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導遊詞1000字(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4W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1

這兒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樹有河。這兒有名勝古蹟,也有秀麗風景,更有奇珍異寶。這兒是美麗的。每年春天,這裏盛開着潔白而清純的杏花,這裏的杏花聞名天下,名揚四海。杏花風韻天成,純潔無暇,也正像這裏的人一樣。這兒是雄偉的。遠處,黛色的青山綿延起伏,高高聳立,直衝雲霄。好似一個個高大雄偉的戰士一般,守衛着祖國的邊疆。這兒是古老的。這裏有着許多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蹟。比如: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喬家大院。這些都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更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景點。這些文化遺產有着古老的氣息,如果你來這裏觀光的話,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般,感受一下古代的氣息。這兒是純樸的。就像這裏的人一樣,如白雲般純潔,像黃土般樸素。你不要看不起他們老土,這裏的人雖然老土,但是,他們的心地卻是如此的善良,他們的靈魂又是別樣的純樸。

山西導遊詞1000字(精選12篇)

這裏是名人誕生的地方。着名詩人白居易、王維,便是在這裏誕生的。大家對白居易和王維這兩位大詩人一定不陌生吧?他們的詩句優美而充滿文雅氣息,可謂的經典。還有《三國演義》中的關雲長、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四大美女中,擁有閉月羞花之貌的貂蟬,這些人都是誕生在這裏的。原來,這裏不但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寶庫,也是名人聚集的聖地啊!這裏的特產豐富多彩。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有的特產,這裏也不例外。要問這裏有什麼特產,那可多了!這裏有:甜蜜蜜的杏脯、時酸時甜的大紅杏、調味佳品陳醋、黃燦燦的小米、美味的刀削麪等等,這裏的特產有很多很多,說也說不完。聽到這裏,大家肯定心動了吧,一定很想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吧?那我就會驕傲的告訴你:這裏,便是我的家鄉——魅力山西。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2

這是中國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光祿大夫陳廷敬的故居,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枕山臨水、城牆雄偉、雉堞林立,房屋則樸實典雅、錯落有致,是一座別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築羣。

建築羣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爲明代建築風格。尤其是七層百尺河山樓及附屬建築107間藏兵洞,是明代建築中的珍品,也顯示出古老古堡風格。

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佈局講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個皇城相府的建築特徵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古樸莊嚴、渾厚堅固。在河山樓內還有井、碾、磨,並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護城保莊、抵禦外侵。

皇城相府的禮制建築,也給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豐厚而值得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外城城門外有高達8米的御書樓,康熙帝御賜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額及對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內有大小石牌坊兩座,銘刻着“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時,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陳廷敬病重期間和病故後親賜的御碑,表達了康熙對陳庭敬的敬重,是對陳廷敬生榮死貴的最好記錄。這裏,御碑之多、御書之富、保留之完整,爲國內少見。

專家介紹,整座建築反映了明末社會狀態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陳家從陳廷敬的祖父起興盛五代,敗落後,故居陸續住進了1000多戶村民。自1998年5月以來,當地政府將村民遷出,並籌資20__萬元對建築羣進行了修繕。同時,有關部門根據史書記載恢復了一些已經坍塌毀壞的建築,並對環境進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後成功地舉辦了“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研討會”、“皇城相府首屆文化藝術旅遊節”。

皇城相府不僅遊客、考古學者雲集,還被一些影視劇組看中。在這裏開拍了《我認識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國》兩部電視劇。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3

大家好。

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平遙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聳的磚牆就是我國現存較爲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雲南省麗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蘇省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在大家可以觀賞一下古城的遠景和比較完整的外觀。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據載:西周時期周宣工爲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曾派兵北伐薩猶,並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遠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京陵襯,京陵二字作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這可以說是平遙建城的開端,也是現在乎迢城的前身。從那時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歷史了。

現在這座平送城始建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約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時,爲避名諱,將原來的平陶縣改爲乎迢縣.並把縣治從別處遷到這裏。建城時間應該是這以後的事。在溼長的歷史歲月中.這裏曾有過她的繁華,也曾多次道受戰火的破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城牆,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來的土城牆加高加厚加磚擴建而成的,明清以來雖曾數次維修,但風格未變。

