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導遊詞(通用2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12K

三孔導遊詞 篇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某某某。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爲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三孔導遊詞(通用28篇)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爲了幾年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爲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爲官衙,後半部爲內宅。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

三孔導遊詞 篇2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爲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衆,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爲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20xx年的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着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着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爲中國三大古建築羣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後人爲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爲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的來歷。

孔廟是後人爲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羣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唯一孤例。

三孔導遊詞 篇3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的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山東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山東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瞭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山東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山東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山東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山東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爲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山東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9年),又複名山東曲阜,沿用至今。山東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山東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裏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山東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山東曲阜城東8裏,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爲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裏,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的聖人幾乎全出自山東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爲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山東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山東曲阜,周公的後世33代曾在魯國爲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山東曲阜地上地下文物衆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山東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山東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山東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不少人稱山東曲阜爲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裏,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爲這裏深扎着中華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爲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衆,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爲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着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着人類,跨向21世紀。

山東曲阜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山東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爲中國三大古建築羣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後人爲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爲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的來歷。

孔廟是後人爲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羣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纔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爲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爲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裏,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爲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爲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裏撫摸這*,他們說:“摸摸*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的*,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爲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爲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山東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爲皇帝對孔子的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山東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爲“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爲啓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爲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爲承聖門,原爲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爲,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爲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爲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爲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的龍柱爲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着孔子塑像,兩側爲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裏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三孔導遊詞 篇4

不知道您讀沒讀過《論語》,那上面開篇有一句話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麼我就以孔子的這句名言,熱烈地歡迎您來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參觀遊覽。下面,就由我陪同各位遊覽並進行導遊服務,非常感謝您的合作,並衷心地希望您對我的工作多提出批評意見。

在來山東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山東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瞭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並不十分詳細,現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山東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山東曲阜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山東曲阜”二字始見於《爾雅》一書,東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山東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爲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山東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9年),又複名山東曲阜,沿用至今。山東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山東曲阜又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聖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裏留下了蹤跡。據《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於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山東曲阜,崩葬雲陽山”,現在山東曲阜城東8裏,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爲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裏,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後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聖人”,實際上,江北的聖人幾乎全出自山東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聖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爲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元聖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山東曲阜,後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山東曲阜,周公的後世33代曾在魯國爲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於此。現在山東曲阜地上地下文物衆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蹟4處,省級11處,市級100餘處。1982年山東曲阜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山東曲阜“三孔”被聯合國正式列爲世界文化遺產。由於山東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不少人稱山東曲阜爲世界三大聖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裏,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爲這裏深扎着中華民族的根,深扎着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什麼,象徵什麼。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現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山東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孔子3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徵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鬥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內容,爲創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衆,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爲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後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遊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孔子的一生是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着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着人類,跨向21世紀。

山東曲阜的文物古蹟和旅遊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山東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爲中國三大古建築羣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牆”4個大字。“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約等於8尺。據說,有人稱讚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後,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學問只有牆頭這麼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牆內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牆有數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牆內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後人爲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牆”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爲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牆”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牆”的來歷。

孔廟是後人爲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於孔子死後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築羣共有五殿、一閣、一罈、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廟大門東牆外面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碑刻,過去,任何官員至此,武官要下馬,文官要下轎,以表示對孔子的尊重。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纔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爲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爲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裏,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爲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爲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_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裏撫摸這_他們說:“摸摸_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__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爲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爲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山東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爲皇帝對孔子的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山東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爲“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爲啓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爲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爲承聖門,原爲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爲,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爲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爲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爲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的龍柱爲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着孔子塑像,兩側爲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裏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三孔導遊詞【5】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是我國曆代紀念孔子的聖地,統稱“三孔”。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而其子孫後代也在此生活繁衍,傳承着孔子的文化思想。1994年,“三孔”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東曲阜“三孔”中的孔廟、孔府都坐落在市中心,孔林則位於城北。孔廟是國內最大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它是在孔子的故居上改建而成的,可謂全世界孔廟的始祖;孔府曾是數百年來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地方,它的規模在國內僅次於故宮;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家族後裔的墓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爲一處佔地327公頃(1公頃=10^4平方米)的古建築羣,包括三殿、一閣、一罈、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三孔導遊詞 篇5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聖地曲阜!我是你們的導遊陳柯潤,大家叫我小陳就可以了。今天,就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中外聞名的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爲大家服好務,如有不足之處,請指出來,我一定儘量改正!

進入孔府的大門,由此向後分爲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思堂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 中路大部分都是孔府的主要建築,前半部分是官衙,後半部分是內宅。

孔廟本是孔氏家庭的家廟,廟內有孔子親手栽種的檜樹,主要建築是大成殿,殿前有著名的九龍柱和杏壇,後因爲孔子受到尊崇,許多封建帝王都到這裏來祭祀孔子,現在,我們濟寧市政府舉辦的一年一度的“國際孔子文化節”也都是在這裏揭開序幕。

孔林是孔子家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3000多畝。林中有數百種樹木10萬多株,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

好啦,現在開始自由活動三個小時,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也可以做遊戲、購物等,但必須保證衛生,不能亂扔垃圾。

參觀三孔的活動至此結束,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期待大家的再次光臨!

三孔導遊詞 篇6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是我國曆代紀念孔子的聖地,統稱“三孔”。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而其子孫後代也在此生活繁衍,傳承着孔子的文化思想。1994年,“三孔”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東曲阜“三孔”中的孔廟、孔府都坐落在市中心,孔林則位於城北。孔廟是國內最大的祭祀孔子的廟宇,它是在孔子的故居上改建而成的,可謂全世界孔廟的始祖;孔府曾是數百年來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地方,它的規模在國內僅次於故宮;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家族後裔的墓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爲一處佔地327公頃(1公頃=10^4平方米)的古建築羣,包括三殿、一閣、一罈、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三孔導遊詞 篇7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銘,是你們的導遊。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遊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聖人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爲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爲了幾年聖人孔子生前的偉大思想寬闊的精神品質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餘株古樹,一個個直衝雲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聖人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聖人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24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爲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爲官衙,後半部爲內宅。

孔林,是聖人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佔地三千多畝。周圍垣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遊覽“三孔”,也可以進行遊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

三孔導遊詞 篇8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爲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爲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爲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孔廟東側,爲孔子嫡長孫的衙署。漢高祖劉邦以太牢之禮祭孔子墓並封孔子九世孫世爲奉祀君,代表國家祭祀孔子。後歷代不斷加封,至宋代封爲衍聖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獨立的衍聖公府。現有樓、廳、堂480餘間,前爲官衙,後爲內宅。府內存有著名的孔檔案和大量文物。

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孔廟東邊,隨着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佈局。

孔府大門,爲間五檁懸山式建築,匾書“聖府二字”,爲明朝嚴嵩所書。門兩邊有對聯一幅“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聯概括出千百年來“聖人家”的氣派。

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設六廳,在二門以內兩側,分別爲管勾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公共管理孔府事務。明代建築,共五間深三間,寬敞大方,爲當年宣讀聖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之處。

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佈局:東路 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爲官 衙,有三堂六廳,後爲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爲花園。

三孔導遊詞 篇9

尊敬的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大家的導遊小陳,首先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聖人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聖人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聖人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聖人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聖人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聖人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聖人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聖人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

