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6W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精選20篇)

我們從西昌市出發,到瀘沽湖景區大約需要4個小時,現在我們的旅遊車已經開始出發,利用行車的這段時間,我先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瀘沽湖的基本情況。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的左所和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的永寧交界的羣山之中,是一座非常美麗的高山湖泊。湖區居民主要是摩梭人。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爲他們是納西族的一支,另有一種說法,說他們是蒙古族,但是摩梭人則認爲自己就是摩梭族。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羣山阻隔的瀘沽湖畔,以農耕和漁獵爲主要生存手段,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和平友愛,與世無爭,過着簡樸安寧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

旅遊業發展以來,這個有“東方女兒國”之稱的瀘沽湖聲名遠播,探訪、旅遊的人們接踵而來,瀘沽湖秀麗的原始美景,摩梭人純樸友愛的習俗,總是令這些飽經現代文明薰陶的遊客們羨慕不已。

下面我爲大家介紹一下摩梭人的獨特風俗。摩梭人是納西族的一個分支,他們世代居住在瀘沽湖畔,至今仍是母系氏族,就是以母親的血緣關係建立家庭,戶主都是女性,所以在他們看來中國古代“夫爲妻綱”的傳統思想也許有點可笑了。摩梭人的婚姻制度是一種獨特的“走婚”制,戀愛中的男女不組成家庭,婚姻的形式是晚上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第二天清晨返回母親家參加勞作。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叫做“走婚”又叫做“阿夏”婚或“阿注”婚。走婚的基礎是兩情相悅,雙方的子女屬於女方,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責任。有的男性遊客們開始羨慕了,先不要羨慕的太早,雖然他們不承擔自己孩子的撫養責任,但是他卻要撫養自己姐妹的孩子。所以有一句話這樣說:天上的玉皇大帝,地上的摩梭舅舅。阿夏關係的建立和解除都比較自由,女方的意願能得到最大的尊重。

現在就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一同下車參觀遊覽!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朋友們,摩梭人稱瀘沽湖爲“謝納咪”。“謝納”意爲一大片水;“咪”,有女、母、陰性等意思;連起來即女湖、母湖之意。她宛如一顆巨大的藍色明珠,展現在廣闊的高天之下。湖水面積約51平方公里,周長近50公里,水面海拔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達93.6米,水中能見度12米。水容量達19.5億立方米。湖中七島,亭亭玉立,林木蔥鬱。湖內碧波盪漾,四季清澈,藻花點綴其間。湖周青山環繞,森林茂密,古樹參天。

乘坐“豬槽船”遊湖,是一大享受。清冽透明的湖水,經微風吹佛,泛起晶瑩的細浪,不時有魚兒跳出水面,翻動層層漣遊,湖中小島如浮在水上的盆景,蘭天白雲,高飛的.水鳥、遠山近樹,烘托出一個安寧潔靜的世外仙境。美麗的滬沽湖姑娘,蕩起豬槽船,駛向湖心,當她們揚起沾着晶瑩汗珠的笑臉,唱起高吭嘹亮的山歌,這湖光山色就更顯得出奇的美麗溫馨。

草海在湖的東南面,是瀘沽湖的重要組成部分。草海全長約7公里,寬約800米,面積9000餘畝,屬左所管轄。其東面三分之一處,有一座300多米長的木橋,橫跨南北,是草海兩岸人民的交通要道。草海內盛產裂腹魚,鯉魚、草魚、鰱魚等18種魚類,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天然養殖場。淺海處蘆葦茂密,水草豐盛,每到冬季,各種鳥類成羣結隊,在此棲息。據有關專家的觀察記錄,瀘沽湖越冬水鳥己達11目,24科,42種,有數萬只以上。尤其是國家一級珍禽東方白鸛、黑鸛、白尾雕、白天鵝、鴛鴦以及世界唯一的、中國特有的高原“神鳥”黑頸鶴都在這裏越冬或安家落戶,真可謂水鳥王國。每當夜幕降臨,蛙鳴陣陣,野趣誘人。過去的草海,不僅是一塊避難佳地,而且也是當地人民抗荒取食的寶庫。當年,草海內不僅魚蝦豐盛,且花草叢中處處有野鴨蛋。即便在60年代最困難的時期,水腫病爲害神州之時,當地也因有大自然的恩賜而倖免於難。天地的恩寵,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豐富的物產,使這個天然的聚寶盆,有着取之不盡的水生動植物。當地有一首民歌這樣唱道:“左所是個好地方,菱角把把蝦子湯,魚滿船兒蛋滿筐,姑娘小夥喜洋洋。”生動地反映了當地漁業的盛景。

湖西北那座山就是摩梭人最崇拜的格姆女神山,海拔3700多米,山的下部覆蓋着一層風化岩石,坡長較緩,形如茶座,上部是不易風化的石灰岩山體,好象一頭長鬃垂吊的雄獅,因此當地也叫它爲獅子山。它坐東面北,守衛着明珠般的瀘沽湖,更顯神奇壯觀。摩梭人把格姆女神山當作本民族的始祖女神,年年都要轉山朝拜,而且是轉山會的主要山場。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3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東方女兒國”—瀘沽湖。我是你們今天的導遊趙嬋娟,大家可以叫我嬋娟。現在置身於我們眼前的便是被譽爲“高原明珠”的四川第一大天然淡水湖—瀘沽湖。在遊覽之前,我先給大家交代一下注意事項:希望朋友們在遊覽過程中保管好自己的財務,緊隨團隊,以免走散。我們今天的遊覽項目是乘豬槽船遊覽瀘沽湖,然後遊覽裏務比島,土司墓、喇嘛廟,晚上入住摩梭民居,他們爲大家準備了摩梭篝火晚會。好了,現在請遊客朋友隨我一同坐上這頗有趣味的豬槽船,開始我們的仙境泛舟之行。

大家一上船應該就對這豬槽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吧,其實這豬槽船源自一個傳說。這是一次突如其來的災難:大水頃刻間淹沒了所有的村寨,整個盆地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天的瀘沽湖,這時有一個正在餵豬的母親,見大水滾滾而來,她急中生智,把一對兒女放進豬槽,使這對兒女逃脫了災難,得以倖存,爲了紀念這位勇敢而智慧的母親,人們把瀘沽湖稱爲母親湖,並一直沿用這種豬槽狀的獨木舟至今。"豬槽船"不僅用於捕魚,渡湖,還是沿湖阿肖走婚的重要工具。至於這其中的故事,敬請期待稍後的講解吧。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腳下的瀘沽湖,它位於川滇交界外的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鎮,距西昌市258公里,宛如一顆潔白無瑕的巨大珍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部。瀘沽湖四周青山環抱,湖岸曲折多灣,共有17個沙灘、14個海灣;湖中散佈5個全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遠看像一隻只綠色的帆船,停泊在如畫的風景裏。湖的西北面,雄偉壯麗的格姆山巍然矗立,這即是摩梭人人爲之崇拜而人格化的格姆女神。

湖的東南面,與草海連接,這裏牧草豐盛,牛羊肥美,淺海處茂密的蘆葦隨風盪漾,蔟蔟的花草迎風招展,每到冬季,天鵝、黑頸鶴等珍稀候鳥數以萬計棲息於此,平添一份生機。湖畔,阡陌縱橫,田園萬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木摞房舍,炊煙裊裊,牧歌陳陳,漁火點點,阿哥阿妹,結伴相隨,好一派景象萬千的農家風光,此時遊客朋友有沒有聯想到陶淵明的一篇名作呢?對了!就是《桃花源記》,所以昔日永寧土司阿雲山總管的水上行宮修建於此,美國學者洛克也一留戀於這世外桃源不肯離去啊!