平遙古城內古建築保存很多,像文廟大成殿、清虛觀、市樓、城隆廟、武廟戲臺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時代風貌。漫步街頭,還會看到各種古色古香的院門、院埔、秸雕細刻的古建築裝飾,甚至還能看到門前的接馬石樁、下馬石等,一派古城風貌。平遏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名人輩出。是敢於不顧"滿門抄斬"的恐嚇、秉筆直書的若名晉代史學家孫盛、以"映雪讀書"流傳千古的孫康等古代名人,當代已故中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侯外廬、已故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侯秸一、已歇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王瑤、着名畫家李苟、着名歌唱家郎蘭英等都出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適古城不愧爲歷史文化名城。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4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計1100多個小龕,大小造像51000餘尊,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羣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1961年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齊鑿的。北魏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雲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後計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曇曜主持,“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現第16至20窟就是“曇曜五窟”。現存洞窟大部分鑿於太和十八年(494)遷洛前。據《水經注》記載,當時“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日新眺”。

雲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多爲神態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築物,有主題突出的佛傳浮雕,有精雕細刻的裝飾紋樣,還有栩栩如生的樂舞雕刻,生動活潑,琳琅滿目。其雕刻藝術繼承並發展了秦漢雕刻藝術傳統,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對後來隋唐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與亞洲國家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雲岡第五、六窟在雲岡石窟羣中部,爲孝文帝遷洛前約465——494年開鑿的一組雙窟。廟前有清順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間四層木樓閣,硃紅柱欄,琉璃瓦頂,頗爲壯觀。第五窟開作橢圓形草廬形式,分前後室。後室北壁本尊爲釋迦牟尼坐像,高17米,爲雲岡最大的佛像,外部經唐代泥塑重裝。窟內滿雕佛龕造像。窟西側刻有兩佛對坐在菩提樹下,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二層方形塔往,高約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層出檐小塔,馱於象背上。窟四壁滿雕佛、菩薩、羅漢、飛天等造像。窟頂有三十三諸天及各種騎乘,令人目不暇接。環繞塔柱四面和東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內容連貫,構圖精巧。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內容豐富,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藝術彙集的大檢閱。

雲岡第七、八窟位於雲岡石窟的中部,爲一組雙窟,是雲岡石窟第二期開鑿較早的石窟。七窟前現存的木構建築,是清順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爲長方形,窟內佈局上下分層,左右分段。七窟後室北壁上層天幕龕的中央,雕一交腳彌勒菩薩像,坐於獅子座上,左右備一倚坐佛像,邊爲二脅侍菩薩。內容仍爲三世佛,且出現了造像組合。下龕爲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壁與窟頂相接處雕一排伎樂人像,各執樂器演奏。東西兩壁對稱開鑿,壁與頂部相接處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層雕有八個不同的佛龕。南壁鑿有一門一窗,左右兩側各雕四個佛龕。門窗間有六個供養人和伎樂天人像。明窗內雕菩薩和禪定比丘。內拱內雕力上、0天王和飛天。頂部分格雕平棋,中爲團蓮,周雕飛天,把整個窟頂裝飾得花團錦簇。第七、八窟與前期窟羣比,在形制、內容、造像構成、題材等方面出現了諸多變化,從中折射出北魏社會變革的洪流。

曇曜五窟現編號第16——20窟,是由曇曜和尚主持開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雲岡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據《魏書·釋老志》載:“和平初,……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爲楷模,雕刻五尊大像。這五窟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形制上共同特點是外壁滿雕千佛,大體上都摹擬橢圓形的草廬形式,無後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過去、未來、現在),主佛形體高大,佔窟內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釋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瀟灑。第17窟正中爲菩薩裝的交腳彌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5