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孔廟來源於聖人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聖人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聖人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聖人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聖人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聖人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聖人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聖人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聖人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聖人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聖人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聖人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聖人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孔廟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聖人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聖人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聖人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聖人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就是說聖人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聖人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聖人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聖人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裏,是聖人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聖人孔子墓前。聖人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聖人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20xx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三孔導遊詞 篇10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爲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築,殿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原有配殿,東爲“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爲“三靈候”,後來建此殿專祀。西爲“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願厚養”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爲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建。建築結構與配天門雷同,殿內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跌螭,氣勢非凡,爲岱廟現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抱,枝幹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幹中植小槐一株,並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鬱茂,又成爲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殿、環詠亭、雨花道院,皆毀於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餘件,古書籍3000餘冊。

北過仁安門透過蔽是遮天的蒼松翠柏向北望去,只見一座五光十色、金碧輝煌的大殿矗立在高大的露臺上,這就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宋天貺殿。天貺殿又叫峻極殿,創建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公元1020xx年,宋、遼在澶淵(今河南濮陽)交戰,宋真宗雖大勝遼軍,但無心再戰,卻簽訂了屈辱的條約,歷史上稱爲“澶淵之盟”。宋真宗爲了平息朝野的怨憤之情,鞏固其統治地位,他採納了副宰相王欽若策謀的“天降昭書”的騙局,於同年十月率領羣臣,車載“天書”來到泰山,舉行了隆重的答謝天恩告祭大禮,並定於每年六月初六爲“天貺節”。笠年,下昭擴建岱廟,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礎上,建造了天貺殿。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爲四個復鬥式藻井,餘爲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樑彩棟,貼金繪垣,丹牆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嶽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着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泰山神”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爲“天齊王”,宋時封爲“天齊仁聖安”,元朝又封爲“東嶽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後,認爲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嶽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嶽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爲清人吳雲所書,“帝出乎震,人生於寅”。橫額是清康熙帝於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巨匾。殿堂內擺放着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啓蹕迴鑾圖》傳爲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後門爲界,東爲“啓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爲“迴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構嚴謹,佈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着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調,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後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爲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臺分上下兩層,雕欄環抱,站在大露臺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臺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曆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臺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皇帝舉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羣臣就恭候在這裏。池內及周圍9塊姿態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20xx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爲“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爲“孤忠柏”,民間傳說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嶽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爲孤柏。據說,遊人矇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三圈,然後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說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達,那些編寫傳說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後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三孔導遊詞 篇1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今天,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爲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在我們參觀孔廟。孔廟位於曲阜城中心,逝代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築。前後九進院落,佔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築466間,54座門坊,古樹1700餘株。孔廟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佈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築463間,加上後花園,共佔地300畝。孔府,也稱“衍聖公府”。“衍聖”的意思是說“聖道”、“聖裔”能繁衍接續。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後,孔府分爲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主人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築,前半部爲官衙,後半部爲內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專用墓地,佔地3000多畝,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圍牆高3米、厚1.5米,長14.5裏。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羣,十分壯觀。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希望“三孔”之遊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三孔導遊詞 篇12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爲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爲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20xx年)詔封泰山神爲“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爲“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爲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爲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裏。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爲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衆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裏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爲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裏身着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爲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衆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爲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爲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爲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爲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20xx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爲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爲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三孔導遊詞 篇13

衆所周知,孔子是世界十大名人之首,被稱爲聖人。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文化的創始人。今天,我來到了這位聖人的故鄉——曲阜。

我們首先參觀了孔廟。孔廟是著名的“三孔”之一。孔廟則是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這座全球規模最大的孔廟,氣勢雄偉、金碧輝煌,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羣。1994年,與孔府、孔林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佔地二百多畝,座落在曲阜城門。古老的琉璃瓦房子,雄偉壯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說孔廟原來是孔子故居,孔子去世的第二年,故居被改作廟宇,孔廟中至今仍保存着孔子當年用的水井和親手栽植的檜柏樹

進入孔廟,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弘道門。往前走,便是大中門。一位導遊告訴我們,大中門是讚揚孔子的思想不偏不歪,不上不下,正中的意思。

走了一段路,我們進了奎文閣,一棵奇特的柏樹使我眼前一亮。這棵柏樹的樹皮彎彎曲曲,好像上面浮動着道道波浪。傳說,乾隆皇帝來拜祭孔廟時走累了,便靠在這棵柏樹上小憩了片刻。柏樹沾了皇帝的龍氣,樹身變成了龍身模樣,這棵樹便被稱爲龍柏。與之相呼應的,是邊上一棵樹冠形似鳳冠的柏樹,可惜已經毀於雷火。

孔廟的主體建築爲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都是以整塊巨石雕刻而成,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是曲阜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據說清乾隆皇帝來曲阜祭祀孔子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會因超過皇宮而怪罪。

孔廟中最爲雄偉輝煌的要數杏壇了。杏壇位於大成殿前,它是古代孔子講學之地。金代時,人們於杏壇上建亭。方亭重檐,黃朱大柱,亭下還有党懷英的篆書體“杏壇”碑和乾隆所書的“杏壇贊碑”。今天的杏壇之上,已經沒有了朗朗讀書聲,但那股神聖的氣息,仍然縈繞在孔廟之中。

三孔導遊詞 篇14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另外,文學史上,也有“三孔”之說。

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占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爲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爲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世人尊崇爲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20xx年5月8日,曲阜市明故城(三孔)旅遊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爲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爲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被世人尊崇爲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三孔導遊詞 篇15

Dear friends;

How do you do!

Confucius said, "it's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Today,with this famous saying of Confucius, I welcome you to visit Qufu, Confucius'hometown. I'm your local tour guide. I hope you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of the three Confucius culture through my explanation. I hope you have a goodtime here and have a good time. Before entering the scenic area, please allow me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Sankong scenic area and Qufu. Qufu is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with a population of 620000 and atotal area of 890 square kilometers. The word "Qufu" first appeared in Shao explained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at there was a Fu in the cityof Lu, and Weiqu was seven or eight Li long, so it was named "Qufu". The tourguide service of the association, in 1012 ad, was once renamed "Xianyuan" countyto commemorate the birth of Xuanyuan Yellow Emperor, the ancestor of the Chinesenation. In the seventh year of Emperor Taizong's Tianhui, it was also renamedQufu, and has been used since then.

Wanren palace wall: now our location is just outside the South Gate of theancient city of qufuming, which is called Wanren palace wall. There are four bigcharacters "Wanren palace wall" right above the gate. "Ren" is an ancient unitof length, one Ren is about 8 feet, equivalent to 1.6 meters now. It is saidthat some people praised Confucius' disciple Zigong for his knowledge. Afterhearing that, Zigong said, "human knowledge is like a palace wall. My knowledgeis only as high as the top of the wall. But Confucius, my teacher, has severalwalls. If you don't find its door, you can't see the beauty of the temple in thewall.". In order to show his worship of Confucius, Emperor Qianlong of QingDynasty ordered people to hang the four characters "Wanren palace wall" on thewall.