瀘沽湖畔居住的納西族摩梭人,在經濟生活上,他們早出晚歸,男女共同勞動,自給自足;在文化生活上,他們除了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達巴教之外,還不斷接受外來文化的洗禮,喇嘛教的接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摩梭族的民俗風情可以用10句話來概括: 1. 男不婚女不嫁; 2. 小夥子深夜竄門狗不咬; 3. 花樓門前土匪多;(舊社會)4. 琵琶當肉吃; 5. 二十七八的小夥離不開媽; 6. 豬槽用來當客船; 7. 摩梭門不上鎖; 8. 越放久的豬肉越可口; 9. 酒肉穿腸過,女神坐心中; 10.天上的玉皇大帝,地上的摩梭舅舅。

相信在這些民俗中更讓朋友們注意的是他們的婚姻習俗----阿夏走婚制吧?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一個獨特的民俗。阿夏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男女雙方婚後仍各自居住在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他們所生的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這種"阿肖"關係的建立較爲自由,但是呢是以感情爲主要基礎的。

在日常生活和相互幫助的交往中,對對方勤勞誠實的品格產生了愛慕,或對對方俏麗的容貌、活潑的性格感染…便可向對方表示自己願意結交 "阿肖"的心願。這種婚姻與我們熟知的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其實,在愛情上我們何不像他們一樣勇敢?!

講到這裏大家是不是開始有點羨慕這種自由的婚姻了呢?雖然如此,咱們還是要先放下心中的羨慕,別忘了前方還有許多美景等着我們去欣賞呢!讓我們一同前往下一個景點吧!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4

瀘沽湖位於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的地方,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在瀘沽湖畔居住着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它應當屬於納西民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於納西民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爲摩梭人,作爲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在經濟生活上,他們早出晚歸,男女共同勞動,自給自足;在文化生活上,他們除了自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達巴教的信仰之外,還不斷接受外來文化的洗禮,喇嘛宗教的接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除此之外,更讓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婚姻——阿夏走婚制。我想,大家一定會對女兒國的走婚制感興趣,今天我就會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瀘沽湖

首先我們還是先來欣賞美景,現在您的前方那片藍色的湖泊就是瀘沽湖,可能在您看來那裏只不過是一塊“水庫”大小的地方,可是生活在這裏的2萬餘人的摩梭人就是靠這裏的水繁衍生息的,大家看,在瀘沽湖畔有一個村子,那裏便是摩梭人的家——落水村,因爲“瀘沽湖”一詞在摩梭語中意爲“落水”因此得名。

川格姆女神山

在大家的前方有一座山,山的形態似一位躺在湖中的溫柔女子,這座山名叫川格姆女神山,當地人視爲神仙,關於這座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這裏曾有一位溫柔美麗的姑娘川格姆,她勤勞能幹,很多年輕的小夥子都慕名而來,天上的男神也看上了她,於是亂了一陣大風將她捲走。村子裏的人都看見了,便大聲喊叫,男神嚇壞了,失手將格姆丟下,格姆死了,她的身體化成一座山永遠地躺在了這裏,她的靈魂化成女神,保佑着世世代代的摩梭人。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當地的摩梭人爲了表達對她的感激與崇敬之情都會來這裏朝拜,在這一天,女神會降臨在山上,她會保佑已婚的女子裏生貴子,未婚的年青人早日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年邁的阿媽永遠健康……

瀘沽湖的人世世代代都在講着這個故事,因爲他們相信這是真實的,看着這裏藍藍的天,藍藍的水,在這樣一個讓人不清是天上還是人間的祕境裏,各位也有同感?

情人橋

各位遊客,現在在你們面前可以看到的一坐木製的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個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叫情人橋。據說,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由於相隔有草海,草海里面的草常常會把來往的船給給纏上,所以坐船到對岸是相當不方便的,爲了讓兩岸的男女不再受相思之苦,便有了我們現在的這個情人橋了。

阿夏走婚制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瀘沽湖所特有的婚姻習俗了,即阿夏走婚制。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由於這種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

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雙方所生的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而且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注”數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男女雙方的“阿注”關係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選擇上也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係。在結交阿注的過程中,女方的意願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爲取捨的。

“阿注”婚的建立是很自由的,那麼要解除這種關係也比較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如果覺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係也很簡單,一般情況是:假若男女不願維持“阿注”的關係,只要給女方說一句“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動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時,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討沒趣,就該理智的退出。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邛海賓館休息得好嗎?現在是上午七點,用過早餐,整理好我們的行李後請上車。我們的旅遊車已經駛出市區,現正行駛在通向目的地瀘沽湖的路上。我們途經了鹽源縣,剛纔給大家講了公母山的故事,還有附近木裏藏族自治縣 在二十年代洛克宗教朝聖路線和抗戰時期駝峯飛虎隊故事。

好啦,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經過了5個小時的車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瀘沽湖景區了,今天遊覽行程將會有:先安排用午餐,在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先參觀喇嘛寺,隨後再去遊覽萬畝草海和棧橋,情人橋和乘坐豬槽船遊湖,晚上安排住進摩梭民居,爲團隊提供當地風味餐及品嚐摩梭美食,與左所鎮湖畔村村民舉行篝火歌舞晚會。

現在呢,距我們即將抵達的四川瀘沽湖左所鎮湖畔村還有十分鐘的車程,我將利用這段時間爲大家介紹一下瀘沽湖的概況。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涼山洲西南部與雲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距成都830公里,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級的著名風景區。並素有“東方女兒國”的美稱。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爲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隻展翅的飛燕。另外它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撥2688米,被譽爲“高原明珠”。

在瀘沽湖畔居住着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它應當屬於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於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爲摩梭人,作爲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民間傳說摩梭人原來是有文字的,記載在豬革製成的“書”上,由2個達巴掌握。他們在西方取經途中被困在荒郊,飢寒交迫之際,把記載着文字的豬革吃到肚子裏去了。今經人發掘只找到32個圖畫文字。所以摩梭人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家譜。對其族源,至今尚無定論。從此,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羣山阻隔的瀘沽湖畔,以農耕和漁獵爲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過着與世無爭,簡樸安寧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摩梭人的社會結構是以母系氏族大家庭爲單位,存在着以母親爲核心的傳統觀念,這裏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後的母系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在母系家庭中,是男不取女不嫁的,如果生有子女的話,孩子皆屬女方,血緣按母系算。在他們獨特的母系家庭中,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範。就是:撫養兒女是母親極其姊妹兄弟的責任,如果有人不守“古規”便會被認爲是沒有“良心”,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是很嚴厲的懲罰。在他們的家庭當中,無論是男女,都將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注,一概都視爲“母親”,然後再以年齡區別大小,年長於生母的稱爲“阿咪直”,年幼於生母的稱爲“阿咪吉”,將生母的兄弟,生母極其姊妹的男阿注,皆視爲“舅舅”,統稱“阿烏”。

好啦,我們用過了午餐,剛飽了口福,現在又開始飽眼福了。在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喇嘛寺,我們將停車安排半小時的時間讓各位遊客參觀。由於我們這個喇嘛寺裏面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所以請大家不要用手去隨便觸碰。那麼,下車之前請大家把窗戶關好,貴重的物品要隨身攜帶,並且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參觀完後我們就在停車的旁邊集合,然後前去下一個遊覽景點---情人橋。

各位遊客,現在在你們面前可以看到的一坐木製的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個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了,就是前面我提到過的情人橋了。據說呢,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由於相隔有草海,草海里面的草常常會把來往的船給給纏上,所以坐船到對岸是相當不方便的,爲了讓兩岸的男女不再受相思之苦,便有了我們現在的這個情人橋了。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瀘沽湖所特喲的婚姻習俗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們摩梭男女之間的“阿夏走婚制”。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由於這種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雙方所生的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而且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注”數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男女雙方的“阿注”關係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選擇上也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係。在結交阿注的過程中,女方的意願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呢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爲取捨的。“阿注”婚的建立是很自由的,那麼要解除這種關係也比較的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如果覺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係也很簡單,一般情況是:假若男女不願維持“阿注”的關係,只要給女方說一句“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動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時,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討沒趣,就該理智的退出。

