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3W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

太原有很多美麗的公園,今天家人帶我遊了美麗的龍潭公園。進了大門,往右走就看到了歷史悠久的龍潭湖。靜靜的湖面就像一面鏡子,站在湖邊一陣風拂過,就會使人神清氣爽。看完湖往前走,遠遠地看到了一個由好多鼎圍護的大鼎。我快步前往,方看清這是“春秋大鼎”,在它的周圍高壇平臺上,有八個比它小几倍的鼎,在高壇兩邊的還有好多鼎,我想這也是龍潭公園的一大特色。我仔細觀看了《春秋大鼎》銘文:春秋大鼎,是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爲紀念太原建成2520__年而鑄。鼎的口徑爲6.25米,象徵太原建城2520__年;高爲5.497米,重達20.03噸,意爲“一言九鼎”。象徵着太原市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標誌着勤勞智慧的太原人民正將這座古城逐步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通用18篇)

龍潭公園無論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那麼美。每個季節都是我們遊玩的好地方。歡迎大家有機會仔細遊覽。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2

這裏風景優美,有很多的名勝古蹟,其中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大明湖了。

夏天的一個週末,媽媽爲了獎勵我學習積極努力,決定陪我到景色宜人的大明湖遊玩一天。

清晨,天剛矇矇亮,我們就出發了。一來到大明湖,碧綠的湖水就映入了我的眼簾,它如同一塊兒巨大的翡翠平鋪在我的視野中。走到湖邊,仔細看去,它是那樣的安靜!在層層薄霧的籠罩下,它又如同一位羞澀的少女,遮挽着面紗,朦朧、神祕!我彷彿也被帶入了這縹緲的境界中……..

太陽出來了,薄霧漸漸散去,像少女漸漸地揭開了面紗,湖水開始變得明朗起來!陽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波光粼粼,好似美麗的仙子在上面撒下了無數的碎銀,閃爍着耀眼的銀光!湖裏大片大片的荷花散發着淡淡的幽香,吸引着遊客紛至沓來。仔細看那粉嫩的荷花,好似一個個仙子亭亭玉立。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還是花骨朵,飽脹的馬上就要破裂似的。一朵有一朵的姿態,一朵有一朵的美…….那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挨挨擠擠的連成一片,像給美麗的荷花鋪設了綠色的溫牀。上面還不時地滾動着幾滴露珠,像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在玩耍、嬉戲…….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不時地跳出水面,好像在給這幅美景伴舞,又好像在向遊人誇耀家鄉的美麗!岸邊的柳樹,將柔軟的腰肢伸到湖水裏,隨着微風輕拂着湖面,像是在演奏着夏日的讚歌!

夜幕漸漸拉開,周邊高樓大廈上的霓虹燈逐次亮了起來,一條條五彩繽紛的綵線勾勒出一幅幅耀眼奪目的建築輪廓圖。五彩的顏色映射到湖面,讓湖水也變得五彩繽紛,如同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

一天的時間,我用心領略了大明湖的美,也真正懂得了古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首詩句獨到的韻味……..璀璨的明湖啊,我愛你!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3

作爲龍潭公園最主要景觀的龍潭廣場,中心放置着爲紀念太原建城2500週年而鑄造的標誌性建築春秋大鼎。這尊大鼎,體現的不僅在三晉的包含的“一言九鼎”,誠信經營的特有氣質,更是爲這一大型園林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春秋大鼎是以1988年出土於太原市南郊金勝村的春秋時期第一大鼎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銅鑊鼎爲原形,按比例擴爲鼎口直徑6.25米,高5.497米,重20.03噸的大鼎。其在形象及體量上充分反映着龍城太原2520__年的歷史文化及地位,表達了太原在新世紀開拓發展的精神。