1、 Confucius Temple

Overview of Confucius Temple: Confucius Temple is a temple dedicated toConfucius, a thinker, statesman and educator in our country during the spring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us Temple is the largest and oldest one.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three ancient buildings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Forbidden City and summerresort. The temple is 1130 meters long, 168 meters wide from east to west,covering an area of 150000 square meters. The whole complex is divided into ninecourtyard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There are five halls, one ancestral temple,one Pavilion, one altar, two verandas, two halls, 17 stele pavilions, 53gatehouses, a total of 466. The building area is about 16000 square ucius Temple is known as "solitary example" in the history of worldarchitecture. It integrates history, architectural culture, art, calligraphy,stone carvings and ancient tombs.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ancient laborers in our country. It is a prec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heritage. In 1961, it was announc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cultural relicsprotection units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1994, it was listed as a worldcultural heritage by UNESCO. In 20__, it was listed as a national 5A touristattraction.

"Jinshengyuzhen" Square: it is the first gate square of Confucius was built in the 17th year of Jiajing reign of Ming Dynasty. It is 5.6 metershigh and 13.5 meters long, with octagonal columns. On the top of the column,there is a armored animal guarding against heaven and evil. On the lintel, theinscription "Jin Sheng Yu Zhen" is written by Hu zuanzong, a great calligrapherof the Ming Dynasty. The four words "Jin Sheng Yu Zhen" come from Mencius. Usingthe meaning of Mencius, it expresses Confucius' consummate knowledge, just likethe whole process of playing music, which is complete from beginning to ent music begins with the ringing of a bell and ends with the striking of achime. Praising Confucius for his learning is like the sound of gold and sound of gold is the sound of a bell, indicating the beginning, and thesound of jade is the sound of a chime, indicating the end. This is also thesource of the idiom "doing things from beginning to end". "Two cypresses bearone hole": passing yuzhenfang, this single hole stone arch bridge is called"Panshui bridg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 the pan pool beside thepalace, so it is called "pan water". In the past, when I read the book ofConfucius and Mencius, I was admitted to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called"entering hope". Officials hope to be promoted, do business, hope to get rich,and live a prosperous life. There is an ancient cypress on both sides of thebridge, so it is called "two cypresses bear one hole". After the bridge, thereare two stone tablets on the East and West, which are engraved with "officialsand people waiting to dismount here", and called "dismounting stele". In thepast,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nd common people passed by, so they had todismount and get off the sedan chair to show their respect for Confucius."Lingxing gate": This gate is called "Lingxing gate". It was built in the MingDynasty. "Lingxingmen" was inscribed by Qianlong. There are two or eight starsin the sky, and the one in charge of culture is called "Lingxing", also known asWenqu star. Connecting Confucius with the star in charge of culture in the skyis enough to prove that Confucius' culture stone is the highest. The ancientsworshipped the heaven, first of all, they worshipped Wenqu star. There is asaying that respecting Confucius is like respecting heaven. You see, the squareis 10.34 meters high and 13 meters wide. The columns are cut up and down. Theintersection of the two sections is supported by a strong stone column. On thehead of the column are the portraits of the four heavenly kings, and in themiddle are the pearls of fire. It means that the door is protected by gate was rebuilt from wood to iron beams and stone columns.

Dazhongmen: dazhongmen is the main gate of the Confucius Temple in the SongDynasty. It was re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three words "dazhongmen" wereinscribed by Emperor Qianlong. Its original name was gonghemen, and later it wasrenamed dazhongmen.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facade is extended to 5 rooms,which is a single eaves building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On the one hand, wecan see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nfucius Temple,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se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onfucius Temple.

Chenghua stele: the Chenghua stele we see now is the most famous one in theConfucius Temple, which was set up by Zhu Jianshen, the emperor of Chenghua inthe Ming Dynasty.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yourcelebrities. First, Chenghua tablet's regular script is well written,standardized, exquisite and attractive; The second is the highest evaluation ofConfucius. Emperors of all dynasties have commented on Confucius. The highestevaluation is emperor Chenghua. He compares Confucius' ideas and methods toeating, dressing and spending money. One da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m. WithConfuciu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e can make the best use of one's talents,materials and land. Otherwise, it will be a mess. It is said that if there isConfucius' way, there will be a world. If there is no Confucius' way, there willbe no world. If there is anti Confucius' way, there will be no world.

Tongwenmen: take the meaning of tongwenmen. That is to say, only withconcerted efforts and unity can we do a good job; the writing should be unified,only with unified writing can we record the experience of historicalcommunication, and random writing will lead to confusion. Tongwen gate is animportant barrier in front of Kuiwen Pavilion.

Kuiwen Pavilion: the wooden structure building in front of us is called"Kuiwen Pavilion". Originally known as the library, Kuiwen Pavilion is a placefor collecting the Secretary of the emperor. It was first built in the SongDynasty. There are seven rooms on three floors. This magnificent building ismade entirely of wood, without riveting. Like building blocks, it has become an"isolated examp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fter severalearthquakes, "kuiwenge" was not destroyed. During the reign of Kangxi, there wasa great earthquake in Qufu, "houses in the world are nine, but there is one"ver, kuiwenge stands upright and safe, which shows the wisdom and superbarchitectural art of the ancient worki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Thirteen stele pavilions: now we enter the sixth courtyard of ConfuciusTemple. There are 13 stele pavilions and 55 steles. They were established in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st of the inscriptions are writtenin Chinese, Ba Si Ba and Manchu, which are records of the emperor's posthumoustitle and seal, temple worship and temple renovation. In order to show himself,the Qing emperor built the stele Pavilion in front of it, which led to theappearance of courtyard. This kind of architecture structure is called"intrigue" in ancient architecture. There are eight steles in the South and fivesteles in the north. Eight in the South and five in the north, so it is calledthe thirteen stele Pavilion. Because they were all stele pavilions approved bythe emperor, it is also called "imperial stele Pavilion".

Dachengmen: now we enter dachengmen, "dachengmen" refers to dachengmen,which was rebuilt by fire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three characters ofdachengmen were inscribed by Emperor Yongzheng of the Qing Dynasty.

Master hand planted cypress: the cypress tree in dachengmen was planted byConfucius. According to records, Confucius once planted three trees here, andthen two died. This tree withered three times and thrived three times. There isalso a saying that "when the cypress tree grows more and more, the Kong familygrows more and more.". The five characters of "the first teacher planted cypressby hand" were written by Yang Guangxun, a talented man in Wanli period of MingDynasty. Apricot altar: the "apricot altar" in front of us was built in the SongDynasty to commemorate Confucius' lectures. It is said that Confucius taught tohis disciples under the big apricot tree on the platform. Because there areapricot trees around here, it is called "apricot altar". In the pavilion ofXingtan, there are two steles. On the front of one stele is engraved the"Xingtan Fu" written by Emperor Qianlong when he first came to Qufu, which isregular script. On the back is the running script inscribed by Emperor Qianlongwhen he came to Xingtan for the second time. Dacheng Hall: the hall standing infront of us is the world-famous "Dacheng hall". It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halls" in China. It is as famous as the "Taihe hall" in the Forbidden City inBeijing and the "Tianfu hall" in the Dai Temple in Taishan Mountain. Itsmagnificence is more than it can be. The hall is 24.8 meters high, 45.78 meterswide and 24.8 meters deep, with carved beams and painted buildings. The goldenwall is brilliant, especially the 28 stone pillars around it. They are all worldcultural treasures. They are all carved with whole stones. The front 10 are deepreliefs, with 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pearls on each pillar. They are coiledand rising, lifelike, powerful and varied. In the past, when the emperor came,the Kong Family wrapped the column in yellow cloth. I'm afraid they'll beashamed if they see it. The dragon pillars on both sides and the back porch arebas reliefs, with 72 dragons per pillar, a total of 1296. There is a statue ofConfucius in the Dacheng hall. Every year, on September 26 and 28, we hold agrand international Confucius Culture Festival and a ceremony to commemorate thebirth of Confucius. We perform large-scale music and dance for Confucius and"Xiao Shao music and dance" and hold a variety of cultural and tourismactivities. Welcome to our time. Two verandahs: the houses on the East and westsides of Dacheng hall are called "two verandahs", which are places where thelater generations worship the sages and scholars. Most of the worthy Confuciansare famous figures in the later Confucian school. In the Tang Dynasty, therewere only more than 20 people. By the tim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ere156 people. These people were originally portraits. In the Jin Dynasty, theywere statues. In the Chenghua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they were all woodentablets with names on them, and they were consecrated in shrines. Now there arestone carvings of all ages on display in the two verandas.