靈空山亦名九頂山。在山西沁源縣城西北30公里處的五龍川鄉,是一處風景名勝區。爲太嶽山支脈,方園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佈,遠望千峯迭翠,古木參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澗幽深,清泉潺潺。靈空山中心處三座孤峯突起,如倒置的三隻鼎足。峯下,兩條深谷由西、北而來,相交匯合,向東南而去。深谷匯交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開鑿。靈空山的樹,稱雄山西,冠蓋華北,不僅樹木種類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藥近百種,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見天”之說。而且出名的大樹都各具名堂典故。國內最爲珍貴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於山顛、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筆直,高達40多米。除九杆旗外,這裏還有八樹並列的“八大金剛”,陰陽相錯的“哼哈二將”,一根三莖的“一爐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獨秀的“招手奇鬆”及“一佛三菩薩”等珍奇古鬆。各具形態令人驚歎。它們都是別處極難尋覓到的原始大樹,賦予靈空山一種原始氣質蒼勁虯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橋、巒橋、東鐘樓等建築,經歷代修繕,至今尚存,總體佈局錯落有致,建築頗爲壯觀。聖壽寺,坐落在懸崖腰畔,半掩半露,頗有韻味。據<<沁源縣誌>>等記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於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黃巢起義到此,削髮爲僧,死後諡封先師菩薩。唐景福二年建先師禪院,宋端拱二年賜額“聖壽寺”,相沿至今。由於歷代的增補修繕,聖壽寺的現存殿宇經不是唐代原建築了。但其規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處較有價值的寺廟建築羣。 茅庵建於寺東崖畔石洞之中,曲階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淨塵絕。這裏是遊者最感興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頓覺神清氣爽。

寺院山門對面懸崖壁立,枯樹青藤倒掛,一道幽谷橫在寺院前沿,相距數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巒二橋,勾通南北,貫連三山。仙橋“仙”在其險,下臨數十丈深的峽谷,底寬上窄、峽端僅隔三尺多,一條一尺多寬的石條拱懸其上。相傳,從前仙橋腳下對峙的懸崖相距甚遠,溝內風景迷人。靈空山住着位五龍王,其母見此處景美,常來賞玩。後來她與山廟中的老和尚相識,彼此就在這裏對弈。五龍王對此十分不滿,一天趁其母與和尚下棋之際,運用法力將靈空山上的第一川、韓洪川、貓尾川、水洞川、五龍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攏而來,企圖淹死其母。其母聽到水聲,擡頭見洪水已洶涌而來,忙取頭帕一蘸,便將洪水吸盡。所以現今五道川水貴如油。五龍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將相隔千尺的兩座高山迅猛擠來。其母取下頭上金簪向空—揚,金簪立刻化作現在仙橋底下的巨大石條頂住兩山。其母見兒子如此殘毒,一把抓住龍身扯得四分五裂。龍頭、龍背、龍尾均化爲山丘之石,成爲靈空山一處處名勝。仙橋絕壁下一塊石頭上至今還留有棋盤的痕跡。過仙橋向聖壽寺走,必經一座木構“巒橋”。橋爲單拱,橋上建丹柱棚式長廓三間,寬兩米多,雕龍繪風。橋基用14根40釐米粗的圓木構成橋樑,不要一釘一鉚,橋結構十分科學簡單,卻雅觀堅實,遠望如一牙兒蝕月。顯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是我國現存古橋珍品。巒橋、仙橋飛跨一線天上,成爲絕景。跨過巒橋,穿林海沿小路東行,再過仙橋,就到了東峯腳下。 從山腳到峯頂的東鐘樓,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飄帶的“十八盤”。人言“不上十八盤,未到靈空山”。由於日久天長,岩石風化,路址更遷,至今山路已變成整30盤、555個臺階。登盤觀山、盤盤有景,景景各異,一盤勝似一盤,一景強似一景。登上盤頂,隱約可見沁水南奔。聳立於峯頂的東鐘樓,亭閣由四根丹柱支立,飛檐翹角,古色古香。中樑懸一口大鐘,撞之轟鳴,聲震四方,餘音不絕。

東鐘樓以南,是蒼黃色的“捨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巒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峯,峯頂樹木蔥蘢,據說那是李太子初到時結廬的地方,名叫“唐山寨”。還有蓋海洞,仙人洞,五龍池,石門,龍尾等20多處景觀,山幽水清,雲霞繚繞,爲天然勝景。古人張震寫有一首《遊靈空山》詩讚道:“闊步靈空上絕巔,始知名勝不虛傳。奇峯路險才通鳥,古寺雲深別有天。戶外松風濤處處,窗中溪雨霧綿綿。鬚眉前後真如畫,看到濃時萬慮捐。”石燦東在《靈空滴翠》中也描繪了“圖畫天然列眼中”的靈空山:“一色濃徐新水墨,四周環繞翠屏風。末雲競落當階雨,不霽何來跨澗虹。”這些詩篇毫不誇張地寫出了靈空山的神奇與壯美。每到秋日,紅葉滿山,又爲靈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6