配合春秋大鼎而建的龍潭廣場佔地8000餘平方米,由中心鼎臺、南北漫步道等組成。鼎臺總高2.5米,象徵太原古城2520__年的歷史,採用外方內圓設計,取天圓地方之意,其中內圓由年輪記事的方式構成,24條輪輻鑲嵌24塊銅板,分別記載着晉陽城自公元前497年建城以來發生的24個重大歷史事件,也象徵着一年有24個節氣。鼎臺分三層,分別上三、六、九步臺階,取步步升高之意,蘊含着太原未來的美好前景。

“湖不在深,有水則靈。”

凝重的春秋大鼎在這大片的黑龍潭湖水映照下,使龍潭公園的氣質更顯得渾然鼎立,剛柔有加。

黑龍潭湖分北湖和南湖兩個部分。這一水域不僅是整個龍潭公園的“心臟”,同時還是太原市城西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的龍潭公園主要景點無論是龍潭廣場、綠洲植物主題景觀區、兒童活動區,還是西門廣場、龍吟島、戲水廊、親水平臺等,無不與這一片水域息息相關,展示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氣息。

綠洲植物主題景觀區位於公園北部,佔地三萬平方米,是龍潭北湖區域最大的陸地區域。這一區域三面環水,以植物及地形爲造景要素,潺潺小溪爲重要景觀特徵,區內假山、花架、瀑布、噴泉、景橋、景亭等點綴其間,標準網球場可供比賽、可供健身。舉目遠眺,太原最富代表性的現代建築盡收眼底,湖光綠樹讓人心曠神怡,從而塑造出一片龍潭生態綠洲。

龍潭公園的園林特色還表現在不同區域的不同植被。

過去,龍潭公園的土質鹽鹼化十分嚴重,爲公園的植物種植帶來很大的困難。爲改變這一狀況,公園在改建工程加強了對土壤鹽鹼化的治理,因地制宜,適樹適地,加強對植被的管理、養護、種植。選擇合適的植物品種,從根本上改變了植物品種單調,風景觀賞樹種稀少且生長不良的面貌。

現在公園種植規劃東部景區以大片風景林爲主,草坪景觀只在林緣部分點綴應用,景區植被規劃表現爲背景林在外圍環境,林蔭帶、色葉林、草坪相互穿插、有機結合的特點。

西部景區以體現景點要求爲主,多運用高大的國槐、合歡、柳樹和繁花似錦的花灌木如海棠、牡丹、丁香等寓意詠詩題材植物,既可使景觀富於變化,又可使遊人體會到濃郁的文化氛圍。通過植被這一塑造空間的重要元素,創造本區幽閉與開敞強烈對比的空間特色。

經過幾年的發展,龍潭公園園林綠化已經初具規模,綠地面積由改建前的24717.36平方米,擴建到如今的185092.5平方米,植物品種由擴建前的61種增加到120種,植物數量由擴建前的52491株增加到498586株。園區內硬化面積達到了54989平方米,鋪設道路16911平方米。

龍潭公園的規劃建設以“龍·水·生態”爲主題,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的結合,突出地域文化內涵同溪水景觀特色的全面融合,形成了龍潭公園獨特而富有變化的“一湖水、一片綠”的生態造園景觀。這種科學發展的理念不僅取得明顯的成效,同時還得到政府和百姓的認可。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4

在遠古時期,在太原公園這片土地上,黑龍潭裏有一個惡魔。他叫”黑龍魔”。他無惡不作,非常心狠手辣。

“黑龍魔”有三個手下。第一個名叫“華山鬆怪”,他全身上下長滿尖刺,會很多法術,他最大的能耐是可以長生不老。秋天,所有樹上的葉子都落了,可是他身上的葉子卻分泌一種蠟,可以保護他的葉子不被凍壞落掉。第二個叫“龍爪槐怪”他頭頂上長滿和龍爪一樣的爪子,他一見人就把他又可怕又鋒利的龍爪伸出抓住入侵者把他吞食。第三個叫“柏樹怪”他身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刺,雖然很小很小,但紮起人來卻能要人命。他的身體僞裝成垃圾桶,十分滑稽可笑,他故意誘惑好奇的人哈哈大笑,趁機整個吞下。還有一羣小妖怪跟隨他們一同作惡。