Bedroom Hall: turn back along the corridor of Dacheng hall, then you cometo the bedroom hall. The bedchamber is a place for offering sacrifices toConfucius' wife. It is the third largest building of Confucius ucius' wife was born in Song Dynasty in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Guan, who had a compound surname, married Confucius at the age of 19. He wasa good wife and mother and died seven years before Confucius. He was honored as"the lady of the supreme sage". Enjoy sacrifice as Confucius. There are 28 stonepillars carved with Phoenix. Each pillar is carved with 72 Phoenix, the samenumber as the dragon. So it's called "Long Feng Cheng Xiang"

Yuhonglou legal stickers: the 572 "yuhonglou legal stickers" displayed hereare descendants of Confucius in the Qianlo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Kong Jisu collected the handwriting of the famous calligraphers of the pastdynasties and copied it. These stone carvings were originally placed in theYuhong building of the "Twelve Fu" in Qufu. They were moved to the ConfuciusTemple in 1951 and displayed in 1964. They are of great artistic value forcalligraphy lovers.

Temple of Miracles: the last building of Confucius Temple. It was built inthe Wanl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was presided over by the censor heChuguang. There are 120 paintings and stone carvings in the hall, which reflectthe main activities and remarks of Confucius' life. It is the first stonecarvings with complete character stories in our country.

2、 Confucius Mansion

Front hall building of Confucius' mansion: it is the place where Confucius'76th generation grandson Kong Lingyi and his wife live. Here you can experiencethe living room of the Royal Palace of the feudal dynasty. The existing Qiantangbuilding was rebuilt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Guangxu of the Qing Dynasty, withEast and West buildings on both sides. It was 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Hung inthe middle of the hall are four big characters written by Kong Lingyi, whichmeans that the Kong family will remain prosperous and vigorous forever.

Confucius' mansion: adjacent to the Confucius Temple, it is the residenceof Confucius' eldest son and grandson. It has three roads, nine courtyards andConfucius' mansion, also known as "Yansheng mansion". "Yan Sheng" means that"Sheng Dao" and "Sheng Yi" can be inheri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is the Confucianmansion, which is a typical building in our feudal society.

Confucius' greedy Wall: there is a unicorn shaped animal on the door ofConfucius' house called "greedy". It is said that this animal is very viciousand can swallow gold and silver. Although it is full of treasures at its feetand around, it is still not satisfied and wants to eat the sun in the sky. It isreally "greedy". In the past, Confucius painted greedy paintings here, and youcan see them when you go out It is also a warning to our children andgrandchildren not to be corrupt and pervert the law.

Hall: it is the place where Emperor Yan read the imperial edict, metofficials, tried cases, and held ceremonies on festivals and birthdays. Itdisplays the first-class nobility.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wall, those goldlettered signs on a red background are the symbols of nobility and privilege,commonly known as "Eighteen cloud tiles". With these brands, Yan Shenggong hasbeen able to travel freely in Beijing.

Second Hall: it was the place where Yan Shenggong met with officials abovegrade four and was entrusted by the emperor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of rites andmusic for the imperial court every year. There are seven Royal steles in thehouse, including the stele of "Fu Shou" written by Emperor Daoguang of the QingDynasty, the character of "Shou" written by the kind empress dowager and thepicture of pine and crane.

Third Hall: also known as the retreat hall, is the place where YanShenggong deals with family disputes and punishes servants in the house. Theplaque of "six generations of Han Yi" hang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house waswritten by Emperor Qianlong. At that time, six generations of Confucius lived inthe same hall. This plaque means that the six generations lived in harmony andhad a happy life.

Inner house gate: after the three halls, it is the inner house part ofConfucius' mansion, also known as inner house courtyard. The inner door isseparated from the outside. This gate is heavily guarded and no one is allowedto enter without permission. The emperor of Qing Dynasty specially granted threepairs of weapons, namely Huwei stick, Yanyi boring and Jintou jade stick. Thegatekeeper stood in front of the door with weapons, and those who disobeyed theorders were punished severely.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door, there is a specialwater tank, Shiliu, which is exposed outside the wall. According to theregul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the water bearer is not allowed to enter theinner house, but only pour the water in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tank to flowinto the inner house.

Front upper room: it is the living room for the master of Confucius toreceive his close relatives and Jinzhi people. It is also the main place forthem to hold family banquets and weddings and funerals. The room is decoratedwith gorgeous furnishings, cultural relics and antiques.

Houtanglou: the residence of kongdecheng, the seventy seventh generation ofConfucius. Kong Decheng was born in 1920. Less than two months after he wasborn, he was appointed by the then president Xu Shichang as the emperor ofXifeng. In 1935, he was awarded the title of "the most holy and venerableofficial of Dacheng" by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She married Ms. sun Qifangin 1936. Most of the time after that, he was in Chongqing and Nanjing with thenational government, and moved from Nanjing to Chinese Taiwan on the eve of theliberation of the mainland in 1949.

Back garden of Confucius Mansion: it was built in the 16th year of Hongzhiin Ming Dynasty. After three major repairs, it covers an area of more than 50mu. In the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when Kong Qingfei, the 73rdgeneration grandson of Confucius, rebuilt the garden, he placed several largeiron ores in it, so it was also called "iron mountain garden". Among them, "fivecypress baohuai" is a cypress tree in the middle and a Sophora tree around, soit is called five cypress baohuai. It's a wonder in the garden. It symbolizesthe Confucius family's family life of mutual love, mutual assistance and mutualaid for hundreds of years.

3、 Kong Lin

Kong Lin: it is the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his family. It is the longestand largest family cemetery in the world. Konglin is located on the northernSurabaya of Qufu City, covering an area of 3000 mu. There are four types ofChines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Palace, garden, Mausoleum and temple. TheConfucius Temple in Confucius' mansion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laceand Garden Temple, while the Confucius forest is a kind of mausoleum and ucius Temple and Confucius Mansion show the profundity of Confucius thoughtand the solemnity of your family. Kong Lin embodies the glory of Confucius andhis descendants after their death. Since Confucius was buried with his wife,people planted trees for the beginning of Confucius forest. After more than twothousand years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more than 70 belts, a large area ofKong Family cemetery Kong Lin was gradually formed.