蘇三監獄位於洪洞縣城內,監獄始建於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國內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明代縣衙監獄。曾毀,1984年按原狀修復。監獄佔地600多平方米。相傳,戲劇名作《玉堂春》中的主角原型蘇三就曾囚禁於此。

《玉堂春》劇中描寫了明朝年間,北京有個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蘇三。她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同貴公子王景隆結識,兩情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一個非王景隆不嫁,一個非玉堂春不娶。這王景隆初與蘇三結識時,有好幾萬兩銀子,經不住老鴇連敲帶榨,沒有一年時間就都折騰光了。老鴇認錢不認人。一看王景隆已榨不出油水來,就把他趕出妓院,不許他再和玉堂春見面。玉堂春心裏只有王公子一個人,景隆一走, 任憑老鴇軟硬兼施,誓不接客。老鴇無法,只好偷偷地將玉堂春賣給山西省洪洞縣的大商人沈洪爲小妾。

沈洪的大老婆皮氏,即刁又潑,水性揚花,暗中和一個叫趙昂的監生勾勾搭搭,兩人一心想做長久夫妻。

這一日,皮氏得知沈洪買回個小老婆,就和趙昂商量了一條毒計。在沈洪回家的當天晚上,她在給沈洪做的麪條裏下毒藥,將沈洪毒死。然後惡人先告狀,嫁禍於蘇三。趙昂又花了幾千兩銀子,買通了洪洞縣官。所以,這個贓官不問青紅皁白,就給蘇三定了死罪,關在死囚牢裏,只等擇日開刀問斬。

再說王景隆被趕出妓院後,幾經輾轉回到家中,發憤讀書,後來赴京趕考,一舉金榜題名。王景隆心裏也一直惦着蘇三,他在北京打聽到蘇三已被賣到洪洞與人爲妾,所以想到山西當官。巧得很,皇上委派他爲八府巡按,讓他前往山西巡視。王景隆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第一站就到了平陽府(今臨汾市),他化裝來到洪洞,通過四處私訪終於掌握了蘇三冤案的內情。他來洪洞縣衙,詢問蘇三案情,當那個贓官知道來人是新上任的八府巡按時,只好說出實情。王景隆立即另派官員複審此案,將皮氏和趙昂判了死罪,洪洞知縣也被撤職查辦。王景隆歡歡喜喜和蘇三成了親。

現存的蘇三監獄原建於明代,共有兩道門,牆高獄深,分普通牢房和死囚牢房,兩組建築相連爲一體。普通牢房12間,禁房2間,獄神龕一座。死囚牢處於後院,門頭額有虎頭牌,內有瓦房與窟洞房,蘇三就曾被關押在窟房內。院內有井一眼,人稱其爲“蘇三井”,水井旁有洗衣石槽。院內圍牆高厚堅實。門窗狹小網鐵絲,陰森可怖。

蘇三監獄院外新建了陳列室,蘇三有關冤案的豐富實物資料陳列於此。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7

女土們、先生們:

週末閒暇時,您是否常與家人、朋友到公園遊玩呢?今天,我將帶大家到別具特色的森林公園去一遊,相信您一定會體驗到以前所未曾體驗到的樂趣。

老頂山森林公園位於長治市東北部,距城中心約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該園東西寬約3公里,南北長約8公里,森林覆蓋率爲68%,公園內有五峯,俗稱五頂,由北向南依次爲老頂、梳妝頂、玉皇頂、奶奶頂和新頂。五頂之中,老頂海拔最高,爲1378米,由此冠稱“老頂山”。這裏屬暖溫帶氣候,自然資源豐富,闢有老頂山風景旅遊區,神農峯名勝旅遊區,林業科研考察區和動物養殖觀賞區四大景區。有的景區正處於開發建設之中。1983年被確定爲山西省省級森林公園,1993年又被劃定爲國家級森林公園。無論四季與朝夕,這裏都各具氣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紛飛青山素裹,秋夏千林盡染百草崢嶸。一會兒,我將帶大家一同走進美麗的森林公園,去領略它的絢麗壯觀,它的雄奇多姿。