他們在這片土地橫行霸道,做盡了傷天害理的事情,殘害百姓,百姓們苦不堪言,日日祈求上天的恩賜。炎帝他是一個非常愛護百姓的皇帝,他很發愁。他想找一個英雄來制服這些妖魔,可是想不出來誰最合適。這時,大禹毛遂自薦勇敢的站出來說:“我曾經治過水怪,那是因爲我有聰明的頭腦和蓋世的武功,我一定能制服那些可惡的妖魔。”炎帝聽了很高興,說:“好既然你治過水,我就派你前去懲治那些妖魔。”

大禹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他想製作一個大鼎和八個小鼎來制服妖魔,他把火放進八個小火爐裏,煉出“三昧真火”,取出放入最大的火爐中,蓋到四個妖魔頭頂上,將他們燒死了。人們常說擒賊先擒王,已經把三個“大將軍”和“黑龍魔”燒死,剩下的小妖就好制服了。於是用八個小火爐燒死了剩下的妖怪。

從此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人們把大禹制服妖魔留下的八個大鼎立於龍潭公園之中以紀念大禹的功勞。並把這片土地命名爲“龍潭公園”。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5

龍潭公園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科研、科普、植物景觀爲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雷龍二潭水溫如恆(18—22度),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臥,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蔥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坐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

龍潭公園園內還建有南方少數民族的村寨、風雨橋,遊人可乘矮馬旅遊車漫遊各民族村寨,品嚐風味小吃和民族菜餚,參加和觀賞壯族的拋繡球、瑤族的射弩、苗族的蘆笙踩堂、侗族的搶花炮、布依族的笑酒等合唱,其樂無窮。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6

黑龍潭公園也叫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象山腳下,從麗江古城四方街沿經緯縱橫的玉河溯流而上,約行一公里有一處晶瑩清澈的泉潭,即爲中外聞名的黑龍潭。公園是麗江金沙旅遊網重點推薦的麗江旅遊景點之一。

麗江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五鳳樓又稱法雲閣,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福國寺建於明代,原是木土司的別墅及家廟。木土司曾在寺內會見過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龍神祠爲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臺、得月樓,分佈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爲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闢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爲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臺,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遊園,爬山,攀崖,探洞,踏青,採集,騎馬,射獵,垂釣,游泳,划船,漂流,滑翔溜索,快活林趣味競技,滑雪,滑冰,滑道,打爬犁,打冰球,雪地足球,雪山漂舟等使深山老林的春夏秋冬充滿了四時之樂。

麗江黑龍潭玉泉北畔的五鳳樓(又名法雲閣),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20xx年),高20米,爲三疊八角飛檐樓閣,共有20個啄天飛檐,從各個角度看,都見五個飛角,就像五隻欲飛的鳳凰,故名“五鳳樓”。此樓融會了漢、藏、納西各民族的建築特點,是納西古代建築中的佼佼者,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爲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族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麗江黑龍潭在玉泉東畔古慄樹叢中,有歷代石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麗江黑龍潭園內還有東巴文化研究所和東巴文化博物館。這是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時也是遊客瞭解麗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旅遊車。我們將要遊覽的下一個景點是龍潭風景區。龍潭風景區是國家 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 544 公頃。景區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爲主要建園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爲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雷龍二潭水溫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羽中的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臥,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爲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羽中垂釣遺址“張釣臺”。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爲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築精工。民族風情遊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蔚爲大觀。靜臥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爲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爲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

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衆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8

麗江黑龍潭內隨勢錯落的古建築有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和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脫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麗江黑龍潭玉泉北畔的五鳳樓(又名法雲閣),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20__年),高20米,爲三疊八角飛檐樓閣,共有20個啄天飛檐,從各個角度看,都見五個飛角,就像五隻欲飛的鳳凰,故名“五鳳樓”。此樓融會了漢、藏、納西各民族的建築特點,是納西古代建築中的佼佼者,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十二年春,徐霞客遊歷麗江,曾留居此樓八日,爲土司木增編校雜著並作序,在納西族文學史上留下一段佳話。