Shinto: out of the north gate of Fucheng, there is a road leading toGuling, so you call it Konglin Shinto. In the ancient concept, Shinto was thechannel sent by the gods when Confucius accepted the sacrifice. The whole Shintois paved with green stones, and the ancient cypresses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of the Shinto until the door of Konglin. They come in different shapes,

三孔導遊詞 篇16

歡迎來到曲阜。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全國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爲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爲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羣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聖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豐富,景色宜人。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於曲阜,黃帝生於壽丘(曲阜城東8裏處),舜於壽丘作什器的記載。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儘管這是傳說,但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從境內保存下來的20餘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曲阜”一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於曲阜”800餘年,曲阜爲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故山東省現仍沿用“魯”作爲簡稱。公元前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爲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爲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爲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現面積爲890平方公里,人口60餘萬。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的有110餘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爲全國首批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爲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於1994年被聯合國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曲阜的文物古蹟十分關注,國家先後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爲了大力發展旅遊事業,曲阜又相繼開發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遊資源新格局,成爲中外遊人嚮往的文化旅遊勝地。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纔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櫺星門”。“櫺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櫺星。“櫺星門”三個字爲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爲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讚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聖時門”,由此住裏,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聖時”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聖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爲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讚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後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築既有清代建築,也有明代建築,還有宋代建築,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看孔廟建築,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史。

這塊碑立於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爲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於世,並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地的老百姓常來這裏撫摸這,他們說:“摸摸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的腚,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構建築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奎星”爲二十八星宿之一,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後來人們把它演化爲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我們現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保存着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爲皇帝對孔子的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採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爲“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並列,最西邊爲啓聖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爲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爲承聖門,原爲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爲,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應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党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有棵杏樹,爲後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讚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樑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爲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爲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若看見恐怕也會自慚不如。兩側及後廊的龍柱爲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供奉着孔子塑像,兩側爲四配,東西是復聖顏回、述聖孔及,西面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裏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大成殿兩側的綠瓦長廊叫兩半島,共有80間房屋,是後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在唐朝受供奉的只有20餘人,到了民國多達156人,這些配享原爲畫像,金時改爲塑像,明代改爲木製牌位,期間被拆掉。現在兩廊中主要存放漢畫像石刻和著名古碑。最珍貴的是漢魏六朝石刻22塊,如“五鳳”“禮器”“乙瑛”“孔廟”“史晨”“張猛龍”碑等,都爲國家級石碑,被視爲書法藝術的極品,價值連城的瑰寶。最北面的兩廡中,珍藏着584塊石碑,叫“玉虹樓”法貼,是孔子68代孫孔繼涑收集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慕刻而成,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聖蹟殿是明萬曆年間,根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編繪刻石的連環畫,共有120幅。這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畫。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孔廟東路,這裏當年爲孔子故宅,這口水井爲“孔子故宅井”,是當年孔子飲水之井,後人稱爲“聖水”。亭內的碑有乾隆“飲水拜師”和“故宅井贊”,乾隆8次來曲阜,竟有他5次題字。後面這座紅色牆壁叫“魯壁”,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9世孫孔鮒把<<論語>>等經典藏在此壁內,牆壁倒塌後被人發現,孔子經典方纔留傳於世。

這座殿堂叫“詩禮堂”,是當年孔子教兒子學詩學禮的地方,堂前有兩棵宋代銀杏樹,當初孔府曾用這棵樹的果實做菜,名叫“詩禮銀杏”大家在品嚐孔府菜時,千萬不要忘了點這道菜,因爲此菜的出處就在這個地方。

孔廟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博物館,我們匆匆看一次,只可窺見一斑。不能觀其全貌,尤其是不能會其神韻,那就留待各位以後再來時細細品味吧。下面我們參觀孔府。

孔府即“衍聖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府大門與孔廟僅一牆之隔。孔府共佔地240畝,有廳、堂、樓、房463間,在路佈局,九進院落,東路爲“東學”,西路爲“西學”供遊人遊覽的主要是中路。

“衍聖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願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襲封了32代,歷時880多年。遠在這封號之前,自西漢以後,歷代封建王朝就給予孔子後代衆多封賜,漢代曾封孔子後代爲“奉禮君”“關內候”,魏晉南北朝又封“宗聖候、崇聖大夫”;唐朝封“文宣公”;宋代封“衍聖公”,到民國孔子77代孔德成時,改稱“奉禮官”。“衍聖公”是我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被稱爲“天下第一家”,在明代,不僅班列羣官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等。孔子的嫡系長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1948年孔子77代孫孔德成離開曲阜,遷至中國臺灣。

孔府大門上方高懸藍底金字“聖府”二字。有趣的是門兩邊這幅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點”,寓“富不到頂”,下聯爲“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章”字一豎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與國鹹休”“同天並老”,這是多大的氣派!

孔府二門裏,這座獨具風格的門叫“恩賜重光門”,過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聖旨”時,此門纔在13聲炮聲中徐徐啓開,此門又稱“儀門”或“塞門”。過去,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許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纔能有其殊榮。

這個院子兩側的廳房,各掛有一個牌子,是孔府仿照建王朝六部而設的六廳,即管色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

孔府“大堂”,是“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正中太師椅上,披鋪斑斕虎皮,長桌上置文房四寶、印章令箭,兩旁擺滿各種兵器、更鼓、雲牌、龍旗、官銜木牌,象徵着孔府的種.種特權,甚是威嚴。

二堂,也叫後廳,是當年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裏面的石碑和牌匾是清朝光緒、慈祥太后等封賜給衍聖公及夫人的。二堂東邊爲啓事廳,爲正四品官,負責上傳下達,西邊爲伴官廳,爲正七品,據說,過去官員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許一主兩伴,而只有“衍聖公”可以一主四伴。

三堂,也叫退廳,也是衍聖公私設公堂,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場所。以上三個大堂,層層疊進,很是森嚴,足顯出孔府的聖威和顯赫。

三堂過後,我們進入“內宅”,在過去,內宅絕對不許擅入,有皇帝賜給的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由十幾人輪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內者,“打死勿論”。內宅門西邊這個水槽叫石流,過去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進石流,淌入內宅。

內宅門的內壁上畫着一個形似麒麟的動物,叫“貪”,是傳說中的貪婪之獸,能吞下金銀財寶,你看它連八仙的寶物都吃掉了,還要去吃太陽。據說當年“衍聖公”出門時,都要駐足觀看此畫,並有人喊“過貪門”,以戒要清正廉潔,不要貪髒枉法。這對於我們現在的官員和“公僕”們,是不是也有借鑑和啓發呢?