進入園區,青松翠柏,果樹連片,山花爛漫。森林中植物種類繁多,藥用、經濟、油料植物應有盡有。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屬國家保護鳥類有遊隼、蒼鷹、紅腹角雉等,這些小生靈,爲公園增添了許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氣,但願我們能多碰到些可愛的小動物。

各位朋友,我們首先要登500米長的臺階到新頂半山腰的南崖宮參觀一下。南崖宮依山而建,其門爲閣樓式,栩栩如生的彩龍盤旋於四根丹柱上,雙層斗拱四挑,施琉璃脊獸。請大家隨我走入這一天然巖洞中,它寬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呂祖像,兩側爲羅漢衆神像。沿着洞旁的臺階,我們可以走上一座二層六角秀美玲瓏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頂之巔,是風雨樓,俗稱觀景樓,青石座臺,共3層,上下有石階相通,二、三層樓上前後各有大紅明柱八根,周圍砌有石欄,整個建築雕樑畫棟,氣勢宏大。風起雲涌,松濤怒吼時,站在這裏,你會真切地體會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界。再看四周這石刻天成的黑虎臥崗以及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峯峯嶺嶺,你會覺得平日的憂鬱煩惱及塵世紛爭全都沒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暢,彷彿所有的意念剎那問全都融入了眼前這美不勝收的風景之中,融入這大自然毫無雕飾的溫馨之中了。

在碧霞峯以西的山場,建有滴谷寺,也稱神農廟,始建於東晉,明、清時期多次重修。寺周圍原有5座寺院,後被毀,院內散存宋、明、清柱基、經幢等。今天,這裏已成爲老頂山林場辦公之所。在辦公樓西牆下,有一景點爲古寒泉。石砌券洞護住泉眼,額嵌楷書“古寒泉”三字,泉水從雕刻的石龍嘴中流出,下有圓形石鑿小井。相傳,在建造寺院時,石龍嘴裏晝夜不停地往外滴谷,更爲奇妙的是,龍嘴裏流出的穀子隨寺院人員的增減而增減。在快要竣工時,每天在龍嘴旁接谷的小和尚,嫌穀子的流速太慢,就拿起木棒在龍嘴裏捅了幾下,誰知這一捅捅出了麻煩,龍嘴裏鑽出一對白鴿向遠方飛去,龍嘴裏也不再滴谷,而流成泉水了。這泉水富含礦物質,清涼甘醇,舒肺爽口,您不想嚐嚐嗎?

最後,我們到百穀山的主峯玉皇頂參觀炎帝銅像。相傳,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農氏曾在這裏“嘗百穀、制耒耜,教民耕種”,首先在這裏完成了人類由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重大變革。老頂山有關炎帝的傳說及炎帝活動的遺蹟很多,以炎帝爲中心的開發,使者頂山成爲始祖之山,其文化源遠流長,吸引了海外僑胞前來尋根祭祖,可與山西洪洞大槐樹相媲美。爲紀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門投資500多萬元,塑造了炎帝銅像,總重量100噸,由我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設計,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裝完成。

請看銅像左側這一巨型石碑,它長6米,高3米,攜刻着關於炎帝在此創立光輝業績的碑文。放置銅像的平臺用漢白玉欄杆圍繞,四周砌有護坡。銅像總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寬24米,長29米。基座又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爲三層,每層高2米,表面爲白色花崗岩貼面,有臺階相通;第二部分爲展廳,外高8米,紅色花崗岩貼面,正面鑲着長8米,高5米的銅板敷設的牛頭浮雕。您知道爲什麼要刻牛頭嗎?因爲炎帝氏族是以牛作爲他們的“圖騰”,也就是他們的氏族保護神的,這裏也隱含着炎帝馴養家畜,開創農業的不朽貢獻。基座上的炎帝銅像爲全身站立像,披髮、赤臂,上身着獸皮,下身以樹葉相遮,微微擡起的雙手捧着一捆穀穗,其面部神態莊嚴肅穆,氣度非凡,是以一個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設計,突出體現了對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銅像面向着長治市區的方向,彷彿我們的祖先炎帝仍在關切地注視着他的子孫後代。