龍神祠爲黑龍潭主要建築,含戲臺、得月樓,分佈在一組造型典雅、和諧而又變幻無窮的主軸線上。祠坐東朝西,爲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門樓、兩廂、大殿,南面闢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爲單檐歇山頂,面闊進深三間,前有月臺,施作垂帶踏跺,四周遊廊回互貫通。大殿和門樓高聳突兀,極富廟堂氣息。門樓高懸“天光雲影”四字榜書。遊園,爬山,攀崖,探洞,踏青,採集,騎馬,射獵,垂釣,游泳,划船,漂流,滑翔溜索,快活林趣味競技,滑雪,滑冰,滑道,打爬犁,打冰球,雪地足球,雪山漂舟等使深山老林的春夏秋冬充滿了四時之樂。

麗江黑龍潭在玉泉東畔古慄樹叢中,有歷代石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麗江黑龍潭園內還有東巴文化研究所和東巴文化博物館。這是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該館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同時也是遊客瞭解麗江民族文化的最佳去處。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9

柳州文廟位於柳州登臺山,20xx年建造,文廟朝西北方向,背靠東南方的登臺山,由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等主體建築組成,建築以宋代風格爲主,結合嶺南地方樣式。

柳州是個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爲了宣揚本地的歷史,20xx年,柳州市政府決定在登臺山下,駕鶴山側、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獨厚,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爲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 3月份開始施工建設的柳州文廟,僅半年多便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它以燈臺爲靠、駕鶴爲案,金碧輝煌地聳立在柳州漢城故址上。若登高遠晀,柳州的文氣頓會金燦躍然,成爲引人慾意信步於其中的勝境。建成後的柳州文廟,將與蟠龍山瀑布廣場、窯埠古鎮等,成爲"百里柳江"景觀帶上重要的文化標誌性建築。還有文惠橋。

柳州文廟最初建於唐貞觀初年,原址已無可考證,現在的柳州文廟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現代仿古建築羣。據史料,唐元和十年(820xx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發現柳州文廟已破損,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並親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廟後,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學思想,並闡述了孔子思想的傳播與中央政權推行政令的密切關係,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順暢,"人去其陋",社會經濟、文化飛速進步。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廟碑於柳城(當時柳州治所)。廟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現存於柳侯祠內。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廟遷建於城內西北部(今柳州市二中一帶),地面建築無存。1920xx年,柳州文廟又在一場火燒半邊城的大難中蕩然無存。從此,重修文廟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願。20xx年,柳州市政府決定於柳江南岸燈臺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廟,並將其列爲柳州文化建設十大工程之一。現在選址重建的柳州文廟,涅盤重生,依山臨水,在國內20xx多座文廟中,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山水靈氣遠勝他鄉。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0

黑龍潭俗稱龍王廟、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二股泉水從象山腳下的古慄樹下涌出,匯成面積近4萬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開着潔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魚如梭,潭畔花草樹木繁茂,樓臺亭閣點綴其間,風景秀麗。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龍神祠,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20__年)和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兩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黑龍潭名列中國名泉而名滿天下,後又修建了得月樓、戲臺、萬壽亭、五孔橋等園林建築,新建了象山遊路,解放後,遷入明清古建築五鳳樓、解脫林、光碧樓、忠義坊石獅、文明坊、一文亭等園林建築,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的墳墓也安放在黑龍潭靜溢的山林中。黑龍潭大門上的“黑龍潭”三個字是原省書法協會會長,納西族書法家李羣傑所題寫。1963年重修得月樓時,郭沫若應邀題寫了“得月樓”三個字及兩副楹聯。1981年,東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龍潭成立,使黑龍潭集中國風景園林之大成,又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十年來,先後有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黑龍潭考察,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黑龍潭成爲麗江乃至雲南旅遊景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爲了追求新的發展目標,適應市場需求,實現與國際接軌,實施了ISO9001:20__和ISO14001:1996國際標準認證,旨在提高整體質量/環境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謀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同步增長。