這是前上房,有正廳7間,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朋友的地方,當年孔府戲班在此演戲,東側間有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牀,桌上有同治皇帝聖旨原件,中間是404件滿漢全席餐具,菜多達196道,可想孔府菜之豐盛。西里間,爲衍聖公籤閱文件之處。

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富麗堂皇,室內陳設佈置,全爲當年原貌,內有珍奇書畫墨寶、古玩衣冠,裏套間爲孔子後代孔令貽夫人陶氏臥室,這是孔德成先生的生母,至今尚有她的照片,她原是孔府丫環,後被納妾,生下孔德成,但被陶氏害死。西套間是孔令貽另一夫人豐氏的臥室,此人一生無聲無息,27歲就死去了。

這個院子是後堂樓,各有配樓三間,後堂樓是孔德成先生當年結婚的地方,堂中陳列着當年結婚的用品和名人贈送的禮品和題字。孔德成結婚時,正值西安事變期間,本來蔣介石先生要親自參加婚禮,但遭到抗日將領張學良、楊虎成的逮捕,自然,他也就不能參加這最後一代衍聖公的隆重婚禮了。

我們現在參觀孔府後花園,它建於明弘治16年(公元1503年),由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孫衍聖公孔聞韶的親家李東陽設計監工建造的,到了明嘉靖年間,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當朝權臣嚴嵩又助修建,嚴嵩的孫女嫁給了孔子64代衍聖公孔尚賢爲一品夫人。到了清代,乾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72代衍聖公孔憲培,又爲修建孔府花園大動土木,經過前後三次大修,花園成了現在的規模,面積比北京故宮的花園還要大些。這裏面有各種奇花異草,古樹名石如“五柏抱槐”“太湖石假山”等,請各位隨意觀賞一下。

孔府存有大量無比珍貴的文物,尤其是十餘萬卷孔府檔案,更是稀世文物,爲了保護這些文物,在李瑞環同志特此下,撥款修建了孔府檔案館,現在,這些文物和檔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三孔導遊詞 篇17

尊敬的各位遊客:

你們好!我是大家的導遊小陳,首先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聖人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聖人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聖人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聖人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聖人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聖人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聖人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聖人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

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孔廟來源於聖人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聖人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聖人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聖人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聖人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聖人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聖人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聖人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聖人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聖人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聖人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聖人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聖人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孔廟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聖人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聖人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聖人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聖人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聖人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就是說聖人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聖人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聖人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孔府是衙宅合一,園宅結合的範例

孔廟的東側是孔府,是聖人孔子嫡長孫世襲的府第。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佔地200餘畝,有房舍480餘間。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貴族莊園,衙 署大堂用於接受皇帝頒發的聖旨,或處理家族內事務。孔府後院有一座花園,幽雅清新,佈局別具匠心,可稱園林佳作,也是園宅結合的範例。孔府藏有大量的歷史檔案、傳世文物,歷代服飾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貴。

孔林是延續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稱至聖林,在曲阜城北門外,佔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牆長達14裏,是聖人孔子和他的後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後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聖人孔子墓前。聖人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聖人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 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20xx年,內有墳冢 十餘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三孔導遊詞 篇18

女士們、先生們: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全國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有幸爲各位擔任導遊,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爲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羣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聖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豐富的,景色宜人的。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誇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於曲阜,黃帝生於壽丘(曲阜城東8裏 處),舜於壽丘作什器的記載。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儘管這是傳說,但也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從境內保存下來的20餘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蹟。 “曲阜”一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的。周代自“封周公於曲阜”800餘年,曲阜爲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的。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故山東省現仍沿用“魯”作爲簡稱的。公元前 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爲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爲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爲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現面積爲890平方公里,人口60餘萬。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的有110餘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爲全國首批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爲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三孔”還於1994年被聯合國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對曲阜的文物古蹟十分關注,國家先後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爲了大力發展旅遊事業,曲阜又相繼開發建設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遊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遊資源新格局,成爲中外遊人嚮往的文化旅遊勝地。

三孔導遊詞 篇19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re is a county-level city withone fifth of the population surnamed Kong. It is Qufu,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of more than 5000 years.

The reason why Qufu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name of Confucius. Confuciu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s in the worldand the founder of Chinese Confucianism.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20__years, Confucian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orthodox culture of China, andhas influenced the countries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has become thecornerstone of the whole oriental culture.

Quf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 Confucius forest,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ree Confucius", is a symbol of China's history ofcommemorating Confucius and advocating Confucianism. It is famous for its richcultural heritage, long history, grand scale, rich cultural relics collectionand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 Because of its prominent position in Chinesehistory and oriental culture, it is listed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byUNESCO and honored as one of the three holy cities in the world.

三孔導遊詞 篇20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貌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爲什麼成爲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爲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爲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爲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爲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爲“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爲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爲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裏。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爲“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裏起分爲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爲“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爲“啓聖門”,再往東爲“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爲“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爲“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裏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14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施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啓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爲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爲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着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爲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爲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爲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着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爲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爲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爲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爲“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殊緒寫的,意爲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裏。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爲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爲啓聖王和啓聖王夫人,建有啓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爲“魯壁”。爲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爲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14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三孔導遊詞 篇21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爲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爲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20xx年)詔封泰山神爲“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爲“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爲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爲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裏。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爲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衆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裏逝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爲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裏身着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爲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衆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爲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爲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爲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爲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20xx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爲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爲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三孔導遊詞 篇22

昨天剛游完了三孔,今天我來到了馳名中外、如雷貫耳的五嶽之首——泰山。 登泰山前,我還不熟悉泰山,於是就問以前爬過泰山的舅媽,舅媽介紹說:“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姿,擎天捧日之勢 ’,魁梧的屹立在齊魯大地上,海撥一千五百四十五米,被稱爲“五嶽之首。”聽完介紹,我心裏萬分激動,恨不得現在就已經在泰山山頂上了,這樣我便可以眺望腳下的雲霧,一覽衆山小了。 我們來到泰山腳下,遠遠望去,半山腰有許多登山者,他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有的人扶着欄杆費力地向上爬;有的人拿着柺杖,艱難地挪動着腳步;還有的人爬一會兒歇一會兒,邊走邊喘大氣……路旁種滿了參天大樹,蔥蔥郁郁,蒼翠挺拔。只見遠處的羣山,連綿起伏;白雲自由自在地飄浮着,周圍到處是聳峙的峯巒,險峻的崖壁。

我們先坐車在盤曲的山路上行駛了30分鐘左右來到,就到達了“泰山索道”。我們下了車,坐上了索道。一路上,我們看到了滿山遍野的樹木和鮮花,有紅的、黃的、藍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豔。纜車底下,一道瀑布從山上流到下面的小潭裏,小潭裏的水不深,清澈見底,還可以看見潭底有一層細沙呢! 下了纜車,就是“南天門”走近一看,這個“南天門”,氣勢磅礴。最上面鑲着三個金色的大字:“南天門”左右是一副藍底金色的對聯。南天門下面的石階是十八盆,是登山路上最險的一段。從下往上看,像是一條陡直的“天梯”。我們拍完照片,穿過南天門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塊刻着“泰山”幾字的巨石前。在那裏可以感覺到此山的氣勢蓬勃,使人流連忘返。 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們向着玉皇頂出發。走着走着,就來到了兩塊高大的石碑前。這兩塊石碑各高十幾米,寬幾米。一塊寫着許多著名人物爲泰山的題詞。

另一塊記錄了歷代皇帝的豐功偉績,題目叫做“天地同攸”。於是,我走到兩塊石頭擺了個pose。再往前走就是玉皇頂了, 玉皇頂上有個玉皇廟,廟前是那塊刻着“五嶽獨尊”的石頭,字是紅色的,深刻有力,給人一種豪邁、有力的感覺。 游完玉皇廟, 我們按照原路返回,乘坐纜車下山了。 在回賓館的路上,我不得不感嘆到,原來人間也有這麼美妙的景色啊,有句古詩說得好:“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我看應該改成:“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看啊!”我真是不虛此行啊!