我們由基座後的臺階進入展廳。這裏以圖片、文字說明、實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開創人類古代農業文明的偉大貢獻。炎帝銅像中間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穀穗處,這裏是一個可容納20人站立的觀景平臺,站在如此高度,上黨盆地遠近景物,盡收眼底,城廓、農舍、高樓、田園,可謂氣象萬千,讓人油然而升騰出一種偉大而謙恭的情愫,一種身爲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各位朋友,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再看我們的祖先——炎帝一眼,讓我們這些有着相同血緣的炎黃子孫共同努力,把我們的祖國母親裝扮得更加美麗。歡迎您再來遊覽!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8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城北龍泉村,又名純陽宮。永樂宮是以壁畫聞名天下,是中國現存壁西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永樂宮是中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爲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呂洞賓而建。永樂宮始建於元代定宗貴由二年 (1247),竣工於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原名叫“大純陽萬壽宮”,因原建在芮城縣永樂鎮,俗稱“永樂宮”。由於黃河三門峽工程興建,永樂宮地處淹沒區內, 所以從1959年起,歷經6年,將永樂宮全部遷移到芮城縣城北,這是世界文物史上一大奇蹟。永樂宮規模宏大,佔地1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爲86880平方米。永樂宮的建築特點是將宮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五座建築物,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東西兩面不設配殿和附屬建築物,而是用圍牆圍成一個狹長的中心院落,並將三清、純陽、重陽三座主要殿宇集中在後半部,建在臺基上。其他建築在中心院落以外,另建一道圍牆,主次有序,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建築風格。

在永樂宮參觀,主要觀看四座大殿內的精美壁畫。壁畫總面積達960多平方米。除一小部分爲明、清補畫外,其餘絕大多數都是元朝的作品,繼承了唐宋繪畫遺風,堪稱壁畫典範。龍虎殿又稱無極門,原爲永樂宮大門。殿內壁畫內容爲神荼、鬱壘、神將、神吏、城隍、土地等,手持劍戟等器,橫眉怒目。雖略有殘損,但原作氣魄尚存。

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供“太清、玉清、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爲永樂宮的主殿。殿內四壁,滿布壁畫,面積達430平方米,畫面上共有286個人物,所繪人物身高2米以上,場面極爲壯麗。這些人物,按對稱儀仗形式排列。在這繁雜場面裏,我們可以看到286個“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禮儀。此圖稱爲“朝元圖”。

純陽殿內壁畫描述了呂洞賓從誕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衆生遊戲人間”的神話連環畫故事。殿內“鍾、呂談道圖”是一幅極爲珍貴、人物描寫極爲成功的壁畫。殿內有一幅畫,是畫呂洞賓爲一個無錢求醫老婦人的兒子治病,病治好後分文不取,老人感激不盡的情景

從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元朝以前人民的生活習俗及社會風貌。重陽殿又稱“七真殿”;是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繪有用連環畫形式描述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的壁畫報。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9

龐泉溝風景區是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交城縣城西北一百公里的關帝山腹部。是以褐馬雞及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爲主的森林生態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也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一片綠洲。

保護區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4.5公里,總面積達14430.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區內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三到四度,相對溼度爲6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八百毫米左右。

區內峯巒疊嶂,林木參天,溪水潺潺,有植物60餘科500餘種,其中藥材達200種以上,也是珍禽異獸棲息繁殖的良好場所。鳥類有15目40科150餘種,獸類6目11科80餘種,兩棲爬行類10餘種,昆蟲上千種,菌類50餘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黑顴、金雕等。是人們避暑、療養、旅遊、度假的良好場所。

