什麼呢?其中緣由之一是出於對生態旅遊的理解儘可能的不給相對生態的自然環境過多的干擾,原因之二出於我們的差異化經營思路。大家可以想,面對石刻遊客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和九如山同屬泰山山脈的泰山景區,那裏的石刻可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留下的真跡,在石刻上下功夫太不划算是不是?這雖是戲言,但確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確立的建園原則。

好,我們再說說九如山名字的來歷。大自然無所不能,大自然造就了萬物,包括咱們人類,人類生存過程中的禍與福與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因果關係。熱愛大自然的人,經常接觸大自然、會得到大自然對您及您的家人、朋友無窮無盡的恩賜。這種恩賜就像“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形同山川大地、山崗丘陵那樣博大而厚重,而且這種恩賜會像“如川之方至”像河流那樣立即降臨,且源源不斷,會給您“如月之恆”的友情、愛情、親情,“如日之升”的事業,“如南山之壽”的健康,“如松柏之茂”的血脈傳承、家族興旺。這“九如”是無所不能的大自然給與熱愛她的人們的關愛與祝福。這絕對不是傳說,它是辨證的因果關係,“九如山”之名就取自這“九如”。希望大家經常擁抱大自然,沐浴大自然的關愛,希望大家常來九如山。

好!大家沿右邊的石階上行,開始遊覽我們純淨的生態之旅的第一個區域“深潭飛瀑遊覽區域”。

(沿途解說)請大家注意前方橫空架設的大型木橋,橋長40餘米,最低點距橋面近 20米,耗用了一個多車皮的木料,用時兩個月,全部由人工架設完成。熟知結構力學的遊客可感受一下,設計大師匠心獨運的巧妙設計。這座木橋在鋼筋、水泥大行其道的今天可以說是難得之作了。此橋名叫“霞雲橋”,這裏的霞雲是指自然天氣中的“霞雲”,景區內大大小小這樣結構獨特、造型別具一格的木橋有20餘座,它們都分別以自然界中的天氣氣象命名,如風雲雷電雨,陰晴露雪霜等。

過此橋可以前往景區正在建設的“生態休閒避暑區域”。明年這裏將建成一個四面羣山環繞、別墅木屋散佈林間,具有典型北歐風格避暑勝地,那時大家可邀三兩知己或攜家人老小來此小住幾日,白天或在樹下品茗,或在林間採摘,體驗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意的田園生活。晚上感受天空繁星閃爍,明月唾手可得的童話般的世界。可謂是“偷的浮生半日閒,九如山上做神仙”。大家可能要想:那神仙過的日子一天得要多少錢啊?不過別害怕,咱們的別墅木屋,形式多樣,大小不一,大的百十平方米,小的十多平方米,價格不會太貴。據景區領導講,像十多平方米的標準間,配置的帶露臺的獨立木屋。每晚價格不超過100元,希望大家明年到這裏過幾天神仙過的日子。

大家注意了,下面咱們馬上進入九如山純淨的生態之旅的第一個區域“深潭飛瀑遊覽區域”。在這個區域大家將遊覽到九泉、七潭、五瀑(直符潭、螣蛇潭、六合潭、白虎潭、九地潭、九天潭、雨水泉、白露泉、天柱瀑、天心瀑)等數十個景點。在遊覽過程中大家將會體驗到“羣山環繞、峯巒連綿、深潭含翠、碧水蕩波,一副山水交融的美麗畫卷”的深切感受。遊覽時間需1個多小時,九如山風光無限、美景無數,越往裏走越會覺得震撼,被這裏的景色所陶醉,特別是咱們後面要遊覽的“九如峽谷遊覽區域”,有“不遊峽谷,枉來九如”之說。所以吝嗇體力想偷點小懶的遊客可以在此乘坐遊覽車到九天潭諮詢點和大部隊匯合,保存體力,遊覽不得不遊的“九如峽谷”。不過此區域景觀美如畫卷,就我個人的意見不遊遺憾,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去遊覽。好!我們大家開始深潭飛瀑區域的遊覽。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面叫直符潭(引領團隊到通往在建賓館的路上),是一處天然泉水浴場,淺水區60公分,最深處約爲2米,浴場西側是更衣室。七八月份泉水變暖,遊人可以在直符潭嬉戲游泳,在羣山環抱中能夠用泉水洗浴絕對是大自然對於我們的恩賜。直符潭是咱們景區中八潭的第一潭,潭北面是正在建設的具有北歐風格的別墅賓館,建成以後將是集購物、娛樂、健身、會議、食宿於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區域。大家明年再來九如山的時候,您可以垂釣山水間,洗手做羹湯,做二日、三日的深度休閒度假旅遊,享受一下神仙般的生活。

直符潭的西北角有處泉眼叫“白露泉”,由於時間關係就不過去遊覽了,前方還有一處泉眼叫“雨水泉”,大家和我一起去遊覽。

這就是“雨水泉”,此泉雖沒有趵突噴涌的氣勢,但水質清冽、甘甜,四季不枯,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咱們剛纔說到西北角的那處泉水叫“白露泉”,這眼泉水叫“雨水泉”,它們的名字聽起來好像有點似曾相識。有的朋友可能已經想到了!沒錯,它們的名稱都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氣名稱。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4

五月三日,我跟媽媽到濟南九如山去看瀑布的了!

車走了兩個半小時,在山上行使了一個小時,終於到了目的地——九如山。

遠遠一望,九如山滿是一片綠,有深有淺,就像用毛筆不均勻的點上。遠處的山朦朦朧朧,好像被薄霧封住了一樣,只要人一進去,就消失了一般......

據說九如山是個大瀑布羣,可到那一看,我很有些奇怪,這麼綠,那裏有什麼水?!

走入山中,哇,我能看清對面山上的小溪了!我迫不及待的爬過第一座小山頭,順着溪水來到了另外的一座山頭,終於看到瀑布了!!! 這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瀑布,水底的亂石已經被衝的滑滑的了,上面還鋪了一層層黃黃的葉子,腳踩在上面軟軟的,舒服極了。慢慢的往山上爬着,中間我們又遇到了許多許多的小瀑布.....終於在我們累的精疲力盡的時候,看到山頂峯最爲壯觀的大瀑布。

它大約有三米多高,水衝到石頭上,濺起一朵朵潔白的浪花,浪花四處飛揚,煞是好看!順着瀑布往上找去,終於發現它的源頭,原來是一眼清泉,名叫“大雪泉”!那可真是一個美麗的泉水呀,周圍綠樹環繞,泉邊佈滿大大小小不一的石頭,泉眼在那汪碧綠碧綠的泉水中央,咕嘟咕嘟的冒着水泡,好像在唱着歡快的高高低低的歌聲......

時間快到了,我跟媽媽戀戀不捨的下了山,樓梯好陡好陡.....

回到家後,我還在念念不忘.....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您遊覽九如山純淨的自然山水。我是景區的導遊__大家可以叫我小_在此,我代表景區所有工作人員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感謝。今天我這樣給自己定位:一是大家的勤務員,盡全力爲大家鞍前馬後,決不叫苦叫累;二是大家的嚮導,引領大家儘可能多地遊覽到九如山美麗的景點,決不遊程縮水;三是大家的解說員,爲大家認真講解,決不嫌麻煩。希望我的參與能使大家的遊覽更加輕鬆愉快。

九如山,100%純淨的自然山水,一個曾經人跡罕至的地方……沒有雕樑畫棟的樓臺和廊閣,也沒有普渡衆生的廟宇和神靈,更沒有人文杜撰的傳說和故事,這裏只有自然……

好,下面就開始我們的九如山純淨之旅,來去體驗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關於九如山生態旅遊觀點的提出,我們在以後遊覽的過程中在給大家詳細講解,大家先參觀一下景區的大門,可能在我開始講解之前,有的遊客會想,堂堂一個大型景區,竟然建瞭如此小體量的大門,但我可以自信的告訴大家,當您欣賞完九如山純淨的自然山水,真正體驗生態旅遊的真諦後,回頭再品味它時,您會感覺它是那麼的親切,與自然環境是那麼的和諧,同時您對我們景區建園理念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好,請大家排隊檢票入園。

請大家一定要看看這塊刻有九如山三個字的巨石,因爲它是咱們九如山景區內唯一的一處石刻,爲什麼呢?其中緣由之一是出於對生態旅遊的理解儘可能的不給相對生態的自然環境過多的干擾,原因之二出於我們的差異化經營思路。大家可以想,面對石刻遊客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和九如山同屬泰山山脈的泰山景區,那裏的石刻可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留下的真跡,在石刻上下功夫太不划算是不是?這雖是戲言,但確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確立的建園原則。