大家或許會覺得,在世界衆多民族中,不乏有仍處於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志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而阿注走婚爲什麼仍存在於瀘沽湖摩梭人中間?爲什麼外界的影響對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爲什麼摩梭人大多願意選擇走婚而不願意其他形式的婚姻?對這許許多多的疑問,我只能告訴你們,這至今是一道未解之迷。說不定你們當中的某位遊客在這次遊覽瀘沽湖之後就能夠找到答案。

常言道:“精彩有無限,好戲在後頭”。那麼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謝謝!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6

瀘沽湖位於雲南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的崇山峻嶺中,距寧蒗縣城 69 公里。湖面積 52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45 米,最深處達 93 米。湖水清碧,最大能見度爲 12 米。湖水向東流人雅礱江、金沙江,屬長江水系。整個湖泊,狀若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形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 扯挎山丫口立着一個橫跨公路的彩門,彩門以下約200米的路段是觀賞瀘沽湖全景的最佳地點。在這裏,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瀘沽湖美麗的曲線輪廊,翠青的吐布半島散在藍玻璃鏡面般的湖面上,格姆女神山(獅子山)在湖北岸姿容端莊。如果恰是春天,你的鏡頭下緣還是串串簇簇的紅色山花。

瀘沽湖美麗的身形像一個馬蹄印,相傳這是格姆女神和她的“阿夏”瓦如卡那男神相會那晚,因纏綿沉醉,男神跨上神馬剛準備離去時天就亮了,天亮後他再不能回去了,神馬被繮繩一緊而踏下一個深深的馬蹄窩,馬背上的男神化成了東邊回頭望的瓦如卡那山,女神傷心的眼淚注滿了馬蹄窩,她自己化成了格姆山。 這是一個被愛情的眼淚注滿的湖泊。你看懂它馬蹄印形的故事後,再走湖畔的摩梭村寨,就準備好了一個暢遊“女兒國”的美麗心情。

瀘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各異,林木蔥鬱,翠綠如畫,身臨其間,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於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幹水天之間的靡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幾分古樸、幾分寧靜,是一個遠離囂市,未被污染的處女湖。 20xx年11月,瀘沽湖景區被國家旅遊景區A評委專家評定爲AAAA級風景名勝區,瀘沽湖門票爲100元。

瀘沽湖位於川滇交界外的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鎮,距西昌市258公里,宛如一顆潔白無瑕的巨大珍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部。她那如詩如畫的旖旎風光,亙古獨存的母系氏族遺風民俗,基督教中的“諾亞方舟”,喇嘛教的朝鐘暮鼓,是那樣的惹人矚目,使衆多遊客的目光投向這塊神祕的土地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爲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隻展翅的飛燕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被譽爲“高原明珠”。湖的西北面,雄偉壯麗的格姆山巍然矗立,這即是摩梭人人爲之崇拜而人格化的格姆女神。湖的東南南,與草海連接,這裏牧草豐盛,牛羊肥美,淺海處茂密的蘆葦隨風盪漾,蔟蔟的花草迎風招展,每到冬季,天鵝、黑頸鶴等珍稀候鳥數以萬計棲息於此,平添一種生氣,一種景緻。湖周,在那茂密的原始森林裏,豹、獐、鹿、岩羊、小熊貓、短尾猴、斑羚羊等珍稀動物出沒其間,給人幾分畏懼,幾分野趣。湖畔,阡陌縱橫,田園萬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木摞房舍,炊煙裊裊,牧歌陳陳,漁火點點,阿哥阿妹,結伴相隨,好一派景象萬千的農家農園,令遊人魂不守舍。

瀘沽湖畔居住的納西族摩梭人,婚姻獨特,風俗獨特,家家之主,皆爲女性,其家庭成員血緣,均爲母系血統。如家庭成員中,祖輩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輩只有母親,舅舅和姨母。阿肖婚的子女則稱走婚父親爲“阿波”或“阿達”。

在這裏,一切都是那麼神奇,那麼古樸,無論是成丁禮、阿夏婚、母系家庭、喪葬,都是絕無僅有的。每個禮儀,每種風俗,都是一個個優美動人的故事,一支支優揚動聽的牧歌,無不充滿幾分神祕,幾分浪漫,幾分詩情,幾分畫意,從而給人以遐想與思憶。 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風俗外,瀘沽湖畔姑娘小夥那一身獨特的服飾更是令人矚目。瀘沽湖即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一經踏上這片熱土,遊人無不爲那遠遠近近、悠悠揚揚的“阿哈巴拉”所動容,無不爲那如巨龍滾動的甲搓所誘惑。看吧,那遠方漂來的豬槽船,載着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來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頭”。 在瀘沽湖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人們的飲食文化也濃濃地染上了自然、古樸的特點。時至今日,納日人的飲食無論主食還是副食,仍是以山間泉水、芳草、果仁、五穀雜糧作佐料,人工自釀、自醃、自烤、自煮後置於壇裏,放於火上、鍋裏而後數日、數月直至數年纔開啓供已食用,供遠方來客品嚐,這就是瀘沽湖有名的豬膘肉、蘇里瑪酒、酸魚、烤魚乾、牛頭飯、豬腸血米等。這些美食佳餚,令您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邛海賓館休息得好嗎?現在是上午七點,用過早餐,整理好我們的行李後請上車。我們的旅遊車已經駛出市區,現正行駛在通向目的地瀘沽湖的路上。我們途經了鹽源縣,剛纔給大家講了公母山的故事,還有附近木裏藏族自治縣 在二十年代洛克宗教朝聖路線和抗戰時期駝峯飛虎隊故事。

好啦,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經過了5個小時的車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瀘沽湖景區了,今天遊覽行程將會有:先安排用午餐,在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先參觀喇嘛寺,隨後再去遊覽萬畝草海和棧橋,情人橋和乘坐豬槽船遊湖,晚上安排住進摩梭民居,爲團隊提供當地風味餐及品嚐摩梭美食,與左所鎮湖畔村村民舉行篝火歌舞晚會。

現在呢,距我們即將抵達的四川瀘沽湖左所鎮湖畔村還有十分鐘的車程,我將利用這段時間爲大家介紹一下瀘沽湖的概況。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涼山洲西南部與雲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距成都830公里,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級的著名風景區。並素有“東方女兒國”的美稱。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爲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隻展翅的飛燕。另外它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撥2688米,被譽爲“高原明珠”。

在瀘沽湖畔居住着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它應當屬於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於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爲摩梭人,作爲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民間傳說摩梭人原來是有文字的,記載在豬革製成的“書”上,由2個達巴掌握。他們在西方取經途中被困在荒郊,飢寒交迫之際,把記載着文字的豬革吃到肚子裏去了。今經人發掘只找到32個圖畫文字。所以摩梭人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家譜。對其族源,至今尚無定論。從此,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羣山阻隔的瀘沽湖畔,以農耕和漁獵爲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過着與世無爭,簡樸安寧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摩梭人的社會結構是以母系氏族大家庭爲單位,存在着以母親爲核心的傳統觀念,這裏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後的母系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在母系家庭中,是男不取女不嫁的,如果生有子女的話,孩子皆屬女方,血緣按母系算。在他們獨特的母系家庭中,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範。就是:撫養兒女是母親極其姊妹兄弟的責任,如果有人不守“古規”便會被認爲是沒有“良心”,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是很嚴厲的懲罰。在他們的家庭當中,無論是男女,都將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注,一概都視爲“母親”,然後再以年齡區別大小,年長於生母的稱爲“阿咪直”,年幼於生母的稱爲“阿咪吉”,將生母的兄弟,生母極其姊妹的男阿注,皆視爲“舅舅”,統稱“阿烏”。

好啦,我們用過了午餐,剛飽了口福,現在又開始飽眼福了。在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喇嘛寺,我們將停車安排半小時的時間讓各位遊客參觀。由於我們這個喇嘛寺裏面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所以請大家不要用手去隨便觸碰。那麼,下車之前請大家把窗戶關好,貴重的物品要隨身攜帶,並且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參觀完後我們就在停車的旁邊集合,然後前去下一個遊覽景點---情人橋。