三孔導遊詞 篇23

Dear tourists

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Qufu, the Holy Land! I'm Chen Kerun, your call me Xiao Chen. Today, I will take you to visit the three famousConfucius: Confucius Mansion, Confucius Temple and Confucius forest. Confuciushas a famous saying: "is it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from afar?" I am veryhappy to be a tour guide. I will try my best to serve you well. If there are anyshortcomings, please point them out,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correct them!

The entrance to the Confucius Man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oads: theEast Road has Yiguan hall, Musi hall, etc.; the west road is the place where theConfucius Mansion received distinguished guests and studied in those years,including Zhongshu hall, anhuatang, Huating hall, etc.; the middle road ismostly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Confucius Mansion, the first half of which isthe government office, and the second half is the inner house.

The Confucius Temple was originally the family temple of the Kong e are cypress trees planted by Confucius himself in the temple. The mainbuilding is Dacheng hall. In front of the hall are the famous Jiulong column andapricot altar. Later, because Confucius was respected, many feudal emperors camehere to worship him. Now,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ucius Culture Festival"held by Jin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is also the prelude here.

Kong Lin is a special cemetery for Confucius' family. It is also thelongest and largest family cemetery in the world, covering an area of more than3000 mu. There are hundreds of trees and more than 100000 trees in the g the trees, there are many steles and stone statues, which are veryspectacular!

Well, now we can start free activities for three hours. You can visitfreely, play games, shop and so on. However, we must ensure hygiene and notlitter.

This is the end of the visit to San Kong.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Ilook forward to your coming again!

三孔導遊詞 篇24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貌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爲什麼成爲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爲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爲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爲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爲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爲“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爲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爲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裏。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爲“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裏起分爲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爲“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爲“啓聖門”,再往東爲“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爲“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爲“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裏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施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啓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爲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爲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着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爲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爲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爲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着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爲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爲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爲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爲“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殊緒寫的,意爲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裏。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爲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爲啓聖王和啓聖王夫人,建有啓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爲“魯壁”。爲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爲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三孔導遊詞 篇25

天貺殿後面是後寢三宮,中爲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爲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詔封泰山神爲“天齊仁聖帝”後,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於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後”,併爲“她”修建了後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治者爲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爲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琅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裏。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於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虯龍蟠旋,相傳爲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雲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餘塊。其中有後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後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製的《漢柏圖》和當代衆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於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薰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裏逝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築爲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築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築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櫃、方桌等紫檀傢俱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鏽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並稱泰山“鎮山三寶”。大門和殿堂裏身着清代古裝的“衛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遊客,使遊人彷彿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爲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衆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後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後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爲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爲岱廟的最後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於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爲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爲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鑄於岱頂碧霞祠,爲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後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嶽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嶽雄姿,青山繞白雲,綠樹生輕煙,天門雲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爲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三孔導遊詞 篇26

昨天剛游完了三孔,今天我來到了馳名中外、如雷貫耳的五嶽之首——泰山。 登泰山前,我還不熟悉泰山,於是就問以前爬過泰山的舅媽,舅媽介紹說:“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姿,擎天捧日之勢 ’,魁梧的屹立在齊魯大地上,海撥一千五百四十五米,被稱爲“五嶽之首。”聽完介紹,我心裏萬分激動,恨不得現在就已經在泰山山頂上了,這樣我便可以眺望腳下的雲霧,一覽衆山小了。 我們來到泰山腳下,遠遠望去,半山腰有許多登山者,他們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有的人扶着欄杆費力地向上爬;有的人拿着柺杖,艱難地挪動着腳步;還有的人爬一會兒歇一會兒,邊走邊喘大氣……路旁種滿了參天大樹,蔥蔥郁郁,蒼翠挺拔。只見遠處的羣山,連綿起伏;白雲自由自在地飄浮着,周圍到處是聳峙的峯巒,險峻的崖壁。

我們先坐車在盤曲的山路上行駛了30分鐘左右來到,就到達了“泰山索道”。我們下了車,坐上了索道。一路上,我們看到了滿山遍野的樹木和鮮花,有紅的、黃的、藍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鮮豔。纜車底下,一道瀑布從山上流到下面的小潭裏,小潭裏的水不深,清澈見底,還可以看見潭底有一層細沙呢! 下了纜車,就是“南天門”走近一看,這個“南天門”,氣勢磅礴。最上面鑲着三個金色的大字:“南天門”左右是一副藍底金色的對聯。南天門下面的石階是十八盆,是登山路上最險的一段。從下往上看,像是一條陡直的“天梯”。我們拍完照片,穿過南天門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一塊刻着“泰山”幾字的巨石前。在那裏可以感覺到此山的氣勢蓬勃,使人流連忘返。

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們向着玉皇頂出發。走着走着,就來到了兩塊高大的石碑前。這兩塊石碑各高十幾米,寬幾米。一塊寫着許多著名人物爲泰山的題詞。另一塊記錄了歷代皇帝的豐功偉績,題目叫做“天地同攸”。於是,我走到兩塊石頭擺了個pose。再往前走就是玉皇頂了, 玉皇頂上有個玉皇廟,廟前是那塊刻着“五嶽獨尊”的石頭,字是紅色的,深刻有力,給人一種豪邁、有力的感覺。 游完玉皇廟, 我們按照原路返回,乘坐纜車下山了。 在回賓館的路上,我不得不感嘆到,原來人間也有這麼美妙的景色啊,有句古詩說得好:“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我看應該改成:“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看啊!”我真是不虛此行啊!

三孔導遊詞 篇27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爲什麼成爲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爲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爲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爲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爲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爲“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爲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爲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裏。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爲“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裏起分爲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爲“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爲“啓聖門”,再往東爲“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爲“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爲“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裏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啓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爲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爲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着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爲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爲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爲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着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爲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爲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爲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爲“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爲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裏。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爲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爲啓聖王和啓聖王夫人,建有啓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爲“魯壁”。爲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爲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三孔導遊詞 篇28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遊、接待部門的委託,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遊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爲大家導遊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後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聖人孔子的家鄉,亞聖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裏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衆多的文物。現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爲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聖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聖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羣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樑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聖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廟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並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築羣。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築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築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模。孔廟仿皇宮建築之制,分三路佈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佔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爲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築時間之久遠,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萬仞宮牆”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爲“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牆。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於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並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牆,我這道牆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牆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於一肩膀頭子高,一目瞭然沒什麼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瞭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後,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後人爲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牆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爲“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讚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牆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爲明欽差所寫,乾隆爲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牆”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於明代,爲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鍾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爲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讚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聖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金聲玉振”是明代大書法家胡纘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爲“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牆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櫺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製改鐵石的。“櫺星門”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櫺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繫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聖廟坊。明代所建“至聖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製角棱環繞,千頭萬續,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聖時門。三門並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於孟子,對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人的聖蹟歸納爲四句話: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聖時”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禮”,走聖時門;歷代“衍聖公”出生時打開“聖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啓。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爲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爲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讚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