好,我們再說說九如山名字的來歷。大自然無所不能,大自然造就了萬物,包括咱們人類,人類生存過程中的禍與福與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因果關係。熱愛大自然的人,經常接觸大自然、會得到大自然對您及您的家人、朋友無窮無盡的恩賜。這種恩賜就像“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形同山川大地、山崗丘陵那樣博大而厚重,而且這種恩賜會像“如川之方至”像河流那樣立即降臨,且源源不斷,會給您“如月之恆”的友情、愛情、親情,“如日之升”的事業,“如南山之壽”的健康,“如松柏之茂”的血脈傳承、家族興旺。這“九如”是無所不能的大自然給與熱愛她的人們的關愛與祝福。這絕對不是傳說,它是辨證的因果關係,“九如山”之名就取自這“九如”。希望大家經常擁抱大自然,沐浴大自然的關愛,希望大家常來九如山。

好!大家沿右邊的石階上行,開始遊覽我們純淨的生態之旅的第一個區域“深潭飛瀑遊覽區域”。

(沿途解說)請大家注意前方橫空架設的大型木橋,橋長40餘米,最低點距橋面近20米,耗用了一個多車皮的木料,用時兩個月,全部由人工架設完成。熟知結構力學的遊客可感受一下,設計大師匠心獨運的巧妙設計。這座木橋在鋼筋、水泥大行其道的今天可以說是難得之作了。此橋名叫“霞雲橋”,這裏的霞雲是指自然天氣中的“霞雲”,景區內大大小小這樣結構獨特、造型別具一格的木橋有20餘座,它們都分別以自然界中的天氣氣象命名,如風雲雷電雨,陰晴露雪霜等。

過此橋可以前往景區正在建設的“生態休閒避暑區域”。明年這裏將建成一個四面羣山環繞、別墅木屋散佈林間,具有典型北歐風格避暑勝地,那時大家可邀三兩知己或攜家人老小來此小住幾日,白天或在樹下品茗,或在林間採摘,體驗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意的田園生活。晚上感受天空繁星閃爍,明月唾手可得的童話般的世界。可謂是“偷的浮生半日閒,九如山上做神仙”。大家可能要想:那神仙過的日子一天得要多少錢啊?不過別害怕,咱們的別墅木屋,形式多樣,大小不一,大的百十平方米,小的十多平方米,價格不會太貴。據景區領導講,像十多平方米的標準間,配置的帶露臺的獨立木屋。每晚價格不超過100元,希望大家明年到這裏過幾天神仙過的日子。

大家注意了,下面咱們馬上進入九如山純淨的生態之旅的第一個區域“深潭飛瀑遊覽區域”。在這個區域大家將遊覽到九泉、七潭、五瀑(直符潭、螣蛇潭、六合潭、白虎潭、九地潭、九天潭、雨水泉、白露泉、天柱瀑、天心瀑)等數十個景點。在遊覽過程中大家將會體驗到“羣山環繞、峯巒連綿、深潭含翠、碧水蕩波,一副山水交融的美麗畫卷”的深切感受。遊覽時間需1個多小時,九如山風光無限、美景無數,越往裏走越會覺得震撼,被這裏的景色所陶醉,特別是咱們後面要遊覽的“九如峽谷遊覽區域”,有“不遊峽谷,枉來九如”之說。所以吝嗇體力想偷點小懶的遊客可以在此乘坐遊覽車到九天潭諮詢點和大部隊匯合,保存體力,遊覽不得不遊的“九如峽谷”。不過此區域景觀美如畫卷,就我個人的意見不遊遺憾,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去遊覽。好!我們大家開始深潭飛瀑區域的遊覽。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面叫直符潭(引領團隊到通往在建賓館的路上),是一處天然泉水浴場,淺水區60公分,最深處約爲2米,浴場西側是更衣室。七八月份泉水變暖,遊人可以在直符潭嬉戲游泳,在羣山環抱中能夠用泉水洗浴絕對是大自然對於我們的恩賜。直符潭是咱們景區中八潭的第一潭,潭北面是正在建設的具有北歐風格的別墅賓館,建成以後將是集購物、娛樂、健身、會議、食宿於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區域。大家明年再來九如山的時候,您可以垂釣山水間,洗手做羹湯,做二日、三日的深度休閒度假旅遊,享受一下神仙般的生活。

直符潭的西北角有處泉眼叫“白露泉”,由於時間關係就不過去遊覽了,前方還有一處泉眼叫“雨水泉”,大家和我一起去遊覽。

這就是“雨水泉”,此泉雖沒有趵突噴涌的氣勢,但水質清冽、甘甜,四季不枯,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咱們剛纔說到西北角的那處泉水叫“白露泉”,這眼泉水叫“雨水泉”,它們的名字聽起來好像有點似曾相識。有的朋友可能已經想到了!沒錯,它們的名稱都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節氣名稱。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6

九如山瀑布羣風景區以自然山水景觀爲特色,集生態觀光、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爲一體,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之作。景區距濟南市區約48公里,東臨章丘市,南接萊蕪市和泰安市,植被覆蓋率97%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7萬個以上,居濟南之首。景區面積三十六平方公里,可分爲“深譚飛瀑景觀區”、“九如峽谷景觀區”、“天蓬瀑布景觀區”、“長城古道景觀區”四大旅遊區。羣山連綿,峯巒疊嶂,峽谷縱橫,森林茂密,山泉遍佈,溪流交錯,瀑布成羣,這些令人震撼的景觀由長度堪稱世界第一的實木棧道巧妙連綴在一起,形成了以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峯爲核心景觀,以山峯、棧道、山泉、溪流、瀑布、深潭爲特色的中國北方罕見的大型生態自然景區,同時它又是泉城七十二名泉的發源地,濟南南部山區三川之一——錦繡川的源頭。

九如山羣山連綿,峯巒層疊,俏石嶙峋,卓異多姿,跌落爲深壑幽谷,隆起成高巔峭壁,其中海拔超過800米的山峯就有三十六座之多,靈秀之氣,貫穿上下,森林氧吧,瀰漫四周。純淨的原始生態孕育了峽谷、奇峯、叢林,噴發出山泉、溪流、瀑布、深潭,雲蒸霞蔚,交織出絢麗的自然景觀,也造就了舉世聞名的泉城七十二名泉。

到達九如山,欣賞的就是瀑布羣。高懸的瀑布穿過峽谷,層疊九落,從天池一直流瀉到螣蛇潭,懸掛數十處,展示千百態。天河飛練,銀雪傾瀉,水汽蒸騰,其間山水相映,美景滋生。或以氣勢,吶喊呼嘯,或以秀美,婀娜獻媚。水動風移,送出弦外清音;泉涌瀑飛,濺起霧裏珠玉。知名者號稱九瀑,彰顯的是靈動,送出的是暢快,構成的是沁人肺腑的羣瀑風光。

長十公里的實木棧道,舉世無雙。這些棧道:有的沿絕壁山崖攀延而設,似天梯;有的橫跨山澗飛瀑,似彩虹;有的在藤林中穿梭纏繞,似飛舞的玉帶。這種棧道的設置方法顛覆了以單純觀景爲目的、傳統意義上的旅遊模式,徹底打破了人與景觀主、客體之間,相對應又相分隔的傳統的棧道設置的習慣。既拉近了人與景觀的距離,又讓人們真正置身於美麗的景色之中,融於大自然、感知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同時也避免了對生態環境過度的干擾,最大限度解決了生態旅遊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矛盾。

九如山雲峯高矗,峽谷縱橫,衆多山泉噴薄而出,,匯成溪流,灑脫而奔放,清澈而明淨,溪澗之水,源源不斷,峯巒有多高,流水有多長,衆泉齊噴,四季汩淌。縱是汪汪泉眼,涓涓細流,照樣跳躍于山體罅隙之間,噴珠撒玉,不絕如縷。條條溪水跟隨山勢,沿峽谷潺潺而下,瓊液含漱,鳴奏叮呼。時而懸落急瀉,形成飛瀑,時而流停水止,匯成平潭。這裏的溪流,與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相擁相抱,分合流儲,構織出晶瑩透徹的水世界。