各位遊客,現在在你們面前可以看到的一坐木製的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個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了,就是前面我提到過的情人橋了。據說呢,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由於相隔有草海,草海里面的草常常會把來往的船給給纏上,所以坐船到對岸是相當不方便的,爲了讓兩岸的男女不再受相思之苦,便有了我們現在的這個情人橋了。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瀘沽湖所特喲的婚姻習俗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們摩梭男女之間的“阿夏走婚制”。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由於這種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雙方所生的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而且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注”數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男女雙方的“阿注”關係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選擇上也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係。在結交阿注的過程中,女方的意願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呢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爲取捨的。“阿注”婚的建立是很自由的,那麼要解除這種關係也比較的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如果覺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係也很簡單,一般情況是:假若男女不願維持“阿注”的關係,只要給女方說一句“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動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時,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討沒趣,就該理智的退出。

大家或許會覺得,在世界衆多民族中,不乏有仍處於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志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而阿注走婚爲什麼仍存在於瀘沽湖摩梭人中間?爲什麼外界的影響對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爲什麼摩梭人大多願意選擇走婚而不願意其他形式的婚姻?對這許許多多的疑問,我只能告訴你們,這至今是一道未解之迷。說不定你們當中的某位遊客在這次遊覽瀘沽湖之後就能夠找到答案。

常言道:“精彩有無限,好戲在後頭”。那麼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謝謝!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邛海賓館休息得好嗎?現在是上午七點,用過早餐,整理好我們的行李後請上車。我們的旅遊車已經駛出市區,現正行駛在通向目的地瀘沽湖的路上。我們途經了鹽源縣,剛纔給大家講了公母山的故事,還有附近木裏藏族自治縣 在二十年代洛克宗教朝聖路線和抗戰時期駝峯飛虎隊故事。

好啦,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經過了5個小時的車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瀘沽湖景區了,今天遊覽行程將會有:先安排用午餐,在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先參觀喇嘛寺,隨後再去遊覽萬畝草海和棧橋,情人橋和乘坐豬槽船遊湖,晚上安排住進摩梭民居,爲團隊提供當地風味餐及品嚐摩梭美食,與左所鎮湖畔村村民舉行篝火歌舞晚會。

現在呢,距我們即將抵達的四川瀘沽湖左所鎮湖畔村還有十分鐘的車程,我將利用這段時間爲大家介紹一下瀘沽湖的概況。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涼山洲西南部與雲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距成都830公里,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級的著名風景區。並素有“東方女兒國”的美稱。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爲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隻展翅的飛燕。另外它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撥2688米,被譽爲“高原明珠”。

在瀘沽湖畔居住着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它應當屬於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於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爲摩梭人,作爲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民間傳說摩梭人原來是有文字的,記載在豬革製成的“書”上,由2個達巴掌握。他們在西方取經途中被困在荒郊,飢寒交迫之際,把記載着文字的豬革吃到肚子裏去了。今經人發掘只找到32個圖畫文字。所以摩梭人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家譜。對其族源,至今尚無定論。從此,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羣山阻隔的瀘沽湖畔,以農耕和漁獵爲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過着與世無爭,簡樸安寧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摩梭人的社會結構是以母系氏族大家庭爲單位,存在着以母親爲核心的傳統觀念,這裏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後的母系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在母系家庭中,是男不取女不嫁的,如果生有子女的話,孩子皆屬女方,血緣按母系算。在他們獨特的母系家庭中,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範。就是:撫養兒女是母親極其姊妹兄弟的責任,如果有人不守“古規”便會被認爲是沒有“良心”,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是很嚴厲的懲罰。在他們的家庭當中,無論是男女,都將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注,一概都視爲“母親”,然後再以年齡區別大小,年長於生母的稱爲“阿咪直”,年幼於生母的稱爲“阿咪吉”,將生母的兄弟,生母極其姊妹的男阿注,皆視爲“舅舅”,統稱“阿烏”。

好啦,我們用過了午餐,剛飽了口福,現在又開始飽眼福了。在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喇嘛寺,我們將停車安排半小時的時間讓各位遊客參觀。由於我們這個喇嘛寺裏面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所以請大家不要用手去隨便觸碰。那麼,下車之前請大家把窗戶關好,貴重的物品要隨身攜帶,並且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參觀完後我們就在停車的旁邊集合,然後前去下一個遊覽景點---情人橋。

各位遊客,現在在你們面前可以看到的一坐木製的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個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了,就是前面我提到過的情人橋了。據說呢,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由於相隔有草海,草海里面的草常常會把來往的船給給纏上,所以坐船到對岸是相當不方便的,爲了讓兩岸的男女不再受相思之苦,便有了我們現在的這個情人橋了。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瀘沽湖所特喲的婚姻習俗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們摩梭男女之間的“阿夏走婚制”。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由於這種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雙方所生的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而且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注”數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男女雙方的“阿注”關係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選擇上也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係。在結交阿注的過程中,女方的意願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呢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爲取捨的。“阿注”婚的建立是很自由的,那麼要解除這種關係也比較的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如果覺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係也很簡單,一般情況是:假若男女不願維持“阿注”的關係,只要給女方說一句“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動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時,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討沒趣,就該理智的退出。

大家或許會覺得,在世界衆多民族中,不乏有仍處於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志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而阿注走婚爲什麼仍存在於瀘沽湖摩梭人中間?爲什麼外界的影響對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爲什麼摩梭人大多願意選擇走婚而不願意其他形式的婚姻?對這許許多多的疑問,我只能告訴你們,這至今是一道未解之迷。說不定你們當中的某位遊客在這次遊覽瀘沽湖之後就能夠找到答案。

常言道:“精彩有無限,好戲在後頭”。那麼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謝謝!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涼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東方古老神祕的“女兒國”輕啓面紗,便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獵奇探勝者。1992年,高原明珠瀘沽湖正式開始接待國內外遊客,短短几年間,她便以其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名揚天下。

世界各國民間傳說中的女兒國,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處的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境內有一片美麗的瀘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現瀘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摩梭人約6000人(四川瀘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餘人)。瀘沽湖風景區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四川省於1993年將瀘沽湖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

瀘沽湖景區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西南川、滇兩省交界處,距縣城約170km,海拔2,700m。景區面積238km2,湖面面積58km2,與雲南省共有,其中位於四川境內33km2。整個湖長955km,寬6km,平均水深40m,最深處達73m,屬橫斷山脈中段的大型高原淡水湖泊。

瀘沽湖區生態環境良好,湖周羣山環抱,湖水清澈透明,湖面似一彎新月,恬靜秀麗。湖中分佈着6個形態各異的島嶼,島上多爲石灰岩,怪石嶙峋,灌木、藤蔓叢生。當地羣衆敬奉的神山——獅子山聳立在湖邊,雄偉壯麗,山上分佈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由於景區地曠人稀,交通閉塞,生態環境未受大的破壞,整個景區保持了原始的、粗獷的格調,是藏在深山裏的一顆旅遊資源明珠。

瀘沽湖地區居住着蒙古、藏、彝、普米、納西、白等少數民族,民風民俗多樣,尤以土著摩梭人(蒙古族的分支)至今保存着母系家庭和“走婚”習俗最爲獨特。

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風俗外,瀘沽湖畔姑娘小夥那一身獨特的服飾更是令人矚目。瀘沽湖即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一經踏上這片熱土,遊人無不爲那遠遠近近、悠悠揚揚的“阿哈巴拉”所動容,無不爲那如巨龍滾動的甲搓所誘惑。看吧,那遠方漂來的豬槽船,載着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來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頭”。

瀘沽湖的人文景觀十分獨特而又豐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母系”社會,一家之中以“母親”爲首,以“女性”爲主,它獨特的“走婚”風俗決定了它獨特的社會背景。滬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裏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被世人稱爲“現代的女兒國”。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0