孝文山海拔2830米,是關帝山主峯,也是保護區內最高山峯,以華北落葉松著稱全國。登峯遠眺,一覽衆山小,翠綠盪漾,雲霧縹緲,令人心曠神怡。東側爲海拔2670米的雲頂山,山頂草甸平坦、遼闊,黎明觀日出,更令人感慨萬分,留戀忘返。尤爲壯觀的是夏日“天門瑞氣”,雨後乍晴,茂密的森林中水氣蒸騰,在林海上空飄蕩的氣團被夕陽斜照,與青翠欲滴的山林反光相映成輝,五顏六色,嵐氣瀰漫。

在交城與方山的分水嶺上有一六角攢尖亭屹立,黃琉璃瓦作,莊重典雅,檐下懸有“文源晚翠”橫匾。站在亭中放眼觀望,松濤滾滾,青山相疊,位於西北方向的“筆架山”形象逼真,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滿山青松清秀挺拔,別有風趣。

山腳下大沙溝內水聲轟鳴,一股清泉從陡巖懸石上飛流直下而爲文源,被樹葉撕碎的光斑照耀在瀑布上璀璨耀眼,瞬息萬變。掬一口飲之甜潤涼爽,飄飄欲仙。不遠處三株巨鬆一字排開,頂天立地,形似寶塔昂然屹立,樹梢的松球隨風搖動,恰似塔上懸掛的風鈴,俗稱“古樹寶塔”,與“龍泉飛瀑”相映成趣,風景迷人。

還有“雄獅夕照”、“鳳凰視塔”等數十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點,使你驚歎大自然是何等的博大精深和奧妙無窮。遊人紛至沓來,在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進行科學考察和旅遊觀光,獲益匪淺。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10

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爲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爲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面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爲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0xx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爲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0xx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爲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牆。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爲0,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爲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着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城牆上還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迄今爲止,古城的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仍然基本完好,原來的形式和格局大體未動,它們同屬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座堅實完整的磚石城池,數百年來在軍事防禦和防洪擋險等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城內街道、古建衙門、市樓、商店、民居等還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蹟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爲國內所罕見。其中有始建於西周,擴建於明洪武3年(1370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擊城牆;有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國第三位的現存最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殿內的五代彩塑堪稱珍品,是研究中國早期彩塑的樣本;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被譽爲“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現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雙林寺;有中國宋金時期文廟的罕見實物——文廟大成殿;有中國金融上的開山鼻祖,被譽爲“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國內古建築中罕見的“懸樑吊柱”奇特結構清虛觀。觀內20餘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國古代木雕造像藝術和道教發展的稀有之物;有遍佈古城內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樣、色彩續紛的各種琉璃實物。同時,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的薈萃中心之一。古城內現存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築中,有400餘處典型地體現着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衆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爲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蹟,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爲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派專家田中淡考察平遙古城時欣然題詞“平遙古城甲天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平遙古城的評價是:“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爲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11

我身後這座建築就是觀音堂,1996年1月它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遼代重熙六年,也就是公元1037年,距今也有近千年的歷史。遼末保大二年,也就是公元1122年,毀於兵火,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建築是清順治八年重建的,也就是佟養量修建雲岡石窟第五、第六窟前樓閣的那一年。

觀音堂,顧名思義就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地方,大家知道觀世音也被稱爲觀音,這是因爲在唐朝,爲了避唐太宗李世明的諱,所以改稱爲觀音,其實她還是應該被稱爲“觀世音菩薩”的。

大家請隨我來看寺院前的這座龍壁,這是一座三龍壁,它長12.2米,高6.7米,厚1.2米。它是大同市唯一一座雙向琉璃龍壁,其建築風格與大同九龍壁相似。

現在大家請隨我一起進入寺院參觀。我們首先進入的是後院,這是一座磚券窯洞與木結構相結合的三真殿,它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現在它住着觀音堂的管理人員。

現在我們去前院。大家看,前院的左右兩側各有鐘鼓樓和碑廊,這些碑詳細地記載了觀音堂的歷史以及重修的歷史,等會大家可以去研讀一下。再看正中這座建築,這就是觀音殿了,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爲懸山頂,覆着以琉璃瓦,殿前還署有抱廈。大家請隨我一起進殿,正中供奉的這尊就是觀世音菩薩了。這是一尊石雕佛像,高6米,彩飾貼金,端莊秀麗。兩邊的脅侍菩薩非常虔誠嫺靜,它與觀世音像都是遼代的作品。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十大明王,給人的感覺很是威武剛健。大家再看牆壁上,繪的是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故事壁畫,一共有二十四幅,保存得非常完整。