九如山以自然山水而聞名,山依水勢,水奪天工,托起一片世外奧區。遠遠望去,可見泉涌成溪,溪流成瀑,瀑落成潭,潭潭相通,彙集成八潭明鏡。是所謂:峽谷有流,聚在平湖,山泉涓滴,匯成高潭。層層疊嶂,層層儲水,一年四季,不管天公旱澇,無論氣候寒暑,九如山的潭水總是那樣清瑩玉潔,滋潤山體。遊人可以在潭中泛舟,可以在池邊戲水,享受天開畫境,觸摸水景幻變,放懷吸取大自然的無窮靈感。

春來九如,嫩草初茵,萬物勃興,上百種樹木綻發新綠,數十種花卉競放苞蕾,帶來一派生機。早春初至,已有迎春、連翹、山茶,爭相鬥豔,只見漫山遍野,花枝抖擻,一片金黃,把九如山裝扮的分外嫵媚,稱之爲“山花爛漫九如山”。春深之後,更見峽谷增綠,藤蘿加密,峯巒染青,朱翠披離,天然植被楚楚依人,遍處釋放溫柔。此又稱“春意盎然九如山”。遊人來此踏青探春,感受自然生態,最覺心曠神怡。

夏日的九如山,綠色覆蓋,如翡如翠,植被最爲茂密,人稱“蔥蘢九如山”。當此之際,層巒高樹把烈日擋在山外,讓山裏陰涼盡透,一股股涼氣從密林藤蘿中穿透而出,送來陣陣寒意。更有羣瀑噴霧,溪水起沫,澗壑生風,處處隔絕外部熱浪,造就出遠離暑氣的低溫小氣候。所以這裏又有“逍遙避暑地,清涼九如山”的美譽。

入秋以後,九如山萬木紅遍,層林盡染,五彩繽紛,爭色鬥豔,各類植物都在這個季節迸現最強的魅力,所以人稱 “多彩九如山”。與此同時,漫山遍野,果實全熟,板栗出硬殼,合柿呈金黃,秋梨掛枝頭,山楂擠錦團,碩果累累,收不勝收。

每當寒冬來臨,大雪初飄,九如山銀裝素裹,分外醒目,世人稱此爲“冰雪九如山”。近處松柏全都凝霜掛雪,戴玉披銀,遠處峯巒更見排排雪浪,雕塑蠟像。冰封雪壓,改容換面,深山層巒已被白色覆蓋,冰瀑、冰掛、霧凇與雪相伴相生,隨處可見,構織出冬季獨有的自然奇觀。一眼望去,雪景冰川,迎面而來,往往使人目眩神搖。有詩吟詠:九如冬景美,霧凇最傳神;君看冰瀑下,仍有賞雪人。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很高興爲大家提供導遊服務,今天爲我們掌握大方向的是劉師傅,劉師傅已有多年駕齡,大家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同時希望大家保持車裏的環境衛生。如果在遊覽中遇到什麼問題儘管找我,我會盡力爲大家解決。進園以前給大家說幾項注意點:1.遊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2.禁止吸菸3.緊急情況可撥打我的電話×××-××××-××××

現在我們開始進園,景區的全稱是九如山瀑布羣自然公園,是於20xx年9月按照國家AAAA級旅遊區標準投資興建,總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由日本著名的景觀設計專家西久樹先生領銜設計,是濟南市可遊覽面積最大的自然景觀公園。整個景區分爲深潭飛瀑區、兒童樂園、鬥獸場、峽谷探幽區和高山度假區五大景觀功能區。

作爲一處大型的自然公園,景觀主體由“八潭、九瀑、二十四泉、三十六峯”構成,體現“親山、親水、親自然,原汁、原味、原生態”遊園主題。

另外有下面幾個建園理念讓大家瞭解,1.不建大型建築;2.不山體刻字;3.不做神話傳說;4.不修建廟宇;5.不做傳統園林風格等。這些都是爲了追求自然、保護自然、融入自然,在我們遊覽過程中也會一一體現。

進門時我們看到的大門,大門採用石木結構,建築不大,也不氣派,但能體現山中小屋的淳樸感覺,讓人充分感受自然的氛圍。

現在景區門口看到的這塊刻有“九如山”的石刻,這塊石刻將景區分爲遊覽區和度假區兩個部分。九如出自《詩經.小雅》,是齊宣王親政時,他的大臣召公爲歌頌齊宣王而寫的一首辭,代表着九種祝福。也預示來到九如山,就得到了我們給您的九種祝福。大家順便看一下石刻南面,是我們二十四泉中的立春泉,有一年之際在於春的含義。

我們繼續往前走就會進入景區遊覽區。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水面是八潭中的第一潭:直符潭,是一處天然泉水露天浴場,最深處1.9米,最淺40公分,總面積3023平方米,是夏季很好的避暑之地。所以我們也說“偷的浮生半日閒、九如山上作神仙”。

好了,下面我們繼續前行。現在我們來到的樹林叫銀杏林。這裏樹種也很豐富,經過前面這個小木橋,我們馬上就要到達騰蛇潭了,大家看左邊的瀑布,是景區第一道瀑布叫天英瀑。這裏和位於海拔700多米高山頂的天蓬瀑是連在一起的,這構成了八潭、九瀑、二十四泉的主遊覽線。天英瀑上面大家看到的就是八潭中的第二潭“蛇潭”了。 我們景區景點名字取自《易經》學說,是九宮八卦的方位代詞,正和八九這兩個數字。 “八潭”從景區入口由下往上,依次是直符潭、蛇潭、六合潭、太陰潭、白虎潭、玄武潭、九地潭、九天潭。“九瀑”是天英瀑、天任瀑、天柱瀑、天心瀑、天禽瀑、天輔瀑、天衝瀑、天芮瀑、天篷瀑。“二十四泉”的名稱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命名的。三十六峯選用三十六福地。爲什麼這樣命名呢,一方面爲了避免雷同和落入俗套,不像很多景區根據景觀意境和對環境的想象給景觀採用象形名稱。二是能和大自然緊密相連,走過了二十四泉,等於走過了一年四季。三是能和人們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走過了八潭九瀑等於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預示着歷經種種磨礪,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所以通過遊歷九如山的山水也能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大家看一下蛇潭牌子,不是騰飛的騰,這個是盤繞的意思,所以蛇又稱臥蛇。

大家向西面看一下那個潭叫六合潭。六合潭面積是八潭中最大的一個。沿山體而行棧道橋,全長300多米,是濟南最長的木質水上長廊,可以直接通到潭南面的獼猴島,欣賞一下獼猴表演,同猴子做一次親密接觸。

我們現在就到到猴島了,大家一定注意安全,不要隨意挑逗猴子,猴子的脾氣還是挺大的,防止被咬傷或抓傷。好了,我們繼續往前去遊覽太陰潭。

我們從這裏看一下前面的小木屋,還有一路走來看到的木屋,應該已經感受到了九如山建築的特點,我們景區建築都是這種木製或木石結合的小型建築,木材均由芬蘭工廠加工,屋頂採用的是粗纖維紫椴樹皮,經久耐用,可達幾十年而不變。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陰潭,太陰潭面積不大,緊靠山峯,與下面有較大落差,旁邊有很漂亮的一個瀑布—天心瀑,大家可以過去看一下。 還有在這裏會看到北岸棧道一直通向山上,這段棧道在景區內還談不上曲折險峻,這只是我們景區所說的曲折險峻的棧道的開始。整個景區所有木棧道總長度可達10公里長,是國內景區最長的實木棧道。後面請大家注意安全,所謂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現在大家來到這裏是景區北山,視野非常開闊。下面的潭叫白虎潭, 大家在此好好休息休息,另外這裏設有遊客中心。給大家留出10分鐘時間。

好了,我們現在繼續往前遊覽。現在我們看到是城堡式建築是正在建設中的兒童樂園。

我們從上面小橋過去能到前面八潭中最深的九地潭,可達6-7米,水質也非常好,橋下的瀑布叫天輔瀑。前面的潭是九地潭, 因爲從山崖直上直下,所以老百姓又稱通天溝。這邊的山崖溪水常年流淌,四季不涸,故名滴水崖。滴水崖形成的瀑布叫天芮瀑,這個潭叫九天潭。東面的瀑布叫天衝瀑。前面的遊覽在九如山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序幕,大約是我們景區的1/5,更精彩的景觀還在上面。再有咱們所走過的橋、瀑、潭、泉等,代表着我們一起走過了風風雨雨,經歷了坎坎坷坷,但更重要的是大家要一起登上這段棧道,越過泰來橋,去敲響平安鍾,這將預祝大家會勇於面對以後遇到的任何困難和波折,並最終戰勝任何艱難險阻。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繁華地段,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東與泉城廣場連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觀爲主的文化名園。