瀘沽湖是國家4A級景區,居住在這裏的是摩梭人。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瀘沽湖四周崇山峻嶺,一年有三個月以上的積雪期。森林資源豐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景色迷人,瀘沽湖被當地摩梭人奉爲“母親湖”。也被人們譽爲“蓬萊仙境”。

到達瀘沽湖之後,可入住摩梭人家,與他們同吃同住,瞭解摩梭家庭的習慣風俗;還能去拜訪末代摩梭土司王妃;乘船、乘車環遊瀘沽湖,欣賞瀘沽湖的美景;亦可到瀘沽湖內的島上游覽;到摩梭村寨去走走,和摩梭人聊天,會讓你大有收穫。晚上參加當地的摩梭人篝火晚會,能讓人體味到摩梭人的萬種風情。

瀘沽湖自然造型十分優美,周圍山巒環繞,神姿仙態,洲灣堤島,或隱或現。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無數大大小小沖積而成的片片扇表開闊沙灘,提供了遊客休息遊玩的天然處所。湖東南三家村後山上,有一幽谷蜿蜒而下,這裏清泉淙淙。小巧玲瓏的“菩薩洞”就幽藏在這條溪谷之中,它是遊客養情怡情,避蔭納涼,領略幽谷風光的絕妙境地。瀘沽湖具有濃郁的人文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摩梭少女的風姿,獨木輕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漁歌,堪稱“湖上三絕”。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1

尊敬的遊客:

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到神祕的女兒國——瀘沽湖。經過了大半天的顛簸相信大家都非常累了,但是當你看到這湛藍的天空和碧玉般的湖水是不是感到輕鬆許多了呢?我們所處的地方式瀘沽湖的達祖村,揹包客們都喜歡把它叫做大嘴村。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一個典型的摩梭人家,大家看在我的右手邊就是摩梭人的傳統民居——木樏子房。它屬於井榦式建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間房是祖母屋,顧名思義就是祖母住的房間。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門是不是很獨特呢?它的門檻很高,而門框又很低,門的形狀接近正方形,看起來更像一扇窗戶,你們知道這樣做是爲什麼嗎?這就要從摩梭人獨特的社會形態和什麼的走婚形式說起了。

摩梭人是納西族的一個分支,他們世代居住在瀘沽湖畔,至今仍是母系氏族,就是以母親的血緣關係建立家庭,戶主都是女性,所以在他們看來中國古代“夫爲妻綱”的傳統思想也許有點可笑了。摩梭人的婚姻制度是一種獨特的“走婚”制,戀愛中的男女不組成家庭,婚姻的形式是晚上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第二天清晨返回母親家參加勞作。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叫做“走婚”又叫做“阿夏”婚或“阿注”婚。有的客人就會說那不全亂套了嗎?答案當然是不會的,要不然這種婚姻形式早就消亡了。走婚的基礎是兩情相悅,雙方的子女屬於女方,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責任。有的男性遊客們開始羨慕了,先不要羨慕的太早,雖然他們不承擔自己孩子的撫養責任,但是他卻要撫養自己姐妹的孩子。所以有一句話這樣說:天上的玉皇大帝,地上的摩梭舅舅。阿夏關係的建立和解除都比較自由,女方的意願能得到最大的尊重。講到這裏大家知道祖母屋的門爲什麼建成這樣了嗎?對了,祖母是這個家庭中最有權威的人,人們進門的時候要彎腰、低頭以示對祖母的尊敬。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爲摩梭人認爲鬼魂是不會拐彎和彎腰的,這樣設計房門就能夠把鬼魂擋在門外。

作爲“母系社會活化石”走婚制度能保留到現在與瀘沽湖的地形關係相當密切,她東西被雅礱江和金沙江大拐彎所包圍,北面是雪山和高原,南面又是金沙江和攀西大裂谷,地形十分封閉。

所到走婚人們最先想到的當然是摩梭人,是不是僅此一處呢?其實在距此百餘公里的鮮水河大峽谷中保留着更原始的走婚。有的人會問:爲什麼在兩個相距這麼遠的地方,兩個不同的民族會有如此相同的婚姻制度保留下來呢?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歷史的必然?我們從地圖上可以找到一些答案。鮮水河是雅礱江最大的支流,圍繞瀘沽湖的前所河最終也注入雅礱江,兩地雖然相隔遙遠,但是卻同屬於雅礱江流域。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大江大河往往是文化的紐帶。《舊唐書》關於東女國的範圍有這樣的記載:“……其境東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從鮮水河南下到瀘沽湖車形約800公里,大致爲古人20天的路程。可以說在古代雅礱江流域是一個連續的女性文化帶,但是由於歷史變遷與民族的遷移被一種一種文化所掩蓋,現在只剩下瀘沽湖和鮮水河大峽谷兩個文化孤島了。

我們都普遍以爲這種婚姻制度是不文明,不開化的表現,但是摩梭人卻以爲走婚是一種先進的婚姻制度,並可以列出很多走婚的好處。如:男女不組成家庭,都住在母親家,與兄弟姐妹和姐妹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終生享受大家庭的親情和關愛,大家齊心協力維持家庭運轉,個人壓力不大;男女不用終身廝守,好就好,不好就分,不存在婚姻,子女、財產等麻煩;愛情純粹是以兩情相悅爲基礎,不受權力、金錢等因素影響等等。但是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阿夏”婚有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的跡象。

好了,給大家介紹了瀘沽湖走婚以後呢,請大家隨我進入祖母屋感受摩梭人的火塘文化。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2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的地方,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在瀘沽湖畔居住着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它應當屬於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於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爲摩梭人,作爲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在經濟生活上,他們早出晚歸,男女共同勞動,自給自足;在文化生活上,他們除了自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達巴教的信仰之外,還不斷接受外來文化的洗禮,喇嘛教的接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除此之外,更讓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婚姻-----阿夏走婚制,我想今天各位瀘沽湖之旅的目的也是想揭開“女兒國”神祕的面紗吧?

婚姻習俗

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

講到這種古老的走婚習俗,我想大家可能會和我一樣擔心現代文明會把他們同化,的確,這裏的旅遊業發展了,外來文化的介入已使摩梭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在婚俗方面,這裏已出現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他們除了本民族的歌舞,打跳等一些傳統的娛樂方式外,也喜歡港臺流行舞曲,當您從摩梭人居前經過時,也可以聽到多愁善感的摩梭少女在哼着流星雨,星語必願等一些流行歌曲,大家是不是以爲他們真的已被外來文明同化了?其實,大家錯了,他們只是用外來文明的外殼將自己藏起來,我們都是局外人,有些東西用我們的眼睛是永遠無法看透的,不過,請大家相信,摩梭人會用現代文明來保護自己的,講到這裏,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個神祕的地方呢?那就請您向前看!

傳說典故

在您的前方那片藍色的湖泊就是瀘沽湖,可是生活在這裏的2萬餘人的摩梭人就是靠這裏的水繁衍生息的,大家看,在瀘沽湖畔有一個村子,那裏便是摩梭人的家----落水村,因爲“瀘沽湖”一詞在摩梭語中意爲“落水”因此得名。在大家的前方有一座山,山的形態似一位躺在湖中的溫柔女子,這座山川格姆女神山,當地人視爲神仙,關於這座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這裏曾有一位溫柔美麗的姑娘川格姆,她勤勞能幹,很多年輕的小夥子都暮名而來,天上的男神也看上了她,於是亂了一陣大風將她捲走,村子裏的人都看見了,便大聲喊叫,男神嚇壞了,失手將格姆丟下,格姆死了,她的身體化成一座山永遠地躺在了這裏,她的靈魂化成女神,保佑着世世代代的摩梭人,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當地的摩梭人爲了表達對她的感激與崇敬之情都會來這裏朝拜,在這一天,女神會降臨在山上,她會保佑已婚的女子裏生貴子,未婚的年青人早日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年邁的阿媽永遠健康……

瀘沽湖的人世世代代都在講着這個故事,因爲他們相信這是真實的,看着這裏藍藍的天,藍藍的水,在這樣一個讓人不清是天上還是人間的祕境裏,各位也有同感嗎?