麗江黑龍潭導遊詞2

沿着四方街潺潺的流水溯源而上,在古城的北面象山腳下有一潭山泉,這就是黑龍潭,現在闢成公園,又名玉泉公園。玉龍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龍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玉龍的巍峨,這個畫面曾經作爲麗江的標誌爲很多人所熟悉。

麗江玉泉公園位於麗江古城北面象山腳下,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其後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舊名玉泉龍王廟,因獲清嘉慶、光緒兩朝皇帝敕封“龍神”而得名,後改稱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泉水從山麓岩石間涌出,彙集成廣約四萬平方米深潭,水碧如玉,因稱玉泉。四周山清水秀,柳暗花明。依山傍水造型優美的古建築點綴其間。其流光溢彩,常引人駐足留連。潭水清澈見底,遠處高聳的玉龍雪山倒映其中,美不勝收。

黑龍潭在玉泉公園內,與一般公園一樣古木參天,亭臺樓閣,不同的是,它又是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的所在地。這裏保存着納西族東巴教的經書2萬多冊,對東巴文或東巴文化感興趣的遊客必會前往。公園後門的五鳳樓內就是集漢藏納西建築風格爲一體的麗江縣博物館,其內收藏着近萬件文物,是瞭解麗江民族歷史、文化和民俗的首選之地。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旅遊車。我們將要遊覽的下一個景點是龍潭風景區。龍潭風景區是國家 AAAA 級旅遊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 544 公頃。景區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 爲主要建園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爲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溫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

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羽中的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臥,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爲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羽中垂釣遺址“張釣臺”。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廣西

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爲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築精工。民族風情遊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蔚爲大觀。靜臥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爲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爲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

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衆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蔥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幹欄式建築——壯民居緣水修築,極富水鄉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築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竹籬環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緻的傣式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潭公園遊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岩溶地區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建築;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品嚐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菜餚。

景區內的民族歌舞餐廳依山傍水,開展少數民族特色菜餚及風味小吃服務,展演少數民族歌舞服飾.其間穿插敬酒對歌助興、美酒飄香,歌舞傳情,雅俗共賞,其樂融融。

雷塘廟

雷塘廟位於柳州市龍潭風景區內龍山西麓,雷、龍潭之北,此處古稱雷塘。相傳有神龍潛居,能出雲氣、作雷雨,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間,曾來此禱雨,著有《雷神禱雨文》,其後邑人依潭建廟,雷塘廟佔地面積 636.13 平方米,廟內建有游泳池,立香爐塔、正殿中央塑有雷、龍二神像,像後彩繪雷電交加,雲水翻騰壁畫,兩側有天神、水怪塑像八尊,立柱和門額上懸有柳州文人墨客題書的楹聯 6 副、匾 6 塊。廟的西側念古代祈天舊制建有祭臺,祭臺南邊爲柳宗元禱雨文碑亭。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2

麗江黑龍潭公園俗稱龍王廟,位於麗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一大股泉水從象山腳下古慄樹下汩汩而出,晝夜不停,匯成面積近4萬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開着潔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魚如梭,潭畔花草樹木繁茂,樓臺亭閣點綴其間,風景秀麗。清乾隆2(1737年),建玉泉龍神祠,清嘉慶20xx年(1820xx年)和光緒20xx年(1889年),玉泉兩次被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之成爲中國名泉。這裏以龍潭倒映十三峯的景點最爲著名。有對聯:“龍潭倒映十三峯,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爲體,蒼龍爲神”。