一會我們要共同去領略一段曲折險峻的棧道的魅力。棧道建於懸崖之上,又與自然溶在一起,真正體味人在畫中游的感覺。走棧道時請大家拉開適當距離,注意安全。但這裏的木棧道還不是最有魅力的。這裏一直能通到最高的天篷瀑和瀑布源頭穀雨泉。中間還有趣味性很高的中國魔術等表演,我們可以邊走邊看。

整個南部山區以錦秀川爲分界線,以南是保水性較強的岩溶巖地貌,以北是多滲漏帶的石灰岩地質,九如山泉眼很多,瀑布也都是有泉水彙集形成,所以又稱“泉瀑”。九如山豐富的水源是南部山區“三川”之一——錦秀川的最大水源地。

大家來到的觀景臺注意一下對面的峽谷,那是我們景區的峽谷探幽區,當地的老百姓很少去,可以說是人跡罕至,大家向遠處看一座座山峯着可說層巒疊嶂,連綿起伏。也是來我們景區的看點。

現在就到達瀑布之源穀雨泉了,由她形成的天篷瀑的源頭。還有對面山上的的塊石頭彷彿是人工將它掛在陡峭的石壁上,又像是從天而降,非常巧合的落在這裏,所以我們稱它爲“飛來石”。景區翻過我們這座山,西面的山峯纔是九如山的最高峯,海拔856.8米。也是濟南第二高峯名叫“大高尖”,站在山頂可南望泰山。今天由於時間關係,無法帶大家去遊覽了,我想明年大家再來九如山,一定可以站在大高尖上體會望岱的感覺。

再往下下面是九如山四大核心景觀——潺潺而下的溪流,清澈的泉水順着河道蜿蜒而下,兩旁綠樹成蔭,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去溪邊洗洗手,感受一下九如山泉水的純淨與清涼。夏季這裏更有一番味道。穿過溪流能到達通往石板古道和峽谷探幽的入口。

這裏是長城古道遊覽的入口。這條古石板路修建於明末清初,是當時淄博、章丘的老百姓前往泰山求神拜佛的就從這裏經過,我們對這條古老的石板路進行了保護性的修整,基本保持了道路的原貌,石板路還能達到齊長城遺址,齊長城又名長城嶺,距今已有2520xx年的是歷史,根據史料齊長城是齊國爲防禦魯、楚及中原各國的軍事入侵而建,也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齊長城從長清開始,向東過雙泉、馬山、萬德、肥城、泰安到達歷城,經過我們山上、往東過淄博、濰坊等至青島市黃島區東於家河村東北海濱,橫貫18個縣、市(區),穿越1518座山峯,全長1237.8華里,史稱“千里長城”,比秦長城早四百餘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也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最雄偉的代表。雖然城牆不復存在了,但通過這遺址我們還能穿過歷史的長河去感受那古老的長城的氣息。我們現在所處的是戰國時期的魯國,翻過長城就是齊國,下次大家再來登上齊長城遺址,就可以真正腳踩齊魯大地了。

再往東面就是峽谷探幽遊覽區的入口,整個峽谷長達8公里,能真正領略原汁原味原生態、親山親水親自然和入深山方知幽深的感覺。這個區域遊覽完時間需要1-2個小時,所以說我們景區並不是一天能看完的景區。今天沒時間的話,只能留到下次了。

好了各位,九如山遊覽到此結束,現在我們開始返回。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8

九仙山,位於魯東南黃海之濱,縣城東南約16.5公里處,東與五蓮山毗鄰,主峯卡山垛697米,總面積55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光照、降水等條件與五蓮山基本相同。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 山,險如華山”而著稱。

九仙山奇峯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並稱雙絕。以其突兀的山峯,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了遊覽觀光的主體。

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雷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祕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衆多遊客的喜愛。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爲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特點 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

春夏之交,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的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爲壯觀,被譽爲“江北一絕”。

居仙臥龍,傳神離奇。歷史上很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讚美九仙山勝境。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徒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 著《孫臏兵法》。

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爲“真齊魯間聖地也”。明代清初,書畫大家張桐與摯友結廬定居,見此山水俱奇,獨具特色,自成 一山,遂定名“臥象山”,並著《臥象山志》。

1988年,九仙山含在五蓮山之內,被省政府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先後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生態旅遊實驗基地”稱號。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我們今天遊覽的第一站是棧橋。棧橋是青島的象徵,是青島人的驕傲。它位於青島灣,全長440米,寬8米。20世紀30年代棧橋曾被譽爲青島市內十景之首、青島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寫下讚美它的詩詞,國內外的重要賓客、知名人士來青島觀光時,都要登臨棧橋,欣賞海濱風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商標便是以棧橋爲圖案設計而成的。

現在我把棧橋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棧橋概況]

棧橋有着一百多年的歷史,她既目睹了青島的屈辱歲月,也見證了青島的建設與發展。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爲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建了兩座碼頭,其中一座就是現今的棧橋,長20xx年,德軍以演習爲名,從棧橋所在的青島灣登陸,武力佔領了青島,棧橋成爲德軍侵佔青島的見證。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於1920xx年5月將原橋北端改爲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爲軍用碼頭。1920xx年大港第一碼頭建成後,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爲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遊人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從嶗山仰口登陸佔領青島後,仍然在這座橋上舉行閱兵式,以此證明其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

1920xx年,青島被中國北洋政府收回後,中國水兵在此閱兵。

1931年,南京國民政府出巨資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橋身加長到440米。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 並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整個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棧橋從此成爲青島第一景。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兩側圍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岩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模整修,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使整個橋體煥發了青春。

20xx年包括棧橋在內的海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爲首批AAAA級風景區。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站在棧橋橋頭,前面這片水域被稱爲青島灣。遠處看,棧橋像一條彩虹橫臥在大海之中,盡頭的“回瀾閣”彷彿飄浮在大海之上,有“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

要領略棧橋的魅力,最好是沿着這條通往海中的橋走進去。走進去,彷彿將自己置身於大海環繞之中,可充分感受海的氣息,體驗海的浩淼,增強對大海的立體感受。碧波拍打着橋面,白雲漂浮在藍天,海鷗在海天間飛翔,遊船在海浪中穿梭,這種美妙的感受,您能只能在此時此地才能充分體味。大家在行進中可以看到岸邊綠樹掩映、樓臺輝映的美景,那又是一幅充滿浪漫歐陸風情的城市畫卷,正如康有爲先生所描寫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梁實秋的“觀壯闊波瀾,當大王之雄風”。

[回瀾閣]

各位團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回瀾閣,“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最初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佔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東京陸軍博物館內展出,以顯示其侵華戰爭的“功績”。現在“回瀾閣”三字爲著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此閣爲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爲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名建築。

[棧橋周邊景點]

與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市一條老商業街,有着100多年的歷史。德國佔領青島後,爲了在後海修建深水碼頭,於1899年開闢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命名爲“斐迭裏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稱爲大馬路,1920xx年,兩條路合併在一起,命名爲山東路。1920xx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又改名爲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築,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範點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區最繁華的地方之一。這樣看來,棧橋成了大海與街市的過渡。它將大海和陸地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築是“百盛商廈”。1998年9月開業。它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全國18家合資零售企業之一,由青島第一百貨公司與馬來西亞的金獅集團合資興建,總投資7.8億元人民幣,地下5層,地上49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商場面積5萬平方米。在當時被稱爲齊魯商業第一樓。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浴場中最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境十分優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0

八大關風景區位於匯泉角以東,太平角以西,湛流乾路以南,總面積約62.5萬平方米。區內有10條道路, 縱向3條, 橫向7條,路名均以中國著名關隘命名,因開始時主要有8條路,俗稱“八大關”。是青島海濱風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是中國黃海之濱主要療養勝地。早在20世紀20xx年代,一些外籍商人、官僚、政客和豪門富商就雲集青島,在八大關修建別墅。30~40年代,八大關成了國民政府要員們經常會聚之處。

八大關內有200餘幢別墅式建築,設計和造型各具特點,無重複式樣,建築之間互不相連,各自都有花園式庭院。樓房層數一般在2~3層, 在每一幢樓房裏都可以看到海景。這些建築分別代表了世界上24個國家和地區的建築風格。因而,八大關風景區被譽爲“建築博覽館”。 建國後,人民政府對八大關的建築進行了維修,在建築周圍闢建了小公園和公共綠地,對庭院內的綠化也進行了改造。