漢石人。仰高門裏亭子裏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盪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孔子是個普通文人,爲什麼成爲聖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聖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說人能指揮創造一切,非道弘人,並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讚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誌”,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中和門”,意爲用孔子的思想處理問題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擴建廟改稱“大中門”,贊孔子的學問是集人類知識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離開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就是說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爲中庸。大中門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同文門,四大名牌,孔廟圖。進入大中門裏左右有四塊大碑。西邊的明弘治碑,講的綱常倫理。弘治碑右側有明代才子湖南長沙李東陽繪製的“孔廟圖”價值很高。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個情況引起歷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寫的好、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字體筆法有“著稱於世”的評語;二是對孔子評價最高,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辦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一天也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辦法,就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力,不然就亂套啦。說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沒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如碑文稱:“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天生孔子縱之爲聖,生之安行仁義中正,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

同文門。取“人同心”字同文之意。是說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幹好事業;文字要統一,有統一的文字才能記載歷史傳播經驗,隨意造字就會亂套。同文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爲藏書樓,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金章宗重修時改爲“奎文閣”。這座獨特雄偉的建築,完全是木質結構,在中國樓的建設上稱孤例。經過幾次地震,奎文閣沒有震毀。清康熙5年地震“十間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閣巍然不動”。明代吏部尚書李東陽專寫了“奎文閣賦”,贊奎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就是廊下東頭這塊碑。

樓閣前這東西兩院稱:“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衍聖公齋宿所,清康熙、乾隆祭孔時都在東齋宿盥洗。西院是從祭人員的齋宿。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薰將廟內宋、元、明、清五朝代拜孔廟碑130多塊集中鑲嵌在院牆上,故西齋宿又稱碑院。

十三碑亭。這是孔廟的第六進院落,亭內立有55塊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內容都是皇帝、欽差拜孔、對孔子的追諡、評價,歷次修孔廟的記載,有漢、滿、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稱十三碑亭,因爲都是經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東起前排第三、六兩個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國現存不可多見的建築。凡是用贔屭馱的碑都稱“御碑”。“贔屭”是吉祥物,傳說龍王有九子,它是第8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文字而沉重適合其特點,形象應爲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東起北邊這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立的碑。北京西山採的石頭經大運河,經濟南又運到這裏。專家計算這幢碑13萬斤重,從濟寧沿途潑水凍了,在冰上滑過來的,有時一天只走臥牛之地。曲阜本有好石頭不用,要從北京運來,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這院東南、西南各有一片碑碣都是王公大臣們修廟、拜孔的記載,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東西對襯各有一門,東爲“毓粹門”,西是“觀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孔廟由這裏起分爲三路佈局,這一道五門,中爲“大成門”,左邊是“金聲門”,右邊是“玉振門”,再往西爲“啓聖門”,再往東爲“承聖門”。大成門的建築結構是“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間插進爲“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頂爲“鬥角”。大成門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筆。贊孔子是集先聖先賢之大成,達到了至高無上的境界。

先師手植檜。大成門裏左邊這棵挺拔蒼勁的檜樹,是孔夫子手植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裁過三棵檜樹,金貞佑二年(公元1220xx年)毀於兵火,樹枯而又發新枝,曾“三枯三榮”,有“檜樹日茂孔氏日興”的說法。明萬曆年間才子楊光訓題寫了“先師手植檜”五個大字。

兩廡長廊。這兩側的對等兩排房子,共80間,稱“東西廡”,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號稱弟子三千,身通六藝文武全才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廡。歷代帝王都有封的配享先賢。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岳飛等等。到民國年間已封到156名。最後一位先賢是梁啓超先生。原有塑像,牌位,後一律改爲木製牌位。東西廡現在陳列的是收集的宋代以前的中貴石刻。周公訓子、蝙蝠行醫等,最爲珍貴的國寶有漢魏朝碑刻22塊,書法價值特高的“禮器碑”、“乙瑛碑”、“史晨碑”、張猛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罕見的珍品。西廡陳列了100多塊“漢畫石刻”,都是久負盛名的藝術珍品,是研究漢、魏等歷史社會生活難得的珍貴資料。東廡北端陳列着584塊石刻,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寫的玉虹樓法貼。

杏壇。這是爲紀念孔子講學建的。孔子當初是在土臺上大杏樹下給弟子們講學。宋代公元1020xx年,孔子45代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亭內有乾隆皇帝御筆“杏壇贊”,這是他第一次來曲阜寫的。乾隆題寫的匾、對聯、條幅等在曲阜有50多處。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又稱東方三大殿。價值高歷史長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闊45.7米,深24.89米。四周環有28根用整個石頭雕成的龍柱,工藝精湛,造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滾龍柱實爲世之罕見,10棵柱子20 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戲一顆珠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越看越有動意,躍然石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朝孔時,孔家都用黃綾把龍柱裹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龍柱,因爲超過了金鑾殿,怕皇帝不高興,加以責怪。其餘18根柱是八棱的淺浮雕龍柱,一個棱面刻九條龍,每根柱子八個棱,八九 72條龍共計雕刻1296條龍。這是罕見的石刻藝術瑰寶。總覽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先哲。大成殿內供奉着17尊像。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爲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夫子在中央,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嚴肅穆,使人肅然起敬。兩側爲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東頭六位,西頭六位,稱十二先哲,有子貢、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有一位是宋朝朱熹,著名理學家,五經四書解釋的好,被封爲先哲。“生民未有”的匾,是孟子贊孔子,說“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全面超過孔子的人,所以叫“生民未有”。“萬世師表”是康熙題寫,封孔子爲“萬世皇帝之師,千古人類之表,皇帝的老師,做人的表率。”“斯文在茲”是光緒寫的,意爲天下的文化都在這裏。

寢殿。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殿。是孔廟第三大建築。亓官氏宋國人(河南商丘),19歲嫁孔子,後生子孔鯉,賢妻良母,早孔子7年去世,被封“至聖先師夫人”,同孔子一樣享受祭祀。寢殿周圍28根石柱上雕鳳凰,每條柱子刻鳳凰72只,同龍的數量一樣,叫龍鳳呈祥。

聖蹟殿。以石刻連環畫的形式記載了孔子的事蹟。有120塊文圖並茂的石刻,是孔子後代同明代巡撫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由吳郡著名畫工章草繪畫刻石,鑲在殿內牆上。是我國第一部人、文兼有的完整的連環畫。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師表”爲康熙御筆,正中孔子大司冠像是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畫的。殿東頭是康熙朝孔的御碑,西頭有晉代名畫家顧愷之畫的孔子行教像,習稱“夫子小影”最接近孔子的面貌特徵。還有宋代大家米芾的贊孔子的小篆:“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子以前既無孔子,孔子以後更無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明確的說,孔子偉大啊!無與倫比,空前絕後!

孔廟西路是祭禮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紇,母顏徵在,皇帝封爲啓聖王和啓聖王夫人,建有啓聖王殿、寢殿、金絲堂等建築。

孔廟的東路,前後兩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孫孔鮒藏書的地方名“魯壁”,現在看到的經書,立頭功的應爲“魯壁”。爲紀念孔子教育其子讀書建了“詩禮堂”,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字禮無以立”,意爲不學詩不會講話,不學禮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詩禮堂內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漢畫石刻“聖蹟圖”。後院是崇聖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廟似歷史的、知識的學堂,因時間有限,咱們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也是偉大的旅遊家,周遊列國20xx年,宣傳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問,收集了寶貴的資料。有關聖人的遺蹟很多,很值得一看。我們相處時間雖短,可友誼長存,盼望各位有機會再來曲阜觀光,我們一定很好地服務。

孔廟就看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合作,歡迎您再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