麗江黑龍潭,也稱“玉泉公園”,又名“玉水龍潭”、“象山靈泉”,初建於清乾隆年間(公元1737年),乾隆賜題“玉泉龍神”,因此而得名。

麗江黑龍潭位於麗江古城東北角的象山西麓,象山語稱格姆居,距古城兩公里。公園內有近76萬平方米麪積的湖面,形狀如一彎新月,湖中心有亭子,亭與湖岸另一側有一珍珠泉出水口。

過去,麗江黑龍潭的出水口爲九眼洞,本意爲九龍治水,九眼洞上面覆有一水樓,這座水樓是1985年修造下池時移到下池三孔出水口上面重修的。而九眼洞則改造成五孔的石拱橋,即玉帶橋。

龍潭水質清如翠玉,水冬暖夏涼,養人肌膚,每逢嚴冬零下天氣,滿潭飄浮着白霧似的水蒸氣,使人渾身透着一股春天的暖酥氣流。據說喝飲龍潭出水源的泉水,可理療胃病和氣管炎症。

在大門的正面高懸“玉泉公園”四個字其筆法蒼勁有力,氣韻非凡,爲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所書。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雄壯的石獅子,爲蹲踞狀,顯得威武雄健。

進入公園門,沿左側五彩石鋪就的小道緩緩行進,約數百米一外,便可看到一座長10餘米的廊橋,即爲“鎖翠橋”。橋下有三個小瀑布,翠液飛迸,所以取名“鎖翠”。站在“鎖翠橋”上躺北望去,遠處銀雕玉塑的玉龍雪山懸浮在一片白雲之上。近處泉水清澈,玉泉如一面碩大的明鏡,藍天、白雲、雪峯、古樹,全都倒映在其中,景色迷人。

公園內建有龍神祠、得月樓、五鳳樓、解脫林、一文亭、五孔橋等一批古樸典雅的建築,這些古建築,造型內雅古樸,雕刻和繪畫技法高超,美不勝收。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3

廣西柳州大龍潭公園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其是柳州市最大的旅遊公園。位於廣西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3千米。市內公交車可直達。是一個以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爲主,突出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融亞熱帶岩溶植物科研、科普爲一體的旅遊區。1986年開發建設,當年向遊人開放。

佔地5。44平方千米,四周羣山環抱,自成屏障,屬典型的岩溶地貌。園內臥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形態各異的二十四峯,簇擁着一條碧水飄然東去,清流冬暖夏涼,依地勢分隔爲三,雷潭、龍潭、鏡湖,從絕之下涌出蜿蜒長達二千餘米後注入園外的地下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植被繁茂,保存完好,共有植物152種、植物近700種,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特色突出。

園內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有“貝丘遺址”、“雷塘廟”、“祭臺”、“雷塘禱雨文碑亭”、“張翀釣臺”、“雷山摩崖石刻”等許多名勝古蹟,奇山秀水裏薈萃了壯、侗、苗、瑤、傣等少數民族建築。侗民族的“風雨橋”、“鼓樓”,瑤族的“望月樓”、“穀倉亭”,傣族的“紅瓦竹屋”,苗族的“蘆笙坪”具風采。侗鄉深處的妙曼歌聲,民族餐廳的民族菜餚、歌舞表演、服飾展演、風情服務,形成“大龍潭”特有的文化氛圍。公園自1993年以來,每年都舉辦“大龍潭中秋夜大型綜藝演出”和春節的文化活動暨“雷塘廟會”,此外還舉辦了“大龍潭生態健康遊”、“東南亞國際旅遊美食節”、“春之鬱金香旅遊文化周”等大型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主要景觀有:雙潭煙雨、龍潭虎躍、鯉魚嘴貝丘遺址、雷塘廟、雷塘禱雨文碑亭、張翀釣臺、雷山摩崖石刻、春花島、美女照鏡、龍潭風雨橋、侗鄉深處、侗寨鼓樓、瑤寨、壯寨等30多個。