1953年,先後在八大關風景區內較大的空地上建成佔地面積5 642平方米的亭子公園(其中水塘面積920平方米) ,佔地面積9 798平方米的飛機公園,佔地面積6 560平方米的504公園(其中水塘面積1 240平方米) 。

自1958年始,對八大關內面積較小的空地進行了綠化。至1986年底,共在該區內建成公共綠地45處計168 544平方米。建設了一批園中園: 牡丹園、芍藥園、玉蘭園、櫻花園等花卉園;另外,還建設了雪松、水杉、杜仲、麻櫟等不同樹種的林地。 從60年代起,對八大關內各道路的行道樹進行有計劃的改造,以觀賞性強的樹種替代一般樹種, 使風景區內的每一條道路都有一個特殊的樹種爲代表。即,寧武關路:海棠, 紫荊關路:雪松,韶關路:碧桃,山海關路:法桐,居庸關路:銀杏,臨淮關路:龍柏,正陽關路:紫薇,函谷關路:法桐,嘉峪關路:楓樹,武勝關路:法桐。

八大關風景區還包括太平角地段,太平角位於八大關東北側,湛山西南側。20世紀初, 這裏就建有德國教會山東教區傳教士療養院。供在山東傳教的德國傳教士度假避暑。30年代, 青島市在太平角開闢一處海岸公園,定名爲太平角公園。建國後,大部分改爲部隊療養院,太平角亦成爲風景療養區。 自70年代初起,中央各部委相繼在青島建療養院,沿東南海岸延伸至燕兒島。自然風光與優美建築相結合,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形成了新的療養區。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1

親愛的遊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新導遊,我叫趙國兵。現在就來到位於連雲港與青島之間的海濱城市——山東日照市。日照,更伴有“日出初光先照”之美譽。到了日照,我們就來到波濤滾滾的海邊。海岸邊有座高高聳立的航海燈塔,這是海邊的燈塔旅遊景區的標誌。萬平口海濱生態公園位於日照新市區東側,市內主要幹線海曲路的最東端,她依黃海而建,南臨日照港,西接植物園,是日照旅遊專線“阿掖山風景區——劉勰(xie)故里——九仙山風景區——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桃花島風情園——王家皁民俗旅遊村——萬平口海濱旅遊區——燈塔風景區——劉家灣趕海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萬平口海濱生態公園佔地4.6平方千米。據文字記載,元朝時期,這裏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那時南方江浙一帶的大米要經糧船運往北方,中途經過石臼所萬平口停靠,因這裏風平浪靜,是天然的避風港,因此每年有上萬只船在此停泊,有“江淮紅粟達神京,轉運都有萬平行”之意,萬平口由此而得名。區內自然景觀優美宜人,有江北最大的天然瀉湖,漲潮時,海水通過跨海橋,逶迤而來,湖水波光粼粼,一瀉千里,湖畔垂柳依依,遠遠望去,旅遊區便成了一塊天然的島嶼。

一天的旅程結束了,下回再見!歡迎你們再次參加“棒棒糖”旅遊團。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2

山東,中國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偉大的土地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而且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明。山東的名勝古蹟、山水風光舉不勝舉。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已經離開了縣城,正沿着104國道向南駛往微湖碼頭,從這裏到微湖碼頭約有20公里,行車時間約20分鐘。借這段時間,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們微山縣的一些情況。

微山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面積1779.8平方公里,這個縣是1953年8月,爲統一管理微山湖(即南四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經政務院批准設立的。現轄二處街道、五個鎮、八個鄉,至20xx年全縣總人口70萬人。

微山縣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悠久燦爛。出土文物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縣城北面約11公里處的尹窪遺址,就是一處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同一時期的古遺址,據《史記》和地方史志記載,從夏、商、周到中華民國的三千餘年間;今縣境內曾設置過5個諸候封國、2個郡、5個縣。現已被湖水淹沒的,,就是漢朝時設置的兩個縣:位於昭陽湖的湖陵縣和位於微山湖中的漢朝有名的大將張良的封地有留城縣。縣城東北約13公里處的古薛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孟嘗君的封地薛國。縣城北面10公里處的歡城鎮,就是孟嘗君的門客馮諼“焚券”的地方。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的唱和詩中有一句“無車彈鋏怨馮歡”,其典故即於此。

微山縣人民政府的駐地夏鎮,原名夏村,秦朝時是廣戚縣的治所。據傳說漢潮時劉邦的戚夫人即居於此。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夏村改名爲鎮。明、清兩朝這裏設有管理大運河的工部分司。夏鎮是一個濱湖城鎮,明朝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有詩稱讚這裏:“一片雲飛護夏陽,人傳帝子大風鄉……碧樹斷香銷豔舞,青樹含影入斜陽……”可見,當時夏鎮是很美麗的。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衆多,構成了趵突泉羣。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臥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鉢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羣之首。作爲衆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爲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爲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衆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突騰涌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爲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爲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爲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溫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爲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爲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啓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爲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說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爲何稱“蓬山舊跡”?意爲東海神山但是傳說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爲“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爲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爲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轉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轉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臺。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

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說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說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爲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說。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羣。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爲“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20xx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着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爲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遊客,那裏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着“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爲“校士館”、“師範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爲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峯”屬宋代壽山艮嶽遺物,上面佈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讚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爲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爲珍貴,稱爲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說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杆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溫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裏,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妝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爲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峯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爲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着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牆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啓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爲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蹟、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爲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爲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衆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餘,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爲向島榭,中景爲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六年爲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爲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着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爲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爲“宗工巨匠”,蔚爲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爲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爲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爲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鉤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臺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爲“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爲“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樑、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爲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爲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4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紅葉谷遊覽觀光,首先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大家今天的導遊劉X,大家可以叫我劉導,希望大家喜歡我的講解,也希望你能從我的講解中對紅葉谷有更多的認識。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規劃三期建成,計劃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一期工程自20xx年9月份開始建設以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幫助下,經過園林集團廣大建設者近一年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已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一期工程共投資6000萬元人民幣,現已栽植各類苗木120個品種40多萬株,鋪植草坪10萬平方米,修建道路9.1公里,已建成了六個專類園區、三個攔水壩、一座污水處理站和兩座高位水池,還鋪設了景區地下管網和園區燈光系統。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已成爲各種植物爭芳鬥豔、鳥類自由生存、山水相映成趣、生態環保並重的集遊覽觀光、休閒、科普、娛樂、賞紅葉等於一體的南部山區新的旅遊景點。

紅葉谷生態文化旅遊區開園以來,通往紅葉谷的旅遊專線車每天載着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到這裏,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民俗風情、以遊客爲上帝的經營理念、以遊客的滿意爲最高宗旨的服務承諾、熱情真誠的待客之道,使來到紅葉谷的朋友們賓至如歸、流連忘返。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5

靈巖寺旅遊區位於濟南市長清縣萬德鎮境內,距104國道8公里,北依濟南,南靠泰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佛教聖地,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以其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馳名於世,素有“遊泰山不遊靈巖,不成遊也”之說。

靈巖寺初建於東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列全國四大古剎之首。靈巖寺峯巒奇秀,風光旖旎,以風景幽深、泉石秀麗著稱於世。寺周羣山環抱,深奧幽邃。寺內外摩頂鬆、千歲檀、朗公石、“鏡泄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別具情趣。寺內古木蒼翠,怪石林立,殿宇崢嶸。靈洞曲澗、青峯翠巒環繞着古剎精舍,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著名勝境有千佛殿、墓塔林、闢支塔、大雄寶殿等幾十處。

其中最爲引人入勝的是千佛殿內40尊宋代彩色泥塑羅漢,歷來爲觀者和專家們讚譽不絕,梁啓超稱其爲“海內第一名塑”;藝術大師劉海粟有“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此外,不少名勝古蹟大都流傳着美麗動人的傳說,如闢支塔基裝飾的浮雕“地獄中的蓮花”、“最後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駐足靈巖勝景,你會看到,這裏羣山環抱、巖幽壁峭;柏檀疊秀、泉甘茶香;古蹟薈萃、佛音裊繞。這裏不僅有高聳入雲的闢支塔,傳說奇特的鐵袈裟;亦有隋唐時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羅漢像;更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觀。故明代文學家王世貞有“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遊泰山不至靈巖不成遊也”之說。