現在就請各位帶着自己此時的感受,同我一起去口味現實中的瀘沽湖吧!

您看,現在已是傍晚,最後一縷陽光已將瀘沽湖和格姆女神山峽得一片通紅。看到這一切不知大家此時有何感觸?是不是也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感慨時間短暫,生命可貴? 重新萌動情恩與慾望,重新擁有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呢?是不是也和年邁的老人一樣感到憂鬱,感到對往事的無比眷戀?因爲曾經擁有的多少個飄渺的夢也是這種顏色………

現實中的瀘沽湖是一個讓人品味人生的地方,生活在這裏的摩梭人就是人生哲學的老師,如果您想真正瞭解這裏,走進這裏,那麼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大家好!

昨天晚上在邛海賓館休息得好嗎?現在是上午七點,用過早餐,整理好我們的行李後請上車。我們的旅遊車已經駛出市區,現正行駛在通向目的地瀘沽湖的路上。我們途經了鹽源縣,剛纔給大家講了公母山的故事,還有附近木裏藏族自治縣 在二十年代洛克宗教朝聖路線和抗戰時期駝峯飛虎隊故事。

好啦,現在是北京時間十二點,經過了5個小時的車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瀘沽湖景區了,今天遊覽行程將會有:先安排用午餐,在下午一點我們出發,先參觀喇嘛寺,隨後再去遊覽萬畝草海和棧橋,情人橋和乘坐豬槽船遊湖,晚上安排住進摩梭民居,爲團隊提供當地風味餐及品嚐摩梭美食,與左所鎮湖畔村村民舉行篝火歌舞晚會。

現在呢,距我們即將抵達的四川瀘沽湖左所鎮湖畔村還有十分鐘的車程,我將利用這段時間爲大家介紹一下瀘沽湖的概況。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涼山洲西南部與雲南省寧蒗縣的交界處,距成都830公里,距西昌258公里,是省級的著名風景區。並素有“東方女兒國”的美稱。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爲大海、母湖,從高處鳥瞰,如一隻展翅的飛燕。另外它也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湖水面積50.8平方公里,另有萬畝草海,水面海撥2688米,被譽爲“高原明珠”。

在瀘沽湖畔居住着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它應當屬於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於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爲摩梭人,作爲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民間傳說摩梭人原來是有文字的,記載在豬革製成的“書”上,由2個達巴掌握。他們在西方取經途中被困在荒郊,飢寒交迫之際,把記載着文字的豬革吃到肚子裏去了。今經人發掘只找到32個圖畫文字。所以摩梭人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和家譜。對其族源,至今尚無定論。從此,摩梭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羣山阻隔的瀘沽湖畔,以農耕和漁獵爲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以母系社會的婚姻家庭繁衍生息,過着與世無爭,簡樸安寧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摩梭人的社會結構是以母系氏族大家庭爲單位,存在着以母親爲核心的傳統觀念,這裏被認爲是世界上最後的母系氏族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在母系家庭中,是男不取女不嫁的,如果生有子女的話,孩子皆屬女方,血緣按母系算。在他們獨特的母系家庭中,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範。就是:撫養兒女是母親極其姊妹兄弟的責任,如果有人不守“古規”便會被認爲是沒有“良心”,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是很嚴厲的懲罰。在他們的家庭當中,無論是男女,都將自己的生母,生母的姐妹,生母兄弟的女阿注,一概都視爲“母親”,然後再以年齡區別大小,年長於生母的稱爲“阿咪直”,年幼於生母的稱爲“阿咪吉”,將生母的兄弟,生母極其姊妹的男阿注,皆視爲“舅舅”,統稱“阿烏”。

好啦,我們用過了午餐,剛飽了口福,現在又開始飽眼福了。在我們前面看到的就是喇嘛寺,我們將停車安排半小時的時間讓各位遊客參觀。由於我們這個喇嘛寺裏面有很多珍貴的文物,所以請大家不要用手去隨便觸碰。那麼,下車之前請大家把窗戶關好,貴重的物品要隨身攜帶,並且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碼,參觀完後我們就在停車的旁邊集合,然後前去下一個遊覽景點---情人橋。

各位遊客,現在在你們面前可以看到的一坐木製的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個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了,就是前面我提到過的情人橋了。據說呢,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由於相隔有草海,草海里面的草常常會把來往的船給給纏上,所以坐船到對岸是相當不方便的,爲了讓兩岸的男女不再受相思之苦,便有了我們現在的這個情人橋了。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瀘沽湖所特喲的婚姻習俗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們摩梭男女之間的“阿夏走婚制”。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由於這種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雙方所生的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而且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注”數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男女雙方的“阿注”關係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選擇上也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係。在結交阿注的過程中,女方的意願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呢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爲取捨的。“阿注”婚的建立是很自由的,那麼要解除這種關係也比較的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如果覺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係也很簡單,一般情況是:假若男女不願維持“阿注”的關係,只要給女方說一句“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動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時,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討沒趣,就該理智的退出。

大家或許會覺得,在世界衆多民族中,不乏有仍處於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志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而阿注走婚爲什麼仍存在於瀘沽湖摩梭人中間?爲什麼外界的影響對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爲什麼摩梭人大多願意選擇走婚而不願意其他形式的婚姻?對這許許多多的疑問,我只能告訴你們,這至今是一道未解之迷。說不定你們當中的某位遊客在這次遊覽瀘沽湖之後就能夠找到答案。

常言道:“精彩有無限,好戲在後頭”。那麼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謝謝!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4

清乾隆年間所編的《永北府志》已將"瀘沽三島"列爲勝景之一,文人墨客爭相前往遊覽,詠詩作文讚頌。郡人謝秉肅的《瀘湖三島》詩云:"何處來三島,蒼茫翠色流。鱗胸吞海氣,繚渺壯邊障。疊幢臨波動,連峯倒影浮。浦寒猿嘯月,汀冷雁鳴秋。雨後煙鬢淨,雲中螺碧幽。乘搓如有約,即此是仙洲。"此詩生動地描繪了瀘沽湖三島翠色流淌、繚渺壯觀、月夜猿嘯、深秋雁鳴,以及雨後潔淨、雲中幽深的奇麗景緻,瀘湖乘船攀島,如同與仙人有約,令人陶醉。

瀘沽湖素有"東方女兒國"之稱,居住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間建立偶居婚姻關係的走婚習俗,帶給人們一種神祕的感覺,並且成爲當今世界研究人類社會形態和母系社會婚姻習俗的鮮活材料。這裏的村落民房多系"別木爲屋"的井榦式建築,構成獨特的摩梭民居景觀。人們常用的豬槽船,系將獨木挖空爲舟,駕舟進湖不僅需要膽量,而且得有高超的平衡力和划船技術,別具一番情趣。

瀘沽湖在羣山環抱中,海拔2690米。這裏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溫度爲17℃左右,降水少,早晚溫差大。雨季在7-9月,1月的平均溫度爲5-6℃,7月平均溫度爲19-20℃。全年陽光明媚,冬季湖水也不會結冰。瀘沽湖的氣溫比麗江低,所以去那裏之前,一定要準備好保暖的衣服。而且瀘沽湖的湖水溫度低,哪怕是夏季,湖水也冰冷徹骨,所以最好不要下湖游泳。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5

東方古老神祕的“女兒國”輕啓面紗,便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獵奇探勝者。1992年,高原明珠瀘沽湖正式開始接待國內外遊客,短短几年間,她便以其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名揚天下。

世界各國民間傳說中的女兒國,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處的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境內有一片美麗的瀘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現瀘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摩梭人約6000人(四川瀘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餘人)。瀘沽湖風景區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四川省於1993年將瀘沽湖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

瀘沽湖景區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西南川、滇兩省交界處,距縣城約170km,海拔2,700m。景區面積

238km2,湖面面積58km2,與雲南省共有,其中位於四川境內33km2。整個湖長955km,寬6km,平均水深40m,最深處達73m,屬橫斷山脈中段的大型高原淡水湖泊。