廣西柳州大龍潭公園雷潭裏的水清澈見底。人們喜歡撒些魚料引來魚羣,魚羣爲了搶食爭先恐後,往往形成很大的魚羣,此舉留住了很多遊客的腳步。廣西柳州大龍潭公園山清水秀,是許多遊客的首選。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4

黑龍潭公園位於麗江古城西北一公里的象山腳下,與麗江新城相連。清乾隆二年,建玉泉神龍祠,兩次獲清帝封號,後經數百年增修,規模漸着,主要景點有黑龍潭及四周花柳、五孔漢白玉水中橋及潭心百花洲,神龍寺、既雨樓、古戲樓、得月樓、五鳳樓、解脫林,方國瑜墓,東芭象形文化研究所等,方圓數百畝。

玉泉水自巖間古慄樹下噴涌而出,流量大,水清澈,集而成潭裏許,潭溢而爲玉泉河。潭四周古木匆匆,綠柳依依,芳草芬香,雪山、象山和亭臺樓閣倒映潭中,靜時若玉壁酣眠,風起處,碧波戲雪,美不勝收。潭心得月樓上,有郭沫若題書的兩幅對聯,把黑龍潭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春風楊柳萬千條,風景這邊獨好;比起玉龍三百萬,江山如此多嬌。”另一幅是:“龍潭倒映十三峯,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爲體,蒼玉爲神。”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旅遊車。我們將要遊覽的下一個景點是龍潭風景區。龍潭風景區是國家 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 544 公頃。景區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爲主要建園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爲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四谷地之間。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湖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蓬花山下的溶洞裏,消失得無影無蹤。

雷龍二潭水溫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

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羽中的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臥,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爲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羽中垂釣遺址“張釣臺”。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廣西

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爲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

壯鄉、瑤山、苗嶺、侗寨傣村等少數民族風景村寨均依各民族生活習俗建造。或依山傍水、或高踞山崖、或散落在茂林之中,造型別致,建築精工。民族風情遊覽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蔚爲大觀。靜臥鏡湖之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木鋼筋混凝土廊橋式建築,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爲藍本設計、建造而成。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鼓樓爲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裝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

盤旋而上,上懸“款鼓”,既體現侗人擊鼓示警聚衆之意,又應合遊人登高望遠之心。

蘆笙坪上幾根蘆笙柱拔地而立,各柱彩雕均不雷同,或盤龍繞柱,或牛軛垂懸,或錦雞翹羽,凡臨此境,彷彿笙歌陣陣迴盪山間,舞姿幢幢躍入眼簾,自擅一方之勝。西來鏡湖流水匯淵成藪,湖光山色,美女迫形,桃紅柳綠,草坡起伏,滿目蔥籠。風情線上的“壯鄉”便座落其間,對歌亭,鎮水亭隔水相望,榕樹橋形動人。

幹欄式建築——壯民居緣水修築,極富水鄉生活情趣。傣村已建有民族餐廳,傣亭等,建築多以徒坡屋面見長。村內竹籬環繞,綠草如茵、魚尾葵、假檳榔、伊拉克蜜棗等亞熱帶植物和別緻的傣式建築相映成輝,形成一派南國風光。到龍潭公園遊覽不僅可以飽覽亞熱帶岩溶地區的奇山秀水,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建築;還可以欣賞民族村寨內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品嚐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菜餚。

景區內的民族歌舞餐廳依山傍水,開展少數民族特色菜餚及風味小吃服務,展演少數民族歌舞服飾.其間穿插敬酒對歌助興、美酒飄香,歌舞傳情,雅俗共賞,其樂融融。

雷塘廟

雷塘廟位於柳州市龍潭風景區內龍山西麓,雷、龍潭之北,此處古稱雷塘。相傳有神龍潛居,能出雲氣、作雷雨,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間,曾來此禱雨,著有《雷神禱雨文》,其後邑人依潭建廟,雷塘廟佔地面積636.13平方米,廟內建有游泳池,立香爐塔、正殿中央塑有雷、龍二神像,像後彩繪雷電交加,雲水翻騰壁畫,兩側有天神、水怪塑像八尊,立柱和門額上懸有柳州文人墨客題書的楹聯 6副、匾 6 塊。廟的西側念古代祈天舊制建有祭臺,祭臺南邊爲柳宗元禱雨文碑亭。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6