近年來,靈巖寺的文物保護、旅遊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己成爲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每年都有百萬計的國內外遊客來靈巖或觀光遊覽、尋古訪幽;或登山健體、體察自然;或避暑消夏、商務會談。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6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佔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並稱爲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爲“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並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爲現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闢爲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准爲省級七大風景區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在是沿着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現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身臥像,花崗岩質,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於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於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裏原址是秦瓊廟,廟裏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於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初在廟裏只爲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覆數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後經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後也不願佔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後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於職守,連死後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爲他的老母進香,爲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於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幹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爲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的丹柱坊,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齊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菸塵(古代中國劃分爲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這九州又總稱爲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衆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雲霧中,便誤以爲自己發現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餘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並題詞。此後遊人在此北望衆山頭,在煙雲中若隱若現,也就信以爲真,久而久之,這裏便成爲觀看“齊煙九點”的聖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裏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後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雲徑禪關坊〕。此坊也是一木質牌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爲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才,爲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雲徑禪關”,背面刻有“峯迴路轉”。相傳原字爲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雲徑禪關”改爲現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峯迴路轉”改爲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雲徑禪關”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雲霧瀰漫,風吹着清雲,迴繞禪門,到寺裏拜佛,必須經過此坊,遊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淨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峯迴路轉”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藉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峯曲回,道路彎轉。而在此又一語雙關,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牆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遊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的石佛造像。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於隋開皇年間,佔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築。興國禪寺歷經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有石刻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裏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慾望,衆僧吟誦經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爲殿宇三楹。廊北牆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遊千佛山詩《古寺雲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於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餘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羣,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蹟。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爲極爲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刻有20餘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爲什麼叫龍泉洞呢?因爲此洞山風吹來洞口發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石縫過濾後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年僧人們就吃這裏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爲“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爲客洗煩愁”。現在人們閒暇遊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是〔極樂洞〕。洞內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洞口時發現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爲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爲大勢至,左爲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爲“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爲接引佛,他能接引唸佛人前往“西方淨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緻,神態生動各異,經風雨千餘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爲紀念戰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丈,轉三個彎後,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後被破壞了。現洞中有一石刻,記述着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爲人正直。相傳,他在這裏鑿石爲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並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爲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祕語,齊威王便轉敗爲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着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着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着“邪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後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爲“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着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於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時在山東爲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下了一點私分。到後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後,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乾脆來個先斬後奏,殺了後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牆皮才倖免於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餘米處是〔歷山院〕,爲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璧合。爲了發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爲“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爲佛教之地,由於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後影響這裏,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於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巧匠,相傳他發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雲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後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髮老翁,常隱形於民衆之中,吸取智慧,總結經驗,然後再指導大家,當衆一旦認出他時,便騎着鶴飄然而去,後來歷代建築工匠都拜他爲“祖師”並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築中,它的年代最久。據《水經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有舜祠。

現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於清代,現在看到的是於1979年重建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裏,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爲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裏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餘,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雲岡四大石窟精華於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佔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爲30米高的銅製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涵。被譽爲“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於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爲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在順着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

好了,有關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裏,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並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遊覽季節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後,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7

千佛山位於濟南市區南部,與趵突泉、大明湖合稱濟南三大名勝。因千佛而得名,海拔285米。據說山上有上千個佛,千佛山因此而得名。

暑假的一天早晨,我和爸爸、媽媽、姨媽、哥哥一起去濟南爬遠近聞名的千佛山。 一進千佛山大門,我就看見了一個伏虎羅漢,只見他身後的那隻老虎十分乖巧,和他十分的要好。傳說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廟外,經常有猛虎因肚子餓長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飯食分給這隻老虎,時間一長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稱他爲“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去萬佛洞的路口附近有座石臥佛像,這尊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側身臥像,花崗岩質,長10米, 東西橫臥,頭朝東,面向北,右手託於頭下,身穿通戶大衣,面頰豐滿,兩戶寬闊,給人以慈祥的感覺。這麼大的佛真讓我開了眼界。

雖然千佛山不高,但要爬上山頂還真不容易。我們踩在凹凸不平的石塊山上,小心翼翼的往上爬,如果不小心就會有危險。頂着烈日,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在山頂可以一覽無餘濟南市的全景,我看到了千佛山最大的彌勒佛,彌勒佛雕像整體高達30米,其中佛像身高21米,被譽爲“江北第一大佛”。我們在山頂盡情的感受着迎面吹來的山風,用相機拍下了很多美麗的景色。時間在歡聲笑語中一點一點過去了,我們趁着霞光下山。

千佛山真好,不但我學習了知識,還給我們留下了美好回憶。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8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後,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臺星座。爲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爲三臺石,刻石嵌於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雲南總督,精於書法,善於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爲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於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後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臥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爲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爲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臥碑亭裏的橫臥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臥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衆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後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後來補上的。這是怎麼回事?據介紹,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山東巡撫託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着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於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啓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願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爲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說,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爲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國民黨元老李烈鈞等人同遊蓬萊。憂於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說:“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於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蔣介石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說,只得苦笑。之後,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並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後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於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幹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裏,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爲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爲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

爲了紀念他爲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後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啓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爲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爲以古建築羣爲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爲兩翼,四種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爲底蘊,山(丹崖山)、海(黃渤二海)、城(蓬萊水城)、閣(蓬萊閣)爲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座標等20餘處景點爲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閒度假勝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一)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於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於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築羣,建築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築和其他輔助建築。主體建築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裏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當來到丹崖仙境坊,我們發現“丹崖仙境”4個漢字,是由原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於1964年參觀蓬萊閣時題寫的。蓬萊閣是能看到海市的地方,很久以前就以仙境聞名。進入丹崖仙境坊,我們就似乎進入了仙境。您也許感覺到似乎成了神仙。

龍王宮初建於唐代,重建和擴建於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後殿。

傳說龍能潛海,騰雲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的作爲征服自然的象徵。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對世間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並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蓬萊風俗,農曆正月十三日漁燈節,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後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乾旱時,人們來這裏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後擡出龍王塑像遊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灑水。這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地漁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宮都要舉辦廟會。當地漁民在戲臺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后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愛戴。據統計,中國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后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宮殿。蓬萊的天后宮是中國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後殿組成。

前殿內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說他們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現在他們站立於此負責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宮相比,蓬萊的天后宮與衆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們成爲天后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爲什麼嗎?一種說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爲天后,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範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遣。另一種說法是天妃曾經降服過東海龍王。

後殿是天后的寢室。據說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經制定了祭祀標準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后宮跪拜祭祀天后。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築羣中的主建築,初建於宋代(1061),以後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樑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爲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爲鐵柺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各異,所以後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八仙過海的傳說源於蓬萊。

這裏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衆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於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說亭內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於它那獨特的建築結構,可以說是人工建築和自然環境的巧妙結合。北邊是短牆,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就無風可進了。

臥碑亭內橫臥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臥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牆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爲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說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爲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地人民負擔,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當地人民感激蘇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於中國的主要宗教,並紮根於中國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中國廣爲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爲什麼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爲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二)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蓬萊閣觀光旅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在這裏度過美好時光。

從東而來,這是“人間仙境”的大匾,是蘇東坡的手跡。這裏是隱仙洞。相傳這裏是呂洞賓精心修煉的山洞。

這兒是天橋。能從瞭望口瞭望大海。現在我們所處於戚繼光雕像範圍內。戚繼光是著名的大將軍,蓬萊是他的故里。他死後,人們爲了紀念他,便在此處雕刻了他的雕像。

現在我們在古船博物館。這兒有着古代較好的船模。很久以前,人們就懂得了造船。

此刻我們來到了避風亭,這兒很神奇。即使外面大風猛烈,亭裏卻依舊燭火旺盛。雖然它表面看起來很奇異,可其中也有科學道理。因爲亭內無窗,空氣不能對流,就形成了這種景象。

這兒是八仙殿,殿裏充盈着神祕。八仙有呂洞賓,張果老,荷仙姑------他們爲我們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神話。

主體建築蓬萊閣爲雙層歇山並繞以迴廊,上懸書法家鐵保手書的匾額,給人渾重而不失亮麗的感覺。這裏自古就是名人學士的雅集之地。

蓬萊,是有靈氣的地方。今天感謝大家前來遊賞。祝你們事業發達,學業有成!歡迎各位下一次再來旅遊!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三)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蓬萊閣景區參觀遊覽。