瀘沽湖區生態環境良好,湖周羣山環抱,湖水清澈透明,湖面似一彎新月,恬靜秀麗。湖中分佈着6個形態各異的島嶼,島上多爲石灰岩,怪石嶙峋,灌木、藤蔓叢生。當地羣衆敬奉的神山——獅子山聳立在湖邊,雄偉壯麗,山上分佈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由於景區地曠人稀,交通閉塞,生態環境未受大的破壞,整個景區保持了原始的、粗獷的格調,是藏在深山裏的一顆旅遊資源明珠。

瀘沽湖地區居住着蒙古、藏、彝、普米、納西、白等少數民族,民風民俗多樣,尤以土著摩梭人(蒙古族的分支)

至今保存着母系家庭和“走婚”習俗最爲獨特。

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風俗外,瀘沽湖畔姑娘小夥那一身獨特的服飾更是令人矚目。瀘沽湖即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一經踏上這片熱土,遊人無不爲那遠遠近近、悠悠揚揚的“阿哈巴拉”所動容,無不爲那如巨龍滾動的甲搓所誘惑。看吧,那遠方漂來的豬槽船,載着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來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頭”。

瀘沽湖的人文景觀十分獨特而又豐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母系”社會,一家之中以“母親”爲首,以“女性”爲主,它獨特的“走婚”風俗決定了它獨特的社會背景。滬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裏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被世人稱爲“現代的女兒國”。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6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的地方,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在瀘沽湖畔居住着一個古老的民族-----摩梭人,嚴格來講,摩梭人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它應當屬於納西族的支系,可是偏僻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在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都逐漸形成某些不同於納西族的特點,因而,人們便習慣地稱他們爲摩梭人,作爲一個單獨的民族來看待。在經濟生活上,他們早出晚歸,男女共同勞動,自給自足;在文化生活上,他們除了自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達巴教的信仰之外,還不斷接受外來文化的洗禮,喇嘛教的接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除此之外,更讓人注意的是他們的婚姻-----阿夏走婚制,我想今天各位瀘沽湖之旅的目的也是想揭開“女兒國”神祕的面紗吧?

婚姻習俗

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

講到這種古老的走婚習俗,我想大家可能會和我一樣擔心現代文明會把他們同化,的確,這裏的旅遊業發展了,外來文化的介入已使摩梭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在婚俗方面,這裏已出現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他們除了本民族的歌舞,打跳等一些傳統的娛樂方式外,也喜歡港臺流行舞曲,當您從摩梭人居前經過時,也可以聽到多愁善感的摩梭少女在哼着流星雨,星語必願等一些流行歌曲,大家是不是以爲他們真的已被外來文明同化了?其實,大家錯了,他們只是用外來文明的外殼將自己藏起來,我們都是局外人,有些東西用我們的眼睛是永遠無法看透的,不過,請大家相信,摩梭人會用現代文明來保護自己的,講到這裏,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個神祕的地方呢?那就請您向前看!

傳說典故

在您的前方那片藍色的湖泊就是瀘沽湖,可是生活在這裏的2萬餘人的摩梭人就是靠這裏的水繁衍生息的,大家看,在瀘沽湖畔有一個村子,那裏便是摩梭人的家----落水村,因爲“瀘沽湖”一詞在摩梭語中意爲“落水”因此得名。在大家的前方有一座山,山的形態似一位躺在湖中的溫柔女子,這座山川格姆女神山,當地人視爲神仙,關於這座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這裏曾有一位溫柔美麗的姑娘川格姆,她勤勞能幹,很多年輕的小夥子都暮名而來,天上的男神也看上了她,於是亂了一陣大風將她捲走,村子裏的人都看見了,便大聲喊叫,男神嚇壞了,失手將格姆丟下,格姆死了,她的身體化成一座山永遠地躺在了這裏,她的靈魂化成女神,保佑着世世代代的摩梭人,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當地的摩梭人爲了表達對她的感激與崇敬之情都會來這裏朝拜,在這一天,女神會降臨在山上,她會保佑已婚的女子裏生貴子,未婚的年青人早日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年邁的阿媽永遠健康……

瀘沽湖的人世世代代都在講着這個故事,因爲他們相信這是真實的,看着這裏藍藍的天,藍藍的水,在這樣一個讓人不清是天上還是人間的祕境裏,各位也有同感嗎?

現在就請各位帶着自己此時的感受,同我一起去口味現實中的瀘沽湖吧!

您看,現在已是傍晚,最後一縷陽光已將瀘沽湖和格姆女神山峽得一片通紅。看到這一切不知大家此時有何感觸?是不是也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感慨時間短暫,生命可貴? 重新萌動情恩與慾望,重新擁有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呢?是不是也和年邁的老人一樣感到憂鬱,感到對往事的無比眷戀?因爲曾經擁有的多少個飄渺的夢也是這種顏色………

現實中的瀘沽湖是一個讓人品味人生的地方,生活在這裏的摩梭人就是人生哲學的老師,如果您想真正瞭解這裏,走進這裏,那麼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7

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寧蒗縣永寧鄉交界處,猶如一塊明珠鑲嵌在羣山懷抱之中,碧波盪漾,風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淨土”、“東方第一奇景”等美稱。它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爲一體,尤其是以摩梭族獨特的文化和民族風俗使其具有獨特而豐富的內涵,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不可替代的世界文化遺產。那醉人湖光山色,古老原始而又神祕的的民族風情,原始的宗教文化,如癡如醉的歌舞之鄉,是旅遊者的天堂。

被摩梭人稱爲“母親湖”的瀘沽湖,是瀘沽湖風景名勝區重要的組成部分,湖的水域面積達50平方公里,海撥2688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處90餘米,透明度高達11米。湖周青山環繞、森林茂密、古樹參天、流水潺潺。湖內碧波盪漾、四季清澈、藻花點綴其間。湖中六島,亭亭玉立、林木蔥鬱。明代詩人胡墩賦詩云“瀘湖秋水間,隱隱浸芙蓉。並峙波間鼎,連排海上峯。應識仙源近,乘搓訪赤松。”

瀘沽湖隨四季的變化各具特色。陽春三月,周圍桃樹梨花,萬話勝開,爭妍鬥豔,湛蘭色的湖水,明淨如鏡,青松綠樹,連峯映湖中,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炎熱的夏天,湖水碧綠,波光粼粼,雨後煙霧繚繞,周圍黛色叢林中,間雜着盛開的紅白杜鵑花,景色宜人,涼爽無比,好一個避暑勝地;金色的秋天,大地一片黃橙橙,金黃色的秋業,點綴着周圍的青山,湖水碧藍,波光閃爍,彩霞飛渡,高空雁鳴;寒冬時節,翠色蒼茫,一日當中,水色多變。 瀘沽湖因爲她那天然、奇妙、幽靜的風光,成爲人間難得的仙景和旅遊勝地,同時又因爲、冬暖夏涼,景色宜人,堪稱避暑、療養佳地。

瀘沽湖的人文景觀十分獨特而又豐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母系”社會,一家之中以“母親”爲首,以“女性”爲主,它獨特的“走婚”風俗決定了它獨特的社會背景。滬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裏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被世人稱爲“現代的女兒國”。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現在在你們面前可以看到的一坐木製的橋,橫跨草海的兩岸,這個橋有個十分浪漫的名字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對了,就是前面我提到過的情人橋了。據說呢,在這個橋修建之前草海兩岸的年輕男女要走婚是非常困難的,由於相隔有草海,草海里面的草常常會把來往的船給給纏上,所以坐船到對岸是相當不方便的,爲了讓兩岸的男女不再受相思之苦,便有了我們現在的這個情人橋了。