出了觀音殿,大家請隨我再往前走。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像亭臺一樣的空曠的場地就是戲臺,它坐南朝北,建於8米高的券洞上。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就請自由參觀,40分鐘後我們在三龍壁前集合,請一定記住時間哦!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的行程就要結束了,不知大家今天有沒有看到琳琅滿目的美景,取得琳琅滿目的收穫呢?大同市是國家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蘊含着很深厚的歷史積澱,承載着豐富的民族瑰寶,比如說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還有今天我們參觀的雲岡石窟、觀音堂等等。所以非常歡迎大家能再次做客大同,做客雲岡,感受塞北明珠的魅力!

山西導遊詞1000字 篇12

解州古稱解樑,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後屢建屢毀,現存建築爲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後,歷時十載而重建的。廟以東西向街道爲界,分南北兩大部分,總佔地面積約 66600餘平方米。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殘存高2米的結義碑1通,白描陰刻人物,桃花吐豔,竹枝扶疏,構思奇巧,刻技頗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園內桃林繁茂,千枝萬朵,頗有“三結義”的桃園風趣。街北是正廟,座北朝南,仿宮殿式佈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主軸線上又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爲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佈局嚴謹。殿閣嵯峨,氣勢雄偉;屋宇高低參差,前後有序;牌樓高高聳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築間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一,佈局十分得體。庭院間古柏參天,藤蘿滿樹,草坪如氈,花香迷人,使磅礴的關帝廟氤氳着濃烈的生活氣息。

遊人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巍巍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檐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門,叫“雉門”,東面的“文經門”是文職官員行走的,西側的是“武緯門”,是甲冑之士通行的。雉門門樓上嵌豎匾,書金字“關帝廟”三字。雉門後部的臺階上是戲臺,鋪上臺板即可演戲,是一座雙昂捲棚歇山頂建築,下是橫匾“全部春秋”,與上、下場門的“演古”、“證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檐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觀,頗有童趣。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軒昂威武。北面左右兩側,彩繪着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於桃園三結義,止於水淹七軍,只是沒有走麥城這個情節,在全國關廟壁畫中都按此進行,據說這是因忌諱關羽自高自大而被殺,終於造成蜀國的覆滅而隱去的。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

北宋崇寧三年(1104),徽宗趙佶封關羽爲“崇寧真君”,故名崇寧殿。殿前蒼松翠柏,鬱鬱蔥蔥,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杆一雙,月臺寬敞,勾欄曲折,使人頓生敬佩之感。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頂,檐下施雙昂五踩斗拱,額枋雕刻富麗。殿週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皤龍姿態各異,個個鬚眉畢張,活靈活現。下施欄杆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 200方,蔚爲壯觀。大殿明間懸橫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書。檐下有“萬世人極”匾,是咸豐皇帝所寫。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門口還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以示威嚴。殿內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勇猛剛毅,神態端莊肅穆。龕外雕樑畫棟,儀仗倚列,木雕雲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猙獰怒目,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一方,更增崇寧殿莊嚴肅穆的氣氛。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就進入寢宮,過花圃,有“氣肅千秋”坊,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東側有印樓,裏邊放着“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裏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裏植有翠竹一片,風動影搖,珊珊可愛。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曰“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傳說出自關羽的手筆。

後宮後部,是關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掩映在參天古樹和名花異卉之間,巍然屹立,大氣磅礴。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經》,故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爲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檐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檐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樓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第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圖案古樸,工藝奇特,傳說是象徵歷史上山西 108個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建築結構奇巧別緻,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着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好對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謂之三絕。

關帝廟除古建築外,還有琉璃影壁、石頭牌坊、萬斤銅鐘、鐵鑄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塊,各朝題詩題匾60餘幅,還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觀的藝術精品。 關帝廟,自古就是遊覽勝地,又是全國最大的祭掃關帝的場所,遊人信士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如今經過多次修葺、彩繪,關帝廟更加壯麗輝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