首先爲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的基本情況。

蓬萊閣古建築羣始建於唐代,原來只有彌陀寺和龍王宮,後來在北宋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登州知府朱處約來到這裏,看到這裏風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將龍王廟西遷,建立了蓬萊閣。

經過宋,明,清三代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景區總面積3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900平方米。

景區內層樓修閣凌空而起,蒼山翠柏掩映期間;山下碧波萬頃,煙波浩淼,素有“人間仙境”之稱。

1982年,蓬萊閣與蓬萊水城一起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成爲我國首批5a級景區。

我們進入蓬萊閣景區的正門,首先看到的是“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是集蘇東坡的手跡。

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爲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遊。

好,朋友們跟着我往上走,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蓬萊閣內唯一的佛教建築“彌陀寺”。

彌陀寺始建於唐代,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爲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這裏是彌陀寺的前殿,右邊的是密跡金剛,左邊的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爲護衛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我們接下來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這裏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和十八羅漢。

正中間的就是阿彌陀佛,其左協侍爲觀世音菩薩,右協侍爲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的胸前有一“萬”字符,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誌,象徵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阿彌陀佛是主宰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唸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又叫“接引佛”。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爲本願的菩薩,凡是遇難的人唸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着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爲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稱爲“大勢至”,據說,在他出行的時候十方土地都爲之震動,所以得名。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羣高足弟子。

在和尚之上,菩薩之下。

他們是奉佛祖的之命到世間拯救衆生的,常住世間不涅磐(不進行生死輪迴)。

出了彌陀寺拾級而上,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這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時題寫的。

這是邁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

我們現在就來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話說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無災無難保平安。

仙境裏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壽。

進入仙境自然就有神仙顯靈,前面就是顯靈門了。

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

爲了有最佳的遊覽線路,我們從這裏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築羣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供奉的就是傳說中四海龍王之首的東海王敖廣。

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使在風浪裏,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繫起來,於是這籠罩着仙氣的丹崖山就被漁民派上了用場。

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佑六年,登州太守朱處約見這裏山高水闊,景緻秀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到現在的地方,在龍王宮原址建起了巍峨壯觀的蓬萊閣。

現在來到的就是龍王宮的前殿,裏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爲定海將軍,西爲靖海將軍,一定一靜寓意着海面風平浪靜,保佑漁民平安出海。

好,我們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龍王宮的正殿。

中間端坐的就是東海龍王敖廣。

他身邊站的是八位判官。

我們先看東邊的四位。

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負責夜間海上的巡邏,相當於現在的海上110。

第二位是千里眼,顧名思義,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後面的兩位就是我們熟悉的雷公和電母了。

左邊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趕魚郎,他負責把海中的魚趕到一起供漁民捕獲,所以深受漁民的喜歡。

第二位是順風耳,和對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說龍王的壞話,否則他可是會聽見的。

下面的就是風婆婆了,她手裏拿的風口袋,只要把手鬆一鬆便會狂風四起。

最後一位就是雨神。

八位判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於龍王的調遣。

這裏是龍王辦公的地方,後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

後殿過去有龍王的木雕象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爲了求雨所設的。

古時候人們遇上酷旱,便到這裏頂禮膜拜,然後頭戴柳條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擡着龍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兒兩邊住戶都要端水潑灑,討個吉利。

如縷求不應,便把龍王爺擡到烈日下暴曬。

當龍王大汗淋漓時,他就會興雲佈雨了。

這也是龍王臉黑的原因。

經過子孫殿,接下來我們遊覽天后宮。

天后宮是蓬萊閣建築羣中規模最大的建築單體,始建於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

首先我們看一下戲樓,每年正月十六爲天后宮廟會,在這裏會有戲曲演出爲天后祝壽。

這上面的“觀止矣”匾額,即“歎爲觀止”,意思是看了這裏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

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臺星座。

乾隆年間,時任山東學政、大書法家阮元命名此石爲三臺石,並刻石嵌在天后宮前殿外牆上。

後來知府張酋認爲六尊巨石排列形狀像極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稱爲坤爻石。

這六尊巨石,是開山建閣時留下來作爲裝點的,和山體連在一起。

古人認爲:天爲乾,地爲坤,男爲乾,女爲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宮裏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我們先來看看前殿的兩位門神,一是嘉應,一是嘉佑,是保護天后的神將,傳說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洲降伏的妖怪。

院內有一棵唐槐,已經有一千多年曆史了,雖然樹幹已經中空,依然枝繁葉茂。

相傳當年八仙中的鐵柺李與呂洞賓在這裏下棋,烈日當頭,爲了遮蔭,鐵柺李從他那寶葫蘆裏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於是濃廕庇日,涼風習習,好不逍遙。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天后宮失火,燒燬宮觀30餘間,近在咫尺的這棵唐槐卻安然無恙,實在是令人稱奇!這個樹還有個特點就是它的發芽和落葉都比別的樹晚一個月。

我們往前走,進天后宮的正殿。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

天后在南方稱爲媽祖,歷史上確有其人,姓林,名默。

傳說林默出生時,紅光滿室,異氣飄香。

林默生下後,直到滿月都不哭不笑,默默無聲,於是她的父親就給她起名“默”。

林默只活到了28歲並且終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來,意味着沒出閣。

傳說林默二十八歲時候,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險的船隻,不幸被桅杆擊中了頭部,落水而亡。

後來人們都說:“人行善事,死後爲神”,認爲她是昇天爲神了,專門到海上搭救遇險的船隻去了。

她死後不久,奉祀她的宮廟就應運而生,皇帝的封號步步升級,元代被封爲天妃,康熙、乾隆年間被封爲天后。

天后身邊站的是四位侍女,東西兩側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龍王,其餘的西邊第一個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室主任。

第二位手持環海司命,是爲海神娘娘發佈命令的。

東邊的兩位一個手持聖旨,下達天帝旨意,一個手持萬法歸宗,如果海中的魚鱉蝦蟹興風作浪,他都記到這上面,屬於哪個海的,就交給哪兒海龍王處置。

後殿是天后的臥室,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

寢室裏有東西兩個廂房,因爲天后娘娘有個習慣,雙日睡東,單日睡西。

朋友們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牀有什麼特點,對了,那就是又長又窄,取得是長壽之意。

二樓也是娘娘的梳洗裝扮的地方,因爲在古代未出閣女子家的閨房外人不得輕易入內,所以二樓就不對外開放了。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裏,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詩。

大家不妨找找看。

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

雲海千里目,海島四時秋。

”想那古代,承建者在磚坯上一一雕刻,而後入窯燒製成磚,再運到這裏分別砌於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遊覽完天后宮,現在我們就要登上蓬萊閣的主閣了。

我們從這邊上去叫做“登閣求仙”,身到蓬萊及神仙嘛。

我說過了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爲中國四大名樓。

(正門上方懸掛的“蓬萊閣”橫匾,爲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

)蓬萊閣主閣高踞赭紅色的丹崖山頂端,以大海藍天爲襯托,以田橫峻嶺爲屏障,北望長山列島,南臨刀魚水寨,登上高閣,確有超凡脫俗之感。

海山有霧的時候,讓人感覺仙氣繚繞。

憑欄遠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萊古城高樓迭起,廣廈林立,已經成爲一座現代化的海濱風景旅遊城市。

西面的這座山叫田橫山,那裏是渤黃兩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

對面就是長山列島,是由大小32個島嶼組成的,距蓬萊8海里。

我們進來看一下八仙,傳說他們就是因爲喝醉酒了才從這裏乘坐各自的寶器漂洋過海的。

從右往左看,這是八仙中最醜的鐵柺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遠、資歷最深的一位,他的寶器就是前面的葫蘆,裏面裝的是靈丹妙藥,能治百病,不過現在看來只是對內傷有效,要不他怎麼還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來的白鬚老翁就是年紀最大的張果老,他的寶器是漁鼓(一種樂器)和紙驢。

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說。

他爲什麼要倒騎毛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以作答: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告誡人們做事要謹慎,凡事三思而後行。

他旁邊的何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寶器是手中的荷花。

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間的呂洞賓了,他的寶器是身後揹着的寶劍。

長相最爲帥氣的是韓湘子,據說是韓愈的侄子,他的寶器是手中的洞簫。

那個袒胸露乳的是漢鍾離,漢朝人,複姓鍾離,故得名。

曹國舅的寶器是雲板。

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紀最小的藍彩和,成仙的時候只有14歲,所以他不勝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邊的花籃。