說到情人橋,就不能不提到我們瀘沽湖所特喲的婚姻習俗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我們摩梭男女之間的“阿夏走婚制”。阿夏走婚即“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也就是婚後仍各自居住母親家,晚上男方去女方家過夜,早上便回到自己母親家,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由於這種婚姻是以男方的“走”來實現的,所以俗稱“走婚”,但這絕不是兒戲式的婚姻,首先要以雙方的感情爲基礎,走婚前,男方還要託媒人帶禮品去女方家說親,徵得女方家老祖母的同意,方可走婚。這種婚姻與現代都市婚姻不同,它不受金錢及各種社會關係的限制,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合,這是一種讓年輕人自由放飛情感的婚姻。雙方所生的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而且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注”數目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男女雙方的“阿注”關係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和我們有點相同的是:男女之間在選擇上也要避開家庭中母系血緣的關係。在結交阿注的過程中,女方的意願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呢都是以女方的愛憎爲取捨的。“阿注”婚的建立是很自由的,那麼要解除這種關係也比較的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如果覺得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係也很簡單,一般情況是:假若男女不願維持“阿注”的關係,只要給女方說一句“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動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時,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討沒趣,就該理智的退出。

大家或許會覺得,在世界衆多民族中,不乏有仍處於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志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而阿注走婚爲什麼仍存在於瀘沽湖摩梭人中間?爲什麼外界的影響對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爲什麼摩梭人大多願意選擇走婚而不願意其他形式的婚姻?對這許許多多的疑問,我只能告訴你們,這至今是一道未解之迷。說不定你們當中的某位遊客在這次遊覽瀘沽湖之後就能夠找到答案。

常言道:“精彩有無限,好戲在後頭”。那麼就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摩梭人的家。 謝謝!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涼山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東方古老神祕的“女兒國”輕啓面紗,便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獵奇探勝者。1992年,高原明珠瀘沽湖正式開始接待國內外遊客,短短几年間,她便以其獨特秀美的自然風光名揚天下。

世界各國民間傳說中的女兒國,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這一族了。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處的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境內有一片美麗的瀘沽湖,摩梭人世代生活在瀘沽湖畔,他們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現瀘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摩梭人約6000人(四川瀘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餘人)。瀘沽湖風景區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四川省於1993年將瀘沽湖列爲省級風景名勝區。

瀘沽湖景區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西南川、滇兩省交界處,距縣城約170km,海拔2,700m。景區面積 238km2,湖面面積58km2,與雲南省共有,其中位於四川境內33km2。整個湖長955km,寬6km,平均水深40m,最深處達73m,屬橫斷山脈中段的大型高原淡水湖泊。

瀘沽湖區生態環境良好,湖周羣山環抱,湖水清澈透明,湖面似一彎新月,恬靜秀麗。湖中分佈着6個形態各異的島嶼,島上多爲石灰岩,怪石嶙峋,灌木、藤蔓叢生。當地羣衆敬奉的神山——獅子山聳立在湖邊,雄偉壯麗,山上分佈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由於景區地曠人稀,交通閉塞,生態環境未受大的破壞,整個景區保持了原始的、粗獷的格調,是藏在深山裏的一顆旅遊資源明珠。

瀘沽湖地區居住着蒙古、藏、彝、普米、納西、白等少數民族,民風民俗多樣,尤以土著摩梭人(蒙古族的分支) 至今保存着母系家庭和“走婚”習俗最爲獨特。

瀘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風俗外,瀘沽湖畔姑娘小夥那一身獨特的服飾更是令人矚目。瀘沽湖即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一經踏上這片熱土,遊人無不爲那遠遠近近、悠悠揚揚的“阿哈巴拉”所動容,無不爲那如巨龍滾動的甲搓所誘惑。看吧,那遠方漂來的豬槽船,載着阿妹,向您招手,向您放喉:“呵,朋友,來了就莫走,阿妹陪您到月落西山頭”。

瀘沽湖的人文景觀十分獨特而又豐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母系”社會,一家之中以“母親”爲首,以“女性”爲主,它獨特的“走婚”風俗決定了它獨特的社會背景。滬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裏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被世人稱爲“現代的女兒國”。

著名的四川瀘沽湖導遊詞 篇20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麗江寧蒗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南距寧蒗縣城72公里。湖面海拔2685米,面貌約48.5平方公里,其中雲南境內30.5平方公里,總容水量19.53億立方米,湖水向東流人雅窘江,最後注入金沙江,屬長江水系。該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達93.5米,在雲南湖泊中,僅次於澄江撫仙湖,居第二位。

其實,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淡水湖,摩梭語“瀘”爲山溝,“沽”爲裏,意爲山溝裏的湖。過去,這裏地處偏僻,人稀少,自然環境破壞較輕,因此湖水異常潔淨,最大透明度可達11.5米;雖然四周高山一年有三個月積雪,但湖水終年不凍,水體清澈,水質微甜,是我國目前少有的污染程度較低的高原深水湖之一,湖光秀麗四時變幻;早晨,朝陽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紅;太陽徐徐上升,湖周青山,倒映其中,湖水變爲翠綠;夕陽西下,風平浪靜,又成一片墨綠。夜色幽靜,微風柔漫,星星閃動,讓你如夢如幻。

瀘沽湖不僅水清,而且島美。瀘沽湖四周青山環抱,湖岸曲折多灣,共有17個沙灘、14個海灣;湖中散佈5個全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遠看象一隻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其中,寧蒗一側的黑瓦吾島、裏無比島和裏格島,成爲湖中最具觀賞和遊覽價值的三個景點,被譽爲"蓬萊三島"。黑瓦吾島位於湖心,距離湖岸落水村2500米,島上樹術蔥籠,百鳥羣集,是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也是昔日永寧土司阿雲山總管的水上行宮,美國學者洛克也曾旅居於此,並在《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書中贊爲"真是一個適合神仙居住的地方"。裏無比島與黑瓦吾島相距3公里處在一條直線上,永寧土司阿雲山之墓即在此島。島上藤樹茂盛,鳥語花香,建有經堂,紅牆黃瓦,香菸繚繞,白塔倒影,平添幾分神韻。裏格島位於獅子山下,是瀘沽湖北緣海灣內一個美麗的海堤連島,三面環水,一條毛石小路與海堤相通,環境十分幽靜。島上住有十多戶摩梭人家,古老的術楞子房,都沿島而築,屋舍門窗面對水面,開窗即可垂釣,悠然如在仙境。

清乾隆年間所編的《永北府志》已將"瀘沽三島"列爲勝景之一,文人墨客爭相前往遊覽,詠詩作文讚頌。郡人謝秉肅的《瀘湖三島》詩云:"何處來三島,蒼茫翠色流。鱗胸吞海氣,繚渺壯邊障。疊幢臨波動,連峯倒影浮。浦寒猿嘯月,汀冷雁鳴秋。雨後煙鬢淨,雲中螺碧幽。乘搓如有約,即此是仙洲。"此詩生動地描繪了瀘沽湖三島翠色流淌、繚渺壯觀、月夜猿嘯、深秋雁鳴,以及雨後潔淨、雲中幽深的奇麗景緻,瀘湖乘船攀島,如同與仙人有約,令人陶醉。

瀘沽湖素有"東方女兒國"之稱,居住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間建立偶居婚姻關係的走婚習俗,帶給人們一種神祕的感覺,並且成爲當今世界研究人類社會形態和母系社會婚姻習俗的鮮活材料。這裏的村落民房多系"別木爲屋"的井榦式建築,構成獨特的摩梭民居景觀。人們常用的豬槽船,系將獨木挖空爲舟,駕舟進湖不僅需要膽量,而且得有高超的平衡力和划船技術,別具一番情趣。

瀘沽湖在羣山環抱中,海拔2690米。這裏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全年平均溫度爲17℃左右,降水少,早晚溫差大。雨季在7-9月,1月的平均溫度爲5-6℃,7月平均溫度爲19-20℃。全年陽光明媚,冬季湖水也不會結冰。瀘沽湖的氣溫比麗江低,所以去那裏之前,一定要準備好保暖的衣服。而且瀘沽湖的湖水溫度低,哪怕是夏季,湖水也冰冷徹骨,所以最好不要下湖游泳。

熱門標籤