柳州大龍潭公園位於廣西柳州市,距市中心僅三公里,總規劃面積約1084公頃,融喀斯特地貌、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於一體。代表性自然景觀有“一湖”“二潭”“二十四峯”;代表性民族風情文化景觀爲“鼓樓”、“龍潭風雨橋”、“木樓民居”和“輕鬆山房”等建築組成的侗寨等。

大龍潭公園林木蒼翠、羣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峯、孔雀山等二十四峯形態各異,聳立於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周圍。雷山絕壁下涌出一泓清泉在雷、龍二山之間匯成“龍潭”,古稱“雷塘”。咫尺相隔的“雷潭”經地下河與之相潛通,清澈的潭水經“八龍噴雪壩”瀉入鏡沏後蜿蜒如游龍,穿園而過,注入園外蓮花山下的溶洞,消失得無影無蹤。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爲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張(羽中)”、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巖廈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7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旅遊車。我們將要遊覽的下一個景點是龍潭風景區。

龍潭風景區是國家 AAAA 級旅遊景區,位於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 544公頃。景區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爲主要建園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是一個融喀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岩溶植物景觀爲一體的大型風景遊覽區。

雷龍二潭水溫如恆(18℃—22℃),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雷、龍二山夾水相峙,相傳雷、龍二神在此司掌雷雨,世稱“龍雷勝境”。又因崖壁有明代兵部右侍郎,柳州八賢之一的張羽中的摩崖石刻詩“山下清泉出,林間百發來。寒雲如可臥,不必問蓬萊”。“龍潭勝境”彷彿蓬萊仙境。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爲民禱雨於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現建有“禱雨文碑亭”、“祭臺”及“雷塘廟”等紀念性建築,此外尚有張羽中垂釣遺址“張釣臺”。明代名士羅之鼎書齋“側山樓”等名勝古蹟及龍山鯉魚嘴貝丘古人類遺址。雷龍二山之外,園內諸峯均具勝名,或擅以形似,或長於傳說:維妙維肖、神形畢至,形成臥虎山“龍潭虎躍”、牧童山“牧童橫笛”,仰獅山“青獅戲珠”、美女峯“美女照鏡”等絕妙佳景。公園在規劃和建設上,別具匠心地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築、風物民俗爲主要造圖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爲一體。

太原龍潭公園導遊詞 篇18

柳州龍潭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柳州十大旅遊名片,素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林茂、花香”之美譽。園內林木蒼翠、四周羣山環抱,佳境天成,24座山峯聳立於一湖二潭四谷地之間,潭水四季恆溫,每逢隆冬煙霧繚繞,形成“龍潭煙雨”勝景。園內名勝古蹟、遺址衆多,民俗風情濃郁,壯、侗、苗、瑤等少數民族風情風貌與秀美的自然景色渾然一體。

座落在龍潭公園內的侗鄉深處、侗族風雨橋和鼓樓,是集侗家建築羣、傳統文化和民族風情體驗服務爲一體的旅遊風情點。走進侗鄉深處,熱情淳樸的侗家姑娘和小夥會給你端上三道侗族油茶。侗族打油茶始於唐代,有“侗不離茶”之說。侗族油茶久負盛名,油茶分爲“苦、鹹、甜”三道,寓意先苦後甜,苦盡甘來。

油茶不僅口感酥脆解渴,還能治療感冒,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除了“打油茶”,還有如“天籟之音”的侗族大歌,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內。它以無指揮、無伴奏、多聲部的原生態演唱形式,靠着人聲模擬大自然的高山流水、鳥叫蟲鳴之聲,通過歌唱自然、勞動、愛情及人間友誼,表達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