八仙過海究竟去了那兒裏?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去給王母娘娘拜壽了,有的是說東渡日本了,不管怎樣,神仙都是逍遙自在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蓬萊閣二樓長度爲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迴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開窗,供遊人憑欄觀海。

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額書“神州勝景”。

閣外北側正中懸掛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歷經浩劫得以倖免,十分珍貴。

西壁懸掛董必武1964年遊覽蓬萊閣時的題詩“來遊此地恰當時,海國秋風暑氣吹;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

”另有葉劍英元帥1960年的題聯“蓬萊士女勤勞動,繁榮生活即神仙。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四)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提起蓬萊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樓。海市,本是一種大氣光學折射、反射現象。但在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其成因,便生出許多奇妙的幻想和美麗的傳說。據說秦始皇東巡來到蓬萊,見到海市,誤認爲那時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於是派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訪長生不老藥。以後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臨眺望過神山。漢武帝多次尋求蓬萊仙境不得,只好將丹崖山叫做蓬萊,聊以自-慰。這也是蓬萊名稱的由來。當然,海市的神祕、朦朧、飄渺,也確如仙境一般。歷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異常神奇。同時八仙過海的傳說也爲它抹上一層仙氣。傳說八仙去給王母娘娘拜壽途中,在蓬萊閣上喝醉了酒,爲顯示自己的本領,相約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鐵柺李乘葫蘆,漢鍾離坐扇子,張果老坐紙驢,呂洞賓踏寶劍,曹國舅站雲板,韓湘子乘洞簫,何仙姑坐荷花,藍采和則坐在花籃中,飄洋過海。“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即源於此。在山腳下,還有八仙出海時留下的腳櫻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傳,使蓬萊閣“人間仙境”的美名到處流傳。古往今來,蓬萊仙境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們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萊閣建築面積爲32800平方米,分佈在丹崖山上。閣建於北宋嘉祐6年(1061年),當時的郡守朱處約看到這裏山勢雄偉,風光秀麗,便修建高閣以供遊覽。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了。明萬曆17年(1589年),山東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築物,統稱爲蓬萊閣。清朝嘉慶24年(1819年),再一次擴建,形成現有規模。解放後,經過多次修繕,古老的建築既保持了原有的風韻又煥發了盎然生機。整個建築以高閣爲主,從山巔到山腳分中東西三個院落,上中下三個層次,依山構成。主要有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彌陀寺等六組建築組成。100多間樓閣殿宇,參差錯落。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於北宋960年3月23日,死於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隻,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並得高人指點,據說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說很多,說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爲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後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現病死的老鼠。更爲神奇的是說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後告訴她母親說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說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脫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屍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峯,突然仙樂齊鳴,彩雲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後,歷代疆吏大臣說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並能在海上狂風中爲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爲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爲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說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爲他們長的醜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爲“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後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範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說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於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現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築圍繞着它,又成衆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爲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築,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築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雲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老殘遊記》第一回中就生動描寫了這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閣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緻,佈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着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後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爲古閣增添了光彩。

蓬萊閣後有一避風亭,它比蓬萊閣建造稍晚,是明代正德8年由知府嚴泰增建的。此亭建造角度十分科學,既烘托了主閣,又別有情趣。避風亭坐南朝北,既高又面向大海,然而任憑室外狂風大作,亭內門戶大開,卻靜謐無風。在亭內擦一根火柴,火焰會紋絲不動。這時你如取一張紙條,在護牆外側一撒手,紙條會盤旋而上,越亭而過,不能不令人叫絕

5篇介紹山東蓬萊閣的導遊詞範文(五)

聞名天下的蓬萊閣自建成雛形後,歷代文人騷客慕名而來者甚多,置此佳景勝地,他們往往雅興大發,揮書潑墨。

在天后宮前院的戲樓兩側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像三臺星座。爲此清代大學者阮元命名此石爲三臺石,刻石嵌於天后宮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廣、雲南總督,精於書法,善於雕刻金石,墨跡傳世不多,此隸書刻石極爲珍貴。

天后宮前院彎處,有一塊草書體“壽”字碑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壽”字是五代時道人陳摶老祖寫的,看起來遒勁有力,瀟灑飄逸。它的另外特別處在於草寫的“壽”字竟是由“富、費、林”三字組成。據說含有“植好林木,富足長壽”的意思。

在蓬萊閣主閣的閣底正門懸掛的橫匾“蓬萊閣”,是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字寫得雄渾有力,剛健俊朗。主閣後面間隔不遠避風亭和臥碑亭內,也各有珍貴的書法刻石。避風亭內有刻石25方,其中9方是曾任登州軍事首腦袁可力的《觀海市》詩,字是明朝書法家董其昌寫的,一代石刻高手爲其刻石。因此,這九方石刻確爲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臥碑亭裏的橫臥石碑則因留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手跡而彌足珍貴,臥碑正面刻的行草《題吳道子畫》,背面刻的是蘇東坡的正楷《登州海市》。

衆多名人的墨寶中,有兩處別有典故。一處是蓬萊閣主閣後壁上的“海不揚波”,細看這氣勢雄偉的字體,你會察知那“不”字明顯是後來補上的。這是怎麼回事?據介紹,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山東巡撫託渾布兼辦海防。當有一天他登上蓬萊閣時,望着廣闊無際的大海,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海不揚波”四個字,表達了他希望萬里海疆平安無事的心情。哪知道,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戰火蔓延至蓬萊。1895年1月18日,日艦炮擊蓬萊,一發炮彈(碰巧是啞彈)擊中了“不”字,於是“海不揚波”成了“海揚波”。這啓發人們沒有富強的國家和強大的海防,海不揚波的願望始終是個幻想。

另一處是蓬萊閣東側的“碧海丹心”石刻,這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手跡。馮將軍當年爲何要寫這幾個字呢?據說,1939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最爲艱苦的時候,馮玉祥將軍與國民黨元老李烈鈞等人同遊蓬萊。憂於時局的李先生對馮將軍說:“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於你們身上了。”馮將軍對蔣介石當局明抗日、暗賣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明說,只得苦笑。之後,李烈鈞先生揮毫寫下對聯:“攻挫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並讓馮玉祥將軍題橫幅。馮玉祥略一思索,提筆寫下了遒勁有力的“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後人感念他的愛國豪情,便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東坡先生於1805年曾到登州(今蓬萊)任知府,只不過時間非常短,10月15日到任,10月20日便被調回京城,總共只幹了5天登州知府。但就是在這短短的5天時間裏,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發現當時因新法中的鹽法禁止百姓賣鹽,所以導致不少原靠賣鹽爲生的百姓生活困苦。爲此,蘇東坡寫了《訖罷登萊榷鹽狀》,列舉了許多事實,陳述了得失利弊,終使皇帝允許百姓隨便買賣食鹽,就市論價,官府只收取一定的稅金。

爲了紀念他爲民請命的功德,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蘇公祠。後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五日知州府,千年蘇公祠”的詩句。這啓迪世上的當權者,只有爲民辦好事、辦實事,才能流芳百世。

介紹山東九如山瀑布的導遊詞 篇19

日照竹洞天風景區位於日照城區西端的將帥溝毛竹園,總面積1000多畝,其中毛竹面積200多畝,其他竹子面積400多畝,水域面積400多畝,是南竹北移的成功典範,被國家旅遊局評爲“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景區綠化面積在80%以上,生長着毛竹、淡竹、斑竹、箬竹、紫竹、鋼竹、金鑲玉竹等100多個竹子品種。同時闢有專門的竹子品種展示區域,既是一個天然氧吧,又是一個生態植物園。

風景區主要由竹文化園、民族文化園、休憩園、水上娛樂園、原生毛竹林及農家樂生態園等6個功能區組成,構成“品茶賞竹、休閒娛樂”的旅遊文化主題。

風景區與美麗的付疃河相依相伴,交通條件便捷,地理位置優越。距長途汽車站8公里,距同三、日東高速公路入口5公里,距日照海濱17公里,距日照國際候船廳20公里,15路公交車終點站設在景區門口。

風景區充分體現了濃郁的江南風情和民族文化特色,園內建有侗族鼓樓、茶苑及民族文化村寨等30多處景觀,配套了餐飲、住宿、旅遊購物等服務設施。少數民族演出團常年爲遊客表演民族歌舞,特別設有遊客參與性強的竹竿舞、娶親、上刀山下火海、鬥雞、套鴨等娛樂項目。竹林間百鳥爭鳴,河面上白鷺嬉戲,遊客可乘竹排、烏篷船盡享北方江南風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